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校辅导员的地位和作用看其队伍建设默认分类

时间:2019-05-13 17:57: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从高校辅导员的地位和作用看其队伍建设默认分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从高校辅导员的地位和作用看其队伍建设默认分类》。

第一篇:从高校辅导员的地位和作用看其队伍建设默认分类

从高校辅导员的地位和作用看其队伍建设默认分类.txt男人的承诺就像80岁老太太的牙齿,很少有真的。你嗜烟成性的时候,只有三种人会高兴,医生 你的仇人和卖香烟的。

从高校辅导员的地位和作用看其队伍建设默认分类 2010-06-22 09:35:49 阅读91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摘 要:辅导员队伍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支朝气蓬勃的骨干力量。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有关教育法规、文件中对辅导员的地位和作用一再肯定和重申,显示出党中央对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视,但现象并非真相,辅导员地位依然名不副实,作用大打折扣,辅导员队伍建设任重而道远。本文从分析高校辅导员的地位和作用角度提出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及对其素质的要求,以期对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有些许指导意义。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地位和作用

2004年中央“16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要采取有力措施,着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辅导员、班主任队伍。”2006年7月,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强调:“高等学校应当把辅导员队伍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应当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促进高等学校改革、发展和稳定,促进培养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反观目前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地位、作用、现状、建设等问题,不能不引起我的深思。

一、高校辅导员队伍地位和作用的历史考察及现状

1.文件中的辅导员——地位神圣,作用巨大

1951年11月,政务院批准的《关于全国工学院调整方案的报告》中指出:“为加强全国工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各学院应有准备地发展政治辅导员制度,设立专人担任各级政治辅导员,主持政治学习、思想改造工作。”1952年10月,教育部《关于在高等学校有重点地试行整治工作制度的指示》中要求,为加强政治思想领导,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全国高等院校应有准备地建立政治辅导员制度。1961年9月颁布的《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草案)》规定:“为了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在一、二年级设政治辅导员或班主任,从专职的党政干部、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其他青年教师中挑选有一定整治工作经验的人担任。同时,要逐步培养和配备一批专职的政治辅导员。”1987年5月,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明确了辅导员的地位和作用:“高校政治辅导员也应该列入教师编制,并在德育建设中担任重要的角色,他们发挥的作用是其他教师无法替代的。”2004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对辅导员的作用和地位做了重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主体是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辅导员、班主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辅导员按照党委的部署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班主任负有在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指导学生的职责。”2005年《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中再次强调:“辅导员、班主任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2006年7月,教育部颁布(同年9月1日施行)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第一章总则指出:“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

从以上文件中可以看出,几十年来,党中央一直高度重视高校德育工作和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并随着形势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制定出台相应的文件并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来加强高校德育工作和辅导员队伍的建设,而辅导员是高校德育工作的主要执行者,所以高校辅导员的作用巨大,地位神圣。但是辅导员政治意识浓厚,阶级意味强烈的传统和特色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了。

2.现实中的辅导员——地位受害于“标签”,作用仍不容忽视

我国高校辅导员经过近六十年的发展,在学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辅导员队伍总体贴有各种与其地位不符的可怕“标签”。传统辅导员的弊端日益显露和突出,学生工作被视为“灭火机”、“消防队”、“高级保姆”等,高校的行政、后勤机关很少直接对学生服务。大量琐碎事务只好被压到无权力、无地位、无级别的辅导员身上,极大地削弱了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职能,辅导员成了“安全员”、“替罪羊”,他们往往会感到低人一等、出力不讨好、多劳不多得、同工不同酬的自卑或自责念头,于是产生逃避心理,尽量少干,工作目标局限为“只要学生不出事,自己不遭受连带责任”等庸俗至极的档次。在有的高校,辅导员成了“收发员”、“通知员”、“低能者”等代名词,殊不知高校学生的工作绝大部分是由从事第一线的辅导员来完成的。“16号文件”认为“辅导员、班主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辅导员按照党委的部署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班主任负有在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指导学生的职责。”

尽管如此,以育人为天职的辅导员队伍仍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是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工作重心的教师,是联系高等院校和大学生的桥梁和纽带。他们与学生打交道最多,自然最了解学生,是学校开展学生工作的排头兵,也是学生工作的主体力量,是高校中接触学生频率最高的工作人员,是高校各部门各项工作的直接执行者,是广大学生的贴心人和窗口。高校各项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决议是否能够或在多大程度上得到切实地贯彻执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辅导员这扇“窗口”的敞开程度和整洁程度。辅导员工作往往难以量化、难以马上出成果。学生走向社会和工作岗位以后的点点滴滴无不映射出辅导员工作的成效和胜败。就是说,辅导员植入学生头脑中的做人“软件”在走进社会这个“硬件”并与其“反应”的过程中往往昭示出辅导员工作的成败得失。可以说,当前在高校,辅导员的地位总体不尽人意,但其作用是有目共睹、不容忽视的。

从近年来高校突发事件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系来看,思想政治工作做得好的学校或学院(很大程度上是辅导员的作用发挥得较好),突发事件几率相对较小。反之,思想政治工作薄弱的学校或学院(辅导员的作用发挥得不怎么样),学生更容易出问题。歧视辅导员的一切言行举措都会影响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影响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最终贻害社会并阻滞其发展步伐。

3.调研显示辅导员——地位不容乐观,作用大打折扣

据《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载:根据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社科部副教授梁金霞和国家行政学院社科部教师徐丽丽对全国103所高校辅导员做的调研报告,辅导员的自我心理感受值总体上比较低。

高校辅导员队伍地位

根本没有地位较自卑

与管理、学科老师大致同等地位

很不稳定、有机会就跳槽

处于中间水平

心里能接受

合计

人数 33 26 42 62 163

百分比(%)20.2 16.0 25.8 38.0 100

从上表抽样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辅导员队伍中地位处于中间水平者尚不足四成,说明其作用的发挥程度总的来说还不足一半,如果地位和作用对等且在一般人的正常的物质利益观及自我认同程度范围之内的话;根本没有地位者竟超过两成,说明这一部分辅导员的作用难以发挥出来,即使有些默默无闻、任劳任怨、民主意识不这么强的辅导员也很可能经不起长期的“冷落”以及横流物欲的冲击而阻滞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很不稳定、有机会就跳槽的辅导员竟然占到总数的四分之一以上,充分显示出辅导员队伍不算稳定、甚至浮躁;辅导员与管理、学科老师大致同等地位者仅占16%,说明高校辅导员地位总体不够高。辅导员队伍几乎成了高校教职工中的“弱势群体”。这种现实与“16号文件”及其它有关法律法规中党中央对高校辅导员所给予的厚望极不协调,肩负着培养跨世纪优秀人才以振兴中华的历史重任的辅导员地位难道不能能引起我们深思吗?这种状况岂能是我们“三个代表”、实事求是、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等发展理论、工作作风的和谐音符吗?

二、辅导员地位和作用与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关系

1.当前辅导员地位和作用的现状说明其队伍建设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从以上论述中不难看出,长期以来,高校辅导员的地位总体来说不尽人意,与高校其他工作人员有一定差距,其作用的发挥必定会受到影响。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有关教育法规、文件中对辅导员的地位和作用一再肯定和重申这种现象本身就充分说明了辅导员的地位始终没有真正落实,其作用得不到彻底发挥。否则,就没有必要一再重申了。要改变辅导员地位依然名不副实、作用大打折扣,就必须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高等教育要真正落实德育为首,就更要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而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必然要求真正落实辅导员的地位,发挥辅导员的作用。辅导员地位不高主要与其利益弱势地位有关,他们工作辛苦,事务繁杂,加上愈来愈重要的安全隐患导致的连带责任风险,时刻绷紧着他们的神经。到头来又没有多高社会地位,没有多少利益回报,导致工作成就感不足而自卑感有余,甚至自暴自弃,伺机想方设法调整或调离工作岗位。所以,加强辅导员利益提升和保护是重中之重。马克思说:“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是和他们的利益有关的。”[1]司马迁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2]管仲说:“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3]这些先哲的话语准确无误地反映了利益对于人们思想和行为的根源性和支配性,古代如此,现代和将来也是如此。辅导员地位徘徊不前、利益与其奉献不对等、出路不乐观等现状使得其队伍不稳定,犹如走马灯似的年年补充,年年缺员,且从事辅导员工作的大都是无奈之举,其作用肯定得不到彻底发挥,他们育人的天职常常被日益发达的消费文化淹没,被与日俱增的逃离岗位思想冲刷得所剩无几。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难以淋漓尽致地发挥。这种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自然摆脱不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尴尬局面。所以,辅导员地位的提高和作用的彻底发挥迫切要求并必然导致其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2.辅导员地位的提高及作用的充分发挥是加强其队伍建设的目的和归宿

从地位看,高等学校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和党政管理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是大学生在高校成长中最直接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支朝气蓬勃的骨干力量。从作用看,高校辅导员负责大学生的日常管理、思想和素质教育、就业指导等与大学生成长、成才密切相关的诸种工作,包括维护高校正常教学秩序、直接组织高校校园文化、实施高校学风建设、营造和传播大学精神等等。如上所述,理论上,辅导员地位神圣、作用巨大。但在实际上,其地位受害于各种消极标签,不容乐观,作用大打折扣。这种劣势的长期持续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两张皮”现象越发严重,越来越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了“人为的桂冠”,处于表面重要与实际次要的镣铐之中。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其终极目的就是要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从而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人才。而要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就必须充分发挥辅导员的育人作用,就必须提高辅导员的实际地位,就必须真正加强辅导员的队伍建设,再不能像传统的仅仅在文件中重视了。可以说,没有辅导员地位的提高和其作用的充分发挥,队伍建设不是盲目的,就是不切实际的。

3.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有利于保障其地位的提高及作用的发挥

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内容包括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体系、学历层次、知识能力结构、待遇、职业归属感、培训提高、在岗交流、长效工作机制建设等等。所有这些内容的落实和目的的达到都有利于辅导员地位的提高和其作用的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专业化、职业化体系建设和完善最终使我们像重视教学科研骨干一样重视辅导员,像关心教学科研骨干的成长那样关心辅导员的成长;辅导员学历层次的提高、知识能力结构的增强、待遇的改善、职业归属感的进一步稳定都会不同程度地使其地位得到提高;而辅导员的培训提高、在岗交流、长效工作机制建设等无不有利于其育人作用的进一步发挥。不言而喻,辅导员队伍建设不加强,他们的地位提高是不可能的,其正当权益也就得不到保护,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就成问题,他们的育人作用自然会受到限制。从增进社会和他人的利益总和的角度来说,一个人地位的高低和其作用的大小成正比,辅导员的地位和作用却不成比例,要改变这种劣势,加强其队伍建设无疑是明智之举。

三、对辅导员素质要求是加强其队伍建设的关键和宗旨

从以上论述我们知道,辅导员地位的提高及作用的充分发挥与其队伍建设是相辅相成的促进关系,但辅导员队伍建设对其自身素质有更高要求,而不仅仅是在人为关怀旗帜下放任自流地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和工作满意度,否则就会流于低俗和功利化之嫌。辅导员地位的提高及作用的充分发挥是建立在他们素质不断提高的基础上的,而要提高辅导员的素质,至少应在以下几方面作出努力。

1.作为意识形态的“高级调节员”,辅导员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为前提基础,在日常工作中引领和主导大学生多样化的社会意识,教育他们在错综复杂的社会思潮中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2.作为爱国主义的绝佳代表,辅导员应该有能力处理好增强民族文化意识和积极吸收并传播世界优秀文明成果,所谓“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教育学生抵制亡我之心不死的西

方腐朽思想的侵蚀,包括拜金主义、享乐主义、黄、赌、毒等。

3.作为大学生人生的导师,辅导员应该能正确应对人生挫折、正视我国转型社会必然出现的各种矛盾、练就“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个大背景下琳琅满目的物质诱惑的稳健的心理素质,并在与学生相处过程中进行心灵沟通和启迪。因为“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1]

4.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者、工作者,辅导员必须有迎接时代挑战的勇气和决心,尽快尽力扭转自己网络意识和实践经验相对弱于作为教育对象的大学生的尴尬局面,时刻充当与时俱进的首要倡导者和排头兵,才可能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时代的本职工作中游刃有余。

5.作为以人为本的践行者,辅导员应该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自觉能动性和内在潜能,体现人文关怀,在尊重、理解、关心、帮助学生中教育、启发、引导、塑造、提升学生。

总之,高校辅导员素质的提高,是其地位得到保证和作用得到发挥前提基础,是加强其队伍建设的关键,也是宗旨。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以有利于其素质的提高为落脚点,有利于其传统的尴尬的、名不副实的地位的落实,最终开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卢黎歌.高校德育新探[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2.华东政法学院思想理论、党建理论研究会编.探索与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

http://info.jyb.cn/jyzck/200604/t20060403_14216.html

4.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http://baike.baidu.com/view/2931759.htm?fr=ala0_1_1

5.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

http://

6.庄波.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历史演进及启示[D].山东大学2008年硕士学位论文

7.袁本新、王丽荣等.人本德育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与人力资源开发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82

[2]《管子·牧民》

[3]《史记·货殖列传》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1版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6:515

毕业了还不知辅导员长啥样

广外一份调查显示,近五成受访大学生认为辅导员生活指导作用不大

日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对高校的一份调查显示,47.06%的受访大学生认为辅导员的生活指导作用不大。

记者采访发现,很多大学生甚至到毕业了还不知道辅导员长啥样。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在网上做的这个关于大学生与辅导员关系的调查显示:31.37%的大学生从不与辅导员沟通交流,47.06%的大学生认为辅导员的生活指导作用不大,71.57%的大学生有烦恼从不向辅导员倾诉,90.2%的大学生找辅导员只为了办理必要的手续„„

不少学生反映辅导员与学生的关系越来越淡漠。辅导员工作繁琐,随着高校扩招,学生数量快速增加,辅导员的工作越发繁杂,很少有时间与学生沟通交流,学生遇到问题也“自觉地”不去打扰。

“四年大学辅导员换了三个”

说起辅导员,广州某大学新闻系大四的小杨感触颇多,即将毕业的她还不知辅导员长啥样。小杨所在的学院刚成立不久,学院各方面的工作都还不成熟,四年三易辅导员,学生总是不知道旧的辅导员何时离开,新的辅导员又从何时接手工作。

小杨大一的辅导员由其他专业的老师代任的。因为辅导员还要上课,所以不能把全部精力投入辅导员的工作,除了在军训时露过几次脸,后来难见踪影,不了了之。

大二时来了新辅导员,过了大半个学期才跟同学见面,但第一次见面就闹得不欢而散。“辅导员在下午5点半跟同学开见面会,大家上了一下午课都很疲劳,部分同学还有课要上,且正好赶上吃饭时间,辅导员一直在讲些可有可无的话,学生纷纷叫嚷着要下课,辅导员似乎要发火了,这次见面会就在不愉快的气氛中结束。”小杨说,更重要的是新辅导员不知道什么样的辅导员是学生需要的,所以他一直难以深入学生当中。

大三下学期小杨听说学院又换辅导员了,“新辅导员来了将近一年,只有班干部见过他,我们这些普通学生还不知他长啥模样。”

大三当社团负责人,辅导员才认识我

广东商学院大三的小陈称自己在大三时做了校级社团负责人,带了他三年的辅导员才认识他。“辅导员一般只认识班干部、社团负责人,对于其他学生,即使在路上遇到,她可能也认不出来。”

小陈和同学都认为自己的辅导员给人感觉比较严肃、难亲近,除非要办理必要的手续,平时学生都不愿意找她。

“我们院男生多,辅导员是女的,所以她很难深入我们男同胞,沟通也难。”小陈说,有时辅导员到宿舍看望学生也是应上级领导的要求,相当形式化,学生都感觉不到关怀和温暖。

硕士博士将“辅导员”做跳板

记者采访多名大学生和高校辅导员得知,学生与辅导员关系冷漠化在广州各高校都普遍存在,主要存在以下几点症结:辅导员一对多,心有余而力不足;怕同学说“闲话”学生不愿找辅导员;有些同学则认为辅导员偏听班干部意见,学生渴望真诚平等;辅导员不了解学生,师生沟通方式不当等等。

记者发现,造成辅导员和学生关系疏远与高校辅导员本身工作繁杂不无关系。辅导员常常是“吃力不讨好”的工作,真正因为热爱辅导员工作而选择这个职业的人很少。在广东,高校教职工成为一个收入丰厚、职位稳定的热门职业。但由于高校招录门槛提高,专业教师学历起点是博士,一些还没有取得博士学位的人就想以辅导员作为跳板获取高校教师身份。

现行制度决定了辅导员是个过渡性职业,无法打持久战。全省高校辅导员平均职业寿命不到5年,比其他行业都短。由于辅导员工作发展空间狭小,他们的出路只有三条:一是转岗当公共理论课教师;二是转回原来所学专业从事教学科研;三是转到行政管理部门工作。

所以,不少辅导员把现在的工作当作过渡,进高校行政机关、当学科教师是他们更心仪的事业归宿。

-链接

国内辅导员制度

2006年9月1日实施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指出,高等学校总体上要按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本、专科生一线专职辅导员岗位,每个院(系)的每个年级应当设专职辅导员,每个班级都要配备一名兼职班主任。

《规定》指出:辅导员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线,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在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负有指导学生、关心学生的职责。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

国外辅导员

美国辅导员协会将辅导员的角色确定为心理辅导师、职业辅导师和社会化辅导师。

国外辅导员的角色定位的特点:一是专业化,辅导员利用自己的专业所长为学生提供辅导,但也有自己的科学研究方向。为学生提供辅导既可以完成本职工作,又可以丰富开展专业研究的实证经验。这样既能保证辅导员不断改善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水平,又能增强辅导员的职业归属感和事业稳定性。二是多样化,辅导员主要定位在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学生面临的压力是多方面的,辅导需求日趋多样化。即学生面临就业压力时,有职业辅导员辅导;当社会心理问题出现时,有心理咨询辅导员辅导;当遇到学习困难时,就出现了学习辅导员等。(记者薛冰实习生 罗伊珊 林珍)

发挥辅导员枢纽作用 机电院多措施推动就业工作

时间:2010-12-7 15:28:46 来源:机电工程学院

点击: 227

已有1人发表评论

西电新闻网讯 2011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已进入攻坚阶段,机电工程学院积极贯彻落实学校工作会议精神,以“四个着眼于”为指导,确保毕业生充分高质量就业。在就业过程中,学院充分发挥辅导员枢纽作用,分层次、有重点的开展工作,取得了显著效果。截至11月,机电工程学院2011届本科毕业生签约155人,就业率达到53.75%,比去年同期提高8个百分点。毕业生在行业、地域等方面分布进一步趋于合理,就业质量进一步提高。

就业工作前移,积极与用人单位沟通,拓宽就业渠道。

学院开学初组织毕业班辅导员深入华为西研所、中兴西安分公司、旌旗电子等用人单位进行实地调研,了解用人单位需求,增加学生就业机会。建立辅导员与用人单位的快速联系机制,整理就业重点单位数据库、印制了学院就业联系卡,协助用人单位发布就业信息及申请招聘面试场地等,实现了辅导员与用人单位的有效联系,使学院就业赢在起跑线。截至目前,学院组织了35场针对机电院毕业生的专场招聘会。

就业信息渠道畅通,全面整理、细致分类,确保信息的有效利用。

学院充分发挥就业信息员的作用,关注校内就业网、校外招聘网、各相关单位网站,汇总整理就业信息。细化就业信息的分类,明确招聘专业需求和条件限制,提高信息的可用性、针对性和利用效率。拓展就业信息发布途径,通过辅导员博客、QQ群、楼层公告栏和飞信各种方式及时将信息传达给学生。坚持就业工作周报表制度,全面掌握毕业生信息,及时关注就业动态。

充分发挥辅导员在就业指导过程中的作用,学院坚持毕业班辅导员讲授就业指导课程。

学院要求毕业班辅导员通过周点名、个别谈话等形式,引导学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先厚积,再薄发”的就业观。本学期伊始,学院开展“就业指导服务月”系列活动。辅导员高度重视简历制作指导,辅导员亲自把关学生简历,提高简历命中率。定期组织就业经验交流会,分享面试技巧,开展一对一就业帮扶行动。加强就业引导,面向不同发展特点、不同就业取向的学生群体,开展更加有针对性的就业引导、职业辅导和资源匹配,引导学生面向重点单位、面向西部、面向基层就业。

高度重视就业弱势群体,开展针对性的帮扶,确保全员就业。

学院辅导员认真分析个别毕业生就业困难原因,制定了一对一个性化指导方案。高度关注就业困难学生的心理辅导,把心理辅导和就业技巧培训结合起来。今年学院2011届毕业班一名女同学面试过程中连续被6家单位拒绝,心理压力较大,辅导员得知此情况高度重视,认真分析了她屡次碰壁的原因,积极联系学校就业部门为该生修改简历并进行了耐心指导。目前,该生已成功签约深圳某公司。(完)

网络作用带给辅导员的思考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网络对在校大学生带来的正面和负面的影响,看到网络给辅导员工作带来了诸多难得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辅导员要借助网络对在校大学生的正面影响,利用好平台,抓住机遇,做好工作。辅导员更要清醒的认识到网络对在校大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正确对待,迎接挑战,从实际出发研究消除负面影响的举措,努力开创网络时代辅导员工作的新篇章。

关键词: 网络 辅导员 工作思考

网络的兴起和迅猛发展,对大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和冲击。网络作为信息传播的新媒介,以其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且有高度的开放性、便捷性和隐匿性等特点,迅速被大学生认识和接受,已成为大学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我们党和国家始终把大学生的德育教育放在首位,因此,必须正确认识网络对大学生带来的正面和负面的影响,改进和加强辅导员工作的途径和方法,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教育新阵地,把握网络思想教育主动权,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通过网络教育和日常教育的结合,提高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 网络带给大学生的正面影响

(一)网络给大学生带来了学习的便利

网络是知识和信息的载体,是巨大的资料库和信息服务中心。就大学生而言,学习的自主性较强,较大程度的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大学生们可以利用网络,超越时空和经济的制约,最快的查找学习资料,学会更多课堂以外的知识,从信息中获取养料,完善知识结构,给广大学子带来了广阔的学习空间。通过互联网,能够将最新知识、科技动态,全面的信息资料,同步、迅捷地传递到世界各个角落。这为大学生全面加深对专业课的学习,快速获取大量资料提供了可能,有助于知识的系统学习,知识的加深与渗透及相关学科知识的延伸等。

(二)网络给大学生带来了心理交流空间

在当今知识开放的时代,进入大学的学生越来越多,促使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造成学生来自学习、家庭、社会等各方面压力空前增加。远离朋友、远离家人,心理负担长期得不到排解与释放,就会对个人身心造成不良的影响。网络的隐匿性,开放性、平等性,为他们提供了缓解心理压力的平台。他们可以在毫无顾忌的情况下畅所欲言,使长期压抑的心灵得到释放,也提供了跟远方的好朋友实时聊天的可能,既可以抒发情感、交流思想和心得,又可以派遣抑郁,达到缓解学习和精神压力的双重功效。

(三)网络为大学生们开拓了视野

网络承载的信息不同于传统的广电新闻,它突破了时空限制,根据使用者的需要,可以随时点击浏览、比较方便。通过互联网,大学生们可以迅速、准确、全面的了解世界各地的时事新闻、经济动态、思想观念、风土人情、文化艺术等等,这对于开拓视野,掌握世界通用规则,培养具有国际性眼光的人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达到满足大学生求知欲和丰富大学生生活的作用。

(四)网络给大学生提供了求职便利

据东方时空“大学生就业力调查”中数据显示,通过网络找到工作信息的占到了50%。网络招聘快捷方便的优势对于兼有经济压力、学业压力的大学生可以节约资金、时间精力,在较低成本下,提高了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接触频率。所以,对于大学生来讲,网络是他们就业的乐土,描绘事业发展蓝图的风水宝地,指导就业决胜一方的尚方宝剑。

(五)网络给大学生提供了表达爱国热情的平台

汶川地震发生的信息,最初是各地网友通过QQ等形式传播的。5.12四川汶川8.0级超强地震发生以来,无数网友通过QQ、发贴等各种方式号召社会各界向灾区捐款捐物、义务献血,甚至提供了救援的宝贵线索和救灾经验。网络在汶川地震救灾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通过网络,在校大学生们实时了解火炬在巴黎传递受阻的情况,以及西藏的打砸抢烧等事件,大学生虽不能到现场,依然能够通过网络发表爱国言论,表达爱国热情。

二 网络带给大学生的负面影响

(一)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负面影响

网上资源丰富多样,但良莠并存,对大学生来说好坏真假难辨,使传统的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受到巨大冲击,导致思想混乱。在网上,青年学生们容易出现责任心不强、肆意破坏等道德问题,感情问题、心理健康、人际关系及个人安全等问题。一些组织或个人可能怀着特定的目的,制造言论、传播非法信息或诽谤中伤他人或误导青年学生。由于他们的思想长时间浸泡于杂乱的信息中,其兴奋点和注意力被信息的奇、新、异所吸引,这些千变万化的信息,许多学生还没来得及理性思考与判断,就已转化为自己的东西,这给大学生思想教育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在生活中走思想上的偏峰,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二)网络对大学生情感教育的负面影响

不少大学生入校后发现自己很难与人沟通交流,也缺乏与人沟通的自信与技巧。他们宁愿沉迷于 “虚拟社会”中,导致在现实生活中的交往受阻,出现人际关系障碍。网络环境的虚拟性,使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出现情感冷漠的倾向。网上人际交往中普遍存在的人际交往信任危机,也影响到青年学生的现实人际交往态度。部分学生沉迷“网恋”,网恋的不真实性引发了一系列的感情纠葛,导致各种感情障碍。这些都给大学生的情感教育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三)网络游戏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

有些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受挫或达不到自已的理想而选择网络游戏来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他们一旦从中寻出快乐,就难以走出来。玩网络游戏,不但能从心理上得到满足,而且还能得到游戏中的金币、金银手饰、武器装备等使自己更加强大、更具统治力。在这种虚幻的环境中,会使大学生依赖网络的情绪越来越强,上网成瘾已不再是不可思议,他们每天花大量时间泡在网上,长久下来,不但花费了大量金钱,还荒废了学业,摧残了精神,甚至造成心理畸形发展,心理变态。

三 网络带给辅导员的思考

(一)提高辅导员自身素质

1提高学习能力

通过学习,努力把自己打造成全方位辅导员。学生思想教育急切需要能熟练使用网络工具的辅导员。深入网络,了解他们的心理,迅速学习并掌握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和途径。另外,还要学习网络知识,了解学生关心关注的热门问题,并培养自己思想的前瞻性,对未来可能成为学生中的焦点问题予以关注,以便实时给予引导。

2提高管理能力

辅导员提高管理能力,并在同学中产生向心力,就会拥有一个优秀的成熟的学生干部队伍,实时监控掌握学生的情况,对于做好课余时间的辅导员工作是至关重要的。

3提高沟通能力

网络时代,大学生中出现了各种症状的“网络心理障碍”,对已出现问题的学生及时做好咨询、调适和治疗工作。电脑和网络的普及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抛弃以往说教的方式,以平等、敏捷、交互、细致的表现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在“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上实现突破。使辅导员自身不仅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又可成为信息收集发布传播者和网络管理者,兼能以真实和虚拟的身份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交流,参与到网络环境的活动中去,把握学生思想脉搏,解决学生思想实际问题。

(二)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充分认识网上思想渗透问题,强化对大学生的教育引导,重视网络道德教育。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德育课等主渠道加强宣传和引导,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以及对信息的判断和处理能力。注重增强学生的自律意识,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网络文明公约、抵制网络不良信息影响的能力。

(三)利用网络进行心理疏导

1建立心理档案

开展网络心理健康调查,建立网络心理测验系统。建立健全大学生网络心理档案,为大学生提供科学的心理测评。提高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系统化行为管理的最基本方法。

2开展心理咨询

可以通过传统的心理咨询和网络心理咨询等多种途径进行,培养大学生和谐健全的人格。网络心理咨询相对于传统心理咨询,具有自身的优势。它不仅有利于保护大学生的隐私和脆弱的自尊,更有利于心理咨询师了解大学生全部的心理问题。

(四)丰富校园文化,培养学生的广泛兴趣

越来越多的学生购置了电脑,组建局域网,连接因特网。辅导员可因势利导,利用好学生所在的局域网,广泛开展各种网络科技活动,挖掘网络正面引导的教育和教化功能,依靠学生的主动参与,成立各种“工作室”,定期邀请有关教师和专家学者通过教育网站的聊天室与学生进行交流,进行网上思想政治教育,举办网络文学作品大赛、网络征文、软件编程大赛、网页制作以及电脑绘画大赛等,引导学生广泛地参与。既从技术层面普及网络知识,又让学生看到网络在学习方面的真正作用,教会他们如何快捷有效地检索学习信息和专业动态等,营造网络学习气氛。还可建立虚拟的“网上社区”,在网上组织网友“虚拟联欢会”,进行组织生活和政治学习,开展民主评议、交流谈心和心理咨询等活动,在网下可组织“网友联谊会”,以及各种学习交流和科技竞赛活动,充分利用网上资源优势,形成网上网下联动的局面。

四 结语

网络时代已经悄然而至,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正以极大的热情走进网络世界。网络对在校大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正面影响有利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而负面影响会使大学生现实情感萎缩,思想狭隘,溺网失衡,法纪观念淡化,以致荒废学业,严重者可能会导致网络犯罪。我们既不能因为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对大学生发展的巨大积极影响,而忽视它所带来的种种问题,也不能因为负面影响的存在对它敬而远之。

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他们的健康成长,良性发展,关系着祖国的前途命运。高校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线工作者,要发挥教育管理和引导功能,规范大学生的网络使用行为,逐步发挥网络思想教育的主导作用。网络时代下,辅导员想取得新的作为,必须顺应形势的变化,借助网络优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不断创新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新方法,使网络逐渐成为辅导员工作的新阵地,新空间。

五 参考文献

[1]潘玉良.当代大学生网络意识分析——武汉高校大学生网络意识调查报告[J].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 《高等教育》.2000,(5).

[2]史晓宇.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挑战与对策[J].云南师大学报,2001,(5).

[3] 江西理工大学创新学生工作一辅导员博客拓展师生沟通空间[N].中国教育报,2006—06-20.

[4]林琳.浅谈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的建立[J].吉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4).

[5]古城.对构建网上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的思考[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4).

[6]何保建,网络世界观一一网络青年意识的核心问题.中国青年研究,2004,第7期。

[7]儒学十三经[M].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1998.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9]乔湘平,陈艳飞.高校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探[J].湖南社会科学,2007,(1).

[10]清华大学高校德育研究中心.网络环境下思想教育发展 策略[N].中国教育报,2005-l0-24(3).

[11]陈勤.大学生网络素质的调查:大学生上网做什么[N]. 21世纪人才报。2003-12-23.

排忧解难沟通零距离 辅导员博客之星诠释交流新方式

来源:交大日新网 作者:冯欣 葛威 郭昊 张志斌 吴霜 发布时间:2007-12-12

编者按:日新网“辅导员博客”开通于2007年6月,它被定义为“透明,快捷,敞开心扉——辅导员与学生的交流的新平台”。辅导员博客是带有工作性质的博客,从实际效果来讲,它的作用是两个字——交流,师生间,同事间的交流。从个人意义上来讲,它的作用也是两个字——记录,记录辅导员的工作旅程乃至心路历程,它本着透明,快捷,敞开心扉的原则,为辅导员与学生提供了交流的新平台。

辅导员博客的开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师生间的沟通问题,也加快了信息的传播速度和准确度。为了鼓励各开博的辅导员,同时也加大“辅导员博客”的推广度,日新网博客根据点击率,信息量,博客内容为“辅导员博客”排名,于每月底评选出月度最值得点击的辅导员博客(辅导员博客之星)、点击率最高的辅导员博客、信息量最大的辅导员博客。博客之星有何特别之处?如何成为博客之星?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专访了五位辅导员博客之星——肖凤莲、刘修财、吴鹏、王冰雪、刘佳。

肖凤莲:“凤舞交大”为学生排忧解难

肖凤莲谈到,刚开通辅导员博客时自己也感觉很新鲜,基本上每天都会花点时间去写日志,打理博客。博客名字也有许多不同的含义,空间名称改为了“凤舞交大”,蕴意为希望自己在交大的平台里舞出自己的风采;工作日志、班级图库、文件下载、我的好友、我的论坛等都改为了莲心日记、凤凰号班级图库、莲花宝典、莲蓬集中营、凤舞论坛等个性又不失亲切的名字。

辅导员博客之星——肖凤莲。摄影/李成龙

博客开通后,肖凤莲马上告诉了自己的学生和学生家长,让他们可以及时地了解其中的有用信息。她博客中的“莲心日记”,记录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可以让同学们看到自己的近况,看到一个真实的自己。“莲花宝典”中则存放学校里的一些转发文件及一些通知表格,同学们能及时查阅,得到一些对他们有帮助的信息。谈到博客内容时,肖凤莲说:“那些都是自己的心情写照,所以一般是回到家,十二点多后才写的,因为我觉得写东西是要有环境的,在安静的环境中才能写出有感情的东西。平常在办公室工作的时候,经常会有人来访,也会有电话打扰,不能心平气和。”

当肖凤莲看到自己的日志出现在日新网首页时,她感到非常高兴,她认为这是对自己的一种鼓励,让自己有动力把博客做得更好,同时这也是一种压力,因为这意味着会有更多人关注自己的博客,要是做的得不好怕会辜负别人的期望。

作为05级三个班的辅导员,肖凤莲认为做学生工作需要耐心,更需要责任心,要及时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作为一名年轻的辅导员,肖凤莲认为自己与学生年龄差距小,交流比较容易,自己也经常与学生进行换位思考,有了辅导员博客后,做起工作来更是如鱼得水。

同时肖凤莲还担任软件学院团总支书记,工作量很大,最近较少更新博客,有很多同学留言说期待着她的更新。为了不辜负同学们的期望,肖凤莲说自己会再接再厉,努力把博客建设得更好。

刘修财:团建园地让“刘基的博客”卓尔不群

辅导员博客之星——刘修财

在学工处的鼓励下,大部分辅导员都在交大日新网上建立了自己的博客,经管学院团总支书记刘修财也不例外。在“百花齐放”的辅导员博客中,“刘基”的博客以大量的信息、独特的团建园地吸引了很多师生的眼光。紧跟时政,心怀天下的风格让他显得卓尔不群。

自博客开通以来,刘修财收集了许多重要文件和领导讲话来充实自己的博客,而一些重要会议的内容,刘修财也会在第一时间传到博客上,与网友们分享。这样一来,同学们可以了解更多的时政知识,开阔视野,紧跟时代的步伐。

对于兼任辅导员和经管学院团总支书记的刘修财而言,辅导员博客不仅有利于自己的党建、团建工作,更重要的是博客成为了自己也学生交流的好工具。刘修财表示,在自己的博客中,常常有同学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也有许多平时不善言辞的学生向自己寻求帮助,通过查看和回复留言,自己能更好地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更好地为学生排忧解难。

为了方便交流,近期,日新论坛设立了经管动态这一板块,在以后的工作中,刘修财将通过博客与论坛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工作,通过留言与回帖为学生答疑解惑,再接再厉,师生同心打造属于经管自己的文化和精神。

吴鹏:就业新观念尽在《萝卜有坑》

辅导员博客之星——吴鹏

辅导员博客中的《萝卜有坑》系列立足往届学生的就业经历,提出学生应转变就业观念这一观点,不再只有理论道理和宏观分析的语言博得了交大学子的喜爱,点击率一路攀升。当记者问及《萝卜有坑》系列的由来时,吴鹏说:“‘别慌,每个萝卜都有坑’这个主题的灵感来自于理工03级英语群里聊天时的一句话‘每个人都找到了自己的工作’。既然每个人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一份工作,那就像萝卜一样,都有自己的一个坑,从而产生《萝卜有坑》系列。”

《萝卜有坑》的创作初衷是帮助学生树立自信,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就业,看到关注度如此高,许多学生留言,吴鹏欣慰地说到,辅导员博客确实起到了桥梁的作用。而其中在苏丹首都喀土穆做电力工程翻译的陈志辉写的一段感言更是反响强烈,他写道:“找工作对我们英语专业的同学并不难,要找到一份很好的工作是富有挑战性的,不仅要有英语水平,还要有较好的综合素质。踏踏实实,好好地学起来,过硬的英语加上你的辛勤学习,哪个岗位我们都是能够胜任的。”对此,吴鹏谈到,英语专业的学生找准自身的定位很关键,不要太注重薪水情况如何,与人攀比的心理更是要不得,要摆正心态,轻松上阵,步入求职成功路。

《萝卜有坑》系列得到许多人的关注是因为他写出了学生想看的。吴鹏讲到,在以后的工作中,自己会继续利用网络这个平台多了解学生所想、所需,推出更多更好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内容。而作为理工学院团总支书记,今后会进一步加强团总支建设,利用学校团总支这个大平台去锻炼学生,让学生更新观念,能像萝卜一样,都有自己的坑。

王冰雪:通知、指引、倾诉 沟通从“冰天雪地”开始

辅导员博客之星——王冰雪。摄影/葛威

“辅导员博客”一开通,软件学院辅导员王冰雪就对这种全新的沟通方式产生了极浓的兴趣,“冰天雪地”随即诞生了。在自己的博客建立后,王冰雪兴奋地把这个消息告诉了身边的学生和同事。很快,“冰天雪地”的关注度持续走高,大家在她的博客中就首页图案、颜色搭配、博客内容等展开了一系列讨论。“我的学生提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比如有同学建议我将博客名字改为“冰天雪地”,首页不应该用太鲜艳的颜色,我觉得说的有道理,就立刻把原来的大红色换掉了;有位男同学给我留言说如果多放些我本人和班级的照片,会让博客更活泼更温馨。各种各样的意见向我‘飞’来,我感到万分荣幸,这是我努力做好博客的源泉。”王冰雪介绍说。

在博客中,王冰雪添加了许多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文章,例如各班级综合测评、团支部发展情况一览表等等,给同学们提供了很多便利,也使班级工作更加透明化。同时“冰天雪地”中也添加了很多激励人生,指引方向的文章,其中有一篇名为《大三啦!你准备好了吗?》的文章是王冰雪特意为大三学生所写的,文章一发出就得到了学生们的认同,纷纷留言抒发感受。

王冰雪告诉记者:“自博客开通以后,我有了许多意外收获。班上有些比较内向的同学平时与老师缺乏交流,现在他们会选择在我博客留言,来倾诉自己的想法。是博客让我有机会听到平时听不到的呼声。”

刘佳:每个人都有一双“隐形的翅膀”

辅导员博客之星——刘佳。摄影/李成龙

理工学院辅导员刘佳非常喜欢《隐形的翅膀》这首歌,她认为,正如歌中所唱,每个人都应该拥有一双隐形的翅膀,以帮助自己飞得更远更高。于是,刘佳在自己的博客中添加了“隐形的翅膀”系列,借此勉励学生。

“隐形的翅膀”系列包括“为何飞翔”,“如何飞翔”,“借风飞翔”等篇章,内容涵盖了大一新生如何适应大学生活,大四学生参加求职面试时的注意事项等备受大学生关注的内容。并且,刘佳准备在今年十二月份参加公务员考试,她把自己的一些复习心得写在了博客中,与同学们分享。刘佳认为,“隐形的翅膀”不仅是对同学们的鼓励,同时也是一种自勉。

除了一些信息的传达,博客也是刘佳与学生沟通的好工具,喜欢看书的刘佳喜欢把自己喜欢的语句,段落及心得体会发到博客上与学生分享,让学生了解自己,沟通起来更加顺畅。

第二篇:从党管人才看高校人才队伍建设

1、从党管人才看高校人才队伍建设

来源:陕西人事人才信息网

党管人才原则是我们党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任务,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要求,着眼于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增强党的执政能力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人才工作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保证。

党管人才,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人才观的新发展,是党管干部原则在理论上的创新、视野上的延伸和实践上的拓展。

党管人才就是要把总体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工作的重点,着重抓好党政干部人才队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实现人才资源的优化组合和合理配置,加快构筑人才队伍建设的新高地,把各方面的优秀人才凝聚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上来。高校要充分发挥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基地作用,促进学习型社会形成,对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党管人才就是要抓好人才强国的大事。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向纵深推进的新形势下,党所处的环境和肩负的任务正在发生巨大的历史性变化。现代经济说到底是人才经济。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竞争取胜的关键所在。实践证明,人才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中最宝贵的资源,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第一位的战略资源。党要站在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制高点上抓好人才队伍建设,才能有稳固的物质基础和各项事业的发展,才能实现人民的富裕和国家的昌盛。

党管人才就是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把握全局,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人才保证。要强化人才资源的配置功能,管好人才、用活人才,实现人才效益的最大化。要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党管人才就是要充分发挥党的核心领导作用,通过建立健全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人才体制、机制和运行模式,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育好才、引好才、用好才、聚好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

党管人才就是党和国家有关人才工作的方针、各项重大政策都必须有党来制定,所有人才的培养、管理、使用都必须以党的要求和规定为依据。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发展的关键问题,人才是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希望所在。党管人才就是要创造条件,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有一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干部队伍,而且要有一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科技、经营等各类专门人才队伍。我们不仅要探索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机制,还要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要建立人才机制来吸引人才、关心人才、理解人才,要用人所长,不拘一格选人才,为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党管人才就是要搭建舞台,使优秀人才施展才华。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就是要重视如何体现和实现人才价值的问题。多年来,我们习惯用“堵”和“卡”的办法去限制人才的流动,结果人才照常流失。在新形势下,我们要做到感情留

人、待遇留人、事业留人。我们要想人才之所想,急人才之所急,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工作环境、生活环境,实现人才价值的最大化。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是一所高校有竞争优势的关键。高校要实现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服务经济的三大功能主要靠教师的创造性劳动。

在高校,党管人才就是要大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在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师资队伍数量不足固然是个矛盾,而优质师资紧缺更是主要矛盾。人才强校的重点是要有效解决师资职称结构的高职称比例达标、学历结构的高学历比例达标的问题。

在高校,党管人才就是要确立人才工作的新理念。要树立新形势、新任务需要的科学人才观,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要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大力开发人才资源,大胆使用人才。

在高校,党管人才就是要强化人才工作责任制。要从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人才工作的重要性,坚持党政“一把手”抓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努力做到用事业造就人才,用环境凝聚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法制保障人才。

在高校,党管人才就是要不断加强师德教育。俗话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广大教师,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使每一位教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爱岗敬业,教书育人。

在高校,党管人才就是要切实加强党政人才队伍建设。要培养、提高现有人才,加强以提高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重点的、以胜任本职工作为目标的知识更新和相关能力的培训。要拓宽引才渠道,突出引才重点。对引进的人才要在政治上爱护他们、在事业上支持他们、在生活上关心他们。

在高校,党管人才就是要进一步完善激励约束机制。要深化分配制度,完善奖励制度,在精神上给予鼓励,在政治上给予激励,在物质上给予奖励,通过经济利益和社会价值的双重激励,实现人才价值的最大化。“两个率先”,人才为先,科教兴国,人才为本。我们要深刻认识人才在高校改革、发展中的战略性、决定性作用,进一步增强人才队伍建设的责任感、紧迫感,积极营造培养人才、尊重人才、服务人才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人才在高校改革发展中施展抱负,使高校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引领科技潮流。

2、教授终身制随岗位定 华师大推“终身教授聘任制”

摘自:21世纪人才网

华东师范大学日前对外宣布,将在学校内推出“终身教授聘任制”,首批50名终身教授的聘任工作即将实行。

两年前,高校在教师履职考核上,教授一评定终身的惯例被修改,从打破教授终身制到现在“终身教授聘任制”,华师大的这一举措是不是回到了“老路”?该校人事处负责人唐老师的回答是否定的。“以往教授是一个身份的定义,而现在实行的终身教授是在聘任制基础上的岗位管理,根据岗位的需要来聘任,一旦离开了被聘的岗位,终身教授也将被取消。”他解释道:“学校实行这一举措,目的是建设一支稳定的学术骨干队伍,因为教师评聘虽然打破了终身制,但对一些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也产生了副作用。一年一小考,三年一大考,使得他们的学术研究没有连贯性,无法开展重大研究项目。”他强调,实行终身教师聘任制就是让这一部分教师能静下心来,在原创性科学研究上有所突破。

据悉,受聘为终身教授的条件相当苛刻,必须是治学态度严谨、职业道德素质高、在本研究领域有相当的学术造诣、在本学科的发展和研究中做出了突出贡献的学术带头人,满足了这些条件,无论年龄大小,都有机会。

3、上海交大改革分配制度 欲取消科研提成论文奖励

来源:中国人事信息网

“明确教师岗位薪酬,实行岗位年薪制,取消科研提成、论文奖励等;对有特殊贡献人员,采取年薪制与特殊贡献奖励相结合的办法„„”尽管细则尚未确定,上海交大日前提出的分配制度试点改革意向仍吸引了许多“眼球”。不少高校校长认为,交大这一改革意向与国际接轨,代表了高校分配改革的方向;能促进一些教师少一些功利、多一份纯净,提升责任意识。

一些高校校长告诉记者,由于分配制度不够科学合理,教授之间收入严重不平衡,部分教授年收入数十万元,但与他们工作业绩并不相符。这与高校普遍推行的科研经费提成、论文奖励等不无关系。这些措施在教师工资收入较低情况下,确对高校科研发展起过推动作用,可弊端也逐渐显现。高校教授搞科研、写论文,是岗位应尽之责,而今工资与津贴、科研经费提成、论文奖励等各种收入混合在一起,容易造成收入重复计算。有的教授急功近利,把主要精力放在拉科研项目上,因为项目越多、科研投入越大,提成也就越多;有的忙于发表论文,而不愿沉下去开展基础性、原创性研究,因为后者产生的“效益”慢。还有的占着岗位却不安心学术,热衷于四处讲课、兼职,腰包鼓鼓,却影响本职工作。

科研提成还易造成不同学科之间收入严重不平衡。理工科项目经费动辄数百万、上千万,而文科项目经费不可能这么高。50万元一个理工科项目与5万元一个文科项目孰轻孰重?哪个社会价值大?通过经费数额来判定显然不科学,但科研提成把教授间的收入差距拉得很大。据了解,国外许多高校都对教授实行年薪制,其科研经费完全用于科研工作,如购买设备、聘用优秀人才等,不能放进自己腰包。

有人担心,取消了科研提成和论文奖励,是否会较大程度影响教授收入?交大有关人士表示,学校改革是为了资源分配更科学合理,创造更好的条件吸引优秀人才,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而不是限制教授致富。对特别优秀的人才,学校除年薪制外,还将考虑给予特殊贡献奖励,更加体现优劳优酬,鼓励教师出大成果。如有的教授出了重要科研成果,通过科技入股快速富裕,应该积极提倡。有关人士认为,高校分配制度改革是个新课题,要鼓励教师充分发挥智力优势、通过辛勤劳动和杰出智慧致富,同时要营造积极向上、热衷学术、潜心钻研的氛围。还应建立与分配制度相关的严格考评体系进行监督和管理。(记者徐敏)

4、中南大学首次对新增博士生导师进行岗前培训

来源:光明日报

为加强博士生导师队伍建设,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中南大学日前举办首届博士生导师岗位培训班,组织全校2004年新增选的100余名博士生导师集中学习国家有关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政策法规及学校有关规章制度。

据了解,中南大学现有博士生导师近500人,对新增博士生导师进行岗前培训尚属首次。这是学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一项新举措,旨在帮助新增博士生导师尽快熟悉研究生教育方针、政策以及培养环节与培养规律,进一步增强师德意识,提高学术道德素质,更好地履行教书育人职责。在培训班上,学校研究生招生、培养与管理、学位工作负责人分别讲解了相关政策,两名经验丰富的优秀博士生导师作了典型发言,学校领导对广大博士生导师提出了明确要求,希望他们努力开创博士生培养工作新局面。

5、人事部加强离退休干部工作

摘自:中国人事报

日前,人事部党组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我部离退休干部工作的意见》,要求进一步落实离退休干部的政治和生活待遇,使人事部离退休干部工作进一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

《意见》提出,要加强离退休干部的政治理论学习,采取多种形式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学习,突出重点,保证效果。要做好离退休干部的健康保健和生活服务工作,包括认真落实国家出台的关于离退休干部生活待遇的政策,定期组织健康休养,及时办理医药费报销事宜,定期开展节日慰问和住院慰问工作等。要积极组织适合老同志特点的文体活动,抓好合唱队、舞蹈队、门球队、书画队等项目,促进老同志的身心健康,丰富老同志的晚年生活。

第三篇:从物理学的地位和作用看对中学物理教师的要求

从物理学的地位和作用看对中学物理教师的要求

摘要:物理学是一项国际事业,它对人类未来的进步起着关键的作用。在中学的各门课程中,物理课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方面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从物理学的重要作用出发阐述了对中学物理教师的要求。

国际纯粹物理和应用物理联合会第23届代表大会(1999美国亚特兰大市)通过决议,呼吁社会正视物理学的重要性。对物理学的作用,大会的口号是“探索自然,驱动技术,拯救生命”。决议指出:“物理学——研究物质、能量和它们相互作用的学科——是一项国际事业,它对人类未来的进步起着关键的作用。对物理教育的支持和研究,对所有国家都是重要的。”中等教育阶段,是一个人从少年步入青年的时期,是身心成长趋于成型的时期,是在知识上和能力上为今后的工作和学习打基础、作准备的时期,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在中学的各门课程中,物理课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方面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对于这个问题,我想从20世纪科技发展大的背景谈起。

1、物理学推动了20世纪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

20世纪,是科学技术空前高速发展的世纪。在此世纪内,人类社会在科技进步上经历了一个又一个划时代的变革。这个世纪之初,无论在动力和信息交流方面,人类社会就全面地进入了“电气化时代”。这是19世纪安培、法拉第、麦克斯韦等一批物理学家和爱迪生等发明家努力的结果。从上个世纪之交放射性的发现,经过近半个世纪原子物理、核物理的研究,40年代物理学使人类掌握了核能的奥秘,把人类社会带进了“原子时代”。今天核技术的应用远不止于为社会提供长久可靠的能源,放射性与核磁共振在医学上的诊断与治疗作用,已为人所共知。这个成果是和卢瑟福、玻尔、爱因斯坦、居里夫人和她的女婿和女儿约里奥-居里夫妇、海森伯、费米、哈恩等一大串光辉的名字分不开的。到了50、60年代,物理学家又发明了激光,它的理论基础是爱因斯坦1916年提出的光的受激发射过程。今天激光技术已广泛应于尖端科学研究、工业、农业、医学、通讯、计算、军事和日常生活,成为几十亿、上百亿的巨大产业。

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最大的冲击,莫过于以现代计算机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信息技术。号称“信息时代”的到来被誉为“第二次产业革命”。的确,计算机给人类社会带来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是二三十年前任何有远见的科学家都不可能预见到的。现代计算机的硬件核心是半导体集成电路,PN结是基础。半个多世纪前,巴丁、肖克莱、布赖顿等三位物理学家发明了晶体管,标志着信息时代的诞生。从我们物理学家的眼光看来,这个婴儿在娘胎里至少孕育了20年。这就是说,20年代建立量子力学之后,物理学家发展了费米-狄拉克统计、能带论,从此有了电子和空穴的概念。尔后用掺杂的办法产生了N型和P型的半导体,这才为晶体管的发明打下基础。

以上成果又是和一连串物理学家光辉的名字——薛定谔、海森伯、狄拉克、泡利、布洛赫、索末菲等联系在一起的。自从40年代末晶体管问世以来,60年代制成了集成电路,从70年代后期起,发展成为大规模集成电路,而后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集成度以每10年1000倍的速度增长着。在有的人看来,物理学对高技术的贡献属于过去,今天我国发展高技术的关键在于新材料、新工艺。殊不知,微电子加工和分析手段本身,如离子注入、激光退火、卢瑟福背景散射谱、俄歇电子谱、X射线发光光谱、二次发射离子质谱,以及高分辨的电子刻蚀、同步辐射光刻,哪一样不是从物理学各分支的实验室里移植到工业上去的!现在教育界大谈素质教育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想,20世纪高科技发展的事实证明,重大的创造来源于新的物理思想,否则只是“小打小闹”,成不了大气候。

2、物理学和其它自然科学的关系

谈了物理学对高技术的推动之后,我们再谈谈物理学和其它自然科学的关系。

物理学和天文学由来已久的血缘关系,是有目共睹的。当今物理学的研究领域里有两个尖端,一个是高能或粒子物理,另一个是天体物理。前者在最小的尺度上探索物质更深层次的结构,后者在最大的尺度上追寻宇宙的演化和起源。可是近几十年的进展表明,这两个极端竟奇妙地衔接在一起,成为一对密不可分的姊妹学科。

物理学和化学从来就是并肩前进的。自从伽利略、牛顿以来,物理学与天文学已是精密的理论科学,然而长期以来,包括化学在内的其它自然科学却一直是经验性科学。1998年的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了W.Kohn和J.A.Pople,以表彰他们在量子化学方面所做的开创性贡献。颁奖的公报说,量子化学将化学带入一个新的时代,化学不再是纯实验科学了。化学是研究分子的学科。此前,如果说物理化学还是物理学和化学在较唯象层次上的结合,则量子化学已深入到化学现象的微观机理。近年来,量子化学、激光化学、分子反应动力学、固体表面催化和功能材料等物理学与化学间的交叉学科,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今后两学科之间的合作将更为兴旺发达。

物理学研究的是物质世界普遍而基本的规律,这些规律对有机界和无机界同样适用。物理学构成所有自然科学的理论基础,其中包括生物学在内。物理学和生物学的相互渗透,前途是不可估量的。早在40年代,量子力学的创始人之一薛定谔在《生命是什么?》一书里预言:“生命的物质载体是非周期性晶体,遗传基因分子正是这种有大量原子秩序井然地结合起来的非周期性晶体;这种非周期性晶体的结构,可以有无限可能的排列,不同样式的排列相当于遗传的微型密码;„„”他所说的这种“非周期性晶体”,就是存在于细胞核染色体中的DNA分子。1953年沃森(J.D.Watson,年青的细菌遗传学博士)和克里克(F.H.C.Crick,一位二战前受过传统物理学训练的人,战后转为生物物理学研究生)共同发现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核物理学家伽莫夫(G.Gamow,大爆炸宇宙论的创始人)用信息论的方法推测,DNA的遗传密码中,每个“单词”都是用三个“字母”组成的。这些推测相继得到实验证实,20世纪60年代三联密码逐一被破译。薛定谔在《生命是什么?》一书中还有另一段名言:“生命之所以能存在,就在于从环境中不断得到‘负熵’”。作者还说:“有机体是依赖负熵为生的”。这就是生命的热力学基础。60年代比利时科学家普里高津(I.Prigogine)的耗散结构理论,证实了薛定谔的预言。当前生命科学中分子生物学、量子生物学、遗传信息学、蛋白质结构等新兴学科的研究正方兴未艾。人们说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一位物理学家则说,21世纪是物理科学全面介入生命科学的世纪。199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的项目,是一个对全球金融产生巨大影响的期权定价模型—BlackScholes公式。公式的主要创建人F.S.Black的学历背景如下:1959年毕业于哈佛大学物理系,1964年获该校应用数学系博士,1971年任芝加哥大学经济系教授。可惜他于1995年去世,未能享受诺贝尔奖的殊荣。当前出身数理的人跻身于经济学界的大有人在。

翻阅一下现在物理学的许多重要期刊,或看看许多国际物理学术会议的日程,就会发现,诸如蛋白质折叠、免疫网络、化学键断裂、水土流失、交通堵塞等,大量本不属于物理学内容的标题,赫然入目。人们不禁要问:“什么是物理学?”的确,今天再从研究对象来回答这个问题已很困难。我们的看法是,不管什么问题,当物理学家用物理学的方法去研究它时,就把它变成了物理问题。物理学,是一门理论和实验高度结合的精确科学。物理学中有一套最全面最有效的科学方法。我们说,在对学生的科学素质教育中,物理课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根据就在于此。

3、对中学物理教师的要求

我认为,作一名优秀的中学教师,除了良好的师德之外,最重要的是两条:一是先进的教育思想,二是较高的学术水平。

3.1 转变教育思想

先谈教育思想。过去比较重视知识传授,现在提倡素质教育,其实两者不应是对立的。学校的功能是传授知识,脱离了科学知识的背景,科学素质教育是空的。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但绝不能把素质异化为知识,灌输给学生。

科学素质教育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关于这个问题,我想借杨振宁先生的话来发挥。下表是杨先生为中、美教育所作的比较:

中 美

严格、坚实的训练 不规范的训练

谦虚和循规蹈矩 自大并充满活力

小心谨慎、缺乏自信 勇敢、自信

兴趣集中于相对较窄的领域 随心涉足广阔领域、兴趣广泛

被动 主动进攻

上表中的词句是褒是贬,和我们中国教育的传统看法恐怕有些出入。事物往往不那么绝对,说褒贬参半也许更为恰当,不过这里包含了中西教育思想上的重大差别。杨先生认为:“中国传统教育提倡按部就班的教学方法,认真的学习态度,这有利于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但相对来说,缺少创新意识;美国提倡‘渗透式’的教育方法,其特点是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对所学的内容往往还不太清楚,然而就在这过程中已经一点一滴地学到了许多东西,这是一种‘体会式’的学习方法,培养出来的学生有较强的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易于很快地进入科学发展的前沿,但不如前者具有扎实的根基。中美两种教育方式各具特色,长短互补,若能将两者的优点和谐地统一起来,在教育方法上无疑是一个突破。”

在我国,有一种普遍的提法:作为一名好教师应当“课堂上解决问题”,把所教的内容都“讲深讲透”,不给学生课后留下疑难,让学生课后提不出问题。所以我国的教师都习惯于把知识组织得井井有条,对课程内容的每个细节作详尽的解说,对学生可能发生的误解一一予以告诫。我粗略地估计,同样的内容,在我国现在课上所用的学时,至少比西方多50~100%。现代物理学中的新事物,怕不能讲透而引起麻烦的,在课堂上宁可只字不提。这就是我国细嚼慢咽的讲授风格,封闭式的教学方法。

著名理论物理学家和物理教育家韦斯科夫(V.F.Weisskopf)说:“科学不是死记硬背的知识、公式、名词。科学是好奇,是不断发现事物和不断询问‘为什么,为什么它是这样的?’科学的目的是发问,问如何和问为什么。它主要是询问的过程,而不是知识的获得(很可惜多数人认为是后者,而且是这样教的)。”所以好的老师不是讲得学生没问题可问,而是启发学生提出深刻的问题。长期以来在我国有种提法,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认为这个提法没有说到点子上。“启发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才是科学素质教育的关键。伟大的科学家之所以伟大,往往就在这一条上。有一次记者问玻尔:“您可是那位知道科学

中大部分问题答案的人?”玻尔回答说:“啊,不,不过也许我比别人多知道一点问题。”

国际物理教育委员会前主席焦塞姆(L.E.Jossem)说:“最好的老师,是让学生知道他们自己是自己最好的老师。”亦即,老师的责任是教会学生自己去取得知识,老师教的目的是让学生以后不需要老师。

以上是我们教育思想最需要转变的方面。

教好物理学,关键是教思路,教方法,启发学生“勤于思考,悟物穷理”,自觉地努力锻炼自己自学的能力。鼓励勤于思考,就要让学生对新的概念、定义、公式中的符号和公式本身的含义,用自己的语言陈述出来。对于定理的证明、公式的推导,最好在了解了基本思路之后,让学生自己背着书本演算出来。这样学生才能对它们成立的条件、关键的步骤、推演的技巧等有深刻的理解。倡导悟物穷理,就要启发学生多向自己提问:哪些是事实?哪些是推论?推论是怎样得来的?我为什么相信它?

3.2 提高学术水平

现在谈中学教师的学术水平问题。

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素质,需要老师有较高的素质。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是师资的学术水平。学术水平高,教学水平不一定高;但学术水平不高,教学水平最多达到一定程度就饱和了,不可能太高。中学教师的学术水平怎样才算高?至少应该是大学本科毕业。师范还是理科?我们的看法,师范物理系与理科物理系在学术水准上不应有区别。如果说要体现师范性,那就是在基础物理方面对师范生的要求更高。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更需要老师自己有过创新的经历。从长远看,中学教师应达到硕士水平,我指的是物理学硕士,因为在研究生阶段才有真正从事创造性工作的经历。现在许多中学为了对付高考,都在高中拿出一年的时间进行“题海操练”,学生没有心思顾及与高考无关的问题。这种情况大大伤害了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这是一个社会性问题,我们已有另文评论,不在此地多说。正常的教育环境下,中学生思想应该很活跃,能给这样的学生有效的指导,对教师的要求是很高的。就物理教师而言,真正理解中学物理的课程内容,要求对大学物理有较透澈的理解;能给学生一些启发,教师要对物理学和其它科学的当代发展比较熟悉。

为了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教育部提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规定。《大学物理》本是针对大学物理教学的,从这个角度看,它正好能对中学物理教师的继续教育发挥自己的作用。所以我们特开辟“中学物理教师继续教育”这一栏目,以便在这方面作出我们的贡献。

第四篇:从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看教师的地位与作用

龙源期刊网 http://.cn

从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看教师的地位与作用 作者:戴发山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年第01期

摘要:教师的数量、质量直接影响着学校定位、办学思路和培养人才的质量。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将师资队伍作为一项硬指标,实施一票否决制,也充分说明教师的重要地位与 作用。文章分别从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评估目的意义和本科教学的内在规律等方面探讨教师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的重要性。

关键词:教师;本科教学;评估;地位;作用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第五篇:浅议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地位与作用 2

浅议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地位与

作用

摘要:现代社会中,高等学校不仅仅是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专业知识的地方,同时,学生也在高校中进行踏入社会前自我思想教育和自身素质提高的准备工作。学生的自我专业素质,往往对于其踏入社会后的就业取向和职业生涯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日常生活的主要管理者,对于学生的思想教育和价值取向往往有着直接的引导作用。在本文,笔者主要分析了现代高校中辅导员对于大学生各方面的影响所在,探讨了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职业规划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辅导员;生涯规划;辅导

在高校中,辅导员的主要职责往往是对学生进行生活上的管理、思想上的引导和能力上的锻炼。而这些个人素质与能力,往往对于大学生在日后踏入社会后进行个人职业规划和职业生涯的发展有着弥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辅导员应该重视其自身的重要责任,充分发挥个人职能,确保大学生能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找到个人努力方向,而不迷失个人目标。

一、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主体意识淡薄,主体目标缺失

在进入大学之前,绝大多数学生的个人理想往往都被“考试成绩”这四个字所淹没,尤其是高考。不仅仅是许多家长,许多教师对于学生的个人要求也只是希望学生能够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

贤书”。这极大程度上局限了学生自身思维的发展和对于自身追求的考虑。大多数学生只是为了更高的分数、更好的学校而学习,而并未实际考虑过日后踏入社会后的种种问题。一旦高考结束后,对于专业的选择往往只是一知半解,没有深刻的体会和了解。以这样的状态进入大学后,往往会迷失自身的方向,对于未来没有清晰的规划,通常只是“随大流”,没有进一步的个人追求。可以说,缺乏独立的个体意识,没有独立的个人目标,是当代大学生思想上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1.2职业定位不准,求职就业道路狭窄

职业定位,作为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它的主要目的是根据个人的性格特点、优点缺点以及个性特征等多个方面,联合职业特点,从而进行精准的个人职业定位。职业定位就相当于职业规划中的指路明灯,只有职业定位足够准确,在未来的多种选择中才能够确保不迷失自我。进行职业定位中,需要注意的是,必须进行深刻的自我反思和自我思考,对于个人的各项情况必须有深刻的了解,可以适当听取别人的建议和意见,但是不要被别人的思路左右自己的想法,不随波逐流,不孤注一掷,这才是进行自身职业定位的最好状态。

但是,就目前大部分高校的现况来看,学校的主要资金投入都围绕着专业教学和考研工作展开,对于大学生个人职业生涯的规划往往没有足够系统化的引导方法存在。这就直接导致了大学生对于个人的日后职业生涯的规划了解少之又少,难以正确定位和确立自身的目标。在求职过程中,极易丧失自己的个人目标,失去工作信心,最终

导致求职道路一再局限,百般阻扰。

二、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中的地位

2.1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指导工作具备多重优势

在高校中,辅导员对于学生个人职业生涯的规划的和发展的优势是多方面、多层次的。首先,从工作性质上来看,辅导员的个人工作主要是对学生的思想进行引导,素质进行培育,这就决定了大学生个人职业生涯的规划实际上是辅导员自身的潜在职能之一,同时也是辅导员不可推卸的责任;从个人素质上看,辅导员一般拥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思想教育经验,这些对于学生个人的培育和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对于学生的许多问题的处理和解决方面,往往都能给予有效恰当的解决思路或解决方案;从工作内容上来看,辅导员作为学生班级的主要负责人,对于学生个人的家庭情况、经济水平、学习能力以及性格特点都有较高的了解,能够在学生的自我分析和职业定位方面起到引导和矫正的作用,对于学生的优点加以改善和进一步培育,对于学生身上所存在的缺点则加以劝导和改正,以促进学生个人能力的全方面发展和个人素质的完善。

2.2辅导员是大学生制订职业生涯规划的引导者和职业目标的开拓者

一般来说,辅导员是大学生踏入社会后所认识的第一引导人员。他对于大学生在整个大学的发展过程中和职业生涯规划中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辅导员作为学校和学生之间思想交流的直接媒介,他

可以通过了解学生自身的情况,根据学生自身情况制定出符合学生需求的个人职业意见,并根据大学生的个人特点制定出明确的指导意见。

2.3辅导员是大学生制订职业生涯规划的激励者

大学生对于未来目标的追求和确定,往往和自身所处的周边环境以及成长氛围有着极为重要的联系。因此,辅导员可以通过开展各类职业规划活动,例如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演讲比赛、模拟招聘会等。通过举办这些活动,一方面,可以起到激励学生对于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热情度,另一方面,则能够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得到个人能力的锻炼以及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中的作用

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最为直接的引导者和指导者,同时也是学校最为基层的履行教育目标的个体,他在大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个人思想素质提升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是开展大学生个人能力培育的最佳人选。

3.1辅导员能最大限度地唤醒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规划认识

上述我们已经提到,当代大学生身上所存在着最为主要、也是最为关键的问题就是对自身未来发展以及目标考虑不够充分,以往的思路都只是局限在学校的应试教育上,这极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于自身形势的审判和对于未来的深刻考虑。因此,辅导员对于大学生自身职业生涯规划来说,首要任务就是改变大学生对于未来的看法以及个

人思路的改变。对于未来,大学生必须要有着主动掌握,主动出击的心态,他们的未来必须应该由他们自身来决定,而不是随波逐流,除此之外,对于大学生教育还应该注重个人思想的提升和个人思路的改变。个人思路的培育对于大学生来说无论是职业目标的确立,还是日后生活中各种问题的处理,都有着极为重要的直接作用。为了完成上述两个目标,辅导员必须积极发挥自身的重要作用和角色智能,充分利用其学生一贯的“向师性”,一方面,辅导员应该利用其自身的工作经验以及相关的教学经验,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高屋建瓴的提出合适的建议,对学生的整体思路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另一方面,辅导员也应该注意不能够对学生的个人独立思路进行过分干预,不能对学生的个人选择采取强迫的方法,应该时刻注重学生的自我能力和自我素质的培育。

3.2辅导员能帮助学生对“内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为大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职业规划指导

对于当前大部分大学生来说,内职业生涯都是一个极为陌生的词汇。辅导员必须激发起学生对于“内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视程度。内职业生涯的规划,说到底其实是学生爱好、兴趣、性格等个人因素与职业客观因素的一种有机结合。

对于内职业生涯来说,第一步,也是最为重要的一步,就是对于自己的个人爱好、兴趣特长、性格特点、能力范围、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个人生活要求和目标进行足够清晰的自我审判和了解,然后将其与个人的职业生活相结合起来进行进一步的充分思考和考虑,根据个

人的情况制定出富有个人特色的职业生涯,这是内职业生涯中最为重要的方面所在。其次,辅导员应该对学生进行专业课程等多个方面的了解和具体分析,指出足够个性化的指导建议,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辅导员的意见和建议往往能够对学生对于自我形势的审判和问题的解决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最后,辅导员还应该注重高校学生的生活特点,大学生在大学中在中心任务仍然是学习,因此,对于专业课的学习丝毫不能落下,现在大部分学校都采用了学分制,根据学科的专业相关程度分为必修和选修,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和发展方向进一步选择,这也极大程度上拓宽了原先大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局限性。

结语:

大学生在高校接受专业知识的教育固然重要,但是对于个人的素质培育同样不能落下。对于如何科学性的、合理性的对大学生职业生涯采取正确规划和指导,这是广大辅导员在日后必须深思的问题。参考文献:

[1]秦小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8.[2]吉颖.学业生涯规划:大学的第一堂必修课.商场现代化,2010

(27).[3]赵佳寅,薛玉山.辅导员在大学生职业规划中的作用.中国科技博览,2010(21).

下载从高校辅导员的地位和作用看其队伍建设默认分类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从高校辅导员的地位和作用看其队伍建设默认分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