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院感会议
2013年院感委员会会议记录
时间:2013年3月10日 地点:医院会议室
参加人员:章玉民 辛霞 王华丽 黄梅 张咏梅 裴红 李翠玲 吴晓红 马玉良 赵燕 王桂荣 张富军 任伍
主讲人:院长 孙曾玉 会议内容:
一.院感办公室负责人辛霞汇报了目前院感控制管理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1.院感知识培训教育:制定了院内培训教育计划。问题:缺乏院感专职人员培训。
2.监测与反馈:院感监测每月正常进行。问题:无环境卫生学的生物监测和病原体耐药性监测。
3.医务人员院感的预防和控制:开展了防护知识培训。问题:无个人防护用品登记和职业暴露追踪。
4.手卫生:已宣传培训。问题:部分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不高。
5.医院的清洁、消毒与隔离:制度已建立。问题:有执行不规范的现象。6.特殊部门、重点部位院感的控制与预防:问题:产房、手术室、消毒供应室、口腔科等内部布局不尽合理,设施不尽完善。
7.医疗废物管理:有制度及工作流程。问题:执行不到位。二.形成的决议:
1.院感知识培训教育:院感专职人员的上岗培训、参加外出培训,由医务科具体安排。
2.监测与反馈:要求检验科开展生物监测工作。
3.医务人员院感的预防和控制:医护人员个人防护用品登记医务科负责,职业暴露登记、报告由各科负责,院感办督导。
4.手卫生:各科督促医务人员要严格执行规范,院感办按月对医务人员手卫生进行监测。
5.医院的清洁、消毒与隔离:各科督促医务人员规范执行制度,记录完整。护理部、院感办督导。
6.特殊部门、重点部位院感的控制与预防:产房、新生儿病房、急诊室、传染科、手术室、消毒供应室、口腔科、检验科、治疗室、换药室、洗衣房等的科室领导按消毒技术规范,要求掌握相关的院感知识,把存在的问题、按消毒技术规范予以解决。
7.医疗废物管理:各科与院感专职人员配合,按规范执行。
8.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和消毒器械的管理:由药技科负责组织实施。院长强调,医院感染控制管理工作是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是我院创建等级医院评审的重点工作之一,此项工作牵涉到医院每个科室、贯穿于医疗工作的各个方面及全过程,需要全院每个人的积极参与,要求全院各科室及全体医护人员从自我做起,认真履行医院感染控制管理各项制度、规范,按照院感委员会会议精神,积极自查整改,使我院的院感工作逐步走向正规,切实提高医疗质量,为创建“等级医院”打下坚实基础。
一二一团职工医院 2013年3月10日
2013年院感委员会会议记录
时间:2013年6月27日 地点:医院会议室
参加人员:章玉民 辛霞 王华丽 黄梅 张咏梅 裴红 李翠玲 吴晓红 马玉良 赵燕 王桂荣 张富军 任伍
主讲人:孙曾玉院长
内容:有关医院感染与控制内容 会议摘要:
今天下午召开院感委员会会议把第二季度院感质量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对全院各科室进行反馈。大部分科室医护人员都能够认真落实医院感染各项工作制度,严格执行各项技术操作规范,院感资料记录及时完整,但还存在不少问题。下面由院感办公室负责人辛霞进行反馈。
辛霞讲话:通过第二季度的检查主要问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希望各科主任和护士长对照各科情况进行整改。
1.一次性注射器有重复使用现象。
2.个别医务人员院感知识掌握不好,最基本的消毒液含量用法用途都不熟悉。
3.医疗器械清洗不干净不彻底,有污垢锈斑。
4.医疗废物分类不清,有生活垃圾和医疗垃圾混放现象。5.个别科室高压灭菌物品无消毒日期。孙曾玉院长提出整改措施:
要求全院各科室负责人要确实认识到院内感染的重要性,必须按照《院感管理规范》《消毒灭菌规范》和《医院感染评审标准实施细则》的有关要求切实履行监管职责,结合本科室实际及时把存在的问题纠正过来,严格控制院内感染发生提高医疗质量,对本季度检查出来的问题按《一二一团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将纳入绩效考核。
一二一团职工医院
2013年6月27日
第二篇:2018院感会议发言稿
各位同志:
下午好!
今天下午召开全院院感工作会议,到会的是我们各科室院感管理小组成员,担负着全院院感控制工作,可以说是我院院感管理的中流砥柱,各位努力与否直接关系到医院兴衰存亡。在过去的几年中,由于大家的共同努力,我院不仅没有发生恶性院感事件,而且还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与大家的齐心协力,齐抓共管是分不开的。在这里,我代表医院向大家说一声感谢!人们常说,在医院,只有两件事可以让一家医院在一夜之间覆灭,一是火灾,二是恶性院感事件,比如最初的1998年某院大规模手术感染事件、安微某院眼球事件,还有近几年层出不穷的血透丙肝门事件,某院和某院新生儿感染死亡事件等等,足以让一家医院门可罗雀,所以,为了医院的平安,为了全院人民的利益,我们把院感工作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人、财、物方面都给予了大力支持,相信大家已有所感触。大家能够当选副组长、监控医生、监控护士,说明在平时工作中爱岗敬业,是科室工作中的佼佼者,业务尖子,技术骨干,是医院优秀的后备力量,希望大家能够一如既往的保持这种优良作风,以饱满的热情全力抓好院感安全。为做好院感控制工作,世卫组织提出了“清洁的医疗才是安全的医疗”,就包括清洁的产品,清洁的设备,清洁的环境,清洁的手,每一项都与院感密不可分。中国患者十大安全目标中,也将“医务人员手卫生”列为其中的重中之重。过去,我们的许多工作,包括院感工作有流于形式,应付检查的情况,但现在时代不一样了,公立医院改革给了我们新的机遇,也给我们带来新的挑战,医院的发展需要我们真抓实干,百姓的健康需求,例均费用的限制,临床路径的设置,无不需要我们提供清洁安全的医疗服务,减少患者感染。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一个故事,一条小鱼和一条大鱼在海里游,大鱼问小鱼,水怎么样?小鱼一脸茫然,问道:水是什么?除了在座的各位,我想医院不乏有这样的人,身在其中,却不知道身院感就在身边,不知道自己的每一项操作每一个举动都与院感息息相关,院感工作贯穿了医疗护理工作的始终。这就需要我科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加大检查督导力度,需要在座的每一位切实贯彻执行。在此,我对在座的各位寄予重托,首先,请各位全力协助科主任抓好科室的院感工作,尤其要在手卫生推广,院感知识培训与考核方面下功夫,不得流于形式,科主任护士长要带头做好手卫生;其次,请各位监控医生明确职责,切实做好院感病例上报、多重耐药菌的控制工作;第三,希望各位监控护士一如既往的努力,将工作的重心逐步转移至消毒隔离及手卫生方面。
最后,祝大家工作顺利,生活美满!
2017年1月17日
第三篇:2016年第四季度院感会议
2016年第四季度院感工作会议
时间:2017年1月6日 地点:大楼七层会议室 主持人:张云南
2016年第四季度院感科根据工作计划逐步实施各项工作。第四季度对全院临床科室、手术室、门诊进行了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检查。重点检查了医疗垃圾分类,手卫生依从性及消毒隔离等。现将检查存在问题如下:
一、门诊
1.门诊“B”超室内办公桌上医疗垃圾与生活用品混放,用后的注射器、针头随意扔放桌面,与生活用品在一起 2.利器盒无启用时间,个别医疗垃圾袋单层 3.个别洗手池无六步洗手法流程图 4.拖把标识不清晰
5.棉签无开包日期,碘伏无启用时间 6.免洗手消毒剂过期
二、病房
1.抽查操作(六步洗手法),护士张敏洗手操作程序不对 2.拖把无标识 3.碘伏无开启时间
三、手术室、供应室 1.拖把无标识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科已向相关科室护士长和相关人员及时反馈,并要求现场立即整改,不能现场整改的,要求护士长进行培训,以达到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持续改进。
感控科
第四篇:安全会议小感
安静严肃的会场上,有一部分人在干着与开会无关的事情,有的人看手机,有的人看书,有的人眼睛直直地看着一处,显然神思迷离,不知思绪飘到了哪里。这是公司某次安全工作会议现场的小花絮。
安全工作会议,其重要性不用赘述大家都非常清楚,可就是这么重要的会议,却遭受了上述人的“冷遇”。而且与会者还有相当一部分人既没带本或纸,也没拿笔,难道公司各位分管领导安排部署一年中的多项重要工作,空手而来的人都能将其印记到大脑中?
笔者以为,他们不听讲或是不做记录的行为,首先是对讲话者的不尊重,其次是对自身职责的不尊重。他们将自己定位在旁听或旁观的角色,对参加会议的目标不明确、对会议内容不重视。不听清楚,不弄明白,怎能做好“上传下达”?也许有人要说,如此重要的会议,一般会后都要下发文件,学习文件也一样,但是内容学得到,领导强调的工作重点却不一定在文件上一一显示,何况个人的理解也不一定准确到位,所以传达落实会议精神,其效率和效果是否会受到影响?而且执行力是否会受到质疑?
安全要从意识着手,增强自我约束。牢固树立“安全高于一切,一切服从安全”的理念,从现在做起,重视安全会议,明确自己的职责,开会时带上本和笔,不要听过就忘,全当耳边风,而要记录在本子上,更要记到心里去,落实在行动中,切实提高安全意识。倡导职工学习党员“挂牌子、亮承诺”的做法,需要时也来点“把自己当回事”的勇气,“我是工长,我对工区的安全管理,包括人、设备、环境负责;我是技术骨干,我对包机设备、对自己和工友的安全负责;安全闭环的任何一处出了问题,我们都有责任。”
安全要从基础抓起,加强精细管理。最近武华太董事长提出“三基”、“两抓紧”、“两消除”,把安全生产基本功再次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为了夯实安全基础,抓好班组现场管理,现场作业人员需要在提升技能上下功夫,通过案例教育、师带徒、实操训练等方式加强学习实践;在做好本职工作上动脑筋,做好班前预想、班中监管、班后总结,严格执行“五想五不干”和“手指口述确认法”,实现上标准岗、干标准活;在精细管理上想办法,全员互动把握现场安全作业各环节,排查治理隐患,杜绝事故发生。
安全要从帮教出发,发挥能动作用。基层管理者发现问题时,不要急于用考核处罚的方式对待,处罚不是目的。在遇到职工有情绪、有困难时,尝试通过融入情感的宣教和帮扶,使其从思想上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在实践中体会不安全行为可能带来的危害,自觉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为铁路运输的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第五篇:院感
医院感染相关知识介绍
一、医院获得性感染概念:简称医院感染,是指患者或医护人员在医院内获得并产生临床症状的感染。由于感染有一定的潜伏期,因此院内感染也包括在医院内感染而在出院后才发病的患者。临床上将入院48h后发生的感染称为医院获得性感染。
二、医院感染危害 :院内感染是当前医学领域备受关注的问题之一,其特点是起病急、不易控制,常呈爆发流行,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世界卫生组织(WHO)对14个国家55所医院开展的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显示,平均8.7%的住院病人存在医院感染,我国的医院感染率也在8%-10%。即使是在医疗技术普遍比较发达的欧盟国家,病人在医院救治时,其院内感染几率也高达10%。如在英国每年会有5000多人死于院内感染。院内感染是一个全球性问题。能否最大程度地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将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医院的战略发展等。而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消息称.每年全球有数百万人遭受过院内感染,并有数万人因院内感染而死亡。美国联邦医疗保险与医疗救助服务中心(CMS)规定,2008年10月1日之后出院的病人,如出现以下8种情况,将不再支付医院相关费用。这8种情况包括:手术留下异物、空气栓赛、配血不合、尿管相关尿路感染、褥疮、血管插管相关感染、手术部位感染—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的纵隔炎,以及医院内获得的外伤—骨折、脱臼、颅内损伤、挤压伤、烧伤及其他外源性的影响等。从中可以看到,其中3项属于医院感染。也就是说,如果患者人院后,发生了尿管相关尿路感染、血管插管相关感染、手术部位感染—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的纵隔炎,那么,CMS将不会支付由此发生的相关费用。换言之,医院就会受到损失。应该讲,在不久的将来,如果国内实行预付费制度,即对医院内发生的感染拒付费的话(暂且不论这种方法合理与否,因为医院感染未必就是医院的原因),那么就可以使“投一份的预防费用,避免一百份的治疗费用”的理念成为现实,就可以使医务人员重视病人安全,将预防医院感染切实转化为自觉行动。从这个角度讲“感染控制的推动者预计为医保部门”,是有一定道理的。在国外一些医院,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已经标准化、系统化了,这让患者可以知晓医院感染及其预防等。
院内感染是一个全球性问题。能否最大程度地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将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医院的战略发展等。如:西安交大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有8例患儿由于严重的院内感染事故在2008年9月5号到9月16号之间死亡,医院赔偿每个死亡患儿家庭18万元人民币,并退还所有治疗费用,直接经济“损失”144万余元,而且,患者对医院从此“望而却步”,间接损失不可估量。
三、院内感染发生的因素: 1 不合理使用抗生素
大量抗菌药的不合理应用也是造成院内感染的重要因素。我国使用抗生素现状 1991年,卫生部在全国36家大型医院进行了一次用药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按药品消耗金额排位的前100名药品中,抗菌药排第1位,总金额占前100名的47%,品种32种,占1/3,排在抗感染药物前3位的是头孢唑啉针、氨苄青霉素和螺旋霉素。但在国际市场上,抗感染药仅占销售额的10%.另外,抗生素用药时间越长,种类越多,抗菌谱越广,发生重感染的可能性也越大。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导致耐药菌株增加和繁殖。目前在抗生素的使用上,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合理现象,尚存在许多预防性用药、联合用药和较多地使用昂贵抗生素情况,这不但使细菌易产生耐药性,而且机体失去了抗真菌的能力,破坏了正常菌群内部各种微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造成了微生物失衡,使正常情况下不致病的条件致病菌得以大量繁殖,从而引起条件致病菌和真菌的双重感染。侵袭性操作 导尿、气管切开、气管插管、血液腹膜透析、内镜检查、静脉给药、深浅静脉置管等,所用的器械、物体表面、工作人员的手、空气等污染或消毒不彻底或无菌操作不严格,导致院内交叉感染。有文献报道,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医院感染率最高(与空气中微生物含量有关),其次是气管切开、气管插管。有研究表明气管插管中77%可造成气管内误吸,存在于咽喉的菌丝很容易沿气管插管侵入气管内。气管插管前无菌的气管,在插管72h后,气管内70%出现菌丝。再次是泌尿系统感染,泌尿道、尿路感染与导尿及尿管的留置关系甚为密切。日本广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报道561例医院感染中83%是尿路感染,其中93%是由尿管留置引起的。易感人群 老年因素已成为医院感染中易感因素,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近年来,随着社会老龄化,老年患者与日俱增,老年患者在医院内发生院内感染的发病率也逐年增高。因为高龄患者身体主要器官功能退化,生理防御能力衰退,免疫力下降,即使是微小的有毒微生物亦可导致感染发生。而婴幼儿免疫机制尚未发育成熟,而且生活护理主要依赖于医护人员及家长照顾,故易发生医院感染。住院时间 住院时间越长的患者,医院感染率越高。因为医院是各种病原微生物较为集中和较易流行场所,所以住院时间越长,受感染机会越多。操作及消毒隔离制度不严 治疗室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划分不明确,病室、治疗室、厕所所用拖布不分开,病床、桌抹布混用,用后不消毒,清扫床铺、地面不能湿式清扫,造成病室空气污染。终末消毒不彻底,造成病室之间的污染。医护人员、患者的手污染是造成院内感染的重要传播途径。由于医护人员接触患者污染的物品机会多,易将病原体通过手传递给其他患者或用品,造成间接污染,因此医护人员接触患者后不认真洗手消毒,就可成为输送病原体的工具。此外操作用具混合使用,可造成患者间病原体的直接传染。医护人员医院感染意识不强 在一些基层医院,医生和护士对院内感染知识不如对本专业学科重视,对院内感染的制度是被动的遵守和执行,甚至感到是一种压力。再则院内感染监控机构不健全。
四、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 加强医务人员院内感染知识的培训 消毒灭菌、无菌操作和隔离是切断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预防院内感染的基本手段,也是护理工作的基础。因为患者的一些诊疗操作、生活护理都要靠护士去完成,患者的情绪变化、病情变化都要靠护士去观察,与患者接触最多的是护士。一旦发现患者有感染时,护士可针对患者及时施行隔离、防止医院内感染的扩散。所以护士既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主力,又是主要的传播媒介。如何提高护士的预防医院感染意识,严格无菌操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使其充分认识到护理工作对预防院内感染的重要性,只有提高认识才能加强责任心,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共同防止院内感染的发生。医院感染管理科(或小组)要把对医护人员院内感染知识的培训,当作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制订出详细的培训计划,院内感染知识的培训还应与医务规范教育相结合,教育医护人员自觉地培养慎独意识和慎独行为,自觉地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树立严格的无菌观念。
2合理使用抗生素 尽早明确病原学诊断是合理应用抗生素的前提,也是保障患者尽快康复的条件。在使用抗生素时,要考虑到患者住院时间的长短,已用过的抗生素,全身情况,细菌培养结果,药物敏感性,感染的部位及目前院内细菌的耐药性和流行趋势。遵守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原则:(1)正确选择抗生素。严格按照各类抗菌药的适应证,并结合患者的生理、病理及免疫状态,有针对性地选用药物。临床细菌学诊断正确是选择用药的基础。另外,药敏试验也是选药的重要依据。(2)抗生素的联合应用。联合用药的目的是为了获得高效的协同作用,并扩大抗菌范围;其缺点是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可引起二重感染和引起细菌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故必须严格把握联合用药特征,不得擅自用药。抗生素联合应用的特征有:①单一药物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或混合感染,如细菌性心内膜炎、败血症、烧伤感染等;②病因未明而又危及生命的严重感染;③需长期治疗而致病菌易产生耐药性者。同时执行护士必须掌握合理用药知识,根据药的半衰期决定给药时间,自觉按规定时间给药,积极观察药效,及时向医生提供停药、换药依据。减少侵袭性操作 尽量减少侵袭性操作,尤其对免疫缺陷者,如为避免尿路感染的发生,应尽可能避免导尿,必要时应采取消毒闭式引流系统,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引流袋应低于引流口位置,避免引流液反流。外科手术及一切侵袭性操作应严格无菌,保证与患者接触的一切器材都具有微生物学安全性。操作精细、减少组织创伤、止血完善等均可减少术后感染发生。保护易感人群 对身体虚弱、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尤其是对恶性肿瘤、糖尿病、昏迷等危重患者并发症的预防更为重要。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必须加强支持疗法,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5缩短住院时间 院内感染的致病菌多是一些耐药菌,不仅症状严重,而且治疗上困难重重。由于患者长期住院,病房中感染与非感染患者共居一室,共用盥洗室,造成交叉感染。因此,患者痊愈后应立即出院,以免增加再次感染机会。尤其对老年慢性病患者,在提高医疗质量的前提下,病情稳定后尽早出院,定期门诊随访,继续治疗。
6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 医院感染科的专职人员,每月不定期的到各门诊有关科室及各病区检查消毒的浓度和浸泡时间,无菌包的有效时间,一次性医疗用品的使用及处理,进行消毒隔离制度、无菌技术操作等方面的检查、监督、指导。每月不定期对供应室进行抽查消毒保的消毒效果。通过检测使各个科室能对本科消毒不合格的项目及时了解,查找原因,重新消毒,合格后方可使用。避免医院交叉感染的发生,加强医护人员的无菌意识。重视监测工作 加强监测控制是预防医院内感染的主要措施,应按照卫生部医院内感染监测协调小组的要求,建立院内感染管理委员会,将预防院内感染列入工作规则,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健全院内感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完成医院内感染的各项监测工作,如不定期的检查医护人员、病房、门诊及各有关科室的无菌操作及消毒隔离制度的执行情况,微生物污染指标的监测情况,并定期由卫生防疫机构对医院卫生状况进行抽检,举办院内感染有关知识的培训班,提高全体医护人员的无菌观念和消毒隔离技术水平,使院内感染管理工作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严格的手卫生制度
洗手是一门技术,一般需要达到“6步洗手法”的标准,但是,有很多医务人员自身并没有重视“洗手”。不重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医务人员的工作的确很忙,如果按标准洗
手,很可能要“耽误”很多工作时间。例如按照有关标准去洗手,那么假设一个医生每工作1个小时看20个病人,至少需要20分钟(20次洗手,每次1分钟)来洗手。而我国医疗卫生资源紧张,大城市里二三级医院的医生每天看50—100名病人是很常见的,要这些医生按照标准去洗手很不现实。另外就是一些医院和医护人员自己并没有把“洗手”重视起来,因为一般不会发生大的感染事件。但是,在这样的麻痹大意下,不出事则已,一出事往往是以“生命为代价”。据有关数据统计,医院感染有1/3可通过遵循简单的洗手指南而得到预防,因此洗手依然是降低院内感染最简单和最重要的方法。但有关部门在对国内8家三级甲等医院的500多名医护人员调查后发现,只有41%的护士、16%的医生每天能按规范进行手卫生,而且34%的医生和20%的护士在洗手后会习惯性地在白大褂上擦。
洗手指征:直接接触病员前后,当医务人员的手有可见污染或被病员的血液、体液污染后,接触不同病员间或从病员的污染部位移到清洁部位时,无菌操作前后,处理清洁或无菌物品之前、污染物品之后,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接触病员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粘膜、破损皮肤或伤口敷料后,接触伤口前、护理特殊易感病人前后。医务人员的手未受到病员的血液、体液等可见污染时可采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可节约时间,方便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