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反腐倡廉靠法制
反腐倡廉靠法制
肖强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在我国,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是反腐倡廉最关键、最可依靠的有力工具。通过不断健全法制建设不仅可以有力打击各种腐败行为和腐败分子,起到防范腐败现象产生的作用,提高全党的执政能力。同时,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也需要反腐倡廉整体工作所提供的逐渐净化的立法环境。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条件下,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文化必然会乘机而入,同我国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剥削阶级腐朽思想文化影响相结合,滋长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腐朽生活方式等消极现象,对人们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产生冲击,也会侵蚀我们的干部和党员队伍,甚至毁掉一些意志薄弱者。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我们自从实行对外开放和对内搞活经济两个方面的政策以来,“有相当多的干部被腐蚀了。卷进经济犯罪活动的人不是少量的,而是大量的。犯罪的严重情况,不是过去„三反‟,„五反‟那个时候能比的……。现在的大案子很多,性质都很恶劣”。江泽民说:“腐败现象的蔓延,严重破坏了党和群众的联系,而且成为国内外敌对势力颠覆我政权的借口。反腐败斗争是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他还说:“如果听任腐败现象发展下去,党就会走向自我毁灭。”而反腐败斗争又具有紧迫性、艰巨性和长期性要求我们及时而有毅力去做这项工作。
反腐倡廉教育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系统工程,要保证反腐倡廉教育的效果,必须建立强有力的领导机制。党风廉政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制度建设要求注重建立健全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加强对重点环节和人财物等重点部位权力行使的监督,努力探索和创新有效的监督机制。注重加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监督。切实把对领导干部权力的监督制约作为党风廉政建设的关键环节来抓。逐步建立重大事项报告、重大财务申报及年度廉政述廉等制度,加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情况的监督检查制度。加强对权利运行的监督。注重探索建立领导者对工作分级管理的监督机制,继续加强纪检监察部门对各项工作的监督,加大对外出办事活动的监督,创新工作机制,努力探索加强对办事效率和办事质量监督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注重加强对干部任用、财务支出、装备物资采购的监督制度的建立。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财务支出情况、重大装备物资采购事项、重大工程项目监督制度的建立。
反腐倡廉,教育是基础,制度是保证。深化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建立健全一套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机制相适应的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育在防治腐败中基础性作用的充分发挥。邓小平同志指出:“廉政建设,要靠教育,更要靠法制。搞法制靠得住些。”因此,能否有一套严格而又较为完善的法规制度体系,这是防治腐败现象,进行反腐败斗争中有无强制性对策的问题。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反腐败要标本兼治,教育是基础,法制是保证,监督是关键,通过深化改革,不断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这是总结新时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实践经验而得出的科学结论。这一科学结论对于我们进一步开展反腐败斗争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如果腐败得不到有效惩治,党就会丧失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警钟长鸣。反对腐败加强廉政建设,要坚持标本兼治,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建立和健全反腐倡廉的社会主义法律制度。
江泽民总书记去年在广东考察时深刻指出:“开展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和管理,德治和法治,必须双管齐下。”这一重要论述,精辟地总结了改革开放条件下我党开展党风廉政建设的新鲜经验,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关于“两手抓”的科学理论,为我们在新形势下坚持从源头上防范和治理腐-败、提高党风廉政建设的整体工作水平和实际成效,提供了新的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的指导原则。江泽民同志关于德治与法治“必须双管齐下”的重要思想,深刻地反映了新形势下党风廉政建设内在的客观规律。全面正确地把握和运用这一重要思想,必须遵循客观规律,在全面强化德治与法治的同时,把两者紧密结合起来,有机地统一于党风廉政建设的实践,这样才能使两者优势互补,相辅相成,提高整体工作水平,取得更好的实际效果。这就需要我们正确认识德治和法治的特点、优势,处理好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德治和法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加强德治,必须要以法治作为有力保证。因为只有依靠法治,发挥法律纪律武器的威力,依法惩处违法乱纪分子,才足以警示世人,做到查处一案,教育一片。孤立地讲德治、搞教育,往往会显得软弱无力,很难收到预期的效果。同时,加强法治,也必须通过加强德治来奠定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矗法律、制度是靠人去执行的。如果执行者缺乏内在的自我道德要求和自我约束力,不仅不会去自觉遵守法律制度,相反还会千方百计去钻法律制度的空子,力图摆脱法律、制度的制约,那么再好的法律制度也难以发挥作用。所谓“徒法不足以自行”,道理正在于此。因此,在开展党风廉政建设的过程中,我们既要防止只讲德治忽视法治的偏向,又要防止只抓法治不抓德治的偏向,努力做到德治与法治同时并举,双管齐下,相互渗透,融而为一。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成效,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健康发展。
第二篇:反腐倡廉靠法律
谢谢主席!自改革开放以来,各种反腐倡廉工作相继展开,但却收效甚微,一就发生了韩峰事件,钓鱼执法,文强,邓玉娇事件等案件。这不由得让我们开始思考要如何才能根治腐败现象,创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和氛围。开宗明义,腐败是运用公共权力谋取私人利益,反腐倡廉即反对腐败,倡导廉政。今天我们要讨论的是道德和法律谁能从根本上杜绝贪污腐败的现象,即指标又治本。
首先,从作用效果看,法律并不能根除腐败现象。
近年来,各级党和政府制定了许多规章制度,从上到下公布过若干个“不准”,制定了无数守则,但实施的效果如何,实践已经作出了回答,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法律只能起到惩治作用,跟日新月异的犯罪比起来,法律总是慢了一拍。而且,在利益的诱惑下,总有人会铤而走险以身试法,据透明国际的调查,世界上贪污腐败犯罪中,仅有 4%的犯罪者受到法律的制裁,而另外96%的人都逍遥法外。可见,法律的作用只是治标不治本的。
其次,纵观腐败的成因,主要在于制度缺陷和道德约束乏力。
但是政府在反腐工作中却一味强调制度而忽视了道德的作用。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往往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支配着人们最基本的观念和立场——是与非、善与恶、公正与偏私、荣誉与耻辱,从而也支配了人类日常最基本的行为。任何政府要处于廉政的状态,一定离不开道德的宣化与规范,否则法制再严、法典再全也只是社会的灾难。同时,道德又常常直面每个人的内心,诉求人的良知,更直接地内化为人们的思想,从而为廉政提供最本质的动力和理性。可见,道德才是根除腐败的根源。最后,从道德和法律的关系来看,道德是法律的内涵,法律发挥效力需要以道德为依托。从《汉穆拉比法典》到《大清律例》,从《唐律疏议》到方今各国的宪法,古今中外的法律体系无不与其各自的道德体系密切相关,而法律最重要的精神— —正义与公平,正是道德所确立的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我方并不否认在廉政建设中法律的作用,但是如是没有道德作为依托,如何保证法律的顺利实行呢?那些落马的高官,不正是因为道德缺失而试图去钻法律的漏洞吗?那些依旧逍遥法外的贪官,是否又是通过权势让法律“网开一面”呢?所以说如果一个社会的道德体系无法左右法律的制定与执行,就无法产生代保证法律的公正,更无法切断腐败的根源。
综上所述,我方坚持认为反腐倡廉主要依靠道德。
第三篇:反腐倡廉靠道德
谢谢主席!近段时间以来,多位腐败官员落马让我们看见了反腐工作的前景一片光明。开宗明义,腐败是运用公共权力谋取私人利益,反腐倡廉即反对腐败,倡导廉政。今天我们要讨论的标准是法律和道德谁更能高效的解决当前的腐败问题。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腐败产生的原因:
第一,缺乏强有力的权力制约滋生了腐败现象。
当前,我国的法制体系尚不完备,还有很多重要的法律没有制定出来,对公共权力还没有形成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行政行为、市场行为和企业行为没能完全通过法制形式加以有效规范。因此,在社会生活的管理中,仍存在着不少无序和混乱的状况,为腐败行为的滋生蔓延提供了条件。在某些地方,一些掌权者用主观随意性代替法律,国家的权力意志取决于某些官员的个人意志。更有甚者,有些官员将权力视为私有物,或以富代法、以罚代刑、搞权钱交易等。权力具有潜在的扩张性和腐蚀性,只有在法律的制约下,才能有效地控制权力的扩张和预防权力的腐蚀。
第二,对腐败的惩治不力助长了腐败势力的气焰。
在一些地方,某些官员利用手中的权力,极易获得某种利益,而他们的行为又极易逃避惩罚,甚至他们中的某些人还得到了提拔和重用。行为人在尝到了甜头之后,胆子越来越大,另一些人则群起仿而效之。以酒驾现象为例,中国政府以足够重视酒驾现象,但酒驾还是层出不穷,原因就在于惩罚力度不够,不足以引起思想上根基上的警觉。若是对被抓的腐败官员进行严惩,能做到让腐败者在政治上身败名裂,在经济上倾家荡产,在思想上追悔莫及,在肉体上一命呜呼,其效仿者必然大为减少,腐败问题就基本能根除。
其次,我们来比较一下法律和道德二者。
道德自律是软约束,而法律制裁是硬约束,是不可打破的,就算一个人违背道德做了犯法的事情,法律也是会制裁他的。而如果仅仅只是依靠道德,没有法律,有些人当然是可以用道德自律,但是有些人就是喜欢违背自己的良心,道德在他们心中一点份量都没有,这时不用法律,更待何时?难道对于一个屡教不改的贪污犯我们也不要用法律惩治他而是叽里呱啦苦口婆心地去劝告他吗?每一个人都知道,不应该贪污,可是那些要贪的人一样不把这些仁义道德放在眼里,你把口水说干,对他来说也都是废话一堆。法律固然会有“漏网之鱼”,但道德的“漏网之鱼”更多!而且,通过立法解决腐败问题,效果立竿见影,可以在短时间内解决腐败问题,而加强道德教育要到猴年马月才能扼杀腐败啊!
综上所述,我方坚持认为反腐倡廉主要靠法律。
第四篇:反腐倡廉非口号,惩防并举靠民主
反腐倡廉非口号,惩防并举靠民主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进一步加强民主建设、思想建设、制度建设。
教育系统,是我国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多来年被人们视为一方净土,然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上一些消极腐败的思想逐渐渗入到学校招生、基建、图书出版、设备采购、校属产业等各个领域,稍有不注意,很容易成为腐败问题的灾区。自党的十七大以来,我们教育系统都在一直坚持不懈地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使反腐倡廉工作取得一定的进展和成效。我们的局党委机关,也都反复强调、反复教育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报告精神,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一些部门在某些环节的腐败现象依然存在,极少数领导干部违纪案件影响恶劣;有的领导干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作风不正;有的部门领导干部没有认真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一些反腐倡廉制度措施落实得不够好。因此,反腐败斗争的形势依然比较严峻。
一、腐败的表现形式
所谓腐败,是指从事行政事务性管理的工作人员滥用事务性权力谋取个人利益的行为。认清腐败的各种表现,对研究遏制腐败对策是十分必要的。以下列举一些腐败的表现形式:
(一)挥霍浪费国家资财的的腐败。如:违反规定超编超标购买小轿车,公车私用,公款吃喝,“会议开幕吃,报告结束吃;安排计划吃,总结经验吃;检查工作吃,传达精神吃”,用公款游山玩水、进行高消费娱乐活动,等等。
(二)政绩形象、工程的腐败。政绩腐败是一种是以干实事为幌子的隐形腐败,是一种急功近利,不计成本,只求政绩的腐败,政绩腐败往往表现为跟风性质。如:哪个学校搞什么工程,搞什么心理团康辅导,某些领导看到有经济效益了,就会跟风,只看效益,不看功效。
(三)门槛的隐形腐败。招投标过程中故意设置的门槛,使一个有实力的开发企业,在工程招标的时候无法取得标的物,反而是实力差一些的企业竞标成功了,原因是实力强一点的那家企业被某个人为设置的门槛卡住了,这个门槛又恰好卡不住实力差一点的那家企业。比如规定企业年限、企业是哪里的之类的门槛,让一些资质、报价上有优势的企业落选,而制定“游戏规则”的人和意向中的企业早有“默契”:你制定这样的“门槛”拦住别人,我就拿好处来回报你。
(四)“打招呼”的腐败。所谓“打招呼”,是指某些领导干部为办成某一件事情,不通过规定的办事程序,而是利用职权私下表达个人意愿的一种形式,如:工程项目“打招呼”;学校招生“打招呼”;有的通过 “招呼”施加压力,竭力推荐自己的人;有的通过“招呼”要有关单位、部门绕开政策或变通措施,为他们的哥儿们、朋友们行方便开绿灯。
(五)“休闲腐败”的腐败。“潇洒”在某些单位、某些部门已经成了一种风尚。这个词隐含着泡小姐、包二奶、豪赌、狂饮以及其他一些不宜与外人道明的含义。
(六)“文山会海”的腐败。“会风不正”己逐渐演变成为中国最大的隐形腐败。有一个民间短信小段子叫《当代会议规则》:“人多的会议不重要,重要的会议人不多;解决小问题开大会,解决大问题开小会;关键问题不开会,不解决问题老开会。”这至少反映广大干部,群众对会风不正的强烈不满。
二、防治腐败的对策
(一)加强教育,消除认识误区,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一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各级领导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坚决抵制各种腐朽落后思想文化的侵蚀,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革命气节。同时加强教育,必须督促领导干部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切实做到勤政为民、廉洁从政,并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二要消除认识误区。首先要消除“没直接拿钱,算不上腐败”的认识误区;其次要消除“绕过‘高压线’,搞“曲线腐败” 的认识误区。再次要消除“隐形腐败最多算‘小腐败’的认识误区。“休闲腐败”所涉及的项目,主要是游玩吃喝、洗头按摩、桑拿唱歌、钓鱼打球、美容美发等。正因为如此,享受免费休闲者才会乐此不疲,把休闲当作逃避法纪制裁的首选“腐败盛宴”。
(二)加强制度建设,发挥制度在惩防隐形腐败中的保证作用。一要加强制度建设,二要抓好制度落实。孟子日:“徒法不足以自行。”在我们的实际操作中,制度的执行缺乏严肃性、强制性和约束力。在制度的执行上,往往出现“有形的制度硬不过无形的权力”的怪现象。因此,必须抓好现有的制度的执行和落实。
(三)加强监督,确保权力正确有效行使。一要突出对权力的制约。加大对权力的监督力度,努力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切实加强对领导机关、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的监督,加强对重点环节和重点部位权力行使,特别是干部人事权、司法权和行政审批权行使的监督。二要加强监督管理。重点加强奢侈消费娱乐活动的监督,比如对高档消费领域实行实名制入会等措施。三要加强财政资金监督管理。特别是对有的单位以接待、住宿补贴和用餐招待开支等各种借口,开假发票套取预算内资金,并设立小金库,用于请客送礼、吃喝玩乐等违纪违法开支,要加大查处和曝光力度,让“休闲腐败”无处藏身。四是将公家消费,浪费财政开支等列入重点监察体系。
(四)把好“四关”管好职务消费。一是管好审批关,预防铺张浪费,整顿不正当的职务消费。二是管好采购关,预防暗箱操作。必须引进政府采购制度,推行阳光采购行为。三是管好签单关,预防公款吃喝。行政一把手负责签字报销的领导必须以身作则,从严把关,坚决堵住公款消费的出口。四是管好报销关,预防夸大挪移。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报销制度,是规范职务消费的治本之策。
(五)整顿机关作风。一是健全完善机关管理制度。重点是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绩效考核制、责任追究制、会议制度和公车使用制度。特别是会议制度,可开可不开的会坚决不开,可发可不发的文件坚决执行不发,减少文山会海。严明公车的使用制度,睹塞公车消费黑洞。二是建好监督平台。打造群众监督机关作风建设的平台,办好行风热线、民生热线、行风评议、万众评公务、机关作风建设网,引导群众积极参与监督机关作风。三是创新评价机制。在政府网站和新闻媒体设立作风建设监督平台,把整改结果向社会公布就是作风建设的一个创新,树立先进典型,抓住反面素材,以警示人。
(六)注重民主建设。民主,是源头上防治腐败的根本出路。早在1945年毛泽东在对黄炎培的著名讲话中就指出:“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首先要充分发展民主政治,民主的精神实质是平等。在这一民主精神下,有各种具体的制度安排,如选举制度、决策机制、监督体制和机制等等。可以说,民主政治本身就包含了制约滥用权力、以权谋私的体制和制度。这些制度运用得当,就能有效预防和治理腐败。比如,选举制度,在常态的政治生活局面下,选举是对执政者行为的最大制约,就可以遏制只对上负责不对下负责的不良风气,遏制跑官要官的不正之风。为什么当前一些地方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的腐败现象屡禁不止?一些高级干部严重违纪违法案件时有发生?民主生活中仍存在着不少“家长制”人物,“一言堂”现象?党政“一把手”违纪违法问题比较突出?官商勾结、钱权交易案件频发?原因固然多种多样,但从根本上说,是群众对各种违纪违法
案件的监督与检举不够。我们必须以积极鼓励广大群众的政治参与为主线,使人民群众的参与越来越多地渗透到选举、决策等多个环节中,使这种绝大多数人的参与得到体制内的支持、引导和鼓励,成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根本出路。
(七)公平性和透明度。有的领导班子对重大问题的决策,严重违背民主集中制原则,缺乏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所需要的研究、酝酿、协商、讨论、表决等程序。甚至对一些党员群众行使民主权利进行打压、排斥,以致党内产生的腐败现象得不到及时、有效地遏制,严重损害党的形象,危及党的执政地位。只有疏通党内民主渠道,才能扩大党内政治参与,保证实现党员对党内事务的参与、管理和有效监督;才能形成党内公平竞争的用人机制,保证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才能形成党内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防止权力异化和腐败现象的发生。
(八)整顿个别干部作风。一些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观念淡薄,习惯当官做老爷,对群众困难麻木不仁;不少干部讲排场、比阔气,铺张浪费、大手大脚;一些干部沉湎于声色犬马、灯红酒绿甚至腐化堕落、骄奢淫逸。对于这类干部,必须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在荣与辱、廉与贪、美与丑、公与私的考验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坚定信念,廉洁奉公,从根本上消除腐败行为发生的思想根源。同时,令其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坚持不懈地为人民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不断为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提高拒腐防变,抵御风险的能力。
在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方面上,必须大力倡导胡锦涛同志关于“勤奋好学、学以致用”,“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真抓实干、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勤俭节约”,“顾全大局、令行禁止”,“发扬民主、团结共事”,“秉公用权、廉洁从政”,“生活正派、情趣健康”等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这八个
方面的良好风气是对我们党“三大作风”、“两个务必”、“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等优良作风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对于全面加强我党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干部生活作风建设,弘扬新风正气,抵制歪风邪气,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实现领导干部作风的进一步转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A].学习活页文选[C].北京:学习出版社,2007,(29).[2]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50.[3]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4]胡锦涛.全面加强新形式下的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在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7-01-10(1).
第五篇:个人成长靠什么
个人成长靠什么
一、要有良好的心态
一是正确认识自己,要有进取心。要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把自己看得低一些,把位置摆得正一些。要时常想一想自己工作中的失误和不足,比一比自己与他人的差距;想一想应当为烟草行业做些什么,比一比自己的素质与工作职位的差距。要客观地分析自身的优缺点,做到扬长补短,把积极进取的精神融入每一件具体工作中去。二是正确对待得失,要有平常心。不能因为有点儿成绩就沾沾自喜,也不能因为得不到提拔而碌碌无为。不能斤斤计较做事,把自己该做的、能做的做好是最重要的。要对个人名利以及职务升迁保持一种平和豁达、责尽心安的心态。三是提升党性修养,要有持久心。作为年轻人来说工作经历少,缺少体验复杂情况和处理复杂问题的机会,需要在组织的引导和教育培养下,一步步地练好基本功,不能好高骛远。
二、要勤奋学习
知识好比机器的“机油”,人没有知识这种“机油”就不能正常工作、成就事业。朱熹有首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罗兰说:“成年人慢慢被时代淘汰的原因,不是年龄的增长,而是学习热忱的减退。要衡量一个人是否可靠,不是看他眼前职位高低,收入多少,而是看他是否随时在进修。一离开学校就停止进修的人,不会有光明的未来。”人生其实就是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一个不断“加油充电”的过程,包括思想和机体。新的不断滋生,旧的不断被淘汰。作为年轻人,只有不断接受、吸纳新思想、新观念、新信息,才能推陈出新,与时俱进,健康成长。因此,每一名员工,无论职务大小、学历高低,都应该牢固树立“没有终点,只有起点”、“没有毕业,只有毕生”的学习理念,始终以一种“本领危机”的恐慌感和“燕子垒窝”的恒劲、“蚂蚁啃骨头”的韧劲、“老牛爬坡”的拼劲,向书本学习、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以丰富的阅历和较高的素质胜任肩负的使命。
三、要自我加压
我们在爬山时,不难发现这样一种现象,挑担的脚夫往往要比游客要快得多,这是因为他们肩上有担子,不用扬鞭自奋蹄。在人才成长过程中,也有这样的规律。大凡成长进步快的,往往是“白加黑”、“五加二”干出来的;大凡成长进步慢的,往往是仨饱俩倒、悠哉游哉混日子的。铁人王进喜说过:“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可以说,有了压力,就有了革命、创造、发明与发奋的动力,就有了创作和改变的愿望与毅力。压力能够使人明确前进的方向。真正的强者,善于从顺境中找到阴影、从逆境中找到光亮,时时校准自己前进的目标。压力能够让人生发出超常的毅力。被动和逆境给人宝贵的磨练机会,使人更能坚强不屈,表现出坚韧的美德。因此,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年轻人一定要善于自我加压、勇于自我加压。只有压力增大了,才能练好“身子骨”,提升“精气神”。当然,自我加压的过程是艰辛的,但是“化茧为蝶”的结果是美丽的。
四、要注意细微之处
细微之处往往更可以反映一个人的品德、智慧和气度,更能反映一个人内心深处最本质的一面。我们每天面对的可能是打电话、起草文稿、调查商户、统计数字等一些琐碎的事情,看起来是小事,它实际上能反映一个人的风貌、作风、状态。我们要养成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接听电话要规范,统计数字要准确,起草的文稿无疏漏。要从小事做起,从大事着眼。不要好高骛远。只有把小事做好了,才能有做大事的机会。
五、学会沟通
美国卡耐基教育基金会对成功人士的研究发现,“一个成功的人,15%靠专业知识,85%靠人际关系与处世技巧”。而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基础就是要学会沟通。沟通要及时,避免矛盾和误会在时间推移中日积月累而积重难返。沟通要注意时机,要在对方有空暇时间并且心情愉快愿意和你交流时才能达到沟通目的。沟通要具体,要让对方了解沟通的原因目的,才有助于对方理解你的行为和要求。沟通的语气要委婉,你只是在表明你的看法,争取别人的同意和支持,而不是强迫别人接受你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