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5年马克思主义理论(党校考研)
马克思主义理论
一、选择题。(不定项)1.物质的本质属性是什么?p41(客观实在性)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p38(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什么的根本要求?p51(矛盾的特殊性的根本要求,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4.意识形态具有什么特点?p68(阶级性特点)5.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表现在哪里?p54(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6.理性认识的特点是?p56(间接性和抽象性)7.生产力系统中的要素?p63(1)实体部分: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2)非实体性要素:生产中的科学管理和科学技术。8.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什么?
9.英雄创造历史的观念属于什么历史观?p69(唯心史观,非科学的观念)10.商品的二重性是什么?p76(使用价值和价值)11.劳动的二重性是什么?p77(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12.价值规律的内容是什么?p79(商品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商品价值量为基础。)13.市场经济最基本的运行机制是什么?p96(价值机制、竞争机制、供求机制)(生产方式、生产关系)
14.市场经济的主要功能是什么?p96(1)市场联结功能(2)信息传递功能(3)资源调节功能(4)利益激励功能(5)奖优惩劣功能 15.在我国公有制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哪里?P99(1)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2)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3)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4)公有制经济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1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中,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什么作用?
(决定性作用)
1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哪些内容?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总书记的系列讲话)
18.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什么?(以人为本)
19.十八届三中全会把什么样的改革作为改革重点?(经济体制改革)20.四个全面的的内容?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21.《海国图志》的作者是?(魏源)
二、辨析题(判断题)要解释。
1、形式主义也是一种主观主义是唯心主义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表现之一。(对)p44 答:这种观点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主张意识决定物质的哲学思想和观点。在实际工作中,唯心主义的主要表现就是主观主义,因为,在处理各种实际问题时,主观主义使用的是一种从主观出发,忽略客观实际的思想方法,其特征是主观与客观相分裂、理论与实
际相脱离。主观主义的具体形式又是多种多样的。在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上或表现为保守主义,或表现为急躁冒进的思想倾向;在理论与实际的关系上或表现为教条主义,或表现为经验主义。形式主义,不是从客观需要出发而是从某种主观需要出发,不是注重实际内容而是追求表面形式的做法。
2、矛盾就是对抗。(错)p49 答:错误,(1)唯物辩证法所说的矛盾是指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本性。(2)哲学上的矛盾不仅指对抗,还包括差异;不仅指斗争性,还包括同一性,同一性和斗争性是辩证矛盾的基本属性。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联结、互相依存、互相渗透、互相贯通的性质。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互相对立、互相排斥、互相否定、互相分离的倾向。斗争性是一个广泛的哲学范畴,它不同于具体的斗争形式。斗争性是斗争形式的一般性质,斗争形式是斗争性的具体表现。(3)错误的根源在于把矛盾斗争性中某一具体形式等同于矛盾本身,没有认识到矛盾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3、真理就是客观事物。(错)p55 答:错误,(1)唯物辩证法认为,真理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脑中的正确反映,是主观和客观相符合的认识。真理作为认识范畴,其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2)客观事物是认识领域以外的世界。虽然真理是科学认识,内容是客观的,但毕竟属于认识领域。二者不能混同。(3)错误的根源在于混淆了真理的客观性与事物本身的区别。
4、伟大人物的思想和创造精神决定历史的发展。(错)p71 答: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因为这个观点夸大了伟大人物的个人作用,是典型的英雄史观,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伟大人物能够对历史的发展发挥推动作用。但伟大人物的个人作用又受到客观历史条件的限制,主要取决于他们反映社会历史发展的需要及人民的意愿程
度,取决于人民群众对他的拥护程度。人民群众不仅是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也是变革社会的决定力性量。
5、商品的价格是由该商品的用途大小决定的。(错)p79 答: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商品的价值决定价格。价值的大小是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必须以商品价值量基础,实行等价交换。价格同时受供求关系的影响。错误的根源在于不理解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物的用途属于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实现价值的必要条件,但不决定商品价值的大小,因而不决定价格的高低。
6、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对)
答:正确,科学发展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很难实现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同时,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群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为发展提供良好社会环境。
7、经济发展方式也就是经济增长方式。(错)
答:错误。增长方式主要是就增长过程中的资源、劳动、资本等投入的效率而言的。而发展方式则不仅包括了经济效益的提高、资源消耗的降低,也包括了经济结构的优化、生态环境的改善、发展成果的合理分配的内容。
8、自然规律具有客观性,社会规律没有客观性。(p42、p61)答:错误。规律是指事物内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稳定性、重复性等特点,其中客观性是规律最基本的特点。规律的客观性依存于物质的客观性。社会规律与自然规
律的表现形式不同,但是都有客观性,都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否认社会规律的客观性必然导致历史唯心主义的错误。
三、简述题。
1、如何理解矛盾的特殊性原理?p51 答: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具有重大意义。第一,事物的本质是由矛盾的特殊性决定的,不同的矛盾要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只有认识矛盾的特殊性,才能确定一事物不同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质,发现事物运动发展的特殊原因和根据,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第二,认识矛盾的特殊性对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尤其重要。列宁把具体的分析具体的情况,也就是具体分析各种事物矛盾的特殊性,称之为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2、简述一切从实际出发是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观的根本要求?(p44)
答: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世界观指导自己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活动。所谓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世界观,就是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以空间和时间的形式,遵循着物质固有的规律,永恒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着。承认世界的物质性及其运动规律的客观性们,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的出发点。我们从事任何工作,都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努力按客观规律办事,发挥符合客观实际的自觉能动性。
3、如何认识社会意识形态的反作用?p69 答:意识形态的相当独立性突出表现在它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它为建立、巩固和发展经济基础、政治上层建筑提供必要的思想条件;它具有指导、动员、批判、教育和规范作用;它为团结本阶级成员提供强大的精神凝聚力。意识形态的作用属于第二性的。它的作用的发挥,取决于它所反映的和依存的现实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意识形态的作用具有两种不同性质,即促进社会的发展或阻碍社会的发展。判定意识形态的性质,是根据它是否与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
趋势相一致,是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助于进步的经济基础和政治上层建筑的建立与发展。因此,必须用革命的先进的意识形态批判反动的落后的意识形态。
4、简述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p72)
答: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根本工作路线,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和认识论在党的工作路线上的生动体现,是毛泽东思想的灵魂的一个基本方面,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所在。群众路线是实现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根本工作路线。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保证;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的制定和贯彻,必须经过群众路线;坚持贯彻党的组织路线也是要以群众路线为基础。
5、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答:明确提出“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概括。
7、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没画中此重点)
答: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必须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机制、能力、人才队伍和信息化建设。改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城乡社区服务功能,强化
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在社会管理和服务中的职责,引导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充分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完善和创新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服务。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建立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完善信访制度,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的工作体系,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强化公共安全体系和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建设,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加强和改进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切实肩负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捍卫者的职责使命。深化平安建设,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强化司法基本保障,依法防范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完善国家安全战略和工作机制,高度警惕和坚决防范敌对势力的分裂、渗透、颠覆活动,确保国家安全。全党全国人民行动起来,就一定能开创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7.简述“三严三实”的主要内容?
三严三实内容包括: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
严以修身,就是要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严以用权,就是要坚持用权为民,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严以律己,就是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遵守党纪国法,做到为政清廉。
谋事要实,就是要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使点子、政策、方案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不好高骛远,不脱离实际。
创业要实,就是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做人要实,就是要对党、对组织、对人民、对同志忠诚老实,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襟怀坦白,公道正派。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保持力度、保持韧劲,善始善终、善作善成,不断取得作风建设新成效。
8.如何强化共产党人的理性信念?p19 答: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要抓好思想理论建设这个根本,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矢志不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抓好党性教育这个核心,学习党的历史,深刻认识党的两个历史问题决议总结的经验教训,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坚定政治立场,明辨大是大非。抓好道德建设这个基础,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模范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以实际行动彰显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四、论述题。
1、试述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哲学依据及主要途径。(p70)答:(1)群众路线哲学依据:党的群众路线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路线是实现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根本工作路线。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是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保证;是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和认识论在党的工作路线上的生动体现,是毛泽东思想的灵魂的一个基本方面,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所在。党的群众路线的哲学依据源于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人民群众是指在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一切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这集中表现在: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
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制度变革的决定力量。(2)主要途径:1.刻苦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牢固树立马克思观,坚持群众观点。坚信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2.充分认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精神,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问计于民,问需于民,虚心向群众学习,吸取群众智慧。3.理论联系实际,知行合一,扎实工作,努力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2、试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和途径。(p12)答:意义:“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明确了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价值准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在思想和精神层面的质的规定性,凝结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价值表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价值引领。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有助于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使我们国家、民族、人民在思想和精神上强起来,更好地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途径:
1、深化宣传普及,增强认知认同,a、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贵在知行统一,一定要在增强认知认同上下功夫,使其家喻户晓、深入人心。b、培育核心价值观离不开持续的灌输,抓好宣传教育始终是一项基础性工作。要善于运用大众媒体传播核心价值观,加强核心价值观的网上传播,最大限度地唱响正气歌,使核心价值观真正成为人们心灵的罗盘,成为人们情感的依托。C、培养核心价值观,重要的是增强人们的价值判断和道德责任感。D、培养核心价值观,必须坚持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要把青少年价值观教育摆在突出位置,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融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贯穿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
2、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充分
汲取营养。
3、推动人人参与、人人实践。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人们在实践中深化对价值观的理解。推动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还应当把抓建设与抓治理结合起来,集中力量对人们反映强烈的道德领域突出问题进行专项整治。
4、党员干部要引领带动。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党员干部在弘扬先进思想道德上作出表率、见诸行动,就是重要的导向和最有说服力的教育。
5、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涉及各个领域、各个方面,不仅是宣传部门的事情,更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3、结合贵州省情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相关理论,试述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意义及思路。
答: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意义①唯物辩论法认为,整个世 界处于普遍联系之中,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联系是普遍的,事物只有在一定的联系中才能存在和发展,联系又是客观的,由普遍联系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是唯物辩证法的内在要求。
②生态环境与发展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发展必须依赖一定的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生态环境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制于发展水平。经济实力越强大,越有能力保护生态环境,越有条件树立环保意识,越有基础对生态环境进行有效治理和改善。因此,生态环境与发展不是简单的对立的关系。
③贫穷和落后是贵州的主要矛盾,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是贵州的主要任务。如果不守住发展的底线,不保持必要的经济增长速度,不仅不能保障就业,还会影响社会和谐稳定,而且会拉大与其他省区的发展差距。使2020年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目标成为泡影。因此,必须守住发展的底线。
④贵州又是生态环境非常脆弱的省份,一但遭到破坏,生态环境很难修复。因此,贵州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守住生态环境的底线。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思路。
途径:
1、贵州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孤立保护生态环境不仅保护不住环境,还会严重影响经济的发展。要通过走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道路,从高新技术要效率、要环保,不仅保护环境,也使贵州获得发展机遇。
2、贵州必须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同时,加快转型,坚决抛弃先污染后治理、边污染边治理这个老路,坚持在发展过程中强化环境保护。
密切关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新变化,积极推行循环经济、绿色经济、低碳经济,为改善生态环境,守住生态底线提供产业保障。经济发展决不许以牺牲环境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发展。要坚持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创新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建立严格的生态保护红线制度,总之,要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不动摇。
3、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良性互动。不仅在理论上符合普遍联系的哲学原理,也是我们贵州多地成功的实践所证明的。我们贵州要从自身实际出发,既要紧紧抓住发展是第一要务,又要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守住发展、生态两条底线。
4、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相关原理,结合贵州实际试述如何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没画此重点)
一、发展的成功是硬道理。中国解决贵州、解决所有的问题关键是依靠自己的发展。第二、改革是动力。改革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是社会主义的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它的决定性作用不仅在于解决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一些重大问题,推进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还要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三、稳定是前题。稳定是发展和改革的前题,发展和改革必须要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没有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一切无从谈起,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处理得当,就能总揽全局,保证经济社会的顺利发展,处理不当,就会吃苦头,付出代价。
③改革是贵州科学发展、推动跨越、同步小康的必由之路的关键一招。贵州省发展滞后根本上是改革滞后,贵州省发展中的差距最主要是改革中的差距。贵州要发展除了改革没有别的途径。
④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从贫困落后是贵州省的主要矛盾,加快发展是贵州省根本任务这个最大的的省情实际出发。就是要有坚持发展是解决我省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牢牢把握发展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把中央精神与贵州实际结合起来,走出符合中央精神、体现时代要求、具有贵州特点的改革之路。
⑤无论改革还是发展都需要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作保证。稳定的环境是深化改革的必要条件,也是加快发展,提升质量的坚实保障。没有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一切无从谈起,改革发展必须最大限度的增加和谐因素,维护社会稳定。贵州改革、发展、稳定的内在统一,就是发展是解决贵州一切问题的关键,没有发展就没有稳定。改革是贵州加快发展的强大内生动力,不改革不可能加快发展,不改革也不能实现持久的稳定,改革、发展、稳定三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4.试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坚持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这一重要原则,必将进一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的实现,保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正确方向。
首先,法律是上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政党作为政治组织又是具有阶级性的。对引领社会的法律制度,法律思想和法律实施都产生重大影响。法治是与人治相对应的一种治国方略和社会法定方式,它强调依法治国、法律至上,法律具有最高的地位。
其次,不同阶级的政党产生不同的影响,资产阶级政党对资本主义法治建设具有一定的间接性,但归根到底是维护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因此具有严重的局限性,马克思主义政党代表工人阶级及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代表适合法律建设的前进方向,符合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领导力量。
再次,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其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当中,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我国宪法确定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
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厉行法治,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只有坚持党的法治建设的领导,才能保证法治建设社会主义方向,才能维护社会主义和谐稳定。避开了党的领导,中国法律建设就会走到绝路上去,国家将会分裂,民族将会遭殃。党的领导也离不开社会主义法治,依法执政,既要求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也要求党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
第二篇: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从狭义上讲是指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理论和学说的体系。具体的讲是指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哲学的观点、社会学理论和政治学说。从广义上讲,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的世界观,是工人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是工人阶级争取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它是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特别是19世纪欧洲重大社会科学成果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简单来说,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学说,即人的解放学。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十分严整而彻底的世界观,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理论,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
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对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最高抽象。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地指出人与世界的关系实质上是以实践为中介的人对世界的认识和改造关系。
从实践出发解决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伟大哲学变革的实质和关键。是实践为人提供了认知对象。因此在实践中,人不仅认识了世界,而且改造了世界,在天然、自然的自在世界的基础上创造了人类的属人世界。所以,实践不仅具有认识论意义,而且具有世界观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一切哲学的根本之处,在于它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独特方式。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不了解人类实践活动及其意义,因而导致他们在对世界的理解和观察世界的视角上存在着重大缺陷。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现实世界,从而在世界观、自然观、历史观和认识论上都获得了全新解释,构筑了统一的、彻底的、科学的哲学体系。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贯穿于全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第三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体会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体会
参加党校学习将近一个月了,按照教学计划认真参加面授学习,认真进行课后复习消化。分别学习了马克思恩格斯理论、列宁晚年哲学思想、毛泽东思想、科学发展观、国学智慧及学习的方法等课程。通过面授、观看教学光盘、分组讨论,集中讨论、学员讲堂等系统深入的学习,进一步加深了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理论的理解,提高了理论水平,增强了党性修养。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更加坚定了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一、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党性得到了进一步的锻炼 一是加深了个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矛盾、本质和规律,是最科学、最先进、最严密的思想体系,不仅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而且是我国社会科学理论发展的指导思想。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始终坚定自己的马克思主义信念,做马克思主义主导地位的守护者和维护者。
二是进一步增强了个人党性观念。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我认识到了共产党产生、发展、壮大、繁荣的历史,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在实践中自觉磨练而建立起来科学的世界观。学会了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认识问题。用客观的标准去认识社会,用正确的态度去对待人生,用严格的法律去约束行为。
三是工作中时刻以单位利益为重,不断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想问题站得更高一些,工作上要求得更严一些。在下基层的时候,对
1待同志有满腔的热情和与人为善的态度,说话办事要有分寸,决不能说有损大局的话,干有损形象的事。强化了奉献意识,淡泊个人名利。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更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把个人的意愿和现实情况很好地结合起来精神振作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四是工作过程中重视不断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要做到克己奉公、清正廉洁,艰苦奋斗,这是党的基本路线的重要内容,是每个共产党员都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
总之,要树立深入实际、狠抓落实的工作作风,牢固树立服务的思想,不断探索新路子,创造新经验,使我的党性认识不断提高到一个新层次。
二、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坚定共产主义理想
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我们必须毫不动摇的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证明,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经过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帝国主义不断对中国进行侵略和掠夺,中华民族危机日深,中国还是没有出路。直到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产生了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经验表明,选择马克思主义,这是实践的选择、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历史性巨大成就证明,马克思主义不但能够就中国,而且能够发展中国。我国经济
该改革开放30年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各方面的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增长率保持在8%以上,是世界经济同期增长的三倍多,实现了由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经济总量由世界第十位上升到第二位。这些伟大成就的取得,根本原因就是我们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国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形成和发展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要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广义的马克思主义。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又包括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特别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既马克思主义政治立场是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是科学实践为基础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的崇高社会理想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
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要从“历史地”加以考察,把每一学科原理放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加以考察,坚持真理的具体性。要从“同其他原理联系起来”加以考察,要坚持真理的全面性。要从“同具体的历史经验联系起来”加以考察,要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能违背,但是它的实际运用因条件的不同而不同,各国人民必须根据自己的条件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其中最主要的是做到三个“结合”。
理论同实际相结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为我们的实践活动提供了总的指导思想、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历史经验归结到一点,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国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
领导和群众相结合。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群众路线,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路线、工作路线,也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路线。“实践—认识—实践”同“群众—领导—群众”,必须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坚持“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通过提出和贯彻正确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带领人民前进,又从人民的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获得前进动力。
学习借鉴外国与独立自主相结合。中国的革命和建设都离不开世界。必须重视研究和借鉴外国经验,必须争取一切可能争取的外援,必须重视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但是,这一切都不能照搬。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从中国实际出发、依靠群众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必然结论。必须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这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独立自主方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具体体现和新的发展,也是我们在改革开放中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
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历史的产物,但是它没有成为只是留在人们记忆中的历史陈迹,原因就在于它是开放的、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科学。这是它的真正的生命力之所在。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必须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
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我们必须以新的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这一理论体系,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我们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大力发扬求真务实精神,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三、学习收获和体会
通过集中系统的学习马列主义,对今后如何科学的运用马列主义,针对具体问题具体工作有了更加清晰的明确的指导意义,为今后开展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提高了处理问题的能力。同时党校班是团结的集体,克服生活和工作上的困难,大家互帮互助,关系融洽,让我充分感到集体的温暖。通过集中学习,看到了其他学员身上优良的道德品质,高素质的修养,值得让我好好向他们学习。良好而安静的学习环境,浓厚的学习氛围使大家发言积极踊跃,开拓思想,用心认
真学习、积极进取。我相信在下一阶段的学习中将会获得更大的收获,在党校的大熔炉中好好锻炼自己,积极学习,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为党的事业贡献自己应有的贡献。
第四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心得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心得
在处级干部理论培训班的第一阶段,我们通过老师讲授、聆听专家录像讲座和自学方式,学完了《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与基本方法》、《列宁晚年的社会主义思想》和《关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几个问题》等基本内容,系统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问题。通过学习,使我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有了更为鲜明的认识,进一步理解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真理性和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也使我明白,在工作实践中应努力掌握和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一、主要收获
1、进一步理解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作为科学,它是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基本原理所构成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部分组成,三者是一个完整的整体,不可分割。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
2、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需要做好“三个结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能违背,但是它的实际运用因条件的不同而不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根据自己的条件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其中最主要的是做到三个“结合”。即:理论同实际相结合,领导和群众相结合,学习借鉴外国与独立自主相结合。马克思主义是历史的产物,但是它没有成为只是留在人们记忆中的历史陈迹,原因就在于它是开放的、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科学。这是它的真正的生命力之所在。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必须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二、主要体会
1、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是对我们工作的根本要求党员领导干部只有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才能从根本上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理论水平和辨别是非能力,增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和共产主义理想;才能全面、正确地理解和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和各项方针政策,坚定不移地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也才能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克服和避免摇摆性、片面性、盲目性,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
2、坚持解决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按照“坚持与时俱进”要求,不断更新观念,转变工作方法,扎实工作,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我所从事的长江航运规划研究工作是一项关系长江航运全局、影响长江航运长远发展的重要工作。在实际工作中,一方面要以更加宽广的眼光观察
当代社会,要注重在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过程是把握长江航运发展的规律,以与时俱进和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开展工作,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体现时代性,富于创造性;另一方面,还必须把大胆探索的精神和求真务实的态度结合起来,科学认识长江航运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把时代性、规律性、创造性统一起来,扎实有效地开展各项工作,推进长江航运科学发展。(长江航运规划研究中心彭书华)
第五篇: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后感
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后感
2011040402065 14040202 李维 横看世界,不论有多少纷纭繁杂的学说理论,马克思主义无疑是迄今为止最科学、最严整、最有生命力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使人类真正从蒙昧中睁开眼睛,推动人类意识实现了大觉醒,引导人类社会发生了大变革。马克思的名字始终和工人阶级的事业紧紧相连,马克思主义始终是共产党人的伟大旗帜。
马克思主义的晨曦照在古老的东方,给黑暗的中国带来光明,使中国工人阶级由自在走向自为,中国人民的精神从被动转为主动。它一经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便诞生了中国共产党。日出东方,开天辟地,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马克思主义的耀眼光辉和巨大威力,使越来越多的人崇敬马克思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由此也就产生了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主要有两种态度:一种是马克思主义的,一种是教条主义的。态度不同,结果大不同。
马克思是怎样对待自己创立的理论的呢?他在自己理论活动的初期就申明:“我们不想教条式地预料未来,而只是希望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他十分厌恶对他的理论的“奴隶式的盲目崇拜”和“简单模仿”。他终生站在工人阶级争取解放的最前线,但从不对自己不熟悉的斗争指手划脚。在巴黎公社存在的日子里,尽管他对公社的事业十分关注,倾注了最大的热情,但他始终认为,身居伦敦,对巴黎事件的直接参加者发号施令是根本不行的。他终生注视着世界历史发展的新情况,根据科学和实践的发展不断补充和完善自己的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马克思最先树起了反对教条主义的旗帜。
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位创立者恩格斯,同样是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典范。他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
《共产党宣言》发表24年后,马克思、恩格斯在为《宣言》德文版序言中说:由于时代的变迁和实践的发展,《宣言》中的一些观点、一些论述“是不完全的”,有的“已经过时了”;如果可以重写,“许多方面都会有不同写法”。
恩格斯撰写的《反社林论》——这部被马克思誉为他和恩格斯理论的“百科全书”——发表八年后,恩格斯在新版序言中说,本书有许多地方是应该修改的,例如“关于理论自然科学的那部分,这里叙述得极其笨拙,有些地方现在本来可以表达得更清楚些。更明确些。……我理应在这里作自我批评。”
恩格斯满怀信心寄希望于未来的马克思主义者:“因为很可能我们还差不多处在人类历史的开端,而将来去纠正我们的错误的后代,大概比我们有可能经常以十分轻蔑的态度纠正其认识错误的前代要多得多。”
列宁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也许可以用列宁的两句话做出概括:“我们决不把马克思的理论看作某种一成不变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马克思主义者必须考虑生动的实际生活,必须考虑现实的确切事实,而不应当抱住昨天的理论不放”。从这种态度出发,列宁提出了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规律,发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只能同时在几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取得胜利的理论已经不适合“帝国主义战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新的历史条件,从而得出社会主义革命在单独一个国家内可能首先取得胜利的结论,并成功领导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从这种态度出发,列宁领导布尔什维克党和苏维埃政府实现了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的关键性转变,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
毛泽东同志是中国共产党人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杰出代表。毛泽东的理论和实践活动,表明了我们党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一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二是必须把基本原理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正是毛泽东同志领导全党同曾在党内占统治地位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进行了坚决斗争,在危难中挽救了革命挽救了党。正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成功地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并在我们这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成功地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这种坚持和结合中形成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蕴含着极其生动、极其丰富的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的宝贵精神财富。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新道路的邓小平同志,为全党树立了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光辉榜样。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离开自己国家的实际空谈马克思主义没有意义。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如果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他以马克思主义的非凡勇气和政治胆略,领导和支持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冲破了个人崇拜和“两个凡是”的束缚,拨乱反正,全面改革。使我们党和国家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他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不懈探索,深入思考,将全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水平,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马克思主义引导时代前进又随着时代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从这部历史中,我们可以获得这样的认识: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始终严格的以客观事实为依据。而社会生活总是在不断的变动中,这种变动的剧烈程度近一百多年来,达到了前人难以想象的程度。因此,马克思主义必定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不可能一成不变。孤立地、静止地研究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同生动的现实生活割裂开来、对立起来,就没有出路。马克思主义是客观真理,它为认识和发展真理开辟了正确的道路,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它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它是一座思想高峰,同时又是我们向新的高峰攀登的阶梯。
马克思主义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源泉是实践,发展的根据是实践,检验的标准也是实践。正因为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实践,马克思主义才枝繁叶茂、大树参天。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放之四海而皆准”,但必须与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只有结合,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巨大威力才能得以发挥;只有结合,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才能真正坚持和巩固。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具体结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我们着重学习的是基本原理和方法,不是终极结论;掌握的是完整体系,不是只言片语;运用的是立场、观点、方法,不是个别观点。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着的理论,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它总是把握客观情况的变化,总结人民群众的新鲜经验,吸取当代科学文化的最新成果,不断丰富自己,发展自己。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这是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的真正内涵。一句话,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用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核心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引导社会前进的强大动力,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一种思想方法,是一条认识路线,是一个历史过程,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内涵。只要实践在发展,只要社会在进步,只要人类的历史还没有结束,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永无止境。当前,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是要在党的基本理论的指导下,一切从实际出发,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用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根本一条就是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不能用本本去支配实践,而要用实践去发展本本。
用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尊重广大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面向和服务于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成就科学理论的根本道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一定要尊重广大民群众的首创精神,着眼于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马克思主义是最讲科学精神、创新精神的,坚持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创新精神。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就在于实践中的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每一次重大突破,社会主义实践的每一次历史性飞跃,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进行理论创新的结果。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先进性,不仅表现在其时代性上,而且表现在其人民性上。马克思指出:“人民最精致、最珍贵和看不见的精髓都集中在哲学思想里”。与有史以来的任何哲学不同,马克思主义哲学把改变社会和人民的解放作为自己的任务和目的。忘掉或者抽掉人民、人民的利益,就会抛弃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人民的利益不是一个标签,不是一个抽象的问题,而是最现实、最生动、最感性的东西。只有真正地忠实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才能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