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贯彻落实《工会法》情况报告
贯彻落实《工会法》情况的报告
市人大各位主任、副主任:
今天,我受人民府委托,向本次会议报告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颁布实施五年多来我市宣传贯彻和落实情况,请予审议。
今年是新的《工会法》颁布五周年,为了全面了解我市各企事业、机关贯彻落实《工会法》情况,进一步推动工会依法维权、依法治会工作,于3月1日—3月10日分三个组对全市11个系统88个企事业、机关以听汇报、召开座谈会、个别谈话等形式进行调研。通过调研,了解掌握了我市《工会法》宣传贯彻落实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并听取了建议。
一、新的《工会法》颁布后取得的成绩
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以下简程《工会法》)是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工会法的规定》并颁布实施的。五年多来我们在市委的领导和市人大的监督指导下相继开展了一系列深入细致的工作,使《工会法》在实际工作中较好地得到了贯彻落实。并取得了一些成绩。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贯彻落实《工会法》的重要性的认识。
《工会法》修改颁布实施五年多来,政府支持工会工作,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和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根本指导方针的高度十分重视这项工作,并把《工会法》列入“四五”普法中,作为宣传普及各项法律法规的重点。市总工会把学习宣传贯彻新《工会法》作为“让工会走向社会,让社会了解工会”的大好时机,把《工会法》的宣传达到“各级工会熟知,每位职工皆知,全社会广知”的目标,采取下发文件、组织培训、电视讲座、举办一条街宣传活动等形式,在全市掀起了学习宣传《工会法》的高潮,为工会工作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各系统、企事业工会也采取发宣传材料、张贴标语、制作宣传版面、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工会法》进行宣传。《工会法》的宣传,提高了各级领导对工会工作的重视,为工会工作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增强了各级工会干部做好工会工作的信心,加大了广大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和依法办事的自觉性。
(二)、加大贯彻力度,推进工会各项工作
(1)、建立有效机制,推动建会工作。
2001年新《工会法》修改实施以来,我们充分认识到工会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性、基础性和长期性,按照“哪里有职工,哪里就要组建工会”的原则,成立建会领导小组,建会工作目标责任机制,并实行建会与评劳模一票否决制,坚持不懈地抓工会组建和发展会员工作,最大限度地把广大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截止2005年,我市共有基层工会组织216家,工会会员有19000多人,去年新建工会17家,增加会员2761人。其中非公有制企业工会组建速度明显,占新建工会组织的93%。同时加大了在进城务工人员中组建工会的步伐,尽可能把他们组织到工会中来,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去年参加工会组织的进城务工人员有5866人,入会率达75%。
(2)、强化维权机制,促进劳动关系和谐发展。
1、推进平等协商和签订集体合同制度。平等协商和签订集体合同工作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是协调劳动关系、促进企业发展的主要措施。为深入推行集体合同工作,以突出重点,主攻难点,不断扩大建制面为目标,选树典型,着重抓巩固、提高、完善,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头作用,推动了国有、集体和外商投资企业签订集体合同规范化。截至目前,我市签订集体合同建制率分别有国有集体企业80%,外商投资企业12%,私营企业10%。
2、坚持和完善职代会制度和厂务公开制度。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是企业实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工会法》在加强和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上提供了更加充分的法律依据和保障。因此,大部分企事业制定了职工代表大会实施办法,建立健全了关系到企业发展和职工利益等重大事项与职工代表大会进行协商的制度与机制,从而切实保障了职工代表大会依法行使了民主管理的权利。厂务公开制度作为职代会的重要内容,不断向纵深拓展。为了规范这项制度的落实,制定了《xx市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及控股企业实行厂务公开的实施办法》和《xx市厂务公开责任追究制度》。目前,全市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行厂务公开面达89%,非公制企业实行厂务公开面达20%。全市已有75%企业实行了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和民主评议测评企业领导干部制度。55个单位被评为州、市职代会达标单位。[Page]
3、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第一道防线,是把劳动争议案件控制在萌芽状态的有效手段,因此市总工会始终把发展和壮大基层劳动争议调解组织作为工作重点。对于已经成立的调解组织,我们加强指导、巩固、完善,以更好的发挥作用;对于新建企业,要求其在成立工会组织的同时,必须建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现在我市共有 家企业建立了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去年调解本企业的劳动争议纠纷 件,调解成功率97%;其中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劳动争议调解组织 家,4、实施“送温暖”工程。以实施送温暖工程为载体,以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为平台,围绕生活难、就业难、就医难、子女上学难、住房难、诉讼难等实际问题,加大对困难职工的扶贫帮困力度。困难职工帮扶中心自成立以来积极为职工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和困难救助。通过政府、工会投入,红十字会、慈善总会和企业捐助等渠道筹集资金12.94万元。通过发放医疗优惠证、劳模与困难职工子女结帮扶对子等各种形式的帮扶载体,共救助困难职工96人次,救助特困职工家庭37户,由帮扶中心搭桥,联系劳模及企业为29名贫困大学生解决了部分学费。各级工会组织积极开展 “金秋助学”活动,为15名困难职工子女上学提供了资金帮助。今年“两节”期间开展“走千家门、暧万人心”送温暖活动。全市共筹集送温暖资金54.91万元。走访慰问困难企业11家, 对858户困难职工进行救助。
5、加大工会经费收缴力度,管好、用好经费。
工会经费是工会工作的物质基础和必要的物质条件。修改后的《工会法》颁布实施后,市总工会紧紧抓住这一机遇,采取措施,加大工会经费收缴力度。坚持了工会内部评比表彰和向上级推荐先进典型的“一票否决”制度,认真执行了有关截留、挪用工会经费的处理规定,工会经费收缴率有了一定的增长,为工会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物质保障。同时,发挥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对工会经费使用情况的审查监督作用,使工会经费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二、存在的问题
1、思想认识不到位。有关部门的执法主体责任意识还不够强,支持工会依法履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基本职责的措施还不够具体;学习宣传《工会法》的氛围不够浓厚,部分基层企事业单位、特别是负责人对贯彻执行《工会法》和工会的工作认可程度不高。
2、部分工会主席政治、经济待遇没有落实。按《工会法》和《工会章程》的要求,基层工会主席必须进同级党政班子,并享受同级党政副职待遇,在公司股份制企业中工会主席必须进董事会或监事会。但种种原因大部分工会主席政治、经济待遇没能得到解决,影响了工会工作的正常开展。同时工会主席兼职现象严重。全市216个企事业、机关工会主席全部兼职,由于行政关系位于从属地位,在实际工作中依附于行政的事情过多,不能真正代表工会组织行使工会职能,在维护职工权益上显得软弱无力。
3、改制企业撤并工会组织现象严重。在企业改制中工会组织被削弱,有的企业以转换经营机制或机构改革的名义撤并工会组织,有的过量精减工会干部,随意调动工会主席的岗位,违反民主程序和协管制度随意任免工会主席,影响工会工作的正常开展。
4、建会难,会员严重流失。改制企业特别是非公有制企业业主法律意识淡薄,对组建工会和开展工会活动等持消极态度,认为建立工会,多一个对立面,影响企业的发展。为此,新建企业和改制企业工会组建、重建的步伐缓慢。同时企业在改制过程中大部分职工下岗,会员大量流失。
5、职工的民主权利没有真正得到落实。有的企业领导法制观念和民主意识不强,对工会工作停留在囗头和文字上,职代会行使民主管理的权力得不到落实,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制度的质量和签约率、履约率不高,特别是在企业转制过程中,个别企业经营者权力膨胀,工会组织和职代会制度形同虚设,以劳动合同代替集体合同的现象和股东大会替职代会的现象普遍存在,使职代会以及职工的民主权利难以保障。[Page]
6、侵害职工利益的现象时有发生。少数企业劳资矛盾比较突出,企业侵犯职工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企业重大事项不提交职代会通过、有的不依法签订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有的恶意克扣拖欠工资、随意延长职工劳动时间、加班加点费不按法律规定支付,有的企业安全生产条件比较恶劣等问题严重存在,还有一些企业拖欠职工“五金”相当严重。有的改制企业职工经济补偿不到位,有关部门对违反《工会法》、严重侵害职工合法权益的行为,检查和监督力度不够,查处不够得力。
7、工会经费收缴阻力大。修改后的《工会法》明确规定,建立工会组织的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应提取按每月全部职工工资总额的2%,作为工会经费,其中40%上解上级工会,60%留作基层工会活动经费。到目前为止,全市各企业拖欠工会经费的现象比较普遍。首先,按《工会法》以及《吉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若干规定》,由财政拨款的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会经费列入同级财政年度预算,应当上缴部分,由财政部门向机关事业单位工会的上级工会直接划拨。但这几年财政没有纳入预算,因此,财政拨款的行政事业单位工会经费已欠达 万元,使工会开展活动举步为艰。其次,部分企业行政领导缺乏法制观念,不愿意及时足额拨缴工会经费,能拖则拖,宁少勿多,有的已经滩入成本,但有账无钱,有的计拨后留在企业不上解,随意挪用截留,致使工会很难正常开展工作。同时,有相当部分单位工会经费的支配权没有按《工会法》规定的实行单独建帐,有的企业虽然建帐,但工会主席没有签字权,还有的企业工会开展活动的支出在行政账户上报销,制约了工会工作的开展。
三、意见和建议
1、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在提高自觉性上下功夫。要大力营造贯彻《工会法》的浓厚氛围,不断增强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执法主体意识,强化责任意识,进一步关心、重视、支持工会工作;不断增强全社会特别是非公有制企业业主的法律意识,认真履行义务,充分认识《工会法》对维护职工民主权利,促进企业发展稳定的重要意义,依法保障职工和工会的合法权益。
2、依法维护工会的法律地位。采取有效措施,制止在企事业机构改革、改制中把工会组织撤消、合并或归属于其他工作部门的现象。在确定工会编制时必须保证工会工作的正常运转,不侵占、挪用工会财物和改变工会财产。
3、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在提高针对性上下功夫。政府及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支持工会加强组织建设和依法履行维权职能,切实保障工会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的渠道畅通,支持工会依法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按照《工会法》和《吉林省实施〈工会法〉的若干规定》的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工会组织,最大限度地把包括进城务工人员在内的广大职工组织到党领导的工会中来,扩大工会工作的覆盖面。要研究保护基层工会干部合法权益的措施和办法。在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加大工会参与协调劳动关系的力度,从建立完善与同级工会的联席会议制度、健全和规范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入手,企业不论实行哪种所有制形式,都要积极落实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和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制度,逐步形成工会参与协调劳动关系的有效机制。
4、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在提高实效性上下功夫。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把贯彻实施《工会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对贯彻执行《工会法》过程中的突出问题,认真研究对策,采取切实措施。当前,一是要健全协调劳动关系的机制,化解劳资矛盾和预防群体性事件的发生,维护社会的稳定。二是要依法加大劳动监察力度,把贯彻《工会法》与《劳动法》结合起来,围绕解决涉及职工劳动就业、工资分配、社会保障和安全健康保护等突出问题,定期和不定期地开展专项检查活动,坚决查处侵犯职工合法权益的各种违反行为;三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把促进就业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统筹考虑,支持工会、督促企业解决“五金”拖欠严重等问题;四要超前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把私营企业,改制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的工会维权工作作为重点,维护职工队伍和社会政治稳定。建议人大和相关部门加大督查力度,每年组织一次对《工会法》的执法大检查,对在《工会法》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处理和整改,对有违法行为的单位和部门进行纠正,情况严重的要追究其法律责任;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工会工作纳入党建目标考核内容,年初有安排,年终有检查,使工会工作步入良性循环。
5、支持工会经费收缴工作。工会经费是工会组织开展工作的基础和保证,没有经费,工会工作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要根据《工会法》和《吉林省实施〈工会法〉若干规定》采取得力措施,做好按时足额拨缴工会经费工作。市财政要把《工会法》和《吉林省实施〈工会法〉若干规定》中的规定,由财政负担部分纳入预算,及时足额拨缴工会经费。各企事业单位工资总额一经发生,就要像企业纳税一样主动拨缴,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拨、挪用、截留。审计部门要与工会密切配合,对计拨经费实行专项审计,对虚空实盈,无故拖欠和不足额上缴的部门和单位要按有关文件予以处罚,并加大执法力度,根据《工会法》的有关规定,对部分长期欠缴经费的企业实行代扣,并按规定收缴滞纳金,以保证工会正常开展工作。
总之,贯彻落实《工会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今后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依法办事,依法维护工会组织和职工群众的合法政治权益、经济利益,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为全面实施“十一五”规划而做出贡献。
第二篇:关于我市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情况的报告
市人大各位主任、副主任:
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以下简程《工会法》)是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工会法的规定》并颁布实施的。今年是新的《工会法》颁布五周年,为了全面了解我市各企事业、机关贯彻落实《工会法》情况,进一步推动工会依法维权、依法治会工作,市总工会于3月1日—3月10日分三个组对全市11个系统88个企事业、机关以听汇报、召开座谈会、个别谈话、填写调查表等形式进行调研。通过调研,了解掌握了我市《工会法》宣传贯彻落实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一、新的《工会法》颁布后取得的成绩
(一)、我市工会组织的基本情况
我市现有基层工会216个,其中国有企业工会组织40个,集体企业工会组织29个,非公有制企业工会54个,机关、事业单位工会组织82个,乡镇、街道工会组织10个,工会联合会1个。全市已有19000多名会员,836名工会干部。市总工会编制13人,现有职工11人。下设机构有组织宣传部、经济工作部、民主管理部、女工、生活保障部、法律、劳动保障部、财务部、文教育卫工会、财贸工会以及困难职工帮扶中心。
(二)、加大贯彻力度,推进工会各项工作
(1)、建立有效机制,推动建会工作。
2001年新《工会法》修改实施以来,我们充分认识到工会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性、基础性和长期性,按照“哪里有职工,哪里就要组建工会”的原则,成立建会领导小组,建会工作目标责任机制,并实行建会与评劳模一票否决制,坚持不懈地抓工会组建和发展会员工作,最大限度地把广大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去年新建工会17家,增加会员2761人。其中非公有制企业工会组建速度明显,占新建工会组织的93%。同时加大了在进城务工人员中组建工会的步伐,尽可能把他们组织到工会中来,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去年参加工会组织的进城务工人员有 1300多人,入会率达75%。
(2)、强化维权机制,促进劳动关系和谐发展。
1、推进平等协商和签订集体合同制度。平等协商和签订集体合同工作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是协调劳动关系、促进企业发展的主要措施。我们以突出重点,主攻难点,不断扩大建制面为目标,推动了国有、集体和外商投资企业签订集体合同规范化。截至目前,我市签订集体合同建制率分别为国有集体企业80%,外商投资企业12%,私营企业10%。
2、坚持和完善职代会制度和厂务公开制度。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是企业实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工会法》在加强和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上提供了更加充分的法律依据和保障。因此,大部分企事业制定了职工代表大会实施办法,建立健全了关系到企业发展和职工利益等重大事项与职工代表大会进行协商的制度与机制,从而切实保障了职工代表大会依法行使了民主管理的权利。厂务公开制度作为职代会的重要内容,不断向纵深拓展。为了规范这项制度的落实,制定了《xx市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及控股企业实行厂务公开的实施办法》和《xx市厂务公开责任追究制度》。目前,全市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行厂务公开面达89%,非公制企业实行厂务公开面达20%。全市已有75%企业实行了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和民主评议测评企业领导干部制度。55个单位被评为州、市职代会达标单位。
3、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第一道防线,是把劳动争议案件控制在萌芽状态的有效手段,因此市总工会始终把发展和壮大基层劳动争议调解组织作为工作重点。对于已经成立的调解组织,我们加强指导、巩固、完善,以更好地发挥作用;对于非公有制企业,要求其在成立工会组织的同时,应依法建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现在我市共有56 家企业建立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去年调解本企业的劳动争议纠纷33件,调解成功率97%;其中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劳动争议调解组织12家,4、实施“送温暖”工程。以实施送温暖工程为载体,以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为平台,围绕生活难、就业难、就医难、子女上学难、住房难、诉讼难等实际问题,加大对困难职工的扶贫帮困力度。困难职工帮扶中心自成立以来积极为职工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和困难救助。通过政府、工会投入,红十字会、慈善总会和企业捐助等渠道筹集资金12.94万元。通过发放医疗优惠证、劳模与困难职工子女结帮扶对子等各种形式的帮扶载体,共救助困难职工96人次,救助特困职工家庭37户,由帮扶中心搭桥,联系劳模及企业为29名贫困大学生解决了部分学费。各级工会组织积极开展 “金秋助学”活动,为15名困难职工子女上学提供了资金帮助。今年“两节”期间开展“走千家门、暧万人心”送温暖活动。全市共筹集送温暖资金54.91万元。走访慰问困难企业11家, 对858户困难职工进行救助。
5、加大工会经费收缴力度,管好、用好经费。
工会经费是工会工作的物质基础和必要的物质条件。修改后的《工会法》颁布实施后,市总工会紧紧抓住这一机遇,采取措施,加大工会经费收缴力度。坚持了工会内部评比表彰和向上级推荐先进典型的“一票否决”制度,认真执行了有关截留、挪用工会经费的处理规定,工会经费收缴率有了一定的增长,为工会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物质保障。同时,发挥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对工会经费使用情况的审查监督作用,使工会经费取之于
民、用之于民。
二、存在的问题
1、《工会法》落实情况不尽理想。在调查中发现,有不少人不了解工会的性质、地位、社会职能以及工会的根本任务。有关部门的执法主体责任意识还不够强,支持工会依法履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基本职责的措施还不够具体;学习宣传《工会法》的氛围不够浓厚,部分基层企事业单位、特别是负责人对贯彻执行《工会法》和工会的工作认可程度不高。社会对工会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
2、建会难,会员严重流失。非公有制企业业主法律意识淡薄,对组建工会和开展工会活动等持消极态度,认为建立工会,多一个对立面,影响企业的发展。为此,新建企业和改制企业工会组建、重建的步伐缓慢。同时企业在改制过程中大部分职工下岗,会员大量流失。改制企业撤并工会组织现象严重。在企业改制中工会组织被削弱,有的企业以转换经营机制或机构改革的名义撤并工会组织,有的过量精减工会干部,随意调动工会主席的岗位,违反民主程序和协管制度随意任免工会主席,影响工会工作的正常开展。
3、部分工会主席政治、经济待遇没有落实。按《工会法》和《工会章程》的要求,基层工会主席必须进同级党政班子,并享受同级党政副职待遇,在公司股份制企业中工会主席必须进董事会或监事会。但种种原因大部分工会主席政治、经济待遇没能得到解决,影响了工会工作的正常开展。同时工会主席兼职现象严重。全市216个企事业、机关工会主席全部兼职,由于行政关系位于从属地位,在实际工作中依附于行政的事情过多,不能真正代表工会组织行使工会职能,在维护职工权益上显得软弱无力。
4、工会组织的运作不够规范。主要表现在:一是建会程序不规范(不按法定程序组建工会组织或选举产生工会干部);二是没有建立规范化的职代会制度;三是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厂务公开等落实的不够理想。这主要是经济体制改革给工会组织带来了新的变化,如,与劳动用工制度相适应的会员的流动性、与企业管理制度相适应的工会活动的业余化和工会兼职干部的普遍化以及与企业领导体制改革相联系的工会主席利益及保护成为突出问题等等。
5、职工的民主权利没有真正得到落实。有的企业领导法制观念和民主意识不强,对工会工作停留在囗头和文字上,职代会行使民主管理的权力得不到落实,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制度的质量和签约率、履约率不高,特别是在企业转制过程中,个别企业经营者权力膨胀,工会组织和职代会制度形同虚设,以劳动合同代替集体合同的现象和股东大会替职代会的现象普遍存在,使职代会以及职工的民主权利难以保障。
6、侵害职工利益的现象时有发生。少数企业劳资矛盾比较突出,企业侵犯职工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企业重大事项不提交职代会通过、有的不依法签订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有的恶意克扣拖欠工资、随意延长职工劳动时间、加班加点费不按法律规定支付,有的企业安全生产条件比较恶劣等问题严重存在,还有一些企业拖欠职工“五金”(养老、失业、工伤、生育、医疗保险金)相当严重。有的改制企业职工经济补偿不到位,有关部门对违反《工会法》、严重侵害职工合法权益的行为,检查和监督力度不够,查处不够得力。
7、工会经费收缴阻力大。修改后的《工会法》明确规定,建立工会组织的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应提取按每月全部职工工资总额的2%,作为工会经费,其中40%上解上级工会,60%留作基层工会活动经费。到目前为止,全市拖欠工会经费的现象比较普遍。建会单位企业行政领导缺乏法制观念,不愿意及时足额拨缴工会经费,能拖则拖,宁少勿多,有的已经摊入成本,但有账无钱,有的计拨后留在企业不上解,随意挪用截留,致使工会很难正常开展工作。同时,有相当部分单位工会经费支配权没有按《工会法》规定的实行单独建帐,有的企业虽然建帐,但工会主席没有经费使用权,按照《工会法》工会经费专款专用,但有些企业擅自扩大工会经费使用范围,支出不应支出的费用,制约了工会工作的开展。
三、解决问题的几点建议
1、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真正落实《工会法》。要大力营造贯彻《工会法》的浓厚氛围,不断增强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执法主体意识,强化责任意识,进一步关心、重视、支持工会工作;不断增强全社会特别是非公有制企业业主的法律意识,认真履行义务,充分认识《工会法》对维护职工民主权利,促进企业发展稳定的重要意义,依法保障职工和工会的合法权益。
2、加强新建企业工会组建工作和改制企业重建、整顿工会工作。非公有制企业的职工是工人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始终坚持“哪里有职工,哪里就必须建立工会组织”的原则,采取多样的方式,在凡是开业投产的企业,不分规模大小,职工多少,都要依法建立工会组织。依法维护工会的法律地位。采取有效措施,制止在企事业机构改革、改制中把工会组织撤消、合并或归属于其他工作部门的现象。在确定工会编制时必须保证工会工作的正常运转,不侵占、挪用工会财物和改变工会财产。同时,建立党和政府支持新建企业工会工作的良好外部环境。党的领导、政府的支持是实现新建企业工会组建工作突破的根本保证。为此,一是抓住党组织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机遇,把工会建设纳入党的工作当中,以党建带工建,以工建促党建,通过工建为党建创造条件;二是经济局、商务局、劳动、工商、税务等政府有关部门在审查批准新建企业合同和章程、进行注册登记、检验、劳动监察、税收等工作时,严格把关,督促新建企业组建工会;
三是政府有关部门及行业协会在评优、评选时,把企业是否建立工会、劳动关系是否稳定作为重要条件之一;四是通过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等方式,定期及时通报情况,协调工作;五是人大、政协及有关部门对新建企业执行《劳动法》、《工会法》等法律法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督促企业依法建立工会组织并有效开展工作,司法部门对于造成重大伤亡事故和严重侵犯职工合法权益的案件,依法严肃处理。
3、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在提高针对性上下功夫。政府及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支持工会加强组织建设和依法履行维权职能,切实保障工会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的渠道畅通,支持工会依法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按照《工会法》和《吉林省实施〈工会法〉的若干规定》的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工会组织,最大限度地把包括进城务工人员在内的广大职工组织到党领导的工会中来,扩大工会工作的覆盖面。要研究保护基层工会干部合法权益的措施和办法。在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加大工会参与协调劳动关系的力度,从建立完善与同级工会的联席会议制度、健全和规范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入手,企业不论实行哪种所有制形式,都要积极落实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和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制度,逐步形成工会参与协调劳动关系的有效机制。积极参与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活动,通过工会在人大的代表和政协的委员,源头参与同级人大和政府有关劳动政策和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和民主法制建设工作,参与相关提案、议案的讨论、审议和修改;基层工会主要参与本单位规章制度和各项改革方案的制定。
4、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在提高实效性上下功夫。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把贯彻实施《工会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对贯彻执行《工会法》过程中的突出问题,认真研究对策,采取切实措施。当前,一是要健全协调劳动关系的机制,化解劳资矛盾和预防群体性事件的发生,维护社会的稳定。二是要依法加大劳动监察力度,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把贯彻《工会法》与《劳动法》结合起来,围绕解决涉及职工劳动就业、工资分配、社会保障和安全健康保护等突出问题,定期和不定期地开展专项检查活动,特别是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检查事故调查时,应让工会参与,并听取工会的意见,坚决查处侵害职工切身利益的各种行为;三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把促进就业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统筹考虑,支持工会、督促企业解决“五金”拖欠严重等问题;四要超前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把私营企业,改制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的工会维权工作作为重点,维护职工队伍和社会政治稳定。建议人大和相关部门加大督查力度,每年组织一次对《工会法》的执法大检查,对在《工会法》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处理和整改,对有违法行为的单位和部门进行纠正,情况严重的要追究其法律责任。
5、支持工会经费收缴工作。工会经费是工会组织开展工作的基础和保证,没有经费,工会工作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要根据《工会法》和《吉林省实施〈工会法〉若干规定》采取得力措施,做好按时足额拨缴工会经费工作。市财政要把《工会法》和《吉林省实施〈工会法〉若干规定》中的规定,由财政负担部分纳入预算,及时足额拨缴工会经费。各企事业单位工资总额一经发生,就要像企业纳税一样主动拨缴,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拨、挪用、截留。审计部门要与工会密切配合,对计拨经费实行专项审计,对虚空实盈,无故拖欠和不足额上缴的部门和单位要按有关文件予以处罚,并加大执法力度,根据《工会法》的有关规定,对部分长期欠缴经费的企业实行代扣,并按规定收缴滞纳金,以保证工会正常开展工作。
总之,贯彻落实《工会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今后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依法办事,依法维护工会组织和职工群众的合法政治权益、经济利益,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为全面实施“十一五”规划而做出贡献。
第三篇:贯彻落实《工会法》的调查报告
贯彻落实《工会法》的调查报告
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执法检查活动年的要求,省人大常委会对我市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和《黑龙江省实施〈工会法〉条例》(以下简称“一法一例”)情况进行了执法检查。此前,市人大常委会发出通知,要求各县(市)区对“一法一例”进行了自查,现将情况通报:
一、省人大常委会“一法一例”执法检查团对我市检查的基本情况
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以副主任赵林茂为团长,以省长助理、省总工会主席王悦华、省人大内司委委员赵益华为副团长的11人执法检查团,于3月16日至18日对我市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和《黑龙江省实施〈工会法〉条例》进行了执法检查。我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广福,副市长夏永智、副市长刘德,市总工会主席蔡宝山及市政府办、市人大内司委和市总工会等相关部门共15名同志一同参加了检查。检查团重点听取了市政府及工会和有关部门、绥棱县政府和工会及政府相关部门贯彻实施“一法一例”情况的汇报;分别召开了工会干部、人大代表、职工代表、非公有制企业代表参加的座谈;还深入绥化市万达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金鹏集团、绥棱县纺织厂等企业进行实地考察座谈和走访。
检查团充分肯定了我市“一法一例”贯彻实施的成绩,检查团认为,市委、市人大高度重视,政府积极实施,工会扎实工作,全市“一法一例”贯彻实施起点高、工作实、路数新、效果好、推动了工会组织依法治会,依法维权的进程,发挥了工会组织在促进经济发展,协调劳动关系、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的作用。
一是重视对“一法一例”的学习宣传。全市各级党委、人大、政府以及有关部门把学习宣传“一法一例”纳入了日程,利用各种宣传媒体进行宣传报导,开展“一法一例”宣传日、宣传月活动,各级人大普遍开展了“一法一例”执法检查。
二是高度重视新建、改制企业组建工会工作。成立了市新建企业工会组建工作领导小组,下发了文件,市委主管书记与县(市)区主管书记签订新企建会目标责任状,将新建企业建会工作纳入党建工作的总体规划。检查团认为,绥化市的建会工作成绩斐然。有许多好经验、好作法,再次为全省新企建会工作提供了样板。特别是金鹏集团在改制企业错综复杂的各种矛盾关系中,工会让党委首肯,让老板认可,让股东服气,让职工信赖的经验可学、可作、可推广、可借鉴。
三是维权工作手段灵活,维权机制不断完善,维权成效明显。职代会制度建设不断规范、完善。厂务公开工作成效明显,全市1789个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厂务公开制度,占应建会数90%以上,这个比例数是非常可观的。推行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工作领导重视,措施得力。建立了劳动关系三方机制,使工会组织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渠道和平台更便利、更直接。
四是广开就业门路,为下岗职工排忧解难。政府对下岗职工再就业采取了积极稳妥的措施和办法,“再就业八大工程”的实施,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出台,使较多的下岗职工实现了再就业。在财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为下岗职工再就业开展免费培训,成立困难职工帮扶中心,第二轮“一帮一”扶贫解困工程顺利启动,这些都是为职工办实事、办好事的真实体现。
我市“一法一例”工作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有些地方对贯彻实施“一法一例”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到位,学习、宣传的深度、广度不够,个别地方甚至有死角死面。
二是“一法一例”明确规定的缴费条款还没有落实。拖欠或拒缴工会经费的现象较为普遍,非公有制企业欠缴、拒缴工会经费现象尤为突出。财政拨缴经费不足问题已经成为了严重影响和制约工会开展工作的瓶颈问题。
三是随意撤销、合并工会组织的情况仍然存在。随着机关、事业单位的机构改革和企业改组、改制、改造的不断深化,将工会组织与党委部门、群团部门及其它行政部门统一合并为党群工作部或政工办(个别中省直部门和县、市、区)。影响了工会工作的正常开展。
四是一部分工会干部的配备还不能适应工作的要求。县(市)工会主席还没有按同级副职配备,一部分乡镇、企事业单位工会主席应享受的待遇也没有得到落实,工会高层参与、源头维权等受到了制约。
五是维权机制建设不完善。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制度和职工大会或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在多数非公有制企业还没有建立。
根据存在的问题,检查团对我市贯彻“一法一例”提出了建议。
一是要进一步加大“一法一例”的学习、宣传力度。要坚持经常、普及深入,领导要带头学,要组织职工群众认真学,解决好学习宣传中存在的问题。
二是要进一步解决新建企业工会工作问题,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建议工会加大在非公有制企业工作的力度,积极引导,创造条件,根据非公有制企业劳动关系的状况,选好工作的突破口,使一批基础较好的非公有制企业工会工作逐渐得到健康发展。
三是要进一步加大力度,解决撤、并工会组织和工会干部编制、待遇等问题。建议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帮助纠正
撤、并工会组织的问题,使《条例》的有关规定得到落实。上级工会要加强与非公有制企业、事业单位的协商,解决好人数较多的企业没有工会专职工作人员问题。
四是要进一步依法保护工会资产,促进工会经费依法拨缴。
五是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实施“一法一例”的推进机制。重点建立起推进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和职工代表大会两项制度的长效机制。认真总结经验,勇于在实践中创新。
六是要进一步加强领导,加大执法检查、监督力度。工会要主动依靠党的领导,与政府有关部门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进“一法一例”的贯彻执行。
对省人大的这次执法检查,市委非常重视。世英书记、莎燕市长、马烈副书记等亲自参加接待、座谈、汇报。特别是世英书记亲自参加了执法检查团交换意见会,对检查团提出的建议,当即表示要认真尽快落实,并于2004年3月23日召开市委一届82次常委会,专门研究落实省检查团交换的意见。这在绥化历史上首开先河。市委常委会确定:
1、市人大常委会对县(市)区“一法一例”自查情况进行监督,抓好督查落实。
2、同意调整新建企业工会组建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总工会提出意见及名单。
3、同意由市委主管领导与县市区主管领导签订工会会员发展目标责任状。
4、由市总工会起草下发组织农民工等进城务工人员加入工会组织的文件,筹备好农民工等进城务工人员入会现场会。
5、对非公有制企业组建工会情况,由市人大组织人大代表进行视察。
6、关于工会干部协管、职级配备和职务等问题,同意由市委组织部与市总工会联合下发工会干部协管文件;县(市)区工会主席按同级副职配备的问题,条件成熟的先行解决,其余的换届时统一解决;同意乡镇、街道、社区等设置专职工会主席,按同级副职配备。
7、涉及市总工会经费问题由市财政局研究落实;县(市)区财政要提高本级工会保障经费水平。
8、在全市推广金鹏集团重视工会建设,发挥工会作用的经验。
9、市人大、市总工会分别将常委会研究落实的情况反馈给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团和省总工会。
二、全市贯彻实施“一法一例”自检自查的情况
市人大于2004年3月3日下发了《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和〈黑龙江省实施工会法条例〉贯彻实施情况的通知》,要求县(市)区对贯彻实施“一法一例”进行自检自查并上报情况。从各县(市)区自检自查情况看,党委政府对贯彻实施“一法一例”高度重视,纳入日程,工会及相关部门积极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1、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一法一例”
一是精心部署。全市各级党委、政府以及有关部门把学习宣传“一法一例”纳入了日程,使我市学习宣传贯彻“一法一例”活动在全市上下迅速开展起来。
二是开展活动。全市各级党委、政府以及有关部门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新闻媒体,开辟专栏、专访、专题,举办报告会、培训班、辅导讲座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一法一例”。市委、市政府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一法一例”宣传月、宣传日活动。全市共举办各类“一法一例”培训班56期,知识竞赛36场。全市有3500名工会干部和职工参加了省总工会举办的全省“一法一例”书面解答活动,我市获得了优秀组织奖和优秀奖。
三是注重实效。县(市)区人大、工会联合开展了“一法一例”等法律法规的执法检查、视察等活动。2002年4月,市人大副主任李景田带领部分市人大代表及有关部门负责同志深入肇东、海伦、明水、兰西等市县对贯彻“一法一例”情况进行执法调研。肇东市通过执法检查,解决了拖欠工会经费问题,维护了工会组织的合法权益。
2、固本强基,不断加强工会组织建设
我市把新企业建会工作作为工会组织建设的突破口,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了新企建会工作,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支持,工会主抓、多方配合的工作格局,圆满地完成了省总工会下达的新企建会工作三年规划任务目标”。
一是建立组织,强化对组建工作的领导。市委市政府成立了新企建会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企建工作。市委下发了《中国共产党绥化市委关于加强新建企业工会组建工作的意见》及各县(市)区分别针对在新企建会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市总工会,市工商局,市劳动局,市体改办四家联合制定出台了《关于新建企业组建工会的有关规定》。《规定》明确指出:新建企业进行项目谈判、签约和审批时,要同时提出建立工会的要求,并写入企业成立章程和合同。企业改制要把组建工会写入改制方案。我市还针对新建企业和改制企业不断增多,工会会员流动性大的实际情况,出台了《绥化市工会会员会籍管理办法(试行)》,进一步加强了工会会员管理工作。为了进一步调动新建企业经营者和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市总工会、市外经贸局、市乡企局、市工商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在新建企业中开展“双爱双评”活动的通知》,推动了新企建会工作的开展。其次,新企业工会组建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了《全市新建企业工会组织建设工作考核方案》,量化建会指标,对新企建会工作实行目标责任制考核,县(市)区两级签订了新企建会目标责任状,对完成任务的表彰奖励,未完成任务的通报批评。再次,我市还把新建企业建会工作纳入党建工作的总体规划,以党建带工建,以工建促党建,做到工建与党建工作同时规划,同时部署,同时考核。庆安县把新企建会工作纳入党群工作目标管理,实行“一把手”工程和“一票否决”
二是抓好典型,全面推进新企建会工作。各地采取树立典型,以点带面的工作方式,推动新建企业工会组建工作的健康发展。在新企建会初期,把安达、海伦作为全市新建企业组建工会的试点单位,并于2000年1月在安达市召开了全市新建企业工会组建工作现场会,会上交流推广了11个不同类型的典型经验,市直有关部门的领导共计78人参加了会议,省总工会主管副主席也应邀参加会议,促进了全市新建企业工会组建工作的深入开展。2003年,我市召开了全市新建企业工会组建工作经验交流暨表彰大会,对新建企业工会组建工作进一步部署和推广。
三是夯实基础,努力提高新建企业工会的整体水平。目前,我市制定了《绥化市2001--2003年新建企业工会干部培训规划》,举办新建企业工会干部培训班45期,参加人数达1650人次,市总工会选派新建企业工会干部参加省里举办的培训班。在此基础上,坚持“一手抓组建、一手抓巩固提高”的建会原则,下发了《关于在全市新建企业中开展规范工会组织活动的通知》,使新建企业工会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健全了各种工作机制。撤地设市后加大市直机关工会组建力度。市委组织部和市总工会联合下发《关于市直机关组建工会的通知》,对市直机关组建工会有关事宜提出明确要求,召开市直机关部门工会组建工作会议,加强了市本级委、办、局工会组织建设,强化了对系统工会工作的领导。市直机关及下属单位已组建工会186家,发展会员16治理发愣功人。
3、完善维权机制,进一步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一是坚持和完善了职代会制度。市总工会下发了《关于建立职工代表大会申报制度的通知》,推动了厂务(校务、院务)公开制度的落实。目前,全市企事业单位有1789个单位建立了厂务公开制度,占应建数92%以上。全市有1779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职代会制度,占总数的91.3%。
二是加强了劳动争议调处工作。(1)建立召开联系会议制度。于2003年5月建立了绥化市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积极探索建立具有协调性、广泛性,保护性和效力性的三方机制。三方机制促进了劳动关系“主体协商、三方指导、政府调控、依法规范”格局的逐步形成,2003年建立了市政府与市总工会联席会议制度。目前,县(市)区两级政府与同级工会组织全部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2)实行“劳动争议信息员”工作制度。并建立信息上报制度,做到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及时解决劳动争议提供了有力条件。(3)实行“劳动争议调解员”工作制度。坚持双维宗旨(即维护职工利益,同时维护企业利益),预防劳动争议的发生。(4)实行“劳动争议仲裁员”工作制度。积极受理劳动争议案件。成立了绥化市法律援助中心工会工作站,建立工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1707个;配备工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4143人;建立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委员会1584个;配备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员2338人。
三是推进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的落实。全省推行平等协商和签订集体合同制度会议后,我市召开了全市推行平等协商和签订集体合同制度工作会议,由市经贸委、劳动局、市工会联合组成推进“两项”制度领导小组。市劳动局与市总工会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工作的通知》。市总工会下发了《关于推行平等协商和签订集体合同制度的培训意见》,开展了层层培训。到目前为止,全市共举办培训班6期,培训骨干536人次。在海伦市召开了维权工作海伦现场经验交流会,推广了8个典型的经验。目前,全市1024家企业签订了集体合同,占企业总数的67%。
4、拓宽就业门路,进一步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
市政府对全市下岗职工再就业采取了积极稳妥的措施和办法。
一是实施“再就业八大工程”。形成了市委、市政府总揽全局,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牵头,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良好态势。
二是出台下岗职工再业优惠政策。我市先后出台了13项优惠政策。发放再就业优惠证985个,免收工商登记注册费1.5万元,免收个体工商户管理费13.5万元,对716户申办手续的个体业户减免税收36.4万元。全市已筹集再就业资金4000万元,全部列入市财政预算。目前,有756人申请小额担保贷款。
三是大力开发再就业岗位。主要是招商引资大上项目安置一批;发展第三产业扶持一批;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吸纳一批;深度开发农业资源流动一批;发展社区服务业消化一批;鼓励自主创业带动一批;加大劳动力转移输出一批;开发公益性岗位救活一批;提供小额贷款担保扶持一批;“一帮一”结对扶贫解困帮扶一批。据2003年年底统计,我市共安置一岗职工再就业6.53万人。
四是加大再就业培训力度。2003年完成下岗失业人员培训1.78万人,培训合格率达90%,培训后就业率达60%以上,劳动预备制培训3600人,同时全面落实免费再就业培训政策。
五是第二轮“一帮一”工程顺利启动实施。我市把第二轮城市“一帮一”扶贫解困工作纳入市委、市政府确定的“10项利民行动”和“办好33件实事”之中,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市委先后召开两次常委会议专门研究“一帮一”工作。并在市财政比较困难的情况下,拨出300万元作为“一帮一”扶贫解困专项资金,各县(市)区财政分别拿出50万元以上作为“一帮一”专项资金。通过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使我市第二轮城市“一帮一”扶贫解困工程顺利启动实施,结对帮扶7800名特困职工。
通过执法检查,也反映出一些不足,主要有:
一是“一法一例”的学习宣传深度和广度等方面不
够。从全市看,一些困难企业和私营企业重视程度不够,一些负责人对“一法一例”学习不够。
二是非正规就业群体工会开展工作难。由于非正规就业群体流动性强,分散性大,对工会维权需求不明显,不强烈,多数人对就业的认识是“短期行为”,缺乏法律意识和政策意识。有的工会组织还没形成对这些职工群体有效维护的机制,致使一些企业工会组织作用难以发挥。
三是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还不完善。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没有建立“两项”制度,特别是新经济组织的问题比较突出,随着企业改制,工会组织和“两项”制度受到冲击,由于企业属性发生变化,致使“两项”制度建立工作无法进行,原来建立的“两项”制度也名存实亡。
四是工会经费收缴困难。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全市工会经费收缴欠帐大,由于经费不足,影响了工会工作的正常开展。
五是工会组织建设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有的驻绥单位以及垂直管理单位,在机构改革时,撤并了工会组织,使工会工作出现了断层和空白点。县(市)区、乡镇、街道的工会人员少任务重,使基层工会工作开展不力。
省人大常委会“一法一例”的执法检查为我市进一步推动“一法一例”的深入实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此根据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团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及市委常委会作出的决议,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并督促政府及相关部门认真实施。为此我们提出如下意见及建议:
1、加大执法检查力度,深入宣传贯彻“一法一例”。一是建议将“一法一例”纳入市委党校和行政干部培训的内容。二是建议推广庆安的经验,将贯彻“一法一例’情况,纳入对领导干部的目标管理,使其成为考核其政绩的重要内容。
2、加大新建企业工会组建工作力度,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一是建议各级工会组织加大在非公有制企业工作的力度,使一批基础设施好的非公有制工会工作得到发展。二是建议要把农民工等进城务工人员组织到工会中来,切实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适当时机人大组织部分人大代表对非公有制企业组建工会情况进行视察。
3、加大撤、并工会组织和工会干部协管工作力度,进一步解决工会干部职级和配备问题。建议市政府和市总工会帮助纠正撤、并工会组织问题。二是建议我市利用今年十个县(市)区工会换届的机会,为工会配备同级副职干部的编制问题。三是建议我市县级以上工会要积极与组织部门沟通,解决对工会干部的协管问题,配合组织部门配齐、配强、配全工会干部。
4、加大工会经费收缴力度,建议对有能力缴纳工会经费而无故进行拖延或拒不缴纳的企事业单位,工会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提高企业对“一法一例”严肃性、权威性的认识。
第四篇:贯彻落实《工会法》的调查报告
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执法检查活动年的要求,省人大常委会对我市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和《黑龙江省实施〈工会法〉条例》(以下简称“一法一例”)情况进行了执法检查。此前,市人大常委会发出通知,要求各县(市)区对“一法一例”进行了自查,现将情况通报:
一、省人大常委会“一法一例”执法检查团对我市检查的基本情况
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以副主任赵林茂为团长,以省长助理、省总工会主席王悦华、省人大内司委委员赵益华为副团长的11人执法检查团,于
检查团充分肯定了我市“一法一例”贯彻实施的成绩,检查团认为,市委、市人大高度重视,政府积极实施,工会扎实工作,全市“一法一例”贯彻实施起点高、工作实、路数新、效果好、推动了工会组织依法治会,依法维权的进程,发挥了工会组织在促进经济发展,协调劳动关系、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的作用。
一是重视对“一法一例”的学习宣传。全市各级党委、人大、政府以及有关部门把学习宣传“一法一例”纳入了日程,利用各种宣传媒体进行宣传报导,开展“一法一例”宣传日、宣传月活动,各级人大普遍开展了“一法一例”执法检查。
二是高度重视新建、改制企业组建工会工作。成立了市新建企业工会组建工作领导小组,下发了文件,市委主管书记与县(市)区主管书记签订新企建会目标责任状,将新建企业建会工作纳入党建工作的总体规划。检查团认为,绥化市的建会工作成绩斐然。有许多好经验、好作法,再次为全省新企建会工作提供了样板。特别是金鹏集团在改制企业错综复杂的各种矛盾关系中,工会让党委首肯,让老板认可,让股东服气,让职工信赖的经验可学、可作、可推广、可借鉴。
三是维权工作手段灵活,维权机制不断完善,维权成效明显。职代会制度建设不断规范、完善。厂务公开工作成效明显,全市1789个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厂务公开制度,占应建会数90以上,这个比例数是非常可观的。推行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工作领导重视,措施得力。建立了劳动关系三方机制,使工会组织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渠道和平台更便利、更直接。
四是广开就业门路,为下岗职工排忧解难。政府对下岗职工再就业采取了积极稳妥的措施和办法,“再就业八大工程”的实施,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出台,使较多的下岗职工实现了再就业。在财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为下岗职工再就业开展免费培训,成立困难职工帮扶中心,第二轮“一帮一”扶贫解困工程顺利启动,这些都是为职工办实事、办好事的真实体现。
我市“一法一例”工作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有些地方对贯彻实施“一法一例”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到位,学习、宣传的深度、广度不够,个别地方甚至有死角死面。
二是“一法一例”明确规定的缴费条款还没有落实。拖欠或拒缴工会经费的现象较为普遍,非公有制企业欠缴、拒缴工会经费现象尤为突出。财政拨缴经费不足问题已经成为了严重影响和制约工会开展工作的瓶颈问题。
三是随意撤销、合并工会组织的情况仍然存在。随着机关、事业单位的机构改革和企业改组、改制、改造的不断深化,将工会组织与党委部门、群团部门及其它行政部门统一合并为党群工作部或政工办(个别中省直部门和县、市、区)。影响了工会工作的正常开展。
四是一部分工会干部的配备还不能适应工作的要求。县(市)工会主席还没有按同级副职配备,一部分乡镇、企事业单位工会主席应享受的待遇也没有得到落实,工会高层参与、源头维权等受到了制约。
五是维权机制建设不完善。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制度和职工大会或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在多数非公有制企业还没有建立。
根据存在的问题,检查团对我市贯彻“一法一例”提出了建议。
一是要进一步加大“一法一例”的学习、宣传力度。要坚持经常、普及深入,领导要带头学,要组织职工群众认真学,解决好学习宣传中存在的问题。
二是要进一步解决新建企业工会工作问题,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建议工会加大在非公有制企业工作的力度,积极引导,创造条件,根据非公有制企业劳动关系的状况,选好工作的突破口,使一批基础较好的非公有制企业工会工作逐渐得到健康发展。
三是要进一步加大力度,解决撤、并工会组织和工会干部编制、待遇等问题。建议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帮助纠正撤、并工会组织的问题,使《条例》的有关规定得到落实。上级工会要加强与非公有制企业、事业单位的协商,解决好人数较多的企业没有工会专职工作人员问题。
四是要进一步依法保护工会资产,促进工会经费依法拨缴。
五是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实施“一法一例”的推进机制。重点建立起推进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和职工代表大会两项制度的长效机制。认真总结经验,勇于在实践中创新。
六是要进一步加强领导,加大执法检查、监督力度。工会要主动依靠党的领导,与政府有关部门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进“一法一例”的贯彻执行。
对省人大的这次执法检查,市委非常重视。世英书记、莎燕市长、马烈副书记等亲自参加接待、座谈、汇报。特别是世英书记亲自参加了执法检查团交换意见会,对检查团提出的建议,当即表示要认真尽快落实,并于
1、市人大常委会对县(市)区“一法一例”自查情况进行监督,抓好督查落实。
2、同意调整新建企业工会组建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总工会提出意见及名单。
3、同意由市委主管领导与县市区主管领导签订工会会员发展目标责任状。
4、由市总工会起草下发组织农民工等进城务工人员加入工会组织的文件,筹备好农民工等进城务工人员入会现场会。
5、对非公有制企业组建工会情况,由市人大组织人大代表进行视察。
6、关于工会干部协管、职级配备和职务等问题,同意由市委组织部与市总工会联合下发工会干部协管文件;县(市)区工会主席按同级副职配备的问题,条件成熟的先行解决,其余的换届时统一解决;同意乡镇、街道、社区等设置专职工会主席,按同级副职配备。
7、涉及市总工会经费问题由市财政局研究落实;县(市)区财政要提高本级工会保障经费水平。
8、在全市推广金鹏集团重视工会建设,发挥工会作用的经验。
9、市人大、市总工会分别将常委会研究落实的情况反馈给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团和省总工会。
二、全市贯彻实施“一法一例”自检自查的情况
市人大于
1、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一法一例”
一是精心部署。全市各级党委、政府以及有关部门把学习宣传“一法一例”纳入了日程,使我市学习宣传贯彻“一法一例”活动在全市上下迅速开展起来。
二是开展活动。全市各级党委、政府以及有关部门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新闻媒体,开辟专栏、专访、专题,举办报告会、培训班、辅导讲座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一法一例”。市委、市政府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一法一例”宣传月、宣传日活动。全市共举办各类“一法一例”培训班56期,知识竞赛36场。全市有3500名工会干部和职工参加了省总工会举办的全省“一法一例”书面解答活动,我市获得了优秀组织奖和优秀奖。
三是注重实效。县(市)区人大、工会联合开展了“一法一例”等法律法规的执法检查、视察等活动。2002年4月,市人大副主任李景田带领部分市人大代表及有关部门负责同志深入肇东、海伦、明水、兰西等市县对贯彻“一法一例”情况进行执法调研。肇东市通过执法检查,解决了拖欠工会经费问题,维护了工会组织的合法权益。
2、固本强基,不断加强工会组织建设
我市把新企业建会工作作为工会组织建设的突破口,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了新企
门配齐、配强、配全工会干部。
4、加大工会经费收缴力度,建议对有能力缴纳工会经费而无故进行拖延或拒不缴纳的企事业单位,工会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提高企业对“一法一例”严肃性、权威性的认识。
第五篇:贯彻落实《工会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贯彻落实《工会法》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工 作 汇 报
为了维护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充分发挥工人阶级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力军作用,促进基层工会组织建设,根据区人大《关于全区<工会法>执法检查的通知》精神,现就我区用人单位贯彻落实《工会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方面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汇报如下:
一、加强三方协调,强化工作效能,不断提高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的签订率和运行水平
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不仅是劳动关系运行的基本规范和依据,也是依法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有效手段。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劳动关系呈现出一些新特点,一是调整劳动关系的一些深层次的矛盾显性化;二是低素质、低成本的劳动力供大于求,就业和再就业形势严峻,致使调整劳动关系的难度加大;三是劳动关系双方依法调整劳动关系的观念与市场经济的发展不相适应。面对上述情况,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在调整劳动关系及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方面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了推进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的实施,我区于2003年建立起了由劳动保障、总工会和经济主管部门组成的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通过三方协商,在企业改制安置职工、解决职工上访、劳动争议调解和仲裁过程中发挥了突出作用,对推动企业改制和保障职工合法 权益起到了积极作用,有效地提高了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的签订率和运行。
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重在落实,为防止工作流于形式,我们从加强管理和监督检查入手,一是建立长效管理机制。针对用人单位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工作中普遍存在的合同文本必备条款不完善、协商条款不合法、权利义务不对等、履约质量不高等问题,我们一方面指导用人单位紧紧抓住协商、签订、履行、变更、终止和解除等关键环节,建立健全与之配套的规章制度,完善劳动合同文本,设立劳动合同台帐,努力将各项工作做细、做早、做实;二是建立监督检查机制。坚持日常管理和集中检查、一般指导和重点推动相结合,通过劳动合同鉴证、集体合同审查、劳动保障年检、专项执法检查、企业规章制度备案等手段,加大对用人单位执行劳动法律法规特别是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依法规范劳动用工秩序,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通过几年来的努力,止目前,全区已有70户用人单位签订了劳动合同,签订劳动合同的职工2929人,集体合同签订35户,履盖职工2112人。
二、发挥职能作用,提高保障水平
当前劳动力资源供大于求,因此用人单位在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时,往往为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而尽可能降低职工工资收入。随着市场经济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在企业内部分配机制尚不健全,劳动合同对工资支付约束力不足的情况下,为了督促各类企业落实《最低工资制度》,我们把已完成改制的企业和私营 企业中的商业、餐饮、家具、建材等行业作为督查的重点,通过调查摸底印发了《**区企业部分职位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的通知》。通过完善全区和重点行业的工资指导线、人工成本预测预警和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标准,引导企业坚持按劳分配的原则,保障劳动者的正当权利。
为了从源头上保障农民工工资及时支付,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农民进城务工就业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3‟1号)和《关于切实解决建筑业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通知》(劳社部发„2003‟27号)文件精神,我们向区政府上报了《关于切实解决建筑行业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意见》,并经区政府批转下发,统一了思想认识,突出了这一工作的重点,明确了责任,建立了以劳动保障、工会、建设、乡企、法院、公安、信访等部门组成的农民工工资协调工作机制,在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上取得了明显的成效。1—4月受理劳动劳动监察举报案件80件,涉及拖欠农民工工资的80件,人数236人,追回拖欠工资39.56万元。
社会保障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人民群众最关注的热点问题。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关乎国运、情系民生,是帮助困难群体摆脱困难的治本之策。近年来,我区劳动保障部门和工会在区委、区政府政府领导下,在区人大常委会和人大代表的有效监督下,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广大群众编织了一道“老有所养,失有所补,病有所医”的安全网。今年以来,社会保险工作以扩面促征缴、以征缴促扩面,通过加强政策宣传,强化扩面征缴力 度,进一步扩大了社会保险统筹覆盖面。经过不懈的努力,我区城市社会保障体系已基本建立,工作运行已基本实现了规范化、制度化、社会化。1-5月份,全区养老、医疗、失业、工伤保险参保职工分别达到****人、*****人、*****人和****人。1—5月份,发放离退休人员养老金****万元;发放失业保险金***万元,符合条件的失业人员都按时领取了失业保险金。医疗保险制度逐步完善,基金运行平稳。一是巩固“两个确保”。今年以来,我们继续坚持把“两个确保”摆在突出位置,强化工作目标责任制,加大资金筹集力度,加强对保发放资金的调度,确保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和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的按时足额发放,做到了应保尽保,应发尽发,“两个确保”得到了有效巩固。二是集中开展社会保险扩面续保专项活动。采取加大组织推动力度、制定灵活就业人员和机关事业单位聘用人员参保办法、完善医疗保险政策、新闻媒体对欠保漏保企业曝光等措施,扩大社保覆盖面。1-5月份,养老、医疗、失业、工伤保险分别扩面319人、348人、74人和76人。三是进一步完善企业退休人员管理服务社会化。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积极稳妥的原则,全区****名企业退休人员全部移交社区管理,社会化管理服务率达到100%。四是进一步加强基础工作。成立了社会保险基金稽核领导小组,全面开展对社会保险登记、征缴、发放的稽核,堵塞漏洞,完善工作。进一步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药店的协议管理,及时查处违规定点单位。
三、建立健全基层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积极落实三方办案原 则
1、建立三方办案新机制,创建了工会和企业方的兼职劳动争议仲裁员参与案件的组庭、案件审理和合议的新机制。2004年,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分别在区总工会和各经济主管部门建立了由其管理的7人兼职的仲裁员队伍,确立他们作为群体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的地位,让他们通过参与劳动争议仲裁工作来实现维护其实体利益的目的。通过三方组庭、三方审理、三方合议的新形式,大大提高了案件处理的公正性和公开性。2004年以来,共有7名兼职仲裁员参与了36件劳动争议案件的审理,参与率达案件总数的35.6%。同时为了更加有效的解决和处理各类劳动争议,把劳动争议处理在基层,我们会同工会帮助企业建立基层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目前,全区有***户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劳动争议调解组织,调解各类企业矛盾130多起。劳动争议处理工作,继续坚持为企业改革发展服务的宗旨,积极建立和完善劳动仲裁员、仲裁庭办案制度,认真落实《工会法》和《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坚持依法处理劳动争议案件。2004年以来,共受理劳动争议案件174件,依法仲裁101件。劳动争议仲裁工作,我们始终贯彻劳动行政部门、工会、经济主管部门三方办案原则,重大疑难案件实行集体讨论,定性依据客观事实,适用法律、法规办案准确、得当,保护了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保证了企业改革的顺利进行。
2、加强对集体劳动争议和突发事件的监控、报告、协调和处理,健全处理突发事件的工作预案,做好重点时期的争议隐患 排查和调控工作,有效地预防和处理集体劳动争议和突发事件,确保社会稳定,2004年以来共处理集体劳动争议案件3起。
四、存在和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基层组织建设不健全。企业改制后,大部分企业通过竞争上岗,达到了减员增效的目的,使经营机制变活,企业活力增强。但随之带来的是对企业基层组织建设的削弱,致使一些关系职工政治生活和切身利益的事无人管、无人问。较为突出的是个别企业的工会、共青团和妇女组织未建立,既使部分企业有工会、共青团和妇女组织,由于无专职负责人,致使基层组织形同虚设,职工的政治思想工作无人管、无人抓,职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
2、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性不够,合同履约质量不高。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出中心解除劳动关系,在支付经济补偿金、社保接续等方面仍有困难。企业破产和改制情况复杂,加大了准确适用政策的难度。用工形式的灵活多样,迫切需要我们研究与之相适应的协调处理劳动关系的新方式。劳动合同制度发展不平衡,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劳动合同签订率低,同时在推行劳动合同制度方面问题较多,一是不建立制度,不签订合同;二是合同内容不全、不完善;三是对推行劳动合同制度不理解、不执行;四是劳动关系不顺。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的覆盖面不宽,合同履约质量不高。
3、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任务艰巨。企业养老保险基金当期收不抵支,资金缺口较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灵活就业人员参保 率低;建筑企业是工伤事故的高发行业,由于建设行政部门强制建筑企业在其指定的商业保险公司参加意外伤害保险,推行工伤保险会使企业两头参保负担加重,致使工伤保险参保率低;改制企业断保问题比较突出;生育保险即将启动,前期准备和具体实施任务大。
4、工资分配缺乏激励机制。在工资工作中,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最低工资保障方面,而在企业工资指导线和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方面的指导作用不够明显。部分企业由于产品结构单一,技术含量低,生产经营困难,拖欠职工工资的现象时有发生。农民工工资清欠和维护农民工合法报酬权益的任务还很重。
5、在劳动争议仲裁和维护稳定方面,劳动争议案件数量逐年攀升,现行的劳动争议仲裁体制、人员配置和仲裁员队伍现状,已不适应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人少案多矛盾突出;劳动法律法规建设滞后,致使一些劳动争议案件处理缺乏法律依据;仲裁委员会自身建设和仲裁员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集体争议、集体上访等问题仍较突出,维稳工作任务繁重,处理难度大。
五、今后工作打算
1、建议区委、政府大力支持工会依法开展工作,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督促企业尽快建立健全工会组织,充分利用工会组织联系职工广泛的优势,认真履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基本职责。
2、进一步做好劳动关系的协调工作,为促进就业和加强失业调控工作服务。
3、加强三方机制建设。引导用人单位建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充分发挥调委会调解劳动争议的作用,尽可能使争议化解在基层。进一步加强三方机制组织体系建设,建立多形式的组织体系和工作格局。
4、进一步转变职能,改进和完善企业工资收入分配宏观调控,不断加强对全区各类企业工资收入分配的调节和指导,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报酬权益。
5、进一步做好维护农民工合法报酬权益工作,按照“抓住重点、突出难点、完善机制、探索新路”的原则,继续下大力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进一步完善部门联动协作、综合治理的工作机制,切实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依法严厉查处拖欠工资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