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口腔门诊消毒隔离制度
口腔门诊消毒管理制度
1、为规范我院口腔诊疗器械消毒工作,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预防和控制因口腔诊疗器械消毒问题导致的医源性感染,根据 WS/T367《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506-2016《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技术操作规范》特制定本制度。
2、各门诊从事口腔诊疗服务和口腔诊疗器械消毒工作的医务人员,应当掌握口腔诊疗器械消毒及个人防护等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方面的知识,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严格遵守消毒灭菌程序,落实消毒灭菌措施。
3.器械消毒处理区应与口腔诊疗服务的范围和工作量相匹配,布局符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要求。口腔诊疗区域和口腔诊疗器械清洗、消毒区域应当分开
4、设备、设施
(1)应根据口腔诊疗服务的实际情况合理配置设备、设施,并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或规定。
(2)应配有污物回收器具、手工清洗池、工作台、超声清洗器及灭菌设备。(3)宜配备机械清洗消毒设备、牙科手机专用自动注油养护机、医用热封机、干燥设备等。
5、区域内分为回收清洗区、保养包装及灭菌区、物品存放区,回收清洗区与保 养包装及灭菌区间应有物理屏障。
1)回收清洗区承担器械回收、分类、清洗、干燥工作。
2)保养包装及灭菌区承担器械保养、检查、包装、消毒和(或)灭菌工作。3)物品存放区存放消毒、灭菌后物品,以及去除外包装的一次性卫生用品等。
6、工作流程设计应由污到洁,装饰材料应耐水、易清洁,并按照所配设备预留 水、电、气等管线。
7、耗材
(1)清洁剂: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或规定。根据器械的材质、污染物种类,选 择适用口腔器械的清 洁剂。
(2)消毒剂:应选择合法有效的消毒剂。
(3)润滑剂:牙科手机宜选择专用清洁润滑油,使用宜遵循生产厂家或供应商提 供的说明书。其他 口腔器械可选水溶性润滑剂。
(4)包装材料:一次性医用皱纹纸、纸塑袋、纸袋、纺织品、无纺布等应符合 GB/T 19633的要求;牙科器械盒应具有微生物屏障作用,适合各类型车针、根管器具等器械的放置。
(5)消毒灭菌监测材料:应合法有效,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8、根据口腔诊疗器械的危险程度及材质特点,选择适宜的消毒或者灭菌方法,并遵循以下原则:
(1)人病人口腔内的所有诊疗器械,必须达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者灭菌”的要求。
(2)凡接触病人伤口、血液、破损粘膜或者进入人体无菌组织的各类口腔诊疗器
械,包括根管治疗器具(根管扩大器、各类根管锉、各类根管扩孔钻、根管充 填器等)、拔牙器械(拔牙钳、牙挺、牙根分离器等)、手术治疗器械(种植 牙、牙周手术、牙槽外科手术种植牙何外科拔牙用牙科手机等)、牙周治疗器 械(牙洁治器、牙周探针、超声工作尖等)、其他器械(牙科车针、排龈器、刮匙、挖器、电头刀)、敷料等,使用前必须达到灭菌。
(3)接触病人完整粘膜、皮肤的口腔诊疗器械,包括牙科手机、口镜、探针、牙科镊子等口腔检查器械和各类用于辅助治疗的物理测量仪器、印模托盘等,使用前必须达到高水平消毒或者灭菌。
(4)凡接触病人体液、血液的修复、正畸模型等物品,送技工操作前必须消毒。(5)牙科综合治疗台及其配套设施应每日清洁、消毒,遇污染应及时清洁、消毒。
(6)对口腔诊疗器械进行清洗、消毒或者灭菌的工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应当做好个人防护工作。
(7)用消毒液进行诊疗器械消毒的,应在盛放容器表面注明消毒液名称、浓度、配制时间、有效期限,对于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易挥发的消毒剂应当每日 监测浓度,对较稳定的消毒剂如2%戊二醛应当每周监测浓度;选择压力蒸汽 灭菌的,灭菌物品应当外贴化学指示胶带,高危物品或者器械内放化学指示卡,且在外包装上注明物品名称、灭菌时间、有效期、灭菌人员。发放或使用前,检查包装是否完好,若发现包装破损、油包、落地包,应视为污染不得发放和 使用,应重新清洗灭菌。
9、医疗机构应当对口腔诊疗器械消毒与灭菌的效果进行监测,确保消毒、灭菌合格。
第二篇:口腔门诊消毒隔离工作制度
口腔门诊消毒隔离工作制度
1、保持诊室清洁整洁,诊室每日用500ml/L二氧化氯消毒液擦拭台面,地面湿拖二次;空气用紫外线消毒30分钟,每日二次并登记,灯管用95%酒精每周擦拭一次。
2、操作前应戴口罩、帽子并严格洗手或手消毒,可能出现血液、体液喷溅时应戴护目镜。
3、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公用持物钳、容器每日灭菌;棉球缸、酒精、碘酒、地卡因瓶等每周更换灭菌二次;口腔诊疗器械均要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无菌物品率达100%。
4、各类器械按照去污--清洗--消毒或灭菌程序处理,各类物品必须按无菌、清洁、污染分别放置,无菌物品单独存放并有明显标识,定期检查,有污染或过期必须重新灭菌。
5、使用手机时,在每次治疗开始前及结束后么踩脚闸冲洗管腔30秒,减少回吸污染。
6、消毒液定期更换、监测并做好记录,含氯消毒剂每日监测尝试;2%戊二醛每周监测浓度。
7、口腔诊疗过程中产生医疗废弃物及一次性医疗物品均要毁型消毒无害化处理,医疗垃圾双层黄色袋焚烧并有交接登记手续。
8、预真空快速蒸汽锅每月用生物指示剂监测够菌效果一次,每月进行诊区空气、物表、医护人员手、使用中消毒液生物学监测一次,紫外线每季度监测一次。
第三篇:门诊消毒隔离制度
门诊消毒隔离制度
1.门诊成立消毒隔离质控小组,成员由护士长一名护士组成。按质控标准做好本部门消毒隔离工作。
2.做好医务人员消毒隔离知识培训及考核。
3.配合卫生局每半年的消毒隔离指标进行监测。
4.每月进行院前消毒隔离质量检查。
5.无菌包管理
手术包、换药包、导尿包、(压舌板、开口器、舌钳子)包,器械罐等各种无菌包.(1)无菌包有效期一周。
(2)使用后物品灭菌前应彻底清洗干净,包布清洁,物品及时充填,打包消毒。
(3)消毒前包外贴封3m胶带(长度3cm,即3个斜杠)标有物品名
称、消毒起始时间、消毒者。
(4)无菌包打开后可使用24小时,超过24小时必须重新灭菌。
(5)已经灭菌物品不得与未灭菌物品混放。
6.无菌操作管理
(1)要严格分开有菌区与无菌区,无菌操作前洗手,戴口罩,帽子,必要时戴手套。
(2)无菌柜内物品摆放有序不准放置有菌物品。
(3)无菌持物镊子、桶灭菌后干燥使用、禁止浸泡,每4小时更换
一次,并标明使用时间。
(4)使用后器械应先浸泡1000mg/L有效氯30分钟,再清洗高压。
7.医护人员手消毒
(1)处置前后皂水洗手。
(2)连续进行检查、治疗处置前每接触一个病人后应皂水流水洗手。
(3)检查处置传染病人时戴手套,用消毒液洗手。
8.门诊诊室、治疗室、注射室消毒管理
(1)门诊诊室、治疗室、注射室为Ш类环境;空气细菌指数小于
500cfu/m³。
(2)每天2次用500mg/L清消剂擦拭桌面、门把手、地面、抹布、拖布应分开放置,用后凉干。
(3)每天室内2次紫外线灯照射1小时,悬挂灯管距地面2m,功率
30W,灯管寿命1000小时。
(4)紫外线登记要写明日期、时间以及累计时间,至1000小时重新
更换灯管,重新开始累计时间。
(5)紫外线灯管每2周用75%酒精擦洗一次。
(6)治疗室、注射室缓冲间应设紫外线灯。
9.一次性医用物品管理
(1)凡一次性医肜物品必须具备“三证”。不得使用过期产品。
(2)皮试、注射、抽血用注射器必须达到“五一制”(一人一次一用
一消毒一毁型)。
(3)一次性输液器、注射器不得重复使用。
(4)注射器用后分解,针头浸泡1000mg/L有效氯60分钟,注射器
浸泡500mg/L有效氯60分钟后毁型送医用垃圾处统一处理,浸泡液每日更换一次。
(5)输液器用后,针头用1000mg/L有效氯60分钟,输液器用
500mg/L有效氯60分钟,剪断输液管,毁型后送医用垃圾处统一回收,浸泡液每日更换一次。
(6)要有一次性输、注器用登记本(内容为日期、种类、数量、处
理人签字)。
(7)洗手液500mg/L有效氯。
10医用垃圾处理管理
医用垃圾用黄色垃圾袋盛装,应将医用垃圾袋送医用垃圾处统一回收。
10.消毒液保存管理
(1)配置消毒液定期更换,桶加盖,注明配置浓度(mg/L),并要有
记录(配置日期、时间、浓度、配置者)。
(2)过氧乙酸不稳定,储存通风阴凉处,用前测定浓度,原浓度低
于12%不得使用。
(3)不得使用新洁尔灭消毒液。
(4)浸泡液应每天监测一次。
12.诊疗物品消毒管理
(1)碘酊、酒精瓶
每周2次更换消毒碘酊、酒精瓶。同时更换碘酊、酒精,瓶壁贴3m胶带,标有起始时间。
(2)止血带用后500mg/L有效氯消毒,浸泡30分钟取出备用。
(3)体温计用后500mg/L有效氯消毒,浸泡30分钟取出备用。
(4)听诊器、血压计袖带用后75%酒精擦试消毒。血压计袖带被污染应立即清洗凉干备用。
(5)开口器、舌钳子、压舌板用后500mg/L有效氯消毒,清洗去污,高压消毒。
呼吸机螺旋管、氧气面罩用后500mg/L有效氯浸泡30分钟,喉镜用后75%酒精控拭消毒。
第四篇:门诊消毒隔离制度
门诊消毒隔离制度
1.医护人员工作时要着装整齐、清洁。
2.病人在指定区域候诊、检查和治疗,不得随处走动。
3.医护人员进入处置室、治疗室应戴帽子和口罩。
4.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经常通风换气,湿擦桌椅,用消毒液拖洗地面,紫外线照射或用消毒液喷雾消毒,痰盂内放1:200的“84”消毒溶液。
5.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隔离伤口用物应立即消毒处理。
6.诊疗换药处置等工作前后均应洗手,必要时用消毒液泡洗。
7.每天检查无菌物品是否过期,用过的物品与未用过的物品分开放置,并有明显标志。所有无菌物品有效期不超过一周,过期应重新消毒灭菌。
8.无菌器械容器、器械盘、塑料罐、持物钳等定期消毒。消毒液定期更换,并贴有更换标签。
8.体温计用后,应用消毒液浸泡。
9.污物箱应带盖,并经常消毒。
10.病人使用的床单被服等要定期更换和消毒,换下污衣被服,放于指定处,不得随意乱丢。被脓、血、排泄物所污染的敷料和布类等采用可靠的方法进行浸泡消毒后洗涤,必要时再行煮沸消毒,小件敷料可焚烧处理。
11.室内要经常进行消毒,如有污染,随即清除和消毒,对不明高热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在病人离开后要进行沏底消毒。
12.厕所必须保持洁净,每天由卫生员进行两次消毒,厕所地面及便池内外,不得有污染痕迹,如有病人排泄物等,应即消除和消毒。打扫厕所的清洁工具,与打扫其他场所的工具应严格分开。
第五篇:门诊消毒隔离制度
门诊消毒隔离制度
一、急诊与普通门诊、儿科门诊分开,设单独出入口和隔离室。
二、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门诊病人就医特点以及疾病不同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
三、严格遵照预检、分诊制度,发现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患者,一定到指定隔离室诊治,并做好必要的隔离和消毒。
四、所有诊室必须设置流动水洗手设备,紧急情况下配备“杰雪”消毒液进行手消毒。
五、各诊室应定时通风,诊疗桌、诊疗椅、诊疗床等每天清洁,被血液、体液污染后应及时进行擦拭消毒处理。
六、与病人皮肤直接接触的诊疗床单、诊疗巾要一人一用一消毒。听诊器每天由医生用75%酒精进行擦拭消毒;血压计袖带每周由护士用消毒液进行擦拭消毒处理。
七、所有急救器材必须在读灭菌的有效期内使用。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并且清洁保存。
八、病人使用的吸氧装置、雾化吸入器、氧气湿化瓶、呼吸机面罩、呼吸机管道等要一人一用一消毒,用后立即用消毒液浸泡消毒,并干燥保存。湿化瓶应每日更换湿化液。呼吸机的螺纹管、湿化器以及接头、活瓣通气阀等可拆卸部分应定期用消毒液浸泡消毒处理。
九、各种无菌包及无菌容器中的消毒液,由专人负责定期灭菌或更换。碘酒、酒精等消毒液应密闭存放,每周更换二次,容器每周灭菌二次;2%的戊二醛使用效期不得超过二周;无菌包有效期不得超过7天;取用无菌物品时必须用持物钳或持物镊,持物钳或持物镊应与容器配套,手持部分应在罐外,浸泡于1:8金星中,浸泡液的高度为无菌钳轴节以上2-3cm处,浸泡液每日添加,每周更换2次,容器每周灭菌2次;开启的无菌敷料罐等应每日更换。
十、所有工作人员在接诊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并做好自我防护。每次诊疗操作前后必须认真洗手、戴口罩。
十一、传染病门诊(肝炎、肠道门诊等)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做到诊室、人员、时间、器械固定;肠道门诊应设立专用坐便器。传染病患者离开诊室后,应视传染情况选择相对应的终末消毒措施。
十二、急诊留观病人发生医院感染时,应按要求于24小时内报医院感染管理科。
十三、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的处理按《医疗废物管理办法》规定收集、转运和最终处置,禁止与生活垃圾混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