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落实义务教育
学习贯彻《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材料
新学期伊始,教育局下发了《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的文件通知。接到文件后我校立即组织全体教职工学习,我们认为《标准》出台的非常及时,其内容涉及到了课改以来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方面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综合了已有的教育法规文件的精神,涵盖了学校管理工作的全部,适应现代教育改革的发展与需要,目标性强,可操作性强。大家一致认为,当前如何在学校贯彻落实好《标准》中的要求是每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现就我校学习贯彻《标准》的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学习宣传,营造氛围
为整体推进学校常规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按照要求,我校开展了对于《标准》的学习教育活动。
我校采取了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并在学习的基础上组织全校教师开展了大讨论。首先,学校利用业务学习时间,由谢清田校长对《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进行了全文解读,让每位教师了解《标准》中的六项管理职责、22项管理任务、92条管理要求的内容,明确学校管理标准化是实现学校管理规范化的起码要求。然后,由各学年组教师开展自学,围绕“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有哪些要求”,“对照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我们该怎么做”等方面问题开展讨论活动,并要求教师们根据所学和讨论的结果写一下心得体会。通过以上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提高了全体教师对《标准》的认识,增强了学校管理规范化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了教师自我约束力,为办人民满意的学校奠定了基础。同时,我校充分利用学校网站、广播站、校报、板报等宣传阵地,广泛宣传《标准》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工作步骤及重大意义,提高广大教师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加快学校发展的良好环境。
二、健全组织,分工落实
在学校校长参加了教育局组织的关于《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学习贯彻的工作会议后,回到学校,领导就召开了中层以上领导班子会议,传达了文件精神和会议精神。班子成员统一了思想,清楚地认识到此项工作对学校提高整体办学质量,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为此,学校成立了标准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小组成员进行了责任分工,各部门明确了工作职责,校长要求各部门按照标准化建设项目、内容及要求,逐条、逐项地进行自查,针对各自工作的薄弱环节制定相关的改进措施。同时各部门也要通力合作,密切配合,形成合力,以保证能够全面顺利地完成学校标准化建设工作。
三、因地制宜,贯彻落实
《标准》内容全面、细致,适用于全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鉴于学校的实际情况,在贯彻落实《标准》时,根据《标准》的基本内容,总结过去在哪些方面做的较好,哪些方面在现行条件下可以落实,哪些方面经过努力、创造条件可以实施,哪些方面在目前不具备条件下还不能做到的,制定切合本校实际的落实《标准》的计划。经调研讨论梳理总结,老师们认为以下几方面问题需要改进和完善:
一、平等对待学生方面,由于物质条件所限现还不能为有特殊学习需要的学生建立资源教室,并配备专兼职教师。如条件允许,以后会创造条件进行尝试。
二、促进学生发展方面,虽然德育教育的形式、活动比较丰富,但更多的还局限在校内,与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的联系还有待加强。
三、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学校能够为教师创造条件争取外出培训机会,但覆盖范围有限,在引进优质培训资源,定期开展专题培训,促进教研与培训有机结合上做得还不够。
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方面,能根据情况定期开展教学质量分析,教育教学的质量有所提高,但在研究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和个别化学习需要上教师研究得不深,采取的措施方法比较单一。
第二篇:免费义务教育落实情况调查
调查名称(题目):免费义务教育落实情况的调查报告
调查人:刘佳欢
调查目的: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教育事业也在随之发生着变化。义务教育实施以来,我国的国民素质有了很大的提升,但因为一些家庭经济原因而不能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也存在着。为此,国家实行了“免费义务教育”这一新的政策,然而在一些小城镇,免费义务教育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问题。为此,我决定对这一课题进行调查。调查地点:河南省舞阳县
调查对象:当地居民
调查时间:2011年08月02日—2011年08月22日
调查方法:对学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调查:设计相关的调查问题:
1.您的学生年龄是_____________岁
2.您的学生就读于()
A.农村B.城市
3.您的学生是否接受了或接受过免费义务教育
()
A.有B.没有
4.您所在的地区免费义务教育的实施情况是()
A.很好B.较好C.不好
D.很差
5.您对免费义务教育的态度是()
A.支持B.不支持C.无所谓
6.您所在地区的学校在实施了免费义务教育制度后对学生的教育投入(如实验室)是否有了一些改善()
A.有B.没有
7.您所在地区的学校在实施了免费义务教育制度后对学生的课业做了如何调整()
A.没有调整B.有所减轻C.较
以前更重
8.您所在地区的学校在实施了免费义务教育制度后,教师
对学生的教育管理是()
A.公平对待每个学生B.不体罚学生
C.不歧视学生D.没有以任何名义编排设置重点
班
9.您所在的地区在实施了免费义务教育制度后,是否出现
择校的情况()
A.有B.没有
10.您所在地区的学校是否存在乱收费的现象()
A.没有B.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调查组织:
我利用假期时间跟县城一些居民进行交流,给他们说明调查意图,取得他们的支持,发放免费义务教育落实情况调查问卷,然后进行问卷的回收。
数据处理:运用统计分类汇总表等统计工具进行数据加工处理,得出结论。
调查结论:
(1)自免费义务教育制度施行以来,该地区的免费义务教育落实情况良好。
(2)当地居民对免费义务教育制度很满意。
(3)该地区实施了免费义务教育制度后对学生的教育管理也进行了很大的改良。
(4)免费义务教育制度施行以来有极少数的家长有择校的想法。
(5)免费义务教育制度施行以来学校没有出现乱收费的现象。
调查效果:
本调查结论可以作为免费义务教育落实再改进的参考依据。同时
也起到了对教育机关进行免费义务教育工作实施的监督作用。调查心得:
通过本次调查,使我了解到义务教育的性质、起源、发展、作用、影响及义务教育对我国人民的最大利益:
一、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其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迫教育的制度。义务教育又称强迫教育和免费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的特点。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的义务教育年限为九年,这一规定符合我国的国情,是适当的。
二、我国义务教育具有三个基本性质:强制性、公益性、统一性。公益性,就是明确规定“不收学费、杂费”。公益性和免费性是联系在一起的,对农村而言,从2006年到2007年要全部免除学费、杂费;但是对城市而言,这还需要一个过程。实际上,要免除义务教育阶段的杂费,就涉及到很大的财政问题。现在国家就是要下决心解决这个问题。
统一性是贯穿始终的一个理念。在新法中,从始至终强调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统一的义务教育,这个统一包括要制定统一的义务教育阶段教科书设置标准、教学标准、经费标准、建设标准、学生公用经费的标准等等。
强制性又叫义务性。让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是学校、家长和社会的义务。谁违反这个义务,谁就要受到法律的规范。家长不送学生上学,家长要承担责任;学校不接受适龄儿童、少年上学,学校要承担责任;学校不提供相应的条件,也要受到法律的规范。
三、在我国教育史上,1904年,把小学教育规定为义务教育。1986年4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要求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本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状况,确定推行义务教育的步骤。该法于同年7月1日起施行。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
最重要的一项教育法,标志着中国已确立了义务教育制度。2005年12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逐步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建立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这为义务教育立法打下一个非常好的基础。2006年9月1 日起开始实施新的《义务教育法》。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中最终明确:“国家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义务教育经费由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依照本法规定予以保障”,完成了“人民教育人民办”到“义务教育政府办”的真正转变。
四、义务教育的各种变化,都是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运用“加减乘除法”全方位加大对义务教育改革的结果:
加——增加教育投入
今后五年国家财政新增义务教育经费累计将达2182亿元。——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
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各级各类学校都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
乘——倍加重视教师工作
要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经费保障机制。——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
除——剔除择校之风
要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和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阶段上学难问题,让每个孩子都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机会。——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
法——令行禁止乱收费
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
五、新义务教育法的实施对中国教育的影响:
1.指明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这个根本方向
2.明确义务教育承担实施素质教育的重大使命
3.回归了义务教育免费的本质
4.进一步完善了管理体制,强化省级统筹
5.确立了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6.保障接受义务教育的平等权利
7.规范了义务教育的办学行为
8.建立了义务教育新的教师职务制度
9.增强了《义务教育法》执法的可操作性
六、当前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性
义务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中之重。本世纪初,我国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首先解决法律规定的适龄儿童少年“有学上”的问题。在义务教育实现全面普及和免费之后,国家明确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的重中之重,要努力实现让所有的适龄儿童少年都“上好学”的目标。
义务教育是面向全体适龄儿童少年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基本均衡的义务教育是政府的法律责任,每一个适龄儿童少年都应该享有接受质量合格的义务教育的平等机会。义务教育的属性决定,义务教育必须均衡发展。
必须看到,推进均衡发展的任务比起实现普及的任务来说,更艰巨、更复杂,用的时间会更长。当前,区域间、城乡间、学校间的不均衡的矛盾仍较突出,推进区域内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将伴随着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水平差异、整体提升教育质量的全过程;推进城乡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将伴随着城乡一体化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差别的全过程;推进区域间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将伴随着解决区域经济社会不平衡问题、提高中西部教育水平的全过程。
义务教育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免费是义务教育的重要支柱。观念的转变为免费政策的实施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基础,政府的财政能力和筹资潜力能够承载免费义务教育所需经费,我国的教育经费投资总额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经费预算单列保证了实施免费所需投入的足额到位,日益完善的法律体系为免费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证。我国实施免费义务教育的路径选择:更新观念,明确免费是政府的责任所在,进一步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在免费政策的进程上,按照区域经济差异,分地区、分项目逐步推进;积极确保免费义务教育的细化政策和配套体系的建立;建立规范、完善的免费义务教育转移支付制度;制定、完善教育财政法规,尽快将免费义务教育运行机制法制化。
同时也了解到自己的知识、能力很有限,今后要在努力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也要多多关注网络、相关书籍,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化科学知识和自身修养。
第三篇:乡村落实九年制义务教育情况调查报告
(20)调查所在乡村落实九年制义务教育情况,少年儿童辍学、失学情况,写一篇关于当前农村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调研报告。
题目
姓名 专业班级 学号2013.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实现了基本普及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历史性任务。但是,义务教育尤其是农村义务教育很多的困难,城乡仍然存在很大差距,并在逐步扩大,农民义务教育的负担较重。对此,我在我的家乡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调查。通过问卷和访谈等调查方法,我的家乡的义务教育在规范收费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善,但要杜绝违规收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素质还待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待遇相比城市也有较大差距;农村义务教育在我乡还有较多困难;农村儿童辍学、失学情况严重。关键词:农村义务教育规范收费教师素质教师待遇农村儿童辍学、失学情况
正文:
义务教育即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对一定年龄儿童免费实施的某种程度的学校教育。改革开放以来,我囯在人口大囯的条件下实现了”两基”的历史性任务。我就我乡普及义务教育现状与问题,谈一下我这次调研的发现和观点。
(一)农村中小学常收费、乱收费
在这个假期,我走访了多我乡许多有中小学生的家庭,97%的家庭反映,有的学校将练习本、习题册、英语磁带等学生必备的学习辅助资料在开学初收取费用,在学期期间或者学期即将结束时,再将这些项目重新向学生收取,造成重复收费。还有58%的家长反映,有的学校在刚入学的新生中收取一定的课桌凳费用,并且不具备任何的票据,班主任只是将学生的姓名记录下来交给学校的领导,在收取费用时虽然承诺学生在离校时可以降课桌凳带走,或者根据课桌凳使用情况退还费用,可到了学生毕业时却只字不提,造成家长很是不满,学生向学校要钱不给,有的学生为了泄愤甚至将课桌凳砸烂,造成公物损坏等严重后果。
(二)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素质还待提高
教师,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和社会思想、道德风尚的传递者,是继承和发扬人类文明的桥梁,是后一代的培养者。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教师人格力量对学生的影响程度已经远远超过他(她)们的专业知识对学生的影响程度。一个拥有高尚人格的教师,往往是学生们最喜欢的教师;而这样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常常感受到职业带给自己的快乐和崇高感。教师的人格渗透于教师劳动的全过程,作用于学生的心灵,直接或间接影响着教育效果。一个拥有高尚人格的教师,往往能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并为学生终身受益。从改革开放至今,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的状况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师的素质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目前中小学教师的素质现状与社会及教育发展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距离。其主要问题集中表现在师德问题,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益多元化。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下,一些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注意修养自身师德,无视本职工作,热衷于“有偿家教”,搞第二职业;利用职业之便谋取一己之私;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吸毒触犯刑律;利用上班时间赌博;赶车不开钱;动手打学校领导等等。专业素养问题
其一,由于我国教师队伍基础薄弱,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教师法》对中小学教师的学历要求偏低,对中小学教师专业素养的要求也就不高。
其二,不少教师还有一个封建的头脑,残留着很多封建迷信的意识,缺乏现代的民主、科学思想。教师是吃开口饭的,教学语言素质修养是教师的基本
专业素质之一,是教学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教师的语言最基本的一点是要能做到科学性、简洁性,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语言模糊,概念不清,毫无科学性,往往会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歧途”。“代转公”教师问题,“代转公”政策促进了社会的公平与和谐,稳定了农村中小学师资队伍,但“代转公”教师队伍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师队伍课堂教学能力低,思想素质较差,学科结构不合理等。针对存在的教师素质三大问题,我们应该通过加强教师的政治学习。使教师能不断用新观念、新知识充实自己,跟上时代的步伐,用更高更严的标准要求自己,用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做到四个用心:用心学习、用心工作、用心做事、用心做人;同时通过加强业务培训,特别是补充农村边远山区学校的“代转公”教师部分,大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低,不但让他们走出去学习优质课堂教学或业务培训,而且在校本培训中加大辅导力度,提高他们的专业业务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三)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待遇相比城市也有较大差距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在整个教育事业中,中小学教育至关重要,它处在人生的文化启蒙和知识准备阶段,是教育体系的基础,是每个人终身发展的基础,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小学教育是国家发展基础的基础。其中,农村教育尤为重要。我国13亿人口超过半数生活在农村,一半以上的学龄儿童也在农村。要提高我国整体教育水平,必须加强农村教育这个薄弱环节。这些年来,我们在发展农村教育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取得了很大成效。但也要看到,在相当多的农村地区,教育设施简陋、教学条件较差、教育经费困难等问题仍然存在,尤其是农村师资队伍建设问题比较突出。比如,农村教师待遇不高,生活条件艰苦,本地教师不安心,外地教师不愿来,学习深造机会少,存在知识老化现象等。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进一步采取措施,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待遇,努力加以解决。
(四)农村义务教育在我乡还有较多困难
(五)经过这次调查我发现,农村义务教育在我乡还存在如下困难:1.学校基
础设施薄弱,2011年文登市全市学校危房面积2004年达25720平方米。全县学校基础设施参差不齐,一些学校简陋到不能
再简陋的程度。烟台十一中于1958年开办,到现在设施完备的仅教室一项。全校住校生有560人,只有24间侵室,按标准
只能住384人,尚欠11间;图书室、阅览室、理化实验室、远程教育室、语音室、音乐室、体育室等都没有;790人师生只
有一个篮球场、两张乒乓球台、一条156米跑道;750套学位,破损率达30%;教具方面陈旧不堪,黑板28块中土黑板15
块;教师宿舍属危房。2.不同程度的危房威胁着学生和教职工的生命安全,目前,文登市现有64所学校存在危房95栋(皆
为砖木结构),危房面积29848平方米,包括厕所、教室、宿舍、食堂、礼堂都存在大面积的、不同程度的危房现象。3.农
村义务教育投入的缺额增大,农村税费改革以后,义务教育投入的缺额越来越大,全市缺口已达9亿元,并且目前尚无有效的办法来弥补这一缺口。全省农村中小学教育负债达25.3亿元,占全省教育负债的79.7%。其他问题我就不一一列举。
(六)农村儿童辍学、失学情况严重
根据这次调查,近年我乡中小学生辍学比例有上升之势。如支农里小学2004年末有学生441人,而2005年春季在校学生只有435人,辍学6人,辍学比例1.36%;该乡中学2004年末共有学生362人,2005年春季在校学生只有330人,辍学学生32人,辍学比例高达8.8%,其中仅该校初三年级81班就有6名学生辍学,辍学比例高达17.1%。据该校老师说:该校学生从初中一年级到初中毕业,3年内将近有30%左右的学生辍学,平均每年有10%的学生辍学。
我认为,解决当前农村义务教育存在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提高认识,保障义务教育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2、进一步完善办学管理体制
3、建立稳定的经费投入保障机制
4、重点加强薄弱学校建设。
第四篇:落实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施方案2014
马村学校推进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施工作方案
义务教育新课程改革从实验的初始阶段进入到推进深化和推广发 展阶段。为进一步深入推进我校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根据《基础教育改革纲要》及我市《关于基础教育新课程推广工作的意见》,制定本方案。
一、推进思路和目标
推进思路:
在巩固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以教育科研为先导,抓住课改中的关键和难点问题,突出重点,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扎实推进,深入实施,不断提高课改实验的水平和实效,确保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
基本目标:
1、实施国家课程标准和实验教材,努力探索国家课程标准和教材在我市实施的可行性与合理性,为新课程体系的完善提供实践依据,从而构建具有清华特色的义务教育课程体系。
2、探索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的管理机制,逐步明确地方、学校课程建设与管理的职能,努力提高地方、学校课程建设和管理的能力。
3、积极开发新课程资源,完善课程资源的结构和功能,不断增强课程资源对课程改革的支持力度。
4、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为核心,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积极探索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及管理制度。
5、探索与新课程相适应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逐步形成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积极探索对学校和教师的评价改革,建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不断发展的课程评价体系和机制。
6、加强德育工作,注重学科学习过程与正确价值观形成过程的有机统一,努力开发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校本德育课程,不断为新课程提供丰富的德育资源,努力构建与时代相适应的现代学校德育体系。
7、构建具有组织管理、学术支撑、操作实施功能的新课程实验组织体系,探索多样化的有效的培训方式,促进教育行政干部、教研人员、校长、教师树立新的教育观念,提高管理、研究、指导和教育教学能力,形成一支优秀的新课程实施队伍。
二、推进策略
1、统一规划,全面铺开,点面结合,整体推进。在全面实施国家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基础上,以教材改革切入,推动课程实施、课程管理、课程评价、教师教育、学校管理等全方位的改革。鼓励学校根据各自实际选准切入点,开展课题研究、专题研究、学科研究,多元化、多维度、多层次、创造性地进行实验工作,发挥典型引路的作用,积累、整合经验,以点带面,全面提高。
2、观念先导,重点突破,改革评价,构建制度。以转变教育观念为重点,以评价改革为核心,以实施综合实践活动为突破口,大胆创新,突破难点。建立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互动式培训、校本培训式等多种培训方式,使之贯穿教师培训的全程。增强学校校本管理意识,提升学校办学理念,广泛开发利用社会资源,优化整合学校教育资源,提高中小学校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的能力;改革学校评价制度,促进学校教育在理念层面上的根本变革,从而更好地推动课程改革的深入持续开展。
3、课题牵动,典型引路,人人参与,共同发展。以科研促进课改,建立以科研课题为依托,培训、教研、科研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的课改工作模式,形成 “人人要参与,校校有课题,区域成体系”的课改科研格局,教科所、基教室、体卫艺,共同组建基础教育课程行动研究课题组,对实施新课程的关键性问题进行攻关。突出课堂教学改革中心环节,建立教研员与一线教师平等协作、共同进步的合作工作机制,创新教研方式,通过网络式的教研活动,大量开展案例分析、现场会诊、反思交流,切实有效地提高每一所学校的课程建设能力和教学研究水平。
4、加强交流,跟踪评估,分段总结,滚动推进。对实验工作进行动态管理,建立实验过程与实验效果的过程评价机制,建立互动交流机制和定期总结制度,使课改工作在不断的总结反思中滚动推进。
三、推进措施
1、切实抓紧、抓实新课程推进中的师资培训工作。教师培训是推动课程改革的有力保障,为了使课改培训工作 落到实处,要理顺培训体制,严格管理,建立持证上岗制度、教师培训学习制度、教师培训激励制度及教师培训档案库,保证师资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要大胆探索规律,不断总结经验,形成如:多维立体培训模式、现场会式培训模式、课题组培训模式、师徒结对子培训模式等各具特色的培训模式。随着课改的推进,市教育局将进一步加强基础教育新课程、新教材培训,将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紧密结合,促进教师观念、教学行为与综合素质同步发展。以新课程改革为核心,努力探索灵活高效、形式多样的校本培训模式,确保新课程师资培训与新课程实验的同步推进,并适度超前进行。坚持三个结合,把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相结合,校本培训与县市区级培训相结合,学科培训与通识培训相结合,发挥学校、教研、科研部门以及课改实验骨干教师的作用,建立起课改实验指导和服务网络,对实施新课程的教师进行现场指导和帮助。加强课改师资配备,已承担课改实验任务的教师要保持稳定性,保证实验的科学性和延续性。要选配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教师承担新一年级及课改学科的实验任务。
2、加强新教材、新教法研究,增强新课程实施的有效性。新课程的推进中要进一步加强对新教材研究和新教法改进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以教法改革和学法指导为突破口,积极改进教研活动和集体备课内容、形式和方法。加大对教研质量的监控力度,教研室要定期参加区学科教研活动,并对教研内容、方式给与具体的指导。各级教研部门要组织全体人员下到基层学校,给予教师具体细致的指导,对学校课改工作提出建设性意见。学校也紧密结合学校的实际,探索新形式下的集体备课和教学研究的新模式,如:采用“现场会式”教研活动、多校共同举办合作式教学研讨等形势,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提高。要继续积极探索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学习方式,加强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改进,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积极推广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通过积极而有效的教学,将新课程的理念、《课程标准》的目标、新教材的要求落实到每一堂课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各校在实践中总结出的先进经验,市教育局将及时给予宣传和推广。要建立师生平等,教学民主,师生交流,教学互动,面向全体,关注个体的教育理念。在教学实践中既要重视双基,又要体现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要求,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合作交流,讨论探究。要加大课堂教学的开放性,由单纯注重的语言文字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向多维目标发展。要建立课堂教学的反思制度,要在教师教学反思的基础上,有效地处理教材、改进教法、指导学法,组织教学等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以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3、努力建设适应促进新课程改革实施的教学管理机制。新课程的全面推进,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需要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予以支撑和保障。教学管理制度的建设涉及常规教学、集体备课、课程建设、教学评价、质量监控等诸多方面,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根据我市的实际情况,拟制定下发《期末考试指导意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校本课程开发指导意见》,同时建立校本课程审议制度等,加强对教学的管理。要通过“校长论坛”的形式,邀请各校教师就“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如何重建”等一系列关键问题进行广泛的学习交流,各学校要按照先立后破的原则,紧密结合学校实际,建立起能体现新课程精神的教学管理制度。如;《学校课程改革实验管理的规定》《备课制度》《校本教研制度》等。各校要在实践的基础上大胆探索,在继承的基础上勇于创新,树立校本意识,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发挥教师作为主体研究者的作用,形成良好的研究氛围,促进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教师专业发展。逐步完善形成符合学校实际、体现素质教育理念、适应新课程精神的教学管理机制。
4、确保国家课程设置的落实,进一步加强三级课程的管理和研究。在落实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要依据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通过对学生和家长的调查,对学校的情况和教师师资特点进行全面的分析,决定出校本课程的门类,如乒乓球等等,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主选择,允许学生调换课程,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要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开设和实施的管理和研究。对发现的问题集中进行攻关。学校将通过举行综合实践课程研讨会、校本课程研讨会等专题研讨会,使学校增强课程开发与建设的意识,提高课程开设能力,充分挖掘校内外课程资源并建立资源共享的机制,加强交流与合作,不断完善具有区域特点、学校特色的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5、紧密结合教育教学改革实际,积极开展教育科研。教育科研的课题产生于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为使科研课题更有针对性、实效性,要重视调研工作,要建立学期初的专项调研、学期中的重点调研、学期末的整体调研制度,采取教科研人员到学校蹲点调研、教科研人员到定点学校长期跟踪调研等方式,根据调研中发现问题设立研究课题,集中攻关,并及时将研究成果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使教育科研成果转化为教育生产力,服务于教育教学改革实践。
要坚持以教育科研为先导,围绕课程改革和教育现代化建设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发挥教师作为教育教学实践主体在科研实验中的优势和作用,进一步增强科研意识,积极开展实践操作层面的应用课题实验研究,集中攻关,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支持。
6、建立课程改革实验工作评估、交流机制。建立科学的评估机制,能够客观、科学地评价课改工作,作出正确的判断,如果没有评价机制,很难说明改革工作的得与失,成与败。学校要对照评估标准进行认真的自我评估,不断总结经验,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调整,以保证课改工作有序、规范、科学、健康的发展。要建立课程改革协作片制度,以“教师论坛“的形式,定期组织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第一期论坛拟确定的主题是:学校是如何贯彻课程标准的,第二期主题是: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如何重建的,第三期主题是学校是如何开发和实施地方和校本课程的。以达到在交流中互相启发,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7、创新教育评价机制,推进教育个性化
(1)建立新的学校评价标准。要改革单纯以学生考试成绩和升学率来评价学校的评价模式,建立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达标学校标准,重新修订市级规范化学校标准,为学校自我发展自我评价提供依据。要根据不同类别、不同层次学校的特点,制定不同的教育评价标准,引导学校在不断规范的基础上,凸显自己的办学个性,在不同水平上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2)构建新的教师评价机制。制定新课程背景下各学段、各学科优秀教师标准,改革市特级教师和教学能手评价标准和办法,引领教师成长。学校要淡化以分等和奖惩为特征的教师评价模式,建立以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自我发展为主的多元化评价机制。
(3)完善学生评价机制。要鼓励和支持学生在基础性发展目标上不断发展,建立学生自我设计、自我实现、自我评价为主的多元化评价机制。建立和完善学生的成长记录评价制度,改革学科考试评价内容和方式,提倡和支持学科分项考试和自主选择考试,并建立二次考试和越级考试制度。要建立试题评价制度,定期对平日考试和期中期末试题进行评价。
(4)改革教学评价标准。要制定各学科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确立一套比较科学、完备、可测性强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的重点内容要放在“有效教学”上,即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和有效度;考查的重点对象要从教师转到学生身上,把教师的作为联系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上来加以评价。评价方法和手段要多元化,要让教师、学生以主体身份参与教学评价。市基教室、体卫艺要制定各学科课堂教学评价基本标准。
8、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和校本课程
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和校本课程,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行:(1)开展社会调查,跟踪和预测社会需要的发展动向,发掘日常生活中对学生发展有益的各种课程资源,包括知识与技能、生活经验与教学经验、教与学的方式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各种课程素材;
(2)开发和利用课程实施的各种条件,包括学校的图书馆、阅览室、实验室、计算机室和各种活动场馆、专用教室等;
(3)充分利用校外课程资源,包括图书馆、科学馆、博物馆、德育基地等我校的自然与人文资源。重视发挥社区的教育功能,形成与社区互相配合资源共享共同育人的发展模式。要积极争取和鼓励社会各界以各种方式参与学校德育工作。
(4)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教师是最为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学活动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重视从日常的教学活动过程中开发和利用这类课程资源。
(5)校本课程开发要在体现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在培养目标上的一致性的前提下,根据本校的培养目标和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设置可供学生选择的、灵活安排的课程。校本课程要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要给予教师参与开发课程的机会,通过开发校本课程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四、实验的组织与进程 ㈠ 组织机构
1、建立分工负责,密切合作的课改执行机构:
⑴ 课改领导小组办公室
主要职责:①课改实验工作的组织协调、过程管理; ②课程改革的宣传发动、社会动员; ③课改经验的交流推广; ④课改保障政策和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学校管理指导性意见的拟定出台。
⑵ 教师培训组
主要职责:拟定培训方案,组织实施培训工作。⑶ 课改指导组
主要职责:①突出课堂教学改革中心环节,开展教学研究,组织联合攻关,指导学校实验工作开展,总结课改典型经验; ②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和教研制度; ③总结形成与新教材相适应的教学指导资料; ④在合作式的教学研究过程中指导学校的校本培训。⑷ 课改研究组
主要职责:组织课题申报,指导研究过程,参与承担重点课题研究,总结提炼实验成果。⑸ 课程资源开发组
主要职责:①制定适应新课程要求的教学仪器设备、教学具配备指南,并指导和采取措施解决学校教学设备、用具配套问题; ②开发与新教材相适应的教学资源;
③广泛开发利用社会资源,建设开放、多层次、多元化的可持续发展的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基地体系。⑹ 课程改革评价组
主要职责:①建立实验过程与实验效果的过程评价方案,并对实验校进行阶段性或抽样评价,协助总结经验和发现并解决问题; ②建立与新课程改革相适应的学校督导评估制度,为学校创造性地实施课改保驾护航。
2、建立学术专、水平高的专家支持队伍。人员组成:全体一线教师
主要职责:决策咨询、资源服务、理论指导、成果鉴定,承担部分培训任务。
工作方式:项目合作制。㈡ 工作制度
1、例会制度
⑴ 各执行机构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及时沟通、反馈信息,研究解决问题,收集整理总结资料;
⑵ 课改领导小组在课改实验工作进程每阶段开始前召开工作会议,总结前一阶段工作,部署后一阶段工作。
2、交流制度
⑴ 各执行组间不定期召开协调会议,交流推进工作经验,研究解决共性问题和滚动式经验交流推广工作的组织实施;
⑵ 建立专门的课改宣传阵地(教育信息网专栏、《课改通讯》、《课改动态》),以交流为目的,以宣传阵地为依托,宣传工作、交流工作 同步开展;
⑶ 定期收集总结材料和案例资料,编辑形成交流专辑资料; ⑷以教学研究为主线,开展网片、校际、校内多层次、多元化的交流活动。
3、评估制度
⑴ 确定监测学校,定期开展阶段性课改评价工作; ⑵ 不定期抽样评价实验学校
⑶ 把学校课改工作组织实施和效果纳入学校评价指标,开展常规评价工作。
第五篇:2021落实义务教育“双减”工作总结
落实义务教育“双减”工作总结
XX县始终高度重视中小学生减负工作,将其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持续推进育人方式调整,引导树立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切实减轻违背教育教学规律、有损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过重学业负担,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强化政府统筹,加强减负工作组织领导。2018年,XX县政府成立Xx县治理和规范中小学幼儿园及教育培训机构办学行为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减负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统筹推进中小学生减负工作。X县教育局在新一轮机构调整中专门成立了民办教育管理处,切实强化对校外培训机构的管理职能。各地相应建立“政府统一领导、县区属地管理、部门分工合作、社会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强化制度建设,健全规范管理长效机制。2018年以来,XX县分别以县政府、县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和部门联合等名义印发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中小学办学行为、教师从教行为和减轻中小学生负担等“1+3+5”文件。2021年,XX县教育局制定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和体质等“五项管理”文件,做到“五项管理”与减负工作整体设计、同步实施、一体推进。
强化家校共育,引导家长履行教育责任。XX县每所学校均建立了家长学校,成立了校级、年级、班级三级家长委员会,指导家长树立科学育儿观念;每年组织开展“家风家训故事”“好家风伴我成长”等主题活动,培育良好家风。从2015年开始,“XX县家庭读书会推广工程”已培育XX名家庭读书会推广工程指导教师,创建XXX多
个班级双万多个家庭读书会。
强化监督问效,推动减负工作落实落地。XX县政府将减负工作纳入对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的重点内容之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通过专项检查、明察暗访等多种形式,对学校和校外培训机构办学行为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十三五”时期,以县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或教育局名义相继开展规范中小学校办学行为、校外培训机构和中小学生减负、教师有偿补课等专项治理X次;2021年,将中小学生减负工作纳入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任务之一。
中央审议通过“双减”意见,充分体现了以XXX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为当前统筹推进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思想指引,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XX县将深入贯彻落实XXX关于“双减”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采取“宣教、疏堵、放改、监管”相结合的举措,持续发力,久久为功,确保“双减”工作取得实效。
一是宣教结合推动“双减”。
“宣”就是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国家和县里政策,在x县教育局网站设立专区,在X教育电视台开辟专栏,在学校和校外培训机构实现制度上墙、进宣传窗等。“教”就是通过专题教育、主题班队会、载体性活动、签订教师承诺书、致家长一封信等,营造家校协同育人良好氛围。二是疏堵结合推动“双减”。
“疏”就是校内提质减负,进一步提升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坚持“零起点教学”,严禁削减或挪用体育、音乐、美术等课程课时和随意提高教学难度、加快教学进度,严控书面作业总量,全面开展课后服务,强化学校的育人功能。“堵”就是规范校外培训机构,持续开展专项治理,严禁“超标”“超前”培训,整治培训机构唯利是图、超范围经营、错误言论、虚假广告等不良行为,构建培训机构规范有序发展的长效机制。
三是放改结合推动“双减”。
“放”就是把教育教学的自主权还给学校,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科学的教育观,坚决克服评价标准中的“唯升学”“唯分数”倾向。重点加强对学校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规范办学行为等方面的监督管理,确保正确办学方向。“改”就是推进考试招生调整,全面实施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公民同招”,不得以各类考试、竞赛、培训成绩或证书证明等作为招生依据,不得以面试、评测等名义选拔学生。实施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模式,进一步完善优质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到校政策,确保名额分配比例不低于75%。四是监管结合推动“双减”。
“监”就是强化监督,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都设立公开举报电话和监督平台,畅通社会监督,受理减负举报。XX县教育局研发中小学作业、睡眠、手机、体质管理监测平台,时时监控和评估“双减”成效。“管”就是重拳治乱,将“双减”工作作为督导“一号工程”,纳入对县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价和责任督学日常监管的重要内容。继续实施教育局领导包保市(州)制度,充分运用通报、约谈、挂牌督办等手段,持续深入各地开展检查指导。同时,强化教育、市场监管、民政、人社等多部门综合治理合力,多部门联动抓“双减”,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