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郑州市人民政府市长办公会议纪要
郑州市人民政府 市 长 办 公 会 议 纪 要
[2011]13号
郑州市人民政府
关于确保完成2011年度保障性安居工程任务
等问题的会议纪要
2月10日,副市长张建慧在市政府常务会议主持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部署2011年度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任务和土地供应问题。现将会议确定的主要事项纪要如下:
一、关于确保完成2011年度保障安居工程任务问题
(一)统一思想,明确任务。落实保障安居工程建设任务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的政治任务,对完不成任务的地方政府,国家将启动问责约谈机制。各
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统一思想,进一步强化住房保障责任,深入贯彻落实新“国八条”精神,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住房作为突破重点,认真落实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任务,确保年底前完成60011套保障性安居工程任务。市房管局要统筹负责全市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市规划局、国土资源局、发展改革委、财政局要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住房保障工作。
(二)加快保障性住房用地规划编制工作。按照新“国八条”精神,在新增建设用地年度计划中,单列保障性住房用地,做到应保尽保。加快编制保障性住房用地专项规划,以今年任务落实为着眼点,兼顾五年规划发展为落脚点,通过划定用地控制区,重点明确各区、管委会的用地规模、区域位置,实现前提规划、提前选址,并对县(市)、上街区提出明确的指标要求。同时要强化快速交通引导作用,利用轨道交通沿线、BRT支线和站点周边用地在各管委会、市区五区均衡分布一批大型综合性保障性住房社区,以方便群众居住、生活和出行。
此项工作由市规划局牵头,国土资源、房管部门配合,2月底前完成用地规划的编制工作。
(三)建立商品住房项目配建保障性住房制度。凡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的商品住房项目原则上需按照地上建筑总面积不低于10%的比例配保障性住房;对于特性区域、特定地段的商品住房项目,提请市政府常务会议或市政府常委会审议批准后,可不再配建保障性住房。配建的保障性住房类型、户型、面积由市房管部门根据需求情况确定和组织竣工验收,确有异议的,报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工作领导小
组研究确定。今后,城中村改造中村民安置住房也要配建一定比例的保障性住房。
(四)多策并举切实增加保障性住房供应。对2010年前已下达经济适用住房建设计划的项目,凡用地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各有关单位要加快手续办理,促使项目早落地、早开工。市房管、发展改革、国土资源部门要加快对2010年已申报项目进行梳理,符合申报条件且已办理建设用地选址的,作为保障性住房落的重点,直接下达经济适用住房安排计划。支持住房困难户较多的企业利用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自有土地,进行集资合作建房,并纳入经济适用住房供应计划,配建一定比例的租赁住房;在优先保组本单位住房困难职工需求的基础上,多余的房源纳入保障性住房管理范畴,向社会公开供应。
(五)强化县(市、区)政府住房保障职责。按照郑州新区、产业园区、职教园区重点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兼顾发展经济适用住房;
市区重点发展经济适用住房,兼顾公共租赁住房和廉价住房;县(市)、上街区大力发展经济适用住房,尝试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的思路,由市房管部门尽快对2011年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任务进行分解,目标分解工作要在2月底、3月初前完成。同时要建立住房保障工作考核问责机制,强化各级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的住房保障责任;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要统筹落实住房保障建设任务,按要求提供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并优先保证供应,凡未按照要求提供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一律暂停其他用地的审批
供应。
(六)研究出台公共租赁住房补贴政策。由市财政牵头,尽快研究出台公共租赁住房补贴政策,探索市政府负责投资包租,区政府负责运营管理,将城中村改造村民安置住房满足自住需求后的小户型住房纳入公共租赁住房管理的新途径。今年市内五区要根据需求完成2000套左右的房源筹集任务。
(七)支持国有企业进行保障性住房建设。重点支持郑州公共住宅建设投资公司、郑州市地产集团利用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国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土地,进行大型保障性住房社区建设;鼓励支持各县(市、区)政府成立国有投资公司进行保障性住房建设。
(八)切实加大保障性住房用地供应力度。加快出台《郑州市保障性住房土地储备实施细则》,制定土地储备供应实施方案,强化政府的土地储备供应能力;制定土地供应计划,落实项目法人招投标制度。对存量土地、住宅出让土地和已取得土地的项目入手,尽快下达或追加经济适用住房建设计划,并促进项目建设。通过以上措施,确保2011年保障性住宅建设用地供应不低于2769亩
二、关于龙湖地区建设用地指标问题
开发建设龙湖地区是郑州市的一项重大工程,按照三年有序发展的原则稳步推进,国土资源部门要讲该工程列入重点用地计划,重点保障。市国土资源局要积极协调省国土资源厅,2011年为龙湖地区
配备4平方公里建设用地指标,确保龙湖地区本年度开发建设的需要。
三、关于城中改造项目出让土地规划设计条件问题
由市城中村改造办公室组织,根据相关区政府制定的城中村改造方案,提出审核意见,明确改造建设方案。市规划局出具规划设计条件。市国土资源局按程序组织招拍挂出让。
与会人员: 市政府
张建慧
是政府办公厅
罗付河
王泽文
市国土资源局
吴洪杰
刘玉凤
陈思格
孙春雷 市规划局
张京祖
张
凯
市房管局
王万鹏
贺明理 市发展改革委
魏
东 市财政局
崔向彦 郑州新区
王
军
市土地储备中心
郑晓明 市土地交易中心
蒋爱兵 市村改办
姜海
第二篇:市长办公会议纪要
市长办公会议纪要宜政办纪8号
索 引 号 BC01-D0200-2004-007
信息名称 市长办公会议纪要宜政办纪8号
文件编号 宜政办纪8号
内容概述 医疗固体废物集中处置、供用电等6项议题
生成日期 2004-7-15
发布机构 宜兴市人民政府
公开日期 2004-7-15 14:18:48
全文标识 市长办公会议纪要
关于污水管网建设及区域供水等问题市长办公会议纪要
7月14日下午,市长吴峰枫主持召开了市长办公会议,市长办公会议纪要。会议主要讨论、研究了污水管网建设及区域供水、工业窑炉整治、土地交易服务中心资产负债和财务收支审计、退役士兵和转业士官接受安置、医疗固体废物集中处置、供用电等6项议题。现将会议主要精神纪要如下:
一、会议讨论、研究了有关污水管网建设及区域供水问题,听取了市水利农机局《关于污水管网建设及区域供水有关情况的汇报》(以下简称《汇报》)。会议认为,进一步加强市清源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工程管网建设,加快纳管范围内污水统一接入,实行集中处理,不仅能充分发挥污水处理厂的综合效能,而且还可有效改善水环境质量。会议同时认为,实行区域供水,有利于高质量完成我市改水任务、改善市民饮用水条件,也有利于保证饮用水安全、让更多的人充分享用到优质水。会议原则同意《汇报》意见。关于污水管网建设问题,会议强调了三个“加快”:一是要加快实施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建设,使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扩大到2.5万吨至5万吨左右。同时,要加快污水接入管网建设,使之尽快覆盖宜城老城区、城南及环科园三大区域,确保明年上半年接入管网建设到位。二是要加快二期工程建设的资金筹措。会议明确,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建设所需资金主要通过银行贷款、收好排污费和财政预算安排贴息资金三方面渠道解决。三是要加快纳管范围内污水统一接入。会议强调了三条原则:即按时序强制接入的原则,先生活污水后工业污水的原则和分级负担、分别建设的原则。会议要求,市水利农机部门要制定具体的纳管范围内污水统一接入的有关政策意见,并将上述三条原则体现在该政策意见中。在具体操作上,由市水利农机部门搞好指导,市清源污水处理厂积极实施。关于区域供水问题,会议强调了三点:一是要确保区域供水的可靠性、安全性。会议要求,市水利农机部门要邀请有关专家对横山水库的最大供水量作进一步动态分析和论证,以保证区域供水方案的安全、可靠,做到既对当前负责,也对历史负责。二是在保证城区供水安全的情况下,横山水库若有余量可优先考虑向中心镇供水。三是会议同意横山水库向官林镇供水。会议认为,供水方案经专家论证后可付之实施,管道建设费用实行分级负担。同时,要进一步细化供水价格,均衡负担,具体请供水公司与官林镇作好会商。关于分质供水问题,会议指出,横山水库水源水质是优质的,也是有限的,在横山水库供水范围内实行分质供水,既可降低水价,又可保证供水安全,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优水优用的原则,可以让优质的横山水更多地解决市民饮用水问题。关于分质供水的水价等具体问题和政策意见,会议要求市水利局拿出具体操作办法和意见后报市政府商定。
二、会议讨论、研究了有关工业窑炉整治问题,分别听取了市工业窑炉整治办公室、丁蜀镇、宜城镇、环科园关于工业窑炉整治推进有关情况的汇报,范文《市长办公会议纪要》。会议认为,自5月15日全市工业窑炉整治动员大会以来,市工业窑炉整治办公室以及丁蜀、宜城、环科园等部门和单位都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收到了明显的成效。但对照工业窑炉整治目标,任务仍很艰巨,当前,要突出重点解决好以下几个关键问题:一是窑炉企业的试点问题。会议要求,丁蜀镇、环科园要加强引导,强化服务,想方设法确保首批试点企业试点成功。二是关于港华燃气的配合问题。会议要求,港华燃气公司要按时间进度要求,加快燃气管道建设,确保管网建设进度满足企业的改造要求。同时,要进一步明确责任,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位。三是关于窑炉整治办公室下一步工作重点问题。会议指出,市工业窑炉整治办公室要加强指导服务,加强现场办公,针对企业提出的问题逐一加以解决。当前,尤其要坚持工业窑炉整治的推进目标不变,工作力度不减,推进进度不降。会议要求,在本月内再次召开市工业窑炉整治推进会,进行再发动,再加压,以确保工业窑炉整治目标任务的如期完成。
三、会议讨论、研究了有关土地交易服务中心2002—2003年资产负债和财务收支情况的审计问题,听取了市审计局《关于宜兴市土地交易服务中心2002—2003年资产负债和财务收支情况的审计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情况通报。会议认为,市土地交易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自成立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土地交易的政策比较配套,操作比较规范,成效也比较明显。在此情况下,对“中心”的资产负债和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审计,显得十分重要,也非常必要。会议原则同意《意见》精神。会议要求,“中心”要认真落实审计意见,进一步改进土地出让金的核算方法,规范核算行为;进一步完善操作规程,健全内控制度,更好地为宜兴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会议明确并要求市审计局对前期成本费用作延伸审计。同时,鉴于经营土地交易比较敏感、每年土地收益金数额较大及房地产开发对宜兴城市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三方面考虑,会议要求市审计部门对“中心”土地交易和财务收支情况要每年审计一次,每年通报一次。
四、会议讨论、研究了有关2003年冬季退役士兵和2004年春季转业士官接受安置问题,听取了市民政局关于《2003年冬季退役士兵及2004年春季转业士官接受安置情况汇报》(以下简称《汇报》)。会议认为,做好退役士兵和转业士官的接受安置工作,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政治任务。各级各有关部门必须抓紧抓好,抓出成效。会议原则同意《汇报》意见,并强调四点:一是关于目标。会议指出,无论是有偿安置还是指令性安置,安置率必须达到100%。二是关于政策。会议明确,今年自谋职业优惠政策与去年保持一致,以体现政策的连续性。三是关于标准。会议明确,今年有偿安置的补助金标准与去年保持一致。四是关于经费。会议要求,有偿安置资金由市财政出资300万元,资金缺口由市财政按照均衡负担的原则对各镇(园)、各有关部门进行统筹。会议同时明确,此项工作,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杨亚君具体牵头负责,市民政、财政认真组织实施。
五、会议讨论、研究了有关医疗固体废物集中处置问题,听取了市卫生局《关于医疗固体废物集中处置筹备工作情况的汇报》(以下简称《汇报》)。会议认为,加强医疗固体废物集中处置,既是“三创建”工作的迫切需要,也是改善我市城乡环境的内在需要,更是坚持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会议原则同意《汇报》意见,会后,市卫生部门要结合宜兴实际,尽快制定出台医疗固体废物集中处置管理办法。会议强调三点:一是全市所有医疗单位固体废物都必须进行集中处理。二是所有医疗固体废物必须全部处理。三是医疗固体废物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关于组织实施问题,会议明确,由副市长洪雅牵头组织市卫生部门作进一步调研,最终确定由哪家企业来实施以及集中处置的场地选择、优惠政策等问题。关于医疗固体废物集中处置点实施时间问题,会议要求年内必须建成,明年正式投运。
六、会议讨论、研究了有关供用电问题,听取了副市长庄建明《关于我市供用电有关情况的通报》(以下简称《通报》)。会议认为,今年以来,针对日趋紧张的供用电形势,我市积极研究并采取了有力措施,努力搞好电力供应和调度平衡,确保了全市有序用电,为居民正常生活和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会议原则同意《通报》意见。会议明确,由副市长庄建明总负责,继续实行“开五停二”方案,努力把缺电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以保证顺利“迎峰度夏”。
最后,会议还就近阶段有关重点工作作了部署安排。
第三篇:人民政府办公会议纪要7
人民政府办公会议纪要
××市××区人民政府办公会议纪要
时间:××××年×月×日下午
地点:×××会议室
主持人:×××同志
出席者:(略)
列席者:(略)
会议研究决定事项如下:
一、×××同志传达了市加快发展奶牛、改善牛奶供应会议精神和我区集体发展奶牛的安排。会议同意××××年首先在×××、×××、×××三个乡镇发展奶牛700至1000头,其他有条件的乡镇可以逐步发展。各有关部门要积极支持,提供方便。粮食部门要协同乡镇落实好饲料供应问题。
二、×××同志汇报了我区四个山区乡土地详查结果。会议同意由区划办公室将详查结果报市。
三、×××同志传达了市人防工作会议精神,汇报了我区××××年人防工作的情况和××××年的工作安排。会议同意人防办公室的工作安排,决定召开业务会议进行部署。会议强调,××××年我区人防工作要本着加强维护、平战结合的原则,在保证人防工事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加以利用,发挥作用。
第四篇:郑州市人民政府
郑州市人民政府
关于贯彻国发〔2010〕18号文件的意见
郑政文„2010‟246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防震减灾是国家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党中央、国务院对防震减灾工作高度重视。2010年,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意见‣(国发„2010‟18号)。为认真贯彻•意见‣精神,进一步加强我市防震减灾工作,努力开创我市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新局面,结合我市实际,现提出以下贯彻落实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HJ5.2mm〗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坚持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坚持依靠科技,依靠法制,依靠群众,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强化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坚持强化基层、打牢基础,进一步完善地震监测预报、震害防御和地震应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建设,不断提高我市防震减灾综合能力,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损失,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二)工作目标。“十二五”期间,以提升全社会综合抗御地震灾害能力为标志,全面建设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防震减灾工作体系。到2015年,全市基本具备综合抗御6级左右地震的能力;农村民居逐步采取抗震措施,新建农村民居全部达到抗震设防标准;全市市区各类校舍和医院达到0.20g抗震设防标准,各县(市)、上街区的校舍和医院在现行实施的抗震设防标准上,提高0.05g设防;防震减灾知识普及率达到25%,学校达到95%;建成覆盖全市的立体监测和地震信息快速发布系统,有效提升防震减灾科技水平;充分利用现有数字地震观测系统,在县(市、区)增加地震信息节点,3级以上地震速报能力由30分钟缩短到15分钟,有效提高地震速报水平;地震应急预案启动时间不超过15分钟;完善豫北应急救援联队,建立健全市级地震救援队伍,逐步建立县(市、区)地震应急救援体系;完善全市抗震救灾物资储备系统,确保震后24小时内灾民得到初步的生活救助。
二、加强地震监测预报体系建设,提升监测预报能力 “十二五”期间,地震监测台网建设在全市现有地震台网基础上,以数字化观测为目标,以全省及我市防震减灾发展的长远规划为依托,以提高观测质量、促进地震科学研究为目的,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分级布设,协调发展,突出重点。实现地震监测台网布局的科学化和观测项目的数字化、综合化及数据传输现代化。
(一)加强和规范地震台网建设。“十二五”期间,按50千米控制范围设置,建设郑州市地震测震台,成立郑州市地震台网中心。统筹规划建设测震、前兆、强震等地震台网系统,实现“三网合一”,在河南省率先达到2.0级地震监测能力。重点开展县(市、区)地震监测台网建设。六县(市)、上街区要建设成独立的地震台。新增县(市、区)地震台站10—15个,包括登封五指岭、嵩山、萁山,巩义南河渡,上街,荥阳庙子,新郑具茨山,新密大隗,黄河游览区,绿博园管城潮湖,港务区等11个测震台。六县(市)、上街区要形成测震网络。各县(市、区)都要设置和增加地震信息节点,与郑州市、河南省联网,实现实时观测。结合我市地震地质构造和地震活动特点,建设GPS观测网络,尖山、航海地震台新增GPS观测项目。提高地震速报能力和地震科研水平。依法保护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涉及对地震观测造成影响的城乡各类工程建设,应事先征得地震部门的同意。
(二)做好地震短临跟踪和震情形势的分析研判工作。我市处在豫鲁冀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之内,同时按照国务院划定的地震危险区和值得注意的地区及其对我市影响情况,每年制定并实施市级和县(市、区)地震短临跟踪方案,加强领导,争取做出具有减灾实效的地震预报。建设完善地震监测预报实验场。强化对重点地区的地震前兆监测,定期购置并升级地震流动仪等应急监测设备,完善地震现场流动观测系统。加密跨断层流动水准监测,使地震前兆监测手段更加密集,前兆台网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提高对地震异常信息的捕捉能力。坚持长、中、短临预测预报相结合,强化对地震群测群防和地震台网观测资料的应用,完善地震预测信息会商机制,进一步提高监测水平。
(三)加强地震群测群防工作。继续推进地震宏观测报网、地震灾情速报网、地震知识宣传网和乡镇防震减灾助理员的“三网一员”建设。各县(市、区)要建立稳定的地震群测群防经费渠道,县(市、区)级财政保障对“三网一员”的稳定投入机制,宏观观测员的工资不低于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落实社会地震观测员补助资金,保证地震群测群防工作的开展和群测群防工作队伍的稳定。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要明确1名防震减灾助理员,各村(社区)要确定1名地震灾情速报员。尚未建立群测骨干点的县(市、区)和宏观测报点的乡(镇),要尽快建立。处于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内的县(市、区),至少要建有2个群测骨干点。
三、大力推进震害防御体系建设,增强综合抗御震灾能力
(一)依法强化对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工作的监管。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制度。建设工程必须按照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要把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纳入基本建设管理程序。要把抗震设防要求作为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的必备内容,严格按照抗震设防要求和工程性建设标准进行设计。依法将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纳入基本建设管理程序,加强工程勘查、设计、施工、监理和竣工验收等各个环节的抗震设防质量监管,切实落实工程建设各方责任主体的质量责任。新建重大建设工程、生命线工程和可能产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必须依法开展地震安全性评价,严格按照审定的抗震设防要求和相关行业的抗震设计规范进行设计和施工。公路、铁路、机场、桥梁、水库、电力、通信、输油气管线等重大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满足国家规程、规范标准。新建的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建设工程,要按照高于当地房屋建筑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增强抗震设防能力。市、县(市)、上街区地震工作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的监督管理工作。发展改革、城乡规划、建设、市政、交通、人防、水利、国土资源等有关部门,应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共同做好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的监督管理工作。
加强对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的执法监督。市、县(市)、上街区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加强对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采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增加编制,成立专职地震执法队伍。“十二五”期间,市级要成立不少于15人的执法队伍,县(市)、区要成立不少于3人的执法分队,确保防震减灾法律法规落到实处。加强对城镇建设工程依法进行抗震设防监管,“十二五”末,监管覆盖率达到80%以上。
(二)深化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建立防震减灾宣传教育长效机制,把防震减灾知识纳入国民素质教育体系,以地震科普示范学校、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地震安全示范企业建设、“科普村村通”等为载体,深入推进防震减灾知识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机关的“五进”活动,全面提高社会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紧急避险能力和识别地震谣传的能力。中小学校要编制地震应急疏散预案,把防震减灾纳入学生安全教育内容,每学年至少开展两次应急疏散演练活动,使对中小学生的防震减灾知识普及率达到100%。争取在“十二五”末,全市要有100所学校创建为市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20所创建为省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完善地震信息发布制度,及时、准确地向社会发布震情灾情信息,保障公众知情权。建立地震谣言应对机制,加强舆论引导,维护社会稳定。
(三)积极推进地震安全基础探测工作。继续开展建成区及新规划区的地震安全探测工作(活断层、古河道、软土地基、沙土液化、黄土湿陷等),“十二五”期间,逐年分区摸清地下情况,为城市建设用地规划提供依据,实现国务院提出的“地下清楚、地上结实”的地震灾害预防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地震小区划工作。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相关规划,必须依据地震活动断层探测和地震小区划的工作成果,充分考虑潜在的地震风险,予以合理避让。
(四)积极推进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示范点建设。继续把抗震防灾工作纳入新农村建设,编制实施村镇抗震防灾专业规划,加强对农村基础设施、公共建筑、新建农居抗震设防质量的指导管理,村镇基础设施、公用设施要按照抗震设防要求和抗震设计规范进行规划、设计和施工。市、县(市)、上街区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规定的抗震设防要求,加强对村镇房屋建设抗震设防的指导,增强村镇房屋抗御地震破坏的能力。继续实施农村民居地震安全示范工程,2015年前,全市各县(市)区至少建成1处农村民居地震安全示范工程。
(五)推进地震灾害预测和地震灾害损失评估系统建设。“十二五”期间,完成市区地震灾害预测和地震灾害损失评估工作。完成对市区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生命线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工程的抗震性能普查鉴定及加固改造。建立地震灾害损失快速评估系统,该系统在地震灾害发生后几小时内可对我市地震灾害损失进行快速预估,为抗震救灾提供决策依据。
(六)开展地震破坏烈度速报系统建设。“十二五”期间,每年建设4到5个地震烈度台,到2015年,建设22个覆盖全市的地震烈度台(每县市3个、上街区1个、市区3个)。该系统建成后,可在震时同步测定不同区域地震破坏烈度,为震害评估和救援提供决策依据。
四、完善地震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提升应急处置水平(一)进一步健全完善地震应急指挥体系。按照统一指挥、反应迅速、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要求,加强各级抗震救灾指挥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各级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完善指挥部工作制度和各成员单位的职责任务,建立经常性的工作通报和联络机制,保证指挥部各项功能的实现。定期开展地震应急检查,落实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地震紧急救援人力、物力及各项救援措施,做到有备无患。完善军地、部门、区域之间的地震应急工作协调联动机制,提高协同应对地震灾害的能力。
(二)加强地震灾害救援力量建设。建立健全以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为中坚、行业救援队为骨干、志愿者队伍为补充的三位一体的地震紧急救援队伍体系,明确定位和职责,完善应急救援协调机制。进一步加强市级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建设。建立郑州市应急救援综合支队,充实救援设备,提升救援能力。积极推进地震救援志愿者队伍和社会动员机制建设,争取在2015年前地震救援志愿者队伍发展到8千人。建立地震救援行业组织,加强对各级各类地震救援队伍的培训。
(三)完善地震应急预案体系,加强应急演练。修订并完善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地震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工作程序、管理职责和协调联动机制,落实各相关部门的职责。适时组织地震应急演练,检验反应能力,使地震应急预案更加科学、实用,增强可操作性。各级发展改革、民政、安监、地震等部门要认真配合落实地震应急检查工作制度,加强对地震应急准备工作的督促检查。县(市、区)政府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地震应急演练。
(四)加快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各县(市、区)要结合城市规划和广场、绿地、公园、学校、体育场馆、人防工程等公共设施建设,因地制宜搞好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统筹安排所需的交通、供水、供电、环保、物资储备等设备设施,提高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和管理的规范化水平。“十二五”期间,全市建成10座应急避难场所(科普宣教基地)。学校、医院、影剧院、商场、酒店、体育场馆等人员密集场所要设置应急避险通道,配置紧急救生避险设备。
(五)完善应急物资储备保障体系。加强各级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建设。建立郑州市应急储备物资中心,实现专业储备与社会储备、物资储备与生产能力储备的有机结合。完善救灾物资生产、储备、调拨和紧急配送机制。建立健全紧急情况下的运力征集、调用机制,增强应对大震巨灾的运输投送能力。加强通信、广电、电力应急保障能力建设,确保震后快速恢复通信、广播电视和电力供应。
五、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组织领导
(一)制定实施防震减灾规划,加大防震减灾投入。各县(市、区)要认真编制防震减灾规划,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实现防震减灾与经济社会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做好市、县(市、区)防震减灾规划的衔接,统筹配置资源,加强基础防震减灾能力建设。建立健全以财政投入为主体的稳定增长投入机制,加大对基层防震减灾工作的投入。“十二五”期间,各县(市、区)要设立防震减灾专项事业发展经费,县(市)、上街区每年不低于15万,区每年不低于10万。
(二)加强防震减灾组织机构和队伍建设。加强县(市、区)防震减灾工作机构建设,充实工作力量,保证必要的工作条件。“十二五”期间,县(市、区),未设立地震工作机构的,应设立地震工作机构;各县(市)区防震减灾工作主管部门内要有相应的专门人员负责管理监测预报、震害防御和地震应急工作,县(市)、上街区地震工作机构要保障有6—8人的编制,区地震工作机构要保障有3—4人的编制。各县(市、区)的地震台站要保障有2—3人的编制,保证全天候值守。要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选拔、使用评价制度,为防震减灾工作提供智力支持。
(三)落实防震减灾责任,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监督检查。各级政府要依法履行防震减灾管理职责,把防震减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及时研究解决影响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全面落实防震减灾目标管理责任制,依法加强对防震减灾工作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把防震减灾工作纳入政府绩效考评。充分发挥各级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建立健全军地相互协调支持、部门之间密切配合的防震减灾工作机制。
(四)加强防震减灾法制建设,依法管理防震减灾工作。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进一步落实防震减灾法定职责,明确防震减灾各个管理领域和环节的执法主体和工作程序。进一步健全完善防震减灾法律法规体系。“十二五”期间,在加强贯彻实施现有防震减灾法律、法规的同时,注重地方性配套行政法规、规章的制定。制定•郑州市地震行政审批过错责任追究暂行办法‣、•郑州市地震行政执法人员考核细则‣、•郑州市地震局地震行政执法工作管理办法‣。加强同立法部门的联系,将•郑州市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办法‣上升为我市地方性法规。对•郑州市实施†地震监测管理条例‡办法‣和•郑州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办法‣进行立法。
各县(市、区)、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意见‣(国发„2010‟18号)和本意见的精神。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制定贯彻实施的具体措施和办法,并加强监督检查,推进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和各项工作部署的贯彻落实。
二○一○年九月三十日
第五篇:办公会议纪要
(办公会议纪要范文)办公会议纪要 第四期
中共宝应县委组织部
二0一一年五月四日
五月份办公会议纪要
5月4日下午,县委常委、组织部长XXX主持召开部办公会议。各科室负责人就四月份工作完成情况及五月份工作安排作了交流。会议围绕“做人、做事、做官”开展了讨论,对部机关下一阶段能力作风建设工作进行了部署。
4月份全体部机关干部以县委换届筹备工作为重点,统筹推进各项组织工作,取得较好成效。一是较好完成乡镇党委换届相关后续工作,部署、指导在城党(工)委召开党代会、党员大会,选举出席县党代会党代表。二是完成全县首届“十佳大学生村官”评选、表彰工作,隆重举行颁奖仪式及论坛活动,先后赴武汉、南京、扬州等地高校开展大学生村官招聘宣传推介活动,为大学生村官在宝能“招得进、留得住、用得上”营造良好氛围。
出席人员:XXX、XXX、XXX、XXX 列席人员:XXX、XXX、XXX、XXX 记录整理:XXX
报:市委组织部,县委常委,县人大、政协主要负责人 发:各基层党(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