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水企业全面水质管理制度

时间:2019-05-13 17:33: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供水企业全面水质管理制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供水企业全面水质管理制度》。

第一篇:供水企业全面水质管理制度

全面水质管理制度 总则

1.1 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和工业产品质量,因此必须加强水质管理。水质管理不仅仅是对水质进行检验,更为重要的是要致力于各个环节的工作质量管理。

1.2 全面水质管理就是把影响水质的各种因素,全面地、有效地控制起来,贯彻于产、供、销各个方面,实现“水质以国际标准为准”的质量方针。

1.3 水厂水质管理是保证水质的关键,它主要是通过对水厂净化操作人员、处理构筑物、设备、药剂、工艺方法等影响水质的主要因素的控制,达到保证水质的目的。2 范围

全面水质管理的基本内容包括水处理构筑物的设计质量管理、施工质量管理、水源水质管理、水厂水质管理、管网水质管理、净水水质管理等。3 职责

3.1 对水处理构筑物设计进行质量管理

3.1.1 合理的选择取水口地点和水厂厂址,要考虑周围卫生条件和“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2001)中的卫生防护要求。

3.1.2 根据原水水质和用户对水质的要求,合理选择工艺流程和处理构筑物。3.1.3 合理选择设计参数。3.2 对施工质量进行质量管理

3.2.1 树立“质量第一”的观点,在施工中实行层层质量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返工。3.2.2 监督工艺与土建紧密配合,共同把好质量关。3.2.3 工程竣工时,按照设计要求,按规定组织验收。3.3 抓好水源水质管理

3.3.1 水源防护按照江阴市政府关于“水源保护区通告”的规定。专人负责,加强巡视、督察,做好水源卫生防护工作。3.3.2 水源管理

加强水源水质检测,做好水源环境调查和水质评价。3.4 水厂水质管理 3.4.1 抓好中间水水质管理

合理控制加矾量,保证沉淀水浊度。保证进行前加氯时的中间水游离余氯。3.4.2 抓好出厂水水质管理

3.4.2.1 保证出厂水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要求,浊度等关键指标优于标准值。

3.4.2.2 建立中间水和出厂水的统计、考核制度。

水质指标与经济责任制直接挂钩。3.4.3 加强净化工艺管理

3.4.3.1 利用清水池的调节作用,做到均衡生产,保证水质的稳定。

3.4.3.2 做好净水原材料的监督检查,严禁不合格品入库。提供合适的加矾、加氯量,经济、合理、科学指导生产。

3.4.3.3 督促做好沉淀池、澄清池的排泥,以保证水质。3.4.3.4 管理好滤池运行及反冲洗。

3.4.3.5 控制好消毒,提供氯气投加量及控制值,保证消毒效果。3.4.4 加强净化设备管理

3.4.4.1 对进水管、配水井定期检查,加以疏通;药剂、溶液池、贮液池、投配池要定期洗刷池壁和池底积泥。

3.4.4.2 定期检查滤层情况,看滤层、垫层有无水平移动,滤层表面有无局部隆起下陷,滤池有无裂缝,滤层有无泥球。

3.4.4.3 清水库定期检查池底积泥情况,并定期清洗,清洗后需用10—20mg/L的氯水消毒。3.4.4.4 输配水明渠应加盖并经常检查,明渠应及时清除清苔杂物。3.4.4.5 定期检查各种机械设备运行情况并作维护保养。3.5 管网水质管理

3.5.1 维修和更新管道水质管理

所有管道和配件在安装前必须将内壁的污物去掉并洗净,安装时应保证沟内无水,以免管道受污染,安装完毕后应冲洗消毒并进行监督检查。3.5.2 管道在输水中水质管理

各自备水厂的管道不得与自来水公司供水管连通。对管网要作定期和不定期的放水,以使管中沉积的杂质放出。3.5.3 加强管网水质检验

按《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要求执行。3.5.4 建立用户访问制度

对用户的意见和要求应尽快解决,不能及时解决的,应提供有关部门作为新建、改建工程时提供设计方案的根据,使管网水质能满足用户要求。3.6 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的产品

生产中所使用的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的产品必须符合卫生安全和产品质量标准的有关规定,并持有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部门颁发的卫生许可证批准文件,方可使用。在购入产品时,应索取产品的卫生许可证,并进行验收。经验收合格后方可入库待用。3.6.1 净水剂管理

质管部组织与水厂共同协商,组织小试、中试,确定净水剂品种,不能随便更改,经鉴定合格方能进货。3.6.2 滤料管理

新建或检修滤池需要的各种滤料必须由水厂化验室对样品进行质量鉴定,合格后方能批量进货。进货时,必须抽样检查,合格后方能付款。不得使用不合格的滤料。对使用的滤料要定期进行质量和数量的测定,不合格时应立即加以改正。

3.7 水质检验及汇总

按《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要求及检验规程要求,对各过程水进行分类检验,对水质计划指标的执行情况进行统计、考核。

水质卫生管理制度 总则

1.1 为进一步加强供水的卫生监督管理,保证生活饮用水符合有关卫生规范,根据《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及《生活饮用水集中式供水单位卫生规范》,特制定本管理制度。1.2 本制度规定了水厂的水源选择与卫生防护,生活饮用水生产和污染事件报告处理,水质检验,从事人员等方面的卫生要求。

1.3 公司下属各增压站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本制度的实施。1.4 该制度由水质管理部门进行监督、执行。2 水源选择和卫生防护

2.1 水厂应选择水质良好、水量充沛、便于防护的水源。

2.2 新建、改建、扩建集中式供水工程的水源选择,应根据城市远期和近期规划,历年来的水质、水文、水文地质、环境影响评价资料,取水点及附近地区的卫生状况和地方病等因素,从卫生、环保、水资源、技术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并经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水源水质监测和卫生学评价合格后,方可作为供水水源。

2.3 供水水源应符合有关国家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的规定。若限于条件需加以利用时,应采用相应的净化工艺进行处理,处理后的水质应符合规定,并取得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批准。2.4 生活饮用水水源的保护区应按《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的要求,由环保、卫生、公安、城建、水利等部门共同划定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报当地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供水单位应在防护地带设臵固定的告示牌,落实相应的水源保护工作。水源保护按“水源保护通告”执行。

2.5 对生活饮用水水源的输水明渠、暗渠,应重点保护,严防污染和水量流失。3 生活饮用水生产的卫生要求和污染事件的报告处理

3.1 总公司、水厂及各部门应备有并遵守有关生活饮用水卫生管理的法规、标准和规范。《生活饮用水集中式供水单位卫生规范》、《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等。3.2 应有分管领导和专职或兼职工作人员管理生活饮用水卫生工作。

3.3 在新建、改建、扩建集中式供水工程时,需向当地卫生行政申请进行预防性卫生监督。给水工程设计必须符合有关国家给水设计规范和标准。

3.4 配备的水净化处理设备、设施必须满足净水工艺要求,必须有消毒设施,并保证正常运转。

3.5 生活饮用水的输水、蓄水和配水等设施应密封,严禁与排水设施及生活饮用水的管网相连接。

3.6 使用的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必须符合卫生安全和产品质量标准的有关规定,并持有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行政部门颁发的卫生许可批文,方可使用。

3.7 在购入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的产品时,应索取产品的卫生许可批准文件,并进行验收。经验收合格后方可入库待用,并按品种、批次分类储存于原料库,避免混杂,防止污染。3.8 应对取水、输水、净水、蓄水和配水等设施加强质量管理,建立放水、清洗消毒和检修制度及操作规程,保证供水水质。

3.8.1 对取水、输水、净水、蓄水、储水及配水等设施,每年一次进行放水、清洗、重氯消毒,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3.8.2 加强对取水、输水、净水、蓄水和配水等设施的日常巡检、维护、保养,与放水清洗同时进行检修,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3.8.3 管网末梢应定期放水清洗,防止水质污染。

3.9 新建水处理设备、设施、管网投产前,及设备、设施、管网修复后,必须严格冲洗、消毒,经水质检验合格后方可正式通水。

3.10 水处理剂和消毒剂的投加和贮存间应通风良好,防腐蚀、防潮,备有安全防范和事故的应急处理设施,并有防止二次污染的措施。

3.11 不得将未经处理的污泥水直接排入地表生活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水域。

3.12 应划定生产区的范围。生产区外围30m 的范围内应保持良好的卫生状况,不得设臵生活居住区,不得修建渗水厕所和渗水坑,不得堆放垃圾、粪便、废渣和铺设污水渠道。3.13 应对取水、输水、净水、蓄水和配水等可能发生污染的环节,制定和落实防范措施,加强检查,严防污染事件发生。

3.14 遇生活饮用水水质污染或不明原因水质突然恶化及水源性疾病爆发事件时,须在发现上述情况后立即采取应急措施,以最快的方式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建设行政部门,并及时进行水质监测,报送处理报告。见“水源污染应急措施”。

3.15 对污泥处臵池的进行监督管理。对池中溢出清水,在排放口设臵检测点,定期检测,检测及排放标准按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未达标水严禁排放。严格控制排放水的SS值,如超标,说明该池的自净沉降效果已较差,应启用备用池。池中污泥经自然晒干,需处理时,运输填埋过程应严格按要求进行,严禁抛、洒、滴、漏,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4 水质检验管理见“水质检验规程” 5 从业人员的卫生要求

5.1 直接从事供、管水的人员必须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取得预防性健康体检合格证后方可上岗工作。

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及其他有碍生活饮用水卫生的疾病或病源携带者,不得直接从事供、管水工作。

5.2 直接从事供、管水的人员,上岗前须进行卫生知识培训,上岗后每年进行一次卫生知识培训,未经卫生知识培训,或培训不合格者不得上岗工作。

5.3 从业人员应当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行为。不得在生产场所吸烟,不得进行有碍生活饮用水卫生的活动。

水质信息报告与发布制度

为进一步做好城市供水的水质管理,保障城市供水水质安全,根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城市供水水质管理规定》(建设部第67号令)、《江苏省城市供水水质督察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我公司特制定如下水质信息报告与发布制度:

1.公司严格按规定建立水质全过程监控体系,确保供水安全。2.做好水质检测工作。

2.1按班组、厂级、公司“三级”检测网络的职能要求,分别做好公司内部水质(水源水、工艺过程水、出厂水、管网水)的检测数据统计、分析、汇总、报表存档工作,于每月5日前报公司主管领导和相关部门。

2.2不能自检的项目,按要求委托具备相应检测能力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检测。

3.严格执行水质信息的报告。

3.1正常情况下,由公司质量管理部负责每月5日前向市建设局的行业主管部门、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上报上月的水质检测数据和分析报告。

3.2出现水质事故的,公司应有专项的事故情况和分析报告,报建设、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3.3发生突发性的水源污染或重大水质事故,由质量管理部做出快速分析报公司主管领导和公司应急领导小组,由公司办公室统一扎口报建设局、环保局、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当出厂水质难以达

到标准要求需要采取临时停水措施的,必须报经市人民政府批准。4.严格做好水质信息的发布制度。

4.1由质量管理部提供数据,办公室负责每周(或根据需要)在公司网站或按要求向有关部门通报出厂水、管网水的水质情况。4.2由质量管理部提供,办公室负责每季度公示出厂水质数据。

水质的预警制度

JNSW/C-ZLG-204

1、日常预警

根据长江水源的特点和公司的实际情况,各水厂以pH、浊度、氨氮、亚硝酸盐氮、耗氧量、色度、臭和味作为水源水质预警指标,正常情况下检测结果于当天下午2:00前上报质量管理部。一旦水源pH≤6.5或≥8.5,氨氮+亚硝酸盐氮≥2mg/L,耗氧量≥5mg/L或水源有异色异味时,水厂应立即向质量管理部汇报,并启动应急预案,及时调整水厂处理工艺的运行参数,确保出厂水质符合要求。必要时,应及时上报环保、卫生等部门。

2、突发性事件的预警

当水务公司接到环保、海事、水利、卫生、建设等部门或长江上下游水司通报的水源突发性事件,质量管理部应组织人力进行核实和分析;同时,检测中心工作由日常检测转向的应急水质监测,直至警报解除再转入日常检测。

质量管理部在应急时期,应根据事件的种类和性质,及时调整检测项目和频率,检测中心应按时完成并及时汇总水质资料,供指挥领导小组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第二篇:水质管理制度

水质管理制度

为加强水质管理,提高我公司的服务质量,特接净化厂要求,并结合我公司实际,制定以下水质管理制度:

一、任务

水质管理的任务是加强水质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做到取样规范,监测数据准确,真实。面向生产,指导生产,积累水质资料,建立水质保障体系,降低生产成本,确保水质达标。

二、组织领导

1、公司经理为水质管理第一负责人,负责水质的全面管理工作,设有化验主任一人,直接负责水质管理工作,协助经理管理好水质工作。

2、公司设有化验室,具体负责水质的统计、分析、抽样、督导等工作。

三、有关分工与职责

1、水质化验室负责对凝结水站及动力站的各项指标的全面分析,对水质状况作出统计分析和评估,并将结果反映到车间及技术科,以便于指导生产。

2、化验室负责对水质事故的调查与分析,分析原因应向车间汇报并提出处理方案。

3、化验室定期召开水质分析会议,将水质情况作以分析,把好水质关,并研究分析水质中的有关问题,制定有效措施,确保水质合格。

4、化验室定期进行水质发面的教育工作,引导每位员工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化验人员应服从公司的统一安排,具体落实有关水质管理的措施,严格执行公司水质管理工作的流程。

5、员工要严格按照水质标准及规定,按时对水质进行检测,做到检测及时,数据准确,记录真实。

6、对岗位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发现,及时汇报,及时处理,避免事故的发生。如发现问题,应及早采取有效措施,或将事故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点。

四、我公司水质分析项目(见附表)及水质管理报表(附表)

五、数据资料的汇报与上交

1、检验程序1、1按规定要求采取样品,并做好登记和标识。

1、11对于外购化工料,依据质量安全环保部质检组发下来的委托单,到现场核对实物,按规定采样。

1、12对外购原材料和内部互供料,接到生产调度或有关装置岗位人员的采样电话通知后到现场采样。

1、13对于过程检验和试验,按《分析频率》的规定到生产装置现场采样。

1、14对成品检验和试验,按《分析频率》或质量管理要求到生产装置现场或指定部位采样。

1、15接到生产装置或调度临时生产加样通知时,按要求到指定部位采样。

1、16采样作业,要执行《化验室采样、留样及样品室管理制度》。

1、2采样后,按规定的标准和试验方法进行检验和试验。然后,按要求备好保留样品,并做好标识。

1、3检验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对那些影响检验结果准确度的因素诸如尘埃、温湿度、振动、噪声等要密切注意,并

严加控制。杜绝主观随意性,注意样品处理的安全性和操作安全性以及仪器的灵敏性和稳定性。操作时,不得擅自离开工作岗位。

1、4检测过程中,要按方法规定进行双平行或多平行测定,其结果应符合方法精密度要求。数据处理与结果计算要遵循数字

修约规则,有效数字不得随意舍弃。

1、5若发现检测结果异常或实验偏差与方法规定有偏离时,检验人员不要轻易下结论,应认真查记录、查计算、查操作、查

试剂、查方法、查样品,找出原因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复验。

1、6要认真及时填写好质量记录。所有原始记录必须使用专用表格,书写工整、清楚、真实、准确、完整。不准用铅笔记录,不得随意涂改、乱写、乱画和折叠。当发生笔误时,用“--”注销,并在“--”上方由本人更正。对未发生的少量空白项

画斜杠,整项未发生时,应在此项栏内情况印上“作废”印章。

1、7质量记录分为分析检验原始记录、分析检验报告单、分析检验日报表、质量监督日报表和产品质量合格证五种。化验室

涉及到原始记录和报告单两种。

1、8分析数据应即时填入原始记录,需计算的分析结果应在确认无误后填写,分析检验原始记录必须由分析者本人填写,在岗其他分析人员复核(两检制),确认无误后,报告给组长。分析者应对原始记录的真实性和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负责,复核人员

应对计算公式及计算结果的准确性负责。

1、9组长接收到分析数据,经审核确认无误后(三检制),立即用电话报告给生产装置或有关部门,对不合格数据,还要在交接班日记上做好标识。组长要对数据报告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对报告单的质量负责。

2、质量记录要按月、季或年编目成册,做好标识,归档保管。

质量记录一般可在分析站保留三个月,超期后将记录送交化验室质量记录存放室归档保存。

3、严格执行国家关于质量记录和文件管理有关规定,妥善保管质量记录,中控分析原始记录一般保存一年,原料和产品分析

原始记录、分析检验报告单、分析检验日报表、质量监督月报表和产品质量合格证一般保存3年,4、质量记录在保存过程中,应防止潮湿、霉变、虫蛀;丢失和盗用,注意防火与通风。质量记录的使用与管理要遵守质量体系程序文件的规定。

5、遵守化验室分析检验、试验工作基本规则。

6、上级抽检时,质量安全环保部质检组可以直接安排到分析站,分析站要做好登记,同时将自测数据与抽检结果进行比对,以验证检验实验室能力和室间精密度。

7、非生产分析样品,非抽检活动,组里未接到化验室领导指令,一律不能受理。

8、周报,月报,管理报表,分析总结,制水量的统计等资料的上报。

第三篇:水质管理制度

水质管理制度

为加强水质管理,提高供水质量,让客户用上放心水,满意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城市供水水质管理规定》、《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等有关规定,按照ISO9001—2000质量认证体系要求,结合我公司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一、任务

水质管理的任务是加强水质管理,提高供水质量,做到取水规范,检测数据准确、真实;面向生产,指导生产,积累水质资料;建立质量保证体系,降低生产成本,确保水质达标,满足用户的需要。

二、组织领导

1、公司经理为水质管理第一责任人,负责公司水质的全面管理;公司分管副经理直接负责水质管理,协助经理认真做好水质管理工作。

2、公司成立水质化验室,具体负责水质的统计、分析、抽查、督导等工作。

3、建立健全公司、水厂、班组三级水质管理网络体系,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积极做好水质管理的监督、检查及检测等工作。

三 有关单位、部门的分工与职责

1、水质化验室负责贯彻落实并向有关单位传达国家有关水质标准及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2、水质化验室负责对各水厂的水源水、出厂水、管网水的水质进行全分析检测及代检工作;对水质状况做出统计,分析和评估,并将结果及时反馈到各水厂,用于指导生产。

3、水质化验室负责搞好对新安装、改装及修复后的管道投产前的冲洗及消毒后的水质验收工作。

4、水质化验室负责对水源污染和水质事故的调查分析。调查原因及时向有关领导汇报,并提出处理的方案。

5、水质化验室负责各水厂的水质检验工作。不定期地对其抽检、督导,其结果纳入各水厂出厂水质指标考核中。

6、水质化验室负责定期主持召开水质分析会,及时分析水质变化情况,把好水质关,并研究分析水质检验中的有关问题,制定有效措施,保证各水厂的出厂水水质合格。

7、安装工程公司负责定期放水冲洗管网死水头,并由水质化验室监督、化验及考核。

8、水质化验室协助人力资源部对公司全体员工进行有关水质管理教育等方面的工作,引导员工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全体员工都有权力和义务保护、监督、供水全过程的水质管理工作。

9、各水厂要服从公司统一安排,具体落实有关水质管理的措施,严格执行公司水质管理工作流程,努力做好本部门的水质管理工作。

10、各水厂班组要严格按照水质标准和管理的有关规定,按时对本厂的源水、出厂水、净水过程中各作业工序控制点的水质进行检测,做到检测及时、数值准确、记录真实。

11、各水厂必须遵循“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规定,做好水源防护和厂区的环境卫生工作。

12、各水厂对本厂出现的水质问题要及时发现、及时汇报、及时处理,避免事故的发生。如发现问题,应及早采取有效措施,或将事故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点。

13、各水厂的加氯和加药人员要进行专门培训,做到定员、定岗,严守岗位职责,确保出厂水浑浊度、余氯量及细

菌含量合格,并做好测试记录。班组化验人员要按时真实地做好检测记录。

四、责任与处罚

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各有关部门及员工应明确责任,如因不负责任而违犯以下规定的,职能部门应按公司有关规定对违规者酌情给予20-100元的经济处罚。

1、化验员在进行化验时,应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并真实填报检测数据。如若抽查过程中发现记录与事实不符的;

2、所有化验分析报表要做到及时准确,报表超过规定期限的;

3、各水厂对本厂出现的水质问题要及时发现、及时汇报、及时处理,如发现汇报不及时或隐瞒不报的;

4、新安装、改装及修复后的管道投产前要进行冲洗、消毒,经检验合格后方能通水。若没有进行消毒处理或消毒处理不合要求就通水,或消毒处理后检验不及时的。

五、其它有关事项

1、对化验室的仓库管理依据公司仓库管理办法执行。

2、直接从事供水工作的人员,必须建立健康档案。每年查体一次,如发现有传染病或带病菌者,应立即调离工作岗位。

3、建立水质公告制度,及时接受公众的监督。确保让市民喝上“放心水”和“满意水”。

4、建立水质事故应急预案,尽最大努力确保市民用水安全,如自来水水质突然出现异常、水源水质突然出现被污染的情况,应在30分钟内启动自来水公司应急预案。

第四篇:水质管理制度

江苏凯弘运行部

锅炉房水质管理制度

锅炉用水的处理是锅炉使用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工作,它直接关系到能源损耗 蒸汽品质 锅炉安全运行和使用寿命。为此必须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要配备专职的水质化验员,认真做好水质分析化验工作。2原水的水质指标,包括硬度 PH值 氯根 溶解氧和悬着物等,每月至少化验一次。定时对给水的溶解氧 总硬度 悬着物 PH值等进行化验分析,及时调整水处理设备的进盐量及及时进行热力除氧。对不合格的给水严禁使用。定时对炉水的全碱度 PH值 盐度 溶解物 氯根等进行化验分析,将结果告知司炉运行人员,及时

进行排污及换水等工作。对每次化验的时间 项目 数据和采集的措施,详细的记录在水质化验报表中。锅炉排污是控制锅炉水质的重要环节,所以锅炉运行中的排污量及排污方式应在化验员对炉水的化验结果的指导下进行。7 做好仪器设备维护保养,保证日常运行化验结果的正确性。8 锅炉停炉检修时,应到现场了解锅内积垢及腐蚀情况 9 水质化验员须经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部门考核发证,持证上岗。

第五篇: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制度

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推动公司及各分、子公司建立全面预算管理,通过一种系统的方法来贯彻、监控公司战略目标和经营目标的实施,规范企业管理和财务管理行为,制订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及各分、子公司,各分、子公司可根据本公司实际,按照本制度的规范要求制定本公司全面预算管理有关各项制度并报公司总部审核批准。

第三条 全面预算是在预测与决策的基础上,将公司未来的销售、成本、现金流入与流出等以计划的形式具体、系统地反映出来,以便有效地组织与协调企业全部的经营活动,完成企业既定的目标。

企业通过全面预算来监控战略目标和经营目标的实施进度,不断完善公司绩效管理体系。公司战略、全面预算、经营绩效是一个密不可分的、高效互动的有机整体,全面预算在其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第四条 全面预算以生产经营业务活动为出发点汇总编制,不以会计科目为出发编制,完成明确目标、落实责任、集成管理信息的功能。

第五条 全面预算是全员预算、全过程、全方位的预算,要作到凡涉及资金活动的企业行为都要有预算,应将预算指标分解到最低一级的责任单位或岗位、个人,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层面都实行预算控制,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使预算无死角、无遗漏。第二章 全面预算管理原则和基本流程 第六条 全面预算管理原则

(一)建立全局观念,做好综合平衡;

(二)先进、经济、合理;

(三)量入为出;

(四)轻重缓急,精打细算。

第七条 全面预算基本管理流程

(一)确定目标

1、明确公司战略规划和经营计划;

2、组织制定预算目标、编制方法和程序

3、划分到最小的核算单位和预算单位,必要的要划分到岗位,明确责任单位,明确细分目标。

4、明确各级责任单位预算项目及目标要求

(二)预算编制、上报、审核、批准

1、由最低一级预算责任单位编制本单位预算,逐级上报审核、汇总、平衡,直至总部。

2、公司汇总的总预算报董事会批准。

(三)预算执行,实行预算例会制度,分析预算执行情况,向上逐级编报预算执行报告,提出改进和巩固措施并加以落实。

(四)预算调整

(五)预算考评 第三章 全面预算组织体系

第八条 全面预算管理的组织机构包括预算管理委员会及其执行机构、预算责任网络。各分、子公司应按照本制度规定,结合公司经营管理实际,制定本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组织体系,并明确相应权责。

(一)预算管理委员会

1、预算管理委员会组成

预算管理委员会是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决策和管理机构。该委员会由董事长的直接领导,主任由董事长兼任,副主任由总会计师(财务副总经理)、各副总经理兼任,总会计师(财务副总经理)为执行副主任,委员包括各部门负责人。各分、子公司生产车间负责人也应为本公司预算管理委员会委员。

2、预算管理委员会职责(1)拟定预算目标

(2)制定预算编制政策、程序、方法

(3)制定并组织落实全面预算管理的制度、办法及具体措施(4)审议、平衡预算方案。

(5)审议批准预算调整方案(分、子公司影响总部总体目标的预算调整方案应报总部预算管理委员会批准)(6)组织分解、下达预算指标

(7)协调解决预算编制和执行中的问题(8)组织考核预算执行情况(9)督促完成预算目标。

(二)预算管理委员会执行机构 预算管理委员会执行机构为财务部,负责日常预算事务的处理,其职责为:

1、拟定有关预算管理的制度、规定;

2、拟定预算编制的方针、程序、方法;

3、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下级预算基础表格

4、指导各部门(车间)等责任单位编制预算

5、汇总编制总预算、6、审核各责任单位调整预算方案、汇总编制调整预算方案

7、监督预算执行

8、审核、分析预算执行报告,对预算执行结果进行评价

9、提出总预算的预算执行报告

10、提出预算工作改进的意见与建议。

(三)预算责任网络 预算责任网络,是按照可控原则和相关原则将预算分解到各部门(车间)、岗位等责任单位,由各责任单位对单位涉及的预算进行编制、执行、分析、控制和报告,对本单位的预算执行结果负责,并接受上级的监督、考核,形成预算责任网络。

各责任单位的预算管理职责:

1、编制预算

2、执行预算,提出预算执行分析报告,控制预算实施

3、申请调整预算

4、指导或制定下一级预算表格

5、指导下级预算编制

6、接受上级预算指导、监督、考核

(四)各分、子公司的预算管理责任

1、建立本单位预算管理制度、规定、程序,完善配套的保障制度及措施

2、建立本单位预算管理组织机构体系并明确其职责和管理流程,组织本单位全面预算工作

3、按照上级公司的要求和本公司管理实际,拟定本单位预算政策,包括预算编审下达的程序、编制和控制方法等

4、编制和执行预算,提出上报预算分析报告,控制预算实施,组织本公司预算考核

第四章 全面预算编制 第九条 预算编制方法

全面预算可以根据不同的预算项目,分别采用固定预算、弹性预算、滚动预算、零基预算、概率预算等方法进行编制。

(一)固定预算。固定预算是根据预算内正常的、可实现的某一业务量水平编制的预算,一般适用于固定费用或者数额比较稳定的预算项目。

(二)弹性预算。弹性预算是在按照成本(费用)习性分类的基础上,根据量、本、利之间的依存关系编制的预算,一般适用于与预算执行单位业务量有关的成本(费用)、利润等预算项目。

(三)滚动预算。滚动预算是随时间的推移和市场条件的变化而自行延伸并进行同步调整的预算,一般用于季度预算的编制,也可以按月滚动编制。

(四)零基预算。零基预算是对预算收支以零为基点,对预算期内各项支出的必要性、合理性或者各项收入的可行性以及预算数额的大小,逐项审议决策从而予以确定收支水平的预算,一般适用于不经常发生的或者预算编制基础变化较大的预算项目,如对外投资、对外捐赠等。

(五)概率预算。概率预算是对具有不确定性的预算项目,估计其发生各种变化的概率,根据可能出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计算其期望值,从而编制的预算,一般适用于难以推测预测变动趋势的预算项目,如销售新产品、开拓新业务等。

第十条 全面预算的内容、编制流程

(一)全面预算内容

全面预算由业务预算、资本预算、筹资预算、财务预算以及对应分解的预算构成。

1、业务预算是反映预算期内企业可能形成现金收付的生产经营活动(或营业活动)的预算,一般包括销售或营业预算、生产预算、制造费用预算、产品成本预算、营业成本预算、采购预算、期间费用预算等。

2、资本预算是企业在预算期内进行资本性投资活动的预算,主要包括固定资产投资预算、权益性资本投资预算和债券投资预算。

3、筹资预算是企业在预算期内需要新借入的长短期借款、经批准发行的债券以及对原有借款、债券还本付息的预算

4、财务预算主要以现金预算、预计资产负债表和预计损益表等形式反映。

(二)编制流程

实体公司总预算按先业务预算、资本预算、筹资预算,后财务预算的流程进行。

各业务预算、资本预算、筹资预算按照相应责任单位汇总编制。第十一条 全面预算各项目的概念及编制依据

(一)业务预算

1、销售或营业预算。销售或营业预算是预算期内销售各种产品或者提供各种劳务可能实现的销售量或者业务量及其收入的预算。主要依据目标利润、预测的市场销量或劳务需求及提供的产品结构以及市场价格编制。

2、生产预算(工业生产企业)。生产预算是在预算期内所要达到的生产规模及其产品结构的预算。主要在销售预算的基础上,依据各种产品的生产能力、各项材料及人工的消耗定额及其物价水平和期末存货状况编制。

为了实现有效管理,还应当进一步编制直接人工预算和直接材料预算。

3、制造费用预算(工业生产企业)。制造费用预算是在预算期内为完成生产预算所需各种间接费用的预算。主要在生产预算基础上,按照费用项目及其上年预算执行情况,根据预算期降低成本、费用的要求编制。

4、产品成本预算(工业生产企业)。产品成本预算在预算期内生产产品所需的生产成本、单位成本和销售成本的预算。

主要依据生产预算、直接材料预算、直接人工预算、制造费用预算等汇总编制。

5、营业成本预算(非生产型企业)。营业成本预算对预算期内为了实现营业预算而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必要的直接成本预算。

主要依据企业有关定额、费用标准、物价水平、上年实际执行情况等资料编制。

6、采购预算。采购预算是在预算期内为保证生产或者经营的需要而从外部购买各类商品、各项材料、低值易耗品等存货的预算。

主要根据销售或营业预算、生产预算、期初存货情况和期末存货经济存量编制。

7、期间费用预算。期间费用预算是预算期内组织经营活动必要的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营业)费用等预算。

应当区分变动费用与固定费用、可控费用与不可控费用的性质,根据上年实际费用水平和预算期内的变化因素,结合费用开支标准和降低成本、费用的要求,分项目、分责任单位进行编制。

8、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预算

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预算是预算期内与生产经营活动没有直接关系的收入支出预算。

主要根据上年实际执行情况和本期有关计划编制。

(二)资本预算

1、固定资产投资预算。固定资产投资预算是在预算期内购建、改建、扩建、更新固定资产进行资本投资的预算。

应当根据本公司有关投资决策资料和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编制。处置固定资产所引起的现金流入,也应列入资本预算。

2、权益性资本投资预算。权益性资本投资预算是在预算期内为了获得其他公司的股权及收益分配权而进行资本投资的预算。根据有关投资决策资料和权益性资本投资计划编制。转让权益性资本投资或者收取被投资单位分配的利润(股利)所引起的现金流入,也应列入资本预算。

3、债券投资预算。债券投资预算是在预算期内为购买国债、企业债券、金融债券等所作的预算。

应当根据企业有关投资决策资料和证券市场行情编制。转让债券收回本息所引起的现金流入,也应列入资本预算。

(三)筹资预算

筹资预算主要依据有关资金需求决策资料、发行债券审批文件、期初借款余额及利率等编制。经批准发行股票、配股和增发股票,应当根据股票发行计划、配股计划和增发股票计划等资料单独编制预算。股票发行费用,也应当在筹资预算中分项作出安排。

(四)财务预算

1、现金预算。现金预算是按照现金流量表项目内容编制的反映企业预算期内一切现金收支及其结果的预算。现金预算主要以预计现金流量表形式反映。

以业务预算、资本预算和筹资预算为基础编制。

2、预算资产负债表。预算资产负债表是按照资产负债表的内容和格式编制的综合反映预算执行单位期末财务状况的预算报表。根据预算期初实际的资产负债表和销售或营业预算、生产预算、采购预算、资本预算、筹资预算等有关资料分析编制。

3、预算利润表。预算利润表是按照损益表的内容和格式编制的反映预算执业单位在预算期内利润目标的预算报表。

根据销售或营业预算、生产预算、产品成本预算或者营业成本预算、期间费用预算、其他专项预算等有关资料分析编制。

第十二条 全面预算的编制、审核、汇总、平衡程序 全面预算于每9月开始进行,于12月底前结束。具体程序如下:

(一)每9月,在全面预算工作开始前,公司及各分、子公司下战略计划及目标、经营计划及目标应已确定。

(二)9月中旬,公司召开预算会议,由总部预算管理委员会组织,各分、子公司负责人和财务负责人参加,确定公司及各分、子公司主要预算目标、下全面预算的编制方法、要求、具体报审程序和时间计划。下发或确定预算编制的基础表格。

(三)9月下旬,各分、子公司召开预算会议,确定本公司预算目标及内部预算的编制方法、要求、程序和时间计划,下发或确定内部预算编制的基础表格,开始组织本公司全面预算编制工作。

(四)10月下旬,各分、子公司将本公司全面预算文本和报表提交公司总部进行初审、汇总,提出平衡调整意见,提交公司预算管理委员会。公司预算管理委员会组织确定公司预算的总体协调平衡方案。

(五)11月中旬,公司总部召开第二次预算会议,由总部预算管理委员会组织,各分、子公司负责人和财务负责人参加,讨论通过公司预算协调平衡方案,确定分、子公司预算修订方案。各分、子公司按照会议通过的本公司预算修订方案,采用召集会议或者内部协调的方式调整本公司全面预算,调整的本公司预算于12月上旬上报公司总部预算管理部门审核、汇总,形成公司总预算草案。

(六)12月中旬,公司预算管理委员会审议公司总预算草案,报公司董事会批准。董事会批准后,向各分、子公司下达预算。

(七)12月下旬,各分、子公司向本公司各预算责任单位下达预算。第十二条 上述预算内容、程序为原则性规定,具体内容、项目、程序、文本、要求、时间计划以每公司总部下发的预算编制通知及下发或确定的预算基础表格为准。第五章 预算调整

第十三条 正式下达执行的预算,一般不予调整。各公司在预算执行中由于市场环境、经营条件、政策法规等发生重大变化,使财务预算的编制基础不成立,或者将导致预算执行结果产生重大偏差的,在以下情况下,可以调整预算:

(一)因执行总部政策而使公司减少收入或增加支出的;

(二)总部政策发生变化,与预算口径不可比的;

(三)国家、地方政府政策或行业政策发生重大变化,导致相关公司减少收入或增加支出的;

(四)市场发生重大变化非公司可以控制的,如上游产品的材料价格上涨,导致中下游产品成本上升、利润下降,且超过了预算预测范围的;

(五)发生人力不可抗拒因素,如洪水、地震导致企业停产、半停产等。

(六)其他符合预算调整条件的情况。第十四条 预算调整的程序

(一)对于不影响总公司预算目标的各公司内部预算的调整,应经本公司预算管理委员会批准,并报总公司预算部门备案。

(二)对影响总公司总体预算目标的预算调整,应报总公司预算部门审核,报总公司预算管理委员会批准。

(三)公司及各分、子公司预算调整时应由预算管理委员会组织召开预算会议,研究讨论调整的原因、单位、部门、时间、项目、额度。预算调整后,应形成书面文件,并编制新的调整后预算表,注明调整时间、具体执行时间并编写调整说明。第十五条 预算调整的时间

公司总预算的调整在公司半预算执行会议、第三季度预算执行会议上讨论调整。各分、子公司预算原则上至多可以每季度调整一次,为更有效的实施预算控制,各分、子公司内部各部门预算的调整以及预算项目内部的调整,可以采取简化的程序进行,但相应制度应报总公司预算管理委员会批准。第十六条 年终预算考核以调整后的预算为准。第六章 预算执行与控制 第十七条 公司及各分、子公司预算一经批准下达,各预算执行责任单位必须认真组织实施,将预算指标层层分解,从横向和纵向落实到内部各部门、各单位、各环节和各岗位,落实各部门、单位、环节、岗位的预算编制、执行、控制、报告的责任,形成全方位的财务预算执行责任体系。第十八条 公司实行预算执行分析报告制度。预算执行过程中,各级预算责任单位应组织专门人员及时检查、追踪预算的执行情况,对全面预算的执行进度、执行差异进行全面跟踪分析,形成预算执行分析报告,向上逐级上报。

预算执行分析报告分临时性报告和定期报告。

1、临时报告。对重大差异和问题要及时报告。

2、定期报告分为日、周或旬、月、季度、报告。各公司根据生产经营管理实际需要,确定本公司各级预算责任单位的报告周期及要求,建立有关制度报公司总部预算管理委员会备案。第十九条 预算执行报告的内容

预算执行分析报告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1、本期预算数、本期实际预算完成数、本期差异、累计预算数、累计实际发生数、累计差异数;

2、对差异进行具体分析;

3、产生不利差异的原因、责任归属、改进措施以及形成有利差异的原因和今后进行巩固、扩大的建议。

预算执行分析报告主要采取报表和说明性文本的形式。

第二十条 公司实行预算执行例会制度。各公司各级责任单位定期召开预算执行例会,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落实改进措施并布置有关工作,讨论形成上报的本级预算执行报告。各公司应建立预算执行例会制度,明确本公司各级预算责任单位例会的周期、内容、形式及其他要求。

总部预算执行会议按季度召开。各分、子公司应及时上报本公司季度、半、预算执行报告,并按总部通知要求报送有关会议文件。第二十一条 各分、子公司及下设各预算责任单位要建立预算执行统计台帐,明确专人负责统计,及时登记,做到日清日结,并每月主动与财务对帐。要求按预算的具体项目详细纪录预算数量、金额、实际发生数、差异数、累计预算数、累计实际发生数、累计差异、差异说明等。

第二十二条 各分、子公司可建立预算责任合同制度,将各类预算以契约的形式落实到各预算责任单位和岗位,以简明的方式明确与下设各责任单位的预算控制责任。

预算责任合同包括主要的预算指标、完成要求、奖惩措施,合同附件应包括经批准的预算文件、完成预算的具体措施等。第七章 预算考核 第二十三条 各分、子公司应建立预算考核制度,把预算的考核结果与所属各级责任单位的工资、奖金挂钩,与各级责任单位负责人的任免、升降、奖惩挂钩。

第二十四条 公司总部对各分、子公司的预算考核

(一)成立考核机构

由公司财务部、财务管理部(审计人员)、企划部、人力资源部等部门联合组成考核组,于次年一月对各分、子公司预算及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考核。

(二)下发考核通知

考核机构成立后,公司下发考核通知。通知中包括对各分、子公司的具体考核时间、考核要求、需提供的资料及考核人员的分工等。

(三)考核检查及调整

考核人员对照预算目标逐项检查,对下列事项应重点检查并对有关指标进行调整:

1、资产质量检查。

2、费用支出检查。重点检查业务招待费费、差旅费、通讯费等经常性费用是否超支;

3、工资及福利支出检查。检查工资、奖金、福利等支出是否在控制范围内。

4、检查企业基础管理情况。

5、对全面预算管理系统进行的考核与评价。

6、本被考核公司预算指标调整:

(1)对超过一年未收回的经营性债权,按其金额全额扣除考核利润;(2)确认无效益的投资按确认的投资收益全额扣除考核利润;

(3)超过半年的经常性存货(房地产公司除外)全额扣除考核利润;(4)考核组认为应进行调整的其他事项。

7、考核结果确认。现场考核结束后,考核结果由各分、子公司签章确认。第八章 附则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由财务管理部制定。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由财务管理部负责解释。

下载供水企业全面水质管理制度word格式文档
下载供水企业全面水质管理制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水质检测管理制度

    水质检测管理制度 供水水质和人民群众的生活密切相关,为了进一步提高供水水质,使人民群众喝上卫生、安全、符合卫生标准的生活饮用水,咸阳市自来水公司特制定水质检测管理制度,......

    水质管理制度5篇

    自来水有限责任公司 水质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认真贯彻执行《四川省城市供水管理条例》,确保我司供水水质符合GB5749-85标准之规定,根据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制......

    锅炉水质管理制度

    锅炉水质管理制度11篇 锅炉水质管理制度1 1、锅炉用水必须处理,没有可靠水处理措施,水质不合格,锅炉不准投入运行。2、严格执行GB1576工业锅炉水质标准,加强水质监督。3、对锅炉......

    锅炉水质管理制度

    锅炉水质管理制度 1、锅炉用水必须处理。没有可靠水处理措施,水质不合格,锅炉不准投入运行。 2、严格执行GB1576-85标准,加强水质监督。 3、锅炉水处理一般采用锅外化学水处理,......

    水厂水质管理制度

    水厂水质管理制度 一、 坚持全面质量管理的原则,牢固树立“水质就是生命与健康”的理念,全力打造优等水质保证体系。 二、 坚持保护好水源水的原则,做好水源地保护工作,加强水质......

    锅炉水质管理制度

    锅炉水质管理制度 1、(蒸汽锅炉、热水锅炉)运行时水质要求,必须符合GB15760-2001《低压锅炉水质》标准的规定。 2、锅炉用水必须经过水处理设备进行处理,没有可靠的水处理系统、......

    水质化验员管理制度

    水质化验员管理制度 1、 水质化验员应该具有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精密细致的观察操作和整齐清洁的试验习惯。 2、 水质化验员应该熟悉本岗位的操作规程,严格遵守各项安全规章制......

    锅炉水质管理制度

    锅炉水质管理制度 锅炉用水的处理,是锅炉使用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工作,它直接关系到能源的消耗、蒸汽品质、锅炉安全运行和使用寿命。因此必须建立建全水质管理制度工。 1、 本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