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制定党内问责条例的几点思考
关于制定党内问责条例的几点思考
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法制工作委员会主任
黄新国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在提出的2016年工作要求中强调,“党的责任重如泰山。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要制定党内问责条例,把问责作为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让失责必问成为常态。”这表明了中央将进一步完善党内法规建设,以党内问责规范化和法治化更加有效的举措压紧压实“两个责任”,着力解决管党治党和执行纪律失之于宽、失之于松、失之于软的问题。本文拟就制定党内问责条例谈点个人思考。
一、党内问责的基本含义及主要特征
党内问责是指党的各级组织及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在行使党内权力和公共权力的过程中,由于故意或者过失,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党的执政宗旨和法定职责而影响执政秩序和执政效率、损害党员和公众的合法权益,给党和国家造成不良后果和负面影响的行为,依照程序受到执政党内部相应责任追究的制度。建立党内问责制是按照党章和其他党内法规制度的要求,着眼于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着眼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着眼于加强反腐倡廉建设,通过党内问责机制的约束和具体责任的追究,进一步唤醒各级党组织全面从严管党治党的责任意识,唤醒党员党的意识,唤醒党员领导干部对权力来源、权力本质、权力行使的深刻认识并内化于日常工作中和转化为对人民负责的自觉行动。
党内问责的主要特征体现可以体现在“四个有机结合” 上:一是全程提醒和全面问责的有机结合。党内问责覆盖全部党组织和全体党员,把监督管理寓于党执政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具有明显的教育和警示作用,虽然问责牵涉极少数人,但教育、警示、影响的却是多数人。二是制度约束和道德自律的有机结合。党内问责既注重严明纪律,又突出提醒教育和自我约束。三是同体问责和异体问责的有机结合。党内问责既包括执政党系统如党代会、全委会、常委会、纪检监察机关、新闻媒体以及党员群众的问责,又包括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民主党派等方面的问责。四是“有过”失职问责和“无为” 行为问责的有机结合。党内问责既对违反自身职责要求承担不利后果,又对不作为和不良行为追责,通过纠正“无为”倡导“有为,保持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持续推进党的事业向前发展。
二、制定党内问责条例的必要性及重要性
当前党内问责在有关的党内法规及党内诸多规范性文件中均有涉及,其问责规定较为零散、问责标准不尽一致、问责内容不够聚焦,顶层设计的不足也导致对安全生产事故等公共行政领域的行政问责居多、对管党治党不力的党内问责较少等问题。尽管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09年6月印发了《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为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由“权力问责”向“制度问责”的转变提供了充分的规章依据和有力的制度保障,但该规定的问责对象范围过于窄、问责适用情形和问责方式适用规定不具体、问责启动程序主体明显缺位、问责具体操作程序不完善、问责处理期限不明确等问题,这与党的十八以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布局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不相适应。应当与时俱进将现有问责办法规范整合、重新梳理,将该规定上升到条例层面,从而形成强有力的问责机制,以强化依纪依规问责,使党内问责形成制度、成为常态。
(一)制定党内问责条例是贯彻落实党章的迫切需要。党章对各级党组织职责、党员义务以及党的纪律作出了明确规定,如果不履职尽责和廉洁自律就应当受到问责,这是保证党员时刻不忘党员身份、保持共产党人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应有之义。同时,党章第四十四条规定: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维护党的章程和其他党内法规,检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的执行情况,协助党的委员会加强党风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中纪委明确提出纪检监察机关要把“三转”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找准职责定位、明确主责主业,就是要往监督执纪问责上转,聚焦中心任务,强化监督、严格执纪、严肃问责。
(二)制定党内问责条例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举措。全面从严治党,要靠全党、管全党、治全党,各级党组织都是全面从严治党的责任主体,必须强化主责就是首责、守土就要尽责的责任意识。全面从严治党,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法律的前面,用严明的纪律管住全体党员,真正让纪律立起来、严起来并执行到位。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2009年中央公布的党政领导干部问责暂行规定属于狭义的问责,很大程度上应归于行政问责范畴,而要坚决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制定党内问责条例就变成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只有党纪政纪双双发力,才能让党政领导干部绷紧神经,时刻戒慎警惕,知道有所为有所不为,建立对权力的敬畏之心。制定党内问责条例并严肃问责是推动主体责任落实的“撒手锏”,是强化党内监督的有效途径,有责必问,问责必严,以问责强化担当,以问责警醒教育,有助于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三)制定党内问责条例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内在需求。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号角,也向全党提出了从严治党、依规治党的明确要求,为党的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指明了方向。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全会把党内法规体系作为法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强调要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运用党内法规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落到实处,促进党员、干部带头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依法执政,既要求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也要求党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目前,党内问责制度的一个明显特征是碎片化,相关问责条款分散在纪律处分条例、党政领导干部问责暂行规定等党内法规以及行政监察法、公务员法等有关法律之中,同时现实中针对党政领导干部的问责,多由中纪委以发文、通知、意见、办法的形式体现出来,还没有真正形成体系,而且很多条款只是原则性规定,具体操作起来面临着弹性解读的空间,没有实现问责的常态化和法治化。适时制定党内问责条例,有利于实现党内法规的具体化,使党内问责走向精细化、系统化和法治化,提高党内法规的执行力。
三、建议党内问责条例应明确的几个问题
党内问责条例作为2016年计划研究制定的党内又一重要法规,其涉及内容很多,应当以党章为依据,借鉴党的十八以来最新廉政反腐党内法规相关内容,吸收地方党委在党内问责制度建设方面的最新成果,坚持问题导向,对党内问责过程中急需界定和明确的问题予以规范化和制度化。特就党内问责条例中的有关问题提出如下建议。(一)明确问责原则。应当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权责一致、罚当其责,纠建并举、惩教结合,做到事实清楚、定性准确、程序合法、处理恰当、手续完备。
(二)明确问责情形。问责并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而应突出重点、有的放矢。王岐山同志在中央纪委六次全会工作报告中强调,对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力,管党治党主体责任缺失、监督责任缺位、给党的事业造成严重损害,“四风”和腐败问题多发频发,选人用人失察、任用干部连续出现问题,巡视整改不落实的,都要严肃追究责任。可以根据党章对各级党组织及党员的要求,根据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以及党的政治、组织、廉洁、群众、工作、生活等“六大纪律”的要求,分类设定具体的问责情形。
(三)明确问责方式及适用。主要包括对党组织的问责方式,如责令限期整改、责令作出书面检查、通报批评、责令公开道歉等;对党员领导干部及党员的问责方式,如批评教育、责令书面检查、通报批评、诫勉谈话、责令限期改正、责令公开道歉、停职检查、调离岗位、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降职等。具体在适用时,问责方式可以单独或合并使用,且应当根据行为性质、主观故意或重大过失、情节轻重等因素确定问责方式的适用,并应针对不同岗位职责规定区分主要领导责任、重要领导责任和直接责任的依据,同时应规定免予问责、从轻或减轻处理、从重处理的情形。
(四)明确问责程序。应当从问责的启动、调查的展开,到处理意见的提出、研究,再到处理决定的形成、送达,以及问责的执行、补救、后续管理、党务公开、监督保障等,都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进行规范,建立起阳光透明的问责机制,并应当让民众以适当的方式参与监督整个问责过程。如对具体实施问责的各相关部门职责应作出界定;对启动问责的问题线索应作出规定;对问责各阶段程序应作出规定,包括调查阶段应当听取被调查机关工作人员的陈述和申辩、调查过程中遇到规定情形应当予以回避,作出问责决定应经集体讨论,问责决定作出后应送达受问责人员及其所在单位,问责处理决定应在一定范围公开;还应规定问责的纠错机制,即对问责处理决定不服,可以提出申诉或申请复核。
(五)明确问责后果。受到责任追究的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应当取消当年年度考核评优和评选各类先进的资格;受到调离岗位处理的,至少一年内不得提拔;单独受到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和免职处理的,至少一年内不得安排职务,至少两年内不得担任高于原任职务层次的职务;受到降职处理的,至少两年内不得提升职务;同时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和组织处理的,按照影响期长的规定执行。另外,实施责任追究应当不受其职务变化和任职期限的限制。
(作者:黄新国系湖北省纪检监察学会会员、湖北省宪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黄冈市反腐倡廉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法制工作委员会主任)
第二篇:中国共产党党内问责条例全文
中国共产党党内问责条例全文
第一条 为全面从严治党,规范和强化党的问责工作,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党的问责工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做到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失责必追究,落实党组织管党治党政治责任,督促党的领导干部践行忠诚干净担当。
第三条 党的问责工作应当坚持的原则:依规依纪、实事求是,失责必问、问责必严,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分级负责、层层落实责任。
第四条 党的问责工作是由党组织按照职责权限,追究在党的建设和党的事业中失职失责党组织和党的领导干部的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和领导责任。
问责对象是各级党委(党组)、党的工作部门及其领导成员,各级纪委(纪检组)及其领导成员,重点是主要负责人。
第五条 问责应当分清责任。党组织领导班子在职责范围内负有全面领导责任,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和直接主管的班子成员承担主要领导责任,参与决策和工作的班子其他成员承担重要领导责任。
第六条 党组织和党的领导干部违反党章和其他党内法规,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
予以问责:
(一)党的领导弱化,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没有得到有效贯彻落实,在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中,或者在处置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发生的重大问题中领导不力,出现重大失误,给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造成严重损失,产生恶劣影响的;
(二)党的建设缺失,党内政治生活不正常,组织生活不健全,党组织软弱涣散,党性教育特别是理想信念宗旨教育薄弱,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不落实,作风建设流于形式,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问题突出,党内和群众反映强烈,损害党的形象,削弱党执政的政治基础的;
(三)全面从严治党不力,主体责任、监督责任落实不到位,管党治党失之于宽松软,好人主义盛行、搞一团和气,不负责、不担当,党内监督乏力,该发现的问题没有发现,发现问题不报告不处置、不整改不问责,造成严重后果的;
(四)维护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不力,导致违规违纪行为多发,特别是维护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失职,管辖范围内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团团伙伙、拉帮结派问题严重,造成恶劣影响的;
(五)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不坚决、不扎实,管辖范围内腐败蔓延势头没有得到有效遏制,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突出的;
(六)其他应当问责的失职失责情形。
第七条 对党组织的问责方式包括:
(一)检查。对履行职责不力、情节较轻的,应当责令其作出书面检查并切实整改。
(二)通报。对履行职责不力、情节较重的,应当责令整改,并在一定范围内通报。
(三)改组。对失职失责,严重违反党的纪律、本身又不能纠正的,应当予以改组。
对党的领导干部的问责方式包括:
(一)通报。对履行职责不力的,应当严肃批评,依规整改,并在一定范围内通报。
(二)诫勉。对失职失责、情节较轻的,应当以谈话或者书面方式进行诫勉。
(三)组织调整或者组织处理。对失职失责、情节较重,不适宜担任现职的,应当根据情况采取停职检查、调整职务、责令辞职、降职、免职等措施。
(四)纪律处分。对失职失责应当给予纪律处分的,依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追究纪律责任。
上述问责方式,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合并使用。
第八条 问责决定应当由党中央或者有管理权限的党组织作出。其中对党的领导干部,纪委(纪检组)、党的工作部门有权采取通报、诫勉方式进行问责;提出组织调整或者组织处理的建议;采取纪律处分方式问责,按照党章和有关党内法规规定的权限和程序执行。
第九条 问责决定作出后,应当及时向被问责党组织或
者党的领导干部及其所在党组织宣布并督促执行。有关问责情况应当向组织部门通报,组织部门应当将问责决定材料归入被问责领导干部个人档案,并报上一级组织部门备案;涉及组织调整或者组织处理的,应当在一个月内办理完毕相应手续。
受到问责的党的领导干部应当向问责决定机关写出书面检讨,并在民主生活会或者其他党的会议上作出深刻检查。建立健全问责典型问题通报曝光制度,采取组织调整或者组织处理、纪律处分方式问责的,一般应当向社会公开。
第十条 实行终身问责,对失职失责性质恶劣、后果严重的,不论其责任人是否调离转岗、提拔或者退休,都应当严肃问责。
第十一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中央各部委,中央国家机关各部委党组(党委),可以根据本条例制定实施办法。
中央军事委员会可以根据本条例制定相关规定。
第十二条 本条例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十三条 本条例自2016年7月8日起施行。此前发布的有关问责的规定,凡与本条例不一致的,按照本条例执行。
第三篇:关于深化党内问责机制建设问题研究
关于深化党内问责机制建设问题研究
关于深化党内问责机制建设问题研究 时间:2016年06月22日
王品华 年初,总书记在中央纪委十八届六次全会上指出:当前的一个问题是,抓安全事故等行政问责多、抓管党治党不力问责少,问责规定零散、内容不聚焦。要整合问责制度,健全问责机制,坚持有责必问、问责必严。从实践情况来看,党的十八大以来,为推进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在党内问责方面查处了一大批典型案件,体现了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失职必追究的鲜明导向,有效推动了“两个责任”落实,党内问责的丰富实践,为进一步完善党内问责制度建设提供了坚实基础。健全党内问责制度要重点解决好以下四个问题:
一、关于党内问责启动方面问题一是问责概念不清。有的认为党内问责,就是对各级党组织及党员干部不履行、违法履行或怠于履行工作职责,导致党的形象、国家利益和人民群众利益受到损害,或者造成其他不良影响,依据党内法规追究责任的活动,既包括党纪处分,也包括诫勉谈话、通报批评、职务调整等其他所有的责任追究方式。有的认为,党内问责仅指落实管党治党责任不力,但又没有构成违纪的党员干部实施责任追究的行为。有的认为党内问责内容情形,包括党员领导干部履行所有职责行为的问责,有的则认为仅限于落实党的建设责任不力问题的追究,不包括其他方面的内容。二是问责对象不明。集体责任与个人责任、“一把手”责任与分管责任难以分清。实践中有的以集体责任代替个人责任,用分管责任代替“一把手”责任,操作弹性及空间过大,规定不够严密。比如,“决策失误”、“选人失察”,往往都是经过“集体讨论”,出现问题到底追究哪个人的责任,往往难以判定。另外在什么情形下,上追一级或上追几级,也缺乏具体标准。有的同志提出,“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弱化”、“抓党风廉政建设不敢担当造成严重后果”等问题,一般只认为只是党委、纪委“一把手”的责任,其他分管领导是否也需要承担责任,承担什么样的责任,都需要明确界定,以压缩自由裁量的空间,确保应追必追到位。三是问责程序不细。哪些情形必须问责,由谁提出问责,在程序要求的规定不细。在目前问责实践中,有的是党委提出问责,有的是纪委直接问责,有的是纪委提出报请党委问责,但到底应由谁提出启动,没有明确规定。在大多数情况下,纪委启动问责机制直接套用需要给予党纪政纪的失职渎职案件的程序。由纪检监察机关各业务室根据自己对所查处案件的理解把握来提出问责建议,有的地方在案件调查过程中就同步启动责任追究,有的则是案件办结后再启动追责问责,更多的则是等上级督办、领导批示后才进行责任追究,随意性较大。同时,党的组织部门也承担着抓党的建设的职责,对管党治党不力、党的领导弱化的单位和领导干部,也有启动党内问责的职能,哪些问责需报党委集体研究决定,哪些不需要报党委集体研究决定,哪些需要纪委、组织部门共同实施问责,不够明确,没有细化。
二、关于党内问责机制体制问题一是缺乏顶层设计。目前,开展党内问责的法规依据主要是《党章》、《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关于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等,关于问责的条款规定零散出现在这些党内法规之中,问责内容不聚焦,问责标准不明确,而且问责主体、问责对象、问责方式等方面严重缺乏统一性,有的甚至相互矛盾。比如,《关于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明确诫勉谈话比责令作出书面检查的问责程度要轻,而《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的规定诫勉谈话比责令作出书面检查的问责程度要重,根本原因是缺乏一个从顶层设计的《党内问责条例》。二是缺乏配套机制。在“一案双查”倒追问责方面,党内问责相配套的制度,包括回避制度、听证制度、申辩制度、救济制度、公开制度等,都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在绩效考核方面,存在过于强调惩罚机制而忽视激励机制,容易滋生“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消极政绩观”,而且绩效考核指标设置不科学,影响了实施问责的实效性,这些因素都严重制约了党内问责的开展。三是缺乏严格追究。少数地方刚性落实党内问责不够,主要存在着“五多五少”:问责的“鞭子”高高举起的时候多;动真格打下来的时候少;问责追究采用批评教育、诫勉谈话、书面检查的多,给予党政纪处分和免职、降职等组织处理的少;“弃车保帅”、“追小保大”、“追副保正”等现象多,对单位“一把手”、或层级较高的领导干部追责的少;对党政机关问责的多,对企事业单位问责的少;对引发重大事故问责的多,对管党治党责任问责的少。在落实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过程中,也有以咬耳扯袖、红脸出汗代替诫勉谈话、通报批评等问责措施的现象。针对一些地方依然存在着有问题不查、有责任不追究,不按规定要求实施“一案双查”、偏袒失责干部、推脱掩盖责任的不良现象,缺乏专项监督检查,对不抓责任追究的责任问责不够。
三、关于党内问责方式情形问题一是问责方式不一致。《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的问责方式主要有:责令公开道歉、停职检查、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等五种;《关于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的问责方式主要有批评教育、诫勉谈话、责令作出书面检查、通报批评、党纪政纪处分、调整职务、责令辞职、免职和降职等方式。《湖北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问责暂行办法》也提出了八种方式,其他还有问责实施评先彰优、提拔重用等“一票否决”的方式等,党内问责没有形成统一的方式。二是问责情形不明确。党内问责的情形主要有贯彻落实中央方针政策不力的;党的领导弱化、管党治党措施不力的;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不力的;落实“两个责任”“一案双查”的;决策严重失误的;发生重大事故的;引发群众性事件的;选拔任用干部失察失误的;经济责任的,等等。对这些党内问责的情形,缺乏统一的梳理,导致有些方面情形问责了,有些方面情形的问责又出现了疏漏。三是结果运用不充分。当前,责任制考核和绩效考评的结果一般都是对前几名和后几名进行表彰或约谈,并没有转化为责任追究的直接依据。责任追究基本上是“一事一追”,没有做到“一年一评”、“一年一追”。同时,考核结果与干部选拔任用挂钩也往往停留在文件上,容易出现互相脱节、“两张皮”的现象。问责追究结果没有实现和组织、人事等部门实现信息共享,与干部评先彰优、选拔任用挂钩不紧密,减弱了问责的严肃性和威慑力。
四、关于党内问责衔接协作问题一是党内问责与行政问责之间的效率困境。在行政问责中,对政府组成部门的主要负责人进行停职检查、引咎辞职、免职等问责方式,在实际问责中往往操作程序复杂、环节较多,由于党管干部的原则,必须与组织人事部门协调才能将问责实施到位。同时,政府组成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往往兼任单位的党委书记,如果直接实施党内问责,往往问责效率会更高,但如果问责事项仅属行政决策失误导致的,又显得不够合适。二是党内问责与党政纪处分之间的衔接困境。《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明确,党政领导干部受到问责,需要同时追究纪律责任的,依照有关规定给予党纪政纪处分。但是现实中,有的党组织认为《纪律处分条例》已经要求很严很细了,只要依靠“六大纪律”来约束党员干部就可以了,不善于经常用党内问责方式来强化管理与监督党员干部。有的在实施通报批评、职务调整等党内问责措施后,应当对个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的,往往没有给予处分,存在组织处理代替纪律处分的现象。比如,有的根据调查情况给予问责之后,又发现新的问题线索或证明,也没有继续深入调查,及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有的在实施党内问责事后,没有对问责效果进行综合评估,没有对问题整改情况进行跟踪评定,再确定是否进行党纪政纪处分。三是问责决定机关与实施机关之间的协作困境。党内问责主体包括党委、纪委和组织部门等,落实行政职务调整、职级待遇调整等具体问责事项,有时还需要人大、政府、人社、财政等部门相互配合,但是因为缺乏明确的工作机制,导致在实践中往往“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问责决定机关与实施机关之间、问责实施机关相互之间分工不明确、沟通不到位,有时容易出现缺位、越位问题,甚至由纪委负责“包办”,导致问责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效果欠佳等问题。四是党内问责与党外关注之间的现实困境。一些重大突发性事件、群体性事件往往被舆论广泛关注,社会反响强烈,在实施党内问责时,往往涉及到政治纪律、保密纪律,不能及时向社会公布全部事实真相,社会公众所能看到的只是党内问责结果,而对问责过程一无所知或所知有限,党内问责的透明性不够,导致社会的质疑声不断发生。此外,一些被高调问责的领导干部时隔不久又低调复出,对于能否复职、多长时间能复职、复职有何程序,还未有明确规定,也容易引起群众的质疑。(作者系市纪委干部监督室主任)
第四篇:校园安全事故引发的问责思考
校园安全事故引发的问责思考
[事件]
上午四节课下课铃声响了,学生飞快跑向向食堂,刚到门厅,由于拥挤,二年级一名学生忽然跌倒,左手骨折,老师立即带受伤的学生去医院救治。
事情发生后,学校与家长主动进行了沟通,双方达成共识:尽管事情发生在学校,但孩子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除去保险公司赔偿外,学校承担孩子余下医疗费用650元。
[问责]
学校的责任该谁承担?这650元该谁出?
办公会上,分管安全的保卫科长拿出了处理意见:这650元由学校出,对相关老师进行诫勉谈话,提出批评教育,杜绝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面对这种传统的中性处理办法,班子其他成员也比较认可,认为这是一起偶发事件,这样处理比较适宜,也有利于和谐校园的构建。但对其他教师触动不大,对当事老师的教育意义也有限,对预防类似事故的作用几乎为零。
我首先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作为分管安全的副校长,校园内发生这样的事情,负有领导责任,说明学校的安全教育工作还需要努力。同时提出了反对意见:这是一起典型的责任事故,相关领导和教师都应承担责任。权利与义务是对等的,享受了权利就得履行义务。让学校出650元,理由不顺,而且给人一种极坏的暗示,“个体犯错,集体买单”。今天这件事只需要650元,谁承担都好商量,倘若数额巨大是不是也按这个游戏规则处理?到时候学校领导承担多少?老师又承担多少?具有可行性吗?这件事中,谁该承担多少责任?并让当事人认识到自己的责任,主动承担责任。面对现实,表面看,似乎难以行得通。但理性分析,问责是大势所趋,时代要求,是事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我们不能用金额的多少来确定是否问责,金额小,问责难度小,就问责;金额大,难度大,更应问责,这需要学校管理者的智慧与勇气。当然,教师的合法权益也应得到保护。如果是责任事故,当事人及相关领导承担相应责任就无可厚非了。如果是尽了责任,还发生事故,那责任就小多了。特别是一些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事故,损失也不需要学校来买单。问责统一后,接下来需要弄清问责的对象,厘清各自承担责任的大小。很快,班子成员形成了共识,当事上课老师承担50%,校长、分管校长、保卫科长、值周领导及班主任各承担10%,校园保安承担5%。
尽管相关老师及领导站在事业的高度,从学校优质运行的角度出发都接受了问责,承担了相应的责任,但他们的一些申诉还是留给管理者许多有益的思考。
班主任申诉的理由:虽然我是班主任,但我不可能每节课都陪着学生啊!并且是下课时发生的意外,与班主任有什么关系?针对申诉,我提出了几个问题让他思考:班主任的工作职责是什么?这件事的发生与班风班纪是否有关系?作为班主任,你应该做什么?你已做了什么,你还能做什么?深入的沟通,就是让班主任明白,出了这样的意外,说明班务工作中存在瑕疵,还需要进一步努力。
值周领导申诉的理由:我平时经常督促老师要注意安全!尽管我强调了,可事故还是出现了。我认为:这件事孤立地看,是偶发事件,但偶然中有必然,如果只从理论层面空洞地强调要注意安全是没有效果的。作为值周领导,要善于从中寻找到安全隐患,适时地提醒全体老师注意,这是责任,也是义务!从这个意义上讲,作为值周领导还有努力的空间。
当事上课老师申诉的理由:这件事发生在课后,严格意义上讲应视作课后发生的事情,学生自己应承担全责。面对他的申诉,我提出:假如放学时,老师整队,带学生到食堂就餐,事情还会发生吗?一句话,是不是常规教育不够?是不是安全教育这根弦绷得不紧?站在老师的高度,站在小学生是未成年人的立场,作为上课老师,承担的责任不是多了,而是少了!你是第一责任人!
[效果]
问责的具体意见在全体教师大会上公布之后,在教师中引起了强烈的震动。教师们对这件事的处理给出了较高的正面评价,对责任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一次偶发事件,一次用心的问责,却收获了未曾预料的精彩。问责后的校园悄然发生着变化,领导与教师们纷纷重读各自的岗位职责,审视平常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主动加以改进,并对学校安全工作提出了许多合理化的建议与要求,学校的安全工作迈上了新的台阶。
第五篇:问责考核制度
浙江先锋彩印包装有限公司
【问责考核标准制度】
一目的、通过考核标准规范化提高员工综合素质、提高员工的成本、质量意识,激发员工的自我修正错误、自我反省不足、自我比较他人、自我提升技能、自我体现个人价值;从而各负其责打造公司内部竞争体制,特制订以下问责管控体系标准,各流程工序操作员工必须严格执行。
二:质量事故的界定
质量事故是指:
从业务接单、物料采购开始到仓库、生产(含印前、印刷、印后)品检、运输出货到客户的过程中出现失误的严重后果。例:造成返工、欠数、补印。2:因交期原因给客户扣罚。3:产品交货后客户投诉或退货。4:QC漏检或错检的、批量出错被下工序投诉或客户投诉等等。
三:质量事故责任的划分:
造成质量事故的责任可划分为:岗位职责责任、管理连带责任、工序连带责任 1:岗位职责责任:员工或管理人员在岗位职责范围内履行自己实际操作的事务出现错误,导致质量事故的属于岗位职责责任。
2:管理连带责任:管理人员在岗位职责范围内履行自己实际操作的事务并没有出现错误,而是在管理范畴内属下的员工在工作中出现错误导致质量事故的,管理人员应负事故的管理连带责任,员工应负质量事故岗位职责责任。3:工序连带责任:上道工序没有履行好岗位职责造成质量事故并没有发现,在转工序后若下工序在工作中延续或放大损失,上工序除应负本岗位责任外,还应对所有下工序延续或放大的损失承担工序连带责任;若下工序在工作中没有岗位职责而延续或放大损失,就必须同时对延续或放大的损失承担岗位职责责任。
四.下列情况属岗位职责责任:
1:承接订单资料不清不全不明确造成质量事故或影响生产交期的。
2:没按客户的明确要求设计制作、打印彩稿、打样或出现行业低级错误造成内部重做或被客户要求重做影响交期的。
3:因下错生产工单、工单不够明确、样品资料不全不正确或安排生产不当等造成质量事故或影响生产交期的。
4:采购错误的原、辅料造成质量事故或影响生产交期的。
5:因采购原、辅料存在质量问题,经质检或生产领料后检查发现不符合产品用料要求或不能做到适合生产印刷,已向采购部提出,但采购部坚持使用造成质量事故或影响生产交期的。
6:没按工单生产或没按工序岗位职责要求生产造成质量事故或影响生产交期的。7:没按正确样稿检查或检查不出错误造成质量事故或影响生产交期的。8:管理人员签错首件造成质量事故或影响生产交期的。
9:机组人员没按主管签样生产或没签发首件而私自生产造成质量事故或影响生产交期的。
10:主管拒签而私自生产造成的质量事故按销售价加重处理。11:发错,领错物料造成质量事故或影响生产交期的。
12:在接上工序半成品进行加工时,没对上工序半成品实行手续上和数量上的验收而造成质量事故或影响生产交期的。
13:产品质量全数检验时出现漏检,不良品混入良品中进行下工序加工,或将良
品当作不良品报废的。
14:打包、装箱、标签及数量不符合要求,产品张冠李戴或发错货给客户的。15:其它没有履行好岗位职责出现质量事故影响生产的事故。
五.下列情况属管理连带责任:
1:签对首件,下属员工没按首件生产而造成质量事故或影响生产。
2:管理人员在岗位职责范围内履行自己实际操作的事务中并无出错,但管辖范围内员工在工作上造成质量事故或影响生产的。
3:下属反映问题不作处理或处理不及时,造成或放大损失的。
六.下列情况属工序连带责任:
1:将本工序出错导致质量问题的产品转入下工序再生产,导致下工序延续或放大损失。
2:因本工序质量问题造成下工序不能正常生产而需修补的。
七.问责考核标准.1.岗位职责责任负原材料纸张加上机成本的40%并全厂通报。
2.管理连带责任.直接部门主管负原材料纸张加上机成本的6%,生产经理负原材料纸张加上机成本的3%,生产副总负原材料纸张加上机成本的3%,并全厂通报。3.工序连带责任负责原材料加上机成本的10%,例一些特殊性的事故【例:色差、材料错误、工单开错、客户下错单等等】跟后工序本职工作无关的异常,后工序不能按连带责任承担。
4.为鼓励大家主动上报质量问题.凡主动上报的质量事故,其本人在事故中责任可从轻按此【问责考核标准】的80%进行考核。
5.异常产品经过管理确认出货后的质量问题遭退货或遭投诉扣款的损失,管理人员所承担的责任加重上调2%,直接部门主管负原材料纸张加上机成本8%,品质检验员、组长50元一次,品质经理负原材料纸张加上机成本5%,生产经理负原材料纸张加上机成本5%,生产副总负原材料纸张加上机成本5%,并全厂通报。
6.异常产品主要岗位责任人强烈要求管理人员内部特采放行出货,经管理人员同意后出货的质量损失,主要岗位责任人的承担责任上调20%,管理人员考核不变
7.达不到品质要求印刷主管拒签机台自行生产造成质量事故按总成本的80%进行考核并全厂通报。
8.经过印刷主管签样的质量事故损失印刷主管承担原材料纸张加上机成本的30%,机台人员承担10%,并全厂通报。
9.部门主管每月在资料齐全不能把握自行签样的每次考核10分并全厂通报。10.不合格产品经质检部标识提示、或有标示卡明确标明停止加工作业的半成品,仍然继续进行作业的事故按总成本80%进行考核并全厂通报。
11.公司内部管理会议研究确定不良品需要冒险出货的,客户接受的情况按原纸张成本6%考核责任部门并全厂通报,并要求作出整改措施,交品质部、生产副总批准后交总经办备档。
12.对于采购弄错材料的如果可以采用的给予直接责任人考核10元/每次,若不可使用报废的按此【问责考核标准】进行考核,采购物料不及时造成停工待料延长交货遭投诉无经济损失的给予直接责任人考核10元/次。影响交期遭客户扣款的要按此【问责考核标准】进行考核并全厂通报。
13.对于计划部工作技能失误无经济损失按【计划部管控制度】执行,对造成经济成本损失的按此【问责考核标准】执行并全厂通报。
14.对于客户有关信息未及时传达到相关部门,造成经济损失的直接责任人按以上【问责考核标准】执行,投诉无扣款的10元/次并全厂通报批评。
15.对于漏单或压单未完成遭客户投诉造成经济损失的按此【问责考核标准】执行并全厂通报。
16.对于工艺评审、流程制作工艺问题损失按【工艺考核标准】执行并全厂通报。17.对于印刷车间切纸机台工作技能失误无经济损失按【切纸管控制度】执行,对造成经济成本损失的按此【问责考核标准】执行并全厂通报。
18.对于印前版房工作技能失误无经济损失按【版房管控制度】执行,对造成经济成本损失的按此【问责考核标准】执行并全厂通报。
19.对于印刷车间各机台工作技能失误无经济损失按【印刷车间管控制度】执行,对造成经济成本损失的按此【问责考核标准】执行并全厂通报。
20.资料员的工作失误按【资料袋管控制度】执行并全厂通报。
21.对于品管QC选页组工作失误放大经济损失的按【选页组管控制度】连带责任承担。
22.对于印后表面处理工作技能失误无经济损失按【印后表面处理管控制度】执行,对造成经济成本损失的按此【问责考核标准】执行并全厂通报。
23.对于裱纸工作技能失误无经济损失按【裱纸管控制度】执行,对造成经济成本损失的按此【问责考核标准】执行并全厂通报。
24.对于模切工作技能失误无经济损失按【模切管控制度】执行,对造成经济成本损失的按此【问责考核标准】执行并全厂通报。
25.对于打废纸边工作技能失误无经济损失按【打废纸边管控制度】执行,对造成经济成本损失的按此【问责考核标准】执行并全厂通报。
26.对于粘盒工作技能失误无经济损失按【粘盒管控制度】执行,对造成经济成本损失的按此【问责考核标准】执行并全厂通报。
27.对于打包装工作技能失误无经济损失按【包装管控制度】执行,对造成经济成本损失的按此【问责考核标准】执行并全厂通报。
28.对于司机送货员工作失误无经济损失按【包装管控制度】执行,对造成经济成本损失的按此【问责考核标准】执行并全厂通报。
29.每道工序必须做到仔细阅读工程单并核对样板检查上道工序的来料,如有异常立即反馈,否则造成张冠李戴的低级质量事故按此工序【连带责任标准】进行考核。
30.对于发错料无造成损失给予直接责任人考核10元/次,造成经济损失的按此【问责考核标准】执行并全厂通报。
31.对于仓库过期物料未能及时提前处理的考核10元一项,帐目与实物不符的处罚50元一项并全厂通报。
32.对于每月仓库发料员一个月内无异常情况奖励50元并全厂通报奖励。33.各工序必须严格按签样流程生产,否则每次处罚主管、机长、工序组长10元/次,造成补单损失的按此【问责考核标准】执行并全厂通报。
34.生产部门无样生产的,部门所有干部各考核10元/次,直接责任人10元一次,重复出现的加倍处理。造成补单损失的按此【问责考核标准】执行并全厂通报。
35.生产工序作业人为因素超损导致不够数补印按此【问责考核标准】执行,没有直
接责任人的,由当次工序所有人员[包括管理]人员共同按此【问责考核标准】承担并全厂通报。
36.全厂每月生产所有部门评比选出一个机台当月内产能最高、品质最好、配合度最好5S最好、机器保养最好的机台进行当月大会现金奖励机长100元、二手30元、三手20元、学徒10元,并总结当月度产能、品质情况,连续3个月最差的给予全厂通报批评,连续6个月最差的给予降职降薪并全厂通报批评。37.连续6个月评为优秀员工或优秀干部给予加薪100元或升职。
38.对于评比机台机长产能最高、品质最好、配合度最好5S最好、机器保养最好的机长进行奖励机长800元并全厂通报。
39.生产各工序不按流程工艺操作要求作业的补单按此【问责考核标准】考核,重犯加倍处罚并全厂通报。
40.生产工序数量统计不准、标识不清不楚导致交接异常欠数的按【数据交接控制标准】执行,对干部及责任人作出相应处罚10元/次,造成补印的损失按此【问责考核标准】执行并全厂通报。
41.生产设备未按保养制度维护的初次对直接责任机长、机修通报批评,重复出现机长、机修、当班干部各考核10元/次并全厂通报。
42.损坏公物设备或未经机长或管理人员允许开机所造成经济损失和工伤事故的一切责任由当事人负责总费用50% 43.对5S现场检查中未能及格的区域,对部门区域直接责任人初次通报批评,要求期限未能改善的考核10/次并全厂通报批评。
44.包装数量不准,写错、粘错合格证、混料、送错货或客户ROHS标识不清楚无经济损失的,对直接责任人30元一次,负责人处罚10元/次并全厂通报批评。
45.对于品质部发出的异常单超过时间未及时处理(18小时内)给予考核10元/次,不见单的考核20元/次。
46.本工序所生产的异常产品超出部门所规定范围需要其他部门投入修补的按个人8元一小时计算,从直接责任机组或个人中扣除。
47.质量事故的相关工序处理时若有条款上冲突.则按最高罚金方式进行处罚【或者金额太小的】
八.产品质量奖罚执行由生产部负责执行行政部、财务部配合于监督 1.所有质量事故部门负责人必须在两个工作日做出质量事故检讨报告两份,经总经办审核后,一份交由行政由员工签名公告张贴【员工拒签名不影响处理】,一份交财务。
2.对于一些比较大的质量事故,部门主任负责组织员工接受纠正教育培训课1次,此类培训由生产部执行,行政部必须参与监督、联合责任单位共同落实,无执行者相关人员一律纳入月工资考核中。
3.对个人处罚金额相对大时,生产部管理人员必须做好下属责任人员思想工作分月扣除,财务应建立员工个人扣罚帐户,分月扣除,每月扣除额不超过个人当月工资总额的30%,奖励则时一次性奖给员工。
全厂员工签名
本制度从
****年**月**日开始执行
本制度解释权属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