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就杏儿沟煤矿“8.11”特大瓦斯爆炸等三起事故 山西省人民政府的检查报告
就杏儿沟煤矿“8.11”特大瓦斯爆炸等三起事故 山西省人民政府的检查报告
2003年8月11日至18日,在短短8天的时间里,我省连续发生3起重特大矿难。8月11日6时40分,大同市杏儿沟煤矿风井瓦斯爆炸,43名矿工遇难。主要是该矿3号煤层采空区的火区可燃气体爆炸,冲击波波及到正在生产的11号、14号煤层。8月14日12时40分,阳泉煤业集团公司三矿裕公井瓦斯爆炸,28名矿工遇难。主要是该矿在排放工作面瓦斯过程中,未按规定控制瓦斯浓度,未按规定停电撤人,致使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爆炸界限,工人带电检修信号电缆接线盒产生短路火花,引起爆炸。8月18日11时30分,晋中市左权县辽阳镇河南村煤矿瓦斯爆炸,27名矿工遇难。主要是地面检修变压器使井下停电停风,但未按规定撤出人员,井下巷道内因无风导致瓦斯积聚达到爆炸浓度,井下人员又违章打开防爆开关检修,地面突然送电使开关中产生火花引起爆炸。
8天内98名矿工不幸遇难,使遇难者家庭蒙受塌天之祸,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给党和政府的形象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给新一届党中央、国务院领导集体造成了很大的麻烦,教训极其深刻。反映出我省在贯彻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上存在差距,充分暴露出我省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存在着许多问题。事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十分关注,国务院领导同志作出重要批示,我们深感责任重大,内心十分愧疚。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人立即向党中央、国务院作了初步检查,并请求给予处分。
从这3起特大事故的原因看,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有历史的,也有现实的。特别是在煤炭市场好转的情况下,煤矿负责人重生产、重效益、轻安全,安全意识薄弱,管理人员违章指挥,矿工违章作业,超能力生产。具体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多年来我省煤矿安全投入欠账较多,设备陈旧老化,超负荷运行,大矿建设和小矿改造资金投入不足。二是机构改革后,政府对煤炭企业的安全管理职能客观上有所弱化,监管体制尚需进一步完善,监管力量明显不足。三是这几年来,省委、省政府及有关部门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打击非法私开、整治乡镇煤矿上,对国有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和煤矿职工的安全教育培训抓得不紧,落实不够,措施不力。尽管我们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3]58号)等文件通知要求,在煤矿安全生产方面制定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省政府也制定下发了20余个有关安全生产的文件,召开了10多次安全生产会议,组织全省统一安全大检查4次,严肃处理了17起10人以上的事故,共结案14起,追究处理行政责任人190人,但事故仍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
事故发生后,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中央领导同志的指示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的紧急通知》(国办发明电[2003]36号)精神,在左权县辽阳镇河南村“8·18”事故发生的当天晚上,当即召开了全省煤矿安全紧急电视电话会议,决定停产整顿。我们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第一,全省除大同煤矿、山西焦煤、潞安、晋城四大集团外,其他煤矿从8月19日零时起一律停产整顿一周。主要任务是:以“一通三防”为重点,全面排查安全隐患;对煤矿全体职工进行安全培训、安全教育,不参加培训的矿长(经理、董事长)要撤销任职资格,不参加培训的职工不准上岗;由县级政府负责,选派安全监察员,对乡镇煤矿进行安全监督;全省902个高瓦斯和按照高瓦斯管理的矿井,必须全部完成瓦斯监测监控系统的建设;没有双回路供电系统的煤矿,必须建成双回路供电系统。对于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矿井和作业场所要坚决停产整顿。
第二,要求国有重点煤矿引以为戒,加大安全工作力度,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完善方案,逐矿进行检查监督,排除各种安全隐患,查处“三违”现象,杜绝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第三,省政府向11个市地派出督查组,对各地的停产整顿情况进行专项督查。要求各督查组切实负起责任,督促各地坚决停产,认真整改,严格验收,并对验收合格的矿井进行抽查。发现弄虚作假、走过场、失职渎职的要及时报告,严肃追究。
第四,严厉打击非法开采,坚决取缔无证矿井。在8月底前,彻底关闭非法开采的所有煤矿。各市地在8月底以前必须上报2003年10%的关井名单和上年发生事故的市地15%的关井名单。对未完成关井任务的市地停止审批新建和改扩建煤矿项目。
目前,各市地正在按照省政府的要求,所有煤矿已全部停产,并做到了停产不停电、不停水、不停通风,矿工工资照发,积极组织矿长和职工的培训。到8月26日进入了复产验收阶段,由市地政府严格按照《煤矿安全基本条件规定》逐矿验收,合格一个,验收一个,复产一个,实行谁验收、谁签字、谁负责,对降低标准验收的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对经整顿验收仍然达不到标准的煤矿,坚决关闭。
根据煤炭工业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下一步我们在煤矿安全生产上将主要抓好以下几项重点工作:
一是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关小上大,加大投入,加快国有重点煤矿改造和现代化大型矿井建设。2005年底前,关闭所有9万吨以下的矿井,提高煤炭产业集中度和安全生产水平。
二是进一步强化企业安全主体的责任,要求各类煤矿都要强化管理,建立健全各种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操作规程、领导和管理人员下井制度,加强对“三违”行为的处理等。
三是建立煤矿安全档案,包括加强对煤矿矿长资格的认证、管理,对矿工的安全知识培训,发生事故情况等。
四是进一步健全煤矿安全监管体制,充实和加强监管力量,提高煤矿安全监管和执法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确保煤矿安全监管到位、执法到位。主要是4个发证单位和供电、火工品供应部门等6个单位之间要协调配合,相互衔接;劳动、监察等部门要切实加强监督检查。
五是加大安全投入,进一步完善煤矿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政府要加大对安全基础设施的投入,同时要积极探索制定促进企业严格管理、保证安全投入的有效措施。
山西省委、省政府一定要深刻吸取教训,强化煤矿安全专项整治,下决心搞好煤矿安全生产。
——摘自2004年2月3日《中国安全生产报》
第二篇:就淮北芦岭煤矿“5.13”特大瓦斯爆炸事故 安徽省人民政府的检查报告
就淮北芦岭煤矿“5.13”特大瓦斯爆炸事故 安徽省人民政府的检
查报告
2003年5月13日16时07分,我省淮北矿业集团公司芦岭煤矿发生特大瓦斯爆炸事故,86名矿工遇难,直接经济损失1940.6万元,影响恶劣,教训极为深刻。我们完全拥护国务院对事故的处理决定,并作深刻检讨。
一、深刻反思和牢牢记取“5.13”事故的惨痛教训
(一)安全第一的思想不牢固,没有真正树立起生命至上、安全为天的责任意识。这次事故夺去了86名矿工宝贵的生命,面对无可挽回的职工生命和国家财产损失,我们深感愧疚,难以自谅。近年来,尽管我们对安全生产问题逢会必讲,部署检查也不少;企业的安全设施投入也有所增加,但在思想上“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观念不够牢固,安全生产这根弦绷得不紧,长期作战、常抓不懈的意识不强,在工作指导上存在着时紧时松的问题。从根本上讲,还没有真正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人民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存在很大差距。
(二)安全监管不严,部分企业存在着“重生产、轻安全,重效益、轻安全”的错误倾向。前些年,煤炭行业普遍不景气,历史包袱较重,许多企业在安全生产方面投入欠账较多。这几年,煤炭市场形势好转后,少数企业片面追求产量和经济效益的思想抬头,出现了大矿超能力突击生产、小矿无视禁令“要钱不要命”拼命生产的现象。尽管我们也反复强调“安全第一”“不安全不生产”,但在衡量企业的发展时,往往还是看效益的多,看安全投入的少,看政绩的多,看弥补安全欠账的少。发生事故有企业自身的问题,我们要求不严、监管不力也是重要原因。
(三)抓落实不够,安全生产检查中存在着整改不到位的现象。近年来,在安全生产管理上部署多、检查多,但在整改上抓得不紧、落实不够。企业则往往单纯强调安全投入资金紧张,导致安全投入不足。“5·13”事故后,在对淮北地区煤炭企业进行停产整顿期间,我们在排查中发现不少安全隐患,这些隐患有的事前尚未发现,有的事前虽已发现,但督促整改不到位。这反映出我们工作中作风不实、官僚主义的问题还比较突出。
(四)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贯彻不力,安全生产责任制执行不严。芦岭煤矿2002年4月7日曾发生瓦斯爆炸造成13人死亡的重大事故,时隔一年又发生86名矿工遇难的特大事故。从血的教训中反思,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宣传力度不够,贯彻执行不力,特别是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不彻底,责任追究失之过宽,没有用铁的手腕抓安全。
二、着眼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建设,使全省安全生产工作得到实实在在的加强和改进
为吸取“5·13”事故的惨痛教训,遏制安全事故多发势头,我们一方面立即采取紧急应对措施,另一方面着眼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建设,扎实推进全省安全生产工作。
(一)迅速开始行动,全力扭转安全生产的严峻形势。一是立即对有关煤矿进行停产
整顿。“5·13”事故发生当天,立即决定对准北矿业集团公司、皖北煤电集团公司和淮北市、宿州市地方所属煤矿全部停产整顿,并按照“谁检查、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由各煤矿自查初验,省政府组织验收组逐矿进行验收,达不到安全生产标准的绝不允许恢复生产。二是迅速在全省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和专项整治工作。“5·13”事故发生第二天,迅速召开了全省安全生产紧急电视电话会议,8月13日,又召开全省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深入部署全省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三是认真研究部署全面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政策措施。5月18日和19日,先后召开省政府专题会议和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全体会议,就如何抓好各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认真研究;8月20日,王金山省长主持召开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专题会议,研究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3]58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的紧急通知》(国办发明电[2003]36号)文件精神,下发了《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大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力度的通知》;8月26日,又在淮南召开全省深化煤矿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现场会,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四是努力维护淮北矿业集团的安全稳定。为确保淮北矿业集团公司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和矿区稳定,7月4日,省委研究决定成立了由黄海嵩副省长为组长的淮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工作组,进驻矿区,采取地面听汇报、下井看现场、召开部分在职和离退休职工座谈会、到伤亡职工家庭慰问等形式,加强安全督查,维护矿区稳定。
(二)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严格落实工作责任。进一步完善政府、职能部门、企业安全生产三级责任体系,明确各级领导和各有关部门的责任,一级抓一级,逐级负责,逐级抓好落实。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市、县政府直属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充实人员,保证安全监管工作必需的经费和装备。狠抓县、乡两级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切实把责任落实到基层。努力在企业内部形成完备的责任链,并将责任链延伸到生产一线。
(三)严把市场准入关,坚决从源头上遏制安全事故发生。按照“谁管理、谁发证,谁发证、谁负责”的原则,依照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规、规程和标准等规定的安全生产基本条件,严把市场准入关和清出关。对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单位及其他重大危险设备、场所,严格执行安全审批程序和年检制度,严厉打击和取缔无证、证照不全等非法生产经营行为。对新建、改建、扩建矿井的各项安全设施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认真落实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使用的“三同时”原则。未经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审查和验收的煤矿建设项目及达不到安全生产标准的项目,不得施工和投入使用。
(四)加大投人,努力提高防范生产安全事故的能力和水平。建立企业安全生产投入保障机制。省财政每年拿出1000万元作为企业安全生产技术措施补助经费,引导企业进行安全设施技术改造。按照标准足额提取安全技术措施专项资金,专项用于安全事故隐患整改、安全设施技术改造、安全生产技术规划和研究以及职工安全教育培训等。
(五)加大安全执法检查的工作力度,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以生产作业一线和重大事故隐患为重点,建立全省的安全事故隐患监控信息网和资料库。按月调度,切实纠正少数企业现场安全管理混乱、职工安全意识淡薄、违章作业严重等问题。加大安全生产执法检查的密度和力度,并定期跟踪督查,确保整改措施落实到位。加大专项整治工作的督查力度,定期组织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督查活动,重点督查当地政府和
企业安全专项整治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情况,安全隐患整治进展情况,关闭和取缔等强制性措施的执行情况,安全生产行政责任追究的执行情况特别是安全事故处理决定的落实情况。对安全生产的各类违法违纪行为,当场下达行政执法文书,依法实施安全生产行政处罚。对拒不执行的,依法强制执行,并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六)加大安全事故处理和责任追究力度,依法严惩相关责任人。按照“四不放过”原则,严格责任查处,依法从严从快查处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绝不姑息迁就。对各类伤亡事故起数或者死亡人数同比上升幅度达到10%的地区,严格实行一票否决制,取消其一切评选资格,并予以通报批评。对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含3人)生产安全责任事故的企业,依法追究其主要负责人的经济、行政责任,触犯刑律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七)以“5.13”事故为鉴,大力加强安全警示教育。省政府决定把5月13日定为全省“安全生产警示日”,每年这个时候,在全省开展安全生产警示教育活动,召开安全生产专题会议,组织安全生产专项检查,让全省人民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牢记这次血的惨痛教训,真正做到安全生产警钟长鸣、常抓不懈。
(八)充分发动全社会力量,加强社会和舆论监督。利用电视、广播等各类新闻媒体,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安全生产先进经验;实行安全事故公告制度,每月在省“一报两台”公布各地当月生产安全事故情况。对停产整顿的矿井、列入取缔关闭对象的矿井、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矿井,要求相关市、县政府必须在当地主要媒体上进行公告。设立并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和举报信箱,鼓励广大群众对各类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举报,切实做到有举报必追查,追查必有结果,并将处理结果通过新闻媒体予以曝光,对举报有功者进行奖励。
——摘自2004年2月3日《中国安全生产报》
第三篇:观看四川省泸州市桃子沟煤矿特大瓦斯爆炸事故案例
观看“四川省泸州市桃子沟煤矿特大瓦斯爆炸事故案例”
警示教育片观后感
2014年3月21日,纳雍县安监局组织煤矿企业负责人、矿长、工程师观看了四川省泸州市桃子沟煤矿重大瓦斯爆炸事故警示教育片,该煤矿事故造成28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3747万元。
桃子沟煤矿违法违规在设计开采范围区域外开采,巷道布置不合理,施工作业地点多,通风系统混乱不合理,现场安全管理混乱,工人违章操作,造成重大瓦斯爆炸事故。事故相关责任人受得了国家法律的严厉制裁。事故造成的负面影响是极坏的,教训是十分深刻的。
作为一个乡镇煤矿的工程师,感到安全责任重大,时刻觉得如履薄冰提心吊胆的过日子。
安全是乡镇煤矿的最大效益,必须认真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进行操作,严格按照开采设计和安全专篇的要求进行采掘作业,巷道布置要符合设计,通风系统必须合理设施必须可靠,决不能片面追求效益而忽视质量安全,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的底线,必须牢记“煤矿矿长保护矿工七条规定”,依法依规组织煤矿生产。
煤矿工程师要执行好党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要熟悉本煤矿的地质条件,要调查了解矿井存在的隐患并研究采取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完善矿井各大系统,及时处理存在的安全隐患,确保煤矿安全生产。
庆荣煤矿:路祖俊
2014年4月15日
第四篇:某煤矿特大瓦斯爆炸事故案例分析
龙岩学院
资源工程学院 矿井瓦斯防治作业
姓 名:康奇珍 学 号:2010091525 班 级:采矿工程 年 级: 2010级
某煤矿特大瓦斯爆炸事故案例分析
某年某煤矿发生一起特大瓦斯爆炸事故,14人死亡。矿井通风方式为分区抽出式,矿井需要总风量4700M2/min,总入风量5089M2/ min,总排风量5172M2/min。该矿2000年经瓦斯等级鉴定为低瓦斯矿井。事故地点位于-水平某采区左翼已贯通等移交的准备采煤工作面。事故调查组确认这是一起特大瓦斯爆炸责任事故,其中事故的原因是:
1、事故直接原因: 两掘进工作面贯通后,回风上山通风设施不可靠,严重漏风,导致工作面处于微风状态,造成瓦斯积聚;作业人员违章实验放炮器打火引起瓦斯爆炸。(不安全状态,不安全行为)
2、事故间接原因(为什么会有不安全状态,不安全行为)(1)安全管理松散,安全责任制不落实。两掘进工作面贯通后,矿各级领导没有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对巷道贯通和贯通后通风系统调整实施现场指挥。风门没有专人管理,致使风门打开,风流短路,造成准备采煤工作面微风,导致瓦斯积聚。
(2)瓦斯检查制度不健全,瓦斯检测员漏岗、漏检。没有制定瓦斯检测员交接制度,没有按规定检查瓦斯、漏检、假检。在没有对工作面进行瓦斯检查情况下,违章指挥工人进入工作面作业。
(3)违规作业。贯通后的通风系统构筑物未按设计规定材质要求安设木质调风门,而是设挡风帘,漏风严重,造成准备工作面风量不足。
(4)“一通三防”管理工作混乱。瓦斯检测员未经矿务局培训就上岗作业;瓦斯日报无人检查和查看,记录混乱;通风调度水平低下,不能协调指挥生产。
(5)技术管理不到位。巷道贯通和通风系统调整计划与安全措施等,矿总工程师未按规程规定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审批,导致作业规程编制内容不全,无针对性安全措施和明确的责任制,无法指挥生产。
(6)安全投入不足。全矿共有9个作业地点,仅有14台便携式报警仪使用,全矿无瓦斯报警矿灯,二道防线不健全。
(7)采煤工作面接续紧张,导致只注意进尺,不注意安全,无规程作业,违章指挥现象经常发生。
问题:
1、请回答这次事故调查组如何组成和伤亡事故调查的基本程序 ? 答: 由省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组织煤炭、公安、监察、工会及相关专家组成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1)对事故现场进行处理(2)收集有关物证和事故材料;(3)对事故相关人员进行调查;(4)对现场进行必要拍摄或照相,绘制事故图;(5)对事故原因进行分析;(6)对事故提出处理意见和整改措施
(7)编写事故调查报告;
2、请阐述这次瓦斯爆炸发生的条件和预防的主要技术方法? 答:
引起瓦斯爆炸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1.、一定浓度的瓦斯;
2、一定温度的引火源;
3、足够的氧。预防瓦斯爆炸的主要技术方法:
1、防止瓦斯积聚;
2、杜绝井下火源和危险性火花;
3、采取隔、抑爆技术措施。
3、请根据事故调查组分析的事故原因,为该矿拟订事故整改和预防措施? 答: 事故整改:
该采区左翼工作面要立即停产整顿,对通风系统进行调整,待系统稳定后,组织测风员和瓦斯检测员进行风量测定和瓦斯浓度测定,风量和瓦斯浓度均符合《煤矿安全规程》后,方可移交生产。预防措施:(1)加强瓦斯管理,健全瓦斯管理制度。(2)要加强重点瓦斯工作面管理工作。
(3)要加强对采掘工作面的瓦斯鉴定工作。
(4)要增加矿井安全投入,健全瓦斯检测的“二道防线”,确保安全生产。(5)加强安全技术培训工作。(6)加强矿井通风技术力量。
(7)合理组织生产,杜绝违章指挥现象。
第五篇:呼图壁县白杨沟煤矿瓦斯爆炸事故心得
呼图壁县白杨沟煤矿瓦斯爆炸事故心得
回顾12.13呼图壁县白杨沟煤矿瓦斯爆炸事故,在这次事故中,一次次映入我眼帘的不外乎是以下内容:某人安全意识淡漠,严重违反《安全生产法》;某某安全责任心不强,麻痹大意习惯性违章;某某单位安全管理不严,尤其是现场安全监督检查不力等等。
全是一种仁爱之心,仁爱即爱人。安全以人为本,就是要爱护和保护人的生命财产,把人看作世间最宝贵的。安全是一种尊严,尊严是生命的价值所在,失去尊严,人活着便无意义。遵纪守法,遵章守纪,既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自尊,“三不伤害”就是尊严的体现。一个不按科学规程作为的人,就是不自尊,没有尊严。无知的冒险,无谋的英勇,无常识的松懈、倦怠、大大咧咧,都是对生命的不珍惜,将导致人间悲剧。安全是一种文明。安全技术要靠科学技术,靠文化教育,靠经济基础,一句话,靠社会的进步和人的素质的提高。文明相对于野蛮,不文明的行为也可视为野蛮的行为。“三违”行为就是野蛮的行为。野蛮是和愚昧联系在一起的。安全是一种挑战。每一次重大事故都会促使人反省自身行为,总结教训,研究对策,发明新技术,预防同类事故重复发生。也许事故永远不会杜绝,于是挑战永远存在,人的奋斗永远不会停止。事故是对人类能力的考验,人类应当经受得住这种考验。安全靠什么?安全靠责任心。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在上班的每时、每分里,安全的隐患随时都象凶残的野兽张着血盆大口,盯着我们脆弱的肉体,麻痹的神经。只有按分守已、循规蹈矩、踏踏实实做人做事,强化安全意识,增强责任心,生产的安全才不受威胁。只有增强责任心,安全才有保障,生命才会美丽。安全靠人,人必须有一定的安全素质,即道德修养,责任心,业务技能,健康的身体等;安全靠制度,用科学的制度规范员工的行为;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长抓不懈。
二、安全生产只有满分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这是我们应牢记在心的,企业是时时讲、周周学、月月喊,安全工作规程翻破了一本又一本,安全学习记录是厚厚一大叠,那么我们对一线职工的教育究竟有多少真实效果呢?这些惨痛的案例,无不折射出我们的安全教育的缺失,表现出安全知识的宣传普及尚存很大的缺陷,我们安全管理的体系还是那么的脆弱!安全生产只有满分,没有及格。一个工程的十项措施我们做了八项,我们不能说安全工作及格了,往往剩下的两项措施就有可能是我们安全工作的隐患,就是发生事故的原因。安全生产百分百,要做到这一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了要掌握安全工作规程、技术操作规程、企业纪律章程这几件法宝,还要多有几颗心:
专心。学一行,专一行,爱一行。“既来之,则战之;既战之,则胜之”,不能“身在曹营心在汗”,工作的时候就应该专心工作,不要想工作以外的事情。细心不管是长年在干的,还是第一次接触的工作都来不得半点马虎,粗枝大意实在是安全生产的天敌。从小父母每到考试前都会再三叮嘱“要拿双百分,不要粗心大意”。虚心。“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现场中相当一部分安全事故就是因为一些冒险家胆子太大,一知半解,不懂装懂,不计后果,想当然,冒险蛮干。不是怕丢面子、羞于请教,就是自以为是、瞧不起人。责任心。要树立“企业欣我荣,企业衰我耻”的敬业精神,立足岗位,爱岗敬业,做到不违章违规,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切实做到“严、细、实”。除了这些,很重要的是平时的功课要做好了,钻研业务,通过平时的实际工作要不断提高自我的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处理事故的能力,只有这样,在每次工作中,才能做到次次都是一百分。服从命令、遵守纪律是军人的天职,同样注重安全,安全生产是我们基本应该具有的职业道德之一。纪律是军人的生命,那对我们来说,安全生产就是我们的生命。我们应该象爱护我们生命一样重视安全生产。一点小小的病痛或许会对我们的健康带来致命的危害,同样一点小小的故障或许会对我们的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安全生产人人有责,安全生产没有及格,只有满分。
安全生产要“避危于无形”古人说:“明者见于未萌,智者避危于无形,祸固多藏于隐微,而发于人之所忽者也。”意思是:明智的人在事故发生前就有了预见,有智慧的人在危险还没有形成的时候就避开了,灾祸本来就大多藏在隐蔽不易发现的地方,而突发在人的忽略之处。这话对我们抓好安全生产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安全工作的关键就是要防患于未然,能“见于未萌、避危于无形”。综观许多安全事故,都在发生前就显露出了隐患。据媒体报道,12月13日呼图壁县白杨沟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事故发生当天,如果相关责任人能见微知著,提前排查出安全隐患,并及时消除,完全能够避免事故发生。要“避危于无形”,首先要提高员工的责任心。要通过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将每一个生产环节的安全目标量化到人,提高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促使他们主动排查、整改安全隐患。要“避危于无形”,其次要提高员工的安全生产技能。对各种生产设备、每一个生产环节存在的安全隐患,员工要能及时察觉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排除。这就需要企业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技能培训,使他们真正掌握安全生产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