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粤吹响打赢脱贫攻坚战号角
粤吹响打赢脱贫攻坚战号角
分享
2016年03月23日07:04 南方日报
粤吹响打赢脱贫攻坚战号角
分享
原标题:粤吹响打赢脱贫攻坚战号角
被帮扶村英德市东华镇古滩村的浅水莲藕种植基地喜获丰收,村民喜笑颜开。资料图片
广东历来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近年来,省委、省政府连续实施两轮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行动,推动扶贫开发事业取得新的显著成绩。特别是2013年开展第二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以来,全省各地、各部门围绕“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的目标,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靶向疗法”,加大投入、创新机制、狠抓落实,全省3599个帮扶单位共派出7986名干部驻村,对20.9万贫困户、90.6万相对贫困人口、2571个相对贫困村和21个扶贫开发重点帮扶县开展帮扶。
在22日召开的全省扶贫工作会议上,会议通报了2013—2015年度扶贫开发“双到”工作考核结果,总结第二轮“双到”扶贫经验,并为新时期广东继续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指明了前进方向和总体目标。
●南方日报记者 胡新科 通讯员 韦浩
三年帮扶考核全部优秀
将连续两年开展“回头看”
按照考核标准,广东对21个地级以上市及顺德区、欠发达市的77个县(市、区)、2571个重点帮扶村进行了严格考核。其中,在2571个重点帮扶村的考核上,考核得分均为90分以上,平均得分108.17分,考核结果全部为优秀等级。在对21个地级以上市、顺德区考核结果上,考核得分均为90分以上,平均109分,考核结果全部为优秀等级。对77个重点帮扶村所在县(市、区)考核上,考核得分均为90分以上,平均106.39分,考核结果全部为优秀等级。参与2013—2015年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的226个省直、中直驻粤帮扶单位,均为90分以上,平均107.8分,考核结果全部为优秀等级。
会议还对在扶贫中做出突出贡献、考核结果为优秀的省纪委扶贫工作组等746个单位、何荣辉等1198名个人予以通报表扬。
在三年帮扶中,广东坚持精准扶贫、精准到户、因人因地施策,结出累累硕果。贫困户家庭经济收入明显增加,贫困村集体经济实力明显增强,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民生保障水平明显提高,贫困村“两委”班子战斗力明显增强,民意测评帮扶双方满意率高,这些是三年考核全部优秀的基石。其中,贫困户家庭经济收入、村集体经济收入倍增,充分展现广东精准扶贫的显著效果。
记者从省扶贫办了解到,为巩固第二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成果,广东将建立健全跟踪帮扶机制,帮扶单位要做到收队不脱钩。从2016年起广东将连续两年开展帮扶成效“回头看”,促进帮扶对象稳定脱贫、持续发展。
确定新时期70.8万贫困户
驻村干部将入户再核查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其核心内容是要做到“真扶贫、扶真贫”,关键在于精准识别。广东在精准识别上的经验做法始终走在全国前列,这也是两轮“双到”扶贫取得丰硕成果的关键保障。
扶贫任务的准确“瞄准”直接关系广东落实“六个精准”中的扶持对象精准。为了摸清真实情况,广东省探索创新“瞄准”机制,在全省范围内全面摸查,精准识别帮扶村、贫困户,全面建档立卡,录入电脑,通过大数据,进行动态管理,为精准扶贫夯实了基础。
记者从省扶贫办了解到,根据各地各单位反复摸查,经严格测算,广东将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4000元(2014年不变价)作为新时期的扶贫标准,认定全省农村70.8万户、176.5万人为相对贫困人口,认定全省2277条村为相对贫困村。
根据广东精准扶贫的工作规划、安排,帮扶单位派出驻村工作组后。驻村工作队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挨家挨户再次调查核实,找准扶贫对象、找到致贫原因。
在广汽集团上一轮帮扶的连州星子镇新村村、联西村、内洞村,为精准识别出真正的贫困户,确定了“五看六步”的识别标准,即一看房,二看粮,三看读书郎,四看劳动力强不强,五看村民素质怎么样,同时制定标准、入户调查、收入测算、民主评议、公示公告、听取民意。在摸查期间,广汽集团组成三个调研组,共34人,历时35天,走访1300多户村民,最后确定贫困户为826户2781人,贫困户更换率为41%。
在识别精准前提下,才可能施策精准。确保精准脱贫。经过帮扶,三个村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由帮扶前的2685元提升到9935元,增幅270%;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由帮扶前不到1万元提升到30万元。
进村再摸查再识别,建档立卡,动态管理,已经成为广东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必经步骤。
推动全社会参与脱贫攻坚
确保一个不少稳定脱贫
2018年广东将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就意味着广东必须在未来三年内补齐短板。面对艰巨任务,广东精准扶贫必须采取超常规举措、凝聚全省合力、创新扶贫机制,打赢脱贫攻坚战。
日前,记者从省扶贫办获悉,《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三年攻坚的实施意见》正在制定中。未来三年,广东将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程,着力提高贫困人口收入,改变贫困地区落后面貌,衔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时间节点,确保到2018年全省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与全省同步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扶贫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但需要发挥政府作用,需要广大扶贫干部扎根农村、奉献农村,更需要广泛动员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打造“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扶贫开发大格局。在上一轮扶贫中,广东积累了宝贵经验,作出了有益探索。
2010年广东举办全国首个省级“扶贫济困日”便是一大创新。通过扶贫济困日活动,广东营造了“人人行善、团结互助、扶贫济困”的良好社会氛围。6年来,广东借助扶贫济困日平台,全社会各界踊跃捐款达百亿元。
省扶贫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新时期精准扶贫攻坚不但要继续动员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到扶贫中来,还将大力实施产业发展扶贫、劳动力就业扶贫、社会保障扶贫、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保障扶贫、教育扶贫、农村金融扶贫等一揽子扶贫举措,打出政策组合拳,一户一策,精准帮扶,确保贫困户一个不少稳定脱贫,共享小康社会。
第二篇:浅谈如何打赢脱贫攻坚战
浅谈如何打赢脱贫攻坚战
在第四个国家扶贫日即将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脱贫攻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脱贫攻坚是硬仗中的硬仗,必须付出百倍努力。全党全社会要再接再厉、扎实工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上不断创造新的业绩。习近平指出:“扶贫开发工作依然面临十分艰巨而繁重的任务,已进入啃硬骨头的冲刺期。形势逼人,形势不等人。”我结合当下形势,反思了以下拙见:
打赢脱贫攻坚战,就要先扶志。富兰克林曾经说到:“贫穷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以为命中注定贫穷或一定老死于贫穷的思想。”总书记也指出:“扶贫要扶志,要从思想上淡化‘贫困意识’。”我在乡上工作见过很多“扶不起来”的贫困户,他们不是没有劳动能力,不是行动不便,他们就是缺乏一种勤劳实干的精神,缺乏脱贫致富的勇气。我的一户贫困户,刚开始他们家中身体健康且有劳动能力的2名儿媳都不愿意劳动,问其原因,竟答复要在家中带小孩。更有甚者,让家中老人出门做苦力干农活,作为有劳动力的年轻人却三天打渔,两天晒网,有各种理由不坚持打工干活。经过我长时间的思想帮扶后,他们才开始慢慢地转变不思进取的意识。今年,我的贫困户在我的动员下,所有的年轻劳动力都外出打工挣钱了。因此,我们帮扶责任人在开展扶贫工作时,要从“输血”变“造血”,要从思想上、精神上帮扶,帮助他们树立战胜困难、摆脱困境的信心和斗志。
打赢脱贫攻坚战,就要党员发挥作用。“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在扶贫工作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帮扶责任人,我们在开展帮扶工作时,就应该时刻本着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办实事的态度去帮扶,而不是为了仅仅为了每月的填表签字按手印,作为党员,要时刻牢记肩负的职责与使命,做好本职工作,不浮躁,不虚假,从群众利益的角度出发,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我每月除了做好分内的帮扶工作外,我还动员我的一户贫困户户主加入党组织,我告诉他人穷但志不能穷,既然有加入党组织的意愿,就申请入党,早日加入党员队伍,学习优秀先进的思想,提升自己,为家庭和社会做贡献。我的行动也得到了他的肯定,今年2月,他也成为了入党积极分子,他说:“我也想成为共产党的一员,今后去帮助更多需要的人。”
打赢脱贫攻坚战,就要建设好的村“两委”班子。今年正逢村委换届,乡政府要抓住时机,配备好强有力的村“两委”班子,这对打赢脱贫攻坚战是至关重要。现在就是要加强支部建设,整顿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把加强村支书队伍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来抓,着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的村一把手队伍。要优化结构,坚持在“能人”中选“好人”,把致富带富能力强的党员群众吸纳进村“两委”班子,让得力的村“两委”班子配合好政府,带动贫困人口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第三篇:吹响青春的号角
吹响青春奋进的号角
青春,是我们一生中最美丽的季节,她孕育着早春的生机,展现着盛夏的热烈,暗藏着金秋的硕实,昭示着寒冬的希望!充满诗意而不缺乏拼搏的激情,时尚浪漫而又饱含着奋斗的艰辛!
我曾经听过这样一段话“青春,永远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那些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 当我来到变电检修工区的第一天,我就立下了今后的人生目标:奋斗,创新,务实,细心,尊重。虽然只是几个简单的词语,但却蕴藏着一个电力人一生的追求。一个拥有青春的年轻人的奋斗目标。
奋斗——这是年轻人最熟悉的词语,最激昂的决心。初到工区时,我便发现,这是一支年轻人的队伍,这是青春的象征,而我也将要成为这个朝气蓬勃队伍的一分子,心中异常的紧张和兴奋。我已经离开了父母和老师无微不至的呵护,走进社会,所以我也要奋斗,我把他定为我的第一目标。
创新——企业的精神,我们的追求。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在鼓舞着年轻的人们,抓住机遇,勇于创新,锐意进取,不断提高。
务实——告别学生时代的虚荣和攀比,来到这里汲取知识,接受锻炼,提高素质,增长经验,打好坚实的基础,用实际行动实现自我的梦想,造就完美的人生。
细心——我们这些刚刚走出校门的学生,听见最多的词语就是师傅们一直在告诫的细心一词,是的,在工作中最重要的,就是细心,细心才成就了一次次的辉煌成绩,完成了一份份完美的考卷。
尊重——因为我还年轻,缺少丰富的经验和阅历,所以一定要做到尊重别人的意见,虚心接受别人的教诲。另外,尊重也是一个人的自身素质和修养。所以在学习经验的同时,学习尊重也尤为重要。
当我离开多姿多彩的大学生活,来到这里塑造我的人生,雕刻我的梦想的时候,就已经为自己的人生做好了规划,把自己的理想铭刻于心中,做一个甘于寂寞,敢于创新,干劲十足的年轻人。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作为一个80后的年轻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希望所在,心中无不闪烁着梦想,那么现在就是我们努力实现梦想的时候。
当一个人把自己的青春融入到自己的事业的时候,那么他的青春不会流失,他的事业也必将在岁月的历练中折射出耀眼的光芒!“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生命的意义在于活着,并且要好好活着,正如《士兵突击》中的许三多,总是说要好好活,总是说好好活就是做很多有意义的事,那么什么才是有意义的事呢?怎样才能活的更有意义呢?我想那就要奉献。如果我们不付出,不创造,不追求,不奉献,那这样的青春必会稍纵即逝。回首过去,没有追忆,人生渺茫,这绝对不是我们活着的意义。
我们选择了电业局,选择了检修工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已经选择了默默奉献。我们是失去了一些东西,但是我们没有失去最为宝贵的青春,我们也没有辜负自己的青春,因为我们正用汗水见证着成长,用奉献丈量着价值,拥有青春的人们在这原本荒凉的土地上创造人生的奇迹,抒写青春的乐章。
我们变电检修工区就是年轻的一分子,就是青春的象征,在这里的年轻人们都拥有着美丽的青春,我们是热血沸腾的一代,虽然我们出生于不同的年代,工作在不同的岗位,但我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家。在这里,我们信守着同样的企业精神,写下同样的奉献承诺,怀揣着同样奋斗的梦想,拥有同样的壮美青春。纵使我们的一生平淡无华,也无关紧要,因为只有我们自己最清楚平凡的岗位需要我们付出,完美的工作需要我们付出,构建和谐企业更需要我们年轻人共同付出,而这些付出无疑就是一种奉献,它不分大小,多少,先后。我们的人生会因为奉献而变得充实美丽。
拥有青春的人们,让我们拿出奥林匹克的精神,点燃心中的圣火,在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下,释放青春的激情,展现青春的风采,秀出激昂的主旋律,为公司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第四篇:吹响创先争优“集结号” 打赢抗旱救灾“攻坚战”
吹响创先争优“集结号” 打赢抗旱打井“攻坚战”
——112队在抗旱打井工作中再掀创先争优新高潮
旱情就是命令
自贵州省有气象资料记录以来,今年入夏以来遭受到最严重的旱灾,截至8月3日,全省出现特旱35个县市区,重旱35个,中旱14个。针对日趋加重的干旱灾害,贵州省委、省政府发出紧急通知,举全省之力打好抗旱救灾攻坚战。
贵州所出现的严重干旱,关于旱情的新闻报道占据了贵州省主要媒体的头版头条和重点时段。这些旱情报道不仅牵动着全省各级领导的心,也深深触动着贵州地矿人。危急时刻,贵州省地矿局根据省委省政府的指示精神,紧急动员,组织最精干的队伍,最先进的设备,全力以赴投入找水打井抗旱救灾战斗中,并作为当前压倒一切的首要任务。112队作为省地矿局打井施工主力军,按照省地矿局的统一部署,义不容辞地承担了在毕节地区黔西县、金沙县、纳雍县、黔南州龙里县和黔西南州兴义市的抗旱打井重任。
8月4日,省地矿局召开抗旱找水打井部署会后,112队立即召开了由队领导班子成员、各有关单位和机关科室负责人参加的抗旱打井工作部署会。会议传达了省地矿局部署会议精神,介绍了这次抗旱打井工作的基本情况和意义。作为资源保障的地勘单位,112队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贵州把保障城乡民众饮水安全作为首要任务,特别在2010年西南抗旱打井救灾、2011年援豫抗旱打井救灾工作,112队的贡献和战斗力得到了省委省政府和主管局的认可;今年入夏贵州旱灾来势猛、灾情重、蔓延快,112队把抗旱打井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同时把抗旱打井工作纳入创先争优活动之中,力争以优异的抗旱打井工作成果为政府分忧、为百姓解难。
部署会上,112队党委要求全队党员干部要把抗旱打井救灾作为创先争优的主战场,在全队再次掀起了创先争优新高潮。同时成立了抗旱打井工作领导小组和指挥部,指挥部下设技术组、生产协调组、后勤保障组、安全质量组和宣传报道组;成立了以施工公司为主体,勘查总公司等相关单位全力配合的抗旱找水打井突击队,组建了8台套抗旱打井机台,根据抗旱打井机台的分布地域,成立了黔西、金沙、纳雍、龙里、兴义等三个项目部。根据会议要求,为做到“安全、高效、优质、快速”,各组迅速制定了技术、施工、安全和质量的标准和工作流程,大队从资金、材料物资等方面做好后勤保障。按照“快打井、打好井、多出水”的总体要求,各项目部按照大队统一安排部署,加强领导,精心组织,争分夺秒,力争早行动、早出水,各个抗旱打井机台从接到通知到施工人员、设备物资等全部抵达施工现场仅仅花费了不到十个小时的时间。由于各个打井机台相距最远有500余公里,自抗旱打井工作开展以来,112队党政主要领导、公司经理及项目负责人没有回家呆过一天,他们密切关注各个机台的施工进展情况,往返于各个机台,亲临抗旱打井第一线检查指导工作,现场解决有关难题。
俺村也需打口井
“这下好了,终于出水了,554.4吨/日”,8月8日上午,在黔西县锦星乡新街村钻井的杨再洪一脸兴奋,村委会主任杨平文凑近杨机长连声说道:“感谢你们,感谢你们!这下我们再不用跑远路拉水了,感谢你们来给我们打好了这口井”。殊不知,近些天来,隔壁新林村40余名村民在这里恭候着,看见新街村这口井已终孔,在场的新林村村民们全部上前帮助搬运设备物资装车,他们想尽快让打井队的同志们到他们那里打井,可按计划安排杨再洪机台是要去金沙县岚头镇和平村打井,可新林村的村民们哪管这些,他们将装有钻探施工设备的车强行堵在村口,他们说:我们新林村真是太洛后了!是靠天吃饭的村,雨水少了庄稼只能眼睁睁看它旱死,今年来我们的水池都已经干枯了,别说洗衣服了,现在我们吃水都成问题了!请你们给我们打口井让我们吃水不再困难,让现在还有救的庄稼能得到浇灌,这就是我们最大的愿望了!但如果放你们走了,我们就无望了,请你们拉我们一把!
现场负责黄守进告诉村民们,即便马上在该村打井,首先要做相应的地质工作和物探工作,最起码要耽误一周左右的时间,让杨再洪机台先到其他已点好孔位的村打井,等他们那里地质和物探工作做完后,再来给他们打井,尽管现场负责黄守进作了再三解释,村民们还是听不进去,一堵就是近两天两夜时间,为不耽误抗旱打井时机,该队正在北京学习的党委书记、大队长洪江坐不住了,赶紧请假返回,亲临新林村并会同地方政府进行协调,并承诺立即安排在该村做地质和物探工作,待这些工作做完立即到该村打井。8月10日,杨再洪机台才从新林村出发前往金沙县岚头镇和平村。
出水才是硬道理
“地质踏勘—选址,通过物探检测—定位,钻探设备进场—钻井,下泵下管—抽水试验—水质试验,资料整理,最终验收”,这是一口成功水井的全部施工工序,任何一个环节都很关键,缺一不可,而所有的工序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出水!这是抗旱找水打井突击队的最终任务。
经过地质踏勘和物探工作,在金沙县岚头镇高仓村已确定了一个钻井施工点。8月21日,王开林和工友们来到该点,机器设备只能卸载在距孔位300米远的乡村小道边,笨重机器设备和管材物资必须通过人工才能搬运进场,要是在往常,工友们慢慢搬进场已不是不可以的事,可这抗旱打井要抢时间抓进度,王机长正为此事犯愁着,没想到该村黄村长带着近百名村民主动前来帮忙,不到半天时间,所有设备及管材物资全部搬运到场。王机长和工友们随即安装并进行钻井施工,当施工至设计孔深,出水量达不到设计要求,应村民要求经请示同意,他们将该孔加深至200.77米,但出水量仍满足不了设计要求,8月30日,他们不得不终止该孔施工,准备搬迁至金沙县长坝乡店民村岐山组打井,可岚头镇高仓村村民们就是不允许王机长们搬出。该村村长、村支书前来要求移点重打,可即便移点重打之前也要先做地质和物探工作,哪怕立即做地质物探工作,那不也得要花一周左右的时间,不管怎么解释,村民们就是听不进去,为了不让打井施工队搬走,村长、村支书不准村民们来协助搬设备出场,部分村民们还以施工时损坏了他们的青苗为借口进行索赔,大家就这样僵持着。为不影响整个抗旱打井施工进度,同时为帮助抗旱打井解决施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9月1日,省地矿局党委书记、局长李在文,112队党委书记、大队长洪江等率工作组前往金沙县与地方政府商议下一步的工作,并承诺立即安排在该村择点做地质和物探工作,待这些工作做完立即到该村另打一扣井。9月6日,王开林机台才顺利从岚头镇高仓村搬出,赶赴金沙县长坝乡店民村岐山组。
科学施工,安全生产
为确保整个抗旱打井施工质量和安全生产,我队制定了《水井施工工作标准和流程》及《水井施工安全工作标准和流程》,对施工前、施工中、施工后实施全过程管理控制,确保保质保量完成抗旱打井任务。抗旱打井工作启动后,按照省地矿局党委提出的“快进场、多打井、快出水”的指示精神,为增加抗旱打井机台,我队生产技术科、安全科、党办、财务科和人事教育科与施工公司紧密配合、上下联动,对人员、设备、资金进行紧急调配。累计调配人员80余人,钻机10台(套)。并将施工公司在水银洞矿区进行岩心钻探的机台调配加入到抗旱打井会战中。成井,首先是针对不同地区的地质条件差异,选择不同的工艺,统筹安排,做到因地制宜,保质高效;其次为确保施工进度,需采用国内最先进的打井施工钻进工艺——风动潜孔锤钻进工艺,以确保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成井施工作业,提高钻进效率,以此显示我队水文成井先进钻井技术和雄厚施工实力。特别是在黔南州龙里县的抗旱打井施工工作中,我队平均每6—7天成一口井的超高效率,受到当地政府和百姓的一致好评,并因此增加了我队的钻井施工工作量;再次是实践了一个钻孔两种工艺的钻进方法,如在织金县八步镇、茶店乡的抗旱打井施工工作中,由于织金县境内地下岩溶发育、地层复杂多样,地表覆土厚且多为粘性土。根据实际情况及打井设备的特点,施工人员首先采用泥浆护壁回转钻进工艺开孔,施工至基岩,再改换钻头,采用潜孔锤冲击施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办法总比困难多
“命令急,时间紧,任务重”是本次抗旱找水打井任务的总体特点。“12月30日之前要完成所有的抗旱打井施工任务,12月 30日之前完成挂帮织金县11口井的抗旱打井施工任务”,时限明确,任务明确,压力同样明确。在今年下半年抗旱找水打井这场攻坚战中,我队施工公司挂帮职工经历了各种复杂环境带来的严峻考验,但无论是遇到工期紧、任务重、人员设备紧张等客观因素影响,还是钻进困难、井孔不断坍塌等技术难题,施工公司所有员工没有一个带有“畏难”情绪,“攻坚克难”从来都是112队人的强项。我队施工公司广大挂帮职工放在心里、挂在嘴边的是一句普通但却有力的话:“办法总比困难多”!凭着这句朴实简单的话,凭着客观理性审视困难的态度,凭着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和特别能奉献的精神,在近年执行急难险重突击任务的过程中,我们的施工公司克服了一个一个的困难,闯过一道一道的难关,迎来了胜利,迎来了成功!
万事开头难。“人员、设备、物资、进场 „„”是抗旱打井最初面临的问题。今年下半年,施工公司打破机台与机台之间的界线,按区域成立项目部,充分利用区域内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调配人员、设备、管材等资源,统筹安排抗旱打井施工工作。各抗旱打井项目部则通过多年丰富的社会资源,踏现场、找设备、组人员。在执行今年下半年的抗旱打井施工突击任务中,不到2天时间,兴义、毕节、黔南州三个项目部人员、设备、物资等全部到位,为抗旱工作开了个好头。
贵州省地矿局挂帮的织金县是本次抗旱找水打井重点攻坚工程之一。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地质条件极为复杂,给钻进施工带来意想不到的困难。织金县茶店乡海马村王万学钻井机台,该井施工至95米深后,孔内坍塌严重,必须改用普钻进行施工,当施工至102米时,正准备起钻改换钻具时,潜孔锤就被埋在下面提不起来了„„。八步镇沙冲村偏江石组徐明机台,该水井开孔至5米地下就有水了,经钻具搅拌,黄粘土就牢牢地粘在钻具内,有时一趟钻起来,清理钻具中的淤泥要花3—4个小时时间,虽已经打了10多米深还不见基岩。面对这一道道难题,大队组织工作组和公司项目部技术人员即刻组织“会诊”,对茶店乡海马村钻孔,大家一致认为该井位出水量可观,决定“不抛弃、不放弃”,确定了孔内事故处理方案,历经15天事故处理,11月 日,该井终孔,井深为 254.6m,涌水量 54.36m3/h。这口被誉为织金挂帮抗旱找水“第一井”的水井给了我们工程施工人员坚持的理由。“风雨过后就是彩虹”,在之后 天,我们在织金县的3个抗旱打井机台的钻井施工工作顺顺当当,整个挂帮织金县的抗旱打井工作于月日全面完成,并为我队2011抗旱找水打井野外施工工作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一组组数据背后的故事
历时 天,调配 人,10台套钻机,分配任务 口,实际完成 口,总进尺 m,总日出水量 m3,这一组组数据是我队施工公司2011年下半年抗旱打井取得的成绩,是公司广大挂帮职工工作成果最直接的体现。我队施工公司抗旱打井的同志们战天斗地,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他们以自己的行动和打井成果向局、队两级党委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这中间也涌现出许多先进人物和感人事迹,他们不怕苦、不怕累,忘我工作、乐于奉献的精神值得全队挂帮职工学习,李毅刚、黄邦忠、杨金海、黄守进、朱学权、王开林、杨再洪、徐明、陈顶峰、王万学、王学伦、黄邦友、欧阳维佳、黄仲华、江松、黄银强、林贵平就是这支队伍的突出代表。下面,就让我们对这组数据进行解读,一同走近数据背后的故事。
李毅刚,112队施工公司经理,112队抗旱找水打井的主要组织者。自2010年以来,他的工作总是排得满满的,没有节假日,经常加班加点,8月4日,接到抗旱打井施工任务后,他就立即召集召开动员会,明确参战人员及分工,拿方案、调设备、组织队伍,亲自带队奔赴野外开展工作,全力协助地质物探组确定井位。自接到抗旱打井通知到8台钻机进入旱区仅用了3天时间,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由于旱情在不断加深,抗旱打井任务异常艰巨,他一边忙于协调指挥抗旱打井施工工作,一边协调抽调已在水银洞等矿区施工另两台钻进进入旱区施工,使112队抗旱打井机台增至10台。在整个抗旱打井施工过程中,他往返奔走于各个抗旱打井工地指导工作,与地方政府沟通,争取当地政府和百姓的支持和帮助,协调兄弟单位的地质物探组的各种安排,向局、队领导汇报各个点的施工工作进展,安排职工生活,解决现场遇到的各种问题。9月2日,我随李经理一起到钻井机台,在奔赴金沙县高仓
村王开林机台途中,一脸倦容的李经理斜靠在车座上睡着了,还打起了呼噜,我知道这是他长时间的奔波劳累造成,我叫驾驶员把车开平稳一点,以便李经理能多睡一会,可那曾知道,不到10分钟他的手机却响起来了,他接完电话后我很感叹地说道:你太辛苦了,可他却说:“比起在打井第一线工作的同志们要好多了,一天24小时他们两班倒,平均每天要工作12小时,有时遇到孔内事故上大班,他们连休息时间没有,真正辛苦的是他们”。李经理还告诉我说:大家知道,能否打出水这与钻井施工没有直接关系,可我们的任务就是来解决群众的用水问题,我们执行抗旱打井的地区,多数都是长期以来一直缺水,我们所施工的井能不能出水,这对我们来说很重要,也有很大压力,出水了老百姓高兴我们也高兴,打不出水我们怎么向老百姓们交代,不说别的,单想到那些整天坐在钻机周围的老乡那一双双期盼的眼神,我们心里就难受。
黄邦忠,施工公司副经理,作为李毅刚经理的助手,近两年以来,他主要负责抗旱找水打井的生产和技术工作,今年2月初,接到上级指示及安排,他带队赶赴河南并圆满了援豫抗旱救灾打井施工突击任务,今年下半年我省打井救灾工作启动后,他同时兼任112队在黔南州片区抗旱打井施工项目部负责,为确保各个抗旱打井机台尽快进场并正常施工,与地方关系的协调、机器设备的吊装及进出场、钻孔位置的确定、施工技术方案的制定、孔内事故的处理,每一桩事他都亲自参与。他一直坚持在工地,白天他到各打井机台巡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及时向领导汇报沟通,决不让问题过夜。晚上他通过电话把10个机台生产及技术工作情况逐一进行了解,研究解决当天遇到的工作难题,部署第二天的工作,对施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他反复叮嘱,每天还坚持召集抗旱打井后勤保障工作组同志开会,对各个机台管材物资的配备情况、急用物资的调配情况进行汇总,以便分片区统一调配,综合利用,避免因重复调配、不及时调配,造成运输成本浪费或停工待料,给整个抗旱打井工作顺利推进造成影响。对安全和质量工作他更是严格,不放过任何一丁点隐患存在的可能,他经常告诫手下工作人员说:尽管抗旱打井施工任务时间紧任务重,但我们不能凑合生产,我们都知道这样一个道理“磨刀不误砍材工”。因此,每个机台从进场安装到正常钻进,每到工序他都要严格把关,他常常几个小时不间断地在钻机旁监督指导,他虽才只有三十几岁,看见他在机台上那严肃认真的样子,活脱一个“小老头”。他每天要收集准备进场的各个钻孔资料,了解井位处于什么构造部位,地下是什么地质结构,上什么型号的钻机,配备什么样的钻进工艺。除此之外,他还要和施工技术人员商量钻机安装符不符合要求,采用什么方法固井止水,成井段与下滤管多少,沉沙段预留多少,采用多大水泵和降深进行抽水试验,多大水量才能成井交付等等,每天都能看到他在抗旱打井现场的身影。一次,在聊家常时,大家无意聊到孩子学习方面的事,当谈及他小孩时,他沉默了许久后告诉说:我和孩子他妈离婚已有5—6年了,孩子判给我,前几年工作没有现在忙我有时间管,孩子各方面都还可以,这两年工作实在太忙了,有时一两个月都见不到孩子一面,最近孩子提出不想读书了,到底是什么原因我还不知道,最近准备抽时间去学校了解到现在也还没有去,这两天我正为此事烦恼着,他自言自语道:才14岁的孩子,不读书现在能做什么呀,要是孩子真“废”了,我怎么向孩子的母亲交待啊!2010年以来,黄邦忠同志全身心地投入到抗旱打井工作中,为让旱区人民能早日喝上水洁净的地下水而努力工作着。他忘记了什么叫疲惫,什么叫休息日,他甚至还忘记了家中还有一个十多岁需要有人照顾的小孩。
杨金海,112队施工公司兴义片区抗旱打井项目部负责人。在2010年上半年西南抗旱打井救灾工作中,他作为抗旱打井机台机长率领工友们在黔西、金沙两县成功打井6口,向旱区群众提交了日涌水量1984.13吨,较好地解决了旱区人畜饮水和保春耕工作,由于工作业绩突出,杨金海同志被授予国土资源部西南抗旱找水打井先进个人。今年下半年,我省打井救灾工作启动后,杨金海同志被公司抽调负责兴义片区抗旱打井项目部负责人,主要负责徐明机台、陈顶峰机台及吴增强机台三台钻机施工组织和协调工作等,身为大机长肩上担子比以前重了许多,他每天奔波于水井施工工地,跑地方政府落实打井用地,找村民协助机器设备进出场,监督指导机台安装,检查安全,量进尺。为了赶进度,在每台钻机终孔前,他要提前把下一个孔点位置找到,踏勘机器设备进场路线,做好搬迁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终孔后,他一分钟也不耽误,马上安排下步工作,协助机台量钻杆,抽水试验,收集整理机场管材物资。抗旱打井施工不分昼夜,他也夜以继日,坚持在工地,由于没有专职驾驶员,他同时兼任起兴义片区工程车驾驶员工作职责,机台所用的大小零配件及生活物资都要靠驾车出去运到工地来,因此不管是夜晚还是白天,三个机台随叫随到。饿了就吃自带的方便面,困了就把车停靠在路边打个盹,尽管每天晚上都工作到很晚,第二天他依然早早地起床继续工作。他是个爽朗的汉子,面对艰苦的工作环境,他乐观向上,到机台上有自己能干的工作,他毫不犹豫地抢着干,长期的野外钻探工作锻炼了他的毅力,激发出他巨大的工作潜能。负责兴义片区三个机台的抗旱打井施工日常事务工作已经够他忙碌的了,但他还兼任司机,每天他不是在机台就是在路上奔忙着,从一个施工点赶赴另一个施工点。为不在搬迁进下一个施工点时耽误时间,到下一孔点就能直接施工,他总是每条路亲自跑过才决定钻机进场走哪条路,其劳累可想而知。看到他每天都乐此不疲地工作着,三个机台的每一个员工都深受感动。
黄守进,钻探技师,112队在毕节片区抗旱打井项目部负责人。在2010年上半年西南抗旱打井救灾工作中,作为抗旱打井机台机长,他与工友们在安顺镇宁、毕节织金等地成功打井8口,由于工作业绩突出,2010年4月他所负责的机台被省总工会授予“工人先锋号”,2010年6月他被授予国土资源部西南抗旱找水打井先进个人和贵州省地矿局2009—2010优秀共产党员。对黄守进同志来说,成绩来之不易,认识黄守进同志的人都知道,近年来,他一直坚持带病工作,原本三年前他就想病退了,可近两年来,西南、河南等地接连出现严重的旱情严,112队作为贵州省地矿局抗旱打井施工主力,要组织10台抗旱打井机台奔赴旱区执行抗旱打井施工任务,能带队伍的机班长紧缺,作为一名老党员他深知,在这用人之际不能向组织提出病退之事,在今年年初,接到援豫抗旱打井工作通知后,他想:在大灾大难面前作为共产党员不冲锋在前,群众们会怎么看待我们?他毫不犹豫主动提出参与援豫抗旱救灾打井施工工作,在近两月的援豫抗旱救灾打井施工工作中,他带着病痛的身躯奔忙于各个抗旱打井机台,研究施工方案,处理施工中遇到的难题,全力协助副经理黄邦忠的工作,圆满了援豫抗旱救灾打井施工突击任务。今年下半年,我省抗旱打井救灾工作启动后,黄守进同志被委任为112队在毕节片区抗旱打井项目部的负责人,由于抗旱如救火,得抓紧时间,为在最短时间内打出第一口井,7月30日接到任务后,黄守进同志便立即组织清点设备物资和装车,把各种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都考虑到位,从打井工艺、施工效率等方面作了详细安排。当晚,黄守进带领32名施工人员和四台打井钻机从安顺出发,奔赴黔西县锦星乡新街村、黔西县林泉镇合心村潘家沟组、黔西县锦星乡集镇、黔西县锦星乡白泥村抗旱打井施工现场执行抗旱打井。事实证明,在黄守进同志的精心安排和组织管理下,毕节片区抗旱打井工作推进有力并取得非常好效果。8月8日上午9点,在黔西县锦星乡新街村钻进的这口井终孔,出水量每天达554多立方米。喷涌出来的水花四溅,打井队员们欢呼着拥抱在一起。喜讯不断传来,8月11日下午13点,在黔西县锦星乡集镇打出了第二口井,出水量每天也可达1550立方米以上,可解决6000多人的饮水问题。8月12日下午16点,又在黔西县林泉镇合心村潘家沟组打出了第三口井,出水量每天也可达1200立方米以,可解决2400多人的饮水问题。到8月21日,在黔西县锦星乡白泥村顺利打出了第四口井,出水量每天也可达1252立方米,可解决8000多人的饮水问题。由于毕节片区属特旱区,抗旱打井施工任务异常艰巨,旱区百姓盼水心情十分迫切,与当地百姓协调难度较大。根据省委关于挂帮工作的部署和要求,省地矿局挂帮织金县,抗旱打井是挂帮首当其冲的工作,按省地矿局的指示精神,112队在织金县安排了三台抗旱打井机台,这样毕节片区抗旱打井机台增至7台,并分布于黔西、纳雍、金沙、织金等地,点多线长面广,这无疑给黄守进的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难度,黄守进同志感到责任更加重大,“现在加下班、熬下夜没关系,多打一口井,泗水旱区就多一分丰收的希望!”他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帮群众之所需,在特大旱灾面前,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帮群众之所需,在特大旱灾面前,团结带领全机台职工充分发挥地质工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抗旱救灾突击队和生力军作用,不畏艰难,奋不顾身,冲锋在前,奋勇抢险,他所带领的机台共完成水井施工8口,工作量1170余米,每天出水量近4000立方,可解决近5万日的基本生活用水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鲜艳的旗帜,副队长、共产党员余志林将党员精神投入到当前的工作岗位中,在实践中接受着群众的检阅。队长吴琪精心研究施工方案,保证了施工的质量。每一名突击队员发扬着地矿人“三光荣”精神和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的精神。截至日前先后打出了伍口井,解决了部分村民饮水难的问题,较好地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
成绩只代表过去,展望未来,我们满怀希望,信心十足。“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队员们由衷地感到能在云南这片干涸的土地上挥洒下汗水是一种责任,是一项义务,更是一笔财富!大家不会吝惜自己的汗水,而是希望能用辛勤的汗水换来地下的甘泉,用实际行动换来群众的微笑,已有71岁高龄,河南省有色地矿局抗旱找水打井指挥部特聘技术顾问。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刘工就是安阳、林州一带有名的找水专家,人称“水龙王”。为了旱区人民,他不顾自已年事已高,野外工作的艰苦,毅然加入我们队伍,使我们抗旱打井有了可靠的技术保障。初春的豫北乍暖还寒,2月28日气温达到零下5度,雪花沸沸扬扬,乡间的道路湿滑泥泞,刘工带领找水队伍坚持早六点从安阳出发,徒步近两个小时,翻了两个山头,实地查看含水层位置,最终确定了三羊村的井位,接着又马不停蹄赶赴下一个村庄。晚上到家他实在顶不住了去医院输液,这时我们才发现刘工当天是带着病坚持在工作一线,使我们在场的年青后辈无不为之感动,他们老一辈地质人 “生命不息,奉献不止”的精神是我们新一代永远学习的榜样。
王庆阁,河南省有色地矿局驻安阳抗旱找水打井指挥部副总指挥。自抗旱打井开工以来,一直坚持在工地,白天他到各打井工地寻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及时向领导汇报沟通,决不让问题过夜。晚上坚持召集各抗旱工作组负责人进行打井进展情况分析,研究解决当天遇到的工作难题,部署第二天的工作。对安全工作他更是不放过一点不安全因素,他告诫手下工作人员:施工安全大意不得,我们要本着尽职尽责的态度和施工队一起搞好安全工作。他常常几个小时不间断地在钻机旁监督指导。尽管他夜以继日地工作,身心已很劳累,但每天依然能看到他坚持在打井现场的身影。用他的实际行动感染和激励着每一个工作人员。一个多月以来,大家全身心投入到抗旱打井工作中,忘记了什么叫疲惫,什么叫休息日,为让旱区人民能早日喝上水而努力工作着。
高维征,河南省有色地矿局驻安阳抗旱指挥部技术组负责人。他是第一个进入找水打井工地的技术人员,从到工地的第一天起他就昼夜操劳,白天辛苦劳作在工地,晚上还要整理各种资料,分析研究问题,安排第二天的任务。他有段时间总带着墨镜,别人问他,他开玩笑说因为耍酷所以总要带着墨镜。其实是连着一个多月的野外辛勤工作,眼睛一直红肿不下,受不了较强光线的照射,不得不靠墨镜减轻痛苦。4月1日本已回暖的河南又遭遇倒春寒,安阳部分地区七级大风,漫天风沙。为了了解真实的水位情况高工坚持带队去分草峪、占元、白壁村测水位。在白璧村,寒风吹起的风沙打在人身上生疼,高工亲自动手测水位一测就是半个小时,浑身上下满是沙土,手已冻得发紫,但队员们看到高工满脸笑容,这是他成功测出水位的喜悦和满足。
胡凯,河南省有色地矿局驻安阳抗旱指挥部施工组负责人。他每天在工地奔波,监督、督促施工单位施工,检查安全,量进尺。为了赶进度,只要钻机结钻,一分钟也不耽误,马上量钻杆,安排下步工作。钻机施工不分昼夜,他也夜以继日,坚持在工地,不管是夜晚还是白天,随叫随到。在钻井工地饿了就吃自带的方便面,有时晚上工作到很晚,第二天依然继续工作。面对艰苦的工作环境,他乐观向上,看到有自己能干的工作,他会毫不犹豫地抢着去干,长期的野外工作锻炼了他的毅力,激发出巨大的工作潜能。在工地他还兼任司机,每天从一个施工点赶赴另一个施工点,坚持自己开车领钻机进场。为了不在路上误事,到地方就能直接施工,他总是每条路亲自跑过才决定钻机走哪条路,其劳累可想而知。看到他每天不知疲倦地工作,我们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深受感动。
早春的河南依然寒风凌冽,但抗旱队伍的热情却异常高涨。为了保质保量完成抗旱找水的艰巨任务,战斗在第一线的同志们加班加点艰苦奋斗,他们不顾野外条件的艰苦,不顾长期超负荷工作的疲劳,忘我工作,努力为灾区人民解决吃水难问题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当一股股清水从新打的井里喷涌而出,当旱区群众喝上甘甜清澈的井水,告别祖祖辈辈缺水的历史时,我们的心里也有说不出的喜悦。清明时节,打井工地的同志们仍然没有休息,他们依然默默地奋斗在打井第一线,我们为有这样的同志而骄傲,而自豪。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临沂项目部经理唐安业从方案设计、人员组织、设备调配、井位布设、施工管理等方面亲自靠上抓,多次深入施工现场调查了解情况、检查指导工作。总工程师戚庆学全身心地投入到抗旱找水打井工作现场,认真翻阅有关水文、地形、地质资料,翻山越岭查看村庄周围每个区域地貌特征,反复分析地质、构造及成井可行性,科学圈定工作区域,为科学选点定位、确保打井出水成功率发挥了关键作用。物探工作人员以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先进的仪器设备、精湛的专业技术、忘我的拼搏精神为找水打井工作提供了有力地技术支撑。项目部全体施工人员在王勇带领下,起早贪黑、风餐露宿、舍小家顾全局,赶工期、抢速度、抓管理,在整个打井工作中实现了安全优质高效文明施工。3月 10日苍山电视台记者采访了临沂项目部,并在当天的《苍山新闻》栏目报道了山东局抗旱找水打井工作的先进事迹。
潍坊项目部的杨勇,昌乐地区打井工作的具体管理者,每天带领他的团队,早上 7点钟出发,晚上 7点钟归队,不畏严寒,不怕艰苦,日日往返于昌乐——潍坊之间,奔波于昌乐山间、地头的施工点进行指导和协调。他工作认真、一心服务、不求群众回报。赵金录,昌乐项目部副经理,是找水打井经验丰富的老职工。他忍着长期的腰腿病痛,奔波于各个水井点,指导抽水试验,下管,安装水泵。每到一处,事必躬亲,今天的事必须今天做完,绝不给明天留尾巴,即使忙到夜幕降临,熬油点灯也要把水泵下完、井口封好才肯罢休。李小龙,昌乐项目部总工,一个从未接触过水井施工的 80后年轻技术负责人。本着不会就学、不耻下问的原则,努力学习相关知识及技术规程,出色地完成单井设计、现场录井、技术资料整理等各项工作。同时为按时保量完成 16口井的验收资料,他放下手头一切工作,全力以赴专注整理,夜夜熬到十一二点,毫无怨言。
博山区项目部,施工中正值冬季,夜间气温在零下 10度左右,2、3号机施工位置离村子较远,为了不给老百姓添麻烦,施工人员住在帐篷里,寒冷的天气使很多工人身患感冒,但他们仍然坚持在工作岗位。3号机机长马用忠痛风病发作,在帐篷里打完吊针继续工作,按时完成了水井施工任务;1号机机长孟凡臣身患重感冒,嗓子说不出话,嘴上急的起了泡;项目经理苗文武早出晚归,每天奔波在五个乡镇,短短的 40天时间,行程近1万公里。
冠县项目部,项目经理英昌恒,以往从事水文地质专业的老职工,不但有着水文钻井方面的知识,同时在岩土工程施工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施工管理及协调工作经验,能够充
分发挥自己的长处。项目总工张立鹏,是一个综合型人才,不但有着丰富的岩土施工经验,同时对水井作业和水文地质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行动伊始,该项目部按照山东局的总体工期要求,倒排工期,精确计算,合理安排,精心组织,在大曲村、大焦庄、蔡庄各上一台回转钻机同时施工,井孔钻进期间穿插进行洗井、水泵及管材购制、抽水试验、管材安装、水泵安装等工作,做到了统筹兼备,科学合理。从 2月 24日进场施工,至3月 15日 15眼水井验收资料全部整理完成,历时 20天,比预计工期提前 16天,取得了总进尺1244延米,总出水量 535m 3/h的骄人成绩。
莱芜钢城区项目部现场负责人许红伟,每天都要沿着蜿蜒的山路到水井施工现场巡查,协调进度,处理地方关系。由于时间紧迫,未休完假的他直接从老家赶赴旱区,没带随身换洗衣物,一连 2周都穿着那一身工装在工地上组织协调。在 40天的施工时间里,他竟然穿坏了3双登山鞋。由于打井现场不断出现技术难题,单位决定将鲁建平派驻打井一线。鲁建平接到任务后,二话没说就带着还没服完的中药立即奔赴打井现场。同是钢城区项目部,有一天下午都快 2点了,有人发现技术员王群策在帐篷里泡方便面,原来他的午饭还没吃,便问他:“这么辛苦值不值啊? ”,这位西北汉子若有所思地说:“我的家乡在西北,那里也经常遭受缺水的困扰,深知旱区人民的困难,莱芜人民能喝上咱们打的井水,苦点累点不算什么!”
在 4个项目部 7个施工区域有 234名这样不计个人辛苦、默默奉献的冶金地质人,我们不能一一列举,不能一一点出他们的名字,但是我们知道他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山东局抗旱找水打井突击队——冶金地质人,我们的“三光荣”精神再一次在这里闪光,他们让我们自豪,让我们骄傲,让我们感动,更让我们敬佩,所有的荣誉都属于他们,我们的勇士,我们的突击队队员!
自去年秋冬以来,岳阳地区降水量小,遭遇了秋冬春三季连旱。君山区作为农业大区,受灾情况严重,抗旱形势严峻。面对60年以来的特大旱情,该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迅速行动,把抗旱保苗第一线作为创先争优主战场,吹响了创先争优的“集结号”。
一、组织“促动”,吹响抗旱保苗的号角。自去年秋冬至今,该区区委、区政府多次召开抗旱保苗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抗旱工作,区级领导更是多次深入基层,亲自指导督查。区委要求各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把抗旱保苗作为当前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来抓,在抗旱保苗工作中创先争优,牢固树立抗大旱、抗长旱、抗连旱的思想,坚决做到旱情一日不解除,抗旱一日不停止。同时,通过悬挂条幅、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短信等形式,广泛宣传旱情发展形势、抗旱技术要点、抗旱补贴政策等,力求做到电视天天有图像、广播天天有声音,激发群众抗旱热情,引导农民兄弟正确抗旱,科学保苗。全区共悬挂抗旱条幅200多条,发送短信6000多条,印发抗旱保苗资料20000多份,开设培训班20多堂,区电视台和区政府网站开辟专栏进行了跟踪报道。
二、部门“联动”,推动抗旱保苗的战车。该区各级各部门紧紧围绕抗旱大局,服从指挥调度,联合互动,全力以赴做好抗旱保苗工作。财政、水利、农机、电力等部门密切配合,协同作战,成立多支由农技、水务组成的服务小分队奔赴旱情严重地区,为农民提供技术服务,帮助群众抗旱保苗。区财政局投入500多万元作为抗旱保苗专项资金,用于抗旱工作;区水利局投入100多万元购买大型水泵、机组60台,分派到各镇抗旱;区农业局组成7个专业技术小组,每日赶赴田间地头指导群众抗旱保苗;区供电局成立“电力抢修队”,确保抗旱电力供应不出故障。全区共投入水泵、抽水机等抗旱设备4356台,投入抗旱资金1600多万元,有力地保障了抗旱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党员“带动”,扛起抗旱保苗的大旗。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哪里有旱情哪里就有冲锋在前的共产党员。在抗旱保苗工作中,该区广大党员冲锋在前,战斗在前,坚守抗旱一线,带动群众抗旱保苗。广兴洲镇60岁老党员乐培炎,50多天坚守机埠不离火线,在机埠度过60岁生日;广兴洲镇
政府54岁的副主任科员、水利专干杨茂松为全镇水系的调度、机械的架设日夜奔波操劳,曾连续四天四晚在临江外闸亲自指挥筑坝拦水、机组安装;采桑湖镇团北村党员徐贵武,在组织抽水过程中,为水压过大水泵接口不稳的问题,自己抱着水管在水中连站10多个小时;柳林洲镇永城村共产党员张芳自掏腰包投资5000多元打了两口地下水井,无偿地为周围二十多户提供水源;许市镇横山岭村党员陈锦明,不顾自家的秧苗还未下地,连夜将家里的抽水机安装在丁眼桥机埠上,挨家挨户通知群众抽水,使全组300多亩旱田及时栽秧。
四、党群“互动”,打好抗旱保苗的会战。面对特大旱灾,该区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团结一心、共同作战,有效地缓解了灾情,取得了明显地成效。广兴洲镇投入抗旱资金近200万元,增设大型水泵6台,出动挖土机12台,组织群众1200余人,对沿江中心渠、永明中心渠、殷家铺中心渠等5条渠道进行清淤导流,完成土方3万方,完成灌溉面积1.8万亩;采桑湖镇投入资金80多万元,组织群众800余人,在华洪运河开沟3000多米引水,有效缓解了1.2万亩水田的旱情;许市镇出动各类抗旱机械900余台,出动群众600多人,缓解了3万余亩农田的灾情;养殖场组织500多劳力打井73口,在群众的配合下,将700多亩水田改种棉花,400多亩池改养苗种,科学合理地引导群众,减少了旱灾损失。
网友:您好!对您反映的问题,洛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已责成洛宁县政府进行了认真查处。现将具体情况向您反馈如下:新生村位于河底镇东,与宜阳县石村乡相邻,属半丘陵旱塬区。该村共756口人,辖新生、大牛店、小牛店三个自然村,其中小牛店村是第一村民小组、270余口人。该行政村于2003-2004年修建两处人畜吃水工程,解决了新生、大牛店的人畜吃水问题,小牛店自然村人畜吃水问题没能得到解决,该自然村人畜吃水依靠村民自家院内小水井。去冬以来,我县一直没有有效降水,由于长时间干旱,井水水位明显下降,少部分井现已断续缺水,目前部分群众吃水确实比较困难。鉴于当前严重的旱情形势,河底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于近期对全镇人畜饮水困难的村,集中开展了调查摸底工作,对调查结果进行了汇总上报。鉴于新生一组(小牛店村)部分群众吃水困难的情况以及该村村民的打井申请,经镇政府认定后已上报县水利部门,现镇政府正与有关部门积极协调争取项目,以早日解决该自然村群众吃水困难的问题。
天气很热,市民郑女士和朋友去金东区岭下镇的三汶塘水库游泳,途中被几名中年妇女拦住收“水费”。郑女士说:“如果不交钱就不准去游泳,也不知道他们这样收钱正不正规?”
8月5日傍晚6时许,天空下起了雷阵雨,但仍有许多市民前往三汶塘游泳。快到水库的时候,十几名妇女站在路边,车经过时就上前敲窗,向每辆车收取10元,再给一张白色的票。一市民说:“这两天开始收的,他们说是为了买点水喝,因为比市区游泳馆便宜,也还能接受。”也有市民想冲过去,妇女立即围了上来,拿出放在边上的一个木桩挡路,市民交钱后才放行。
这些妇女说,她们都是三汶塘村的村民。她们说:“我们这么做也是被逼无奈。”三汶塘边有三汶塘和下辽两个村,饮用水都取自三汶塘。“以前来水库游泳的人不多,我们劝阻劝阻也就算了,这两年来的人特别多,每天有100多辆车,还没算上骑车的人。”一位村民激动地说,游泳的人多了,水质也变化了,“有人还带小狗来游泳,水面上经常漂浮着卫生棉、粪便等污物。”
8月6日下午,金东区岭下镇三汶塘水库管理处主任朱锦良表示,村民在收费的事他们知道,也曾劝过村民不能收费,这是不合法的。“水库内不能游泳是毋庸置疑的。”朱锦良说,村里没有通自来水,三汶塘村和下辽村的村民一直都打井,使用三汶塘水库内的水。为了解决水质问题,两个村的村委会这几天正在水库上游找水源。
同时朱锦良提醒市民,在水库内游泳安全没有保障,为了自身的安全,也为了解决村民的饮用水问题,市民应选择其他可游泳的地方。
5.1去了平定,真不能忍,居然家家户户,喝的是雨水,老百姓真是苦啊,建议县长拨点款给每个村打个井,支持的顶起来!!是的,平定的这种现象什么时候能够引起政府的重视啊,老百姓太苦了
奋战在抗旱找水打井第一线的人们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岩土公司办公室 时间:2011-4-12 10:37:17 去年入秋以来,中原大地遭遇了历史罕见的特大旱灾。面对日益严重的干旱,省委、省政府立即责成省国土资源系统组成抗旱找水打井突击队开赴旱区。河南省有色地矿局也积极响应号召成立了河南省有色地矿局抗旱找水打井突击队,他们在第一时间赶赴安阳、林州抗旱打井,受到旱区人民的热烈欢迎。抗旱突击队的同志们战天斗地,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以自己的行动和打井成果向旱区人民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这中间也涌现出许多 10
先进人物和感人事迹,他们不怕苦、不怕累,忘我工作、乐于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田奎生、刘振江、王庆阁、高维征、胡凯就是他们突出的代表。
田奎生,河南省有色地矿局驻安阳抗旱找水打井指挥部总指挥,岩土公司总经理,这次抗旱找水打井的主要组织者。在这段时间里他的工作总是排得满满的,没有节假日,经常加班加点,接到抗旱打井找水任务后,2月18日就召集局属各相关单位开动员会,明确参战人员及分工,拿方案、调设备、组织队伍。第二天,水文、物探、测量人员就奔赴野外开展工作,确定井位。接下来在短短几天里就组织了几十台钻机开进旱区。在工程进行过程中,他多次到野外打井工地指导工作,安排职工生活,与地方政府沟通,争取当地政府和百姓的支持和帮助,协调各兄弟单位的各种安排,向国土资源厅和有色地矿局领导汇报工作进展,解决现场遇到的各种问题。大家知道,这次我们打井的地区,长期以来一直缺水,定一口井能不能出水,这对参加抗旱的技术人员是一个挑战,对总指挥也有很大压力,可田总全然不顾这些,他告诉技术人员:我们这次的任务就是解决群众的用水问题,人民群众的困难就是我们的困难,你们只管大胆放手干,有什么问题只管找我。这样长时间的奔波劳累,跟他在一起的年青人都感到吃不消,可他却说:“我们比起在打井第一线工作的职工同志们要好多了,真正辛苦的是他们。”
刘振江,退休高级工程师,今年已有71岁高龄,河南省有色地矿局抗旱找水打井指挥部特聘技术顾问。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刘工就是安阳、林州一带有名的找水专家,人称“水龙王”。为了旱区人民,他不顾自已年事已高,野外工作的艰苦,毅然加入我们队伍,使我们抗旱打井有了可靠的技术保障。初春的豫北乍暖还寒,2月28日气温达到零下5度,雪花沸沸扬扬,乡间的道路湿滑泥泞,刘工带领找水队伍坚持早六点从安阳出发,徒步近两个小时,翻了两个山头,实地查看含水层位置,最终确定了三羊村的井位,接着又马不停蹄赶赴下一个村庄。晚上到家他实在顶不住了去医院输液,这时我们才发现刘工当天是带着病坚持在工作一线,使我们在场的年青后辈无不为之感动,他们老一辈地质人 “生命不息,奉献不止”的精神是我们新一代永远学习的榜样。
王庆阁,河南省有色地矿局驻安阳抗旱找水打井指挥部副总指挥。自抗旱打井开工以来,一直坚持在工地,白天他到各打井工地寻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及时向领导汇报沟通,决不让问题过夜。晚上坚持召集各抗旱工作组负责人进行打井进展情况分析,研究解决当天遇到的工作难题,部署第二天的工作。对安全工作他更是不放过一点不安全因素,他告诫手下工作人员:施工安全大意不得,我们要本着尽职尽责的态度和施工队一起搞好安全工作。他常常几个小时不间断地在钻机旁监督指导。尽管他夜以继日地工作,身心已很劳累,但每天依然能看到他坚持在打井现场的身影。用他的实际行动感染和激励着每一个工作人员。一个多月以来,大家全身心投入到抗旱打井工作中,忘记了什么叫疲惫,什么叫休息日,为让旱区人民能早日喝上水而努力工作着。
高维征,河南省有色地矿局驻安阳抗旱指挥部技术组负责人。他是第一个进入找水打井工地的技术人员,从到工地的第一天起他就昼夜操劳,白天辛苦劳作在工地,晚上还要整理各种资料,分析研究问题,安排第二天的任务。他有段时间总带着墨镜,别人问他,他开玩笑说因为耍酷所以总要带着墨镜。其实是连着一个多月的野外辛勤工作,眼睛一直红肿不下,受不了较强光线的照射,不得不靠墨镜减轻痛苦。4月1日本已回暖的河南又遭遇倒春寒,安阳部分地区七级大风,漫天风沙。为了了解真实的水位情况高工坚持带队去分草峪、占元、白壁村测水位。在白璧村,寒风吹起的风沙打在人身上生疼,高工亲自 11
动手测水位一测就是半个小时,浑身上下满是沙土,手已冻得发紫,但队员们看到高工满脸笑容,这是他成功测出水位的喜悦和满足。
胡凯,河南省有色地矿局驻安阳抗旱指挥部施工组负责人。他每天在工地奔波,监督、督促施工单位施工,检查安全,量进尺。为了赶进度,只要钻机结钻,一分钟也不耽误,马上量钻杆,安排下步工作。钻机施工不分昼夜,他也夜以继日,坚持在工地,不管是夜晚还是白天,随叫随到。在钻井工地饿了就吃自带的方便面,有时晚上工作到很晚,第二天依然继续工作。面对艰苦的工作环境,他乐观向上,看到有自己能干的工作,他会毫不犹豫地抢着去干,长期的野外工作锻炼了他的毅力,激发出巨大的工作潜能。在工地他还兼任司机,每天从一个施工点赶赴另一个施工点,坚持自己开车领钻机进场。为了不在路上误事,到地方就能直接施工,他总是每条路亲自跑过才决定钻机走哪条路,其劳累可想而知。看到他每天不知疲倦地工作,我们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深受感动。
早春的河南依然寒风凌冽,但抗旱队伍的热情却异常高涨。为了保质保量完成抗旱找水的艰巨任务,战斗在第一线的同志们加班加点艰苦奋斗,他们不顾野外条件的艰苦,不顾长期超负荷工作的疲劳,忘我工作,努力为灾区人民解决吃水难问题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当一股股清水从新打的井里喷涌而出,当旱区群众喝上甘甜清澈的井水,告别祖祖辈辈缺水的历史时,我们的心里也有说不出的喜悦。清明时节,打井工地的同志们仍然没有休息,他们依然默默地奋斗在打井第一线,我们为有这样的同志而骄傲,而自豪。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第五篇: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2016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国务院扶贫办政策法规司苏国霞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将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十三五”期间三农工作的重要内容,明确了奋斗目标、主要途径和重大举措。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十三五”时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扶贫攻坚决战决胜的关键时期。农村贫困现象,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大的短板。如果到了2020年,还有大量贫困人口和贫困现象存在,全面小康就是不完整、不真实的。因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明确提出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实现这样的目标,我们还面临着巨大的调整。我国农村依然有大量贫困人口,收入水平低,发展环境差,致贫因素复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42%因病致贫、9%因学致贫、6%因残致贫、6%因灾致贫,缺劳力、缺技术、缺资金的分别占16.8%、22.3%、34%。贫困人口大部分生活在自然条件恶劣、地理位置偏远、基础设施落后、社会发育程度较低的地区,不少贫困户存在多重致贫因素,在获得技术、信息、贷款、服务等方面普遍存在困难,容易导致“一代穷、代代穷”现象。要在既定的时间节点确保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必须实施精准扶贫战略,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的问题。
扶持谁,就是要瞄准扶贫对象。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要求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全国扶贫系统组织开展了贫困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在全国识别出12.8万个贫困村、3000万贫困户、8900万贫困人口,为瞄准对象精准发力奠定了基础。下一步,要进行定期核查,提高数据质量,把过去该纳入而未纳入和新返贫的纳进来,把过去不该纳入和已经脱贫的请出去,实行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要充分利用建档立卡数据,把致贫原因分析清楚,把帮扶计划制定好,把帮扶责任落实到人,把帮扶政策落实到户。
谁来扶,就是要发挥合力。一是发挥我们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强化各级党委政府扶贫攻坚责任,改革对省级和县级的考核机制,引导贫困县党政领导把主要精力放在扶贫开发上。二是明确行业部门的责任,加强贫困地区交通、水利、能源、互联网等基础设施条件,改善人居环境和住房安全,提高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水平,为贫困人口脱贫创造条件。三是动员社会各方面参与扶贫,继续发挥定点扶贫、东西部扶贫协作、军队和武警部队参与扶贫的作用,特别要鼓励支持民营企业、社会组织、个人参与扶贫开发,实现社会帮扶资源和精准扶贫有效对接。四是发挥贫困地区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选好配强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激发贫困群众改变命运的斗志。
怎么扶,就是根据致贫原因和发展需求分类施策。一是发展生产脱贫。对于具备发展条件地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增加家庭经营收入。二是外出务工脱贫。适应国家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需要,加大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组织引导用人企业在贫困地区建立劳务培训基地,建立和完善输出与输入地劳务对接机制。帮助贫困家庭劳动力外出就业,增加工作性收入。三是易地搬迁脱贫。对居住在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地方的贫困人口,继续组织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从根本上改变生产生活条件。四是加强教育脱贫。对贫困家庭子女,建立从学前教育到职业教育全覆盖的支持政策,鼓励“两后生”参加职业教育培训,尽快实现就业。五是社会保障脱贫。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无法依靠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脱贫的家庭实现政策性保障兜底。六是医疗救助脱贫。努力提高贫困人口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中的收益程度,加大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慈善救助等帮扶力度。在实施各项有针对性脱贫措施的过程中,要关注妇女、老人、儿童、残疾人等特殊群体,不仅维持基本生活,更要给予心理关怀。
如何退,就是建立和实施贫困人口脱贫和贫困县摘帽机制。一是设定时间表,制定五年滚动退出规划和减贫计划,分实施。二是留出缓冲期,贫困县摘帽、贫困人口退出后,政策都要继续支持,确保稳定脱贫。三是实行严格评估,按照标准验收,防范虚假脱贫、数字脱贫。
2016经济工作着力点系列述评之五:以超常规力度打赢扶贫攻坚战 :
58个贫困县、7993个贫困村、119.2万贫困户、232万农村贫困人口,是我省面临的贫困现实。
离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越来越近,打赢扶贫攻坚战,尽快补上贫困短板,对我省而言,无疑是一个硬任务。
完成这一艰巨而伟大的硬任务,必须有超常规的举措,因地制宜,精准发力。
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胜决战开局之年,这场攻坚战怎么打?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全省脱贫攻坚大会给出方向:紧扣“六个精准”扶贫基本方略,实施“五个一批”脱贫攻坚工程,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坚持精准扶贫要注重工作的针对性、聚焦性和有效性,防止靶心失准、拳脚落空。目前贫困地区、贫困人口既有集中连片的特困地区,也有零散分布的贫困村、贫困户,当务之急,是要把扶贫对象摸清,把家底盘清,以吕梁山、燕山—太行山两大连片特困地区为主战场,瞄准232万贫困人口,因地制宜组织好实施“五个一批”工程,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开对“药方子”,才能拔掉“穷根子”。吕梁市全面铺开“3105”重点工作,即突出抓好经济林提质增效工程、贫困村光伏扶贫全覆盖、护工家政人员就业培训为主的“三个一”扶贫攻坚行动,精准实施“8+2”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等脱贫攻坚“十大重点工程”,认真落实强化组织领导、建立数据平台、干部驻村帮扶、健全投入机制和严肃考核问责“五项保障措施”;临汾市提出重点抓好光伏扶贫、金融扶贫、电商扶贫和消费扶贫四项“亮点工程”,确保精准扶贫的路径更宽、效果更好。
完成这一艰巨而伟大的硬任务,必须有超常规的力度,树立“大扶贫”理念,调动社会力量共襄扶贫。
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扶贫开发,是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的重要特征。近年来,全省各地大力推进企业产业扶贫,企业赢效益,农民得实惠,双双都满意。沁县潞宝金和生食品有限公司实施肉鸡养殖加工一体化产业项目,支持当地及周边村庄560多户贫困户就业增收。“骑摩托几分钟就到工厂,每个月能挣3000多元,比以前在太原打工强多了!同时,照顾老人、种地两不误!”提起现在的生活,长街村宋二宝一脸满足。
扩大社会力量的参与面,动员更多的国企、民企、社会组织和个人通过各种方式参与扶贫开发,还需要有一系列体制、机制的突破创新。在这方面,我省按照坚持市场导向,促进农企双赢的要求,加大力度支持引导各类企业参与产业扶贫;制定出台《关于单位包村干部驻村开展“两包三联”精准帮扶的实施意见》,发挥包村领导、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三支队伍“三位一体”精准帮扶体系。把这些政策、措施落实好,才能真正汇各方之力,加快脱贫攻坚进程。
完成这一艰巨而伟大的硬任务,必须有超常规的行动,领导带头,以上率下。
目前,从中央到地方都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扶贫开发的好政策,这些好政策能否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关键看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班子软弱涣散、缺乏凝聚力,干部畏首畏尾、缺乏执行力,硬任务就会变成软约束,再好的政策也难以落地。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切实加强党的领导,为脱贫攻坚掌好舵、领好航。如今,在省级成立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的基础上,各市参照省里做法,全部成立市委书记、市长任组长,副书记和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一把手参加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省直24个部门也全部成立一把手任组长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眼下我们的任务是雷厉风行,真抓实干,把发展作为解决贫困的根本途径,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的积极性,着力激发扶贫对象自力更生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
脱贫攻坚的“集结号”已经吹响,军令状已经下达。我们唯有上上下下一条心,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劲头,一步一个脚印地攻坚克难,才能不辱使命,如期实现到2020年232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的宏伟目标。(赵建军)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全省脱贫攻坚大会和农村工作会议精神,2月28日下午,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太原召开。这是全省脱贫攻坚大会之后扶贫系统召开的第一次大会,既是对2016年全省扶贫开发工作的部署会,也是打赢“十三五”脱贫攻坚的动员会。会上,省扶贫办主任刘志杰做了重要讲话,省扶贫办副巡视员郎作仕主持会议。
会议强调,2016年我省的扶贫开发工作以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和全省脱贫攻坚大会精神,加大扶贫开发力度,严格落实“一把手”负总责的脱贫攻坚领导责任制,以吕梁山、太行山两大片区为主战场,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抓好顶层设计,落实工作责任,创新机制体制,完善帮扶体系,加强队伍建设,组织动员政府、市场、社会各方力量,参与支持脱贫攻坚。推动扶贫开发重点工作取得新突破,确保全年完成10万贫困人口易地搬迁,5万农村贫困劳动力精准培训促进转移就业,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0万贫困人口脱贫,实现脱贫攻坚首战首胜。
刘志杰主任紧紧围绕“两个确保”的总目标,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总方略,讲了五点意见:
一、树立新理念、增强使命感,担负起脱贫攻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责任;
二、聚力精准脱贫、合力攻坚克难,构建山西特色的脱贫攻坚大格局;
三、积小胜为大胜、打好战役,确保脱贫攻坚首战首胜;
四、在机制创新上下功夫、在规范管理上求突破,打造精准脱贫的工作体系;
五、乘势而上强队伍、驰而不息抓作风,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发挥示范表率作用。
会议还讨论了《山西省“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山西省2016年易地扶贫搬迁实施计划》和《关于大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的指导意
今年确保50万贫困人口脱贫 发布人:山西省扶贫办
来源:山西日报
发布时间:2016-2-29 9:53:43
浏览次数:
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举行
2月28日,记者从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获悉,今年我省将加大扶贫开发力度,严格落实“一把手”负总责的脱贫攻坚领导责任制,确保完成50万贫困人口脱贫任务。
“十二五”期间,我省扎实推进百企千村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金融扶贫、教育扶贫和劳动力就业培训等重点工程,启动实施光伏扶贫、乡村旅游扶贫和电商扶贫试点等,5年共有220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2015年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6078元,比上年增长11.9%,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6个百分点。
今年,我省以吕梁山、太行山两大片区为主战场,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抓好顶层设计,落实工作责任,创新机制体制,完善帮扶体系,加强队伍建设,组织动员政府、市场、社会各方力量,参与支持脱贫攻坚,推动扶贫开发重点工作取得新突破,确保全年完成10万贫困人口易地搬迁,5万农村贫困劳动力精准培训促进转移就业,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长治市易地扶贫搬迁做到“搬得出、稳得 住、能致富”
发布人:周希泉
来源:长治市扶贫办
发布时间:2015-1-5 14:34:27
浏览次数:
今年,长治市坚持把易地扶贫搬迁与新农村建设、发展特色农业结合起来,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以“ 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为目标,扎实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截止目前,全市易地扶贫搬迁新建住房开工率达91.1%,主体完工率62%,提前完成移民新建住房完工率40% 的考核进度要求。
一是按照城镇化理念实施移民搬迁。大县城、重点镇、中心村成为移民主安置地,占移民总数的93.1%。其中:进入县城 安置的有1756户,5224人,占移民总数的21.4%;进入重点镇安置的有1209户,4512人,占移民总数的18.4%;进入中心村安置的有 3950户,13041人,占移民总数的53.3%;其它分 散移民有464户,1695人,占移民总数的6.9%。不仅按照新农村、小康村的标准规划、设计、建设移民新村,而且注重运用城市化理念,完善配套水、电、路、气、暖等基础设施建 设。武乡县在县城新建全市第一家高层移民小区,安置762户,2799人;武乡县洪水镇移民工程富民小区,占用原焦化厂旧址,新建10栋六层楼,安置移民504户,1764人;平顺县 新城村将长钢遗留厂房和公寓改造成移民安置房,安置移民100户,350人。
二是围绕产业布局实施移民搬迁。主要是依托全市10大特色种养加品牌基地和10大旗舰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及百企千 村产业扶贫企业进行定向移民搬迁,实现有业安置。如武乡县与产业项目一同规划的移民小区有3个,即土河坪村移民新区与潞安集团的食用菌大棚和油用牡丹种植项目一同规划,安置94户276人;涌泉乡新龙移民小区,与多维公司饲草饲料研发中心一同规划,安置27户77人;石北乡小良村移民小区与大象肉鸡养殖基地一同规划,安置45户147人。平顺县崔 家庄村打造了“一户一房一棚”移民与产业配套模式。
三是根据群众意愿实施移民搬迁。主要体现在三个“自选”上,即移民方式自己选、建房结构自己选、建房工 队自己选,最大限度降低建房成本。比如,武乡县蟠龙镇东沟村移民安置点,搬迁庙凹、新庄、后石板、阳坡、庙烟5个自然庄131户599人,采取本地工队建房、移民户投工投劳抵 扣房款等办法,新建移民住房每平方米价格仅为650元。
四是提高补贴标准实施移民搬迁。从去年开始,市、县两级财政对移民搬迁实行了3500元/人的配套补贴,加上省里5000元 /人的补贴,长治市人均移民搬迁补贴达到8500元。沁源县财政对全县移民建房实行了13800元/人的配套补贴,加上省5000元/人,市2500元/人,人均移民建房补贴达到21300元。
编者按: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以来,四川省达州市自亮“家 丑”、自我纠偏,大面积召回调整履职不力的第一书记。同时制 定第一书记选任、管理、考核、保障、奖惩“1+5”配套政策体 系和巡回督导、召回问责等刚性制度,把导向立起来,让规矩严 起来,从严从实选准管好第一书记,有效激励第一书记扎根脱贫 攻坚第一线,履职尽责发挥作用。汪洋副总理对达州的做法给予 充分肯定并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各地学习借鉴。本期转发达州市 的典型做法,供学习借鉴,并请各级各部门组织贫困村第一书记 认真学习,做好工作。
带领群众搞起了山羊养殖。据统计,全市第一书记累计带动投入 扶贫资金、物资折合 7.6 亿元,带领实施完成扶贫项目 356 个,发展现代种植业 6.9 万亩。
在生活保障方面,生活费按每人每个工作日 80 元补助,交 通费用据实报销,开设“自助厨房”,为第一书记提供必要的生 活条件。每年面向第一书记开展“五个一”关爱行动(1 次普遍 轮训、1 次谈心谈话、1 次健康体检、1 次关怀慰问、办理 1 份 意外伤害保险)。
在职务晋升方面,要求市县在提拔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时,贫困村“第一书记”须优先考核并占一定比例。宣汉县坚持“凡 提拔必下、凡新进必下、凡后备必下”的第一书记准入条件。在 开江县,已有 5 名表现优秀的第一书记或驻村干部得到先行提拔 重用,待驻村期满后再到新岗位任职。
由于“思路上有高参、资金上有兜底、项目上有后盾”,第
一书记们在贫困群众面前的威信渐渐立了起来,第一书记示范引 领、村级班子团结协作、干部群众凝心共进的局面逐步形成,全 市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得到增强。
“五个一批”作答脱贫大考
李长文
2016年01月18日10:54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7017万,这是现行标准下中国农村贫困人口的数量。按照2020年全部实现脱贫的目标,中国每年要减贫1200万人。
时间紧,任务重,如何才能按期完成?2015年10月1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首次提出“五个一批”的脱贫措施,为打通脱贫“最后一公里”开出破题药方。随后,“五个一批”的脱贫措施被写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经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发展生产脱贫一批
关键词:整村推进,贴息贷款
“制定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出台专项政策,统筹使用涉农资金,重点支持贫困村、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种养业和传统手工业等。”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
“私人定制”发展项目。未来五年,扶贫攻坚战将从“整县推进”转向“整村推进”和“整户推进”。随着“扶贫目标、扶贫任务、扶贫资金、扶贫权责”权限“四到县”,项目发展更接“地气”——以贫困村和贫困人口的资源、承受能力促进项目落地,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如推动电商扶贫工程、旅游扶贫工程、光伏扶贫工程等,达到“一村一品”“一户一项”。
资金向贫困地区倾斜。国务院扶贫办公室主任刘永富介绍,2015年国家投入扶贫专项资金420亿元。在今后五年,国家和各省区市都将大幅度提高扶贫专项资金比例。对于已经建档立卡的贫困人群,目前国家已经提供5万元以下3年以内的财政贴息贷款,用于发展通过论证的脱贫项目。此外,国家还将在贫困地区设立扶贫再贷款,其优惠幅度将超过支农再贷款,并将扶贫小额信贷大规模推广到户,为贫困地区、贫困人群发展项目提供源头活水。
易地搬迁脱贫一批
关键词:6000亿元,1000万人
“对居住在生存条件恶劣、生态脆弱、自然灾害频发等地区的农村贫困人口,加快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
让贫困人口搬得出、稳得住。未来五年,中国将有1000多万人通过易地搬迁脱贫。根据自愿和因地制宜原则确定安置方式,在移民新村、小城镇、乡村旅游区等区域集中安置,或采取“插花”等方式分散安置,或通过进城务工、投亲靠友等途径自行安置。由政府根据个人情况确定住房建设标准,并享有与当地群众同等的基本公共服务,确保搬迁人口在新的生活环境中稳得住。
让搬迁人口能致富。国家将投入6000亿元资金安置易地搬迁人口,并将因人而异提高收入水平——对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的人群,在养殖、林果、设施蔬菜等产业上加以扶持,提高经营性收入;对有条件的地方,引进有实力的企业,通过土地流转,提高财产性收入水平;对外出务工的群众,加大技能培训力度,提高就业能力,增加工资性收入。
生态补偿脱贫一批
关键词:首次提出,重点机制 “国家实施的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防护林建设、石漠化治理、防沙治沙、湿地保护与恢复、坡耕地综合整治、退牧还草、水生态治理等重大生态工程,在项目和资金安排上进一步向贫困地区倾斜,提高贫困人口参与度和受益水平。”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
生态补偿是中央首次提出的扶贫新理念。国务院扶贫办公室政策法规司司长苏国霞对此有这样的阐释:“这次是第一次结合生态保护脱贫,将生活在生态脆弱地区、搬不走的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转化为生态保护人员、护林员,领取工资。”
通过生态保护脱贫是今后扶贫工作的重点机制,除了结合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创新生态资金使用方式,利用生态补偿和生态保护工程资金使当地有劳动能力的部分贫困人口转为护林员等生态保护人员外,国家还将调整贫困地区基本农田保有指标,加大贫困地区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力度。开展贫困地区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健全公益林补偿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完善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推动地区间建立横向生态补偿制度。
发展教育脱贫一批
关键词:公平优质,职业教育
“加快实施教育扶贫工程,让贫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
推动教育公平优质。国家教育经费将向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倾斜,一方面,改善贫困地区办学条件,合理布局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校,加强标准化和寄宿制学校建设,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对于已经建档立卡的贫困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另一方面,稳定贫困地区教师队伍,落实连片特困地区教师生活补助,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推动城乡教师合理流动和对口支援,让贫困地区学校留得下、稳得住教师。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对于贫困家庭来说,培养出一个孩子,就可能给全家人的生活带来巨大改变。“加强有专业特色并适应市场需求的中等职业学校建设,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这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提出的扶贫新路径。此外,职业院校和技工学校还将与企业扶贫相结合,重点招收贫困家庭子女,开展订单式培养,确保贫困家庭劳动力至少掌握一门致富技能。
社会保障兜底脱贫一批
关键词:应保尽保,2000万人
“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无法依靠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脱贫的家庭实行政策性保障兜底。”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
保证一个不掉队。前几种方式能够解决目前7017万贫困人口中的5000万人脱贫,而剩余的2000余万人口多是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针对这些贫困人口,国家将以政策性兜底的方式助力,对于符合条件纳入低保范围的贫困家庭,做到应保尽保。中国国际扶贫中心副主任黄承伟认为:“实行社保政策兜底脱贫,能够保证贫困群众一个不掉队。”
加强医疗保障力。在一些贫困地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比例超过40%。因此,让贫困人口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努力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就成为加强生活保障的重中之重。对贫困人口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个人缴费部分由财政给予补贴。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保险支付后自付费用仍有困难的,加大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慈善救助等帮扶力度,将贫困人口全部纳入重特大疾病救助范围,使贫困人口大病医治得到有效保障。
“五个一批是一种列举和思考,但又不仅仅局限于此。”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说,隐含其中的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的分类施策思想,是对7000余万贫困人口的精准施策,也是扶贫开发的破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