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李克强《创新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方式》

时间:2019-05-13 17:24: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赞李克强《创新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方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赞李克强《创新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方式》》。

第一篇:赞李克强《创新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方式》

赞李克强《创新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方式》

盼醒曾经在博客中提过一个问题:假如将建国以来中央政府扶持“三农”和“扶贫”专项资金做个统计,并再对照使用结果。可以发现存在一个投入与产出的巨大差距。完善与改进扶贫资金与三农资金的投入使用监管势在必行!

新华网北京10月8日电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0月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强财政扶贫等保民生资金管理和公共资金审计监督,审议通过《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草案)》。

会议决定,进一步加强扶贫资金管理。一是明确和强化各级政府职责,做到权责一致。严格落实扶贫开发规划责任、权力、资金、任务“四到省”制度,项目审批权限原则上下放到县,省市两级要将主要精力放在资金和项目监管上,县级要切实负起责任。对出现的问题要毫不手软、严格问责、严肃处理。二是增强扶贫资金使用的针对性。对扶贫对象建档立卡,与低保衔接。项目资金要到村到户,切实使扶贫资金直接用于扶贫对象。三是创新资金管理使用方式。在贫困地区特别是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以扶贫攻坚规划和重大扶贫项目为平台,整合扶贫资金和各类相关涉农资金,集中解决突出贫困问题。积极探索政府购买社会服务、金融机构等参与扶贫开发的有效做法。

以下是一九八七年十月三十一日,曾经在福建省上杭县捻田乡扶贫工作队队员写的工作日记。20多年后的今天,农村的局面已经大为改变。盼醒将此日记留在自己的博客中,作为破解“三农”发展瓶颈的参考。

今天,盼醒高兴地看到本届政府做出的每一个实实在在的英明决策,从内心感到了兴奋。因为,本届政府坚持改革开放,从严治党、整肃政风、修复民风,为进一步改革开放和经济腾飞营造良好环境。盼醒再次将以往写的有关对扶贫及三农资金发放建议放在博客—————————————————————————————-------:

对乡村扶贫资金发放形式的探讨 一九八七年十月三一日

在财政相当困难的情况下,国家拨出大量资金辅助贫困地区。我们所在地上杭县捻田乡有4247户、22818人口。86、87年扶持了1368户贫困户,占总户数31%。国家扶持用于贫困户的无息贷款17.28万元,低息贷款17,28万元,总计34.56万元。户均252.6元。在资金发放过程中出现以下问题:

一、根据规定,资金发放工作由乡扶贫办、工作队组织村委会,经群众评议,评审出贫困户后包县审批。然后,由信用社、农行根据审批名单、金额,分别落实办理贷款手续。这一过程,首先在组织机构上缺乏工作的连续性。一项工作由二个部门行,容易造成前后调节的现象。

二、贫困户的评审工作,由于评审范围大,除少数特困户外,一般情况的占多数。因此,容易产生平均主义,引发人人为钱而争当贫困户等现象。现实中的扶贫资金发放形式,致使出现有些一技之长的农户,由于未能评上“贫困户”而缺少资金,有能力发展的却因资金问题无法施展。另一些缺乏能力又无专长的贫困户,有了扶贫资金却不知道怎样使用。例如:我们在资金与项目挂钩座谈会上,发现枫山村有一户三口之家,人均口粮186斤,养猪二头,鸡三只。问其对所得扶贫资金如何使用时,回答“不知道”。又如:化厚村一农户,86年自筹资金几百元发展养兔,因缺乏经验而放弃。但他没有因此而放弃,而是总结经验教训,设法购买有关养兔专业书籍学习,并借款重新改造了兔舍。但最终因没有评上贫困户缺乏资金无法扩大养殖规模。

三、为了要钱而应付选择项目的贫困户占具多数。资金发放后,如何逐户落实资金与项目挂钩?如何解决投资者产前、产中、产后的问题?如何验收投资后的效益问题。从组织上缺少一个综合性服务体系。

四、现有的资金发放形式,是由政府部门审批,银行直接向个人放贷的形式。贫困地区早已养成向国家政府伸手,等、靠、要救济的习惯。一些贫困户长期存在对政府的扶贫资金和资助贷款,视为生活救济款。有则还,无则赖的思维观念相当普遍。银行对还贷信用十分担忧,从而也影响了资金发放工作的进程及投入产出效益。

综上所述,现有的扶贫资金发放形式弊端甚多,必须探讨改革。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其一、改变原有的政府部门审批,再由银行向个人放贷的模式。成立一个民间、企业综合性服务组织(也可由乡农技站、林业站、兽医站为主体)。假设为农村经济开发服务公司,由它们来负责接受政府对贫困地区发放的扶贫资金。并负责扶贫资金的使用与发放工作。从信贷上对银行负责,从工作上保持系统的连续性。

其二、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商品生产,是农村脱贫致富的关键。农村经济开发服务公司的宗旨:利用国家对贫困地区实行的扶助优惠政策,负责集资融资。结合本地实际,选择适合当地发展的、千家万户都能做的项目。促进规模生产,立足商品经济观念,以智力、科技扶贫和组织发展农副产品生产加工相结合。结合资金投向,有目的地举办培训班,为接待农户提供技术培训服务,并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生产加工流通服务。本着自愿、互利,重点照顾贫困户的原则。为提供扶持资金担保,并订立借款及以产品还贷的担保合同。将现有的扶贫款,转变为企业农户联产经营,有明确投向发展商品经济为目的的投资形式。充分调动农户和生产经营者积极性,让有志者先富起到带动作用。促进商品生产、流通,促进农副产品发展规模。营造企业对政府负责、对银行负责、对借款贫困户负责的体系。

例如:捻田三线机厂的个体户,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长,开发了多种产品的生产。从三线机、打谷机、老鼠夹、木珠帘,还有为外贸出口加工圣诞节彩鸟蛋。由于资金、劳力、场地不足,他将生产木珠帘的第一道工序连同购买的机器设备租给农户,由农户加工后计件支付工钱,农户只需按合同加工,由他验收半成品后进行总装配和销售。这一形式如果借鉴于扶贫资金的发放形式,通过选择一二个项目,有组织的将扶贫资金定向投入这些加工、生产、收购。农户以扶贫资金入股,规避了技术、销售风险,只要付出劳动力,就能将扶贫资金用活用好,其效果比单纯发放扶贫资金效果更好。又如:栗树村有一农户,85年向农行贷款2000元购买1000只鸡苗。他凭着一股雄心壮志单单枪匹马从资金、鸡种、饲料、技术上孤军作战,最后只剩下400多只蛋鸡。但是,由于蛋鸡产量大于5天一市捻田乡的赶圩市场需求。自己有无能力向外调运,致使造成鸡蛋积压,最终导致投资失败。因此,切实为农户解决项目选择、资金、生产技术及营销服务,才能使农民看到信心和希望。农民能放心的发展农副业生产,对于城市供应和稳定物价具有深远意义。其

三、上杭县有养猪的习惯。假如我们能够做到有计划的投放资金,用于改良猪种、防疫等。将千家万户组织起来,捻田乡户均只要饲养2头猪,年产猪仔二胎约计15头。全乡4000多户就有60000头的生产能力。如果全县有10个乡都围绕饲养母猪做文章,其就能形成年产600000只猪仔市场规模。这将吸引全省各地及广东的猪苗经营商。如猪仔价格按1元/斤,每只猪仔按30斤计量。销售额可达1800万元以上。同时,政府为集市提供一系列必要的服务,这些服务行业又能形成一个收入极佳的体系。浙江嘉善县的长白猪、约克夏猪,每年要为福州市场提供几十万头仔猪(最佳猪仔重量35-40斤/头)。福州的猪苗经营商派车前往近1000公里的浙江调运猪苗。而上杭县距离福州仅600公里左右。由于上杭县目前的种猪和仔猪市场存在小而散,无法形成可供外地大批量的猪仔商品集市。因此,成立“农副产品综合服务公司”,解决农副产品在发展中遇到的生产、资金、技术和市场问题。以此解决单个农户的小农生产和小农经济的制约。走组织起来,统一流通,统一规划,统一集资,统一运输销售。以此解决限制农副产品发展的屏障。

“农副产品综合服务公司”,通过有计划地组织投向。组织千家万户的农户生产适合当地的、可形成规模的农副产品进入商品生产领域。把分散的小生产纳入计划商品的轨迹。促使农副产品初级产品从生产到流通逐步形成专业化合作。为建立有规模的商品基地创造条件。变脆弱的个体经济为集团经济,提高在流通领域的竞争能力,有利于农副产品的的规模市场开发,更有利于保护农民发展商品经济的积极性。笔者经过一年的扶贫工作提出以上看法,目的是探讨解决在发放扶贫资金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达到最佳发放扶贫资金的形式。成立农村综合性服务体系,为促进农副产品进入生产加工和流通领域,加快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为实现贫困地区早日脱贫致富寻找途径。以下是2007年2月27日盼醒在新华网写得博文,经修改后在2012年7月转至凤凰网留存。为即将召开的党的十八大建言!

理顺流通 规模加工 规模生产 做大做强

破解“三农”瓶颈之二 ——扶持农副产品加工企业 ——让消费者买得起,生产者有扩大再生产能力,“三农”有稳定持续收入。

破解“三农”瓶颈,至关重要的首先要扶持直接面对农副产品的加工业。现实中,这些产业却是在自生自灭中挣扎着。它们面对着无序竞争的压力,农产品原料没有保障的压力,内需消费能力与生产成本的压力等等。长期以来,所谓政府的财政贴息扶持,七除八扣后,真正能够到达这些生产企业手中的又能有多少?

农副产品的深加工,是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的途径。只有提高了农副产品的附加值,农副产品的价值才有可能提高,农民才有可能得到稳定的收入。

现实中弱小的农副产品加工业,只能应付着自身的生存,根本无法顾及扶持农业发展和共同富裕。由于许多农副产品加工,不像其它产业那样可以流水线生产,而是需要依赖人工进行手工加工。为了保证食品的健康,必须采用高温杀菌保鲜,又要禁止有害的化学保鲜添加剂的使用。有些产品在“高温杀菌”前还需要自然发酵过程,就必须场地、时间、人工费用。而使用“化学添加剂”的成本就相差极大,前者是绿色产品符合健康食品的要求,但成本高;后者有害于健康,但成本低。而现实中,政策没有体现对绿色产品的保护。无序的竞争助长了“化学添加剂”使用,这些不健康的发展也阻碍了中国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做大做强。

由于质量监管的缺失,前者,为了生产健康食品。按规范组织生产,而无法获得利润。因此,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后者,虽然可以得到一定的利益。但由于“添加剂”的使用,也制约了它的发展前景。由于这些产业的弱小和低利,所涉及到的都是弱小的个体、群体。这个领域,始终没能得到重视。或者,只是纸上谈兵喊几个扶持的口号。

据说,国内真真做到深加工的农副产品不足30%,大多是经过初级加工进入出口和市场。现实中,中国农副产品几乎是廉价出卖原料。这些产业链质量管理的缺失,也制约了规范生产的发展。小鱼吃大鱼,假冒伪劣击垮守法企业的现象,在这一领域似乎成为生存法则。有些农副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几乎是在“赌博”中举步为艰地维持着生产。

现实中,对这一加工产业设定的门槛过低,或者根本处于无政府状态。正是造就了恶性的质量和价格竞争,最终受害者只能又转嫁给弱小的种养植业农民。

对策一:合理规划、审批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强监管提高准入门槛。

对策二:探讨建立农、厂联盟,对农副产品和生产加工后的农副产品设定市场保护价。

对策三:加大对食品安全的宣传力度,鼓励消费健康便利的精加工农副产品。

对策四:根据国民收入情况,制定合理的价格。让消费者买得起,生产者有扩大再生产能力,“三农”有稳定持续收入,良性的循环体系。

只有当农副产品稳定地进入生产加入领域,此时的农民才有可能得到稳定的收入。因为,农副产品一般来说都是人们生活的必须品,需求基本上是相对稳定。农副产品与其它的工业产品不同,其它的工业产品会受到经济危机减少消费,而生活必须品无论在任何时候都能基本保持需求的稳定性。因此,对从事农副产品加工生产的企业。提高准入门槛,设定一个对从事“三农”种养和从事生产加工双方都能共同得利的保护体系。有利于“三农”与“生产者”共同富裕。造就一个生产企业发展有多大,“三农”(原料)提供者也能同步得利的管理机制。“三农”保证了生产企业的原料供应,生产加工企业注重质量、关注发展做大的良性循环体系。(农、产联盟体系)

假如对通过加工后的农副产品,根据国民收入状况设定一个保护价。用发展的眼光,制定一个生产者与原料种植者双双得利的利益分配体系。将现有政府扶持农业的一部分资金,用于扶持这些有关的农副产品生产加工企业。这不但能够保证“三农”稳定、同步的收入,而且还能够发展壮大民族的农副产品加工业。将现实中廉价出卖原料的现象,变为向外输出通过深加工的、有高附加值的农副产品。对于稳定农民,稳定社会、扩大内需具有重大意义

相关链接盼醒历年给两会的建议:

一、盼醒议“三农”改革《 给“两会”提建议——改变“财政”对“三农”扶持的模式 ?》《破解“三农”瓶颈

(一)》 《破解“三农”瓶颈

(二)》

《破解“三农”瓶颈

(三)》

二、盼醒对“医改”的迫切期待 《“二会”如何监督危害健康的“滥用处方药”? 》 《患者眼里的“医院服务素质”? 》

《代表委员痛斥抗菌素滥用“三重罪” 》《解读“看病贵”,再为“医改”进一言 》

《专营医院的药品流通 积聚资金养医为民》(探索一)《“医改”要充分尊重医务工作者的劳动成果》(探索二)《“医改”要立足于提高全民健康水准》(探索之三)《“医改”要立足抓好基础管理与行为规范》(探索之四)《“医改”有必要关注“护理”》(探索之五)

《“医改”要为营造“医患纠纷”的公平公正创造条件》(探索六)《“医改”有必要使医疗卫生成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榜样》(探索七)

《呼吁完善“120”二次调度体系》

三、盼醒论“环保” 《三亚城市的品牌、价值在于规划和管理》 《2008“二会”时不再看到公交车的“黑龙”? 》 《从“太湖水污染”教训领悟科学发展观!》

《难道也要等到30万吨的“黑沙”落到我们的头上时再来治理》

四、其它

“保钓”引发对危机管理的思考

《护理手记》摘录 您可能也喜欢:

李克强“守护好改善民生的钱”告诫谁?

毛开云:李总理“坚决保障好救命钱”有三层深意

扶贫VS扶贪

李克强三箭齐发,南海一锤定音?

资金窗口搅局热点转换

第二篇:创新扶贫方式

创新扶贫方式 加快贫困户脱贫致富步伐

----对大余县产业扶贫到户工作的调查与建议

大余县扶贫和移民办 主任 张齐北

《老区建设》2011年第1期

自1994年以来,通过十几年普惠制的扶贫,我县各扶贫重点村的交通、水利、饮水等基础设施得到了根本性改变,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村容村貌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贫困人口大幅度递减,由实施“八七”扶贫以来的5.4万人减少到2009年底的7314人。然而,通过调查发现这剩余的7314名贫困户,零星分布在全县各行政村,大部分居住在边远山区,且都是属于“财穷、智穷、技穷”的“三穷”贫困户。没钱、没文化、没技术,使得这些人一直在贫困线上挣扎。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这部分人的贫困问题,势必对构建和谐社会设置障碍,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将成为一句空话。如何利用当地资源、针对贫困户自身素质和外部力量使这些贫困户在较短时间内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通过深入到16个重点村走访、调研,我们发现实施产业扶贫到户是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

一、目前产业扶贫到户的做法与成效

我县属扶贫非重点县,每年上级下达的扶贫资金十分有限,而且主要用于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的辅助建设,而对于产业方面的扶持却很少。这就需要我们在用好扶贫资金的同时,广泛动

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扶贫,努力形成大扶贫格局,为此,从2008年开始,我办积极在产业扶贫方面做文章,要求省、市直单位、企业在搞好扶贫工作的同时,每年拿出3万元用于扶持10户贫困户,每户3000元用于发展产业,通过发展产业做脱贫致富道路,具体操作是:

1、精心组织,选准受扶贫困户。按照选择好低收入、有劳力、肯吃苦、有一定资金、技术经验和能起带头示范作用的原则,采取村民代表会议方式产生受扶贫困户。重点村党支部、村委会召开村民代表会议,采取初选、张榜公示、再确定的办法选定本村10户受扶贫困户,实行公开推选,杜绝暗箱操作,透明度高,受到群众赞扬。浮江乡车里村有代表性地选择了低保户、打工返乡民工等农户代表进行扶持。吉村村采取了每个代表、村干部推荐2名,在会上介绍情况,然后进行无记名投票,以高票入选按顺序排列选出10名。可以说,经过精心组织选举出来的受扶户群众没意见,代表们也无怨言,说这才是我们自己选出的贫困户。

2、尊重群众意愿,选准帮扶项目。因地制宜,因人而宜,不搞强迫命令等行政手段来干预贫困户发展产业,群众愿意接受、愿意发展的项目我们就扶持,加以引导,使其扩大规模、提高经济收入。浮江乡车里村肖先平原来只饲养20多头猪,确定为受扶对象后,村书记张泽周同志为其联系好猪苗,扩大养殖规模,现饲养肉猪50多头。白田埠村民有种植甜玉米的习惯,年产稳定,收入平稳,村干部因势利导,选择了7户贫困户种植甜

玉米,扩大了24亩的面积。樟斗村彭训亮养殖竹鼠经验丰富,村干部结对后,帮扶其扩大规模,联系好种鼠,由原来的8只扩大到现有的36只。

3、搞好全程服务。按照扶持要求,每个村干部包扶2户贫困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服务,让受扶的贫困户吃了一颗定心丸。车里村结对帮扶户董世太与村干部骆炳忠结对后,两人签定了责任书,骆主任经常到其家中询问养殖情况,帮助其解决养殖中的实际困难。

通过去年一年的帮扶,71户受扶户中有10户年收入达到了万元,一年内实现了脱贫的目标。今年,我县又动员了10位民营业企家参与到产业扶贫到户这项“功德”工程中,这样一来,就有17个村的170户贫困户被帮扶发展产业。

二、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通过对16个扶贫重点村两年来的实践,产业扶贫到户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发展不平衡。由于对此项工作的做法和意义认识不一样,,致使各村之间的发展存在一定的差距,使得贫困户发展产业的步调不一致,有快有慢,发展不平衡。

2、资金投入不足制约产业扶贫到户的规模。由于目前的产业扶贫资金来源主要是7个省、市挂点单位和10位民营企业家的资金,因此,产业扶贫到户工作现仅仅只能在16个扶贫重点村开展。

为了使全县贫困户通过产业扶贫到户工作的开展,早日走上脱贫致富道路,促进和谐平安大余目标的早实现,我们认为:

1、建立扶贫发展基金,加大资金投入。一是政府可以拿出一定的资金建立扶贫发展基金;二是广泛动员社会各界人士捐赠资金用于建立发展基金。

2、建立长效机制。把“德政”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惠民工程来抓,把任务具体分解落实到各单位、乡镇,增大帮扶面,使每年能有更多的贫困户脱贫,使贫困群众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并把这项工作纳入年终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

3、积极动员社会各界人士参与。一是积极利用省、市挂点单位的资金、技术、信息等优势;二是发挥龙头企业的帮扶、带动作用,建立“企业+农户”等模式,达到贫困户脱贫、企业自身发展的双赢效益;三是积极动员社会各界企业家、知名人士参与到这项工作当中,引导民间资金投入到这项“功德”工程中来;四是充分发挥领导干部“321”结对帮扶作用,按照“定帮扶责任、定脱贫时间进度、定帮扶目标任务”的原则,每位领导干部为结对的贫困户提供发展产业的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的支持,让这项帮扶工作实实在在的做,贫困户真真切切的感受到实惠。

第三篇:扶贫资金管理、使用和提款报账

扶贫资金管理、使用和提款报帐

扶贫资金主要有财政扶贫资金、以工代赈资金和扶贫信贷资金3种。其中财政扶贫资金、以工代赈资金是国家设立的财政专项资金,扶贫信贷资金是国家安排的贴息和不贴息专项扶贫贷款。除这3种外,少数民族发展资金也是国家设立和安排的。此外有国外扶贫援助资金、扶贫捐助资金等,扶贫物资主要有汽车、农资、钢材等,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扶贫物资逐渐失去作用。

财政扶贫资金是国家建立的用于贫困地区、经济不发达地区的革命老根据地、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地区改变落后面貌,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贫困农民收入水平,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专项资金。主要有支援经济不发达地区发展资金、新增财政扶贫资金和生产发展资金,其他还包括贴息资金、扶贫培训费、项目业务管理费等。1997年国家和自治区发布了《国家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将支援不发达地区发展资金纳入国家扶贫资金,规定必须全部用于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可适当兼顾自治区重点扶持的贫困县。从2001年开始,生产发展资金作为财政扶贫资金进行安排分配,由扶贫攻坚阶段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与解决贫困地区特别是贫困县经济发展问题的双重目标,转入重点确保扶贫开发

工作重点村村级规划项目的实施,也就是现在的财政扶贫项目资金。

一、财政扶贫资金的划分

扶贫项目可分为财政扶贫项目、以工代赈项目、少数民族发展项目;按项目主管单位划分,扶贫专项资金的项目管理单位为各级扶贫办、发改委、民宗委,资金管理监督单位为各级财政部门,扶持对象为国家、自治区级贫困县和重点贫困乡镇、非重点贫困乡镇,涉及的行业有农业、畜牧、林业、水利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按资金投向划分可分为五类:一是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主要是以工代赈项目,用于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重点修建县、乡、村道路(含桥、涵,)建设基本农田,解决人畜饮水,适当用于异地扶贫开发中的移民村基础设施建设;二是生产发展资金,主要是财政扶贫项目,重点用于发展种植业、养殖业,适当用于修建乡村道路、桥梁,建设基本农田(含畜牧草场、果林地),兴建农田水利,解决人畜饮水问题;三是社会发展资金,主要是少数民族发展资金,解决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聚集地区的基础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广播电视等方面问题;四是科技推广及培训资金,主要反映科技扶贫,专项用于贫困县农村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及培训;五是扶贫贷款贴息支出,主要用于贫困县、乡镇、村扶贫贷款的贴息资金。

二、财政扶贫资金县级报帐制

(一)报帐制的定义

财政扶贫资金报帐制度是指各级行业主管部门根据财政扶贫项目合同协议书、财政扶贫资金报帐提款申请单、财政扶贫项目工程预付资金审批表、财政扶贫项目验收单、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管理费实施情况表及相关报帐凭据,按规定程序到同级财政部门审核、拨付资金的管理制度。报帐过程中,县级财政部门是财政扶贫资金的主管部门,负责资金的核拨、监督和检查;县级扶贫办是财政扶贫项目的主管部门,负责项目的实施管理、组织协调、检查验收;县级各行业主管部门是财政扶贫资金的报帐主体,负责资金的支付、会计核算及财务管理。

(二)报帐原则

财政扶贫资金县级报帐工作,应在县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按照“项目管理、明确事权、分工协作、招标采购、审批报帐”的原则实施。

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不予报帐:

1、无项目计划擅自实施的项目。

2、存在质量问题,未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的项目。

3、无合同项目或擅自变更合同内容的项目。

4、始凭证不真实、不合法的项目(假发票或不是税务发票)。

5、未经自治区批准同意,擅自改变自治区审定的项目。暂缓报帐的有:

1、超项目计划资金,未履行追加审批手续的项目。

2、不按时申报项目建设进度的项目。

3、停建的项目。

(三)报帐程序

1、自治区财政厅与扶贫办批复的财政扶贫资金项目计划下达后,当地扶贫项目主管部门开始组织实施。通过招投标和政府采购有形式确定项目的施工单位,行业主管部门收到下达的《财政扶贫项目启动通知书》后,正式启动项目。

2、项目行业主管部门根据项目计划、项目施工进度,定期提出用款计划,并附报凭据(税务统一发票复印件),经县扶贫办审核,县领导审批后,报县级财政部门请拨资金。

3、县级财政部门根据项目需要及财政扶贫项目工程预付资审批表预付30%――50%的项目启动资金,余款由县级财政部门根据报帐审核情况和项目工程进度分批拨付。

(四)报帐凭据

1、上级部门批复的项目计划、实施方案;

2、项目中标通知书;

3、项目建设合同书、监理合同书;

4、工程预算(有资质实施单位及工作人员编制工程预算);

5、项目启动书;

6、监理部门出据的工程进度表;

7、工程竣工决算表、工程验收单;

8、工程款税务发票;

9、工程竣工移交表。

(五)各级、各部门项目管理费、培训费的使用按照《自治区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管理费管理办法》和《自治区扶贫培训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到同级财政部门报帐请拨资金。

三、报帐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原始凭据内容要求完整、项目启动书、竣工验收手续完善;

(二)项目实施单位要认真按项目归类整理支出凭据,在真实合法的支出凭据上,经办人员、村负责人及项目的乡镇领导要签字;

(三)支出凭据带附件说明的(如:合同项目支出说明等),项目实施单位要保留支出凭据的复印件。

(四)对真实合法有效凭据的要求:

1、材料费支出;(1)采购材料的销售发票;(2)项目相关的材料计划(附件);(3)材料发放登记表(附件)。

2、项目承包支出:(1)真实合法的付款凭据;(2)合法有效《承包合同》(附件);(3)工程竣工验收结论(附件)。

3、种、苗、畜支出:(1)有真实合法有效的付款凭据;(2)有购销合同(附件);(3)种、苗、畜发放花名册(附件);(4)种苗、畜禽采购应有相关业务部门出具鉴定及检疫意见,政府采购中心集中采购。

4、以奖代补支出:(1)真实的农户领款单;(2)有以奖代补项目实施方案;(3)奖补项目验收结论(附件)。

5、扶贫贷款贴息资金:(1)利息清单复印件。

(五)支出凭据审定和附件审查

1、支出凭据审签:(1)必须有经办人签字;(2)项目监管小组组长签字;(3)项目资金管理科核实;(4)扶贫办主任审签。

2、支出附件审查:(1)材料发放领取人必须签章;(2)种、苗、畜、禽发放花名册受益人必须签章;(3)以奖代补领款书由受益人填制并签章;(4)承包项目、工程验收结论必须真实有效。

(六)国际农业发展基金项目财务报帐

农发基金项目的实施在尼勒克和察布查尔县。去年已经通过中评。经过这几年的提款报帐,现已能够按照农发基金项目办的要求提款报帐,今年的财务申计工作结束后,伊犁州的财务工作受到自治区通报表扬。今年是项目实施推广期的第一年,两个县一定要按照推广期调整后的模块报帐比例,按分配的额度报帐。

产业化扶贫与扶贫龙头企业 的申报、运行、监测

产业化扶贫,就是在贫困地区建立农产品基地,或者是通过订单农业等多种手段带动贫困农民调整结构、增加收入的一种农业产业化形式。产业化扶贫主要靠扶贫龙头企业带动,发展扶贫龙头企业是产业化扶贫的关键环节。自治区自2004年起开始实施产业化扶贫攻略。2006年,自治区扶贫开发领导制定了《自治区扶贫龙头企业认定和运行监测管理暂行办法》、《自治区扶持扶贫龙头企业发展暂行办法》、《自治区扶贫龙头企业联络管理办法》3个文件,2008年印发了《自治区扶贫龙头企业运行监测考核办法》,2009年印发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扶持畜牧业和林果业重点扶贫龙头企业暂行办法》。目前,扶贫龙头企业申报、运行、监测仍然按照上述文件要求进行。2006年至2010年自治区分四批认定了自治区扶贫龙头企业(我州第一批3家,第二批3家第三批7家,第四批1家,畜牧业重点扶贫龙头企业2家)。2010年,自治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对国家和自治区扶贫龙头企业近三年运行情况进行了考核通报。我州巩留县新疆伊力特野生果开发公司被取消扶贫龙头企业资格。其他龙头企业均通过考核。

一、扶贫龙头企业的认定

扶贫龙头企业是指以农业产品加工或流通为主业,或以贫困地区劳动力为就业主体的,通过各种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农户进入市场、促进贫困地区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调整、在规模和经济指标上达到规定标准的。企业应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没有不良记录,法人代表资信状况良好。在经济效益方面,企业效益方面,企业总资产报酬率应高于同期商业银行贷款利率,不欠税、不欠薪、不欠折旧、不欠社会保险、不亏损。资产负债率低于75%,银行信用等级在A级以上(含A级)。加工企业应以当地农产品为主要原材料,流通企业应以营销当地主要农产品为主。企业与带动的基地、农户之间签定稳定的合作关系。对扶贫龙头企业每年考核一次,考核不达标的,取消其扶贫龙头企业资格。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及违法经营、损害农民利益的,从发现之日起即取消扶贫龙头企业资格。

二、扶贫龙头企业的审报、运行、监测

扶贫龙头企业的审报、运行、监测严格按照《自治区扶贫龙头企业认定和运行监测管理暂行办法》、《自治区扶贫龙头企业运行监测考核办法》进行。

三、扶贫贷款项目编制工作

扶贫贷款项目要紧紧围绕与贫困村、贫困户增加收入紧密相关的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能够安排贫困地区剩余劳动力就业,改善生态环境,引导贫困群众走现代化农业发展道路

等内容进行编制。各县市扶贫办要认真指导扶贫龙头企业做好项目编制和上报工作。扶贫贷款项目每年编制一次。

四、扶贫龙头企业扶贫贷款项目财政贴息工作

扶贫龙头企业扶贫贷款项目财政贴息是落实国家和自治区扶贫项目贷款优惠政策,自治区扶贫办、财政厅依据各地编制的扶贫贷款项目情况向各银行业金融机构推荐扶贫贴息贷款项目并下达当年的贴息额度,(2011年州直12家扶贫龙头企业22900万元),各县市扶贫办、财政局按照自治区的要求认真审核,上报。下面,重点讲一下今年的贴息结算工作:

(一)扶贫贷款项目财政贴息按照《关于推荐国家和自治区扶贫龙头企业申请扶贫贴息贷款项目的函》(新扶贫函[2011] 11号)确定的贷款额度申报。

(二)要确保上报扶贫龙头企业扶贫项目贷款是当年自治区推荐的、且是企业当年新增的贷款,即贷款期限为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10日所取得贷款。

同时,今年的扶贫项目贷款财政贴息结算工作与上年相比,增加了几项内容:

(一)自治区将对扶贫项目贷款财政贴息资金的审核结算工作实行“专家审核”制度,即自治区依据各级财政局和扶贫办共同审核的扶贫龙头企业项目贷款财政贴息资金申请表,以项目贷款财政贴息30万元的标准,要求2011

财政贴息资金超过30万元(含30万元)的扶贫龙头企业派一名代表、携带所提供原始资料原件参加自治区组织的“扶贫项目贷款专家审核会”,小于30万元的扶贫龙头企业须提供原始资料原件供企业注册地财政局和扶贫办核查。

(二)申报附件表1—3:

1、扶贫龙头企业项目贷款财政贴息资金申请表

2、扶贫龙头企业应提供原始资料目录

3、扶贫龙头企业扶贫项目贴息贷款汇总表

其中:表1—2新增了一些内容表格。表3与上年相同,属汇总表。(各县市、地州分别填报)。

谢谢大家!

附表1:扶贫龙头企业项目贷款财政贴息资金申请表(反面)扶贫部门序号审核确认内容名称财政部门是否属实(打√)12341)2)3)4)5)6)56企业是否扶贫龙头企业是否自治区当年推荐项目贷款是否取得贷款超出自治区推荐规模当年取得贷款是否属实是否有银行开具贷款证明是否有贷款签署正式合同是否有借款凭据是否有进帐单或收帐通知备 注(否时须在备注栏具体说明)○是 ○ 否○是 ○ 否○是 ○ 否○是 ○ 否○是 ○ 否○是 ○ 否○是 ○ 否○是 ○ 否○是 ○ 否○是 ○ 否○是 ○ 否○是 ○ 否○是 ○ 否○是 ○ 否○是 ○ 否○是 ○ 否○是 ○ 否不属实须在表格正面的相应位置下方用红笔直接标注是否每笔贷款的数额、利率、时间属实○是 ○ 否其它企业提供料是否真实、齐全和及时其他○是 ○ 否○是 ○ 否县级扶贫部门审核意见:县级财政部门审核意见: 审核人签字和盖章 年 月 日地州级扶贫部门审核意见: 审核人签字和盖章 年 月 日地州县级财政部门审核意见: 审核人签字和盖章 年 月 日 审核人签字和盖章 年 月 日自治区“扶贫项目贷款专家审核会”组成人员意见: 审核人签字或盖章 年 月 日

附件2:扶贫龙头企业应提供原始资料 1.项目贷款财政贴息资金申请表(填写正面的附表1)2.银行开具证明 3.项目贷款合同 4.借款借据 5.进帐单(收帐通知)6.企业与贫困户签订的订单或协议、用工合同等证明备注:(1)申请2011扶贫项目贷款财政贴息资金的、年初自治区向金融部门推荐的每一家扶贫龙头企业都要提供第1、2、6个资料原件和第3、4、5资料复印件,并由各地州统一收齐后上报自治区财政厅、自治区扶贫办各一份。(2)申请2011扶贫项目贷款贴息资金超过30万元(含30万元)的扶贫龙头企业须携带第3、4、5资料原件参加自治区“扶贫项目贷款专家审核会”,如缺一漏项或不提供原件自治区视同扶贫龙头企业自动发弃享受贴息权利,不予结算贴息。

第四篇:广西壮族自治区扶贫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

【发布单位】82002

【发布文号】桂政发[1990]127号 【发布日期】1990-11-07 【生效日期】1990-11-07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广西壮族自治区扶贫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

(桂政发〔1990〕127号1990年11月7日)

为了更好地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根据国务院国发〔1987〕95号、〔1990〕15号通知精神,结合我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暂行办法。

一、一、扶贫资金的种类和投向范围

国务院国发〔1990〕15号文件规定的扶贫资金种类有:支援经济不发达地区发展资金(简称发展资金)、扶贫专项贴息贷款(简称专项贴息贷款)、老少边穷开发贷款(简称支边贷款)和贫困县办企业贷款等。

“发展资金”属国家财政拨款。用于扶持贫困县的贫困户发展粮食生产和其它种植业、养殖业,以提高人均产粮水平和增加人均收入,同时可用于与这些项目有关的智力开发和技术培训等。

“专项贴息贷款”属农业银行贷款,用于国家重点扶持的二十四个贫困县发展种植业、养殖业、采矿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等开发性生产项目。

人民银行的“支边贷款”和“贫困县办企业贷款”,用于四十九个贫困县的县办工业的技术改造、扩建和新建项目。对百色、河池两地区兴办的地区级支农工业,以及能带动面上群众脱贫致富的龙头加工企业,亦可适当扶持。

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的“贫困县办企业贷款”,重点用于国家扶持的二十四个贫困县县办工业项目。

二、二、扶贫资金投放方针和使用原则

九十年代贫困地区经济开发的基本方针是:“坚持以种、养业为基础,开发当地的优势资源,依靠科学技术,建立健全服务体系,发展区域性的支柱产业,由单纯生产原料向加工工业延伸,从自给、半自给经济逐步向商品经济过渡,把富民与富县结合起来,为彻底消灭贫困创造条件,奠定基础。各地使用扶贫资金安排的项目,必须坚持这一方针。凡不符合上述精神的,不能使用扶贫资金。

各项扶贫资金要继续按照“统一规划,统筹安排,渠道不乱,性质不变,相对集中,配套使用,确保效益,各记其功”的原则使用。各级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开发领导小组)应定期研究、审定需要领导小组确定的项目。在开发领导小组审定项目前,由贫困地区经济开发办公室(以下简称开发办)会同综合部门、行业主管部门、投资部门共同审查立项。如有关部门意见不一致,任何一方不得单独下文,应提交开发领导小组协调解决。

对用“发展资金”扶持的项目,由财政部门按批准的项目计划,以签订的经济合同为依据专项拨款,开发办负责管理和有偿扶持资金的回收,按向财政部门进行结算,财政部门监督使用。

三、三、扶贫资金的分级管理和审批制度

“发展资金”和“专项贴息贷款”指标的一部分切块到县,实行区、地、县三级管理;“支边贷款”、“县办企业贷款”指标一部分切块到地区,实行区、地两级管理。“贫困县办企业贷款”的指标,由区工商银行、区建设银行掌握。切块到地、县的指标,由自治区各有关投资部门与区开发办研究,确定数额,经区开发领导小组同意后于每年年初下达。

切块到县的“发展资金”,由县开发办提出安排意见,县开发领导小组审批,报区、地财政部门和开发办备案;属于安排十万元以上(含十万元)的农业开发项目和二十万以上(含二十万元)的加工项目,由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审批,报区财政厅、区开发办备案。

切块到地、县的“专项贴息贷款”,以及切块到地区的“支边贷款”、“贫困县办企业贷款”,分别由地、县开发办会同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和主管银行按规定程序联合审批,并报自治区开发办和有关银行备案。由主管银行办理贷款手续。

需要申请利用自治区掌握的扶贫资金指标的项目,由项目建设单位按规定的程序逐级申报,自治区开发办会同投资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审批。建设计划总投资在一百万元以上的新开工项目,报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

各种扶贫项目都要按照项目管理程序,先提出项目建议书,编制可行性报告,进行评估论证,列入开发计划,做好技术、资金、物资配套,讲求经济效益和扶贫效益。凡列入扶贫开发的项目,其资金、计划单列,不列入自治区正常的基建及技改规模,统计部门另行统计。

四、四、加强财务监督审查

负责项目的实施单位应对资金的正确使用、项目工程的完成和应取得的效益承担责任,并定期向经济开发办、行业主管部门、投资部门报送项目工程进度和资金使用情况。经济开发办、行业主管部门和投资部门,要经常深入项目实施单位和现场,检查项目的建设进度和资金的使用情况。如发现擅自改变计划,把资金挪作它用,应采取限期改正、归还资金、停止或收回资金等处置措施。工程竣工后,要对项目工程进行验收和决算审查。审计部门要加强对项目的监察审计。

五、五、做好资金的回收和周转使用

对有偿使用的各种扶贫资金(包括银行扶贫贷款),按规定时间进行回收。回收的资金,要及时选择新的项目进行投放,提高资金的利用率。

回收的“发展资金”留作县(市)扶贫周转金,滚动使用。周转金由开发办统一管理,财政部门监督,另立账户。“发展资金”回收时一次性收取百分之三点五的管理费。每年六月和十二月,各地、县开发办要将回收情况和重新投放的项目报自治区开发办。

六、六、奖惩

对扶贫资金使用效益好、回收率高的县,由区、地给予表彰奖励。对项目好,效益高,回收快的单位和个人,由县给予表彰奖励。

对工作不负责任,投放方向不对,扶贫效益不好,造成损失浪费的,要进行整顿,必要时停止或减少资金投放。对于违法乱纪,挤占、挪用、贪污扶贫资金的,应严肃处理。触犯刑律的,交由司法部门追究刑事责任。

七、七、本暂行办法从一九九一年一月一日起执行。过去有关扶贫资金的管理、使用规定与本办法有出入的,以本办法为准。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扶贫资金使用与管理的思考

扶贫资金使用与管理的思考

扶贫资金使用与管理的思考

扶贫资金顾名思义:是指为改善贫困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贫困农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推动贫困地区经济与社会全面发展而安排的财政扶贫资金、以工代赈资金、扶贫贴息贷款、少数民族发展资金。这是国家对老少边穷及较少民族地区改善贫困,加强基础建设,促进经济发展而制定的政策及资金扶持的重大战略。执行好、贯彻好国家的扶贫政策,把党和国家惠及广大贫困农民生存、生活的扶贫专项资金管好用好,是摆在贫困地区各级党政和领导面前的头等大事。然而每一的扶贫资金审计都避免不了名目繁多的违纪问题,如:滞留扶贫资金、挤占挪用扶贫资金、虚列支出套取扶贫资金、弥补行政经费支出、建房购车、擅自改变投向、擅自计提收取费用、大额现金支出、项目资金支出无人签字等等。所有这些问题都不是用一个财务制度管理不严能够说清楚的,这里面有管理体制、管理机构、行政干预、主观臆断、奖罚不严、利益驱使等诸多因素。因此,扶贫资金的使用与管理监督已成为当前研究和破解的重要课题。

一 扶贫开发回顾

国家扶贫工作自1980年开始,至今已经历20多年。国家对贫困地区的扶持大致分以下几个阶段:

一、从1980年到1985前后以物资扶持援助阶段。内容主要有:棉布赊销、平价汽油、汽车、钢筋、水泥等物资供应,个别地方还得到耕牛、种猪等无偿扶持。

二、1985年到1993年前后由物资扶持援助的“救济式”到“开发式”扶贫的过渡。这一阶段国家已经开始投入扶贫资金用于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区域性扶贫支柱产业蓬勃发展。

三、从1994年起,国家实施《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扶持贫困地区的水、电、路、学校、卫生院等基础设施建设,广大农民的生产、生活得到改善。

四、进入新世纪,《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正式出台,标志着扶贫开发工作翻开了新的一页。项目扶持贫困、资金贴近项目。按照“收缩战线、突出重点、到村入户、整村推进”的原则,彻底解决特困群众的温饱。

今年五月在上海召开的世界扶贫大会上,中国总理温家宝在致辞中总结中国扶贫开发成就时说:“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中国政府实施了大规模的、持久的和富有成效的专项扶贫开发计划,解决了2亿多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这是伟大的历史性成就,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壮举”。

从扶贫开发的四个阶段看,无论是从物资到资金,还是资金扶持集体或个人,我们一直遵从“好钢用在刀刃上,用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这个原则来管理使用扶贫物资和资金,当然也收到了很大的效益。但是通过20年的实践来看,扶贫开发资金在管理使用中确实存在许多问题:

二 扶贫资金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表现

(一)资金的挤占挪用:受计划体制的影响,资金(物资)在使用过程中,既有政府的宏观调控又有各级扶贫主管人员的个人意志,使得项目、资金、扶贫对象常会出现错位,反映到实际工作当中既表现为:挤占、挪用、改项。

(二)扶贫模式固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扶贫模式并没有适时调整,很多因素导致“扶富不扶贫”的现象十分普遍,扶大户、扶“专业户”带动贫困户、“公司加农户”使得资金难以贴近扶贫对象,有的还使扶贫贴贷难以归还。

(三)资金运作不到位:农行的扶贫贴贷“嫌贫爱富”,没有抵押、没有偿还能力的贫困户,根本得不到扶持;财政扶贫资金入村到户,一是救济的多开发的少,二是扶贫资金播撒面广,三是基层专职资金管理机构人员薄弱,项目、资金使用中漏洞很多。

(四)套取扶贫资金:扶贫资金(以工代赈比例较大)每年上报项目,是以修建水、电、路、学校、卫生院等基础项目为主,由于缺乏严格的管理机制,造成重复项目、拼盘项目、“钓鱼”项目等,使大量的资金“隐形”违纪。

(五)滞留扶贫资金:多年来由于对扶贫资金管理没有一套严格的监管手段,一些扶贫开发重点县的党政领导把扶贫开发资金当成是本地的第二财政,千方百计的使资金滞留,以备不时之需(第四个问题也往往是制造滞留资金的重要手段)。

(六)扶贫培训投入不足:贫困地区发展的最大阻力来自于低素质的人力和低效率的生产以及严重不足的社会服务,如果不对贫困群体的人力资本作较大的投资,那么减轻贫困的努力就不可能实现。目前对贫困农牧民的培训投资很少,同时由于业务费用的不足,每年安排的培训费也不能做到好钢用在刀刃上,常常会出现培训流于形式,效果不明显,挪用、挤占甚至是用培训项目套取资金。

扶贫资金问题虽然是在管理运行当中的个别现象,但是在整个扶贫开发进程当中却严重损坏了党的形象,在广大贫困农牧民中造成恶劣影响。在一年一度的扶贫资金审计中,凡有扶贫资金项目的县,或多或少都存在上述问题。三 扶贫资金使用中存在问题的成因

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有它的偶然性和必然性。扶贫项目在可行性论证、审核、立项、执行、报帐等环节上,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公开、竞争、激励等机制,导致“滋生”问题的土壤。

1、扶贫资金管理体系缺失。进入新阶段后,扶贫开发以及资金管理都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随着国家对扶贫开发力度的加大,应该有一套完善的资金管理体系。具体的说,应该有扶贫资金管理的总要求、其中包括财政扶贫、以工代赈、农行贴贷、项目管理等方面的具体管理办法。

2、扶贫资金管理体系不完善。部门之间协作配合意识、职责分工认识非常薄弱,作为协调机构的扶贫办自上而下就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而计委、农行、财政等部门由于种种原因对扶贫资金各自为政的行为时常显现。

3、缺乏资金监管系统。基层乡镇非独立财政体制,乡村一级组织和贫困人口的参与水平不高,参与程度不够;由于政策宣传不到位,基层干部和贫困户在执行入村到户项目时随意、盲从。

4、激励机制失衡。如:激励机制讲得多,落实得少,激励的内容匮乏;对扶贫项目实施及资金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我们都有一套很严厉的惩处办法,对项目、对人我们可以用审计、纪检监察等行政手段甚至法律手段加以处置;但对资金管理使用的好的地、县、乡及项目和人没有奖励措施。

5、地方财政支持力度不够。贫困地区财政异常匮乏,由于地方财政用于扶贫的配套资金严重不到位,特别是地县配套不足,导致项目的实施、资金的运筹管理出现混乱,给资金管理造成困难。

国务院扶贫开发办政策法规司司长刘福合在央视论坛上指出:我们应清醒的认识到,扶贫的内涵还须进一步完善,我们的一些扶贫政策措施有许多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尤其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扶贫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尤其是信贷扶贫、金融扶贫,怎样使贫困人口能够得到有效的金融扶持,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最艰巨的任务。

四 扶贫资金问题标本兼治的对策

我国贫困问题研究专家,西南财经大学教授赵曦在《中国西部地区扶贫攻坚难点问题与战略选择研究》一书中用很大篇幅对西部地区扶贫攻坚的困难、问题和障碍进行了研究和论述,攻坚最基本的困难一是自然生态环境恶劣;二是水土流失严重;三是经济发展水平低下;四是基础设施薄弱;五是投入严重不足。就喀什地区而言,自然环境、经济发展、基础设施、思想观念、教育培训、国家扶持等等都是导致贫困的主要因素。贫困人口的贫困首先是经济上的贫困,更深一层是观念上的贫困、文化科学的贫困。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差,生存环境恶劣,教育基础薄弱,产业布局和产品结构单一,致使收益率低下。无论是未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还是刚解决温饱的低收入贫困人口,在新阶段扶贫开发中都面临很大困难。一是所处地理环境恶劣,基础设施脆弱,靠单个农户家庭无法改变;二是贫困家庭内部条件差,有的上有老下有小,有的家庭中长期有病人;三是经济结构单一,贫困人口多以种植业为主,收入来源单一,长期在“低收入-低投入-低生产率-低商品率-低产出率-低投入”的恶性循环圈中越陷越深,难以走出贫困。四是文化水平低,思想观念落后,不懂科学,没有技术,市场意识淡薄,大多是在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农村经济市场化和农民科技化过程中的失败者;五是负担重。

(一)扶贫开发资金问题的治本之策

1、加强学习,提高扶贫政策水平。重要的是贫困地区的各级党政领导和扶贫战线的广大干部要认真学习国家的扶贫方针政策,掌握资金管理的法规、条例,牢固树立忠实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的思想。摆正扶贫与发展的关系,充分认识到国家的扶贫政策是惠及千百万贫困农民的国策,扶贫,顾名思义,它是一项浩大细致的系统工程。因为扶贫既是一个国际问题,又是一个具体到贫困人口生产、生活的细致工作。因此,解决贫困人口温饱在先,巩固贫困人口温饱成果在先。三、随着我区扶贫开发对象、目标、任务的变化,加快实现扶贫方式的调整转换,促进扶贫开发进程。

2、完善机制。从地区实际出发,进一步完善扶贫开发机制,更好地发挥扶贫部门的组织协调能力,务实、高效、有力地开展扶贫工作。完善扶贫开发机制,健全七大机制。具体包括强化责任制,健全投入机制,强化扶贫资金管理机制,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完善帮扶机制,建立评价机制,推行激励机制。这些机制是经过“八七扶贫攻坚”阶段到新时期前三年的扶贫工作逐步建立起来的,有些机制已较为成熟,例如:投入机制、资金管理机制、帮扶机制、协调机制等。还有一部分机制正在逐步建立和运行当中,如:扶贫项目的评价机制、项目管理的激励机制正在逐步建立和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然而,在我们认为激励机制也应该从中央到地方(包括地县)在扶贫项目执行和项目资金管理中得以体现,让优秀的地、县、乡政府和扶贫机构都应得到不同程度的奖励。同时,还不应仅仅是对项目的奖励,(它应当包括对人、对具体项目、对单位的奖励。各地在评价机制运作过程中还不尽完善,项目选项、项目执行、项目的效益评估还缺乏一套严格而又易于操作的管理制度。

3、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改进和完善扶贫开发模式。根据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我们面临的对象是低收入贫困人口,这部分人基数大、任务重,我们的目标是要大力推进扶贫开发进程,使绝大多数的低收入人口增加收入,为奔向小康目标积极创造条件,关键是扶贫方式的转换,实现内容相对单一的开发向多样化开发的转变,我们必须以“三个代表”为重要思想,坚持从本地区实际出发,把扶贫开发工作与农牧业经济结构调整结合起来,使扶贫工作上一个新的台阶。要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坚持以发展种养业和改变贫困农户基本生产生条件为重点,各重点村要以种养业为中心,因地制宜,按照整村推进的要求,缺什么补什么,安排家家能干,户户受益的项目,加大对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同时我们要在扶贫资金投放上,围绕能够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优势产业,加大投入力度,促进优势资源的开发,通过解放生产力,增强贫困农户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同时要大力推进使扶贫开发尽快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一是要完善健全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大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提高科技普及率和入户率。二是加大对贫困户的培训力度,使贫困户掌握致富的技能。

4、扶贫项目自始至终纳入资金监管的范围。关键在到位。现在的状况是,相关部门编项目,财政认可后上报审批执行,事后审计,弊病很多。审计等管理部门在扶贫开发工作中的作用只是一个“马后炮”。应把项目的建立、资金的拨付使用、项目的实施通过制度把审计、财政、计委、工程监管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样可以避免主观意志、个人行为。

5、扶贫开发应成为各级党政领导长期的战略任务。扶贫开发是一个长期的战略任务,国家对贫困地区投资力度、规模在不断加大,建议将扶贫项目、扶贫资金纳入国家基本建设规模中,使之更加规范。应该说目前条件已经具备,一是新阶段以来扶贫规划已经基本完成,方向、任务明确;二是资金管理日渐成熟,保障制等先进的管理办法推广应用;三是资金量不断增加需要强有力的管理机制;四是项目申报规范、项目库建立健全。严格、全面的推行报帐制管理办法和项目公示制度,保证资金专款专用,这是防止资金挪用和浪费的有效途径。报账制作为扶贫资金管理的有效手段,但仍然从根本上避免不了违纪违规。如果再配以项目公示之手段,并贯穿项目实施之全程,扶贫资金管理的效果会更加显现。

6、建立扶贫项目及资金监测信息系统,提升扶贫资金管理水平。目前在扶贫资金的管理上,一些措施已经具备现代管理水平,如项目公式制、报账制、扶贫档案动态管理等。通过监测信息系统将项目实施、资金运作、状态效果提供给决策、管理层。充分发挥公共监督的作用。

7、三项扶贫资金捆绑使用。加大财政扶贫资金、以工代赈资金向一、二轮重点村的倾斜力度,强化扶贫信贷资金的投入力度。

需要着重指出的是:扶贫贴息贷款是国家对贫困地区、贫困群众最直接、最有效的一种扶持资金。在“八七”扶贫期间,扶贫贴息贷款确实惠及千家万户贫困农民,然而,就是这样一项深受广大农民和农村基层欢迎的优惠政策,运做到今天却变成一块可遇而不可求的“蛋糕”,即切不到也吃不上。一是在很长一段时期农业生产中,作为中坚力量的农业银行每年都向广大农民注入了大量的生产贷款,由于决策和经营管理加上产业结构的单一和农业效益的低下,导致大量的贷款沉淀,其中也包括扶贫贴息贷款,使得银行不堪重负、难以为计。为了资金的安全运行,银行对农业信贷特别是扶贫贴息贷款持审慎态度;二是银行为了生存和企业效益,也采取了许多相应的对策,如:分解贷款、转贷、以贷收息、套取贴息等手段,也使得扶贫贴息贷款这块“蛋糕” 变了味道。

(一)彻底减轻农民负担,使老、少、边、穷广大农民群众和全国人民一道共同走向小康。温家宝总理在上海全球扶贫大会上指出:“减少以至消除贫困,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政治问题”。我们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边疆少数民族贫困这个难题,一是国家下决心从战略的高度特别是从兴边、固边、富民的大前提着眼,从少数民族地区各民族摆脱贫困、共同繁荣富裕促进社会文明进步为出发点,对长期以来广大农民的老欠款,分期分批予以核销。这样从根本上解决借贷双方沉重负担,更重要的是使扶贫贴息贷款重新焕发出活力。

(二)扶贫贴息贷款不应只局限于相对贫困群体。而应当赋予它更为灵活、更为丰富的内涵。如:积极参与到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龙头企业、产业链、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种养业大户、整村推进的基础设施建设等等。

(三)对扶贫贴息贷款也要引入市场竞争激励机制。应让农业发展银行、特别是农村信用社等金融行业运作扶贫贴息贷款。扶贫贴息贷款是一个政策性强的资金,同时也是广大贫困农牧民唯一通过银行获取的政府支持的有偿资金,既是有偿就要有市场运作,目前只有农业银行一家操作运行,而农行在改革中已失去以往面向广大农村为民服务的职责,农行既没有农村网点,又要把住扶贫贴贷不放,怎么履行服务义务?

7、着眼贫困人口的能力开发,加强科技扶贫和农牧民培训工作,提高贫困农牧民的综合素质。

(一)应当从实际出发,加大培训资金的投入力度,彻底改变培训资金不足呈特困状态的局面。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坚在上海国际扶贫大会期间曾经指出:要将培训农民作为扶贫的战略性措施来抓,重点要抓好农民的技能培训工作。既是战略性措施,它就应当是长期的,保证投入的,富有成效的。

(二)在扶贫培训模式中要拓宽培训合作领域。即针对过去那种林果项目由林业部门实施、畜牧项目由畜牧部门组织实施、劳务运输项目由劳保人事部门实施或是乡村农业技术人员培训的格局变为充分依靠农业学校、农广校、农技中心、农业部门培训基地及师资等广泛的培训载体,并且在培训项目的规划、项目费用的管理上和这些载体共同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有条件的县市、地区还可建立培训中心。同时,对一些产业结构调整中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和产业化的项目,要和科学技术部门、科研院校、科研机构共同参与扶贫攻坚任务,培训的面可以涉及到贫困农户以外的其它农户。在培训方式上改变以课堂面授为主的培训方式,让科技人员到田间、地头、大棚、果园中去授课,针对具体问题面授解决办法。

(三)进一步强化扶贫培训项目资金的管理力度。自治区已经出台《自治区扶贫培训项目管理暂行办法》,我们今后要做的是如何全面贯彻执行和并结合当地实际加以完善。同时,要彻底改变过去那种传统的、模糊的认识,即培训费可以弥补业务费和其它经费不足的认识,更为重要的是要把这个《管理办法》规范下来,适用于和扶贫培训相关的各部门,包括财政、地方政府。

(二)、扶贫开发资金管理的治标之举

1、实施项目资金公开、公告、公示制:正如美国著名法官布兰蒂斯所说:“公开原则有如太阳,是最佳的防腐剂;有如电灯,是最好的警察。”我们认为,推行扶贫项目资金公示制度是切实有效的办法,通过这一种办法把扶贫项目资金公布于众,加强群众监督,防止违规、违纪行为,从而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效果。

近年来,在喀什地区疏勒、英吉沙、叶城等县,先后推行了项目公示制度,目前全疆已全面推广。公示的内容主要有,项目计划公示:主要包括项目名称、实施地点、资金安排计划等内容,在全县范围内进行公开。资金使用公示:就是在贫困乡镇、贫困村和项目实施单位在扶贫项目完成后,将扶贫资金的使用情况包括项目名称、资金使用的方面、投资投劳等作为政务公开、村务公开的重要内容上墙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具体地讲公示的内容包含项目的建设性质、内容、规模、地点、质量要求、预期时间、资金来源及额度、竣工时间、补助标准、农民集资数量、社会捐赠数量等。公示的形式有:采用报纸、广播、电视、政务公开栏、村务公开栏、项目公示牌等方式进行公开,让全社会都知道。对涉及到具体乡、村的和入户的扶贫项目,在项目所在的乡、村张榜公布,同时将落实好的入户名单、扶持的力度都公布出来,项目执行完毕将结果也张榜公布,接受广大农民和贫困户的监督检查。

2、全面推行报帐制。财政报帐制作为规范财政扶贫资金支出管理的有效手段,近几年来经过实践,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也得了各县市的认同。但是,目前在推行财政报帐制管理办法中,还存在有些干部有畏难情绪、有的部门或单位不理解不配合、管理手段落后等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当中,要加强这方面的宣传,进一步搞好培训,积极推行财政扶贫报帐管理办法。

3、项目责任人制。实际上,我们在编制扶贫项目的时候就已经明确设置了项目责任人,目前只是缺乏项目责任人制度的文本规定。其次,在激励机制中从上到下没有对项目责任人实施奖惩,应该说从“八七扶贫攻坚”到新阶段扶贫开发,扶贫项目的申报、实施已经日趋完善,推行项目责任人激励机制已经成熟,应当把它纳入项目管理中。

4、集中资金向一、二轮重点村倾斜。三项扶贫资金中,应加大以工代赈、财政扶贫资金向一、二轮重点村的倾斜。因为,一轮规划已实施2—3年,但由于资金注入不足,两者之间不能形成合力以及其他方面的原因,造成许多一轮重点村至今达不到规划目标。到2004年底,笔者所在地喀什地区只有191个一轮重点村进入申报验收行列,占第一轮重点村的38.4%,据了解其它地方也不乐观。因此,必须自上而下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大资金倾斜力度,使一轮重点村规划尽快实施,确保收到预期的成效,为二轮村规划及项目实施打下良好的基础。同为扶贫资金,三者之间应形成合力。应从规划到项目的编制、项目的实施相互对应,相互取舍,集中力量整村推进。要采取有效措施消除目前那种各行其是,力量分散的局面。

5、培训费管理使用应进行改革:培训费是和扶贫项目资金一同下达到基层的。根据项目管理要求,它应当是对广大贫困农牧民及基层干部的政策、业务、科技、技能培训的费用。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套取、挪用等问题也是屡见不鲜的,以下措施能有效预防培训费违规:一是加大贫困县培训费的额度,加快提升贫困农牧民的科技、文化、技能等素质,缩小他们与全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的差距; 二是培训费应包含地、县、乡扶贫系统业务干部、区内外受训的费用支出,或是在培训项目的申报中包括外埠培训的内容;是适当增加项目管理经费,以保证业务费用的支出和缓解地方财政对扶贫办供给不足的矛盾。

下载赞李克强《创新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方式》word格式文档
下载赞李克强《创新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方式》.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1-2012年扶贫资金使用管理情况汇报

    永兴县2011-2012年扶贫资金使用管理 情 况 汇 报 永兴县扶贫开发办公室 2012年10月19日我县在省、市扶贫办的关心指导下,严格按照《郴州市财政扶贫项目资金管理实施细则》的......

    资金使用及管理

    南水北调工程建设项目资金管理 但懋相 一、资金稽察的必要性 要了解资金稽察的必要性,首先要明确工程建设稽察的必要性。 2004年7月19日,国调办张基尧主任在南水北调办工程建......

    财政扶贫资金管理使用问题及对策(合集五篇)

    财政扶贫资金管理使用问题及对策 徐晖 随着财政管理体制的不断深化,上级安排的财政扶贫资金也越来越多,对促进和加强地方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通过近年来审计发现当前财......

    扶贫项目资金使用自查报告[最终版]

    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对全省民政救灾、城乡低保、扶贫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开展集中检查的通知》精神,我市扶贫办财政局组织专班人员,深入各项目实施镇处和村组,围绕......

    2018年财政扶贫资金使用计划

    2018年财政扶贫资金使用计划 为确保财政扶贫资金使用安全、高效,依据省财政厅、农业厅、扶贫办《关于推进财政支农资金支持资产收益扶贫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冀财农【2018】3......

    创新扶贫开发方式 提高扶贫资金效能

    创新扶贫开发方式 提高扶贫资金效能 自2007年开展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工作以来,我办认真贯彻落实扶贫开发互助资金试点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以扶农助农为宗旨,以发展壮大为主线,以......

    加强扶贫资金管理的调查报告

    加强扶贫资金管理的调查报告 加强扶贫资金管理的调查报告近年来,国家瞄准贫困对象,突出重点区域,锁定扶贫开发目标,增加资金投入,不断加大了攻坚的力度。在“三位一体”的大扶贫......

    扶贫资金管理和监督经验交流材料(大全)

    扶贫资金管理和监督经验交流材料 我县于20xx年开端施实乡村扶贫开拓项目。从单一的科技扶贫到新村扶贫、卫生扶贫、移民扶贫、残疾人扶贫、劳务扶贫,再到扶贫贴息借款等多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