第一篇:教育部长谈2017年教育工作,老师的这些方面受到关心! 特别关注
教育部长谈2017年教育工作,老师的这些方面受到关心!
特别关注
2月6日,教育部长陈宝生在2017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所做的工作报告《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 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在教育部网站刊发,这是陈宝生担任教育部长后首次主持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坚持以共享发展为根本目标,扩大教育公平受益面;坚持以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为根本标准,确保改革改有所进改有所成;坚持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根本导向,加快优化教育结构;坚持以完善体制机制为根本保障,狠抓教育质量提高;坚持以落实主体责任为根本要求,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这“六个根本”,是2017年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思路。除了“六个根本”,陈部长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中,还涉及到2017年教育部即将出台的制度文件,召开的重点会议,尤其是对老师们的关心。这些政策的实施,将会我们教师、学生以及家长产生哪些影响呢?中教君这就带您来看看!
当前,教育工作有哪些新形势新要求?
陈部长说: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一是服务经济社会全面化。必须竭尽全力让更多贫困学子通过接受良好教育脱贫致富、服务家乡、改变命运;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迫切需要强化科教融合发展,坚持科技教育经济三结合;帮助广大青少年从小熟悉历史、了解国情,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必须深化教育对外交流合作,加强人文交流,促进民心相通,在大国外交中发挥出教育的独特作用;
二是对象群体多元化。1000多万随迁子女,近1000万留守儿童渴望接受好的教育,渴望更多的关心和照顾;“网络原住民”增多,互联网突破了课堂的边界、学校的边界、求知的边界,“万维空间”挑战“三尺讲台”;在教育越来越社会化的今天,家庭教育重要性提高;
三是社会需求多样化。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个性化、多样化学习成为主流;“灌输式”“大班化”已适应不了个性化需要;“有学上”之后,“上好学”成为全社会的普遍心态;快建立起更灵活的学习体系、更畅通的学习渠道,搭建起人才成长“立交桥”;
四是全民学习终身化。从学校教育向社会教育拓展,进一步构建起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纵向衔接横向贯通的终身学习体系; 五是发展环境国际化。我们不仅要留住、用好本国优秀人才,更要立足全球人才资源,主动出击,延揽全球顶尖人才;中国教育要赢得世界认可,需要我们坚持中国特色、中国标准,也要尊重国际规则,对接国际标准;
陈部长说:要清醒看到,我们的工作还有很多不足,还面临不少考验。
如何进一步理顺中央地方教育管理关系,完善政府依法监管、学校依法办学、社会依法参与的机制,既要集中统一又要生动活泼,拿捏好分寸,把握好度?
如何逐步缩小东中西部教育发展差距,既鼓励局部率先发展,先期迈入教育现代化,又要步调大体一致,不让一个地方掉队?
如何有效破解课业负担重、题海战术、死记硬背、片面追求升学率等“老大难”问题?
如何有效化解办学自主权不足、职业教育吸引力不够、民办教育活力不强等基层反映强烈的问题?
如何有效应对大数据、人工智能、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等带来的新挑战,让教育变革跟上时代,让我们培养的人不落伍于时代?
如何平衡各方利益,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破解教育热点难点问题? 2017年教育工作要这么撸起袖子干
陈部长说:牢牢坚持“六个根本”,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新局面
(一)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要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继承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化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要深化宪法教育,落实好《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健全法治教育的体制机制,充分发挥法治的育人功能。
今年要发布《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推动各地各中小学校完善德育工作体系,启动实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
教材体现国家意志,要改革完善教材管理体制,切实保证教材的正确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
把促进身心健康作为第一要求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帮助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掌握一两项终身受益的技能。推动校园足球蓬勃发展,带动学校体育改革。要改进美育教学,以开齐开足美育课程为重点,整合各方资源充实教学力量,改善美育设施,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要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关注学生情感需求,加强心理咨询服务,创造学生健康成长、快乐成长的良好氛围。最近,校园欺凌问题时有发生,损害了学生身心健康,造成了不良影响。必须加强教育预防、依法惩戒和综合治理,促进家校联动,让孩子们健康成长。把知行合一作为第一原则实践是培养人的主要途径,要将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以知促行、以行促知,学以致用。
积极开展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活动,今年要启动中小学研学旅行营地建设工作。
推进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加强资源开发,为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提供专门场地、专业指导、专题教育。
深入做好学生志愿服务,将志愿服务成效作为综合素质评价重要内容,作为毕业升学重要参考。
(二)坚持以共享发展为根本目标,扩大教育公平受益面 提升学前教育普惠水平下一步,要启动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
一抓公益普惠。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引导和扶持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中央财政安排专项奖补资金,支持地方扩大普惠性资源。
二抓保教质量。推进各地完善幼儿园质量评估体系,完善教师队伍建设保障体系,加强学前教育教研力量,强化对各类幼儿园特别是薄弱园的专业指导。
推动义务教育向高位优质均衡发展今年要同步抓好三项工作。
一要补齐短板,贯彻落实好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快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加大力度改造农村薄弱学校,各地要强化省级统筹,足额落实配套资金,切实保障项目用地,落实税费减免政策,确保全面如期完成改造任务。要落实好消除大班额专项规划,统筹推进小班化改革。教学点虽小,但对保障每个孩子有学上意义重要,今年要出台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文件。各地要充分考虑地理环境、学生家庭经济负担、年龄特点和家长意见,完善学校布局规划。二要巩固成果,扎实推进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认定工作,对2013-2016年通过国家认定的县(市、区)进行监测复查,对出现超标的省(市)进行约谈、限期整改。加强控辍保学,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水平。
三要高位优质,研究制订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督导评估制度,推动均衡发展由办学条件向办学内涵转变,重点在加强师资、改善管理、办出特色、提高质量等方面下功夫。全面提升特殊教育水平今年将启动实施《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落实“一人一案”精准施策,以区县为单位建立台账,逐一解决实名登记的未入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问题。
加快发展学前、高中和高等特殊教育,提高残疾人受教育水平。
各地要进一步提高随班就读比例,在师资配备、医教结合、资源教室、无障碍设施建设方面加大力度,提升随班就读质量,避免“随班就读”变成“随班混读”和“随班陪读”。加强对困难群体困难地区的精准帮扶对贫困地区要集中帮扶。研究制定加快推进中西部教育发展行动方案,统筹推进各项工作。抓好《教育脱贫攻坚行动计划(2016-2020年)》落实工作。
组织实施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加大对中西部贫困地区、民族地区、革命老区支持力度,着力提高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较低地区的普及程度。
实施“西部教学改革支持计划”,以加强中西部地区中小学教师教学研究为抓手,提升中西部地区教育质量。继续实施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2017年录取率最低省份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要缩小至4个百分点以内。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要应帮尽帮、该补则补。
继续落实好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的各项学生资助政策,继续做好免除普通高中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杂费相关工作,及时将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要做好政策衔接。加快实施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入学办法,督促有关省市特别是特大型城市进一步完善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高考政策,为每一位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提供平等考试录取机会。
对留守儿童要给予更多关心呵护。留守儿童大多时间在学校度过,学校是他们生活、成长的主要场所。要重点加强对无人监护和双亲在外留守儿童的关心、照顾和救助,让他们从老师身上感受到父母的关爱,从校园里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把加快发展民族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加大对口支援力度,做好对口援疆、援藏工作,在资金和政策上给予更多倾斜。
提高民族团结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
科学稳妥推进双语教育,大力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提高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教育水平。
(三)坚持以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为根本标准,确保改革改有所进改有所成 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一抓简政放权。尽快出台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意见,通过深入具体细致的工作,让文件落地生根,让基层、学校、老师切实感受到变化。
二抓履职尽责。权力下放之后,还要管好,确保权力下得去,接得住,用得好。今年要出台《省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价暂行办法》,选取部分省份开展首次督导评价。三抓环境优化。现在基层对评审评比评估“三评”问题意见很多,教育部制定了三评清单办法,今后不在“三评”清单的不能开展检查。各地也要抓紧清理规范,用清单确认检查事项、减少检查事项、规范检查事项,让学校静心办学,让老师潜心育人。积极稳妥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高考改革要顺利实施,密切跟踪指导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工作,进一步指导上海、浙江完善改革方案和相关措施,确保今年两地基于“两依据一参考”的新录取模式顺利实施;
中考改革要全面推开,健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两项制度,规范中考考试加分,注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改变将部分学科成绩简单相加作为录取唯一依据的做法,破解唯分数问题;
研究生考试招生改革要继续深化,推进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统筹管理,坚持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同一质量标准,平稳落实单证纳入双证考试招生改革; 深化博士生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完善“申请-考核”和“分流淘汰”机制,注重加强科研创新能力考核,提高博士研究生选拔质量;
不失时机加快办学体制改革落实新修订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和《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学校法律身份,完善产权制度,在制度上更好地落实政府对非营利性民办学校的财政支持、税收优惠、土地优惠等一系列政策。
落实《民办学校分类登记实施细则》《营利性民办学校监督管理实施细则》等配套文件,实行差别化扶持政策。各地要抓紧研究、切实做好现有民办学校分类登记、分类管理等工作,保证民办教育平稳健康发展。全面提升教育治理法治化水平一是健全教育法律制度体系,使有法可依更为全面。推进《职业教育法》和《校企合作条例》审议工作,完成《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修订案、《国家教育考试条例》和《学校安全条例》草案起草工作,开展《学前教育法》调研和起草工作。
二是推进依法行政,提高法规政策的执行力。按照“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的原则,全面梳理行政职权,出台关于教育行政执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提高基层教育部门依法管理教育事务的能力,为教育改革发展稳定护航。三是注重以法治方式解决教育难点问题。今年各地要着力落实好即将发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构建完善学校安全制度机制。健全法律顾问制度,大力提升教育部门、学校领导干部依法治教的意识与能力。
围绕提质增效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扎实做好“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相关活动,继续推进省部共建备忘录签署工作,实现有关节点省份签约全覆盖。
加快非通用语种人才培养,今年,非通用语种专业数量要达到94种,实现所有已建交国家官方语言全覆盖,实现国别和区域研究全覆盖。做好人文交流工作是教育系统的重大政治任务。今年要出台做好新时期中外人文交流工作的意见,提升已有六大人文交流机制的质量和效益,推进并做好中德、中南非等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筹办工作。
做好出国留学和来华留学工作,加大留学生经费投入,增加来华留学和出国留学名额。优化出国留学服务,加快培养国家战略急需的五类人才。打造“留学中国”品牌,启动国家层面来华留学教育标准制定工作。
中外合作办学是实现不出国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借鉴世界经验、引进优质资源的试验田。要下力气建设高水平示范性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全面发挥中外合作办学辐射作用,深化对国内教育教学改革推动作用。
进一步做好双边多边合作交流工作,在现有与46个国家签署学历学位互认协议基础上,加大与各国尤其是教育发达国家签约力度,不断扩大提升世界对我国教育认可度。深化多边教育合作,提升与联合国教科文等国际组织的合作水平。大力加强孔子学院建设,着力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
(四)坚持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根本导向,加快优化教育结构
增强职业教育服务发展支撑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主动服务动能转化和产业升级,推动实施《制造业人才发展指南》,加快培育大批具有专业技能与工匠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助力中国制造2025。
配合“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探索与中国企业和产品“走出去”相配套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要优化职业教育资源配置,严格规范管理,建立学校办学资质定期检查制度,对不符合办学资质的学校要依法责令整改、退出。推动转型发展出经验见实效,培养大批应用型人才会同有关部门积极推动出台产教融合政策,努力破除师资聘用、职称评定、实习实训、科研管理等方面的体制机制障碍。
转型发展是一项新的改革探索,没有现成经验可循,要善于挖掘改革经验,及时总结试点成果,加强示范引领,推动转型发展出经验、出实效。
同时,各地要加大高校学科专业与人才培养结构调整优化力度,加快产业升级和改善民生急需紧缺人才培养,主动布局培养未来技术和产业需要的各类人才,提高高等教育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全面启动“双一流”建设,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今年要抓紧组建专家委员会,抓紧研究确定具体遴选条件和认定标准。充分利用大数据、第三方评估等开展遴选认定工作,主动公开政策相关信息以及建设高校情况。
建设高校要根据自身实际,合理选择建设路径,自主确定学科口径和范围,科学编制整体建设方案、分学科建设方案。“双一流”建设是一个重点建设项目,更是一个改革项目,不搞身份固化。尽快研究制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案,推动“双一流”建设顺利实施、早出成效。
继续深化高校科技体制改革,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更好地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终身学习体系,提升全民受教育水平探索学分银行运行机制,继续做好继续教育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试点工作。
加快推进社区教育发展,整合各类资源,丰富内容形式,强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让社区成为家门口的“充电站”,成为人人有学、个个乐学的园地。
进一步引导普通高校、职业院校加强养老服务从业人才培养,继续办好老年开放大学,研究制定不同类型老年教育机构指导性基本建设要求。
(五)坚持以完善体制机制为根本保障,狠抓教育质量提高 加快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按照“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要求,深化基础教育教学改革,改变被动传授、机械训练、简单重复的课堂教学,积极探索新课改理念多样化、行之有效的实现形式。
通过小班化教学、选修走班等方式,创造条件和机会,让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
“真正的教育公平不排斥卓越”。英才教育对于国家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要建立早期发现、跟踪培养特殊通道,完善跳级、转学等具体管理制度,通过因材施教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
要紧跟产业变革,强化工学结合培养模式,让企业直接参与到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引厂入校等,让“学校建在企业中,教室建在工厂里”。总结推广现代学徒制,明确学徒双重身份,形成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长效机制,真正实现校企一体化育人。
深入实施“拔尖计划”、“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计划”和系列卓越人才计划,全面推广协同育人有效模式。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推动高校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落实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实行弹性学制,让学生在创新创业中展现才华服务社会。
全面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为毕业生提供精准就业服务,强化对困难群体就业帮扶。
要尊重学生自主选择,推进高校学分制改革,探索建立与学分制相适应的课程设置、学籍管理、质量监控、考核评价等教学管理制度,方便学生跨专业跨学校进行学分认定与转换,加快从管理者本位向学习者为中心转变。
逐步推开“一制三化”(导师制、小班化、个性化、国际化)人才培养改革。
加快构建优秀人才终身从教机制落实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鼓励各地提高补助标准,扩大实施范围,改善乡村教师工作生活条件。
特岗计划、教师编制、职称评聘继续向农村倾斜。深入推进校长职级制改革,建立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常态化机制,在编制岗位、聘用管理、薪酬待遇等方面打通制度壁垒。
健全职业学校和企业双向流动机制,推进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化,完善吸引企业人员到学校兼职任教支持政策。
各地各高校要调整考核评价导向,完善考核评价体系,更加重视对教学水平的评价,更加重视对教师科研成果创新和实际贡献的评价,促进教研相长、教学相长。
今年要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重点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缩小城乡师资差距、振兴教师教育、提高教师地位待遇等,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我们要给学生减负,也要给老师“减压”。对老师们要多一些倾听、多一些关心、多一些尊重,解决好教师的住房、医疗等问题,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让老师们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系统构建质量控制机制内控机制是基础性工作。学校是提高质量的主体,也是质量监控的主体。每所学校都要建立以校为本的人才培养质量反馈监控体系,从一堂课、一张试卷、一篇论文、一门课程开始,构建起完整的、有效的、规范的质量监控制度。
外部控制是有效手段。发布实施92个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作为设置本科专业、指导专业建设、评价专业教学质量的基本依据。今年要完善国家教育质量标准体系,出台加快推进教育标准化工作的意见,用标准加强引导、加强监管、加强问责。
健全教育经费投入使用管理机制一是坚持“一个不低于、两个确保”,继续加大财政投入。进一步完善财政教育投入机制,健全各级教育生均拨款制度,确保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只增不减,确保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只增不减,保证财政教育投入持续稳定增长,保证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不低于4%。各省要足额落实统一后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应承担资金,年底前建立教育经费统计公告制度,实现“高职院校生均财政拨款水平不低于12000元”的目标,落实好中职学校生均拨款制度,积极建立学前教育和普通高中生均拨款制度。
二是坚持“一个为主、两条腿走路”,不断扩大社会投入。各地要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按照中央和地方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原则以及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制度改革要求,落实教育财政支出责任。落实民办教育分类管理和财政支持政策,鼓励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教育。完善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在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要始终坚持“保基本、守底线、抓关键、补短板”,把资金真正用在“刀刃”上,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以应用驱动为导向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一方面,要继续加快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推动各级各类学校宽带网络全覆盖、网络教学环境全面普及。
另一方面,要坚持深化应用。应用是信息技术与教学、管理的结合点,也是教育信息化的生命力。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师培训、教学法推广,调动中小学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改进教育教学的积极性,使信息化教学成为新常态。
语言文字工作单独讲几句希望各省(区、市)要把语言文字工作真正摆上位置,按照中央文化建设的整体部署和要求,全面推进语言文字事业发展,让青少年在写好“方块字”、说好普通话中感悟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增强作为一个中国人的底色,更好地服务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六)坚持以落实主体责任为根本要求,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把核心意识贯穿于一切工作的始终教育系统各级党组织要坚决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坚决维护党中央的权威。要把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摆在首要位置,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在实践中彰显“核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牢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折不扣地把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始终恪守严的纪律和严的要求教育系统各级党组织要切实负起党内监督主体责任,旗帜鲜明支持纪检部门开展纪律审查工作,各级纪检部门要履行好专责监督机关职责,把监督作为一种约束、一种爱护、一种警戒,使管党治党真正严起来、实起来、硬起来。
下大力气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今年要召开全国中小学党建工作会,开展专项督查,加快推进中小学校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
加强民办学校党的建设,召开民办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确保民办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要以中外合作办学党建工作为突破口,出台加强高等学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党建工作的意见,把党的领导贯穿教育对外开放全过程。
今年要重点推动落实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标准,制订加强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意见,补齐高校党建工作制度短板。
看报告,这些重点信息要知晓
2017年,教育部将制定出台哪些制度、文件?
通过梳理报告全文,发现教育部今年将出台以下制度、文件。《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报告原文:今年要发布《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推动各地各中小学校完善德育工作体系。关于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文件报告原文:要落实好消除大班额专项规划,统筹推进小班化改革。教学点虽小,但对保障每个孩子有学上意义重要,今年要出台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文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督导评估制度报告原文:研究制订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督导评估制度,推动均衡发展由办学条件向办学内涵转变,重点在加强师资、改善管理、办出特色、提高质量等方面下功夫。
《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报告原文:今年将启动实施《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落实“一人一案”精准施策,以区县为单位建立台账,逐一解决实名登记的未入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问题。
加快推进中西部教育发展行动方案报告原文:研究制定加快推进中西部教育发展行动方案,统筹推进各项工作。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意见报告原文:尽快出台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意见,通过深入具体细致的工作,让文件落地生根,让基层、学校、老师切实感受到变化。
《省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价暂行办法》报告原文:今年要出台《省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价暂行办法》,选取部分省份开展首次督导评价。
《关于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报告原文:今年各地要着力落实好即将发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构建完善学校安全制度机制。
关于做好新时期中外人文交流工作的意见报告原文:今年要出台做好新时期中外人文交流工作的意见,提升已有六大人文交流机制的质量和效益,推进并做好中德、中南非等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筹办工作。
产教融合政策报告原文:会同有关部门积极推动出台产教融合政策,努力破除师资聘用、职称评定、实习实训、科研管理等方面的体制机制障碍。
“双一流”建设遴选条件和认定标准报告原文:全面启动“双一流”建设,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今年要抓紧组建专家委员会,抓紧研究确定具体遴选条件和认定标准。
92个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报告原文:发布实施92个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作为设置本科专业、指导专业建设、评价专业教学质量的基本依据。
加快推进教育标准化工作的意见报告原文:今年要完善国家教育质量标准体系,出台加快推进教育标准化工作的意见,用标准加强引导、加强监管、加强问责。
加强高等学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党建工作的意见报告原文:要以中外合作办学党建工作为突破口,出台加强高等学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党建工作的意见,把党的领导贯穿教育对外开放全过程。加强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意见报告原文:今年要重点推动落实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标准,制订加强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意见,补齐高校党建工作制度短板。此外,报告中还提出,要推进《职业教育法》和《校企合作条例》审议工作,完成《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修订案、《国家教育考试条例》和《学校安全条例》草案起草工作,开展《学前教育法》调研和起草工作。2017,这些会议要举办
全国中小学党建工作会报告原文:今年要召开全国中小学党建工作会,开展专项督查,加快推进中小学校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
民办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报告原文:召开民办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确保民办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最后,我们看看,老师的这些方面受到了关心
教育部制定了三评清单办法,今后不在“三评”清单的不能开展检查报告原文:现在基层对评审评比评估“三评”问题意见很多,教育部制定了三评清单办法,今后不在“三评”清单的不能开展检查。各地也要抓紧清理规范,用清单确认检查事项、减少检查事项、规范检查事项,让学校静心办学,让老师潜心育人。
加快构建优秀人才终身从教机制报告原文:落实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鼓励各地提高补助标准,扩大实施范围,改善乡村教师工作生活条件;特岗计划、教师编制、职称评聘继续向农村倾斜;深入推进校长职级制改革,建立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常态化机制,在编制岗位、聘用管理、薪酬待遇等方面打通制度壁垒;今年要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重点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缩小城乡师资差距、振兴教师教育、提高教师地位待遇等,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要给老师“减压”
报告原文:我们不仅要把最优秀的人吸引到教师队伍中来,还要尽最大努力保护他们对教育事业的感情;我们要给学生减负,也要给老师“减压”;对老师们要多一些倾听、多一些关心、多一些尊重,解决好教师的住房、医疗等问题,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让老师们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报告原文: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师培训、教学法推广,调动中小学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改进教育教学的积极性,使信息化教学成为新常态
本文编辑 | 赵天骄责任编辑 | 赵天骄参考文章:人民网 《2017年,教育部将制定出台哪些制度、文件?》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不错的话,就给小编点赞吧
第二篇:2018年这些税收政策要点要特别关注
2018年这些税收政策要点要特别关注
2018年1月1日起,除了与大中型企业密切相关的税收政策性文件外,还有两类文件比较重要,一是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税收管理性文件和程序性文件,二是财税部门与其他部门共同发布的政策性文件,以及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的关税政策。现就其要点整理如下,以飨读者。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税收管理性文件和程序性文件主要有:1.《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增值税普通发票管理有关事项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7年第44号)规定,自2018年1月1日起,将增值税普通发票(折叠票)的发票代码也调整为12位,明确增值税普通发票(折叠票)12位发票代码的编码规则和使用印有本单位名称的增值税普通发票(折叠票)有关问题。2.《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简化建筑服务增值税简易计税方法备案事项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7年第43号)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建筑服务增值税简易计税方法备案有新规定。3.《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增值税发票管理若干事项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7年第45号)规定,扩大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自行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试点范围。自2018年2月1日起,月销售额超过3万元(或季销售额超过9万元)的工业以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以下简称试点纳税人)发生增值税应税行为,需要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可以通过增值税发票管理新系统自行开具。试点纳税人销售其取得的不动产,需要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向地税机关申请代开。4.《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优化增值税、消费税有关涉税事项办理程序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7年第36号)规定:自2018年1月1日起,逾期增值税扣税凭证继续抵扣事项由省国税局核准。允许继续抵扣的客观原因类型及报送资料等要求,按照修改后的《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逾期增值税扣税凭证抵扣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50号)执行。5.《国家税务总局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行财政票据电子化管理系统的通知》(税总办发〔2017〕125号)规定,2018年1月1日起在国税系统(含税务干部进修学院)全面开展财政票据电子化改革。6.《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涉税专业服务信用评价管理办法(试行)〉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7年第48号)规定,国家税务总局制定的《涉税专业服务信用评价管理办法(试行)》,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7.《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采集涉税专业服务基本信息和业务信息有关事项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7年第49号)规定了采集涉税专业服务基本信息和业务信息有关事项,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财税部门与其他部门共同发布的政策性文件,以及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的关税政策主要有:1.《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关于免征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的公告》(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公告2017年第172号)规定:2018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对购置的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2.《交通运输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收费公路通行费增值税电子普通发票开具等有关事项的公告》(交通运输部、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7年第66号)公布收费公路通行费增值税电子普通发票开具等有关事项,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3.《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关于2018年关税调整方案的通知》(税委会〔2017〕27号)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相关规定,自2018年1月1日起,对部分商品的进出口关税进行调整。《2018年关税调整方案》主要内容中关于进口关税税率(最惠国税率)调整:(1)自2018年1月1日起对948项进口商品实施暂定税率,其中27项信息技术产品的暂定税率实施至2018年6月30日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关税减让表修正案》附表所列信息技术产品的最惠国税率,自2018年1月1日~2018年6月30日继续实施第二次降税,自2018年7月1日起实施第三次降税。自2018年7月1日起,对碎米(税号10064010、10064090)实施10%的最惠国税率。4.《国家税务总局、国家海洋局关于发布〈海洋工程环境保护税申报征收办法〉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7年第50号)规定,自2018年1月1日起,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水、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内从事海洋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生产等作业活动,并向海洋环境排放应税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海洋工程环境保护税申报征收的办法。需要提醒的是,本期B1版和B2版盘点的税收政策,并不包括从2018年1月1日起执行的所有税收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纳税人在具体的税务处理中,应关注国家有关部门发布的所有法规和规范性文件,防止遗漏。
第三篇:我是老师,2005我关心这些……
关于自身
●想让身心轻松点一边说抓素质教育,一边是愈演愈烈的“择校”、“择师”风,许多教师反映,压力太大,一天从早到晚都在工作,夜里加班加点,没有周末、节假日,得不到真正的休息。以前学生一放假,老师就轻松了,时间全是自己的,现在放不放假都是马不停蹄,各种培训班研修班数都数不过来。新的一年,希望能潜心教学,不必为杂事所
累,能有一些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身体和心理都能轻松一点。●培训真正学到东西
许多教师反映,培训班挺多,还要签到,但有时学的内容不能直接用上。何况,一边上课,一边还要惦记着班上的事,继续教育、培训问题,容易流于形式。教师们期待在有限的资金和客观条件下,可以根据教师的需求,安排时间,提供真正的学习机会,引导教师成长。
●职称评定更合理一些为了评职称,挑灯写论文。这么多的老师,这么多的论文,有多少是真正有意义的?那么多的材料谁能保证一点水分都没有?教师们呼吁建立公平的职称评估机制,淡化学历与职称,取消外语考试,看重教师的实际水平,建立公平的教师评估机制。尤其建议取消流于形式化的教师职称论文。
●我能不能少受点“伤”孩子在学校与同学发生打斗,家长来了,先打老师,老师能还手吗?老师的权利谁保障?农村老师不比城里老师轻松,收入少也就罢了,能不能到手都成问题,老师的心能不受伤?许多教师建议,应该用法律手段保护教师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双重权益,比如《教师法》应明确工资问题,直接由国家统拨。
关于学生
●让学生该休息的时候休息许多教师建议,国家真正通过法律把儿童的休息权落实,制定严格的作息制度,严格作息时间,不能额外加课和所谓的补习,一旦违反,要追究相关法律责任。让我们的孩子做到“该上学的时间上学,该放学的时间放学”。
●让学生学会尊重生命
虽然目前国家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非常重视,但是教师们普遍认为,由于高考制度没有改变,学校的措施也非常不得力。许多教师建议,应该在课程设置上增加品德培养、生命教育课的内容,培养学生对生命和他人的必要尊重。同时,对于学生影响巨大的电台、电视台等媒体视听环境也要规范,更多关注未成年人生活的社会大环境。
●打工者子弟享受平等教育许多教师非常关心外出务工的农民子女的教育问题。他们认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民工涌入城市参加建设,其子女的教育不容乐观。希望政府保障民工子女受教育权,这是国家义务教育的责任。章会吴雨
第四篇:关于加强八类需特别关注的学生教育工作的情况总结
关于加强八类需特别关注的学生教育工作的汇报材料
为更好地关注八类特殊学生群体,构建和谐班级、和谐校园,我校根据学生的家庭、学习、性格等方面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对家庭贫困学生、学习困难学生、单亲及父母双亡家庭学生、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留守儿童、随班就读残疾儿童、家庭条件特别优越学生、学习成绩特别优秀学生等八类学生,学校给每个学生建立了成长档案,采取了以“导师制”为主体的教育管理模式,多措并举,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心理、行为、习惯予以全方位关注,通过思想上引导,学业上辅导,心理上疏导,生活上指导,引领学生健康成长。根据上级的指示精神,现就我班实施上述八类需特别关注的学
生的教育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摸清底数,建立完善特别关注群体学生档案
通过家访、调查等多种渠道,全面掌握学校班级中学生八类特殊学生群体的状况,针对每一名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全面分析,重点关注。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建立完善特别关注学生成长档案,并建立严格的档案管理制度,设定档案借阅权限,注意保护学生个人隐私。将辖区内所有八类特别关注学生情况进行汇总上报。
二、实行学生成长导师制,为需特别关注学生配备成长导师
针对不同学生群体的情况,安排品德高尚、责任心强、学生信任的教师做特别关注学生的成长导师,通过开展“师生共成长”等活动,鼓励导师结合自己的优势,帮助被辅导的学生健康成长。学生成长导师及时关注学生的发展变化,及时记录学生的成长足迹,引导他们
健康成长。
导师们采取深入班级、深入学生,通过积极家访、个人谈心、观察等方式,了解这些学生在生活、学习、思想、身体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或困难,积极进行针对性的帮助。在特殊学生群体班级内开展结对子活动,如学习特别困难的学生与学习特别优秀的学生结成对子,健康强壮的学生与随班就读的残疾学生结成对子,使他们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三、适时激励树自信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特殊群体学生也是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个性、人格特征及优点特长。导师们走进这些孩子中间,了解每个孩子的优点,激发他们身上的潜能,真正尊重每个孩子独立的人格,并在不同场合认可、赞扬他们身上的优点,以及对集体的作用,让他们感受“自己是集体的不可缺少的一分子”,从而养成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
每个学生都是要求上进的,特殊生也不例外,对学习特别优秀的或者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他们的进步更需要老师的引导和激励。如特别优秀的学生,他们在学习上有一定的优势,但在心理上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点,比如自负、情绪化、集体合作意识不强、对班级关心不够等等,因此他们更需要老师的引导和鼓励。导师可以有意识地帮助他们树立一颗平常心、增加适当的挫折教育、提出更高的学习目标以此来激励他们,增强他们自我完善、自我教育的能力。激励是一种动力,无论对哪类学生,不管是学习困难生,还是优秀生等,对
他们每天的表现要及时地表扬,肯定他们那怕点滴的进步和闪光点,对不足之处,帮助他们进行分析,尽可能多表扬,少批评,做到有成绩不抹杀,有缺点不掩盖,爱之有度,严之有格,使这些学生能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进步的决心和信心。
四、沟通思想争自强
特殊学生群体思想较为复杂,精神压力大,为全面掌握学生的有关信息,学校要求每位导师坚持每周至少一次与学生个别谈心,及时了解学生思想状况,从心理上疏导,精神上支持,帮助他们解决思想上的疙瘩,让他们快乐成长。如家庭条件特别优越和家庭贫困的学生,他们要么因为家庭条件太优越,要么太贫困,在心理上存在优越感或自卑感,在行为上也表现异常,因此,及时的家访或电话联系,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和交流,把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及时向家长或监护人汇报,让家长或监护人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动态,适时改变家庭教育的方法,导师或者班主任把最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与家长共享,以形成学校与家庭教
育的最佳合力。
五、师生融洽促和谐
在关注特殊学生群体工作中,学校要求教师做到“八心”:对学生有“童心”,对家庭条件优越的学生要“静心”,对尖子生要“细心”,对待优生须“恒心”,对贫困生献“爱心”,对单亲子女靠“热心”,对务工子女持“耐心”,对智障学生有“怜悯心”。针对单亲家庭子女和留守儿童两类特殊群体,学校特意为其选派了“教师家长”。同时,为了营造团结互助的良好氛围,积极引导学生自愿组成互助合作小组,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一年来,通过以上措施,不但使那些隔代家长们逐渐转变了教育观念,而且使不同层次的家长都增长了家庭教育知识,开创了我学家庭教育的新局面,有力地支持了我校八类群体工作的顺利开展。当然,特殊群体学生的教育是一个社会综合问题,也是一项长期性工作,只要坚持不懈、不断总结、改进和横向交流,我们相信,这些学生也一定会全面、健康发展,逐步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总之,我们在责怪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管的同时,莫忘了思考怎样关注他们,怎样给他们提供适度的环境。无论为人父母还是为人师长,在忙碌的社会生活中,请给予这些孩子更多关怀更多关爱吧!让他们在健康快乐中自由成长!
第五篇:关于加强八类需特别关注的学生教育工作的实施方案
芳亭小学加强八类需特别关注的学生教育工作实施方案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新形势下出现了一些需要特别关注的特殊学生群体,如:家庭贫困学生、学习困难学生、单亲及父母双亡家庭学生、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留守儿童、随班就读残疾儿童、家庭条件特别优越学生、学习成绩特别优秀学生等,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当引起关注。为促进每一名学生的健康成长,推动和谐校园建设,根据市教育局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加强上述八类需特别关注的学生的教育工作方案如下:
一、摸清底数,建立完善特别关注群体学生档案
班级要通过家访、调查等多种渠道,全面掌握班级各年级、班级学生中八类特殊学生群体的状况,针对每一名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全面分析,重点关注。作好“需特别关注学生成长记录表”和“八类需特别关注群体学生统计表”。结合班级和学生实际,建立完善特别关注学生成长档案,并建立严格的档案管理制度,设定档案借阅权限,注意保护学生个人隐私。
二、实行学生成长导师制,为需特别关注学生配备成长导师
班级要针对不同学生群体的情况,安排品德高尚、责任心强、学生信任的教师做特别关注学生的成长导师,通过开展“师生共成长”等活动,鼓励导师结合自己的优势,帮助被辅导的学生健康成长。各学生成长导师要认真分析研究被指导学生的状况,制定具体可行的方案,报班级批准后组织实施。学生成长导师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变化,及时记录学生的成长足迹,引导他们健康成长。鼓励各班级和学生成长导师结合工作实践,探索创新特别关注学生成长问题解决方案,对成功帮助学生解决成长问题的创新案例进行表彰和推广。
三、加强领导,建立关注特殊群体学生工作长效机制
班级要切实加强对特别关注群体学生教育工作的领导,要将关注特殊群体学生成长作为“一把手”工程,安排专人负责,并成立相应组织,对本班级特别关注学生的教育工作进行统筹安排。班级要定期研究分析各年级、各班级特别关注学生成长状况,及时调度工作开展情况。要将学生成长导师的工作情况单独计算工作量,纳入对教师的考核。对指导学生成长成绩突出的指导教师,在评先树优、职称聘任等方面要优先予以倾斜,建立起关注特殊群体学生成长的长效机制。
班级要在过去工作的基础上,结合新通知精神和单位实际,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在开展对特别关注群体学生教育工作中涌现出的一些好经验、好做法,要及时报镇教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