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西桥村,看当前六安农村水利发展”调研报告(5篇)

时间:2019-05-13 17:43: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深入西桥村,看当前六安农村水利发展”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深入西桥村,看当前六安农村水利发展”调研报告》。

第一篇:“深入西桥村,看当前六安农村水利发展”调研报告

“深入西桥村,看当前六安农村水利发展”

调研报告

为深入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认真落实“四个一”有关要求,按照《关于市水利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局领导班子调研走访活动暨开展“四进四促”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市治淮指挥部副指挥鲍家章带领治淮办同志深入基层一线、调研走访了裕安区新安镇西桥村。通过对整个调研活动成果的简单梳理、总结,现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调研方式

2014年3月10日下午,局领导班子成员鲍家章同志带队,随行人员治淮办邵珠波、杨阳,来到裕安区新安镇西桥村进行调研走访。调研以召开座谈会形式开展,参加座谈的有西桥村书记、村支部党员、村水管员等当地干部群众。座谈会结合六安实际,按照“实施水利六安战略,加快六安绿色发展”的主体,围绕农村沟塘堰坝建设与管理现状以及亟待解决的问题等内容,展开调查与讨论。

二、西桥村农村水利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西桥村位于新安镇西部,面积约10km2,人口4784人,耕地面积3931亩。在各级水利部门的组织和引导和镇政府大力支持下,西桥村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成果显著,农村水利工作保持着健康稳步发展的势头。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变化,近年来西桥村的农村水利发展也面临着很多问题,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1、工程体系不完善,设施功能衰退。小牛集支渠为汲东干渠支渠,是西桥村内耕地的主要灌溉水源,自流灌溉面积约2000亩。但多年来没有清淤,河道淤塞严重,加之水生植物(水花生、芦苇等)恣意蔓延,侵占渠道过水断面,导致上游骨干工程有水不能放、田间需水水不来的现象。随着国家对大江大河治理的日益完善,大型骨干工程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面上的农村水利工程状况却每况愈下,处于“大马拉小车”、有劲使不出的境地,成了“国家照顾不到、群众解决不了”的瓶颈工程。

2、农村水利投入渠道不畅。

西桥村主要排涝河道为洪河新渠。洪河新渠多年未清淤,河道淤塞严重;河道内水生植物(水花生)恣意蔓延,侵占河道过水断面阻水严重,涝水下泄不畅。每年汛前村委会都要支出部分钱组织民工割除河道内杂草,给村内财政造成压力。

目前形成的相对完善的排灌系统,主要是50年代水利兴修,依靠农民的投工投劳建设起来的。如今在市场经济体制中,水利兴修完全由国家负担。由此造成两方面问题:

(1)各级政府财政投入不足。

尽管国家和省自2005年开始设立了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补助专项资金,但数量太少,与实际需求相差甚远。加之地方财政大都十分紧张,也难以拿出更多的建设资金。

(2)投入分散,难以形成合力。目前用于农村水利建设的资金项目主要有农业综合开发、土地 开 发整 理、标 准 粮 田、新农村建设等,投入资金 总量不少,但由于缺乏统一规划,未能统一组织实施,难以形成推动农村水利发展的合力。

3、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严重缺位。

目前,新安镇的主要水利建设管理机构为农灌站,农灌站在编在岗的仅有站长周东红一人,而西桥村更没有专职水管员。群众水利方面的利益诉求在基层得不到很好的协调与解决,在农灌期间,经常有群众之间因为用水问题发生打架斗殴。

三、浅析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

此次调研活动中,通过倾听基层干群的呼声,对基层反映的问题进行认真梳理和分析,我们认为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突出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农村水利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加强农村水利建设与管理工作重视不够。由于一此地方对农田水利建设这类基础性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对农村水利工作口头上重视、行动上忽视,片面认为农村水利建设主要是农民受益,其建设与管理工作应以农民为主,忽视了政府及职能部门的组织、扶持和引导职责。基于这样的认识,一些地方农村水利投入渠道越来越窄,可用于建设管理的资金越来越少,农村水利工程管理机构被一砍再砍,从而导致农村水利建设与管理工作主体不明、责任不清、投入不畅、管理缺失。

2、农业收入已不再是农民收入的主体,农民群众筹资投劳的积极性降低。随着农村劳动力就业环境改善,收入渠道扩展,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村人口比例下降,农业收入在农民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降低,导致作为农田水利使用主体的农民群众缺乏积极性。

3、农村土地分散经营和农田水利的系统性、统一性矛盾突出,化解矛盾的对策缺失。农村土地以户经营,田亩分散,这种土地经营模式与农田水利工程集体受益的系统性、统一性形成矛盾,村组集体无力履行水利建设与管理的职责,主体长期缺位。在农田水利设施并不完善的情况下,农田水利不具有排他性,“一家出钱修,十家跟着用”的搭便车现象很普遍也很难避免。同时,由于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且农业收入已不是农村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从而导致组织农户投劳、出资兴修农田水利的阻力和困难不断加大。

4、乡镇基层水利服务组织日渐消弱,农村水利建设管理服务难以适应发展要求。多年来,乡镇水利站作为基层水利服务组织,主要承担着农田水利建设、防汛抗旱、水资源和水环境等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重要职能,发挥了巨大作用。当前,随着国家对农村水利投入的逐步加大,农村水利工作的任务也越来越繁重,而承担建设管理任务的基层乡镇水利站却在每次的农村改革中受到较大冲击,队伍越来越弱,与新时期农村水利发展的要求极不适应。

四、加强农村水利建设与管理工作的主要对策和建议。

通过对调研中收集的各类建议进行归纳整理及思考,我们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农村水利建设与管理工作。

1、强化农田水利建设规划的指导地位。目前各县(区)基本上都编制了农田水利建设规划,今后,县(区)政府要以县级农田水利规划为依据,整合有关部门的涉水项目资金,使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真正成为各部门用于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的整合平台,实现统一规划、统筹安排、集中使用,切实提高各类资金的使用效率。

2、加大政府对农村水利建设的投入。各级政府要提高认识,真正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走城乡统筹的道路,各级财政要加大对农村水利发展的投入,建立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基金,并逐步扩大资金规模。

3、建立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各地应加强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开展县(区)水利局、乡镇水利站的自身能力建设,包括领导班子建设、专业结构与学历要求、信息化建设等,要优化队伍结构,全面提高人员综合素质和综合服务能力,使之真正能够承担起水利建设、管理和防汛抗旱任务。要认真落实基层水管人员的待遇,切实解决他们学习、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等具体问题,充分调动基层水利人员的积极性。此外,要做好村级水利专管员岗位设置、选聘及培训工作,财政给予必要的补贴。要围绕基层农村水利建设和管理的客观需求,积极探索组建服务实体,不断完善农村水利社会化服务体系。

第二篇:土桥村发展调研报告(精选)

土桥村发展调研报告(2018年-2022年)

一、村情介绍

土桥村位于白帽镇南部,距县城60公里、岳武高速白帽互通6公里,总面积17.8平方公里,境内为山脉、小盆地,丘陵地貌,平均海拔300米,年平均气温14.2℃-15.6℃,年平均降水量1400毫米,耕地2051亩,山场面积17432亩,山场以野生油茶为主,土桥村曾被省政府评为“油料贡献第一村”。土桥村辖28个村民小组,565户,2088人,其中未脱贫4户12人(均为大病患者),2017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00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已超100万元,带动村民就业近80人,促进农民增收人均3000元。岳西县桃花源生态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成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全县示范。

土桥村党支部创新村干党员和组长“千、百、十”量化考核办法,细化党员承诺,党员带头开展“七个一”服务活动,充分发挥村党支部的核心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获全省“五个好标兵”的称号,经验在全省推广。被授予“安徽省人居环境范例奖”。村级创新管理工作经验全市交流,“五级书记大走访”活动经验全省交流,社会治安和信访工作经验向国务院汇报。““千、百、十”量化考核机制等党建特色做法被省委组织部发文推广。以打造 “山水相融,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土桥”目标,正着力打造全省“基层党建、发展致富、美丽乡村、全域旅游”四个示范村。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

1、党员管理:外出流动党员较多,实际参与党支部和村级工作人数偏少,大多为中老年党员,支部战斗力还需进一步加强。

2、经济发展:农民增收渠道窄,产业结构比较单一,经济发展持续动力不足,主导产业油茶产业仍需较大投入和管理,乡村旅游没有形成气候,急需作为重头戏来发展。

3、生态保护:河长制、林长制、路长制度没有发挥最大效应。

4、基础设施:存在区域偏差,中心点与偏远地区存在落差,均衡发展受制约。

5、精神文明建设:群众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极少数村民存在等靠要思想,要以旅游区的要求做到乡风文明。

6、凝聚力、向心力:能人大户、创业成功人士对公益事业支持热情和力度没有发挥出来。

7、思想观念:要继续创新思维,开拓发展,与时俱进,乡村振兴的终极目标是“生活共同富裕”,但没有“产业兴旺”做支撑,没有“生态宜居”做基础,没有“乡风文明”做动力,没有“治理有效”做保障,一切都只能是空谈。结合以上不足土桥村党支部、村委会做如下五年发展规划:

三、土桥村五年发展规划

土桥村五年发展规划的总目标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为村级事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推进我村科学发展、经济发展,建设美丽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通过五年的努力,使村领导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更加充分,村民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高,基础设施完备,经济快速发展,村民人均收入稳步提高,生活富裕安康,生活风尚文明,生活习惯卫生,村庄环境整洁,人与自然和谐,民主法治进步,社会安定有序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具体就是四句话:坚持围绕一个中心,规范运行两套机制,大力实施三大革命,努力实现四个示范。

一、坚持围绕一个中心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围绕“生产发展”目标,增加农民收入和村级收入。

(一)大力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以发展乡村旅游为龙头,实施1000亩设施农业项目,适当平整土地,增加农田机械道路工程建设,发展苗木生产,同时配套相适应的观光农业布局。争取农委和国土资源厅给予项目支持。

(二)实施1000亩低产油茶林改造工程,采取机械化方式抚育油茶山场,提高生产效能,加强管理职能;示范建设千亩观光油茶园,让游客入园观花赏景。

(三)新建高标准桃园基地250亩,发展苗木基地100亩,培育绿化苗100万株。

(四)到2020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300万元,人均收入2万元以上。

二、规范运行两套机制

1、不断完善“千百十分”制,使该制度真正成为指挥棒,方向标。要进一步明确党支部职责和村委会职责,围绕“管理民主”目标,巩固建设民主法制示范村,完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理顺村委会与其他村级组织的关系,制定和完善村民代表会议议事规则和程序,使村民自治法制化;进一步规范财务收支制度(村级财务及村公司),发挥村监会作用,使民主监督程序化。

2、创新村办公司的经营模式,规范集体经济“六定工作法”,加

大招商引资力度。在不违法、不违纪、不违规的前提下,灵活采取激励方式,充分调动全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大力实施三大革命

1、围绕“村容整洁”目标,实施生态村建设工程,结合土桥村实际,做好厕所、污水、陈年垃圾三大革命,三年内全村厕所升级换代率达90%以上,在组上建环境督导队实现庭院净化,村容村貌美化。

2、坚持推行路长制、林长制、河长制,保护青山绿水,造福子孙后代。古树挂牌,保护率达100%,森林绿化率提高5%,全村28个组建立公路导向路标,立文明路段卫生责任区显示匾牌。

四、努力实现四个示范

(一)、全省基层党建示范

一是要明确党支部职责,坚持“三会一课”制度(三会”指定期召开支部党员大会(每三个月一次)、党支部委员会(每个月一次)和党小组会(每个月1-2次),“一课”指按时上好党课(每三个月一次),按时开展活动;

二是建立完善党员议事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会议每年1次)和党员教育培训制度。开好组织生活会(半年一次),每月10日为土桥村党支部的党员活动日,建立完善发展党员公示制和预审制、党费收缴公示制等制度,逐步实现村党支部工作规范化。

三是重视人才梯队培养,在年轻党员及有识之士中重点培养村两委后备干部,不断丰富人员素质结构。

四是做好奖惩机制,完善党员星级评定。

五是坚持发展党员“五项制度”的落实,在保证质量,严格程序的前提下,加大发展新党员工作。争取今后五年内发展党员10名以上,使得我村党支部队伍达到70人。

(二)、全省发展致富示范

围绕“生活宽裕”目标,提高群众生活质量。

1、新建茶厂一座,2、规划精品蔬菜采摘体验园50亩

4、精品稻田100亩

5、茶叶示范园300亩

6、继续打造油茶示范园。

(三)、全省乡村旅游示范

1、支持土桥村桃花源生态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把土桥桃花源打造成以“一河五湖三山、一园五景三馆“为主题的四A级旅游景区。积极争取省旅游局立项给予支持。

2、积极上报争取金竺寺、如来庵、马踏岭古驿道、观音尖瀑布工程。

3、积极上报争取土桥河下游及水上乐园开发改造项目。

4、成立农家乐协会,以每年10家的速度递增,日接待游客量500人以上。

(四)、全省美丽乡村示范

一是打造“景点村庄,宜居家庭”,对全村未实施美丽乡村建设的组,按照全域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要求,结合退宅还耕、危房改造、三大革命,全面进行环境整治,实行绿化、美化、亮化、硬化、产业化。

1、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村民活动阵地建设,建设一个标准篮球场。

2、完成太平河三个组自然村庄美丽乡村建设工程。

3、继续完成28个组的人饮工程改造,不断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4、完成出村道路6公里拓宽工程。

5、完成全村路灯、庭院灯全覆盖工程,庭院绿化全覆盖。

6、水泥路入户率95%以上。

二是围绕“村风文明”目标,扎实开展文明村建设活动,继续开展“文明村庄”创建活动,进一步建立健全土桥村老年协会、移风易俗理事会、村级救助协会、妇联、共青团、农家乐协会、文化宣传队等各种辅助村两委工作的组织制度,进一步深化农村移风易俗、遵纪守法、尊老爱幼、无私奉献等主题教育,引导广大农民革除陈规陋习,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发扬光大红色安全质量监督机制、充分调动全员力量,做到全方位、立体式服务群众模式,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提供群众的生活幸福指数。

1、规范土桥村老年协会及留守儿童活动,提供土桥、马山两处活动场所。

2、规范建设移风易俗理事会,3、完善村级救助协会,坚持每年一次救助发放。

4、组建文化宣传队、舞蹈队3支。

三是保持稳定局面。认真落实《信访条例》所确立的“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工作制度,充分发挥调委会、治保会矛盾排查组织作用,把矛盾解决在初始和萌芽状态,坚决杜绝群众访和越级访。

土桥村支部委员会 土桥村村民委员会 2018年10月10日

第三篇:2016当前农村公益事业发展问题调研报告

2016当前农村公益事业发展问题调研报告

进行新农村建设,就要加快发展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等公益事业,着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上学难”等一系列与农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让农民群众从新农村建设中真正受益。免征农业税后,农村公益事业建设资金筹资途径发生变化。在国家投资有限,地方财政紧缺,摊派集资废止,“一事一议”筹资难度大的情况下,农村公益事业怎么办?最近,**县委办组成调查组,就当前农村公益事业发展问题开展了调研。

一、农村公益事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农村公益事业主要是指向农村居民提供的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具体指乡村两级的公益事业。免征农业税,取消“三提五统”和各种集资摊派,财政转移支付难以弥补因税费改革造成的财政缺口,农村公益事业面临新的困难。

(一)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筹措难

乡村教育相对滞后。教育是农村公益事业开支中最大的一块,税改后,国家虽然加大了教育投入力度,但仍有较大资金缺口,农村教育发展举步维艰。一是基础设施差,影响正常教学。虽然“普九”达标解决了一些学校的教室问题,但必备的教学用具仍然没有配齐。二是师资力量明显欠缺。偏远、落后的农村地区,由于经济不发达、文化生活欠缺、交通通讯不便,多数公办教师都不愿到此任教。

(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难

农田水利设施老化严重。**县小型水库及中型水库的水利设施都是上个世纪七十、八十年代修建的,途经水渠、涵洞有的已经完全毁损不能使用,勉强可用的其维护成本也很高,无形中给农民增加了负担;加之设施的不配套,低洼农田遇雨成涝,难以排渍。离水源较远的田地水源流程长,闸口多,渠道不畅,损耗大,抗旱成本高。有些水源甚至难以到达,造成田地撂荒。据调查,目前,已有70的水利设施不能满足当前农业生产的需要,农田水利建设严重滞后。

(三)农村文化、卫生等农村公益事业建设难

税改前,国家对农村卫生事业的投入就很少。部份地方的农村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建设、预防保健、村级卫生人员误工报酬等也基本上靠乡村集体统筹提留来解决。很多村级卫生室基础设施老化,基本上没有集体用房,大多办在卫生员家中,有的场所十分简陋,医疗条件比较差,在医疗设备方面普遍是老三件: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表。由于没有防保服务经费,预防保健难以开展。税改后,乡镇统筹经费被取消,使得本来就举步维艰的农村卫生事业“雪上加霜”。**县86个行政村建有村卫生室86个,其中71个村卫生室由私人建的。

文化事业投入方面,大部份乡镇在“村村通”工程、“文明村”达标升级活动等项目匹配投入方面显得捉襟见肘。乡镇正常开支都非常困难,更谈不上发展文化事业。

(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构建难

目前,全县农村的社会保障还停留在军烈属优抚、五保户供养、农村计生“两户”和农村特困群众救助等层面上。以**县为例,税改前,农村五保供养、义务兵家属优待、村干部报酬等经费是以乡统筹方式筹集,税改后,由于财政转移支付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农村五保户供养金、义务兵家属优待金兑现落实困难,“五保”难“保”。

(五)农村公益事业发展匹配难 以公路建设为例,凡属县以下公路建设均要求匹配,尽管要求匹配的是小头,但许多县乡村仍然难以承受。比如,木庆路属县级路,03年硬化时,因配套资金难以筹集,只修建了**至东兴段,且因资金筹集不及时,导致工程进程受阻,一年的工期两年才完成。2016年市里主动给了木庆路东兴至庆安界段的建设项目,却因无力匹配资金,只好放弃。目前,东兴以北的原满天乡的农民只能望“路”兴叹,承受着因道路难行而比东兴以南地区低3-4分的粮食价差。

目前,**县的通乡公路、通村公路由于地方财力弱,资金匹配困难,既影响了工程建设的质量和进度,又增加了地方财政的负担,也影响了上级的投入。有的基层干部感慨地说:“没有项目想争项目,争取到项目又没有资金匹配,象我们这样的贫困县、是吃饭财政、要饭财政,哪有钱来配套,结果是越有钱的越能要来钱,发展就越快。这样下去,差距会越来越大。国家的政策真的该改改了,对贫困地区区别对待,少配套、不配套。”

(六)“一事一议”实施难

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了乡镇道路建设费、集资和村提留,乡镇道路的建设要求列入乡镇财政预算,村级道路的修建,则通过村民“一事一议”方式加以解决。面对国家转移支付的数额有限,“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标准低、数额小,与实际需要相差甚远,尤其是具体操作难、落实难。一是乡村债务的债权户要求抵扣“一事一议”资金。二是外出农户多,有的是举家外出,这部分人的“一事一议”筹资同样难以收取。三是受益不均,农户思想难统一。有些“一事一议”项目并不是平均给每个村民小组或农户带来好处,受益范围难以确定,导致意见不一,“一事一议”方案难以通过。四是大型、长期公益事业难兴办。“一事一议”筹资有限,使一些耗资较大的公益事业,特别是跨村、跨乡的工程一时办不了。五是部分村“一事一议”资金管理不够规范,导致群众不满,甚至对来年的“一事一议”进行抵触,形成恶性循环。

二、加快发展农村公益事业的对策建议

加快农村公益事业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农村公益事业停滞不前,必然会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整体进程。

(一)构建城乡统一的公共财政体系,使财政逐步成为农村公益事业发展的投入主体 要以建立农村公共财政体系为重点目标,并按照建立公共财政体制和现代税制的要求,逐步统一城乡税制,以税惠农;各级财政要建立农村公益事业发展资金预算制度;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合理划分各级政府的事权和财权,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公益事业的投入比重,并建立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逐步向农村倾斜,使公共财政成为农村公益事业发展的主要投入主体。

(二)加快县乡综合配套改革步伐,大力培育农村公益事业发展主体

要通过县乡综合配套改革,逐步使政府和集体重新成为农村公益事业的主要发展主体。在改革中,要特别注意不能忽视、削弱政府部门发展农村公益事业的职能,不仅如此,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看,还应加强这一职能。财政要按照由以钱养人改为以钱养事的原则,加强支持农村公益事业发展的职能。同时,要积极培育新形势下农村公益事业的新的发展主体,充分发挥中介组织和民间力量在目前形势下发展农村公益事业中的有效作用。

(三)规范“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推进“一事一议”有序实施 在“一事一议”筹资筹劳问题上,除需严格执行政策外,更要规范操作。一是政策交底。只有取得农民的理解、拥护和参与才有可能取得成功。要通过召开两委会、党员代表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广泛宣传“一事一议”的政策,公开其实施办法与程序,争取得到广大村民的理解与支持,引导其积极参与到“一事一议”中来。二是议定项目。发动群众将需兴办的公益事业列摆出来,然后将之梳理归类,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和村民的实际承受能力,确定“一事一议”项目。三是民主表决。通过村民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民主讨论,决定项目预算、实施方案、筹资金额及工程管理等相关事宜,并形成会议记录,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四是强化管理。“一事一议”项目民主决策后,农民将出资出劳,要对得起农民的血汗钱,强化三个管理,即资金管理、工程管理和监督管理。

(四)改革农村公益事业投资体制,积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公共品供给

目前财政转移支付及“一事一议”方式不能解决农村公益事业发展对资金的需求问题,必须改革农村公益事业投资体制。要制定能够充分调动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公益事业发展的政策,积极进行市场化改革,引入市场机制,鼓励、支持个人及社会组织投资农村公益事业,以缓解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和公益事业发展不足的矛盾,同时也解决了农民投入与收益不均而难以筹资酬劳的矛盾。

(五)创新公益事业建设资金筹措机制,开辟建设资金来源的新途径

农村公益事业建设,无疑最终应以国家投入为主渠道,但是就目前而言,一方面巨大的资金缺口使国家现时财力无法支撑;另一方面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财政收入以加速度增长,对未来财力有良好预期。针对这种情况,可考虑在一定限度内,发行公益事业建设国债或公债,缓解国家财力供给与建设资金需求在时间上的矛盾,突破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中的资金瓶颈。借未来资金解燃眉之急。这样,既解决了社会闲散资金无法聚集利用的问题,又解决了公益事业建设等米下锅的困境。

(六)改革支农资金的投入机制和投入方式,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一是规划先行,指定相关部门牵头制定农村公益事业发展规划,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的办法,把分散在各部门的支农项目资金集中起来捆绑使用,按轻重缓急,每年解决一批乡村的重点公益事业项目。二是改善支农项目资金的投入方式,改变目前地方争取资金的方法,由国家根据农村公益事业发展规划,合理定项拨付,减少中间环节,尽量采取项目资金直达的办法,防止层层克扣截留。同时,建立项目资金使用情况网上公开制度、跟踪检查审计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保证资金有效使用。三是改变支农资金投入方向,减少对生产经营环节的支持,支农资金应主要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即水、电、路等基础建设和教育、科技、卫生、文化等公益事业。四是农村公益事业项目建设中,从实际出发,减少县政府项目匹配比例,取消乡镇匹配,以确保农村公益事业工程质量和效益。五是将粮食补贴和良种补贴资金集中使用,实现有限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每亩25元左右的补贴资金分散到各户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应将直补资金集中起来建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基金(代替筹资部分),用于改善当地的农业生产条件;将良补资金集中起来建立品种改良基金,用于良种繁育,然后平价出售给用种农户,保障品种改良,提高科技附加值。(**县委)

第四篇:当前农村公益事业发展问题调研报告

进行新农村建设,就要加快发展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等公益事业,着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上学难”等一系列与农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让农民群众从新农村建设中真正受益。免征农业税后,农村公益事业建设资金筹资途径发生变化。在国家投资有限,地方财政紧缺,摊派集资废止,“一事一议”筹资难度大的情况下,农村公益事业怎么办?最近,**县委办组成调查组,就当前农村公益事业发展问题开展了调研。

一、农村公益事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农村公益事业主要是指向农村居民提供的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具体指乡村两级的公益事业。免征农业税,取消“三提五统”和各种集资摊派,财政转移支付难以弥补因税费改革造成的财政缺口,农村公益事业面临新的困难。

(一)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筹措难

乡村教育相对滞后。教育是农村公益事业开支中最大的一块,税改后,国家虽然加大了教育投入力度,但仍有较大资金缺口,农村教育发展举步维艰。一是基础设施差,影响正常教学。虽然“普九”达标解决了一些学校的教室问题,但必备的教学用具仍然没有配齐。二是师资力量明显欠缺。偏远、落后的农村地区,由于经济不发达、文化生活欠缺、交通通讯不便,多数公办教师都不愿到此任教。

(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难

农田水利设施老化严重。**县小型水库及中型水库的水利设施都是上个世纪七十、八十年代修建的,途经水渠、涵洞有的已经完全毁损不能使用,勉强可用的其维护成本也很高,无形中给农民增加了负担;加之设施的不配套,低洼农田遇雨成涝,难以排渍。离水源较远的田地水源流程长,闸口多,渠道不畅,损耗大,抗旱成本高。有些水源甚至难以到达,造成田地撂荒。据调查,目前,已有70的水利设施不能满足当前农业生产的需要,农田水利建设严重滞后。

(三)农村文化、卫生等农村公益事业建设难

税改前,国家对农村卫生事业的投入就很少。部份地方的农村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建设、预防保健工作、村级卫生人员误工报酬等也基本上靠乡村集体统筹提留来解决。很多村级卫生室基础设施老化,基本上没有集体用房,大多办在卫生员家中,有的场所十分简陋,医疗条件比较差,在医疗设备方面普遍是老三件: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表。由于没有防保服务经费,预防保健工作难以开展。税改后,乡镇统筹经费被取消,使得本来就举步维艰的农村卫生事业“雪上加霜”。**县86个行政村建有村卫生室86个,其中71个村卫生室由私人建的。

文化事业投入方面,大部份乡镇在“村村通”工程、“文明村”达标升级活动等项目匹配投入方面显得捉襟见肘。乡镇正常开支都非常困难,更谈不上发展文化事业。

(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构建难

目前,全县农村的社会保障还停留在军烈属优抚、五保户供养、农村计生“两户”和农村特困群众救助等层面上。以**县为例,税改前,农村五保供养、义务兵家属优待、村干部报酬等经费是以乡统筹方式筹集,税改后,由于财政转移支付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农村五保户供养金、义务兵家属优待金兑现落实困难,“五保”难“保”。

(五)农村公益事业发展匹配难

以公路建设为例,凡属县以下公路建设均要求匹配,尽管要求匹配的是小头,但许多县乡村仍然难以承受。比如,木庆路属县级路,03年硬化时,因配套资金难以筹集,只修建了**至东兴段,且因资金筹集不及时,导致工程进程受阻,一年的工期两年才完成。2005年市里主动给了木庆路东兴至庆安界段的建设项目,却因无力匹配资金,只好放弃。目前,东兴以北的原满天乡的农民只能望“路”兴叹,承受着因道路难行而比东兴以南地区低3-4分的粮食价差。

目前,**县的通乡公路、通村公路由于地方财力弱,资金匹配困难,既影响了工程建设的质量和进度,又增加了地方财政的负担,也影响了上级的投入。有的基层干部感慨地说:“没有项目想争项目,争取到项目又没有资金匹配,象我们这样的贫困县、是吃饭财政、要饭财政,哪有钱来配套,结果是越有钱的越能要来钱,发展就越快。这样下去,差距会越来越大。国家的政策真的该改改了,对贫困地区区别对待,少配套、不配套。”

(六)“一事一议”实施难

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了乡镇道路建设费、集资和村提留,乡镇道路的建设要求列入乡镇财政预算,村级道路的修建,则通过村民“一事一议”方式加以解决。面对国家转移支付的数额有限,“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标准低、数额小,与实际需要相差甚远,尤其是具体操作难、落实难。一是乡村债务的债权户要求抵扣“一事一议”资金。二是外出农户多,有的是举家外出,这部分人的“一事一议”筹资同样难以收取。三是受益不均,农户思想难统一。有些“一事一议”项目并不是平均给每个村民小组或农户带来好处,受益范围难以确定,导致意见不一

第五篇:当前农村公益事业发展问题调研报告

进行新农村建设,就要加快发展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等公益事业,着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上学难”等一系列与农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让农民群众从新农村建设中真正受益。免征农业税后,农村公益事业建设资金筹资途径发生变化。在国家投资有限,地方财政紧缺,摊派集资废止,“一事一议”筹资难度大的情况下,农村公益事业怎么办?最近,**县委办组成调查组,就当前农村公益事业发展问题开展了调研。

一、农村公益事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农村公益事业主要是指向农村居民提供的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具体指乡村两级的公益事业。免征农业税,取消“三提五统”和各种集资摊派,财政转移支付难以弥补因税费改革造成的财政缺口,农村公益事业面临新的困难。

(一)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筹措难

乡村教育相对滞后。教育是农村公益事业开支中最大的一块,税改后,国家虽然加大了教育投入力度,但仍有较大资金缺口,农村教育发展举步维艰。一是基础设施差,影响正常教学。虽然“普九”达标解决了一些学校的教室问题,但必备的教学用具仍然没有配齐。二是师资力量明显欠缺。偏远、落后的农村地区,由于经济不发达、文化生活欠缺、交通通讯不便,多数公办教师都不愿到此任教。

(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难

农田水利设施老化严重。**县小型水库及中型水库的水利设施都是上个世纪七十、八十年代修建的,途经水渠、涵洞有的已经完全毁损不能使用,勉强可用的其维护成本也很高,无形中给农民增加了负担;加之设施的不配套,低洼农田遇雨成涝,难以排渍。离水源较远的田地水源流程长,闸口多,渠道不畅,损耗大,抗旱成本高。有些水源甚至难以到达,造成田地撂荒。据调查,目前,已有70的水利设施不能满足当前农业生产的需要,农田水利建设严重滞后。

(三)农村文化、卫生等农村公益事业建设难

税改前,国家对农村卫生事业的投入就很少。部份地方的农村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建设、预防保健、村级卫生人员误工报酬等也基本上靠乡村集体统筹提留来解决。很多村级卫生室基础设施老化,基本上没有集体用房,大多办在卫生员家中,有的场所十分简陋,医疗条件比较差,在医疗设备方面普遍是老三件: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表。由于没有防保服务经费,预防保健难以开展。税改后,乡镇统筹经费被取消,使得本来就举步维艰的农村卫生事业“雪上加霜”。**县86个行政村建有村卫生室86个,其中71个村卫生室由私人建的。

文化事业投入方面,大部份乡镇在“村村通”工程、“文明村”达标升级活动等项目匹配投入方面显得捉襟见肘。乡镇正常开支都非常困难,更谈不上发展文化事业。

(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构建难

目前,全县农村的社会保障还停留在军烈属优抚、五保户供养、农村计生“两户”和农村特困群众救助等层面上。以**县为例,税改前,农村五保供养、义务兵家属优待、村干部报酬等经费是以乡统筹方式筹集,税改后,由于财政转移支付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农村五保户供养金、义务兵家属优待金兑现落实困难,“五保”难“保”。

(五)农村公益事业发展匹配难

以公路建设为例,凡属县以下公路建设均要求匹配,尽管要求匹配的是小头,但许多县乡村仍然难以承受。比如,木庆路属县级路,03年硬化时,因配套资金难以筹集,只修建了**至东兴段,且因资金筹集不及时,导致工程进程受阻,一年的工期两年才完成。2005年市里主动给了木庆路东兴至庆安界段的建设项目,却因无力匹配资金,只好放弃。目前,东兴以北的原满天乡的农民只能望“路”兴叹,承受着因道路难行而比东兴以南地区低3-4分的粮食价差。

目前,**县的通乡公路、通村公路由于地方财力弱,资金匹配困难,既影响了工程建设的质量和进度,又增加了地方财政的负担,也影响了上级的投入。有的基层干部感慨地说:“没有项目想争项目,争取到项目又没有资金匹配,象我们这样的贫困县、是吃饭财政、要饭财政,哪有钱来配套,结果是越有钱的越能要来钱,发展就越快。这样下去,差距会越来越大。国家的政策真的该改改了,对贫困地区区别对待,少配套、不配套。”

(六)“一事一议”实施难

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了乡镇道路建设费、集资和村提留,乡镇道路的建设要求列入乡镇财政预算,村级道路的修建,则通过村民“一事一议”方式加以解决。面对国家转移支付的数额有限,“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标准低、数额小,与实际需要相差甚远,尤其是具体操作难、落实难。一是乡村债务的债权户要求抵扣“一事一议”资金。二是外出农户多,有的是举家外出,这部分人的“一事一议”筹资同样难以收取。三是受益不均,农户思想难统一。有些“一事一议”项目并不是平均给每个村民小组或农户带来好处,受益范围难以确定,导致意见不一

,“一事一议”方案难以通过。四是大型、长期公益事业难兴办。“一事一议”筹资有限,使一些耗资较大的公益事业,特别是跨村、跨乡的工程一时办不了。五是部分村“一事一议”资金管理不够规范,导致群众不满,甚至对来年的“一事一议”进行抵触,形成恶性循环。

二、加快发展农村公益事业的对策建议

加快农村公益事业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农村公益事业停滞不前,必然会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整体进程。

(一)构建城乡统一的公共财政体系,使财政逐步成为农村公益事业发展的投入主体

要以建立农村公共财政体系为重点目标,并按照建立公共财政体制和现代税制的要求,逐步统一城乡税制,以税惠农;各级财政要建立农村公益事业发展资金预算制度;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合理划分各级政府的事权和财权,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公益事业的投入比重,并建立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逐步向农村倾斜,使公共财政成为农村公益事业发展的主要投入主体。

(二)加快县乡综合配套改革步伐,大力培育农村公益事业发展主体

要通过县乡综合配套改革,逐步使政府和集体重新成为农村公益事业的主要发展主体。在改革中,要特别注意不能忽视、削弱政府部门发展农村公益事业的职能,不仅如此,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看,还应加强这一职能。财政要按照由以钱养人改为以钱养事的原则,加强支持农村公益事业发展的职能。同时,要积极培育新形势下农村公益事业的新的发展主体,充分发挥中介组织和民间力量在目前形势下发展农村公益事业中的有效作用。

(三)规范“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推进“一事一议”有序实施

在“一事一议”筹资筹劳问题上,除需严格执行政策外,更要规范操作。一是政策交底。只有取得农民的理解、拥护和参与才有可能取得成功。要通过召开两委会、党员代表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广泛宣传“一事一议”的政策,公开其实施办法与程序,争取得到广大村民的理解与支持,引导其积极参与到“一事一议”中来。二是议定项目。发动群众将需兴办的公益事业列摆出来,然后将之梳理归类,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和村民的实际承受能力,确定“一事一议”项目。三是民主表决。通过村民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民主讨论,决定项目预算、实施方案、筹资金额及工程管理等相关事宜,并形成会议记录,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四是强化管理。“一事一议”项目民主决策后,农民将出资出劳,要对得起农民的血汗钱,强化三个管理,即资金管理、工程管理和监督管理。

(四)改革农村公益事业投资体制,积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公共品供给

目前财政转移支付及“一事一议”方式不能解决农村公益事业发展对资金的需求问题,必须改革农村公益事业投资体制。要制定能够充分调动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公益事业发展的政策,积极进行市场化改革,引入市场机制,鼓励、支持个人及社会组织投资农村公益事业,以缓解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和公益事业发展不足的矛盾,同时也解决了农民投入与收益不均而难以筹资酬劳的矛盾。

(五)创新公益事业建设资金筹措机制,开辟建设资金来源的新途径

农村公益事业建设,无疑最终应以国家投入为主渠道,但是就目前而言,一方面巨大的资金缺口使国家现时财力无法支撑;另一方面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财政收入以加速度增长,对未来财力有良好预期。针对这种情况,可考虑在一定限度内,发行公益事业建设国债或公债,缓解国家财力供给与建设资金需求在时间上的矛盾,突破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中的资金瓶颈。借未来资金解燃眉之急。这样,既解决了社会闲散资金无法聚集利用的问题,又解决了公益事业建设等米下锅的困境。

(六)改革支农资金的投入机制和投入方式,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一是规划先行,指定相关部门牵头制定农村公益事业发展规划,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的办法,把分散在各部门的支农项目资金集中起来捆绑使用,按轻重缓急,每年解决一批乡村的重点公益事业项目。二是改善支农项目资金的投入方式,改变目前地方争取资金的方法,由国家根据农村公益事业发展规划,合理定项拨付,减少中间环节,尽量采取项目资金直达的办法,防止层层克扣截留。同时,建立项目资金使用情况网上公开制度、跟踪检查审计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保证资金有效使用。三是改变支农资金投入方向,减少对生产经营环节的支持,支农资金应主要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即水、电、路等基础建设和教育、科技、卫生、文化等公益事业。四是农村公益事业项目建设中,从实际出发,减少县政府项目匹配比例,取消乡镇匹配,以确保农村公益事业工程质量和效益。五是将粮食补贴和良种补贴资金集中使用,实现有限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每亩25元左右的补贴资金分散到各户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应将直补资金集中起来建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基金(代替筹资部分),用于改善当地的农业生产条件;将良补资金集中起来建立品种改良基金,用于良种繁育,然后平价出售给用种农户,保障品种改良,提高科技附加值。(**县委)

下载“深入西桥村,看当前六安农村水利发展”调研报告(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深入西桥村,看当前六安农村水利发展”调研报告(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坝桥村调研报告

    坝桥村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根据区委“双百双千”活动安排,区安监局驻罗家镇坝桥村工作站经过一个月的调查研究,基本摸清弄准村级基本情况,并对发展现状、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深入......

    土桥子村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土桥子村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镇党委副书记刘建红 一、土桥村基本概况 土桥子村位于大川镇1公里处,全村共有457人,其中非农业人口70人,现有耕地248亩,其中水浇地148亩,旱地80亩,荒山......

    X村农村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生产调查报告题目:X村农村产业发展调研报告学校: 专业层次:经济管理姓名:学号:指导老师:X村农村产业发展调研报告2012年7.8月份,在这段时间里,我通过实地考察,与村民面对面的交谈,对于......

    村发展调研报告

    2012年2月28日至4月8日,随着“联村联户,为民富民”活动的开展,我四次深入独店镇秋射村多户联系户家中,通过实地考察,与村民面对面的交谈,对于该村的基本情况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农村发展调研报告

    农村发展调研报告 农村发展调研报告一 前言 在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建设一直是国家建设的重点,农村的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民族繁荣的水平。可是当下农......

    农村发展调研报告[范文]

    关于农村发展调查报告 前言 在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建设一直是国家建设的重点,农村的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民族繁荣的水平。可是当下农村发展过程中也存在......

    农村发展调研报告

    发展农村经济调研报告——谢先华我国13亿人口,9亿多在农村。农村经济的发展极大影响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长期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十分萧条,农村市场发育严重滞后,农产品商品率......

    农村发展调研报告

    XX镇XX村XX行动调研报告XX村XX工作组组长XX严格按照区委为实施“3421”工作思路而做出的重大部署,XX镇XX村XX行动工作组于2011年2月16日至3月2日在村开展了XX活动,此次活动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