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违反八项规定精神案件看:顶风违纪胆从何来
从违反八项规定精神案件看:顶风违纪胆从何来
专家解读部分干部违纪心态:用公家东西是有本事
违反八项规定精神查处案件数量对比
违反八项规定精神干部级别占比
违反八项规定精神案件类型数量对比
日前,本报刊发《习俗,绝不能成为敛财的借口——黑龙江省依兰县查处住建局副局长违规操办“升学宴”》一文,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中央八项规定自2012年12月颁布,从一年多的落实情况看,作风建设已经取得初步成效。但令行并未禁止,为何依然有那么多党员干部胆敢顶风违纪?顶风违纪现象说明了什么?如何改变?对此,本报记者采访了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政治学系教授周淑真和中央党校党建部讲师强舸。——编者
背景分析:2013年9月起,中央纪委监察部实行全国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每月通报制度。据统计,一年来,案件数量呈现逐步上升的态势。这一方面反映出各地各部门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的常抓不懈、查处力度不断加大;另一方面,也说明少数党员领导干部无视规定、顶风违纪的现象依然存在。在查处的案件中,乡科级干部比例达95%,成为违规的主体,而县处级、地厅级、省部级人数依次减少。同时,违规使用公车、大操大办婚丧喜庆事宜、公款大吃大喝等问题较为突出。
顶风违纪,根源在哪儿?
侥幸、从众心理只是表面原因,根源在于许多党员干部对中央八项规定的重要意义和中央落实八项规定精神的决心认识不到位。
记者:有人将顶风违纪者的心态大致归结为侥幸心理、从众心理、认为小题大做等。为什么原本应该带头遵守党纪法规的党员干部,敢于开“顶风船”带头违纪呢?
周淑真:顶风违纪基本上就是这几种心态,但这三种心态各不相同。侥幸心理是最基础、最一般的心理,认为犯一次错、冒一次险应该抓不到,试一试水也没事儿;从众心理是觉得,别人犯错了没出事,法不责众,我也试试;小题大做就是觉得本来就不是什么大事儿。总体说来,这三种心态反映出有的人认为反腐败“雷声大雨点小,多说少做”,没有真正认识到十八大以来中央对反腐败,特别是对中央八项规定常抓不懈的决心。
强舸:侥幸、从众等心理只是表面原因,顶风违纪的真正根源在于认识问题,即许多党员干部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中央八项规定的重要意义和中央推进八项规定落实的决心,甚至有的党员干部认为中央管得过宽。因为对八项规定的不认同,他们才会找漏洞来违反规则,诸如“不会这么倒霉就查到我吧”的侥幸心理和“大家都这么干凭什么我就不能干”的从众心理才会起作用。
记者:滋生这种心态是否有社会基础?
强舸:这种心态的滋生有较普遍的社会基础。近年来,大操大办婚丧喜庆事宜、公款大吃大喝的不良风气愈演愈烈。排场越大,好像就显得人越有本事,人越有面子。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在一些地区,如果你是公职人员,花自己的钱、用自己的车招待朋友,就会被认为是一件“没面子”的事情;相反,你越是用公家的东西,别人就越会觉得你做人有本事。
周淑真:我认为是有的。现在的官场文化认为,公职人员就应该跟普通群众不一样,公款出行、公车私用、单位福利,这些都是理所当然的,这其实是长期积淀形成的一种特权思想。同样,社会上也形成了一种普遍心态。一些人认为公职人员就是具有特殊性,比如过年过节发福利、甚至定期公款旅游都是正常的事,如果没有,反倒不正常。
记者:中央八项规定的要求明确,可操作性很强,但顶风违纪者依旧会采取这样那样的方式变相违纪违规,您觉得这种现象是否与监督不到位有关?
强舸:中央八项规定与当前许多不良的社会风气是针锋相对的,必然会遇到比较大的阻力。能查处这么多顶风违纪案件,恰恰说明许多地区的监督工作是“有作为”的,没出什么顶风违纪案件的地区,也未必是监督工作做得非常好,反而有可能是“不作为”。当务之急是要在全国范围内继续把强有力的监督落到实处,做到持之以恒。
周淑真:很多作风问题是久成恶习,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或风俗,一旦反对,反而会让人不适应。反对它和纠正它也是一个长久和持续的过程,不会一抓就戛然而止。所以,监督只是一个方面,关键还在于各级党员干部思想观念的转变。
风俗习惯能否成为顶风违纪的借口?
不能把党员干部顶风违纪的个人行为全部归因于社会,将人情风俗作为借口,就是狡辩。
记者:黑龙江省依兰县顶风违纪操办“升学宴”一案的当事人,在接受组织约谈后,阳奉阴违,依旧违规操办“升学宴”。在各级纪委查处的案件中,大操大办婚丧喜庆事宜问题也较为突出。那么,对顶风违纪者来说,是否存在一些无法承受的负担?
强舸:许多人把“礼尚往来”视为零存整取的储蓄行为,平常“给别人送”是零存,自己办事时“别人送”是整取。八项规定禁止大操大办,使得很多党员干部没机会收回规定出台之前送出去的礼钱,心理上自然不愿意,经济上也很可能会有一定“损失”。此外,面子也成为很多党员干部顶风违纪的“压力”和“动力”。中国社会讲究面子,对父母来说,能给自己的子女办一场风风光光的婚事,能证明自身的慈爱。对子女来说,能给自己的父母办一场风风光光的葬礼,能证明自己的孝顺。但是,社会风气和个人行为是相互影响的,不能把党员干部顶风违纪的个人行为全部归因于社会因素。这里有家庭的影响,有面子思想,也有借机捞钱的想法。
周淑真:这种所谓的负担不是无法承受的,将人情和风俗作为顶风违纪的借口,就是狡辩。人情和风俗是整个社会的,关键是党员干部自己怎么看、怎么想。很多人都没有那么做,也没有谁去责备啊!所以,当事人的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很重要,若囿于思想的影响,就有可能做出顶风违纪的事情。
记者:查处的案件中,发现存在使用公款购买节礼发放职工福利的案件,相关党政机关的负责人并非单单为个人谋利益,这样的顶风违纪者是否值得同情?
周淑真:这种行为有利己的成分,通过为大家顶风办事儿,博取“人缘”,查出来了,就认为是为大家“牺牲”了。同时,这也与长久以来公务员的收入构成有关,福利成为工资收入的一部分,他认为是理所当然的。这应当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面入手,使工资收入和社会生活水平相匹配。
强舸:这些单位的负责人对相关规定把握不准确是重要的原因。中央八项规定施行以来,违规用公款购买节礼发放职工福利的案件有之,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名剥夺员工合法福利的现象亦有之。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单位负责人对何为合理合法的福利及其额度缺乏清醒的认识,所以就陷入了“发也不是,不发也不是”的困境。
顶风违纪,如何根治?
根源上扭转需要社会形成共识,打一场党组织自上而下监督和群众自下而上监督的持久战。
记者:查处的案件呈现以下两个特点:一是乡科级干部是违规主体;二是违规配置使用公务用车与大操大办婚丧喜庆事宜问题较为严重。这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共同根源?
强舸:这两种现象确实存在共同的根源。查处的乡科级干部人数多,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乡科级干部本身基数大,数量是县处级的几十倍、厅局级的几百倍、省部级的上万倍,这是个统计学问题。某些媒体对此恶意炒作,属于故意地“装不懂”。当然,也有统计学以外的原因。比如,越往基层,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任务就越重,人力、物力就越紧张,受到的掣肘也越多。这就导致监督工作的弱化,使得乡科级干部违法乱纪的胆子就更大一些。从这一点上来说,要进一步加强基层纪检监察机关的建设。
周淑真:中国官员的结构是金字塔形,层级越高人越少。数量最大的是管理基层社会的乡科级,县处级、厅局级、省部级依次减少。违规使用公车和大操大办婚丧喜庆事宜的,很多都是基层乡科级干部,他们要在那个社会群体里显示一下威风,也就是所谓的“面子”问题。另外,乡科级干部和社会大众接触比较多,办婚丧事宜,周围乡民都来送礼,有时候的确比较难处理。
记者:有一些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案件不大,但影响恶劣,应采取哪些措施,根治这种现象?
周淑真:根源上扭转还是需要社会形成共识,觉得这样的做法是丑陋的,是不应该的。社会风气根深蒂固最不容易扭转,实际上我们是在做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十八大以来,基本上形成了“不敢腐”的认识,现在要常抓不懈,抓落实。同时,要完善并落实制度,令行禁止,明确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才能逐渐使之成为风气。廉政教育也很重要,让大家认识到贪腐会葬送政治生命,做起事来就会谨慎。此外,公众和社会舆论的监督也非常重要,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此前开通“违反八项规定直通车”就是发动社会监督的一项有力举措。
强舸:第一,要加强教育。不能仅仅让党员干部“怕”中央八项规定,而要从心底认同。第二,要持之以恒落实制度。坚持几年后,制度就会越来越被人们认同,侥幸心理就会越来越少,顶风违纪行为也会越来越少。第三,必须依靠群众。“上级不可能知道”的侥幸心理是很多党员干部顶风违纪的重要动因。近期通报的许多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案件,其查处都是依赖群众提供的线索。纪检监察机关要畅通群众举报途径,保护群众举报行为,打一场党组织自上而下监督和群众自下而上监督的持久战。(对话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政治学系教授 周淑真 中央党校党建部讲师 强舸 记者 曹溢 王卓)
第二篇:中纪委通报8起顶风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
中纪委通报8起顶风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
2013年07月29日17:39来源:人民网手机看新闻
打印网摘纠错商城分享推荐字号
分享到...分享到人人 分享到QQ空间 人民网北京7月29日电(唐述权)据监察部网站消息,日前,中央纪委对8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典型问题发出通报,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持之以恒落实八项规定,坚决纠正“四风”,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把作风建设抓到底、抓出成效。
通报指出,八项规定出台以来,各地区各部门高度重视,做了大量工作,促进了党风政风转变。但仍有个别党员、干部无视规定,心存侥幸,顶风违纪。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对此进行了严肃查处。其中,8起典型问题是:
一、河南省地矿局测绘地理信息院违规公款吃喝,院党委书记受到党内警告处分,相关责任人受到追究,聚餐活动费用由院党委成员个人承担;
二、广东省农村信用社人力资源部总经理带领16人公款吃喝玩乐,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相关责任人受到追究,全部费用被责令由相关人员个人承担;
三、四川省达州市安全生产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在考核工作期间公款娱乐,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相关责任人受到追究,并被责令退还相关钱物;
四、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新沟桥街道党工委书记组织10名工作人员赴海南省公款旅游,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参与人员被责令退赔旅游费用;
五、吉林省公主岭市委书记违反规定工作日午餐饮酒,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六、上海市宝山区环保局环境监察支队支队长等违规接受宴请和收受礼金,受到留党察看二年和行政撤职处分,相关责任人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和行政记大过处分,收受的礼金、购物卡被予以追缴;
七、湖南省司法厅副厅长为其子大办婚宴收取礼金,受到党内警告处分,10名违规使用警车参加婚宴的工作人员受到行政警告处分;
八、河北省沽源县平定堡镇党委书记兼街道党工委第一书记为其女大办婚宴收取礼金,受到撤销党内职务处分,违纪礼金被收缴。
通报强调,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以贯彻落实八项规定精神为切入口,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集中解决“四风”问题。各地区各部门要把制度约束作为刚性约束,令行禁止、不搞例外,坚决整治对中央规定变着法子进行规避的行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大检查监督力度,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姑息、决不手软。对贯彻落实八项规定精神态度不坚决、措施不得力,造成管辖范围内出现顶风违纪问题的,要按照规定追究有关领导干部的责任,维护八项规定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今年3月,中央纪委曾对6起违反八项规定精神的典型问题发出通报。
第三篇:中央纪委通报8起顶风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
中央纪委通报8起顶风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
日前,中央纪委对8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典型问题发出通报,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持之以恒落实八项规定,坚决纠正“四风”,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把作风建设抓到底、抓出成效。
通报指出,八项规定出台以来,各地区各部门高度重视,做了大量工作,促进了党风政风转变。但仍有个别党员、干部无视规定,心存侥幸,顶风违纪。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对此进行了严肃查处。其中,8起典型问题是:河南省地矿局测绘地理信息院违规公款吃喝,院党委书记受到党内警告处分,相关责任人受到追究,聚餐活动费用由院党委成员个人承担;广东省农村信用社人力资源部总经理带领16人公款吃喝玩乐,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相关责任人受到追究,全部费用被责令由相关人员个人承担;四川省达州市安全生产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在考核工作期间公款娱乐,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相关责任人受到追究,并被责令退还相关钱物;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新沟桥街道党工委书记组织10名工作人员赴海南省公款旅游,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参与人员被责令退赔旅游费用;吉林省公主岭市委书记违反规定工作日午餐饮酒,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上海市宝山区环保局环境监察支队支队长等违规接受宴请和收受礼金,受到留党察看二年和行政撤职处分,相关责任人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和行政记大过处分,收受的礼金、购物卡被予以追缴;
湖南省司法厅副厅长为其子大办婚宴收取礼金,受到党内警告处分,10名违规使用警车参加婚宴的工作人员受到行政警告处分;河北省沽源县平定堡镇党委书记兼街道党工委第一书记为其女大办婚宴收取礼金,受到撤销党内职务处分,违纪礼金被收缴。
通报强调,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以贯彻落实八项规定精神为切入口,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集中解决“四风”问题。各地区各部门要把制度约束作为刚性约束,令行禁止、不搞例外,坚决整治对中央规定变着法子进行规避的行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大检查监督力度,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姑息、决不手软。对贯彻落实八项规定精神态度不坚决、措施不得力,造成管辖范围内出现顶风违纪问题的,要按照规定追究有关领导干部的责任,维护八项规定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今年3月,中央纪委曾对6起违反八项规定精神的典型问题发出通报。
第四篇:从“八项规定”看党的作风建设
从“八项规定”看党的作风建设
党的十八大指出:“当前,世情、党情、国情继续发生深刻的变化,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①我国正处于继续深化改革开放的战略机遇期,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必须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的科学化水平。党的作风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党的形象,关系到人心向背,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八项规定”的提出,正是党中央深刻分析党内外面临的现实,直面问题,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的重要举措。
一、“八项规定”的提出是新时期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必然要求
当前,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特色社会会主义道路不断走向成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日益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布局日渐形成,我国面临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质疑事业的领导核心,必须把握形势发展的要求,不断加强自身作风建设。
(一)“八项规定”的提出是坚持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要求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党的思想路线。十八大将求真务实写入了党章。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就是在思想解放的基础之上,实事求是地研究问题,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去真正地解决问题,以求真的态度、务实的行动去解决社会存在的问题,去解决党内存在的问题,让求真务实之风在党内成为一种自觉的遵循。第一,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内在地要求我们党应当审时度势,与时俱进,不断推动作风建设在内容和形式上实现新的飞跃,真正地做到与时俱进。“八项规定”的提出就是党中央审时度势,面对人民群众反映出的问题,回应人民群众的期待,在工作作风上进行的与时俱进的改变。改进调查研究、精简会议活动、精简会议简报、规范出访活动、改进警卫工作、改进新闻报道、严格文稿发表、厉行勤俭节约都显示了党加强作风建设能够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形式与内容,提升自我水平与能力,不断转变工作作风、生活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第二,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内在地要求我们党必须求真务实,从社会现实出发,从人民的期待、群众的需求入手,真正地改变作风,不断地提升自身的形象,改变一些不好的作风,不搞形式主义,不搞官僚主义,不搞排场,接近群众,了解群众需求,真正地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务人民利益之实。这样就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的需求,也就能够展示党的良好形象,真正地做到求真务实,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并在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中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在巩固党的思想路线中加强了作风建设,树立了形象,密切了党群关系。
(二)“八项规定”是应对当前党面临的“四个危险、四个考验”的现实要求
对于已经长期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来说,在新的形势下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②应对这些挑战,就必须改变伴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带来的一些对党员负面的影响。江泽民指出:“越是改革开放,越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要大力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③克服市场经济带来的趋利主义、享乐主义,克服一些党员干部中存在的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不讲原则、不负责任,言行不
一、弄虚作假,铺张浪费、官僚主义的现象,让党员干部能够深入实际调研,通过调查研究来明确问题,了解群众的需求,真正做到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决人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就必须更多地接近群众,与群众交流,不封路,让群众与干部零距离接触,打造和谐的干群关系、党群关系,再续“鱼水之情”;就必须以艰苦朴素的作风,求着务实的态度去工作,而不是讲形式主义,不是搞文山会海,也不是喊喊口号,而是真抓实干。在密切群众关系中密切党群关系,在调查研究中提高能力、强化责任意识、克服自身不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提高防腐拒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④,从而不断提升应对能力,在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之下,从容的应对危险,迎接考验,始终保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带领人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而奋斗。
(三)“八项规定”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实践要求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形势的发展、事业的开拓、人民的期待,都要求我们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⑤这对党的建设的科学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一,党的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风建设作为当前党的“五位一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以实实在在的行动加强作风建设,以党的作风建设的推进来践行思想建设,实现组织建设的良好运行,防止贪污腐败现象的发生,实现党的“五位一体”建设良性互动。“八项规定”的出台将在党的作风建设的推进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不断改进党的工作作风,克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享乐主义,有力推进党的“五位一体”建设。第二,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关键环节。党的作风是党的路线、纲领、宗旨的外在表现,是党的形象的外化,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稳定团结和党的生死存亡。以“八项规定”来推进党的作风建设,就能够不断地改进工作作风,把握住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党的建设的主线,也就把握住了“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两个坚持的要求,深化了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三型政党的需要,从而真正地保持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真正的促进党建科学化水平的提高。
二、“八项规定”的提出对于党的建设、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执政的情况下,如何始终保持先进性与纯洁性,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真正地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带领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些问题都是党面临的十分迫切解决的问题。“八项规定”的提出,对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推动这些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意义。
(一)党的作风建设影响到党政形象,事关执政地位的巩固
“八项规定”的提出与落实,意味着党的工作作风的进一步改变。工作作风决定工作的成效,工作成效影响党政形象。通过“八项规定”不断改进党的工作作风,不断形成良好的工作作风,党的工作就会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党的形象就会更好地树立起来,就会让人民群众更加满意,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与支持,取信于民。只有人民拥护,百姓支持,党才能不断地巩固执政地位,不断增强执政的合法性,才能更好地发挥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作用,让发展的成果更多地为人民群 众所共享。
(二)党的作风建设是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根本保证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党坚强有力,党同人民保持血肉联系,国家就繁荣稳定,人民就幸福安康。”⑥党的十六大报告曾明确指出:“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⑦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深刻指出:“90年来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是指引、评价、检验我们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全党同志必须牢记,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这些从党90年奋斗历史中总结出的宝贵经验,是对人民群众历史作用的充分肯定,是对人民群众历史地位的高度评价,也是对我们党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更是对全党的郑重要求。“八项规定”的提出,针对的都是人民群众长期反映强烈的问题,既具体而又实在,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八项规定”的提出与落实,将会让更多的领导干部走基层,搞调研,听群众呼声,解民生难题,让更多的领导干部与群众零距离接触,为群众办实事,将有力地推动党的作风建设,加强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促进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
(三)党的作风建设对于端正党风、整饬政风,带动民风具有推动作用
改进工作作风,有利于端正党风。求真务实,一向都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党的宝贵的财富,更是共产党人的本色。葆有这种本色,我们党才能不断真正地贴近群众,真正地做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八项规定”的提出,正是党的作风建设的需求。以“八项规定”促进党风的改进,就有了现实的抓手。党风的改进,带来的是党的领导干部思想觉悟的提高,工作方法6的完善,促使政风的转变,这将极大地推进行政效率的提高,加快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党风政风的改进,必然带来社会风气的改进,赢得民心,顺应民意,发挥民智,形成全社会共同奋进,推动科学发展的良好局面。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以作风正党风,以党风赢民心”是务实之举,开启了“为民、务实、清廉”的为政之风,对促进社会风气的改进,社会的全面进步至关重要。
三、从“八项规定”的落实探究党的作风建设的实现路径
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是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从而有效的应对世情、国情、党情不断变化的复杂环境的重要保障,是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实现的和谐党群、干群关系,促进党的事业的发展、人民幸福、国家富强的重要保证。我们必须始终牢记党的性质与宗旨,以“八项规定”的落实为契机,积极推进党的作风建设。
(一)落实“八项规定”,加强作风建设,转变思想作风是前提
党的作风包括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这五个方面的作风是相互促进的,共同统一于党的作风建设中。“八项规定”的提出,主要是针对工作作风,同时也涉及到学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但是思想作风是起决定性的作用,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作风问题不解决,其他方面的作风建设也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木之本。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不同的历史时期党的思想作风的内容也会有所不同。我党应当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应对发展的潮流,不断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以时代所需引领思想作风建设,以思想作风的改进推动工作作风的改进,落实“八项规定”,务人民群众需求之实。小到一个生命个体,大到一个社会团体、一个政党、一个国家,无论是纵向时间性或横向空间性的思想延续或者发展进步,精神层面的丰富性和先进性,决定了其工作作风的务实性和严谨性。思想是行动的前提,具有支配行动、决定行动的特征。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其实首先是对思想作风的进一步转变提出了要求。只有心为民所系、情为民所牵,将老百姓放在心里、当成衣食父母,这样的精神高度决定了好的工作作风,这样的思想境界才是群众心目中的“父母官”。人与人之间、政党与百姓之间的关系是亲近还是疏远,老百姓有一句非常朴实的大实话,叫做“将心比心”。记住了这一点,任何群众反映强烈的社会问题,必会迎刃而解。⑧当前,我们应当深刻地认识到党自身存在的问题,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思想,以良好的精神面貌,以时刻为民、处处利民的“民本”思想指引我们的行动,促进工作作风的转变,推动作风建设。
(二)落实“八项规定”,加强作风建设,提升党性修养是基础
“党性修养”是指党员在自己的思想上、行动上自觉地按党性原则办事,是党员的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完善。党的作风建设的加强,工作作风的转变,靠的是作为党细胞的党员的共同努力,这就需要每个党员都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明确自己的理想,确立自己的奋斗目标,并将这种信念内化于心,同时外化于行。党性是作风的内在依据,作风是党性的外在表现,党员应当时刻注重自己的党性修养,时刻反省自我,明确自己的奋斗方向,不断提升自我,严格要求自我,自觉遵守党章。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党性修养,使自己的工作作风实现转变,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以人民的利益为重,让人民满意,让百姓高兴。党的作风建设的加强,需要党员同志在不断提升党性修养的过程中改进作风来推动,同时也需要广大党员同志在反省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中化为为人民服务的行动,这样才能使“八项规定”落到实处,发挥作用,改 善党的形象,推进作风建设。
(三)落实“八项规定”,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注重领导干部建设是重点
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直接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直接关系到党的形象,关系到人心向背,直接关系到良好的党风乃至社会风气的形成。落实“八项规定”,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必须加强领导干部队伍建设。领导干部在党的政策的制定与落实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应当不断提高自身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全面提升自身素质,时刻心系人民群众,清正廉洁,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促一级的良好局面,将党的宗旨落到实处,时时体现党的性质。中央政治局在提出“八项规定”的时候明确表示,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这就是表率的作用。习近平考察广州没有鲜花,没有封路,李克强开会打断谈话让与会人员直奔主题,王岐山开会不让念稿子,这就是我们的中央政治局常委在率先垂范,带领各级领导干部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自觉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领导干部要带头改进工作作风,带头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带头联系群众,带头解决现实问题;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政绩观,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树立忧患意识、民本意识、宗旨意识、使命意识和创新意识,把改进作风作为高度的自觉和基本的行为习惯,推进作风建设。
(四)落实“八项规定”,加强作风建设,密切联系群众是核心
密切党群关系,时刻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的优良传统,是我们党时刻保持先进性与纯洁性的关键。胡锦涛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时刻把人民群众的7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⑨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要时刻牢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牢固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心里时刻装着群众,把人民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去“仰视”人民,而不是俯视人民,时刻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把党的工作作风的改进,作风建设的推进植根于人民群众的创造性的实践中,真心实意为群众干实事办好事,是党的群众观点内化于心同时外化于行,真正地将其落实于工作当中。我们党要时刻怀着对群众负责的态度开展工作,真正将人民赋予的权利用来为人民群众谋取现实的利益,真心诚意为群众办实事,用实际行动取得人民群众的支持与拥护。我们党要时刻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深刻地认识到党与人民群众的鱼水关系,深入群众,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集中群众的智慧,努力使我们的决策和我们的工作更加符合群众的期盼,使我们的工作得到群众的认可。落实“八项规定”,正是践行我们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不断加强调查研究,走进群众,亲近人民,听取民意,维护民利,服务群众。“八项规定”的落实,就要联系群众、深入群众、依靠群众,在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中加强党的作风建 设。
(五)落实“八项规定”,加强作风建设,强化制度建设是保障
制度问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必须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⑩制度建设是党的作风建设的保证,党的作风建设的推进必须有制度作为保障。伴随着形势发展,新任务的出现,我们必须继续推进制度建设,坚持不懈地建立健全党内生活的规章制度。胡锦涛同志指出:“要提高制度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做到用制度管权、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推进党的建设和党内生活制度化、规范化”。?这就要求我们党必须更加注重制度建设,以制度的建立规范党员的行动,让党员的行动有所遵循,也让党员的发展有所依据。“八项规定”将行为准则和规范固化为制度,措施具体,要求明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与操作性,将能够真正的起到规范党员干部的行为的作用,切实推进党员更加务实,改进作风,促使转变,实干兴邦。一是要加强制度建设。这是落实“八项规定”,加强作风建设的保障。当前党应当继续推进各项制度建设,健全民主集中制,正确处理好党员个人与党组织、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上级与下级、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健全并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具体制度。二是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注重实际,群众公认,让那些真正心系人民、为民服务的优秀干部得到重用,发挥作用。三是要进一步加强廉政制度建设,加大反腐的力度,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四是要进一步强化党内监督制度建设,对于权力的运用、政策的落实进行监督,真正将为民服务的行为落到实处而不是形式主义。“八项规定”的落实,需要加强监督与检查,在其提出的同时,中央政治局也同时要求各地区部门严格按照规定,结合实际情况,制定贯彻落实办法,狠抓落实,切实抓出成效。这就是在注重党内外监督制度建设,让作风建设有实际的内容,让党的作风建设真正地落到实处,真正发挥密切与群众的血肉联系,提升党的建设的科学化水平,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作用。
党的作风事关党的形象,事关人心向背,事关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的长治久安。落实“八项规定”,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具有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中国共产党必须转变思想作风,提升党性修养,适应形势的发展,满足人民的期待,改进作风,实干兴邦,回应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让人民满意,百姓高兴,提高党的建设的科学化水平,始终保证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带领中国人民建成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事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
第五篇:从“六项规定”到“八项规定”
从“六项规定”到“八项规定”
——系统学习总书记十八大前后关于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
党的作风建设是习近平同志担任各级党委书记时始终高度重视的大事。不管是当县委书记、地委书记和市委书记还是省委书记,乃至全党的总书记,他抓作风建设是一以贯之的。从当年在正定制定实施“六项规定”,到在宁德制定执行“十二项规定”,再到十八大之后中央政治局制定并执行“八项规定”,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习近平同志抓作风建设的持续思考和重要方法。提出“六项规定”号召真刀真枪干一场
在正定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就非常注重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这具体体现在各项工作中,也体现在作风建设上。1983年12月,他担任正定县委书记不久,就主持制定《关于改进领导作风的六项规定》,要求全县各级领导干部总揽全局,抓大事,谋大势;反对官僚作风,注重工作实效;搞好班子团结,维护班子统一;坚持以身作则,不搞不正之风;努力加强学习,不断提高领导水平;树立雄心壮志,为“四化”创优争先。他在1984年1月召开的正定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上指出,我们各位同志都应有敢于创新、开拓前进的劲头,以虎虎生气在思想、作风诸方面给群众耳目一新的感觉。
1984年2月召开的正定县委工作会议,专题研究实现正定经济起飞问题。习近平同志在会上要求各级领导做促进经济起飞的实干家,领导作风和工作作风要有一个突破性的变化,就是一定要树立求实精神,抓实事、求实效,真刀真枪干一场。他强调,衡量一个干部好与差,就是看他能不能办实事,能不能打开局面。要坚决扭转议而不决、决而不行、唱高调、尚空谈等假大空的恶习。这次会议提出要下决心搬“文山”、填“会海”,扭转单靠会议和文件指导工作的作风,实行面对面领导。1984年3月,在全年工作基本部署就绪之际,习近平同志给正定四大机关写了一封信,敦促大家把大量工作转向落实,着眼于基层,着力于实际,下去实实在在地调查研究一番,更有效地指导工作。他强调,干部下基层要一扎到底,利用第一线、第一手情况,亲自进行一番剖析。要创造性地工作,扎扎实实地工作,不搞花架子,力戒形式主义。
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工作效率问题。他推动正定开展了“效率月”活动,各部门思想上重效率、工作上讲效率,机关风气为之一变,推诿扯皮的事少了,工作节奏变快了。针对效率月过后有些部门作风问题有所回潮的情况,他在1984年2月的一次会议上指出,作风是思想工作状态的外在表现,呼吁同志们统一行动,扫一扫阻碍我们前进的这些积弊。他要求各级干部认真照照镜子,开展“四查四树”:一查组织纪律性是强是弱,树立令行禁止的领导作风;二查文件、会议质量是高是低,树立新鲜健康的文风会风,开会、发文坚决实行少、短、精;三查办事速度是快是慢,树立讲求时效的工作作风;四查处理问题是硬是软,树立敢于碰硬、勇于负责的精神。提出“十二项规定”强调肃正风气
“十二项规定”是习近平同志担任宁德地委书记期间主持制定的。当时,廉政成为党风方面比较突出的问题。他强调,领导干部持身必须以清廉为准则,凡利禄名誉“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如果共产党的领导干部在艰苦奋斗、廉洁奉公上不成为榜样,就无法在人民群众中树立威信。“人民把权力交给了我们,我们在使用权力的时候就要让人民放心。怎么样才能让人民放心呢?一个很重要的措施是建章立制。建立一整套系统、全面的制度以制约和监督权力的使用,这是杜绝腐败的根本性措施。”
根据这样的思路,1989年3月底,在习近平同志推动和主持下,宁德出台关于地委和行署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12条规定,主要包括:(1)在职期间不准以任何名义占地营建私房。(2)不准个人介绍基建工程。(3)不准贪污受贿和索贿。(4)不准违反招工、招干、招生、毕业生分配、征兵、复员转业军人安置和人事调动的有关规定,私自安插子女、亲友,谋求特殊照顾。(5)不准在干部的提升、晋级和调配选拔上,违反组织原则和人事干部工作程序。(6)公务往来不收礼,不向基层单位索要各种产品、礼品,索购紧俏商品。(7)下基层不准大吃大喝。要严格要求按接待标准办伙食,按规定缴纳伙食费。(8)不准公车私用。如特殊情况私事要用车,要向车辆管理单位缴纳用车费。(9)不准利用职便以任何名义参与经商办企业。(10)不准弄虚作假骗取荣誉或奖励。(11)敢于坚持原则,敢于碰硬,带头抵制各种不正之风;不准为违法乱纪的人和犯罪分子说情袒护、徇私枉法。(12)教育管理好家属子女和身边的工作人员。一个多月后,1989年5月,又出台了5条补充规定:一是不准购买新的进口豪华汽车。二是不准修建超标准的办公楼、宿舍。三是领导下乡要轻车简从,不要到当地边界迎接上级领导。四是上级领导来检查工作,除有关人员外,不要层层增加陪同人员。五是今后领导干部生病,各部门、各单位不能用公款赠送慰问品,不能以各种理由用公款向领导赠送礼品;如有违者,财务部门不予报销,领导干部要把物品退还有关部门、单位或上交。
习近平同志强调,从严治党最根本的是要通过肃正风气、恢复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取得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拥护。对党员干部来说,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既要做“廉吏”,又要当“勤官”,努力做到“廉不言贫,勤不道苦”。不管是在比较贫困的宁德,还是在经济发展相对快的福州,他都强调真抓实干,提倡“滴水穿石”精神,要求大家立足实际又胸怀长远目标,一步一个脚印、锲而不舍。他强调行动至上,坚决反对那种人浮于事、松垮散慢的习气,提倡满负荷和紧张高效的工作节奏,要求大家做到今日事今日毕。他提出来的“马上就办”,不仅成为福州打造效能政府、加强作风建设的一个重要突破口,还推广到福建全省。抓好六个方面工作促进作风建设好转
习近平同志主政浙江四年半,始终抓住作风建设不放松。他要求浙江的干部拎着乌纱帽干事,不要捂着乌纱帽做官。在2004年7月全省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电视电话会议上,他代表省委常委会向全省人民作出6条廉政承诺时,语重心长地告诫与会干部要算一算“经济账”“法纪账”“良心账”。他说,每个领导干部只有想清楚、算明白了这“三笔账”,才能真正行使好人民赋予的权力。他严肃要求领导干部增强自律意识,实行自我约束,清正廉洁、勤政为民。
习近平同志指出,开展作风建设要抓好三个重要环节:一要加强领导,建立健全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把作风建设的要求体现到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经常性工作中去;二要加强教育,把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纳入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之中,建立经常性的学习教育机制,打牢思想道德基础;三要加强监督,严肃政治纪律,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保证政令畅通。在监督方面,浙江专门制定了10项具体制度,包括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述职述廉、民主评议、诫勉谈话、民主生活会、巡视和派驻、经济责任审计和质询制、问责制等,从制度上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
践行良好风气,必须以上率下,注重落实。习近平同志鲜明提出,领导干部是作风建设的主体,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禁止别人做的,自己坚决不做。要防止隔岸观火光吆喝、卷起袖子不干活的现象,带头把自己摆进去,既抓好本级,又带好下级,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他指出:领导干部要怀着强烈的责任感认真干事,怀着如临如履的心态保持干净。领导干部手中握着权力,权力用得好可以用来干大事,为人民谋利;用得不好就会被污水沾染,有时不知不觉之中就会陷入“温水效应”之中,这样的教训是十分深刻的。他对各级领导干部提出“四个落实”的要求:必须落实到理念上,牢记根本宗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落实到德行上,注重修身养德,在实践中陶冶道德情操;必须落实到用权上,坚持秉公用权,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必须落实到自律上,始终严于律己,经受住各种诱惑和考验。他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经常想一想什么是“公仆”,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立身、处世、从政;经常想一想什么是“权力”,确保权力来自于人民又服务于人民;经常想一想什么是“考验”,真正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为了落实中央关于作风建设的要求,浙江省委把2007年确定为全省的“作风建设年”。结合浙江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实际,提出着力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大兴学习之风,完善学习制度,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学风;二是深化机关效能建设,进一步完善行政审批方式,深化政务公开制度;三是改进工作作风,严格控制各种名目的节庆活动,进一步改进会风和文风,坚持和深化领导干部下访、约访等制度;四是改进和规范公务接待,不得搞层层陪同,推行自助餐或者便餐、快餐;五是坚决刹住违规建设楼堂馆所的不良风气;六是厉行节俭、反对铺张浪费,特别要重视解决好公款吃喝、公款旅游等问题,努力建设节约型机关。这六个方面的工作都很实,取得的效果是明显的。制定实施“八项规定”雷厉风行抓作风建设
2012年12月4日,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对调研、会议、简报、出访、警卫、报道、文稿发表、勤俭节约等提出具体要求,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由此起步抓作风转变。习近平同志强调,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要定规矩,“八项规定”是很重要的规矩。制定这些规矩,指导思想就是从严要求,体现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他特别指出,规矩是起约束作用的,所以要紧一点。紧一点自然就不舒服了,舒适度就有问题了。就是要不舒服一点、不自在一点,我们不舒服一点、不自在一点,老百姓的舒适度就好一点、满意度就高一点,对我们的感觉就好一点。这也是新形象新气象。他强调,中央“八项规定”既不是最高标准,更不是最终目的,只是我们改进作风的第一步,是我们作为共产党人应该做到的基本要求。
作为改进作风的后续动作,从2013年6月到2014年10月,全党自上而下分两批开展了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在教育实践活动的部署会议上和总结会议上,在对联系点的调研指导中,在其他多个场合,习近平同志对反对“四风”、加强作风建设作过很多重要论述。他指出,我们抓中央“八项规定”贯彻落实,看起来是小事,但体现的是一种精神。抓“四风”要首先把中央“八项规定”抓好,抓党的建设要从“四风”抓起,办好一件事后再办第二件事。他强调,教育实践活动收尾决不是作风建设收场,必须以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决心和毅力,把作风建设不断引向深入。要从解决“四风”问题延伸开去,努力改进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干部生活作风,努力改进学风、文风、会风,加强治本工作,使党员、干部不仅不敢沾染歪风邪气,而且不能、不想沾染歪风邪气,使党的作风全面纯洁起来。
习近平同志提出了抓作风建设的方法论,就是要“抓常、抓细、抓长”。抓常,就是经常抓、抓常态,把作风建设时刻摆上位置、有机融入日常工作,做到管事就管人,管人就管思想、管作风。抓细,就是深入抓、见实招,抓住问题,从细节处着手,养成习惯。抓长,就是持久抓、见长效,扭住不放,持之以恒,久久为功。要从体制机制层面破题,努力形成系统完备的制度体系,以刚性的制度规定和严格的制度执行,确保改进作风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
习近平同志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的深谋远虑和历史担当,着眼于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对跳出历史周期律深入思考,对做好“赶考”反复强调。他指出,执政党如果不注重作风建设,听任不正之风侵蚀党的肌体,就有失去民心、丧失执政地位的危险。我们作为一个在中国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对作风问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如果不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
从正定到福建,到浙江,到上海,再到中央,习近平同志立足不同时期作风建设的实际,着眼于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抓制度规范,抓贯彻落实,始终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地加以推进。系统学习总书记十八大前后关于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看看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所展现出来的新风正气,我们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一定能够以自己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引领中国人民稳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作者林振义 中央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