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新医改方案中的创新点和难点

时间:2019-05-13 17:32: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评价新医改方案中的创新点和难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评价新医改方案中的创新点和难点》。

第一篇:评价新医改方案中的创新点和难点

东北财经大学网络教育 课程考试论文(设计)考核

社会保障概论

者 冯锦瑞 考试批次 东财2012年3月课程考试 学籍批次 1009 学习中心 东北财经大学

次 高起专 专

业 行政管理 完成时间 2012-2-3 评价新医改方案中的创新点和难点

一、令人企盼的新医改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历经了3年酝酿、争论,终于在2009年4月6日正式公布。它摒弃了此前改革过度市场化的做法,回归公益,承诺强化政府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中的责任,不断增加投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逐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15000余字的新医改方案凸显出了不少新的创新点,但能否彻底治愈“看病难、看病贵”的顽疾、能否破解医改的困局?全国人民充满无限期待。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出台新医改方案的意义何在?我们编发了一组文章,试图回答大家关心的这些问题。——编者

二、新医改方案的创新点难点疑点

备受关注的新医改方案历经3年酝酿、争论,终于在2009年4月6日正式公布。新医改方案以强化公益、改善民生为导向,以“四梁八柱”为主要构架,系统地提出了深入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和主要措施。新医改凸显出不少新变化,然而,这些变化能否解决“看病贵看病难”的顽疾,能否破解医疗改革的困局„„还要拭目以待。

三、创新点:回归公益性

“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无疑是新医改方案的主导方向。以此为导向,新医改方案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融资保障和服务提供等方面都颇有突破性。

创新点1:全民医保。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是基本医疗卫生体系的重要融资机制。新医改方案提出,我国将逐步建立覆盖全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首次实现医保的全覆盖,并将加快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作为当前五项重点改革之一。为了落实以上制度安排,新医保方案具体细化了未来3年的行动目标,即“3年内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均达到90%以上;城乡医疗救助制度覆盖到全国所有困难家庭。以提高住院和门诊大病保障为重点,逐步提高筹资和保障水平,2010年各级财政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做好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和异地就医结算服务。完善医疗保障管理体制机制。有效减轻城乡居民个人医药费用负担”。可见,新医改方案不仅从覆盖面上提出了保障全民的政策目标,也从保障水平、保障范围等方面提出了比以往更高的制度要求。这对于老百姓医疗负担的减轻将起到切实作用。新医改方案还从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投入机制、信息系统、人才队伍建设和监管等方面对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进行了系统性规划,提出要通过逐步提高统筹层次,健全机构运行机制,完善政府投入机制,建立和完善医疗保障信息系统来进一步优化基本医疗保障机制。基本医疗保障机制的优化,可以提高医疗保障系统运行效率,加强医疗保障经办机构能力,更有效地发挥医疗保障制度在整个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中的资源配置和激励调节作用。

创新点2:政府主导,多元投资。新医改方案明确提出,我国将建立政府主导的多元卫生投入机制。公共卫生服务主要通过政府筹资,向城乡居民均等化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由政府、社会和个人三方合理分担费用。特需医疗服务由个人直接付费或通过商业健康保险支付。其中,方案对政府卫生投入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不仅要加大投入力度,还提出要转变投入机制,保证卫生投入的绩效。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都要增加对卫生的投入,并兼顾供给方和需求方。逐步提高政府卫生投入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使居民个人基本医疗卫生费用负担有效减轻;政府卫生投入增长幅度要高于经常性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使政府卫生投入占经常性财政支出的比重逐步提高。新增政府卫生投入重点用于支持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城市社区卫生和基本医疗保障。在完善政府公共卫生投入机制方面,方案提出,专业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的人员经费、发展建设和业务经费由政府全额安排。政府负责其举办的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国家规定核定的基本建设经费、设备购置经费、人员经费和其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的业务经费,使其正常运行。对包括社会力量举办的所有乡镇卫生院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各地都可采取购买服务等方式核定政府补助。此外,方案还强调落实公立医院政府补助政策,并完善了政府对基本医疗保障的投入机制。值得关注的是,新医改方案明确提出要建立多元卫生投入机制,是为了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形成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办医体制。

创新点3:医院改革。医院是医疗服务的核心供给主体,而公立医院则是直接体现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公益性的主要载体。公立医院改革直接涉及医疗资源的配置和医疗费用的控制等医疗卫生体制发展的核心问题。新医改方案提出,将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监管机制,积极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有效形式。完善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推进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加大政府投入,完善公立医院经济补偿政策,逐步解决“以药补医”问题。加快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鼓励民营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院。大力改进公立医院内部管理,优化服务流程,规范诊疗行为,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明显缩短病人等候时间,实现同级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努力让群众看好病。新医改方案还增加了与医务人员相关的内容,提出要优化医务人员执业环境和条件,保护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调动医务人员改善服务和提高效率的积极性;完善医疗执业保险,完善医疗纠纷处理机制。新医改方案虽然未对医院改革作出更明确的规划,但规定了总的框架和方向,即以坚持公益性为导向,从改革补偿机制入手,以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为目标,通过试点方式确定最优改革路径。

四、难点:方案推进与落实

以改善民生为出发点、以公益性为导向的新医改方案从大方向上来说是正确的,关键在于方案如何进一步推进和落实。

难点1:全民医保如何推进?新医改方案虽然描绘了覆盖城乡的全民医保宏伟蓝图,但全民医保在进一步推进中也将面临一系列的困难。就提高制度覆盖面而言,目前的主要困难在于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都采取自愿投保原则,难以做到“应保尽保”。此外,这一制度的推动力量主要来自于自上而下的行政推动,一旦这一政治推动力量弱化,群众是否还有继续参保的意愿,值得怀疑。就提高制度的保障程度而言,难点在于医疗保障机制的融资能力。目前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主要由企业和职工共同缴纳保费,有着较高的筹资水平和保障水平。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则存在着筹资水平低、保障程度低的难题,政府公共财政投入作为这两项制度的重要资金来源,直接决定其发展状况。问题是,这种主要依靠政府财政支持的筹资结构不具有制度稳定性和拓展性。因此,这也成为制约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就提高制度的公平性而言,难点在于目前我国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存在着严重的制度分割、碎片化态势。这种现象的后果是,不同地区不同群体不同身份所能享受的基本医疗保障待遇悬殊。这种制度分割不仅制约了全民医保的理性发展,也束缚了整个基本医疗卫生体系的健康发展。因此,统筹城乡医疗保障制度、加快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之间的衔接和整合,应当成为目前全民医保推进过程中的核心工作。

难点2:基本药物制度如何落实?新医改方案确定,要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本药物将“实行公开招标采购,统一配送”;国家制定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在指导价格内,由省级人民政府根据招标情况确定本地区的统一采购价格。这一方案将给行政管理部门带来很大的挑战。这个挑战包括基本药物如何定价、如何筛选、如何保证企业一定的利润空间,如何平衡药企、流通商、医院、患者多方利益等多个问题。此外,如何避免政府招标过程中的权力寻租和省级政府保护本地企业的冲动,也将是制约基本药物制度实效的重要因素。医药招标方式和定价方式的改变也必然会对医药生产企业产生巨大的冲击,将导致整个医药行业重新“洗牌”。对于进入目录的药品生产商来说,未来将面临广阔的市场空间,但对于同一种品种的其他未进入目录的药品生产商来说,销量要锐减。因此,对于目录之外的药品该如何定价、与目录内的药品的差价处于怎样的水平,都需要政策制定者充分考虑。

难点3:以药养医困局如何破解?公立医院补偿机制问题,是新医改推进中面临的主要难题之一。药品加成一直以来都是公立医院的主要收入来源。为减轻患者负担,解决看病贵的难题,新医改方案要逐步取消药品加成。新方案明确提出,要通过加大政府的补偿力度、提高医疗服务的收费来扭转目前公立医院“以药养医”的困局。但这一做法的有效性却值得商榷。一方面,以目前的中央财政投入资金来看,并不足以补偿医院的运行经费。据专家估计,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后,公立医院药品收入损失将达到每年304亿元,而中央财政未来3年对公立医院的投入资金只有每年450亿元,这笔资金将用于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扶持重点学科发展、离退休人员费用等诸多方面,最后能够用于弥补药品收入损失的余款将捉襟见肘。另一方面,增加政府补贴、增设药事服务费、提高医疗服务收费等方法本身也都是有缺陷的。增加政府补贴不能约束医务人员的行为,只要政府对医院不是全额拨款,医院就存在创收的冲动。增设药事服务费,即每张处方收取定额的费用,则会促使医生通过分拆处方等办法,增加处方数量,以获取回报。如果药品回扣还在,医生还是可能开大处方。如果上述问题都不能解决,贸然提高诊疗价格,只能增加患者负担。所以,破解“以药养医”困局必须要从根本上改变医疗服务部门扭曲的激励约束机制。

五、结语

新医改的最终目标在于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以回归公益性、改善民生为导向的新医改需要的是共赢。新医改方案的出台也许只是刚刚揭开了一场世纪民生工程的序幕,未来还将有一系列的抉择需要做出:如何划定政府责任和权力边界?如何有效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如何拓展社会供应医疗服务的渠道?如何确保民众的医疗福利有所改进?这意味着,新医改方案在未来实施过程中,仍然要不断在实践中丰富和完善,使这一惠及全民的工程,真正能够起到改善民生的作用。

第二篇:评价新医改方案中的创新点和难点

评价新医改方案中的创新点和难点

新医改预示着我国医药卫生体制重大变革时代的来临,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从理念到实施的重大转变,体现了社会追求公平正义的理念。

随着《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视实施方案(2009年—2011年)》的相继公布,标志着讨论多年的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了明确的政策目标和基本思路,也预示着我国医药卫生体制重要变革时代的来临。新医改方案的中国特色合民意合国情,既是在新的形势下加快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其推出分步骤实施的重大投入和调整,更是最终实现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途径。

一、新医改方案中的创新点

(一)理念创新,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这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从理念到体制的重大变革,也是新医改方案的最大亮点。落实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质,是医改的一个鲜明特征。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体现了社会追求公平正义的理念,既符合中国国情,也符合国际潮流。从全世界看,绝大多数国家都把维护医疗卫生的公平性放在首要位置,因为健康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核心是强化政府责任,为城乡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改善人口的整体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和谐公平。

(二)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国家逐步向城乡居民统一提供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缩小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差距,力争让老百姓少生病。同时意味着不论性别、年龄、民族、职业都享受同样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也就是说,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既是医改惠民的起点,又是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终点。建立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为居民提供公共卫生保障是国际通行做法。在推行均等化的过程中,要重点解决服务质量的差距。要从根本上建立新的统筹城乡的卫生筹资和投入模式,做到城乡卫生均衡发展,保证城乡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同等服务、获得同等补偿。

(三)确立政府主导的多元投入体制

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需要政府履行其应尽职能,以政府增加投入的途径来弥补“市场失灵”、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意见》明确提出,我国将建立政府主导的多元卫生投入机制,确立政府在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中的主导地位。公共卫生服务主要通过政府筹资,向城乡居民均等化提供。《意见》提出,“逐步提高政府卫生投入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使居民个人基本医疗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使居民个人基本医疗卫生费用负担有效减轻;政府卫生投入增长幅度要高于经常性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使政府卫生投入占经常性财政支出的比重逐步提高。”同时,国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意见》指出,“积极促进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办医机制”,“抓紧制定和完善有关政策法规,规范社会资本包括境外资本办医疗机构的准入条件,完善公平公正的行业管理政策。鼓励社会资本依法兴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国家将制定公立医院改制的指导性意见,积极引导社会资本以多

种方式参与包括国有企业所办医院在内的部分公立医院改制重组。

(四)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基本药物制度是世界上比较普遍的形式,对于降低药价、保障基本药物的供应有重要作用。《意见》提出,中央政府统一制定和发布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按照防治必需、安全有效、价格合理、使用方便、中西药并重的原则,结合我国用药特点,参照国际经验,合理确定品种和数量。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基本药物是指满足大部分群众的卫生保健需要,在任何时候均有足够的数量和适宜的剂型,其价格是个人和社区能够承受得起的药品。《意见》提出,建立基本药物的生产供应保障体系,在政府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基本药物实行公开招标采购,统一配送,减少中间环节,保障群众基本用药。国家制定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在指导价格内,由省级人民政府根据招标情况确定本地区的统一采购价格。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其他各类医疗机构也要将基本药物作为首选药物并确定使用比例。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药物报销目录,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

(五)投资主体多元化

投资多元化,国家制订公立医院改制的指导性意见,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多种方式参与,包括部分公立医院改制重组,并且,2009年4月7日出台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里提出,“加快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 要积极稳妥地把部分公立医院转制为民营医疗机构”,“鼓励民营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院”。业内相关人士分析,“民营医院在医保定点、科研立项、职称评定和继续教育等方面,与公立医院享受同等待遇;对其在服务准入、监督管理等方面一视同仁”,说明给予了民营医院国民待遇,这是非常不容易的。

(六)新增卫生资源重点投向农村和社区

《意见》提出,大力发展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完善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我国将“科学制定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各级医院建设与设备配置标准”,“新增卫生资源必须符合区域卫生规划,重点投向农村和社区卫生等薄弱环节”,“新增卫生投入重点用于支持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城市社区卫生和基本医疗保障”,“政府负责其举办的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按国家规定核定的基本建设经费、设备购置经费、人员经费和其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的业务经费”,“支持村卫生室建设,对乡村医生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等任务给予合理补助”,“加大医学教育投入,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社区的高等医学本专科教育,采取定向免费培养等多种方式,为贫困地区农村培养实用的医疗卫生人才,造就大批扎根农村、服务农民的合格医生”。3年内中央政府重点支持2000年左右县级医院(含中医院)建设,使每个县至少有县级医院基本达到标准化水平。全面完成中央规划支持的2.9万个乡镇卫生院建设,再支持改扩建5000个中心乡镇卫生院。

二、新医改方案中的难点

(一)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在我国农村居民占有一半多人口,农村的稳定关系到我们国家的稳定。而且,现在的城乡差别大,地区发展不平衡,如果我们不尽快扭转这个局面,不加快农村发展,势必会动摇我国根基。另外,我国农村居民收入普遍不高,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多产生在他们中间,只有先解决了农村的事情,才能去解决其他问题。

而且,我国一贯是“以农村为重点”,因此农村卫生服务亟须加强。

(二)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随着“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势必要逐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使之能够适应我国医改,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当然,在这当中,我们应当处理好一些关系,其中政府主导支持是十分关键,仅靠单个医院的力量很难支撑起全市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从基础设施的建设、医疗器械的购买到医护人员的工资都应由政府投入专项的资金,并且给予社区卫生机构和人员相应的待遇和保障,这样才能构建好社区服务体系。另外,相关政策配套很重要,还有就是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促使市民就医观念的转变。这样三管齐下,社区服务体系才能真正建立。

(三)公立医院的改革

公立医院是提供医疗服务的主要力量,看病难、看病贵和老百姓的抱怨,最直接体现在医院这个层面,而绝大部分医药卫生改革的措施,最终都要通过医院这个平台来实现。

比如,对于医疗保障制度而言,提高覆盖面和覆盖水平,要靠制度建设,但是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要靠公立医院的改革;在基本药物制度改革方面,研发、生产和供应要靠相关政策解决,但最根本的问题是,医院必须有动力,主动使用基本药物和控制药物费用,而这必须要靠医院改革来实现。如果便宜的、廉价的、可靠的药生产出来,医院不用,这个制度就形同虚设;而要发展基层医疗和公共卫生,也涉及现有医疗资源的重新布局,重新调整公立医院的职能。

不管如何改革,我们都应保证公立医院真正公立,医疗卫生的公益性绝对不能缺失。无论是“医药分开”的形式还是其他形式都应从普通百姓的角度出发,使医院真正成为“人民的医院”。

“新医改方案”文件,无论从方向、目标还是定位,都是值得赞赏的。从长远来看,“新医改方案”对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将会起到很大的作用。强调政府主导、强调公益性目标、强调公正公平„„可以说“新医改方案”已经打破了坚冰,开启了新的航向。但同时,我们也必须关注最终的实施效果,以及配套措施的实施情况,确保方案最终落到实处。

第三篇:评价新医改方案中的创新点和难点

社会保障概论

作者考试批次学籍批次学习中心层次专业完成时间

评价新医改方案中的创新点和难点

一、新医改在期盼中出台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这部社会各界都期盼已久的文件,经历了社会意志 100多天的考验,于2009年4月6日正式出台。如今,这个主导未来几年内医疗改革走向的方案开始步入我们的生活。意见里面写到,遵循公益性的原则,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努力实现病有所医。但在看病难、看病贵成为众矢之的时候,医疗改革无疑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这和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全国人民充满无限期待。

二、新医改方案中的创新点和难点

各界翘首期盼的新医改方案历经3年酝酿、争论,终于在2009年4月6日正式公布。新医改方案为建立中国特色的医药卫生体制,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系统地提出了深入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和主要措施。新医改凸显出不少新变化,然而,这些变化是否能够解决老百姓在花了钱能得到合理、有效的治疗,如何解决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等医疗改革的困局„„还要拭目以待。

三、创新点

新医改方案在总体目标里写到: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从总体目标里看出,全民医保已经不再是一句口头语,政府真正把这一惠民政策推广开来。总体目标里还写到,到2020年,普遍建立比较完善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比较健全的医疗保障体系,比较规范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比较科学的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基本适应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医疗卫生需求,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

创新点1: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全民医保。新医改方案提出,我国将逐步建立覆盖全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首次实现医保的全覆盖,并将加快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作为当前五项重点改革之一。新医改的全民医保,这一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政府终于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而且做为五项重点改

革之一,可见政府这次的决心。新医改中提到,在今后3年,基本医保制度全面覆盖城乡居民,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合)率达到90%以上。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逐步提高筹资和保障水平。进一步健全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明显减轻城乡居民个人医药费用负担。可见,新医改方案不仅从覆盖面上提出了保障全民的政策目标,也从保障水平、保障范围等方面提出了比以往更高的制度要求。这对于老百姓医疗负担的减轻将起到切实作用。新医改方案还从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投入机制、领导组织、服务范围等方面对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进行了系统性规划,提出要通过逐步提高统筹层次,健全机构运行机制,完善政府投入机制,建立和完善医疗保障信息系统来进一步优化基本医疗保障机制。

创新点2:建立健全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医药价格形成机制--控制药品价格。药品从生产到老百姓手中,从成本几块钱的药到老百姓手中往往要翻上好几倍,为了减轻老百姓负担,势必要从源头抓起,由政府出面控制药价,只有药价降下来才正真正使老百姓获得实惠。另外,国家要培养有实力的医药产业,提高药品生产的流通秩序。所以新医改方案明确提出,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为基础,完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加强政府监管为主要内容,建设规范化、集约化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执业药师制度,保障人民群众安全用药。建立基本药物的生产供应体系,在政府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基本药物由国家实行招标定点生产或集中采购,直接配送,减少中间环节,在合理确定生产环节利润水平的基础上统一制定零售价,确保基本药物的生产供应,保障群众基本用药。政府出面控制药价,制定统一的零售价格,这一举措可以有效抑制同一种药品在不同医院存在不同价格的现象。完善政府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客观反映市场供求情况和生产服务成本变化的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形成机制。规范医疗服务价格管理。对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实行政府指导价,其余由医疗机构自主定价。

四、难点:新医改方案推进与落实

新医改的出发点是努力实现全体人民病有所医,以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以保障人民健康为中心,是体现公益性的好事,从出发点和落脚

点来说是正确的,但是对于此次覆盖全民的目标,对于我国这个有着13亿多人的大国来说毕竟是一件难事。

难点1: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推广难。新医改从多方面体现出公益性,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扭转医院创收的倾向,使公立医院成为老百姓看病的一个平台,成为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一个示范点。但是在“以药养医”的补偿机制成为医院生存之道下,要想使“以药养医”退出舞台,必然要加大政府对医院的投入。全国千千万万的公立医院,要想全面改变这一格局,资金都由政府投入将很难实现。此外,刚通过的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指导意见中也重申了要逐步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实现由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来补偿的机制。医院由此减少的收入或形成的亏损,将通过增设药事服务费、调整部分技术服务收费标准和增加政府投入来解决。不难看出,医院以后在医药方面的“亏损”,又将由政府来买单。

难点2:全民医保难以落实到实处。新医改推出后最让人关注的就是全民医保。但是全民医改在推进的过程中将面临很多的考验。全民医保,重点就在全民二个字。在我国,老百姓的观念是生病了去医院看病,很多人不会提前为自己投保医保,特别是在生活底层的劳动者,更不会拿自己辛苦赚来的钱去购买医保。另外,在长久的实践中可以看出,自愿性的政策在我国很难全面的推广,只有在强制政策下才有可能实现。全民医保出发点是好的,但公共服务的医保资金从何而来。金融危机后各级财政资金负增长,财政要办的事很多,量入为出是基本原则,全民医保能否保得住、保到位、保到底!拭目以待。

五、结语

新医改的推出是为建立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体制,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新医改的出台使老百姓看到了政府为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上作出的决心。政府3年内投入8500亿资金促5项改革,希望这一举措可以真正落实到位,解决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等医疗改革的困局,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负担,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使新医改这项惠民的大工程,真正能够起到改善民生的作用。

第四篇:新医改方案

宗地乡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2009-2011年重点抓好五项改革:一是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二是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三是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四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五是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推进五项重点改革,旨在着力解决群众反映较多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将全体城乡居民纳入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切实减轻群众个人支付的医药费用负担。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方便群众就医,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降低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使全体城乡居民都能享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最大限度地预防疾病。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提高公立医疗机构服务水平,努力解决群众“看好病”问题。

推进五项重点改革,旨在落实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质,具有改革阶段性的鲜明特征。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这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从理念到体制的重大变革,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艰巨而长期的任务,需要分阶段有重点地推进。要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在改革初期首先着力解决公平问题,保障广大群众看病就医的基本需求,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提高保障水平。逐步解决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之间的衔接问题。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发展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卫生服务,统筹利用全社会的医疗卫生资源,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医疗卫生需求。

推进五项重点改革,旨在增强改革的可操作性,突出重点,带动医药卫生体制全面改革。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是一项重大制度创新,是医药卫生体制全面改革的关键环节。五项重点改革涉及医疗保障制度建设、药品供应保障、医药价格形成机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公立医疗机构改革、医疗卫生投入机制、医务人员队伍建设、医药卫生管理体制等关键环节和重要领域。抓好这五项改革,目的是从根本上改变部分城乡居民没有医疗保障和公共医疗卫生服务长期薄弱的状况,扭转公立医疗机构趋利行为,使其真正回归公益性,有效解决当前医药卫生领域的突出问题,为全面实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长远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一、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

(一)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三年内,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覆盖城乡全体居民,参保率均提高到90%以上。用两年左右时间,将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纳入城镇职工医保,确有困难的,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参加城镇居民医保。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实现医疗保险待遇与企业缴费脱钩。中央财政对困难地区的国有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参保给予适当补助。2009年全面推开城镇居民医保制度,将在校大学生全部纳入城镇居民医保范围。积极推进城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和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医保。政府对符合就业促进法规定的就业困难人员参加城镇职工医保的参保费用给予补贴。灵活就业人员自愿选择参加城镇职工医保或城镇居民医保。参加城镇职工医保有困难的农民工,可以自愿选择参加城镇居民医保或户籍所在地的新农合。

(二)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逐步提高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筹资标准和保障水平。2010年,各级财政对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并适当提高个人缴费标准,具体缴费标准由省级人民政府制定。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对政策范围内的住院费用报销比例逐步提高。逐步扩大和提高门诊费用报销范围和比例。将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最高支付限额分别提高到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6倍左右,新农合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倍以上。(三)规范基本医疗保障基金管理。各类医保基金要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合理控制城镇职工医保基金、城镇居民医保基金的结余和累计结余,结余过多的地方要采取提高保障水平等办法,把结余逐步降到合理水平。新农合统筹基金当年结余率原则上控制在15%以内,累计结余不超过当年统筹基金的25%。建立基本医疗保险基金风险调剂金制度。基金收支情况要定期向社会公布。提高基金统筹层次,2011年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基本实现市(地)级统筹。

(四)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有效使用救助资金,简化救助资金审批发放程序,资助城乡低保家庭成员、五保户参加城镇居民医保或新农合,逐步提高对经济困难家庭成员自负医疗费用的补助标准。

(五)提高基本医疗保障管理服务水平。鼓励地方积极探索建立医保经办机构与医药服务提供方的谈判机制和付费方式改革,合理确定药品、医疗服务和医用材料支付标准,控制成本费用。改进医疗保障服务,推广参保人员就医“一卡通”,实现医保经办机构与定点医疗机构直接结算。允许参加新农合的农民在统筹区域内自主选择定点医疗机构就医,简化到县域外就医的转诊手续。建立异地就医结算机制,探索异地安置的退休人员就地就医、就地结算办法。制定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解决农民工等流动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障关系跨制度、跨地区转移接续问题。做好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城乡医疗救助之间的衔接。探索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医疗保障管理制度,并逐步整合基本医疗保障经办管理资源。在确保基金安全和有效监管的前提下,积极提倡以政府购买医疗保障服务的方式,探索委托具有资质的商业保险机构经办各类医疗保障管理服务。

二、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六)建立国家基本药物目录遴选调整管理机制。制订国家基本药物遴选和管理办法。基本药物目录定期调整和更新。2009年初,公布国家基本药物目录。

(七)初步建立基本药物供应保障体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推动药品生产流通企业兼并重组,发展统一配送,实现规模经营;鼓励零售药店发展连锁经营。完善执业药师制度,零售药店必须按规定配备执业药师为患者提供购药咨询和指导。政府举办的医疗卫生机构使用的基本药物,由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机构公开招标采购,并由招标选择的配送企业统一配送。参与投标的生产企业和配送企业应具备相应的资格条件。招标采购药品和选择配送企业,要坚持全国统一市场,不同地区、不同所有制企业平等参与、公平竞争。药品购销双方要根据招标采购结果签订合同并严格履约。用量较少的基本药物,可以采用招标方式定点生产。完善基本药物国家储备制度。加强药品质量监管,对药品定期进行质量抽检,并向社会公布抽检结果。

国家制定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省级人民政府根据招标情况在国家指导价格规定的幅度内确定本地区基本药物统一采购价格,其中包含配送费用。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购进价格实行零差率销售。鼓励各地探索进一步降低基本药物价格的采购方式。

(八)建立基本药物优先选择和合理使用制度。所有零售药店和医疗机构均应配备和销售国家基本药物,满足患者需要。不同层级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使用率由卫生行政部门规定。从2009年起,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其他各类医疗机构也都必须按规定使用基本药物。卫生行政部门制订临床基本药物应用指南和基本药物处方集,加强用药指导和监管。允许患者凭处方到零售药店购买药物。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药品报销目录,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

三、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九)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完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发挥县级医院的龙头作用,三年内中央重点支持2000所左右县级医院(含中医院)建设,使每个县至少有1所县级医院基本达到标准化水平。完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标准。2009年,全面完成中央规划支持的2.9万所乡镇卫生院建设任务,再支持改扩建5000所中心乡镇卫生院,每个县1-3所。支持边远地区村卫生室建设,三年内实现全国每个行政村都有卫生室。三年内新建、改造3700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1万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央支持困难地区2400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公立医院资源过剩地区,要进行医疗资源重组,充实和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社会力量举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的公共卫生服务,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给予补偿;对其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通过签订医疗保险定点合同等方式,由基本医疗保障基金等渠道补偿。鼓励有资质的人员开办诊所或个体行医。

(十)加强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制定并实施免费为农村定向培养全科医生和招聘执业医师计划。用三年时间,分别为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村卫生室培训医疗卫生人员36万人次、16万人次和137万人次。完善城市医院对口支援农村制度。每所城市三级医院要与3所左右县级医院(包括有条件的乡镇卫生院)建立长期对口协作关系。继续实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采取到城市大医院进修、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等方式,提高县级医院医生水平。

落实好城市医院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生晋升中高级职称前到农村服务一年以上的政策。鼓励高校医学毕业生到基层医疗机构工作。从2009年起,对志愿去中西部地区乡镇卫生院工作三年以上的高校医学毕业生,由国家代偿学费和助学贷款。

(十一)改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成本通过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补偿。政府负责其举办的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按国家规定核定的基本建设、设备购置、人员经费及所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的业务经费,按定额定项和购买服务等方式补助、医务人员的工资水平,要与当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平均工资水平相衔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的医疗服务价格,按扣除政府补助后的成本制定。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后,药品收入不再作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经费的补偿渠道,不得接受药品折扣。探索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收支两条线等管理方式。

政府对乡村医生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等任务给予合理补助,补助标准由地方人民政府规定。

(十二)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使用适宜技术、适宜设备和基本药物,大力推广包括民族医药在内的中医药,为城乡居民提供安全有效和低成本服务。乡镇卫生院要转变服务方式,组织医务人员在乡村开展巡回医疗;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对行动不便的患者要实行上门服务、主动服务。鼓励地方制定分级诊疗标准,开展社区首诊制试点,建立基层医疗机构与上级医院双向转诊制度。全面实行人员聘用制,建立能进能出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建立以服务质量和服务数量为核心、以岗位责任与绩效为基础的考核和激励制度。

四、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

(十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覆盖城乡居民。制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明确服务内容。从2009年开始,逐步在全国统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并实施规范管理。定期为65岁以上老年人做健康检查、为3岁以下婴幼儿做生长发育检查、为孕产妇做产前检查和产后访视,为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疾病、艾滋病、结核病等人群提供防治指导服务。普及健康知识,2009年开设中央电视台健康频道,中央和地方媒体均应加强健康知识宣传教育。

(十四)增加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继续实施结核病、艾滋病等重大疾病防控和国家免疫规划、农村妇女住院分娩等重大公共卫生项目。从2009年开始开展以下项目:为15岁以下人群补种乙肝疫苗;消除燃煤型氟中毒危害;农村妇女孕前和孕早期补服叶酸等,预防出生缺陷;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农村改水改厕等。

(十五)加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重点改善精神卫生、妇幼卫生、卫生监督、计划生育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设施条件。加强重大疾病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测预警和处置能力。积极推广和应用中医药预防保健方法和技术。落实传染病医院、鼠防机构、血防机构和其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从事高风险岗位工作人员的待遇政策。

(十六)保障公共卫生服务所需经费。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经费、发展建设经费、公用经费和业务经费由政府预算全额安排,服务性收入上缴财政专户或纳入预算管理。按项目为城乡居民免费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高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2009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不低于15元,2011年不低于20元。中央财政通过转移支付对困难地区给予补助。

五、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十七)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监管机制。公立医院要坚持维护公益性和社会效益原则,以病人为中心。鼓励各地积极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有效形式。界定公立医院所有者和管理者的责权。完善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推进人事制度改革,明确院长选拔任用和岗位规范,完善医务人员职称评定制度,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鼓励地方探索注册医师多点执业的办法和形式。强化医疗服务质量管理。规范公立医院临床检查、诊断、治疗、使用药物和植(介)入类医疗器械行为,优先使用基本药物和适宜技术,实行同级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

探索建立由卫生行政部门、医疗保险机构、社会评估机构、群众代表和专家参与的公立医院质量监管和评价制度。严格医院预算和收支管理,加强成本核算与控制。全面推行医院信息公开制度,接受社会监督。

(十八)推进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逐步将公立医院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财政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财政补助两个渠道。政府负责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和大型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和政策性亏损补偿等,对公立医院承担的公共卫生任务给予专项补助,保障政府指定的紧急救治、援外、支农、支边等公共服务经费,对中医院(民族医院)、传染病医院、职业病防治院、精神病医院、妇产医院和儿童医院等在投入政策上予以倾斜。严格控制公立医院建设规模、标准和贷款行为。推进医药分开,逐步取消药品加成,不得接受药品折扣。医院由此减少的收入或形成的亏损通过增设药事服务费、调整部分技术服务收费标准和增加政府投入等途径解决。药事服务费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范围。积极探索医药分开的多种有效途径。适当提高医疗技术服务价格,降低药品、医用耗材和大型设备检查价格。定期开展医疗服务成本测算,科学考评医疗服务效率。

公立医院提供特需服务的比例不超过全部医疗服务的10%。鼓励各地探索建立医疗服务定价由利益相关方参与协商的机制。

(十九)加快形成多元办医格局。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按照区域卫生规划,明确辖区内公立医院的设置数量、布局、床位规模、大型医疗设备配置和主要功能。要积极稳妥地把部分公立医院转制为民营医疗机构。制定公立医院转制政策措施,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和职工合法权益。

鼓励民营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院。民营医院在医保定点、科研立项、职称评定和继续教育等方面,与公立医院享受同等待遇;对其在服务准入、监督管理等方面一视同仁。落实非营利性医院税收优惠政策,完善营利性医院税收政策。公立医院改革2009年开始试点,2011年逐步推开。

六、保障措施

(二十)加强组织领导。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统筹组织和协调改革工作。国务院有关部门要抓紧研究制定相关配套文件。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领导,抓好组织落实,加快推进各项重点改革。

(二十一)加强财力保障。各级政府要认真落实《意见》提出的各项卫生投入政策,调整支出结构,转变投入机制,改革补偿办法,切实保障改革所需资金,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了实现改革的目标,经初步测算,2009-2011年各级政府需要投入8500亿元,其中中央政府投入3318亿元。

(二十二)鼓励各地试点。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涉及面广,情况复杂,政策性强,一些重大改革要先行试点,逐步推开。各地情况差别很大,要鼓励地方因地制宜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开展多种形式的试点,进行探索创新。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指导各地试点工作。要注意总结和积累经验,不断深入推进改革。

(二十三)加强宣传引导。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制定分步骤、分阶段的宣传方案;采取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方式,广泛宣传实施方案的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解答群众关心的问题;及时总结、宣传改革经验,为深化改革营造良好的社会和舆论环境。

宗地乡卫生院 2011年5月15日

第五篇:浅谈新医改方案

浅谈新医改方案

新医改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向社会公布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意见》提出了“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近期目标,以及“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的长远目标。

一、新医改方案中的创新点

(一)理念创新,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成为公共产品

《意见》要求,以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改革方案设计、卫生制度建立到服务体系建设都要遵循公益性的原则,“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

这是我国第一次明确从“基本制度”的高度保障人民健康,对医疗卫生事业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作为公共产品的制度,必然覆盖全民、公平享有。

(二)全民医保

据《意见》,我国将逐步建立覆盖全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首次实现医保的全覆盖。国家还将把关闭、破产企业和困难企业职工、大学生、非公经济组织从业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纳入城镇职工或居民医保范围。建立覆盖全民的医保制度,目的在于实现医药费用的合理分担,这是解决老百姓“看病贵”最核心的措施,医保覆盖全民也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

(三)首次确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目标

国家“逐步向城乡居民统一提供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缩小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差距,力争让群众少生病。

“均等化”意味着每个人,不论性别、年龄、种族、职业、收入水平等,都享受同样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四)价格竞争机制

在《意见》里,提出了我国将建立基本药物制度的决定。关于这一点,据了解,国外很多国家都建有基本药物制度;而在我国,以前只有医保药物目录,却没提出过基本药物制度。所以,这一决定具有划时代意义。

关于基本药物的问题,在此前发布的“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指出:由国家定点生产、集中配送,统一制定零售价。但在《意见》中改成了“国家制定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由省级人民政府根据招标情况确定本地区的统一采购价格”。对于这样的改变,业内相关人士分析,这样做遵循了市场规律和价格竞争机制,是很大的进步,避免了“定点生产必然带来行政垄断”的弊端。关于价格竞争机制的引入还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非营利性机构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实行政府指导价,其余由医疗机构自主定价;一是对仿制药品实行上市药品价格从低定价制度。

(五)异地医保

《意见》第六条中提出,“做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之间的衔接。以城乡流动的农民工为重点积极做好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以异地安置的退休人员为重点改进异地就医结算服务”。关于异地医保涉及退休老人异地养老问题和农民工流动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韩克庆指出:解决异地医保问题,更多的是依靠制度层面的衔接问题,同时也需要技术层面的支持。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将城乡居民、城镇和乡村统筹合一,就必须缩小城乡和地域之间的差距。

(六)政府为医疗服务“买单”

在实现“新医改”后,政府将为医疗服务“买单”,那么,如何评判政府购买的服务绩效?政

府投入大量的财力用于购买公共医疗服务,但如何评估公共卫生医疗服务质量?一是群众是否得到了符合质量规范(标准)的服务,如:高血压病人是否得到了高血压病情随访和用药的指导,这部分是产出,是健康服务机构应该负责任的;二是服务是否有效,当群众得到服务后,其健康状况是否有所改进,这部分是结果。结果会受到其它因素的共同作用,但服务提供机构需要改进服务设计,提高服务的效果。对产出的绩效考评,会促使健康服务机构的服务提供,保证人群得到健康服务。对结果的考评,将会提高服务的有效性,改进服务的设计。通过这两个部分的绩效考评,保证了政府购买的服务能够落实到人群的头上,而且是有效的服务。避免政府采购“虚拟”的服务,即虽然购买了,但实际上群众没有得到服务;同时避免了群众得到无效的服务这两种情况。

二、新医改方案中的难点

(一)医疗卫生回归公益本性要防止出现医疗效率、服务、质量、水平下降现象

公共、公益性质就决定了公立医院不可能有暴利,那么,在经济市场化的今天,在利益充斥社会的氛围下,没有利益驱使能否提高医疗卫生人员的积极性,能否提高医疗卫生的服务质量和医疗水平,拿什么吸引名家、名医留在公立医疗机构,是值得认真对待和研究的问题。必须防止出现过去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医疗机构中在服务上的“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的情况;防止出现效率低下、耽误急重病症患者医疗的现象;防止受社会利益诱惑,公立医院人才流失,造成公立医院医术水平、医疗质量下降问题。这就需要在“回归公益性”时,公立医疗机构、公益医疗卫生服务项目在内部激励机制、分配制度、约束措施等方面下工夫研究对待,出台行之有效的机制、制度和措施,保证“回归公益性”改革的成功。

(二)操作层面的阻力

在中国的医疗卫生体制中,长长的销售链一直广受诟病,从全国总代理到各地二级代理,再到医药公司、医药代表,层层中间各环节,使药品的最终售价是出厂价的十几倍甚至上百倍,高额利润养活了利益链上的诸多中间环节。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要求政府统一招标采购,统一配送,完全取消了中间环节。目前中国有1.3万多家药品批发商,完全失去原有生存空间的这些数量巨大的药品批发商,可能会给基本药物制度的建立带来剧烈冲击。

目前中国有4700多家药品生产企业,存在很多上百家企业生产同一种药品的情况,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要求基本药物实行政府统一招标采购,统一配送到医院,不可能所有生产同一类药品的都会中标,这就意味着过去有些生产同一类药品的企业之间要产生竞争,医药企业兼并重组不可避免,政策导向将推动国内药品流通市场集中度快速提高,部分中小医药企业将面临严峻考验。所有的利益调整都会面临巨大的阻力和激烈的博弈。

药品生产企业和药品批发商再加上处于同一条利益链上的本就积重难返的公立医院,三方合谋会对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造成多大的阻力,目前还很难说。

(三)公立医院的改革

公立医院是提供医疗服务的主要力量,看病难、看病贵和老百姓的抱怨,最直接体现在医院这个层面,而绝大部分医药卫生改革的措施,最终都要通过医院这个平台来实现。

公立医院的改革可以说是医改的难中之难。虽然长期以来形成的以药养医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医患关系剑拔弩张,但用“以技养医”取代现有的“以药养医”,同样面临种种困难。而以药养医模式不改变,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很可能会形同虚设。公立医院改革不到位,新医改的成就便可能毁于一旦。做强基层医疗机构,某种程度上,是另起炉灶取代大医院的部分功能,最终瓦解大医院的势力,这可能是解决公立医院痼疾的可行办法。

(四)基层医疗卫生人才

大医院里常常人满为患,挂号犹如春运期间买车票,“一号难求”;而在基层社区、尤其是偏远农村的医疗机构则冷冷清清,有近一半的医疗设施几近闲置。

根据《意见》,我国将加快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

建立多层次的医疗服务体系是解决“看病难”的重要措施。但是如何让老百姓改变就诊习惯、接受并认可基层的医疗服务是目前的难题。这不仅需要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硬件建设,基层人才建设更为任重道远。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人才是最伤脑筋的事。虽然我国已经建立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但是老百姓看病还是要往大医院跑,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社区的全科医生队伍太年轻。由于工资待遇低、业务发展空间有限,经过系统培养的医学院校毕业生很少愿意到社区及乡镇卫生院工作。

解决基层卫生人才资源匮乏的问题,一方面应实施全卫生行业统一的人事、社会保障等制度改革,另一方面也可以参考国外的做法,通过立法,采取强制性手段,实行高层次医疗卫生人才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制度。

下载评价新医改方案中的创新点和难点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评价新医改方案中的创新点和难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医改方案学习心得(汇编)

    新医改方案学习心得 期待已久的新医改方案终于面世,近期重点实施方案也已出台,社会各界对此给予积极肯定。新医改方案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中医在疾病预防、医疗服务中的作用。......

    新医改方案研究(★)

    新医改方案研究 2009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2009~2011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新一轮医改方案正式出台。这是一部为了建立......

    新医改方案全文解读

    新医改方案全文解读 1.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在《意见稿》中,提出医改的总体目标是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而医......

    新医改方案-简介 新医改方案

    新医改方案-简介 新医改方案 2009年4月6日,国务院正式公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新医改方案最终稿)。《意见》首次提出,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

    新医改方案主要内容(大全)

    新医改方案主要内容 三、完善医药卫生四大体系,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形......

    如何看待新医改方案

    如何看待新医改方案 政治经济学贾丽武 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到千家万户幸福 现在看病难,看病贵,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到大医院看病难,挂专家号难,医药费用负担重,在不同......

    新医改 点“亮”八大关键词(合集)

    新医改 点“亮”八大关键词 4月7日,国务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出台。这一方案提出推进五项重点改革,着力解决群众反映较多的“看病难、看病贵”......

    连云港市新医改创新做法

    在基金支付方式方面,我们也搞了一些创新的做法,比如说我们搞单病种付费,所谓单病种付费就是取一些好操作的病种,这些病种施行限价的政策。什么叫限价呢?就是治疗这种病最多就只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