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公冶长第五》读书笔记(共五则)

时间:2019-05-13 17:05: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语.公冶长第五》读书笔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语.公冶长第五》读书笔记》。

第一篇:《论语.公冶长第五》读书笔记

5.1 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笔记】事有本末,孔子观人不为外在的标签、言论来看人,而是深入地了解一个人的品德。有德者,无论出身、他人怎么评判,皆能托以大事。5.2 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於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笔记】关于类似的论述,如: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深则厉,深则揭等。都在告诫当环境变化,人能尽其材时当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当社会环境变坏,人应该保护自己,待时而动。5.3 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 【笔记】君子是在时时向有道之人靠近并学习,时时择人之善者而从之,时时参省自己以正心诚意的人。环境对人影响很大,所以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与有德者、有志向者交朋友,久必受其熏陶而有所得。孔子在说这句话时,亦有对自己品德的自我确定。孔子德行高远,不为世间之形式所禁锢,无所避讳,当一真字。5.4 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 【笔记】君子不器,而子贡器之。子贡虽器,也是器之大者,可以为国之栋梁之器。由此观之,君子这气象不分地位名实,乃之人德性也。5.5 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於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笔记】冉雍,字仲弓。孔子门下有三位冉:冉有、冉耕,是为三兄弟,父亲冉离,人称犁牛氏。孔子对冉雍多有赞誉。有人称赞雍有仁德,而少口才。孔子否定这个说法,不赞成以口舌之利而一时之快。君子之志,虽在安邦定国,但皆须从修身养德开始。有仁德,治大国如烹小鲜;无仁德而以能力、口才应对,终不能长久。5.6 子使漆雕开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说。【笔记】孔子之世,许多官僚无德材而居之位,漆彫开则不然,将有位置而担心不能做好。无德材而居其位者,以居其位为荣;担心无德材而居其位者,深知官位不是荣誉,而是责任。孔子高兴于弟子知道为政在民的道理,又高兴于漆彫开谦逊谨慎的心态。5.7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笔记】孔子周游列国而不见用,虽有强大的信念支撑,然终有几分落魄之后感。此章孔子初有负面情绪,言有退世之想,并告诉子路是否愿意一起避世。子路因为得到老师的邀请而高兴,与有德者共处而喜,亦可见子路的好德之心。但孔子虽有一时之避世之想,但不忘记初衷,不忘记教学生的本来目的。故马上回过神来批评子路。孔子对子路的批评未必是真的批评子路的好勇,而是要斥退弟子们消极思想。儒家之大志向,大抱负,志在安天下,志在利民,不放弃,可见一斑。儒家、孔子最令我佩服的也是这一点。对于宗教家而言,现实失意,他们有强大的想象世界可以退让,如佛家之极乐、道家之天宫。儒家没有想象世界退让,仅有此生,却一生孜孜以求,永不放弃,知其不可为亦为之的决心,勇气,魄力,定要救国求民,至死不渝。可敬可敬!5.8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笔记】仁与才干不是同一回事。有才干者未必有仁(但有仁德之人,定能做好本职工作)。仁是人的自我追求,才是外在宣发。孟武伯作为鲁国权臣而问人,很可能是希望从孔子门人中选良而任用。孔子以不仁而有才相告,据实言之,一方面见孔子之真,一方面斥现今当政者之不仁(言下之意:我不足以称仁的弟子们亦足以当其事,当其事之你们又岂能因处其位而称仁?)。5.9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笔记】子贡有才干,在孔门弟子中是风云人物。颜回木讷,但好学,安贫乐道。孔子教之,以退其好胜之心,而进其好学之心。5.10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笔记】有志在胸者,必颠沛、造次不忘其志,并汲汲以求,不敢有片刻之松懈。宰予有口才,但无仁德,由是可见。孔子观人,听其言而观其行,亦可借鉴。孔子此次对宰予的批评过于严厉,或许是由于平时宰予过于逞口舌之利,孔子见之不逊,故借机退之,以希望他能见放下傲慢之气,勤于修身。5.11 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 【笔记】无欲则刚。内心欲望过多,必被外物牵着走,而不能按自己的真实意愿处事,亦不能刚毅不屈。5.12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笔记】卫灵公篇,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忠与恕构成了孔子思想的主要内容。子贡很有才干,十分聪明,非常急切地希望自己能成为仁人,故希望成为仁本身亦成为其成仁之障碍。欲成仁人,不在于求仁,而在于检束自己的内心。德性到了,自然能仁。又“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对事物处理的方式,不是基于“我是仁人,所以应该怎么做”而得出,而是发于自性,自然而然的行为表露。故子贡以不加诸人为美德时,必不能心平气和而为之。5.13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笔记】文章学问,孔子针对学生之理解能力而教之。天性与天道则非参悟至同一道理之人不能理解。夫子之抱负在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远大宏阔。众弟子亦只能以管中所窥得见其一二。知夫子所为,而不知夫子矢志不渝,为之所为。夫子的理想或在万世,故能坚韧如此。5.14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笔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方为为学之目的。前十余章孔子虽一直言学、仁等方面,故于此而正本末。5.15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笔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下人亦或有上智也。5.16 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已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笔记】君子之德有四维,自己的行为与德性,对长辈、上级的尊敬,对下级的恩惠,对他人坚持原则。5.17 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笔记】与朋友交,听其言而观其行,日久方见其真义士。与人相处,有超出形貌言语之外的东西,当细细品评。语言华丽者未必可信;行为乖张者未必可共事。5.18 子曰:“臧文仲居蔡,山节藻梲,何如其知也?” 【笔记】将世事过多地托付给鬼神之事,托付给风水、命运之人,是不够明智的。5.19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笔记】此章结合“乘桴浮于海”章。君子不贪其位,时机成熟则实现自己的抱负,竭尽全力而为之。时机不成熟亦不生嗔怨之心,以自然之心态而处之,并保持美好的期待。陈文子见不善而弃之,本来是好事,但却不能看清世事,不能适应时事。天下无道,任何人都是逃离不出来的。有道之时,尽心尽职,无道之时,蛰伏待机,亦是君子的选择。安时处顺,哀乐而不能为也。5.20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笔记】君子之行为,言是非不言利害。再思,或许是:事是否当为,如何为之;三思或许是:是否当为,如何为之,有什么好处。开始思考好处之时,内心即为外事物困,难以很好的执行一件事了。故孔子不取。当然,孔子并不是说只言是非,而不考虑其他得失。而是当是非与利害有冲突时选择是非。《论语》其他章节中也有关于利害的论述,如: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等。孔子并不迂腐,而是以其原则办事而已。5.21 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笔记】与“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崔子弑齐君”章遥相呼应。能实现抱负之时努力去实现,时机不成熟时,也不逆势而为,致取其辱。5.22 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笔记】每读此章,痛心疾首。此章大概写于孔子准备离陈之际,或更准确是在困于陈蔡之时或之后。此时孔子去鲁已9年之久,壮志未酬,年事已高(在当时,能活60岁,已经非常难得),内心孤凉。故叹一生将过,而离自己的理想无期。但好在孔子内心坚定,虽知道之不行,而弟子可以为继,故苦一声,哀叹一声,又会心一笑。5.23 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笔记】君子论事而不诛心,以是非不分憎恶,若有人能一日改其过,则君子为之喜,而能亲之。5.24 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 【笔记】此句是最早打动我的章节之一。孔子教人能于人之微言微行处而见其秉性。另一方面,夫子又教我们处事之态度,量力而行,不偏执于事。此章这内容与邦有道则居,无道则退等有内在相合之处。今人处事,常于多种价值观念中不能寻求好的处事之法,夫子以朴实之言语而教之。5.25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笔记】上章言直,此章紧承之,言不直之表现。5.26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笔记】三人有种境界。若以佛家喻之,子路之境界在欲界,颜渊之境在色界,夫子之境在无色界。子路言车马,虽曰不重,亦以之为宝,未离于欲乐。颜子言善、劳,亦有我之境。夫子之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已脱离我之境界。夫子之离我之境界,不是强行为之,实乃德性、愿力发乎自然之形状。夫子60而耳顺,不是听什么话都能忍。夫子耳顺,实乃知外事之本末,能究其本,故不纠缠于事物本身,所以一念能守之。5.27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笔记】此章夫子以教弟子为主。内心空明,于事不滞碍者,才能不以形累。求仁之人,以身事仁,以仁为心,不滞碍于欲、名,方能从心所欲而不逾矩。5.28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笔记】前些篇章,夫子所提之君子仁人应该奉行之原则,看似高深难行,于弟子之教或有艰难之行。此句将言教重归于身边之事,以增弟子之信心。夫子之好学,是日日自新,不断超越自己。

第二篇:公冶长教案

一. 学习目标

1.理解公治长第五篇的23、24、25、26章的内容。2.熟读原文,背诵重要章节。

3.培养学生宽容、诚信、谦虚谨慎的良好品质。二. 教学重点: 理解原文基础上熟读成诵。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左传故事书》 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指名背诵,集体背诵上节课内容。

(二)教学5.23 1.情景导入:同学们在平时学习生活中有过矛盾吗?你们又是怎样化解的。古代的两位先贤又是怎样对待矛盾,化解矛盾的? 2.幻灯出示原文。

3.学生自由读,指名读,指导朗读。4.理解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学生讲伯夷叔齐坚守气节的故事,引导学生在处理矛盾是学习伯夷叔齐,不念旧恶,宽容对方,这样怨恨你的人也就很少。5.带着对伯夷叔齐的敬慕背诵着一章。

(三)教学5.24 1.情景导入: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遇到这种情况,与别人向你借东西时你恰好没有,你会怎么做?学生讨论。2.孔子的学生微生高也遇到过这种情况,孔子又是怎么评价的呢?幻灯出示原文。

3.练习读,指导朗读。

4.理解大意、引导学生从微生高身上学习热心助人的品质,相反不要学习他的的不直率,要诚实。

(四)教学5.25 1.导言:前两章孔子对其中人物的言行或赞扬或批评,但对下面一章人物言行是憎恨的。2.幻灯出字原文。3.指导朗读。

4.理解巧言、令色、足恭,课件视频。5.介绍左丘明和《春秋左传》

(五)教学5.26 1.导言:左丘明编写春秋左传作为他一生的志向,我们再看一看孔子的两名出色的子弟有什么志向。2.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分角色读,3.理解子路,颜回,孔子的志向。

4.出示论语中赞美颜回的语句,学习他不为清苦,不倦的求学精神。

5.分角色背诵。

五.课堂小结,淡淡本节课的收获。

公冶长第五篇(23—26章)

教学设计

阜蒙县第一小学 田宝津

2012年6月14日

第三篇:论语公冶长篇读后感

读了【公冶长第五】如果有什么心得的话,无非就四个字“慎于言行”。以下内容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论语公冶长篇读后感,欢迎参考!

论语公冶长篇读后感一

《公冶长》一篇中内容很多,而且涉及不同方面,只能就其中一段说说感受,这里说说“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这段。

子路不愧是圣人的弟子,与咱们当代人确实不同。咱们当代人成天价嚷着要”充电“,但决大多数人都是急于获得所谓“知识”,很少去领会其中的道理。各类培训、讲座的场面就可以窥见一斑,听着往往是忙于记录、拍照,很少有人认真听讲,他们记录、拍摄的内容,恐怕也不会回去认真学习、领会。其实弄明白一个道理,比记录下千万条道理更为重要,咱们确实应当学习子路,在忙于领会、践行旧的道理之前,不必急着去求寻新的道理。

论语公冶长篇读后感二

在本篇里,孔子和他的弟子们从各个侧面探讨仁德的特征。此外,本篇著名的句子有“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听其言而观其行”;“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思而后行”等。这些思想对后世产生过较大影响。

但是首先要说明的是论语不是孔子亲自写的。之所以不亲自写有很多解释,但绝对不是他懒惰:》

然后要说明的是孔子晚年专注于道学,对老子学说非常的敬畏,拜访过老子且有记录。同时孔子最为大的贡献之一是做了《易传》。

而老子亲自留下《道德经》中有一句话:“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老子的这段话如果和【公冶长第五】结合起来一起看,会发现:

原本理解是【公冶长第五】中全文非常注重观察人的言行并用主观来给以评判。

但是主观的评判随着认识的不同,原本被认为是小人的会被认为是贵人,原本被认为是贵人的会被认为小人。而注重言行给予评论,其言行在不同的角度所展现出来的情况是完全不同的。

所以【公冶长第五】所记载的评论不过是当时的一面之词。

对于这一点有个故事可以引用:

孔子让颜回做饭,孔子看到颜回从锅里抓出一把米饭送入口中。等到颜回请孔子吃饭时,孔子假装说:“我刚刚梦见了父亲。我想用这干净的米饭来祭祀(jìsì)他。”颜回连忙说:“不行,不行,这饭不干净,刚才烧饭时有些烟尘掉到锅里,我觉得弃之可惜,便抓出来吃掉了。”孔子这才知道颜回并没有偷吃,心中不由感慨万分,便对弟子们说:“我们相信自己的眼睛,以为眼睛看到的就是事实,但眼睛不一定可信;我们依靠自己的内心,以为内心的判断一定正确,但内心不一定可靠。你们一定要记住,了解一个人实在不容易啊!

所以孔子的“我们相信自己的眼睛,以为眼睛看到的就是事实,但眼睛不一定可信;我们依靠自己的内心,以为内心的判断一定正确,但内心不一定可靠。你们一定要记住,了解一个人实在不容易啊”这句话是否与【公冶长第五】背道而驰?

所以不得不引用一句跟高层次理论来总结这种矛盾,“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所以【公冶长第五】只能作为历史记录材料来看,从对别人的评论来反射出孔子和他当时的那些弟子的关于仁德的探讨和当时的思想境界,然后结合整部论语来体会孔子与他徒弟们的在这段人生历程中的思想境界上的变化。

说道这里读了【公冶长第五】如果有什么心得的话,无非就四个字“慎于言行”

因为言行必然招来各种解释,有好有坏。不同层次的理解不同,所以为大事的人要注重这方面的修养,以免不必要得麻烦。

第四篇:公冶长的传说

公冶长的传说(民间传说)

很早以前,有个孩子叫公冶长,他从小很聪明,传说他能听懂鸟儿在叫什么。一天,公冶长上山砍柴,忽然有一只乌鸦飞过来在公冶长的头顶叫个不停。公冶长一听,乌鸦叫的是:“公冶长,公冶长,南山有只大肥羊,你吃肉,我吃肠。”公冶长听后,就顺着乌鸦飞的方向到了南山。果然有一只死去的大肥羊。于是他就将羊背到了家中把肥羊剥了皮,然后把羊肉放在锅里煮熟同家人一起吃了。吃完羊肉后,便把肠子埋了,可是他却忘记了那只乌鸦说的话。乌鸦很生气,就想报复公冶长。

时隔不久,公冶长正在山上打柴,突然听到空中的乌鸦又说:“公冶长、公冶长,北山有只死绵羊,你吃肉,我吃肠。”公冶长听了以后,就去了北山。到了北山上,公冶长发现一堆人围着看什么,他以为又是一只死绵羊,恐怕被别人拖去,就喊:“你们别动,是我打死的,是我打死的!”当他走近一看,躺在那里的不是死绵羊,原来是一个死人!公冶长这才知道,他不但被乌鸦骗了,还被乌鸦陷害了。围观的人们看到他手里拿着一把刀,又承认自己是凶手,便把他押送到了县衙。

公冶长被带上堂来,县太爷问:“大胆犯人,你为何行凶杀人,快如实招来!”公冶长因为没有杀人,坚决不承认山上的死人是自己杀的。并将自己如何听得懂鸟语,受了乌鸦的骗,乌鸦反目成仇如实地告诉了县太爷。县太爷抬头看见县衙的屋檐下有窝小燕子,就叫其他人退下去,独自把窝里的几只出壳不久的小乳燕掏出来,然后把它 们放到抽屉里,母燕见他拿走了自己的孩子,叫个不停。知府命人将公冶长带过来,对他说:“公冶长,你能听懂鸟语,你听听这只燕子说的是啥?”公冶长听了说:“县官、县官,我与您往日无仇近日无冤,您为何把我的孩子们关在抽屉里边?”县官一听,公冶长果真知道鸟中语。于是便把他长放了。(全文约750字)

xx省xx县xx乡xx小学:台德成1982年4月20日

第五篇:论语读书笔记

《论语》读书笔记

吴婷

14生物工程

14070021022 过去我不爱读《论语》,觉得此书杂乱无章,只是孔子的学生对孔子言谈的记录,看到后边,就忘了前边,很多地方没头没尾,不知所云。来到青岛读书,有幸去了孔子的故乡—曲阜,对孔子也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文革期间,批林批孔,而现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孔子热,处处兴建孔子学堂,探讨传播交流儒学,把孔子抬到了极高的地位。我想弄清楚,作为文化现象,孔子热的含义究竟是什么,想要重读经典。毕竟经典之所以是经典,定会有他的过人之处。在系统地读《论语》全书之前,我有看过《于丹讲论语》,《鲍鹏山说孔子》和南怀瑾先生的《论语别裁》,对于论语他们都有自己的看法,或是大加赞扬或是中肯评价,但那都是别人眼中的孔子,因此我想要自己心平气和地去读一读《论语》(读的是杨伯峻先生的《论语译注》),看到一个真实的孔子。

读完论语,我想告诉大家,孔子并不是圣人。历代帝王褒封的孔子,不是真孔子,只是“人造孔子”。“若圣与仁,则吾岂敢,”这是述而篇中孔子自己对子贡所说的“天纵之将圣”的否认。孔子不是圣,只是人,一个出生卑贱,却以古代贵族(真君子)为立身标准的人;一个好古敏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教书育人的人;一个满腹道德学问,却无权无势,敢于批评当世权贵的人;一个古道热肠,梦想复周公之治,安定天下百姓的人。孔子是人,却是如此真实简单的人,他的很多品质都是常人难以坚持的。因此我明白,现在的孔子热,热的不是孔子,孔子只是符号。社会失落,道德失灵,人们急需灵魂的慰藉品。而批孔也只是政治,不是学术,无论是秦朝的焚书坑儒,亦或是文革期间的“打倒孔家店”。

之前自己总是不愿意去读经典,而在自己都没有好好读过论语,便对它妄下定论是不好的。南怀瑾先生说,夫子之文章,有“一贯的传统。”哪章接哪章,哪篇接哪篇,都很有讲究,决不能动,有些夸大。在通读之后,我认为《论语》的主题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天命,孔子敬畏天命,与老子的“人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不同,孔子关心的是天对人事的影响而非天道本身。如,“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2)人品。孔子喜欢品评人物,但却又绝非口不臧否。我总结了一下,发现孔子对人的评价有以下几种:圣人(生而知之的聪明人),仁人,善人,贤人,君子,士,大人,鄙夫,女子。

(3)道德修身。孔子讲的德行主要有以下几种,仁,义,孝,友,忠,信,恕,恭,俭,让,民。

(4)习礼。孔子本身对于礼节是十分讲究的,《论语》论礼,主要是在《八佾》和《乡党》。(5)治学。《论语》里有很多关于学习方法的,比如“博学于文,约之以礼”,“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等,我们都可以以此为鉴。

读了《论语》之后,给我最大的感触,并不是论语本身,而是对经典的重新认识,以及我们需要保持自己独立思考能力,不跟风的重要性。

下载《论语.公冶长第五》读书笔记(共五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语.公冶长第五》读书笔记(共五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语读书笔记

    《论语》读后感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大概的意思就是学的一种知识而能够应时实行,这岂不是很喜悦的吗!有朋友从远方来,这......

    《论语》读书笔记

    人生,没有来世,只有今生,供你尽情挥霍。而这一世,或庸俗混沌、或绚烂明丽,与命运无关,它决定于你内心的思想是否透彻;而你的人生是要酣畅淋漓,还是要得过且过,亦与命运亦无关,它取决......

    论语读书笔记

    论语读书笔记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可能是《论语》中我知道得最早的一句话了,小时候对此的理解更多是在学习的层面上,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不要不懂装懂,这样才能......

    《论语》读书笔记

    《论语》读书笔记———— 学而时习之 1楼   习文君  作为《论语》的第一句话,它实在是太重要了。对这句话理解的误差,会直接影响我们对《论语》的整体看法。 子曰:“学而......

    经典《论语》读书笔记

    “孔子论”是两千五百年前的一本纪录,孔子的教学和生活报价。以下是一个小系列的书,带来笔记,希望能帮助你。孔子阅读论(1) 余丹教授在谈论“孔子话语经验”时说,宋代创始总理赵......

    《论语》读书笔记

    《论语》读书笔记 作者:孔子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2016年1月 内容提要:《论语》是一部主要记述孔子言行的著作,由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纂集而成。以记录言谈举止的方式,......

    论语读书笔记

    从前,我之所以读一本书是因为它来到了我的手边,而书的主人又有耐心等待我一口气或分几天读完它。后来,知道了有公共图书馆这等读书的好地方,我也懒得去翻书目卡片,只是在开放阅览......

    论语读书笔记

    《论语》读书笔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是《论语》里给我感受最深的两则。前一则,那么,他们中必定有我的老师。后一则告诉我们:聪敏而一则努力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