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会泽2018年度脱贫攻坚统筹整合使用
会泽县2018年度脱贫攻坚统筹整合使用
财政涉农资金试点项目
实 施 方 案
会泽县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工作
推进协调小组办公室
2018年3月
目 录
第一章
基本概况······························································4 第一节
基本县情······························································4 第二节
贫困状况······························································4 第三节 重大发展机遇························································6 第二章 总体要求······························································7 第一节 指导思想······························································7 第二节 基本原则······························································8 第三节 发展目标······························································10 第三章
建设内容及投资概算···············································11
一、产业发展····································································11
二、安居房建设·································································13
三、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14
四、卫生、计生扶贫···························································14
五、农村水利扶贫······························································14
六、农村交通扶贫······························································15
七、人居环境提升······························································15
八、公共活动场所建设························································16
九、广播电视····································································16
十、其它···········································································16 第四章
效益分析······························································17 第一节
经济效益······························································17 第二节
社会效益······························································17 第三节
生态效益······························································17 第四节
扶贫效益······························································18 第五章
组织实施······························································18 第一节 加强组织领导························································18 第二节 加强部门协作························································19 第三节 加强责任落实························································19 第四节
加强跟踪问效························································20 第五节 加强机制创新························································20 第六节
加强宣传动员························································23
前 言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阶段。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全部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前提,事关人民福祉,事关党的执政基础和国家长治久安,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当前,脱贫攻坚进入到前所未有的机遇期。会泽是全市乃至全省的贫困大县,是全市、全省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脱贫攻坚能否顺利完成,直接关系到会泽能否与全市、全省、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这项重大政治任务面前,没有任何退路,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全县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必须从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作为压倒一切的“头等大事”来抓,以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用脱贫攻坚的实际行动体现我们的政治忠诚和政治担当,用脱贫攻坚的实际成效兑现我们的庄严承诺。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贫困县开展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的意见》(国办发)〔2016〕22号);《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关于进一步做好贫困县涉农资金整合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财农〔2016〕151号);《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关于做好2018年贫困县涉农资金整合试点工作的通知》(财农〔2018〕9号);《审计署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扶贫审计促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落实的意见》(审办农发〔2016〕68号);《中共云南省委办公厅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贫困县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方案的通知》(云厅字〔2016〕20号)和《曲靖市贫困县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曲办字[2016]50号);《会泽县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和省对下专项转移支付资金推进精准扶贫实施方案(试行)》(会办发〔2017〕6号);《中共曲靖市委办公室曲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曲靖市贫困退出机制实施方案>等4个文件的通知》(曲办发﹝2016﹞63号);会泽县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管理办法(暂行)》(会政发〔2016〕54号)和《会泽县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项目管理暂行办法》(会政发〔2017〕36 号)等文件精神和要求,结合会泽县实际,2018年1-3月,由县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工作推进协调小组办公室牵头编制了全县2018年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项目实施方案。
第一章
基本概况
第一节
基本县情
会泽县位于云南省东北部,地处滇东北乌蒙山主峰地段,因境内的金沙江、小江、牛栏江、以礼河等三江十河交汇而得名。地势南高北低,呈阶梯状下降,东邻宣威市、贵州省威宁县,南与沾益区、寻甸县毗邻,西接东川区、巧家县,北与鲁甸县相连,是出滇入川的重要通道。国土总面积5886平方公里,境内最高海拔4017.3米,最低海拔695米。2017年底全县辖23个乡(镇、街道)378个村委会(社区),总人口105万人,是云南省第三人口大县,其中农业人口90.43万人。会泽历史悠久,有2000多年的历史,会泽古城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白雾村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八大会馆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铜商文化浓厚,有“万里京运第一城”和“钱王之乡”的美誉。历史上因铜的开采、冶炼而兴,曾几度辉煌,后受交通、地理区位、自然条件的客观限制,经济社会发展缓慢。全县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目前有贫困人口59376户206769人,贫困发生率达22.87%,属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和乌蒙山片区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县,是全省27个深度贫困县之一。截至2017年底,全县仍有21个深度贫困乡、287个贫困村(其中189个深度贫困村)。
第二节
贫困状况 ——贫困面大。截至2017年底,全县还有21个深度贫困乡(镇、街道),287个贫困行政村20.68万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达22.87%。
——贫困程度深。全县有11.6万户农户居住在C、D级危房中,其中脱贫攻坚“4类重点对象”危房61338户,“4类重点对象”以外还有54594户危房没有政策支撑来解决。没有铁路,高等级公路没有形成路网,县乡公路、乡村公路的通达条件差、技术等级低,仍有649个自然村不通公路,需进行公路改造里程达5305公里,且大量农村公路缺乏生命安全防护措施;山区群众饮水安全问题有待提高,8个乡镇没有小二型以上水库;贫困地区农村电网供电稳定性和可靠性还不稳定,急需提高;75%以上的行政村集体经济缺失,空壳村的现象非常突出,导致贫困的因素相互交织,集中连片贫困和插花贫困并存,贫困人口点多、面广、程度深是会泽贫困的一大实际。
——脱贫支撑条件弱。70%以上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居住在海拔1800米以上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薄弱的深山区、石山区和高寒冷凉地区;贫困群众受教育程度低,平均受教育年限8.6年,比全国平均9.28年少0.68年,文盲半文盲占3%,自我发展“造血”功能弱。
——脱贫难度大。未来两年,贫困问题是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短板”,从发展环境看,“十三五”时期,经济形势更加错综复杂,经济下行压力大,对缩小与全市、全省的发展差距带来新挑战,脱贫攻坚形势复杂严峻,要实现20.68万贫困人口到2020年脱贫,21个贫困乡和287个贫困村退出,任务非常重。经过多年努力,容易脱贫的地区和人口已经解决得差不多了,剩下的都是非常难啃的“硬骨头”,所面对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难中之难。
——脱贫稳定性差。农村新的贫困人口还会出现,不少贫困户稳定脱贫能力差,因灾、因病、因学返贫情况时有发生。另外,第一代农民工大多进入老龄化阶段,其中相当一些人因长年在外打工积劳成疾,回到家乡后低保还不能完全解决。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贫困人口就业和增收难度增大,一些农民因丧失工作重新返贫等等。
——特殊问题突出。农业、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薄弱,教育、文化、卫生、科技等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不足;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差;产业发展活力不强,发展不协调,结构单一,发展内生动力不足;生存环境恶劣,土地承载能力低,环境约束趋紧;贫困人口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就业渠道狭窄,转移就业和增收难度大等特殊问题突出。
第三节 重大发展机遇
十八大以来,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深入贫困地区调研,多次对扶贫开发作出重要指示,把扶贫开发提升到了关乎政治方向、根本制度、发展道路和全面小康的战略位置。国务院扶贫办把创新机制、精准扶贫作为扶贫开发的“一号工程”,中央、省、市相继制定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中共曲靖市委 曲靖市人民政府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扶贫开发重点工作,为全面推进扶贫开发改革创新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2014年7月颁布实施了《云南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使全省扶贫开发工作走上了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对加快扶贫开发进程,让贫困地区贫困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国务院批准,自2014年起,将每年的10月17日设为扶贫日,为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参与、共同推进扶贫事业的良好社会氛围。
当前会泽扶贫,面临的机遇千载难逢、前所未有,国家对西部实施差别化政策、“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乌蒙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等战略的有效推进,全省滇中经济圈、产业新区、昆曲绿色经济示范带建设的实施,都为我们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特别是随着我县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矿业、烟草、能源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开工、投产,全县实现跨越发展的条件会越来越充分,加快推进扶贫开发的条件将会越来越好。
第二章 总体要求 第一节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党委、政府关于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部署和要求,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紧紧围绕脱贫攻坚年度目标任务,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按照贫困乡、贫困村和贫困人口退出户“六条”、村“十条”和乡“十条”的脱贫出列考核标准和“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重点围绕产业发展、转业就业、危房改造、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生态保护、兜底保障及农村公路、人畜饮水、农村水利施设、基本农田改造、农田水利、农村桥梁涵洞、人居环境提升、农村电网改造提升、光纤通信、土地和环境整治、广播电视网络、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等基础设施项目,对标对表,查缺补漏,补齐短板。确保全面完成2018年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到2020年全县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贫困县摘帽,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全面建成群众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小康社会。
第二节 基本原则
——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必须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的问题,做到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坚持以“六个精准”统领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瞄准穷人、找准穷根、因人施策、靶向治疗,大力实施精准扶贫脱贫工程,切实提高扶贫成果可持续性,让贫困人口有更多的获得感。
——坚持全面落实主体责任。按照“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全面压实全县各责任单位、责任领导包保责任,把牢工作重点,把准工作对象,把握工作节奏,以刚性的工作目标、刚性的计划实施、刚性的政策措施、刚性的考核问责,全面落实各乡(镇、街道)、县直(部门)和党员领导干部责任,严格执行脱贫攻坚党政主要领导“双组长”负责制,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强力推进。
——坚持统筹推进改革创新。脱贫攻坚规划要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相衔接,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统筹,着力促进贫困人口就业增收,逐步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加强改革创新,不断完善资金筹措、资源整合、利益联结、监督考评等工作机制,形成有利于发挥各方面优势、全社会协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
——坚持绿色协调可持续发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贫困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摆在更加重要位置,探索生态脱贫有效途径,推动扶贫开发与资源环境相协调,脱贫致富与可持续发展相促进,使贫困人口从生态保护中得到更多实惠。
——坚持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活力。坚持群众主体地位,保障贫困群众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充分调动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扬自强自立精神,依靠自身努力改变贫困落后面貌。
——坚持因地制宜创新体制机制。突出问题导向,创新扶贫开发路径,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创新扶贫资源使用方式,由多头分散向统筹集中转变;创新扶贫开发模式,由偏重“输血”向注重“造血”转变;创新扶贫考评体系,由侧重考核地区生产总值向主要考核脱贫成效转变。
第三节 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党委、政府关于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部署和要求,以提高涉农资金使用效益为目标,以建立项目资金整合平台为抓手,创新体制机制、加大统筹整合力度,加强资金捆绑使用,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贯彻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全面提升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水平,确保我县在2018年实现古城街道和83个贫困村、60588人贫困人口脱贫出列目标。
(二)具体目标
通过各类扶贫项目建设和帮扶措施的落实,确保全县2018年退出的古城街道、83个贫困村和60588人贫困人口实现户“六条”、村“十条”和乡“十条”的脱贫出列考核标准,即60588人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稳定超过国家扶贫标准,达到不愁吃、不愁穿;有安全稳固住房;适龄青少年就学有保障;基本医疗有保障;社会养老有保障;享受扶贫政策、资金、项目帮扶。83个贫困村贫困发生率降至3%以下;乡(镇、街道)到行政村通硬化道路,且危险路段有防护措施;通10千伏以上的动力电;网络宽带覆盖到行政村、学校和卫生室;贫困村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99%;通自来水或饮水安全有保障,取水半径不超过1公里;以县为单位每千服务人口不少于1名的标准配备乡村医生;建有标准化农村卫生室,每所村卫生室至少有1名乡村医生执业;行政村有公共服务和活动场所;贫困家庭适龄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国家规定标准;贫困村出列当年集体经济收入达标。古城街道“四率一度”达标;县到乡(镇)、乡(镇)到行政村、行政村到自然村(组)通硬化道路;有35KV变电站一座,行政村通10千伏以上的动力电,电网改造全覆盖;广播电视到自然村覆盖率达到99%;网络宽带覆盖到全乡各行政村、学校和卫生室;通自来水或饮水安全有保障,取水半径不超过1公里;乡有标准化卫生院,村有合格卫生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入学率和辍学率在国家规定范围内;行政村有公共服务和活动场所、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标;集镇、村庄城乡环境明显提升,村容村貌整洁、干净、卫生。
第三章
建设内容及投资概算
规划总投资247932.453万元,其中整合财政涉农资金125362.112万元,金融贷款42012万元,业主投入16646.43万元,社会帮扶资金106.23万元,群众自筹63805.681万元。具体建设内容及投资为:
一、产业发展
规划总投资79827.24万元,其中整合财政涉农资金18576.33万元,金融贷款42000万元,业主投入15421万元,群众自筹3829.91万元。
1.农业产业
发展种植业项目17个:种植经济林果1832亩,其中:种植软籽石榴200亩,草莓120亩,李子1000亩,山楂500亩,车厘子12亩。种植经济作物1680亩,其中:建蔬菜大棚240亩,种植蔬菜1090亩,种植油用牡丹590亩。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建设3000亩,马铃薯原原种扩繁1200亩,马铃薯良种扩繁1000亩。中药材种植1000亩。
2.养殖业
在16个乡(镇、街道)56个村(社区)发展养殖项目41个,其中:入股新建(发展)温氏家庭农场项目28个,发展生猪养殖55000头,新建猪舍6000平方米;牛(肉牛)养殖项目8个,发展牛养殖1740头,新建牛舍10400平方米;肉羊养殖项目1个,养殖肉羊600只,新建羊圈300平方米;山地鸡养殖项目3个,养殖山地鸡80000只,新建鸡舍7600平方米;发展藏香猪养殖项目1个,新建猪舍2000平方米,养殖母猪100头,年出栏肉猪1000头;发展冷流水渔业养殖项目1个,新增虹鳟、鲟鱼集约化精养面积70亩。3.农副产品加工
建设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3个,其中:食用菌加工项目1个,桑葚加工项目1个,辣椒加工项目1个。
4.乡村旅游扶贫
建设乡村旅游扶贫项目5个,其中:休闲观光农业庄园1个,农家乐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4个。
5.小额扶贫到户产业贷款
2018年规划发放扶贫小额信贷资金9040户42000万元,规划财政扶贫贴息资金6903.86万元,其中2016年发放的8492户39287.1万元三年期贷款需财政贴息资金1886.41万元,2017年发放的13091户63006.27万元三年期贷款需财政贴息资金3022.45万元,2018年计划发放的9040户42000万元贷款需财政贴息资金1995万元。
6.生态扶贫
新建太阳能热水器9703套,每套补助1000元,需资金970.3万元;新建节柴灶3744眼,每眼补助300元,需资金112.32万元。
7.产业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实施土地整治项目564.24公顷上。
二、安居房建设
实施农村危房改造11653户,其中拆除重建6423户(每户补助2.5万元),维修加固4641户(80%为1.5万元/户,20%为1.1万元/户),托底保障房建设589户(5万元/户)。规划投资82638万元,其中整合财政涉农资金25722万元,群众自筹56916万元。
三、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
规划总投资1610.97万元,其中整合财政涉农资金1489.34万元,金融贷款12万元,业主投入3.4万元,社会帮扶资金106.23万元。
开展职业技能培训85期6373人,需资金368.63万元。开展残疾人技能培训3期100人,需资金24万元。开展转移就业培训375期29090人,需资金656.71万元。开展创业培训8期800人;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就业培训80期5500人,需资金440万元。预计实现转移就业及劳务输出28406人,其中贫困农户实现转移就业及劳务输出17043人。
四、卫生、计生扶贫
规划总投资480万元,其中整合财政涉农资金480万元。建设贫困村卫生室16个,每个补助财政资金30万元。
五、农村水利扶贫
规划总投资10130.552万元,其中整合财政涉农资金8748.752万元,业主投入1222.03万元,群众自筹159.77万元。
建综合性项目221件,其中:建取水坝3道、取水池41个,铺设饮水管道1411.5公里,建蓄水池164个增容7500立方米,建水窖333个增容6660立方米,安装水表1955只,安装水龙头4067个,新建和改扩建水厂4座,建其他水利项目22个,解决或改善饮水困难54825户194792人。
六、农村交通扶贫
规划总投资60315.81万元,其中整合财政涉农资金60315.81万元。
1.通行政村硬化路建设。修建行政村公路8条33.393公里,需资金2463.91万元,其中整合财政涉农资金2463.91万元。
2.生命安全防护工程。共修建48件46.938公里,需资金2346.9万元,其中整合财政涉农资金2346.9万元。
3.50户以上自然村通道路硬化工程。修建647条1100公里,需资金55000万元,其中整合财政涉农资金55000万元。
4.农村公路危桥改造。农村公路危桥改造4座86米,需资金505万元,其中整合财政涉农资金505万元。
七、人居环境提升
规划总投资8950万元,其中整合财政涉农资金6050万元,群众自筹2900万元。
硬化村内道路(50户以上自然村村内道路)270条116.96公里388050.51平方米,需资金8040.58万元;建卫生厕(公厕)56座1356平方米,需资金381.37万元;建垃圾池(房)231座1032平方米,购置垃圾箱89个,购置垃圾勾臂箱27个,建垃圾填埋场1座,垃圾清运车1辆,需资金196.87万元;建污水处理系统项目18件,排水沟渠11195米,需资金331.28万元。
八、公共活动场所建设
规划总投资2164万元,其中整合财政涉农资金2164万元。
1.村(居)民小组活动场建设。建村(居)民小组织活动场所72个5040平方米,规划投资864万元,其中整合财政涉农资金864万元。
2.行政村公共活动场所建设。建村级文体活动广场52个31200平方米,活动场地硬化面积不低于600平方米配套建设篮球场、乒乓球场、体育健身设施,农家书屋达到“六有”标准,需资金1300万元。
九、广播电视
安装广播电视设备2940套,规划总投资5.88万元,其中整合财政涉农资金5.88万元。
十、其它
规划总投资1810万元,其中整合财政涉农资金1810万元。
1.雨露计划。实施雨露计划4700人。2018年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含普通中专、成人中专、职业高中、技工院校,以下同)、高等职业教育的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每人补助3000元,需资金1410万元。
2.民族团结示范村项目。县民宗局民族团结示范村项目4个,规划总投资400万元,其中整合财政涉农资金400万元。
第四章
效益分析 第一节
经济效益
通过实施规划,预计项目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5%以上,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3.5%以上,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国家贫困线标准,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全县平均水平,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显著提高,经济呈健康持续发展的态势。
第二节
社会效益
通过实施规划,有效改善交通、水利、通信等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完善教育、医疗、科技文化等社会服务体系,养老保险、新农合、农村低保等社会保障体系。有卫生室的行政村比重达 100%,有合格村医的行政村比重100 %。贫困乡、村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县平均水平,基本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第三节
生态效益
通过各类新型农村能源、村容村貌整治、生态扶贫项目的实施,天然林得到有效保护,清洁能源得到广泛使用,农村污水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明显提高,农村人居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第四节
扶贫效益
实现古城街道、83个贫困村和60588人贫困人口脱贫退出;脱贫农村人口实现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贫困群众实现可持续脱贫、增收、致富,贫困乡、村实现可持续发展,贫困发生率降至3%以下。
第五章
组织实施 第一节 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县级统筹、乡抓落实、扶持到村、精准到户”的脱贫攻坚工作机制。加强县、乡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力量,强化决策部署、统筹协调、督促落实、检查考核的职能。县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县长任组长,县委副书记任常务副组长,人大、政协主要领导和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成员由县四班子领导和相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组成。同时,为进一步加强全县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工作的组织领导,不断提高工作的统筹性、实效性、持续性,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相关副县长为副组长的全县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工作推进协调小组。各乡(镇、街道)也要成立相应工作机构,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乡镇长(街道办主任)为脱贫攻坚第一责任人。县、乡(镇、街道)层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各有关行业部门主要负责人是行业扶贫第一责任人,要把脱贫攻坚作为份内职责,加强对本部门本行业脱贫攻坚的组织领导,运用部门职能和行业资源做好扶贫工作,做到项目优先安排、资金优先保障、工作优先对接和措施优先落实“四个优先”。
第二节 加强部门协作
把扶贫开发作为重大政治任务,采取超常规举措,创新体制机制,建立纵向横向行业部门协作机制,加大扶持力度,打好政策组合拳,强化组织实施,为脱贫攻坚提供强有力保障。健全定点扶贫和社会力量参与机制,完善多元投入社会扶贫体系,突出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参与扶贫开发,广泛动员个人扶贫,强化“挂包帮、转走访”长效工作机制。加强与片区国家牵头单位国土资源部和国家定点扶贫单位中国工程院、农工党中央的对接汇报,抓住沪滇扶贫协作机遇,争取更大支持。发挥“10·17”扶贫日社会动员作用,实施扶贫志愿者行动计划,推进爱心企业挂包村帮扶活动。各乡(镇、街道)要广泛动员本地企业积极参与扶贫开发,动员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形成全社会支持、参与扶贫开发的良好氛围。
第三节 加强责任落实
全县县处级领导包保23个乡(镇、街道)的脱贫攻坚工作,对所包保乡(镇、街道)的脱贫攻坚工作实行“六包六保”(即包人口核实,保扶持对象精准;包到村到户,保项目安排精准;包监督管理,保资金使用精准;包因户施策,保措施到户精准;包力量整合,保帮扶效果精准;包责任落实,保脱贫成效精准),做到不脱贫不脱钩。各包乡领导亲自研究部署所包保乡(镇、街道)的脱贫攻坚工作,加强工作调研、指导和协调,帮助解决包保乡(镇、街道)脱贫攻坚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完善贫困乡、贫困村脱贫发展规划。
第四节
加强跟踪问效
坚持客观、公正、公平的原则,建立负责人绩效考核制度,把规划实施的工作业绩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考核指标。考核方法以上级考核下级、同级交叉考核评价为主。绩效考核工作要贯穿于脱贫攻坚日常工作之中,绩效考核体系根据规划实施的具体阶段进行实施调整和完善。各级各部门把实施规划项目列为重要督查事项,对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情况、资金运行和组织实施情况进行专项督查,纪检和审计部门对项目实施的全程进行跟踪监督。建立脱贫攻坚规划监测、评估机制,定期评估规划的实施情况,监督重大项目的执行情况。建立规划中期和末期评估机制,组织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中期评估,提出规划调整意见。在规划实施期满时,组织开展规划实施情况的终期评估工作。
第五节 加强机制创新
(一)创新精准扶贫脱贫机制。健全精准识别与动态调整机制,加强精准扶贫大数据管理应用,定期对贫困村、贫困户和贫困人口进行全面核查,实行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完善公告公示制度。健全精准施策机制,建立完善全县脱贫攻坚项目库,根据贫困类型和成因,对贫困人口实行分类扶持、组合用策,切实做到“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健全驻村帮扶机制,认真落实“挂包帮、转走访”工作,按照实际需求精准选配第一书记,精准选派驻村工作队。
(二)创新资产收益扶贫机制。探索资产收益扶贫模式,制定资产收益扶贫操作管理办法,在不改变用途的情况下,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其他涉农资金投入设施农业、养殖、光伏、水电、乡村旅游等项目形成的资产,具备条件的可折股量化给贫困村和贫困户,尤其是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资产可由村集体、合作社或其他经营主体统一经营。强化监督管理,明确资产运营方对财政资金形成资产的保值增值责任,建立健全收益分配机制,确保资产收益及时回馈持股贫困户。支持农民合作社和其他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托管、牲畜托养和吸收农民土地经营权入股等方式,带动贫困户增收。
(三)创新贫困群众参与机制。充分发挥贫困村党员干部的引领作用和驻村扶贫工作队(第一书记)、致富带头人的示范作用,激发贫困人口脱贫奔小康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建立健全贫困人口利益与需求表达机制,充分尊重群众意见,切实回应群众需求。适合由贫困村、贫困户自主选择和实施的扶贫项目,坚持“依靠群众,发动群众,为了群众”的方针,切实做好宣传、组织、引导、发动群众的各项工作,让广大群众参与到项目规划和建设中来。
(四)创新资金使用管理机制。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云南省委办公厅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贫困县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方案的通知》(云厅字〔2016〕20号)和《曲靖市贫困县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曲办字〔2016〕50号)等文件精神,建立完善财政涉农资金整合方案,明确资金整合目标任务,加大涉农资金整合力度,制定出台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管理办法,全力打好脱贫攻坚战。坚持廉洁扶贫、阳光扶贫,结合精准扶贫大数据管理,建立健全扶贫资金、项目信息公开机制,保障资金项目在阳光下运行。同时按照“谁分配、谁公开,谁使用、谁公开,分配到哪里、公开到哪里”的原则,采取分级分类的形式进行公告公示。建立常态化、多元化的自我监督约束机制,加强对相关部门监管职责落实情况的追踪问效,对资金和项目实行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管理。财政部门和资金管理使用部门加强对资金管理使用和项目实施的监管力度,确保资金管理使用安全。审计部门加强对资金审计监督。发挥扶贫对象的主体作用,引导扶贫对象参与扶贫资金监管;充分利用社会监督手段,驻村工作队、村基层组织、扶贫志愿者、社会组织、媒体等参与扶贫资金监管。建立健全举报受理、反馈机制等,全面接受社会监督。建立扶贫资金违规使用责任追究制度,推进扶贫开发领域反腐倡廉建设,对贪污腐败现象“零容忍”,纪检监察机关对扶贫领域虚报冒领、截留私分、贪污挪用、挥霍浪费等违纪违规问题,坚决依法依规惩处。
(五)创新贫困退出考核机制。围绕落实脱贫攻坚责任制,按照既重数量更重质量的要求,建立贫困乡、贫困村、贫困户脱贫出列考核办法,建立扶贫工作责任清单。建立贫困乡镇脱贫摘帽和减贫成效奖励机制,贫困乡镇脱贫摘帽报市进行考核奖励,县对贫困村退出和贫困人口脱贫退出进行考核奖励。建立完善扶贫荣誉制度,以县委、县政府名义对脱贫攻坚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企业、组织和个人给予表彰。
(六)创新项目后续管理机制。严格实行项目公示公告制、招投标制和工程监理制、项目目标考核和绩效目标管理制、问责制及项目后续管理制。建设项目一经批复下达,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调整和变更,因特殊情况需要变更的必须严格按管理权限逐级上报批复后,方可实施,确保项目建一件,合格一件,质量达标一件。项目建成后,及时建立和完善后续管理长效机制,加强督促检查,适时跟踪问效,强化后续管理,确保项目长期发挥效益。
第六节
加强宣传动员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党报党刊、工作简报、宣传标语、黑板报及召开动员会、干部会、村民代表会议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意义、扶持政策和具体目标要求,使各项工作要求具体化、明晰化,补助标准公开化、透明化,增强干部群众的感性认识,激发脱贫致富、建设家园的动力,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参与全县脱贫攻坚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及时将全县脱贫攻坚项目建设情况及成效、成功经验及做法、先进人物事迹等进行广泛宣传,充分发挥宣传工作鼓舞群众、舆论引导、推介典型的作用。
第二篇:脱贫攻坚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的意见
脱贫攻坚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的意见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政府有关部门:
为进一步优化财政涉农资金供给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快我县脱贫攻坚步伐,保障我县集中资源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贫困县开展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的意见》《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支持脱贫攻坚的意见》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意见。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改革财政涉农资金管理机制,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二、目标任务
通过整合涉农资金,形成“多个渠道引水、一个龙头放水”的扶贫投入新格局,激发扶贫对象的内生动力,支持省、市扶贫工作重点村围绕突出问题,以摘帽销号为目标,以脱贫成效为导向,以扶贫规划为引领,以重点扶贫项目为平台,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撬动金融资本和社会帮扶资金投入扶贫开发,提高资金使用精准度和效益,确保贫困户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贫困村实现“五通十有”。
三、基本原则
——县抓落实,权责匹配。县政府作为实施主体,根据我县脱贫攻坚规划,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并承担资金安全、规范、有效使用的具体责任。
——充分整合,强化监督。对能够纳入统筹整合使用范围的财政涉农资金,全部进行整合。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上下衔接、组织协调、督促检查等工作。
——精准发力,注重实效。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使用要与脱贫成效紧密挂钩,精确瞄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着力增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改善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
四、统筹整合资金范围
统筹整合使用的资金范围为各级财政安排用于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资金,全部用于脱贫攻坚。资金涉及农业局、林业局、水务局、民政局、教育局、卫计局、人社局、住建局、交通局、国土局、畜牧局、粮食局、农机局、水产局、文体局、残联、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等单位。
(一)中央资金。除国家部委直接分配到项目的资金外,凡是切块分配的,原则上纳入整合使用范围。中央资金主要包括20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水土保持补助资金、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补助资金、林业补助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补助资金、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安排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补助资金、农村节能减排资金(南水北调中线东线工程集雨区环境整治)、车辆购置税收入补助地方用于一般公路建设项目资金(支持农村公路部分)、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扶贫资金、产粮大县奖励资金、生猪(牛羊)调出大县奖励资金(省级统筹部分)、农业资源及生态保护补助资金(对农民的直接补贴除外)、服务业发展资金(支持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部分)、旅游发展基金、江河湖库水系综合整治资金、全国山洪灾害防治经费,以及中央预算内投资用于“三农”建设部分(不包括重大引调水工程、重点水源工程、江河湖泊治理骨干重大工程、跨界河流开发治理工程、新建大型灌区、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大中型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生态建设方面的支出)。
(二)省级资金。省级资金主要包括24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资金、水利发展资金(农田水利建设)、水利发展资金(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植树造林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补助资金、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生态文明乡村建设资金、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安排的土地整治补助资金、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环境保护资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资金(农村文化建设)、体育彩票公益金、服务业发展资金(农户科学储粮建设)、服务业发展资金(农村邮政站点建设)、服务业发展资金(乡村旅游发展)、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资金、促进就业创业资金(农民培训)、促进就业创业资金(技能培训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促进就业创业资金(创业扶贫担保贷款贴息资金)、科学普及和推广奖励资金(科普示范工程)、省级预算内投资用于“三农”建设部分,以上未列明但与前述中央资金配套使用的省级资金也纳入统筹整合范围。
(三)市级资金。市级资金主要包括6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补助资金、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乡镇文化站建设奖补资金。以上未列明但与中央和省资金配套使用的市级资金也纳入统筹整合范围
(四)县级资金。参照中央和省、市级资金范围,明确可统筹整合的资金范围,与中央和省、市级资金捆绑使用,进一步加大统筹整合力度。
(五)其他资金。1.对从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内安排用于扶贫开发的债务资金,重点支持扶贫任务重的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生产生活条件。2.加强中央、省级相关涉农资金与小额贷款担保基金、特色产业发展扶贫基金、公益事业扶贫基金的有机衔接,互为补充,最大限度发挥资金规模效益。3.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方面资金,也要结合脱贫攻坚任务和贫困人口变化情况,完善资金精准使用机制,精准有效使用资金。4.统筹用好支农再贷款、扶贫再贷款、政策性贷款,充分发挥扶贫开发基金会等平台作用,引导鼓励各类金融及社会资本加大对扶贫开发的投入力度。
五、统筹整合方法步骤
(一)编制脱贫攻坚规划。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编制好本地脱贫攻坚规划,做好与全省脱贫攻坚规划、各部门专项规划的衔接,以规划引领投入,凝聚扶贫合力。区分轻重缓急,确定好重点扶贫项目和任务,加强脱贫攻坚项目储备。
(二)编报统筹整合方案。充分发挥贴近脱贫攻坚一线、管理信息充分的优势,依据本地脱贫攻坚规划,结合上级部门政策目标和工作任务,以及专项扶贫资金、涉农资金规模,提出包括主要目标和具体建设任务在内的资金统筹整合使用方案,明确部门分工、操作程序、资金用途、监管措施,加大相关涉农资金统筹安排力度。
(三)认真组织项目实施。加快项目实施进度,项目成熟一个,资金到位一个,计划的建设任务应在接到上级转移支付后1年内完成,确保不出现资金滞留问题。
(四)创新资金使用机制。积极探索开展产业扶贫、资产收益扶贫等机制创新,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政府购买服务、贷款贴息、设立产业发展基金等有效方式,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和杠杆作用,撬动更多金融资本、社会帮扶资金参与脱贫攻坚。
六、统筹整合实施办法
(一)对于整合范围内资金,上级行业部门有明确要求用于脱贫攻坚的,行业部门应及时按上级文件要求编制项目方案,同时报县扶贫办、县财政局备案,项目经分管扶贫的县级领导批示后方可实施,此块资金统计为整合资金。县财政局按项目进度,逐次拨付资金。执行“谁主管、谁实施、谁负责”的原则,责权统一,确保资金用到实处,受惠于贫困村、贫困户。
(二)对于上级下达行业资金,没有明确资金用途,属于整合范围的资金,由县政府统一整合使用。县扶贫办、县财政局根据我县脱贫攻坚规划分解资金,统筹用于脱贫攻坚。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沟通协调。在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建立有关部门广泛参与的工作协调机制,确定部门职责分工,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会议交流情况,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各级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扶贫资金统筹整合工作的指导,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做法。
(二)加强规划衔接。各有关部门要科学编制脱贫攻坚规划,要按照脱贫攻坚要求及时调整完善相关专项规划,实现脱贫攻坚规划与部门专项规划的有效衔接,确保按计划完成脱贫任务。部门专项规划与脱贫攻坚规划不一致的,应当区分具体情况研究处理,原则上以脱贫攻坚规划为准。
(三)推进政务公开。各有关部门应将涉农资金政策文件、管理制度、资金分配、工作进度等信息及时向社会公开。
(四)加强监督考核。县政府将不定期组织县扶贫办、县审计局、县财政局等有关单位,对统筹整合资金的使用过程进行监督、检查,对不作为、乱作为等行为,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确保统筹整合资金发挥到实处。
本意见由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协调并组织实施。
第三篇:乡镇统筹疫情和脱贫攻坚工作典型材料
乡镇统筹疫情和脱贫攻坚工作典型材料
X镇在做好X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坚持狠抓脱贫攻坚不放松,强化责任担当,细化工作措施,全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效。
积极统筹谋划。按照确定的目标任务,积极谋划脱贫攻坚工作要点,及时召开X镇脱贫攻坚成效巩固提升专题会议,印发《X镇脱贫攻坚成效巩固提升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等文件,建立工作台账,细化责任分工,瞄准标靶,精准施策,为圆满完成全年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打下坚实基础。
推动复工复产。对全镇X年脱贫攻坚项目库跟进实施,实施X年第一批项目X个,总投资X万元。目前已批复项目X个,开工X个,开工率X%,积极推动了扶贫产业复工复产。全面摸清贫困劳动力务工意愿和就业需求,有序组织好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目前已外出务工X人,积极协调镇卫生院为外出务工人员开具健康证明,切实帮助贫困户就业开辟“绿色通道”。
同时,抓住本地企业复工复产的时机,引导有劳动能力、有就业意愿的贫困户到企业应聘、就近就业,指导各村开发保洁、绿化、护路、护河等公益岗位,让弱劳动力半劳动力通过力所能及的劳动增收,目前已设置扶贫公益岗位X余个,X家本地企业提供岗位X个。
完善帮扶台账。紧盯X户X名建档立卡贫困户,由村组干部帮扶到户到人,负责非常时期防疫知识宣传、基本生活保障、身体健康情况监测等工作,鼓励帮扶干部通过电话、微信、短信与适当入户相结合等方式,加大对贫困人员基本信息、户基本情况、“两不愁三保障”情况和具体脱贫措施等内容进行详细分类统计,确保各项到户到人措施精准。
第四篇:XX县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支持脱贫攻坚管理办法
XX县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支持脱贫攻坚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贫困县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的实施意见》(X政办〔2016〕X号)、《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支持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X政办〔2016〕X号)和《中共XX县委XX县人民政府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X发〔2016〕X号)精神,进一步优化财政涉农资金供给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全县范围内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支持脱贫攻坚的整合范围、资金使用及监督管理等,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各乡镇、开发区是项目实施的责任主体。负责编制本乡镇、开发区脱贫攻坚总体规划和项目计划,组织项目申报、项目实施、资金核算、档案管理等工作。
县扶贫部门负责汇总编制全县脱贫攻坚总体规划和项目实施计划,建立分类别项目储备库,会同财政部门制定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使用方案及整合项目任务清单、绩效清单,明确建设任务、补助标准、资金规模、筹资方式、绩效目标、时间进度等,组织开展项目立项评审,以及组织协调、材料审核、监督检查、绩效评价等工作。
县财政部门负责财政扶贫资金的筹措、落实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严格财政资金监管。
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负责全县脱贫攻坚总体规划和计划的审定和批复,以及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规模的审查确定,审议“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使用方案,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管理办法及项目任务清单、资金整合清单、资金绩效清单”,经县委常委会审定后,报省、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备案。
县直有关部门负责依据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批准的整合项目任务清单,制定本部门统筹资金支持脱贫攻坚具体方案,加强项目实施及资金使用管理,指导乡镇、开发区编制项目实施方案(初步设计)并进行审查报批,督促乡镇、开发区实施项目建设,组织检查验收,协助开展绩效评价等工作。
第四条财政涉农资金要按照以下原则进行统筹整合使用,确保支持脱贫攻坚:
(一)统筹规划、稳步推进。
根据精准脱贫总体要求和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围绕全县脱贫攻坚总体规划,按照“规划引导、应整尽整、统筹安排、稳步推进”的思路,开展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工作。(二)整合资源、增强合力。
按照“多个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的要求,打破“条块分割”、“各自为政”、“撒糊椒面”局面,集中财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三)瞄准贫困、精准施策。
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针对贫困户、贫困村的不同特点与需求,分类规划到村到户项目,资金统筹整合使用精确瞄准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四)明确职责、注重绩效。
以乡镇、开发区为项目实施主体,并承担资金规范有效使用的具体责任。推行“项目任务清单、资金整合清单、资金绩效清单”管理机制,上下联动,各司其职,实现项目、资金、绩效的有机统一,确保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支持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实效。第二章整合范围
第五条除直接补贴农民资金、救灾资金和有明确用途或有特定任务的项目资金外,将中央、省、市、县级财政当年安排的用于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资金,清理收回的财政存量资金、地方政府债券资金(不含置换债券资金)、地方财政收入增量资金的20%以上部分等均纳入整合范围,做到应整尽整,各部门应予以认可。
(一)部门范围。
主要包括县财政、农业、林业、水利、发改、扶贫、国土、交通、住建、环保、旅游、教育、卫计、人社、民政、商务等部门。(二)资金范围。
统筹整合使用的资金范围是各级财政安排用于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资金。中央层面主要有: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水土保持补助资金、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补助资金、林业补助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补助资金、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安排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补助资金、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资金、车辆购置税收入补助地方用于一般公路建设项目资金(支持农村公路部分)、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扶贫资金、产粮大县奖励资金、生猪(牛羊)调出大县奖励资金(省级统筹部分)、农业资源及生态保护补助资金(对农民的直接补贴除外)、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部分)、江河湖库水系综合整治资金、全国山洪灾害防治经费、旅游发展基金,以及中央预算内投资用于“三农”建设部分(不包括重大引调水工程、重点水源工程、江河湖泊治理骨干重大工程、跨界河流开发治理工程、新建大型灌区、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大中型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生态建设方面的支出)。
省级层面主要有:省财政安排的专项扶贫资金、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资金、农业综合发展资金、农业生产发展资金、林业改革发展资金、水利发展资金、农村综合改革补助资金、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彩票公益金市县分成、旅游公共服务设施绩效奖补资金、省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支持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部分)、新增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省级配套资金(含农业产业化)、农村道路畅通工程资金(不含地方债分配资金)、环境保护及生态治理奖补资金、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安排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补助资金、城乡社区建设省级奖补资金、流通业发展专项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补助资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以及省财政预算内投资用于“三农”建设部分(不包括重大引调水工程、重点水源工程、江河湖泊治理骨干重大工程、跨界河流开发治理工程、新建大型灌区、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大中型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生态建设方面的支出)。
市级层面主要有:市财政安排的专项扶贫资金、农业发展专项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补助资金、林业发展专项资金、“一谷一带”建设专项资金、农村综合改革补助资金、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安排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补助资金、彩票公益金市级分成(支持乡村部分)、少数民族发展专项资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专项资金、旅游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乡村旅游部分)、文化强市专项资金(支持乡村部分)、计划生育事业经费(支持乡村部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支持乡村部分)、特色农业保险奖补资金、农村文化发展专项资金、公路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支持农村公路部分)。
县级层面主要有:县财政安排的专项扶贫资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清理收回的财政存量资金可统筹部分、安排支持农业农村专项资金、县级地方债券资金用于脱贫攻坚部分等。
此外,各级财政预算安排用于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方面资金,也要结合脱贫攻坚任务和贫困人口变化情况,精准有效使用。
第三章资金用途
第六条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支持脱贫攻坚重点用于农村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事业、生态环境、农民能力提升等。
(一)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重点支持贫困乡村道路建设、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和贫困村人居卫生条件改善、扶贫移民搬迁等,着力改善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二)支持农村产业发展。
重点支持贫困村种植业、养殖业、休闲农业、农副产品初加工业、农村电商以及光伏、乡村旅游等产业,着力推进产业脱贫。(三)支持农村社会事业发展。
重点支持教育脱贫、健康脱贫、社会兜底脱贫等,着力解决制约贫困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瓶颈问题。(四)支持农村生态环境保护。
重点支持天然林保护、防护林建设、水环境保护、坡耕地综合整治、农村环境治理等,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五)支持农民能力提升。
重点支持贫困户职业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使贫困群众真正掌握从事产业的生产技术,着力提升贫困群众的生产技能。第四章操作程序
第七条县扶贫部门按照扶贫总体规划和当年计划会同县直有关部门制定项目任务清单。
第八条县财政部门会同县直有关部门将应整尽整的涉农资金整合到位,制定资金整合清单。
第九条县扶贫部门按照资金整合清单,根据资金的性质和类型会同县直有关部门落实到具体项目,确保项目成熟一个资金到位一个,报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研究批复,并将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批复文件落实到具体的县直部门组织实施。
第十条县直有关项目主管部门按照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批复文件,会同县扶贫部门及时组织各乡镇(开发区)实施。乡镇人民政府(开发区)负责具体实施项目,监督项目建设进度和质量,认真组织履行内所有项目招投标和办理相关政府采购等手续,对规划项目的立项、申报、实施、验收、报账和资金的使用管理负责。
第十一条项目竣工后,乡镇要及时组织初验,并报告县直有关部门和扶贫部门进行验收和审核,县扶贫部门牵头制定资金绩效评价办法和指标体系,组织相关部门或聘请第三方对统筹整合资金的分配、管理、效果等进行绩效综合评价。
第五章资金管理
第十二条县、乡镇(开发区)财政部门设立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扶贫专户,实行“专账、专人、专户”管理,确保专款专用、封闭运行。
第十三条资金整合清单经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研究同意后,财政部门负责将整合的资金划入县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专户,项目主管部门或乡镇根据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项目批复,经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定后(部门申请、分管副县长审核、常务副县长审批),财政部门根据统筹整合项目的任务及性质将资金划拨至项目主管部门或其所对应的财政部门资金管理专户或项目乡镇财政扶贫资金专户,确保统筹整合涉农资金用于脱贫攻坚。
第十四条财政扶贫资金实行乡镇或相关项目主管部门报账,资金直付项目施工单位和商品、劳务供应商。对涉及支持贫困户的项目资金一律通过“一卡通”进行发放。
第六章保障措施
第十五条各乡镇各部门要在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加强统筹整合涉农资金支持脱贫攻坚工作的组织领导,高度重视、明确职责、落实措施、加强沟通,建立运转灵活的工作协调机制,要定期或不定期召开部门、乡镇联席会议,查摆和分析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妥善加以解决,稳步推进整合工作。
第十六条各乡镇各部门要科学编制脱贫攻坚总体规划和实施计划,注重乡镇与部门规划的衔接一致,保障按计划稳步实施脱贫攻坚项目,确保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第十七条各乡镇各部门要将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政策文件、资金管理办法、总体规划和实施计划、项目任务清单、资金整合清单、整合资金绩效清单等信息,通过政府门户网站等媒介向社会及时公开,并建立扶贫项目行政村公示制度,接受社会监督。
第十八条县监察、审计、财政等部门要加大审计和监督检查力度,定期开展督查检查,采取“月调度、季检查”的方式,对项目实施缓慢、资金滞留的乡镇和部门予以通报并约谈;积极探索引入第三方独立开展绩效评价,引导贫困人口主动参与。通过不断加大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项目和资金监督管理,确保资金安全。
第十九条乡镇人民政府(开发区)和有关项目部门对扶贫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套取、挪用、截留、贪污财政扶贫资金等违法违纪问题承担主体责任。对违纪违规行为,由县纪检监察机关按有关规定给予相关责任人党纪、政纪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附则
第二十条本办法由县财政局会同县扶贫办负责解释。
第二十一条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XX县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支持脱贫攻坚管理办法》(X政〔2016〕X号)同时予以废止。
第五篇:脱贫攻坚
1、脱贫攻坚“两个确保”目标是什么? 答: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出发,把“扶贫攻坚”改成“脱贫攻坚”,明确了新时期脱贫攻坚的目标,到2020年实现“两个确保”: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确保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2、“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是什么?
答:要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和互为支撑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
3、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目标是什么?
答:“两不愁”就是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三保障”就是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4、“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是什么?
答: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
5、习近平在贵州调研时提出的“四大切实”是什么?
答:切实落实领导责任、切实做到精准扶贫、切实强化社会合力、切实加强基层组织。、习近平提出对各类困难群众的“三个格外”是什么?
答:对困难群众,我们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
7、不断提高脱贫攻坚成效要解决好哪四个问题?
答:要重点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的问题。8、脱贫攻坚领导责任制是如何规定的?
答:实行中央统筹、省(自治区、直辖市)负总责、市(地)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坚持片区为重点、精准到村到户。
9、《省级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办法》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哪四个方面?
答:减贫成效。考核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数量减少、贫困县退出、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情况。
精准识别。考核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识别、退出精准度。
精准帮扶。考核对驻村工作队和帮扶责任人帮扶工作的满意度。
扶贫资金。依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考评办法,重点考核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扶贫资金安排、使用、监管和成效等。10、什么是精准扶贫?
答: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
11、精准脱贫“十项重点工作”是什么?
答:具体是指村级道路畅通工作、饮水安全工作、危房改造工作、特色产业增收工作、乡村旅游扶贫工作、教育扶贫工作、卫生和计划生育扶贫工作、文化扶贫工作、贫困村信息化建设工作、电力保障工作。12、“六个精准”是哪六个?
答:一是扶贫对象精准;二是扶贫目标精准;三是扶贫内容精准;四是扶贫方法精准;
五是扶贫考评精准;六是扶贫保障精准。
13、“十大要件”是哪十件?
答:一是领导精力要集中到扶贫攻坚上;二是财力支出要使用到扶贫攻坚上;
三是项目布局要倾斜在扶贫攻坚上;四是基础设施要优先在扶贫攻坚上;
五是工作作风要展现在扶贫攻坚上;六是排忧解难要着力在扶贫攻坚上;
七是改革举措要结合在扶贫攻坚上;八是力量组织要集合到扶贫攻坚上;
九是用人导向要体现在扶贫攻坚上;十是工作落实要显示到扶贫攻坚上,14、双联行动“六大任务”是什么?
答:一是宣传政策;二是反映民意;三是促进发展;四是疏导情绪;五是强基固本;
六是推广典型。
15、“1236”是什么?
答:“1”就是紧扣持续增加收入这一核心;“2”就是做到不愁吃、不愁穿;
“3”就是落实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三个保障;
“6”就是实现基础设施建设、富民产业培育、易地扶贫搬迁、金融资金支撑、公共服务保障、能力素质提升六大突破。16、“五到村”是什么?
答:一是目标任务到村;二是规划计划到村;三是项目资金到村;四是帮扶责任到村;五是监测管理到村。
17、“六到户”是什么?
答:一是结对帮扶到户;二是脱贫计划到户;三是项目安排到户;四是产业培育到户;五是跟踪监测到户;六是效益落实到户。18、“七到人”是什么?
答:一是“两后生”等学历型技能培训落实到人;二是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费和助学金政策落实到人;三是农村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和学前教育落实到人;四是农村低保、新农合、五保供养和农村特大病救助等政策落实到人;五是计划生育奖励政策落实到人;六是增收产业技术培训落实到人;七是创业型、开发性、公益性就业岗位安置措施落实到人。
19、贫困村实现“八有”包括哪些?
答:一是有主导产业;二是有专业合作社;三是有教学点和卫生室;四是有敬老院和幼儿园;五是有综合性村民活动场所;六是有金融网点覆盖;七是有综合商业服务;八是有良好的村容村貌。、贫困户实现“八有”包括哪些?
答:一是有安全住房;二是有安全饮水;三是有基本农田;四是有增收产业;五是至少一人有技能资质证书;六是有基本社会保障;七是实现家里有余粮;八是实现手头有余钱。
21、“两个见面”“五个知道”是指什么?
答:“两个见面”即:双联扶贫工作队要与村干部见面,与帮扶户见面。
“五个知道”即:要让双联扶贫工作队员知道自己的工作职责;让村干部知道双联单位是哪个和扶贫工作队队长是谁;让联系户知道联系自己的干部是谁;让贫困户知道帮扶的措施是什么;让全村群众知道扶贫攻坚和小康建设的规划。22、什么是建档立卡“五清”?
答:一是摸清家底状况、致贫原因、收入来源、收入水平等基本情况,建立基础档案,做到“底数清”;
二是摸清脱贫门路、需要解决的主要困难,建立问题台账,做到“问题清”;
三是摸清以往扶持情况、扶持效果,提出帮扶措施,制定帮扶计划,做到“对策清”;
四是确定帮扶单位、帮扶干部、实行“四定两不”,即定户定人定时定责帮扶,不脱贫不脱钩,做到“责任清”;五是逐户制定脱贫计划,确定脱贫时限,做到“任务清”。
23、脱贫攻坚验收“双六”标准是什么?
答:贫困村脱贫标准:基础设施条件达标、增收产业优势明显、人居环境条件较好、公共服务设施齐全、基层组织建设有力、扶贫工作成效明显。
贫困户脱贫标准:收入有保障、住房有保障、设施有保障、教育有保障、医疗有保障、养老有保障。
1、扶贫对象:在扶贫标准以下具备劳动能力的农村人口为扶贫工作主要对象。贫困户以共同生活的自然户为主。
2、贫困线标准:以2015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2900元(相当于2010年2300元不变价)为识别标准。
3、贫困发生率:指低于贫困线的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例。
4、两不愁、三保障:到2020年,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
5、四个切实:即切实落实领导责任,切实做到精准扶贫,切实强化社会合力,切实加强基层组织
6、五个一批:即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易地搬迁安置一批、通过生态保护脱贫一批、通过教育扶贫脱贫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
7、六个精准:即坚持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8、脱贫攻坚“十大工程”:产业脱贫工程、就业脱贫工程、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生态保护脱贫工程、智力扶贫工程、社保兜底脱贫工程、健康脱贫工程、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工程、金融扶贫工程、社会扶贫工程。
9、四项清单:扶贫对象和需求清单、脱贫目标和时限清单、扶贫措施清单、脱贫责任清单。
10、双包:单位包村、干部包户。
11、贫困户“四有”即“四个一”:一册(扶贫手册)、一人(帮扶联系人)、一招(具体帮扶措施)、一证(脱贫光荣证)。
12、贫困村“五有”:作战图、四项清单、驻村扶贫工作队、扶贫工作室、完整档案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