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国税明确新旧福利企业税收优惠政策衔接问题

时间:2019-05-13 17:47: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河北国税明确新旧福利企业税收优惠政策衔接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河北国税明确新旧福利企业税收优惠政策衔接问题》。

第一篇:河北国税明确新旧福利企业税收优惠政策衔接问题

河北国税明确新旧福利企业税收优惠政策衔接问题

日期:2008-12-09 【选择字号:大 中 小】

本网讯 从2007年7月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对福利企业享受税收优惠的方式进行了调整,并要求民政部门对2007年7月1日前已享受原福利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的单位,按照新的条件重新进行审查认定。为此,河北省国家税务局日前专门下发通知(冀国税[2008]382号),明确福利企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有关衔接问题。

通知明确,新办福利企业在取得民政部门的资格认定后,应向税务机关提出申请,并从税务机关审批的次月起,享受财税[2007]92号文件规定的税收优惠政策。原有福利企业税收优惠主要注意以下三项问题:

(一)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促进残疾人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07]92号,以下以文号简称)第六条第(三)项规定,原有福利企业在2007年7月至9月间,虽未为残疾人办理缴纳“四险”,但符合财税[2007]92号文件第五条其他条件的,可向主管税务机关直接提出退减税申请,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查认定后,按照财税[2007]92号文件规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二)原有福利企业在2007年10月1日前,经民政部门按照《民政部关于印发福利企业资格认定办法的通知》(民发[2007]103号)要求重新认定为福利企业的,从2007年10月1日起,继续享受财税[2007]92号文件规定的税收优惠政策。

(三)原有福利企业在2007年10月1日至2008年8月31日期间,经民政部门按照《民政部关于印发福利企业资格认定办法的通知》(民发[2007]103号)要求重新认定为福利企业的,在向主管税务机关提出退减税申请时,同时提供省级民政部门出具的证明(证明内容包括:该企业为原有福利企业及证书字号,经民政部门审查认定达到现行福利企业条件的时间,经民政部门重新审查认定批准为福利企业的时间及证书字号)。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对确实符合财税[2007]92号文件规定条件的,从符合条件的当月起,享受财税[2007]92号文件规定的税收优惠政策。

在福利企业税收优惠的审批问题上,通知明确,根据《行政许可法》的原则和财税[2007]92号、国税发[2007]67号文件的规定,福利企业享受税收优惠属于税务行政审批事项,由县级税务机关进行审批、税政部门具体办理。县级税务机关应按照规定的减免税审批期限,办理福利企业税收优惠。

河北国税表示,上述规定自2007年7月1日起执行。《河北省国家税务局关于促进残疾人就业税收优惠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冀国税函[2007]592号)停止执行。

第二篇: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衔接有关问题明确

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衔接有关问题明确 2013-2-6 16:52 中国会计视野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纠错】

修订后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为了确保新旧制度顺利衔接、平稳过渡,促进新制度的有效贯彻实施,财政部制定了《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的处理规定》(财会

[2013]2号),明确事业单位执行新制度的有关衔接问题。

文件要求自2013年1月1日起,事业单位应当按规定做好新旧制度的衔接,并按照新制度的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和编报财务报表。相关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根据原账编制2012年12月31日的科目余额表。

(二)按照新制度设立2013年1月1日的新账。

(三)将2012年12月31日原账科目余额按照本规定进行调整(包括新旧结转调整和基建并账调整),按调整后的科目余额编制科目余额表,作为新账各会计科目的期初余额。上述“原账中各会计科目”指原制度规定的会计科目,以及参照财政部印发的相关补充规定增设的会计科目。

(四)根据新账各会计科目期初余额,按照新制度编制2013年1月1日期初资产负债表。文件还对将原账各科目余额转入新账、基建账相关数据并入新账、财务报表新旧衔接等事项进行了具体明确。

第三篇:河北地税国税公告2012年第1号-明确企业所得税若干业务问题

河北省地方税务局 河北省国家税务局

公告2012年第1号

河北省地方税务局 河北省国家税务局

关于明确企业所得税若干业务问题的公告

现将有关企业所得税业务政策问题明确如下。

一、高尔夫球场取得终身会员费如何确认收入的问题

对于企业收取的一次交费终身受益的会员费,按企业经营期限和土地使用期限孰短的原则确认分摊,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二、福利企业增值税退税收入的处理问题

福利企业取得的增值税退税收入作为不征税收入处理。

三、企业在汇算清缴结束后取得的相关票据如何处理问题

企业当年应扣未扣的成本、费用,在汇算清缴期结束前取得相关票据,可在汇算清缴期间进行纳税调整;未取得的,在取得后调整其所属应纳税所得额。

四、企业应付未付利息的扣除问题

企业计提而未实际缴纳的“五险一金”、应付工资等各项法定应付未付事项,在汇算清缴期前缴纳或支付的,据实扣除;如未能在汇缴前缴纳或支付,在缴纳或支付时调整相应的应缴应付所属的应纳税所得额。法定事项中包括未支付的银行利息。

五、核定征收企业允许享受的税收优惠问题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2011年64号公告的有关精神,核定征收企业中按收入核定应税所得率的企业可以执行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两项政策。

六、项目经理部使用总机构账户可否视同提供工程款拨付证明问题 根据企业实际采购合同及相关付款凭证证明企业使用的是总机构账户,可以视同提供工程款拨付证明。

七、非营利组织会费免税收入的认定问题由于相关部门已取消有关收费标准,纳税人在当地财政部门备案后,已认定为非营利组织的会费收入即可确认为免税收入。

八、企业政策性搬迁收入确认的有关问题

对企业政策性搬迁收入,因政府部门的原因造成不能按搬迁规划之日及时搬迁的,其搬迁日按实际搬迁开始计算。对搬迁企业在搬迁过程中产生的租赁费用已在企业成本费用中列支的,不再从搬迁收入中列支。企业在搬迁过程中如因政府部门的原因,原企业不能注销,而在搬迁安置地新建一个企业,原企业可享受搬迁政策,搬迁收入扣除新建企业的购建支出后的余额,合并所得征收企业所得税。

九、企业不需支付利息借款的税务处理问题

企业收到的不需支付利息的借款,必须提供合法的借款合同,对不能提供合法借款合同的,不作为企业借款处理。对提供借款的纳税人视同独立交易的原则,按同期同类贷款利率计算利息收入并入应纳税所得额,征收所得税。

十、企业一次性支付的独生子女费的列支问题

企业一次性支付独生子女费的,在支付一次性从企业福利费中列支。

十一、铁路建设债券和地方政府债券利息收入减免税备案类型问题 铁路建设债券和地方政府债券利息收入作为企业减免税项目进行备案。

十二、查补的收入可否作为业务招待费、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的计算基数问题

对纳税人在稽查、检查过程中查补的收入,可以作为所属企业业务招待费、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的计算基数。

本公告自发布之日起执行,有效期为5年。

二〇一二年四月二十六日

第四篇:企业筹建期涉及的几个税收问题有待明确

企业筹建期涉及的几个税收问题有待明确

现行税法及企业会计制度均没有准确定义企业的筹建期间,筹建期企业税收法律地位的缺失给基层税务机关日常税收管理及相关企业办理涉税业务带来诸多麻烦,这也成为税企争议最大的问题之一。

问题一:税务登记的办理

由于相关政策不明确,目前在CTAIS2.0(中国税收征管信息系统)对内资企业进行税务登记时,“纳税人状态”一栏无“筹建期”选项,只有“开业”选项,这就意味着税务机关不认可内资企业存在筹建期,筹建期内资企业“被开业”:办理税务登记之日即为开始生产经营之日。

笔者就企业筹建期问题咨询过工商部门,答复是,企业在办理营业执照时,如果处于筹建期,工商部门会在“经营范围”一栏注明:“筹建××项目(筹建期间不得用于生产经营)”。当企业开始生产经营时,必须到工商部门办理变更“经营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十五条规定:“企业,企业在外地设立的分支机构和从事生产、经营的场所,个体工商户和从事生产、经营的事业单位(以下统称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自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三十日内,持有关证件,向税务机关申报办理税务登记。税务机关应当自收到申报之日起三十日内审核并发给税务登记证件。”笔者认为,既然税务登记是依据营业执照办理的,而营业执照中的“经营范围”能区分筹建期及正常生产经营期,那么不论内资还是外资企业税务登记都应该区分“筹建”与“开业”两种状态。

笔者能找到的与筹建期有关的规定有两个,均已失效:一个是《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财法字[1994]第003号)第三十四条中规定的“筹建期,是指从企业被批准筹建之日起至开始生产、经营(包括试生产、试营业)之日的期间”。另一个是《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新办企业所得税优惠执行口径的批复》(国税函[2003]1239号)中的规定“对新办企业、单位开业之日的执行口径统一为纳税人取得营业执照上标明的设立日期”。

问题二:增值税的管理

CTAIS2.0中税务登记处于“筹建”状态的外商投资企业无法完成增值税纳税申报。

自2009年增值税转型改革实施后,符合条件的固定资产进项税额也纳入了抵扣范围。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在取得2010年1月1日以后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公路内河货物运输业统一发票和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应在开具之日起180日内到税务机关办理认证,并在认证通过的次月申报期内,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抵扣进项税额。而此时由于处于“筹建”状态,外商投资企业无法在CTAIS2.0中完成申报,而超过180日将给企业造成很大损失。笔者就曾遇到过一个实际案例,经请示上级也无法解决此问题,不得已,只好在CTAIS2.0中将处于“筹建”状态的外商投资企业的税务登记改为“开业”状态,才完成增值税申报。而这与企业处于筹建期的实际情况是不相符的,提前开业也直接影响企业的企业所得税。

《CTAIS2.0业务规范》“税务登记——筹建期管理”一节解释:适用此模块的企业必须是已登记的外商投资企业,并且登记状态为“筹建”。“对于登记状态为筹建的企业,系统中在应申报统计时不作统计,如果纳税人有应税行为,应按规定进行申报”。笔者认为,处于筹建期的企业即使只有进项税额,并未正式生产,在CTAIS2.0系统中也应该可以进行申报,而CTAIS2.0将“税务登记状态”是否是“开业”作为能否申报的强制条件于法无据,应当加以改进。

问题三:企业所得税的管理

筹建期的内资企业虽不存在无法进行增值税申报的问题,但与筹建期的外资企业一样,由于在CTAIS2.0中“被开业”,意味着企业未生产就开始计算盈亏,提前进入了亏损期,而亏损弥补在企业所得税法上是有期限的,这与现行税收政策及会计规定是相悖的。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贯彻落实企业所得税法若干税收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10]79号)

第七条明确了企业筹办期间不计算为亏损问题。企业自开始生产经营的,为开始计算企业损益的。企业从事生产经营之前进行筹办活动期间发生筹办费用支出,不得计算为当期的亏损,应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税务事项衔接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98号)第九条规定执行。国税函[2009]98号文件第九条关于开(筹)办费的处理明确规定:“新税法中开(筹)办费未明确列作长期待摊费用,企业可以在开始经营之日的当年一次性扣除,也可以按照新税法有关长期待摊费用的处理规定处理,但一经选定,不得改变”。

《企业会计制度》(财会[2000]25号)第五十条规定,除购建固定资产以外,所有筹建期间所发生的费用,先在长期待摊费用中归集,待企业开始生产经营当月起一次计入开始生产经营当月的损益。

正因为筹建期企业税收法律地位的缺失,才给基层税务机关日常税收管理及相关企业办理涉税业务带来上述问题。笔者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尽快出台规范性文件,统一明确企业筹建期的定义及相关税收管理规定。只有明晰了政策依据,才能保持税收的政策“系统性”和“连续性”,改进CTAIS2.0业务流程才有政策依据:在系统中办理税务登记之初,认可内资企业存在筹建期;对于筹建期间须认证抵扣进项税额但并未正式生产的企业,在系统中也可以进行增值税申报,去掉将“税务登记状态”是否“开业”作为能否进行申报的强制监控条件。

第五篇:福利企业税收优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福利企业税收优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刘爱云

一、我县福利企业基本状况

我县现有福利企业16家,市、县民政各管理8家,其中:选矿3家,耐火材料7家,化工1家,包装1家,建材4家。福利企业地域分布不均衡,东部乡镇共2户,白壁1户,崔家桥1户;西部乡镇共14户,马家2户,铜冶2户,许家沟1户,曲沟8户。.福利企业发展也不平衡,存在较大异差。经济发达地区的福利企业发展快,规模大,而落后地区福利企业发展较慢。

至2006年底我县持有残疾证的残疾人22300名,而全县16家社会福利企业集中安置的残疾人仅249人,集中安置数仅占残疾人总数的1.1%,近98.9%的残疾人通过政府或社会进行救济,税收优惠政策受益面过窄。

税收优惠政策成本过高,残疾人得到的实惠较少。2004至2006年福利企业分别享受所得税优惠814、569、838万元,2004至2006年福利企业分别退增值税552、499、431万元,(2007年退2006年10-12月增值税511万元,06年退税中含05年11-12月358万元,06年实际退增值税584万元)。2006年我县16家社会福利企业共享受增值税、所得税优惠1422万元,其中,残疾人职工工资性收入人均月收入670元,用于残疾人支出数仅占所退税款的14.1%,和企业获得的利益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从以上情况可以看出,目前,我县残疾人福利企业获得的利润与安置残疾人就业支持残疾人事业极不协调,在社会上造成了负面影响。

二、福利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国家针对福利企业和残疾人这一特殊群体,制定了一系列减免退等税收优惠政策,对保障残疾职工的就业和生活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福利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在税收优惠政策的执行与落实、福利企业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已十分突出,现行福利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存在着严重缺陷和滞后,亟需完善和改进。

(一)管理制度不健全。部分企业没有健全的管理制度,虽有“四表一册”和残疾人员档案,无残疾人员考勤表或虚假考勤现象较为普遍;另外企业通过银行卡发放工资,职工工资表上的签名真伪难辩。“四残人员”或部分“四残人员”的工资发放标准未遵循与健全职工同工同酬的原则,企业在支付残疾人工资时账实不符,列支多,实际支付的少,少数企业未为残疾人员办理社会养老保险金、医疗保险等。

(二)“四独立”不能真独立。有些福利企业未真正坚持独立法人、独立场地、独立核算、独立经营的“四独立”原则。如征税企业和福利企业法人代表为亲属关系,厂区不独立,职工也很难区分,征税企业的部分正常职工在福利企业中工作。

有些福利企业钻税收优惠政策的空子,与相关联企业开展业务。一是福利企业将产品以高于市场价格销售给关联企业,福利企业税负高,退税多。关联企业进项税额大,缴税少,两家受益。二是关联企业产品销售通过福利企业开具发票,福利企业骗取退税,关联企业未体现销售收入,偷逃税款。三是将福利企业购进生产材料的一些发票转移到关联企业进行抵扣,以减少关联企业应纳税额,增加福利企业应纳税额。四是财务会计制度不健全,有的购进的原材料、产品运费等未取得合法有效凭证,按规定不能抵扣税款,造成税负自然就偏高。五是有的福利企业与其相关联的企业开展经营活动,转移利润、税收。福利企业不列或少列费用,把费用发票拿到关联企业列支,以提高产品销售价格,从而可以多实现税收多退税。而关联企业利润减少甚至关联企业亏损,造成关联企业不缴或者少缴所得税。少数福利企业为了多享受减免税,混淆征免税项目核算,将征税项目混入免税项目,如对外购货物和委托加工货物不进行单独核算。税法规定民政福利企业外购的货物直接销售实现的增值税不予以先征后返,为此有的企业将外购货物在账面上不反映为外购,而是作为自产货物入账,从而骗取国家退税款。

(三)企业性质难以界定。有些福利企业投资主体不明确,“新办福利企业必须是实行独立核算的国有企业或集体企业”,由于现行的税收优惠政策从根本上限制了福利企业体制改革,使一些集体福利企业虽然在账本上保留了集体资本金,但从企业章程和有关资料中发现已转为个人股份。面对“集体”性质的营业执照,即便是国税、地税、民政三部门联合下发文件验审,也无法阻止一些假民政福利企业名正言顺地享受国家税收优惠政策。正是企业性质的难以界定,为税收征管埋下了隐患,残疾人的利益根本得不到保障,使国家照顾民政福利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无法真正落实到位。

(四)残疾人比例难以界定。

1、“四残人员”安置比例不足。目前残疾人比例是决定福利企业税收返还政策的一项重要指标,但大多数福利企业使用的残疾人员都是个未知数:实行双班或三班制的企业在班次上做文章,每班使用多少残疾人员很难掌握;企业为了达到比例采用变通的方式:一是通过使用临时工和退休人员等降低企业在职职工生产人数,虚增“四残人员”安置比例;二是“四残人员”不符合安置条件,如一些残疾人员已到达退休年龄或根本无劳动能力;三是为达到税收政策规定标准,一些企业在残疾人一定的前提下,便在管理人员和生产人员安置比例上大做文章,有的虚设管理岗位,增设管理人员,以减少生产人员比例,增大残疾人占生产人员比例,如每个车间安置多名车间主任;有的虚报生产人员数,人为设置“编外生产人员”;四是企业中的残疾人员在多个福利企业中挂名,有的甚至跨区域,从而人为提高“四残人员”安置比例。

2、“四残人员”上岗率不足。一是企业安置的残疾人员无法上岗,如无劳动能力的和多头挂名的;二是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安置的残疾人员不需上岗,只挂名领酬,只需在有关部门检查时才临时通知上岗;三是有些福利企业的没有或只有少量适合残疾人员的劳动岗位,如有些福利企业安排残疾人在食堂帮工。

(五)税负虚高。由于可以全额享受国家的税收返还,部分企业为了降低原材料的采购价格,获取高额利润,不按规定索取专用发票,企业的进项税额较少或根本无进项税额,造成税负率居高不下。这种税负高的非正常现象不仅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市场的经济秩序,而且给销售单位偷漏国家税款提供了可乘之机。由于目前尚无明确的法律依据对税负偏高的民政福利企业不予办理退税,这为税务机关的退税管理增加了难度。

(六)税收优惠政策难于执行到位。一是税务部门未按规定即征即退,视税收任务完成情况办理退税,存在不及时,甚至截留的情况。二是减免税额集中提留使用与现行国家政策不符。如部分区、县(市)福利企业按减免税总额的15至25%上交所在政府部门。

(七)税收优惠政策未能体现多安置多优惠谁安置谁优惠的原则。现行税收政策规定,安置“四残”人员超过生产人员总数的35%和50%的国有或集体企业,可分别享受所得税和增值税退税。以安置比例为标准来界定所得税和增值税退税与否,不尽公平合理,会产生安置“四残”人员多反而不能享受税收优惠的矛盾现象。同时,1990年国家民政部等7家部委颁发的《社会福利企业暂行办法》只对国有集体福利企业管理提出了规定,到目前,没有出台对民营残疾人福利企业的管理办法,致使出现了私营福利企业得不到税收优惠政策,管理混乱。

(八)监管部门监管不到位。目前对福利企业退税管理工作实质由国税、地税、民政三部门负责,据调查,目前安阳县审计部门对福利企业退税各环节未进行监督检查。民政部门对福利企业进行审批、年审,国、地税对福利企业退税(抵税)申请进行审批确认,签发退税凭证,财政部门对退税是根据国税相关资料复印件办理退税签字,人民银行国库根据财政部门签字后国税相关资料办理退税,关口虽多,但多是走过场,造成一些人想方设法钻政策的空子。

三、改善和完善福利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的几点建议

(一)及时调整和完善现行福利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充分发挥减免税金的杠杆和引导作用,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

1、放宽对投资主体的限制。事实证明,社会福利企业要真正发展,不能靠政府直接去办,通过改制、走向市场是关键,引入社会资本是必然之路。

2、改变当前单一以安置残疾人是否达到规定比例作为减免税依据的办法。可采取安置一个残疾人所需的费用,由国家在税收中返还并给予适当补贴的办法,或以人均一定的减免税为基础,超额累进递减的办法。

3、建立残疾人保障基金。在严禁地方各级政府和部门截留、挪用减免税金的情况下,可集中提留一部分减免税金,专户储存,专项用于扶持社会福利企业、支持社会福利事业及残疾人保障。

(二)加强部门间信息沟通和协调。在实际工作中,残疾人残情鉴定由医院和医生负责,残疾人证书由残联颁发,残疾人上岗证和福利企业证书由民政部门认定和发放。因此,福利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执行涉及民政、残联、卫生、税务、财政、人行多个部门,各部门相互之间只有协调联动、分工负责、互通情况、信息共享、密切配合,才能杜绝当前社会福利企业弄虚作假、骗取税款的行为。当务之急,应加强对残疾人鉴定的管理,尤其要对医院和医生的资质、相应职责作出明确规定,从源头上加以控制。

(三)加大对福利企业的监管力度。一是严格福利企业的审批,严格掌握新办、转办社会福利企业条件。还应进一步规范年检年审工作,认真清理整顿假冒福利企业,依法打击弄虚作假、骗取税收优惠的不法行为。二是坚持日常管理与重点抽查相结合,对符合标准的企业,应及时办理退税手续,对屡查屡犯违法骗取税收优惠的企业应坚决予以清理。三是加强对企业的税法宣传和纳税辅导,提高社会福利企业的守法纳税意识。四是审计、财政部门切实对福利企业增值税退税和所得税优惠进行监督检查,填补无人监督空白。

(四)建议县政府成立规范福利企业退税领导机构,尽快组织由财政、民政、残联、国税、地税、审计等部门人员组成调查组,对我县福利企业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对福利企业退税全过程进行复查,经过调研,出台行之有效福利企业的管理办法,加强管理。

(五)税务部门加强日常管理,严格退税资料审核,对于企业报来的退税资料,要认真加以审核,对不符合政策规定的坚决不予退税。

1、加强“四残”人员的实际上岗情况的日常管理。

税收管理员采取不定期巡查的方式,抽查残疾人安置与上岗情况、企业生产人员增减变动情况、掌握残疾人安置的排班、请假及调休情况。对残疾人岗位设置与正常人员岗位设置相比较,考究其生产工艺流程是否要设立岗位。残疾人必须挂牌上岗,要求厂区设立减免税公开栏,对安排残疾人员、减免税额等相关内容进行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同时鼓励群众举报,按功给奖。

2、加强对福利企业的日常管理。

首先,加强对福利企业购销情况的检查,重点是关联企业之间的交易行为,对交易价格明显偏低的,主管税务机关应按照税收法规规定进行合理调整。其次,加强对其关联企业的成本、费用的审查,严禁福利企业将成本费用在关联企业列支,防止减少关联企业利润而增加福利企业利润以偷逃企业所得税。

3、强化纳税评估。对民政福利企业生产的单位产品成本价格组成以及销售利润进行定量测算,对企业的销售额、销项税金、进项税金以及税负的变动情况,每月进行评估,与同行业增值税税负进行比较,重点分析造成税负偏高的主要原因,查明与关联的业务往来情况,注意与关联企业之间的交易。

4、解决民政福利企业不积极索取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现状。

税负偏高与其进项没有抵扣有很大的关系,部分企业在购进货物或劳务时不索取进项抵扣税的专用发票,而是要求销货方“让税”降价,一方面客观上帮助了销货方不交或少交税款,同时也造成本企业税负较高,而享受了税款返还。甚至少数福利企业将其进项发票转给非福利企业进行税款抵扣,使非福利企业少缴税款,而使福利企业少抵扣进项,多交、多退税款。要改变这种情况,应对未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的部分税款不予返还。

5、强化基层税收管员责任心。

要强化税收管理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敬业精神,树立廉洁自律为税清廉的形象;要坚持日常管理与抽查相结合,严把返还税款申报材料的核查和审查关;要加强对企业的税法宣传和纳税辅导,提高民政福利企业的守法纳税意识。对未按制度规定对福利企业进行税收管理监督的税收管理员,严格进行过错责任追究。

6、加大违法惩处力度。

对于在人员比例、上岗情况上弄虚作假的企业,一经发现,除停止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外,还要按骗取国家退税款进行处罚,并追缴已经享受的退税款,使这些企业不愿作假、不敢作假、不能作假,以保证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切实落到实处。福利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的实施,促进了“四残”人员的就业和民政福利企业的发展,税务部门应加强税收管理,积极探索民政福利企业的税收征管,促使民政福利企业健康发展。

(安阳县财政局)

下载河北国税明确新旧福利企业税收优惠政策衔接问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河北国税明确新旧福利企业税收优惠政策衔接问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