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吉林省学前教育条例
吉林省学前教育条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促进和保障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规范学前教育行为,维护学龄前儿童的合法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学前教育的实施和管理,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学前教育是指对三周岁以上六周岁以下儿童实施的保育和教育活动。
本条例所称学前教育机构是指对三周岁以上六周岁以下儿童实施保育和教育活动的机构。
第四条学前教育应当坚持保育与教育相结合,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关注儿童个体差异,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注重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培养,重视儿童潜能的合理开发,促进儿童全面、健康发展。
第五条政府、社会组织、家庭和学前教育机构应当共同做好学前教育工作。
发展学前教育,应当坚持公益性和普惠性,并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原则。
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各种形式的学前教育。
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是发展学前教育的责任主体。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统筹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并把学前教育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县级以上教育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学前教育监督管理工作。
第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在学前教育事业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发展与保障
第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学前教育机构布局纳入城乡规划,预留符合规定要求的学前教育机构建设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制定或者调整学前教育机构布局专项规划,满足儿童就近入园的需求。
因城乡中小学布局调整形成的富余教育资源应当优先用于发展学前教育。
第九条学前教育机构布局专项规划应当体现本行政区域内儿童的数量分布、流动趋势、保育和教育的需求等情况,合理设置学前教育机构。人口较为分散的地区,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增设学前教育机构。
第十条县、乡两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公办学前教育机构、乡(镇)中心学前教育机构和村级独立设置学前教育机构的建设。
第十一条已建成的城镇居民区没有配套学前教育机构的,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居民区规划和居住人口数量配套建设学前教育机构。
新建、改建、扩建的城镇居民区,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城乡规划配套建设与居民区规模相适应的学前教育设施,并与居民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学前教育设施的用途。
县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内学前教育的实际情况制定配套建设学前教育设施的具体规定。
第十二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学前教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保证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在同级财政性教育经费中所占比例不低于3%。
第十三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资助家庭困难的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扶持少数民族地区学前教育的发展,加强少数民族地区汉语和本民族通用语言的学前教育。
财政学前教育发展专项资金应当优先支持少数民族地区的学前教育。
第十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下列措施促进民办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
(一)因中小学布局调整形成的富余校舍,可以提供给民办学前教育机构用于发展民办学前教育;
(二)从民办教育发展资金中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扶持民办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
(三)民办学前教育机构的分类定级、评估指导、教师职称评定、资格认定、表彰奖励与公办学前教育机构享受同等待遇;
(四)普惠性民办学前教育机构新建、改建、扩建教育设施的,政府可以按照公益事业用地和建设的有关规定给予优惠。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通过购买服务、以奖代补、减免租金、鼓励公办教师到民办、合办学前教育机构支教等方式扶持民办、合办学前教育的发展。
第十五条学前教育机构缴纳水、电、燃气等公用事业费用,按照本省中小学缴纳公用 事业费用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六条鼓励境内外组织和个人以捐资赠物等形式支持学前教育的发展。
第十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破坏学前教育机构的园舍和设备,不得在学前教育机构周围设置有危险、有污染的建筑和设施,不得干扰学前教育机构的正常工作秩序,不得向学前教育机构摊派任何费用。
第三章职责
第十八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鼓励、扶持并依法规范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健全政府主导、教育部门主管、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
第十九条县级以上财政部门应当会同同级教育主管部门根据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制定公办学前教育机构的人均经费标准、人均财政拨款标准等。
县级以上财政部门应当对公办学前教育机构使用财政经费、行政事业性收费等情况实施监管,并制定普惠性民办学前教育机构的奖补措施。
第二十条县级以上价格主管部门应当规范学前教育机构的收费行为,对学前教育机构的收费实施监管。
第二十一条审计部门应当对公办学前教育经费的使用和管理进行审计。
第二十二条机构编制部门应当会同教育、财政等部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核定公办学前教育机构的人员编制。
第二十三条卫生和计划生育部门应当监督和指导学前教育机构开展卫生保健、疾病防治等方面的工作。
第二十四条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规划部门应当会同教育主管部门在城乡规划中合理确定学前教育机构的布局,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监督学前教育机构的配套建设。
第二十五条国土资源部门应当会同教育、规划部门、乡镇人民政府落实城镇居民区和新农村配套学前教育机构的建设用地。
第二十六条公安机关应当加强对学前教育机构内部安全保卫工作的指导,整治、净化学前教育机构周边的治安环境。
第二十七条民政、交通运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妇联、共青团等部门和团体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发展学前教育的有关工作。
第二十八条儿童的监护人应当为儿童提供必要的教育条件。
第四章学前教育机构的设立、变更与终止
第二十九条设立学前教育机构应当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一)举办地点安全、无污染;
(二)有符合消防、卫生标准的园舍、设施、设备;
(三)有必备的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
(四)有符合国家和省从业条件、要求的工作人员;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不同类型学前教育机构的具体标准由省教育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并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向社会公布实施。
第三十条申请设立学前教育机构的,举办者应当向所在地的县级教育主管部门或者其委托的乡镇人民政府提出申请,并按照规定提交相关材料。
县级教育主管部门或者其委托的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按照规定的条件和标准进行审核,并实地核查。
县级教育主管部门或者其委托的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在三十日内,对符合条件和标准的学前教育机构作出准予行政许可的决定;对不予行政许可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县级教育主管部门对准予行政许可的学前教育机构发放办学许可证。
第三十一条中小学举办学前教育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取得办学许可,园舍、人员和财务应当逐步分立。
第三十二条学前教育机构变更办学许可中所列事项的,应当向原审批机关申请。
原审批机关应当在二十日内作出是否准予变更的决定,并书面告知申请人。
第三十三条学前教育机构终止学前教育的,应当妥善安置儿童,依法进行财务清算,并提前六十日向原审批机关提出注销办学许可的申请。
原审批机关应当自申请期限届满之日起二十日内完成注销办学许可的申请,并将有关事项向社会公布。
第五章保育与教育
第三十四条学前教育机构应当为儿童提供健康安全的生活、教育条件与环境。
学前教育机构的活动场所、设施应当安全无隐患,所使用的教具、玩具和用具应当符合相关的安全、卫生要求。
第三十五条学前教育机构日常保育应当做好以下工作:
(一)制定科学合理的儿童一日生活作息制度,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二)建立儿童健康检查制度和健康档案,每年体检一次,对儿童健康发展状况定期分析评价,并及时向家长反馈结果,保障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三)积极开展适合儿童的体育活动,增强儿童体质,户外活动时间在正常情况下每天不少于二小时,遇有极端天气状况可酌情调整;
(四)为儿童提供合理膳食,编制营养平衡的食谱并每周向家长公示;
(五)根据实际情况对室内外环境进行更新,并根据季节的变换和教学主题的变化进行必要的环境创设。
第三十六条学前教育机构应当遵循学前教育规律开展教育活动,科学安排儿童生活,为儿童创设多种区域活动空间,提供游戏条件和时间,满足儿童游戏、探索、感知、体验等需要。
学前教育机构不得开展违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活动;不得教授小学教材内容,布置家庭作业。
第三十七条学前教育机构应当接收并妥善安排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儿童,不得歧视残疾儿童。
鼓励特殊教育学校设置学前教育班接收残疾儿童,配备适合残疾儿童特点的设施。
第三十八条儿童的监护人要与学前教育机构密切配合,接受学前教育机构面向家长提供的有关科学保育教育的宣传、指导等服务,为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第三十九条儿童的监护人办理儿童入园手续,应当出具儿童有效体检健康证明材料。
第六章管理与监督
第四十条学前教育机构应当按照国家和本省的规定控制班级人数。
第四十一条学前教育机构应当按照物价部门的有关规定收取保育教育费、住宿费、餐饮费、服务费和代收费,并严格执行收费项目、标准和要求。
学前教育机构不得以实验班、特色班等名义向家长收取费用;不得以其他任何名义向家长收取赞助费、建校费和抵押金等额外费用。
学前教育机构收取的餐饮费应当专款专用,不得克扣、侵占、挪用。
学前教育机构收取费用和经费使用情况应当公开,并接受社会监督。
第四十二条学前教育机构的从业人员应当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尊重、爱护、平等对待儿童,保护儿童的身心健康和安全。
学前教育机构从业人员包括管理人员、专任教师、保育员、卫生保健人员和保安人员等。
管理人员应当符合国家和省教育主管部门规定的从业条件,并经县级教育主管部门考核合格。
专任教师应当取得幼儿教师资格。
保育员应当具有高中以上学历,并经过幼儿保育职业培训。
卫生保健人员由医务人员和保健师担任。医务人员是指取得医师资格的医生和由卫生和计划生育部门认定资格的护士。保健师应当具有高中以上学历,并经过幼儿保健职业培训。
其他从业人员应当符合国家、省规定的从业条件或者取得相应的从业资格。
第四十三条县级以上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制定学前教育教师的培养、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
县级以上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充实学前教育教研机构人员力量,开展学前教育研究,促进学前教育质量提高,对学前教育机构进行指导。
学前教育机构应当建立教师培训制度,开展师德教育和专业能力培训,并为教师接受培训提供相应条件。
第四十四条学前教育机构及其从业人员不得实施下列行为:
(一)未经监护人委托为儿童服用药品以及保健品;
(二)为儿童提供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
(三)为儿童提供不符合国家要求的交通工具;
(四)要求儿童参加具有商业性质的各类活动;
(五)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儿童;
(六)其他侮辱儿童人格尊严、危害儿童身心健康的行为。
第四十五条学前教育机构聘用的从业人员应当到县级以上卫生和计划生育部门指定的医疗机构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合格证后方可上岗,并每年进行一次健康体检。
有犯罪记录、精神病史、慢性传染病以及其他法律法规规定不宜从事教育工作的人,不得在学前教育机构从业。
第四十六条学前教育机构从业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和社会保险等由学前教育机构依法办理。
第四十七条学前教育机构应当建立并执行入园离园接送交接制度,食品药品管理制度 和安全防护等制度。
学前教育机构应当配备电子监控系统和报警系统。
第四十八条学前教育机构应当做好食品安全检查和卫生消毒等日常工作,发生食物中毒、传染病等突发事件时,应当立即采取救护措施,并及时报告当地教育、卫生和计划生育、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部门,不得瞒报、延报和漏报。
第四十九条县级以上教育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学前教育发展水平实施评价与监测,结果向社会公布。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督导机构应当将学前教育纳入督导及年度工作目标考核范围。
第七章法律责任
第五十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九条、第三十一条规定,擅自设立学前教育机构或者设立学前教育机构不具备相应条件和标准的,由县级教育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由县级教育主管部门会同相关部门依法予以取缔。
第五十一条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二条第一款、第三十三条第一款规定,变更或者注销许可未向原审批机关申请的,由县级教育主管部门处三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二条违反本条例第三十四条第二款规定,学前教育机构场所、设施存在安全隐患或者教具、玩具和用具不符合安全、卫生要求的,由县级教育主管部门会同相关部门依法处罚。
第五十三条违反本条例第四十一条第二款规定,以实验班、特色班以及其他名义向家长收取费用的,由县级价格主管部门责令学前教育机构退还违法收取的费用,并处违法所得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
第五十四条违反本条例第四十四条规定的,由县级教育、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相关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处理;情节严重的,吊销办学许可证,并禁止主要责任人继续从事学前教育工作;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五条违反本条例第四十五条规定,学前教育机构聘用未取得健康合格证或者有犯罪记录、精神病史和慢性传染病人员的,由县级教育主管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由县级教育主管部门责令停止招生、停止办园,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并对学前教育机构处二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六条违反本条例第三十六条第二款、第三十七条第一款、第四十二条、第四十七条第一款规定,学前教育机构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教育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责令其停止办园:
(一)违背儿童发展规律开展活动、教授小学教材内容、布置家庭作业的;
(二)歧视残疾儿童的;
(三)聘用不符合从业条件或者未取得从业资格人员的;
(四)未建立入园离园接送交接制度、食品药品管理制度和安全防护等制度的。
第五十七条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相关机关责令改正,并对责任人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批准不符合规定条件的学前教育机构办园的;
(二)无正当理由不批准或者延迟批准符合规定条件的学前教育机构办园的;
(三)侵占、挪用学前教育机构专用经费以及资源的;
(四)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学前教育机构非法收取、摊派费用的;
(五)其他违反本条例规定行为的。
第五十八条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相关部门依法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侵犯举办者、从业人员、儿童合法权益的;
(二)侵占或者破坏学前教育机构财产的;
(三)干扰学前教育机构正常秩序的;
(四)其他侵权行为的。
第八章附则
第五十九条本条例所称普惠性民办学前教育机构,是指面向大众,以非营利为目的,按照政府指导价收取费用的民办学前教育机构。
第六十条本省行政区域内中外合作举办学前教育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十一条本条例自2014年12月1日起施行。
(2014年9月25日吉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
第二篇:吉林省学前教育资助暂行办法(推荐)
吉林省学前教育资助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做好我省学前教育资助工作,努力做到公平、公正、公开,规范管理,确保财政资金安全,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幼儿园是指经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批准设立并备案、实施学前教育的普惠性幼儿园(含民办园)。
第三条 资助对象,资助对象为普惠性幼儿园中低保家庭子女和孤儿,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学前教育,对符合资助条件的按流入地资助。
第四条 资助标准。资助标准为农村(含县镇)每年每生1500元,城市每年每生2000元(全年按10个月计算)。
第五条 资金分担。资助资金由省和市县按5:5的比例分担。幼儿园可以从事业收入中按3%-5%的比例提取资金,用于减免收费、提供特殊困难补助等。
第六条 资助申请,在每学期开学时,低保家庭子女和孤儿监护人向所在幼儿园提出书面申请,填写资助申请表一式3份(见附件2),经所在幼儿园审核初评,由幼儿园填报学前教育资助资格申报汇总名册一式2份(见附件3),并同时将幼儿监护人填写的《学前教育资助申请表》、物价部门核发的收费许可证(复印件),在新学期开学后一个月内上报同级教育主管部门学生资助管理机构审核。第七条 资格审核。县级教育主管部门学生资助管理机构对幼儿园上报的教育资助资格申报汇总表、幼儿监护人填报的资助申请表进行审核后,送同级民政部门审核低保家庭资格、孤儿资格;民政部门对审核无误的,在幼儿监护人填报的资助申请表上签字盖章,资助申请表留存一份后返回教育主管部门学生资助管理机构;审核结果由教育主管部门学生资助管理机构向申报幼儿园反馈。
第八条 根据教育主管部门学生资助管理机构反馈的经审核合格的幼儿姓名、人数,由幼儿园按月统计计算受资助幼儿实际在园月数(不足半月的按半月计算,半月以上不足1个月的按1个月计算),填报学前教育资助资金应发幼儿名册一式2份(见附件4),于本学期最后一个月的5日前报教育主管部门学生资助管理机构审核.教育主管部门学生资助管理机构审核汇总后向同级财政部门申请拨付资助资金,并附报各幼儿园上报的学前教育资助资金应发幼儿名册。
第九条 资金拨付。财政部门根据教育主管部门、民政部门审核提供的资助幼儿名单和资助人数、实际在园月数等数据,拨付资助资金到教育主管部门学生资助管理机构。
第十条 资金发放.资助资金采取资助卡发放形式,由教育主管部门学生资助管理机构通过指定银行直接将资助资金存入受资助幼儿的银行卡上.教育主管部门学生资助管理机构每年于7月15日、12月15日前向财政部门分别报送春季学期和秋季学期资助资金发放情况报表(见附件5)。
第十一条 资金管理。教育主管部门学生资助管理机构对资助资金进行单独核算,规范记账,确保资助资金安全使用、因受资助幼儿在学期内退园等原因造成财政拨付的资助资金结余的,结转下一学期继续使用,同时抵顶下一学期财政应拨资金。
第十二条 档案管理。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学生资助管理机构和幼儿园要建立学前资助实名制信息管理档案,对学生人数、补助标准、受资助人次等情况进行动态监控,严防套取冒领资金行为。
第十三条 监督检查。资助资金接受审计、监察部门的检查和社会监督。对弄虚作假、套取财政专项资金或挤占、挪用资助资金的行为,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十四条 本办法由省财政厅、教育厅、民政厅负责解释。
第三篇:吉林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吉林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2011-2013年)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吉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推动我省学前教育科学发展,着力解决当前存在的“入园难”问题,更好地适应城乡适龄儿童的入园需求,根据《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和《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意见》(吉政发[2011]13号),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发展现状
(一)基本情况。近年来,省政府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进学前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学前教育普及程度和整体水平逐步提高。
1.事业发展状况。
2010年,全省幼儿园(含小学附设)5272所。幼儿园总数中,公办2931所(含教育部门办2855所),占55.6%,其中城市241所(含教育部门办170所),县镇219所(含教育部门办216所),农村2471所(含教育部门办2469所);民办2341所,占44.4%,其中城市803所,县镇793所,农村745所。
全省幼儿园在园幼儿39.7万人。幼儿总数中,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21.6万人(含教育部门办在园幼儿19.9万人),占54.5%,其中城市4.6万人(含教育部门办3.0万人),县镇3.9万人(含教育部门办3.89万人),农村13.1万人(含教育部门办13.0万人);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18.1万人,占45.5%,其中城市6.7万人,县镇6万人,农村5.4万人。
全省3-5岁适龄人口69.8万人,其中城市12.9万人、县镇13.7万人、农村43.2万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56.8%,与全国平均水平56.6%持平,其中城市87.3%,县镇72.6%,农村42.7%;学前二年毛入园率68.2%,其中城市96.9%,县镇84.1%,农村54.6%;学前一年毛入园率90.4%,其中城市115.1%,县镇104.4%,农村78.4%。
2.教师队伍状况。2010年,全省幼儿园园长和专任教师总数为29360人,其中在编人员数10386人。在幼儿园园长和专任教师中,园长4107人,专任教师25253人。其中城市幼儿园园长1426人,专任教师10531人;县镇幼儿园园长1427人,专任教师9603人;农村幼儿园园长1254人,专任教师5118人。园长和专任教师与幼儿人数比为1:13.5,其中公办园园长和专任教师与幼儿数比为1:15.2。
3.办园条件和财政投入状况。
2010年,全省幼儿园占地面积305.9万平方米,园舍建筑面积147.5万平方米。园舍建筑面积中,公办园67.4万平方米,其中城市31.6万平方米,县镇17.7万平方米,农村18.1万平方米;民办园80万平方米,其中城市39.5万平方米,县镇21.6万平方米,农村18.9万平方米。
2010年全省学前教育经费为4.63亿元,其中财政投入2.79亿元,事业收入1.58亿元,其他0.26亿元。总支出4.56亿元,其中工资支出3.03亿元,公用经费支出1.53亿元。
(二)存在的问题与挑战。1.学前教育资源不足,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入园需求。城市公办幼儿园数量少,办园条件有限,城镇居民小区配套幼儿园严重不足。农村学前教育基础薄弱,乡(镇)及以下农村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仅为42.7%。在全省公办园中,小学附设幼儿园(班)占81.1%,办园规模效益差,不能满足社会需求。
2.学前教育经费短缺,投入明显不足。独立公办园、小学附设幼儿园经费紧张,难以维持正常运转。
3.教师队伍数量不足,专业素质偏低。公办幼儿园教师编制紧张,专有编制较少,在编教师中57.3%为小学附设园占用的小学教师编制。很多幼儿园多年没有补充年轻教师,年龄老化问题严重。农村幼儿园聘任教师和民办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不高,教师工资低于在编教师工资,养老、就医等没有完全得到保证,队伍不够稳定。
4.学前教育管理机制不完善,幼儿园保教质量不高。教育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不完善,教育行政、教研和培训部门管理和指导力量薄弱。幼儿园“小学化”倾向普遍存在,教学设备和玩教具配备不能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提高保教质量的有效机制尚未建立。
二、发展目标与工作任务
(一)发展目标。1.总体目标。
不断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初步构建起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逐步提高入园率,基本满足适龄儿童入园需求;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建立起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保证学前教育投入。
2.目标。
——2011年,全省幼儿园在园幼儿数38.9万人,其中公办22.8万人,民办16.1万人。全省学前一年毛入园率达到91.1%,学前二年毛入园率达到69.8%,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58.4%,其中:城市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8%;县镇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75%;农村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44.7%。
全省幼儿园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88%。参加省级培训的幼儿园园长比例达到2%,骨干教师比例达到3%,幼教教研员比例达到40%,乡(镇)幼儿园园长比例达到40%,幼儿园非幼教专业教师比例达到40%。
——2012年,全省幼儿园在园幼儿数38.5万人,其中公办23.9万人,民办14.6万人。全省学前一年毛入园率达到92.4%,学前二年毛入园率达到70.6%,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60%,其中:城市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9%;县镇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78%;农村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46.2%。
全省幼儿园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91%。参加省级培训的幼儿园园长比例达到4%,骨干教师比例达到4%,幼教教研员比例达到70%,乡(镇)幼儿园园长比例达到70%,幼儿园非幼教专业教师比例达到70%。
——2013年,全省幼儿园在园幼儿数37.6万人,其中公办24.6万人,民办13万人。全省学前一年毛入园率达到92.7%,学前二年毛入园率达到70.9%,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61%,其中:城市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0%;县镇基本普及学前二年教育,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1%;农村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47.5%。全省幼儿园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95%。参加省级培训的幼儿园园长比例达到6%,骨干教师比例达到5%,幼教教研员比例达到100%,乡(镇)幼儿园园长比例达到100%,幼儿园非幼教专业教师比例达到100%。
(二)工作任务。1.总体任务。
推进学前教育事业稳步发展,2011-2013年,新建和改扩建839所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发展。逐步提高毛入园率,三年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由58.4%提高到61%,学前二年毛入园率由69.8%提高到70.9%,学前一年毛入园率由91.1%提高到92.7%。加快培养新师资,学前教育本专科层次招生人数三年累计达到6500人,幼儿园园长、教师、教研员各类培训总人次达到12450人。实施农村幼儿园教师援助计划,解决农村幼儿园教师短缺问题。
2.任务。
——2011年新建和改扩建271所公办幼儿园,其中在部分乡镇新建和改扩建139所公办幼儿园。选择部分县区先行试点,新建、改扩建75所乡镇中心幼儿园,占139所的54%。实施高级研修项目,培训园长100人,骨干教师400人;实施省级专项培训,共培训60名幼教教研员、400名乡(镇)幼儿园园长、4000名幼儿园非幼教专业教师。学前教育专业本专科层次师资招生规模达到1000人。
——2012年新建和改扩建289所公办幼儿园,乡镇新建和改扩建125所公办幼儿园,其中占289所的43.3%。继续实施高级研修项目,培训园长100人,骨干教师300人。继续实施省级专项培训,共培训45名幼教教研员、300名乡(镇)幼儿园园长、3000名幼儿园非幼教专业教师。学前教育专业本专科层次师资招生规模达到1500人。
——2013年新建和改扩建279公办幼儿园,乡镇新建和改扩建106所公办幼儿园,占279所的38%。继续实施高级研修项目,培训园长100人,骨干教师300人。继续实施省级专项培训,共培训45名幼教教研员、300名乡(镇)幼儿园园长、3000名幼儿园非幼教专业教师。学前教育专业本专科层次师资招生规模达到4000人。
三、主要举措
(一)落实政府责任,完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建立政府主管领导负责、相关部门领导参加的学前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完善学前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健全教育部门主管、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协调解决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教育部门制定相关标准和管理办法,建立健全管理机构和教研机构,充实行政管理和教研人员,切实加强学前教育的统筹管理和科学指导。机构编制部门结合实际合理确定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发展改革部门把学前教育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支持幼儿园建设发展。财政部门要加大投入,制定支持学前教育的优惠政策。城乡建设和国土资源部门落实城镇小区和新农村配套幼儿园的规划、用地和管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制定幼儿园教职工的人事(劳动)、工资待遇、社会保障和技术职称(职务)评聘政策。价格、财政、教育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加强幼儿园收费管理。综治、公安部门加强对幼儿园安全保卫工作的监督指导,整治、净化周边环境。卫生部门监督指导幼儿园卫生保健和疾病控制工作。民政、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根据职能分工,加强对幼儿园的指导和监督。安全生产监管综合监管部门,要加强对幼儿园安全生产工作的协调和指导。学前教育机构设计有食堂的,在新建和改扩建工程实施前,主办方应提请当地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对食堂的餐饮安全进行预防性监督。公安消防机构要严把幼儿园投入使用前的消防安全检查关,加强对幼儿园的检查和监督。妇联、残联等单位积极开展对0-6岁儿童家长及看护人员的科学育儿指导的普及工作、残疾儿童早期教育的宣传指导。充分发挥城市社区居委会和农村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建立社区和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和监督的机制。
建立督导检查、考核奖惩、行政问责机制,把学前教育工作列入各级政府目标责任考核范围,确保学前教育健康发展。各级教育督导机构将学前教育督导作为重要任务,列为教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和县级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的重要内容,围绕学前教育开展综合、专项和随机督导,加强对地方政府责任落实、经费投入、办园条件、安全管理和保教质量等方面的督导检查,加大监督力度,并将结果向社会公告。省政府教育督导团会同有关部门对各地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制订和实施情况进行专项督查,确保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二)加快建设步伐,多种形式扩大学前教育资源。
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提供“广覆盖、保基本、多形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政府投入向学前教育倾斜,加大投入力度,安排专项资金,实施学前教育促进工程,在城乡新建、改建、扩建一批安全、适用的幼儿园,扩大公办学前教育资源。建好、用好和管好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新建小区配套幼儿园与小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作为公共教育资源由当地政府统筹安排,举办公办幼儿园或委托办成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城镇幼儿园建设充分考虑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学前教育的需求。城镇小区没有配套幼儿园的,根据居住区规划和居住人口规模配套建设幼儿园。
把加快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作为重点。落实县、乡两级政府的责任,把发展学前教育作为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将幼儿园作为城镇和新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统一规划,优先建设,加快发展。通过改建、扩建和新建幼儿园,加强县城公办幼儿园、乡(镇)中心幼儿园和村级独立设置的幼儿园园舍建设,配备必要的教育辅助设施。
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幼儿园。通过保证合理用地、减免税费等方式,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鼓励优质公办幼儿园托管民办幼儿园或合作办园,支持公办民办联合办园、集团化发展,建立公办、民办对口帮扶机制,实现公办民办共同发展。
(三)加强队伍建设,整体提升学前教育师资水平。
完善幼儿园教师资格准入和补充机制。地方政府负责调整和用足教师编制,逐步配齐公办幼儿园教职工,其他幼儿园按照国家相关规定保证人员配备。严格幼儿园教师资格准入制度,统一组织教师资格考试和资格认定工作,幼儿园园长、专任教师、保育员、炊事员、保健医等均应取得岗位任职资格,实行持证上岗。少数民族幼儿园教师要具备实施双语教育的能力。中小学富余教师,经过专业培训合格后可转入学前教育。新招录幼儿园教师由人力资源和教育等部门面向社会组织公开招聘。实施农村幼儿园教师援助计划,进一步加强农村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幼儿园教师培养培训。加强教研员队伍建设,形成完善的教研网络。省制定学前教育教师培养培训规划,加强学前教育(幼儿师范)专业建设,扩大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初中毕业起点五年制学前教育专科培养规模。全省统筹规划学前教育教师培养高等(本专科)、中等学校布局,鼓励有条件的高师院校扩大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办学规模,有条件的地区设立幼儿师范专科学校,纳入全省“十二五”高等学校设置规划,合理规划中等幼儿师范学校,加快培养幼儿园教师。完善幼儿园教师全员培训制度,组织开展幼儿园园长、骨干教师、新教师和教研员专项培训。创新培训模式,提高培训质量,满足幼儿园教师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提高幼儿园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组织实施教师能力提升计划,通过国家科研项目和园本教研、教学大赛等活动,培养一批教学标兵和教学新秀,切实提高幼儿园教师保教能力。
落实幼儿园教师地位和待遇。贯彻落实《教师法》,切实维护幼儿园教师合法权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完善和落实幼儿园教职工专业技术职称(职务)评聘机制和社会保障政策。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对社会力量办园和公民个人办园教师配备、进修提高、待遇落实等情况的监督。民办幼儿园聘任教职工要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平等协商,合理确定教师工资,教师工资水平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按时足额发放教职工工资,提高教师福利待遇,依法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
(四)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不断提高财政投入水平。
各级政府要落实《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加大学前教育投入力度,落实各项财政支持政策,做到预算有科目,增量有倾斜,投入有比例,拨款有标准,资助有制度。各级政府将学前教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新增教育经费向学前教育倾斜,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在同级财政性教育经费中占合理比例,未来三年有明显提高。省级财政安排学前教育专项资金,实施学前教育促进工程,重点支持农村乡(镇)幼儿园建设、县(市、区)、乡(镇)公办幼儿园教学设备装备和幼儿园教师培训等项目,根据各县(市、区)试点和项目完成情况,通过以奖代补给予支持。各地政府要切实负起学前教育投入责任,按照政府投入、社会举办者投入和幼儿家庭合理分担成本的投入原则,不断完善学前教育成本合理分担机制。在国家政策指导下,研究制定公办幼儿园生均经费标准和生均财政拨款标准,研究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资助家庭困难儿童、孤儿、残疾儿童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支持公办幼儿园达到办园标准,完善学前教育教职工工资和公用经费保障办法,保证公办园正常运转和持续发展。加大投入,重点支持边远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学前教育。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实行一定年限的免费学前教育。省物价部门会同财政、教育部门按照国家幼儿园收费管理办法,根据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办园成本和群众承受能力,制定公办幼儿园收费标准。民办幼儿园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国家有关幼儿园收费管理的规定以及《吉林省促进民办教育发展若干规定》,合理确定收费标准,报当地物价、教育部门备案后执行。幼儿园实行收费公示制度,接受社会监督。加强收费监管,坚决查处乱收费。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办园和捐资助园。
(五)加强常规管理,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规范幼儿园办园行为,完善幼儿园办园标准和幼儿园分类管理、分类指导办法,推进幼儿园标准化建设。完善幼儿园登记注册制度,严格幼儿园准入和年检制度,加强幼儿园资质的动态监管。建立幼儿园信息管理系统,对各类幼儿园办园条件、人员资质、工资待遇、收费标准、卫生保健和疾病控制、安全管理等方面情况实施动态监管。对未经批准的无证幼儿园,由教育、民政、卫生、工商、公安、综合治理等部门联合执法,督促整改。经整改达到相应标准的,颁发办园许可证。整改后仍未达到标准要求的,当地政府要依法予以取缔,妥善分流和安置幼儿。加强幼儿园保教质量管理,全面贯彻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完善具有吉林特色的幼儿园课程体系,坚持以幼儿发展为本,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面向全体幼儿,关注个性差异,开展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教育活动,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防止和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完善幼儿园教师用书审定制度,加强幼儿园玩教具、幼儿图书配备的指导。制定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估标准,建立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监管体系。加强学前教育科学研究和园本教研,健全科学育儿指导网络,密切幼儿园与家庭的保教合作。加强示范幼儿园建设,充分发挥其示范辐射作用,带动学前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
强化幼儿园安全管理,高度重视幼儿园安全保障工作,加强安全设施建设,按一定标准配备安保器材,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责任制,为幼儿园配备保安人员,落实各项措施,严防事故发生。相关部门按照职能分工,建立全覆盖的幼儿园安全防护体系,切实加大工作力度,加强监督指导。幼儿园要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加强内部安全管理,强化对教职工和幼儿的安全教育,定期组织安全培训。建立幼儿园安全管理综合治理机制,幼儿园与属地公安机关联动机制,幼儿园所在街道、社区和村民委员会要共同做好幼儿园安全管理工作。
四、重大工程项目
(一)乡(镇)中心幼儿园园舍标准化建设项目。
项目目标:2011-2013年,新建、改建、扩建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370所。2011年多渠道筹集资金重点支持试点县(市、区)新建、改建、扩建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75所。
主要措施:县(市、区)政府切实落实建设资金,争取中央和省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新建、扩建、改建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
资金投入:按照普惠性标准,单方造价测算,框架1500元/平方米,砖混1300元/平方米。2011-2013年,新建、改建、扩建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园舍建设面积110万平方米,所需资金15亿元。2011年,新建、改建、扩建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139所,园舍建设面积42.8万平方米,所需资金6.1亿元。其中,试点县(市、区)新建、扩建、改建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75所,园舍建设面积23.6万平方米,所需资金3.3亿元。中央和省级对试点县(市、区)的乡镇公办幼儿园建设给予适当补助。
(二)县城公办幼儿园和乡(镇)中心幼儿园教学设备装备项目。
项目目标:2011-2012年,完成80所县城公办幼儿园教学设备装备任务;2011-2013年,完成369所乡(镇)中心幼儿园教学设备装备任务。
主要措施: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省和地方分担,确保经费投入;加强监督检查,确保项目实施质量。
资金投入:资金投入以县(市、区)为主,省级财政给予适当支持。
(三)农村乡(镇)中心幼儿园教师援助计划项目。
项目目标:2011年,为每个乡镇聘用一名合同制幼儿园教师,聘期三年。通过项目的实施,充实农村乡镇幼儿园教师队伍,解决教师短缺问题;逐步改善农村幼儿园教师队伍专业结构,提高农村幼儿园教师队伍专业素质。
主要措施:坚持标准,落实准入制度;公开招聘,保证公平公正;面向农村,满足基层需要;落实资金,保证投入。
资金投入:在国家政策指导下,适时启动农村学前教育援助计划,所需资金投入按项目要求落实。
(四)幼儿园教师培训计划项目。项目目标:完善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培训体系,逐步提升幼儿园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主要措施:实施幼儿园教师全员培训。组织幼儿园园长、骨干教师高级研修。开展幼教教研员、乡(镇)幼儿园园长、幼儿园非幼教专业教师全员培训。
资金投入:省级组织的培训由省级财政负担,县(市、区)组织的培训由同级财政负担。
(五)家庭经济困难幼儿入幼儿园资助项目。
项目目标:在国家政策指导下,研究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幼儿入园资助制度,用于资助城镇和农村低保家庭3-5岁适龄在园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
主要措施:对符合资助条件的在园幼儿,建立学前资助信息系统,在每学期开学缴费时,向所在幼儿园提出书面申请,填写资助申请表,同时提供民政部门出具的城镇、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证明,孤儿证明和残疾证明。经所在幼儿园审核,报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后,按标准给予资助。
资金投入:所需资金由省和县(市、区)共同负担。
(六)幼儿园安保工程项目。
项目目标:全省幼儿园全部达到基本安全条件。
主要措施:在人防方面,城市和城镇100人(含)以下的幼儿园至少配备2名专业保安员;100人以上的幼儿园,按园内师生人数的2%配备专业保安员;超过500人的幼儿园,设立专门安全机构,配备专职保卫干部。在物防方面,校园与外界相通的出入口应设置或安装封闭式安全防护门,围墙应设置防攀爬设施,配备与消防等级相对应的消防器材,为安保人员配发统一标识的保安服、保安器械装备。在技防方面,幼儿园应有周界、出入口、走廊、睡眠室、厨房、活动室、游乐室(场)以及幼儿园认为易出现危险或易发生安全事故的部位安装视频监控摄像头。要将幼儿园出入口的视频图像接入“全省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监控平台”,实现与全省公安机关监控中心联网。安装“一键式”或“脚踏式”紧急报警装置,并与属地公安机关或辖区派出所报警系统联网。视频监控系统应采用数字录像设备,图像回放质量要清晰,录像保存时间不少于15天。摄像头的安装数量,应覆盖监控区域且无死角。
资金投入:三年累计投入资金5300万元(按每园1万元)。所需资金由省、市(州)和县(市、区)共同负担。
第四篇:吉林省学前教育条例心得
《吉林省学前教育条例》学习心得
最近认真学习了《吉林省学前教育条例》,让我感受颇深。
首先,条例充分说明国家对学龄前幼儿的保护及重视,作为学前老师,我们接触最多的就是年龄较小的幼儿,然而幼儿的素质千差万别,所以在教育幼儿的时候,要时刻想着,幼儿也需要尊重。同时,对待不同的幼儿,应采取不同的处理策略,特别是性格特殊的幼儿,要分析好,斟酌好,想一想我们的方法幼儿能不能接受,从幼儿的角度思考一下,掂量一下,不能接受的不要强迫幼儿接受。老师一定要冷静思考、三思而行。努力做到既要对孩子的教育负起责任,也要学会不要伤害自己。
其次,幼儿的天性爱玩,对世界充满好奇,幼儿通过游戏活动能够初步认识和了解世界,在头脑中建立自己的独特认知体系。同时从游戏中学到的知识也会比平时学到的知识更多,在游戏中可以很好的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幼儿内在潜力。幼儿在游戏中受游戏规则的约束,在游戏中培养规则意识,利于日后更好的融入社会,按社会规则学习和生活。
最后,在学前教育特别是幼儿园教育的各项活动安排中,教师既要创造条件保证幼儿有充足的时间、场地来开展游戏,同时也要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进行有规则游戏。把游戏既作为学前教育的内容又作为学前教育的手段,这符合学前幼儿学习和发展的特点和需要。我们要把游戏还给孩子,让孩子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孩子们一定会在游戏中愉悦身心,体验生活,积累经验,得到真正的快乐。
第五篇:《吉林省学前教育研究》调研方案
《吉林省学前教育研究》调研方案
一.调研的目的、意义
1.贯彻“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客观地认识新的历史阶段我省学前教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了解各级各类幼儿园的基本情况,摸清底数,掌握第一手资料,实现教育工作的科学决策,加快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进程。
2.通过调研,了解各级幼儿园面临的生存和发展的困难,了解目前我省学前教育在经费投入、教育改革、教师队伍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特别是人民群众关心的孩子“入园难”等热点问题,找准制约我省学前教育发展的症结所在,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以及解决问题的对策与措施,提高工作效能,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学前教育。
3.在深入基层的过程中,总结“十五”期间我省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所取得的成绩,发现各地在实践中的先进经验和典型,同时,了解国内外有关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信息和动态,思考我省“十一五”期间学前教育的发展方向,研究新世纪学前教育发展宏观战略目标,以应对时代发展的需要,为《学前教育法》的颁布和实施奠定基础。同时根据我省是农业大省的特点,研究如何建立起面向农村的学前教育体制,探索普及与提高农村学前教育的具体方法与措施,努力实现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二.调研的基本内容
1.吉林省学前教育普及程度、事业发展状况调查
2.吉林省学前教育质量调查与分析
3.吉林省农村普及学前教育的有效措施调查与研究
4.吉林省幼儿教师队伍情况调查
5.“十一五”期间吉林省学前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三.调研的形式、对象与方法
调研形式:
1.深入基层、实地考察
课题组的同志要深入到我省各市、县(区)的各级各类幼儿园和乡镇中心幼儿园、村小的学前班,通过听课、看环境、听取幼儿园领导汇报等环节实地考察、了解情况。
2.召开座谈会
组织部分国办幼儿园、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办幼儿园、部队、高校办幼儿园和私立幼儿园的园长、教师代表以及教研、行政的同志围绕调研内容进行座谈。3.抽查档案材料
查看部分幼儿园近三年的档案资料,抽查教师教案、教师业务学习及培训笔记,了解其在管理、教育教学、师资队伍、教研科研等方面工作的情况。
4.发放调查问卷
课题组要对部分幼儿园的园长和教师、家长发放调查问卷,请基层的幼教工作者结合自己的实际,提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
5.查阅相关文件、资料
查阅国家和我省近年来颁发的有关学前教育的法规、文件,以此作为调研工作的依据;查阅国内外有关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文献和资料,明确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方向;了解国内外有关幼儿教育方面的先进经验,作为今后我省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借鉴和参考。
调研对象:
调研的范围为我省城市、县(镇)、农村的各类幼儿园以及部分农村村小的校带学前班;幼儿园的类型分为国办幼儿园、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办幼儿园、部队、学校办幼儿园以及私立幼儿园。
调研方法:
运用教育学、管理学、统计学等相关理论,采用文献资料法、理论研究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行动研究法、统计法等研究方法。
四.调研的步骤
第一阶段:2008年3月
1.成立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牵头,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省级教研和科研人员、高校学前教育专家参加的省级调研课题工作组,制定调研方案。
2.查阅国家和我省近年来颁发的有关学前教育的法规、文件,查阅国内外有关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文献和资料。
3.根据调研内容编制调查问卷表,设计调查提纲,为深入基层实地调研做准备。
第二阶段:2008年4-5月
1.各个市(州)组织力量成立本地的调研工作组,根据调研内容,结合当地实际编制本地的调查问卷表,设计调查提纲。2.深入基层,通过点、面结合的方式,深入到我省的各级各类幼儿园和部分村小的校带学前班进行实地考察。
3.收集整理资料,对调查的素材和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形成初步的调查意见。
第三阶段:2007年6-7月
6月份各个市(州)的调研组完成本地区的调研报告,上交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7月份省课题组撰写调研报告:《吉林省学前教育研究调研报告》,提出研究结论。
五.调研的组织机构
《吉林省学前教育研究》调研课题组名单:
组长:
江雁秋
吉林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副处长
省级课题组成员:
各市(州)幼教行政负责人
孙
艳
吉林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调研员
蔡珂馨
吉林省教育学院小学幼儿教研部副主任
王雪丹
吉林省教育学院小学幼儿教研部教研员
徐卓婷
吉林省教育学院小学幼儿教研部教研员
李大维
吉林省教育学院小学幼儿教研部教研员
万磊俊
吉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学前教育研究所所长
于相清
吉林省教研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
周海生
吉林省教研科学研究院副处级调研员
文晶
吉林省教研科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李小月
吉林省教研科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吉林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
2008年5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