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音乐学习对学生发展的作用
音乐学习对学生发展的作用
作者: 王晓婧时间:2012-08-15 音乐学习是发展学生音乐综合素养的根本途径,同时也是对学生心理素质、审美情趣和良好道德的重要手段,下面主要谈谈对后面三个方面的学习和提高。
一、发展学生心理素质
现在学生的学习负担特别的重很多孩子甚至有了厌学等不良学习状态。但是我们普遍发现学生对音乐课都是非常热爱的,理由有以下:音乐课轻松,音乐课没有作业,音乐课可以释放压力等等。当我们从关注学生学习心理的角度出发,会发现音乐是一种有助于调节身心健康的方式。在音乐课中我们会欣赏到许多优秀的作品。比如贝多芬、莫扎特的作品等,科学家研究表明这些作品与人类脑电波的频率是相同的,对安神,舒缓情绪有很大帮助。所以,通过音乐学习来减压,排解不良的心理情绪是音乐学习帮助学生心理素质提高的一个方面。在音乐学习中很多欣赏、歌唱都需要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和与他人合作的良好意识。刚开始有学生不愿意倾听,喜欢插话或是无法安静下来,而教师通过佳作欣赏,使学生关注到作品中,关注到别人发言的内容中,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倾听习惯。又例如音乐合作,合奏、合唱,都需要学生能与他人良好合作,通过音乐合作使学生了解学习的方法,不断增强自信,使学生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
二、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音乐是艺术的一种,艺术的本源就是发展人类的审美情趣。音乐的审美情趣,就是喜欢和爱好什么音乐的问题。一个学生为什么喜欢这种音乐,不喜欢那种音乐,和学生的家庭、经历、性格、文化修养等方面有关系。首先我们应尊重学生的个人趣味,进而更深一层地通过音乐教学,把健康、纯正、明确、自然,对人类社会有意的音乐展现出来,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培养他们高尚的审美情趣。学生审美情趣的明显差异,给音乐课,特别是音乐欣赏课提出了任务和要求,我们应让学生了解我们各民族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激发学生热爱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了解外国的优秀音乐作品,扩大视野,使学生具有一定的音乐鉴赏能力,以此不断提高学生良好的审美情绪。
三、发展良好的道德水平
卢梭的《大教学论》中提到,不具有德育目的的教学不能称为教育。现在很多音乐教材都具有一定的德育目的。比如在我所执教的二年级《大风车》一课中,我做了以下设计来帮助学生提高道德水平。在课前,我用一个视频“帮助盲人爷爷听春天的声音”来导出学习主题“大风车”,并创设出了一个学习情境:学唱好《大风车》一歌,参加大风车栏目组去社区慰问老人的演出。于是这又是一堂充满德育思想的音乐课。课前的讨论和课上的实践,都使孩子们深深意识到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使学生在收获知识的同时,也得到高尚道德情怀的熏陶感染,提高了整堂课的立意。
音乐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带给学生不仅仅是音乐素养的提升,也包括了心理、人格、道德、审美等各方面素质和能力的提升。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有义务要上好每一堂音乐课,不断把学生引领到更高更广阔的世界中。
第二篇:美术学习对学生发展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美术学习对学生发展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我目前从事农村初中美术教育,下面就这个问题谈谈我的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首先,从文化传承方面考虑,我国的美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美术共同构成世界美术的多元化。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课程具有传承文化艺术的功能。美术课程能使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美术与自我、美术与自然、美术与社会等方面的关系,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理解文化艺术,弘扬人文精神。
第二、从学生个体长远发展考虑,美术激发人的创造冲动,培养审美直觉和想象。审美的核心是要创造审美意象,科学家的科学发现到最后往往不是凭理性而是靠直觉,这样的事例很多。这种想象力的培养是靠美育。智育主要是培养人的逻辑推理能力,而美育培养人的想象力和洞察力。美术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空间表现力。美术活动是通过有形的物质材料,塑造出人们可以直接感觉到的视觉形象,表达作者对周围客观事物的认识,感受及生活理想和审美追求。它是眼、手、脑共同参与并很好地配合进行的活动。手的活动影响着脑的发育,手指动作的训练对脑细脑可产生良好的刺激作用。现代社会需要“手脑并用”的人,既要善于动脑,又要善于动手。美术学科恰恰为学生提供了动脑又动手的条件,当他们动手画画或者做手工的时候,很自然的,他们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形象思维活动以及实际操作能力都会得到锻炼。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在提高学生的审美体验,陶冶审美情操等方面,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美术课的学习,使学生体验美术与生活的关系,陶冶审美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同时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素养。
第三、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方面考虑,美术教育能够帮助他们调节心理状态,促进身心健康。美术实践作为一种情感表达活动,能使人获得成功感和自信心,具有促进人际交流,释放紧张或消极情绪,增强身心健康的作用。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在发展学生的视知觉,获得以视觉为主的审美体验,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等方面,具有其他学科难以替代的作用。美术课程能够提高学生对自然物、人造物形态美的认识,提高对美术作品的内容、材料、形式、风格的多样性的认识,引导他们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继而是他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能有良好的习惯和对生活的热爱。使学生体验美术与生活的关系,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
第四、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方面考虑,美术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美术实践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美术教育可以给学生以积极的思想,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动脑、动手能力,对发挥学生的个性、激发创新精神、增强实践能力是十分有益的。
生活、提高物质产品的文化品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美术教育也是一种素质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界共识。美术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素质教育和其他学科水乳交融,相互渗透,这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所不可缺少的。在未来建设者的文化素质中,美术素质已成为必不可少的文化素质之一,各行各业人的都需要具有一定的美术素养。
第三篇:浅谈中小学美术教育对学生发展的作用
浅谈中小学美术教育对学生发展的作用
学习美术学科对小学生的意义
摘要:
美术,是以一定的物质材料,塑造可视的平面或立体形象,以反映客观世界和表达对客观世界的感受的一种艺术形式,因此,美术又称之为„造型艺术‟、„空间艺术‟。小学生学习美术学科对其进行早期人格培养的有着重要的作用,现代的美育已不单纯是技能技巧的训练,更注重学生的个性、思想、情态等方面的全面性培养。小学生学习美术学科培养和健全学生的人格,有利于学生责任心的建立,学生学习美术学科能陶冶人的感性,培养合作精神,减少自私自利的现象。更有利于综合能力的培养。
美术,是以一定的物质材料,塑造可视的平面或立体形象,以反映客观世界和表达对客观世界的感受的一种艺术形式,因此,美术又称之为‘造型艺术’、‘空间艺术’。
小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不仅仅是个人的需要,更是时代发展的需要!然而,优秀的人格品质并不是天生拥有的,是通过后天环境影响和教育逐渐形成的。而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从而使他们的人格得以成长。因此,通过教学活动,增进其人格健全及和谐发展,使学生的潜能和思绪得以表现,是小学生美术教育的最终目的。
一、小学生学习美术学科对其进行早期人格培养的重要性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格是一个人整个精神面貌的表现,包括心理特征和个性倾向两个方面,著名英国教育学家赫伯·里德则提出所谓完整人格指的是人所具有的一切潜质都得到全面而协调的发展。而美术教育的本质是育人、育心、育格,这个“格”就是指人格。纵观中外美术教育的发展,最早被追求的是其品格教育的功能:着重人的性格的自然完美性,重视精神的熏陶,并使之获得品性高尚。
一个人的成长往往以正确的早期教育为起点,儿童时期正是健康心理和良好行为的胚芽时期。随着美术教育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现代的美育已不单纯是技能技巧的训练,更注重学生的个性、思想、情态等方面的全面性培养。所以,在美术活动中重视早期的人格培养,对学生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二、小学生学习美术学科培养和健全学生的人格
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赫伯特·里特曾说:“艺术教育不是为了训练儿童的服从性,而是为了儿童生长的自然秩序的陶冶。” 而美术教育正是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及活泼、轻松的课堂氛围,令学生乐学爱学。并在创作的过程中令学生进行自我完善,变得更有智慧,更有爱心,最后既能成就自己也能帮助他人。
在众多的学科中,无论是数学、语文、英语„„都有它特定的判断正确与否的标准公式。正因如此,很多时候学生会因为担心自己达不到一定的标准而对学习有恐惧感,这里也反映了一个自信心不足的问题。对于缺乏自信的学生,我则通过一系列的美术学习,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和鼓起勇气。美术学科最显著于其它学科的功能在于它的独特性,它没有唯一固定评价对与错的标准,允许具有不同风格,鼓励运用多种灵活的手法去表现。所以学生可以在一张白纸上任意使用各种工具材料,尽情地表达心中的所思所想。在一团陶土中尽情宣泄自然流露的纯真。进行色彩训练课时,我让学生尝试多调色,选择自己喜爱的颜色后用大笔把
画纸填满,最后我发现画面效果是如此惊人的美妙。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充分体现到大胆表现的喜悦,随着成功感的产生,自信心也相应地增强了。对自己有信心的学生对知识的接纳度便越好,并越能学习,在各方面都会得到均衡的发展,素质也将会更高。
其次有利于学生责任心的建立。在美育中对学生进行责任感的培养,让学生从小明白自己所要承担的任务是非常必要的。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中,首先就要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无论使用何种材料,都应以一种利落的日常程序将其安排得秩序井然。工作前桌面工具要有条理地摆放整齐,创作时画笔不可胡乱把水或颜料甩到地面和墙上,工作完成后自己把东西收拾干净,公用工具放回原处。关于这一点我很坚持。因为这是让学生学习到如何去担负起自己职责的机会。当学生完满地尽到自己的责任后,他会产生自豪、满意的情感,下一次就会很乐意主动地去承担任务了。从小事中对学生灌输每个人都应该具备责任感这种观念也是教育重要的一环。
学生美术学习有一个长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然而却有些学生常常画到一半就丢开想去玩,遇到这情况,我不会强迫他继续画,因为这会令他觉得厌烦,但我又不可以孰视无睹这种不负责任,半途而废的态度。所以我采取启发式的手法去帮助他们。我会和他们讲讲故事和提一些问题如:医生给病人做手术,做到一半突然不想做下去了,你们猜结局会怎样?消防员去救火,到达目的地才发现工具带不齐,没法救人了,你们认为这种是负责任的行为吗?学生们听后都意识到不负责任,不尽义务的结果有多严重。明白了这一点,他们都会不好意思地重新执起了画笔。从收拾用具,整理作品和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等具体活动中,学生开始体验到形成责任心的必要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活动范围的扩大,这种意识会逐渐强化为对学习和工作的认真负责,为以后健全人格打下良好基础。
学生学习美术学科能陶冶人的感性,培养合作精神,减少自私自利的现象。现在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家庭的过分关爱造成他们依赖的性格,让学生多参与群体活动,有利于培养其竞争向上、不甘落后、互相互爱的精神。在美术教学中,我常会有意识地安排一些集体创作活动,如小组成员合作完成一件大的作品,小组进行手工制作等。在《可爱的家园》纸工课中,我让学生按自己的特长在小组里进行分工,画、剪、粘、修改完善的,每一道工序都有小劳手把关。由于是比赛形式进行,学生们都很重视作品的效果,同时也很清楚假若其中一位成员不尽职尽责,可能会造成最后的成果不如理想。于是,一种“荣辱与共”的集体意识自然而然在心底迅速建立起来,制作过程中,互相配合,群策群力。合作活动让学生在快乐的交往中,把个人的聪明才智溶入到共同学习,共同创造中,体现到自己作为集体一员的价值与作用,体会到通力协作的乐趣,同时也学会了怎样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发展友谊,为了实现一个共同的目标,把一已的愿望置于团体目标之下,使自己的行为与朋友、同学协调一致。
三、小学生学习美术学科能够培养其综合能力
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据研究表明,要顺利地完成某种复杂的活动,只具备一种能力是不够的,需要多种能力的完备结合。美术教育不是单纯为了培养一名艺术家,着眼的是通过这一教育过程培养人各方面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不但决定学生在美术方面的发展,并且落实到生活中,还可以帮助解决碰到各种问题。具有综合才能的学生将来长大后才可更好地为国家、社会作贡献。学生学习美术学科中表现出来的能力,是在过程中逐渐 形成和发展。如剪纸课,可以陶冶对装饰艺术的审美情趣,培养专注、细致的品格,提高手、脑、眼协调统一的手工操作能力,色彩训练课培养个人的感觉和观察力,让其养成细心观察,感受事物的习惯,陶艺课则从了解接触泥性,熟练运用材料和工具中,培养立体造型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因此儿童品格教育的过程尤其重要。美术教育毕竟不是把学生训练成为一个小画匠或比赛得奖高手。只有当学生在接受美术教育的过程中,真正充实了精神世界,丰富了生活积累,提高了文化水平和审美修养,完善其品性人格,这才是施行美术教育的目的。学生长大后,即使不从事有关美术方面的工作,但只要他具备高尚的人格品质,身心健康,那他一定会成为一个有用之人,这也是我们所期望的。小学美术教育最成功之处是以尊重学生的个性为前提,通过具体的活动,使学生达到精神与人格在每一特定阶段的完整性。从学生的健康成长中,我们看到充满希望的未来!
在现代社会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一股培训班热欲发膨胀,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因此中小学美术教育受到了空前的重视,在新的时期美术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中小学美术教育是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开设的,它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高尚的情操,扩大其视野,丰富他们健康向上的审美情感,促进他们的智力和才能的发展。此外,美术教育也将有助于学生对其它学科的学习和将来从事各项工作。
下面简述一下它的意义:
一、美术教育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手段
美术的本质和特点决定了美术教育的审美教育功能。美是生活中合乎规律的,与内容和谐统一的,丰富独特又令人愉悦的具体形象。人们认识美、发现美,就必须有鉴赏美的能力,而人的鉴赏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必须经过后天的培养和训练。审美活动作为人类认识活动的一个特殊领域,与其它意识活动不可能相互割裂,相互排斥,而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生活在不同社会、不同时期和来自不同区域、不同民族的人们,在审美理想、审美趣味、审美判断诸方面都存在一定差异,即使处在同一社会、同一时期,来自同一区域和民族的人,由于所受教育和环境的不同影响,也存在着明显差异,审美活动带有明显的时代性、民族性、阶级性、个体性等特征。学生作为人的个体,同样离不开他所处的环
境 和教育的影响。
爱美是人的天性,对成长的学生来说表现尤为突出,通过审美教育,使学生能够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去鉴别真伪、分辨善恶、判断美丑。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在青少年中实施美术教育。他们对什么是美,什么是丑有了认识之后对美的追求就会更加迫切。正如马克思所说:“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所以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程度,是审美教育的具体反映。
二、美术教育对促进学生智力和创造才能以及实际操作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美术活动是通过有形的物质材料,塑造出人们可以直接感觉 到的视觉形象,表达作者对周围客观事物的认识,感受及生活理想和审美追求。它是眼、手、脑共同参与并很好地配合进行的活动。手的活动影响着脑的发育,手指动作的训练对脑细脑可产生良好的刺激作用。现代社会需要“手脑并用”的人,既要善于动脑,又要善于动手。美术学科恰恰为学生提供了动脑又动手的条件,当他们动手画画或者做手工的时候,很自然的,他们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形象思维活动以及实际操作能力都会得到锻炼。
三、美术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在学生幼年的时候,对学习的重要性和方法并没有理解和把握的能力,但幼年涂鸦的天性是他们及大的兴趣,所以我结组幼儿对美术涂鸦的天性可以对他们进行良好的教育,并且引导他们培养良好的生 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继而是他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能有良好的习惯和对生活的热爱。
三、学生掌握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可以促进其它学科的学习和更好地从事将来的工作
美术教育同其它学科教育有着密切、内在、必然的联系。语文、数学等教学为美术提供了认识、理解事物的基础,而美术活动又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观察力、空间想象力,反过来又对其它学科的学习起着复习巩固和提高的作用,从而强化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生无论在德育、智育和体育诸方面都需要有正确的审美观、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美术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为他们从事将来的工作奠定基础。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努力追求的教育理想,美术教育不仅作为美育的一个重要门类,而且美术教育本身就包含情感与理性的因素、脑力与体力的因素,所以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其作用是独特的。
罗思菲德指出:将美感的成长列为绘画艺术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因为任何组织良好的思考、感觉、感受力以及任何沟通的形式,都以美感的成长为基本条件,绘画艺术教育促进了受教育者的美感成长,而其成长起来的美感必然会内化为他按照美的规律去建造生活的内在动力和实践能力。所以在义务教育阶段对学生实施美术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全社会所有的美感都得到良好的成长,不仅会使我们的环境更美、生活更美、而且会使整个社会和人生美不胜收。
第四篇: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兴趣、学习能力发展的影响及作用
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兴趣、学习能力发展的影响及作用
摘 要: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有利于师生在教学活动中共同合作,促进教育效果不断增强。
关键词: 互助学习师生关系 学生发展
师生关系是学校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如果处理不好,将直接影响教育教学效果,关系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关系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和谐的师生关系,能激发学生学习该教师所教学科的兴趣。在新课程教学理念中,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教师只是引路人。能否做称职的、学生信服的引路人,教师个人的综合素质、人格魅力、个性色彩往往是征服学生的关键。
教师的个性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良好的个性品质有利于营造友好、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师生关系和谐,在这种愉快、和谐的氛围下,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因此,和谐的师生关系使教师产生一种人格号召力,使教师所教内容较易被学生接受。而且,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师生交往,以便教师更深入了解学生,产生共振效应。要触及年轻的心灵,首先得学生愿意跟你交流。如果学生一看到你就害怕,甚至讨厌你,那么怎么可能愿意向你吐露心声呢?所以,要使学生感到你是可信赖的,就要尊重和信任学生,注意保护学生的隐私,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喜欢你这个人,自然会喜欢你教的学科。虽然感情并不能取代教育,可教育的全过程必须充满感情,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教育效果。
一、教师要靠魅力产生影响
有这样一个案例:我校一学生因上课照镜子,遭到数学老师的责骂。羞愧交加的这位学生掩面而泣,然后回家找来了家长……这是对学生人格的侮辱,说明这个教师本身师德修养不高。这只能引起学生与家长对这位老师的厌恶,对其所授的课失去兴趣。说明这位教师没有魅力,不吸引学生,课堂模式呆板,导致学生上课无事干。著名教育家林语堂的课每节都是满座,许多学生每天都计划抢座位,听林语堂老师的课是一种享受,这是许多学生的心声。他总是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学生尊敬他、喜欢他,所以喜欢听他的课。甚至课间、茶余饭后都模拟林老师的动作与言行,这说明教师的吸引力是多么大,学生的印象是多么深刻。再如我孩子初中的一位政治老师,她非常爱孩子,初中课堂内容中孩子自己可以看懂的,老师就给孩子课内学习时间20分钟,剩余时间讲故事、做游戏,故事贴近孩子生活,有时讲她小时候有趣的事或很尴尬的事,学生非常喜欢。看似课堂时间学生学习得少,但是效果好,学生课后也爱看政治课本资料。教师偶然的一个举动、一句话,在我们看来可能不算什么,但是对学生的影响可能就是一辈子的。所以教师要以自己人格的魅力吸引学生,以高尚的修养与品格影响学生,赏识学生,尊重学生,学生才会从心里尊重你,接受你的教育,你的教育才会有成效。
二、教师要宽容
宽容是一种美德,是对他人人格的理解和尊重。从教育角度看,宽容是对被教育者的爱护、信任。宽容意识是人民教师必须具备的一种素质,如果没有宽容意识,就不可能成为一个爱学生、被学生爱的好老师。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任校长期间,有一天看到一个男生在用泥块扔另一个学生。陶行知看到立即制止了这个学生的行为,并叫他到办公室等他。看到学生,陶行知从口袋里掏出一块糖给这个学生,说这是奖励你是个守时的人。说完又给了第二块糖,说因为你用泥块扔同学时,我叫你住手,你就住手了,说明你是个尊重老师的人。当学生接过第二块糖时,陶行知又拿出了第三块糖,说据我了解,是那个男生欺负一个女生,你才想拿砖头砸人的,说明你是一个见义勇为的人,这应该奖励你,这个学生的眼里噙着泪水。结果可想而知。对于学生来说,有时候宽容比惩罚更有力量。“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人生历程中,谁能确保无过错,贵在知错必改。教师要谅解学生的过错,对学生的错误要客观分析,正确面对,给学生改正错误的机会。在宽容的具体细节中提出严格要求,做到严而有格,严而有度,严而有情。只有善于换位思考、宽容理解学生的教师,才能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育教学工作才能顺利展开。
三、教师要体贴人――靠仁爱之心发挥影响力
报纸和新闻上常出现“人性化管理”、“人性化设计”等字眼,什么叫人性化?我认为人性化就是对人的尊重与关怀,它充满了人情味。教师应当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真正与学生面对面地接触,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时常听到调皮学生的家长无可奈何地说道:“打也打了,骂也骂了,可是就是不管用。”其实暴力、武力、批评都是教育学生的大敌,不但起不了任何作用,反而会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和敌对情绪,特别是对于调皮的学生,这些更是不管用。学生是作为一个完整的人而独立存在的,对学生的教育和沟通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有仁爱之心。
综上所述,师生间和谐关系的确立,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精神,促进教育效果不断增强。
第五篇:浅谈兴趣对学生英语学习的作用
浅谈兴趣对学生英语学习的作用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对于英语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它贯穿了英语学习的整个过程,也是学习成绩好坏与否的关键。而在当今中、高考的指挥棒下,许多教师在教学目标上,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他们被动的学习,无丝毫兴趣之言。进入初中以后,很多学生(尤其是男生)普遍反映英语学习是他们的薄弱点,上课很难听懂,久而久之,不少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厌烦,有的甚至放弃学习。
那作为英语教师该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英语学习呢?以下几点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
一、更新观念,运用适应现代学生的教学方法
以前的复习—导入—新授—巩固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时时跟着老师的指令走,不能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早已不能适应现在的英语教学课堂。现在的英语教师必须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和教学资源,制作课件,以新颖的图片来吸引学生的眼球,以大量的网络资源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我们可以用歌曲,游戏,小组辩论,故事复述等形式贯穿课堂,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发其兴趣,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注重课堂设计,备课本,更应备学生。
传统的英语课堂 “一言堂”或“填鸭式”有很多的弊端:教师只注重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能力的培养,导致课堂机械单调、沉闷呆板,缺乏生气和乐趣,缺乏对学生的挑战和刺激,从而学生厌学,老师厌教。而现在的教学要求教师有意识的在英语课堂上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二者达到最佳结合。因此,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同时,还必须吃透学生的情况,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接受能力,知识基础等方面的因素和其情感与年龄的特征,找到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作为切入点进行教学。教师要善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因素(包括思维力、想象力、记忆力、观察力、注意力等)以及非智力因素(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鼓励学生在英语课堂上敢于活动,乐于活动,不怕出错。让学生能够自学或主动与他人进行讨论,注重理解,积极思考,让每个学生都能体会知识增长的喜悦。因此,教师的教学,不仅仅在于传授知识,而且更应去唤醒、引导、激励和鼓舞学生,让他们逐渐形成稳定、强烈的学习兴趣,让英语学习不再成为一种负担。另外,教师还应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注意因材施教。对于英语学习的一些后进生,我们要给予更多的帮助和耐心。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多表扬,多鼓励,激发他们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上来,增强学习英语的信心,这样他们的英语成绩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英语的课堂教学是十分重要的。研究表明:学生对轻松自在、快乐的教学十分的感兴趣,他们能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来,并取得较好的成绩。这学期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一周一次的外教课了,每节课的开始外籍老师都亲切的问候学生:Are you OK? 一改中国英语教师的一板一眼,让学生感到亲切自然,没有压力。学生自然而然的就能开口,大胆的说英语。让我倍感惊奇的是对于外教给的话题,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学习讨论,课后精心准备。在第二节的汇报课上,个个都能动口说话,大方的表演,每组的学生都有他们不同的创意,表现的相当自信。因此,我们可以得出: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应主动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尊重每一位学生,为其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全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求知欲。我们要以满腔的热情,全身心的投入课堂教学。教师目光亲切,态度和蔼,学生就会处于无拘无束,心情舒畅、振奋的心理状态之中进行积极有效的学习。
四、运用各种手段,创设英语学习情景
我们的学生学习英语最不利的条件是缺少英语交际的环境。学了很多年英语的学生(包括老师)见了外国人不愿张口,有时甚至不敢开口。这不能不说是英语教学的失败。因此,我们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如:挂图、多媒体、手势以及夸张的语气及表情来引发学生的有意注意,让学生在不自觉中学会了新单词、新句型和了解课文内容。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所学的语言知识在什么场合下使用,教师可以再创设类似的情景,让学生通过pair work或者group work等进行练习。英语教学(尤其在初始阶段)应该在唱中学,在情景中说,在说中熟练,在游戏中运用和掌握。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教师应尽量用英语教学,帮助学生开辟语言环境,再配以大量的感性材料和电教化教学手段,为学生多提供一些英语对话、表演和朗读的机会和时间。实践证明:通过教学情景的创设和多样操练形式的运用,学生在紧张又愉快的气氛中进行了语言训练,使其的学习过程充满了乐趣,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五、分散难点,减少学习的障碍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斯基认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是教师的一大任务。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倾向性的差异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在环境、教育等的影响下形成的。我们来分析一下那些英语学习缺乏兴趣,缺乏学习动力因而成绩很差的学生情况,不难发现他们在困难—不感兴趣—成绩差—更不感兴趣—成绩更差的轨道上形成了恶性循环。所以,帮助学生排除学习上的困难,激发他们的兴趣,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由于英语和汉语有着很大的差别:英、汉文字在音、形上迥然不同;在词义、词性上也不能完全对等;英语的词序、语序也与汉语不同以及英语动词的时态和语态是汉语中所没有的,这些都给我们的学生学习英语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所以,要学会、学好英语,我们必须让学生排除母语的干扰,多听、多读、多模仿来培养英语语感。另一方面我们要帮助学生把握英语和汉语的区别,然后让他们反复操练,加深记忆与理解。另外,在课堂设计上,教师要注意内容设计要简单明了,生动有趣,只有学生易于接受,他们才会产生真正的兴趣。在备课时,我们还应反复琢磨学生在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
六、融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习
师生关系直接制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影响学生认识活动的效率。学生对某老师信任、尊敬,则对此学科会有较强的兴趣,反之则上课走神,进而产生厌学情绪,即所谓的“亲其师,信其道”。因此,我们必须时时、处处用真心去爱护学生,用热心去帮助学生,用信心去支持学生,用真诚去感化学生,用真情去激励学生。我们要树立“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观念,彻底改变夫子板着面孔进行“传道、授业、解惑”的局面,与学生形成一种相互平等、尊重、信任的和谐关系,共同进行学习和双向交流。在课堂上,学生正确回答问题时,教师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对于学生的错误回答,教师要给予正确的引导,鼓励他们得出正确答案。这样学生的心灵才能得到舒展,创造思维活动才能最大限度的得到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得以真正的调动。
七、体验成功,提升兴趣
在我任教的班级中,有些学习差的学生积极性很差,即使很简单的问题都懒于思考,分析其原因我个人认为:这些学生从小学到初中都很少有学习成功的体验,除了一些老师和家长认为他们学不好以外,他们自己也认为自己天生不是学习英语的材料,因此自暴自弃。对于这样的学生,我认为应该让他们通过一定的训练,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认识到自己学习差并不是能力不足,而是没有努力。在平时的教学课堂上,我经常把一些简单的问题留给这些学生,启发、鼓励他们回答出问题,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进而产生学习积极性。另外,在教学中,不管是课堂听写,小测试还是期中、期末等正规的考试,我都尽可能快的改出成绩,好的学生当堂表扬,对那些只要在自己原有基础上稍有进步的后进生,都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让他们获得成功感;而对于成绩考的不理想的学生,则耐心帮助,分析原因,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老师在关心他们,给他们信心和力量。这样学生经常体验成功,经常快乐,形成良性循环,就会促进他们更积极、主动的学习英语,其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另外,教师还应该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如英语角、办英语手抄报、做英语贺卡、举行演讲比赛和辩论赛等,让学生把所学的英语知识运用到各种活动中。当学生发现自己所学的东西有了用武之地,他们就会产生极大的兴趣。
总之,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永远是教学研究的课题,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若我们英语教师继续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忽视语言学习兴趣的培养,不仅不能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而且也不能充分达到教学目的,所以我们必须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因为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强有力的催化剂、稳定剂,是学习的动力源泉,是发展能力的契机。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