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州工商局驻大湾村新农村建设五年工作总结
州工商局驻大湾村新农村建设五年工作总结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按照科学发展观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加快解决“三农问题”,德宏州工商局按照州委、州政府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要求和部署,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基本要求要求,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并与开展禁毒防艾工作相结合,把加强农村物质文明建设、带动村民致富为已任,着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团结稳定,把民主管理作为其政治保障,着力于加强农村精神文明,改善村容村貌,着力于提高派出指导员的自身素质和办事能力,2007年以来,我局驻大湾村新农村建设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镇两级新农办的指导、帮助下,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并取得了初步成效,在大湾村的日常工作中发挥愈来愈重要的作用。新农村建设工作得到上级充分肯定,群众普遍赞誉。现将近五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机构完善,任务明确。
大湾村民委员会,位于芒市市区北部,平均海拔860米,是个以傣族为主要聚居的行政村,村委会距城区4公里。大湾村委会辖区共有11个村民小组,17个生产队,村党总支设书记1名、委员5名,下设3个党支部,有正式党员72名。截至2010年底,全村总户数1220户,总人口5825人,劳动力4072人。耕地面积7822亩,人均1.3亩;粮食总产量3620吨、人均:621.5 公斤;经济总收入:2994万元、人均5139.9元。主产业为种植业,经济作物主要以水稻、甘蔗、蔬菜为主,全村农作物播种面积达14824亩,蔬菜播种面积490亩,总产值16.4万元。全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5445人,参合率93%。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活动中,德宏州工商局党组对新农村建设工作高度重视。2008年即成立了指导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确定了以党组书记局长黄春伟为组长,党组成员副局长罗德宏为联系分管领导。确定了州工商局副调研员朱成跃为禁毒防艾工作队队长的同时,负责派出指导员的监督领导,明确选派出的指导员同时也是禁毒防艾工作队员,与单位工作脱钩,信守《德宏州新农村建设派出指导员单位承诺书》。做到了早安排、早落实,及时抽调人员和拨付金费,确保了工作正常开展。
州工商局黄春伟局长和分管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先后两任副局长每年都多次到驻地检查相关工作并看望指导员,过 问指导员的学习、生活、工作,实地查看工程建设等情况。强调让指导员安心工作,严格要求,确实当好“六大员”履行好职责。并与村委会班子一起共谋发展,共商治村办法,得到大湾村干群的一致好评。
为使新农村建设开好局,起好步,领导小组要求首先要认真理清思路,进行科学谋划。一是在领会精神上下功夫。精心组织村、组干部学xxx省、市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关文件精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找准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二是在工作部署上下功夫。认真制定工作方案,明确了目标任务,落了责任要求;三是在深入调研上下功夫,在具体工作中要把各项工作任务细化为每一个具体指标,逐一进行落实。
二、突出重点,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
在大湾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中我们着力把握四个原则:一是加强引导,以农民为主体的原则。各村两委班子充分发挥导向作用,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通过资金支持、项目扶持等形式,引导农民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切实尊重农民意愿,主要依靠农民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引导不误导,领办不包办,真正把农民愿意不愿意、高兴不高兴作为衡量新农村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准。二是科学规划,统筹安排的原则。我们本着“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民主商议、3 注重实效”的原则,结合大湾实际,围绕产业发展和现代农业建设,明确工作思路,提出建设任务,搞好建设布局,突出建设重点,强化建设措施,健全建设机制,积极稳妥有序地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三是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针对各村社的自然条件差异较大,经济发展水平不尽相同等实际情况,坚持量力而行,实事求是,不搞“一刀切”,不强迫命令,不盲目攀比,始终从促进经济发展、方便群众生产生活出发,结合村社实际,积极探索不同方式、不同特色的建设路子,使新农村建设更切合村社实际,更贴近农民的需要。四是坚持自建为主,帮建为辅的原则。新农村建设中,我们始终坚持自建为主的方针,要求村社紧紧依靠上级、而不是依赖上级,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通过“一事一议”的形式,鼓励农民自己出钱出物、投工投劳,并通过州、市、镇三级包扶帮建,重点解决农民自身无法解决的实际困难,在农村真正形成政府组织实施、农民自主建设、帮建单位积极扶持的良好局面。
三、基础先行、务求实效,突出抓好“五基”建设
在大湾的新农村建设中,我们从从农村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入手,突出抓了“五基”建设。即:农村基础产业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基本素质提高,农民基本生活改善,农村基层民主完善。把农村产业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为新农村建设的落脚点,切实做好做细每项工作。
1、基础产业稳步发展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根据新农村建设倡导实行“一村一品”政策,大湾村结合本村实际,制定了本村的产业发展规划,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一是传统种植业上了一个新台阶。多年来,大湾人的经济收入一大部分依赖于蔬菜种植,新农村建设开始后,我们注重积极引导农民用新技术新方法进行蔬菜种植,多次聘请技术人员现场进行技术讲座,到2010年,全村蔬菜播种面积已达490亩,总产值16.4万元,较2005年增长了近10%。蔬菜种植已成为大湾村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大力打造以“农家乐”为形式为主的特色饮食村。目前,仅大湾村民小组就有“农家乐”特色饮食服务业8家,经济效益日益显现。三是积极筹划如何合理利用现有土地资源,发展高效、优质、高产的生态经济作物及技术,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等经济组织,积极探索有利于本村经济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法。
2、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
2008年以来,我们积极帮助各村寨完成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的申报工作,并通过政府、社会各办多方支持及本村群众集资,共投资555万元完成了大湾、街坡、磨石沟、丙茂、下芒排、锅盖石六个村民小组的新农村路面硬化工程。现在 5 还有上芒晏和下芒晏两个村民小组的村内道路在在施工中,另三个村民小组也在筹建阶段。为解决人畜饮水问题,每个村民小组都已修建了蓄水池,铺设了自来水管道,极大的方便了群众生活生活。同时,通过各种渠道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和在外创业的成功人士参与大湾的新农村建设,08年以来,共筹措各种固定资产投资建设资金60余万元,石料2000多立方米,水泥120多吨。
现在,大湾全村已基本普及了彩电、摩托车、电饭煲、固定电话、手机等。全村现在大中型工程机械16台,货车15辆,中小型农业拖拉机667台,全村农耕地机械化程度达33%以上。村民建设沼气池159户;安装太阳能493户,占全村总户数的41%。广大群众切实感受到了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变化,真正得到了实惠,新农村建设的热情空前高涨。
3、提高农民素质,培育新型农民。
为推动和引导大湾的群众树立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想观念和文明意识,养成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我们着重从几个方面入手:一是通过多种形式组织群众开展宣传、讲课、培训等各类活动,在全村形成文明创建的氛围,我们在大湾村多策并举,通过采用远程教育网观看 6 科教片、请镇里的技术员办知识讲座等组织农民参加培训,使青壮年劳动力普遍掌握一至两门实用技术或务工技能;二是组织安排劳动力就业,鼓励外出务工,减少农村剩余劳力。全村在外务工人员已有近150人,主要分布在北京、广州、深圳、昆明等各大城市,人均收入可达2500元;三是加大村规民约的宣传和执行力度,用制度规范人;四是加强文化阵地建设,利于政府及社会各界资金支持,建设了集图书阅览、娱乐休闲的文化活动室,并开展各类文艺表演和娱乐活动。文化活动室的建成,在一定程序上满足了农民需要科学致富知识的需求,也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通过以上措施,几年来,大湾村社会治安形势平稳,无上访,无群体性事件发生,乡风文明得到较大改善。
4、在农民基本生活得到了改善。
村庄环境卫生整治体现的是新农村建设的直接成果,为此,我们开展了“五清”(清垃圾,清粪堆,清路障,清柴垛,清院落)、“五改”(改水,改路,改厕,改灶,改圈)、“五建”(建集中供水网,建村路绿化带,建沼气池,建综合活动室,建村民娱乐场所)工程,搞好人畜饮水、公路建设、沼气能源综合利用、文化活动中心等建设项目规划的落实。整个村的面貌有了很大变化,基本上做到了主路两侧无垃圾、无粪堆、无路障、无柴草垛,院内干净整洁,村民文明程度也有了明显提高。至2010年全村电视入户率达到90%以上,电话普及率达到70%以上,手机普及率达到60%左右。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辍学率控制在5‰以内,100%的实现了“两免一补”政策。卫生医疗方面,农村医疗合作保险工作已全面展开,全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5445人,参合率93%。
5、农村基层民主完善
为提高群众的参政议政、民主管理的能力,按照村务公开规范化的要求,全村不断规范和完善公开内容,实现“全方位”公开。在坚持把财务公开作为村务公开重点的前提下,把公开的内容进一步细化,将群众普遍关心且涉及切身利益的基础设施建设、计划生育、村干部报酬、各项政策性补助等事项进行公开。充分尊重党员的民主政治权利,实行民主议事和党内监督制度。在重大决策上,坚持集体研究、科学决策,规范开展“一事一议”,以党风带民风,以民风促村风,开成了良好的民主氛围。
四、认真履职,充分发挥指导员作用
为扎实推进大湾的新农村建设工作,德宏州工商局积极抽调工作能力强、有经验的人担任新农村指导员。要求指导员在开展工作时带政策解“惑”、带项目解“困”、带技术解“难”、带法律解“结”、带真情解“忧”。五年来,我局共下派了驻村的新农村建设指导员三位,每一位指导员都认真遵守 各项规章制度,牢记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六大任务”和?“六大员”职责,紧紧依靠当地党委、支部的领导和群众的支持,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发扬不怕吃苦、不怕劳累的精神,积极努力工作,使各项工作卓有成效地开展。一是积极参与中心工作。进驻各村后,指导员都积极参与驻村相关制度的建设和完善工作,积极配合乡村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禁毒防艾、扶贫开发、纠纷调处、社会治安、教育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等事关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工作。二是千方百计办实事。树立“一年工作队,十年农村情”的信念,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了解群众疾苦,反映群众唿声,尽心尽力为驻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三是加强政策法规宣传。进村寨入院落,走山头赴地块,深入宣传贯彻各项涉农法规、支农惠农护农政策,做到指导员到哪里宣传讲解政策到哪里。四是出谋划策建新村。吃透村情民情,立足驻村特点,开展村容村貌整治,研究新农村建设思路,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有序推进新农村建设。五是思想认识到位,创造工作条件。各级抽派新农村指导员单位对省委关于抽派新农村指导员的部署认识到位,以抗旱救灾和村“两委”换届工作为重点,紧紧围绕当地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加强学习,转变作风,认真履职,扎实工作,在抗旱救灾保民生、特色农产业发展、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五、存在的问题
(一)对指导员驻地的帮助不够。虽然为大湾村做了一些事情,投入了一些经费,但帮助的力度还很有限;
(二)单位无项目和资金,帮扶经费还不能满足群众需要。
六、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继续以十七大精神和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三农”政策,切实开展创先争优“三联三创”活动,进一步解放思想,在州市新农办的领导下,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拓宽工作思路,加大支持力度,从资金和项目上对新农村建设挂钩帮扶村提供帮助。
总之,通过五年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湾村的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社会进步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县新农村建设办公室的指导下,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按照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扎实工作,努力拼搏下取得的成果,我们计划下一步发扬长处,克服不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积极完成新农村建设的各项目标任务,为大湾村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和谐进步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第二篇:新农村建设驻村工作队五年工作总结
新农村建设五年工作总结
市供销社驻东北里社区新农村建设工作队队长
何春荣
新农村建设 驻村工作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行动,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我们市供销社驻东北里社区村工作队驻村五年以来,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全心全意实践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认真当好“三个代表”的忠实实践者、宣传者,肩负起市委、市政府赋予的光荣使命,圆满完成了驻村工作的各项任务,真正在群众中树立了良好形象,切实当好了单位的“代表”,当好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代表”。现将五年来驻村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习,充分认识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
新农村建设的主要任务,就是以打牢社区发展基础,增强社区发展后劲,促进群众增收,逐步使广大农村和农民群众“生活富起来、精神乐起来、生态好起来、村容美起来、班子强起来”。要做一个合格的驻村工作队员,就必须认真学习农村政策、规章制度和相关的会议精神,丰富自己的理论水平,才能做到对新农村建设的目的理论准确,表达清楚,更充分的认识与理解新农村建设的重性。因此,工作中,我们注重学习,认真思考,并结合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坚持学习相关的理论,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增长工作才能,增强自己的工作自信心,逐渐提高了自身的素质和综合能力,以帮助自己更好的完成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任务。
二、注重调研,进村入户,认真做好新农村建设的科学规划
由于我们一直在机关单位工作,没有农村基层的工作经验。进村后,我们首先深入农户家中,认真做好调查,了解民情,熟知村民的要求与愿望,仔细分析与研究,掌握好第一手材料,做到心中有数。再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实现农业特色优质化、道路房屋整洁化、村风民俗文明化、社会秩序和谐化的目标,科学合理的规划东北里社区的建设项目,做好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重点突出,分步实施,整体推进,根据实际作出了东北里社区人畜安全引水工程、道路建设、科技文化活动室和建设工程项目及东北里社区产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
三、加大宣传,营造良好的新农村建设氛围
在认真做好调研和科学规划的基础上,我们做好宣传工作,努力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建设氛围,让群众充分了解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目标。一方面工作队员先于村小组长及党员群众,认真学习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内容、任务、目标,特别是仔细领会新农村建设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为群众尽快过上小康生活;另一方面是召开群众大会,由社区党总支、居委会领导和工作公文写作队员向群众反复宣讲建设内容、规划项
目、建设实施方案、过程、步骤。通过宣传,提高了群众主动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更为建设项目的实施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
四、深入基层,用心为群众办实事、搞服务
(一)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滞后是制约社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也是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五年来,新农村建设工作队先后带领群众修筑了南马河大桥,五云寺广场,东里巷等道路和公共场所建设,方便了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村容村貌得到了明显改善,近五年来,市供销社每年用于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资金平均每年5000元左右。
(二)着力提高村民致富能力
科学文化素质低是影响农民致富的重要原因,我们从加大科技扶贫力度着手,加强科学技术培训,大力开展技术推广和技术服务。充分利用农村远程教育教育和家长学校阵地,开展技术培训,截止目前每年举办农业科技培训班5期,共培训居民800人次,明显提高了村民的文化素质。驻村工作中我们紧紧抓住群众关心的问题,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赢得了村民欢迎。
(三)强化基层组织建设,提高了党员干部带领村民致富的能力
经常对党员进行思想教育培训,建立健全了民主管理制
度,实行村务公开,每季度召开一次党员会,讨论学习好富民政策,学习致富技术,真正起到致富带头作用。抓紧抓好理论学习工作,搞好“三个结合”,与解决实际问题联系起来,着力培养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典型,通过党员身边的人和事来教育、感化、引导、激励他们,取得了显著成效。并要求驻村干部和每位村两委成员人人写出一篇切合实际的自查报告,广泛征求意见,使问题得以有的放矢的解决。
(四)实施群防群治,构建平安家园
为进一步维护社会治安,共建平安家园,东北里社区积极积极参加市里面组织开展的大规模整治社会治安“零点行动”,积极进户座谈,通过座谈,使他们了解了开展此次活动的重要意义。起到了警示和教育的作用,鉴于东北里社区偷盗现象的出现,组建成立了护村巡逻队,维护了社区的平安和谐,赢得了辖区群众的一片赞誉。
(五)积极帮助困难群众,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市供销社在深入了解社区居民基本生活情况后,对一些弱势群体给予了很大的帮助,定期到这些贫困户家中座谈,从精神上物质上都给予一些实质的帮助,小问题直接帮助解决,大的问题再向上级领导汇报逐渐解决,市供销社在慰问弱势群体方面的资金平均每年3000元左右,这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五、存在问题和困难
1、市供销社人员编制少,各项事务多,对新农村建设的人力、物力相对不足。
2、流动人口较多,不易管理,牵制到方方面面的工作。
3、经济基础薄弱,个体经营内容单一。
4、新农村建设争取项目难度大,工作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限。
六、新农村建设工作今后打算
新农村建设唱主角的是群众,没有群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新农村建设只能是“纸上谈兵”,为此,我认为下一步的工作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
1、加强党建工作,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建设作用。
2、加强构建和谐社区、平安家庭创建活动。
3、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深入社区,深入群众,把关心群众,依靠群众,做为建设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现有的基础上把工作做得更细、更好。
4、及时掌握了解困难家属情况,努力做到民恩我想、民困我帮、民需我做、民求我应。
5、进一步完善流动人员管理。
6、针对资金紧,建设工作量大的问题,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把有限的资金用到建设实际中来,对工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多想多做,通过创新方法使之有效解决。
第三篇:新农村建设驻村工作队五年工作总结
新农村建设五年工作总结
市供销社驻东北里社区新农村建设工作队队长何春荣
新农村建设 驻村工作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行动,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我们市供销社驻东北里社区村工作队驻村五年以来,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全心全意实践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认真当好“三个代表”的忠实实践者、宣传者,肩负起市委、市政府赋予的光荣使命,圆满完成了驻村工作的各项任务,真正在群众中树立了良好形象,切实当好了单位的“代表”,当好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代表”。现将五年来驻村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习,充分认识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
新农村建设的主要任务,就是以打牢社区发展基础,增强社区发展后劲,促进群众增收,逐步使广大农村和农民群众“生活富起来、精神乐起来、生态好起来、村容美起来、班子强起来”。要做一个合格的驻村工作队员,就必须认真学习农村政策、规章制度和相关的会议精神,丰富自己的理论水平,才能做到对新农村建设的目的理论准确,表达清楚,更充分的认识与理解新农村建设的重性。因此,工作中,我们注重学习,认真思考,并结合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坚持学习相关的理论,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增长工作才能,增强自己的工作自信心,逐渐提高了自身的素质和综合能力,1
以帮助自己更好的完成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任务。
二、注重调研,进村入户,认真做好新农村建设的科学
规划
由于我们一直在机关单位工作,没有农村基层的工作经
验。进村后,我们首先深入农户家中,认真做好调查,了解
民情,熟知村民的要求与愿望,仔细分析与研究,掌握好第一手材料,做到心中有数。再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实
现农业特色优质化、道路房屋整洁化、村风民俗文明化、社
会秩序和谐化的目标,科学合理的规划东北里社区的建设项
目,做好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重点突出,分步实施,整体
推进,根据实际作出了东北里社区人畜安全引水工程、道路
建设、科技文化活动室和建设工程项目及东北里社区产业发
展的中、长期规划。
三、加大宣传,营造良好的新农村建设氛围
在认真做好调研和科学规划的基础上,我们做好宣传工
作,努力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建设氛围,让群众充分了解新农
村建设的主要目标。一方面工作队员先于村小组长及党员群
众,认真学习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内容、任务、目标,特别是
仔细领会新农村建设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为群众尽快过上小
康生活;另一方面是召开群众大会,由社区党总支、居委会
领导和工作公文写作队员向群众反复宣讲建设内容、规划项
目、建设实施方案、过程、步骤。通过宣传,提高了群众主
动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更为建设项目的实施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
四、深入基层,用心为群众办实事、搞服务
(一)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滞后是制约社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也是群
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五年来,新农村建设工作队先后
带领群众修筑了南马河大桥,五云寺广场,东里巷等道路和
公共场所建设,方便了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村容村貌得到了
明显改善,近五年来,市供销社每年用于社区基础设施建设
方面的资金平均每年5000元左右。
(二)着力提高村民致富能力
科学文化素质低是影响农民致富的重要原因,我们从加
大科技扶贫力度着手,加强科学技术培训,大力开展技术推
广和技术服务。充分利用农村远程教育教育和家长学校阵
地,开展技术培训,截止目前每年举办农业科技培训班5期,共培训居民800人次,明显提高了村民的文化素质。驻村
工作中我们紧紧抓住群众关心的问题,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赢得了村民欢迎。
(三)强化基层组织建设,提高了党员干部带领村民致
富的能力
经常对党员进行思想教育培训,建立健全了民主管理制
度,实行村务公开,每季度召开一次党员会,讨论学习好富
民政策,学习致富技术,真正起到致富带头作用。抓紧抓好
理论学习工作,搞好“三个结合”,与解决实际问题联系起
来,着力培养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典型,通过党员身边的人和事来教育、感化、引导、激励他们,取得了显著成效。
并要求驻村干部和每位村两委成员人人写出一篇切合实际的自查报告,广泛征求意见,使问题得以有的放矢的解决。
(四)实施群防群治,构建平安家园
为进一步维护社会治安,共建平安家园,东北里社区积
极积极参加市里面组织开展的大规模整治社会治安“零点行
动”,积极进户座谈,通过座谈,使他们了解了开展此次活
动的重要意义。起到了警示和教育的作用,鉴于东北里社区
偷盗现象的出现,组建成立了护村巡逻队,维护了社区的平
安和谐,赢得了辖区群众的一片赞誉。
(五)积极帮助困难群众,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市供销社在深入了解社区居民基本生活情况后,对一些
弱势群体给予了很大的帮助,定期到这些贫困户家中座谈,从精神上物质上都给予一些实质的帮助,小问题直接帮助解
决,大的问题再向上级领导汇报逐渐解决,市供销社在慰问
弱势群体方面的资金平均每年3000元左右,这在维护社会
稳定方面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五、存在问题和困难
1、市供销社人员编制少,各项事务多,对新农村建设的人力、物力相对不足。
2、流动人口较多,不易管理,牵制到方方面面的工作。
3、经济基础薄弱,个体经营内容单一。
4、新农村建设争取项目难度大,工作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限。
六、新农村建设工作今后打算
新农村建设唱主角的是群众,没有群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新农村建设只能是“纸上谈兵”,为此,我认为下一步的工作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
1、加强党建工作,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建设作用。
2、加强构建和谐社区、平安家庭创建活动。
3、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深入社区,深入群众,把关心群众,依靠群众,做为建设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现有的基础上把工作做得更细、更好。
4、及时掌握了解困难家属情况,努力做到民恩我想、民困我帮、民需我做、民求我应。
5、进一步完善流动人员管理。
6、针对资金紧,建设工作量大的问题,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把有限的资金用到建设实际中来,对工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多想多做,通过创新方法使之有效解决。
第四篇:村新农村建设五年工作总结
木河乡下庞村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木河乡下庞村地处张家川县城西部,距县城10公里,距乡政府所在地1.5公里,张蔡公路从村中穿过,属张家川县浅山地区,境内海拔1650米,年降雨量600毫米,年平均气温7.5摄氏度,无霜期168天,全村有6个村民小组,292户,1460人,其中劳动力584人,耕地面积2272亩,粮田面积1686亩,人工牧草面积400亩,全村共存栏大家畜牛1146头,羊876只,2007年,人均占有粮食320千克,人均纯收入1900元。
2006年,下庞村被列入县级新农村示范村,2008年,被列为市级新农村示范村,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和“五大新任务”要求,乡、村两级分工负责,因地制宜,综合规划,依托资源优势,以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培育产业基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公益事业等为主,在广大干部群众的广泛支持与参与下,下庞的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2008年,累计投资达460.35万元,其中市上投资6万元,县上投资118万元,部门投资45.65万元,招商引资150万元,群众自筹140.7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调整产业结构,扩大规模养殖,招商引资,社会公益事业等方面,经过一年努力,全面完成了投资项目的落实,为把新农村建设推进更高一步奠定了基础,总结以来重点抓了以下工作:
一,围绕持续发展,在科学规划上下工夫。
下庞村在新农村建设,以可持续协调发展为目标,坚持规划先行的原则,结合本村实际,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经过充分论证,对新农村建设内容进行认真科学规划,分步建设。第一步,规划产业,把增加农民收入放在首位,即抓三个产业:一,抓种植业,通过引进优良品种,扩大规模经营,形成小麦、冬油菜良种繁殖培育基地;二,抓畜牧养殖业,从引进改善饲草料入手,扩大养殖规模,增加收入效益;三,抓招商引资,培育劳务输出基地。第二步,加强基础设施,努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为发展现代农业创造条件。第三步,发展社会公益事业,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第四步,整治村容村貌,改善人居环境。
二,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
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严重制约着全村经济文化发展,同时也是群众反映最强烈,最期盼的问题,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将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一是大力抓农田基建工作,使梯田达到80%以上;二是积极动员群众参与完成38公里的农机路修建;三是以改善生态环境为出发点,实施退耕还林186亩,这些不但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也为推进建立现代农业提供了保障;四,针对行路难问题,投资7.5万元,完成大庄阳2.5公里硬化及下风营、下庞1030米道路拓宽;五是结合今年灾后重建,投资236万元(县财政投资118万元,群众自筹118万元),完成59户灾民建房;六是结合“三清五改”工作,于2007年完成150口沼气池建设,并建立垃圾点3处,极大改善了人居环境,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基础。
三,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着力解决农民增收难问题。增加农民收入是实现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更是新农村建设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传统种植观念结构单一,是制约农民发展,影响农民收入的重要因素,针对这一问题,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工作:一是狠抓种植业结构调整,走粮食、经济并举的发展路子,今年投资10万元,实施100亩架豆王种植示范点,200亩蔬菜及500亩地膜玉米套种西葫芦,亩均增收300元;二是建立种子培育基地,增加农业效益,通过引进优良品种,加大农业投资,今年良种投资7万元,建立1050亩优质小麦,200亩冬油菜籽种繁育基地,亩均可增收200元;三是按自然条件合理布局,现已形成山顶油菜加洋芋,半山腰种小麦,川区玉米加蔬菜的产业带;四是依托整村推进项目与农村互助协会发展基金优势,大力发展畜牧业,全村2008年出栏大家畜牛705头,羊626只,畜牧业收入达263万元,占全村经济收入的37%,从而使粮食、经济、畜牧达到了1;1;1的平衡发展,为现代农业的建立创造了可持续协调的发展,也为解决农业增效难,农民增收难问题找到了一条有效途径。
四,积极开展劳务输转,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人多地少是制约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一大因素,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充分发挥劳务站作用,广泛提供劳务信息,今年,累计输出劳动力300人(次),同时,积极开展照商引资项目,与山东客商签约投资150万元的永锋建材厂已落户下庞村,并已开机生产,可解决150余人的就业问题,统计今年劳务收入达320万元,劳务收入占经济总收入的极大比重,成为我村的又一大产业支柱。
五,积极发展公益事业,大力关注民生问题。民生问题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也是影响社会稳定的一大问题,因此,我们从“执政为民”的高度政治观念出发,积极发展公益事业,按照农村建设“八通六有”的要求,实施了人饮工程,农网改造工程,通电话工程,并建立远程教育点,并不断改善村小学条件,今年又投资8万元新建村卫生所一处,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机制,极大方便了群众能够用水、用电、行路、上学、就医难等问题。村文化室的建立,极大丰富了群众的生活,村多种民营合作社、农村互助发展协会也开展了多项便民服务措施。
六,从提高农民素质入手,积极开展培训工作。把农民培养成为一支有文化、懂科技、会经营、素质高的队伍,是新农村建设中对农民的根本要求,为此我们重点抓了。一是利用学习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东风,在全村开展了学理论,学政策的大活动,使广大群众对国家方针政策有了了解,对发展吃了定心丸;二是结合现代远程教育和送文化、送科技、送医三下乡活动,在群众中广泛开展科技、医疗卫生、致富信息等活动,使群众掌握了致富信息,获取了致富门路,增强了自我保健意识;三是开展政策法规宣传活动,制订村规民约,加强民主管理,开展和谐家庭、环境卫生等评议活动,增强了群众法制意识与大局意识,形成了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大好局面。
七,加强组织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组织保证。“指导在县,主抓在乡,落实在村,农民参与”是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机制,为确保新农村建设项目工作顺利开展,村上成立了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实行强化领导,分工负责,协调运作的机制,并积极发动了广大群众参与,形成了齐抓共建的局面,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定的组织保障,保证了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
总结以来,我们是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这与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要求,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愿望仍存在很大差距,这主要表现在:一是村容整洁工作做的不到位,下风营、下庞主干道未硬化,小巷道硬化没有开展,庭院美化不够;二是对新型能源开发力度不够;三是旱作农作基础设施建设没有跟上,制约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四是信息服务跟不上;五是个别项目超计划实施,致使项目已建成,但资金没有着落。
下一步主要打算抓好以下方面工作,一是积极争取项目,完成下风营、下庞主干道及三个自然村小巷道的硬化;二是从整洁村容村貌入手,加大环保投资力度,加强绿化工作;三是积极争取项目,实施下庞塬、风营梁的旱作滴灌工程;四是争取项目,配套一池三改成果,开发太阳能资源;五是充分发挥综合协会功能,在信息服务上方便群众,做好产、销一体化;六是在市上验收基础上,做好申报省级新农村示范村工作。
总之,我们将在乡党委、乡政府的领导下,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与参与下,以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知道方针,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下庞村的新农村建设推向新高峰。
全市新农村建设工作汇报
今年,市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严格按照中央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总体要求,突出“两大重点”,坚持“四个结合”,推动“四大创新”,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使全市的新农村建设迈上新台阶
突出两大重点:一是突出示范村建设。从特色产业和产品入手,每个示范村培育了2一3个主导产业,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达到13%以上。建立了以产业协会为主的中介服务机构和市场流通体系,提高了促进示范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市场化运作水平;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全市18个示范村着力设施了村村通电话、通广播电视、通公路、通自来水、农村电网改造、“一池三改”和村庄绿化的“五通两改一化”工程,各示范村基本实现了“五通(通油路或等级砂砾路、通自来水和班次车、80%的农户通电话、100%的农户通广播电视)和“两化”(生活环境净化、村庄绿化)。二是突出科学编制规划。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在完成县(区)、乡、村三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加强了村庄布局规划,重点完成了18个示范村的村庄布局规划,明确了各示范村的居民居住区和主要街道布局等,绘制了发展蓝图。
始终做到“四大结合”:一是把新农村建设与实施重点项目相结合。采取项目捆绑、资金捆投的措施,对扶贫开发、农业综合开发、生态效益示范、畜牧改良、农田水利、饮水解困及公共事业等建设项目,实施“政府统筹、捆绑使用、定向投放”,通过重大项目带动,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二是与开展村企互动活动相结合。按照自治区关于开展“村企互动”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马铃薯、草畜产业和劳动力等资源优势,通过招商引资等多种途径,鼓励、引导、动员和支持市内外各类企业、行业协会,充分发挥其综合带动效应,在企业与行政村或基地所在村之间,建立有组织、长期紧密联系的利益共同体,实现“村企互动、优势互补,以企带村、以村促企、村企共赢”的目标。三是与农村危房危窑改造项目相结合。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集中使用”的原则,以示范村为重点,集中安排危房改造项目资金,着力打造新农村建设亮点村。三是与发展设施农业相结合。以清水河、葫芦河、渝河、泾河、红茹河等流域为重点,按照培育“辣椒村”、“西红柿村”、“韭菜村”等“一村一品”的发展模式和“抓川、进山”的总体思路,大力发展设施农业,使之成为全市加快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
着力推动四大创新:一是创新对农民的培训方式。首先,分层次培训农民。加强对村干部和农村“能人”的培训,通过村干部和“能人”的带动,一带十,十带百,让更多的农民掌握先进的农业实用技术。其次,根据农民普遍存在“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的心理,按照“县(区)有科技示范园区、乡有示范点、村有示范户”的总体要求,结合实施科技入户工程,建立县(区)、乡、村三级科技示范推广体系。让农民通过示范区(点),亲自感受科技效果,再通过示范户的实践操作和示范引导,掌握运用农业科技知识。建立农村技术服务体系。第三,按照“农业技术部门+示范基地+农户”、“农业科技人员+农户”的模式,建立服务农民的长效机制。二是创新建设机制。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好“五补一免”和“两免一补”等惠农政策。巩固和完善农村税费改革成果,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有效解决了农民看病难的问题;鼓励、引导有条件的村在稳定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体制的基础上,采取多种形式,积极鼓励土地经营权有偿、有序流转,积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在发展二、三产业方面,引导农民采取入股集资的办法,大力发展股份合作经营。推进农村基础设施管理体制改革,对水利设施和荒沟荒滩等公共资源,按照“谁管理、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运用市场经济手段进行经营管理,让其更好地发挥效益。三是创新融资手段。对于示范村主干道的硬化、亮化、绿化等一些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采取农民集资、社会捐资、政府补贴相结合的办法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对文化娱乐室、自来水、农田灌溉设施等公用性基础设施项目,按照“谁建设、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大量挖掘和充分利用民间资金进行建设。建立和完善贷款担保机制和机构,在最大限度降低贷款风险系数的基础上,重点加大对农民在兴办企业和第三产业方面贷款支持力度,同时给予利率和还贷期限等方面的优惠照顾。四是创新考核方式。市委、政府把新农村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列入各县(区)和市直有关单位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每季一通报、半年一初评、年终一总评的考核机制,每年底由市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牵头,组织市直相关单位进行考核,并实现严格的奖惩制度,奖励先进,鞭策后进。
第五篇:18年新农村建设驻村工作总结
2018年新农村建设驻村工作总结
2006年新农村建设驻村工作总结2007-12-08 18:03:38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2006年新农村建设驻村工作总结2006年新农村建设驻村工作总结(2)2006年新农村建设驻村工作总结
2006年新农村建设驻村工作总结
我于2006年2月27日经州委组织部选派,作为06年新农村建设工作队队员,进驻××乡××村委会的那崩村小组,驻村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通过一年的农村基层实践,使我磨练了意志,开阔了视野,增强了工作责任心,熟悉了农村基层工作程序。农村政策理论的理解水平得到了提高,积累了丰富的农村工作经验。与此同时,在与其他驻村工作队员及村民的朝夕相处中,增进了理解与交流,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学到第1
文秘版权所有!了许多工作方法,并从他们身上感受到了强烈的进取精神和发展意识,真切感受到基层锻炼的价值与益处。现将这一年的驻村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习,充分认识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
新农村建设的主要任务,就是要以“四村”建设为载体,打牢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增强农村发展后劲,促进农民增收,逐步使广大农村和农民群众“生活富起来、精神乐起来、生态好起来、村容美起来、班子强起来”。要做一个合格的驻村工作队员,就必须健全有关的政治力量及农村政策、规章制度、相关会议精神的学习,丰富自己的理论水平,才能做到对新农村建设的目的理论准确,表达清楚,更充分的认识与理解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因此,工作中,我常注重学习,认真思考,不耻下问,并结合自的实际和工作需要,一直坚持学习相关的理论,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增长
工作才能,增强自己的工作自信心,逐渐提高了自身的素质和综合能力,以帮助自己更好的完成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任务。第1文秘版权所有!
二、深入基层,踏踏实实为群众服务
1、进村调研,科学规划。由于我没有农村基层的工作经验,进村后,首先深入农户家中,认真做好调查,了解民情,熟知村民的要求与愿望,仔细分析与研究,掌握好第一手材料,做到心中有数。再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实现农业特色优质化、道路房屋整洁化、村风民俗文明化、社会秩序和谐化的目标,科学合理的规划那崩村的建设项目,做好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重点突出,分步实施,整体推进,此次在那崩的调研后,根据实际情况及资金量工作出了人畜引水工程、道路建设、科技文化活动室、五位一体的建设工程项目,并针对经济发展状况作
出那崩产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
2、进村做好宣传,营造良好的建设氛围。在做好调研,制定好规划后,就是要做好宣传工作,让群众充分了解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目标。为此,公文写作我们主要从以下方面开展宣传工作,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建设氛围:一方面工作队员先于村小组长及党员群众,一切学习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内容、任务、目标,特别是仔细领会新农村建设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为群众尽快过上小康生活;另一方面是召开群众大会,由乡党委政府领导和工作队员向群众反复宣讲建设内容、规划项目、建设实施方案、过程、步骤。通过宣传,提高了群众主动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更为建设项目的实施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
3、全面组织实施建设工程,用心为群众解决好实际问题。在建设的实施中,按具体制定的四个工程建设项目,精心组织,加强动员,积极参与,组织群众筹工出劳,有计划有步骤的完成各
个项目的建设,苦战了近8个月,顺利完成了《新农村建设目标管理考核》所规定的各项建设任务,帮助那崩村建立建全了个各种基层组织,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意识得以提高,村容村貌明显改观,村民素质整体提高,村风民俗文明进步,社会环境安定有序。被乡政府推选位2006年文明新村。
当然在新农村建设的实际过程中,一定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具体实际问题,我都会和工作队的同志一起深入到农户家中,共同协商,耐心听取意见,认真细致的给予解释和开导,稳定群众的不良情绪。对涉及村民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竭尽全力解决与完成。通过努力得到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最终得到了群众的好评。
三、体会和收获
经过一年的驻村开展工作,每天都与村民朝夕相处,并肩工作,村民的纯朴、善良、勤劳,深深的感染了我,使
我的思想受到了极大的触动。通过这一年的基层锻炼,我对农村工作的开展和存在的问题有了全面的深刻认识,对今后的工作有了很大的帮助和指导作用。工作中,我也深切体会到做好农村基层工作,必须与村民群众融为一体,放下架子,虚心待人,耐心听取群众意见,加强与村民的交流沟通,并从他们的利益出发,才能求得理解与支持,更要依靠和争取村干部的支持与帮助。现在我更深刻的体会到了,只有扎根群众,才能了解群众;只有深入群众才能服务群众;只有勤于实践,才能尽快成长。
驻村工作期间,我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思想和工作上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如没有写出一篇调研文章;只注重完成任务,不注重创新与发展等等。回去后,我一定会针对自己
2006年新农村建设驻村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