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中小学美术教育对学生发展的作用
浅谈中小学美术教育对学生发展的作用
学习美术学科对小学生的意义
摘要:
美术,是以一定的物质材料,塑造可视的平面或立体形象,以反映客观世界和表达对客观世界的感受的一种艺术形式,因此,美术又称之为„造型艺术‟、„空间艺术‟。小学生学习美术学科对其进行早期人格培养的有着重要的作用,现代的美育已不单纯是技能技巧的训练,更注重学生的个性、思想、情态等方面的全面性培养。小学生学习美术学科培养和健全学生的人格,有利于学生责任心的建立,学生学习美术学科能陶冶人的感性,培养合作精神,减少自私自利的现象。更有利于综合能力的培养。
美术,是以一定的物质材料,塑造可视的平面或立体形象,以反映客观世界和表达对客观世界的感受的一种艺术形式,因此,美术又称之为‘造型艺术’、‘空间艺术’。
小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不仅仅是个人的需要,更是时代发展的需要!然而,优秀的人格品质并不是天生拥有的,是通过后天环境影响和教育逐渐形成的。而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从而使他们的人格得以成长。因此,通过教学活动,增进其人格健全及和谐发展,使学生的潜能和思绪得以表现,是小学生美术教育的最终目的。
一、小学生学习美术学科对其进行早期人格培养的重要性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格是一个人整个精神面貌的表现,包括心理特征和个性倾向两个方面,著名英国教育学家赫伯·里德则提出所谓完整人格指的是人所具有的一切潜质都得到全面而协调的发展。而美术教育的本质是育人、育心、育格,这个“格”就是指人格。纵观中外美术教育的发展,最早被追求的是其品格教育的功能:着重人的性格的自然完美性,重视精神的熏陶,并使之获得品性高尚。
一个人的成长往往以正确的早期教育为起点,儿童时期正是健康心理和良好行为的胚芽时期。随着美术教育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现代的美育已不单纯是技能技巧的训练,更注重学生的个性、思想、情态等方面的全面性培养。所以,在美术活动中重视早期的人格培养,对学生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二、小学生学习美术学科培养和健全学生的人格
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赫伯特·里特曾说:“艺术教育不是为了训练儿童的服从性,而是为了儿童生长的自然秩序的陶冶。” 而美术教育正是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及活泼、轻松的课堂氛围,令学生乐学爱学。并在创作的过程中令学生进行自我完善,变得更有智慧,更有爱心,最后既能成就自己也能帮助他人。
在众多的学科中,无论是数学、语文、英语„„都有它特定的判断正确与否的标准公式。正因如此,很多时候学生会因为担心自己达不到一定的标准而对学习有恐惧感,这里也反映了一个自信心不足的问题。对于缺乏自信的学生,我则通过一系列的美术学习,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和鼓起勇气。美术学科最显著于其它学科的功能在于它的独特性,它没有唯一固定评价对与错的标准,允许具有不同风格,鼓励运用多种灵活的手法去表现。所以学生可以在一张白纸上任意使用各种工具材料,尽情地表达心中的所思所想。在一团陶土中尽情宣泄自然流露的纯真。进行色彩训练课时,我让学生尝试多调色,选择自己喜爱的颜色后用大笔把
画纸填满,最后我发现画面效果是如此惊人的美妙。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充分体现到大胆表现的喜悦,随着成功感的产生,自信心也相应地增强了。对自己有信心的学生对知识的接纳度便越好,并越能学习,在各方面都会得到均衡的发展,素质也将会更高。
其次有利于学生责任心的建立。在美育中对学生进行责任感的培养,让学生从小明白自己所要承担的任务是非常必要的。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中,首先就要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无论使用何种材料,都应以一种利落的日常程序将其安排得秩序井然。工作前桌面工具要有条理地摆放整齐,创作时画笔不可胡乱把水或颜料甩到地面和墙上,工作完成后自己把东西收拾干净,公用工具放回原处。关于这一点我很坚持。因为这是让学生学习到如何去担负起自己职责的机会。当学生完满地尽到自己的责任后,他会产生自豪、满意的情感,下一次就会很乐意主动地去承担任务了。从小事中对学生灌输每个人都应该具备责任感这种观念也是教育重要的一环。
学生美术学习有一个长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然而却有些学生常常画到一半就丢开想去玩,遇到这情况,我不会强迫他继续画,因为这会令他觉得厌烦,但我又不可以孰视无睹这种不负责任,半途而废的态度。所以我采取启发式的手法去帮助他们。我会和他们讲讲故事和提一些问题如:医生给病人做手术,做到一半突然不想做下去了,你们猜结局会怎样?消防员去救火,到达目的地才发现工具带不齐,没法救人了,你们认为这种是负责任的行为吗?学生们听后都意识到不负责任,不尽义务的结果有多严重。明白了这一点,他们都会不好意思地重新执起了画笔。从收拾用具,整理作品和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等具体活动中,学生开始体验到形成责任心的必要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活动范围的扩大,这种意识会逐渐强化为对学习和工作的认真负责,为以后健全人格打下良好基础。
学生学习美术学科能陶冶人的感性,培养合作精神,减少自私自利的现象。现在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家庭的过分关爱造成他们依赖的性格,让学生多参与群体活动,有利于培养其竞争向上、不甘落后、互相互爱的精神。在美术教学中,我常会有意识地安排一些集体创作活动,如小组成员合作完成一件大的作品,小组进行手工制作等。在《可爱的家园》纸工课中,我让学生按自己的特长在小组里进行分工,画、剪、粘、修改完善的,每一道工序都有小劳手把关。由于是比赛形式进行,学生们都很重视作品的效果,同时也很清楚假若其中一位成员不尽职尽责,可能会造成最后的成果不如理想。于是,一种“荣辱与共”的集体意识自然而然在心底迅速建立起来,制作过程中,互相配合,群策群力。合作活动让学生在快乐的交往中,把个人的聪明才智溶入到共同学习,共同创造中,体现到自己作为集体一员的价值与作用,体会到通力协作的乐趣,同时也学会了怎样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发展友谊,为了实现一个共同的目标,把一已的愿望置于团体目标之下,使自己的行为与朋友、同学协调一致。
三、小学生学习美术学科能够培养其综合能力
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据研究表明,要顺利地完成某种复杂的活动,只具备一种能力是不够的,需要多种能力的完备结合。美术教育不是单纯为了培养一名艺术家,着眼的是通过这一教育过程培养人各方面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不但决定学生在美术方面的发展,并且落实到生活中,还可以帮助解决碰到各种问题。具有综合才能的学生将来长大后才可更好地为国家、社会作贡献。学生学习美术学科中表现出来的能力,是在过程中逐渐 形成和发展。如剪纸课,可以陶冶对装饰艺术的审美情趣,培养专注、细致的品格,提高手、脑、眼协调统一的手工操作能力,色彩训练课培养个人的感觉和观察力,让其养成细心观察,感受事物的习惯,陶艺课则从了解接触泥性,熟练运用材料和工具中,培养立体造型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因此儿童品格教育的过程尤其重要。美术教育毕竟不是把学生训练成为一个小画匠或比赛得奖高手。只有当学生在接受美术教育的过程中,真正充实了精神世界,丰富了生活积累,提高了文化水平和审美修养,完善其品性人格,这才是施行美术教育的目的。学生长大后,即使不从事有关美术方面的工作,但只要他具备高尚的人格品质,身心健康,那他一定会成为一个有用之人,这也是我们所期望的。小学美术教育最成功之处是以尊重学生的个性为前提,通过具体的活动,使学生达到精神与人格在每一特定阶段的完整性。从学生的健康成长中,我们看到充满希望的未来!
在现代社会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一股培训班热欲发膨胀,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因此中小学美术教育受到了空前的重视,在新的时期美术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中小学美术教育是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开设的,它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高尚的情操,扩大其视野,丰富他们健康向上的审美情感,促进他们的智力和才能的发展。此外,美术教育也将有助于学生对其它学科的学习和将来从事各项工作。
下面简述一下它的意义:
一、美术教育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手段
美术的本质和特点决定了美术教育的审美教育功能。美是生活中合乎规律的,与内容和谐统一的,丰富独特又令人愉悦的具体形象。人们认识美、发现美,就必须有鉴赏美的能力,而人的鉴赏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必须经过后天的培养和训练。审美活动作为人类认识活动的一个特殊领域,与其它意识活动不可能相互割裂,相互排斥,而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生活在不同社会、不同时期和来自不同区域、不同民族的人们,在审美理想、审美趣味、审美判断诸方面都存在一定差异,即使处在同一社会、同一时期,来自同一区域和民族的人,由于所受教育和环境的不同影响,也存在着明显差异,审美活动带有明显的时代性、民族性、阶级性、个体性等特征。学生作为人的个体,同样离不开他所处的环
境 和教育的影响。
爱美是人的天性,对成长的学生来说表现尤为突出,通过审美教育,使学生能够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去鉴别真伪、分辨善恶、判断美丑。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在青少年中实施美术教育。他们对什么是美,什么是丑有了认识之后对美的追求就会更加迫切。正如马克思所说:“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所以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程度,是审美教育的具体反映。
二、美术教育对促进学生智力和创造才能以及实际操作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美术活动是通过有形的物质材料,塑造出人们可以直接感觉 到的视觉形象,表达作者对周围客观事物的认识,感受及生活理想和审美追求。它是眼、手、脑共同参与并很好地配合进行的活动。手的活动影响着脑的发育,手指动作的训练对脑细脑可产生良好的刺激作用。现代社会需要“手脑并用”的人,既要善于动脑,又要善于动手。美术学科恰恰为学生提供了动脑又动手的条件,当他们动手画画或者做手工的时候,很自然的,他们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形象思维活动以及实际操作能力都会得到锻炼。
三、美术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在学生幼年的时候,对学习的重要性和方法并没有理解和把握的能力,但幼年涂鸦的天性是他们及大的兴趣,所以我结组幼儿对美术涂鸦的天性可以对他们进行良好的教育,并且引导他们培养良好的生 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继而是他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能有良好的习惯和对生活的热爱。
三、学生掌握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可以促进其它学科的学习和更好地从事将来的工作
美术教育同其它学科教育有着密切、内在、必然的联系。语文、数学等教学为美术提供了认识、理解事物的基础,而美术活动又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观察力、空间想象力,反过来又对其它学科的学习起着复习巩固和提高的作用,从而强化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生无论在德育、智育和体育诸方面都需要有正确的审美观、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美术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为他们从事将来的工作奠定基础。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努力追求的教育理想,美术教育不仅作为美育的一个重要门类,而且美术教育本身就包含情感与理性的因素、脑力与体力的因素,所以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其作用是独特的。
罗思菲德指出:将美感的成长列为绘画艺术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因为任何组织良好的思考、感觉、感受力以及任何沟通的形式,都以美感的成长为基本条件,绘画艺术教育促进了受教育者的美感成长,而其成长起来的美感必然会内化为他按照美的规律去建造生活的内在动力和实践能力。所以在义务教育阶段对学生实施美术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全社会所有的美感都得到良好的成长,不仅会使我们的环境更美、生活更美、而且会使整个社会和人生美不胜收。
第二篇:浅谈发展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
浅谈发展农村美术教育
【摘要】近年来,农村义务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普九”以后,农村中小学的师资力量和软硬件有了显著改善,但城乡差距依然存在。这种差距尤其体现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虽然农村中小学学术教育逐步被人们重视起来,但由于经济、观念、师资等诸方面的因素,现在仍存在着长期落后、举步不前的状况。文章就发展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意义、影响因素、推进方法,重点对农村美术教师如何推进美术教育的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字】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发展
目录
序言..............................2-
二、发展农村美术教育的重大意义.....................2-
(一)、经济落后......................3-
(一)、努力提高教师待遇,狠抓师资队伍建设............3-
(三)、美术教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开展农村乡土化教学...........3【参考文献】............................-5-
序言
近年来,农村义务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普九”以后,农村中小学的师资力量和软硬件有了显著改善,但城乡差距依然存在。这种差距尤其体现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虽然农村中小学学术教育逐步被人们重视起来,但由于经济、观念、师资等诸方面的因素,现在仍存在着长期落后、举步不前的状况。通过近几年对农村美术教育的调查和研究,深感搞好农村中小学的美术教育应该引起社会各界,特别是政府部门和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文章就政府及教育部门在推进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发展的意义、制约因素,发展思路和对策作了论述。尤其是站在一个美术教师的立场,如何根据农村的地域特征和独特的资源优势,结合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开展特色教学进行了探究和尝试。
随着人们对于教育认识的提高,新课程改革的稳步深入人心,中小学美术教育逐步被人们重视起来。但由于经济、观念、师资等诸方面的因素,在城镇美术教育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农村美术教育却存在着长期落后、举步不前的状况。
一、农村美术教育的现状
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种种原因, 导致农村中小学基础差、底子薄,各级政府的经费分担体制还不完善,中央财政用于补助地方基础教育的经费主要是用于满足农村孩子读得起书的问题,远远不能满足迅猛增长的学生人数及基础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特别是艺术教育还没有它应有的地位,相当多的一部分农村中小学还没有真正落实美术课,有的学校甚至无教师、无教材、无作业、无考核、无检查。特别是一些规模较小的中小学校,学生基本上无缘接受正规的美术教育。学校领导表面上抓素质教育,而实质还在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育轻美育的思想和现象广泛存在,美术教学存在着大面积的“空白”。美术师资不足,教师素质较低,教学模式、内容、方法依然陈旧,很难适应新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农村的美术教育已经不能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培养多向型、高素质人才的需要。以霍州为例,全市人口30万人,农村人口占到全市人口的近2/3,约19万。全市农村有学校205所,有学生4900多人,而仅有30名美术教师,大多数都在城市的学校。全市的农村学校几乎都没有从正规院校毕业的美术教师,由于历史与现实的诸多原因,在我市的各农村学校,美术教师也普遍存在年龄结构老化、教育观念陈旧、教学手法落后等问题。
二、发展农村美术教育的重大意义
目前在我国,农村人口的比例占绝对优势,农村人口的素质直接关系着我们全民族的素质,农村美术教育质量的提高直接关系到全国美术教育的整体水平。农村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教育方针的贯彻和实施。关系到我们民族素质的整体提高。
发展农村美术教育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时代进步的需要。由于经济的发展,农村人口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满足了物质文明需要的同时也要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精神文明的需要。农村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有利于把日益增长的精神文明需要与健康积极的“审美”趣味联系起来,有利于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上积极良性的发展轨道上来。另外,农村美术教育的发展与发展农村地方经济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现在农村地方经济中,民间工艺美术产业在许多地方农村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发展农村美术教育对于民间美术工艺的发展自然就会有着其特殊的作用。
三、制约农村美术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
剖析农村美术教育发展缓慢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济落后
农村经济与城镇相比发展基础差、速度慢,农民收入少,政府教育资金困难大,是影响农村美术教育发展落后的一个最主要原因。具体表现到教育教学实践上为学校缺乏相应的教学器材设备,学生买不起学习用具,教学操作起来难度大。
(二)、重视不足
由于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美术在现行的农村教育观念中被学校、家长视之为“副科”另眼相看,更有些地方甚至不开设美术课,普遍认为“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学不学美术差别不大,对于学校的声誉,学生的前途无关痛痒,美术课充其量不过是应付上面检查时的点缀而已。学生迫于考学压力,无暇顾及,教师上课十分被动。
(三)、管理不严
在农村学校中由于校级管理者对于美术专业知识知之甚少,再加上美术学科的特殊性,所以很难拿出一套完整合理的美术教学质量考核的办法,因而对于美术教学工作无法评价,无从奖惩,也导致部分美术教师上课缺少压力,没有动力,教学行为不积极。
四、发展农村美术教育的思路及对策
(一)、努力提高教师待遇,狠抓师资队伍建设
教育要发展,教师是关键。然而,由于历史与现实的诸多原因,在我市的各农村学校,美术教师队伍普遍存在年龄结构老化、教育观念陈旧、教学手法落后等问题。由于广大农村中小学所处特殊的地理环境,交通条件、经济水平及社会生活环境相对较差,地方财政用于补充基础教育的经济实力极为有限,乡村教师的工作环境、生活条件、福利待遇相对较差,缺乏吸引和挽留优秀美术教师安心农村教育工作的实力和条件,导致美术教师数量不够、整体实力不强、教学水平偏低、教学效率不高的被动局面长期难以缓解,给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种了下“先天不足、后补不力”的严重苦果。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师工资收入和福利待遇长期保持在极低水平,直接导致教师职业倦怠情绪日趋严重,他们很多时间和精力都用于考虑生存问题去了,用于自身知识更新和能力提高的积极性和可能性大大降低,导致部分农村教师思想保守、观念陈旧、手段单
一、方法呆板,严重制约着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建议:
1、及时出台相关政策,补充农村美术教师,并将农村美术教师工资发放做出统一规定,建立贫困地区教师待遇的公正保障体系,落实各种待遇。
2、大力提高农村美术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形成良好的教育风气,对教师的考核实行“师德”和“业绩”一票否决制。
3、努力提高农村美术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不断提高农村美术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4、尽可能提高农村美术教师的政治待遇和社会待遇,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以调动全体农村美术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让他们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和教研教改工作中去,努力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为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二)、加大对美术教育的支持,建立稳定的投入机制
学校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依赖于现代教学手段的程度是众所周知的,条件艰苦、设施简陋、手段落后根本上就无法提高整体教学水平。足额的教育经费投入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条件,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是导致农村学校基础建设不配套、办学条件落后、教学效率低下、整体效果极差的根本原因。主要科目教学面临的条件尚且如此,经费都难以保障,何况是作为“副科”的美术。这种局面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及时解决的话,对于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接受美术教育学生来说,必将成为政策的牺牲品,美术教育教学质量更成为无源之水。长期这样下去,对于农村学校入学的孩子们来说,必将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建议:
1、进一步完善投入体制,加大对农村薄弱学校的投入力度,特别是美术教育方面的投入,改变过去人、才、物等资源向城镇重点学校倾斜的政策,把工作重心转向农村薄弱学校,使农村薄弱学校能够获得与城镇学校一样的政策支持和资源补充,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加快美术教育发展步伐。
2、学校不能完全依靠政府,开辟多种渠道开展美术教学。首先,要重视美术教育,挖掘内部潜力,重视美术教育教学;其次,要努力与强校联合,增加交流,建立与重点学校、知名学校的优秀教师互动机制,以帮助和带动农村薄弱学校美术教育的发展。
(三)、美术教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开展农村乡土化教学
鉴于农村美术教育工作的现状及影响其发展的一些原因,作为一名农村美术工作者,我觉得应该对农村的美术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有重新的思考和清醒的认识,主动担负起农村美术教育的重任,充分挖掘农村美术教育的潜力和资源,根据农村教育的实际特点大胆地进行农村美术教育的探索和研究,变劣势为优势,完全可以走出一条具有农村特色的美术教育的新路子。
1、摆脱教材束缚,贴近学生实际。
《新课程标准》指出:“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给予教师更大的教学空间”、“教师不但成为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教师要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开展特色化美术教学顺应教改的需要,努力开发农村当地美术资源,大胆对原有教材进行增、改。增:即补充一些学生愿意学习的、教师所擅长或有特殊兴趣的内容,引导学生把美术学习与生活经验、周围环境相联系,表现生活、赞美生活、运用生活。充分挖掘当地人文、地理、自然资源,增加一些具有生活情趣和地方特色的美术课。如:《美丽的七里峪》、《中镇风光》、《霍山神韵》、《我为家乡设计的桥》、《水果拼盘》等。改:即对原有的教学活动作一些适当的修改。
1、更换内容。教材中《高大的楼群》,农村的孩子对一幢幢高耸入云的大厦形象模糊,因此我们可以把内容改成画家乡的新居。
2、扩充内容。如剪纸,结合农村当地的民间剪纸,可以剪各种动植物、人物、窗花等。
2、开放教学过程,满足学生需要
走进生活,丰富素材库。美术根植于生活。蓝天白云、山川河流、奇峰秀岭、红花绿叶、水中的鱼、空中的鸟、天上的彩虹,五彩斑斓的大千世界。这些事物为农村的孩子发现美、欣赏美,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但由于独生子女现状和“家长承包制”,使孩子失去体验生活的机会,缺少有目的地观察生活。因此,作为他们的美术老师,努力引导他们走向自然、融入社会,开“源”建“库”。让学生嗅出生活的“清新”,看出生活的美丽,品尝生活的快乐,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描绘生活、创造生活。农村风貌,激发美感。农村是个广阔天地,我们应积极引导学生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在熟悉的家乡寻美,在取材中欣赏美,在绘画中创造美。带领学生身背画夹、手拿画笔,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便在学生的手下诞生了。这样的活动不但使学生兴趣盎然,领略了大自然的美,激发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也锻炼了学生捕捉素材的能力。
察家乡之变,激发乡情。改革开放以后,家乡富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农村充满了无限的生机。观察农家园,描绘农家美,激起爱家乡之情。通过观察、采访,了解家乡的过去,感受到家乡今天的飞速发展,此时引导学生畅想未来,为家乡设计宏伟蓝图。如:我为家乡设计的桥、设计的路、设计的广场等等,同时学生也发现了家乡环境的日趋恶化,此时引导学生通过画宣传画、变废为宝等活动,增强环保意识。
2、探究教法,开辟新天地
组织“生态游”,开放主阵地。作为视觉艺术教育的美术课,其创造能力的培养,不但需要到生活里捕捉题材内容,而更本质的是需要学生通过观察、体验、感受,去真实描绘和创造生活。以往的美术课通常是教师在课堂上通过欣赏教材中的图片,传授技能,然后让学生坐在课堂里临摹,或凭记忆苦思冥想,结果学生不但画不好,更甭提有创意,而且越来越讨厌画画。因此在特色化美术教学中,根据教材组织学生以“生态游”的方式,去田野、河边、草地上、花丛中写生。这样孩子们不但兴趣盎然,作品富有真情实感,而且在宽松愉快而自由的环境里,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得到了自由发挥。
活用各媒材,开拓表现法。用不同的绘画工具、材料作画,会呈现出异彩纷呈的效果。而新课标又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主动寻找与尝试不同的材料,探索各种造型方法。”因此我们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各种绘画技法指导,让学生在尝试新的画种的绘画过程中,掌握一些新的表达方式,更加随心所欲地创作,感受美术创作表现的多样性。农村学校最大的优势在于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只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你会看到诸如小溪边的卵石片、泥土、家禽羽毛、各种树叶、农家的各种秸秆都是进行工艺制作的好材料。结合当地资源,可以设计出如《树叶拼贴》、《萝卜雕刻》、《捏泥人》、《种子粘贴》、《玉米根艺造型》等工艺课。
探索综合课,能力多元化。综合实践课是着眼于生活本身的课程,针对综合实践课程的设计理念,整合各学科知识,进行综合实践学习已成为现在和今后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的特点,也是美术课程应该具有的特征。因此在特色化美术教学中,最大限度的发挥创造性,设计出有趣多样的教学活动设计,贴近学生在各科所学到的知识及生活经验,从学生的问题和兴趣出发,在活动中让学生掌握比较、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形成对身边世界的兴趣,培养发现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及多元学科不同领域的综合运用能力。
通过充分开发利用农村人文、地理、自然资源,开展农村特色化美术教学活动,不仅使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学充满活力与生命力,更重要的是孩子们热爱美术、学习美术的人多了,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才能大面积的提高,农村的美术教育也能逐渐走向正规。
综上所述,我认为农村美术教育已成为农村教育的软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政府部门应高度重视、关泛关注,切实加大对美术教育的投入,改变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距,让农村的孩子享受到和城市孩子一样的优质教育,让教育均衡发展真正成为现实,让农村的美术教育早日走上正轨。同时,农村的美术教师,要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和独特的资源优势,结合新课程的特点,变被动为主动,大胆开展农村特色化美术教学,来共同推动农村美术教育的发展,这是时代对我们的要求,也是我们必须承担的责任。
【参考文献】
[1]惠中.高等教育体系中小学教育专业建设的思考[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3,(2).
[2]胡根发.浅议中学教师的人文素养[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11).
[3]陈振石.素质教育中教育者的价值取向[J].教书育人,2003,(2).
[4]王涵,华石,倪平,等.名人名言录[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
第三篇:浅谈中小学美术教育
中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性
——五谷湾小学周泽汐
摘要:近年来,国家大力提倡学校教育中的素质教育,而艺术教育更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艺术教育是运用生活中的自然美和艺术美来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在正确审美观念上对美的感受力和创造力,他再提高人的素质方面有着其他学科所不可替代的作用。艺术教育作为一种素质教育,它面对的是全体学生,不管这些学生是在城市还是农村,天赋好还是天赋差,每位学生都应该受到同等的教育。
关键字:美术教育 素质 审美
美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在商品社会中,没又存在于交流的点点滴滴。美的设计在生活中越来越无处不在。在商品经济中可以增加商品的附加值,促使销量增加。无论是在商业整体设计,还是一件商品的设计,城市的规划设计等等,各行各业都需要好的美术素质。然而,这种感觉和发散联系思维的优秀素质和创新能力都是从小积累的,灵活的思维习惯是从小养成的。
面对社会上对美术教育认识上的一些偏差,我觉得我们应该研究一下美术在中小学教育中应当起到哪些重要作用?我们做位美术教育工作者只有深刻认识到美术在教育中的作用,真正认识到美术对于人的成长的作用,才能思路清晰的对孩子们进行有意义的教育。
进入21世纪以来,人们纷纷感到竞争的激烈,全球一体化的步伐在加速迈进,世界各国的发展均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特别是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等领域将展开大较量。各国之间的竞争,实质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而综合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才素质的高低。为培养具有竞争力的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国民整体素质,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都积极采取措施,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国际竞争的首要战略对策,并积极进行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教育的国际竞争力,保持本国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的优势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美术教育逐渐被人们所关注和认识,特别是美育被列入教育方针以后,美术教育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促进人的发展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为此,1998年教育部制定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又作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把实施素质教育作为党和国家的头等大事来抓。教育部把美术课程改革归入基础教育改革任务之一,制定新的美术课程标准并加以实施。
对于中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性,我们从下面六个问题来加以认识:
一、陶冶学生的情操
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当代的中国也在进行着经济模式的转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机制,促进我国经济的告诉发展,但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工作的零碎和被动。人的思想观念在发生变化,相当一部分人的精神生活出现庸俗化、实用化的倾向。这是当今形势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去面对?美术教育使人获得一定的发展潜能,它能陶冶情操,丰富人性,提高审美情趣,因为美术既可以表现世俗情感,也可以表达人类高尚情感;既可以唤起人的生活亲切感,又能激发人的神圣使命感。他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创造,是一种可感知的、符号化了的人类情感形式,学生通过对美术作品的情感体验,能领悟到一种语言无法表达的异常微妙、深幽、独特和崇高的情感氛围,进而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在此过程中可以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并培养他们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态度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能力和自信心。
二、美术教育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手段
美术的本质和特点决定了美术教育的审美教育功能。美是生活中合乎规律的,与内容和谐统一的,丰富独特又令人愉悦的具体形象。人们认识美、发现美,就必须有鉴赏美的能力,而人的鉴赏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必须经过后天的培养和训练。审美活动作为人类认识活动的一个特殊领域,与其它意识活动不可能相互割裂,相互排斥,而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生活在不同社会、不同时期和来自不同区域、不同民族的人们,在审美理想、审美趣味、审美判断诸方面都存在一定差异,即使处在同一社会、同一时期,来自同一区域和民族的人,由于所受教育和环境的不同影响,也存在着明显差异,审美活动带有明显的时代性、民族性、阶级性、个体性等特征。学生作为人的个体,同样离不开他所处的环境和教育的影响。爱美是人的天性,对成长的学生来说表现尤为突出,通过审美教育,使学生能够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去鉴别真伪、分辨善恶、判断美丑。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在青少年中实施美术教育。他们对什么是美,什么是丑有了认识之后对美的追求就会更加迫切。正如马克思所说:“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所以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程度,是审美教育的具体反映。
三、美术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在学生幼年的时候,对学习的重要性和方法并没有理解和把握的能力,但幼年涂鸦的天性是他们及大的兴趣,所以我们可以利用儿童对美术涂鸦的天性可以对他们进行良好的教育,并且引导他们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继而是他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能有良好的习惯和对生活的热爱。
四、美术可以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学生的感知能力是指感官对事物进行感受、辨认、识别,并与情感和认知相联系的一种能力。人类绝大部分的信息都是通过自己的视觉所获得,所以,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是美术教学的重大任务和目标。美术教育在我们现行的教育体系中,训练感知能力是其他任何教育科目或方式可望而不可及的。因此,视觉是以表现物体的形态美和揭示自然现象的规律为基础的。
美术的感知和知觉,主要是视觉、运动和触觉的结果,这些感知觉是思维的前提,没有感知觉,思维将成为无源之水。现代心理学证明,感知觉包含着思维的品质,任何思维都离不开形象思维(形象思维是用形象材料、表象,通过对表象的加工改造进行思维。表象中视觉表象是大量的,从一定意义上讲形象思维主要说的是视觉表象思维)。皮亚杰等人的研究也表明,儿童最初是通过一个基本的“行”进行思维的,正是在这种基础上才建立了形象思维。其过程是:由形象优势到形象与概念并重,再到概念之优势。但由于理性(科学)的重视,我们的教育体系普遍被建立在抽象符号的基础上,而美术课程则更多地让学生接触实际事物和具体环境,接触:“行”进行分辨和处理,这样在发展学生感知能力的同事,又为形象思维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并直接促进了思维的发展,培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思维水平。
五、学生掌握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可以促进其它学科的学习和更好地从事将来的工作
美术教育同其它学科教育有着密切、内在、必然的联系。语文、数学等教学为美术提供了认识、理解事物的基础,而美术活动又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观察力、空间想象力,反过来又对其它学科的学习起着复习巩固和提高的作用,从而强化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生无论在德育、智育和体育诸方面都需要有正确的审美观、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美术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为他们从事将来的工作奠定基础。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努力追求的教育理想,美术教育不仅作为美育的一个重要门类,而且美术教育本身就包含情感与理性的因素、脑力与体力的因素,所以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其作用是独特的。罗思菲德指出:将美感的成长列为绘画艺术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因为任何组织良好的思考、感觉、感受力以及任何沟通的形式,都以美感的成长为基本条件,绘画艺术教育促进了受教育者的美感成长,而其成长起来的美感必然会内化为他按照美的规律去建造生活的内在动力和实践能力。所以在义务教育阶段对学生实施美术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全社会所有的美感都得到良好的成长,不仅会使我们的环境更美、生活更美、而且会使整个社会和人生美不胜收。
六、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在现代心理学上,把个性理解为人的整体精神面貌。正是由于人的个性不同,才使我们的社会充满活力和丰富多彩。所以,尊重和保护人的个性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而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美术学习内容的多样化和特殊形式,必然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所以,美术课程是促进学生个性形成的最重要的课程之一。美术课程指导学生形成世界观,价值观的同时,也将大力的发展学生的个性。
人的全面发展是我们目前追求的教育理想,美术课程作为美育的一个重要门类促进这一理想的实现。而且,美术课程本身就包含了情感与理性、脑力与体力等因素,所以美术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从党中央国务院于1999年作《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文件发布以来,中小学美术教育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不仅改变了它原本作为“调节课”的地位,而且成为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主要学科,从根本上说人们对美术教育自身的价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近几十年的教育改革实践,成绩是显著的,不仅加强了基础美术教育,培养了各级各类美术人才,并且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美术教育向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使我国艺术教育走上了稳步发展的新阶段,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目前,学校美术课开课率大幅地提高,艺术教学体系逐步建立。随着教学改革不断深入,课堂教学质量明显提高,艺术教学科学研究有所发展。过去十年的学校艺术教育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和带有普遍指导作用的基本经验,但是我们也应看到,由于学校教育中提供给美术教育的体制不够健全、不够完善,我国美术教育还存在着诸多方而问题,艺术教育仍然是整个学校教育中的最薄弱环节之一。
当前,我国美术教育事业在理论上、观念上的缺陷,影响和剥弱了美术教育作用的发挥,“理论认识始终是教育领域中的一个大问题。”多年来,出于急近功利,满足于数字的提高和表面的繁荣,不仅在导向上出现了混乱,在教学行政、教师方面也无所适从。社会的浮躁和对美术教育的偏见,助长了人们的“实利主义”观念。
在学校美术教育者方面,中小学美术教师的各种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先进教师和骨干教师从数量上和质量上都有发展。但目前的状况还不能尽如人意。首先,中小学美术教师业务水平整体上不高,个别优秀与整体不成比例。其次,教师本身对美术教育的价值的和功能认识模糊。
因此,应减少和消除学校美术教育观念变革、更新的阻力和障碍,营造美术文化生态,寻找建立促进美术文化于学生内化积淀与外化显现的教育机制与方法,给予美术教育学术研究的自由与保障,以及中小学校美术教育发展的可能性条件和美术教育者真正的教育教学自主权和学习的自主权。从目前学校美术教育教学实际来看应对创造性与情意学习予以重视
我们的学校、家庭、社会美育不能继续满足于灌输“一技之长”,要更新观念而“由理入道”,重视以艺术理论培养审美能力这一重要环节。21世纪的美术目标不仅是整体性或全民性,而重要的是培养具有综合创作能力的通才或复合型人才。因此,加强学校美术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只要我们行动起来,勇于实践,善于积累经验,就一定能克服中小学校美术教育中存在的弊端,让中小学校美术向着健康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1998年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2>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3>阿恩海姆.对美术教学的意见[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3。
<4>程明太.美术教育学[M]。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5>钟以俊,焦凤君.教学美学导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1。
<6>党中央国务院于1999年作《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第四篇:浅谈美术教育对中学生素质的作用范文
浅谈美术教育对中学生素质的作用
论文摘要: 美术教育是人文素质培养的一种有效手段,美术作为教育的一种媒介,能够开发学生的智力,强化学生的情感,发展学生的能力。本文从几个方面分析美术教育在中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中的重要作用,证明它是其它学科教育不可替代的。关键词:美术教育、素质教育、人文教育、艺术教育、道德教育 美术史一种造型艺术,他通过构图,造型,设色等表现手法,创造形象,给人以美感。美术对人的教育是通过各种美术形象打动人的灵魂。因此要重视和发挥美术教育在素质中的作用。
一、美术教育在对学生审美情趣上的重要作用
人是社会的人,因此,只有人对生活、社会、自然具有欣赏、感受美的能力,才有生命的意义。阿恩海斯指出:“生活的唯一意义便是对生活本身最充实、最纯粹的体验。艺术是我们所能得到的完成生活使命的最有利的工具之一,如果不让人得到这一利益,实际上就是对他的剥夺。”的确,优秀的美术作品都有一种魅力,使人在欣赏时完全陶醉,整个心情、精神都非常愉快和满足。这种魅力或特殊的美感作用,从根本上说,就是因为优秀的美术作品有内在美,这种内在的美能唤起人们的美感。审美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人的美感能力,而美感教育的最先途径是通过训练人的感觉器官开始的,或者是首先应该培养人的审美“眼光”,以审判的眼光改变视觉态度。审美能力,是人的素质发展的核心。在新阶段倡导素质美术教育,对中学生人文素质的培育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是美术课程标准关于课程性质的一段表述,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将美术课程定性为“人文性质”。众所周知,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关注的对象是不同的。如果说自然科学更关心物,人文科学则更关心人。所谓人文性涉及人的生存意义、尊严、价值、道德、文化传统,知、情、意、人格都是其中的内涵。人文性质更多地是由哲学、宗教、历史、文学、艺术等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美术作为人文学科的核心之一,凝聚着浓郁的人文精神,人的理想、愿望、情感、价值、道德、尊严、个性、教养、生存状态、智慧、美、爱、自由等人文特征都蕴于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艺术家所创造的美术作品中,所以引导学生关注美术知识、技能与人的情感、价值观、个性、生存状态等关系,引导学生关心人类的变化现象是十分必要的。同时,美术课程所阐述的“基本理念”更是从人文教育出发,从不同侧面,体现出鲜明的人文精神,中学美术教育在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方面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二、中学美术教育对对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作用 审美能力就是人对自然、社会和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观点,我们生活在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里,到处存在着美与丑、对与错的对比。大学生正处在豆蔻年华,感情自然而纯真,对世界的美丽与美好的事物有着发自内心的渴求,但对社会一些对立变化认识还是很肤浅,所以高校美术欣赏课的审美教育就显的尤其重要。美术是视觉形象的艺术,美术教育就重视视觉形象的运用,优秀的美术作品,往往能引起人们心灵情感的共鸣,思想冲击,陶冶情操,塑造美的灵魂。利用艺术的感染力,感召力,观尽大千世界中的艺术精华,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去发现生活中美的本质,美的真谛。运用直观教具,范画,录像,幻灯等,帮助学生感知美,提高审美能力。艺术家创造的美术作品,都是靠视觉形象来感染人,打动人的,因而欣赏教学必须紧紧围绕形象展开活动。在美术欣赏课中,欣赏者与美术作品发生着一种审美关系,通过感知与体验对美术作品作出评价,美术欣赏教学要达到欣赏者与艺术家创造的带有普遍性的审美经验的交融,方能产生情感共鸣。任何成功的美术作品都有从个别到一般的象征意义。许多美术作品创造的艺术形象的感人效果,是言语、文字所无法描绘的,只能用心去体验、去触摸。欣赏教学的重点必须放在研究分析作品美的物化表现,研究分析作品美的魅力所在,艺术形象是通过审美体验而获得认知的,欣赏教学就是通过对美术作品的赏析逐渐提高审美感悟能力的一种教学活动。另外美好的学习环境,会使心情愉悦,激发学习兴趣;恶劣的学习环境,会使学生心情郁闷,影响学习效果。因此,通过美化育人环境,向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也是十分必要的。
三、美术教育对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作用。
1、在学生观察能力培养方面,美术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想要认识绘画对象,观察就是主要的途径之一。合适的观察并且正确的认识才有可能正确的表现对象、展现对象。在美术教学中,像临摹、写生、创作、欣赏等课业形式,都不能离开认真细致的观察,并且还要学会运用正确的方法来帮助观察。所以这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有无形的影响。为学生其他能力的更好发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美术教育在记忆力培养方面的作用:学习绘画时的观察不是随便的看看,而是有目的有意向的观察,并在脑中产生相应的记忆。绘画中的记忆,是形象记忆中的视觉记忆,就是由直接观察得来的。如对事物的大小、色彩、空间、表情等的“识记”、“保持”、“恢复”。美术教学中运用的是直观、形象的教材,运用的方法是不断的观察比较和描绘,眼、脑、手多种感官并用,在大脑中留下的“痕迹”就比较深,比较清晰。“保持”的牢固,“恢复”也就变得容易。所以绘画在对学生记忆的培养上有着重要的角色,特别是美术教学中的速写、写生、默写、记忆等的练习,更是培养学生形象记忆的好方式。让学生在绘画的享受中锻炼学生的记忆能力,也体现了美术教育的作用之一。
3、美术教育在对想像力和创造力培养方面的作用:学习创作一幅绘画作品,观察和记忆是第一步,第二步是要求学生充分发挥想像力和创造力,将绘画对象在纸上生动具体的展现出来。对于想像力就是把观察、记忆的东西,再添加一些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习惯和性格品质等因素,提炼成具体的形象表现出来。每一个成功人士都是想象力丰富的人,尤其是画家、文学家、诗人等。奥地利著名儿童美术教育家齐泽克说:“儿童有与生俱来的创造力,有成人达不到的更大更强的感受性。”特别对于小学生来说,在失误绘画过程中不可能和实物画的一模一样,也不要求画的一模一样,这样才能更好的配药学生的想象能力。按照这一观点,教师应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多角度,多方位地进行随想创造,这样会使学生想像能力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得到提高。想像能力的提高是思维能力的强化,是创造能力得以生存和增强的必要手段。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位国内重点中学的学生,移民到美国,上第一节美术课,老师要求画一棵圣诞树,这位中国小朋友的画技让老师和同学都十分惊叹,因为他画的和墙上的一模一样。可是老师要求他自己创作一幅是,他却是半天无从下手。对于这种情况的出现更是看出了创造能力的重要性。美术教育对于这种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很重要了。
四、中学美术教育对学生人格发展的作用
人的品格不是独立的发展起来的,它必须在一定的空间和社会环境中才能逐渐的形成和发展起来,它存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中。人格塑造强调的是人的整体素质的优化。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是人积极地与社会环境互相作用的结果,学校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场所,是中学生人格塑造的优质条件,美术教育工作者应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努力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通过美术教育能够使学生形成善于观察,做事认真仔细,乐于体验生活的个性特征。在美术教育中,应当针对知识、教育的内容给予学生艺术的训练,是学生智力得到发展的同时,感情方式和表达方式也得到相应的发展,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全面的发展。
中学美术教育对于培养中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具有重要作用。美术教育在以学科为基础的前提下,充分吸收艺术和其相关科目的内容和方法,为学生提供知识空间。根据美术本身所特有的个性特征,美术教育应把学生作为主体和中心,面对全体学生,发展学生健全人格。美术教育应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使他们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有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同时站在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高度,全面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思想道德、文化科学、绘画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健康地发展。
美术教育是美育实施的重要途径,美术教育是完善人格得以成立的基础。人格的完善指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或者说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完满和充实,也就是提高人的心理生理素质,发展智力、品格、情操、体魄,使之成为能够自觉按照美的规律从事改造世界的全面发展的新人。健全的人格应具备三种心理结构即:认知、伦理和审美。其中,美术教育的中心环节就是建构完善的审美心理结构。所谓审美心理结构,就是教师利用优秀的艺术作品,集自然美及社会美,让学生欣赏、体会,从而使学生在创造体验美的活动中,各种心理能力达到高度的活跃和提高,构成一种具有节奏性、平衡性和有机统一性的完整形式的独特的心理结构。所以美术教育主要是对学生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等心理能力的提高和相互协调,使他们在自由、平等、和谐、互助的状态中,自主吸取所需能量,培养敏锐的感知能力,丰富的想象能力和透彻的理解能力及艺术的创造力。建构平等、和谐、完整的审美心理结构,最终实现完美人格的塑造。
综上所述,美术教育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刻不容缓。现代教育越来越需要生动活泼,生气勃勃,充满创造性的教育形式。越来越需要报美术教育引用到德智体美劳当中去。中学美术教育在对中学生审美情趣、审美能力、能力培养和人格发展重要的作用,在中学生素质教育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
《艺术概论》
《教育学》
《教育论文集》
《美术教育和素质教育浅析》减福军
第五篇:美术教育对智障儿童教育的作用
美术教育对智障儿童教育的作用
特殊教育的目的是解脱教育对象身心的双重缺陷,把他们培养成全面发展,残而不废的新人,使其适应社会需要,成为四化建设的有生力量。要实现这一目标,不仅需要使其德、智、体全面发展,还要培养他们适应社会生活,并能与全体社会成员融洽交往的健全的心理品质,而我校特教的美术课,对提高智障儿童的基本素质,培养他们的高尚品德,使其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直接作用。智障儿童由于智力偏低,间接学习到的知识少,思想单纯,看事物比较简单,加之有的学生缺乏早期教育,心理年龄较之实际年龄至少小5—6岁,在学习中如何开启他们的潜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自强、自立、自信,蓬勃向上的心理素质,就显得更加重要。学校的美术课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美术课堂是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的主渠道,教师作为学生主动学习的支持者、指导者,怎样上好每一堂美术课,如何在教学活动中体现出素质教育,让全体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虽然不能成为对社会有多大贡献的人,但是可以让他们对生活充满信心和热情,这就是我们要努力探讨的问题。
一、教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是很重要的不同的教育观念就会产生不同的教育方法。我们认为学校对学生的美术教育是审美的启蒙教育,同时也是体、智、德、美、劳各方面启蒙必不可少的辅助教育。教师必须以学生为中心,规定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而启发兴趣是对智障儿童开发的一把钥匙。教师在学生美术教育中,教师要仔细观察每一个学生的表现,适时适度地给予不同的帮助。鼓励学生自己确定绘画的主题,自己选择题材,探索如何表现题材。同时为学生创设美术教育的环境。为学生创设必要的表现条件。为他们提供进行美术创作活动的材料,为学生进行广泛的美术活动,提供条件。
二、通过评价强化激发学生的兴趣要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快心情,才能增强美术活动的兴趣。对于绘画没有兴趣的学生,每次我都以亲切的口吻鼓励他们大胆地去画,支持他们画完。当他们有一点点进步时,评画时,我把他们的画拿给学生看。每次作业后,我选出最好的和最有进步的作品挂在黑板上,让学生来欣赏,使学生产生希望成功的动机。他们每次都会争先恐后地问:“老师,这次我画得好不好,能上黑板吗?”“能”。我鼓励他说“因为你有进步了。”学生有了成功的体验,从而不断增强了自信心。随着学生美术活动兴趣的增强,美术知识的增加,我适当地多给学生创造参与的机会。
三、通过美术教育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我们老的传统是传授绘画基础知识,把培养学生绘画基本技能作为绘画教学的主要目的。而现在,我们要改变这一传统,把培养学生创造力作为绘画教学的重要的目的,创造性地规定我们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启发学生的兴趣,以儿童为中心,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过去,我们在教学方法上往往重视技能技巧,过多的强调基本功的训练,大多以临摹为主,缺乏趣味性,容易使学生陷于被动和乏味氛围之中。而今我们的目的是对智障儿童教育、开发,什么都不能违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有智力障碍的儿童。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手段应是丰富、生动、多样的。我总是衣着整齐神采奕奕地出现在他们的面前,把自己作为他们的大朋友,比如讲《美丽的海底世界》,让学生充分利用他们的视觉功能,仔细的观察,啊!海底世界这么漂亮呀!来,让我们把它们画下来。讲《人物动态》我就让同学们互相观察,扭动头、颈、四肢,摆出各种姿势,让同学们轮流上台做模特,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们学习与探究的积极性。
四、利用美术教育手段,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性思维在美术教学中,教给学生简单的美术知识技能和发展学生想象力、创造力是不可分割的。由于能力的限制,大多数学生不可能掌握过高的美术知识和技能,不能要求学生的作品惟妙惟肖,同时由于学生的心理特点,喜欢把自己喜欢的东西夸大,因此,常常夸大了事情的某一部分。针对智障儿童,我们教师在美术教学中要循序渐进,多次重复,反复启发,引导学生沿着不同的途径,突破习惯的范围,从多方位,多角度去思维。比如《冬天的回忆》一课,先让同学们回忆、想象一下,冬天是什么景色?一年有几季?四季有什么不同?冬天我们都会做些什么活动?
五、在美术教育中多鼓励、多表扬,给学生留下充满希望的美好的回忆我们每个小教工作者都要注重启发和鼓励学生大胆的创造,大胆的想象,反对用各种框套束缚学生,使学生拘泥于机械的临摹某种具体画法。学生的年龄特点,使他们喜欢画,无拘无束地创造是他们童心的表现,稍加指点,学生就能展开联想,我们成人评价学生美术作品的标准,不应是像不像,而是应是有无创造性。智障儿童本身智力低下,又因家庭,社会环境及自身遗传因素不同而产生个性差异。在知识的理解与行为表现及操作中会参差不齐。有的学生能很好的表现出景象,有的只能简单的画一些呆板的图案。
作为教师千万不要吝啬说一句表扬的话,“你画的画儿真棒!” “你这个地方画的好极了” “你的色彩真漂亮”;学生会从教师的赞许中得到鼓励,燃起希望,更增加自信的力量,为他们的成长和进步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给他们留下成长中美好的记忆和激励。
总之,美术教育对特殊儿童教育起着重要作用。我们面对的是智力低下,对他们交流都成问题的智障儿童,他们面对的世界,相对而言,更加不完整。通过美术教育使他们的眼界更开阔,精神生活更丰富,在美的寻找,创作中不断陶治着美的情操。要想他们逐步成长为独具个性,能对社会做出一定贡献的人,简单一个字“爱”。
重庆九龙坡区滩子口小学
何学力
2005—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