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敏尔书记:把脱贫攻坚作为贵州“第一民生工程”(5篇材料)

时间:2019-05-13 17:03: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陈敏尔书记:把脱贫攻坚作为贵州“第一民生工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陈敏尔书记:把脱贫攻坚作为贵州“第一民生工程”》。

第一篇:陈敏尔书记:把脱贫攻坚作为贵州“第一民生工程”

陈敏尔书记:把脱贫攻坚作为贵州“第一民生工

程”

发布时间:2016-06-17 09:58:00

文章来源:多彩贵州网-贵州日报

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在贵阳召开

陈敏尔 刘永富讲话 孙志刚主持 谌贻琴 陈晋 冯俊 朱善璐等出席

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现场。张凯摄

多彩贵州网讯 6月16日,由国务院扶贫办和贵州省委、省政府联合主办的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在贵阳召开。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敏尔出席并讲话,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作主旨发言,省委副书记、省长孙志刚主持,省委副书记、省委政法委书记谌贻琴出席,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陈晋、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冯俊、北京大学党委书记朱善璐等发言,省委常委,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有关领导同志出席,副省长刘远坤汇报一年来我省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情况。

陈敏尔代表贵州省委、省政府向出席座谈会的领导及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他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始终关注贫困地区,深情牵挂贫困群众,就脱贫攻坚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去年6月,总书记亲临我省视察指导并就扶贫开发发表重要讲话。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重要讲话精神,对各级领导干部有打赢脱贫攻坚战“军令状”意义,对全党全社会有合力扶贫、全力脱贫“动员令”意义,对展现大国责任、展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有国家扶贫开发“宣言书”意义,对中国特色扶贫开发理论创新有“里程碑”意义,对推动脱贫攻坚实践有“指南针”意义。

陈敏尔指出,一年来,贵州全省上下始终把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长期战略任务,努力把讲话精神渗透在思想里、贯彻在工作中、体现在行动上,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转化为果。通过深入学习,我们真切感受到,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重要讲话精神,充分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战略谋划,充分体现了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体现了五大新发展理念的根本要求,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的辩证思维,充分体现了精准施策的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形成了一个有中国特色、世界意义的扶贫开发理论体系和行动指南。当前,扶贫开发形势逼人,任务艰巨。我们将把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转化为脱贫攻坚的新思路、新办法和新作为,把脱贫攻坚作为贵州的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深入推进大扶贫战略行动,继续打好“六大脱贫攻坚战”,加快搭建产业园区平台、扶贫融资平台、大数据管理平台,发挥政治优势,激发内生动力,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决不辜负中央对我省的亲切关怀和全省人民的殷切期盼。

刘永富在主旨发言中指出,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重要讲话精神,是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扶贫开发理论与实践。要坚持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用五大发展理念统领脱贫攻坚,牢固树立责任意识、攻坚意识、精准意识、创新意识、廉洁意识,全面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全力推进脱贫攻坚。要坚持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脱贫攻坚的基本方略,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因村因户因人分类精准施策,实施精准扶贫十大行动、十项工程,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的问题。要坚持把外部帮扶和自力更生作为脱贫攻坚的实现途径,严格落实扶持政策和重大措施,深化细化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定点扶贫,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不断增强贫困地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的动力和能力。要坚持把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作为脱贫攻坚的根本保障,加强党对脱贫攻坚的领导,严格执行脱贫攻坚一把手负责制,开展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加强资金整合和监管,规范退出机制,确保实实在在的脱贫质量。

孙志刚在主持会议时强调,各地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好座谈会精神,深入学习掌握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坚定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和决心。要认真全面梳理座谈会成果,推动座谈会成果政策化项目化落实,把意见建议转化成一个个可操作的具体项目,转化成一项项具体的工作,分解落实到具体责任人,以“钉钉子”精神一项一项抓好落实。要运用好座谈会的精神财富,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陈晋表示,要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战略高度来认识扶贫开发工作,用补齐“短板”和政策“兜底”的新理念指导扶贫开发工作,以“精准扶贫”的新思路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冯俊表示,中央党史研究室将加大对贵州党史工作的指导力度,即时跟进扶贫工作、记录扶贫历史,为贵州的扶贫开发工作提供智力支持。朱善璐表示,大学是扶贫队伍中一支重要力量,在推进脱贫减贫中,理当负起责任,走在前列,在人才培养、知识技术的传播创新、战略规划制定、经验模式总结等方面发挥作用。

中农办农村二局巡视员张建军,中央党校办公厅副主任、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苏作霖,青岛市副市长孙立杰,恒大集团副总裁、扶贫办主任姚东,贵州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罗蓉,贵州民族大学社会建设与反贫困研究院教授孙兆霞等在会上作了发言。会前,陈敏尔、孙志刚会见了参加座谈会的领导和嘉宾。

部分中央和国家机关、科研院所和高校、对口帮扶城市、对口帮扶企业有关负责人及专家学者应邀参会。省有关部门单位、部分中央在黔单位和省内媒体主要负责同志,省内社科院所、高等院校专家学者代表参加会议。

第二篇:坚持把民生作为第一大事2

坚持把民生作为第一大事 做到勤政为民 —学习贯彻县委全会精神系列评述之

解决民生问题是最大的政治,改善民生问题是最大的政绩。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并对此作了明确部署。可以说,切实改善民生,是新世纪新阶段一项重要而紧迫的工作任务。我们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领会改善民生的重大意义,确保将这一重大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切实改善民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牢牢把握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抓住机遇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改善民生问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切实全面改善民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自古以来,民生问题与社会安定和谐紧密相连。因此,要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从改善民生这一关键环节着手,促进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全民各尽所 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大好局面,使全社会呈现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清新气象。

切实改善民生,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忧民之忧,民忧其忧。我们党始终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奉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能否解决好民生问题,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状况,关系到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关系到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我们只有把改善民生具体深入地落实到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工作中去,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才能真正筑牢我们的执政基础,巩固我们的执政地位。

切实改善民生,就要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尤其要解决好农村民生。民生问题都是具体的、实实在在的,是老百姓触摸得到的切身利益。近年来,我们从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每年承诺办好十五件实事,使一些重大民生问题开始得到有效解决。农村的民生问题是整个社会民生的重点。改善农村民生最核心、最首要的是增加农民收入。从当前我县的农民收入结构看,家庭经营收入仍然是农民增收的主渠道,工资性收入已经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转移性收入正在成为农民增收的新渠道。因此,我们要促进农民增收,就必须积极调 整农业结构、拓宽农业多种功能,大力发展多种经营,鼓励农民开展多种形式创业,挖掘农业农村内部的增收潜力和空间;就必须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加强农民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广辟农民增收的外部渠道;就必须加大对农民的补贴力度,健全农业补贴制度,扩大范围、提高标准,让农民从强农惠农政策中获得更多的收益。同时,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推进重点惠民工程,完善农村义务教育免费政策和经费保障机制,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标准和财政补助水平,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改善农村民生。

民生问题关系到全县人民的福祉。要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最大的政治,切实关注民生、重视民生、改善民生、保障民生,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第三篇:把绿化清洁作为民生幸福工程来抓

把绿化清洁作为民生幸福工程来抓

中共嘉禾县委书记陈荣伟

嘉禾县委、县政府把绿化清洁工作作为民生幸福工程来抓,以“省级园林县城变成省级园林县、国家卫生县城变成国家卫生县”为目标,积极开展绿化清洁城乡三年大会战活动。到目前为止,已累计投入资金6000万元,超过前五年投入的总和;完成植树600万株,造林育林12.5万亩,是前三年的2倍;90%以上的行政村基本达到县级卫生村标准。在嘉禾可以明显感觉到,山清了,树多了,农村环境干净整洁了。

工作中,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绿化清洁看起来是小事,实际上是事关发展和民生的大事

生态环境是衡量一个地方文明程度、群众幸福指数的重要标尺。嘉禾县非常必要推进绿化清洁城乡活动,改善生态环境。一是人民群众有期待。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后,都向往山清水秀、干净整洁的人居环境。抓绿化清洁工作是人民群众对更加幸福生活的期待。二是形象建设有需要。现在外界还有极少数人说嘉禾山是秃的,水是浊的,路是脏的。不管怎么说,嘉禾的外在形象还不完美。抓好绿化清洁,是完善自身形象,推介嘉禾的迫切需要。三是转型发展有要求。过去经济发展在收获资源“红利”的同时,造成了较大的生态破坏。在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过程中,我们要力抓绿化清洁,推进绿色产业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四是有地利条件。嘉禾属于丘陵地区、喀斯特地貌,有非常好的风、光、热、水等自然条件,建设绿色清洁家园的优势完备。

二、绿化清洁必须城乡统筹、全域推进,使城市有农村的景色、农村有城市的品味,让绿化清洁成果人人共享

我们坚持全域抓、整体推,巩固和扩大成果。在造林绿化方面,把传统的“三边”绿化拓展为“六边六内”绿化,即城边、山边、水边、路边、厂边、村边和院内、厂内、校内、园内、中心村内、乡镇政府所在区内绿化。目前,县城区和干线公路沿线可视山头全部实现绿化;100%的干线公路、90%的进村主干道两侧实现绿化;所有的单位庭院绿化水平进一步提升;所有的公园、广场进行了补植补造,为市民提供了良好的休闲场所;80%的厂矿企业进行了绿化美化,打造了一大批 “绿色工厂”。在清洁卫生方面,坚持城乡一体化推进,在大力推进县城区“垃圾乱堆”、“摊点乱摆”、“车辆乱停”、“广告乱贴”、“渣土乱运”、“河道乱占”、“污物乱排”等七大集中治理行动的同时,重点抓好农村“三清”、“四有”,即清路障、清垃圾、清淤泥,各村有固定的宣传标语、固定的保洁队伍、固定的保洁设施和完善的卫生评比制度。到目前为止,村级共新建垃圾池200多个,新增果皮箱426个,添置垃圾桶1.8万个;拆除旱厕180多间,清理污水沟62条2.5万米,清运垃圾210吨。全县有将近一半的行政村村口有垃圾池,农村家门口有垃圾桶,街头巷尾有保洁员。

三、绿化清洁应该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激发强大的内生动力

我们坚持全党动员,引导全民参与,凝聚工作合力。一是充分动员。去年县人大、政协“两会”提出了开展绿化清洁工作的倡议;今年1月,组织召开近10年来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参会人数最多的县乡村三级誓师动员大会。二是大力宣传。在重点地段、重要干线制作大型宣传牌34块、固定宣传牌448块;乡村两级印发倡议书,进村入户宣传;县级媒体开设专栏,跟踪宣传报道,营造氛围。三是干部带动。县级党员干部深入基层帮扶带;乡镇组建党员干部突击队;农村党员广泛开展“一名党员种十棵树、十名党员护一座山”活动,引领群众美化家园。四是制度保障。县里出台绿化清洁工作奖惩方案,免费提供绿化工具、树苗和技术指导,组织开展“卫生单位”、“卫生乡镇”、“卫生村”评比活动,调动乡村两级的工作积极性。各村进一步完善村规民约,实行“星级卫生清洁户”评比等,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干部群众投身绿化清洁工作的热情和活力。

四、绿化清洁需要拓宽投融资渠道,构建多元化投入机制

我们采取“财政奖补一点、项目支持一点、部门资金整合一点、群众自愿筹集一点、社会捐助一点”的方式,拓宽筹资渠道,建立多元化投入体系。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县财政已安排专项资金1120万元,按照“以奖代补、先干后补、多干多补、不干不补”的原则,奖励绿化清洁先进单位、先进乡镇和示范村。二是争取项目支持。今年争取国家造林绿化、退耕还林、乡村清洁工程等项目资金可达1000万元。三是实行部门帮扶。已筹集联乡包村帮扶专项资金近200万元。四是引导村民集资。按照“谁受益、谁出资”的原则,组织村民“一事一议”,按照每年30—100元不等的标准筹集村级卫生保洁经费。五是积极鼓励社会捐款近百万元。

五、绿化清洁需要经常抓、抓经常,构建长效机制

我们着力构建长效机制,力促绿化清洁工作由“突击战”、“运动战”向“常态化”、“长效化”转变。一是强化领导抓推进。成立高规格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主抓造林绿化,县长主抓城乡清洁,各分管县级领导专门抓。在具体工作中,做到“四个”优先,即项目优先安排、力量优先保证、资金优先划拨、问题优先解决。二是严格考评保推进。将绿化清洁工作列入综合绩效考评的重要内容,成立专项督查组,实行十天一督查一调度一通报,一季度一考核一评比一奖惩。对排名前三位的授予流动红旗,并分别按照1.5万元、1万元、0.5万元的标准奖励。对排名后三位的单位,主要负责人要作表态发言;对一次排名倒数第一的单位,实行黄牌警示,一把手诫勉谈话,分管负责人停职专抓;连续二次排名倒数第一的,一把手停职专抓;连续三次排名倒数第一的,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就地免职。三是注重结合促推进。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党员干部对开展绿化清洁工作进行公开承诺。结合城乡结对共建活动,实行城乡党组织互帮互促绿化清洁工作,打造绿化清洁示范点;结合村支部换届,把绿化清洁工作列为村支书试用期考核的主要内容。通过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全县形成了城乡联动、干群联心、镇村联抓绿化清洁工作的良好格局。

第四篇:贵州省省长陈敏尔:全力打造贵州旅游发展升级版

贵州省省长陈敏尔:全力打造贵州旅游发展升级版

2013年08月21日

——陈敏尔省长在第八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值此盛夏时节,我们相聚在凉都六盘水,举行第八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长期以来,贵州旅游业发展得到了国家旅游局、国家有关部委和兄弟省(区、市)的大力支持,得到了相关旅游企业和新闻媒体的热情帮助。在此,我代表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和赵克志书记,向与会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刚才,杜一力副局长做了很好很重要的讲话,大家要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

自2006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已连续7年成功举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形成了“举办一届旅发大会,打造一个旅游精品,助推一地经济发展”的有效模式,要一直坚持下去。本届大会承办地六盘水市通过筹备旅发大会,统筹谋划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旅游景区开发、城市环境整治、功能性场馆配套等工作,“借会发力”,“借题发挥”,增强了旅游业发展后劲。下面,围绕“打造贵州旅游发展升级版”这一主题,讲三点意见。

一、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打造贵州旅游发展升级版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总书记在俄罗斯中国旅游年开幕式上发表了一篇重要演讲,阐述了旅游业对传播文明、交流文化、增进友谊的桥梁作用,深刻指出:“旅游是综合性产业,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旅游业产业关联度高,带动效应强,是生产力发展的增长点和动力源,是社会文明的推动力量和重要标志。联系当前形势,加快发展旅游业,打造贵州旅游发展升级版,是我们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的当下之需和长远之策。

第一,打造贵州旅游发展升级版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当前,贵州最大任务是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旅游业是最能发挥贵州比较优势、最能吸引人气财气的重点产业,对贵州后发赶超、同步小康有着重要的引领和带动作用。首先,这是加速发展、转型发展的需要。一方面,旅游业能够拉动投资、促进消费。据研究统计,旅游业投资每增加1元,可带动其他行业投资5元;旅游收入每增加1元,可带动相关行业增收4.5元,产生经济增长的乘数效应。另一方面,旅游业是服务业的龙头产业,不仅能为餐饮、住宿、零售等行业注入活力,为电子商务、旅游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开辟空间,还能有效推动农业、工业的发展提升,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其次,这是扩大开放、提升形象的需要。旅游业是形象经济,能够迅速形成人流、物流,带动资金流、信息流、商务流,让更多的人了解贵州、走进贵州、投资贵州。台湾作家陈念萱在《神妙贵州》中写到“贵州大地,贵气十足”,还写到“贵州山间妇女的手上功夫与日常穿戴,像田野间的一道风景,虽手脚泥泞地忙碌,却无法扫去头顶玲珑的豪华耀眼妆点。”由此她认为在贵州“贵!是一种态度”,是贵州人尊重自然,尊重生活,尊重民族的一种态度。这本书有助于宣传贵州多彩而和谐的地方形象。所以旅游业搞得好,就是形象大使。再次,这是改善民生、扶贫开发的需要。我省千户苗寨因旅而兴、荔波景区因旅而旺、古城镇远因旅而活,都充分证明了旅游业“造福一方百姓,保护一方山水,传承一方文化,促进一方经济,推动一方发展”的综合效应。我们要正确处理好旅游开发和百姓致富的关系,推动旅游业真正成为富民产业、惠民产业。

第二,打造贵州旅游发展升级版基础扎实、前景广阔。贵州工业化、城镇化水平还不高,但旅游业发展起步较早,形势看好。一是旅游资源优势得天独厚。贵州是旅游资源大省,从自然资源讲,我们是一个“大公园”,瀑布、溶洞、森林、峡谷、湖泊、花海等千姿百态,美不胜收,是一种自然之美。从文化角度讲,是一个“大观园”,49个民族特别是17个世居少数民族在这里聚居繁衍,和睦共处,建筑、服饰、节庆、习俗、歌舞等争奇斗艳,异彩纷呈,是一种人文之美。从生态环境角度讲,是一个“大空调”,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15.6摄氏度左右,贵阳市连续多年被评为“避暑之都”,在“2013中国城市榜——全球网民推荐的最中国生态城市”评选中,贵阳市名列榜首。今年全国到处热浪滚滚,唯贵州独凉,最近有很多短信描述贵阳“如何爽”,是怎样的“避暑胜地”。气候资源是贵州发展的重要资源,贵州的气候既有助于发展旅游业,又有助于发展生物医药、山地农业。贵州既适宜于观光,也适宜于度假、体验,能够满足不同消费人群个性化及差异性体验。二是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过去五年,全省旅游总收入、旅游接待总人数年均增幅分别达29.4%、27.9%,旅游业主要经济指标进入全国第二方阵。2012年,全省旅游业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达到7.9%,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16.5%。今年也是贵州旅游业大事多、喜事多的一年,4月我们举行了2013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5月到台湾举办“多彩贵州”旅游推介会,在境内外产生了较大反响。上半年,全省实现旅游总收入1061.48亿元,同比增长27.7%;接待境内外游客13021.77万人次,同比增长25%。截至6月底,100个旅游景区投入资金117.52亿元,完成规划编制74个,21个示范景区全部开工建设,79个景区基本实现公司制管理,旅游综合收入158.96亿元。可以说,旅游业已经成为我省重要的支柱产业,贵州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西部旅游热点地区。贵州旅游业方兴未艾,好戏还在后头。三是交通基础设施条件日益改善。旅游业最重要的依托和支撑就是交通基础设施。近年来,全省以交通为重点的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高速公路和支线航空建设步伐加快,“一干十三支”机场布局逐步显现,快捷的空中旅游通道网络日渐形成,很快迎来“高铁时代”,长期困扰我们的交通瓶颈正在加速破解。今后三年,交通条件将发生更大变化,为旅游业转型发展创造了最难得的契机。四是发展机遇十分难得。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今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旅游法》,标志着旅游业进入依法兴旅、依法治旅的新阶段。今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提出要保障国民旅游休闲时间,改善休闲环境等。扩大内需,最好最管用最生态的办法,就是发展旅游业。旅游业发展了,商贸、零售、公共事业都能得到发展。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15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入境旅游接待国和全球最大国内旅游市场,旅游业将从“假日火爆”走向“全年恒热”。更为重要的是,各级各部门对发展旅游业认识不断提高,全社会发展旅游业意识显著增强,都为打造贵州旅游发展升级版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三,打造贵州旅游发展升级版刻不容缓、时不我待。对贵州来说,打造旅游发展升级版,不是“可为”或“不可为”,也不是“可快”或“可慢”,而是形势所迫、任务所需。一是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倒逼我们要打造旅游发展升级版。贵州落实绿色发展战略,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发展旅游业。发展旅游业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倡导生态、绿色、低碳、环保的旅游业态。瑞士始终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旅游业发展各个环节,凭借处处湖光山色、纯洁冰川、青青草地、古朴城乡,成为游客休闲度假的理想天堂。我们要借鉴瑞士经验,把旅游业作为推动绿色变革与转型发展的重要载体,在生态保护前提下发展旅游业,不能搞粗放、低水平建设,做到有机结合、有机融入,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统一。二是全国各地旅游业竞相发展的态势,倒逼我们要打造旅游发展升级版。目前全国已有26个省(区、市)把旅游业定位为支柱产业或先导产业,29个省(区、市)建立了旅游综合协调机制。北京、海南、云南改革旅游管理体制,成立了旅游发展委员会,广西将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由8000万元增加到4.2亿元。在这样一个大变局中,怎样创造新局面,关键看能否提供高品位的旅游产品。现在旅游产品供给很多,但高水平、个性化、体验式旅游产品太少。面对激烈的竞争格局,要赢得市场必须赢得业态,创造新产品。三是我省旅游业发展的现实差距,倒逼我们要打造旅游发展升级版。近年来,我省旅游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与旅游资源禀赋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比、与国内外旅游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一流资源、二流开发、三流服务”的现象普遍存在。旅游环境方面,我省交通基础设施还不便捷,旅游公共服务设施较为滞后,高速公路服务区、旅游景区厕所卫生等问题久治不愈。产业配套方面,我省旅游业产业要素配套不足,企业规模小,产业链条短,辐射能力弱,一些景区还处于“门票经济”的阶段,目前我省还没有上市的旅游企业,缺乏有市场号召力的国际著名度假酒店品牌。应该说贵州旅游商品比较丰富,“两赛一会”很有成效,但是销售量不足,销售渠道不畅通,好东西没有卖出好价钱。管理服务方面,部分旅游景区体制机制不畅、资源产权不清、管理模式粗放,多的多头管理,有的管理缺失,还有部分旅游企业经营运作不太规范。打造贵州旅游发展升级版,要有等不起的危机感、慢不得的紧迫感。

二、明确任务,抓住关键,全面推进贵州旅游转型升级

国发〔2012〕2号文件对我省旅游发展的定位是“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世界知名、国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休闲度假胜地”。这是我们打造升级版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基本依据。打造贵州旅游发展升级版,要注意把握旅游业发展一般规律,以100个旅游景区为重点抓手,创新体制机制,使旅游、文化、创意相融合,设施、服务、管理相匹配,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实现旅游市场供给从浅层观光旅游向深度文化体验转变,区域旅游竞争从点线突破向旅游目的地竞争转变,旅游产品从观光产品向多业态转变,发展模式从规模扩张向规模与质量效益并重转变,力争到2015年基本建成旅游大省,到2020年全面建成旅游强省。

第一,着力在理念上升级,用现代理念引领贵州旅游业发展。现代旅游业更加注重生态、文化、休闲、度假、体验,打造贵州旅游发展升级版,要自始至终贯穿现代旅游业的理念。一是强化产业的理念。旅游不是简单的游山玩水,是兼具经济功能与社会功能的综合性产业,具有“一业兴、百业兴”的特征。旅游业与一产融合能够形成乡村旅游,与二产融合形成工业旅游,与三产结合形成文化旅游,从而不断催生复合型新业态。我们要把旅游业作为综合性的大产业来认识,把旅游业放在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山区特色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大格局中来谋划,把工业、农业、城市资源都视为旅游资源,在产业融合中打造出一批观光工业、观光农业、观光城镇新业态,走出一条旅产互动、旅城一体的旅游发展新路子。二是强化生态的理念。良好生态是贵州的最大优势、最大品牌,也是贵州旅游业的“基因库”、“维生素”。生态包括地理资源和气象资源,我们的地理、天文都是宝贝,必须倍加珍爱、精心呵护。要把保护生态环境作为贵州旅游业发展的生命线,抢抓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永久落户贵州的重大机遇,深入开发生态旅游产品,推动旅游业转型发展,把贵州打造成为有影响力的国际国内生态旅游目的地。六盘水过去是“煤都”、“钢城”,现在打造“凉都”品牌,主题选得很好,值得肯定,旅游业能够让六盘水真正漂亮起来,实现华丽转型。三是强化文化的理念。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旅游的精髓。旅游产品有文化内涵,才能让游客品味起来百转千回,才能让人持续有看头、能体验。贵州深厚的农耕文明、民族文化,以及良好的生态、凉爽的气候,都是高禀赋的旅游资源。很多游客来到贵州,就是为了品味独具特色的民俗风情和天人合一的心灵感悟。不同的心态,会有不同的感受,这就是文化的力量。旅游看起来是游山玩水,实际是一种生命体验,能够思考人活着是为什么,应该怎样活着。因此,打造贵州旅游发展升级版,必须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以文化视角审视旅游,以文化品位提升旅游,以文化传播带动旅游。四是强化创意的理念。资源有限,创意无限。有没有创意,含金量大大不同。要将创意理念贯穿旅游产品设计、营销、管理等各个环节,动脑筋,借题发挥、小题大做,想出故事、想出名堂,以创意延伸旅游产业链,以创意优化产品设计、旅游功能、销售网络。在项目策划环节,要注重引入趣味性、知识性、时尚性、互动性等新鲜元素,把潜在旅游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让现有旅游产品价值倍增。近年来,很多地方结合自身旅游资源推出大型实景文娱演出,以“印象•刘三姐”为代表的“印象”系列,如杭州“宋城千古情”,贵州《多彩贵州风》等,都取得了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在营销环节,要善于运用节庆营销、影视营销、演艺营销、事件营销等新兴模式,用好的创意为好的产品加分。2011、2012年,黔南州连续两年开展以探访徐霞客黔南足迹为主题的大型旅游活动,向全国征集自愿探秘者,形成了舆论热点,提升了黔南旅游品牌形象。在管理环节,要不断更新理念、创新手段,通过制造概念、制造话题来吸引眼球,为旅游市场增长提供源源动力。五是强化全域的理念。全域化旅游要求我们不仅仅围绕单个旅游景区做文章,而是放眼于更广阔的板块,挖掘资源、整合要素、培育产业,形成“旅游空间全区域、旅游产业全领域、旅游受众全民化”的发展格局。“域”的概念可大可小,如海南“国际旅游岛”、湖南张家界、浙江乌镇以及我省西江苗寨等,就是将一省、一市、一镇、一村作为一个大旅游区域来规划和打造,将所有资源都作为旅游资源来开发和利用。我们要善于以全域观来规划布局旅游产业,推动旅游产品全域优化、旅游线路全域统筹、旅游品牌全域整合、旅游市场全域营销。

第二,着力在产品上升级,充分发挥旅游产业的综合效益。要遵循旅游产业发展规律,依靠特色吸引、内涵积淀、环境优化,依靠配套设施、增值服务、多元消费,真正让游客坐下来、住下来、静下来。一是做强特色。没有特色,是发展旅游业的大忌。贵州旅游资源天生丽质,到处是湖泊、溶洞、瀑布、峡谷、田园,首先是要保护好这种特质,然后才是利用好这种特质,不要丢掉特质去追求千篇一律,更不要在天生丽质上画蛇添足。返璞归真,是贵州旅游最大的特色。在开发过程中要道法自然,凸显自然之美、原生之美、和谐之美。二是做深内涵。旅游景区要有内涵,才能经得起看、经得起问、经得起品。当前我省一些自然景区的文化含义挖掘不够,人文景区的文化内涵做得不深,有的做得不巧妙。挖掘资源内涵,创造文化遗产,是打造旅游发展升级版的重中之重。黔东南州充分挖掘厚重的少数民族文化,大大增强了“苗乡侗寨情•美丽黔东南”的品牌吸引力。挖掘内涵要下功夫,慢工出细活,所谓“功夫在诗外”就是这个道理。要深度挖掘喀斯特地形地貌的自然风光,深度挖掘世居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深度挖掘红色胜地的历史故事,深度挖掘白酒酿造等特色产业的独特工艺,提升旅游的文化底蕴和特色魅力。三是做优环境。一方面要做优自然人文环境。通过快捷畅通的交通连接,打造“快进慢游”深度旅游体验,让游客真正能够“慢”下来,陶醉其中、流连忘返。加快支线航空、快速铁路、高速公路、城际轨道等“快速交通”建设,改造提升交通主干线与旅游区的连接线,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城市中央休闲休憩区、环城市旅游度假带、旅游城市及城镇,让游客进得快、慢慢转、玩得好。要快进慢游,在慢游的过程中让钱留下来。旅游业赚钱只靠门票是不可持续的,门票收入占旅游收入的比重越低,旅游发展水平就越高。黔西南州大力推进交通、住宿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改造、优化万峰林、晴隆史迪威公路“24道拐”抗战文化遗产园等高品位旅游产品,实现了旅游业跨越发展。另一方面要做优生态环境。把生态文明的理念融入景区规划建设全过程,以保护、利用青山绿水为目标,尽量多利用、少开发,切忌把景区建成城区,搞过度商业开发,更要避免将房地产项目引入景区,让“多彩贵州”为“美丽中国”增光添色。

第三,着力在业态上升级,推动旅游由观光式向体验式转变。随着我国旅游市场体系不断成熟,旅游产业结构更加优化,旅游业呈现出多样化发展趋势。贵州旅游要华丽转身,创新旅游业态是必由之路。一是推进业态融合。贵州冬暖夏凉,适宜于在户外旅游,户外体验。要依托各地资源特色,瞄准目标和预期市场,在巩固发展传统大众旅游产品的同时,重点开拓休闲度假、体育健身、商务会展、生态旅游、自驾游等休闲度假产品;积极开发温泉、漂流、探险、科考等体验旅游项目;大力发展野外拓展、户外露营、山地运动等健身产品,不断创造出能够满足游客心理、情感、审美享受的旅游产品,形成多元化、系列化、适应不同层次需求的旅游项目群。遵义市依托遵义会议会址、四渡赤水等红色文化以及赤水丹霞等自然风光,发展“以红带绿、红绿共舞”的旅游模式;以茅台品牌为核心,谋划以参观酿造工艺为重点的工业旅游,以品尝国酒为特色的体验、购物旅游;以“四在农家”为载体,开发乡村旅游,都是旅游多业态发展的典型例子。二是创新经营模式。同样的资源,不同的理念,不同的经营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旅游管理部门、经营部门要树立“经营资源”的概念,不能局限于单个景区的“小账”,而要着眼于产业发展、经济增长的“大账”,找到多方协同共赢的盈利模式。安顺天龙屯堡按照“政府+公司+农民旅游协会+旅行社”的开发模式,政府负责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公司负责经营管理和商业运作;协会负责组织村民参与地戏表演、导游、工艺品制作;旅行社负责开拓市场,组织客源,有效地发挥各家所长,实现了利益合理分享。同时,要鼓励旅行社、旅游饭店等企业运用信息技术推动业务流程再造,实现数字化经营。我们的淘宝贵州旅游馆,既是做宣传、搞营销,也是电子商务的一种创新业态。三是改进管理方式。向管理要效益,是发展旅游业的基本经验。国内外很多旅游景区,资源本身并不突出,但管理非常好、服务非常好,所以舒适度高、满意度高,去的人很多。要大力推广标准化管理,积极引进和转化国际标准、先进技术、管理经验、服务模式。比如云南丽江旅游部门成立了国内首创的“一卡通”旅游结算公司,对辖区内旅游企业进行统一管理,实现了企业之间网络电子交易、账务实时清算以及全市旅游信息资源的共享。

第四,着力在格局上升级,形成众星拱月、月照群星的格局。旅游景区是旅游业的核心要素、旅游产品的主体成分、旅游产业链的中心环节。贵州旅游业一个很大问题就是缺少像四川九寨沟、湖南张家界、云南丽江这样的龙头景区、旗舰品牌。贵州有“一棵树、一栋楼、一瓶酒”,这“三个一”空间很大,差距也很大。黄果树蜚声国际,但从基础设施、配套设施,管理体制、营业模式等方面看,与全国一流景区和国际旅游目的地尚有差距,要更加勇于担当贵州旅游业龙头的责任;从红色资源来讲,遵义是重量级的,但还需要好好打造;茅台是重量级旅游资源,未来非常看好。打造贵州旅游发展升级版,最关键的是要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国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景区品牌,把一个个景点串成一条条线路、连成一片片区域,形成众星拱月的品牌引领效应。一是突出“点”的品牌。要突出抓好100个旅游景区建设,按照世界水准、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要求,重中选重、优中择优,推动资金、资源、人才、技术向重点地区、优势景区集中,开发一批生态环境优美、服务设施完善、综合效益突出的精品景区,力争到2017年创建一批国家4A级、5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级生态度假景区。先行建设的21个示范景区中,老景区要脱胎换骨、绽放生机,新景区要定位高远、后发制人,努力形成新亮点、新卖点,成为贵州旅游的“风景眼”。今后几年,要以每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和“十一”国庆节为时间节点,集中力量推出一批旅游产品和旅游品牌,吸引境内外高端游客。二是突出“线”的品牌。在线路设计上,要提供成龙配套的旅行线路,把珍珠串成项链。大力打造以体验黔东南苗侗民族文化、镇远古镇文化、铜仁梵净山宗教文化等为重点的东线生态文化之旅;以观赏安顺、黔西南、六盘水、毕节高原喀斯特自然风光为重点的西线喀斯特奇观之旅;还可以延伸线路构建贵川、贵滇、贵桂、贵湘、贵渝等跨省旅游精品线路,通过贵广、贵昆高铁延伸打造泰国曼谷的跨境国际旅游精品线路。三是突出“面”的品牌。以重点旅游景区、精品旅游线路为基础,加强资源整合和区域协作,打造黔中休闲度假游、黔东南民族文化生态游、黔西南文化景观游等各具特色的旅游板块,把盆景变成园林,把点变成面,形成全域旅游格局,整个贵州是大公园、大观园,处处皆景、处处可游。特别是要通过优势资源集中、土地集约、项目集聚的产业开发模式,培育一批具有示范意义的旅游产业集聚区。重点建设四类集聚区:集文化传承、休闲服务于一体的旅游度假区;集文化体验、遗产保护于一体的民族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民族民间文化创意产业基地;高品质、标准化、规范化的生态旅游示范区。贵阳市中天未来方舟城市旅游综合体依托山水相依的生态基底,以智慧科技为支撑,打造集主题游乐、温泉养生、滨水休闲、文化体验、高尚人居为一体的城市旅游综合体和过夜旅游目的地,这一思路值得肯定。六盘水“中国凉都百车河”项目将旅游业发展与小城镇建设统筹起来,建设集酒店和会议中心、温泉公园区、田园风光体验区、特色城镇、亚高原生态体育运动公园区、住宅区为一体的集聚区,也是有益探索。

第五,着力在营销上升级,构建全媒体时代的立体营销系统。旅游产品的供给和需求之间要实现有效对接,交通是有形桥梁,营销是无形桥梁,好东西还要会吆喝。在宣传营销上,我们要有大手笔、大气魄、大动作,将贵州旅游的特色和魅力宣传推介出去,让投资者和游客慕名而来。近年来,贵州加速发展的知名度、旅游业发展知名度越来越高,这两者有互动效应。投资者觉得贵州能赚钱,观光者觉得贵州能旅游。人气来了,财气也来了。我们要加大宣传力度,真正使具有山水风光、民族风情、特色风物的“多彩贵州”风行天下。一是发挥多种营销主体的作用。创新旅游宣传促销机制和方式,实施政府主导、企业联手、媒体跟进的“三位一体”营销策略,形成营销合力。其中,政府主要负责“形象营销”,通过投放品牌公益广告、举办旅游推介会、策划文化旅游活动等方式,提升贵州旅游的美誉度和知名度。媒体负责“内容营销”,加强旅游线路推广、旅游特色宣传,让大众熟知贵州有什么、玩什么,做贵州旅游形象的宣传者、传播者。企业负责“服务营销”,把产品做好,解决好如何来、怎样游、住哪里等问题。二是丰富营销手段。现在已经进入全媒体时代,据统计,新浪、腾讯微博的注册用户数已经突破10亿,日均活跃用户数超过1亿;微信注册用户已经超过3亿。最近手机微信中编辑传播的“贵州有什么好牛的”、“炎炎夏日,我在多彩贵州等你”、“藏在深山中的梯田美景”等,图文并茂,宣传效果很好。要认真总结贵州旅游官方微博营销的成功经验,充分利用微博、微信、微电影、数字旅游、影视植入等新技术、新媒体,形成多渠道、高密度的叠加效应,实现营销网络的全覆盖。特别要注重吸引年轻人,让下一代爱上贵州。三是开展目的地营销。要加强对客源地市场的调研,以客源地营销体系为突破口,针对各细分市场特点设计旅游产品、制定营销策略。要加强贵州旅游的“夏季攻势”,全方位、高强度地宣传贵州的气候优势、推广避暑产品。针对国内发达地区,可以主打高端度假、避暑养生、文化体验等产品,推出多种观光、体验组合的差异化旅游线路。在入境市场开拓上,可以按照梯次推进原则,依托地缘锁定港澳台近程市场,凭借山水风光巩固日、韩及东南亚市场,通过文化吸引拓展欧美远程市场等。要大力宣传贵州是一个专一目的地,不是附属目的地,我们不光有好的景点,交通设施、配套服务也很好。

第六,着力在服务上升级,增强贵州旅游的美誉度和影响力。旅游业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旅游服务质量的竞争。一是服务设施要现代化。按照标准化的要求,围绕“食住行游娱购”六要素,加快改善旅游交通、住宿、餐饮、卫生、通讯等方面条件,推进旅游线路、旅游目的地和旅游景区游客服务中心、游客休息站等公共服务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使旅游者“食有特色、住有选择、行之方便、游之尽兴、娱之快乐、购之丰富”。二是服务手段要信息化。要适应旅游业发展的新形势,加快建立信息化网络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旅游电子政务、电子商务,提供机(车)票、酒店、旅行社、旅游产品等网上查询、预售和结算服务。规划建设一批“智慧旅游城市”和“智慧旅游景区”,推广数字管理与服务技术,实现车辆调度、自动引导、安全监控等功能,以科技化、信息化、个性化服务提升旅游产业的现代化。三是服务品质要人性化。旅游是一种独特的体验,也是游客对某地的美好记忆。无论是体验还是记忆,其中都有情感和感受,讲求的是一种心情、心境,彻底的放松和发自内心的愉悦。所以说,“金杯、银杯、不如游客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游客的夸奖”。为此,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更要把软件服务的提升看作打造旅游发展升级版的重头戏,把“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体现到旅游业发展的每一个方面、每一个环节、每一位从业人员。这里我强调一下导游服务水平的问题。良好的导游服务技能、讲解水平,关系旅游景区对外形象。打造旅游升级版,导游也要有升级版。要加强业务培训,通过实地带团、知识竞赛、技能大赛等方式,提升导游队伍整体素质。要重视提升导游词创作水平,要组织开展100个旅游景区导游词创作大赛,切实把全省导游美文大赛和星级导游评选活动抓好抓出成效。

三、狠抓落实,形成合力,以务实举措打造贵州旅游发展升级版

打造贵州旅游发展升级版,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精心组织,周密安排,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我省近年来旅游业发展的经验表明,党政“一把手”亲自抓,是做好旅游工作的根本保障。各级政府要加快完善旅游综合协调机制,党政一把手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像抓“三化”一样抓旅游业,把旅游抓在手上“弹钢琴”,形成群策群力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浓厚氛围。条件成熟时拟成立我省旅游委员会,实行大部门、大部制,逐步往这方面努力,解决旅游业管理条块分割、职能交叉、权责脱节等突出问题。特别是旅游、新闻、文化、体育、农委、经信委等六个部门,要支持,要联手,形成联动机制。农委要支持农业观光旅游,经信委支持产业旅游,包括旅游产品的生产、制造、销售等。要按照《旅游法》“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建立健全旅游综合协调机制”的要求,加强县级旅游机构建设,充实队伍、加强力量。要强化规划引领作用,深入实施《贵州生态文化旅游创新区产业发展规划》,真正实现全省一张图、一盘棋、一条心,广泛宣传、形成合力、强力推进。要建立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增加旅游业发展指标比重,从明年起推行旅游强县建设,对进入旅游强县的县区,实行差别化考核。

二要创新体制机制。当务之急是要加快创新旅游景区管理体制,创新管理主体和经营主体。目前,我省景区多头管理、相互扯皮的问题还比较突出。要以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相分离为突破口,推进旅游景区企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催生一批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经营实体和市场主体,按照《公司法》确立符合实际的企业分配制度、用工制度。毕节市百里杜鹃景区管理体制改革取到了较好成效,值得总结借鉴。要把周边乡村统管起来,设立大景区管委会、委员会制度。对一些重量级的景区可以在干部配备上给予特别支持,享受产业园区的待遇。对跨行政区域、跨部门管理的旅游景区,抓紧研究制定集中管理和利益分配的合理机制。条件成熟时可以考虑设立旅游综合改革实验区,选择3-5个旅游发展基础好、管理水平较高的景区作为试点。创新旅游企业发展机制,放宽市场准入,降低进入门槛,鼓励各种社会资本投资旅游产业。加快推进国有旅游企业股份制改造步伐,着力组建一批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大型旅游集团。重点要支持贵旅集团加快发展,积极引进战略合作者,打造兼具投融资和经营载体功能的优强旅游企业。完善行业协会运作机制,加快培育旅游行业协会和旅游中介机构,形成政府管理与行业自律良性互动的局面。

三要强化政策激励。目前,省有关部门正在抓紧研究制定《关于以改革开放为引领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实现富民强省的若干意见》。要充分发挥政策激励作用,打出组合拳,在财税、投融资、用地、产业融合、富民增收、生态补偿、项目推进、企业扶持、人力资源等方面明确一整套推进旅游业发展的措施。《意见》内容要具体,含金量要高,要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可分解、可落实、可考核。《意见》出台后,各地各部门要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真正用足、用活、用好这些政策。

四要深化对外开放。我省旅游资源丰富,只有把丰富的资源与外部先进的理念、充足的资金、领先的技术、科学的管理、广阔的市场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推动旅游业跨越发展。加强与港澳台、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的深度合作,推动资源共享、市场共建、信息互通、合作共赢。要大力引进战略投资者,努力促成娃哈哈、富士康等大集团大企业投资我省旅游业,推动悦榕庄、安曼、港中旅等境内外一线品牌尽快落户我省,实现资源与资本的有效对接。

五要加大资金投入。创新旅游项目建设投融资机制,加快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社会资金为主体,依靠市场机制筹措资金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充分发挥政府投入的导向作用,带动社会投资。政府资金重点投向公益性旅游基础设施项目,发挥“四两拨千斤”作用。强化旅游资源的资本化运作,鼓励规模旅游企业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通过产权市场进行产权交易,形成多元投资、多元经营的良性发展。建立旅游项目产权交易平台,积极探索以景区所有权、经营权或旅游项目收益权为质押,向银行贷款融资。铜仁市抢抓机遇,先行先试,通过积极向上争取,设立武陵山片区旅游产业投资基金,就值得充分肯定。

六要加快人才培养。把旅游业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全省干部培训计划和人才队伍建设规划,通过各种形式举办旅游人才专题培训班,有计划地选派机关干部、研究人员和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到旅游业发达国家和地区学习。加快建立贵州文化旅游学院,依托100个中等职业学校,加快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速度。引进国际和国内知名的品牌经营管理公司,通过外来人才的带动加速我省旅游人才的成长。健全引进、培养、使用人才的激励机制,积极从相关行业和企业引进现代经营管理人才。

同志们,打造贵州旅游发展升级版其力已聚、其势已成、其期已至。我们相信,有党中央、国务院对旅游业、服务业的高度重视,有

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我们一定能够坚定信心、齐心协力,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打造贵州旅游发展升级版,发出贵州旅游好声音,凝聚贵州旅游正能量,真正让“多彩贵州”风行天下!

第五篇:把公交候车亭建造作为民生工程

把公交候车亭建造作为民生工程

连日来,珠海媒体热线接到不少市民投诉,反映我市不少公交站点只要站牌没有候车亭。每当盛夏盛暑和飓风暴雨时节,沿线市民候车常遭日晒雨淋。不少市民呼吁,期望有关部分赶快建筑候车亭,给等车的市民一个遮挡风雨的当地。带着市民反映的疑问,记者一连两日驱车巡城查询,知道到,当前主城区没有设置候车亭的站点首要分为两种状况,一是在建或列入改造方案的市政道路;二是这些年新开或调整公交线路而增设站点的路段,初步统计有100余座。

珠海市区至今仍有100多个公交站点都是“裸身”,确实不是一个小疑问。要知道,公交站点设备是不是健全,也关乎民生美好。试想,若是赶上暴雨时节,但候车的市民却无处躲风遮雨,那么,市民心中是多么懊丧和无法,进而也会对公交营运单位发生不满。这从市民呼吁期望有关部分赶快建筑候车亭,就可见一斑。尽管,关于100多个公交站点没有建筑候车亭,有关单位也有着许多的解说。但无论怎样看,已然开通了公交线路,公交站点候车亭都应同步建造,即便在建或列入改造方案的市政道路也有必要要有临时性的候车亭,以满意市民的根本出行需要。笔者以为,珠海100多个公交站点没有建筑候车亭,表面上存在短少资金等要素,但深层次看,实为以人为本的认识一度缺位。

令人欣慰的是,城建集团现已加速工作进度,当前正在进行筹资、描绘等前期工作,争夺今年内开工新建公交候车亭。一起,依据珠海大路西段改造的施工进度,下半年还将同步完结配套77座公交候车亭的建造。而候车亭建造作为重要民生民心工程,得到了我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分的大力支持。

确实,公交候车亭是年代开展的产品,是惠民便民的民生工程,是为老百姓出行供给便当的公共设备。珠海有关部分单位把公交候车亭建造作为民生工程,实是善莫大焉。要知道,当前大多数市民出行依托的是公共交通,因而,有关部分和有关单位都要安身晋升公共服务水平,按“公交优先”的需求,不断改进公交运转环境。像建造公交候车亭这样的城市基础设备,都要及时列入计划,政府更要及时督导,以完善的公交基础设备保证让市民适意、快捷出行,晋升市民的美好指数。

吭喔吮

公交候车亭http://gjhct.1688.com

下载陈敏尔书记:把脱贫攻坚作为贵州“第一民生工程”(5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陈敏尔书记:把脱贫攻坚作为贵州“第一民生工程”(5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