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后“4%时代”的民生追求
后“4%时代”的民生追求
2013年3月5日上午,人民大会堂,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五年累计7.79万亿元,年均增长21.58%,2012年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4%。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民族、贫困地区倾斜,教育公平取得明显进步。”
当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政府工作报告念到这句话时,大会堂里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4%”,这个20年前就提出的目标,两会代表、委员们多年强烈呼吁的目标,在2012年终于实现。
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反映了一个国家对教育经费投入的能力和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与会的多位代表委员表示,4%目标的实现体现了党和国家优先发展教育的坚定决心。
“4%来之不易,应该努力捍卫和巩固。”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专职副主席朱永新,深知这个数字背后沉甸甸的分量。
分解来看,各级政府部门、学校如何才能以100%的责任感与使命感,确保教育投入落实、管好、用对,真正解决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难题,促进教育公平、质量、效益的提升,让老百姓得到实惠?
这一问题远没有现成的答案,需要在实践中边走边答。筹好:明确责任优化结构
界定各级财政教育支出责任,拓宽教育经费来源渠道
全国人大代表、教育部党组成员、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院长顾海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经中肯地说,达到4%虽然有重要意义,但4%在国际上来说只是一个基准线,以国内人均来看更是低水平。现在世界各国都在制定新世纪教育发展规划,如美国提出三五年后要重返大学毕业生最多的国家。中国教育要发展,“投入达到4%是基点也是起点”。
2013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为“4%”的未来指明了方向——“保证教育经费持续稳定增长”。因此,后“4%时代”确保教育经费持续稳定增长依然需要制度保障,需要建立教育经费投入的长效制度。
作为地方主政者,重庆市市长黄奇帆对重庆连续多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达到GDP4%以上一直很自豪。解决4%问题,重庆以制度方式确保教育支出增速与GDP同步,量化结果就是占财政支出的20%。另外,每年4月中央财政决算出来,中央转移支付会把超支的一部分分给各省,这个新增部分也等比例用于教育。
重庆的经验充分说明,教育经费持续稳定增长,需要制度规范。北京师范大学首都教育经济研究院院长王善迈教授建议,“要保障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实施,增加政府对教育的投入,需要建立健全教育财政制度,以制度保障政府教育投入,避免投入的随意性”。具体来说,就是制定各级各类教育生均经费标准和生均财政拨款标准,明确界定各级财政教育支出责任。
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主要由中央和省两级管理、两级财政负担(部分地区地级市也承担了部分管理和财政责任),基础教育管理和财政责任则以县为主。
为保证各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尽量做到公平合理,2011年国务院颁布22号文件,要求地方财政在保证4%目标上做的是“教育财政支出占比”,而非“GDP占比”,从而掌控地方政府在教育经费上的支出。
“较规范或理想的制度安排,是各级政府的教育管理责任和财政支出责任相匹配,也就是所谓的事权与财权对等。”对此,王善迈提出了3个可行选择,一是调整层级政府间财政收入结构,增强县级财政公共服务的能力;二是调整层级政府间对教育等公共服务的支出责任,加大省和中央政府的支出责任;三是完善层级政府间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保障4%目标,需要对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结构进行调整。”安徽省政协委员、安徽省教育厅副厅长金燕也建议,中央财政应继续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加大省级财政对教育投入的统筹责任和力度。
这些意见和建议,实际上与教育部的未来规划不谋而合: “研究制定各级各类教育生均经费标准和生均财政拨款标准,健全两个方面分担机制:一方面是各级政府之间的纵向分担机制,进一步明晰中央、省、市、县的教育事权和财政支出责任,拓展增加投入的新举措、新项目;另一方面是政府、家庭、社会之间的横向分担机制,进一步明晰生均经费需求和财政拨款、学费、学校自筹经费之间的资源配置关系。”
虽然教育具有公益性质,但并不意味着政府必须完全承担教育投资的责任。
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表示,教育公益性的实现形式多种多样,应充分发挥国家政策导向作用,鼓励、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教育,拓宽教育经费来源渠道。实践证明,单靠国家办教育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也难以有效支撑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拓宽经费来源渠道,实现办学主体和投资主体多元化是教育改革的方向之一。
2013年1月27日,美国纽约市长布隆伯格再次向母校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捐款3.5亿美元,这使得他在过去40多年间对母校的捐款总额达到约11亿美元,成为美国向单一大学捐款超过10亿美元的第一人。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体制室副主任王烽提示,在国家用于教育的总经费中,除了政府财政投入和所谓市场化的收学费,还须在第三大重要来源——社会捐赠上多下功夫。
用好:有的放矢突出重点
新增经费用于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进一步落实“四个倾斜” 2011年之前,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敬仲镇石桥幼儿园园长崔艳芳没少为钱操过心。“蜗居”村里的民办幼儿园,收费低、经费紧、开支大,光维持就很头痛。
2011年,临淄区被确定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建立学前教育财政生均拨款机制”试验区,并于下半年开始实施学前教育财政生均拨款制度。同时,财政生均拨款这个以前只属于公办学校独享的政策,同样惠及所有通过评估验收、正式注册的民办园。2012年初,石桥幼儿园收到了区财政拨付的27800元学前教育生均财政拨款,并未因是民办园而受到“区别对待”。按照新制度和目前在园幼儿数,该园以后每年还能获得七八万元的财政生均拨款。
石桥幼儿园获得财政拨款的经历,只是国家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的一个缩影。据了解,截至2012年,中央财政已累计安排专项资金253亿元,支持中西部地区利用农村闲置校舍改建幼儿园,支持农村中小学增设附属幼儿园,扶持民办幼儿园发展及幼儿奖补等项目。由此带来的是学前教育资源的快速扩大。仅2010年至2011年,全国就新建、改扩建幼儿园4万多所,新增在园幼儿560多万人,增长量超过前10年增量的两倍。学前三年毛入学率达到62.3%,提前实现“十二五”目标。
而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也只是我国将新增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薄弱环节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程方平看来,要使有限的教育经费用在刀刃上,教育管理部门应通过科学合理的目标管理提高教育投入的使用效率。
而2013年,教育部会同相关部门确立的教育经费安排使用总体原则,正体现了鲜明的目标管理意识:优化投入结构,坚持正确的投入方向,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根本和着力促进公平公正、着力提高质量效益这两个重点,多做利民惠民的大事,多做雪中送炭的好事,统筹促进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具体来说:
新增经费用于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一是“保基本”,包括提高义务教育保障水平,改善中小学校舍安全状况,推动落实地方高校生均财政拨款。二是“补短板”,包括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改善义务教育学生食宿条件,加快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普通高中发展,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支持地方化解高校债务。三是“促公平”,包括学前教育建立了资助制度,农村义务教育学生有了营养餐,中职免费政策扩大了范围,普通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阶段国家资助政策实现无缝衔接,研究生有了国家奖学金。四是“提质量”,包括提高特岗教师补助标准、扩大补助范围,支持学前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继续实施“国培计划”,继续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加强对职业院校教师的培训,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进一步落实“四个倾斜”。一是优先用于教育教学,为各级各类学校正常运转提供保障。二是继续加强薄弱环节,为实现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发展提供保障。三是大力促进教育公平,为人民群众的平等教育权利提供保障。四是全力支持改革创新,为不断提升教育质量提供保障。
如今,全国1.3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和约2800万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了学杂费,1.3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和约2200万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了教科书费,约3000多万农村寄宿制学生免除了住宿费,《义务教育法》的规定逐步得到全面落实。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的范围扩大到了所有农村学生,全国约1200万农村学生免除了学费,这是继免费义务教育之后农村教育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如今,3亿多平方米存在安全隐患的校舍,经过加固改造或新建重建达到了国家安全标准。
如今,我国基本建立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学生资助体系,各级教育每年资助金额总计近千亿元,资助人数近8000万。
如今,各级教育生均公共财政预算公用经费增幅不断提高。2011年,小学、初中、高中、中职和普通高校的生均公共财政预算公用经费分别达到1366元、2044元、1688元、2213元和7460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7%、45%、57%、51%和71%。高校科研条件和研究实力进一步增强,2012年,高校牵头承担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项目70项,占项目总数的67%;牵头承担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49项,占项目总数的64%。
这些成效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肯定,得到了国际组织的高度评价,也得到了老百姓的认可。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开展的中国民生指数满意度调研中,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位居榜首。
“覆盖人数多,执行质量高,实为罕见。”这句话,来自世界银行、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和儿童发展伙伴组织对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评价报告。报告高度肯定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认为它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项了不起的计划”。
“教育投入的结构问题不是划分领域的分类问题,也不是为某些教育争取资源的问题,而是要从国家教育发展的整体来考虑,有的放矢,突出重点。”程方平说。
管好:严格监管阳光运行 教育经费每一个环节,监管部门全方位跟进
2012年,中国海洋大学、山东大学、东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东北大学、中央戏剧学院的财务“大管家”——总会计师王剑敏、曹升元、丁辉、湛毅青、芦延华、陈志坚走马上任。他们是教育部面向全国范围公开选拔的6所直属高校总会计师。作为学校的副校级行政领导成员(副厅局级),他们主要协助校长管理学校财经工作。
在江苏省教育会计学会会长、南京审计学院教授乔春华看来,面向全国范围选聘高校总会计师的举措可视作高校财务制度改革的“破冰之旅”。
据了解,近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逐渐从过去的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高校在资产规模、资产组合和管理方式方面发生了较大变化。资金来源从主要依靠财政拨款,发展为现在的“财(财政拨款)、费(学费)、产(校办产业上交)、社(社会捐赠)、基(教育基金)、科(科研经费)、贷(银行贷款)”7种渠道。随着资金来源渠道的多元化,高校的财务关系也日趋复杂,由原来单纯的高校与教育部门之间的纵向关系发展为高校与高校、高校与国内单位、高校与个人、高校与国外机构等纵横交错的财务关系。
“在频繁经济活动带来资金风险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总会计师一职的设立将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乔春华说。
而实际上,设立高校总会计师只是教育部门加强教育经费管理的一个环节。
“4%要花出效益,必须加强监管。”上海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王荣华建议,国家应该建立和严格教育经费的申请和批准制度,从而从根本上制约和杜绝教育经费被乱用或滥用。
实行新的中小学财务制度和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修订中小学校会计制度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加大高校总会计师选拔委派工作力度,推动健全学校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出台高校财务信息公开办法……2013年,教育经费从分配、使用到评估,教育监管部门将全方位跟进。
在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教育部门定期组织分管领导和业务人员学习省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系列文件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政府采购法》、《招投标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知识。通过每年一次的全县农村中小学预算编制培训会,从农村中小学预算的作用、原则、管理和方法等方面,对农村中小学会计展开系统培训。濉溪县作出明确规划,今后将严格落实义务教育保障经费“校财—局管—校用”体制,在中小学公用经费及各种专项资金的预算管理、日常监督等环节上下功夫,确保教育经费的安全,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益。
在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区中心小学校长田建丽看来,“教育一线管好用好教育经费,是非常重要的课题,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掉以轻心。”她指导学校从年度预算编制管理,到补助资金管理,再到学校财务管理、收费管理,最后到监督管理,细化每一个过程,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日前,教育部将2013年确定为“教育经费管理年”,提出尽最大努力把科学化、精细化的管理要求落实到每一个工作环节、每一个时间节点。坚持勤俭办学,反对铺张浪费,做好财务预决算公开、“三公”经费公开。
教育部财务司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后还将建立和完善制度体系,确保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加强和落实监管体系,确保监管工作有权威、有实效;加大信息公开力度,确保经费从分配、使用到评价都在阳光下运行;加强专业化建设,全面提升经费管理水平。
筹好、用好、管好教育经费,确保每一笔教育资金足额投入,每一个项目顺利落实,免费项目更多、校舍更加安全、困难学生上学更有保障,以及学校运转水平和质量更高。这一切,最直接的受益者就是广大老百姓,是近3亿的在校学生。
当前,突出民生导向,教育公平取得显著进展,中国教育正不断迎来一个又一个里程碑似的时刻,实现“4%目标”只是第一步。要让教育投入在实践中结出累累硕果,要带动教育向更高的目标迈进,仍然有待于付出更多更大的努力,任重而道远。
第二篇:奏响幸福民生的时代强音
奏响幸福民生的时代强音 ——专家解读十八大报告中关于民生问题的重要论述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本报记者 杨祖荣时间:2012-11-21 05:22:08
民生问题,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党的十八大报告用了较大的篇幅阐述这个问题,奏响了幸福民生的时代最强音。为了使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把握十八大在保障和改善民生问题上的新思路、新举措,记者采访了国防大学教授罗永光,请他就十八大报告中有关民生问题的重要论述作一解读。
描绘幸福民生的画卷
罗永光:十八大报告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论述,浓墨重彩地描绘了一幅民生发展的幸福画卷。报告指出:“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无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还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实际上都贯穿着切实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这条主线,都以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为目标和归宿。
十八大报告具体论述了教育、就业、收入、社保、医疗这五个与人民群众关系最直接、最密切的现实问题,强调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这些令人鼓舞而又实实在在的举措,彰显出执政党“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执政理念,以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民生诉求。
新举措新部署具体实在罗永光:十八大报告顺应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的新要求、新期待,把民生问题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对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作出全面的部署,提出了一系列新思路、新目标、新举措,可以说具体实在。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十八大报告把教育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之首,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学有所教”这个由圣贤孔子提出的美好理想,在报告中被赋予新的内涵。其一,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其二,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其三,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从而“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
——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十八大报告的表述中,“更高质量”成为亮眼的词汇。更高质量的就业包含了人们劳动环境改善、劳动工资提高、劳动安全保障加强等因素。让老百姓不仅有饭碗,还要端上好饭碗,工作生活更体面、更有尊严,这是党中央的庄重承诺。
——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老百姓常说,“幸福不幸福,要看钱袋子”。十八大报告在居民收入增长上不仅提出了量化目标,而且还是倍增目标,这是首次。让老百姓“钱袋子”鼓起来,把改革发展的“蛋糕”分好,十八大报告对此作了明确的部署,提出了“两个同步”,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社保犹如一把大伞,为十几亿中国人遮风挡雨。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实现社会保障全面覆盖。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新目标,体现了执政党的责任与担当,也体现了党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决心。
——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十八大报告把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作为卫生事业发展的根本目的,强调要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不仅进一步明确了深化医改的目标,而且部署了下一阶段的工作任务。
公平正义是幸福民生基石
罗永光:“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盘点十八大报告,“公平”“共享”成为高频词。这是我们党以人为本理念的进一步升华,也是党将以更大力度改善民生的明确信号。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夯实幸福民生的基石。十八大报告提出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要“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这些举措,将使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大幅提高。
第三篇:读《时代广场的蟋蟀》有感:追求
追求
——读《时代广场的蟋蟀》有感
张守约
一只叫“柴斯特”的蟋蟀,一不小心被火车带到了纽约,因而在纽约度过了一段时间,而这段时间,恰恰帮柴斯特向我们倾述了他作为一只蟋蟀所追求的生活。
友情之歌
《时代广场的蟋蟀》这本书从头至尾都洋溢着友情的气息。有塔克老鼠、亨利猫与蟋蟀柴斯特的友情,有玛利欧与柴斯特的友情,有列车长保罗与玛利欧一家子的友情……其中,最让我感动不已的,当数塔克老鼠、亨利猫与蟋蟀柴斯特之间那份浓浓的友情。
从塔克老鼠与柴斯特相遇并送给柴斯特一块腊肠开始,它们成为了朋友。作为一只不小心被带到陌生之地的蟋蟀,它并不讨玛利欧妈妈的欢心。它在玛利欧家的生活是艰难的,而就是在这样的日子里,塔克老鼠与亨利猫给了它大大小小很多的帮助。
柴斯特共闯了两次大祸。第一次是在睡梦中把两美元当作柳树叶吃掉了一半!情急之下,塔克老鼠忍着心痛把自己冒着生命危险抢来的仅有的2美元93分中的2美元送给了柴斯特,从而挽回了柴斯特会被禁闭好几天的糟糕的局面。第二次在它们狂欢派对时塔克的尾巴不小心摔进火柴盒,导致火柴飞出盒子,其中一根火柴擦出的火星不巧地点着了报摊里的报纸,一场灭顶的火灾!拥有极强逃生本领的塔克却没有因此逃之夭夭,而是躲在墙角,用它洞察人心的本领发现了一个转机:白利尼夫人在听到柴斯特演奏《重归苏莲托》之时目光渐渐变得柔和,于是便抓住时机赶紧让柴斯特继续演奏,从而打开了柴斯特在马利欧报摊生活的新局面。
而在柴斯特成名之后,塔克与亨利还坚持每晚陪柴斯特学习新的歌曲,甚至在柴斯特回故乡之前还为它精心地准备了一个装着牛排三明治和巧克力饼干的包裹。
古人常说:“患难见真情”。只有真正的朋友,才会忍痛割爱,将千辛万苦,冒着胡子被扯下,腿被踩瘸的危险捡来的两美元送给对方;只有真正的朋友,才会在大难临头时不转身就跑,而是躲在一旁为它出谋划策;只有真正的朋友,才会在离别的伤心之余,仍不忘在它出发之前,为它准备一份爱心食物包裹……
雪中送炭、同舟共济、理解支持,塔克与亨利为柴斯特所做的一切,向我们诠释了什么才是“真正的朋友”。就像夏洛倾尽心血为挽救威尔伯被宰杀的命运而织出了三张蛛网,而完成这样的“巨作”后,夏洛也油尽灯枯,满足地死去了。这样的友情每读一次,都让人感动得热泪盈眶。
自由之心
但是,尽管如此,柴斯特还是觉得自己似乎总是若有所失。
它开始疯狂想念从前的生活,思念来纽约前的故乡,总想在音乐会结束后一个人独自清静一会儿,它开始想家,虽然在这里已经可以每日衣食无忧,已经可以享受演出带来的成功,已经交上了掏心掏肺的好朋友。
但它仍无比想念故乡。它想念在故乡时,想举办音乐会了,随时可以举办,在哪儿举办,想在哪里就哪里。它还可以随心情自行创作曲子,并且可以一边唱一遍跳,无比自由。
而在纽约,无论如何,固定时间每天上下午各一场,音乐会期间柴斯特还只能呆在一个小小的笼子里,还只能唱别人创作的曲子,更不能一边唱一边跳。这一切都让柴斯特觉得很不自在。在它的心里,自由自在可比这些一浪高过一浪的喝彩声重要得多了。它才不像小猪威尔伯,因为一桶泔水就心甘情愿地回到了猪圈。它真正追求的,是自由。
其实,不光柴斯特这么想,塔克老鼠也这么觉得,它认为,几天的自由比它冒着胡子被扯,脚被踩瘸捡来的两美元重要多了。
所以,柴斯特最后,决定告别朋友,返回故乡。我不知道当它决定离开的时候会不会有很多不舍,但是临别前它留下了一句话:“明年夏天,报摊见。”我想,它应该还会回来,因为这里还有它的好朋友们,但是,如今,是无论如何都是要回故乡的了。看看故乡秋天的枫叶是如何从树上掉落的,听听树林间虫儿的鸣唱,再举办几场随心所欲的音乐盛会。
对柴斯特而言,一份真挚的友情是那样的可贵,但它还是顺从了内心深处的那份渴望,——自由,一种与友情不一样的特别的东西。
有时,我读着柴斯特关在笼里歌唱的情景时,我就会想到我们自己。没有蓝天,没有绿草地,没有溪水唱,也不见蜗牛爬,上课时,被关在“笼子”里,下课时,还是关在“笼子”里,只不过“笼子”大了点。可事实上,我们也像柴斯特一样,拥有一颗崇尚自由的心。可是,我们终究还是在“笼子”里,做着蓝天绿地捉泥鳅的美梦。
第四篇:关注民生追求民富 提高幸福指数
关注民生追求民富 提高幸福指数
民生问题,简单地说,就是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最主要表现在吃穿住行、养老、就医、子女教育等生活必需上面。民生问题也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教育是民生之基,就业是民生之本,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社会保障是民生安全之网。这四大问题都是民生的基本问题
一、背景材料
材料一:稳定物价保民生 “国十六条”
材料二:2011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经济越发展,越要重视加强社会建设和保障改善民生。
材料三:收入分配改革
材料四:关注“三农”,做好“三农”工作
材料五、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五中全会最大亮点:追求民富。
二、典型例题
1、近几年党和政府一直为解决民生问题而努力,并采取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举措,请你列举几例。①实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养老保险制度;②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③全面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④免收农业税 ⑤对贫困生实行“一免两补”政策
2、党和政府能够采取这一系列举措倾力解决民生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我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的增强。
3、党和政府对民生问题的关注体现了教材中的哪些观点?(原因:再加上: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①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②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③我国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④党和政府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⑤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4、党和政府高度关注并积极解决民生问题的意义?
①有利于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②有利于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③有利于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④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⑤有利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5、请你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方面谈谈国家怎样做才能更好地改善民生问题?(怎样提高公民的“幸福指数”)经济:坚持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为改善民生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政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保人民当家作主;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加强法制建设,健全法律监督,切实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文化: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科技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发展先进文化,提高广大公民素质。社会:实施再就业工程,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加快医疗卫生、安全保障等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和完善。
生态文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基本国策,改善居民生活环境。
6、你认为解决民生问题的根本途径(关键或最重要的)是什么?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7、当前我国的民生问题突出表现有哪些(当前影响人民幸福感问题)?就其中一例提出建议。
(1)民生问题有:收入分配不公,贫富差距过大;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食品安全问题严重;看病难、看病贵;就业任务艰巨,环境污染形势严峻,房价过高等。
(2)建议:如看病难:①完善合作医疗制度;②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限制药价过高问题;③加强医德医风建设。
如收入分配不公、贫富差距大:危害:不利于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不利于社会的公平正义。
建议:①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基本分配制度;②加强立法,限制垄断行业过高收入;加强执法,严厉打击拖欠工资等侵犯劳动者合法收入的行为;③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其他人,最终实现共同富裕;④保护合法收入,打击非法收入,适当限制过高收入;等等。
食品安全问题-----国家有关部门要完善立法,加强监督管理,生产者要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消费者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等。
8、民生问题存在的原因有哪些?根本原因是什么?
原因:生产力水平低且发展不平衡;教育科学技术水平还比较落后;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成熟不完善。根本原因: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低且发展不平衡。
9、民生问题的存在反映了什么问题?当前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1)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低且发展不平衡。现有的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2)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10、保障和改善民生,党和国家必须实施什么战略和国策?落实什么样的发展观?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等。
坚持对外开放、实行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等基本国策。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11、“民生关系你、我、他。”请你写一句有关民生的感言。
“关注民生,和谐发展”、“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大于天”等。
12、不同时期的人们有着不同的幸福感。你心目中的幸福是怎样的?
物质生活更加殷实、精神生活更加丰富、社会更加和谐、生活环境更加优美等。
第五篇:民生专题
天桥区学考复习导学案打造我们自己的品牌
民生、弱势群体(公平正义)专题
【基础知识】
1.为什么要关注民生?(为什么要维护公平正义?)
①国家重视民生问题,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体现了公平正义。
②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当家作主。
③有利于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维护社会的稳定、和谐与发展
④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请说说你身边的民生问题有哪些可喜变化?
①实行免费的义务教育;②全体居民享有低保、医保、合作医疗;
③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④大明湖扩建工程,建设济南西客站,小清河通航;⑤实行实行同票同权、国家公务员考试制度等等。
3.为什么关心帮助弱势群体?
①他们属于弱势群体。国家高度重视弱势群体,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体现了公平正义。(结合材料)
②关心、帮助弱势群体,既是政府的职责,也是全社会的责任。
③才会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促进社会的不断进步,不断走向公平与正义,才能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④扶弱济困、乐善好施等美德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⑤帮助他人的同时,我们也收获了内心的安宁与快乐。
4.国家关心、帮助弱势群体的措施?(同国家维护公平正义、关注民生的措施)
①高度重视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
②实施了大规模的扶贫开发。
③发展教育事业(实行免费九年义务教育、两免一补)。
④重视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
⑤实行法律援助,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的当事人提供免费的法律服务。
⑥帮助残疾人康复、入学和就业,对艾滋病患者实施救治和关怀政策。
(实行同票同权、国家公务员考试制度等等。)
5.青少年如何关心帮助弱势群体?
①我们应该从自己做起,学会尊重、关心、宽容、理解和帮助。
②向政府和社会呼吁,带动更多的人伸出援助之手;同时呼吁弱势群体奋发强。
③具体做法:捐款捐物;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生活上关心帮助他们
【典型试题】
1.材料一: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决定将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作为新的国家扶贫标准,比2009年提高92%,把更多低收入人口纳入扶贫范围。
材料二:2012年济南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济南市低保月人均标准提高到400元,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不低于1800元。同时启动38个集中片区和35个零星片区棚户区改造。
材料三:2012年温家宝总理答中外记者问时提到:公平正义比太阳还光辉,我们为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做了大量不可磨灭的工作。
(1)结合教材知识,请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感悟(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天桥区学考复习导学案打造我们自己的品牌
(2)结合材料二说一说济南市政府为什么要采取上述措施?
(3)列举你所知道的国家为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所做的“不可磨灭的工作”。
2.材料一: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努力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材料二:2012年济南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促进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让广大市民生活得更加美好,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
(1)为什么在两份政府工作报告中都特别强调民生问题?
(2)请你就如何“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向政府提出合理化建议。
(3)请说说你身边的民生问题有哪些可喜变化?(或:列举你或你的家庭所享受到的好政策。)
【参考答案】
1.(1)①国家和济南市政府重视弱势群体,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体现了公平正义。②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参见基础知识点问题1
(3)参见基础知识点问题4
2.(1)参见基础知识点问题1
(2)参见基础知识点问题4
(3)参见基础知识点问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