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建材工业节约能源管理办法
建材工业节约能源管理办法
【标题】 建材工业节约能源管理办法
【时效性】 有效
【颁布单位】 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
【颁布日期】 19910302 【实施日期】 19910302 【失效日期】
【内容分类】 企业管理
【文号】
【名称】 建材工业节约能源管理办法
【题注】(一九九一年三月二日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发布)
【章名】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建材工业节约能源工作的管理,根据国务院发布的《能源管理暂行条例》,结合建材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建材行业各级主管部门和建材企业、事业单位。
第三条 本办法所指的能源,是指一次能源煤炭、原油、天然气和二次能源电力、焦炭、煤气、汽油、煤油、蒸汽、柴油、燃料油以及耗能工质水、氢气、氧气等。
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节约能源,是指通过技术进步,合理用能,科学管理,以最小的能源消耗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第五条 建材行业各级主管部门必须加强对节能工作的领导,建立和完善节能管理体系。
第六条 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以下简称国家建材局)生产管理司负责组织本办法的实施。
【章名】 第二章 能源管理机构
第七条 国家建材局设置专门的能源管理机构,负责全行业的节能工作。
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建材行业主管部门应明确指定主要领导同志负责行业内的节能工作,并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和专职人员负责本地区建材工业的节能工作。
地、市(县)的建材主管部门要设专人负责日常的节能工作。
第八条 国家建材局、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建材行业主管部门的能源管理机构负责组织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节能的方针、政策、法规和标准;参与制定建材工业的节能方针、政策、规章、标准、技术政策和规划;组织、指导节能技术开发和技术改造、检查、督促、协调本行业或本地区企业、事业单位的节能管理工作。
第九条 国家建材局建立节能办公会议制度,定期召集有关部门研究、协调部署行业内重大的节能工作,审定有关节能的方针、政策、规章、计划、规划及改革措施等。
地方各级建材主管部门也应相应建立节能办公会议制度。
第十条 年耗能在五千吨标准煤以上的企业应由主要负责人主管节能工作,并明确相应的节能管理机构。
年耗能不足五千吨标煤的企业,应设专人负责节能的工作。
第十一条 建材企业节能管理机构是企业节能工作的综合机构,其主要职是:
(一)贯彻执行国家的的节能方针、政策、法规、标准和各项有关规定:
(二)制定并组织实施企业节能规划和年度节能计划,制定能源管理制度,监督检查用能情况;
(三)做好能源消耗统计、分析工作;
(四)搞好节能承包责任制,组织制订并考核各项能源消耗定额,实施节能奖罚办法,掌握节能资金的分配和使用;
(五)负责企业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的节能审查,提出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及资金安排意见;
(六)开展企业能量平衡工作;
(七)配合监测部门开展企业的用能监测和检查工作;
(八)组织企业节能升级、节能先进个人评比,开展节能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
第十二条 建材行业主管部门和企业的节能管理机构,在能源管理及安排实施节能技术进步方面必须实行责任制。上一级节能管理部门负责指导下一级节能工作。
第十三条 建材行业主管部门和企业的节能管理机构,应配备有专业知识、有业务能力的热心节能工作的管理干部和技术人员,并要保持机构和人员稳定。
第十四条 国家和地方的建材专业节能服务中心要大力开展节能技术服务、节能监测、节能培训、节能情报交流和节能宣传等工作。建材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节能服务中心工作的领导,以充分发挥其作用。
【章名】 第三章 节能统计和定额管理
第十五条 建材主管部门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规定,完善能源统计体系,建立能源统计和统计责任制度,开展能源统计分析工作,定期做好能源消耗统计对比分析,及时掌握能源消耗情况。省、自治区、直辖市建材行业主管部门应按期汇总并填报本地区能源消耗统计表,国家建材局应按季汇总并填报全国建材企业能源消耗统计表。
企业应建立健全源消耗原始记录和统计台帐。县以上的企业必须按期填报能源消耗季报。
第十六条 企业应开展能量平衡工作,重点耗能企业每四年要进行一次能量平衡,并要做好能量平衡后期整改工作。建材行业主管部门要协助企业做好能量平衡工作,并负责监督检查。
第十七条 企业、事业单位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试行)》、《建材工业能源计量配备暂行规定》的要求,配备能源计量器具,加强对能源计量的管理。
第十八条 企业、事业单位要认真执行各项建材能源标准,并积极协助制定新标准。对违反各项能源标准的行为,建材行业主管部门有权采取限制措施。
第十九条 建材主管部门要做好节能升级和企业升级的衔接和协调工作,先节能升级后企业升级,条件成熟时可同时升级。
企业节能升级工作,每年进行一次。
第二十条 国家建材局要制定国家级节能企业先进能耗指标,省、自治区、直辖市建材行业主管部门要制定相应的省级指标。地方建材主管部门要定期核定企业的能耗定额指标和供应指标,并认真进行考核。
企业要建立严格的能耗定额考核制度,能耗定额考核到车间、班组、机台,实行节能承包责任制。
第二十一条 建材工业实行等级窑(炉)制度,根据窑(炉)等级定额,评定窑(炉)等级。建材企业工业窑(炉)按能耗水平分为特等、一等、二等、三等、等外窑(炉)五个等级。建材行业主管部门应根据企业能耗变化情况,定期进行窑(炉)等级的升、降级评定。
第二十二条 对重点耗能企业要实行综合能耗考核和单位能耗考核制度;对其他县以上企业,要逐步实行综合能耗考核制度。
第二十三条 国家级专业节能服务中心负责提出能量平衡等测试办法和验收标准,经有关部门批准后执行。
【章名】 第四章 企业、事业单位用能管理 第二十四条 企业的能源供应应与节约能源密切配合,在制定能源分配方案时,能源供应部门应和能源管理部门协商,共同做好能源供应和节约工作,要体现鼓励先进促进落后的政策,根据企业的能源管理水平、产品能耗和经济效益的高低,对企业实行择优供应,定量(或定额)包干,节约归已的分配政策。
第二十五条 企业应严格各种能源收、发管理,准确计量,加强煤场、油库、变电所的管理。企业要设立热值分析装置,定期进行热值分析测试,并按实测热值进行标准煤折算。
第二十六条 建材企业应当按照国家的政策严格控制烧油。水泥、砖瓦、石灰等建材产品的窑(炉)和工业锅炉等,一般不得采用石油作燃料,已经烧油的要尽快改烧煤,已确定以烧煤代烧油的企业,必须限期改造。
第二十七条 企业要严格控制使用柴油发电机组,除少数建材和非金属矿山在无电源地区生产和作业外,其余地区的建材工矿企业不得使用柴油发电机作长期生产电源。
第二十八条 企业、事业单位要按照国家标准GB3486-83《评价企业合理用热技术导则》的有关规定,定期检查供热系统的节能管理工作,搞好窑(炉)和管道的保温,合理敷设供热管道系统。
第二十九条 企业、事业单位要按照国家标准GB3485-83《评价企业合理用电技术导则》的有关规定,加强节约用电工作,严格实行计划用电制度,推广各种节电措施,降低电耗、杜绝各种浪费电能的现象。
第三十条 鼓励企业、事业单位充分利用余热资源,鼓励热电联产。企业要利用工业窑(炉)余热供热和发电。企业、事业单位的生产生活设施应发展集中供热,淘汰低效率锅炉。
第三十一条 企业、事业单位的生产、生活所用能源和耗能工质必须分开计量收费。禁止包费制和无偿使用。
第三十二条 企业对生产用水要做到一水多用,以提高水的循环利用率,减少水资源浪费和降低供水能耗。
第三十三条 鼓励企业对资源进行综合利用,提倡使用煤矸石、粉煤灰、工业炉渣、石煤、油母页等工业废渣和劣质燃料生产建材产品。
【章名】 第五章 节能技术进步
第三十四条 企业要积极开发和采用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满足社会需要,提高社会的综合节能效益。
第三十五条 积极发展新型墙体材料和各种保温隔热材料。研制和生产各种新型建筑围护结构,提高建筑节能效果,增加社会节能效益。
第三十六条 调整建材工业产品结构,发展低耗能产品,关、停、并转生产能耗高、产品质量差、污染严重的企业。
第三十七条 企业要做好淘汰型机电产品的更新换代工作,对淘汰型机电产品,要积极更新改造。杜绝淘汰型机电产品再进入企业的恶性循环现象。
第三十八条 企业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工程项目,必须采用合理用能的先进工艺和设备,其能耗应达到国内先进指标。设计单位进行设计时,要考虑节能效益。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时要提出节约能源的专题论述,审查时要进行节能专题评审。对未进行能评审的工程项目,审批单位不得批准开工。
第三十九条 建材主管部门应根据行业节能技术政策,编制节能改造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积极推广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节能示范项目。
第四十条 企业节技术改造资金,主要从企业折旧基金和留用的生产基金中支出。主要产品能耗高于本行业平均水平的企业,必须把节能列为企业技术改造重点,优先纳入计划,安排资金。国家安排的节能技术改造项目资金,重点是安排节能示范项目和社会节能效益好的项目。第四十一条 对重大节能项目,要按照建材工业技术经济政策的规定进行论证或可行性研究。设计或咨询单位应当依据合同的规定,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对列入国家计划的节能项目,国家建材局和省、省治区、直辖市建材主管部门要做好项目的审批工作,并加强对项目的管理。企业要认真做好项目实施工作,保证项目的进度,按期填报“节能项目进度表”。项目完成后,企业主管部门要组织验收,并将竣工验收报告上报国家建材局。
第四十二条 对重大节能技术开发项目,应当列入国家重点科研计划,建材主管部门科研管理机构和节能管理机构,应当积极组织节能技术项目的研究和推广。
第四十三条 企业生产的节能效果明显,社会需求量大的产品,由企业申请,经国家建材局审查,可命名为节能型产品,授予节能标志,并可向当地财政和物价部门申请,实行优质优价。
经国家建材局鉴定批准的节能型新产品,按国务院国发〖1985〗21号文《关于推进国营企业技术进步若干政策的暂行规定》,在一定时期内免征产品税、增值税。
第四十四条 引进国外工艺和设备,必须综合考虑技术条件、经济效益和能耗水平。严格限制引进能耗高的工艺和设备。
第四十五条 企业节能技术改造所需引进机器设备、测试仪器仪表等按财政部(86)财税字第067号文规定,可申请减免进口关税和产品税(或增值税)。
第四十六条 国家建材局要积极组织开发和推广节能新技术,开辟节能新途径,组织节能技术交流,实行技术有偿转让。建材专业节能服务中心,要积极对企业开展节能咨询、信息交流、能源测试和监测服务等各项节能服务活动。
【章名】 第六章 节能宣传和培训
第四十七条 建材行业主管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要利用多种形式,大力开展节能宣传教育和节能信息交流活动,对职工进行节能知识的教育和传授节技术,提高建材职工的节能意识和节能技术平。
第四十八条 企业、事业单位要经常开展节能献计活动,在职工中广泛开展合理化建议的活动。
第四十九条 建材行业主管部门应加强对节能管理人才的培养,充分利用大、中专院校、技工学校增设有关专业,积极培养从事节能工作的专门技术人才。同时,利用举办短期节能培训班等方式,进行多层次的人才开发。
第五十条 建材行业主管部门的节能管理工作人员、企业主管节能工作的厂长和节能机构的管理人员,以及主要耗能岗位的操作工作,都应当有计划的接受节能培训。节能培训的考核成绩,应当作为其工作能力和技术水平的重要考核内容,考核不合格者,不得参加节能管理工作和重点耗能岗位操作工作。
【章名】 第七章 奖罚
第五十一条 对节约能源提出合理化建议的个人,由受益单位根据建议采纳后的经济效益,并按照国务院国发〖1986〗59号《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奖励》的规定,给予适当的奖励。
国家建材局对在节能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不定期地进行表彰和奖励。
第五十二条 在节能源工作中取得明显效果的企业,可根据国家节约能源奖励办法和地方的具体实施办法的规定提取节能奖,提奖前企业应制定具体的节能奖励方案,严禁平均分配,主要奖励直接从事节约能源的人员。
第五十三条 对违反本办法有关规定,情节较轻的单位或个人,由节能管理机构批评教育,情节较重的,分别不同情况,按国务院国发〖1986〗4号文《节约能源管理暂行条例》第五十三条的有关规定处理。第五十四条 对企业超定额耗用的能源,按照国家(81)物燃字663号文《超定额耗用的燃料加价实行办法》收费。供应部门应从加价收费中提取一定比例的加价费交企业主管部门统一安排做为节能技术改造费用。
第五十五条 本办法由国家建材局生产管理司负责解释。
第五十六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国家建材局一九八六年六月二十六日发布的(86)建材生字432号文《建材工业节约能源管理办法(试行)》同时废止。
第二篇:广东省建材工业节能管理办法
广东省建材工业节能管理办法
各市建委、建材行业主管部门,深圳市建设局:
《广东省建材工业节能管理办法》已经省建委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予以印发,请贯彻执行。各地应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实施措施,确保《办法》的贯彻实施。
一九九九年七月一日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我省建材工业节约能源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等有关法律和法规,结合我省建材工业的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我省建材行业各级主管部门和建材企(事)业单位。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能源,是指煤炭、原油、天然气、电力、焦炭、煤气、热力、成品油、液化石油气、生物质能和其他直接或者通过加工、转换而取得有用能的各种资源。
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节能,是指加强用能管理,采用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和社会可以承受的措施,减少从能源生产到消费各个环节的损失和浪费,更加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
第五条 各级建材行业主管部门,各建材企(事)业单位必须加强对节能工作的领导和加强节能管理。
第六条 广东省建设委员会(以下简称省建委)负责组织本办法的实施。
第二章 节能管理机构与职责
第七条 省建委是全省建材行业节约能源主管部门,在省政府管理节能工作部门的统一协调组织下,负责全行业的节能管理工作。
各市建材行业主管部门应明确指定分管领导,并设立专门或指定管理机构和人员负责本市建材工业的节能管理工作。
第八条 省、市建材行业节能主管部门的主要职责:
(一)组织贯彻执行国家和省有关节能的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和国家标准;
(二)研究制定本地区建材工业节能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标准;
(三)组织指导节能技术开发、技术改造、技术交流和新技术的推广,开展节能技术培训;
(四)检查、监督、协调本地区企(事)业单位的节能管理工作。
第九条 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在5000吨标准煤以上的企业(含5000吨)应由主要负责人主管节能工作,并明确相应的节能管理部门。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不足5000吨标煤的企业,应有专人负责节能工作。
第十条 建材企业节能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节能的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国家标准和省有关规定;
(二)制定并组织实施企业节能规划和节能计划,制定能源管理制度,监督检查用能情况;
(三)建立健全能源消耗的原始记录、统计台账,做好分析和定期上报工作;
(四)制定并落实节能工作责任制,制订并考核本企业各项能源消耗定额,实施节能奖罚办法,掌握节能奖金的分配和使用;
(五)审查本企业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的节能措施,提出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及资金安排意见;
(六)开展企业能量平衡工作;
(七)配合监测部门开展企业的用能监测和检查工作;
(八)组织评选节能先进个人,开展节能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
第十一条 企业的节能管理部门,应配备有节能专业知识、业务能力和热心节能工作的管理和技术人员,并要保持人员的相对稳定。
第十二条 省、市建材专业节能服务中心(站)、能源监测中心(站)要大力开展节能技术服务、节能监测、节能培训、节能情报交流和节能宣传等工作。
第三章 节能管理
第十三条 建立完善能源统计体系,落实统计责任制,做好能源统计分析工作,定期进行能源消耗统计对比分析,及时掌握能源消耗情况。企业应建立健全能源消耗原始记录和统计台帐,按期填报能源消耗月报、季报、处报。统计台帐和报表应使用统一制定的表格。各市建材行业主管部门应按期汇总并填报本地区能源消耗统计表,连同能源消耗统计对比分析一起,报省建材行业主管部门。
重点耗能单位的能耗年报中必须附上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包括能源消费情况、用能效率和节能效益分析、节能措施等内容。企业能源管理要逐步实现计算机科学管理。
第十四条 企业应根据本单位情况,每年安排一定数额资金用于节能技术改造。
第十五条 企业应定期开展能量平衡工作,重点耗能企业(年综合能耗大于或等于1万吨标煤的企业)每四年进行一次能量平衡测试工作,并做好能量平衡后期整改工作。
第十六条 企(事)业单位应按照有关的法律、法规的要求,配备能源计量器具,加强对能源计量的管理。
重点耗能企业的能源检测率必须达到100%,能源器具配备率必须达到100%,检测合格率95%以上。
第十七条 企业应加强能耗的定额管理,制定各工序半成品、成品的能耗定额,并将能耗定额分解到车间、班组、工序、机台进行严格考核。
第十八条 企业应严格各种能源收、发管理,准确计量,加强煤场、油库、变电所的管理。企业要设立热值分析装置,定期进行热值分析测试,并按实测热值进行标准煤折算。
第十九条 企(事)业单位的生产、生活所用能源必须分开计量收费。禁止包费制和无偿使用。
第四章 节能技术进步
第二十条 企业应积极开发和采用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逐步淘汰能耗高的老旧技术、工艺、设备和材料,提高社会的综合节能效益。
一、水泥
(一)积极发展日产水泥熟料1000吨以上的新型干法生产工艺。必须采用新型干法工艺,不再扩建和新建湿法窑。原有的湿法窑应根据条件改造成干法或半干法生产线。应逐步淘汰年产8.8万吨以下(含8.8万吨)立窑和干法中空回转窑。
(二)水泥厂粉磨系统应采用先进立磨、辊压磨、高细磨等高效节能粉磨机,对现有球磨机实行综合节能改造。逐步改造和淘汰(2.2米以下(含(2.2米)的球磨机。
(三)禁止制造湿法窑、干法中空窑、立波尔窑、土立窑、(3米以下(含(3米)的窑型和(2.2米以下(含(2.2米)的小型磨机等设备。
(四)发展和推广优质耐火材料、耐磨材料和隔热材料,提高设备热效率,减少窑体的散热损失。
二、平板玻璃
(一)除特种玻璃生产外,不再新建玻璃生产线,逐步淘汰年产50万重量箱以下(含50万重量箱)的小玻璃厂。
(二)平板玻璃企业应积极开发熔化新工艺,改造现有中、小型玻璃熔窑,提高熔化效率。推广节能型投料方式及投料机。所有的玻璃熔窑都要采用优质配套耐火材料和保温材料进行全窑保温。燃油窑炉要推广燃烧新技术。玻璃工厂应安装余热锅炉,回收窑尾烟气余热。
三、墙体材料
(一)大力发展空心砖、加气混凝土、建筑砌块、轻骨料混凝土砌块和墙板、建筑石膏制品、轻质复合墙体、粉煤灰烧结砖、灰砂砖等新型墙体材料。
(二)利用工业废渣和低热值燃料煤矸石、石煤等生产内燃砖、砌块等墙体材料。
四、建筑卫生陶瓷
(一)改革陶瓷工艺,原料采用喷雾干燥和干法制粉新工艺,利用窑炉余热干燥坯体,改进原料配方,采用低温快速烧成技术。
(二)改变陶瓷窑的燃料结构,采用洁净气体燃料,实现无匣钵烧成工艺。
五、保温隔热材料
发展新型保温隔热材料,如岩棉、矿棉、膨胀珍珠岩等保温隔热材料及其制品的生产。
第二十一条 企业应做好国家明令淘汰型机电产品的更新换代工作。禁止淘汰型机电产品重新进入企业。
第二十二条 企业要对放风设备、变速设备、起动频繁设备采用变频调速器或液力偶合器、液办起动器等装置,以减少功率损耗,对主要耗电设备应采用进相机或电容就地补偿装置,提高功率因数,减少无功损耗。水泥企业的烘干设备和其他企业的窑炉要发展和推广适合国内煤种的流化床燃烧技术。
第二十三条 企业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工程项目,必须采用合理用能的先进工艺和设备,其能耗应达到国内先进指标。引进国外工艺和设备,必须综合考虑技术条件、经济效益和能耗水平。严格限制引进能耗高的工艺和设备。
第二十四条 建材行业主管部门应按照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加强对基建和技改项目的节能审查。
第二十五条 主要产品能耗高于本行业规定的单位产品能耗限额的企业,必须把节能列为企业技术改造重点。对高于单位产品能耗限额的企业必须限期整改。
第二十六条 企业应在计划中安排一定经费用于节能技术进步研究开发专项费用。
第二十七条 对重大节能项目,要进行节能项目可行性研究及技术经济评价。对列入国家、省、市计划的节能项目,建材行业主管部门要做好项目的审查工作,并加强对项目的管理。企业应认真做好项目实施工作,确保项目按时完成。
第二十八条 对重大节能技术开发项目,应当列入国家或省、市重点科研计划,省、市建材节能管理部门和科研管理部门,应当积极组织节能技术项目的研究和推广。
第二十九条 节能效果明显,社会需求量大的产品,由企业申请,经省建材行业主管部门审查合格后,可推荐获取节能标志证书,并在产品上使用节能标志。
第五章 节能宣传和培训
第三十条 建材行业主管部门和企(事)业单位要利用多种形式,大力开展节能宣传教育和节能信息交流活动,对职工进行节能知识的教育,普及节能技术,开展节能效益实便宣传,提高建材职工的节能意识和节能技术水平。
第三十一条 建材行业主管部门应加强对节能管理人才的培养,充分利用大、中专学校、技工学校增设有关专业,积极培养从事节能工作的专门技术人才。同时,利用举办短期节能培训班等方式,进行多层次的人才开发。
第三十二条 建材行业主管部门的节能管理工作人员、企业主管节能工作的厂长和节能机构的管理人员,以及主要耗能岗位的操作工人,都应当有计划地接受节能培训。
未经节能教育、培训的人员,不得在耗能设备操作岗位上工作。
第六章 罚则
第三十三条 省、市建材行业主管部门对在节能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不定期地进行表彰。企业应按照有关规定给予适当的奖励。
第三十四条 在节约能源工作中取得明显效果的企业,可根据国家节约能源奖励办法和各地的有关规定提取节能奖,主要奖励直接从事节约能源的人员。
第三十五条 对违反本办法有关规定,情节较轻的单位或个人,由节能管理部门给予批评教育;情节较重的,责令限期整改和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及省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由广东省建设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建材工业环境保护工作条例
建材工业环境保护工作条例(摘录)
(1986年2月国家建材局发布施行〖1986〗建材生字第82号)
第三条 建材工业环境保护的目的和任务是:合理开发和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能源,控制和消除污染,为促进建材工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
第六条 各级环境保护机构的设置
国家建材局设专职机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材局(公司)要设置专职机构或专职人员。大、中型企业应设环境保护机构,环境保护专职人员应占本单位职工人数的3‰(不含监测人员)。小型企业应有专人或兼职人员管理环境保护工作。事业单位应设环境保护机构或设专职环境保护人员。
第七条 各级环境保护机构的基本职责
一、国家建材局扩要职责(略)
二、省、自治区、直辖市建材局(公司)的基本职责(略)
三、企、事业单位的基本职责
1.贯彻执行国家和上级有关部门及地方有关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2.企业的厂长、总工程师的事业单位的领导对本单位的环境保护工作负全面责任。
3.制定本单位环境保护管理制度,落实职能科室、车间的环境保护职 范围以及奖惩条例,并负责监督执行。
4.针对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制定消除污染,保护环境的长远规划和计划并负责组织实施。
5.认真执行新建、扩建、改建和技术改造项目“三同时”的规定。
6.组织环境监测,建立健全原始记录,分析污染向以及综合利用情况。
7.建立环境保护档案,做好环境保护统计工作,按时向有关部门报告环境保护统计报表和提供有关技术数据。
8.负责调查本单位造成的环境污染事故,提出处理意见上报有关单位。
9.负责对职工进行经常性的环境保护教育,并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
第九条 凡对环境构成污染的企、事业单位,都必须制订治理规划并付诸实施,地处人口稠密区、国家重点保护城市、水系、海域、港口和风景游览区的建材企业,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限期治理。
第十条 企业要加强管理,充分合理地利用能源、资源,消除污染,保护环境,并通过革新工艺、技术改造,采用无污染或少污染的新工艺、新设备、把污染物消除在生产过程中。
第十一条 各区矿企业要节约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减少污水外排量。工业废水要清污分流,尽可能循环利用或回收。排放污水要符合国家标准。严禁使用渗井、渗坑、溶洞或采用稀释办法排放有毒有害废水。
第十二条 烟尘、生产性粉尘及有害气体都应净化处理,其排放浓度应达到国家或地方的排放标准。
凡新购进的工业锅炉、生活锅炉必须有消烟除尘设施,并做到同时安装、同时投产。排放烟尘达不到标准的不得使用。
第十三条 生产过程中的高温烟气、高温物料和其他热能,都应因地制宜地充分利用,以利发展生产、方便生活、节约能源。
第十四条 各企业单位的废渣、废料、尾矿等要积极回收和综合利用,暂时无法利用的,也要妥善处理,不准任意堆放或倾倒,防止二次污染。
第十五条 凡使用放射性物质及汞、砷、铅、镉、铬、氰化物等毒物的单位,必须按照有关规定严加管理,确保生产、使用过程中不发生污染和中毒事故。
第十六条 加强对工业噪声、震动的防治。凡产生噪声和震动的机器设备必须因地制宜采取消声、隔声、防震等有效措施,使环境噪声达到国家标准。
第十七条 严格防止新的污染
一、新建、改建、扩建的基本建设及技术改造项目,其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设施,必须执行“三同时”原则。大、中型建设项目在立项之前,必须提出环境影响报告书,小型建设项目,也应提出简单的环境影响分析报告,经环境保护部门同意后,才能定址建设。
二、凡列入国家计划的建设项目,应按照初步设计的要求,对环境保护设施的投资、设备、材料和施工力量给予保证,不留缺口,不得挤掉。环境保护设施没有建成的工程项目,不予验收,不准投产,强行投产的要追究责任。
三、从外国引进或与外国进行合作的项目,建后的环境质量应达到或接近国际的先进水平。
第十八条 环境污染治理资金来源,各企业应根据(84)城环字第331号文规定,每年从更新改造资金中提取7%用于污染治理。污染严重、治理任务重的单位,用于治理的资金比例可适当提高。返回的排污费必须用于治理污染。此外,还可使用留利和企业基金及向银行申请贷款。
第二十一条 企业在制定生产发展计划时,必须将环境保护的目标、措施切实纳入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
第二十二条 对尚未治理的污染源,必须采取控制措施,污染严重的单位必须限期治理,不计划实现治理任务的要追究责任。
第二十三条 凡经过治理,达到排放标准的污染源要加强管理,防止重瓣超标排放。
第二十四条 大、中型和污染严重的企业,应成立监测组,不断完善监测手段。每委度至少要对排放点进行一次检测。其他企业可委托当地环境保护部门或上级监测单位按期进行检测。
第二十七条 科研设计单位和大专院校承担的科研项目,在研究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的同时,必须研究相应的污染防治措施,达不到环境标准的,不得作为科研成果鉴定并采用。
第二十八条 各科研设计单位要结合建材工业的环境污染,积极开展污染治理技术、环境质量评价、监测技术、综合等项目的研究。
第二十九条 各建材大专院校和中等技术学校,都应设置环境保护课程,使各专业毕业生具备应有的环境保护科学知识和技术水平。有条件的大专院校应设立环境保护专业。
第三十条 加强国内外环境保护技术和信息的交流。有关生产、建设、科研、设计、管理等方面的对外交流和考察、要包括环境保护内容,根据工作需要可组织环境保护专业人员的出国考察。
第三十一条 各设计院(所)应根据现有治理技术水平,搞好本专业环境保护设施的设计规范和通用设计,供企业和基建单位使用。
第三十二条 凡对环境保护工作有下列贡献和显著成绩之一的单位和个人,按其贡献大小,应给予表彰或奖励。
一、在防治污染,综合利用方面成绩显著。
二、在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或治理技术、污染监测方面有突出贡献者。
三、对环境保护管理、监督和宣传教育等方面做出显著成绩者。
四、发现污染事故及时报告和检举揭发的有功人员。
第三十三条 企业领导在行使每年3%的晋级权时,应充分考虑在环境保护方面做出突出成绩的职工。
第三十四条 奖励奖金通过以下渠道解决:
1.职工奖励基金。
2.返回排污费中明文规定的奖励金额。
3.留给企业的“三废”产品净利润提取一定比例。
第三十五条 对违反国家和上级有关环境保护规定,不顾人民健康,排放有害物质,造成环境严重污染的单位和个人,根据不同情况,视其情节轻重,提出警告、通报、罚款、责令赔偿损失或停产治理并追究单位领导和肇事者的行政、经济和法律责任。
一、不认真执行“三同时”的规定,造成污染的。
二、对限期治理项目不按计划完成治理的单位或个人。
三、虽有防治设施,但因放松管理,无故闲置不用或不进行有效使用,使排放浓度超过国家排放标准者。
四、采用渗坑、渗井、溶洞、稀释或填埋,任意倾倒污染物,造成环境污染者。
五、对玩忽职守,造成环境污染事故的直接操作和责任者以及隐瞒污染事故真相者。
六、对监督检举、控告者进行打击报复者。
第三十六条 环境污染严重和不按计划完成治理任务的单位不得被评为文明生产单位。
第三十七条 各级建材环境保护机构负责奖惩办法的执行。
第四篇:节约能源
节约能源
作者:钟一和单位:广西大学土木学院122班
摘要:建设美丽中国,应该把节能减排做为重中之重。节约能源是节约资源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切实认识到节约能源的紧迫性和切要性。我国能源储量不足决定了节约能源的重要性、必要性、迫切性。因此,必须加强节能降耗。减少排放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目前,环境污染制约了我国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因此,必须严格实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节能减排必须不断创新工作思路,用系统科学的理论探索节能减排新举措。一是动员全社会参与节能减排;二是继续抓好重点行业、重点产业、重点产品的节能减排;三是应该继续关注中小企业节能减排;四是在工业园区内推进系统性节能减排;五是依法节能减排,做到永续“绿色发展”。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绿色发展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这段精辟论述,充分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内在要求,准确反映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客观现实,明确指出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着力方向,是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指导方针。遵循这一方针,建设美丽中国,应该把节能减排做为重中之重。
节约能源是节约资源的最重要组成部分,资源节约必然要求高度重视和加强能源节约。我国能源储量不足与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需求量巨大的客观现实,决定了在我国节约能源更加重要、更加必要、更加迫切。必须把节约能源放在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工作的突出位置,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强节能降耗。减少污染物排放,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社会生产力持续发展和人们生存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基础,加强环境保护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重要途径。目前我国环境污染问题突出,环境状况总体恶化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环境制约了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因此,必须彻底改革以牺牲环境、破坏资源为代价粗放型增长模式,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严格实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全面推行清洁生产。节能减排工作涉及多个学科、多个领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当前,我国的节能减排工作已进入攻坚阶段,节能减排难度不断增加,“十一五”期间,投资少、见效快、容易做的措施基本上已经实施,技术节能减排的空间越来越小。因此,必须不断创新工作思路,仍然把工业做为节能减排的重点领域,用系统科学的理论探索节能减排新举措,走中国特色的节能减排之路。
作为一名大学生,节能减排不能空喊口号,应该从点滴小事做起,例如人走关灯,夏天空调不必开到过低温度,参与废品回收等等。当然作为一名有知识文化的青年,我们不单要从自身做起,也要利用自己所学知识积极献计献策,为国家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而努力。下面我简单谈谈相关看法意见。
1动员全社会参与节能减排
美丽中国,共建共享。节能减排涉及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必须从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单位做起。所以,要通过宣传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节能减排。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潮流激荡而来的时候,广大人民群众既希望安居、乐业、增收,也希望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在新的形势下,一方面要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节能减排意识,激发人民群众持久的节能减排热情;另一方面要推动人民群众身体力行投入节能减排之中,打胜节能减排攻坚战,全面完成节能减排任务目标。
2继续抓好重点行业、重点产业、重点产品的节能减排
生态文明建设就要继续大力抓好重点行业、重点产业、重点产品的节能减排工作。一直以来,国家都把重点行业、重点产业、重点产品的节能减排作为抓手,不断加大大型企业节能减排的工作力度,很多大型企业、大型企业集团、国际化大型企业集团在节能技术、能耗水平等方面,已经居于全国领先水平,有些甚至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为降低能耗总量和大幅减少污染物排放做出了贡献。目前生态文明建设中,钢铁、石化、有色、建材等重点行业、重点产业、重点产品的节能减排仍然是关键,必须强力推进节能减排规划方案和政策措施的落实,让它们唱好节能减排的重头戏。今后,在抑制高耗能、高排放、淘汰落后产能、强化综合性节能减排,推进清洁生产技术,创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企业的实践中,大型企业、大型企业集团、国际化大型企业集团仍然是“领跑者”,要让这些企业站在责任竞争的制高点,不断提高履责的内生动力。
3应继续关注中小企业节能减排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减少资源消耗、废弃物产生和污染物排放的责任主体。中小企业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而且大多数技术不先进、工艺水平落后、能源使用率不高、污染物排放量大,具有很大的潜在节能减排空间,是从广泛性上搞好节能减排工作的重点领域。在推进工业化进程中,要把节能减排作为促进中小企业转变发展方式的一项重要措施。在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过程中,第一要强化中小企业节能减排监督管理,把软指标变成硬约束;第二要积极推进中小企业节能减排技术进步;第三要建立健全促进中小企业节能减排的政策激励和约束机制。要形成以中小企业为主体、专业服务机构为支撑、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中小企业节能减排工作机制和良好氛围。在工业园区内推进系统性节能减排
系统性节能减排是指基于循环经济理念,从资源能源使用的平衡性、合理性着手,优化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推进产业向上下游一体化和资源能源综合利用方向集中,实现整体节能减排的最高效率。工业园区是当前我国推进工业化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生态工业园区、低碳工业园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等,无论是从数量上、质量上、地区分布上,还是从经济效益方面都有了长足发展。工业园区有其特有的空间集聚、专业化、网络创新、规模经济等特征与优势。工业园区推进系统性节能减排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第一工业园区可以龙头企业为主导,带动产业链上下游节能减排;第二工业园区便于基础设施共建,便于公共服务平台共享,便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便于实现污染物集中治理;第三工业园区有利于产业间融合发展,实现协同节能减排。因此,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自觉地把节能减排纳入工业园区发展战略,在工业园区建设和发展中,一要抓好系统化的供水、供电工程,系统化的排污、排水工程,系统化的技术服务平台和信息共享平台。二要抓好节能减排技术的创新、扩散和共享。三要抓好节能减排先进管理方式的实验、推广和相互借鉴。依法节能减排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依法治国是我们党执政的基本方略。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不断深入,我国对节能环保也相应地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地方性的节能环保法规和规章也很多。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着无法可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等现象。总的讲,一是法律法规不完善,二是缺乏强制性措施。在进入工业化后期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重要阶段,我国面临着快速发展和加强保护的双重压力,推动“绿色发展”的任务日益迫切。所以,必须建立健全有利于实现永续发展的体制机制,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新路子。依法节能,依法减排,一是完善节能减排法律法规,推动修订现有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二是健全节能减排制度,制定更加严格的节能减排标准,坚持“零排放”,提高环境质量标准;三是严格落实各级政府环境保护责任制,将节能减排成果纳入政绩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四是加强执法监管体制建设,增强环保执法的独立性,加大环保违法行为的处罚额度,提高节能减排执法的震慑力和权威性。
综上所述,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节能减排工作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环节。节能减排既是战略任务,又是每时每刻的具体工作。所以,需要持之以恒的抓,踏踏实实的抓,做到常抓不懈,抓出成效,让祖国的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实现建成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护航,同时更是给我们以及后人健康生活的环境。
参考文献: [1]黄素逸.能源与节能技术[M].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12-13).[2]高路.生活节能读本[K].经济日报出版社,2005(16).[3]严红.公民节能教育问题初探[J].节能,2003(12).
第五篇:中国铁路总公司节约能源管理办法(写写帮整理)
中国铁路总公司节约能源管理办法
铁总计统〔2015〕186号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推进中国铁路总公司(以下简称总公司)节约能源工作,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护和改善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等法律法规以及《中国铁路总公司章程》和《中国铁路总公司关于明确两级企业管理关系的规定》(铁总发展与法律〔2014〕96号)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总公司及所属单位。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能源,是指煤炭、电力、石油、天然气、生物质能和热力以及其他直接或者通过加工、转换而取得有用能的各种资源。
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节约能源(以下简称节能),是指通过加强用能管理,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措施,从能源生产到消耗各个环节,降低消耗、减少损失和污染物排放、制止浪费,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
总公司及所属单位和个人都应依法履行节能义务,有权制止和检举浪费能源的行为。
第五条
总公司实行节能目标责任制和节能考核评价制度,对节能指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第二章
机构与职责
第六条
总公司节能主管部门为计划统计部门,按照国家节能工作的方针政策,部署总公司节能工作,研究、协调、解决节能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第七条
总公司节能管理的主要职责:
(一)贯彻执行国家节能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制度、办法和标准;
(二)制定总公司节能政策、标准、管理办法、节能指标,对所属单位的节能工作提出要求和管理措施,并进行监督检查;
(三)编制总公司节能专项规划和节能计划;
(四)负责总公司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的评审;
(五)组织开展节能新技术和产品的示范与推广、节能宣传培训,推动节能技术研究开发等。
(六)负责总公司节能专业统计。
第八条
总公司所属各单位根据节能工作需要,按照国家和总公司节能工作的有关规定,统筹布置本企业节能工作,研究、协调、解决节能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所属单位节能主管部门负责本单位范围内的节能管理工作。所属单位节能管理的主要职责:
(一)贯彻执行国家和总公司的节能工作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制度和标准;
(二)制定本单位的节能管理制度、办法和标准;
(三)编制并组织实施本单位的节能规划和节能计划;
(四)负责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在本单位的贯彻实施;参与节能项目设计鉴定、建设招标、设备集采、竣工验收等工作;
(五)分解落实总公司下达的节能指标计划,检查指导所属各单位的节能管理,制定本单位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制度;
(六)负责本单位能源消耗统计工作,制定、实施本单位能源消耗统计管理办法,建立能源利用状况分析制度,并向总公司上报报表;
(七)编制、实施本单位的节能技术改造计划,组织开展节能技术研究以及节能技术、产品推广应用;
(八)指导节能监测机构开展节能监测、咨询、技术服务等。
(九)对本单位内部人员开展节能宣传教育与培训。
第三章
节能管理
第九条
节能规划管理。总公司及所属单位节能主管部门根据国家节能要求,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本单位的节能规划,下发到所属各单位。总公司所属单位制定的节能规划应抄送总公司节能主管部门。
第十条
节能计划管理。总公司节能主管部门根据节能规划和上年实际情况,下达总公司节能指标计划;总公司所属单位节能主管部门分解下达所属各单位用能计划和节能指标。
第十一条
能源供应管理。各用能单位能源采购应按规定的能源标准和采购程序,与能源生产供应单位签订购买合同,必须保证购进能源的质量和数量,经验收达不到能源质量标准或数量短缺的,依照法律、法规和合同约定及时索赔,防止能源采购造成的损失。
第十二条
能源计量管理。各用能单位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和《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要求,对主要用能设备和设施配备能源计量器具,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率和准确度等级应符合标准规定,按计量数据进行统计、收费和考核。
总公司及所属单位向外单位、职工生活区、工程施工单位等转供的能源,必须装表计量,按计量收费。不得无偿使用和实行包费制。第十三条
能源统计管理。各用能单位依据国家及铁路节能统计相关管理规定开展能源消耗与节约统计工作。
第十四条
主要用能设备能效管理。各用能单位要对主要用能设备设施建立能耗统计管理台账,建立能耗定额管理制度,对不达标的设备、设施进行整修或更新改造。各用能单位应加强节能管理,定期组织修订主要产品、设备、工艺的能源消耗定额,确保定额先进合理可行,并严格考核。总公司及所属单位应在确保铁路运输安全生产前提下,优化铁路运输生产组织。优化列车运行图,按列车运行图组织行车;尽量组织直达运输,减少编组作业;组织机车长交路,加快机车周转,减少欠重,减少单机走行、机外停车、对放单机,提高机车运用效率;确保机车检修质量,提高机车热力状态、柴油机燃烧状态和恒功性能,优化机车乘务员操纵,为机车节能创造技术条件,不断提高运输能效水平。
第十五条
用能设备购置。总公司及所属单位购置用能设备时,凡有国家强制规定的执行国家有关规定;其他用能设备采购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用能效等级小的节能产品。
第十六条
合同能源管理。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各单位创新节能技改模式,积极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改善企业利用市场化节能机制的环境条件,大力培育和支持专业节能服务企业参与铁路节能技术改造,推动企业节能取得实效,促进企业节能市场有序发展。
第十七条
节能技术改造和节能项目示范推广。总公司及所属单位应保证必要资金用于实施节能技术改造和节能“四新”(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项目示范和推广,如安排适当额度的节能资金用于开发利用太阳能空气能等可再生能源、动态能源管控技术、高效节能光源及控制技术等示范和推广项目,大力发展电力牵引,推广应用新型交流传动机车、新型客车、动车组,推广机车节油节电综合节能技术等,项目的节能效果应体现在相关节能指标上,节约效益可分核减。节能技术改造项目的回收期一般不应超过六年。总公司及所属单位应限制或淘汰国家明令公布的能耗高的落后技术、工艺、设备和材料,加快老旧机车车辆节能改造或更新。
第十八条
节能监督检查。总公司及所属单位节能主管部门应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加强对节能法律、法规和节能标准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依法查处违法用能行为。节能监督检查由上级或本单位节能主管负责人、节能管理、节能监测及节能统计人员组成。节能监督检查的主要内容是:检查用能单位有关能源管理的制度、办法、规定、计划、台账、报表、检查记录等资料;用能浪费与节约状况;对不符合用能规定的单位、责任人提出书面处理意见,用能单位根据检查结果提出整改措施和落实整改期限。
第十九条
节能监测管理。总公司及所属单位要逐步建立和完善用能设备的监测制度,重点对主要用能设备、节能新产品实施用能监测。对监测不达标的应淘汰或进行更新改造。
各级铁路节能监测站要不断充实、提高自身监测水平,完善监测设备,更好地为铁路节能减排提供技术服务。
第二十条
节奖超罚。为调动各用能单位和职工节能积极性,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总公司及所属单位应建立节奖超罚制度。总公司及所属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对节能科技创新、实施节能效果显著、节能管理工作突出的单位、集体和个人按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十一条
节能评估和审查。总公司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实施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节能评估文件及审查意见、节能登记表及其登记备案意见,按法律法规要求作为项目审批、核准或开工建设的前置性条件以及项目设计、施工和竣工验收的重要依据。总公司及所属单位节能主管部门负责对管辖范围内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组织开展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并对节能评估文件及批复意见的落实进行监督管理。
第四章
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
第二十二条
下列单位确定为总公司和所属单位重点用能单位:
(一)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1万吨标准煤及以上的总公司所属单位为总公司重点用能单位;
(二)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5000吨标准煤及以上的用能单位为所属单位重点用能单位。所属单位可根据管理需要指定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5000吨标准煤以下的用能单位作为所属单位重点用能单位。
第二十三条
总公司重点用能单位应设立专职节能管理岗位,在具有节能专业知识、实际经验以及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人员中聘任节能管理人员,并向总公司节能主管部门备案;所属单位重点用能单位应根据节能管理工作需要,设立专兼职节能管理岗位,聘任有能力、有经验的节能管理人员,并向所属单位节能主管部门备案。
节能管理人员负责对本单位的用能状况进行监督、检查、分析、评价,提出并组织实施本单位节能技术改造,开展节能管理工作。节能管理人员应接受节能培训。
第二十四条
重点用能单位应每年向总公司和所属单位节能主管部门报送上一年能源利用状况报告。能源利用状况包括能源消费情况、能源利用效率、节能目标完成情况和节能效益分析、节能措施等内容。
第二十五条
总公司及所属单位节能主管部门应对重点用能单位报送的能源利用状况报告进行审查和现场抽查,组织对节能管理制度不健全、节能措施不落实、能源利用效率低的重点用能单位,开展现场检查和监测,并提出书面整改要求,限期整改。
第五章
节能宣传培训
第二十六条
总公司及所属单位应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讲座等多种形式,积极宣传节能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标准和节能科学知识,提高广大职工的节能意识和节能法制观念。每年组织开展节能宣传周活动。
第二十七条
总公司及所属单位应有计划地组织开展节能培训,使节能管理人员和重点耗能设备操作人员熟悉国家的节能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标准及节能专业知识,提高节能管理和技术水平及实际操作能力。
第二十八条
总公司及所属单位应定期组织开展节能先进技术与经验交流活动。
第二十九条
总公司及所属单位应注重多层次节能人才的开发,有计划地培训从事节能管理工作的人才,重点耗能设备操作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操作技能和节能知识。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条
总公司所属单位应根据本办法制定本单位管理办法或实施细则。
第三十一条
总公司所属单位对受委托管理的合资铁路的节能管理工作按本办法执行。总公司控股的合资铁路公司通过内部程序决策后执行本办法。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由总公司计划统计部负责解释。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铁道部印发的《铁路实施<节约能源法>细则》(铁计〔1998〕85号)停止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