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国有企业担保业务财务核算及内部控制工作指引

时间:2019-05-13 17:18: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上海市国有企业担保业务财务核算及内部控制工作指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上海市国有企业担保业务财务核算及内部控制工作指引》。

第一篇:上海市国有企业担保业务财务核算及内部控制工作指引

关于印发《上海市国有企业担保业务财务核算及内部控制工作指引》的通

各出资监管单位,各市属国有企业集团,各委、办、局,各区、县国资监管机构:

为加强本市国有企业担保管理工作,规范担保行为,防范担保风险,健全和完善担保风险管理机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内部会计控制规范-担保》、《企业会计制度》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现将《上海市国有企业担保业务财务核算及内部控制工作指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并及时反映执行中有 关情况和问题。

各出资监管单位要对照《上海市国有企业担保业务财务核算及内部控制工作指引》的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开展一次对外担保情况的清理。

特此通知。

二〇〇六年三月七日

上海市国有企业担保业务财务核算及内部控制工作指引

目 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岗位职责与授权批准 第三章 担保种类及条件 第四章 担保评审 第五章 担保决策

第六章

担保执行与监管

第七章

担保业务财务核算及信息披露

第八章 担保合同与档案管理

第九章

附则

上海市国有企业担保业务财务核算及内部控制工作指引 第一章 总则

第 一条 为了加强本市国有企业担保管理工作,规范担保行为,防范担保风险,健全和完善担保风险管理机制,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和保值增值,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 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内部会计控制规范-担保》、《企业会计制度》及相关问题解答、《关于加强国有企业对外担保 行为监督的暂行意见》(沪国资监[2000]412号)等法律、法规、规章,结合本市企业实际情况,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 本指引所称担保主要包括:

(一)担保单位出于经营管理需要为其他单位提供债务担保,承担被担保单位到期不能偿还债务的连带偿付责任,其方式包括保证、抵押、质押、留臵、定金。

担保单位在银行办理融资、授信、信用证或保函业务时,以抵押、质押方式向银行出具的担保。

(二)本指引所称“担保单位”,是指企业集团内为本单位或其他单位担保的各法人单位。

本指引所称“被担保单位”,是指需要担保单位为其融资等业务提供担保的单位,是担保业务中相对于担保受益人的债务人。

第三条 出资监管企业应定期将本企业对外担保(包括集团内、集团外)情况报国资委备案。

第四条 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本指引,建立适合本单位业务特点和管理要求的担保业务财务核算办法及内部控制制度,明确担保评审、决策、执行、监督、核算等环节的具体要求,并设臵相应的记录或凭证,如实记载各环节业务的开展情况,确保担保业务全过程得到有效控制。

第五条 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本指引,制定适合本单位的担保政策,明确担保的对象、范围、条件、程序、担保限额和禁止担保的事项,定期检查担保政策的执行情况及效果。

企业的上述制度和政策应报国资委备案。第六条 国资委依法对企业的担保制度及政策制订、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第二章 岗位职责与授权批准

第七条 企业应当对担保业务建立严格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担保业务主管部门及执行部门不相容岗位应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严禁同一部门或个人办理担保业务的全过程,严禁未经授权的机构或人员办理担保业务。

第八条 企业办理担保业务的人员应当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了解担保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熟悉担保业务流程,掌握担保专业知识。

第九条 企业及其下属企业法定代表人对本单位担保业务财务核算及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及有效实施负责。

第十条 企业集团负责制定本系统内有关担保工作制度及下属子企业担保业务的审批。

第十一条 企业集团财务部门为集团担保业务的主管部门,履行以下职能:

(一)集团公司总部及对需要集团公司审批的下属子企业担保业务的审核和报批;

(二)对全资或控股子公司担保业务的备案;

(三)集团担保信息的披露。

各担保单位财务部门为本单位担保业务主管部门,负责对本单位及下属单位担保业务的审核、报批或备案,担保合同与档案管理,担保信息的披露。

第十二条 担保业务执行部门负责对被担保单位或项目进行全面调查和评审,向本单位担保业务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对所提供审核材料的真实性负责,在担保合同生效后负责执行担保合同及本指引第三十二条规定的职责。

第十三条 国资委、企业集团监事会依据各自的监督职责负责集团层面担保业务的监督检查,集团公司内审等部门负责集团下属企业层面担保业务的监督检查,各担保单位内审等部门负责下属企业层面担保业务的监督检查。

第三章 担保种类及条件

第十四条 担保单位可提供以下指定种类的担保:

(一)为本单位解决流动资金和其他经营业务所需资金或银行授信、信用证、保函等融资活动提供的抵押、质押担保;

(二)为集团内其他单位提供担保;

(三)在满足第十五条所列条件下,为与本单位有互保关系的集团以外单位提供担保。第十五条 公司章程应就担保单位对外担保(包括对集团内企业、集团外企业担保)总额及单项担保的数额作出限定,并报国资委备案。

第十六条 为集团以外的互保单位提供担保时,应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一)在建立新的互保单位前应组织相关人员对互保单位主体资格、资产质量、财务状况、经营情况、行业前景和信用情况等进行全面评价,且评价的结果应为互保单位的 经营情况、财务状况良好,信誉较好,具有适当的承保能力。对已建立起互保关系的单位,应关注和跟踪其上述信息的变化,定期做出评价,如已建立起互保关系的 单位经评价不能达到上述要求,应采取相应措施;

(二)经担保决策机构审批已与互保方签署互保协议并已报集团公司备案;

(三)审查和评价互保单位要求的担保业务,确认符合互保条件;

(四)发生的互保金额相对平衡,担保时间大致相当。

第十七条 原则上企业对外不得提供单向的信用担保。担保单位对外提供担保,应当要求被担保单位提供反担保或提供具有价值保障、变现能力强的资产作为抵押或质押。同时 通过调查了解反担保提供方主体资格、项目合法性以及资产质量、信用状况等,确定反担保的提供方具备实际承保能力。

第十八条 企业集团应当加强集团内部担保的集中统一管理,严格控制子公司之间的内部担保,公司不得为无法持续经营的下属子公司提供债务担保,防止因子公司无法清偿债务而造成连带损失。

第 十九条 企业集团所属上市公司对外提供担保还应遵守中国证监会《关于规范上市公司对外担保行为的通知》(证监发(2005)120号)、《关于规范上市公司 与关联方资金往来及上市公司对外担保若干问题的通知》(证监发[2003]56号)、《关于上市公司为他人提供担保有关问题的通知》(证监公司字 [2000]61号)的规定。

第四章

担保评审

第二十条 对外担保需要被担保单位提供:

(一)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企业法人代码证书、资信等级证书等;

(二)公司章程、验资报告、贷款卡;

(三)最近一年(经审计)又一期的财务报表;

(四)由具备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最近一个年度的财务决算审计报告;

(五)企业贷款申请书、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职务证明和简历;

(六)所需贷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及主管部门批件;

(七)反担保合同(草案)及确保反担保可执行的有关资料(如房产、土地等资产的权属证明);

(八)对于大额资金(单笔担保金额达到担保企业净资产10%以上的,累计担保金额超过净资产50%以后的每笔担保数额)的担保,应有相应资质机构出具的截至申请担保日期的资信评估报告或审计报告;

(九)为担保方提供实地考察调查所需的条件和支持;

(十)其他因担保事项要求提供的资料。

第 二十一条 担保单位应建立严格的担保业务评审制度,为担保决策提供依据。担保业务执行部门负责对担保业务进行全面调查与评审;企业法律部门或法律顾问负责担保业务法 律方面的事务,并应对担保事项出具法律意见书;担保业务主管部门在上述两部门的基础上审核后报本单位决策机构审批,并根据本指引第二十七、二十八条要求报 市国资委或集团公司备案或审批。

担保事项发生变更时,应重新组织评审。

第二十二条 担保业务执行部门的评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融资必要性,融资用途,融资需求量的说明;

(二)融资对其未来经营及财务状况的影响,偿还贷款及解除担保的措施;

(三)被担保单位的资信状况及近三年财务状况,还贷及反担保的可行性分析等。

第二十三条 各级财务部门的审核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申请资料的完整性、有效性;

(二)对业务执行部门的评审进行审核,确定是否存在重大遗漏和错误;

(三)担保单位近三年财务状况、风险状况;

(四)对担保条件、金额、期限等进行审核,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五)在业务执行部门评审材料及法律意见书的基础上,结合本单位财务状况提出是否同意提供担保的建议或要求,报担保决策机构审批。

集团公司财务部对需要集团公司审批的子企业或子公司担保业务审核时,还应对担保单位是否按规定履行完内部审批程序进行审核。

第五章

担保决策

第二十四条 担保单位为他人提供担保,应根据担保评审报告的意见,按照公司章程的规定由董事会或者股东会、股东大会审批。

第二十五条 企业集团和全资子公司的担保业务决策机构为董事会(或类似机构,下同);控股子公司担保业务的决策机构按照公司章程的规定 9 由股东会、董事会行使担保决策权;但各级公司为公司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提供担保的,必须经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

第二十六条 担保决议应当根据公司章程所规定的议事规程履行决策程序,表决结果和意见应记录在案。

担保单位为公司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或受实际控制人支配的股东提供担保的,与该担保事项有利害关系的股东、董事或经理办公会成员应回避该表决,该项表决由出席会议的其他股东所持表决权的过半数通过。

第二十七条 企业下属子企业除本指引第二十八条规定的担保以外的所有担保,在完成本单位内部审批程序后均需报集团公司审批;全资或控股子公司除第二十八条规定的担保以外的所有担保,按照公司章程规定的决策程序批准后报集团公司备案。

第二十八条 担保单位为本单位融资、授信、信用证或保函业务提供担保,由本单位按有关规定和程序进行审批,报集团公司备案。

第二十九条 凡超过公司章程所规定的担保限额的对外担保事项,必须经股东会(或公司章程规定的决策程序)审议通过后,报国资委备案。

须报经国资委备案的对外担保,包括但不限于下列情形:

1、出资监管单位及其全资或控股子公司的对外担保总额,超过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50%以后提供的任何担保;

2、为资产负债率超过70%的担保对象提供的担保;

3、单笔担保额超过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10%的担保。第六章 担保执行与监管

第三十条 企业财务部门应根据审批意见,按规定程序订立担保合同及反担保合同。订立担保合同及反担保合同前,应当征询法律顾问意见,确保合同条款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及本单位规定。

担保合同应明确约定担保范围、限额、方式、期限、违约责任、担保单位责任免除条款等,并在合同中明确被担保单位有提供审计报告、财务报表、及时报告担保事项 实施情况和重大财务状况变动事项的义务;反担保合同还应明确约定担保单位可以监督债务人履约能力及担保单位为防止`风险可以采取的必要措施。各担保单位在 办理完担保手续后,及时书面报集团公司备案。

第三十一条 担保合同及反担保合同不得随意修改,如因特殊原因必须修改合同内容时,需重新进行论证审批。

第三十二条 担保业务执行部门在担保业务执行过程中的主要职责:

(一)担保合同及反担保合同中约定条款及决策机构要求事项的执行与落实;

(二)对被担保单位或项目的风险及担保实施情况的跟踪监测,定期了解被担保单位的经营情况及财务状况,搜集相关信息,建立被担保单位档案,并报担保业务主管部门;

(三)执行过程如果发现有证据证明被担保单位丧失或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时,应采取必要的解决措施;

(四)执行过程中如果发现债权人与被担保单位恶意串通,损害担保单位利益的,应及时收集证据并向有关部门请求确认担保合同无效;

(五)妥善处理担保业务执行中出现的意外情况,有效控制风险,并及时向财务部门报告;

(六)由于被担保单位违约而造成担保单位承担担保义务后,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向被担保单位实施追偿;

(七)按照合同约定协助财务部门及时终止担保关系,办理担保撤销。第三十三条 当出现下述情况时,担保单位应及时通知被担保单位和担保受益人,终止担保合同:

(一)担保有效期届满;

(二)主合同被终止的;

(三)被担保单位或受益人要求终止担保合同;

(四)其他约定事项。

第三十四条 当出现被担保人债务到期后十五个工作日内未履行还款义务,或是被担保人破产、清算、债权人主张担保人履行担保义务等情况 12 时,担保单位应当及时了解被担保人的债务偿还情况,并在知悉后及时披露相关信息,并向出资监管集团报告、向国资委备案。

第三十五条 对外担保的监测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以下方式:

(一)获取被担保单位财务报表、审计报告及资信评级报告等其他相关资料;

(二)参加被担保单位与被担保项目的有关会议、会谈;

(三)必要时,可派员进驻被担保单位工作,被担保单位应提供方便和支持。

第三十六条 企业集团监事会、内审部门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督促有关单位或部门及时查明原因,采取措施加以纠正和完善,每次监督检查应形成书面报告,并及时报送被检查单位主管财务或审计的领导及上级担保业务主管部门。集团公司监事会的检查报告应报送国资委。

第三十七条 担保业务监督检查的内容主要包括:

(一)担保业务相关岗位设臵情况。重点检查是否存在担保业务不相容职务混岗现象;

(二)担保业务审批决策机制及其执行情况。重点检查担保业务评审是否科学合理,担保业务的审批手续是否符合规定,是否存在越权审批的行为;

(三)担保条件落实情况。重点检查担保对象是否符合规定,担保合同是否完善;

(四)担保业务监测报告制度落实情况。重点检查是否所有的担保项目均向上级担保业务主管部门进行了备案,对被担保单位财务风险及被担保事项的实施情况是否定期向担保业务主管部门提交监测报告,担保业务执行部门是否充分履行了本办法规定的职责;

(五)担保业务记录和担保财产保管制度落实情况。重点检查担保业务的记录和档案文件是否完整,有关财产和抵押权、质押权等权利证明是否得到妥善保管,反担保财产的安全、完整是否得到保证;

(六)担保合同到期是否及时办理终结手续。第七章 担保业务财务核算及信息披露

第三十八条 企业应在年度财务决算会计报表附注及财务情况说明书中按以下格式披露以下信息:

(一)为本单位解决流动资金和其他经营业务所需资金或银行授信、信用证、保函等融资活动提供的抵押、质押担保。担保种类 担保金额 抵押、质押物金额 担保期限 逾期金额

(二)对外担保(包括集团内和集团外)。

被担保单位 担保种类 担保期限 担保金额 逾期金额 被担保单位资信状况

一、对集团内 小计

二、对集团外 小计 合计

对因担保诉讼所产生的或有事项,还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对外担保需承担偿付责任金额、预计产生的财务影响及从被担保单位获得补偿的可能性,并应区分法院未立案、已立案尚未裁定、法院已裁定等情形。

第三十九条 企业因对外担保事项产生的预计负债的确认和计量,在具体会计处理时,可参照以下几种情况分别处理:

(一)根据《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对外提供担保可能产生的负债,如果符合有关确认条件,应当确认为预计负债。

在担保涉及诉讼的情况下,如果企业已被判决败诉,则应当按照法院判决的应承担的损失金额,确认为预计负债,并计入当期营业外支出(不含诉讼费,下同);如果 已判决败诉,但企业正在上诉,或者经上一级法院裁定暂缓执行,或者由上一级法院发回重审等,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根据已有判决结果合理估计可能产生的 损失金额,确认为预计负债,并计入当期营业外支出;如果法院尚未判决,企业应向其律师或法律顾问等咨询,估计败诉的可能性,以及败诉后可能发生的损失金 额,并取得有关 书面意见。如果败诉的可能性大于胜诉的可能性,并且损失金额能够合理估计的,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将预计担保损失金额,确认为预计负债,并计 入当期营业外支出。

(二)企业当期实际发生的担保诉讼损失金额与已计提的相关预计负债之间的差额,应分别情况处理:

1、企业在前期资产负债表日,依据当时实际情况和所掌握的证据,合理预计了预计负债,应当将当期实际发生的担保诉讼损失金额与已计提的相关预计负债之间的差额,直接计入当期营业外支出。

2、企业在前期资产负债表日,依据当时实际情况和所掌握的证据,本应当能够合理估计并确认和计量因担保诉讼所产生的损失,但企业所作的估计却与当时的事实严重 不符(如未合理预计损失或不恰当地多计或少计损失),应当视为滥用会计估计,按照重大会计差错更正的方法进行会计处理。

3、企业在前期资产负债表日,依据当时实际情况和所掌握的证据,确实无法合理确认和计量因担保诉讼所产生的损失,因而未确认预计负债的,则在该项损失实际发生的当期,直接计入当期营业外支出。

(三)资产负债表日后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生的需要调整或说明的担保诉讼事项,按照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有关规定进行会计处理。

第八章

担保合同与档案管理

第四十条 企业担保合同管理的责任部门为各级担保业务主管部门,各级担保业务主管部门应指定专人妥善保管。

第四十一条 担保单位应加强对担保合同的管理,杜绝合同管理上的漏洞。对担保合同、反担保合同及抵押权、质押权凭证等相关原始资料妥善保存,严格管理,每季度进行一次检查清理,对清理检查结果应有书面记录。

第四十二条 担保业务执行部门负责对被担保单位进行信息跟踪,收集被担保单位的财务报表、审计报告以及经营管理等资料,报各级担保业务主管部门存档。

第九章 附则

第四十三条 对在担保中未履行规定程序执行担保业务,出现重大决策失误的部门及人员,按照《上海市国有企业国有资产损失责任人处理办法(试行)》(沪国资监[1999]304号)等有关规定处理。

第四十四条 本指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第四十五条 本指引由市国资委负责解释。

第二篇: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培训资料-采购业务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采购

培训提纲

一、采购业务内部控制的目标(第一条)

规范采购行为,防范采购风险,从而促进企业合理采购,满足生产经营需要。本指引所称采购,是指购买物资(或接受劳务)及支付款项等相关活动。

二、采购业务的主要风险(第三条)

(一)采购计划安排不合理,市场变化趋势预测不准确,造成库存短缺或积压,可能导致企业生产停滞或资源浪费。

(二)供应商选择不当,采购方式不合理,招投标或定价机制不科学,授权审批不规范,可能导致采购物资质次价高,出现舞弊或遭受欺诈。

(三)采购验收不规范,付款审核不严,可能导致采购物资、资金损失或信用受损。

三、采购业务流程

(一)总体要求(第四条)

企业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全面梳理采购业务流程,完善采购业务相关管理制度,统筹安排采购计划,明确请购、审批、购买、验收、付款、采购后评估等环节的职责和审批权限,按照规定的审批权限和程序办理采购业务,建立价格监督机制,定期检查和评价采购过程中的薄弱环节,采取有效控制措施,确保物资采购满足企业生产经营需要。

(二)采购业务流程图(主要有10个环节)

 编制需求计划和采购计划;  请购;  选择供应商;  确定采购价格;

 订立框架协议或采购合同;  管理供应过程;  验收;  退货;  付款;  会计控制。

四、各环节的主要风险点及管控措施

第一个环节:编制需求计划和采购计划

采购业务从计划(或预算)开始,包括需求计划和采购计划。

企业实务中,需求部门一般根据生产经营需要向采购部门提出物资需求计划,采购部门根据该需求计划归类汇总平衡现有库存物资后,统筹安排采购计划,并按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审批后执行。

该环节的主要风险:三个“不”

1、需求或采购计划不合理、2、不按实际需求安排采购或随意超计划采购,3、与企业生产经营计划不协调。主要管控措施:有3个

1、根据实际需要编制需求计划。

生产、经营、项目建设等部门,应当根据实际需求准确、及时编制需求计划。需求部门提出需求计划时,不能指定或变相指定供应商。对独家代理、专有、专利等特殊产品应提供相应的独家、专有资料,经专业技术部门研讨后,经具备相应审批权限的部门或人员审批。

2、科学安排采购买计划。

采购计划是企业生产经营计划的一部分,在制定生产经营计划过程中,企业应当根据发展目标实际需要,结合库存和在途情况,科学安排采购计划,防止采购过高或过低。

3、采购计划应纳入预算管理。

采购计划应纳入采购预算管理,经相关负责人审批后,作为企业刚性指令严格执行。第二个环节:请购(第六条)

请购是指企业生产经营部门根据采购计划和实际需要,提出的采购申请。该环节的主要风险:

1、缺乏采购申请制度,2、请购未经适当审批或超越授权审批,后果:可能导致采购物资过量或短缺,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

主要管控措施:有3个

1、建立采购申请制度。

依据购买物资或接受劳务的类型,确定归口管理部门,授予相应的请购权,明确相关部门或人员的职责权限及相应的请购程序。

企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专门的请购部门,对需求部门提出的采购需求进行审核,并进行归类汇总,统筹安排企业的采购计划。

2、严格按照预算进度办理请购手续

具有请购权的部门对于预算内采购项目,应当严格按照预算执行进度办理请购手续,并根据市场变化提出合理采购申请。

对于超预算和预算外采购项目,应先履行预算调整程序,由具备相应审批权限的部门或人员审批后,再行办理请购手续。

3、严格审核采购申请

具备相应审批权限的部门或人员审批采购申请时,应重点关注采购申请内容: 一是否准确、完整,二是否符合生产经营需要,三是否符合采购计划,四是否在采购预算范围内。

对不符合规定的采购申请,应要求请购部门调整请购内容或拒绝批准。第三个环节:选择供应商(第七条)

选择供应商,也就是确定采购渠道。非常重要的环节。

该环节的主要风险: 供应商选择不当,后果:可能导致采购物资质次价高,甚至出现舞弊行为。主要管控措施:有3个

1、建立科学的供应商评估和准入制度。

一是,对供应商资质信誉情况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进行审查,确定合格的供应商清单,健全供应商网络。

二是,企业新增供应商的市场准入、供应商新增服务关系以及调整供应商物资目录,都要由采购部门根据需要提出申请,并按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审核批准后,纳入供应商网络。

三是,企业可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机构对供应商进行资信调查。

2、择优确定供应商。

采购部门应当按照公平、公正和竞争的原则,在切实防范舞弊风险的基础上,与供应商签订质量保证协议。

3、建立供应商管理信息系统和供应商淘汰制度。

一是,对供应商提供物资或劳务的质量、价格、交货及时性、供货条件及其资信、经营状况等进行实时管理和考核评价。

二是,根据考核评价结果,提出供应商淘汰和更换名单,经审批后对供应商进行合理选择和调整,并在供应商管理系统中作出相应记录。

第四个环节:确定采购价格(第八条和第九条)

如何以最优“性价比”采购到符合需求的物资,是采购部门的永恒主题。该环节的主要风险:三个“不”

1、采购定价机制不科学,2、采购定价方式选择不当,3、缺乏对重要物资品种价格跟踪监控,引起采购价格不合理,后果:可能造成企业资金损失。主要管控措施:有2个

1、健全采购定价机制。

采取协议采购、招标采购、询比价采购、动态竞价采购等多种方式,科学合理地确定采购价格。

对标准化程度高、需求计划性强、价格相对稳定的物资,通过招标、联合谈判等公开、竞争方式签订框架协议。

2、确定采购执行价格或参考价格。

采购部门应当定期研究大宗通用重要物资的成本构成与市场价格变动趋势,确定重要物资品种的采购执行价格或参考价格。

建立采购价格数据库,定期开展重要物资的市场供求形势及价格走势商情分析并合理利用。

第五个环节:订立框架协议或采购合同(第十条)

框架协议是企业与供应商之间为建立长期物资购销关系而作出的一种约定。采购合同是指企业根据采购需要、确定的供应商、采购方式、采购价格等情况与供应商签订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该协议对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等情况作出了明确规定(企业向供应商支付合同规定的金额、结算方式,供应商按照约定时间、期限、数量与质量、规格交付物资给采购方)。

该环节的主要风险:

1、框架协议签订不当,可能导致物资采购不顺畅

2、未经授权对外订立采购合同

3、合同对方主体资格、履约能力等未达要求

4、合同内容存在重大疏漏和欺诈 后果:可能导致企业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主要管控措施:有3个

1、进行风险评估和引入竞争制度。

一是,对拟签订框架协议的供应商的主体资格、信用状况等进行风险评估; 二是,框架协议的签订应引入竞争制度,确保供应商具备履约能力。

2、按照规定权限签署采购合同。

根据确定的供应商、采购方式、采购价格等情况,拟订采购合同,准确描述合同条款,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按照规定权限签署采购合同。

对于影响重大、涉及较高专业技术或法律关系复杂的合同,应当组织法律、技术、财会等专业人员参与谈判,必要时可聘请外部专家参与相关工作。

3、统一规定量差允许度。

对重要物资验收量与合同量之间允许的差异,应当作出统一规定。第六个环节:管理供应过程(第十条、第十二条)

管理供应过程,主要是指企业建立严格的采购合同跟踪制度,科学评价供应商的供

货情况,并根据合理选择的运输工具和运输方式,办理运输、投保等事宜,实时掌握物资采购供应过程的情况。

该环节的主要风险:

1、缺乏对采购合同履行情况的有效跟踪,2、运输方式选择不合理,3、忽视运输过程保险风险,后果:可能导致采购物资损失或无法保证供应。

主要管控措施:有4个

1、跟踪合同履行情况。

依据采购合同中确定的主要条款跟踪合同履行情况,对有可能影响生产或工程进度的异常情况,应出具书面报告并及时提出解决方案,采取必要措施,保证需求物资的及时供应。

2、建立并执行巡视、点检和监造制度。

对重要物资建立并执行合同履约过程中的巡视、点检和监造制度。

对需要监造的物资,择优确定监造单位,签订监造合同,落实监造责任人,审核确认监造大纲,审定监造报告,并及时向技术等部门通报。

3、选择合理的运输工具和运输方式。

根据生产建设进度和采购物资特性等因素,选择合理的运输工具和运输方式,办理运输、投保等事宜。

4、实行采购登记制度或信息化管理。

实行全过程的采购登记制度或信息化管理,确保采购过程的可追溯性。第七个环节:验收(第十一条)

验收是指企业对采购物资和劳务的检验接收,以确保其符合合同相关规定或产品质量要求。

该环节的主要风险:三个“不”

1、验收标准不明确

2、验收程序不规范

3、对验收中存在的异常情况不作处理 后果:可能造成账实不符、采购物资损失。

主要管控措施:有3个

1、制定采购验收标准。

制定明确的采购验收标准,结合物资特性确定必检物资目录,规定此类物资出具质量检验报告后方可入库。

2、各部门各司其职。

验收机构或人员应当根据采购合同及质量检验部门出具的质量检验证明,重点关注采购合同、发票等原始单据与采购物资的数量、质量、规格型号等核对一致。对验收合格的物资,填制入库凭证,加盖物资“收讫章”,登记实物账,及时将入库凭证传递给财会部门。物资入库前,采购部门须检查质量保证书、商检证书或合格证等证明文件。验收时涉及技术性强、大宗和新、特物资,应进行专业测试,必要时可委托具有检验资质的机构或聘请外部专家协助验收。

3、按规定处理异常情况、不合格物资和迟交货。

对于验收过程中发现的异常情况,比如无采购合同或大额超采购合同的物资、超采购预算采购的物资、毁损的物资等,验收机构或人员应当立即向企业有权管理的相关机构报告,相关机构应当查明原因并及时处理。

对于不合格物资,采购部门依据检验结果办理让步接收、退货、索赔等事宜。对延迟交货造成生产建设损失的,采购部门要按照合同约定索赔。第八个环节:付款(第十三条和第十四条)

付款是指企业在对采购预算、合同、相关单据凭证、审批程序等内容审核无误后,按照采购合同规定及时向供应商办理支付款项的过程。

该环节的主要风险:三个“不”

1、付款审核不严格

2、付款方式不恰当

3、付款金额控制不严,后果:可能导致企业资金损失或信用受损。

主要管控措施:有3个

1、严审票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

严格审查采购发票等票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判断采购款项是否确实应予支付。一是审查发票填制的内容是否与发票种类相符合、发票加盖的印章是否与票据的种类相符合等。

二是企业应当重视采购付款的过程控制和跟踪管理,如果发现异常情况,应当拒绝向供应商付款,避免出现资金损失和信用受损。

2、合理选择付款方式。

根据国家有关支付结算的相关规定和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合理选择付款方式,并严格遵循合同规定,防范付款方式不当带来的法律风险,保证资金安全。

除了不足转账起点金额的采购可以支付现金外,采购价款应通过银行办理转账。

3、加强预付款和定金的管理。

加强预付账款和定金的管理,涉及大额或长期的预付款项,应当定期进行追踪核查,综合分析预付账款的期限、占用款项的合理性、不可收回风险等情况,发现有疑问的预付款项,应当及时采取措施,尽快收回款项。第九个环节:会计控制(第十五条)

会计控制主要指采购业务会计系统控制。该环节的主要风险: 缺乏有效的采购会计系统控制

1、未能全面真实地记录和反映企业采购各环节的资金流和实物流情况

2、相关会计记录与相关采购记录、仓储记录不一致

后果:可能导致企业采购业务未能如实反映,以及采购物资和资金受损。

主要管控措施:有2个

1、加强会计系统控制。

企业应当加强对购买、验收、付款业务的会计系统控制,详细记录供应商情况、采购申请、采购合同、采购通知、验收证明、入库凭证、退货情况、商业票据、款项支付等情况,做好采购业务各环节的记录,目标:确保会计记录、采购记录与仓储记录核对一致。

2、核对往来款项。

指定专人通过函证等方式,定期向供应商寄发对账函,核对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付账款等往来款项。

对供应商提出的异议应及时查明原因,报有权管理的部门或人员批准后,做出相应调整。第十个环节:采购业务的后评估(第四条)

企业应当定期对物资需求计划、采购计划、采购渠道、采购价格、采购质量、采购成本、协调或合同签约与履行情况等物资采购供应活动进行专项评估和综合分析,及时发现采购业务薄弱环节,优化采购流程。

同时,将物资需求计划管理、供应商管理、储备管理等方面的关键指标纳入业绩考核体系,促进物资采购与生产、销售等环节的有效衔接,不断防范采购风险,全面提升采购效能。

第三篇:《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内部控制指引》

关于修改《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

内部控制指引》的决定

现决定对《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内部控制指引》(证监机构字〔2006〕124号)作如下修改:

一、将名称修改为《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内部控制指引》,并对第一条、第二条、第三条、第十条、第十二条中的部分文字作相应修改。

二、将第十三条修改为:“证券公司应当在符合有关规定的基础上,根据自身营运成本、市场状况以及客户资信等因素确定融资融券的利率与费率,并通过营业场所、公司网站或者其他便捷有效方式公示。”

三、将第十四条修改为:“证券公司应当在符合有关规定的基础上,确定可充抵保证金的证券的种类及折算率、客户可融资买入和融券卖出的证券的种类、保证金比例和最低维持担保比例,并通过营业场所、公司网站或者其他便捷有效方式公示。”

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内部控制指引》根据本决定作相应修改,重新公布。

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内部控制指引

(2006年6月30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根据2011年10月26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修改〈证券 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内部控制指引〉的决定》修订)

第一条

为指导证券公司建立健全融资融券业务的内部控制机制,防范与融资融券业务有关的各类风险,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

证券公司开展融资融券业务,应当按照《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指引》和本指引的规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

第三条

证券公司开展融资融券业务,应当建立完备的管理制度、操作流程和风险识别、评估与控制体系,确保风险可测、可控、可承受。

第四条

证券公司应当健全业务隔离制度,确保融资融券业务与证券资产管理、证券自营、投资银行等业务在机构、人员、信息、账户等方面相互分离。

第五条

证券公司应当对融资融券业务实行集中统一管理。融资融券业务的决策和主要管理职责应当由证券公司总部承担。

第六条

证券公司应当建立融资融券业务的决策与授权体系。融资融券业务的决策与授权体系原则上按照董事会—业务决策机构—业务执行部门—分支机构的架构设立和运行。

— — 2 董事会负责制定融资融券业务的基本管理制度,决定与融资融券业务有关的部门设置及各部门职责,确定融资融券业务的总规模。

业务决策机构由有关高级管理人员及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制定融资融券业务操作流程,选择可从事融资融券业务的分支机构,确定对单一客户和单一证券的授信额度、融资融券的期限和利率(费率)、保证金比例和最低维持担保比例、可充抵保证金的证券种类及折算率、客户可融资买入和融券卖出的证券种类。

业务执行部门负责融资融券业务的具体管理和运作,制订融资融券合同的标准文本,确定对具体客户的授信额度,对分支机构的业务操作进行审批、复核和监督。

分支机构在公司总部的集中监控下,按照公司的统一规定和决定,具体负责客户征信、签约、开户、保证金收取和交易执行等业务操作。

第七条

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的前、中、后台应当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各主要环节应当分别由不同的部门和岗位负责,负责风险监控和业务稽核的部门和岗位应当独立于其他部门和岗位,分管融资融券业务的高级管理人员不得兼管风险监控部门和业务稽核部门。

第八条

证券公司应当加强对分支机构融资融券业务活动的控制,禁止分支机构未经总部批准向客户融资、融券,禁止分支机构自行决定签约、开户、授信、保证金收取等应当由总部决

— 3 — 定的事项。

第九条

证券公司应当建立客户选择与授信制度,明确规定客户选择与授信的程序和权限:

(一)制定本公司融资融券业务客户选择标准和开户审查制度,明确客户从事融资融券交易应当具备的条件和开户申请材料的审查要点与程序。

(二)建立客户信用评估制度,根据客户身份、财产与收入状况、证券投资经验、风险偏好等因素,将客户划分为不同类别和层次,确定每一类别和层次客户获得授信的额度、利率或费率。

(三)明确客户征信的内容、程序和方式,验证客户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了解客户的资信状况,评估客户的风险承担能力和违约的可能性。

(四)记录和分析客户持仓品种及其交易情况,根据客户的操作情况与资信变化等因素,适时调整其授信等级。

第十条

证券公司应当印制并使用融资融券合同标准文本。融资融券合同标准文本的内容应当符合《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管理办法》和《融资融券合同必备条款》的规定。

第十一条

证券公司应当在与客户签订融资融券业务合同前,向客户履行以下告知义务:

(一)以书面方式向其提示投资规模放大、对市场走势判断错误、因不能及时补交担保物而被强制平仓等可能导致的投资损失风险。

— — 4

(二)指定专人向客户讲解融资融券的业务规则、业务流程和合同条款。

(三)告知客户将信用账户出借给他人使用,可能带来法律诉讼风险,提示客户妥善保管信用账户卡、身份证件和交易密码。

第十二条

证券公司应当在与客户签订融资融券业务合同后,按照《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管理办法》及证券登记结算机构有关规定,为客户开立实名信用证券账户。

证券公司应当委托第三方存管银行为客户开立实名信用资金账户。

第十三条

证券公司应当在符合有关规定的基础上,根据自身营运成本、市场状况以及客户资信等因素确定融资融券的利率与费率,并通过营业场所、公司网站或者其他便捷有效方式公示。

第十四条

证券公司应当在符合有关规定的基础上,确定可充抵保证金的证券的种类及折算率、客户可融资买入和融券卖出的证券的种类、保证金比例和最低维持担保比例,并通过营业场所、公司网站或者其他便捷有效方式公示。

第十五条

证券公司应当指定专人实时监控客户担保物价值与客户债务价值及其比例的变动情况,当该比例低于合同约定的最低维持担保比例时,应当按照约定方式及时通知客户补足担保物,并采取必要的措施对通知时间、通知内容等予以留痕。

第十六条

证券公司应当制定强制平仓的业务规则和程序,当客户未按规定补足担保物或到期未偿还债务时,立即强制平

— 5 — 仓。平仓所得资金优先用于清偿客户所欠债务,剩余资金记入客户信用资金账户。

强制平仓指令应当由证券公司总部发出,发出平仓指令的岗位和执行平仓指令的岗位不得由同一人兼任,强制平仓的操作应当留痕。

第十七条

证券公司应当建立由总部集中管理的融资融券业务技术系统,对融资融券业务的主要流程实行自动化管理。

证券公司应当建立融资融券业务的集中风险监控系统,系统应当具备业务数据集中管理、融资融券业务总量监控、信用账户分类监控、自动预警等功能,并应当设置必要的开放功能或数据接口,以便监管部门能够及时了解和检查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情况。

第十八条

证券公司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客户资产的安全:

(一)加强对业务流程、技术系统的管理,防止出现技术故障、操作失误、制度与流程漏洞、员工道德风险等可能影响客户资产安全的问题。

(二)建立健全信用账户的管理和稽核制度,防止资产混用、账户混用、出借账户、虚假账户等问题。

(三)按照约定方式为客户提供对账单,如实向证券登记结算机构、第三方存管银行提供证券、资金明细数据,供客户查询。

(四)客户因自身债权债务原因,导致其资产被冻结、查封、— — 6 划扣等重大事项时,证券公司应当及时通知客户。

第十九条

证券公司应当加强对融资融券业务的风险监控和业务稽核。风险监控和业务稽核应当覆盖事前、事中、事后的各个环节。

风险监控部门应当对融资融券业务进行实时监控和风险量化分析,对高风险账户比例情况、坏账情况、集中度、账户限额等进行分析评估,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并对与客户签订融资融券合同、审批客户信用额度、强制平仓等重大事项出具意见。

第二十条

证券公司应当建立以净资本为核心的融资融券业务规模监控和调整机制:

(一)根据监管要求和自身财务状况,合理确定向全体客户、单一客户和单一证券的融资、融券的金额占净资本的比例等风险控制指标。

(二)对净资本、流动性、资产负债等主要财务指标进行监测,并根据指标变化情况,及时调整融资融券业务规模。

(三)通过集中风险监控系统实时监控客户融资融券未补仓规模,并通过调整融资融券业务规模使公司净资本等主要财务指标符合监管要求。

第二十一条

证券公司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监管要求,制定融资融券业务会计处理制度,审慎评估融资融券业务可能带来的坏账风险,在当期足额计提有关损失准备,并在会计报表中充分披露。

— 7 — 第二十二条

证券公司应当建立融资融券业务内部报告制度,明确业务运作、风险监控、业务稽核及其他有关信息的报告路径和反馈机制。

证券公司应当建立融资融券业务的信息报送制度,指定专人负责有关信息的统计与复核,保证向证监会及自律组织报送的信息真实、准确、完整。

第二十三条

证券公司应当建立客户档案管理制度,加强对融资融券业务客户资料的管理。对资信不良、有违约记录的融资融券业务客户,证券公司应当记录在案,并及时向中国证券业协会报告。

第二十四条

本指引自2006年8月1日起施行。

— — 8

第四篇:证券公司投资银行类业务内部控制指引

证券公司投资银行类业务内部控制指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指导证券公司建立健全投资银行类业务内部控制,完善自我约束机制,提高风险防范能力,依据《证券法》《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财务顾问业务管理办法》《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督管理办法》和《公司债券发行与交易管理办法》等规定,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 本指引所称证券公司投资银行类业务内部控制是指证券公司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和中国证监会的监管要求,对投资银行类业务经营管理和执业活动过程中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价和管理的制度安排、组织体系和控制措施。本指引所称证券公司投资银行类业务是指:

(一)承销与保荐;

(二)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财务顾问;

(三)公司债券受托管理;

(四)非上市公众公司推荐;

(五)资产证券化等其他具有投资银行特性的业务。

第三条 证券公司开展投资银行类业务,应当按照《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指引》和本指引的规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和机制,保证内部控制有效执行。第四条 证券公司对投资银行类业务的内部控制应当实现下述目标:

(一)按照法律法规、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行业规范和自律规则、公司内部规章制度开展投资银行类业务,切实保证所有与投资银行类业务相关的管理人员、业务人员和其他人员诚实守信、勤勉尽责;

(二)建立健全分工合理、权责明确、相互制衡、有效监督的组织体系,形成科学、合理、有效的投资银行类业务决策、执行和监督等机制,防范投资银行类业务风险;

(三)建立健全和严格执行投资银行类业务内部控制制度、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确信其所提交、报送、出具、披露的相关 材料和文件符合法律法规、中国证监会的有关规定、自律规则的相关要求,内容真实、准确、完整;(四)提高证券公司经营效率和效果,提升投资银行类业务质量。

第五条 证券公司投资银行类业务内部控制应当遵循健全、统一、合理、制衡、独立的原则,确保内部控制有效。

(一)健全性:内部控制应当覆盖各类投资银行业务活动,贯穿于决策、执行、申报、反馈、后续管理等投资银行类业务各个环节,对项目执行质量和风险实施全程监控,确保不存在内部控制空白或漏洞;

(二)统一性:同类投资银行业务应当制定并执行统一的执业、内部控制标准和流程;

(三)合理性:证券公司投资银行类业务内部控制应当与自身业务规模、组织机构、风险状况和内部文化等相适应,以合理成本实现内部控制目标;

(四)独立性:质量控制、内核、合规、风险管理等履行内部控制职能的部门、机构或团队(简称内部控制部门)应当独立履职,与前台业务运作相分离;

(五)制衡性:证券公司应当从组织架构、权责分工、流程设置等方面保证业务部门和内部控制部门、各内部控制部门之间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第六条 证券公司从事投资银行类业务应当树立良好的内部控制和合规风控理念,重视培养员工的风险合规意识,使风险合规意识贯穿到各项业务、各个环节和各个岗位中。第二章 内部控制组织体系

第七条 证券公司应当构建清晰、合理的投资银行类业务内部控制组织架构,建立分工合理、权责明确、相互制衡、有效监督的三道内部控制防线:

(一)项目组、业务部门为内部控制的第一道防线,项目组应当诚实守信、勤勉尽责开展执业活动,业务部门应当加强对业务人员的管理,确保其规范执业。

(二)质量控制为内部控制的第二道防线,应当对投资银行类业务风险实施过程管理和控制,及时发现、制止和纠正项目执行过程中的问题。

(三)内核、合规、风险管理等部门或机构为内部控制的第三道防线,应当通过介入主要业务环节、把控关键风险节点,实现公司层面对投资银行类业务风险的整体管控。

第八条 项目组应当严格依照法律法规、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行业规范和自律规则、公司内部规章制度开展执业活动,诚实守信、勤勉尽责地履行自身职责,自觉将合规风险意识落实到执业行为中。

第九条 投资银行业务部门应当通过细化业务制度和操作规程、保证人员配备、加强项目管理等方式加强对投行类业务活动的管理,有效控制业务风险。第十条 证券公司投资银行类业务的质量控制是指通过对投资银行类业务实施贯穿全流程、各环节的动态跟踪和管理,最大程度前置风险控制工作,履行对投资银行类项目质量把关和事中风险管理等职责。

第十一条 证券公司应当设立质量控制部门或独立的质量控制团队,履行质量控制职责。

质量控制部门或团队可以独立于投资银行业务条线设立,也可以在投资银行业务条线内部设立,但应当与投资银行业务部门相分离。

第十二条 证券公司应当建立健全投资银行类业务质量控制制度,明确质量控制的目标、机构设置及其职责、质量控制标准和程序等内容。同类投资银行业务应当制定并执行统一的质量控制标准和程序。

第十三条 证券公司投资银行类业务的内核是指通过公司层面审核的形式对投资银行类项目进行出口管理和终端风险控制,履行以公司名义对外提交、报送、出具或披露材料和文件的最终审批决策职责。未通过内核程序的投资银行类项目,不得存在下列行为:

(一)提交辅导验收申请材料;

(二)对外报送发行、上市申请材料;

(三)对外出具财务顾问专业意见;

(四)推荐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并公开转让;

(五)对外提交备案材料;

(六)对外披露相关文件;

(七)对外报送反馈意见回复报告、发审委意见回复报告、举报信核查报告、会后事项专业意见等文件;

(八)其他公司认为可能对投资银行类项目产生重大影响的行为。本指引所称内核程序是指可以由内核部门等常设内核机构

书面审核通过,也可以由内核委员会等非常设内核机构集体表决通过。第十四条 证券公司应当设立常设或非常设内核机构履行对投资银行类业务的内核审议决策职责,对投资银行类业务风险进行独立研判并发表意见。常设内核机构可以在公司层面的内部控制部门内部设立,也可以在公司层面单独设立,但应当独立于投资银行业务条线和质量控制部门或团队。第十五条 证券公司应当设立内核委员会作为非常设内核机构。内核委员会委员(简称内核委员)应当包括来自证券公司合规、风险管理等部门的人员,并根据各自职责独立发表意见。

如有必要,证券公司可聘请外部专业人士作为内核委员,参与内核工作。聘请外部人士作为内核委员的,证券公司应当对其专业性和独立性进行审慎调查和评估。

第十六条 证券公司应当设置一名内核负责人,全面负责内核工作。内核负责人不得兼任与其职责相冲突的职务,不得分管与其职责相冲突的部门。

第十七条 证券公司应当建立健全投资银行类业务内核制度,明确内核的目标、机构设置及其职责、内核标准和流程等内容。

第十八条 证券公司投资银行类业务的合规是指在公司整体合规管理体系下,通过进行合规审查、管控敏感信息流动、实施合规检查和整改督导、开展合规培训等措施,履行对投资银行类业务合规风险的控制职责。

第十九条 证券公司投资银行类业务的风险管理是指在公司整体风险管理体系下,通过实施风险监测和评估、开展风险排查、进行风险提示等措施,履行对投资银行类业务信用、流动性、操作等风险的控制职责。第三章 内部控制保障

第二十条 证券公司应当建立健全投资银行类业务制度体系,对各类业务活动制定全面、统一的业务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并及时更新、评估和完善。第二十一条 证券公司应当对投资银行类业务承做实行集中统一管理,明确界定总部与分支机构的职责范围,确保其在授权范围内开展业务活动。非单一从事投资银行类业务的证券公司分支机构不得开展除项目承揽等辅助性活动以外的投资银行类业务。专门从事资产管理业务的证券公司分支机构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除外。

第二十二条 证券公司在开展投资银行类业务时,应当在综合评估项目执行成本基础上合理确定报价,不得存在违反公平竞争、破坏市场秩序等行为。第二十三条 证券公司应当在综合考虑前端项目承做和后端项目管理基础上合理测算、分配投资银行类业务执行费用,保证足够的费用投入,避免因费用不足影响业务质量。

第二十四条 证券公司应当建立健全合理的高级管理人员分工制度,严格防范利益冲突。

分管投资银行类业务的高级管理人员不得同时管理与投资银行类业务存在或可能存在利益冲突的部门或机构。

第二十五条 证券公司投资银行业务部门应当为每个投资银行类项目配备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履职能力、数量适当的业务人员,保证投资银行类项目的执行质量。

第二十六条 证券公司投资银行业务部门应当建立项目管理制度,及时掌握项目情况和业务人员的执业活动。

第二十七条 证券公司投资银行业务部门应当建立对业务人员资格、流动等管理制度,加强对业务人员行为的管理。第二十八条 证券公司应当根据投资银行类业务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薪酬考核体系,合理设定考核指标、权重及方式,与不同岗位的职责要求相适应。证券公司不得以业务包干等承包方式开展投资银行类业务,或者以其他形式实施过度激励。

第二十九条 证券公司不得将投资银行类业务人员薪酬收入与其承做的项目收入直接挂钩,应当综合考虑其专业胜任能力、执业质量、合规情况、业务收入等各项因素。

第三十条 证券公司应当针对管理和执行投资银行类项目的主要人员建立收入递延支付机制,合理确定收入递延支付标准,明确递延支付人员范围、递延支付年限和比例等内容。

对投资银行类项目负有主要管理或执行责任人员的收入递延支付年限原则上不得少于3年。

第三十一条 证券公司应当为投资银行类业务配备具备相应专业知识和履职能力的内部控制人员,独立开展投资银行类业务内部控制工作。

投资银行类业务专职内部控制人员数量不得低于投资银行类业务人员总数的1/10。

本指引所称专职内部控制人员是指证券公司中以履行投资银行类业务质量控制、内核、合规、风险管理等内部控制职能为主要职责的从业人员。第三十二条 证券公司应当建立内部控制人员回避制度,明确回避的情形。内部控制人员不得参与存在利益冲突等可能影响其公正履行职责的项目审核、表决工作。

第三十三条 证券公司应当按照《证券公司和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合规管理办法》为投资银行类业务配备专职合规管理人员,赋予其明确的职责和权限。专职合规管理人员应当结合发行人情况和尽职调查过程中获得的信息,发挥其贴近业务一线的优势,对投资银行类项目合规风险进行主动识别、报告和控制。专职合规管理人员可以承担质量控制职责。

根据合规部门授权,专职合规管理人员可以行使以下职责:

(一)开展与投资银行类业务相关的管理制度与内控机制建设、法律法规跟踪、合规咨询、合规宣导与培训、合规报告等日常合规管理工作;

(二)对投资银行类业务制度、重大业务决策、新业务和新产品方案等开展合规审查;

(三)组织落实与投资银行类业务相关的信息隔离墙、员工行为管理、反洗钱、内幕信息知情人管理等专项合规工作;

(四)对投资银行类业务进行合规检查,包括但不限于对存在合规风险隐患的投资银行类项目实施事中现场合规检查;

(五)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建议并督促落实,提请公司或投资银行相关部门对责任主体进行内部问责;

(六)对簿记建档、定价配售决策、包销决策等合规情况进行监督;

(七)根据合规管理工作需要,开展其他投资银行类业务合规工作。第三十四条 证券公司应当建立科学、合理的投资银行类业务内部控制人员薪酬考核体系,保证内部控制人员独立、有效地履行内部控制职责。内部控制人员的薪酬收入不得与单个投资银行类项目收入挂钩。

内部控制人员工作称职的,其薪酬收入总额应当不低于公司同级别人员的平均水平。第三十五条 证券公司应当建立健全投资银行类业务风险事项报告制度,明确各类投资银行业务和各业务环节可能存在的报告情形、报告主体、路径和时限等要求,保证投资银行业务负责人、内部控制部门能够及时掌握相关业务风险。

第三十六条 证券公司应当建立健全内部问责机制,明确问责范围、问责形式和种类、问责程序等内容,落实责任追究。

第三十七条 证券公司应当建立健全应急处理机制,在投资银行类业务开展过程中出现或可能出现风险事件时,成立应急处理小组,制定应急处理方案,牵头组织具体处置工作。

证券公司合规、风险管理等内部控制部门应当作为小组成员参与应急处理工作。

第三十八条 证券公司应当针对投资银行类业务不同类型和业务环节的特点,细化信息隔离墙制度,防范利益冲突。

第三十九条 证券公司应当与投资银行类业务人员及相关知情人员签订保密协议。

投资银行类业务人员及相关知情人员应当严格遵守保密制度和保密协议的规定,不得传播或泄露内幕信息,不得进行内幕交易,不得非法为自己或他人谋取利益。

第四十条 证券公司应当建立健全未公开信息知情人管理制度,对接触未公开信息的业务人员及相关人员进行登记备案,防止未公开信息被泄露或滥用。第四十一条 证券公司应当根据投资银行业务类型和业务环节的不同,细化反洗钱要求,加强对客户身份的识别、可疑报告、客户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反洗钱培训与宣传等工作。

第四十二条 证券公司应当建立健全投资银行类业务合规检查制度,明确合规检查的范围、频次、内容、程序等要求,并形成书面检查报告存档备查。第四十三条 证券公司应当根据监管要求、业务发展等情况的需要,建立内部控制执行效果定期评估机制。证券公司应当自行或委托外部专业机构对投资银行类业务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全面评估。内部控制执行效果评估每年不得少于1次。

对于因投资银行类业务涉嫌违法违规而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的证券公司,应当在45日内对内部控制执行效果进行评估。

证券公司应当于评估工作完成后30日内向中国证监会相关派出机构报送内部控制执行有效性评估报告,说明评估及整改情况。

第四十四条 证券公司委托外部机构对投资银行类业务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评估的,应当对外部机构的独立性和专业性进行审慎调查,避免发生利益冲突。

证券公司依法应当承担的责任不因委托外部机构而免除。第四章 主要控制内容

第一节 承揽至立项阶段的内部控制

第四十五条 证券公司应当建立健全利益冲突审查机制,对拟承做的投资银行类项目与公司其他业务和项目之间、拟承做项目的业务人员与该项目之间等存在的利益冲突情形进行审查,并对利益冲突审查结果发表明确意见。第四十六条 证券公司应当建立投资银行类业务立项制度,明确立项机构设置及其职责、立项标准和程序等内容,从源头保证投资银行类项目质量。同类投资银行业务应当执行统一的立项标准和程序。

第四十七条 证券公司应当设立立项审议机构,履行立项审议决策职责,对投资银行类项目是否予以立项做出决议。

未经立项审议通过的投资银行类项目,证券公司不得与客户签订正式业务合同。

第四十八条 立项审议机构应当聘任一定数量的立项委员,独立发表意见和行使表决权。

立项委员不得参与其负责或可能存在利益冲突项目的表决。

第四十九条 立项审议机构应当以现场、通讯、书面表决等方式履行职责,以投票方式对投资银行类项目能否立项做出决议。

证券公司应当明确立项审议的具体规则和表决机制。每次参加立项审议的委员人数不得少于5人。其中,来自内部控制部门的委员人数不得低于参会委员总人数的1/3。同意立项的决议应当至少经2/3以上的参会立项委员表决通过。

立项决议应当制作书面或电子文件,并由参与表决委员确认。

第五十条 证券公司应当建立立项、内核工作考核评价制度,从参会频率、履职效果等方面对立项、内核委员的履职情况进行考核评价。

对于兼职的立项、内核委员,证券公司可以通过薪酬考核等方式予以奖励,鼓励其勤勉尽责地履行相关职责。第二节 立项至报送阶段的内部控制

第五十一条 证券公司应当根据各类投资银行业务风险特性,针对性地建立尽职调查制度,规范项目组在实施尽职调查过程中的行为,确保项目组勤勉尽责地履行尽职调查职责。

第五十二条 证券公司应当建立工作日志制度,要求项目组为每个投资银行类项目编制单独的工作日志。

工作日志应当按照时间顺序全面、完整地记录尽职调查过程,并作为工作底稿一部分存档备查。

第五十三条 证券公司质量控制部门或团队应当对投资银行类项目是否符合立项、内核等标准和条件,项目组拟提交、报送、出具或披露的材料和文件是否符合法律法规、中国证监会的有关规定、自律规则的相关要求,业务人员是否勤勉尽责履行尽职调查义务等进行核查和判断。

发现投资银行类项目存在重大风险的,质量控制部门或团队应当指派专人进行必要的现场核查。

第五十四条 证券公司应当建立质量控制现场核查制度,明确现场核查的标准、内容和程序等要求。

质量控制部门或团队应当根据具体执业要求和风险特征合理确定各类投资银行业务现场核查项目的比例,保证足够的进场时间。

第五十五条 开展现场核查的投资银行类项目,质量控制人员应当形成书面或电子形式的现场核查报告并存档备查。

现场核查报告应当如实记录、反映现场核查情况,分析、判断项目风险和项目组执业情况,形成明确的现场核查结论。

第五十六条 发现投资银行类项目存在合规风险隐患的,专职合规管理人员应当主动及时向合规负责人报告。如有必要,合规负责人可授权专职合规管理人员或其他合规人员开展现场合规检查。现场合规检查应当形成明确检查意见,经检查人员确认并提交合规负责人。第五十七条 业务部门申请启动内核会议审议程序前,应当完成对现场尽职调查阶段工作底稿的获取和归集工作,并提交质量控制部门或团队验收。质量控制部门或团队应当出具明确的验收意见。

质量控制部门或团队应当认真审阅尽职调查工作底稿,对相关专业意见和推荐文件是否依据充分,项目组是否勤勉尽责出具明确验收意见。验收通过的,质量控制部门或团队应当制作项目质量控制报告,列示项目存疑或需关注的问题提请内核会议讨论。验收未通过的,质量控制部门或团队应当要求项目组做出解释或补充相关工作底稿后重新提交验收。工作底稿未验收通过的,不得启动内核会议审议程序。

第五十八条 证券公司应当建立针对各类投资银行类业务的问核制度,明确问核人员、目的、内容和程序等要求。问核内容应当围绕尽职调查等执业过程和质量控制等内部控制过程中发现的风险和问题开展。

问核情况应当形成书面或者电子文件记录,由问核人员和被问核人员确认,并提交内核会议。

第五十九条 内核委员会应当以现场、通讯等会议方式履行职责,以投票表决方式对下列事项作出审议:

(一)是否同意保荐发行人股票、可转换债券和其他证券发行上市;

(二)是否同意出具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财务顾问专业意见;

(三)是否同意承销债券发行;

(四)是否同意推荐申请挂牌公司股票挂牌;

(五)是否同意设立专项计划、发行资产支持证券;

(六)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行业规范和自律规则以及公司认为有必要的事项。

内核审议应当在对项目文件和材料进行仔细研判的基础上,结合项目质量控制报告,重点关注审议项目是否符合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和自律规则的相关要求,尽职调查是否勤勉尽责。发现审议项目存在问题和风险的,应提出书面反馈意见。

证券公司应当明确内核会议的具体规则和表决机制。内核会议应当制作内核决议和会议记录等书面或电子文件,并由参会的内核委员确认。

第六十条 内核会议应当形成明确的表决意见。同意对外提交、报送、出具或披露材料和文件的决议应当至少经2/3以上的参会内核委员表决通过。有效的内核表决应当至少满足以下条件:

(一)参加内核会议的委员人数不得少于7人;

(二)来自内部控制部门的委员人数不得低于参会委员总人数的1/3;

(三)至少有1名合规管理人员参与投票表决。

第六十一条 证券公司应当建立内核意见的跟踪复核机制。内核机构应当对内核意见的答复、落实情况进行审核,确保内核意见在项目材料和文件对外提交、报送、出具或披露前得到落实。

第六十二条 证券公司应当为内核机构独立履行职责创造必要的条件,确保内核委员独立行使表决权。

第三节 报送至发行上市或挂牌阶段的内部控制

第六十三条 证券公司应当建立健全投资银行类项目跟踪管理机制,确保项目组对与项目有关的情况进行持续关注和尽职调查,避免项目材料和文件对外提交、报送、出具或披露后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未能及时报告或披露。第六十四条 证券公司应当建立反馈意见报告制度,项目组应当将中国证监会和证券交易场所、行业协会等自律组织在反馈意见中提出的问题向相关业务负责人、质量控制部门或团队报告。

质量控制部门或团队认为有必要的,应当将反馈意见及时告知合规、风险管理等部门。

第六十五条 项目组人员应当充分研究、落实和审慎回复反馈意见,对相关材料和文件进行认真修改、补充和完善。

第六十六条 对项目材料和文件提交、报送、出具或披露后进行补充或修改的,证券公司应当明确需履行的内核程序,避免项目组人员擅自出具项目相关意见、修改项目材料和文件。

反馈意见回复报告、发审委意见回复报告、举报信核查报告、会后事项专业意见、补充披露等材料和文件对外提交、报送、出具或披露前,均应当履行内核程序。

第六十七条 证券公司应当建立健全承销业务制度和决策机制,加强对定价、发行等环节的决策管理,明确具体的操作规程,切实落实承销责任。证券公司应当设立相应的职能部门或团队,专门负责证券发行与承销工作。第六十八条 证券公司应当建立定价配售集体决策机制,以现场、通讯、书面表决等方式对定价配售过程中的重要事项进行集体决策。重要事项包括但不限于:

(一)发行利率或者价格的确定;

(二)配售及分销安排。决策结果应当制作书面或电子文件,并由参与决策的人员确认。

第六十九条 证券公司应当建立完善的包销风险评估与处理机制,通过事先评估、制定风险处置预案等措施有效控制包销风险。

第七十条 证券公司应当对存在包销风险的投资银行类项目实行集体决策,以现场、通讯、书面表决等方式对包销事宜作出决议。证券公司应当制定包销决策的具体规则,明确参与决策的人员、决策流程和表决机制等内容。包销决议应当制作书面或电子文件,并由参与决策人员确认。

第七十一条 证券公司风险管理部应当委派代表参与包销决策过程,独立发表意见。

第四节 后续管理阶段的内部控制

第七十二条 证券公司应当针对投资银行类业务在持续督导、受托管理、存续期管理等后续管理阶段的特性,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和工作规程,确保相关人员诚实守信、勤勉尽责地开展持续督导、受托管理、存续期管理等工作,避免由此引发的违规风险。

第七十三条 证券公司应当指定专门部门或人员协助、督促持续督导、受托管理、存续期管理等项目责任人认真履行后续管理义务。

第七十四条 证券公司对外披露持续督导、受托管理、资产管理等报告等应当履行内核程序。

第七十五条 证券公司风险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处于后续管理阶段项目的风险进行持续风险管理,具体职责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一)对存续期项目风险实行动态监测,对重大风险事件进行评估;参与对重大风险事件的处置工作;

(二)牵头业务部门制定存续期项目风险排查方案,每年对存续期项目开展全面风险排查,并完成排查工作报告。

第七十六条 证券公司应当建立后续管理阶段重大风险项目关注池制度,明确入池标准、程序等内容。

投资银行业务部门应当指定专人及时将风险项目名单上报风险管理部门。风险管理部门负责关注池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并将入池名单定期提交投资银行业务负责人、首席风险官和合规总监。第五章 项目管理和工作底稿

第七十七条 证券公司应当建立健全投资银行类项目提交、报送、出具、披露等材料和文件签字审批制度,明确项目相关材料、文件的编制要求和签字审批程序,确保证券公司对外提交、报送、出具、披露的材料和文件均履行了内部审批程序。

第七十八条 证券公司应当加强对投资银行类终止项目的管理,建立投资银行类终止项目数据库,对终止项目进行统一归集、集中管理。纳入投资银行类终止项目数据库的项目包括但不限于下列类型:

(一)立项、内核等环节被否决的项目;

(二)向中国证监会、证券交易场所和行业协会等自律组织报送被否决或备案未通过的项目;

(三)终止审查的项目;

(四)变更业务类型的项目;

(五)双方协议终止的项目;

(六)其他类型的项目。投资银行类终止项目数据库应当清晰记录项目的主要情况,包括但不限于项目名称、承做时间、入库原因、主要问题和当前状态。

第七十九条 证券公司应当指定质量控制部门或团队负责投资银行类终止项目数据库的日常更新和维护工作。

投资银行类项目终止后,项目组应当将终止项目信息于20个工作日内报送质量控制部门或团队入库。

第八十条 专职合规管理人员应当对投资银行类终止项目数据库的运行情况开展定期检查。如发现相关工作存在问题,应当及时向投资银行业务负责人和合规部门负责人报告。

第八十一条 存在下列情形的投资银行类项目应当重新履行立项、内核等内部控制程序:

(一)发行条件发生实质性改变的项目;

(二)曾被公司立项、内核审议否决的项目;

(三)向中国证监会和证券交易场所、行业协会等自律组织报送被否决或备案未通过的项目;

(四)终止审查的项目;

(五)公司认为有必要的其他项目。

项目组就

(一)、(二)、(三)、(四)规定的投资银行类项目再次申请立项、内核时,应当向立项、内核机构提交专项报告,对项目前后差异作出充分比较、说明。

第八十二条 证券公司应当建立健全投资银行类业务工作底稿制度,明确工作底稿的整理、验收、移交、保管、借阅、保密和检查等要求。工作底稿是指证券公司及相关业务人员在从事投资银行类业务全部过程中获取和编写的、与承做项目相关的各种重要资料和工作记录的总称。第八十三条 工作底稿是证券公司出具相关专业意见和推荐文件的基础,是评价证券公司及有关人员是否诚实守信、勤勉尽责的重要依据。工作底稿应当真实、准确、完整地反映证券公司及有关人员履行相关义务所开展的主要工作。

对证券公司及有关人员履行职责有重大影响的文件资料及信息,均应当作为工作底稿予以留存。

第八十四条 证券公司应当为其履行过立项程序的每一个投资银行类项目建立独立的工作底稿。

第八十五条 工作底稿应根据项目进展随时收集,分阶段整理。投资银行类项目终止或完成后,项目组应当在 45个工作日内完成项目底稿的整理归档工作。

持续督导期、受托管理、存续期的投资银行类项目,应当在持续督导工作报告(意见)、公司债券受托管理事务报告、资产管理报告等披露后 30 个工作日内完成相关底稿的归档工作。

质量控制部门或团队应当监督项目组按照相关要求完成工作底稿的整理归档,并对归档工作进行验收。

第八十六条 工作底稿可以纸质文档、电子文档或者其它介质形式的文档留存。重要的工作底稿应当采用纸质文档的形式。以纸质以外的其它介质形式存在的工作底稿,应当以可独立保存的形式留存。

有条件的证券公司应当建立工作底稿电子化存管制度,实现工作底稿的实时上传查证和工作留痕的完整记录。

第六章 各类投资银行业务内部控制的特殊规定

第八十七条 证券公司开展债券一、二级市场业务应当在部门设置、人员等方面严格分离,不得由同一名高级管理人员分管。

第八十八条 证券公司应当设立不同业务团队独立开展债券项目承做、发行定价(含簿记建档)和销售等环节的相关工作,保证相关工作的独立、公平。第八十九条 证券公司应当建立健全公司债券受托管理制度及内部操作规程,明确公司债券受托管理工作的责任人,规范受托管理工作。

第九十条 证券公司拟担任受托管理人应当履行立项程序,对相关履职能力进行适格性评估。证券公司担任受托管理人应当经内核机构审议通过。立项、内核决议应当制作书面或电子文件,并由参与决策人员确认。第九十一条 证券公司应当指定专门部门或人员对公司债券项目受托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如发现项目存在重大问题或风险的,应当主动、及时向投资银行业务负责人及合规、风险管理等内部控制部门报告。

如有必要,合规、风险管理、质量控制和受托管理责任人应当组建联合工作小组,对重大事项进行充分核查评估,并形成核查报告。

第九十二条 证券公司在担任公司债券受托管理人期间存在潜在利益冲突的,受托管理工作执行部门和合规、风险管理等内部控制部门应当召开专项会议,对利益冲突情况进行论证并提出解决方案。专项会议应当形成书面或电子形式的会议记录。

第九十三条 上市公司股票停牌前,证券公司应当加强对并购重组项目的前期尽职调查、谈判和立项的管理,限制参与人员范围,防范未公开信息不当传播。

第七章 资产证券化业务内部控制要求

第九十四条 证券公司作为专项计划管理人,在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时涉及公司内部不同业务部门之间或母、子公司之间配合、协作的,应当在制度中明确各自的职责分工和协作机制。

第九十五条 证券公司作为专项计划管理人聘请或委托第三方机构为其资产证券化业务提供相关服务的,其依法承担的责任不因聘请或委托第三方机构而免除。

第九十六条 证券公司作为专项计划管理人,应当建立专项计划质量控制标准和体系,明确基础资产和特定原始权益人的质量标准,提高专项计划的整体质量水平。

第九十七条 证券公司作为专项计划管理人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专项计划销售工作的,应当对委托的销售机构进行审慎调查,确保产品通过合格机构销售。

证券公司作为专项计划管理人,应当与委托的销售机构签署销售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规范销售机构的销售行为。

第九十八条 采用簿记建档方式发行资产支持证券的,应当由作为专项计划管理人的证券公司设立簿记建档场所,开展簿记建档工作。第三方销售机构不得承担簿记建档工作。

第九十九条 专项计划存续期间,作为专项计划管理人的证券公司应当要求项目组对专项计划情况进行持续跟踪和关注,并建立合作管理备忘录,加强项目组与存续期管理人员之间的沟通协作,明确双方的职责分工,防止存续期管理工作出现疏漏。第八章 附则

第一百条 本指引适用于中国境内依法设立的从事投资银行类业务的证券公司。

第一百零一条 连续3年在证券公司分类结果中获得AA及以上级别的证券公司,可根据自身情况申请豁免本指引中部分条款的适用。

证券公司应当将豁免申请提交至中国证监会,经认可并备案通过后生效。第一百零二条 基金公司子公司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内部控制要求,参照本指引执行。

第一百零三条 本指引自2018 年7月1日起实施。

第五篇:担保公司业务的规章制度及内部风险控制制度

担保公司业务的规章制度及内部风险控制制度

担保业务操作规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保证担保业务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防范和控制担保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 担保业务应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遵循自愿、公平、诚实信用和合理分担风险的原则。

第二章 担保业务程序 第三条 担保业务程序如下:(一)申请(二)受理(三)初审(四)评审(五)审批(六)签订合同(七)抵押登记(八)收担保费(九)发放贷款(十)保后管理(十一)代偿和追偿(十二)担保终结 担保业务程序细化列示: 企业申请

--《担保申请书》

--提供担保申请材料《申请担保材料单》 担保受理

--《担保项目受理登记表》 项目初审

--确定项目责任人、协办人--项目初审基本内容

--实地调查--担保调查报告

--《中止担保项目处理表》通知撤出担保流程企业 项目评审

--部门评审和会议评审

--复议项目评审

签订合同

--通知会议评审通过的企业

--准备空白合同文本(借款合同、担保合同、反担保合同、委托保证合同)

--审核空白合同文本(担保部、综合部、总经理)

--签署合同文本

--审核填写完内容的合同文本(担保部、综合部、总经理)--法定代表人、公司签章

抵押登记

--准备抵(质)押登记资料(主合同、担保合同、反担保合同、其他资料)

--他项权力证书或抵(质)押登记表(登记机关签章)发放贷款

--《放款通知单》--借款借据复印件

担保收费

保后管理

--日常检查、重点检查--《担保项目检查表》--保后检查报告

--《担保到期通知函》

--担保项目展期(逾期)报告

--业务档案管理

代偿和追偿

--代偿和追偿方案

--提起法律诉讼

担保终结

--还贷收据复印件

--注销抵(质)押登记

--退还抵押、代管原件

--《免除担保责任确认表》 第三章 担保申请和受理

第四条 借款人申请担保须填写《担保申请书》,同时应提供下列材料,并对所提供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一)借款人应提供的材料:

1.法人营业执照(年检)及法人代码证 2.法人代表证明书 3.法人代表授权书

4.法人代表及委托代理人身份证 5.注册资本验资报告 5.贷款卡及贷款卡回执单 7.资信证明

8.公司章程及公司合同 9.借款申请书

10.申请借款和担保的董事会决议

11.当期财务报表及近3年的财务报表和中介机构出具的审计报告。报表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等

12.与借款用途有关的资料:购销协议、合作协议等 13.项目可行性报告及主管部门批件 14.生产经营情况 15.主要存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银行借款明细表,应收账款账龄分析表和或有负债明细表

16.其他有关材料

(二)反担保第三人应提供的材料: 1.法人营业执照(年检)及法人代码证 2.法人代表证明书 3.法人代表授权书

4.法人代表及委托代理人身份证 5.注册资本验资报告 6.贷款卡及贷款卡回执单 7.资信证明

8.公司章程及公司合同

9.当期财务报表及近3年的财务报表和中介机构出具的审计报告。报表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等

10.主要存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银行借款明细表,应收账款帐龄分析表和或有负债明细表

11.其他有关材料

(三)反担保方式为抵押或质押应提供的材料: 1.抵押物、质物清单

2.抵押物、质物权力凭证

3.抵押物、质物评估资料

4.保险单

5.董事会同意抵押、质押的决议

6.抵押物、质物为共有的,提供全体共有人同意抵(质)押的声明

7.抵押物、质物为海关监管的,提供海关同意抵押或质押的证明

8.抵押物、质物为国有企业,提供主管部门及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同意抵押或质押的证明

9.其他有关材料

(四)注意事项:

1.提供的材料除复印件外,同时应提供原件备验

2.提供的材料复印件要加盖公章

3.法人代表授权委托需法人代表亲笔签字授权

4.公司受理人可根据借款人和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删选和添加

第五条 公司担保部客户值班人员负责项目受理,一般情况下,项目受理人为项目责任人(以下简称责任人),负责核实客户提交材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审理受理条件,提出受理意见。对符合担保条件的项目正式受理,建立客户档案及档案编号,登记《担保项目受理登记表》。责任人在《担保申请书》上签署受理意见后,连同《申请担保材料单》及按材料清单提供的材料一并归档。第六条 担保受理条件:

(一)具备企业法人资格并已通过年检

(二)合法经营,重合同、守信用,具有良好的资信等级

(三)资产负债比例合理,有连续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

(四)能够提供反担保

具有下列条件之一的企业优先支持:

(一)高新技术企业或承担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的企业

(二)有高附加值产品或节能降耗产品、增加税收的企业

(三)有扩大出口或替代进口产品的企业

(四)有与大企业集团相配套产品的企业 第四章 担保项目初审和实地调查

第七条 公司实行双调查人制度,第一调查人为责任人,负主要调查责任,第二调查人为项目协办人(以下简称协办人),协助责任人工作。

责任人做同一项目3次(或达3年),该项目终结后变更责任人。

第八条 项目初审主要是通过资料审核和实地调查,获取担保项目、借款人和反担保人真实、全面的信息,通过综合分析、比较、评价,形成《担保调查报告》。

第九条 资料审核是项目初审的开始阶段,是对申请担保企业提供的资料、信息进行搜集、整理和审核,以确定这些信息的有效、完整和真实性。信息除来源于企业外,还应从其他途径获取,如与企业和项目有关的管理、金融、财税部门和供应商、用户等。

对上述资料、信息审核过程中须明确、补充、核实之处是下一步进行实地调查的重点。第十条 资料审核要点:(一)按“清单”要求提供的材料是否齐全、有效,要求提供的原件是否为原件,复印件是否和原件一致,复印材料是否加盖公章。各种文件是否在有效期内,应年检的是否已年检;

(二)有关各文件的相关内容要核对一致,逻辑关系要正确,通过对企业成立批文、合同、章程、董事会决议、验资报告、立项批文、可研、资信等级、环保及市场准入等具体文件的审核,了解借款人和反担保人是否具备资格、合法合规;

(三)财务报表是否由中介机构出具了审计报告,是否是无保留意见报告,初步分析财务状况,记录疑点,以便实地调查核实;

(四)对反担保人提供的文件资料的审核与以上3项基本相同,重点是审核反担保人提供的反担保措施是否符合《担保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如房地产、土地、海商)及有关抵(质)押登记管理办法的规定,抵押物、质物的权属(权力凭证)是否明晰。

第十一条 项目初审过程中,担保部负责人、负责人与协办人(至少双人下户)应到借款人和反担保人以及有关部门实地调查,实地调查至少要进行一次。公司负责人根据具体情况参与调查。

进行实地调查前,要列出调查提纲,明确调查目标,以保证调查的质量和效率。第十二条 实地调查要点

(一)访问借款人,会见有关当事人,了解借款人和项目背景、市场竞争范围、销售和利润、资源的供应等情况。弄清借款用途和还款来源。考察企业管理团队的整体素质(文化程度、主要经历、技术专长、经营决策、市场开拓、遵纪守法等方面),了解主要领导人的信用状况和能力。

(二)对需进一步核实的材料,要求企业提供原件核对。

(三)考察主要生产、经营场所,通过走、看、问,判断企业实际生产、经营情况,印证有关资料记载和有关当事人介绍的情况。

(四)对财务报表的调查审核,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主要调查核实以下内容:

1.了解企业的主要会计政策,是否按会计准则记账;

2.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备并有效执行;

3.通过采用抽查大项的方式,审核企业是否做到了帐表、帐帐、帐证、帐实4相符,核实资产、负债、权益是否有虚假;

4.有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的保留意见部分;

5.或有损失和或有负债情况。

(五)察看抵押物、质物。以房地产抵押的,要察看、了解抵押物的面积、用途、结构、竣工时间、原价和净值、周边环境等;以动产抵押、质押的,要察看、了解抵押物、质物的规格、型号、质量、原价和净值、用途等;以汇票、本票、债券、存款单、仓单、提单等出质的,要察看权力凭证原件,辨别真伪,必要时请有关部门鉴定。第十三条 综合分析是在核实资料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已经获取的信息进行综合判断、分析、比较和评价,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分析、判断借款人的主体资格、清偿债务意愿及是否能严格履行合同条款;

(二)分析经济环境对担保项目和借款人的影响,主要包括:项目产品在行业中的地位;产品经济寿命期;技术、工艺先进程度;市场结构和市场竞争能力,市场风险程度及政府的管制程度等;

(三)分析借款人的还款能力。通过财务分析和现金流量分析,掌握借款人的财务状况和偿债能力,预测借款人的未来发展趋势。

财务分析的主要内容:

1.偿债能力(财务杠杆比率、流动比率);

2.盈利能力(盈利比率);

3.营运能力(效率比率);

4.资产质量;

5.资金结构;

6.预测近3年的发展趋势。

现金流量分析是要预计在未来的还款期间内,是否能够产生足够的现金流量偿还银行借款。

(四)分析反担保人的担保资格和担保能力。重点分析担保方式的可操作性,抵押、质押是否合法合规,与抵押物、质物的流动性相关的预期变现难易程度、交易成本和价格的稳定性和可预见性。

(五)基本风险度分析。

第十四条 项目初审结束,责任人须向评审会提交《担保调查报告》。《担保调查报告》的主要内容:

(一)借款人背景情况;

(二)项目基本情况;

(三)市场预测及销售分析;

(四)财务状况及偿债能力;

(五)借款用途及还款资金来源;

(六)反担保情况;

(七)与银行往来及或有负债情况;

(八)综合分析该项目风险程度;

(九)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十)调查结论。第十五条 项目初审过程中发现借款人或反担保人有不良信用纪录、出具虚假资料、违法违规等问题,或借款人主动要求撤回担保申请,致使初审工作不能继续进行时,责任人应在《担保调查报告》中说明原因并提出处理意见,填写《中止担保项目处理表》,担保部签署意见后报公司总经理审批。责任人将处理结果告知借款人。

因借款人或反担保人材料提供不全或借款人要求暂缓处理影响项目初审工作的,亦按上述程序办理。

第十六条 项目初审自正式受理开始,一般应在5个工作日完成,如超过5个工作日,责任人应向部门负责人说明原因,部门负责人向总经理报告。第五章 担保项目评审与决策

第十七条 担保项目的评审包括两个环节,即部门评审和会议评审。

第十八条 项目初审工作结束后,责任人将借款人和反担保人提交的各项资料和《担保调查报告》提交担保部,部门负责人组织人员对上述资料进行评审。部门评审的重点是项目资料和《担保调查报告》。

部门评审的主要内容:

(一)项目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正确性;

(二)对反担保措施提出意见;

(三)对报审资料从法律角度加以审核;

(四)对项目的风险度进行评价;

(五)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评价。

评审意见和结论填写《担保项目评审书》的一至八项。

部门评审一般应在3个工作日完成。

第十九条 部门评审完毕后,将《担保项目评审书》连同其他资料按照规定权限一并提交有关审批人审批,需要会议评审的进行会议评审。

第二十条 会议评审的组织机构是公司项目评审委员会,由公司董事长和董事组成,特殊情况监事列席,主任委员由公司董事长担任。

评审会议参加人员:

(一)评委会全体成员;

(二)项目责任人和协办人;

(三)评委会认为须参加的人员。第二十一条 会议评审工作程序

(一)评委会至少在会议召开前2天将会议内容通知参加会议人员,会议资料有责任人负责提交。

(二)会议由评委会主任委员召集,参加会议人员必须按时参加会议,因特殊情况不能出席时,必须事先向评委会主任请假。若参加会议人员未达应参加会议人数的半数,则会议改期进行。

(三)责任人报告项目调查情况和初审意见,协办人作补充说明。

(四)部门负责人报告部门审核意见。

(五)评审委员会和参加会议人员质疑,调查责任人和协办人答疑。

(六)参加会议人员从合法性、安全性、效益性等方面对项目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具体评审意见。

(七)评审委员会主任综合与会大多数人的意见后提出总结性评审意见。

(八)会议评审采用签字表决制,参加会议评审人员须在《担保项目评审书》的第九项明确填写“同意”或“不同意”并签字,不得弃权,三分之二以上的评审人员同意视为项目评审通过。

(九)按照公司决策权限划分的规定报公司决策机构(决策人)审批,审批意见填列《担保项目评审书》第十项。会议评审和审批一般应在5个工作日完成。

第二十二条 担保审批权限,包括担保额度、担保展期、担保逾期及撤保的审批:

(一)担保额在10万元(含10万元)以下由董事长授权总经理审批;

(二)担保额在10-50万元(含50万元),由董事会授权董事长审批;

(三)担保额在50-100万元(含100万元),由董事会全体成员表决,实行一票否决制;

(四)担保额在100万元以上由董事会、监事会全体成员表决,实行一票否决制。第二十三条 对部门审核、会议评审中被否决的项目,决策机构(决策人)只能做“不同意担保”或“进行复议”的决定,而不能做“同意担保”的决定。

第二十四条 会议由评委会指定专人记录,内容包括会议的时间、地点、出席人员、参加会议人员对项目的意见及评委会主任最后综合意见。会议形成的文书、资料归档保管。第二十五条 发生以下情形的项目需进行复议

(一)公司评审委员会否决(三分之一以上评审人员不同意),但决策机构(决策人)决定复议的项目;

(二)多数评审人员质疑,主任委员认为有必要进一步调查的项目;

(三)自公司批准担保之日起3个月后才办理手续的项目。

复议仅限一次。对复议的项目,自项目初审程序开始办理,如有必要可重新确定责任人。第六章 担保合同的签订

第二十六条 项目经评审通过后,由责任人通知借款人、贷款人和反担保人办理有关签约手续。

责任人要确认贷款人的承贷情况。

第二十七条 担保部安排专人办理签约手续,一般情况下责任人为经办人,签约程序如下:

(一)准备空白合同文本,包括委托保证合同、借款合同、担保合同、反担保合同及其他须准备的资料。

(二)由担保部、综合部审核上述合同文本,对需要调整和修改的合同条款应及时与有关当事人协商、谈判,将修改意见填写在《合同审核表》中,报总经理审定。

(三)责任人登记《担保项目合同登记表》,确定本公司出具合同的编号,填写合同内容并在经办人处签字。

须注意的事项:

1.与贷款人签订的《保证合同》中的“其他约定”要注明“本合同的保证人与借款人办妥抵(质)押手续后,保证人以书面形式通知贷款人,贷款人收到保证人的书面通知后,才能向借款人放款”。

2.需要抵(质)押人对抵(质)押物进行保险的,保险期限至少要长于借款期限3个月,投保总值不得低于抵押物、质物总值,保单要注明我公司为保险赔偿第一受益人,保单正本须存放我公司。

(四)对填写完内容的合同文本再进行一次审核,方法与本条第(二)项相同。

(五)涉及到股东代表、法人代表、董事会成员、共有人、反担保人等签字盖章的情况,当事人必须当面签字、盖章,公司至少应有2人在现场。

(六)法人代表、公司签章。

第二十八条 办理完签约手续的项目资料由责任人负责管理。重要合同和证件:包括借款合同、保证合同、反担保合同及抵(质)押登记证件等须单独重点管理。第七章 反担保措施

第二十九条 申请担保必须落实反担保措施,包括财产抵押、财产或权力质押、保证金、保证等。

公司根据借款人和项目的实际情况,采用一种或几种反担保措施。

第三十条 反担保人提供抵押物、质物的范围,按《担保法》的规定执行,并按有关规定办理抵(质)押登记手续。

第三十一条 责任人负责准备抵(质)押登记资料和办理抵(质)押登记手续。

办理完抵(质)押登记手续后,应取得抵(质)押登记部门发放的《他项权力证书》或经抵(质)押登记部门签章的《抵(质)押登记表》等证明文件。

第三十二条 用不动产抵押,抵押率(按净值计算)不高于60%;动产抵押率(按净值计算)不高于40%;动产质押率(按净值计算)不高于50%;股权、债券等权利质押,质押率(分别按投资额、债券面值计算)不高于70%。

第三十三条 采用保证反担保措施的反担保人,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一)具备《担保法》规定的担保资格;

(二)资产负债率不超过70%;

(三)连续3年(含当期)以上盈利;

(四)企业资信和经济实力要优于借款人;

(五)企业在承保期必须参加保险。第八章 担保收费

第三十四条 担保收费执行国家有关规定。

担保费实行一次性收取。

每宗担保业务收费计算低于2 000元时,按不低于2 000元收取。

对过桥担保项目,按担保额的2%一次性收取担保费。

第三十五条 担保费原则上应在公司签署《放款通知单》之前一次性收取。担保额度超过 1 000万元,并且担保时间超过2年的可以分收费。若逾期支付,按应缴担保费的20%收取违约金。代偿后的资金占用费按《委托保证合同》的约定执行。

第三十六条 借款人在签署《委托保证合同》时,应确认担保费率和担保费金额。

公司可根据有关规定和实际情况调整收费标准。

第三十七条 责任人办妥抵(质)押登记手续后,督促借款人缴纳担保费。

担保费由担保部负责计算和催缴,公司财务部门负责核实和收款。

收到担保费当日,责任人填写经办人填写《担保费收缴确认表》,担保部和公司财务部门核实后报总经理核准。

第三十八条 借款人缴费后,责任人填写一式2份《放款通知单》,通知单上注明“已经与反担保人办妥抵(质)押登记手续,请贷款人见此通知后为借款人放款”字样,送担保部、综合部核对抵押登记手续完备情况,报总经理签批后送贷款人。

贷款人签收《放款通知单》,为借款人放款。

责任人将《放款通知单》(银行已签收)和向借款人索取的借款借据复印件存档。第九章 担保项目管理

第三十九条 担保项目后期管理(保后管理),是指自贷款人向借款人放款至担保终结的过程的管理,包括担保项目检查、展期、逾期及撤保项目的处理等。

第四十条 担保项目的检查由担保部负责。检查前要制定检查计划,报总经理审批。

保后检查分日常检查和重点检查。日常检查是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如担保金额、担保期限、反担保措施、风险等级等确定检查频率,日常检查原则上每个季度进行一次,对于用机器设备做抵押反担保的项目,至少每个月进行一次。重点检查是对贷款封闭管理的项目、认为风险较大的项目及其他需特别关注的项目进行不定期检查或全程跟踪。

检查完毕后,检查人员须填写《担保项目检查表》并附要求借款人及有关部门提供的资料,报总经理签批意见后与有关资料一并归档。第四十一条 保后检查的内容:

(一)借款人是否按合同规定支付利息;

(二)借款人生产经营和财务状况;

(三)反担保措施中是否发生了新的不利因素;

(四)风险等级确定(贷款的五级分类);

(五)其他须说明的情况。

第四十二条 检查人员在检查中发现借款人和反担保人存在较大问题,须当日向部门负责人口头报告,部门应在2日内将存在问题和处理意见书面报告总经理。

对发现的重大问题,部门负责人应立即报告总经理,总经理认为有必要时,可召集有关人员进行专题讨论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及措施。

第四十三条 对所有担保项目,在担保到期日之前30日,由责任人填写一式2份《担保到期通知函》,通知借款人,公司留存1份。

第四十四条 每月月末前,担保部应向总经理提交当月《逾期项目统计表》。季度检查完毕应及时向总经理报送《担保项目检查表》。

第四十五条 需要展期的担保项目,借款人须在担保到期前20日向我公司提出担保展期书面申请。担保部负责调查担保展期的原因,提出处理意见,并要求反担保人出具同意继续担保的书面证明,填写《担保项目展期(逾期)处理表》,报总经理审批。

第四十六条 对逾期的担保项目,由担保部写出检查报告,提出处理意见,填写《担保项目展期(逾期)处理表》,报总经理审批。

第四十七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司应主动撤保:

(一)担保贷款未按规定的用途使用;

(二)借款人或反担保人提供虚假资料或具欺诈行为;

项目撤保由担保部写出检查报告,提出处理意见,填写《担保项目撤保处理表》,报总经理审批。

第四十八条 已经结束的担保项目,应及时办理项目终结手续。

担保到期后,责任人负责核实贷款本息确已归还,索取放款收回凭证复印件,填写《解除担保责任确认表》,经担保部和综合部确认后报总经理核准。办理注销抵押登记,将所保管的原件资料退还。第四十九条 责任人和部门负责人在办理担保业务过程中,应根据业务进度将完成内容及时登记有关台账及录入微机,进行项目统计和管理。第十章 债的追偿

第五十条 主债务人未能履行债务,公司按合同规定代为清偿,责任人填写《担保项目代偿处理表》,核实代偿金额,担保部和综合部确认后报总经理核准。责任人办理代偿手续。第五十一条 追偿方案由责任人制订,担保部审核后报总经理审定。责任人为追偿的具体经办人,负责填制《代偿/追偿台账》,按月计算、催收资金占用费、违约金,并与综合部核对。

第五十二条 追偿结束,责任人填写《担保项目追偿终结确认表》,需退还担保费时由责任人填写《退还担保费(违约金)确认表》,经担保部和综合部确认后报总经理核准。第十一章 责任和罚则

第五十三条 责任人、协办人和部门评审、会议评审人员按公司的有关规定承担相应比重的责任。

第五十四条 因失职、渎职使公司遭受损失,要追究有关人员责任,并按公司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第十二章 档案管理

第五十五条 每项担保业务完成后10内,责任人应填制《担保业务资料清单》并按《担保业务资料清单》的顺序将资料整理、立卷后移交给公司档案管理员。

第五十六条 担保项目后期管理至追偿终结过程中所有有关的文书和资料都在归档范围,业务事项处理完毕后及时移交公司档案管理员。第十三章 附则

第五十七条 本规程如与国家法律、法规不一致时,应作相应修改和调整。第五十八条 本规程由本公司负责解释。

第五十九条 本规程经公司董事会批准后施行。

第六十条 本规程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

下载上海市国有企业担保业务财务核算及内部控制工作指引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上海市国有企业担保业务财务核算及内部控制工作指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