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体会:坚持党内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相结合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体会:坚持党内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相结合
坚持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贯要求,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在总则中明确规定,坚持党内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相结合。这是党中央在新形势下对全面从严治党提出的基本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条例》精神,下功夫做好“结合”这篇大,增强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一、充分认识坚持党内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相结合的重要意义
在党的八大上,邓小平同志就指出:“我们需要实行党的内部的监督,也需要来自人民群众和党外人士对于我们党的组织和党员的监督。”实践证明,党内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是对党组织和党员监督的两种重要形式。新形势下,把党内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对于健全对党组织和党员的监督体系,保证党的组织充分履行职责、发挥核心作用,保证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保证党的领导干部忠诚干净担当,形成党风正、民心顺、事业兴的良好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坚持党内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相结合,是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必然要求。早在1941年,毛泽东同志就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的演说中指出:“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决无私利可图。它应该受人民的监督,而决不应该违背人民的意旨。”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这就决定了我们党必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既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又自觉接受人民群众批评监督。人民群众监督既是党的性质和宗旨永不褪色的重要保证,又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形式。总书记明确指出:“我们党有严密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那么接受组织和人民监督就天经地义。”坚持党内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相结合,让人民群众更多地参与、监督、评判管党治党和党的建设工作,对于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证权力正确行使,防止和纠正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行为,确保党始终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意义重大。
坚持党内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相结合,是新形势下解决党内突出问题的现实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制定实施了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等一系列党内法规制度,部署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依法依纪惩治腐败,推动党的建设开创了新局面,党风政风呈现新气象。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有的地方和单位仍存在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党的观念淡薄、组织涣散、纪律松弛,管党治党宽松软等突出问题。解决这些突出问题,既要发挥好党内监督作用,又要发挥好人民群众监督作用。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依靠群众的支持和参与,这是有效地防止和惩治腐败的重要经验。”把党内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消除监督死角、盲区,及时发现、解决党内突出问题,进一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
坚持党内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相结合,是健全对党组织和党员监督体系的重要途径。党内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虽然各有相对独立的结构和功能,但二者之间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在根本性质和目标上是一致的。党组织和党员身处人民群众之中,人民群众对他们的情况最清楚、最有发言权,对他们的活动监督范围广、信息准,可以有效弥补党内监督不足,也有利于推动党内监督深入开展。同时,完善党内监督制度,是人民群众监督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对人民群众检举揭发的党组织或党员违纪违法行为,只有及时启动党内监督程序,依规依纪进行严肃处理,人民群众监督才能取得实效。可以说,党内监督是自律,人民群众的外部监督是他律。只有推动党内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有效衔接,才能促进自律和他律相结合,构建起科学严密的监督体系,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二、准确把握坚持党内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相结合的目标任务
坚持党内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相结合,关键是要紧紧围绕对党组织和党员的监督,坚持主体互动、内容贯通、形式对接、机制协调,切实增强监督的操作性、实效性,确保实现预期目标任务。
积极推动党内监督主体和人民群众互动。《条例》对党的中央组织、党委、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党的工作部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等监督主体及其职责任务作出了详细规定,构建起了主体明确、责任清晰的党内监督体系。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坚持党内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相结合的第一位要求。一是党委要带头执行党的群众路线,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加强和改进党内监督工作。党委在党内监督中负主体责任,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党委常委会委员和党委委员在职责范围内履行监督职责。党委及其领导干部要多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加强与人民群众面对面交流,认真听取人民群众建言献策和批评监督。要创新联系群众方式方法,完善民意调查、舆情监测等机制,充分发挥新媒体等信息平台作用,真正做到听民声、察民意、知民情。二是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要坚持开门搞监督,让人民群众参与、支持监督执纪问责工作。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是党内监督的专责机关,履行监督执纪问责职责,负责加强对所辖范围内党组织和领导干部遵守党章党规党纪、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情况的监督检查。要坚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就从严治党问题多向人民群众请教,尽可能多地掌握第一手材料,真正做到摸透情况、找准问题。要不断提高工作透明度,拓宽人民群众监督渠道,发挥新技术新手段作用,形成无处不在的监督网。三是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要发挥经常与基层群众打交道的天然优势,及时了解、反映基层群众的批评建议。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身处人民群众之中,对人民群众各类意见诉求感受最直接,也肩负着及时向党反映人民群众意见和诉求的监督义务。要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更好地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团结群众,及时反映人民群众意见诉求,保障、畅通人民群众监督渠道,努力成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忠实践行者、党的群众路线的坚定执行者、党的群众工作的行家里手。
积极推动党内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内容贯通。《条例》第五条将党内监督的主要内容概括为八个方面,涵盖了管党治党的重要领域和重大问题,对保证党章党规党纪在全党有效执行至关重要。无论是党内监督,还是人民群众监督,都要向这八个方面聚焦发力。比如,对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情况的监督上,要把党内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更好地结合起来,织密监督天罗地网,开启全天候“探照灯”,让“隐身人”无处藏身,让“微腐败”无所遁形。对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加强作风建设,密切联系群众,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情况的监督上,要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敞开大门、依靠人民群众推进作风建设的重要经验,把内力主导和外力推动结合起来,向人民群众真开门、开大门,发挥人民群众无所不在的监督力量,查找隐形变异的“四风”,释放人民群众监督正能量。对坚持党的干部标准、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执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规定情况的监督上,要总结组织部门开通“12380”举报电话等做法,进一步拓宽发现选人用人不正之风的“民间”渠道,建立健全集信件、电话、网络、短信“四位一体”的综合举报平台,让更多群众参与到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来,让党的干部在更广泛的社会空间中接受检验。对廉洁自律、秉公用权情况的监督上,要把组织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结合起来,加强对权力行使依据、过程和结果的监督,确保权力运行到哪里、监督就跟进到哪里,让党员、干部工作、生活始终处于党和人民群众监督之下,抵制“人情文化”“圈子文化”不良影响,不断净化生活圈、交往圈,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积极推动党内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形式对接。随着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不断发展,党内监督与人民群众监督形式越来越多样化。《条例》规定了巡视、巡察、党内谈话、领导干部述责述廉、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插手干预重大事项记录等多种监督形式。人民群众监督形式主要包括直接向有关机构提出申诉、检举、控告,向有关部门举报、信访,通过互联网提出批评监督意见,通过群众团体和基层群众自治组织进行监督等。坚持党内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相结合,必须推动相关监督形式有效对接,做到互联互通、相得益彰。一是推动巡视、巡察与群众申诉、检举、控告更好地对接。巡视是党内监督与人民群众监督相结合的重要方式,是我们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强化自我监督的有力保障。充分发挥巡视的利剑作用,必须更广泛、更直接地接触被巡视地区、单位广大群众。通过巡视巡察,拓宽人民群众反映意见的渠道,加强人民群众举报线索受理工作,实行规范处置、动态管理,在党和人民群众之间架起便捷的沟通桥梁,形成强大的内外监督合力。二是推动领导干部述责述廉、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插手干预重大事项记录制度与人民群众监督更好地对接。《条例》所规定的这三项制度,是强化对党员领导干部监督的利器。党员领导干部是否实事求是地述责述廉,是不是如实报告个人及家庭重大情况,有没有利用职务之便违规插手干预干部选拔任用、工程建设、执纪执法、司法活动,要让人民群众监督、评判。有关部门核实有关情况时,要充分听取人民群众意见。三是推动监督执纪问责与信访更好地对接。信访是人民群众监督的重要形式。党的纪律检查机关要高度重视和认真处理人民群众信访举报,及早发现、及早报告、及时处置;对社会反映突出、人民群众评价较差的领导干部有关情况,要及时核实、报告;对重要的检举事项,要集体研究、认真处理。同时,要善于通过定期分析研判信访举报情况,对信访反映的典型性、普遍性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处置意见,督促信访举报比较集中的地方和部门查找分析原因并认真整改。四是推动互联网监督与党内各项监督方式更好地对接。互联网时代,网络是老百姓表达意见诉求、行使监督权利的重要平台。网络监督具有公开、便捷、高效等优势,成为最受人民群众欢迎的监督形式。对网络上的建言献策、批评监督,要多一些包容和耐心,对建设性意见要及时吸纳,对模糊认识要及时廓清,对怨气怨言要及时化解,对错误看法要及时引导和纠正,让网络成为我们汇聚群众诉求、反映民意动态的新途径,成为发扬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群众监督的新渠道。
积极推动党内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机制协调。在监督体系建设中,制度机制具有全局性、基础性、长远性作用。坚持党内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相结合,必须推动各类监督机制衔接、协调,增强监督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一是坚持党务公开与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相同步。实践表明,监督对象信息公开透明,是人民群众进行有效监督的前提条件。要进一步明确党务公开的内容、程序和方式,提高党组织重大决策、领导班子建设、干部选拔任用、干部廉洁自律等事项的公开性、透明度,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真正让党组织和党员的活动置于人民群众监督之下。二是坚持党内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的程序相衔接。程序既是防止恣意妄为的约束机制,又是实现实体正义的制度保障。要完善人民群众举报线索和监督意见的受理、核查、反馈、落实程序,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处置过程的及时性、公正性,确保人民群众批评监督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三是坚持保障人民群众监督权利与保障监督对象相关权利相结合。一方面,要始终把保护人民群众监督权利放在重要位置,对人民群众的批评、建议、检举、申诉、控告要及时处理,作出回应;要对检举人和检举信息保密,积极预防、严肃处理对检举人的打击报复行为;检举人及其近亲属人身、财产安全受到威胁时,有关部门要及时采取保护措施。另一方面,要保障监督对象的申辩权、申诉权等相关权利。经调查,监督对象没有不当行为的,应当予以澄清和正名;对以监督为名侮辱、诽谤、诬陷他人的,依纪严肃处理;监督对象对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依党章党规提出申诉,有关党组织应当认真复议复查,并作出结论。
三、把坚持党内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相结合的要求落到实处
推动党内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有机结合,是一项需要不懈探索的重要任务。我们要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从转变理念、完善制度、创新方式等方面入手,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促进党内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相辅相成。
增强自觉接受监督意识,养成在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监督之下工作、生活习惯。实践中,有的党员领导干部自觉接受监督的观念淡薄,对监督存在模糊甚至错误认识,把人民群众监督看作是同自己“过不去”,感到“丢面子”“失威信”。实际上,人民群众的批评监督可以帮助党员干部少犯甚至不犯错误,是对党员干部最好的保护。能否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监督,是衡量党员干部政治觉悟和思想境界高低的重要标尺。善待批评声音,才是真正的胸襟;欢迎他人监督,才是真正的自信;做到从谏如流,才是真正的智慧。党员领导干部要以闻过则喜的雅量、见贤思齐的精神、择善而从的品格,主动接受人民群众批评监督,善于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在保证个人健康成长的同时,促进党和国家事业健康发展。
创新监督方式手段,促进党内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有机融合、精准高效。新一轮科技革命兴起,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及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发展,人类生活所经历的一切都在转变。这样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从未在人类历史上发生过。这不仅更新了我们认识世界的思维方法,也给监督工作提供了新途径、新手段。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开通以来,通过设置举报专区、开设廉政留言板和加强交流互动等形式,极大地方便了人民群众监督举报。新形势下,我们要站在时代的潮头,把科技革命与监督创新深度融合起来,通过理念的转变、科技的运用、机制的创新,实现党内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有机融合、精准高效。借鉴一些地方、部门在人民群众身边设立微信公众平台、开通随手拍一键举报等做法,让人民群众监督更加方便快捷,让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无处藏身。大力推广信访微信公众号、手机客户端信访应用和远程视频接访,方便人民群众网上投诉、评价,进一步打造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信访”新模式。建立健全网络舆情收集、研判、处置机制,对人民群众和媒体反映的重要信息和线索及时跟进,不断聚集和提升网络监督正能量。大数据能够揭示人们以往难以认识到的事物内在关联性,是促进监督工作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要总结有的地方实施“数据铁笼”计划的经验,用大数据编织制约权力的笼子,使权力运行过程全程电子化、处处留痕迹,增强监督工作预见性、精确性、高效性,增强监督结果可信度、说服力。建立情况明、数据准、可监控的数据库,推动各类监督信息跨地区、跨部门互通共享,预防减少举报线索重复受理现象,切实提高监督工作效率。
广泛发动人民群众,推动形成人人要监督、人人愿监督、人人敢监督的良好氛围。总书记明确指出:“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治国理政、管党治党的智慧和力量,从严治党必须依靠人民。”我们要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贯彻党的群众路线,营造鼓励监督、保护监督的环境,激发人民群众主人翁意识和监督热情。长期以来,受各种因素影响,有的群众监督主体意识不强,不愿监督、不敢监督、不会监督的问题较为突出,影响了监督实效。我们要以学习贯彻《条例》为契机,采取媒体宣传、干部宣讲、专家解读等形式,深入开展对党组织和党员的监督政策法规宣传,帮助广大人民群众了解、掌握有关监督知识,增强监督意识和能力。要引导人民群众依法依规进行监督,提倡署真实姓名反映违纪违法事实,养成在法治轨道上表达诉求、开展监督的习惯。XX年3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保护、奖励职务犯罪举报人的若干规定》,对于维护举报人合法权益、鼓励群众依法举报职务犯罪,具有重要意义。要健全落实监督保障制度,加强对监督者的保护,对监督有功的给予奖励,对监督保障不力的依法依规追究责任,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监督的积极性、主动性。
第二篇:《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心得体会:坚持党内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相结合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心得体会:坚持党内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相结合
坚持党内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相结合,关键是要紧紧围绕对党组织和党员的监督,坚持主体互动、内容贯通、形式对接、机制协调,切实增强监督的操作性、实效性,确保实现预期目标任务。
(一)积极推动党内监督主体和人民群众互动。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坚持党内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相结合的第一位要求。一是党委(党组)要带头执行党的群众路线,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加强和改进党内监督工作。党委(党组)在党内监督中负主体责任,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党委常委会委员(党组成员)和党委委员在职责范围内履行监督职责。党委(党组)及其领导干部要多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加强与人民群众面对面交流,认真听取人民群众建言献策和批评监督。要创新联系群众方式方法,完善民意调查、舆情监测等机制,充分发挥新媒体等信息平台作用,真正做到听民声、察民意、知民情。二是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要坚持开门搞监督,让人民群众参与、支持监督执纪问责工作。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是党内监督的专责机关,履行监督执纪问责职责,负责加强对所辖范围内党组织和领导干部遵守党章党规党纪、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情况的监督检查。要坚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就从严治党问题多向人民群众请教,尽可能多地掌握第一手材料,真正做到摸透情况、找准问题。要不断提高工作透明度,拓宽人民群众监督渠道,发挥新技术新手段作用,形成无处不在的监督网。三是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要发挥经常与基层群众打交道的天然优势,及时了解、反映基层群众的批评建议。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身处人民群众之中,对人民群众各类意见诉求感受最直接,也肩负着及时向党反映人民群众意见和诉求的监督义务。要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更好地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团结群众,及时反映人民群众意见诉求,保障、畅通人民群众监督渠道,努力成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忠实践行者、党的群众路线的坚定执行者、党的群众工作的行家里手。
(二)积极推动党内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内容贯通。《条例》第五条将党内监督的主要内容概括为八个方面,涵盖了管党治党的重要领域和重大问题,对保证党章党规党纪在全党有效执行至关重要。无论是党内监督,还是人民群众监督,都要向这八个方面聚焦发力。比如,对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情况的监督上,要把党内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更好地结合起来,织密监督天罗地网,开启全天候“探照灯”,让“隐身人”无处藏身,让“微腐败”无所遁形。对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加强作风建设,密切联系群众,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情况的监督上,要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敞开大门、依靠人民群众推进作风建设的重要经验,把内力主导和外力推动结合起来,向人民群众真开门、开大门,发挥人民群众无所不在的监督力量,查找隐形变异的“四风”,释放人民群众监督正能量。对坚持党的干部标准、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执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规定情况的监督上,要总结组织部门开通“12380”举报电话等做法,进一步拓宽发现选人用人不正之风的“民间”渠道,建立健全集信件、电话、网络、短信“四位一体”的综合举报平台,让更多群众参与到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来,让党的干部在更广泛的社会空间中接受检验。对廉洁自律、秉公用权情况的监督上,要把组织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结合起来,加强对权力行使依据、过程和结果的监督,确保权力运行到哪里、监督就跟进到哪里,让党员、干部工作、生活始终处于党和人民群众监督之下,抵制“人情文化”“圈子文化”不良影响,不断净化生活圈、交往圈,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三)积极推动党内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形式对接。随着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不断发展,党内监督与人民群众监督形式越来越多样化。《条例》规定了巡视、巡察、党内谈话、领导干部述责述廉、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插手干预重大事项记录等多种监督形式。人民群众监督形式主要包括直接向有关机构提出申诉、检举、控告,向有关部门举报、信访,通过互联网提出批评监督意见,通过群众团体和基层群众自治组织进行监督等。坚持党内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相结合,必须推动相关监督形式有效对接,做到互联互通、相得益彰。一是推动巡视、巡察与群众申诉、检举、控告更好地对接。巡视是党内监督与人民群众监督相结合的重要方式,是我们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强化自我监督的有力保障。充分发挥巡视的利剑作用,必须更广泛、更直接地接触被巡视地区、单位广大群众。通过巡视巡察,拓宽人民群众反映意见的渠道,加强人民群众举报线索受理工作,实行规范处置、动态管理,在党和人民群众之间架起便捷的沟通桥梁,形成强大的内外监督合力。二是推动领导干部述责述廉、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插手干预重大事项记录制度与人民群众监督更好地对接。《条例》所规定的这三项制度,是强化对党员领导干部监督的利器。党员领导干部是否实事求是地述责述廉,是不是如实报告个人及家庭重大情况,有没有利用职务之便违规插手干预干部选拔任用、工程建设、执纪执法、司法活动,要让人民群众监督、评判。有关部门核实有关情况时,要充分听取人民群众意见。三是推动监督执纪问责与信访更好地对接。信访是人民群众监督的重要形式。党的纪律检查机关要高度重视和认真处理人民群众信访举报,及早发现、及早报告、及时处置;对社会反映突出、人民群众评价较差的领导干部有关情况,要及时核实、报告;对重要的检举事项,要集体研究、认真处理。同时,要善于通过定期分析研判信访举报情况,对信访反映的典型性、普遍性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处置意见,督促信访举报比较集中的地方和部门查找分析原因并认真整改。四是推动互联网监督与党内各项监督方式更好地对接。互联网时代,网络是老百姓表达意见诉求、行使监督权利的重要平台。网络监督具有公开、便捷、高效等优势,成为最受人民群众欢迎的监督形式。对网络上的建言献策、批评监督,要多一些包容和耐心,对建设性意见要及时吸纳,对模糊认识要及时廓清,对怨气怨言要及时化解,对错误看法要及时引导和纠正,让网络成为我们汇聚群众诉求、反映民意动态的新途径,成为发扬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群众监督的新渠道。
(四)积极推动党内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机制协调。在监督体系建设中,制度机制具有全局性、基础性、长远性作用。坚持党内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相结合,必须推动各类监督机制衔接、协调,增强监督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一是坚持党务公开与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相同步。实践表明,监督对象信息公开透明,是人民群众进行有效监督的前提条件。要进一步明确党务公开的内容、程序和方式,提高党组织重大决策、领导班子建设、干部选拔任用、干部廉洁自律等事项的公开性、透明度,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真正让党组织和党员的活动置于人民群众监督之下。二是坚持党内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的程序相衔接。程序既是防止恣意妄为的约束机制,又是实现实体正义的制度保障。要完善人民群众举报线索和监督意见的受理、核查、反馈、落实程序,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处置过程的及时性、公正性,确保人民群众批评监督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三是坚持保障人民群众监督权利与保障监督对象相关权利相结合。
第三篇:学习《孟建柱:坚持党内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相结合》心得体会
学习《孟建柱:坚持党内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相结合》心得体会
XX年11月11日,人民网-人民日报发表孟建柱同志的《坚持党内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相结合》。指出:坚持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贯要求,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在总则中明确规定,坚持党内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相结合。这是党中央在新形势下对全面从严治党提出的基本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条例》精神,下功夫做好“结合”这篇大,增强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并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细致的论述:
一、充分认识坚持党内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相结合的重要意义
(一)坚持党内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相结合,是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必然要求。
(二)坚持党内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相结合,是新形势下解决党内突出问题的现实需要。
(三)坚持党内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相结合,是健全对党组织和党员监督体系的重要途径。
二、准确把握坚持党内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相结合的目标任务
(一)积极推动党内监督主体和人民群众互动。
(二)积极推动党内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内容贯通。
(三)积极推动党内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形式对接。
(四)积极推动党内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机制协调。
三、把坚持党内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相结合的要求落到实处
(一)增强自觉接受监督意识,养成在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监督之下工作、生活习惯。
(二)创新监督方式手段,促进党内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有机融合、精准高效。
(三)广泛发动人民群众,推动形成人人要监督、人人愿监督、人人敢监督的良好氛围。
读后深有体会。人民监督调查委员会作为由中国新农村建设促进会、华夏生态联盟中央委员会、人民健康与安全委员会、中国小康智库发展研究中心等发起,全国性的人民群众自发性公益法人协同组织。面对新时期新的形势,凝聚党心、军心、民心,坚定不移的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高举四个全面发展战略旗帜,坚持依法管理、依法运作,积极配合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实事求是的开展调查研究、建言献策、人民监督,全心全意的为人民群众服务,当好党和政府的合格助手,为党和政府及人民群众排忧解难、化解纠纷、和谐共赢发展服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再创辉煌勤奋工作,维护公平正义、维护党和国家及人民群众的安全,捍卫党和国家、人民群众及领导人的荣誉,必须充分依靠全体人民。把“反映人民意愿、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是为人民监督调查委员会的天职和宗旨。不正是党内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相结合的创新监督方式手段。
总书记明确指出:“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治国理政、管党治党的智慧和力量,从严治党必须依靠人民。”,我们要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贯彻党的群众路线,营造鼓励监督、保护监督的环境,激发人民群众主人翁意识和监督热情。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监督的积极性、主动性。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万众一心,艰苦奋斗,共同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书写更加壮丽宏伟的历史新篇章,为中共十九大的召开献礼。
第四篇: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体会
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体会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历史节点,在全面深化改革、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会议。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对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必须要深刻认识十八届六中全会的重大意义,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通过学习思考,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我感觉贯彻落实好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首先要做到三个坚决。
一、贯彻落实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要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
长期的历史实践告诉我们,保证我们党始终成为坚强有力的执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坚强领导,必须有一个领导核心。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带领全国上下继往开来,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新局面。在这一伟大实践中,总书记已经成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确立总书记的领导核心地位,是我们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的现实需要,也是
民心所向。
回顾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二十世纪初期,以列宁为领导核心的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带领全国人民一举取得十月革命胜利,建立起第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政权。然而还是这一政党,却在20世纪90年代瓦解毁灭。究其原因,就是党中央权威没有了,谁都可以言所欲言、为所欲为,党内思想混乱、纪律松弛,这种情况下“哗啦啦轰然倒塌”也就成为难以逃脱的命运了。包括我党早期革命时期,特别是遵义会议前,由于没有形成成熟的党中央,导致党的事业几经挫折,甚至面临失败危险。
因此,不管从历史还是现实看,坚决维护以总书记为领导核心的党中央权威、保证全党令行禁止,既关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也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之所在。各级党组织、全体党员干部,都要进一步深化对坚决维护以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至关重要性的认识,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切实在思想上衷心拥护核心,在政治上坚决维护核心,在行动上主动看齐核心,以铁的信仰、铁的信念、铁的担当,贯彻落实好中央决策部署,殚精竭虑办好自己的事,让党中央放心、让省委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
二、贯彻落实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要坚决把党内政治生活严起来
开展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正是在这样的传承和坚守中,党内政治生活的大熔炉,才 2
让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淬火成钢。也正因如此,我们党才书写出“小米红薯加步枪”打败“飞机坦克加大炮”的革命传奇,才有了全面建成小康、迈向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十八届六中全会制定《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目的就是要进一步烧旺党内政治生活的大熔炉,筑牢从严治党的政治根基。
反过来看,如果党内政治生活的炉子,长期不着火,或者生了火却没有足够温度,就炼不出钢来。虽然十八大以来,党内政治生活气象一新。我们也要清楚,当前党的建设仍然面临许多挑战,“四种危险”“四种考验”都将长期存在。商品交换原则、个人利益最大化的想法,难免会渗透到党内生活中,社会上所谓的人际关系、庸俗交往,也难免会投射向党内政治生活。特别是去年,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专题片《永远在路上》中,落马者面对镜头,剖析自己信念动摇、纪律松弛的问题,都警示我们党内政治生活必须常抓常严,严防政治灰尘和微生物污染、侵蚀党的肌体。
2016年12月下旬,中央政治局坚持从我做起,身体力行,带头落实《准则》和《条例》,召开民主生活会,研究加强党内政治生活和党内监督的措施,这是党中央贯彻六中全会精神的具体行动和重要举措,为全党做出了表率,树立了标杆。作为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我们更要认真学习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会总书记对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贯彻落实《准则》和《条例》提出的明确要求,3
以中央政治局为标尺,把每一次民主生活会都组织好、召开好,以严肃的党内政治生活,烧旺炉子、筑牢基础、去除杂质,实现自我净化、自我革新、自我提高。
三、贯彻落实十八届六中全会,要坚决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
重规矩、明纪律,是中国共产党革命胜利、赢取民心的重要法宝。从成文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到“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红军,再到进入上海秩序井然地睡在街头的解放军战士,每一个细节,都是政治规矩的体现,都是践行群众路线、“三严三实”和“两学一做”要求的生动实践。总书记也多次强调,“讲规矩是对党员、干部党性的重要考验,是对党员、干部忠诚度的重要检验”。
纪律只要制定,就要动真格的,不能搞“下不为例”;规矩只要建立,就不能只是说说,让没规矩成为真规矩。纪律、规矩既是准则、标尺,也是底线、红线。现实中,有太多的党员干部,都因为忽视纪律、无视规矩,最终走上了一条不归路。从季建业、周本顺,到令计划、***等,都因为不守规矩、不守纪律倒了下来;从湖南衡阳的破坏选举案到山西“塌方式腐败”,再到辽宁拉票贿选案,都让我们看到了破坏规矩、不守纪律的危害之大、危害之深。
党员是人民群众的“排头兵”“领头雁”,更要在讲纪律、守规矩方面做表率、当示范。特别是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我们 4
要经常回忆一下自己在入党时,面对党旗,举起右手,字字如钉,声声有力的誓言;经常对照党章党规党纪,清除掉思想认识的杂草枝蔓、举止行为的出格越轨,多念“紧箍咒”,常加“硬约束”。只有始终把规矩纪律挺在前面,才能够面对外部诱惑的时候不动心、不动手;才能在台上台下的时候,始终如
一、慎始慎终。
第五篇: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体会
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体会
保康县妇幼保健院 王珍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一条例一准则对我们今后怎样开展党内政治生活、怎样进行党内监督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和要求,通过听党校老师培训、听市纪委干部宣讲,认真学习条例和准则全文,我有以下三点认识:
一是抓学习宣讲,落实学深学透。十八届六中全会专题研究了全面从严治党,展现了我党反腐倡廉决心之大,信心之坚。条例和准则的出台非常慎重,是以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贯彻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主线;坚持以党章为根本依据,尊崇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着力把党章关于党内政治生活和党内监督的有关规定和要求系统化;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党内政治生活和党内监督存在的薄弱环节;坚持统筹协调,加强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处理好新旧准则、条例和党内其他法规的关系。既从政治上对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内监督提出原则性要求,又针对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办法。所以,我们要对全体党员干部做好宣讲,认真学习准则和条例全文,用以指导和规范自己的言行。
二是抓政治生活,落实从严治党。根据准则要求,我院支部要加强对党员政治生活的管理,加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认真举办每月支部主题党日活动,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认真开展交心谈心,认真开好组织生活会和民主生活会,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通过严肃规范的党内政治生活,让咬耳扯袖成为经常,让小错误、小毛病都因为同志们的监督帮助消灭在萌芽状态,让八项规定精神常态化。维护中央权威,严守政治规矩,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的作风,起到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三是抓监督执纪,落实责任担当。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肩负起主体责任,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同志之间在相互提醒和督促中修正错误、共同进步。加强对单位内部的日常监督,发挥党员民主监督作用,把党内监督与外部监督结合起来,及时发现问题,纠正偏差。只有既当好纪律的维护者和执行者,又当好纪律的监督者和纠偏者,才能形成党内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相互监督,共同进步的良好状态,才能形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也才能保持我党的青春活力。
2016年11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