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水平完小地质灾害防治实施方案
水平完小地质灾害防治实施方案
为了切实做好我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确保师生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根据《安全生产法》、《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法规以及我镇中心学校下发的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地质灾害现状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并切实实行之。
一、学校地质灾害现状
我校西面有建于2006年的石砌挡土墙一埂,长60米,高5米。自2006年修建以来由于土质疏松,填土方量大,导致石基逐年缓慢下沉,墙体出现裂缝,因裂缝逐年增大,致使挡墙上部建筑物变形,2011年的“
6、20”地震后该挡土墙成为了学校巨大的安全的隐患,虽经学校反复维修,始终难以排出安全隐患。地面也多处出现裂痕。
二、防患措施
1、成立领导小组 组 长:晏恩堂 成 员:水平完小全体教师
2、强化学校地质灾害安全督查
因我校地质灾害隐患位置处于交通必经路段,必须时时监控,不容大意,为此我们必须切实加强校园西面挡土墙地段安全监控和及时作出警示;严禁学生在挡土墙周围玩耍,由值周教师负责接送学生在上学、放学时安全通过该挡土墙路段。同时学校决定努力创造条件,做好此路缘绿化工作,确保土质稳定。
3、让师生远离危险点。
4、加强动态监测,开展险情巡查,做好预警预报。
首先在汛期随时进行现场实地检查,发现情况及时采取避险措施并及时上报。然后做好监测和预警预报工作,并在隐患地段设立醒目的警戒牌,提示师生和行人注意安全。同时,在降雨前,降雨过程中和降雨之后加强对墙体周围地形、地貌的巡查,发现裂缝增大、有下滑、塌陷、崩塌等危险迹象及时撤离危险点,逐级汇报灾害情况,努力做好防灾自救,将灾害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小的程度。
5、由蔺应礼监控挡土墙上面的裂缝情况,并做好记录,各班主任做好宣传防范工作。
6、值周教师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保持通讯畅通,发现险情讯速向学校领导汇报。
7、设立观测点,警示牌。
8、做好排涝工作。
三、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确保教育教学的正常开展,为尽力排除安全隐患,实现“和谐校园”、“平安校园”。恳请上级主管部门给予立项,使之完全将隐患排除。
曲石镇水平完小 2012年6月14日
地质灾害防治实施方案
水平完小
2012年6月13日
第二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施方案
版石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
地质灾害危害性大,防灾减灾是一项重大而艰巨的任务,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地质灾害防治方针,切实做好今年我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根据县2015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制定镇2015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如下,各村(居)、驻镇各有关单位,按照方案抓好落实。
一、地质灾害点分布和威胁对象与范围
(一)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村宅后滑坡,村房前滑坡,村宅后滑坡,村宅后不稳定斜坡,村不稳定斜坡,房前屋后高陡边坡主要分布在海螺村。
(二)根据地质灾害的规模及存在威胁程度划分,我镇为一般级地质灾害点为2处,潜在的地质灾害危害点较大的为海螺村。
(三)对未列入本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地质灾害点和房前屋后高陡边坡,虽然隐患相对较小,也应列入村(居)级防范。区内主要地质灾害的威胁对象和影响范围:
1、对于山前地带的房前屋后因工程建设和人为削坡所诱发的小型零星的滑坡崩塌灾害,主要是威胁边坡前后部位上的人员及房屋财产等安全,一般危害范围以50-200㎡左右为主,部份影响宽度可达20-30m、影响长轴距离可达50-60m。
2、对于公路沿线边坡所诱发的滑坡、崩塌灾害,除影响堵塞交通和毁坏公路及附属设施等外,主要是威胁通行车辆和过往人员的安全;特别是较高陡的边坡,危害范围甚至延伸至公路外部。
3、对于部份沟谷所潜在的滑坡迸发性泥石流灾害,以及境内部份大型引水沟渠或库塘渗漏所诱发的潜在滑坡泥石流隐患,主要是威胁沟谷、沟口和引(蓄)排水等设施下游的部份居住人员与房屋财产安全,潜在威胁范围较广,一旦发生后危害性往往较为严重。
二、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一)组织管理
为确保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顺利进行,组织协调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成立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 龚升炬(镇党委书记)副组长:钟 明(镇 长)
陈永山(镇党委副书记)
肖泽红(纪委书记)
陈旺山(常务副镇长)
赖东升(副镇长)
李仁辛(副镇长)
唐素芳(副镇长)
成 员:龚汉佐、王泽庭、钟庆利、刘俊奎
(二)地质灾害防治及责任制
(1)地质灾害防治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各行政村和镇直有关单位要本着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以人为本,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政府负总责,部门具体负责,各行政村村主任为第一责任人的工作机制。
(2)国土资源所: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编制,地质灾害点监测人的落实,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培训工作。
(3)建设站:在进行镇、村规划充分考虑遭受成引发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和危害性,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建筑工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4)公路站:加强对交通沿线边坡的检查和维护,对易发区路段要设立警示标志。
(5)水利工作站:对所管辖的水利工程设施,包括水库,引水涵渠,应进行除险加固。
(6)中心小学和中学:根据学校的周边地质灾害易发区域进行检查、整改,并组织学生进行避险演练。
(7)民政办:在地质灾害预警期内要做好抢险、救灾准备,灾情发生后应及时做好优抚工作。
四、加强汛期巡查,实施监测巡查与安全转移,建立预报预警响应规程(1)加强汛期巡查
根据国务院《地质防治条例》镇政府组织国土、建设、水利、公路、中心小学、中学等部门在汛前、汛期,汛后对危险性和灾害性较大的地质灾害点,从群测群防、防灾抢险、应急准备工作等方面进行巡回检查,检查各村防灾责任组织机构,防灾明白卡、避险明白卡是否发放到位,危险点监测责任人是否明确。
(2)实施灾害监测巡查与安全转移
对已调查的地质灾害点和划定的汛期地质灾害危险区域,应进行监测巡查,遇有台风或暴风雨袭击或当地地质灾害气象预警所报达到3组以上时,除加大对危险点监测密度外,还应部署地质灾害点避险实施方案,因地制宜做好群众及财产的安全转移工作。
镇政府已成立地质灾害抢险救灾队伍,主要由各防灾成员单位和镇应急民兵分队组成。
(3)预报预警应急响应要求
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分为5个等级,Ⅰ级、Ⅱ级地质发生可能性小,Ⅲ级(注意级)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较大,Ⅳ级(预警级),Ⅴ级(警报级)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较大,其中Ⅰ—Ⅱ级可不予发布,Ⅲ—Ⅴ级应向社会发布,对Ⅲ—Ⅴ地质灾害预警响应,一般要求如下:
1、Ⅱ级—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响应,镇有关部门应做好值班工作,密切注意雨情,各村防灾责任人,监测人和协管员要加强地质灾害危险区域的监测,巡查和防范。
2、Ⅳ、Ⅴ级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响应,镇防灾指挥机构及各行政村应安排人员24小时值班,并组织做好抢险救灾工作,镇政府要做好启动《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各村委会应按汛期地质灾害危险区域群众转移预案,立即组织地质灾害危险区域内群众转移避让。
(4)建立灾情报告制度
1、报告时限要求:发生地质灾害,各行政村应在1小时内报镇政府。
2、报告内容:地质灾害报告内容主要发生的地点、时间、类型、规模、人员是否存伤亡,财产损失等,已采取的措施和对策。
五、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及建设
1、各灾点应结合地质灾害发生的规模,危险性、危害性,经济实力及可操作性,采取目视监测。设桩监测或进行回填裂缝,削坡减载,清除易滑坡物、挖设排水沟、改水渗透、砌挡墙等工程治理措施。
2、完善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健全地质灾害防治制度。
3、加强监督,加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力度。
4、加强宣传,提高干部群众积极宣传。
2015年6月10日
第三篇:珠街村完小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总结
珠街村完小地质灾害防治培训工作总结近年来,我校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科学制定防治方案,严格落实防灾责任,不断完善防治措施,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确保了全校师生生命和财产安全,现对我校这一年的总结如下:
一、主要做法
1、建立健全管理机构。成立了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教导主任任副组长,其他教师为成员组成领导小组。
2、编制防灾预案。我校每年在汛前都认真组织编制了《防灾预案》。对各地质灾害危险点,填制“地质灾害防灾工作明白卡”,填制“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明白卡”,发放到受灾害威胁的群众手中,让他们明白面对险情应采取的紧急措施和撤离转移路线。
3、开展科普宣传。每年利用“4·22地球日”、“6·25土地日”、“12·4法制日”宣传,通过组织咨询服务队伍上街提供咨询服务,到乡村农户家中发送科普资料,出动宣传车到村组进行巡回宣传,悬挂、张贴、刷写大型宣传标语和宣传图画等,向广大群众宣传、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让群众掌握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减少人为诱发地质灾害的几率。
4、构建群防体系。以各教师工作人员为骨干,按照学校设组的组织机构格局,具体负责辖区内地质灾害监测预防工作。
5、加强巡查排查。每年汛前,组织学校工作人员对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巡查排查。对发现的灾害危险点加强监控,聘请专业人员到
现场勘察,提出隐患点的防治措施和建议,并根据地质灾害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7、健全规章制度。先后拟制定实施八项制度,即:地质灾害防治汛期值班制度、地质灾害险情速报制度、汛期危险点巡查制度、异变危险点应急调查制度、监测人员岗位责任制度、监测资料汇编上报制度、地质灾害预防预报、预警告示制度,地质灾害防治奖罚制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做到了有章可循、职责明确、奖罚分明。
在这一年中,我校没有发现地质灾害现象,确保了我校的师生安全和财产安全没有受到损失,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会更加努力,把工作做得更好。
珠街村完小
2014年3月1日
第四篇:马路村地质灾害防治实施方案
马路村地质灾害防治实施方案
地质灾害危害性大,防灾减灾是一项重大而艰巨的任务,为认真贯彻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地质灾害防治方针,切实做好今年我村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根据县镇两级2017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村实际,制定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如下:
一、地质灾害点分布和威胁对象与范围
(一)我村地质灾害隐患主要分布在玉歪一二组、岩弯组、元堡四组、下马一二组等,村宅后滑坡,村房前滑坡,村宅后滑坡,村宅后不稳定斜坡,村不稳定斜坡,房前屋后高陡边坡。
(二)根据地质灾害的规模及存在威胁程度划分,我村为一般级地质灾害点为5处,潜在的地质灾害危害点较大的为玉歪一、二组。
(三)对未列入本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地质灾害点和房前屋后高陡边坡,虽然隐患相对较小,也应列入村级防范。
二、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一)组织管理
为确保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顺利进行,成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杨明(村党总书记)副组长:王贵华(村副主任)
成 员:王世祥 余向江 谌 艳 鲁学久 龙孝飞
(二)地质灾害防治及责任分工
地质灾害防治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要本着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以人为本,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政府负总责,部门具体负责,我村村主任为第一责任人的工作机制。监测员分工安排如下:
岩弯小组::刘地富 玉歪二组::徐光才 玉歪一组:鲁立根 元堡二组:李茂林 下马一组:邱贤辉
(三)地质灾害防治措施(1)加强汛期巡查
组织村两委成员在汛前、汛期,汛后对危险性和灾害性较大的地质灾害点,从群测群防、防灾抢险、应急准备工作等方面进行巡回检查,检查各村防灾责任组织机构,发放防灾明白卡、避险明白卡,明确危险点监测责任人,做好监测记录。
(2)实施灾害监测巡查与安全转移
对已调查的地质灾害点和划定的汛期地质灾害危险区域,应进行监测巡查,遇有暴风雨袭击或当地地质灾害气象预警所报达到3组以上时,除加大对危险点监测密度外,还应部署地质灾害点避险实施方案,因地制宜做好群众及财产的安全转移工作。
(3)各灾点应结合地质灾害发生的规模,危险性、危害性,经济实力及可操作性,采取目视监测。设桩监测或进行回填裂缝,削坡减载,清除易滑坡物、挖设排水沟、改水渗透、砌挡墙等工程治理措施。
马路村民委员会
2017年1月
第五篇:1721+ 2020地质灾害防治实施方案
1721+
2020地质灾害防治实施方案
为切实做好我县xxxx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避免和最大限度地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x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县实际,制订本方案。
一、基本原则
地质灾害防治,坚持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和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
二、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分布
我县属地质灾害易发地区,地质灾害的类型主要是泥石流、滑坡、崩塌等,造成地质灾害易发的主要因素:一是农民依山削坡建房,造成屋后不稳定陡壁(岩)体;二是劈山修路形成的不稳定边坡;三是水库沿线不稳定边坡;四是不规范采矿形成的高危岩体;五是山洪形成的泥石流及其他因素诱发的其他地质灾害;六是易地扶贫搬迁移民安置点选址区内依山而建削坡建房可能引发灾害的不稳定因素。
xxxx年下半年,县国土资源部门会同x省环境总站和x省第四地质大队环境保护站的地质专家对全县范围内地质灾害隐患点认真进行了核实详查,全县共有xx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其中:滑坡xx处、泥石流x处、崩塌x处、不稳定斜坡x处),分布在x个乡镇、xx个村;我县已完成易地扶贫点搬迁xx处,排查出有不稳定因素的移民安置点xx个,分布在x个乡镇、xx个村。重要地质灾害点的具体分布是:
(一)x镇x村仰山殿斜坡。该滑坡体纵长xxx-xxxm,宽xxxm,滑体厚xx-xxm,表层为第四系残坡积粉质粘土夹碎石,下部为志留系新滩组强风化粉砂岩,若遇暴雨,斜坡很可能失稳,出现大规模滑坡,直接威胁坡脚居民楼xx户xx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x镇x村x岭崩塌。xxxx年、xxxx年曾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如遇暴雨冲刷,大面积不稳定危岩体仍有崩塌的可能,山下居民虽已整体搬迁,隐患仍然存在。
(三)x乡x村x坑滑坡。该坡体有二处长xxm、宽x.xm、深约xm和长xxm、宽x.xm、深约xm的裂缝,如遇山洪冲击,坡体可能滑塌,直接威胁山下xx人生命财产安全。
三、重点防范期
根据气象部门预测,xxxx年我县汛期形势较为严竣,“坨子雨”集中。我县地质灾害发生主要跟降雨有关,持续特大暴雨会引发各类地质灾害的发生。汛期(x-xx月)是我县地质灾害易发和重点防范期。
四、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部门责任。地质灾害防治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政府维护社会公共安全的重要职责内容。各乡镇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共同参与,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对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x政办电〔xxxx〕xx号文件精神,进一步明确责任主体,分解任务:县交通运输部门负责做好公路沿线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对交通沿线因工程建设造成的地质灾害,责成有关单位及时治理;县气象部门要加强雨情监测,做好地质灾害气象预报(警)工作;县旅游部门负责旅游景(区)点的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县水利部门负责做好水库管理区域地质灾害防治,加强对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的监督检查;县住建部门负责城乡在建工程施工和房前屋后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县国土资源部门要认真履行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督促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落到实处。
(二)加强监督检查,落实各项措施。地质灾害防治重在防范。各乡镇政府要在汛期特别加强对地质灾害点、切坡地段的巡查,发现险情及时处理和报告。要根据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要求,制作“防灾避险明白卡”,发放到有关单位和个人。县国土资源部门要在汛期前对群测群防网络的建立和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立即责令整改;对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明白卡”持有情况进行抽查,确保发放到位。县住建、水利、交通运输、旅游和教育等部门应根据各自职责,在汛前和汛中分别对重点工程、水库周边、公路沿线、风景区、学校等范围内的地质灾害隐患加强监督检查,发现险情及时处理并逐级上报。
(三)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防灾意识。各乡镇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有关法律规定和科学知识纳入宣传教育计划,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广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舆论宣传和科普宣传,不断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要把宣传教育的重点放在学校、厂矿企业及地质灾害易发区和灾害隐患点附近的群众,开展识灾、报灾、避灾、减灾、救灾等基本知识宣讲,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的基本知识,不断提高受地质灾害威胁群众的防灾自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