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留守儿童五个一
袁小留守儿童“五个一”关爱活动方案
为进一步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积极营造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创建幸福和谐校园,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决定在本校开展留守儿童“五个一”关爱活动,特制定方案如下:
一、活动范围
本活动主要面向留守儿童及其父母或临时监护人,非留守儿童不参加此活动。
二、活动内容
(一)致留守儿童父母一封信
开展一次“致留守儿童父母的一封信”活动,建议可采用手机短信或纸质信件的形式。向其父母介绍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留守儿童的学习与成长情况,并阐明父母的关爱对留守儿童成长的重要意义,提出父母关爱子女的具体建议,如父母应定期与子女通话,定期给子女写信,定期回乡探家等。“致留守儿童父母的一封信”可采取“一人一信”的形式,每封信应针对每位留守儿童的具体情况来写。
(二)组织一次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培训
组织一次专门针对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的培训活动,培训内容主要是留守儿童的身心特点及教育方式方法,要引导临时监护人在关注留守儿童物质生活的同时,更加关注留守儿童的精神需求,加强对留守儿童自理能力的培养,指导其掌握避险技能,培养其积极心理品质和自立能力。
(三)对留守儿童进行一次家访
根据当地外出务工人员的实际情况,每年在留守儿童父母集中返乡之际,由学校组织班主任或学生成长导师对留守儿童进行一次家访活动,全面了解留守儿童的家庭生活状况,加强与其父母及临时监护人的沟通交流,针对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情况,与家长共同制定帮助孩子成长的个性化关爱措施。
(四)开展一次班级亲子活动
组织开展一次班级亲子活动;活动可邀请班内所有学生及父母共同参与。活动中要涉及“尊老爱幼、感恩关爱”相关内容,引导留守儿童关心父母、长辈,体会社会各界对自己的关心与付出,教育其主动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等,并在可能的范围内积极帮助身边的弱势群体,培养学生的自尊之心、感恩之心。
(五)开展“一对一”帮扶活动
班主任或学生成长导师要对留守儿童开展“一对一“的帮扶活动。班主任或成长导师要及时掌握帮扶学生的基本情况、临时监护人情况、父母外出务工去向及联系电话等方面的信息;每周要定期与留守儿童交流,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要通过家访、电话、书信、邮件等多种方式,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和临时监护人的沟通。
三、活动要求
(一)加强组织管理。班主任要高度重视留守儿童的成长,把留守儿童关爱活动作为学校育人工作的重要内容。要安排专门处室和人员,具体负责留守儿童教育工作。
(二)规范制度建设。要建立留守儿童关爱工作长效机制,使留守儿童教育工作规范化、制度化。要做好留守儿童的排查摸底工作,为留守儿童逐一建立专门档案,精心确定成长导师,建立工作台账;要将留守儿童关爱情况纳入学情会商内容,定期进行研究。
(三)抓好活动落实。学校要将每一项具体活动进行细化分解,责任到人,层层落实,确保实现活动的预期目的。
(四)注意工作方式方法。在关爱活动实施过程中,要加强对工作方式方法的研究。要在尊重、接纳的基础上,遵循一般化、正常化、主流化及积极应对的原则,注意去“留守儿童”标签,防止因他人过度关注而让他们产生自卑感,要让他们深切感受到尊重和爱。
留守儿童“六有”要求
一是有阵地。
学校为留守儿童设立了一个“留守儿童之家”,配套了电脑、电视、桌凳等。二是有组织。
乡里成立了“留守儿童之家”管理委员会,建立了红领巾爱心志愿者服务队。三是有方案。
各村制定了“留守儿童之家”管理制度,制定了“留守儿童之家”年度服务计划。四是有活动。
定期开展“知恩感恩报恩”讲座和心理辅导等活动。五是有帮扶
部分留守儿童学习成绩欠佳,学校在每个班开展一帮一,一对红的活动,要求班上成绩好的同学必须帮扶一个成绩差的留守儿童搞好学习成绩。各科教师也要利用一定的时间为这部分留守儿童“开小灶”,使他们的学习成绩逐步提高。六是闪光点有展示
在留守儿童中多开展一些活动,如故事会,诗歌朗诵比赛,劳动实践活动,6·1联欢活动,手抄报比赛活动,夸妈妈活动,文明礼仪活动,爱少先队队旗活动等等,让他们特长有展示,在学校生活有乐趣,愿意与伙伴共成长。将留守儿童根据其兴趣爱好分成若干个兴趣小组:如绘画组、书法组、报道组、乒乓球队、等等,每个队都有相应的教师培训指导,使留守儿童在学校能学到一技之长,为今后的生活道路奠定基础。
第二篇:留守儿童“五个一”
“五个一”做好关爱留守儿童教育和管理工
一是致父母一封信。开学后,各乡校要组织留守儿童给父母写一封信,用文字与父母交流,用文字书写感想,用真情抒写内容,用真心感动父母,呼吁父母用点滴的行动温暖孩子们的心。
二是组织一次临时监护人培训。各乡校要组织一次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培训会,增强临时监护人的法律意识与责任感,做好留守儿童各项安全工作。
三是进行一次家访。各乡校要组织教师走进留守儿童家中,多方面了解孩子的成长环境,多方式与监护人互动交流,制定留守儿童成长台账,家庭与学校配合促其健康成长。
四是开展一次“亲子”活动。各乡校要认真组织一次临时监护人与留守儿童“亲子”活动,以游戏、舞蹈、歌曲等多种形式与孩子互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感受亲情。
五是开展“一对一”帮扶活动。各校要制定方案,详细分析,合理结对,师生间、学生间“一对一”开展帮扶,力求在全班、全校、全县、全社会形成都来关爱留守儿童的浓厚氛围。
第三篇:留守儿童
2011-2012学第二学期
西河口乡中心小学留守儿童工作计划
为了规范我校留守儿童之家项目建设和管理,确保民生工程顺利实施,根据区镇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有关会议讲话精神,结合我校的具体实际,特制留守儿童实施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落实我区教育民生工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营造全社会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切实为留守儿童和潜能生成长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生活学习环境,促进其全面健康成长。发挥学校、社会、团组织的实践育人功能,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生存发展状况,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二、活动宗旨
加强对我校留守儿童和潜能生的关爱、教育、管理,从思想上疏导、学习上辅导、言行上引导,并在生活上予以帮助,让留守儿童和潜能生感到学校就象家一样温暖,让留守学生和潜能生与其它孩子一样幸福健康地成长,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三、工作目标
1、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
2、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大力宣传,建立目标责任制和完善的工作考评制度,不断提高广大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
3、建立留守儿童档案。
4、关爱留守儿童,在学校班级实行“一对一”结对帮扶活动。
5、拓展家教,对留守儿童监护人进行再提高培训工作。
四、成立组织 明确职责
1、严格按照管理制度做好留守儿童的入学工作。
2、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
3、做好留守儿童的心理疏导工作。
4、教育留守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主要措施
1、学习上优先辅导。学校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每个留守儿童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
2、生活上优先照顾。学校对留守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食堂要注意营养搭配均衡,有益身体发育。留守儿童患病时,要及时诊治,悉心照料。要指导留守儿童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3、活动上优先安排。学校要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要通过图书阅览等形式,丰富留守儿童的文化生活,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4、开展人文关爱活动。让留守学生通过教师和集体的温暖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通过定期举行主题班会、团队活动,举办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组织留守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5、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学校要着重开设心理教育课,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6、建立健全教师与留守儿童的谈心制度
学校要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要求班主任每月与“留守儿童”谈心一次,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范、涉嫌违法的“留守儿童”要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第四篇:留守儿童
社会实践
班级:工商管理学号:姓名:齐丁瑶
201016011125
班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2012年6月21日——2012年7月20日
调查地点:贵州省从江县
调查人员:齐丁瑶
调查对象:村民
调查方式:走访、现场询问与记录、抽查
调查目的:
一.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表现:
我有一个贵州省从江县的同学,他告诉我这里被誉为“人类疲倦心灵的最后家园”,这里有最原生态的苗乡侗寨,这里有“饭养身,歌养心”的侗家人,这里有天籁之音的侗家大歌,这里有质朴善良的侗家人,独特的民族风情,这里的人们还保留着唐朝的发型,宋代服饰,魏晋遗风,这里有着灿烂的、古老的民族文化。然而在这些古老灿烂的民族文化背后却面临着一个农耕时代在逐步地转变,农村的大量劳动力纷纷外出(80%的青壮年外出打工),去谋求一条改善生计之路。古老传统的村寨在渐渐萧条,留守儿童的成长呈现出这样的状况:这里的孩子缺少父母的关爱,他们没有机会接受正规的学前教育。沙石是他们的玩具,小狗是他们的伙伴。他们也是快乐的,他们是那么的富有创造力,他们自制侗族芦笙笛、弹弓、陀螺….他们也渴望学习,得到知识,看到那残旧的教室,我留下了心酸的泪水。
在从江县,平均每两户人家中就有一个留守的孩子,这些孩子大多都过早地背负起了生活的重担钟旺就是这样的一个女孩。钟旺,今年8岁,父母都在广东东莞打工,从5岁起便一人操持家务,照顾年迈重度残疾的爷爷和年幼的弟弟。钟旺在从江县的一个小村上小学二年级,钟旺学习很好,每当提到自己的父母时她格外的高兴。钟旺告诉我,有时候爸爸妈妈很久不打电话回来的时候,她就会哭。并且给父母打过电话去,可见钟旺多么渴望父爱与母爱!
吴波是班级里最贫困的学生,家里仅仅靠养几只羊来维持生计,就连买校服的钱都拿不出来。他身上穿的校服是学校免费他的,吴波身上穿的衣服都是一些大姐姐、大哥哥穿不了的衣服。在二郎乡中心小学,吴波的家是离学校最远的,住在半山腰的森林里,每天他要不行一个多小时才能到达学校,要是遇到刮风下雨天就要走上两个多小时,到学校以后,全身都是泥,冻得直发抖,老师看到后都感觉很心疼。因为吴波从小没有父母,在学校经常被同学们欺负,在学校遇到什么委屈烦心的事,吴波只能和爷爷诉苦。爷爷告诉我,他的身体状况一天不如一天,他最担心的是以后吴波由谁来照顾,虽然二叔现在可以帮一些忙,但是二叔家也是很穷的,爷爷最大的心愿就是无波可以继续上学,有了知识,长大了就可以自己养活自己了。吴波渴望学习,渴望父爱与母爱,但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情况下导致他性格内向,很孤僻,不喜欢讲话,有强烈的自卑感。
给这些孩子更多的关爱,她们就会感到欢乐,我们身处手来给他们一些爱,给他们一丝温暖,给他们一缕阳光她们就可以健康地成长。
第五篇:留守儿童
带在身边?还是留在家乡?
解决留守儿童问题,说到底还是要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已经在城里稳定就业的农民工,城市要帮助其子弟顺利就学;农民工家乡的政府部门,也要为他们就近就业创造条件……
2300万。
这是目前我国农村五周岁以下双亲外出留守儿童的数量。据有关部门负责人说,这个数字已经占到留守儿童总数的40.19%,四川、安徽、河南、湖南、江西、贵州、广东7省0—5周岁留守幼儿均超过百万人。面对如此大量幼儿的亲情缺失,该部门呼吁父母外出打工时将子女带在身边。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城乡人口流动性的增强,留守人群的数量逐渐增加,留守儿童是其中一个备受关注的群体。留守,带着无奈,透着心酸。每次看到那些眼巴巴盼着父母回家的孩子,听到那一声声渴望亲情的呼喊,我们心底最柔软的部分似乎总会被触碰到。
谁不希望这些离散的家庭能够团聚,谁不希望这些各自守望的亲人能够共享天伦,但是,带在身边就是解决之道吗?带在身边,抑或留在家乡,这是简单的选择吗?
把孩子留在家乡的问题显而易见。安全问题缺乏保障——某地发生一场校车事故,受伤的大部分是留守儿童。心理伤痕难以抚慰——由爷爷奶奶监护日常生活,吃饱穿暖已是最重要的目标,情感空巢造成孩子性格孤僻不是少数。行为习惯缺乏监管——北方某省的一项调查显示,在青少年犯罪中留守儿童所占比例已高达20%。虽然问题不少,但很多外出务工的父母仍做如此选择,因为他们向往着用短暂分离换取家庭的未来。
相比留下来的无奈,带在身边似乎更不容易。不少农民工在城市常常处于漂泊状态,工作、住所、收入都不稳定。当住房、医疗、保险、子女就学等方面政策依然存在诸多不完善,这些外出打工的父母有时候连自己的生活都在勉强维持,即便把孩子带在身边,也很难给孩子创造更好的生活和学习条件。我们对这样的场景并不陌生吧,在农贸市场菜摊边玩耍的幼儿,坐在三轮车上跟父母一起收废品的孩子……面对城市的繁华,很难说这样不会给他们幼小的心灵带来伤害。事实上,很多农民工也尝试过带着孩子进城打工,但后来,一些人还是无可奈何地将孩子送回了老家。
带在身边,还是留在家乡,都不是容易的选择。目前全国留守儿童约为5800万人,如此多的孩子,如此多的家庭,如果想要一下子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不太现实。解决留守儿童问题,说到底还是要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已经在城里稳定就业的农民工,城市要尽力帮助其子弟顺利就学;农民工家乡的政府部门,也要为他们就近就业创造条件……可喜的是,不少地方开始做着各种有益的尝试,试图找到一条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道路,希望这条路能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