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为加强和改善房地产市场调控,切实满足广大群众合理的住房需求,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经商有关部门研究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合理引导住房消费
(一)鼓励各市、县政府根据本地实际,对下述刚需购房予以政策优惠:1.首次购买普通商品住房,包括从省外引进的专家学者、总部经济企业派驻入闽人员、从省外投靠在闽子女的父母等人员(含境外人员)首次在当地购买普通商品住房;进城经商、务工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首次购买普通商品住房;大学毕业生首次购买普通商品住房;成年子女首次购买普通商品住房。2.首次购买改善性普通商品住房(以下称首改房),包括增加住房面积、增加电梯功能、优化地段等级、购买“学区房”等。3.被征迁住户实行货币补偿后购买普通商品住房。
(二)住宅小区建筑容积率在1.0以上、单套建筑面积在144平方米以下(含144平方米)的住房属于普通商品住房。
(三)个人异地购买商品住房,本人及其父母、未成年子女可按当地户籍政策在购房所在城镇落户。鼓励长期进城经商、务工的农业转移人口依法转让其原有农村住房,在城镇购买商品住房落户。
(四)住房公积金在确保资金安全和正常提取的前提下,优先满足公积金缴存职工首次利用公积金贷款的购房需求。落实公积金缴存职工在本省范围内异地购买住房可以提取住房公积金的政策。公积金管理机构要合理利用“公转商”、财政借款等融资方式,缓解公积金信贷资金压力。
(五)对家庭购买首套房面积在90平方米以下(含90平方米)的,契税按1%税率征收;面积在90~144平方米(不含90平方米)的,契税按1.5%税率征收。实行货币补偿的被征迁户购买一套商品住房用于安置的,给予免征契税;购买多套商品住房的,与被征迁房屋相等面积部分,给予免征契税。各地对实行货币补偿的被征迁户,可以按货币补偿标准给予一定比例的奖励。
(六)发展二手住房市场,个人转让购买超过5年(含5年)的普通住房,免征营业税。个人购买房屋时间按房屋买卖合同订立时间确定。
二、实行分类调控
(一)福州市、厦门市可以根据本地市场变化情况,调整放开住房限购措施。
(二)在全省范围内购房办理签约(网签)、贷款、产权登记等手续时,无需提供一定年限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购房人住房套数认定不包括其自建房、房改房、继承房、征迁安置房和已偿清贷款的二手住房,其拥有的住房套数只在购房所在地房屋登记机构查询。房屋登记机构出具的查询证明只载明购房人拥有一手住房的套数情况。家庭购买首改房按首套房认定。
(三)购房人偿清购房贷款后,再次申请贷款购房,按首贷认定。金融机构在贷款首付比例和利率方面按照政策规定的低限执行。
三、落实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
(一)各商业银行要增加住房开发贷款供应,并向商业银行总行积极争取开发贷款额度,优先保障普通商品住房开发项目合理资金需求,进一步提高开发贷款授信审批效率。对达到授信条件的开发贷款,及时发放,促进增加房地产市场供应。
(二)各商业银行要努力配足个人住房贷款额度,优先满足个人首次购买普通住房贷款需求。加快受理、审批、发放个人住房贷款,不压单、不压贷。异地购房者可以在购房所在地商业银行办理住房按揭贷款,各商业银行应当支持。
(三)房地产开发项目融资纳入企业资金应急处置机制的协调范围。对在建或已预售的房地产项目出现资金风险的,建立政府、房企、银行、承建商的合作协调机制,按照“分类处置”原则,一企一策,通过重组等手段实施帮扶,促进项目建成销售,化解风险。对兼并重组的有关房地产企业和项目,各金融机构要积极提供融资支持和相关金融服务。
四、优化市场发展环境
(一)进一步简化行政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限。商品房预售许可部门对预售价格变动幅度不进行限制。物价部门对商品房预售价格及其变动幅度不进行备案。供电、供气、供水、通信等行业对房地产项目配套设施建设,要积极主动配合,实施跟踪服务。
(二)对于房地产企业适应市场变化,在不变更容积率、建筑密度等指标,并满足停车位等公共配套设施的情况下,作出的户型调整,规划部门应当及时予以审批。除国有或国有控股的房地产项目外,其它房地产项目可以由开发企业自主直接发包,选择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
(三)加强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商品房预售许可条件中“投入开发建设的资金达到工程建设总投资的25%”界定为:中高层及以下(即九层及以下)建筑主体施工形象进度达到地面二层,高层(即十层及以上)建筑主体施工形象进度达到地面一层,超高层(即建筑高度100米及以上)建筑主体施工形象进度达到地面±0.00。
(四)强化合同意识,严格履行商品房买卖合同。支持房地产企业适应市场形势,相应作出价格调整。地方政府和公安等有关部门要坚决制止“房闹”,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维护社会稳定。
五、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
(一)加快构建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住房保障、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住房供应体系。坚持租售并举、以租为主,提供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满足基本住房需求。以巩固租赁住房为主要形式,面向城镇低收入和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并把农业转移人口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完善租赁补贴制度,通过发放租赁补贴,增强低收入家庭在市场上承租住房的能力。适当发展经济适用住房和限价商品住房,面向有一定支付能力的城镇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大力推进棚户区改造,加快实施城中村改造、石结构房屋改造,有序推进旧住宅小区综合整治、危旧住房和非成套住房改造。
(二)各市、县政府可以采取政府收储方式,积极稳妥收储商品住房作为保障性住房。房地产开发项目中,由政府回购所配建的保障性住房和安置房,配建部分营业税按照政府回购价计算税基征收。
六、鼓励开发绿色住宅
(一)开发建设绿色建筑住宅小区,按以下规定计算,给予增加容积率奖励:一星级绿色建筑,按绿色建筑总面积0.5%计算;二星级绿色建筑,按绿色建筑总面积1%计算;三星级绿色建筑,按绿色建筑总面积1.5%计算。容积率奖励指标作为土地出让条件组成部分。
(二)购买一星级绿色建筑商品住房,契税减按90%缴纳;购买二星级绿色建筑商品住房,契税减按80%缴纳;购买三星级绿色建筑商品住房,契税减按60%缴纳。
(三)鼓励开发建设、购买精装修商品住房,精装修部分对应产生的营业税、契税由本级政府财政予以全额奖励。具体办法由市、县政府根据实际制定。
七、完善土地供应机制
(一)各市、县要根据当地商品住房库存量和市场供求变化情况,合理确定商品住宅用地供应量,避免商品住宅用地集中过度投放;并针对市场变化情况,不再将捆绑配建星级酒店作为出让条件。
(二)各市、县要建立交地跟踪服务机制,加强对已出让的房地产项目实际交地情况的跟踪,增强履约意识,及时解决交地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确保按土地出让合同规定的时限全面交地,切实解决企业受让土地后发生的拖延交地问题。
(三)对于商品房库存量大、去化期限超过24个月的市、县,应调减商品住宅用地出让规模。
八、加强市场分析监测
(一)加大房地产市场信息公开力度,及时准确发布市场供求信息。完善房地产市场风险预警机制,各市、县要建立市场异常变化、突发性重要情况向上一级政府报告制度。市场库存压力大的市、县要及时制定风险应对预案。
(二)要密切关注舆情,加强舆论引导,稳定市场预期,形成有利于房地产市场持续平稳健康发展的舆论氛围。
九、本《若干意见》自2014年8月1日起施行,优惠政策有效期1年。各市、县政府可根据本《若干意见》要求,研究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14年7月29日
第二篇: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管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
豫建„2010‟79号
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 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管 促进房地产市场
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
各省辖市房地产管理部门: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国发„2010‟10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国办发„2010‟4号)和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完善商品住房预售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建房„2010‟53号)精神,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完善商品住房预售制度,规范房地产开发企业行为,维护住房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我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现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加大监管力度,规范开发秩序
各地要严格市场准入,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和规范诚信的市场环境。一是加强房地产开发项目审批管理,严格执行房地产开发项目资本金、项目手册、预售管理和竣工综合验收制度。二是加强对房地产企业的动态监管,加大对房地产开发建设的违规项目、随意变更规划、虚构买卖合同、面积短缺和发布虚假广告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进一步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三是各地要明确商品住房交付使用条件,完善各项制度,落实预售商品住房的责任,强化预售商品住房的质量保证机制。将未经验收的房屋交付使用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房地产开发主管部门责令限期补办验收手续;将验收不合格的房屋交付使用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房地产开发主管部门责令限期返修,并依法处交付使用的房屋总造价2%以下的罚款,给购房人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四是对房价较高的城市,在加大供应力度的同时,遏制投资性购房需求的过快增长,保护和鼓励合理住房需求。五是各地要根据市场情况,对已批未建、已建未售的房地产项目,采取促开工、促投资、促上市的相关措施,确保增加住房有效供给。
二、加强预售监管,规范交易行为
各地要进一步规范商品住房预售行为,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一是进一步严格商品住房预售许可管理。结合当地实际,合理确定商品住房项目预售许可的最低规模和工程形象进度,预售许可的最低规模不得小于栋,不得分层、分单元办理预售许可,擅自 — 2 — 预售商品房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房地产开发主管部门,依法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已收取预付款1%以下的罚款。二是加强商品住房预售行为监管。未取得预售许可的商品住房项目,房地产开发企业不得进行预售,不得以认购、预订、排号、发放VIP卡等方式向买受人收取或变相收取定金、预付款等性质的费用;取得预售许可证的商品住房项目,房地产开发企业要在10日内一次性公开全部准售房源及每套房屋价格,并严格按照申报价格对外销售;房地产开发企业不得将企业自留房屋在房屋所有权初始登记前对外销售,不得采取返本销售、售后包租的方式预售商品住房。三是各地要进一步完善商品住房预售制度。强化商品住房预售方案管理,完善商品住房买卖合同管理,查处签订虚假商品住房买卖合同,进行虚假交易的行为,加强对预售商品住房退房的管理。四是各地要加强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工作,加快完善商品住房预售资金监管制度。商品住房预售资金要全部纳入监管账户,由监管机构负责监管,确保预售资金用于商品住房项目工程建设,要确保预售款的使用安全、合法。五是加强市场销售监管。各地要进一步规范商品住房销售行为,加大对捂盘惜售、囤积房源、恶意炒作、哄抬房价等违法行为的查处和曝光力度。
三、搞好动态考核,完善信用管理
各地要搞好对房地产企业的动态考核,促使房地产开发企业以提高土地、能源等资源的集约、节约利用为核心,加快由粗放
— 3 — 型向集约型转变,推进住宅产业化,健全和加强房地产信用档案建设,加强房地产企业的信用管理。一是搞好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动态考核。未取得资质等级证书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房地产开发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依法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二是各地要督促房地产企业开发的产品符合省地节能环保的要求,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能耗和污染,加快住房建设由数量增长型向数量与质量并重型转换,实现建设方式的根本转变,缓解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与住房建设中的突出矛盾。三是完善信用档案管理。要积极拓展房地产信用档案功能和覆盖面,发挥信用档案作用,将销售行为、住房质量、交付使用、信息公开等内容逐步纳入房地产信用体系,作为考核企业资质的依据。四是加大信用档案管理力度。各地要对违法违规销售、存在严重质量问题、信息公开不及时不准确等行为的企业,记入企业信用档案,公开予以曝光。
四、调整供应结构,引导合理消费
一是要加大保障性住房供应力度,进一步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引导支付能力不足的低收入家庭,通过政府保障性住房或发租赁补贴解决基本住房问题。二是各地要加大普通商品房、中小户型、中低价位普通商品住房开发建设力度,提供面积适中、功能齐全的住宅。三是加大调整住房供应结构力度。各地要尽快编制和公布住房建设规划,明确保障性住房、中小套型商品住房的建设数量和比例,各地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和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 — 4 — 房用地不低于住房建设用地供应总量的70%,并优先保证供应。四是要引导房地产开发企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供应结构,满足不同收入家庭的住房需要。五是要引导购房者树立正确的住房消费模式。有支付能力的家庭通过市场购买或换购住房;中等偏下收入家庭通过租赁解决住房,以减轻购房带来的较重负担。六是以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鼓励住房合理消费、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为基调,加强舆论的正确引导,稳定房地产市场预期。
五、加强市场管理,搞活各级市场
一是大力发展住房一、二级市场,实现住房一、二级市场的联动,形成住房梯度消费模式,满足各层次收入居民家庭的住房需求。二是规范市场中介服务行为。房地产开发企业委托中介机构代理销售商品房的,应当向中介机构出具委托书,中介机构销售商品房时,应当向商品房购买人出示商品房的有关证明文件和商品房销售委托书。三是加强房地产销售代理和房地产经纪监管。打击房地产中介存在的各种违规违法行为,认真执行房地产经纪人、估价师执业资格制度,严格市场准入和清出制度,创造规范诚信的市场环境。四是坚持住房市场化的基本方向,不断完善房地产市场体系,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规范市场租赁行为,在培育和发展住房二级市场和租赁市场上下功夫,租售并举,满足居民改善住房的需求,多渠道解决老百姓住房问题。
六、推进信息系统建设,做好市场监测分析
各地要加快推进信息公开、信息系统建设和市场需求分析、数
— 5 — 据采集、标准制定等基础工作。一是加快推进信息公开。各地要及时将批准的预售信息、可售楼盘与房源及违规违法行为查处情况向社会公开,并要求开发企业将预售许可情况、商品住房预售方案、开发建设单位资质、代理销售的房地产经纪机构备案情况等信息,在销售现场清晰明示。二是逐步完善以月报为主的房地产市场监测分析体系,及时准确把握房地产市场走势,关注房地产市场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做好处理预案。三是以房屋权属登记信息系统为基础,全面推进“房地产市场预警预报系统”建设。四是在现有信息系统成果的基础上,探索建立定期与不定期的信息公开发布制度,稳定市场预期。
七、加强监督管理,加大督查力度
一是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各地要对退房率高、价格异常及消费者投诉集中的项目,要重点核查,对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要责令限期整改,记入房地产信用档案,并可暂停商品住房网上签约,对拒不整改的,要依法从严查处,直至取消其开发企业资质。二是严格相关人员责任追究制度。对在预售商品住房管理中工作不力、失职渎职的有关工作人员,要依法追究行政责任,对以权谋私、玩忽职守的,依法依规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行政和法律责任。三是强化房地产主管部门管理职能,加强房地产市场执法队伍建设,建立商品住房市场动态监管制度,加强销售现场巡查。四是加强和其他职能部门的协作、沟通和配合,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情况通报以及违法违规行为的联合查处机制。各地要畅通举报投诉渠 — 6 — 道,重视和支持舆论监督,积极妥善处理矛盾纠纷,并及时公布处理结果。五是各省辖市房地产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县(市)房地产市场检查指导,共同促进本地区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八、开展企业检查,集中清理整治
一是根据《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国发„2010‟10号)的要求,各地房地产开发主管部门要在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对本地区房地产开发企业经营行为进行一次检查,及时纠正和严肃处理违法违规行为。二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完善商品住房预售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建房„2010‟53号)要求,各地近期要对所有在建的商品住房项目进行一次清理和整治,对已取得预售许可的商品住房项目逐一排查,准确掌握已预售和正在预售的商品住房数量、尚未开盘的商品住房数量等情况,并将清理情况向社会公开。各省辖市要分别将检查和清理结果于今年6月15日前报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郑州市另将清理结果于6月底前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将在5月底对各省辖市落实情况进行检查。
二○一○年五月五日
主题词:城乡建设 房地产 管理 通知
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办公室
2010年5月5日印发
第三篇: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加快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强对市场需求的分类调控,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
加大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充分发挥政策的引导、约束、经济杠杆的作用来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引导楼市健康、稳定发展。
建立中央与地方在房地产市场利益分享上的补偿机制,通过产业、区域政策及相应的税收、信贷、利率手段,激励地方政府参与房地产市场的调控。
加大对住房制度的改革,健全市场体系。深化住房制度改革。
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土地竞争机制,使土地出让、融资、开发、市场准入、销售和社区服务等整个经营过程科学有序地进行。
充分发挥城乡规划的调控作用,合理确定各类住房用地的布局和比例,建立透明的价格机制,使销售操作更规范,信息渠道更通畅。
制定和完善食品生产和流通过程的有关标准,建立和健全食品安全管理的专门机构,促进管理的规范化和长期化。
三、加强对剧毒农药的管理,堵住食品安全问题的源头。
四、加强对行业协会的建设和治理,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
深入推进扶贫开发,加大向原中央苏区革命老区、偏远山区的支持力度。
二、主要措施:
第一,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首先要从法律上、制度上、体制上努力营造一个维护权利公平的制度环境。其次,要高度重视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问题。再次,要努力建立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的利益协调机制。
第二,要坚持协调发展、加强社会事业建设,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强医疗卫生服务,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强环境治理保护。
第三,要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完善民主权利保障制度、法律制度、司法体制机制、公共财政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
第四要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文明道德风尚,营造积极健康的思想舆论氛围,广泛开展和谐创建活动。
第五,要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建设服务型政府,推进社区建设,健全社会组织,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加强安全生产,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国家安全工作和国防建设。
第六,要激发社会活力、增进社会团结和睦,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维护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加强法制教育,严肃财经法纪。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游客反宰意识。利用政府网、报纸和其他方式向游客提供反宰注意事项,向游客发布被反复投诉的商家名单,在各景区、消费场所张贴投诉举报电话和网络联系方式
2.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广大领导干部,工作人员,人民群众的。。素质 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法律),做到有法可依,对……进行严厉的制裁和处罚,严重者追究刑事责任。
二是大力发展生产,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生活必需品、重要生产资料的生产和供应。
三是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积极开展“农超对接”,畅通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完善重要商品储备制度和主要农产品临时收储制度,把握好国家储备吞吐调控时机,搞好进出口调节,增强市场调控能力。
四是加强价格监管,维护市场秩序。特别要强化价格执法,严肃查处恶意炒作、串通涨价、哄抬价格等不法行为。
五是完善补贴制度,建立健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绝不能让物价上涨影响低收入群众的正常生活。
(二)进一步扩大内需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
积极扩大消费需求。继续增加政府用于改善和扩大消费的支出,增加对城镇低收入居民和农民的补贴。继续实施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政策。
加强农村和中小城市商贸流通、文化体育、旅游、宽带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促进文化消费、旅游消费和养老消费。推动农村商业连锁经营和统一配送,优化城镇商业网点布局,积极发展电子商务、网络购物、地理信息等新型服务业态。
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切实维护消费者权益。深入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专项治理行动。
(三)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支持优势产区生产棉花、油料、糖料等大宗产品。
大力发展畜牧业、渔业、林业。切实抓好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
继续实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大力发展农村非农产业,壮大县域经济,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和创业、创收能力,促进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提高扶贫标准,加大扶贫开发力度。
大兴水利,全面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中小河流治理、小型水库和病险水闸除险加固以及山洪地质灾害防治。
完善排灌设施,发展节水灌溉,加固河流堤防,搞好清瘀疏浚,消除水库隐患,扩大防洪库容。通过几年努力,全面提高防汛抗旱、防灾减灾能力。
大力推进农村土地开发整理,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加快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加强农村水电路气房建设,大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努力为农民建设美好家园。
加大“三农”投入,完善强农惠农政策。土地出让收益重点投向农业土地开发、农田水利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确保足额提取、定向使用。
继续增加对农民的生产补贴,新增补贴重点向主产区、重点品种、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倾斜。
增加中央财政对粮食、油料、生猪调出大县的一般性转移支付,扩大奖励补助规模和范围。引导金融机构增加涉农信贷投放,确保涉农贷款增量占比不低于上年。
加大政策性金融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建立农业再保险和巨灾风险分散机制。
深化农村改革,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健全覆盖耕地、林地、草原等家庭承包经营制度。有序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探索建立耕地保护补偿机制。
继续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全面实施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大幅增加奖补资金规模。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
年底前,在全国普遍建立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
解决13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始终是头等大事,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
(四)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一是改造提升制造业。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重点增强新产品开发能力和品牌创建能力,提高能源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技术工艺系统集成水平,提高产品质量、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推动重点行业企业跨地区兼并重组。完善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和配套政策。
二是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建设高性能宽带信息网,大力推动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发展。
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加快形成生产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三是着力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市场环境,加快完善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尽快实现鼓励类服务业用电、用水、用气、用热与工业基本同价。
四是加强现代能源产业和综合运输体系建设。积极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进传统能源清洁利用,加强智能电网建设,大力发展清洁能源。
统筹发展、加快构建便捷、安全、高效的综合运输体系。坚持陆海统筹,推进海洋经济发展。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全面落实各项区域发展规划。坚持把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放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优先位置,认真落实西部大开发新十年的政策措施和促进西藏、新疆等地区跨越式发展的各项举措。
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遵循城市发展规律,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坚持科学规划,严格管理。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
因地制宜,分步推进,把有稳定劳动关系并在城镇居住一定年限的农民工,逐步转为城镇居民。对暂不具备落户条件的农民工,要解决好他们在劳动报酬、子女就学、公共卫生、住房租赁、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要充分尊重农民在进城和留乡问题上的自主选择权,切实保护农民承包地、宅基地等合法权益。城镇化要同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相互促进,这是必须坚持的正确方向。
加强节能环保和生态建设,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突出抓好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等领域节能。继续实施重点节能工程。大力开展工业节能,推广节能技术,运用节能设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加大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投入,积极推进新建建筑节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低碳城市试点。加强适应气候变化特别是应对极端气候事件能力建设。
建立完善温室气体排放和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制度。加快城镇污水管网、垃圾处理设施的规划和建设,推广污水处理回用。启动燃煤电厂脱硝工作,深化颗粒物污染防治。加强海洋污染治理。
加快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大气污染治理、重点地区重金属污染治理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控制农村面源污染。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巩固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等成果,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加强湿地保护与恢复,推进荒漠化、石漠化综合治理。
完善防灾减灾应急预案,加快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调查评价、监测预警、防治应急等体制建设。
(五)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科技、教育和人才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和根本,必须始终放在重要的战略位置。
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为人们提供更加多样、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公办民办并举,增加学前教育资源,抓紧解决“入园难”问题。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公共资源配置重点向农村和城市薄弱学校倾斜。
以流入地政府和公办学校为主,切实保障农民工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支持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做好“双语”教学工作。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快教育改革,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注重引导和培养孩子们独立思考、实践创新能力。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引导高中阶段学校和高等学校办出特色,提高教育质量,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加快建设一批世界一流大学。
支持特殊教育发展。落实和完善国家助学制度,无论哪个教育阶段,都要确保每个孩子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全面加强人才工作。以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加快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型科技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加大人才开发投入,推进重大人才工程。深化选人用人制度改革,努力营造平等公开、竞争择优的制度和社会环境,激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人尽其才的良好局面。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快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提升重大集成创新能力。加强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增强原始创新能力。推动建立企业主导技术研发创新的体制机制。鼓励企业共同出资开展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共担风险、共享成果,对符合国家战略方向的项目,政府要从政策和资金上给予支持。
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促进科技资源优化配置、高效利用和开放共享。激励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广大科技人员以多种形式与企业合作。保持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率。坚定不移地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提升知识产权的创造、应用、保护、管理能力,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
(六)加强社会建设和保障改善民生
经济越发展,越要重视加强社会建设和保障改善民生。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要适应我国劳动力结构特点,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小型微型企业和创新型科技企业,努力满足不同层次的就业需求。
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首位,做好重点人群就业工作。加强职业技能培训,鼓励自主创业。
加强公共就业服务,健全统一规范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加快就业信息网络建设,实现全国互联互通。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完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这既是一项长期任务,也是当前的紧迫工作。今年重点采取三方面措施:一是着力提高城乡低收入群众的基本收入。
稳步提高职工最低工资、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建立健全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
二是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提高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费用扣除标准,合理调整税率结构,切实减轻中低收入者税收负担。
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加强对收入过高行业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的双重调控,严格规范国有企业、金融机构高管人员薪酬管理。三是大力整顿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坚决取缔非法收入。加快建立收入分配监测系统。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尽快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努力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多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加快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40%的县。推进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解决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障的历史遗留问题,建立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
积极推进机关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将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老工伤”人员纳入工伤保险制度。完善城乡低保制度。继续多渠道增加社会保障基金。将孤儿养育、教育和残疾孤儿康复等纳入财政保障范围。继续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
加快推进社会保障管理信息化。发挥商业保险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作用。大力发展慈善事业。
坚定不移地搞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加快健全房地产市场调控的长效机制,重点解决城镇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切实稳定房地产市场价格,满足居民合理住房需求。
一是进一步扩大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今年要再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住房共1000万套,改造农村危房150万户。
重点发展公共租赁住房。中央财政预算拟安排补助资金1030亿元,比上年增加265亿元。各级政府要多渠道筹集资金,大幅度增加投入。
抓紧建立保障性住房使用、运营、退出等管理制度,提高透明度,加强社会监督,保证符合条件的家庭受益。
二是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势头。制定并向社会公布住房建设计划,在新增建设用地计划中,单列保障性住房用地,做到应保尽保。
重点增加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建设。规范发展住房租赁市场。严格落实差别化住房信贷、税收政策,调整完善房地产相关税收政策,加强税收征管,有效遏制投机投资性购房。加强房地产市场监测和市场行为监管,严厉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
三是建立健全考核问责机制。稳定房价和住房保障工作实行省级人民政府负总责,市县人民政府负直接责任。有关部门要加快完善巡查、考评、约谈和问责制度,对稳定房价、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不力,从而影响社会发展和稳定的地方,要追究责任。
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今年是医改三年实施方案的攻坚年,要确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一是在基层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立完善基本药物保障供应体系,加强药品监管,确保用药安全,切实降低药价。
二是抓好公立医院改革试点。鼓励各地在医院管理体制、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和监管机制等方面大胆探索。完善医疗纠纷调处机制,改善医患关系。
三是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稳定提高城镇职工、居民医保参保率和新农合参合率。
四是完成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任务。今年全国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提高到25元。加强重大传染病、慢性病、职业病、地方病和精神疾病的预防控制和规范管理。加强妇幼保健工作,继续推进适龄妇女宫颈癌、乳腺癌免费检查和救治保障试点。认真做好艾滋病防治工作。大力发展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落实各项扶持政策。
五是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放宽社会资本和外资举办医疗机构的准入范围。完善和推进医生多点执业制度,鼓励医生在各类医疗机构之间合理流动和在基层开设诊所,为人民群众提供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广泛动员和组织群众依法参与社会管理,发挥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完善社会管理格局。
以城乡社区为载体,以居民需求为导向,整合人口、就业、社保、民政、卫生、文化等社会管理职能和服务资源,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
加快建立健全维护群众权益机制、行政决策风险评估和纠错机制,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切实解决乱占耕地、违法拆迁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
加强和完善公共安全体系。健全突发事件应急体制,提高全社会危机管理和抗风险能力。加强信息安全和保密工作,完善信息网络管理。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密防范、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落实企业安全生产和产品质量主体责任,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健全法制,严格标准,完善监测评估、检验检测体系,强化地方政府监管责任,加强监管执法,全面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七)大力发展文化建设
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在全社会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信念,加快构建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求、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和行为规范。
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建立相关制度和法律法规。增强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和服务能力,重点加强中西部地区和城乡基层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
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传承。进一步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档案事业。
加强对互联网的利用和管理。
(八)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
继续深化金融企业改革,加快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大力发展金融市场,鼓励金融创新。
完善成品油、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和各类电价定价机制。
建设廉洁的政府是一项持久而又紧迫的任务,是人民的殷切期望。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认真治理政府工作人员以权谋私和渎职侵权问题,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和形式主义。
加大对行政机关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的监督力度。
第四篇: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物价局关于加强房地产经纪管理进一步
规范房地产交易秩序的通知
(闽建房[2011]4号)
各设区市房管局(建设局)、物价局,厦门市国土资源与房产管理局,平潭综合实验区环境与国土资源局,福州市房地产交易登记中心:
为规范房地产经纪活动,保护房地产交易及经纪活动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房地产经纪管理进一步规范房地产交易秩序的通知》(建房〔2011〕68号),现转发给你们,并结合我省实际,提出以下意见,请一并遵照执行。
一、切实加强房地产经纪机构备案管理
对房地产经纪机构实施备案管理,是相关主管部门掌握房地产经纪机构情况及有效地实施监管的重要措施。房地产经纪机构应当自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30日内,到工商登记所在地的市县房地产主管部门办理备案手续,取得统一格式的《福建省房地产经纪机构备案证书》。
各地房地产主管部门应及时将已备案的房地产经纪机构及其分支机构的名称、住所、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注册资本、注册房地产经纪人及房地产经纪人协理等信息向社会公布,供房地产交易当事人选择,并通过搭建信息平台、发布风险提示等方式,引导当事人委托已备案的房地产经纪机构办理相关业务,并将机构备案相关情况及时通知所在地房屋登记机构。对未经备案的机构和未注册的房地产经纪人员代理的业务申请,房地产交易与登记、租赁、抵押等业务部门应不予受理。
二、强化房地产经纪人员管理
实行房地产经纪人和经纪人协理持证上岗和全省统一标牌并挂牌执业制度。房地产经纪机构及从业人员要严格遵守法律、行政法规、行业管理规定和职业道德规范。房地产经纪机构要推广使用原省建设厅、工商局制定的房地产经纪服务合同和存量房买卖合同或房屋租赁合同示范文本。房地产经纪机构要严格执行交易资金监管制度,由房地产经纪机构代收代付交易资金的,应当通过房地产经纪机构在银行开设的客户交易结算资金专用存款账户划转交易资金,不得向买卖(交易)双方收取交易资金监管费等名目的费用。
三、积极推行存量房交易网上签约备案制度
各地房地产主管部门和房屋登记机构要大力推行,全面组织实施存量房经纪合同和交易合同网上备案的相关工作。房地产经纪机构取得《备案证书》后方可办理网上用户认证手续;未取得备案证书的,不予办理网上用户认证手续。要加强对存量房经纪合同和交易合同网上备案的监管,发现房地产经纪机构有虚拟经纪委托合同、交易合同,虚报委托价格或虚拟成交价格等违规行为的,应当责令整改,整改期间可暂停该房地产经纪机构的网上签约。
四、加强对房地产经纪服务收费管理
房地产经纪机构应严格按照规定收费,提供质价相符的服务,并实行明码标价。严禁违规肢解收费项目、巧立名目或变相提高收费标准等违法违规行为。
五、完善信用档案,推进经纪行业诚信建设
各设区市房地产主管部门要建立健全房地产经纪信用档案,并结合实际情况和专项整治工作,建立本地区经纪机构信用档案,于11月底前报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备案。
六、完善工作机制,形成行业监管合力
各地房地产、价格主管部门及房屋登记机构要各司其职、协同管理,共同做好房地产经纪活动监督和管理工作。要建立房地产经纪机构和经纪人员信息共享制度,房地产主管部门应当将备案的房地产经纪机构情况及时通报同级价格等相关部门。
七、开展房地产经纪行业专项整治
按照国家统一部署,今年6月至11月开展全省房地产经纪行业专项整治,各设区市房地产主管部门要会同价格等主管部门按照《全省房地产经纪行业专项整治工作方案》(详见附件),制定本地区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及时布置所辖县(市)开展专项整治工作,并加强指导和检查;各级房屋登记机构要积极配合、主动作为开展整治工作。要重点查处并曝光一批经纪机构发布不实信息、违反调控政策、违规收费、赚取差价、不正当竞争、挪用交易资金等违法违规典型案例。6月底前,各设区市房地产、价格主管部门要将本地区整治工作布置情况及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分别向省住建厅、物价局上报。
附件:全省房地产经纪行业专项整治工作方案
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福建省物价局
二O一一年六月三日
附件
全省房地产经纪行业专项整治工作方案
为加强房地产经纪行业管理,规范房地产经纪行为,建立公平竞争、诚实信用、运作规范的市场秩序,进一步促进我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根据《房地产经纪管理办法》、《关于加强房地产经纪管理进一步规范房地产交易秩序的通知》(建房〔2011〕68号)等相关文件要求,定于今年6月至11月对全省房地产经纪行业集中开展一次专项整治。现就专项整治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任务
通过专项整治,落实房地产经纪行业的各项管理制度和措施。依法重点查处房地产经纪过程中的违法违规行为以及群众投诉和媒体曝光的典型案例,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使违法违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进一步规范房地产经纪服务行为,完善房地产经纪市场信用体系,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和规范诚信的市场环境。
二、专项整治主要内容
(一)机构备案及经纪人员管理方面
房地产经纪机构或分支机构是否在规定时间内到所在地房地产主管部门备案,并在经营场所醒目位置公示。从业人员是否为注册有效期内的房地产经纪人或经纪人协理;从事辅助工作的人员,是否建立实名登记和工作卡制度,挂牌上岗。
(二)从业行为方面
是否提供或者代办虚假证明材料、协助当事人签订“阴阳合同”、不履行必要告知义务;是否建立业务记录制度,如实记录业务情况,保存房地产经纪服务合同;房地产经纪服务合同是否由房地产经纪人员签名,并加盖房地产经纪机构印章;未取得房地产经纪人员职业资格的是否在房地产经纪合同上签字;是否在经营场所醒目位置公示房地产经纪服务项目、收费标准、明码标价、举报电话;是否违规分解收费项目、巧立名目或变相提高收费标准;是否使用工商和建设部门联合制定的存量房委托合同、买卖合同等合同示范文本;是否违法违规提供房屋租赁经纪服务;是否按规定办理网上签约备案。
三、工作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6月)。各市、县房地产、价格主管部门研究制定整治工作实施方案,进行动员部署。6月底前,各设区市房地产、价格主管部门应分别向省住建厅、物价局报送设区市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各县(市)房地产、价格主管部门应分别向设区市房地产、价格主管部门报送整治工作实施方案;
(二)自查自纠阶段(7月)。各市、县房地产、价格行政管理部门要按照要求,认真组织开展自查自纠工作。各房地产经纪机构和从业人员要对照整治工作内容要求进行自查自纠,对自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整改。
(三)检查督查阶段(8-11月)。各地要按照专项整治工作要求,突出重点,点面结合,采取重点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的方法,加强对房地产经纪机构巡查,对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群众举报投诉的经纪机构和从业人员要进行重点检查。省住建厅、物价局将对各地专项治理开展情况进行督查,各设区市也要对所属县(市)专项治理开展情况进行督查。
各设区市房地产、价格主管部门应于10月底前将本地区开展专项整治工作总结分别报送省住建厅、物价局。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开展房地产经纪行业专项整治,是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具体措施,对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地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确保工作落实到位。
(二)加强协调配合。各地房地产、价格主管部门要分工协作,统一部署,明确分工,密切配合,建立完善信息互通、联动的执法机制,形成整治合力。
(三)加强检查督查。各地要组织抽调人员对本地区房地产经纪机构开展现场巡查,设立公开电话受理举报投诉,发现从业行为存在问题的要及时责令整改。对违法违规行为要严肃查处,对影响恶劣、社会反响强烈的典型案件要予以曝光。
第五篇:河北省关于促进全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
河北省关于促进全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
发展的通知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善房地产市场调控,稳定市场预期,促进全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和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工作顺利推进。
一、增加普通商品住房有效供给
加快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开发建设,各地要督促房地产企业加快项目建设和销售,对已批未建、已建未售的普通商品住房项目,要采取有力措施促使其开工建设、上市销售。积极创造条件,加快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开工建设。
进一步增加住房建设用地有效供应。各地要根据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把握好土地供应的总量、结构和时序,提高土地供应和开发的利用效率。城市人民政府要在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内,于今年6月底前编制完成2010-2012年住房建设规划,重点明确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和限价商品住房、公共租赁住房、棚户区改造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的建设规模,并分解到住房用地供应计划,落实到地块,明确各地块住房套型结构比例等控制性指标要求。
强力推进回迁房安置房建设。坚持政府主导和市场动作,多渠道招商引资,落实优惠政策,推进城中村改造,加大土地收储力度。坚持依法拆迁、合理补偿、积极推行先安置、后拆迁,鼓励拆迁货币补偿和异地实物安置,引导被拆迁人使用补偿款从市场购买商品房。要加快回迁安置房建设,确保被拆迁人按时得到回迁安置。
二、加快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各地要按照省政府确定的目标,认真组织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落实建设项目、土地供应及建设资金,确保责任目标的完成。要加大廉租住房建设规模,多渠道筹集廉租住房房源。规范发展经济适用住房,扩大经济适用住房供应范围。在有条件的地方,按照相关规定,对农户自愿放弃宅基地及其房屋进入城镇居住的,可参照有关规定享受经济适用住房或限价商品住房政策。棚户区改造(危陋住宅区改建)要作为保障性住房建设的重点,加快组织推进。国有煤矿(工矿)、林区、垦区棚户区改造,要充分调动有棚户区改造任务的企业和棚户区居民的积极性。同时,加大农村危房改造力度,适当增加试点户数。
增加政策性住房供应渠道。要认真落实配建廉租住房规定,将配建廉租住房的用地面积、总建筑面积、总套数、布局、套型及套型建筑面积作为土地出让或划拨的前置条件,并在土地出让合同或划拨决定书中载明相关事项。发展限价商品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等政策性住房,解决城市中等偏下收入家庭及符合条件的新就业职工的住房困难。各地可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从实际出发,综合考虑困难群体住房需求、承受能力、市场小户型租赁住房供求情况、租金水平等因素,确定发展经济适用住房、限价商品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的具体方案,并制定相应实施方法。
加大政府调控能力。各地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棚户区改造住房、限价商品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等政策性住房建设用地,要达到当年住宅建设用地总量的25%以上,并优先予以安排;对上述政策性住房建设用地达不到住宅建设用地总量核定比例的,将核减其下一的用地指标。
三、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各项房地产税收和金融政策
继续实施差别化的住房税收政策。严格执行国家有关个人购买普通住房与非普通住房、首次购房与非首次购房的差别化税收政策。对个人首次购买90平方米及以下普通住房的,契税税率按1%执行;对个人销售或购买住房暂免征收印花税;对个人销售住房暂免征收土地增值税。对个人转让自用5年以上并且是家庭唯一生活用房取得的所得,免征个人所得税。
调整个人住房转让营业税政策。自2010年1月1日起,个人将购买不足5年的非普通住房对外销售的,全额征收营业税;个人将购买超过5年(含5年)的非普通住房或者不足5年的普通住房对外销售的,按照其销售收入减去购买房屋价款后的差额征收营业税;个人将购买超过5年(含5年)的普通住房对外销售的,免征营业税。
加大差别化信贷政策执行力度。金融机构在继续支持居民首次贷款购买普通自住房的同时,要严格二套住房购房贷款管理,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需求。对已利用贷款购买住房、又申请购买第二套(含)以上住房的家庭(包括借款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40%,贷款利率严格按照风险定位。
住房公积金贷款最高额度为40万元。对未缴存住房公积金的购房人,由正常缴存住房公积金且未申请使用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的职工(不少于2人)提供担保,可申请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房地产开发企业不得拒绝为购房人办理住房公积金贷款。
四、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
继续整顿房地产市场秩序。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加强部门协作。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大对违规开发预售、捂盘惜售、囤积房源、散布虚假信息、扰乱市场秩序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国土资源部门要严格土地出让价款的收缴,深化合同执行监管,加强对闲置土地的调查处理,严厉查处违法违规用地和囤地、炒地行为。价格等有关部门要强化商品住房价格监管,依法查处在房地产开发、销售和中介服务中的价格欺诈、哄抬房价以及违反明码标价规定等行为。税务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房地产开发企业偷漏税行为的查处力度。国有资产监管部门要进一步规范国有大企业的房地产投资行为。
进一步加强土地出让管理。严格执行国土资源部有关商品住宅用地的宗地出让面积上限规定,大城市不超过20公顷,中等城市不超过14公顷,小城市(镇)不超过7公顷。规范商品房用地出让行为,严格出让合同管理。综合考虑土地价格、价款缴纳、合同约定开发时限及企业闲置地情况等因素,合理确定土地供应方式和内容,探索土地出让综合评标方法。
强化商品房销售监管。结合当地实际,合理确定商品住房项目预售许可的最低规模,不得分层、分单元办理预售许可。已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的项目,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在10日内一次性公开全部房源并开始销售。未按规定时间将房源公开对外销售的,房地产管理部门要责令房地产开发企业限期改正。完善监管手段,建立健全新建商品房、存量房交易合同网上备案制度,加大交易资金监管力度。
加强房地产信贷风险管理。金融机构要进一步完善房地产信贷风险管理制度,坚持公平、有序竞争,严格执行信贷标准。要严格执行房地产项目资本金要求,严禁对不符合信贷政策规定的房地产开发企业或开发项目发放房地产开发贷款。人民银行石家庄中心支行、河北银监局要加大对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业务的监管和指导。有关部门要加强对信贷资金流向和跨境投融资活动的监控,防范信贷资金违规进入房地产市场,防止境外“热钱”冲击省内市场。
加强房地产市场监测。继续加强房地产市场统计、分析和监测,及时针对新情况、新问题提出解决措施和办法。加快推进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建设,完善房地产市场信息发布制度,定期相似和会公布房地产市场信息,增加市场透明度,稳定市场预期。
引导合理住房消费。引导居民树立合理、节约的住房消费观念,理性消费、梯度消费。新闻媒体要客观、公正、全面的宣传报道房地产市场形势,避免不实和炒作性报道,共同营造我省房地产市场公开、公正、透明、有序的发展环境。
五、优化投资发展环境
严格落实房地产开发项目行政审批和收费制度改革规定。认真执行省政府公布保留的行政审批、备案项目以及取消、停收、降低、放开收费标准、下放权限的收费(基金)项目目录,提高为企业服务的水平。对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要简化程序,最大程度的压缩办理时间。继续贯彻并联审批、限时办结、一站式收费、全程代理服务和政府信息公开等制度。
积极引导环京津的区位优势,进一步吸引京津城市居民购房置业消费,培育好房地产市场。环京津的城市要超前思维、科学规划,积极推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推行房屋登记办证“立等可取”。整合房屋交易登记机构、改革管理机制、优化工作流程、简化办事程序、创新服务方式、加快信息系统建设、加强部门协调、提高人员素质、强化质量保证体系,在全省推行房屋登记办证“立等可取”,缩短办证时限,进一步提高房屋登记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