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XX乡组织委员 XXX
近年来,XX乡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重视并加强了基层组织建设,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两个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为XX乡各项事业的发展进步提供了坚强的思想、组织保证。与此同时,也应清醒看到,基层组织建设还存在一些与科学发展观要求不相符合、不相适应的突出问题,主要有:
一、关于农村、社区基层组织建设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一些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明显。部分农村党组织引领群众共同致富、发展集体经济、维护稳定能力不够强。部分社区党组织在社会事务中作用发挥不够,领导核心地位不突出。基层党建工作缺乏稳定和较为充足的经费保障机制。
2、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还不高。一些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少数党员身份意识淡化,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有待完善,党员承诺制成效不明显。党员教育形式单一,管理手段缺乏创新,对不同类型、层次、年龄党员分类指导、分类管理的力度还不够。农村发展党员工作中“后继乏人”现象较为突出。
3、农村“两委”正职“一肩挑”比例还需提高。一是部分乡镇党委对全面推行农村“两委”负责人“一肩挑”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过于考虑民族比例等因素,在思想上求稳怕乱,在工作上对基层党员、群众宣传力度不够;二是部分党员群众对实行“一肩挑”存有顾虑,在民意调查问卷中有16.2%的人认为实行“一肩挑”后“一把手”失去相互制约和监督;三是村级后备干部缺乏,有的村党员队伍年龄偏大、文化偏低,缺少有文化和一技之长的年轻党员,造成村干部“人难选、难选人”。
4、“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落实不够扎实。一些基层党
组织对落实“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工作机制的重要作用理解不深刻,工作安排部署不及时,工作落实一般化,缺乏工作措施的深化细化,对机制落实的关键环节,缺乏深入的研究。
5、农村、社区阵地建设和管理使用有待加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利用率不够高,轮值坐班制度落实不够好,活动场所开放不能正常化,日常性的文体、娱乐活动开展的少。
6、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中不同程度地存在“重建轻管”现象,站点利用率不高。社区远程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落实村级站点操作员补贴难度较大。
7、部分基层党组织抓党建工作责任制落实不到位,执行不力,对党建工作责任制考核结果运用不够。
(二)对策及建议
结合XX乡实际,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意见》和《加强社区党建工作征求意见》,全面推进农村、社区党建工作。
1、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抓好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继续开展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工作。健全社区党组织建制实体化管理,确保社区党组织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2、进一步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大力实施党员政治理论素质、业务素质“双提升”工程。创新党员教育的形式、内容和载体,增强党员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对党员进行分类管理,按照党员类型、层次、年龄不同情况,合理划分和组建党组织,分类组织开展活动,探索农村党员依托行业协会跨村开展活动试点。改进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和党员承诺制工作。大力开展党员“先锋工程”、“榜样工程”和“创先争优”评比表彰活动,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选树一批“推动科学发展、造福人民群众、构建和谐博州”的先进典型。认真研究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工
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重点做好农村优秀青年中发展党员工作。
3、选好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全面推进农村、社区“两委”负责人“一肩挑”,加大非党村(居)委会主任的培养力度,进一步扩大“一肩挑”比例。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继续实施“三培双带”工程和“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注重从致富能人、合作经济组织带头人、复转军人、回乡大中专毕业生中选拔村干部。
4、加强农村、社区阵地建设。积极争取自治区项目支持,加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开展农村、社区阵地“活力提升”工程,进一步规范农村阵地建设和管理使用。加大对农村、社区组织活动场所管理使用的督查考核力度,确保活动场所向群众正常开放。
5、加强基层远程教育工作。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远程教育目标管理考核办法。积极拓展党员远程教育“中心户”工作,大力开展学用示范村、示范户创建活动,提高站点综合利用率。
6、强化组织领导,认真落实好各级党组织的管党责任。注重发挥各部门在基层组织建设中的职能作用,整合部门力量,建立起在党委领导下,组织、纪检、宣传等部门共同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第二篇: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计划生育工作调研报告
XX乡党委副书记XXX
一、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政策外生育有所抬头。主要原因是:一是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一部分人养儿防老的思想依然存在,生育二胎意愿依然非常强烈;二是由于流动人口数量逐渐增加,在两地计生部门管理的过程中有可能造成失控,间接导致了流动人口超生问题日益严重;三是一些不孕不育夫妇捡养、领养子女未办理收养手续,其后又怀孕的,造成违法生育;四是由于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小孩抚养和监护成本的降低及长效节育措施知情选择政策的实施,导致原本只要一个小孩的,现在又想生育第二个,出现二孩生育积压。
2、群众思想上存在错误意识。随着计划生育工作由过去的行政管理模式到优质服务模式的转变,造成部分干部、群众存在“中国放宽了计划生育政策”、“计划生育允许生育二胎”等错误思想意识,导致政策外出生。
3、计生工作方式转变,干部畏难心理严重。当前的计划生育工作由过去强制手段转变为主要是为工作对象提供优质服务,给予处罚坚决按照法定程序,走依法行政的道路,涉及计生的官司十打九输,计生干部面临政治、人身、经济三个方面上的风险。另外,乡镇的执法主体资格被取消,对当前的计划生育工作只能一律采用政策解释,做思想工作。面对部分逃避、抵制计划生育工作的对象,就束手无策,这些人以一带十,以村带片,从而造成全镇计划生育工作的被动。
4、流动人口管理难度大。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对流动人口的管理既是难点,又是重点。由于这些流出人员流动性太强,居无定所,致使乡镇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管理;同时,伪造、贩卖《婚育证明》的非法行为得不到有效遏制,也干扰了计划生育工作秩序。
5、未婚青年管理难。近年来,受打工潮的影响,我乡大部分青年学校毕业或辍学后便外出务工,由于对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和相关的生育知识的不了解,等他们回来时,已有一个或者几个小孩,给计划生育工作造成很大被动。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及分析
1、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虽然群众的经济生活水平的正在日益提高,但农村的社会保障机制还不健全,家庭养老仍是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养老方式。因此,在农村重男轻女、养儿防老观念仍然存在,使农村计划生育工作难度加大。
2、生育观念落后。中国几千年旧的生育观念一直影响着人们的生育行为,尤其在农村,显得更加尤为突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家族势力”、“传宗接代”等旧的封建思想在农民群众的头脑中根深蒂固,难以根除。
3、人口流动性增大。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多,人口流动性越来越大,尤其是流向城市、流向异地的人口越来越多,部分育龄群众为了躲生、逃生,在异地间不断流动,更有甚者,家门一锁便音信全无,更谈不上计划生育管理。
4、计划生育管理体制不健全。2009年以前,计划生育采取的是专业队管理办法。实行的是队长负责制,计生办单独开展工作,部门
配合不力,其他班子成员和区上干部不直接参与计划生育工作,专业队长期职务较低,在调动村干部方面力度较小,村两委工作不积极、不主动,不向计生包村干部提供村内的计划生育情况,直接导致底数不清。
5、村级计生队伍不稳定。村级计划生育管理员是经过考试选拔上来的,大部分不是村两委成员,在村内开展工作难度较大。待遇低,任务重,责任大,致使经常换人,工作上造成断档,计生工作基础不够稳固。
6、行政执法力度不大。现在政府职能向服务型转变,弱化了行政管理。针对计划生育工作中央出台了“七不准”,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十不准”,部分乡、村干部在思想上扭转不过来,工作上也束缚了手脚,对于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群众靠做思想工作,不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依法行政难度大,起诉到法院,程序多,耗时长,法院人力有限,在工作上受限制。
四、下步工作措施
1、抓队伍,优化计生管理体制。几年来,乡党委、政府对计划生育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把专业队改成了责任区,实行区长、区委书记负责制,区委书记负总责,加强了领导,壮大了队伍,充分调动了村两委成员的积极性。对于工作上不配合、不主动、隐瞒实情的村干部,区上直接可以停止他们的工作,停发工资,以观后效。计划生育包村干部充实到区上,区与计生办紧密结合,工作协调,上下一致,各项计划生育工作能够贯彻落实到位。
2、抓制度,层层落实责任制。完善计划生育管理制度,明确职
责,责任到人,乡党委、政府与区委书记、区长、计生包村干部、支书、村长、村级计生管理员鉴定目标责任书,对于工作不力,措施不到位,不能扎实有效开展工作,完不成上级下达的工作目标的责任人,要给予严肃处理,单位不能评先评优,个人不得提拔重用。
3、抓治理,开展集中整治活动。2010年,XX乡集中开展了计划生育春季、秋季综合治理活动,加强依法征收社会扶养费的力度,清查结扎、上环,落实节育措施,清查新婚、出生,及时完善计生资料台帐,清查流动人员,办理流动手续。
4、抓“典型”,实施依法执行。结合正在开展的计划生育集中治理活动,对拒不交纳社会扶养费的超生对象,选择“钉子户”或造成不良影响的“难缠户”作为反面“典型”,严格按照法律程序,通过依法强制执行,达到“治理一户、带动全村,治理一村、带动全镇”的效果。
5、抓民心,做好惠民政策与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的衔接和落实,探索建立计划生育家庭养老保障制度。在切实落实法律法规规定的各项计划生育奖励优待政策的基础上,各有关单位在制定各项惠民政策时要对计划生育家庭实行优先优惠,困难家庭应当得到重点扶助。扶贫部门要切实落实对计生户的各项优先优惠政策,将其列入年初工作计划中,尤其是对独女户、双女户在原有基础上加大优惠力度。如我们正在开展的“阳光雨露”关爱活动就是针对独生子女和双女户而开展的;教育部门要对独生子女户、双女户子女在接受义务教育、升学等方面给予更多优惠;民政部门在确立低保户、实施农村社会救济时优先于计生女孩户;妇联在维护妇女权益、扶助女强人项目贷款
上优惠于计生女儿户等,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创新养老模式,逐步解除农民实行计划生育的后顾之忧,从根源上减少政策外生育。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使我乡的计划生育工作有了明显进步:初步稳定了低生育水平,优生优育和婚育新风观念深入人心,优质服务水平得到有效提升,计划生育各项资料得到进一步完善,各项台帐实现了规范化整理,所有计生对象全部纳入了管理,计划生育底数得到澄清,县里考核取得了较好的名次。
五、意见建议
1、加大执法力度;
2、制定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或措施。
第三篇: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西坝乡人民政府乡长 仲应兵
一、基本情况
我乡位于金塔县西北边缘,全乡8个行政村,43个村民小组,全乡总人口10616人,耕地面积47320亩,人均4.18亩。现有基层党组织14个,其中农村党支部8个,单位站所党支部4个,非公经济党支部1个,企业党支部1个。全乡共有党员669名,其中农村党员579名,单位站所党员在岗的84名,离退休人员6名,非公经济党支部党员13名,企业党支部党员9名。全乡共有女党员103名,占党员总数的15%,35岁以下党员92 名,占党员总数的14%,60岁以上党员158名,占党员总数的23.6%。
近年来,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紧紧围绕“打造酒嘉后花园、建设四大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特色农矿产品精深加工基地、航天后勤保障基地和休闲度假旅游基地)的战略目标,着眼于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创新工作思路、整合资源优势、强化工作措施,统筹兼顾,全面推进,不断深化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为全乡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和智力支持,2006年我乡被国家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命名为全国文明乡镇,2007年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六好乡镇党委”,2008年被县委、县政府命名为“先进基层党组织”、“五好班子”,6个农村党支部被县委、县政府命名为“高标准五好党支部”。
今年上半年,对2个后进村进行集中整建,实行台帐管理,整顿一个,销号一个,先后解决了1个村两委班子不健全、1个村两委关系不协调等问题。全乡一类党支部达到4个,三类支部下降到2个。在总结以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乡党委还推行了村后备干部民主推荐、党支部书记任前预审和村级干部档案管理三项制度,先后建立村级干部档案卡33张,选拔培养村级后备干部20名,使农村干部培养、选任、管理方式更加规范、民主、科学。在村级班子建设上,注重把选拔致富能人当村官作为增强村班子活力和党组织凝聚力的一件大事来抓,将选人的重点放在了农村致富带头人、回乡青年、退伍军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中,村党支部必须具备“四有”标准,有政治头脑、有政富本领、有政策水平、有群众基础,在选拔的方式上,全面推行“两推一选”,通过党员、群众推荐的方式,有效增强了村“两委”班子活力。至目前,全乡8个村“两委”中共有致富能人62人,占总数的70%,有1个村实现了书记、主任“一肩挑”。
三是抓基础,大力加强村级阵地建设。近年来,我乡把加强村级阵地建设作为强化基础组织建设和深化党员教育的重要措施来抓,多方筹措资金,按时新建和翻建相结合的思路,采取“上面拨一点,自己筹一点”的办法,先后投入50多万元,对3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进行了新建,对5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进行了翻建改造,并配备更新了办公设施及电化教育设备,购臵电视机、VCD、电脑、投影等设施44台件,使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服务成为集党员活动、科技培训、图书阅览、远程教育、电化教育、党务公开“六位一体”、功能齐
宅建设、人畜饮水工程等重点工作中,全乡党员积极响应号召,带领群众参与建设,有力地助推了新农村建设。二是建立了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我们在认真贯彻落实市县委《关于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指导意见》的基础上。县上率先在我乡开展了党内激励帮扶工作试点。在建立党内激励机制方面,着力实施了基层党建“项目创新奖”评比活动和“旗臶示范”工程,积极探索选树典型策励、制定出台待遇鼓励、给予资金物质奖励、提高政治待遇激励的方法和途径,使其在精神上有归属感、工作上有使命感、政治上有荣誉感。在建立党内关怀机制方面,逐级分类建立了老党员和困难党员统计台帐,每年“七一”和“两节”前后,各级党组织都要对其进行走访慰问。建立健全了党内谈心、探访制度、党委委员联系党员代表、党员代表联系党员、党员联系群众制度和党费减免等制度。对生活困难党员,积极与民政、社保等部门协调,全面落实了最低生活保障。对生活困难党员,采取动员社会各界捐助物资等方式,为其实施救助,真正让广大党员感受到了党组织的温暖,鼓励其奋发有为。
六是建立了党代表任期制和党代会常任制。县委研究下发了《金塔县乡镇党代表任期制实施办法》、《金塔县乡镇党代表大会常任制暂行办法》和《金塔县乡镇党代表大会常任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今年,我乡全面推行党代表任期制和党代表大会常任制,如何开好会议,开出实效,我们分析:年底的党代会和人代会都相继召开,两会召开的时间间隔又不长,从内容上讲,两会各有重点又有交叉的内容,党代会
四、加强和改进村级党组织建设的思路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要在县委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大力加强以村党支部书记为重点的村干部队伍建设。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需要抓好“五个关键点”,一是提高认识是前提。实践证明,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抓住了农村基层党建,就是抓住了农村改革发展的“牛鼻子”。要牢固树立“抓不好经济会误大事,抓不好党建会出大事”的理念,要始终把农村基层党建牢牢抓在手上。力争三年时间加大各类资金项目的整合力度,搞好村级组织阵地建设,为基础党组织开展活动搭建平台。二是配强村班子是关键。要把专业型、产业型、科技型、市场型的能人选进村班子中,从根本上改变村级组织班子成员年龄偏大、文化偏低、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弱的状况,要着眼长远,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良好的村后备干部队伍,解决农村基层组织后继乏人的问题。三是抓好党员队伍建设是基础。一方面,要发展壮大党员队伍,严把入口关,严格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壮大党员积极分子队伍,加大在文化程度较高的青年农民中发展党员的力度。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农村党员的作用,通过政策指导、资金扶持、项目引进、信息咨询、科技推广等措施,为有创业能力的农村党员提供帮助,鼓励和引导他们带领农民共同致富。以党员责任区、党员中心户、党员设岗定责、党员承诺制、结对帮扶等为载体,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对不履行党员义务、不发挥党员作用的
第四篇: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调研(
突出重点 狠抓关键
不断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水平
——西坝乡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调研
西坝乡政府乡长 仲应兵
一、基本情况
我乡位于金塔县西北边缘,全乡8个行政村,43个村民小组,全乡总人口10616人,耕地面积47320亩,人均4.18亩。现有基层党组织14个,其中农村党支部8个,单位站所党支部4个,非公经济党支部1个,企业党支部1个。全乡共有党员669名,其中农村党员579名,单位站所党员在岗的84名,离退休人员6名,非公经济党支部党员13名,企业党支部党员9名。全乡共有女党员103名,占党员总数的15%,35岁以下党员92 名,占党员总数的14%,60岁以上党员158名,占党员总数的23.6%。
近年来,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紧紧围绕“打造酒嘉后花园、建设四大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特色农矿产品精深加工基地、航天后勤保障基地和休闲度假旅游基地)的战略目标,着眼于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创新工作思路、整合资源优势、强化工作措施,统筹兼顾,全面推进,不断深化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为全乡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和智力支持,2006年我乡被国家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命名为
完善工作制度、加大责任追究,坚持标本兼治、强化监督检查的工作机制,全面推行了党务、政务和村务公开,全面接受群众监督。同时,加大案件查处力度,对重点案件实行专案查处,严肃惩处;对普遍问题,重在举一反三,防止蔓延。
二是固堡垒,稳步推进村级组织建设。近年来,乡党委一直按照“先进抓巩固,中间抓提高,后进抓转变”的工作思路,实现了以强带弱,联动发展的良好局面。2008年底至今年上半年,对2个后进村进行集中整建,实行台帐管理,整顿一个,销号一个,先后解决了1个村两委班子不健全、1个村两委关系不协调等问题。全乡一类党支部达到4个,三类支部下降到2个。在总结以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乡党委还推行了村后备干部民主推荐、党支部书记任前预审和村级干部档案管理三项制度,先后建立村级干部档案卡33张,选拔培养村级后备干部20名,使农村干部培养、选任、管理方式更加规范、民主、科学。在村级班子建设上,注重把选拔致富能人当村官作为增强村班子活力和党组织凝聚力的一件大事来抓,将选人的重点放在了农村致富带头人、回乡青年、退伍军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中,村党支部必须具备“四有”标准,有政治头脑、有政富本领、有政策水平、有群众基础,在选拔的方式上,全面推行“两推一选”,通过党员、群众推荐的方式,有效增强了村“两委”班子活力。至目前,全乡8个村“两委”中共有致富能人62人,占总数的70%,有
1-3农村党员参与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和党内生活三个方面的内容量化细化后,按照个人自评、群众点评、党员互评、支部审定、结果公示、党委审批的程序,对党员进行评议分类。对得分60-79分的党员,评定为合格党员,家门口挂上“共产党员户”的牌子,让他们区别于一般群众;对得分80-89分、先锋作用发挥好的党员,家门口挂上“党员先锋户”的牌子;对得分90分以上、“双带”能力强的党员,家门口挂上“党员模范户”的牌子;对得分60分以下的党员,发诫勉通知书,并进行谈话教育。通过层层评选,流动挂牌,至目前,全乡75%的农村党支部达到了“五好”标准,评选“党员模范户”75户,“党员先锋户”136户,“共产党员户”449户,党员普遍发挥了“十带头”作用,特别是在日光温室打建、葡萄产业发展、设施养殖建设、村组道路铺筑、小康住宅建设、人畜饮水工程等重点工作中,全乡党员积极响应号召,带领群众参与建设,有力地助推了新农村建设。二是建立了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我们在认真贯彻落实市县委《关于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指导意见》的基础上。县上率先在我乡开展了党内激励帮扶工作试点。在建立党内激励机制方面,着力实施了基层党建“项目创新奖”评比活动和“旗臶示范”工程,积极探索选树典型策励、制定出台待遇鼓励、给予资金物质奖励、提高政治待遇激励的方法和途径,使其在精神上有归属感、工作上有使命感、政治
交叉任职率达到82%以上。从科学发展的角度上讲,党的中心工作是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经济工作又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基础,党的建设离不开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又是党的建设的动力,如何把“两会”开成一个和谐的会议,我们也在做进一步的探索。
三、存在困难和问题
近年来,全乡各级党组织坚持重点工作抓创新、难点工作求突破、整体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基层组织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一分为二地看,也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一是个别村班子,特别是村支部书记,年龄偏大、文化程度较低,带领群众致富、协调处理矛盾纠纷的能力不足。二是个别村的组一级组织后继乏人问题比较突出。由于村组干部工资报酬偏低,工作难度大,存在村组干部发现难、选拔难、使用难的问题。三是农村党员队伍年龄偏大,一些党员作用发挥不明显的问题比较突出。四是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缓慢。全乡各村集体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一些村集体经济收入几乎是空白,无钱为群众办事。五是村干部养老保险标准过低,影响了现任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六是部分村级活动场所基础条件比较差,需要重新修建,资金缺口较大。
四、加强和改进村级党组织建设的思路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要在县委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员,要帮助教育促其改正,对不合格党员要按照《党章》和党内有关规定作出处理。四是深化活动载体是抓手。深入开展“争先创优”和“三级联创”活动,进一步研究制定“标兵党支部”、“共产党员户”、“党员先锋户”和“党员模范户”的考核、评价、表彰办法,实行轮流挂牌、动态管理模式。组织农村党员开展带头执行政策、带头发展经济、带头全民创业、带头发展产业、带头落实任务、带头学用科技、带头互帮互助、带头维护稳定、带头推进民主管理、带头构建和谐农村为主要内容的“十带头”活动。五是激励约束是保障。要落实村民代表会议、党务村务公开等制度,实行惠民政策、一折明、一卡统发放,农村公益事业推行“一事一议”,从决策和执行等环节加强对村干部的监督。要加大村干部中奖力度,继续落实现任村干部养老保险和在职村干部离任生活补贴等激励关怀机制,让村干部干有所为、工作有动力。对实绩突出、能力强的村干部可积极推荐为市县乡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选,使村干部干有所盼,政治上有地位,使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真正成为团结和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建设新农村、二00九年十月 致富奔小康的先锋模范和坚强堡垒。
第五篇:基层组织建设调研报告
基层组织建设调研报告
基层组织建设调研报告2007-02-08 08:04:0
4某某镇基层组织建设调查报告
二00x年三月
某某镇基层组织建设调查报告
二00x年年初,某某镇七个行政村进行了两委班子换届选举工作,选出了一批具有一定的理论素养、政策水平和较强群众观念及工作能力的村组干部,配备了具有一定带动能力和凝聚能力的两委班子。当前,农村工作任务十分繁重,村组干部和两委班子成员能否把广大党员和农民群众紧紧团结在党组织的周围,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于开展农村各项工作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为了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两委班子的凝聚和带动力,我
们进行了一次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调查,并就目前农村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解决的办法,不妥之处,请上级领导指正。
一、某某镇村组干部及两委班子现状
目前,某某村七个行政村共有村27人,35岁以下的有11人。(横沟村两委班子是最年轻的领导集体,书记31岁,主任27岁)。支部班子共45人,从性别看,男41名,占 %,女4名,占%;从年龄看,支部班子平均年龄岁,较上届降低岁,其中40岁以上的33人,占%,35-岁的8人,占 %,34岁以下的4人,占%;从文化程度看,大专(含大专)以上1名,占 %,中专1名,占 %,高中13名,占 %,初中26名,占 %,小学4名,占 % ;支部班子中,任村党支部书记10年以上的1人,任村党支部书记6-9年的3人。村委会班子共46人,从性别看,男41名,占%,女5名,占%;从年龄看,村委会班子平均年龄岁,较上届降低3 岁,其中40岁以上的22人,占%,35-岁的13人,占%,34岁以下的11人,占%;从文化程度看,中专1人,占%,高中5名,占 %;初中36名,占%,小学4名,占% ;村委会班子中,任村委会主任10年以上的4人,任村委会主任6-9年的6人,任村委会副主任6-9年的1人。
总体上看,新的村两委班子开展工作以来,很好地维持了农村社会秩序,村里的各项事业稳步推进,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但是,仍然存在部分党员缺乏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奉献精神,不能很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两委班子成员仍然存在文化水平不高,平均年龄较高等现象。还有个别党员的生活水平不如一般群众,先锋模范作用无从谈起。更为突出的是个别村中党员发展缓慢,积极分子队伍薄弱,有的村改选甚至找不到一个合适的村主任接班人。
二、税费改革后,村组干部报酬现状及基层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002年,我市按照中央、省委的
统一部署,全面推行农村税费改革。这次税费改革,对于减轻农民负担、改善党群干群关系、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无疑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税费改革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中,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亟需重视和解决。
(一)、机构难运转。改革后,农民负担明显减轻,减负率在30%左右,但与此相伴的是镇村两级财力大幅度减少。以村级财力为例,改革前,我市村级财力是102万元,村平6万元;改革后,村级财力为45万元,村平万元,比改革前减少57%,使得本来就捉襟见肘的镇村组织越发显得窘迫。
(二)、队伍难稳定。一是得失不相称,心理难平衡。改革后,为了弥补收入上的减少,各镇相继采取精简干部的办法以减少支出,使得基层组织人少事多的矛盾更加突出。随着农村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村组管理幅度增大,工作难度增强,使基层干部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按照嘉郊办字(2002)45号文件
精神,村干部正职每月400元,副职每月350元,队长每月120元。按照农村税费改革后,村组干部定岗、定编及精简工作的原则,村级干部交叉兼职,每个村干部必须兼任一个小组的村民小组长。但是某某镇目前有84眼机井,每名组长平均管理两眼机井,到农忙浇井水时组长需要全天候的管理,不可能真正精简掉,从而造成实际在职的组干部多于编制规定的组干部人数。如某某村9个组仅有6个组长编制,中沟村6个组仅有3个组长编制,给村上的工作造成了很大的不便。面对当前繁重的农村工作,村组干部都快成了脱产干部,很难顾及自已家里的事,干得再好,一年也就是三四千元,等于或少于种一亩地洋葱的收入。二是激励无手段,后顾之忧难解决。村干部在村任职,最多干到村支书,既不能进事业单位,又不能进入公务员序列,青春都奉献了,离任后却没有保障。普遍反映村干部“劳多酬少,前无出路,后无退路”,现实的反差不可
避免地导致村干部心理的失落感和不平衡,因而工作积极性不高,使得有些村干部得过且过,个别村基层干部干脆“摞挑子”。
(三)、实事难兴办。随着税费改革后村级财力的下降,“无钱办事”的问题日显突出,群众思想难于统一,在实际操作中难度很大。村里在搞集体建设项目时举步维艰,一些有利于村民的科技项目、公益建设项目也难以落实,搞农村基础建设缺少可调动的资金。
(四)、地位难巩固。应该说,税费改革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带来的影响还很多,比如,农村党员干部的培训经费如何解决;合村并组管理幅度增大后,如何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党组织如何有效地开展活动;农村干部如何进一步提高能力素质,改进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等。这些影响,集中反映一点,就是税费改革使得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原有的困难和矛盾更凸显出来,构成了对农村基层组织的生
存威胁。在农村基层组织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不具备、农村干部队伍不稳定、农村党组织难以发挥应有作用的情况下,党在农村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已在现实中受到了威胁。
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矛盾增多、难度增大,归根结底是由于农村经济的落后所引起的。从实际来看,不少村班子之所以软弱涣散,在群众中没有威信,绝大多数都是缺乏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必要物质基础,群众长期不能得到任何实惠,必然对干部缺乏认同感、信任感,班子必然失去凝聚力、战斗力;农村经济长期停滞不前。出现基层干部难选、难当、难留的“三难”问题;农村基层组织长期局限于财力的限制,必然导致党群、干群之间容易滋生矛盾。因此,农村税费改革后基层组织建设遇到的种种问题,发展不够是关键的症结所在。根据目前农村的实际情况,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以下几方开展工作。
(一)、必须突出加快发展这个主
题。解决好“三农”问题,不仅要通过税费改革减负增收,更重要的要通过加快发展致富。只有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只有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了,农村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的问题才能迎刃而解。在抓发展问题上,基层组织要着力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认识问题,只坚持紧扣发展这一主题,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来抓,才是解决农村问题的唯一出路。二是思路问题,即发展经济要有正确的思路,思路决定着出路,如何形成正确的思路?第一,必须看准市场抓调整。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进行结构调查,力争把品种调优、规模调大、层次调高、机构调活,走农业产业化、集约化发展的路子。第二,必须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发展农村经济各村有各村的实际,要结合各地实际,充分挖掘自身优势,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因地制宜。第三,必须发展科技强后劲。发展农村经济也要朝高科技含量方向发展,坚持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引进农业专家型人才,走
科技兴农、科技兴企的道路。第四,必须在富群众的同时富集体。在鼓励、带领群众致富的同时,基层党组织必须考虑和抓好村级集体的发展。各村应发挥资源及劳动力优势,扩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创建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将本地的种植、养殖产品加工成半成品或成品再推向市场。这样,既可以积累集体资金,又可以发挥农村致富带头人的作用,消化个别存在的隐形失业人员。只有集体有了积累,有了为群众办实事,好事的物质基础,各项工作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二)、要夯实配套改革这个基础。农村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但目前一些配套的改革制度还考虑得不够,带来了基层组织建设上的难度。财政转移支付的改革力度太小,乡镇部门机构改革,尤其是“七站八所”的改革不到位;教育体制改革严重滞后;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还处于一个低水平上,等等。由于这些配套改革没有及时跟上,农村基层
组织建设就处在了“夹缝”中,暴露出不的问题难以有效解决。要加快乡镇机构改革的步伐,必须切实理顺权责关系,努力形成一个上下联动的改革氛围,利用节约下来的有限资金,为群众兴办实事,让群众看到改革的成效,从而自觉地支持改革、参与改革。
(三)、改善村组干部待遇。村干部作为村上各项工作的带头人,工作辛苦,待遇不高,为了保护他们的积极性,激励他们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上级党委和政府应该实事求是地评价干部的功过是非,公道地对待每一位干部,对那些公正清廉、奋力工作,时时处处把群众利益群众冷暖放在心上,为改变本地落后面貌,做出了突出贡献的优秀村干部,要充分肯定、表彰、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激发他们努力工作,不断提高自我,完善自我,全面加强自身素质的修养,为农村的改革和发展乐于奉献,多作贡献。将目标、考核、评议、激励有机地结合起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
对先进班组、优秀村干部、先进帮扶单位、优秀驻村干部和村干部“贤内助”进行大张旗鼓的奖励,坚持每年春节、“七一”前慰问老党员、贫困党员和先进典型,开展送温暖活动。进一步加强财政转移支付工作,认真落实村办公经费和干部报酬,使村干部的收入与所付出的劳动成正比,与本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也与村民收入的水平相协调。通过建立离任村干部养老保险、补贴制度,这样即能激发村组干部创业的积极性,也能得到广大农户的拥护。
三、基层班子建设及作风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目前,农村基层班子建设及作风建设工作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村级班子整体素质没有达到目前工作的要求。首先反映个别村组干部对政治理论的学习不够,缺少学习资料积累,没有学习的记录,致使政治理论素养不高,在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时缺乏应有自觉性和坚定性;其二是党建
理论知识较贫乏。许多干部对党建基本知识的学习没有兴趣,在遇到党建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时不能妥善处理。个别村党支部在两委会的核心作用不够突出,对本村发展没有长远的考虑。村组的组织生活也不正常。有的党支部一年组织不了几次学习,即便开展活动也是流于形式,缺乏吸引力。
(二)、在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较弱。一些村干部满足于过去的成绩,缺乏危机感和紧迫感。在具体事务的处理上将群众放在对立面,在工作方法上习惯于凭经验办事,不善于和群众进行沟通和交流,致使基层组织建设趋于弱化。个别村组党组织制度不健全,教育管理工作没有正常开展,导致冬季农闲时出现赌博现象,影响了村民的生活及村组干部的工作秩序和社会治安,应充分引起广大村组干部的高度警惕。
(三)、农村基层干部后继乏人的问题日益突出。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对农村干部提出了更高 的要求;另一方面缺少对农村干部的培养途径;再一方面农村还存在着“少数人选少数人”的问题,致使一些优秀的,有潜力的农村青年难以脱颖而出,有些村组干部连任已达十几年,没有培养后备干部。
(四)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的职能定位不准。在当前的农村新形势下,基层组织必须思考“干会么,怎样干”的新课题;基层干部必须重视 “复合型”、“市场型”、“民主型”干部的新要求。但目前我们基层组织还没有实现这种角色的转换,基层干部还不具备这种能力素质。突出表现在工作职能、领导方式和工作作风上,没有把工作重心转变到定位在依法行政,以法律的、经济的手段来管理村组事务上来,没有定位到研究市场、规模经营和产供销配套服务上来;没有定位到积极发展农村经济,自身示范做样子,教育群众换脑子,引导农民找路子,建立一个适应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的新机制上来。
经调查研究,我们提出以下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思路:
(一)、在提高思想认识上下功夫,形成全镇各单位部门齐抓共管,抓好农村基层建设的良好氛围。
将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确定为全年的工作重点之一,对村级基层组织建设提出规范性要求,完善领导干部联系点工作制度,确保农村党建工作一级抓一级,逐级负责的工作体制。充分利用“三个代表”和“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在机关干部中开展联系农村基层活动,扎实有力地推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向前发展。
(二)、切实改进农村工作的方式方法,进一步密切与农村广大群众的联系。
1、针对“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反映的问题,做好规范。例如:进一步对财务收入、支出两大项的内容公开的表式进行修改完善和统一,对村财务管理进行规范。如强调 “饭店就餐不许
挂帐”、“干部报酬群众评议”、“村民办事不得过夜”等,以此进一步促进村务公开的制度建设。进一步突出“公开内容的真实性,公开时间的经常性,公开形式的有效性”三个重点。可按照有关程序选出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切实履行职责,尝试实行“村民质询会议制度”,把监督制约权交给群众,争取使村务公开成为村干部与群众之间的“绿色通道”。,2、针对思想作风存在的问题,切实强化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班子建设,大力进行村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做到有计划、有组织、有内容、有实效,内容应涉及党建理论、科技文化知识、党风廉政建设和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等方面,通过组织讨论,谈体会,找差距,理思路,定目标,切实发现和改正思想作风中存在的问题。
(三)、在党组织生活的规范化上下功夫,切实加强农村干部党员的管理和教育。
1、针对转型时期农村党员的思想
状况,坚持不懈地对党员干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素质,增强党性,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加强党员干部市场经济知识和实用技术教育,促进了广大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真正体现出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2、规范健全村两委会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要通过定期召开党委会、支委会、党员大会、实行集体领导和民主决策。实行村民议事会制度,做到村里的大事、村民关心的热点问题,都要经过村民大会讨论决定。
3、实行民主评议村干部的工作制度,将民主评议村干部的工作制度化、规范化,通过一年一度的述职报告、民主测评、听取意见和召开民主生活会,使广大村干部集中时间和精力,认真回顾总结一年来的工作,看到成绩,找准差距,确定目标,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增强群众对村干部工作和言行的监督,促进干部与群众的交流。
4、进一步完善村规民约,依法推
进村民自治。按照宪法、法律和党的政策,组织村民充分讨论酝酿,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建立村规民约。对应当干什么、不能干什么,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违反了村规民约应怎么办等,都作出明确规定,共同遵守,共同监督,在坚持合法性、群众性、实效性原则基础上把村民自治制度落到实处。
(四)、围绕群众关心的问题开展工作,将工作的切入点和结合点放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上,努力提高广大农民群众对各级党组织的信任程度、支持程度。
农村基层干部在思想观念上要真正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在工作方法上必须做到眼睛向下,以群众的需要为工作的第一信号,关注他们的所思所想,关心他们的工作生活,围绕着群众的需要开展工作。各村可以通过村民代表会议和党员大会将绝大多数村民关心的问题、提出的要求一一列出,在两委会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围绕这些问
题和要求制定出工作的计划,力争在短期内给群众满意的答复。多办与农民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事情,如修路建桥,通水通电,为农民群众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等等。
(五)、切实加强对农村基层组织的领导。
1、进一步形成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整体合力。继续坚持和落实镇党委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责任制,进一步明确党委书记、村党支部书记是基层组织建设的第一责任人,继续坚持和完善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通过联系点工作能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解决问题。
2、进一步明确党支部在村级组织中的核心地位。在处理村党支部与村委会关系中必须明确村党组织的领导地位,其领导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政治领导;二是思想领导;三是组织领导;四是重大问题和重要工作上的领导。一方面要加强党支部班子自身建设;另
一方面要将农村党员的教育和管理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进一步抓落实。有计划,有组织地做好在优秀年轻农民中发展党员的工作,切实改变目前农村党员年龄大、文化低、观念旧的构成结构。
(六)、抓好班子建设。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能不能抓好,关键在领导班子。必须按照《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的规定,明确村镇党政之间、村“两委”之间的职责权限,切实解决好基层干难选、难当、难留的“三难”问题。一是要健全选拔机制,在基层干部的选拔任用上要大胆进行改革,选拔懂经营、善管理、能带领一方群众共同致富的人进村级班子,解决基层干部“难选”的问题。要健全后备干部的培养选拔机制,坚持继续选拔大中专毕业生到村上工作,引导回乡知识青年、退伍军人和长期在外打工的人在农村创办经济实体,并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选拔村级干部储备人才。二是要完善教育培训机制,解决好农村基层干部“难当”的问题。
农村基层干部难当,有客观环境的原因,要通过理顺关系、发展经济、创优环境来逐步加以解决。同时,也有主观因素的原因,那就是针对农业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干部自身思想政治素质、能力水平难以与新形势相适应,存在“本领恐慌”问题。解决好这一问题,要利用各级党校阵地,力争通过一至二年时间把要村支部书记轮训一遍,教育培训经费由各级财政解决,切实帮助基层干部更新观念、增强致富本领。要有目的地选择一批村级主职干部到沿海发达地区跟班学习。三是要建立激励约束机制,解决好农村基层干部的“难留”问题。要在政治待遇上给予适当考虑,经济待遇上给予必要保障,调动村干部的积极性,稳定基层干部队伍。
四、其它基层组织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共青团、妇女工作的组织生活情况中存在问题
群众组织是村级组织的重要组成
部分。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必须以党支部建设为重点,同时抓好共青团、妇联这些村级组织的建设。团支部是农村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妇代会是联系广大妇女的群众性组织。但是近年来,我镇七个村的团支部很少组织团员青年开展活动和参加组织生活,不能及时有效地对团员开展教育和监督,有规定不遵守或不执行规定,使规定形同虚设,团组织建设基本上处于瘫痪状态。妇代会领导和组织妇女组织开展“双学双比”、“巾帼建功”等活动,但也还是不能完全适应和跟上目前农村改革的形势和步伐。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发挥团组织、妇代会的作用,教育团员青年和广大妇女同志在思想上不断提高,在政治上不断进步。一是指导团支部在急、难、险、重等任务中打头阵,让广大农村青年在实战中得充分的锻炼,尽快成熟和成长,成为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和骨干力量;二是进一步理顺青年团、妇代会等组织和党支部的关
系,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围绕村里的中心工作任务,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三是结合农村实际,充分发挥青年团和妇女组织的组织优势和凝聚力,多开展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营造新时代农村的和谐氛围。
(二)、党建活动室建设及活动开展情况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村党建活动室建设已达到了一定的规模,但是还有个别组没有象样的村民党建活动阵地,或是有党建室而设备不配套。现在进行的“四进五化”教育,内容较为枯燥,对于文化层次较低的村民们来说,缺乏吸引力。要解决这些问题,应该抓住关键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决:
1、加强村级组织的配套建设,利用党建活动室和文化活动室对村民和村干部进行培训,使用通俗易懂、易于接受的语言,为村民展开讲解。同时抓好平时的学习培训,在村民中形成良好的学习空气,使村干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
惯,不断提高做好工作的本领。
2、针对个别村组无文化活动室和部分村组的文化活动室简陋,年久失修,内部设施配备不够完善的现状,多方筹措建设资金,兴建、维修活动室,解决村级组织没有活动、议事场所的问题,对党支部工作成绩突出的要补贴建设资金,配发电教设备。安排单位结对帮建,村村实现“有室议事”。
3、以文化活动室为载体,切实加强村民的思想道德建设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办农村用技术培训学校,农民夜校提高和增强村民的农业科学技术、思想道德品质和法律法规意识。按照农村实际需要编制教材,常年办班。以村民党员为主体,对基层党员干部和农村劳动力实施实用技术培训。邀请院校专家进村授课,开阔视野,增长见识。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将农业技术培训班办到田间地头,使农民真正成为农业产业化的主力军,使村干部的政治素质和劳动技能大大提高,加快小康社会建设和农
业及农村现代化建设步伐。
(三)、村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有些村组干部认为,只要把经济抓上去,其他工作自然就上支去了,忽视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导致村里歪风邪气抬头,赌博之风风行乡里,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及社会治安,污染了社会风气。在村里还有相当的人存在着见利忘义,是非不明,封建迷信,邻里不和,家庭纠纷等不良现象。
针对群众思想上存在的问题,村党支部要努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引导村民进行健康向上的娱乐活动,结合村民办理婚丧事宜,开展反对封建迷信,移风易俗教育;结合调处民事纠纷,开展赡养老人、团结邻里,互助友爱的传统美德教育;伴随精神文明建设的开展,评选“十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团结和带领农民群众奔小康,建设富裕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使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建设农村文明小康
城镇的长期目标。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农村改革和发展的组织保证,是提高农民组织化、农村制度化的必然要求。只有把农村基层组织真正建设成为农民群众的主心骨,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把农民的力量凝聚起来,才能提高农村工作水平,发展农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实现农业兴旺发达、农民文明富裕、农村繁荣稳定的目标。因此,我们将继续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动农村工作的开展,把某某镇建设成农业兴旺、农民致富、农村繁荣的新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