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内外科技项目信息共享状况对比分析与借鉴
国内外科技项目信息共享状况对比分析与借鉴
随着网络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国内外科技管理部门或机构在科技项目流程管理上都不同程度地实现了
信息化并在项目信息共享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效积累了成功的经验。
《科技项目信息共享技术支撑体系研究》项目组在分析自身已有资料的基础上开展了国内外科技项
目信息共享状况调研。国外选取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美国国防部、英国研究理事会、澳大利亚研究理事
会、欧洲科学基金会等机构进行调研。国内选取国家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北京市科委、上海市
科委、山东省科技厅等科技管理部门作为调研对象。项目组在系统、深入的调研工作中重点对这些机构
或部门科技项目管理流程及信息化情况、项目信息共享情况、项目信息管理技术、相关的政策法规等内容
进行研究和对比分析提出加强我国科技项目信息共享工作的有益借鉴。
1科技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和数据库建设
就调研情况来看英国和美国在科技信息的电子化管理方面技术较为成熟开发的管理系统功能较为
强大综合了网上申请、网上评审、网上现金业务等一系列功能,流程方便、快捷、安全。从国内调研来看
有些省市项目信息的管理相对分散不利于信息资源的共享。因此可以借鉴国外和我国科技部、国家自
然科学基金会的信息化管理经验整合科技项目管理流程开发项目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不仅可以节省人
力、物力和时间同时可以保持系统的一致性便于统一管理。
在数据库建设方面美国的中央承包商注册数据库汇集了40多万承包商的详细信息供政府部门共享 为国防部、运输部等政府部门日常处理政府采购工作提供了很好的依据提高了交易过程的效率和经济效
益。相比较而言我国在跨部门的政府信息共享方面还比较薄弱信息壁垒成为影响电子政务顺利运转的
一个主要障碍。美国中央承包商注册数据库的建设为我国科技项目信息跨部门共享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可
以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科技项目申报单位数据库实现单位基本信息在科技项目管理相关部门共享避免不
必要的重复建设、重复工作提高政府部门总体工作效率降低工作成本和社会成本。
2科技项目信息共享程度
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在项目信息共享方面都有了较大的进展。从共享的内容看这些国家都
在积极地通过网络公布项目申报、立项、执行、验收等阶段的基本信息满足不同用户的信息需求。从共
享的范围看根据科技项目信息的性质和特点对不同类型的信息采取了差异化的共享策略。美国加强信
息的透明度建设,不仅实现了政府部门之间的承包商注册信息共享也为个人和机构提供了共享信息的条
件英国注重项目实施全过程的信息共享对于执行阶段召开的项目研讨会信息都以附件的形式进行公开
澳大利亚重视科技项目统计信息的共享统计信息中对收到的项目申请数量获得批准的比例资助的项目数量、金额被资助项目的平均周期等都有描述并按领域和类别详细划分。
从我国科技项目信息共享程度看国家科技部、北京市科委共享程度相对较高的是项目申报、立项、执行、验收和成果信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将资助项目批准号、项目名称、项目类别、申请代码、项目
负责人、项目负责人专业技术职务、依托单位、资助年限、资助经费、内容摘要和关键词等信息及取得的 成果进行网上公开。从调研情况看我国大多数省市的科技管理部门还未将项目基本信息进行公开相关
统计信息的发布相对滞后科技项目信息共享的总体程度还不高。因此有关部门需要在借鉴国内外先进
经验的基础上明确科技项目信息共享的内容并采取适当的方式网络、报刊等进行共享在遵守保
密原则的情况下不断扩大信息共享范围提高科技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3科技项目信息共享的格式和工具
国外科技项目信息共享主要以PDF文档的格式提供下载。PDF格式的文件可把文档的文本、格式、字体、颜色、分辨率、链接及图形图像、声音、动态影像等所有的信息封装在一个特殊的整合文件中集
成度和安全可靠性都较高拥有极强的跨平台功能不依赖任何系统的语言、字体和显示模式并且比其
他传统的文档格式体积更小易于传输与储存。其功能超过现有的文本格式已经成为了新一代电子文本 的行业标准。国内科技项目信息共享格式以DOC文档为主WORD软件是微软商业化的软件而且只适
用于WINDOWS操作平台不利于数据的传播与共享。有些科技管理部门根据项目信息的特点采用Html、Excel等格式进行共享。美国CCR提供的XML下载数据功能也为国内数据共享方式提供借鉴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 可扩展标记语言是Web上表示结构化信息的一种标准文本格式可扩展
性强。XML允许使用者创建和使用自己的标记因此特定行业可以共同用XML定义该领域的特殊标记语
言作为该领域信息共享与数据交换的基础。XML表示数据的方式做到了独立于应用系统并且数据能
够重复使用。另外XML支持世界上几乎所有的主要语言并且不同语言的文本可以在同一文档中混合 使用等这些优点使XML成为数据表示的一个开放标准。
4信息共享政策法规的制定
政策法规是科技项目信息共享的制度保障。国外大多数国家在对科技项目进行保护的同时强调依法
实现对科技项目信息的共享。美国颁布了《自由信息法案》之后又出台了《政府阳光法案》这些法案为
美国科技项目信息共享提供了法律依据。英国的科技管理主要遵循1998年出台的《数据保护法案》2002 年的《信息自由法》2004年的《信息环境法规》。澳大利亚《1982信息自由法案》规定了国民对国家资
助机构所管理文献的查阅请求都应该被受理并且此权利依法受到保护。
近年来我国逐渐加大政府信息公开方面的政策法规制定力度。2004年3月国务院印发《全面推进
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把政府信息的公开作为推进依法行政的重要内容。2005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行政务公开的意见》。2007年1月国务院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公开条例》该条例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公开条例》的出台
是我国行政公开法制建设的一个里程碑和新起点。尽管《公开条例》没有明确规定科技信息应作为各级政
府公开的信息内容但对于科技项目信息共享工作的推进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目前国家科技部、国家自
然科学基金会及各省市科技管理部门尚未专门针对科技项目信息共享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上海市科委制
定的《上海市科技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仍处于征求意见阶段。因此有关部门需要在吸收国外经
验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公开条例》和我国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抓紧制定有利于促进科技项目信息 共享的政策法规使科技领域的信息共享工作走向规范化、制度化。
第二篇:国内外农产品加工GMP对比分析
国内外农产品加工GMP对比分析 GMP的基本概念
1.1基本概念
良好操作规范(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GMP)是保证食品具有高度安全性的良好生产管理体系。其基本内容是从原料到成品全过程中各环节的卫生条件和操作规程。在美国、加拿大、中国(大陆、台湾)为强制性的,在日本则是指导、推荐性的。FAO/WHO CAC制定的GMP是推荐性的,但自从WI'O/SPS协定强调采用三大组织标准(CAC、OIE、IPPC)后,其在国际食品贸易中日益显示出重要作用。
GMP的工作重点是:确认食品生产过程的安全性;防止异物、毒物、微生物污染食品;双重检验制度,防止出现人为的损失;标签的管理;人员培
训;生产记录、报告的存档以及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1.2发展历史
食品GMP是从药品GMP中发展起来的。美国FDA于1963年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药品的“良好操作规范(GMP)”,实现了药品从原料开始直到成品出厂的全过程质量控制。1969年FDA制定了“食品良好生产工艺基本法”,从此开创了食品 GMP的新纪元。FAO/WHO CAC也于1969年开始采纳GMP,并研究、收集各种食品的GMP作为国际规范推荐给各成员国。继美国之后,日本、加拿大、新加坡、德国、澳大利亚、中国台湾等都在积极推行食品 GMP。目前CAC共有41个GMP,作为解决国际贸易争端的重要参考依据。
2农产品加工GMP在国际标准组织和发达国家与地区的发展情况 2.1 CAC有关GMP
CAC共有13卷,含有237个食品产品标准,41个卫生或技术规范,1 85种评价农药、2 374个农药残留限量、25个污染物准则、l 005种食品添加剂、54种兽药。重要的GMP有食品卫生通则(CAC/ RCPl.1969,Rev.3(1997))、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HACCP)系统应用导则(Annex to CAC/RCPl-1996,Rev.3(1997))、水果蔬菜罐头的卫生操作规程(cAC/RCP8—1969)、速冻食品加工和处理的操作规程(CAC/RCP8—1976)、加工肉禽制品操作规程和导则(CAC/RCP 13—1976.Rev.1(1985))、国际乳粉卫生操作推荐规程(CAC/RCP31—1983)、无菌加工和低酸包装食品卫生操作规程(CAC/ RCP40—1993)、国际食品贸易的道德规程(CAC/ RCP 20—1979,Rev.1(1985))等。
2.2美国GMP
1963年FDA制定了药品.GMP,并于第二年开始实施。1969年美国公布了《食品制造、加工、包装储存的现行良好制造规范》(Current Good Manu— facture Practice:Manufacture,Processing,Packing0r Holding Human Food.Code 0f Federal Regula— tion,Part 128),简称CGMP或食品GMP(FGMP)基本法(1986年修订后的CGMP,将Part 128改为 Part llO)。其主要内容:
《良好操作规范》(FDA 21 CFR Part 110)(86.6.19日版本)A分部——总则
定义
110.5现行的良好操作规范 110.10人员
110.19例外情况
B分部——建筑物与设施 110.30厂房和场地 llO.35卫生操作
110.37设施卫生和控制 C分部——设备
110.40设备和工器具
D分部——(预留做将来补充)E分部——生产和加工控制 110.80加工和控制: 110.93仓贮与分销
F分部——(预留做将来补充)
G分部——缺陷行动水平(Defect action level)
110.11食品中对人体健康无害的天然的或不可避免的缺陷
另外FDA制定的GMP还有:
适用于婴儿食品的营养品质控制规范(21 CFR part 106)、熏鱼的良好操作规范(21 CFR part l 12)、低酸性罐头食品良好操作规范(2l CFR part113)、酸性食品良好操作规范(21 CFR part 114)、冻结原虾(处理过)良好操作规范(2l CFR part123)、瓶装饮用水的加工与灌装良好操作规范(21 CFR part 129)、辐射在食品生产、加工、管理中的良好操作规范(21 CFR part 179)等。
2.3加拿大GMP
加拿大卫生部(HPB)制定了有关食品生产的基础计划,其定义为:一个食品加工企业中为在良好的环境条件下加工生产安全、卫生的食品所采取的基本的控制步骤或程序。其内容包括:厂房、运输和贮藏、设备、人员、卫生和虫害的控制、回收等。
农业部以HACCP原理为基础建立了《食品安全促进计划(FSEP)》”,作为食品安全控制的预防体系,其主要内容:
“食品安全促进计划(FSEP)”
介绍 FSEP介绍 FSEP的意义
背景
2.1联邦政府和食品安全
2.2原加拿大农业部和食品安全 2.3食品安全的公共概念
2.4 HACCP的起源和在世界范围被认可 2.5 FSEP与市场 FSEP计划
3.1计划描述 3.2计划纲要
3.3 FSEP的应用步骤
计划应用日程 4.1宗旨和方法 4.2主要的步骤
4.3项目的实施范围
2.4欧盟GMP
欧共体理事会、欧盟委员会发布了一系列食品生产、进口和投放市场的卫生规范和要求。从内容上分为6类:
对疾病实施控制的规定(4条);
对农、兽药残留实施控制的规定(3条);
对食品生产、投放市场的卫生规定(14条);
对检验实施控制的规定(6条);
对第三国食品准入的控制规定(10条);
对出口国当局卫生证书的规定(2条)。
2.5中国台湾GMP
1985年“行政院农业委员会”建议“经济部工业局”试行研究《婴儿配方食品良好作业规范》,拉开GMP推行的序幕;1989年全面推行食品GMP标准,分为通则和专则规范,及GMP认证制度,如《食品GMP推行方案》及《食品GMP认证制度实施方法》,由“经济部工业局”接受企业申请食品 GMP认证。
到1994年,通过GMP认证的企业有196家,1 823种产品。饮料、酱油、乳品、食用油、婴儿配方食品、烧烤食品6类食品的GMP认证产品在台湾省内市场占有率达50%以上。
3农产品加工GMP在中国的发展与实施情况 3.1国家卫生部颁布的GMP(“国标GMP”)
1988至今,卫生部共颁布20个国标GMP。其中1个通用GMP和19个专用GMP,并作为强制性标准予以发布。
“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GBl4881-94)”的主要内容包括: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引用标准、原材料采购、运输的卫生要求、工厂设计与设施的卫生要求、工厂的卫生管理、生产过程的卫生要求、卫生和质量检验的管理、成品贮存、运输的卫生要求、个人卫生与健康的要求。
19个专用GMP是:罐头厂卫生规范(GB8950—1988)、白酒厂卫生规范(GB8951.1988)、啤酒厂卫生规范(GB8952—1988)、酱油厂卫生规范(GB8953—1988)、食醋厂卫生规范(GB8954—1988)、食用植物油厂卫生规范(GB8955.1988)、蜜饯厂卫生规范(GB8956—1988)、糕点厂卫生规范(GB8957.1988)、乳品厂卫生规范(GBl2693—1990)、肉类加工厂卫生规范(GBl2694—1990)、饮料厂卫生规范(GBl2695—1990)、葡萄酒厂卫生规范(GBl2696.1990)、果酒厂卫生规范(GBl2697—1990)、黄酒厂卫生规范(GBl2698—1990)、面粉厂卫生规范(GBl3122—1991)、饮用天然矿泉水厂卫生规范(GBl6330-1996)、巧克力厂卫生规范(GBl7403—1998)、膨化食品良好生产规范(GBl7404—1998)、保健食品良好生产规范(GBl7405—1998)、速冻食品技术规程(GB8863—1988,现已调整为行业标准)。3.2 原国家商检局颁布的GMP(“出口食品GMP”)
1984年由原国家商检局制定了类似GMP的卫生法规《出口食品厂、库最低卫生要求》,对出口食品生产企业提出了强制性的卫生要求。后经过修改,于1994年11月由原国家进出口商品检验局发布了《出口食品厂、库卫生要求》。在此基础上,又陆续发布了9个专业卫生规范。共同构成了我国出口食品GMP伞体系。
《出口食品厂、库卫生要求》(1994年11月由原国家进出口商品检验局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共17条,其核心内容是建立“卫生质量体系”。包括以下基本内容:卫生质量方针和卫生质量目标;组织机构及其职责;生产、检验人员的管理;环境卫生的要求;车间及设施卫生的要求;原料、辅料卫生质量的控制;生产卫生质量的控制;包装、储存、运输卫生的控制;检验的要求;质量记录的控制;质量体系的内部审核。
9个专业卫生规范是《出口畜禽肉及其制品加工企业注册卫生规范》(1995年6月22日发布并实施);《出口罐头加工企业注册卫生规范》(95.6.22);《出口水产品加工企业注册卫生规范》(95.7.25);《出口饮料加工企业注册卫生规范》(96.5.27);《出口茶叶加工企业注册卫生规范》(96.5.27);《出口糖类加工企业注册卫生规范》(96.5.27);《出口面糖制品加工企业注册卫生规范》(96.5.27);《出口速冻方便食品加工企业注册卫生规范》(96.5.27);《出口肠衣加工企业注册卫生规范》(96.5.27)。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于2002年4月19日第20号文颁布《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卫生注册登记管理规定》,自2002年5月20日起施行。同时废止原国家进出口商品检验局1994年11月14日发布的《出口食品厂、库卫生注册细则》和《出口食品厂、库卫生要求》。
《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卫生注册登记管理规定》中2个重要附件。一个是“实施出口食品卫生注册、登记的产品目录(附件1)”,另一个是“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卫生要求(附件2)”。附件2相当于我国最新的出口食品GMP,其主要内容共19条,其核心是“卫生质量体系”的建立和有效运行。而“卫生质量体系”包括下列基本内容:卫生质量方针和目标;组织机构及其职责;生产、质量管理人员的要求;(5条内容);环境卫生的要求;(6条);车间及设施卫生的要求(10条);原料、辅料卫生的要求(5条);生产、加工卫生的要求(7条);包装、储存、运输卫生的要求(4条);有毒有害物品的控制(1条);检验的要求(3条);保证卫生质量体系有效运行的要求(9条)。
3.3国家环保局发布的有机食品GMP
国家环保局颁布的《有机(天然)食品生产和加工技术规范》共有8个部分:有机农业生产的环境;有机(天然)农产品生产技术规范;有机(天然)食品加工技术规范;有机(天然)食品贮藏技术规范;有机(天然)食品运输技术规范;有机(天然)食品销售技术规范;有机(天然)食品检测技术规范;有机农业转变技术规范。
3.4农业部发布的GMP
到目前为止,农业部颁布的GMP有《水产品加工质量管理规范》(SC/T3009—1999,1999年颁布,2001年1月生效);绿色食品生产技术规程;无公害食品生产规程;一些大宗农产品(粮油、果蔬、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正在由财政部与农业部共同制定的“农业行业标准制定计划”推行)等。
4我国与国际组织相比存在的差距
我国《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和FAO/WHO CAC《食品卫生通则》(CAC/RCPl—1969,Rev.3(1997))、美国《良好操作规范》(FDA 21 CFR Part110)、加拿大《食品安全促进计划(FSEP)》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具体体现在:
①CAC《食品卫生通则》强调整个“食品链”(由最初生产者直到最终消费者)的卫生控制,而我国《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没有引入“食品链”的概念,特别是“初级生产活动中食物源的卫生生产对食品的安全性和适宜性产生的潜在影响”的内容明显不足。
②CAC《食品卫生通则》推荐“基于HACCP的方法为提高食品安全性的手段”,达到“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HACCP)系统应用导则”(Annex to CAC/RCPl—1996,Rev.3(1997))的要求。加拿大《食品安全促进计划(FSEP)》与HACCP结合的更为紧密,几乎是一个GMP与HACCP的“结合体”。而我国《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也没有引入“HACCP'’的概念,特别是没有分析加工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并缺乏对关键限值的监控(CAC《食品卫生通则》中3.2和4.3.2部分)。
③CAC《食品卫生通则》对“产品信息和消费者意识”做了明确界定,而我国《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缺乏该部分的任何说明,国家质检总局2002年4月19日发布、5月20日正式实施的“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卫生要求”(相当于出口食品 GMP)中也没有提及。
④CAC《食品卫生通则》对“培训”单独作为一部分予以阐述(10),并要求拟订培训计划、进行常规性复查(“回顾性”培训),加拿大《食品安全促进计划(FSEP)》也做了重要说明(3.
3、4.2部分)。而我国《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没有对“培训”未做任何说明。
⑤国际标准组织及发达国家GMP,特别是美国《良好操作规范》(FDA 21 CFR Part 110)对每一环节的卫生标准描述较细致、准确,即重视SSOP(卫生标准操作规程),而我国《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不理解“SSOP"概念,文字性描述较多,缺乏具体标准数字,缺乏科学性和严谨性。
⑥与国际及发达国家GMP的等效性差。目前CAC的41个GMP中,只有国家质检总局2002年4月19日发布、5月20日正式实施的“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卫生要求”(相当于出口食品GMP)与《食品卫生通则》基本等效。目前我国的20个国标GMP(包括一个通用GMP和19个专用GMP)急需尽早修订,以便尽快与国际GMP接轨。
5发展与完善我国农产品加工GMP的对策与建议 5.1 进一步提高对农产品加工GMP重要性的认识
SPS协定重视三大组织标准(CAC、OIE、IPPC)在解决国际食品贸易中的重要作用,农产品与食品加工GMP作为cAc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受到高度重视。当前我国许多传统、特色食品国际竞争力不强的主要原因是缺乏与国际接轨的食品 GMP管理体系和质量标准体系。因此,进一步提高食品GMP管理体系和质量标准体系重要性的认识,尽快制定既符合我国国情、又与国际国际接轨的食品GMP管理体系和质量标准体系,对增强我国食品的国际竞争力,全面提升我国食品加工业的整体水平具有重要意义。5.2加强对农产品加工GMP研究与推广工作的科技投入
农产品加工GMP是农产品与食品加工全程质量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食品安全生产的保障。但目前我国有关农产品加工GMP方面的研究基础还比较薄弱,在食品生产中的应用才刚刚起步。政府、企业应增加对农产品加工GMP研究与推广工作的投入,加快研究、制定和实施步伐。
5.3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进一步加强与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等国际组织的交流与合作,加强对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农产品加工GMP的研究、消化吸收和转化应用,使我国农产品加工标准体系与全程质量控制体系的研究与应用逐步与国际接轨,不断提高农产品工业的国际竞争力。
第三篇:供销合作社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国内外对比分析
一、法国、美国和日本农业产业一体化发展对农业合作社的促进作用分析
1.法国农业产业一体化发展中农业合作社的促进作用分析。运用合作社的形式来发展农业产业一体化,是法国农业现代化过程中的一个特色。法国农业合作社一方面建立在家庭农场基础之上,保留着农户对家庭农场的私有制和完全独立自主的生产经营权,使农场成为一个自负盈亏的独立经济单位;另一方面,农民在其需要的活动领域内进行合作,建立的合作社也是一个相对自我独立的经济单位,农场和合作社二者之间,在法律和经济关系上都是平等的关系。虽然合作社通过服务,提供信息,进行技术援助,提出产品规模和质量要求,签订供销和加工饲养等合同,对社员农场进行指导,但它不具有领导和管制的职能,它对社员农场的职能只限于服务和援助。法国农业合作社的主要形式是流通领域合作社。具体来说,主要包括农业生产前阶段(如供应农用生产资料、种子、饲料、幼畜雏禽,以及人工配种、生产设计、农田建设等)和农业生产后阶段(如运输、加工、仓储、销售、烘干、冷冻、出口等)的合作社。这些合作社可以使社员农场保持独立生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可以集中精力改善和发展生产,大量节省在供销和加工等方面的人力、财力消耗,减少中间流通环节,加速流通过程,有利于降低农产品成本,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效益,社员农场能够通过合作社更好地获得市场信息反馈,以利于指导和改革生产。合作社把市场机制引进农场生产,并突破地区、国土界限,扩大农场同市场的联系,加强了市场对农场生产的刺激作用。合作社还能从市场销售角度,对农场改善管理、发展生产、改良品种、规格和质量,进行最好的技术援助。法国农业合作社通过从事农、工、商多方面的经营活动把农业生产、生产资料供应和农产品加工、销售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农业产业一体化。
2.美国农业产业一体化发展中农场主合作社的促进作用分析。美国农场主合作社最普遍的形式是供销合作社,经营农用物资的生产和供应,农产品收购、加工、包装,直至销售。据2002年资料,美国农场主购买的供应品,约有20%来自合作社,通过合作社销售的农产品约占全部商品的33%。美国农场主合作社的财产为社员所有,为社员服务;实行按成本经营的原则,按股金分红的比例一般不超过利润的8%,利润主要部分按社员合作社的业务交往量的比例分配;内部实行一人一票等民主管理制,由社员大会选举董事会决定合作社大事等。农场主合作社在发展农业生产、适应现代市场、改善农场主状况等方面都起了重要作用。最著名的“农地实验社”,年营业额高达46.9亿美元,拥有50万社员,2200个分社,一系列工厂,年生产210万吨化肥,1000多万磅除草剂等。这类合作社已形成“一类农工商一体化组织”。
总之,法、美、日的农业合作社都比较发达,有广泛的社会基础,他们都很好地运用农业合作社的形式来发展本国农业产业一体化,从而快速实现了农业现代化。
二、我国供销合作社经营不善成因分析
1.供销合作社的所有制性质认识错误导致供销合作社发展动力不足。我国供销合作社的领导干部、合作社职员和农民社员对供销社所有制性质认识错误,导致供销社改革和发展动力不足。供销合作社的领导干部不是由社员民主选举产生,而更多是由地方政府任命。因此,他们首先要对政府负责,其次又要考虑职工的利益,而对于农民社员的利益则关心不多,对于把供销合作社真正改成农民社员的合作经济组织更缺乏应有的积极性和足够的动力,从而在主观态度上大大影响了他们推进改革进程的工作力度。供销合作社的职工不把自己作为供销合作社的雇员来看待,而认为自己是主人,他们希望供销合作社通过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盈利水平,从而给自己带来更大的好处和利益,并不关心供销合作社是否能给农民社员提供什么服务。由于历史上供销合作社的“官商”经营作风已把它与社员的关系变成了一种简单的买卖关系,农民不相信,也不知道供销合作社能够或应该给自己提供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服务,因此,对供销合作社改革也并不关心,缺乏主动参与的积极性。社员的参与程度不够,供销合作社改革也就失去了相应的动力。在缺乏充分的动力和足够的压力的情况下,供销合作社改革和发展进程必然受阻。
2.供销合作社经营宗旨认识错误导致供销合作社失去了存在的价值。目前我国供销合作社没有把对社员的供销优惠服务作为经营宗旨,而是与一般商业企业一样,在等价交换基础上和农民社员做生意,为了盈利而进行经营,失去了合作社特有的经营宗旨,也就失去存在的价值,导致经营亏损,渐趋灭亡。
三、发展供销合作社,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依托供销合作社,为农民社员提供生产资料供应和农副产品销售服务,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把分割了的产、供、销各个环节连接起来,引导农民按照市场需要进行生产,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供销合作社作为农业产业化的基本载体,应采取多种形式参与和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首先,要以支持和发展专业合作社的形式参与和推动农业产业化。其次,要以扶持和发展龙头企业的形式参与和推动农业产业化。第三,要以培植主导产业、建立商品生产基地的形式参与和推动农业产业化。第四,要以建立和发展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形式参与和推动农业产业化。
总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农业产业一体化实践及我国农业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实际都昭示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只有以获得良好发展的供销合作社为组织载体,才会获得更快地发展。
第四篇:信息共享在供应链库存中作用分析论文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市场竞争已不再是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扩展到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下面由学术堂为大家整理出一篇题目为“信息共享在供应链库存中作用分析”的供应链库存管理论文。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市场竞争已不再是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扩展到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供应链的真正优势在于通过信息共享来达到整个供应链的集成,以提高供应链的反应速度,降低成本,减少重复和浪费。库存水平是供应链成员之间最普遍的信息之一,而共享库存信息也是供应链成员间最常用的协作方式。为了说明库存信息共享的价值,本文构建了一个以生产商不允许缺货、零售商允许缺货为假设前提的解析模型,从而对库存信息共享对供应链总成本的影响,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并最终得出了库存信息共享能够有效降低供应链总成本这一结论。
关键词:供应链;信息共享;库存;价值
1.供应链信息共享的概念
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是指对供应链的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进行设计、规划和控制,从而增强竞争实力,提高供应链中各企业的效率和效益。它是在企业资源规划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把公司的制造过程、库存系统和供应商产生的数据合并在一起,从一个统一的视角展示产品制造过程中的各种影响因素,把企业活动与合作伙伴整合在一起,成为一个严密的有机体。由此可见,对信息流的管理与控制是整个供应链管理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一般来说,供应链结构可分为集中式和分散式控制两种。集中式控制结构由单一决策者(核心企业或第三方企业)利用供应链中的全部信息进行决策,目标是供应链整体利益最大化。而分散式供应链中各成员企业有较强的独立性,各自以自身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进行决策。在通常情况下,分散式供应链的总绩效要低于集中式供应链,两种控制方式的比较如表1.1所示[1].为了使分散式供应链的整体绩效接近集中式供应链,各成员企业必须结成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以共同承担风险和分享利润。这就要求上下游企业最大限度地共享私有信息,在市场需求、生产过程、定单策略等方面达成一致。
由此可见,信息共享是供应链运作的基础。一条供应链中的任何一个环节的信息共享失真或信息共享程度不够,都会对整个供应链企业带来损失,从而影响企业的收益。
2.供应链中库存信息共享概述
在动态供应链联盟中,企业间是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且往往以协议联盟的方式进行合作,而非相互持股。也就是说,在目标一致的前提下,存在一定的相对独立性,要想在供应链中共享各节点企业拥有的所有信息是不可能的。就单个企业而言,与供应链运作效率直接相关的信息主要包括:库存信息、需求信息、订单信息、产品信息、生产信息、运输信息、技术进步信息、质量信息、销售预测等[2].共享库存信息是供应链成员间最常用的协作方式,获取库存信息可以降低整条供应链的库存水平。在以最低成本实现对消费者需求做出最快响应的要求下,库存显得尤为重要。需求波动和偶然故障等因素所带来的不确定性是无法避免的。为了应对这种不确定性,常用的做法是建立安全库存。就单个企业来说,这种做法并无不妥之处。但就整条供应链来说,上游供应商的产成品正好是下游制造商的原材料,双方都对同一物料建立安全库存是一种重复性浪费。如果相邻节点上的企业共享库存信息,即可减少一半安全库存,从而大大减少库存成本。此外,库存信息对上、下游企业安排生产计划也起到重要作用。P&G公司与Wal~Mart零售集团签订的协议中就包含如下条款:P&G公司可以方便地管理Wal~Mart遍布全球的零售商店中的产品库存,从而确切地了解自己生产的哪种产品比较受欢迎以及受欢迎的程度,以安排合适的生产。因而,针对库存信息共享做专门研究,将有力推动整个供应链中的信息共享。
3.供应链中的库存信息共享价值分析
3.1 基于库存信息共享的两阶段供应链
将供应链系统想象成一个多阶段的库存系统,供应链的每个参与者都控制着这个多阶段库存系统的一个节点,并为这一节点进行各种活动和决策行为,负责该节点的绩效,每个节点相当于一个责任中心,每个节点都受到绩效评估规则的约束,利用所持有的私有信息和一般信息进行决策。要使节点间保持较好的协调性,减少系统的总体库存量,信息共享是实现良好协调的途径之一[3].本文提出基于库存信息共享的两阶段供应链,并与传统的、由订单驱动的供应链做一比较。供应链模型如图3~1所示。在该供应链中,仅有一个生产商和一个零售商。生产商制造产品,由零售商从生产商处批发产品,并将产品销售给终端消费者。
传统的供应链是指零售商向顾客销售商品,零售商根据库存情况周期性地向生产商订购数量为Q1的产品,生产商接到定单时以批量为Q2进行生产。零售商和生产商独自决策,根据自己的库存情况,决定自己的订货/生产情况。因此,零售商和生产商各自有自己的库存,来抑制需求/订单的不确定性。零售商利用库存满足顾客采购的不确定性,生产商利用库存满足零售商订货的不确定性。如图3~2所示。
库存信息共享的供应链是指生产商了解零售商库存情况,零售商不清点库存,由生产商清点和决定送货和生产数量。
因此,可以认为供应链中仅存在一处库存(本文认为是生产商库存),生产商根据库存情况决定自己的生产批量Q2,如图3~3所示。
两个供应链模型的主要区别如表3.1所示。
3.2 库存信息共享对供应链总成本的影响
万筱宁等学者[4]在研究库存信息共享对供应链总成本影响时,曾建立了生产商生产以及零售商订货,均是基于不允许缺货的经济批量模型。本文则在其基础上建立了一个以生产商不允许缺货、零售商允许缺货为假设前提的解析模型,从而对库存信息共享对供应链总成本的影响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
解析模型中的参数定义如下。
Q:生产或采购的批量;
Cm:生产商的总存储费用;
Cr:零售商的总存储费用;
P:生产商的生产速度;
D:零售商对产品的总需求量;
Hm:生产商对单位产品的存储费用;
A:零售商每次订购的固定费用;
Hr:零售商对单位产品的存储费用;
S:生产商生产的准备成本。
Lr:零售商缺货费率
S':零售商初始库存量(S' a.传统订单驱动的供应链 在不共享库存信息时,即双方不存在协调行为时,零售商与生产商的成本结构分别为: 供应链的总成本为: 通过对式(3~1)(3~2)求偏导可以得出各个利益主体的最优选择及其对应的供应链成本,如表3.2所示。 b、共享库存信息的供应链 当共享库存信息时,零售商和生产商库存合二为一,此时的目标函数为: 对Q求偏导,得到联合经济批量为: 此时,供应链成本为: 利用 这一定理,比较SCm、SCr、SCt的大小,显然SCt≤SCm、SCr.在本文中,我们定义传统供应链库存是指零售商与生产商库存总和,而分享库存信息供应链的库存是生产商库存。在整个生产周期内,独立决策的库存成本均高于分享库存信息时的供应链成本。毫无疑问,该模型论证了这样的结论:共享库存信息可以有效降低供应链存货成本,减小商品滞销的风险,提高供应链绩效。 4.信息共享是供应链成功运作的基础 供应链的各节点企业是以动态联盟的形式加入供应链的,他们以信息作为沟通的载体,信息顺畅地流通是供应链成功运作的关键。但由于涉及的成员较多、供应链结构各异,信息在传递过程遇到了诸多问题,这给供应链的成功运作也带来了许多问题与挑战。大量实践表明,实现供应链信息共享并提高信息共享的程度,可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与挑战。供应链中信息共享的优势主要表现在: 4.1减少不确定性 供应链的各节点企业间是一种亲密的合作伙伴关系,但由于它们所追求的目标不同,各自的工作方式也因组织管理方式、思维模式和组织文化的不同而不同,这给供应链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企业通常面临两种不确定性:因缺乏对目前所发生事件的了解而导致的不确定性;当事件发生时,不知道如何应对而产生的不确定性。具体来说,这些不确定性主要包括:顾客提交订单的时间和数量不确定;供应商交货提前期、交货数量、货物质量的不确定;货物运输时间和运输状况的不确定。究其原因,是由于供应链的各节点企业间无法进行有效地信息沟通,或难以实现有效地信息共享,从而削弱了以信息作为沟通载体的作用,继而导致整条供应链的效率下降。若能在供应链中实现信息共享,此问题将迎刃而解。 4.2降低委托-代理机制带来的损失 众所周知,供应链的各节点企业间是相互合作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委托-代理关系。在此关系中,委托人通常处于比较不利的位置。因此,代理人往往会通过增加信息的不对称性,从合作伙伴那里获取最大利益。在委托-代理关系中,会出现两种代理问题:一是逆向选择,即在制造商(委托人)选择供应商(代理人)时,供应商掌握了一些制造商所不知道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可能对制造商不利,供应商因此与制造商签订了对自己有利的契约,致使制造商蒙受损失。二是败德行为,假设供应商与制造商在签订契约时各自拥有的信息是对称的,但签约后,制造商无法观察到供应商的某些行为,或者外部环境的变化仅为供应商所了解。在这种情况下,有些供应商会在有契约保障之后,采取不利于制造商的行为,进而损害制造商的利益,这就出现了“败德行为”.上述问题的出现是因为供应链的各节点企业无法及时获取必要信息,导致在合作中处于不利的位置,进而挫伤了企业合作的积极性,不利于提高整条供应链的效率。因此,信息不对称也使得信息共享成为供应链成功运作的必要条件。 4.3缓解牛鞭效应 牛鞭效应是供应链本身固有的特性,它非常不利于供应链的协调运作,会造成分销商、零售商的订货量和生产商的产量远远高于客户的需求量,进而积压产品,占用资金,降低整条供应链的运作效率。随着供应链节点企业的增多,此效应越发明显,整条供应链的管理将变得十分复杂、困难。虽然牛鞭效应无法避免,但可以使用一些先进的管理方法或技术来减少牛鞭效应的不良影响。对企业而言,以Internet技术为支撑在供应链上实现信息共享,就是有效减少牛鞭效应的根本途径。因为归根结底牛鞭效应是由信息传递过程中的信息扭曲造成的,而供应链信息共享,恰恰可以减少信息传递过程中的信息时延和信息失真[5].4.4协调供应链的目标冲突 供应链是由相互之间存在供需关系的企业组成的,无论企业是单兵作战式的独立地在市场中与其它企业直接竞争,还是集团式地整体在市场中与其它供应链展开竞争,都会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往往各节点企业间的目标是相互冲突的,例如:供应商希望看到制造商稳定的需求数量,喜欢灵活的交货时间;而制造商则希望随时改变需求,喜欢供应商尽可能快地交货。解决供应链的目标冲突有赖于供应链的协调机制,而协调机制的建立和运行,则有赖于供应链的各节点企业间能够充分、及时、有效地沟通信息。但很多企业将信息视为不可公开或私有的,因而独家垄断信息,行使着对信息的支配权,以增加自身在市场交易中的讨价还价能力。这种行为无疑增加了供应链成员企业间的不信任和不确定性,阻碍了供应链整体利益最大化的实现。因此,实现供应链信息共享,并在协调一致的基础上就利益分配机制达成共识,可以缩小甚至消除供应链成员间彼此的分歧和不信任,从而统一各成员的目标以提高整条供应链的竞争力。 5.小结 供应链信息共享是建立在各节点企业之间高质量的信息传递基础之上,它可以有效地解决供应链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是供应链成功运作的基础。本文对库存信息共享在供应链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供应链中的库存信息共享还有许多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内容,诸如库存信息共享的技术支撑体系的构建,供应链合作伙伴间的库存信息共享的契约设计,信息共享的安全问题,如何防止企业关键信息泄密等等。 参考文献: [1]王小丽。供应链中信息共享的激励策略研究[J].企业经济,2006, 2: 19~21.[2]李娴。供应链中的信息共享及其实现[D].东北财经大学,2006.[3]Zhao Y, Simchi~Levi D.The value of information sharingin a two~stage supply chain with production capacity constraints:the infinite horizon case[J].Manufacturing & Service OperationsManagement, 2002, 4(1): 21~24.[4]万筱宁,孙新宇,孙林岩。供应链中的信息共享与合作[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3, 1: 30~33.[5]李刚,汪寿阳,于刚。供应链中牛鞭效应与信息共享的研究[M].湖南大学出版社,2006. 中职学校教学资源信息共享系统设计分析与实现 【摘 要】分析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探索中职学校教学资源信息共享系统的开发,以实现教育管理的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信息化和落实教育资源的共享。 【关键词】中职学校 信息化教学 资源信息 共享系统 设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4B-0036-02 一、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分析 过去的十多年来,我国中职教育信息化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软硬件建设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与发达国家先进的信息化教学水平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现有政策和体制机制尚未形成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良好环境,教育管理信息化体系零散,基础设施水平有待提高,数字化校园尚未普及,教育信息化对于教育变革的促进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 1.基础网络设施的现状。目前,我国普遍采用10Mbps-30Mbps的电信宽带接入互联网,少量应用需求比较高的部门采用50Mbps-100Mbps的电信带宽接入。尚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校园城域网,区域内校际之间的网站互访、优质资源互访均需要公网进行。 现在的网络架构不足以支撑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的日常运行,网络线路方面还需要与运营商合作改建和优化,如果不能形成包含市、区两级主要管理部门学校的高速专用网络,会极大制约教育基础信息整合的作用与效果。 2.基础数据的现状。调查发现,中职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用户分户涉及面大且分散,由于基础数据不统一、各系统彼此独立,信息相对封闭,共享机制尚未建立,各系统之间缺乏协调,导致信息相对封闭,基本上处于“信息孤岛”状态。 3.数字化校园平台应用现状。目前,仅少部分学校较好地使用了数字化校园管理平台,但由于系统多是购买于不同的企业,所采用的标准、功能、窗口等都各不相同,难以做到将分散在系统之间的数据集中到一起。 4.教育资源库建设现状。以广西为例,广西的自治区级资源库有广西教育期刊、博硕论文库、学科多媒体教育工具包、动画课堂、名师课堂等。由于缺少一定的推介与培训,教师对这些资源知之甚少,总体使用效率不够理想。教师个人拥有的部分优质资源大多以文件形式存在于个人电脑中。资源传播方式主要有电子邮件、QQ或文件共享等。由于共享性比较差,资源制作方面存在大量的重复劳动,尚未形成完整的网络教育资源体系。 部分学校购买过一些商品资源库,使用效果不太理想。原因如下:(1)专业性不强,不能满足教师日常教学的需要。(2)资源库目录结构不合理,没有和大纲、知识点、教材目录关联,教师很难快速搜索到有效的教学资源,用起来很不方便。(3)批量采购的资源与个性化需求存在差异,一体化封闭的资源包难以满足教师对资源二次加工利用的需求。(4)学校之间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极不平衡,所以区域资源的共建共享无法实现,教师资源贡献积极性不高。(5)教育资源分散,局限于小范围,标准不统一,建设各自为阵,教学资源重复建设。 5.网络校本教研情况。各种教科研活动的开展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有极大的帮助,但受制于形式和场地,能够受益的教师数量偏少,能直接得到名师指点和帮助的一线教师数量不多,名师的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教学经验难以共享给其他的教师,不利于全体教师的个人成长和专业发展。教师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团队教研的协同工作受地域限制,开展的难度比较大,参加高层次培训的可能性小,自我提升的空间受到一定的制约。而调研发现,各职业学校之间尚未采用信息化的手段辅助教科研活动的开展,尚未采用网络化的手段辅助跨校的教研互动交流。 6.网络教学系统的应用。当前大部分职业学校正在有序地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数字化学习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对移动终端设施和适用的教学资源进行论证,逐步开展基于移动学习模式的教学资源建设工作。少部分学校进行了移动学习的实验,使用过学校新干线等个性化学习的平台。总体上,尚未有优质的网络教学系统可供使用。 7.学校之间的沟通。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大多是通过短信、电话、微信、QQ等联系。家长非常期待能够深入地了解孩子的学业水平、在校表现、个性发展、心理发展等情况,所以迫切希望拥有一个互动和了解平台。 二、系统开发思路 中职学校教学资源信息共享系统定位于开放的、可扩展的、可长期有效运营的教学资源信息化平台,并通过市场机制获得合理的回报。 1.云服务体系。中职学校教学资源信息共享系统将利用云计算模式为广大用户提供云提供,做到有效节约教学资源信息化硬件、资金等的投入,减少重复浪费。 中职学校教学资源信息共享系统面向各类用户提供以下三类应用: 第一,网络资源体系。(1)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建立覆盖全区职业教育富有广西特色的优质系列教育资源体系。(2)教育资源中心:通过制作、征集、购买三种途径汇聚各类教学资源,支持各类教学资源的传递、整合和分享,多方共建共享;在更为广阔的时空内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功能,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和教育均衡发展。(3)教师教研空间:建立网络资源库、精品课等方式,重点推动教师教研空间建设。(4)学生学习空间:让中职学生利用网络空间探索的学习方式与模式。 第二,电子政务系统。面向学校各部门建设各种业务应用系统,实现网络化办公协同,教育数据采集分析,使教校级管理部门能更加及时准确地获取教育基础信息和数据,实现全局的监管,全面实现教育管理信息化。 第三,数字化校园平台。为学校提供普适性的数字化校园平台,并提供独立的数字化校园环境,并基于该环境实现教育管理信息化,以提升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 2.云服务门户。云服务门户面向不同用户提供的统一服务窗口,门户是各类信息化服务的载体,门户为各类注册用户提供不同的应用环境,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云服务门户将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支持各类智能移动终端的访问,在时空上延展了资源有效应用,教研活动开展,移动办公、移动学习等应用。 3.信息标准体系。公共服务体系将建立涵盖信息编码标准、技术标准、应用标准、用户规范、信息化管理等方面的全市统一的信息标准体系。 4.运维服务体系。公共服务体系将建立涵盖系统监控与故障处理流程、资源调度流程、系统巡检流程、客户服务流程等一系列运维管理与服务的流程化作业规范体系。 三、系统开发总体目标 1.基础数据整合,统一身份认证。 2.积极推进校网域的对接,以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互通网。 3.建设学校OA系统,实现管理部门、校校之间的流程审批和信息传递,让政务办公安全高效。 4.建设普适性的数字化校园平台,提高学校的管理效率和办学水平。 5.建设教育资源中心,提升优质资源利用价值,实现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6.建设校本研修平台,创新教研模式,提高师资业务水平。 7.建设社区化的学习互动平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8.建设家校互通平台,以达到对学生的全面监管与安全管理。 9.利用社区化、移动化、服务化的技术手段,探索网络环境下的移动办公、移动学习应用。 四、系统开发愿景 根据市场、教育管理以及学校的需求,有效配置硬件软件设备,建立高效的中职学校教学资源信息共享系统和管理体系,实现中职学校和师生使用不同权限实名登录,提高教育、管理的效率及精准化。以云服务的形式,满足中职学校对数字化管理的需求,建立和完善教育资源的建设、应用、管理、培训、指导与服务的公共体系,从不同渠道吸收接纳有益的教育资源。设立网络化“行政管理”功能,创建全市共享的数字化校园普适化管理平台。 1.对于教育管理者而言,经过统一身份认证后,可以进入相关的管理平台,根据管理权限了解学校管理的状况、教师发展的基本情况、学生学业质量的相关情况。例如,校领导经过身份认证以后,可以进入相关学籍管理系统,了解招人状况、招生计划的落实情况。再如,学校管理者经过身份认证以后,可以进入学业质量检测管理系统,了解本校学生在学业质量检测后的基本情况,有利于指导学校的教学工作。 2.对于教师而言,教师通过统一身份认证后,可以建立自己的个人业务发展档案,对教师队伍建.设实施数字化有效管理,并为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绩效考核提供依据。教师业务档案的完善将会为职称评定等工作提供有效信息。 分享教育资源中心的教育资源,也可以将自己的教学资源共享到平台,参与到全区动态教学资源的建设中。教学资源的形式市多样的,主要有教学设计、教学课件、学件、课堂教学视频、微视频、教学素材、课堂反馈检测题等。 实现“上”与国家资源、省资源对接,“横”与兄弟省市资源的共建共享,“下”整合区县、学校资源和公众资源。 3.对于学生而言,基于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建立网络化教学质量监测系统和招生考试服务系统,做到动态更新、实时监控,有助于相关部门和领导层的准确分析、科学评论和有效调控。根据“基于课标、基于问题、基于评论”原则来设计学生互动学习的平台,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和可能,从知识点出发,从学生的问题出发,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业、就业辅导,在教师的引导下提供有效的学习资源;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系统推送相应的课外拓展资源。 4.对于学生家长而言,学生家长通过身份认证登录后,可以了解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状况、在校表现及参与各种社会活动的表现,为学生的家庭教育提供一定的指导。同时倡导我们的指导更专业,我们的服务更优质,给学生家长对学生的学习指导提供更好和更专业的选择。 【参考文献】 [1]司平.浅谈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对策[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5(6) [2]叶宝根.加强信息化校园建设 创建现代化教育学校[J].国土资源高等职业教育研究,2015(2) 【基金项目】广西教科所课题“中等职业教学资源信息共享系统开发研究” 【作者简介】王佳红(1982―),广西水产畜牧学校讲师。 (责编 江月阳)第五篇:中职学校教学资源信息共享系统设计分析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