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埠街道“维稳、防线”基础调研工作总结文档
新埠街道“维稳、防线”基础调研工作总结
根据市国安办、区委、区政法委领导的指示精神,为进一步做好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和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工作,由区委政法牵头组成调研组,由区政法委副书记文少雄任组长,于4月27日至4月 日进驻美兰区新埠街道,在街道综治办人员的配合下,开展新埠街道辖区内维稳、防线基础调工作。通过此次调研,工作组掌握了新埠街道的一些基本情况,对辖区的社情民意进行了深入了解,现将调研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础调研取得的成绩:
(一)掌握新埠街道社会的基本情况:
海口市美兰区新埠街道地处海口市东北角,南渡江入海口呈面临海,三面环江,东依南沙渡江,北临琼州海峡,西旁横沟河,与海甸岛隔河相望。新埠街道土地总面积9.22(含填海部分3.6平方公里)平方公里,现有新埠、新东、土尾、三联四个社区居委会(新东、土尾、三联为1998年村改居单位,居民以农业户籍为主;新埠社区为新埠岛上最早的居委会,居民为非农业户籍),13个自然村、8个经济社,常住总人口12928人,其中流动人口2139人,辖区居住境外人员4名,华侨1名。历史上新埠岛一直是海口市渔业重镇,岛上居民大多以海洋捕捞、海淡水养殖、水稻及蔬菜种植为业。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由于海水倒灌,不能从事水稻种植,大量居民转行从事建筑业、城市服务业,大量土地撂荒,但海洋捕捞和海淡水养殖业得以存续,现全街道共有机动渔船297艘,渔塘约2000亩。1992年新埠岛开发建设总公司(简称开发公司)进驻,对新埠岛进行总体规划和土地征用,新埠岛随即进入开发建设阶段。2005年3月海口市人民政府与天津万隆集团公司在海南注册成立的海南优联投资有限公司签订了《海口市新埠岛开发建设总公司重组协议》。协议约定,重组后原新埠岛公司与岛上七个集体组织所签订的《征地协议》继续有效,海南优联投资有限公司承担新埠岛公司4.4亿元的债务,同时也承担了统一规划,成片开发和投资岛上基础设施的重任,海南优联投资有限公司计划用10—15年的时间投资150亿元人民币开发建设新埠岛,新埠岛因此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高潮。
(二)通过调查社情民意,全面排查新埠街道的基本矛盾。开发公司进驻新埠岛至今已有20年,但大量预征地遗留问题没有解决,随着新埠岛开发建设的深入推进,各类矛盾纠纷呈现多样化和复杂化。
<一>已爆发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矛盾纠纷。
1、新东经济社外嫁女土地款分配问题纠纷。新埠街道新东经济社外嫁女土地款分配问题引发外嫁女与经济社打官司从2007年新东经济社分配土地款后一直没有停止过,已经连续引发了十几场官司,是新埠街道长期存在的引发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因素。
二0一0年,新东经济社外嫁女(林诗民、林书友、林桂梅、林志峰)与新东经济社土地款分配官司,经美兰区人民法院判决败诉后不服,再次向向海口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海口市中级人民法院 2 二0一一年四月七日民事判决书判决外嫁女(林诗民、林书友、林桂梅、林志峰)等上诉人胜诉,要求新东经济社在判决书生效10日内将一次性支付给林诗民、林书友、林桂梅、林志峰四人每人40000元。新东经济社在收到判决书后不服,在法定时间内向省高院提出了再审申请。海口市中级人民法院2011年4月7日的判决书与2007年新东经济村民大会通过的分配方案相违背,引起了新东经济社大部分村民的强烈不满,引发村民9月13日准备群体性越级上访省人大,经区政府、街道办主动积极协调好群众,并积极与省高院沟通,区政府以书面形式要求高院从稳定大局出发,暂缓该案件的处理,暂时缓解了该判决书造成的矛盾,稳定了群众的激动情绪。
新东经济社寄户人员、外嫁女的子女及孙将近200人,他们以持户口注册在经济社的理由强烈要求分配征地款,如果法院判决这二种性质的人员全部分配,每人分配4万元的话,那么等于否定超过三分之二村民签名通过的分配方案,新东经济社就要多拿出将近柒佰余万元的支付,势必引起广大村民的强烈不满,难予想象的不良后果会接踵而来。首先是新东村的稳定,会导致大部分村民的群体上访。其次,全岛各村会引发起连锁反应。光是已经解决征地遗留问题并分配的横沟村外嫁女(“一母带一子”)不是分配对象就有将近400人左右。因此,这些问题应引市、区两级政府和政法部门高度重视,并协调有关部门妥善解决。但如果这起外嫁女官司处理不好,可能激化矛盾,引起新东经济社群众大规模集体性上访。
2、新埠岛开发公司与新东农业经济社征地历史遗留问题。92年征地涉及全岛七个集体经济组织,为了切实帮助农民解决被拖欠的征地补偿款历史遗留问题,完善征地手续,推动新埠岛整体开发和项目 落户,当务之急就是要解决92年征地遗留问题,目前新埠岛开发公司与新东社区农业经济社在92年征地后,征地款由于各种原因目前还有付清,新东社区农业经济社群众多次到街道上访,街道也积极协调此事,但效果不大。如果处理不好,可能引发农业经济社群众集体上访。
3、原新埠镇造船厂职工矛盾纠纷。原新埠造船厂因1992年长堤路拆迁后,原造船厂部分职工多次上访市政府要求政府出面协调解决拆迁后职工的生活安臵、社保等问题。街道从2008年以来积极协调上级有关部门对此矛盾纠纷进行调解,通过市、区、街道三级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终于达成了原造船厂职工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海口市已批复海口市城市开发建设总公司付每名职工3万元(共400万元)用于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及社保问题。但海口市城市开发建设总公司要求原造船厂职工拿出原造船厂厂址的地图,但现在原造船厂职工拿不出具体的图址,导致解决职工生活困难及社保问题的400万元不能到位。由于钱不能及时到位,社保等具体问题仍得不到有效解决,所以不排出职工们再次集体上访的可能。
<二>随着随着新埠岛开发建设的深入推进,下列问题将导致一系列纠纷,影响社会稳定。
1、预征地办红线图问题
开发公司自签订预征地协议后,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在未拨付完征地款的情况下办理了部分土地的红线图。在未拨付完征地款的预征地4016.6亩中,除了三联和土尾经济社2770亩外,其余1246.6亩都 4 办理了红线图,由于时间跨度近二十年,有的地块居民还盖了房子,这对以后开发建设将造成一定的难度。
2、预征地合理利用问题
开发公司进驻至今已有20年,但大量预征地遗留问题没有解决,土地大量被闲臵。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各经济社利用开发建设间隙纷纷将这些土地出租给农民从事海水养殖、蔬菜种植、盖简易铺面、仓库等。这些做法固然对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有帮助,但也必然会增加将来土地开发的成本。
3、预征地上违建问题
受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影响,可以想象这些土地遗留问题在若干年里可能难以解决。有的村民因利益驱动在村庄外围占地盖房、盖仓库,且有向外延发展的势头,这种情况在海新大桥头横沟村一带较为严重。今后几年随着新东大桥的建设和开通,打违的压力会更大。
4、三联社区补偿地和新东社区横沟村新东村集体留用地确权定址问题
2009年,开发公司开始实施新埠岛北部围堤工程,造成三联社区群众大面积上访、闹事等维稳事件。针对群众的土地诉求,在当时召开的市长办公会议上,确定将新埠岛北部137.7亩海滩涂土地确权划给三联社区居委会(见纪要)。至今2年已过,该137.7亩土地确权问题并未解决。群众对此意见极大,经常上访,要求尽快确权定址此137.7亩地。
开发公司与横沟村、新东村签订协议,解决了两村土地遗留问题,并确定预留53亩作为横沟村集体留用地、35亩作为新东村企业留用地。但时至今日,除已解决横沟村53亩集体留用地外,新东村35亩企业留用地没有落实定址,村民意见极大。
6、宗教问题
调研发现,新东社区居委会中坡村内有基督教点一个,面积约40平米,教徒和信徒7名,每周日教徒和信徒集中做礼拜。
6、新埠岛上基础设施问题
新埠岛的开发建设已有20年,新埠镇撤镇改为街道,实行城市管理体制也有7年之久。新埠岛发展到现在,城市基础设施相当落后。上级政府对新埠岛的基础设施几乎没有投入。美兰区和新埠街道的市人大代表在每届人代会上都提议案建议,要求建设防洪堤,将新埠岛的供排水纳入市政管理体系,但每每得到的反馈是由开发公司统筹建设等等,然而开发公司长期以来的投入却少得可怜。
①防洪堤建设滞后
新埠岛地处南渡江出海口,地势低洼,是海口市防风、防洪、防潮最薄弱区域。新埠岛真正意义防潮堤只有开发公司2009年开建的北部约3公里防潮堤,而东部、南部和西部临江地段防洪堤都是历届政府和辖区群众利用建筑垃圾、土石等经年累月磊起来的土堤和少部分简易石堤,防洪防潮标准极低。
②供水和排水、排污设施及道路建设落后
新埠岛的供水和排水、排污、道路建设一直未纳入海口市管网范畴。全岛居民生产生活用水除新世界花园和开发公司商业街片区由市 政供水外,其他居民区均使用地下水,由2000年启用的新埠供水站及其他三个浅层自吸水塔供给,供水系统不规范、不稳定,供水管道陈旧,经常出现大面积断水状况。排水、排污设施为居民临时筹资修建,标准低、不规范、经常堵塞形成内涝,居民怨言很大,多次向区、市政务投诉。
二、基本做法
(一)积极部署。
以区政法委为主导,进行调研工作的部署,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协调新埠街道综治办有关人员,成立调研组,进驻新埠街道开展了为期一周的调研工作。
(二)提前准备。
调研组首先与街道主要领导座谈,掌握了新埠街道的有关情况和基础数据,针对街道的重点问题有的放矢,做到了吃透上情,研究实情,调研下情。
(三)分工协作。
调研组按新埠街道实际情况分为两调研组,在街道有关同志的带领下,白天分组走访街道四个社区居委会和辖区内的公司及企业,收集有关数据,调研组分别召集四个社区干部、群众代表、公司企业干部职工进行了座谈,详细记录。晚上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并将收集的材料分类整理,填表进行登记。
(四)收集数据建立数据库。
调研组在调研过程中,收集了新埠街道三资企业、乡镇企业、宗 教组织、新社会组织、主要社会团体、民间组织、电脑维修点、网吧、废品收购站、宾馆酒店、华侨、散居境外人员等情况,在调研中,排查了居住辖区境外人员4名,特别对居住的1名韩国人进行重点摸排。调研组对掌握的数据建立了数据库进行列表存档。
(五)及时反馈。
在调研结束的当天下午,调研组召开了街道领导参加的调研情况反馈会,由调研组负责人向街道主要领导反馈调研发现的有关情况,街道能处理的让街道处理,街道不能处理的,调研组形成书面调研报告向区、市有关部门反映。
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由于工作量大,时间短,对个别敏感性问题的调研工作没有时间进行更深入细致的挖掘。
(二)调研中部分村民存在顾虑的心理,对涉及一些敏感性的问题及个人信息不愿透露,影响了对侨务、宗教、退伍军人等敏感信息的收集。
(三)由于以前是镇改街道、村改居,在调研中,个别居委会的基础台帐不完善,居委会干部对所属辖区的企业及新经济组织情况了解不细,因此造成基本资料搜集有一定难度。
四、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对策及建议。
通过调研,新埠街道所属的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基本上都是有共同的特点,一是都因项目开发建设而起;二是都牵涉到公共利益或群众利益;三是牵扯到的面比较宽,时间跨度长,人员比较多,处理 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1、针对新埠岛建设中出现的矛盾、问题和不稳定因素,应在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政府各部门、街道、社区、开发商齐心协力,成立由美兰区牵头,市国土等部门、新埠街道参与的解决新埠岛征地遗留问题领导小组。采取坚决有效的措施,化解了矛盾,积极帮助群众解决合理的诉求,既要完善征地手续,又要维护集体组织和农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征地遗留问题的圆满解决。
2、充分依靠和发挥基层组织作用,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岛上大部分的矛盾纠纷因利益而起,且涉及群体性,其中不乏群众受人反指使、被人利用,蒙在鼓里,实践证明,只有家家依靠和发挥基层组织作用,因势利导,耐心细致教育,说服、疏导协商。同时利用岛上的社会关系发挥作用,才能依法、合情、合理解决他们的利益诉求,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
3、采取坚决果断措施打击极少数为了达到个人利益,破坏新埠开发建设的不法之徒,进一步地震慑犯罪分子,维护了社会稳定。比如对原新埠居委会主任郑长生等人阻挠开发的所作所为,公安机关果断出击,将郑长生等七人以聚众扰乱公共秩序和破坏公私财物予刑事拘留,并经检察院提起公诉,法院依法裁定郑长生等七人罪名成立,并分别处于七年、三年、一年不等的有期徒刑。在解决北部堤岸建设矛盾纠纷中,多次发生打砸工地、车辆事件,公安机关在掌握充分证据基础上,迅速将组织为首的六名人员实行抓捕,有力地震慑了涉案人员,同时也促进了北部堤岸矛盾纠纷的圆满解决。这两起案例的成 功解决为新埠岛起步区开发建设的顺利进行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4、市政要加大对新埠街道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将新埠岛的供水排污系统及道路建设纳入市政管理体系。
第二篇:司法局筑牢维稳防线
故城县司法局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筑牢维稳防线
2014年,故城县司法局紧紧围绕故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充分发挥法制宣传、人民调解、法律服务等司法行政职能作用,为“平安故城”、“和谐故城”、“法治故城”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深化法制宣传教育,推进依法治县工作。一是充分利用各个宣传节点,深入开展系列专项普法活动。以“法律八进”活动为载体,抓住“3.8”妇女维权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综治宣传月”、“6.5”世界环境日、“6.25”全国土地日、“12.4”宪法日等节点,协调配合各相关部门,开展集中宣传活动。全年共印发宣传资料3万余册,宣传品6千份,接待咨询2万余人次。二是积极开展“法律八进”、“法制八建”创建活动。全县有16个村(单位、企业、学校)被列为市级民主示范村(单位、企业、学校),坊庄乡堤口村被评为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三是抓好重点人群普法。以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农民、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等为重点,因人而异,制定普法方案,以适应不同人群特点,确保收到实实在在的普法效果。四是以“个十百”工程为牵引,营造法治文化氛围。在各乡镇全力打造普法一条街,在龙湖公园打造“百米法治文化长廊”等亮点工程。会同公、检、法等部门在县电视台开辟《法治故城》新栏目,对全县公民进行形象、生动和直观的法治宣传教育。同时,法治文化墙,社区法律图书室走进居民日常生活。五是不断创新法制宣传形式。每月面向全县定期发送具有较强警示和提示性的普法短信1500余条。加强对普法QQ群平台的建设。开通故城县司法局网站、微博,利用电子显示屏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扩大普法覆盖面。
二、加大人民调解力度,创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坚持预警在先、控制在先、调解在先的原则,认真开展民间纠纷排查调处百日专项活动。全县各级民调组织共排查民间矛盾纠纷2028件,调解1991件,调处率100%、成功率98%,没有发生因纠纷化解不利而造成群众进京、赴省、到市上访的重大事件和民转刑事件。实行预警预报、接访调解、专线电话、律师服务联动制度,延伸调解网络触角,对排查出来的矛盾纠纷认真梳理和调处。建立医疗、交通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积极探索物业纠纷调解新途径。
三、加强社区矫正人员管理,提升管控质量。一是实行动态监管跟踪管理,由单纯的“人防”转变为“人防”、“技防”相结合。二是实时教育,确保矫正人员思想稳定。县局对全县社区矫正人员每月组织一次集中学习,10月份,组织51名矫正人员到衡水市社区矫正集中教育培训中心进行了为期3天的集中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三是因人施教、注重实效、创新矫正方式,制定个性化矫正方案。四是采取多元化、人性化管理,用情感拉近与矫正对象的距离。如司法局干警和社区矫正人员进行特殊的篮球友谊赛、到龙湖公园进行公益教育劳动等。社区矫正人员思想转变很大,效果良好。
四、落实安置帮教工作措施,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一是健全工作制度,落实工作责任,该局坚持“以帮教为手段,以安置为重点,以稳定为目标”的工作思路,进一步完善跟踪帮教制度,鉴订帮教协议,及时帮助解决其困难。二是做好刑释人员接受建档工作。2014年,共接收刑释人员189名。根据刑释人员犯罪不同情况、不同原因进行了分类,并逐人逐类建立帮教档案。三是做好服刑人员核实工作,进一步加强服刑人员的衔接管理。
五、发挥法律服务职能,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一是打造全市一流的综合法律服务中心。整合公证、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司法鉴定、律师等法律服务资源,以“12348法律服务热线”为依托,形成了以“综合法律服务中心”为龙头的法律服务市场,为全县群众提供综合性、窗口化、一站式法律服务。2014年共解答咨询电话和接待群众来访872人次,分流到各法律服务所、律师服务所、公证处、司法鉴定中心180件,调解矛盾纠纷162件,通过引导群众依法诉讼,避免因土地征用、干群关系等引起的上访事件5起。二是全面推进村居法律顾问工作。以执业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以及法律援助律师为主体,司法行政系统全员参与,在全县538个村全部设立了法律顾问,实现了村(居)法律顾问全覆盖。县城46个小区居委会全部与法律服务人员签订了法律顾问合同,及时为社区居民提供法律服务。河北电视台进行了专题报道。三是组团开展法律服务工作。从律师所、法律服务所、法律援助中心、公证处、司法鉴定中心及县局抽调15人组成专业法律服务团深入到乡镇、企业、学校开展法律服务活动,满足社会法律服务需求,畅通化解基层矛盾纠纷的渠道。四是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目标,切实做到法律援助“应援尽援”。借助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加大法律援助宣传力度。在全县共设立29个法律援助工作站,逐步实现法律援助的全覆盖。强化法律援助便民主题实践活动,开辟绿色通道,适当从宽掌握经济困难标准,降低受援门槛,提高受援面。全年共办理法援案件331件,代书241份,接待来电来访咨询2200余人次,为当事人避免和挽回经济损失600余万元。五是扩大公证便民服务范围和效果。健全“公证联络员制度”,开通公证预约上门服务,让人民群众感知公信力的存在,提高了公证处的整体形象,促进了公证业务深入开展。全年共办理各类公证事项3432件,其中涉外2725件,国内707件,居全市第一。六是加强司法鉴定机构管理。健全司法鉴定机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组织培训、业务指导、监督检查,努力提高司法鉴定人的综合素质。全年共办理各类鉴定45件,没有发生信访、投诉和来访案件。
第三篇:维稳调研报告范文
创新维稳工作思路健全应急处置预案机制
街地处城郊结合部,辖区内共有人口 户,人,并有东于庄、白庙两个“城中村”,虽然经过历年拆迁建设,仍有大片平房、老旧楼房、废旧厂房和大片集贸市场,目前在建的京沪铁路也途径我街管片内,维稳工作的开展和创新,以及应急处置预案的健全十分必要。
一、街维护稳定工作的现状特点:
我街党工委领导高度重视维稳工作,按照“配强配齐人员,强化基础工作”的要求,调整办公用房建立了综治信访服务中心,并配齐专职干部,并在13个居委会设立综治信访服务站,并成立了相应的巡逻队,加强了义务联防队建设,群防群治工作得到有序开展。同时明确了综治主任的工作职责,制订了相应的制度和纪律,使综治工作进一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轨道。在此基础上还建立了人民调解工作、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流动人口管理、信访接待、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等多个规范性工作台帐和档案。确保着维稳工作的有序进行。
街处于北辰、红桥、河北三区交界,外来人口较多,下岗失业人员较多,成员结构相对复杂。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旧房改造拆迁也成为我街一项重点,目前就有东于庄拆迁片,白庙拆迁片、小王庄拆迁片,矛盾纠纷时有发生。铁路沿线的整治同时也是我 1
街维稳工作的一项重点,尤其今年津浦铁路修建的民安街问题,引起街领导高度关注。
二、针对我街以上特点及现象,现提出对于“四个机制”的创新,在丰富应急预案处置机制的同时确保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顺利推动
1、创新资源整合机制,强化基层职能作用
(1)在街道层面,整合原有综治、司法、信访、安监的维稳构和人力资源,并依托综治工作中心,发挥“一个平台、三种调解、六位一体”作用,要求调处或其他部门转入的矛盾纠纷和群众来信来访,实行统一受理、统一分流,统一协调、统一督办、统一归档,最大限度的将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
(2)在职能部门层面,进一步整合各科室的职能作用,明确各级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及包案等工作要求,扎实开展矛盾纠纷排查活动,做到工作措施、排查重点和各项保障“三个到位”。
(3)在社区方面,要充分发挥13个综治信访服务站的作用,依靠服务站的综治主任通过定期的矛盾纠纷排查及时发现处理辖区内的问题,并开展思想疏导、生活帮困、法制宣传、节点稳控等方式,协助对象解决利益诉求,促进矛盾化解、信访问题解决。
(4)在社会层面,积极引入社会团体、派出所、法院、法律服务所等社会力量,参与疑难复杂案件的化解工作,逐步构建起主导推动、社会多方参与的大调解工作格局,进一步增强了工作效能。
2、创新各类人员管理机制,杜绝管理漏洞
(1)加强对刑释解释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和社区矫正人员的矫正工作。自去年起,刑释解教人员通过网络实现了管理的衔接,刑释解教人员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和运用将在监所、市、区司法局和司法所之间建立起直接沟通和反馈的通道,通过逐人核实反馈的方式,保证了服刑在教人员提供信息的真实有效,并对核实成功的人员建档造册实现刑释解教人员信息的实时传递、无缝流转,强化刑释解教人员的衔接管理,促进安置帮教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同时对于社区矫正人员定期的进行逐人谈话帮教,并督促按时上交思想汇报,建立个人档案,加大协管力度,并依靠服务站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状况,有效避免了重新犯罪的发生,维护了社区的稳定。
(2)加强和完善流动人口登记管理制度。充分利用防范办配备的电脑设备,实行流动人口的微机管理。紧紧围绕发展大局,服务与管理并重,规范与防范并举,积极推动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各项措施和落实。通过慎密分析、科学把握流动人口的流向,流量等规律特点积极探索有效的管理机制。
(3)加强对“法轮功”等邪教人员的管理。全力突破未转化人员。对涉案人员及时攻坚帮教,逐人制定帮教方案,责任到人,持续攻坚,使在班攻坚人员全部实现转化。加强巩固帮教,积极稳控重点人员。坚持常年与法轮功重点人员逐人进行深入交流,对思想下滑人员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实行区、街、社区三级联手
开放式帮教;对家庭确有困难的法轮功人员,积极协调区、街民政等部门,主动开展帮扶,切实解决法轮功人员实际困难,充分体现党和政府的真诚关怀,有效稳控同时,对其它有可能发展为邪教的组织进行监控,促进无邪教社区创建工作深入开展。
3、创新矛盾纠纷排查机制,把问题化解在源头
完善每月的例会制度,定期上报排查的矛盾纠纷问题,在例会中提出、分析并商讨解决措施,对于排查出的问题决不能单纯的进行搁浅,要及时解决。一是进行科学分类:对于排查出的问题要根据问题针对的部门性质,或者纠纷类型进行对号入座,归类排队,以便于日后解决。二是定期组织调研。对于在对排查结果梳理归类后,对于较为突出的问题要成立矛盾纠纷排查小组,进行调研,并协调相关单位,提出政策性化解建议,协调解决。三是明确解决问题的责任和思路。对于各个社区的突出性问题及时开会进行集中研究,逐一明确解决问题的思路,落实责任部门,并限期完成政策研究和意见的出拟,以保障下一步工作的落实。
我街华泰园小区被列为了今年区级重点整治对象,由于4个楼566户居民自入住以来未能通煤气,3号楼250户居民无法办理产权证,居民代表的多次上访。此问题一经反应,引起了我街领导的高度重视,本着早发现、早处理的矛盾处理原则,街领导立即召开协调会,并成立华泰园稳控小组班子,组织成员科室、单位,及社区主任,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使责任落实到人。并定期开
展协调会,排查矛盾的解决进程,明确责任单位,提出解决方案。经过街领导与上级部门的不断协调,以及对违章居民的不断劝导,拆除了影响燃气外管网的违章房屋,同时协调燃气部门进行管道施工,使居民的通气问题进一步得到了解决。
4、创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机制,确保维稳工作顺利开展 组织平安志愿者定期开展专项行动。通过专人定点的巡控,完善街面治安防控体系,逐步构建起以“网格化”街面巡逻、道路交通执法执勤、以政府其他社会管理力量为辅助,以街面实时图像监控系统等科技设备为补充的街面治安防控体系。在强化分析研判上,注重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对策,及时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做法。通过处理举报信息和定期巡访巡查,及时发现、反馈和处理社会治安突出问题。在平安建设中,通过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加强信息沟通交流、组织联合执法行动、强化检查考评督促等举措,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性工作格局,确保了各项实事项目扎实推进并按期实现预期目标。
第四篇:维稳调研报告
关于如何做好当前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掌握全乡的治安状况,具有针对性和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以全乡的平安促全区的平安,乡政法委对综治维稳工作进行了调研,对推进全乡政法综治维稳工作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一、XXX乡综治维稳工作现状
(一)基层基础建设情况。全乡共14个村(居)委会,建立驻村警务室3个,建有专职巡防队1支10人,村义务巡防队14支70人,调解委员会14个,治安信息员14人。做到了“八有”:工作有场所、办事有经费、办公有电脑、通讯有电话、交通有车辆、日常有台账、宣传有专栏、报警有人员。
(二)社会治安状况。1至10月,全乡共立刑事案件19起,破4起,破案率为21%。其中:盗窃案16起,强奸案1起,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案1起,故意损坏公私财物案1起。与去年同期相比,立案数相比有所下降。共受理治安案件14件,查处14件,查处率为100%。其中:殴打7件,故意伤害2件,盗窃2件,其他3件,处理违法人员10人(其中:拘留9人,其他处理1人)。共排查调处矛盾纠纷32件,调处32件,成功29件,成功率为91%。其中:山林纠纷2件,土地纠纷16件,水资源纠纷3件,邻里纠纷2件,其它9件。总体上看,全乡社会大局较为稳定。
二、综治维稳工作主要做法
(一)建立组织领导机制,提供政治保障。乡党政主要领导切实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把手”工程的要求,对平安
1建设工作亲力亲为,亲自抓动员部署,抓组织落实,有效解决了一些长期困扰综治工作的困难和问题,基本形成了指挥顺畅、运转有序、保障有力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推动了平安建设的顺利开展。各村(居)、各站所按照乡党委、政府的要求,把开展平安建设作为维护新时期社会和谐稳定的有力抓手,摆上工作的重要位臵,纳入各村各单位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做到了与经济社会发展同研究、同规划、同部署、同考核。
(二)建立齐抓共管机制,提供合力保障。工作中认真落实“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把平安建设的任务措施细化分解到各个村(居)、单位,着力健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综治委牵头协调、各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各村(居)、各单位对照我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职责分工,精心制定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全力推进各具特色的创建活动。建立健全平安建设宣传发动机制,深入开展宣传发动工作,努力营造平安建设人人有责、平安成果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三)建立经费投入机制,提供物质保障。为使工作顺利开展,我乡将综治维稳工作经费按辖区总人口年人均1元的标准纳入财政预算,解决了平安建设经费保障问题,平安建设各项措施得以深入落实。
三、当前综治维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影响当前社会治安的因素
一是偷盗案件时有发生。随着经济蓬勃发展带来流动人员逐渐增多,交通日益发达,农村人、财、物流动逐步加大,流
窜作案现象,侵财型案件时有发生。二是矛盾纠纷错综复杂。当前我乡因工业园区建设所涉及的征地、拆迁和补偿标准以及征地后生活安臵引发的矛盾日益增多(如:工业园区征地、坟墓搬迁、损坏农业生产设施等问题);在落实当前各项惠农、补贴政策(特别是农村低保问题)方面因透明度不高引发的矛盾,成为新的不稳定因素,同时,农村山林、土地、水资源纠纷频繁发生。三是治安防控薄弱。近年来,我乡的治安防控工作取得了一些先进的经验和做法,如“三防”治安模式,但治安防控工作依然滞后,个别单位内保工作不落实,入室盗窃案件时有发生。四是留守问题困扰农村稳定工作。当前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农村义务巡防队伍力量削弱,农村治安防范存在盲区,部分留守儿童无人照管,留守老人无人赡养。五是信访问题较突出。由于历史的原因,很多群众反映的信访问题难以解决,难免会产生集体上访和群体性事件。如:部分参战退伍军人要求解决待遇问题。
(二)当前综治维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政法综治维稳工作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工作中责任意识不强,履行政法委、综治委职能不到位。同时,还有的涉农等相关单位和乡综治委的对接协调工作不够,致使一些问题久拖得不到解决。
2、经费保障困难。虽然我乡加大了对政法维稳经费的投入,但列入财政人均1元的保障经费对全乡而言仍是杯水车薪,加之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村级群防群治队伍组织名存实亡,巡逻活动无法正常开展。
3、乡综治办工作难以开展。一是乡抓综治维稳工作的人员紧缺,司法所1人,综治办1人(兼职),村委会综治专干一兼多职,且人员变动大,严重影响了工作的正常开展。二是农村基层组织软弱涣散已成为普遍现象。许多村民对村干部不放心,意见大,反映村干部管理混乱,导致村民有事不愿参与、有问题不愿反映、有线索不愿提供,农村综治维稳工作在一定范围内得不到正常开展。
4、民主监督不到位。部分村组集体财产管理不善,财务制度不健全,村务不公开或公开不规范,加之,少数单位办事推诿拖拉,敷衍塞责,工作作风不扎实,对群众反映的合理问题不认真落实,处理问题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社会稳定。
四、推进综治维稳工作的措施及对策
(一)深化认识,加强维护稳定工作的责任心和紧迫感。要切实改变“重经济发展,轻社会稳定”的错误思想,坚持一手抓经济,一手抓社会稳定工作,形成合力,齐抓共管,才能克服目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政法综治维稳工作才会取得新的成效,从而才能推动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协调发展。
(二)强化宣传,营造群众参与治安的社会风气。要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稳定工作的宣传力度,在群众中形成大气候、大氛围,把全乡广大人民群众维护社会治安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他们树立“维护治安、人人有责”的社会风气,遇到违法犯罪,人人挺身而出,以庞大的力量推波助澜,共同参与和维护社会治安。
(三)落实责任,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坚持和落实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责任制度,切实把排查化解的责任落实到人,并与相关责任人的绩效、奖惩等有效挂钩,实行“每月一小查、每季度一大查”,将一般性、偶发性矛盾纠纷消化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进一步发挥综治工作中心、人民调解组织的积极作用,对于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和群体性事件等,要把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等资源整合起来,通过联席会议、交办、督办等办法,上下之间、单位之间整体联动,依法调处,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四)筑牢基础,深入持久地抓好治安防控工作。一是全面加强农村的基础设施和群防群治组织建设,建立健全各项安全防范措施和制度以及治安防范网络,充分发挥治安巡逻组织的作用,积极开展治安联防工作。二是进一步加强物防、技防措施的落实。要把推进电子视频监控网络建设作为加强防控体系建设的重点,提升对社会治安管控的能力。三是切实做好社会稳定预警工作。要高度关注当前的征地、拆迁以及山林、土地、拖欠农民工工资等问题,及早采取防范措施,积极预防、有效化解。四是增加投入,切实解决群防群治队伍费用难的问题。
XXX乡政法委
2011年11月3日
第五篇:维稳调研报告
(一)领导重视,把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例会摆上重要位置
为使大量的矛盾纠纷能够消除在萌芽状态,从2002年起,满族屯乡在经过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建立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例会制度。为确保这项工作的正常开展,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以政法书记为常务副组长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综治办开展日常工作,各村也都相应成立了以党组织书记为组长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协调小组,并要求各村根据当地的实际,每月召开一次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例会,参加例会人员为各村调委会、治保会主任及例会协调小组成员,例会的主要内容是对各村前一个月的治安状况,纠纷调处、法制宣传、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等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对近期各嘎查可能出现的各种不安定因素进行分析排查,研究重大疑难纠纷案件的调处方案以及对调委会、治保会主任进行培训,同时布置下个月的有关工作。这项工作制度自建立以来,不论是乡领导更换,还是部门人员变动,均未停止过,对一些重大疑难纠纷,满族屯乡党委、政府的主要领导还亲自参加研究、部署,使得这一工作得以落到实处。
昆仑桥办事处综治维稳工作调研报告
进一步掌握全办的综治维稳工作状况,具有针对性和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以提高群众满意度为工作“靶心”,以全办的平安促全市的平安。昆办综治委于2012年4月下旬,由书记、主任、专职副书记分别带领办公室、综治办、司法所、派出所、信访办、安监站、工农办、妇联和团委等单位工作人员深入社区村组、厂矿企事业单位进行了调研,对推进全办的综治
维稳工作提出了对策和建议。具体情况如下:
一、全办综治维稳工作现状
(一)基层基础建设情况。全办共设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1个,综治维稳维稳中心1个,综治维稳办公室1个,派出所1个,司法所1个,办事处调解委员会1个22人,村社区调解室12个120人,治保委员会12个72人,安置帮教小组12个59人,法制宣传员217人,维稳信息员216人,义务调解员243人,信访信息员125人,警务室12个,建有专职巡防队1支30人,义务巡防队12支60人。义务消防队12支144人,商业店铺联防小组24个428人;配备综治专(兼)职干部4人,配备警务室民警12名,办公桌椅49套、档案柜16个、电脑16台。做到了“七有”:工作有场所、办事有经费、办公有电脑、通讯有电话、日常有台账、宣传有专栏、报警有人员。
(二)社会治安状况。2011年10月20日至2012年5月,全办共立刑事案件368起,破41起,破案率为11.14%。行政案件95起,结案39起,行政拘留37人,罚款4人,责令戒毒4人,强制隔离戒毒1人,刑事拘留17人,逮捕12人,起诉12人,取保候审6人,行政拘留1人。监视拘留1人,劳动教养1人。总体上看,全办社会大局较为稳定。
(三)纠纷调解情况。2011年11月至2012年4月,全办共调解纠纷案件94起,涉及当事人218人,调解成功93起,协议涉及金额达175万元。其中疑难复杂案件17起。
(四)消防安全工作。消防工作进行了“网格化”管理,对公共娱乐场所的消防安全隐患进行了重点排查。
(五)四大重点地区整治工作。对辖区内的重点地区进行了整治。一是烟花鞭炮的整治;二是南津路沿线的整治;三是湘中废旧钢材市场的整治;四是湘碱公司周边环境的整治。
(六)信访工作。一是2011年11月份以来,我办共计接待各类来信来访40余起,接待来访群众150人次,接待处理群体性上访事件5起(三公司、都市花园、废旧钢材市场、红星五里自来水安装工程、南津路改造),成功化解群体性上访事件1起(三公司),稳住缓解群体事件4起。二是维护好全国、省、、市“两会”期间信访秩序。没有出现一例在“两会”期间上访事件发生。
二、我办综治维稳工作的主要做法
(一)建立组织领导机制,提供政治保障。办事处党工委行政不断强化发展是硬道理,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硬任务,是第一责任的意识,采取有力措施,不断加强对平安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将平安建设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西畴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举措,列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安排,整体推进。各级各部门按照办事处的要求,把开展平安建设作为维护新时期社会和谐稳定的有力抓手,摆上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党政领导的任期目标,做到与经济社会发展同研究、同规划、同部署、同考核。各级各部门党政主要领导切实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把手”工程的要求,对平安建设工作亲力亲为,亲自抓动员部署,抓组织落实,有效解决了一些长期困扰综治工作的困难和问题,基本形成了指挥顺畅、运转有序、保障有力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推动了平安
建设的顺利开展。
(二)建立齐抓共管机制,提供合力保障。工作中各级各部门认真落实“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把平安建设的任务措施细化分解到每个村、每个社区、每个单位,着力健全党工委政府统一领导、综治委牵头协调、各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各村社区、各单位对照本地区、本部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职责分工,精心制定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全力推进各具特色的行业创建活动。建立健全平安建设宣传发动机制,深入开展宣传发动工作,努力营造平安建设人人有责、平安成果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三)建立责任落实和督查督办机制,提供奖惩激励保障。根据市政法综治工作的要求,我办结合实际,将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抓综治、保平安的责任进行分解,明确了领导班子、党政一把手、分管领导、其他领导班子成员的责任,建立了各地各部门平安建设工作考核结果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和党政领导干部目标考核评价体系机制,把考核结果与其目标责任挂钩、干部考核挂钩、评先评优挂钩,并完善了落后警示、督查督办、责任查究等责任落实制度体系,切实将平安建设的责任落实到各级党政领导肩上,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四)建立经费投入机制,提供物质保障。为解决经费困难的实际,我办积极探索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以奖代补、社会参与、形式多样“拼盘式”的经费保障机制,加大经费保障。首先是将综治维稳工作经费按辖区总人口年人均10元的标准纳入财政预算,全办30名专职巡防队员、村委会(社区)综治专干、人民调解员均纳入财政预算,综治维稳工作经费比2005年增长300%;其次是积极探索社会参与的投入模式,采取办事处投入和各部门、各单位、社会各界等方式筹集创建经费;再次是在全办率先探索“以奖代补”的经费保障机制,分别按辖区总人口年人均2元、5元的标准将100%的经费全部落实到村委会(社区)、村民小组两级使用;办事处分一、二、三类地区,每年补助综治维稳工作经费3000、5000、8000元,解决了基层平安建设经费保障问题,促进了平安建设各项措施的深入落实,促进了平安建设的长远发展。
三、当前我办综治维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影响当前社会治安的因素
一是偷盗案件时有发生。随着经济蓬勃发展带来流动人员逐渐增多,交通日益发达,农村人、财、物流动逐步加大,流窜作案现象,侵财型可防性案件时有发生,特别是城区摩托车偷盗案件、入室盗窃案件有所抬头。二是矛盾纠纷错综复杂。当前因建设征地、拆迁和补偿标准以及征地后生活安置引发的矛盾日益增多;在新农村建设中,因政务和村务公开不透明,劳动力和物资等分配问题引发的矛盾仍然存在;在落实当前各项惠农、补贴政策(特别是农村低保问题)方面因透明度不高引发的矛盾,成为新的不稳定因素,同时,农村山林、土地、水资源纠纷频繁发生。三是项目推进引发涉及的矛盾增多。四是赌博活动依然存在。由于精神文化生活不够丰富,赌博等违法犯罪活动在一些地方发展蔓延,成为诱发多种犯罪的社会毒瘤。五是治安防控薄弱。近年来,我办的治安防控工作取得了一些先进的经验和做法,如“四个一”(一条示范街、一个示范社区、一个示范小区、一个示范村)等治安巡防模式,可是调研中发现农村治安联防工作很大部分未能坚持下去,活动正常的只占30%;城区治安防控工作滞后,部分单位内保工作不落实,入室盗窃案件时有发生。据群众所言:“巡
逻车队排成队、只巡大街不走巷”,“重视前段巡逻多,忽视后段保平安”,要求改变巡逻方式,不留盲点和死角。目前,城区盗窃案件已成为居民对社会治安比较关注的一个问题。六是留守问题困扰社会稳定工作。当前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村社区义务巡防队伍力量削弱,治安防范存在盲区,部分留守儿童无人照管,留守老人无人赡养。七是信访问题突出。由于历史的原因,很多群众反映的信访问题难以解决,难免会产生集众上访和群体性事件。
(二)当前综治维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全办综治维稳工作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村社区及单位还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没有真正树立“发展是硬道理,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硬任务,是第一责任;发展是政绩,稳定也是政绩”的观念。工作中对本辖区稳定使命认识不清,党管政法责任意识不强,履行职能不到位,不敢管、不愿管、嫌麻烦,怕承担责任。同时,部分辖区法人综治维稳委成员单位对办事处党工委政府履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稳定工作配合不够,认为是平级单位,布置的工作可做可不做,签订的责任书不认真落实,属地管理职责难以履行。
2、经费保障困难。虽然我办积极探索了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要求的群防群治工作经费保障机制,但列入财政人均10元的保障经费对全办而言仍是杯水车薪,加之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部门群防群治队伍组织名存实亡,巡逻活动无法正常开展。就目前聘用的综治专干和专职巡防队员而言,月报酬为600元,没有享受村委会副主任待遇,导致工作积极性不高,严重制约工作的正常开展。
3、法制宣传滞后。当前普法宣传仅仅限于在城区,深入治安重点地区宣传较少,群众长期缺乏法律教育和法律知识。与法制建设、新型农民的培养,新农村建设要求存在较大差距,导致这些地方刑事治安案件多发,民转刑案件增多,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信访仍然存在。
4、基层工作难以开展。一是办事处抓综治维稳工作的人员紧缺,社区、村委会综治专干一兼多职,且人员变动大,严重影响了工作的正常开展。二是村社区基层组织软弱涣散已成为普遍现象。党员教育活动较少,许多群众对村社区干部不放心,意见大,反映村社区干部管理混乱,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不强、办法不多,导致一些村民小组群众会议难以召开。一些村民反映:“过去维护社会稳定,缉拿违法犯罪嫌疑人,踊跃参加,觉得是一种荣耀,现在千方百计搞发动,又是标语口号,又是大小会议布置,又是专栏报道,有些人还是发而不动,价值取向偏差,视赚钱越多越荣耀,视社会治安工作为负担、麻烦,视见义勇为为管闲事和傻瓜等”,有事不愿参与、有问题不愿反映、有线索不愿提供,农村综治维稳工作在一定范围内得不到正常开展。
5、民主监督不到位。部分社区村组集体财产管理不善,财务制度不健全,村务不公开或公开不规范,加之,少数部门办事推诿拖拉,敷衍塞责,工作作风不扎实,对群众反映的合理问题不认真落实,处理问题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稳定。
6、警力严重不足。社会治安工作点多、线长、面广,而警务工作任务繁重。我办在村委会、社区建立了警务室,实行警力前移,但由于警力不足,只能达到一区一警;加之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许多潜在深层次、多层面的矛盾不断出现,多种不稳定因素的交织和叠加,待处理的矛盾纠纷多,临时应急的任务多,致使基层干警无时间沉下去做群众思想工作和处
理突发性矛盾纠纷或治安问题,导致“打、防、管、控”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7、执法行为有待进一步规范。当前,部分执法工作还存在与新形势任务不相适应的问题,有的还相当突出。主要表现在:少数单位和执法人员一定程度存在着执法不规范、服务群众理念不强、特权思想、部门利益思想等问题,影响了执法公平正义,侵犯了群合法权益,甚至引发人民内部矛盾。
四、推进综治维稳工作的措施及对策
(一)深化认识,加强维护稳定工作的责任心和紧迫感。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建设“平安和谐”的重要内容,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要高度重视,进一步增强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稳定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切实改变“重经济发展,轻社会稳定”的错误思想,坚持一手抓经济,一手抓社会稳定工作,把综治维稳工作列入重中之中的工作任务来抓,把“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视为天职”,即守一方土地、保一方平安、促一方发展,形成合力,齐抓共管,才能克服目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政法综治维稳工作才会取得新的成效,从而才能推动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协调发展。
(二)强化宣传,营造群众参与治安的社会风气。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要有良好的社会作为基石,良好的社会风气是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的;而发动和依靠群众维护社会治安,是我们的政治优势。因此,各级各部门要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稳定工作的宣传力度,在群众中形成大气候、大氛围,把全县广大人民群众维护社会治安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他们树立“千斤重担人人挑、个人肩上有指标,维护治安、人人有责”的社会风气,把参与维护社会治安当作自己的切身利益来看待,把别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当作自己的事来维护,把发现犯罪或破坏社会风气当作是对自己的侮辱,即遇违法犯罪,人人挺身而出,以庞大的力量推波助澜,共同参与和维护社会治安。
(三)落实责任,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坚持和落实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责任制度,切实把排查化解的责任落实到人,并与相关责任人的绩效、奖惩等有效挂钧,实行“每月一小查、每季度一大查”,将一般性、偶发性矛盾纠纷消化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努力避免因矛盾纠纷激化演变为“民转刑”案件、群体性械斗和群体性上访事件。进一步充分发挥矛盾调处中心、人民调解组织及司法行政部门化解矛盾纠纷的积极作用,对排查出来的矛盾纠纷要分清主次,明确矛盾纠纷的内在关系,巧施良策,实行对症施治,各个击破;对于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和群体性事件等,要把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等资源整合起来,通过联席会议会办、交办、督办等办法,上下之间、部门之间整体联动,依法调处,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四)严密防范,有效遏制邪教活动上升势头。一是建立包保防控责任制。进一步完善包保防控责任书,并签订到各责任单位,落实到每一位领导和每一名干部职工,逐一抓好落实。二是齐抓共管,加强警示教育。各有关部门要联合深入邪教重点人员家庭走访调查,做好回访帮教工作,并敦促其家属子女做好管控工作。在中小学校积极开展反邪教警示教育活动,增强学校师生的反邪教意识;要在邪教活动突出的村寨、公共场所、公路醒目地段制作警示宣传牌、宣传标语加强宣传,使反邪教意识深入人心。
(五)筑牢基础,深入持久地抓好治安防控工作。一是全面加强城区的基础设施和群防群治组织建设,建立健全各项安全防范措施和制度以及治安防范网络,经常性地开展安全检查和治安巡逻。充分发挥各级治安巡逻组织的作用,积极开展村与村、社区与社区、村与社区之间的治安联防工作;特别是城区治安联防队,要切实改变排队驾车巡逻的方式,采取在重点区域、重点部位蹲点守候的办法开展巡逻。二是进一步加强物防、技防措施的落实。要把推进电子视频监控网络建设作为加强防控体系建设的重点,多方整合资金,建设覆盖城区、辐射村社区的电子视频监控网络体系,提升对社会治安管控的能力。要针对“偷盗”犯罪突出的问题,积极探索,创新方法,提高科技防范能力。三是切实做好社会稳定预警工作。要高度关注当前的征地、拆迁、搬迁以及土地、拖欠农民工工资等问题,进行定期分析研判,及时发出预警通报,及早采取防范措施,积极预防、有效化解。四是加强基层情报信息网络建设。要把情报信息工作作为维护社会稳定基础性、战略性的工作来抓,突出情报信息网络在基层的建设,把工作重点放在行动性、内幕性、预警性情报信息的收集和研判上,特别是要在重点问题、重点群体、重点部位等涉及的群体或个体中物建情报信息员,以及时获取情报信息,做到快速反应,有的放矢。五是增加投入,切实解决群防群治队伍费用难的问题。各级各部门要在投入机制上进行创新,采取政府投入,引导企业、商户、居民集资的办法增加资金投入,真正发挥好全办、村、组群防群治组织的作用,切实抓好农村治安防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