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突出“三四五六” 给力“四个加大” 构建强农惠农政策落实的长效机制
突出“三四五六” 给力“四个加大” 构建强农惠农政策落实的长效机制
阅读次数:121 【字体:大 中 小】
赤纪监
近年来,赤壁市纪委、监察局高度重视,周密部署,突出采取“三四五六”举措,督促中央、省、市强农惠农政策资金的全面落实。针对拉网式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研究整改,积极探索强农惠农政策资金落实的长效机制。
一、领导重视,做到“三个及时”
一是及时汇报。为了将全省强农惠农政策落实专项检查电视电话会议和《关于对中央和省、市强农惠农政策和资金落实情况开展拉网式检查的实施意见》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及市纪委、监察局主要领导作了专题汇报,咸宁市委副书记、赤壁市委书记丁小强认为:“党的惠农政策要落到实处,发现问题要坚决查处”。二是及时成立领导小组并制定方案。专题汇报后,市委、市政府迅速成立了以常务副市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市纪委、监察局及时制定并下发了《关于对中央和省各项惠农政策和资金落实情况开展拉网式检查的工作方案》。按照《方案》要求,有关市直部门和全市各乡镇成立了专班,深入开展自查自纠。三是及时动员部署。为了保证《方案》贯彻落实和拉网式检查取得实效,市纪委、监察局于2011年3月14日组织召开了对全市强农惠农政策和资金落实情况开展拉网式检查工作会议,市政府常务副市长方木生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明确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特别是涉农部门,要将强农惠农政策落实作为今年一项重要工作,各有关单位“一把手”要亲自抓,在安排、督办、检查、完善等环节上要具体抓、抓落实。
二、周密部署,做好“四个到位”
一是人员到位。从纪工委、市直有关部门抽调49名干部组成8个拉网式检查工作专班,每个专班都有一名市纪委常委带队。二是培训到位。为了使专班人员掌握强农惠农政策,熟悉检查流程和要求,市纪委、监察局组织8个检查专班人员和有关部门业务骨干、乡镇纪委书记、财经所所长进行为期一天的学习培训,将惠农政策资料编印成册,并邀请财政、农业、林业、人社、民政等部门具体负责的同志进行讲解。三是情况掌握到位。组织专班人员对中央和省落实到全市的惠农政策和资金情况进行了全面摸底,2009年和2011年全市涉及的惠农资金共有62项,涉及25个单位,市纠风办将惠农资金补贴情况印成表格发至各检查组。四是自查自纠到位。督促各相关单位对惠农政策和资金落实情况进行自查,16个市直部门和14个乡镇积极组织人员开展自查自纠。如市财政局成立5个自查工作专班,对农民负担监督卡发放情况和财政拔付的资金落实情况,逐村逐户进行了检查;16个市直单位通过对所涉资金和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了清理自查,没有发现违规使用情况;14个乡镇共组织170余名镇、村和镇直单位干部进村入户开展自查自纠。
三、统筹推进,做到“五个结合”
一是与目标责任考核相结合。将强农惠农政策资金落实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领导干部岗位目标责任检查考核重要内容,增强工作责任感。二是与政风行风评议相结合。将强农惠农政策资金落实纳入效能监察和政风行风评议内容,对惠农政策、资金不落实的按规定进行问责。三是与“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和“创先争优”活动相结合。明确要求驻村干部进村入户时,要大力宣传惠农政策,重点关注惠农政策和资金落实情况。如市旅游局、财政局、公安局等单位认真按照要求,及时将有关惠农政策印制成小册子发送给村民,有效促进了惠农政策的落实。四是与基层党务、村务公开相结合。要求各单位、村、社区及时全面加强惠农政策公开,进一步创新公开载体,规范公开内容,确保群众知情权和监督权的落实。五是与当前广泛开展的“治庸问责”活动相结合,切实转变干部作风。要求有关市直单位,组织具体负责政策和资金落实的相关人员,坚持定期下乡进村入户了解落实进度。要求乡镇干部沉到村组,下到田间地头,通过与农户面对面的交谈,随时掌握政策和资金落实的具体情况。
四、拉网督查,做实“六个环节”
一是检查环节。在各相关单位和乡镇自查的基础上,组织8个检查工作专班,按照突出重点、实施全覆盖的原则,积极开展检查。每个专班均由一名市纪委常委带队,定期和不定期进村入户检查。坚持做到一家一户地问,一条一款地查,不放松任何一个细节,不放过任何一个问题。二是暗访环节。为了进一步掌握检查过程中未能发现的问题,从2011年3月下旬开始,组织工作专班人员不暴露身份、不和镇村干部打招呼、不定时间暗访了67个村400多个村民小组,走访了4000多家农户。三是掌握问题环节。通过明查暗访,专班人员发现了部分村组在惠农负担监督卡发放、水稻保险、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安全饮水、农机购置补贴、农村低保、退耕还林、家电下乡、农村用电、网络电视收费和村务公开等10项有关政策没落实到位,以及少数部门向农户乱收费的问题。四是整改环节。对发现的问题,专班人员能当场解决或答复的当场解决,不能当场答复解决的,将问题梳理集中交市纪委信访室登记,转纪工委或有关部门办理,待作出结论后,给农户明确的答复。对带普遍性和共性的问题,及时向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进行专题汇报,主要领导作出明确批示后,市纪委、监察局按照领导批示意见,分别向相关单位作出限期整改的决定。如坚决纠正市民政部门违规办理低保行为,对25名“人情保”、“关系保”及时予以清退,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严肃批评。五是查处环节。对在检查中发现并且查实的违反强农惠农政策纪律的行为,严肃处理,决不手软,以实实在在的成效取信于民。如对该市官塘驿镇白羊村、神山镇宋河村挤占、挪用惠农资金以及市农合办违规收费事件当事人进行了立案查处,退还和收缴违规资金4.7万元。六是畅通举报环节。为防止集中检查后强农惠农政策资金落实过程中出现新的违纪违规问题,市纪委、监察局在市直相关单位、乡镇和市廉政文化广场分别公开举报电话,设立投诉信箱,接受群众对强农惠农政策资金落实的监督。
通过“三四五六”措施的落实,该市惠农资金得到有效落实,但也发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加大监督管理力度。该市针对存在监管缺位的问题,迅速召集财政、林业、农业、水利、教育、电力、民政等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召开专题会议予以研究解决。市纪委、监察局协调督促相关单位进一步细化工作措施,明确具体责任人,规范操作程序,对监管不力者,严格实行责任追究。
二是加大干部作风建设力度。深入推进干部“庸懒散”问题的治理,加强干部的教育管理,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服务质量。加大政务、村务公开的力度,提升服务水平,提高服务“到位率”和群众“满意度”。同时,充分利用报刊、电台、电视台、自编手册和“三万”活动平台,加大政策宣传力度,不仅提高广大干部对惠农政策和资金落实重要性的认识,而且使惠农政策深入千家万户,人人知晓,个个明了。
三是加大整改和查处力度。针对检查中发现的薄弱环节和问题,市纪委领导明确要求各相关单位逐一督促整改,举一反三,自查自纠。深入查找问题“症结”,分析问题的“病因”。“确诊”后迅速制定切实可行的“药方”,并落实整改到位。同时,对于挪用、截留、套取、私分惠农资金行为,市纪委将严肃查处,对已立案的要迅速补充完善证据,确认违纪事实,从严惩处。确保国家的惠农政策和资金全面落实到位,切实保证广大农民得到实惠。
四是加大制度的健全完善力度。对强农惠农政策资金监督检查出来的问题,逐一进行分析,查找制度上的漏洞。认真制定切合本地实际、科学有效、有力保障政策落实的配套制度,并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和完善。制度完善的重点要放在强农惠农资金使用与管理制度、强农惠农资金使用与管理的监管制度、强农惠农工程建设项目的招投标制度、强农惠农工程项目的建设管理制度等方面。通过加强制度建设,使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真正实现“落地生根”、“惠农强农”的目标。
第二篇: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落实力度
1.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落实力度。继续增加农业“四补贴”规模,继续实施农业防灾减灾稳产增产关键技术补助和土壤有机质提升补助。
2.推动政策落实机制创新。完善农业补贴办法,创新农业补贴方式,促进新增补贴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倾斜,鼓励补贴与生产挂钩,有条件的地方与生态资源保护挂钩。
4.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坚持稳定面积、优化结构、主攻单产,继续开展粮食稳定增产行动,推动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3.加快建设现代畜牧业。推动落实扶持生猪生产的政策措施,配合适时启动生猪市场价格调控预案,加强生产监测和形势预判,促进生猪生产稳定发展。
4.提升渔业发展水平。推进水产健康养殖,新创建500个以上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启动健康养殖示范县(场)创建活动。
8.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抓紧研究探索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的具体实现形式,推动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扩大登记试点范围。
9.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以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和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为重点,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大对联户经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扶持力度。开展家庭农场统计监测,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立家庭农场注册登记制度,制定扶持政策和管理服务办法。扶持农民合作社加快发展,鼓励农民兴办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等多元化、多类型合作社,逐步扩大农村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建设、农技推广等涉农项目由合作社承担的规模。深入推进示范社建设行动,加快建立示范社评定机制,发布示范社名录,把示范社作为政策扶持重点。加强合作社财务、资产和审计监管。落实龙头企业扶持政策,创建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完善利益联结机制。5.完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从市场准入、税费减免、资金支持、人才引进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多元化、形式多样化、运行市场化,加快构建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与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使农民享受到低成本、便利化、全方位的社会化服务。
11.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等各项改革。鼓励具备条件的地方推进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合作制改革,探索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界定的具体办法。
6.做好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加快实施农村改革试验项目,推动制度创新和项目建设有机结合,健全试验项目的考评监测机制,科学评价试验效果。
7.加大农业农村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力度。深入实施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强化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及其创新团队的管理。
22.组织落实重大项目。继续推进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建设,加大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实施力度,推动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深入开展都市现代农业交流推进活动。
23.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规范高效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争取实施深松整地、秸秆还田等关键环节作业补贴。
8.加快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加快落实好示范区“以奖代补”政策,推动涉农资金整合,加大对示范区倾斜支持力度。9.加强农产品产地市场体系建设。
27.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以生产智能化、营销网络化、管理高效透明、服务便捷灵活为目标,通过政府统筹、规划引领、典型示范和资源共享,将农业信息化建设贯穿于现代农业发展的全过程。10.推进农村沼气能源开发利用。11.加强农业资源保护。
12.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抓住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四化同步”历史机遇,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和乡镇企业、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壮大县域经济实力,增强吸纳农民工就业能力,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
13.提升农民就业创业能力。实施农民就业培训计划,培训一批文化素质高、创新意识强的农民
(1)农业政策的定义:三农 三农指农村、农业和农民;所谓“三农”问题,就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研究三农问题目的是要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增长、农村稳定。实际上,这是一个居住地域、从事行业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侧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新农村 所谓“新农村”应该包括5个方面,即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这五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小康社会“新农村”的范畴。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建设和谐社会、小康社会息息相关。“新房舍”就是农村要因地制宜地建设各具民族和地域风情的居住房,而且房屋建设要符合“节约型社会”的要求,体现节约土地、材料和能源的特征。他批评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部分农村出现的“农民豪宅”,看起来繁富讲究,其实有土地和资源浪费之嫌。在建设新民居时要加强管理、统一规划、广泛采用节约的新技术。“新设施”就是要完善基础设施,道路、水电、广播、通讯、电信等配套设施要俱全。让现代农村共享信息文明,这是新农村的重要“硬件”,往往成为制约农村小康社会建设的基础“瓶颈”。“新环境”主要体现在生态环境良好、生活环境优美。尤其是在环境卫生的处理能力上要体现出新的时代特征。像农村的生活垃圾区、污水沟、厕所、畜禽住所应按照卫生标准规划和建设。这也正是我国农村和发达国家农村的主要差距。“新农民”,有了新的设施和环境远远不够,关键要有具备现代化素质的新农民,即“四有农民”,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在农村教育、农民培训和文化道德建设上,我国农村要有很长的路要走。我国农民人均受教育只有7.3年,40%多没有接受九年义务教育。“新风尚”就是要移风易俗,提倡科学、文明、法治的生活观,加强农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像浙江一些富裕农村大修豪华坟墓等现象就不符合“新风尚”的要求(2)农业政策与一般政策的异同点
A.内容上的纲领性 B.应用上的灵活性 C.政策效力的有限性 D.形式上的多样性 E.工作范围的广泛性
社区建设的内容:一般而言,社区建设包括如下方面
一、社区组织建设,主要包括党建、社区自治组织建设、社区中介组织建设等。二是社区服务,主要包括面向老年人、儿童、残疾人、优抚对象和社会贫困户的社会保障社会化服务。三是社区卫生,主要包括社区的疾病预防、医疗、康复、保健、健康、教育、科普、体普、娱乐活动。五是社区环境,主要包括环境卫生、环境保护、绿化美化。六是社区治安,主要包括社区安全保卫、民事调解、群防群治、法制教育、法律咨询、流动人口管理和社会冶安综合治理工作
第三篇: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报告
县财政局关于强农惠农补贴政策
落实情况的汇报
县政府办:
根据你办的通知要求,现将我县近年来强农惠农补贴政策落实的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强农惠农补贴落实情况及成效
近年来,为落实好党和政府的强农惠农政策,我县根据省州有关部门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按照中央、省、州有关强农惠农补贴有关文件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州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不断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切实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也充分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牧业的增效、农牧民增收,使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从根本上改善了农牧村的落后面貌。
(一)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直补落实情况
2006—2008三年上级下达我县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直补资金为4050519.84 元。其中:粮食直补459946.37元,农资综合直补3590573.47元。将资金全部拨付到12个乡镇。各乡镇按照每户的补贴面积、补贴标准、补贴金额张榜公示后,大部分乡以现金形式已发放到户。各别乡(镇)以一卡通”
或一折通”将补贴资金发放到户。
(二)农机具购臵补贴落实情况
从2004年起国家出台了对农民购臵农机具的补贴政策,我县从2007年起实施,两年我县购臵农机具5大类10 种156台(件),补贴区域覆盖8个乡镇,受益农户142户,共完成补贴资金28.96万元。占下达计划35万元的96.53%,(三)能繁母猪补贴和保险落实情况
为了对能繁母猪养殖户尽快落实到国家的优惠政策,提高能繁母猪养殖的积极性。我局根据甘财农(2007)139号文件精神,将上级下达我县能繁母猪补贴资金18.4万元(中央补助13.8万元、省财政补助4.6万元)和县级配套的4.6万元,共计23万元,对我县的4600头能繁母猪直接补贴,在补贴资金发放过程中严格遵循公开透明、据实补贴、直补农民的原则,对折合后能繁母猪数量、补贴的金额进行了张榜公布无异议后,把所有资金按比例(每头不低于50元标准)分别拨付给各乡(镇),各乡(镇)按“特事特办”的原则,由乡、村委会和村民小组干部、村级防疫员一起把现金发放到农民养殖户手中。并积极动员农民能繁母猪养殖户参加应保的能繁母猪,截至2008年10月30日已报案66起,已理赔66起67头,已理赔金额共计31600元。对今后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退耕还林(草)补助落实情况
自2000年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以来,此项工程共涉及11个乡(镇),39个行政村,230个自然村的4221户24655人。共到位粮食360万公斤,已通过粮食部门全部兑现到农民手中;2000-2006年共到位教育医疗补助资金162.7万元;2003-2006年到位粮食折现资金710.18万元。
二、主要的做法
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中[2008]1号)精神,我们严格按照中央、省上的要求,积极稳妥的完成了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退耕还林现金补助、能繁母猪补贴、农村低保等各项发放工作任务。在惠农财政补贴政策落实过程中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做法:
(一)完善工作机制。为了切实把国家的各项惠农政策落到实处,不折不扣的执行到位,对每一项补贴工作早安排,早署,并要求各级政府单位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合力,真正作为民心工程,阳光工程来抓,并把强农惠农的各项政策落实情况作为部门、单位考核内容量化来抓。
(二)宣传政策,了解民意,落实政策。从2006年起,我县通过新闻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并利用镇,村、组三级干部集中的机会,宣传党的强农惠农政策,使强农惠农政策深入民心,干群思想认识一致,政策落实顺利到位。目前,全
县的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退耕还林补助、农村低保补贴、扶贫救济等强农惠农补贴资金落到实处。
(三)调查摸底,建立农户基本信息库。我们与各乡镇做好补贴发放前的基础数据录入工作,建立了农户信息资料库,为发放工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四)实行公示制度,接受群众监督。群众监督是各项工作监督的重要举措。通过7天的公示,使农民补贴发放工作更具透明度,更加科学、合理,确保补贴工作顺利开展。
(五)强化资金管理,确保补贴落实到户。建立健全强农惠农资金管理制度,做到专人管理、专帐核算、专款专用。
(六)加大财政监督检查力度。为从源头上治理腐败,防止违法违纪行为,我们通过健全机制,加强监管,规范政府行为,密切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树立了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一是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县纪检、监察、审计部门对惠农资金县级统发各个环节进行监督检查,对执行不力,工作不到位,不能按期完成任务的部门和单位,追究单位主要领导和当事人的责任。二是建立监督检查长效机制。县纪检、监察、审计、财政部门加大对强农惠农资金的监管力度,及时查处资金发放过程中出现的违规违纪问题,并主动深入农户询问补贴发放情况,对发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纪检监察部门,并责令改正,确保国家的惠农资金全面落实到位。
三、存在的问题
(一)“一折(卡)通”难以实现。由于我县地广人稀,交通不便,自然条件严酷,经济发展基础薄弱等客观条件的制约,惠农“一折通”发放新机制难以实现。
1、补贴量小,按“一折(卡)通”领取费用高。
2、行政运行成本高,费用支出大,乡镇信用社不愿意代理,并且有些乡镇还未设立信贷金融机构(信用社)。
3、信息平台建设滞后,使县乡财政与代理信用社之间的各项惠农资金下拨、信息上传等信息不畅。从而也造成“一折通”难以实现。
(二)土地流转监管不到位,信息不公开,导致补贴资金与土地实有亩数个别有误差。农户间土地流转私下商定,使各乡镇对土地流转难以监管,必然导致补贴难以按标准发放,分配不公等现象。
(三)由于我县的能繁母猪养殖大多以散养为主,导致发放直补和参保理赔工作量大,运作成本高。参保积极性不高,参保费难以收缴。并且农牧民群众对参保的能繁母猪报案意识不强,有的甚至发案一个月后才报案,导致养殖户与保险公司发生不必要的理赔纠纷。
(四)退耕还林(草)补贴落实中,由于农林部门的监管工作不到位,林、粮间作现象普遍存在,导致成活率低、保存率低,使得有些乡镇不能通过省、州验收,从而出现资
金缓拨退补现象发生。
四、意见和建议
(一)目前,在我县难以实现“一折(卡)通”的情况下,为了避免财政涉农补贴资金发放过程中被各乡镇挤占、挪用现象发生,使各项惠农补贴落实到村、到户,建议今后政府出面、社会市场搭建平台,使农村信用联社发挥职能,每个自然村在各乡镇信用社设立农民补贴专户,由村上再将资金发放到户,并上报领取资金的签名册。
(二)加快搭建网络信息平台,推行电子政务,加大对乡镇的宽带网络建设力度,实现每个乡镇都通网络的目标。
(三)加快生猪养殖生产方式转变。目前,我县生猪养殖都是以散养为主,形成养殖规模的养殖户很少,对散养户进行补贴和保险导致工作量大面广,行政成本高,并且生猪出栏少、对调节市场供求影响不大。针对当前正处于生猪产品价格上升的调整时期,我县应加强对小规模养殖户的引导扶持力度,将能繁母猪直补和保险补贴资金全部用于已形成规模的养殖户,使其提高标准化饲养水平,从而加快转变生猪饲养方式。
(四)加大农村信用社改革推进力度,增加农村金融机构,提升服务“三农”能力。由于我县部分乡镇还没有农村信用社,对“三农”的直补资金难以实现“一折(卡)”。建议加强农村信用社改革力度,增加农村金融机构,逐步实现
“一折(卡)”服务。
(五)减少发放环节,提高发放效益。凡需实行社会化发放的各项强农惠农资金均实行县级统发,对各项惠农资金不再拨付主管部门或乡镇财政层层划转,减少发放环节,实行“财政——银行——个人”发放模式,有效防止资金被滞留、挤占、挪用和抵扣。
二00八年十一月十七日
第四篇: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报告(定稿)
平农办发„2012‟43号
中共平凉市委农村工作办公室
关于强化对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重大原则、各项制度和
强农惠农政策落实监督检查情况的总结报告
市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近年来,市直农口部门严格按照中央、省、市关于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实施办法、工作方案的总体部署和工作要求,始终把党风廉政建设贯穿于“三农”工作之中,把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作为确保农业农村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有力抓手,作为确保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举措,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重大原则的贯彻落实为核心,以各项管理制度的健全完善为关键,以强农惠农政策的督查落实为根本,制定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任务,确定工作重点,靠实责任主体,狠抓工作落实,有力地推动了全市农业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确保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国家和省上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决策,扶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维护农民利益的政策措施,为切实强化对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重大原则、各项制度和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把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与“三农”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结合市情实际,制定出台了确保贯彻落实的实施意见、办法规定和管理制度,健全责任体系,靠实责任主体,强化督促检查,严格考核兑现,惩防体系日趋健全,农村改革发展稳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重大原则坚决贯彻。全市上下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始终坚持“重中之重”战略思想,市、县(区)两级党委成立了农村工作综合部门,切实加强了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注重改革创新,从2005年起,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1号文件为契机,市委连续出台了7个1号文件专题安排部署农业农村工作,在统筹城乡发展、农村土地流转、水利改革发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金融支持“三农”、农业保险、撂荒地开发利用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和办法意见,实施了农村综合改革、乡镇机构改革、农村金融改革、水权制度改革、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和集体林权制度及配套改革,增强了农村改革发展活
粮食、物价、审计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减轻农民负担及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工作领导小组,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核查、谁负责,谁督查、谁负责”的原则,建立了市直部门分工包抓县(区)责任制,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了责任追究制度,将惠农政策落实和涉农项目资金监管作为各级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考核责任制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考核范围,签订责任书,年终考核,对工作不到位、执行政策不力、项目资金管理不严,造成严重后果的,严格实行“一票否决制”,并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二是健全管理制度,建立长效机制。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按照“先建制、后分配,先规范、后运作”的要求,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工作实施方案》、《关于全面推行惠农财政补贴“一册明、一折统”发放管理的意见》、《平凉市强农惠农专项资金支付管理暂行办法》、《平凉市水利建设基金筹集和使用管理实施细则》、《平凉市公益林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严格落实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四项制度”、农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制度、农村资金使用管理制度、部门联合检查监督制度、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村级重大事务票决、村集体工程项目招投标以及“乡财县管”、“村账乡代管”等制度,推动乡镇资金管理中心建设,积极完善农村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全面推广“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提升村务管理透明度,促进了农村各项制度和强农惠农政策监管落实工作步入科学
三榜定案”,扩大了民主评议的范围,提高了准确率。二是规范资金兑付程序。完善了强农惠农补贴资金“一册明、一折统”发放管理办法,严格落实“六个一”、“五到户、六不准”制度,各类惠农补贴采取“一折通”直接发放到农户手中。三是创新服务方式。按照位臵便捷化、服务人性化、项目综合化、程序规范化、效率最大化的要求,6个县(区)开通了惠农政策信息化服务平台,102个乡(镇)组建了惠农服务大厅,实行“一个窗口受理,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制度;构建电子监管系统,采集录入了农户家庭人口、土地面积、身份证号、户口本号、家庭成员、手机号码、“一折统”账号、开户银行以及享受的政策等信息,保证了各项工作业务的及时、高效办理和资金的安全、规范发放。
五是加强项目监管,保障资金安全。坚持项目资金“专所储存、专账管理、专人核算、专款专用”,全面落实项目资金管理报账制和项目法人责任制、合同制、招投标制、监理制、公告公示制等制度,探索建立了项目建设定期报告、项目资金使用管理、跟踪督查等制度,对项目进度实施月汇总、季通报、年考核,做到了事前评估、事中监督、事后检查验收,保证了项目资金的安全有序运行。
六是跟踪督查检查,确保落实成效。为有效防止强农惠农政策资金管理使用中违纪违规问题发生,全市落实了惠农政策定期检查督查制度,及时发现、纠正、整改存在的突出问题。市现代农业发展工作协调领导小组每半年检查一次惠农政策落实情况,研究解决难点问题;人大、政协把惠农政策落实情况列为重要议
万吨,比2007年增长21.92%;牛饲养量和出栏量分别达到106.2万头和39.36万头,比2007年增长29.24和31.2%;果树经济林面积和苹果产量分别达到185.7万亩和86万吨,比2007年增长38.74%和48.28%;蔬菜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达到73.73万亩和102.33万吨,比2007年增长33.98%和32.69%。龙头企业进一步壮大,产业链条不断延伸,科技应用得到强化,以“平凉红牛”、“平凉金果”为主的品牌效益显著提升,农村经济全面提速。2011年,全市农业增加值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57亿元和3581元,比2007年增长59.31%和70.93%。
三是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积极跑项目、争资金,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经过多年努力,路、水、电、气、房等民生工程得到极大改善,实现了乡乡通油路、53%的村通硬化路,今年年内有望基本建成“自来水化市”,农村居民彻底告别土窑洞,“梯田化市”、“沼气化市”实现程度将达到76.6%和80%。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村庄规划编制率、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和“三清五改”示范村覆盖面分别达到了97%、41.2%和50.7%。扶贫开发工作按照新的贫困线标准和六盘山片区区域发展要求,新的扶贫开发规划全面启动实施。农村社会事业协调推进,全面发展。
四是激发了农村发展活力。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上关于农村改革发展重大原则、各项制度,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增强了农村发展活力,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全面完成,林权已全部确权到户,以发展林下经济为重点的配套改革正在深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
慢,成效不够显著。针对目前工作实际,今后,我们将严格按照中央、省、市关于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部署和要求,把党风廉政建设始终贯穿于“三农”工作之中,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经济转型跨越、科学发展为目标,以维护好、落实好、发展好农民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强化对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重大原则、各项制度和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落实的监督检查,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督查监管长效机制,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强政策宣传,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采取行之有效、灵活多样的形式,把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宣传到群众中去,真正做到“宣传不漏一户、政策不漏一项”,使每个农户知晓惠农政策是党和政府的关怀,知晓惠农政策的具体项目,知晓自己家庭享受的惠农政策及标准,知晓惠农政策受益对象的确定原则和审批程序,成为落实政策的明白人,并能对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实行有效的监督。
二是强化干部培训,努力提高各级干部的政策执行力。结合“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加强对广大干部尤其是农村基层干部的政策培训,健全完善各级干部强农惠农政策学习制度,做到经常学、深入学、带着问题学,促使干部真学、真懂、真用,消除政策执行中的偏差,不断提高执行政策的自觉性和操作力。加大对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扩大示范效应。加强干部法纪教育,选择一些典型案例在媒体上刊登或录制警示
0
查工作成果,针对我市在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重大原则、各项制度和强农惠农政策落实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对各县(区)、乡(镇)后期的问题整改和制度建设进行重点检查、跟踪督办。进一步加大对农民负担的监管力度,继续推行市直部门包抓督查县(区)工作责任制,着力纠正并解决好一批损害农民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切实维护好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中共平凉市委农村工作办公室 2012年9月21日
中共平凉市委农村工作办公室 2012年9月21日印发
共印5份
第五篇: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制度
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监督办法
一、为使强农惠农政策落到实处,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对强农惠农政策落实进行监督。
二、监督对象。
(一)农业、民政、卫生、教育、林业、畜牧、农机、计生、水务等站所以及涉及强农惠农政策、资金管理使用的相关金融部门及其工作人员;
(二)各村民委员会等村基层组织工作人员。
三、监督内容。
(一)中央和省上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情况;
(二)市、县区制定的关于“三农”问题的各项规定措施的落实情况;
(三)中央和省、市级财政安排用于“三农”的各项资金投入,包括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对农业和农民的直接补贴资金、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资金的使用管理等情况。
四、监督方式。
(一)加强审计监督。审计部门要加强对强农惠农资金的审计,每年按规定定期或不定期对强农惠农资金的拨付、筹资、使用和管理运行情况进行审计。
(二)加强财政监督。财政部门要对惠农政策资金预算、核拨、发放等资金流程环节进行监督和管理,规范拨付支出行
为,对强农惠农项目和资金开展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监督检查,确保各项强农惠农资金及时足额拨付到位。
(三)加强部门监督。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从项目、资金来源渠道入手,自上而下的加强监督检查,既要管好、用好本部门的强农惠农资金。
(四)畅通投诉举报渠道。纪检监察机关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畅通举报渠道,加强社会监督和新闻监督,认真受理和查处在强农惠农政策落实、资金管理使用中出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