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强国税部门内控机制建设的思考
加强国税部门内控机制建设的思考
金昌市国税局党组书记、局长
彭正国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健全权力运行监控机制,从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环节入手,排查廉政风险,健全内控机制。中共中央在《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中强调,建立健全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切实把防止腐败的要求落实到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的各个环节。国家税务总局肖捷局长指出,要把内控机制建设作为税收体制机制建设的重要内容,结合税制、征管、内部行政管理等改革,积极完善内部岗责体系,优化流程,健全制度,强化监督,形成权力层层分解、工作环环相扣、相互联系制约的科学严密的管理链条,从源头和机制上防范腐败风险。国税部门作为国家的重要执法部门,承担着筹集财政收入、调节经济的职能,如何加强内控机制建设,构建国税系统大预防格局是当前需要努力做好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内控机制相关理论概述
1.内部控制的概念。内部控制理论来自国外,始于企业,其从20世纪40年代提出,发展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即内部牵制阶段、内部控制制度阶段、内部控制结构阶段、内部控制整体框架阶段和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阶段。近年 来,我国高度重视内部控制的理论研究和推广应用工作。2001年,财政部制定了我国第一部全国统一的内部控制规范,促进了我国内控机制建设的发展。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内控理论概念逐渐清晰完备。一般认为,内控机制是指企业管理层为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充分实现而制定并组织实施的内部人员从事业务活动进行风险控制和管理的一套政策、制度、措施和方法。2004年,第十八届最高审计机关国际会议就公共部门内部控制达成了共识,认为公共部门内部控制就是保证政府(机构和组织)有效履行公共职责,拒绝舞弊、浪费、滥用职权、管理不当等行为而产生的控制流程、机制与制度体系。作为国税部门,内控机制就是国税部门及其人员为实现多元的工作目标,最大限度地降低以至避免职务、廉政风险而建立的控制流程,采用的控制方法、手段,形成的科学、规范、严密的制度体系。
2.内控机制的要素。内控机制包括内控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监控五大要素。内控环境是指税收风险理念、税务文化环境、领导班子、干部人事激励机制、税收权力和职责的划分、执法检查等。风险评估指根据税收法律法规的要求,评估出税务系统内部所有执法和管理业务流程中存在的风险。控制活动指税收风险得以应对和控制的政策和程序。信息和沟通指在税收执法和行政管理过程中,部门之间、层次之间、内部外部之间,能否顺畅传递信息、2 有效的沟通。监控指内部控制的过程必须加以恰当的监督,通过监督对内部控制质量进行评估,对偏差加以修正。
二、充分认识内控机制建设的必要性
1.加强内控机制建设是降低廉政风险的需要。税收执法权和行政管理权的失控和失范是导致腐败的一个重要源头。税收执法权方面,征、管、查等关键环节和定额核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发票管理、减免税审批、所得税税前审批、税务稽查等领域均存在风险点;行政管理权方面,干部提拔、干部招录调配、经费收支、经费审批、财务审计、政府采购、基本建设等重大事项也存在风险点。这些风险点的存在,客观上要求通过内控机制建设,加大源头治理的力度,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防止在行使“两权”过程中发生以权谋私等腐败行为,有效降低和化解税务廉政风险。
2.加强内控机制建设是体现以人为本理念的需要。以人为本是税收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加强内控机制建设,进一步明确工作责任和岗位责任,合理分解权力,规范和优化工作流程,形成国税干部主观上不愿犯、客观上不能犯、实际上无法犯的局面,使国税干部在日常工作中尽量少出问题、不出问题,切实保护好、爱护好干部,使国税干部在工作生活上少失误、少挫折、少走弯路,健康成长,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3.加强内控机制建设是推动国税事业健康和谐发展的需要。加强内控机制建设是“带好队、收好税、服好务” 的内在要求,是落实税收科学化、精细化、专业化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加强“两权”监督的重要抓手,对于税收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首先,加强内控机制建设是国税部门内部业务流程和业务环节得到有效执行的保障,有利于提高国税部门的行政效率。其次,加强内控机制建设,有利于税收管理更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避免与政策、法规层面的冲突,实现平稳发展。第三,加强内控机制建设,通过对业务流程的梳理和控制,有利于国税部门识别风险,分析并评估风险,然后采取措施,对症下药,有效地解决各种风险。
三、加强内控机制建设的主要途径
(一)加强组织领导,构建齐抓共管格局。要始终坚持党组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检监察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的工作机制,加强对内控机制建设的组织领导。一是领导高度重视,逐级成立内控机制建设领导小组,并按照“一岗两责”的要求,坚持“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部门积极配合、群众支持参与,并内控机制建设与征管、业务工作一同部署,一同督办,一同检查。二是纪检监察部门和纪检监察干部认真履行职责,按照工作安排,多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和监督检查,确保内控机制建设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强化风险宣教,营造防范风险氛围。一是要加强宣传。要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发动干部群众,大力宣传建立 内控机制的目的和意义,加强廉政风险教育,提高干部风险防范意识,营造内控机制建设的良好氛围。二是要强化风险教育。充分发挥教育在内控机制中的基础性作用,针对不同环节、岗位的权力运行风险,以正面典型和反面案例为“明镜”,增强干部拒腐防变能力;以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为载体,提高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营造崇廉、尚廉、守廉的氛围;以廉政谈话、述职述廉、民主评议等为主要手段开展多层次风险教育,做到警钟长鸣。三是要加强税务文化建设。人的任何行为都是受到一定的心理和思想观念支配的,一切外在因素对人的行为的影响都是通过人的心理和思想观念发挥作用的。税务文化建设就是发挥文化的凝聚、约束、激励功能,健全干部人格,提升干部的思想境界和品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增强道德、法律风险意识,自觉摒弃贪图 “蝇头小利”而留下长远“风险炸弹”的短期行为。
(三)明确工作任务,扎实推进内控机制建设。内控机制建设主要包括明确岗位职责、合理分解权力、完善工作流程、全面排查风险、健全完善制度等五个方面的任务和内容。国税部门要结合国税系统机构改革、税收征管工作实际进一步落实各项工作任务。一是要明确岗位职责。结合机构改革,按照绩效考核办法,明确规定各个岗位的职责事项、工作规程、考核标准、过错责任等,把内控的要求和责任落实到每个工作环节和岗位,确保各岗有人管,事事有人抓。二是要合理分解权力。对照有关法律、法规,对本级机关各部门的 权力事项,特别是税收业务管理权,人、财、物管理权,税收执法权等进行全面梳理,按照分权制衡的要求,严格划分不同权力的使用范围,针对不同类别权力的特征和作用,建立职权清楚、责任明确,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制衡机制。三是要完善工作流程。首先要规范流程,明确具体权力事项的业务操作程序,减少工作的随意性,防范廉政风险;其次要坚持制权与增效相结合,简化办事程序,减少不必要的环节,提高工作效率。四是要排查风险点。从分析权力运行风险入手,对税收管理、税收执法和行政管理中可能引发风险的各种信息进行识别和查找,按照权力运行频率高低、人为因素大小、自由裁量幅度、制度机制漏洞、危害损失程度等对风险点进行分级评估,明确各部门在风险管理中的责任,健全防控措施。五是要健全完善制度。根据法律法规,结合工作实际制定相应的工作制度,在制度的制定上多考虑针对性、合理性、可行性、实效性,真正达到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权、用制度考核的目的。
(四)强化监督检查,充分发挥监督威力。一是要严格监督检查。部门内控机制建设领导小组和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强检查,督促各部门把明确权责、规范流程、风险排查、完善制度等要求落实到位,防止任务不落实、推诿塞责等现象发生。采取定期督查、综合考核、适时点评等办法,加大落实力度,切实提高内控机制的执行力、遵从度和落实度。二是要加强政务公开。国税工作涉及面广、窗口单位多,矛盾 较为集中,也是社会瞩目的焦点之一。要以政务公开为平台,以权力的阳光运作作为切入点,把税收政策法规、纳税定额核定、税款征收、发票管理、税务处罚、服务承诺以及干部任用、大宗物品采购、基本建设等方面的内容及时公开,便于接受社会的监督,便于干部日常自警。让权力运行的事前决策、事中执行、事后监督全过程都向社会公开。三是要加大违章违纪情况的调查处理。本着对组织负责、对干部负责的工作原则,及时对举报、信访案件进行调查处理,做到该澄清的事实彻底澄清,该查处的问题严厉查处。
第二篇:加强国税系统部门内控机制建设
加强国税系统部门内控机制建设
加强内控机制建设是建立健全惩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具体措施。国税系统部门内控机制是由各级国税部门的领导班子、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共同参与,通过明确权责分配、规范权力运行程序、强化风险管理、健全规章制度,使权力运行实现分权制衡、流程制约、风险管理、信息化运行,从而在税收管理、税收执法和行政管理各项权力运行中形成内生的制约力的一种管理机制。
国税系统担负着筹集财政收入、调节经济和收入分配的重要职责,建立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机制,对于保证国家税收稳定增长、建设法治公平的市场环境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税收工作发生了深刻变化,特别是在当前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推进国税系统部门内控机制建设,加强权力运行的监控制约,对于积极应对税收管理、税收执法和行政管理中的各类风险,保证权力的正确行使,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在此,笔者就如何加强国税系统部门内控机制建设谈几点看法。
一、树立风险防范理念,为内控机制建设夯实思想基础
观念创新是加强内控机制建设的前提。通过加强教育,让国税系统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加强内控机制建设对防范风
险、强化源头治理、推进惩防体系建设的重要性,树立“防风险、抓管理、促规范、上水平”的理念,把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融入业务线条管理工作,把监督贯穿于税收管理工作的过程,牢牢把握行政执法风险和廉政风险这两个加强内控机制建设的重点开展工作。积极探索实践,构筑各种违法违纪“不能为”的堤防,努力形成大监督的管理格局。同时,建立廉政文化活动室和警示教育室,把廉政文化素养教育作为预防教育的拓展内容,积极探索预防教育和廉政文化的联姻,重视发掘和弘扬优秀廉政文化,用文化的力量培育人。
二、强化组织领导,为内控机制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坚强的组织领导是内控机制建设的组织保障。抓住加强内控机制建设、防范执法风险点的关键环节,在各级国税机关建立起“坚持党组统一领导,齐抓共管,纪检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的工作运行机制,把风险防范工作提上党组的重要议程。明确具体组织牵头部门和各相关业务部门的职责,对内控机制建设各项具体工作任务做好部署和安排;落实岗位责任,确保该项工作有专人落实;把好查找风险点和制订防范措施的审核关,保证风险点找得准,制订的措施能切实解决问题。把内控机制建设贯穿于税收工作的全过程,科学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和工作要求,强化落实措施,使工作有序推进,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三、规范权力运行,全面执行内控机制建设工作制度
以制度规范权力运行,是内控机制建设要解决的重点。一是贯彻落实加强内控机制建设的各项工作制度,落实好加强税收执法监督的规定。对各部门的权力事项,特别是税收业务管理权,人、财、物管理权,税收执法权等进行全面梳理,进一步健全内控制度。着力规范权力运行机制,抓好各项工作制度的贯彻落实,优化权力运行机制,明确具体权力事项的业务操作程序,坚持制权与增效相结合,简化办事程序,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建立起职权清楚、责任明确,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制衡机制。二是科学实施风险管理。从分析权力运行风险入手,对税收管理、税收执法和行政管理中可能引发风险的各种信息进行识别,并根据不同风险度和风险成因,采取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和措施,实现风险的有效防范、控制和化解。三是加强对权力运行的信息化监督管理。将权力行使过程变为信息处理过程,增强程序的严密性,弱化人为因素。四是不断深化政务公开。严格执行公开办事制度,不断提高权力运行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建立健全网上政务公开平台,把部门权力事项的执行主体、执行依据、执行程序等内容向内部和社会公布,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四、严格监督检查,保证内控机制建设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加强监督检查是确保内控机制建设取得实效的关键。纪
检监察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促进各部门真抓实干,防止任务不落实、推诿塞责等现象发生。分解内控机制建设任务,确定每个项目的牵头负责人,明确要求和时限,实行目标管理;采取定期督查、综合考核、适时点评等办法,加大落实力度,切实提高内控机制的执行力、遵从度和落实度;对内控机制建设推进不力的部门,要严格问责,确保部门权力事项应控尽控,保证部门内控机制建设工作真正落到实处。要加强基层纪检监察队伍建设,为严格监督检查提供组织保证。
第三篇:国税部门内控机制建设调研报告
国税部门内控机制建设调研报告
加强内控机制建设是建立健全惩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深化和具体化。今年,国家税务总局把“着力完善部门内控机制”作为今后一段时期全国税务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四项主要工作任务之一。如何对“两权”进行有效监督控制,是当前各级国税部门高度关注、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国税的工作实际,对如何进一步加强内控机制建设,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进行调研探讨。
一、准确把握部门内控机制建设的概念和内涵
内控机制是由各级国税部门的领导班子、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共同参与,通过明确权责分配、规范权力运行程序、强化风险管理、健全规章制度,使权力运行实现分权制衡、流程制约、风险管理、信息化运行,从而在税收管理、税收执法和行政管理各项权力运行中,形成内生的制约力的管理机制。在推进过程中,要准确把握内控机制建设的四个内涵。
(一)建设基础是明晰的权责体系。“明确权责分配、正确行使职权”是内控机制的核心思想。内控机制建设的关键在于权力和责任是否匹配。内控机制建设要求各级国税部门分解细化工作职责,通过对岗位职责的规范和完善,明确各岗位在处理有关业务时所具有的权力和责任,实现权力、岗位、责任、制度的有机结合,形成完备的权责体系。
(二)主要内容是规范权力运行。内控机制建设强调以权力运行为主线,通过内部控制,使税收管理权、税收执法权、行政管理权的运行,以及重点部门、重点岗位、重大事项、重要环节的权力运行都有章可循、有律可依,保证权力运行不出轨、干部队伍不出事。
(三)本质要求是促生内在的制约力。推进内控机制建设,要准确把握监督与制约的关系。监督是对特定主体的监视和督促,制约是对权力的控制和约束。内控机制建设强调以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和责任的落实度为重点,通过规范权力的运行,使部门之间,以及部门内部行为主体之间,由于分工和责任的不同而相互约束和牵制,形成内生的制约力。
(四)表现形式是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通过内控理念培育、岗位责任机制、风险排查机制和评价考核机制等,对权力行使实施有效制约、规范、约束和评价,引导部门之间、部门内部之间各个行为主体的互动,使对权力制约的要求与税收征管、内部管理的各种制度规范相适应、相融合,形成有效制约、全程监控、高效运行、超前防范的管理机制。
二、当前国税执法内部监控存在的主要问题
今年来,市国税系统严格按照省局提出的找准税收执法“风险点”和加强内控机制建设的要求,结合当前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需要和干部队伍的实际,树立预警在先、防范在前的理念,认真排查税收执法风险点,规范税收征管执法行为,防范税收执法风险,在保障全市国税系统队伍的平安、和谐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在看到成绩的同时,通过全市国税系统的税收执法检查和内控机制执行情况检查发现,当前税收执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内控机制的建立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集中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执行与控制难对称,执法行为的复杂性、广泛性、时效性与监督控制的局限性和滞后性之间不对称
从执法内容来看,税收执法涉及很多个业务流程,适用税收法律、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更是纷繁复杂;从执法客体来看,每个县区局管辖的纳税人成千上万,每个纳税人的经营纳税情况千差万别;从执法主体上看,除了综合管理部门和信息技术部门,其他人员均具有一定的执法权,均是执法的主体。因此,不论从执法的主体、客体和内容上看,税收执法贯穿于税收管理实践的自始至终,具有显著的复杂性、广泛性和时效性,它客观要求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手段对其进行全覆盖、全过程监督,但从目前税收执法内部监控的运行情况来看,监控存在着局限性和滞后性问题。一方面是计算机监控的局限性。目前税收执法管理信息系统的监控点多为逾期办理、应办未办等程序容易监控的点进行了监控,并未全面涵盖每项业务各个环节的执法监控点,尤其信息系统无法对虚假信息进行识别,只能对执法行为进行表面和形式上的控制,难于对执法行为进行深层次控制;另一方面是人工监控 的滞后性,目前执法检查是对税收执法进行人工监督的重要手段,但这种手段主要为事后检查,并且多采用抽查,只检查了既成事实的结果,且监控面窄、不深入,对税收执法行为的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全过程的监控难以执行到位。
(二)监控难统筹,税收执法内部监控工作职责不清、要求不一
随着税收执法责任制的推行和税收执法管理信息系统的上线运行,初步形成了科学化、精细化的“人机结合”监控新模式,但在工作实践中,税收执法内部监控却因各种原因难于统筹,主要表现在:一是监控职责不明晰,监控职能难统筹。从目前部门职责定位上看,对税收执法进行监督控制的职责主要定位于政策法规部门,其他部门虽然对职责范围内的税收执法行为进行了监控,但在日常工作中,各业务部门执法监控处于各自为政状态,难于实施统筹管理,不能形成监控合力;二是管理要求不统一,执法监控难操作。各业务部门之间在平时缺乏及时有效沟通,在任务下达、标准设定、业务衔接、资料流转等方面未能及时进行统筹规范,致使基层执法人员难于操作,执法监控也难于实施。
(三)内控制度未能得到全方位的贯彻落实
市局在前期深入调研,全面收集相关材料,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制订了《关于印发加强税收执法监督若干意见的通知》,分别对加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税收管
理、加强出口退税管理、加强稽查系列管理和加强发票管理等五方面提出了防范制约措施,从各环节存在的风险点、可能引发的问题、加强管理和防范的措施、责任追究等方面作了规定;同时,还出台了《关于在税收管理和组织收入工作中实施干部问责的意见》,以确保上述五项措施的落实。但在执法检查中发现,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制度执行不到位,图形式、走过场等问题,特别是在“两权”运行过程中的某些岗位、某些环节还存在某些风险隐患,内部控制监管的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进一步加强内控机制建设的对策建议
加强内控机制建设就是通过深入分析查找税收执法和行政管理中容易发生问题的风险隐患,有针对性地制订防范措施,加大管理力度,完善内部控制,在日常管理中做好预防工作,从而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工作过错以及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这是建立健全惩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深化和具体化。针对存在问题,加强国税部门内控机制建设,必须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宗旨,以统一思想认识为基础,以强化组织领导为关键,以落实工作制度为重点,以加强队伍建设为保障,进一步加强“两权”监督,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把对权力的制约贯穿于部门权力运行的全过程,扎实有效地推进内控机制建设,保证权力规范、透明、高效
运行。
(一)统一思想认识,树立风险防范理念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让全系统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加强内控机制建设对防范风险、强化源头治理、推进惩防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树立“防风险、抓管理、促规范、上水平”的工作理念,强调认真履行职责,把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融入业务线条管理工作中,把监督贯穿于国税管理工作的过程中,牢牢把握行政执法风险和廉政风险这两个加强内控机制建设的重点开展工作,积极探索,构筑各种违法违纪“不能为”的堤防,努力形成大监督的管理格局。同时,创新内容,不断丰富预防教育的内涵,把法纪教育作为预防教育的基础内容,通过培训班、辅导报告会、编印《廉政手册》、组织廉政知识考试等方式,增强广大干部职工的风险意识、纪律观念和党员权利保障意识。各县区局和各基层分局要建立廉政文化活动室,把廉政文化素养教育作为预防教育的拓展内容,积极探索预防教育和廉政文化的联姻,重视发掘和弘扬优秀廉政文化,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来武装人,用文化的力量培育人。
(二)强化组织领导,为内控机制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要抓住加强内控机制建设、防范执法风险点的关键环节,在全局建立起“坚持党组统一领导,齐抓共管,纪检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的工作运行机制,把风险防范工作提上党组 的重要议程。要明确具体组织牵头部门和各相关业务部门的职责,对内控机制建设各项具体工作任务做好部署和安排;要落实岗位责任,确保该项工作有专人落实;要把好查找风险点和制订防范措施的审核关,保证风险点找得准,制订的措施能切实解决问题。基层要把内控机制建设贯穿于税收工作的全过程,科学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和工作要求,强化落实措施,使工作有序推进,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三)规范权力运行,全面执行内控机制建设工作制度 1.贯彻落实加强内控机制建设的各项工作制度。落实好加强税收执法监督若干意见,继续对照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机构改革,对各部门的权力事项,特别是税收业务管理权,人、财、物管理权,税收执法权等进行全面梳理,进一步健全内控制度。着力规范权力运行机制,抓好各项工作制度的贯彻落实,优化权力运行机制,明确具体权力事项的业务操作程序,坚持制权与增效相结合,简化办事程序,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建立起职权清楚、责任明确,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制衡机制。
2.科学实施风险管理。从分析权力运行风险入手,对税收管理、税收执法和行政管理中可能引发风险的各种信息进行识别,并根据不同风险度和风险成因,采取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和措施,实现风险的有效防范、控制和化解。
3.加强对权力运行的信息化监督管理。将权力行使过程变为
信息处理过程,增强程序的严密性,弱化人为因素。依托ctais2.0征管信息系统,逐步将以审批事项为重点的各类权力运行纳入信息化管理,实现实时监督、控制和综合分析;进一步整合行政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等管理系统,使各类信息互融互通,便于沟通和监控;进一步运用好现有的执法管理信息系统,切实掌握各类事项的受理、承办、审核、批准、办结等信息,做到实时监控,全程制约。
4.不断深化政务公开。认真落实省局关于政务公开的部署和要求,严格执行公开办事制度,不断提高权力运行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建立健全网上政务公开平台,把部门权力事项的执行主体、执行依据、执行程序等内容向内部和社会公布,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四)严格监督检查,保证内控机制建设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
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促进各部门真抓实干,防止任务不落实、推诿塞责等现象发生。一是分解内控机制建设任务,确定每个项目的牵头负责人,明确要求和时限,实行目标管理;二是采取定期督查、综合考核、适时点评等办法,加大落实力度,切实提高内控机制的执行力、遵从度和落实度;三是对内控机制建设推进不力的部门,要严格问责,确保部门权力事项应控尽控,保证部门内控机制建设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五)加强基层纪检监察队伍建设,提高内部控制监管的效果
1.加强力量,成立基层税务分局纪检监察小组。加强税收执法监督、防范执法风险执行落实在基层,为此,要注重加强基层纪检监察队伍的建设,注重充分发挥基层纪检监察干部的风险防范作用,严格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分局纪检监察队伍管理的若干意见》,在各基层分局各配臵一名专职纪检监察员和两名兼职纪检监察员组成纪检监察小组,明确各专兼职纪检监察员的工作职责,加强对基层纪检监察队伍建设,夯实基层税务分局党风廉政建设基础。2.加强培训,提高专职纪检监察员综合素质。要定期开展纪检监察业务培训,并根据统一部署,每年开展不少于2次的各基层分局专职纪检监察员交叉执法监察。落实定期汇报制度,县局纪检监察部门每季度要组织各基层分局专职纪检监察员召开1次工作例会,听取各基层分局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情况,从而拓宽视野、取长补短、互相促进。
3.加强考核,促进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落实。要加强对基层分局专、兼职监察员工作的考核,对认真履行职责、成绩突出的,给予表彰和奖励;对未能履行职责、工作不力的及时提出批评或调整;对造成工作失误的要追究其相应的责任。
第四篇:国税部门内控机制建设调研报告
国税部门内控机制建设调研报告
加强内控机制建设是建立健全惩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深化和具体化。今年,国家税务总局把“着力完善部门内控机制”作为今后一段时期全国税务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四项主要工作任务之一。如何对“两权”进行有效监督控制,是当前各级国税部门高度关注、亟待解决的重要
课题。本文结合国税的工作实际,对如何进一步加强内控机制建设,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进行调研探讨。
一、准确把握部门内控机制建设的概念和内涵
内控机制是由各级国税部门的领导班子、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共同参与,通过明确权责分配、规范权力运行程序、强化风险管理、健全规章制度,使权力运行实现分权制衡、流程制约、风险管理、信息化运行,从而在税收管理、税收执法和行政管理各项权力运行中,形成内生的制约力的管理机制。在推进过程中,要准确把握内控机制建设的四个内涵。
(一)建设基础是明晰的权责体系。“明确权责分配、正确行使职权”是内控机制的核心思想。内控机制建设的关键在于权力和责任是否匹配。内控机制建设要求各级国税部门分解细化工作职责,通过对岗位职责的规范和完善,明确各岗位在处理有关业务时所具有的权力和责任,实现权力、岗位、责任、制度的有机结合,形成完备的权责体系。
(二)主要内容是规范权力运行。内控机制建设强调以权力运行为主线,通过内部控制,使税收管理权、税收执法权、行政管理权的运行,以及重点部门、重点岗位、重大事项、重要环节的权力运行都有章可循、有律可依,保证权力运行不出轨、干部队伍不出事。
(三)本质要求是促生内在的制约力。推进内控机制建设,要准确把握监督与制约的关系。监督是对特定主体的监视和督促,制约是对权力的控制和约束。内控机制建设强调以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和责任的落实度为重点,通过规范权力的运行,使部门之间,以及部门内部行为主体之间,由于分工和责任的不同而相互约束和牵制,形成内生的制约力。
(四)表现形式是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通过内控理念培育、岗位责任机制、风险排查机制和评价考核机制等,对权力行使实施有效制约、规范、约束和评价,引导部门之间、部门内部之间各个行为主体的互动,使对权力制约的要求与税收征管、内部管理的各种制度规范相适应、相融合,形成有效制约、全程监控、高效运行、超前防范的管理机制。
二、当前国税执法内部监控存在的主要问题
今年来,市国税系统严格按照省局提出的找准税收执法“风险点”和加强内控机制建设的要求,结合当前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需要和干部队伍的实际,树立预警在先、防范在前的理念,认真排查税收执法风险点,规范税收征管执法行为,防范税收执法风险,在保障全市国税系统队伍的平安、和谐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在看到成绩的同时,通过全市国税系统的税收执法检查和内控机制执行情况检查发现,当前税收执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内控机制的建立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集中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执行与控制难对称,执法行为的复杂性、广泛性、时效性与监督控制的局限性和滞后性之间不对称
从执法内容来看,税收执法涉及很多个业务流程,适用税收法律、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更是纷繁复杂;从执法客体来看,每个县区局管辖的纳税人成千上万,每个纳税人的经营纳税情况千差万别;从执法主体上看,除了综合管理部门和信息技术部门,其他人员均具有一定的执法权,均是执法的主体。因此,不论从执法的主体、客体和内容上看,税收执法贯穿于税收管理实践的自始至终,具有显著的复杂性、广泛性和时效性,它客观要求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手段对其进行全覆盖、全过程监督,但从目前税收执法内部监控的运行情况来看,监控存在着局限性和滞后性问题。一方面是计算机监控的局限性。目前税收执法管理信息系统的监控点多为逾期办理、应办未办等程序容易监控的点进行了监控,并未全面涵盖每项业务各个环节的执法监控点,尤其信息系统无法对虚假信息进行识别,只能对执法行为进行表面和形式上的控制,难于对执法行为进行深层次控制;另一方面是人工监控的滞后性,目前执法检查是对税收执法进行人工监督的重要手段,但这种手段主要为事后检查,并且多采用抽查,只检查了既成事实的结果,且监控面窄、不深入,对税收执法行为的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全过程的监控难以执行到位。
(二)监控难统筹,税收执法内部监控工作职责不清、要求不一
随着税收执法责任制的推行和税收执法管理信息系统的上线运行,初步形成了科学化、精细化的“人机结合”监控新模式,但在工作实践中,税收执法内部监控却因各种原因难于统筹,主要表现在:一是监控职责不明晰,监控职能难统筹。从目前部门职责定位上看,对税收执法进行监督控制的职责主要定位于政策法规部门,其他部门虽然对职责范围内的税收执法行为进行了监控,但在日常工作中,各业
务部门执法监控处于各自为政状态,难于实施统筹管理,不能形成监控合力;二是管理要求不统一,执法监控难操作。各业务部门之间在平时缺乏及时有效沟通,在任务下达、标准设定、业务衔接、资料流转等方面未能及时进行统筹规范,致使基层执法人员难于操作,执法监控也难于实施。
(三)内控制度未能得到全方位的贯彻落实
市局在前期深入调研,全
面收集相关材料,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制订了《关于印发加强税收执法监督若干意见的通知》,分别对加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税收管理、加强出口退税管理、加强稽查系列管理和加强发票管理等五方面提出了防范制约措施,从各环节存在的风险点、可能引发的问题、加强管理和防范的措施、责任追究等方面作了规定;同时,还出台了《关于在税收管理和组织收入工作中实施干部问责的意见》,以确保上述五项措施的落实。但在执法检查中发现,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制度执行不到位,图形式、走过场等问题,特别是在“两权”运行过程中的某些岗位、某些环节还存在某些风险隐患,内部控制监管的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进一步加强内控机制建设的对策建议
加强内控机制建设就是通过深入分析查找税收执法和行政管理中容易发生问题的风险隐患,有针对性地制订防范措施,加大管理力度,完善内部控制,在日常管理中做好预防工作,从而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工作过错以及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这是建立健全惩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深化和具体化。针对存在问题,加强国税部门内控机制建设,必须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宗旨,以统一思想认识为基础,以强化组织领导为关键,以落实工作制度为重点,以加强队伍建设为保障,进一步加强“两权”监督,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把对权力的制约贯穿于部门权力运行的全过程,扎实有效地推进内控机制建设,保证权力规范、透明、高效运行。
(一)统一思想认识,树立风险防范理念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让全系统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加强内控机制建设对防范风险、强化源头治理、推进惩防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树立“防风险、抓管理、促规范、上水平”的工作理念,强调认真履行职责,把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融入业务线条管理工作中,把监督贯穿于国税管理工作的过程中,牢牢把握行政执法风险和廉政风险这两个加强内控机制建设的重点开展工作,积极探索,构筑各种违法违纪“不能为”的堤防,努力形成大监督的管理格局。同时,创新内容,不断丰富预防教育的内涵,把法纪教育作为预防教育的基础内容,通过培训班、辅导报告会、编印《廉政手册》、组织廉政知识考试等方式,增强广大干部职工的风险意识、纪律观念和党员权利保障意识。各县区局和各基层分局要建立廉政文化活动室,把廉政文化素养教育作为预防教育的拓展内容,积极探索预防教育和廉政文化的联姻,重视发掘和弘扬优秀廉政文化,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来武装人,用文化的力量培育人。
(二)强化组织领导,为内控机制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要抓住加强内控机制建设、防范执法风险点的关键环节,在全局建立起“坚持党组统一领导,齐抓共管,纪检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的工作运行机制,把风险防范工作提上党组的重要议程。要明确具体组织牵头部门和各相关业务部门的职责,对内控机制建设各项具体工作任务做好部署和安排;要落实岗位责任,确保该项工作有专人落实;要把好查找风险点和制订防范措施的审核关,保证风险点找得准,制订的措施能切实解决问题。基层要把内控机制建设贯穿于税收工作的全过程,科学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和工作要求,强化落实措施,使工作有序推进,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三)规范权力运行,全面执行内控机制建设工作制度
1.贯彻落实加强内控机制建设的各项工作制度。落实好加强税收执法监督若干意见,继续对照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机构改革,对各部门的权力事项,特别是税收业务管理权,人、财、物管理权,税收执法权等进行全面梳理,进一步健全内控制度。着力规范权力运行机制,抓好各项工作制度的贯彻落实,优化权力运行机制,明确具体权力事项的业务操作程序,坚持制权与增效相结合,简化办事程序,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建立起职权清楚、责任明确,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制衡机制。
2.科学实施风险管理。从分析权力运行风险入手,对税收管理、税收执法和行政管理中可能引发风险的各种信息进行识别,并根据不同风险度和风险成因,采取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和措施,实现风险的有效防范、控制和化解。
3.加强对权力运行的信息化监督管理。将权力行使过程变为信息处理过程,增强程序的严密性,弱化人为因素。依托ctais2.0征管信息系统,逐步将以审批事项为重点的各类权力运行纳入信息化管理,实现实时监督、控制和综合分析;进一步整合行政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等管理系统,使各类信息互融互通,便于沟通和监控;进一步运用好现有的执法管理信息系统,切实掌握各类事项的受理、承办、审核、批准、办结等信息,做到实时监控,全程制约。
4.不断深化政务公开。认真落实省局关于政务公开的部署和要求,严格执行公开办事制度,不断提高权力运行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建立健全网上政务公开平台,把部门权力事项的执行主体、执行依据、执行程序等内容向内部和社会公布,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四)严格监督检查,保证内控机制建设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促进各部门真抓实干,防止任务不落实、推诿塞责等现象发生。一是分解内控机制建设任务,确定每个项目的牵头负责人,明确要求和时限,实行目标管理;二是采取定期督查、综合考核、适时点评等办法,加大落实力度,切实提高内控机制的执行力、遵从度和落实度;三是对内控机制建设推进不力的部门,要严格问责,确保部门权力事项应控尽控,保证部门内控机制建设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五)加强基层纪检监察队伍建设,提高内部控制监管的效果
1.加强力量,成立基层税务分局纪检监察小组。加强税收执法监督、防范执法风险执行落实在基层,为此,要注重加强基层纪检监察队伍的建设,注重充分发挥基层纪检监察干部的风险防范作用,严格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分局纪检监察队伍管理的若干意见》,在各基层分局各配置一名专职纪检监察员和两名兼职纪检监察员组成纪检监察小组,明确各专兼职纪检监察员的工作职责,加强对基层纪检监察队伍建设,夯实基层税务分局党风廉政建设基础。
2.加强培训,提高专职纪检监察员综合素质。要定期开展纪检监察业务培训,并根据统一部署,每年开展不少于2次的各基层分局专职纪检监察员交叉执法监察。落实定期汇报制度,县局纪检监察部门每季度要组织各基层分局专职纪检监察员召开1次工作例会,听取各基层分局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情况,从而拓宽视野、取长补短、互相促进。
3.加强考核,促进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落实。要加强对基层分局专、兼职监察员工作的考核,对认真履行职责、成绩突出的,给予表彰和奖励;对未能履行职责、工作不力的及时提出批评或调整;对造成工作失误的要追究其相应的责任。
第五篇:完善国税部门权力内控机制建设的思考
完善基层国税部门权力内控机制建设的思考
部门权力内控机制,是指以岗位权力运行要素规范化管理为基础,以现代网络技术为依托,以风险管理和全程监控为手段,以制度规范和责任追究为保证,在部门内部形成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与运行机制。不断完善权力内控机制,将对基层国税部门的党风廉政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为此,笔者进行了一些调查和探析。
一、坚持合理分权,形成科学的权力运行制衡机制
(一)在税收征管上,实行“征收、管理、稽查”相分离。按照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的原则,合理设置专司税款征收的征收部门、专司税源管理的管理部门、专司税务稽查的稽查部门和专司纳税服务的纳税人服务中心,使征管组织架构实现科学分权和扁平化管理,确保核定税额的不管征税、征收税款的不管查税、稽查税收的不管执行。同时,对税务稽查内部工作,实行选案、检查、审理和执行“四权分离”,避免因权力集中、权责脱节、权力滥用而导致的腐败问题的发生。
(二)在选人用人上,做到推荐权、考察权、监督权、任用权相分离。坚持群众推荐、组织考察、党组任用,把群众认可度放在首要位置,群众测评满意率超过一定比例的人选才有资格参加公开竞选。通过组织考察,全面了解拟任人
选的德能勤绩廉情况,尽最大可能将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和群众公认的同志挑选出来。纪检监察部门对人员任免实行全程监控,对党风廉政方面存在问题的一律“一票否决”,杜绝带病上岗和带病提拔。坚持党组集体研究制度,推行和完善票决制,防止“一言堂”现象的发生。通过权力的合理分配,在系统内形成公平竞争,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让的用人机制和环境。
(三)在大宗物品采购和基建项目安排上,实行“立项、审批、招标、实施、审计”相分离。按照项目金额,确定不同层级国税机关的立项权限,所有大宗物品采购和基建项目由项目单位提出采购(基建)申请和需求,逐级上报有权机关审批。财务部门或采购部门组织招标工作,纪检监察部门负责监督,防止暗箱操作。采购(基建)验收由技术部门或外请具有相关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审核把关,达到验收标准的,财务部门才能按合同予以付款。整个采购(基建)项目完成后,内审部门要组织全面审计,同时监察部门也可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项执法监察。
(四)在财务审批管理和资金使用上,实行“申报权、审批权、办理权”相分离。坚持收支两条线,资金管用分离,定期稽核。可考虑将大额费用支出在税务部门局域网上进行申请、审核和审批,基建投标项目、资金、审计一律在局域网上予以公开,既可实现各环节的相互监控,又便于广大群众监督。如我州国税系统就通过自主开发的“绩效管理系统”
实行财务管理网上公开审批,全局发生的每一笔支出均通过绩效管理系统,在局域网上进行流程化操作,支出部门、用途、经办人、审批人、监察部门参与情况等一目了然,效果很好。
二、坚持监督制权,建立多元的权力内控方法体系
(一)事前监督。首先,强化标准指引。科学分解权力,明确各岗位内容、责任和要求,建立科学的岗责体系;优化业务流程,细化管理环节,明晰管理标准,建立管理流程及标准体系;加强配套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权力内控制度体系。通过合理的职责定位、科学的流程设置、严格的管理标准、完善的配套制度,达到规范、约束和指引作用。其次,提高素质支撑。通过加强对国税人员理想信念、职业道德观和勤政廉政的教育,促使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加大技能培训力度,采取业务培训、以案说法、专家讲座以及自学等形式,增强税务人员规范用权意识。再次,加强信息预警。对照税收执法权和行政管理权的运行,开展廉政风险排查,找准容易引发职务犯罪的重点岗位和薄弱环节。加强各类信息分析和运用,通过异常信息的分析和传递,及时进行预警提示。如办税服务厅通过普通发票开具情况的审核,对开票超定额补税信息及时向税源管理部门传递,提醒税收管理员调整税额,防止人情税、关系税的出现。
(二)事中监督。重点搞好流程环节控制。一是要明确环节监控的职责,在建立规范的管理流程体系基础上,对流
程中下一个管理环节设定对上个环节进行监控的职责。如税务稽查,检查环节就必须监控选案环节是否准确,审理环节就必须监控检查环节是否合法、规范,等等。二是要明确监控重点,对管理流程环节进行全面梳理,将自由裁量权大、容易产生廉政风险的环节纳入监控的重点,实施重点监控。如一般纳税人审核、所得税减免,个体税收核定、税务稽查等。三是要规范监控方法,对一般性监控点,只对其传递资料的完整性、法律条文适用的准确性、程序的合法性、数据之间逻辑性进行书面审查;对纳入重点监控的环节,在进行书面审查的同时,还要采取实地调查核实、检查原始记录、进行数据信息分析对比等办法进行重点监控。
(三)事后监督。一是日常工作复查。各部门按内控职责范围,采取资料文书调阅审查、实地调查核实、人员谈话询问等多种方式,按比例对权力运行事项的规范性、合法性、准确性进行日常检查。二是开展集中检查。人事部门定期实行绩效考核,法规部门定期组织执法检查,监察部门、审计部门适时进行执法监察和内部审计,其它业务部门按照内控职能组织开展专项工作检查,通过集中、全面检查,及时发现和堵塞漏洞,预防腐败发生。三是实行动态巡查。通过巡视部门实施多元化巡查、监察部门进行明察暗访、以及人事部门开展班子考察,对各级国税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的职责履行、工作纪律、廉政建设进行不定期的动态监督。四是推行“一案双查”。将“一案双查”从稽查环节延伸到税收管理环
节,税源管理部门除了对税收管理员的执法行为进行日常检查外,还要对其廉政情况进行监督,发现违规违纪行为的,及时向纪检监察部门通报,并由纪检监察部门依纪处理。
三、坚持科技控权,发挥信息技术对权力运行的监控作用
(一)整合现有征管系统。充分利用税收综合征管软件系统(CTAIS)所具有的系统日志、流程自动跟踪等,定期对系统的操作过程进行适时监控;利用软件系统的智能分析功能,定期对纳税人的涉税信息和税务人员的操作行为进行信息检索、数据挖掘,并把税源监控、税款征收、会统核算、税收票证、发票管理、税务稽查等征管工作所有环节纳入到系统中,逐步实现机器管事、人机结合、机控人防。大力推进金税工程建设,充分发挥开票、认证、稽核、协查四个系统的功能,通过金税信息比对有效防止虚开、假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现象,打击偷骗税行为。不断扩大“财税库行”横向联网应用范围,减少现金缴税,杜绝税务人员直接经手税款而引发的贪污、挪用。积极推广应用税控收款机,真实掌握纳税人涉税信息,最大限度地防止管理员任意行使自由裁量权,以税谋私。完善税收管理员工作平台,扩大管理员平台的运用范围,通过平台操作,全面掌握和监控税管员的管户信息、工作办理、税源分析、纳税评估以及监督预警等情况,杜绝税管员权力滥用。
(二)强化行政决策系统。根据国税机关行政管理的内在规律和总体要求,统筹考虑综合办公、财务管理、人事管理、资产管、后勤保障等行政管理软件系统建设,并注意搞好各行政管理系统和征管系统的信息联通,对独立的计算机软件进行有效整合和对接,拓宽机控范围。加快税务决策支持系统建设,全面整合税务部门各种内部数据,认真做好与工商、地税、统计等部门外部数据的集成、共享,完善数据仓库,建立通用的数据分析指标和分析模型,加强数据统计、查询、分析、预警,推进数据综合应用,为行政决策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撑,促进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科学决策。
(三)完善监督管理系统。积极推行“税收执法管理信息系统——执法检查子系统”,加强对税收执法行为的全程监督,促进税收执法责任制落实。完善执法监察系统,及时发现和排查执法管理中出现的疑点,推进廉政监察和效能监察,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完善和拓展“绩效管理系统”考核功能,对所有国税人员工作质量、任务绩效、勤政廉政等情况进行统一的网络综合评估考核。加强与人大、政协、纪检监察、检察、公安、审计等部门的信息交换工作,充分利用各种外部信息,提高监督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