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沈沙港(跃丰路五甲港)河道整治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沈沙港(跃丰路—五甲港)河道整治工程
环境影响报告书
ENVIRONMENTAL IMPACT STATEMENT
(可公开文本)
建设单位:上海浦发工程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编制单位:上海市环境保护事业发展有限公司
证书编号:国环评证乙字第1805号 编制时间:二〇一〇年五月
沈沙港(跃丰路~五甲港)河道整治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可公开文本 工程背景及概况
合庆镇濒临长江口,浦东新区骨干河道张家浜、川杨河、沈沙港、浦东运河、随塘河等穿过合庆镇,同时镇域内有浦东新区沿长江口的主要排水口门三甲港水闸、张家浜东水闸,有着良好的引排水条件。
根据《浦东新区水务专业规划》(2005.04),按三级河道划分标准,合庆镇内规划河道共有77条,其中Ⅰ级河道7条段,二级河道35条段,三级河道35条段,镇内河网水系非常发达。沈沙港为新区规划Ⅰ级河道,跨越唐镇、合庆镇两镇,西起曹家沟,东至合庆镇规划凌白河改道向南,直至川杨河,是“浦东大片”内重要的引排水河道。
本次合庆镇沈沙港综合整治工程西侧在靠近跃丰路处与原沈沙港相接,以东部分向南改道新开挖至护塘河,并沿护塘河向南,直至五甲港,河道整治长度2.2km。河道规划口宽40m,底高程-0.5m,是一条重要的区级河道,承担着合庆镇防洪排涝和水系沟通任务。本项目预计总投资为53948.73万元。
根据上海市浦东新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件《关于沈沙港(跃丰路-五甲港)河道整治工程项目建议书的批复》(沪浦发改投[2009]903号),为进一步完善新区骨干河道建设,提高地区防汛排涝能力和水环境质量,进一步促进地区开发建设,同意沈沙港(跃丰路-五甲港)河道整治工程项目建议书。本项目长约2.2公里,由两段组成,其中东西段位于规划凌白路南侧,长1.2公里,南北段位于东川东路东侧,长1.0公里。本工程西起跃丰路,与原沈沙港相接,向东穿越东川公路与护塘河相接,并沿护塘河向南至五甲港。河道河口宽度按规划蓝线40米实施,两岸陆域范围按规划20米控制。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河道开挖、新建护岸、河道疏浚、桥梁工程、截污纳管工程、防汛通道、沿岸绿化等。沈沙港(跃丰路~五甲港)河道整治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可公开文本 规划相容性分析结论
根据工程现状分析、结合《浦东新区水务专业规划》(2005.04)、《浦东新区合庆镇水利规划》(2007.02)以及《合庆集镇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2008.03),沈沙港作为浦东新区河网水系的一条骨干河道也是合庆集镇内唯一一条Ⅰ级河道,将承担大部分合庆集镇防汛排涝的调蓄任务,对新规划集镇及整块区域的防汛排涝安全、改善水质水环境、促进地块开发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沈沙港作为合庆集镇内唯一一条Ⅰ级河道,将承担大部分合庆集镇防汛排涝的调蓄任务。目前,浦东新区骨干河道以南北向贯通河道居多,由于东川公路与A30公路的分割,使公路两侧水系沟通不充分,在合庆镇范围内穿越东川公路的骨干河道仅有张家浜与川杨河,张家浜与川杨河之间距离较远,没有东西向的Ⅰ级河道,沈沙港河道按规划实施后,将成为合庆镇东西向跨越东川公路的一条重要河道。目前,沈沙港西起曹家沟、向东穿越浦东运河至东川公路断流,沈沙港(跃丰路-五甲港)根据规划实施后,将沟通合庆镇内东川公路两侧水系。今后,随着水利工程建设的进一步完善实施,沈沙港向南与川杨河相接,并通过川杨河、五甲港等与随塘河相接,从而,形成区域内骨干水系河网。结合合庆集镇的规划建设,沈沙港按规划河道实施后,将大大提高该河道的防汛标准及河道排涝能力,以满足新规划集镇及整块区域的防汛排涝安全。
本工程实施后,可充分发挥其防汛、除涝、环保、造景等综合效益,提高排涝能力,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本工程实施范围内大部分河段位于合庆集镇范围内,规划汇庆路以东为合庆集镇范围,以西至跃丰路为规划新农村范围,跃丰路以西至浦东运河作为生态样板河道整治工程已圆满完成。因此,沈沙港河道建设不仅作为防汛排涝的水利基础工程,也将成为提升区域整体环境的水系环境工程。
综上所述,项目建设与区域相关规划是相容的。沈沙港(跃丰路~五甲港)河道整治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可公开文本 环境现状质量监测和评价结论
(1)大气监测结果显示:项目环境空气评价指数均小于1,环境空气本底较好。(2)声环境监测结果显示:各敏感点环境噪声均达到相应标准,项目周边声环境本底较好。
(3)地表水监测结果显示:沈沙港现状水质一般,pH、溶解氧、COD、总磷、Cu、Hg、Cr6+、As均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Ⅳ类水质标准,BOD5、NH3-N、石油类、Pb、Cd不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Ⅳ类水质标准。
(4)底泥监测结果显示:各评价因子浓度均小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中的二级标准限值,同时符合《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GB4284-84),说明现状本段河段底泥可作为农用污泥施用。
(5)底泥渗出液监测结果显示:底泥浸出液各监测因子均达到一级水平,土壤质量上保持自然背景水平。
沈沙港(跃丰路~五甲港)河道整治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可公开文本 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4.1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4.1.1 水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废水主要为施工场地的泥浆废水、排泥场尾水、施工船舶含油废水、底泥疏浚对河道水质的影响。
施工人员的就餐就系外购,生活污水均就近利用已有的环卫设施;施工场地的泥浆废水产生于浆砌块石护坡等混凝土浇筑和块石砌筑、料罐冲洗以及部分混凝土的养护排水。上述废水若任意排入工程区域河流,将影响水体水质,并有可能破坏水体功能。将施工期废水集中收集后妥善处置(外运处理或就地达标处理),不会对环境产生重大影响。
排泥场内由吹泥船吹入的泥浆,经过长时间静置沉淀(水中泥沙充分沉淀),大部分泥与水分离,分离后的泥浆沉淀、表层水(尾水)通过排泥场退水口就近排入河道。
施工船舶舱底水含有污油,为含油废水,主要污染物是石油类。若施工船舶设有油水分离器,含油废水经油水分离器处理后,达标排放;若施工船舶未设有油水分离器,应将含油废水集中收集,统一送至陆上集中处理,不可随意排入河道内。
河道底泥疏浚过程中,由于挖泥船在挖泥过程中搅动河道底泥,会引起泥沙悬浮,使施工区域水体内悬浮物含量升高,对河道水质造成一定影响。根据工程现场施工条件与土质情况,建议采用抓斗挖泥船挖泥及配套泥驳与吹泥船配合进行底泥疏浚施工。
4.1.2 声环境影响分析
通过噪声预测,昼间施工机械在距施工场地40m外可以达到标准限值,夜间在200m外可以基本达到标准限值《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项目的施工方桩预制场、部分建筑材料堆放场地及临时仓库可布置于河道两侧20m绿带范围线内,如场地不足,可临时征用较为开阔农田地段,作为临时施工场地。故昼间对
沈沙港(跃丰路~五甲港)河道整治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可公开文本
应采取布设防污屏的措施来减缓和避免对水域生态环境的污染影响,将SS影响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由于底泥疏浚为短期行为,其对水体透明度的影响造成的危害是可恢复的。
施工期间,对水生生物的突出影响是由于水体透明度的下降,引起的浮游植物的减少,进而通过食物链影响下级生物的种群和数量。由于河网结构较好,河道纵横,造成的浮游生物减少是局部的,同时在项目河段底泥疏浚过程中,河段内的鱼类会自行到它处河道觅食,不会对鱼类的食物来源、浮游生物的多样性造成突出的不利影响。
施工期间,底泥疏浚对底栖动物的影响较大,施工会造成疏浚区域内底栖动物有一部分消失。由于底泥疏浚为短期行为,疏浚结束后底栖动物会逐步恢复,因此底泥疏浚不会造成底栖动物的大量消失和灭绝。
4.2 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
4.2.1 水环境影响评价
由于项目建成营运后,项目本身即成为水环境敏感目标,项目建成后本身无污水产生,水污染源主要为:
(1)“初期雨水”冲刷桥梁路面后产生的路面径流。营运期间,车辆尾气中的污染物会沉积在桥梁路面,另外,轮胎磨损颗粒、车辆所粘带的泥土、人类活动的残留物、车辆运输时散落的细小物品、以及车辆机油、燃油滴漏等均可能随路面雨水径流进入桥梁道路两侧水体,其主要污染物包括:SS、COD、BOD5和石油类等。
(2)装载有毒、有害物质的车辆通过河道上方的桥梁可能因交通事故而泄漏或滴漏至河道产生污染,路面清洗后将产生路面清洗废水,但发生概率很小。
4.2.2 空气环境影响分析
根据建设方提供的资料,本项目将设置一座泵站,根据预测,预计泵站每日污水处理量最高为110.5m3/d,本项目污水泵站集水井出气口的H2S(硫化氢)、NH3(氨气)、CH3SH(甲硫醇)能满足《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表2的标准,沈沙港(跃丰路~五甲港)河道整治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可公开文本
且低于《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中“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及《居住区大气中甲硫醇卫生标准》(GB18056-2000)。
因此本项目的污水泵站运营后,在采取一定的措施后,不会对周围的大气环境产生影响。
4.2.3 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评价
项目建成后本身无固体废弃物产生,固体废物源污染源主要为:过往行人和周边居民向河道内违法倾倒的生活垃圾和商业垃圾,产生量无法估计。
建设方同时应加强日常维护,在河道两岸竖立告示牌,严禁周边居民、过往行人等向河道内乱扔杂物,确保水体质量不受人为污染。
4.2.4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项目整治后,沿河设有护岸、走道,整治前原空地、土坡等将会减少,生态系统内生物组成成分发生变化,植被类型发生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由于空地、土坡等空置地原有生态情况较差。因此,本项目不会对陆域生态环境造成突出的不利影响,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小。
项目整治后,在河道两侧均将实施配套绿化措施。河道两侧作为水陆交接的过渡带,陆地生态系统与水路生态系统的不同介质,将绿地植物品种从陆生、湿生到水生,呈现绿地植物多样化。因此,项目整治后,与现状相比,增加了沿线各区域的绿地率,对相应区域的生态环境起到了一定的改善作用。
运行期水土流失影响主要发生在防护工程完成后、绿化植被尚未完全恢复的时段。特别是在降雨集中季节,水土流失更容易发生。由于项目所在地地处平原水网地带,地势平洼,在防护工程完成后,由于护岸边坡的植被还没有完全恢复,容易造成护岸边坡的水土流失,但采取一定量防范措施可以加以控制。
运行期内,对水生生物的突出影响是由于水体透明度的下降,引起的浮游植物的减少,进而通过食物链影响下级生物的种群和数量。由于通航船舶船桨扰动产生的SS造成水体透明度下降的问题相对不显著,影响范围是局部的,因此造成对水生生物的影响也是局部的不利影响。由于项目河道内鱼类较少,同时项目区域不是鱼类的主要产卵场和索饵场,因此不会对鱼类造成突出的不利影响。
9沈沙港(跃丰路~五甲港)河道整治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可公开文本
建设进度要与市政污水管网建设以及白龙港污水处理厂建设相衔接,确保项目生活污水能够顺利接入污水处理厂,经处理达标后外排长江。
(2)建植草坪时,尽可能地选用抗病、耐病的草坪草种类及品种,减少发病机会,就可以少用农药;合理采取各种养护管理措施,注意修剪、施肥、淋水,促进草坪健康生长,提高草坪对病原菌侵染的抵抗力,少发病少用药;合理混用杀菌剂以提高防效,减少重复用药,控制用药总量;积极推广应用无公害之有机杀菌剂,特别是中草药植物提取活性液,尽量减少雨期施药施肥量,降低初期雨水中污染物浓度,保护周围地表水环境。
(3)对项目范围内水域加强保洁养护,定期定员进行清洁、养护。
5.2.2 固体废物保护措施
建设方应加强日常维护,在河道两岸竖立告示牌,严禁过往行人等向河道内乱扔杂物,确保水体质量不受人为污染。
5.2.3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河道疏浚、整治工程完成后,陆域施工基地及临时占用的土地应立即种植树木、草皮或农作物,恢复地表植被。
生态护岸带建设有利于提高生物多样性、稳定河岸,还能调节微气候和美化环境。河岸要留有一定的空间,在河岸应形成自然体,河道护岸尽量采用自然型或者近自然型,在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进行河岸缓冲带建设。
在不同的水位种植沉水植物和挺水植物,放养少量鱼类,形成初级食物链。选择水生植物种类时应注意使用本地种。建议在护岸水槽中种植菹草、苦草等沉水植物。
河道相关部门应开展河道运行期的环境管理与跟踪监测,建议设立一个或两个河道监测点,每年的春秋两季分别测定水体中的浮游生物种类、数量、生物量以及生物多样性指数,分析河道整治前后水质、生物量的变化范围及趋势,以利于及时采取有效的减缓和修复措施。
应根据上海市当地自然条件选择枝繁叶茂、生长迅速的常绿树种。为保证绿化成活率和良好的美化效果,项目道路的绿化品种选择、栽种、树木搬迁、绿化维护
112131415-
第二篇:郁宅港河道整治工程旁站监理方案
杭州市余杭区郁宅港河道整治工程、谢村港河道整治工程、潘塘港河道整治工程
旁站监理方案
编制:
审核:
杭州天恒投资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郁宅港河道整治工程、谢村港河道整治工程、潘塘港河道整工程 总监理工程师办公室
二○○八年七月二十 郁宅港河道整治工程、谢村港河道整治工程、潘塘港河道整工程
工程旁站监理方案
为有效的控制工程施工质量,确保工程质量的合格,现场监理人员应在施工点实施旁站监理。根据工程施工的难易程序、复杂性和重要性,将采用全过程旁站、部分时间旁站和巡视抽查三种形式,具体由总监理工程师视情况决定。项目工程概况
监理合同段位于杭州市良境内,含郁宅港河道整治土建施工I合同段—II合同段,起点位于东起大运河西至西塘河,桩号K0+000;终点位于西塘河,桩号K4+700,长度4700.00m。谢村港河道整治土建施工合同段起点位于邱家桥至上塘高架以西约1.42公里。潘塘港河道整治工程合同段起点位于
1.1技术标准
(1郁宅港河道整治工程、谢村港河道整工程、潘塘港河道整治工程主要技术指标: 主 要河道清淤,护岸,载污,绿化等,根据建设单位意见,河道以桩号K1+775为界分为两个标段其中K0+000~K1+775为 1标段,其余为II标段,图中高程体系为1985国家高程基 准以M计,地形图中高程体系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复测)其他尺寸单位均以㎜计,座标为杭州座标系。
(2绿格网箱浆砌挡墙技术指标,总体布置有对河道两侧原有浆砌挡墙采用拆除至0.90m位置再上设网箱,绿格网型号采用GT80*2.5及基配件,网箱尺寸为1*1*1和2.3*1*1对原有护岸为土坡的地段则新建网箱挡墙。
(3河道挡墙护岸型式采用绿格网箱挡墙墙顶高程为2.00m墙高为2.0m,河底高程为-1.50m,物理性能符合ASTM D412,抗拉强度大于250㎏/㎝2延伸率大于200%,防腐 抗酸要求符合ASTM D2287,侵 泡于稀释浓度30%盐酸溶液中14天后表面无异 样、不龟裂、不褪色、网箱挡墙基底土质就及基密实度,基础网箱入土深度和轮线长度及宽度均应符合设计要求,基坑开挖时应按要求留保护层、基坑开挖的平面尺寸高程、边坡应符合设计要求,基坑应保持干燥、不允许有积水、浮泥、由现场如遇较差的地基土质时,应另作地基处理、处理后的地基承载力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对于绿格网箱砌体应符合设计图纸要求施工。
1.1.1河道工程
(1)主要工程数量:河道长4700m,清淤方,护岸浆砌网箱挡墙工程,松木桩工程。(2)河道防护防护类型主要有:维持原有浆砌直立式挡土墙、浆砌新建网箱挡墙等。郁宅港河道整治工程、谢村港河道整治工程、潘塘港河道整工程
1.1.2项目实施计划
河道整治工程施工的计划工期为4个月。1.1.3计划工程投资总额 项目建安费约人民币万元。1.1.4工程质量目标
质量控制总目标为“一流的材料、一流的设备、一流的工艺、一流的管理”四个一流为准则,创国内一流水平。工程实体内实外美,质量安全可靠、经久耐用,功能上以人为本、方便实用,外观做到表面平整、线条直顺、棱角分明、色泽一致,与生态景观协调统一。
1.1.5郁宅港河道整治工程、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及承包人单位名称、项目负责人
建设单位:杭州余杭城建建设处 项目负责人: 设计单位:杭州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设计负责人:莫连华 监理单位:杭州天恒投资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总监: 承包人: 第一合同段 杭州广济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经理/总工: / 第二合同段 杭州余杭 经理/总工: / 1.1.6谢村港河道整工程、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及承包人单位名称、项目负责人
建设单位:杭州余杭城建建设处 项目负责人: 设计单位:杭州 设计负责人: 监理单位:杭州天恒投资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总监: 承包人: 合同段 杭州 经理/总工: / 1.1.7潘塘港河道整治工程、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及承包人单位名称项目负责人
建设单位:杭州余杭城建建设处 项目负责人: 设计单位:杭州 设计负责人: 监理单位:杭州天恒投资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总监: 承包人: 合同段 杭州 经理/总工: /
1.1.8工程项目特点
(1)河道本项目河道穿越人口密集区,协调工作相对复杂。本项目地处于河道东起大运河的连接线,河中轴线80%与原有河线平行,原有建筑物密集,施工用地涉及周边的四个村,征地协调工作量大。河道两边沿线建筑民房林立,协作部门多,这给现场的集中会诊带来难度高。
(2)河道清淤方量大,清淤前排水工程难度较大、网箱挡墙结构物多、河道两边建筑物郁宅港河道整治工程、谢村港河道整治工程、潘塘港河道整工程
多,安全保证显为重要,措施要科学完善。因此,本监理合同段对施工的工艺和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
(3)河道土建工程、隐蔽工程、网箱挡墙工程、、绿化工程等各阶段的施工监理,内容多、工程数量大,各类工程施工组织协调难度大。监理工作依据
2.1 监理工作依据 2.1.1 监理服务合同; 2.1.2 施工合同;
2.1.3 国家和地方有关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条例、规定; 2.1.4 国家和行业有关标准、规范、规程; 2.1.5 经政府主管部门批准的工程前期有关文件;
2.1.6 工程设计文件和图纸、合同指定的标准图纸、技术规范(及补充技术规范)等; 2.1.7 在工程实施过程中,业主与承包人或监理单位形成的有关纪要、函件以及省、市区及城投公司的通知、指令或其他文件。旁站监理范围
3.1旁站监范围 3.1.1 工程范围
(1)杭州市余杭区郁宅港河道整治工程第一合同段和第二合同段工程施工监理合同段(K0+000~K4+700)全部河道整治工程、清淤工程、网箱挡墙结构工程、绿化工程等的施工监理,主要工程数量有:河道清淤方 m3;网箱挡墙 m;松木桩围护 m3;及安全设施工程、合同段内沿线绿化工程的施工监理。
(2)杭州市余杭区谢村港河道整工程施工监理合同段(1.42)公里,全部河道整治工程、清淤工程、浆砌挡墙工程、绿化工程等的施工监理,主要工程数量有:河道清淤方 m3浆砌挡墙; m3松木桩围护 m3;及安全设施工程、合同段内沿线绿化工程的施工监理。
(3)杭州市余杭区潘塘港河道整工程施工监理合同段 公里,全部河道整治工程、清淤工程、浆砌挡墙工程、绿化工程等的施工监理,主要工程数量有:河道清淤方 m3浆砌挡墙; m3松木桩围护 m3;及安全设施工程、合同段内沿线绿化工程的施工监理。
3.1.2 工作范围
包含工程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交工验收、缺陷责任期及竣工验收的监理工作。根郁宅港河道整治工程、谢村港河道整治工程、潘塘港河道整工程
据业主与监理单位签订的监理服务合同的要求,履行监理服务合同约定的职责与权限,在工程建设的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和交工及缺陷责任期阶段,实施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监理服务,对工程质量、安全、进度、费用、环保进行控制,做好合同管理和信息管理,并做好协调相关一切与监理合同工程项目有关工作的现场监理服务。质量控制的方法与手段
4.1 检查核实、签认与审批
监理工程师在施工的全过程中,需要经常对承包人所报送的各类报表和质量数据进行检查核实(内业)或进行现场核实(外业)。
4.2 抽检试验 室内试验和现场检测。4.3 检测与测量
施工放样现场复核、施工过程中的跟踪测量、以及工程验收包括分项工程完工验收、交工验收及竣工验收中的各项检测工作。
4.4 旁站
专业监理工程师或监理员应对部分规定项目在承包人实施期间,对承包人的各项施工活动进行旁站监理,旁站监理的主要工作内容:
⑴.检查用于工程的材料、设备、现场施工人员及其他施工条件与批准的分部(项)工程开工报告是否相符合;
⑵.检查各种集料的规格、配合比与批准的标准试验通知单是否一致; ⑶.检查施工方法和工艺,对低劣的产品及时发出监理通知或指令; ⑷.工序或单项工程完工后的检查; ⑸.隐蔽工程覆盖前的检查;
⑹.承包人的施工人员进行试样抽取和控制参数的测定及记录;
⑺.旁站监理必须认真填写旁站记录,旁站记录应真实、全面地反映现场情况。4.5 工地巡视
监理工程师应定期或不定期对工程的整体(包括工程的较次要部位、较次要工序等)进行巡查,对巡视所发现的问题及处理情况应予以记录并备案。
⑴.总监理工程师定期进行工地巡视的周期不应超过7天; ⑵.监理组定期进行工地巡视的周期不应超过3天;
⑶.现场专业监理工程师对各自负责区域应每天进行工地巡查。4.6 签发通知和指令文件
监理工程师为保证工程质量,应及时签发关于要求承包人对有关工作进行注意、调整、郁宅港河道整治工程、谢村港河道整治工程、潘塘港河道整工程
改正或停止等的通知和指令文件。
当工程施工中出现质量问题时,由专业监理工程师汇报总监理监理工程师向承包人发出监理工程师通知并报总监办备案;当工程施工中出现质量事故或屡次出现经监理工程师多次指出没有改正的质量问题时,由总监理工程师向承包人发出指令文件并报业主备案。
对于监理工程师所发出的通知和指令文件,承包人必须及时以书面形式反馈。4.7 处理质量缺陷
在各项工程施工过程中或完工以后,现场监理人员如发现工程项目存在着技术规范不容许的质量缺陷,或不能与合格的工程质量相符合时,根据缺陷的性质和严重程度,按下列方式处理:
4.8 质量缺陷的判定方法 ⑴.以技术规范、标准为依据;
⑵.以目测、检验、测量、试验等手段对缺陷进行判断; ⑶.必要时请有关专家进行评判。4.9 质量缺陷的处理方式
⑴.当质量缺陷发生在萌芽状态时,应及时制止;
⑵.当质量缺陷正在出现时,立刻向承包人发出暂停施工指令(先口头后书面),待承包人采取了能足以保证施工质量的有效措施,并对质量缺陷进行了正确的补救处理后,方可书面通知恢复施工。
⑶.当质量缺陷发生在某道工序或单项工程完工以后,而且质量缺陷的存在将对下道工序或分项工程产生质量影响时,监理工程师应拒绝检查验收或工程计量,并要求承包人进行处理或返工;
⑷.当严重程度将影响工程安全时,通过业主邀请设计单位进行现场分析或验算,及时决定采取处理措施;
⑸.对任何质量缺陷的修补,先由承包人提出修补方案及方法,经监理工程师批准方可进行;
⑹.任何缺陷的修补措施及方法应不降低质量控制指标和验收标准,并应是技术规范允许或是行业公认的良好工程技术。见证旁站计划
5.1河道工程监理见证旁站主要内容:
5.1.1河道清淤——对原河底进行见证旁站复测清淤高程,清淤到符合设计高程要求再进行见证旁站复测清淤底面高程,按设计高程清到位。5.2网箱挡墙工程监理见证旁站主要内容: 郁宅港河道整治工程、谢村港河道整治工程、潘塘港河道整工程
(1)原材料的见证旁站——水泥、黄砂、碎石、等的验证试验的见证;U型管BZ50的验证试验;
(2)施工中的见证旁站——挡墙背回填压实度;水泥混凝土试块的制作、养护和送检;水泥砂浆试块的制作、养护和送检。
(3)松木桩见证旁站——对松木桩胸径、桩长度进行检验、达到设计合格标准后方可施工。郁宅港河道整治工程、谢村港河道整治工程、潘塘港河道整工程
第三篇:新建铁路玉林至铁山港线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精)
新建铁路玉林至铁山港线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一、工程概况
新建铁路玉林至铁山港线,自黎湛线玉林站Ⅱ场南端接轨后,线路随即由东北走向西南,依次经过玉林市的玉州区、福绵管理区、陆川县、博白县以及北海市的合浦县,至在建铁山港铁路支线TDK3+800止,正线长度约130.569km。
该工程为新建项目,按速度目标值160km/h标准建设,单线,采用电力牵引;牵引质量4000t,近期客车3对/日,货车10对/日。主要工程数量:全线建筑长度129.1正线公里,路基长86.8km,占建筑长度的67.24%;工程土石方总量1517.2×104m3,其中填方696.9万方,挖方820.3万方,弃方339.3万方,取土量192.1万方;大中桥梁26.217km/76座,占正线全长的20.31%;隧道16.081km/29座,占全长的12.45%;新征永久用地469.1hm2,临时用地229.3hm2;拆迁房屋11.4×104m2;本工程定员380人,新建生产及生活房屋26385.5m2,新建牵引变电所4座;工程总投资502312.44万元,工程计划于2009年开工,总工期36个月。
二、环境质量现状调查:
1、生态环境现状评价
玉林至铁山港铁路沿线为丘陵、平原、河谷阶的地貌。沿线植被以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为主,间杂低矮灌丛、草丛等,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林地为主,水土流失程度主要为轻度侵蚀。
评价区域内无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分布;线路所跨水域区段无渔场、鱼类产卵场、越冬场和饵料场分布。
2、声环境现状评价
本工程沿线噪声敏感点大致可分为2类:一类为学校类特殊敏感点,共有要岭小学和关塘小学2处;另一类为受社会生活噪声影响的村庄,共有新村等40处;另外还有1处噪声敏感点受既有铁路噪声影响。沿线设置43个监(预)测断面,共47个监(预)测点位。现状监测值昼间为50.2~56.9 dBA,夜间为40.6~51.3 dBA。
(1)学校类特殊敏感点
2处敏感点均主要受到社会生活噪声的影响。此类敏感点环境噪声现状值昼间为52.4-53.6dBA,满足“环发[2003]94号文”中昼间60dBA(无住宿)的规定。
(2)受社会生活噪声影响的村庄
本工程地处农村地区,沿线敏感点多为散落民房,此类敏感点主要受社会生活噪声的影响,共有新村等40处。其环境噪声现状值昼间为50.3-56.9dBA,夜间为40.6-48.0dBA,满足GB3096-2008《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之2类区昼间60dBA、夜间50dBA标准限值的要求。
(3)位于既有铁路附近的村庄
本工程桥头村位于玉林II站场附近,受既有铁路噪声影响。环境噪声现状监测值昼间为50.2~52.5 dBA,夜间为47.4~51.3dBA,满足GB3096-2008《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之4类、2类区相应标准限值的要求。
3、振动环境现状评价
新建铁路玉林至铁山港线,自黎湛线玉林站Ⅱ场南端接轨后,线路随即由东北走向西南,至在建铁山港铁路支线TDK3+800止,正线长度约130.569km。在此区段内,受拟建铁路振动影响的敏感点有35处,其中学 2 校1处,其余34处均为居民住宅。主要受人们日常生活和道路交通产生的振动影响。
沿线敏感点主要为居民住宅和学校类建筑物,其环境振动现状值为:昼间58.9-68.7dB、夜间54.7-64.1dB。满足GB10070-88《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中“居民、文教区”昼间70dB、夜间67dB的限值要求。
4、地表水现状评价
本工程东西线方案途经的南流江主要支流包括丽江、沙田河、绿珠江、亚山江、合河江、东平河等。
5、电磁环境现状评价
目前该工程沿线4个监测点采用天线共收到22个电视频道,有4个频道达到广电部规定的服务区标称可用场强值(V段57dBμV/m,U段67dBμV/m),共有11个频道信噪比达到正常收看所要求的35dB。该工程沿线电视信号在城区附近较好,区间地区较差,沿线居民多采用自架普通天线收看,收看质量较差。
三、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及拟采取的环保措施
1、生态影响及拟采取的保护措施
(1)工程建设对土地资源的影响及环保措施
工程共计占地714.0hm2,其中,永久占地484.7hm2、临时占地229.3hm2,永久占用耕地124.5hm2,临时占用耕地16.1hm2,生产力损失为553.9t/a。评价建议临时用地在工程完后应尽快进行植被恢复,并对部分地段实行复耕。
(2)工程建设对动植物资源的影响及环保措施
工程建设对评价范围内的自然生产力有一定影响,对沿线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不会产生影响。
评价建议建设“绿色通道”,发展本地原有优势植物;施工期宣传野生动物保护法规,禁止捕杀野生动物的行为;调整工程施工时段和方式,减少对动物的影响;在林区边缘、隧道口和桥下采用加密绿化带、自然景观植被恢复,防止灯光和噪声对动物的不利影响;工程占用的基本农田按“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由用地单位与地方部门协商解决;工程设置取土场10处,弃土(渣)场24处,建议对取、弃土场采取复耕措施,对弃渣场采取合理有效的工程挡护和植物恢复措施。
(3)水土保持方案
工程施工期及运营初期本段铁路占地范围内水土流失总量约为38.17×104t,新增流失量约为36.79×104t。其中主体工程扰动地表新增流失量25.64×104t,占总流失量的69.7%;弃渣场新增流失量4.76×104,占总流失量的12.9%。评价认为,施工期将不可避免地加重沿线地区的水土流失,但只要落实水土保持方案的各项措施,随着工程、植物措施的完善,水土保持措施逐渐发挥水土保持功能,原有水土流失将得到有效治理,新增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控制,生态环境得以恢复。
2、声环境影响及拟采取的环保措施
施工期,推土机、挖掘机和打桩机等施工机械会对施工场地附近居民产生一定影响。本次评价提出的施工期保护措施为:合理安排施工场地,噪声大的施工机械远离居民区布置;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高噪声作业尽量安排在昼间,施工工艺要求必须连续作业的,应向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申报;加强施工期环境噪声监测等,及时采取措施减少对周围敏感点的影响。对于在线路经过城区路段的施工点,建议施工单位采用临时挡护等措施,对施工场地进行围护,减小施工期噪声影响。通过合理布置施工场地、合理安排施工时间、进行现场管理和监督及严格执行国家及地方相关规定,4 施工噪声的影响是可以得到缓解的。
根据统计,居民区4类区近期预测值昼间为53.5~59.5dBA,夜间为51.0-57.9dBA,昼间不超过70 dBA,夜间有3处预测点超过55 dBA,超标量为0.1-2.9dBA;
居民区2类区噪声近期预测值昼间为50.6~57.9dBA,夜间为43.4-55.2dBA,昼间全部达标,夜间部分敏感点超标,超标量为0.1~5.2dBA。
在近期,学校教室昼间噪声54.86 ~63.3dBA,要岭小学昼间超标3.3dBA。
本次评价提出的运营期保护措施: 2m高声屏障3处,共1360延米,投资360万元;隔声窗22处,面积4640 m2,投资232万元。要岭小学搬迁投资约30万元。全线噪声污染治理经费共计622万元。
在采取评价提出的降噪措施后,本项目运营期铁路噪声影响将得到有效控制。在下一步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如果线路摆动、敏感点搬迁等造成局部敏感点发生变化,应参照噪声影响达标距离,及时调整防护措施。
鉴于沿线的城镇建设规划较快,同时建议地方政府结合城市规划建设,对距离铁路较近的居民房逐步采取功能置换措施,减小铁路噪声影响。并建议沿线规划部门参照本报告书噪声预测结果,合理规划铁路两侧土地功能。距铁路外轨中心线两侧30m内区域严禁新建居民住宅、学校、医院等噪声敏感建筑物;距铁路外轨中心线155m以内的区域内不宜临路新建学校、医院和居民住宅区等声环境要求较高的建筑物。并建议在运营期运营单位根据本报告提出的运营期环境监测方案,加强对沿线敏感点的声环境跟踪监测,根据实际监测结果适时调整措施减小铁路噪声影响。
3、振动环境影响及拟采取的环保措施
工程实施后,线路多以路堤和桥梁形式经过各敏感点,受铁路环境振动的影响,评价范围内敏感点环境振动近期预测值昼间为66.1~81.4dB,夜间为66.1~78.6dB,除要岭小学外均满足GB10070-88《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中“铁路干线两侧”昼、夜80dB标准限值要求。要岭小学超过1.4dB。工程实施后环境振动值较现状值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昼、夜增量分别为0.4~17.7dB、3.9~20.4dB。
本次评价在降低振动源强、城市规划与管理、运营期管理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和建议。在采取了这些措施后,可有效降低铁路振动对周围地面、建筑、人群的干扰影响。要岭小学超过80 dB,超过1.4dB。噪声治理措施方案中提出拆迁,彻底消除列车振动对学校的影响。
4、地表水环境影响及拟采取的环保措施(1)施工期水污染防治措施及建议
跨河桥梁施工时的影响主要为桥墩基础开挖和钻孔产生的弃土及泥浆,若处理不当,有可能堵塞、压缩河道,淤积河床,污染水体,尤其是水中墩施工产生的淤泥、弃土以及施工机械产生的机械油污直接排入水中导致水体污染。
跨河桥梁采取环保措施为:水中墩基础的施工,采用钢围堰、草袋围堰防护。明挖产生的泥渣运至岸边,晾晒后统一运至弃渣场,钻孔桩产生的泥浆,在河边设泥浆贮存池,循环利用,并设沉淀池。施工结束打捞清理土方、草袋围堰等填筑物,避免堵塞河道、污染水体。施工场地、混凝土搅拌站等临时设施的设置以及油类、水泥等物料的堆放应尽可能远离河流两岸。
(2)运营期水污染防治措施
本工程为新建铁路项目。设计范围内新增废污水50.58m3/d。
评价建议对玉林Ⅱ场站既有及新增污水采取地埋式污水处理措施对博白站在设计中提出地埋式污水处理措施的基础上再采取气浮、隔油的措施;对沙河、沙田、曲樟、闸口4个站采取化粪池+生物厌氧滤罐的措施,确保污水能够达标排放。
5、电磁环境影响及拟采取的环保措施(1)电视接收受影响结论
根据类比计算,玉铁工程完成后,列车运行产生的电磁辐射使沿线各频道信噪比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由于本工程沿线电视信号覆盖范围较小,加之沿线有线电视普及率不高,仍有较多居民采用自架普通天线收看电视,预计该工程的建设对其沿线居民点的电视收看会产生比较明显的影响。
(2)新建牵引变电所电磁影响结论
牵引变电所线产生的工频电场和工频磁感应强度很低,符合HJ/T24-1998中规定的相关限值要求。
电磁防护措施
(1)电视接收受影响防护措施
工程完成后,列车产生的电磁辐射对沿线居民收看电视的影响可通过接入有线电视网或采用卫星天线收看来消除,同时可完全消除车体的反射和遮挡影响。根据预测分析结果,建议对敏感点中受该工程影响的电视用户预留有线电视入网补偿经费。
补偿原则是对采用天线收看,工程后接收质量明显下降的敏感点给予补偿。补偿经费每户500元,用于接入有线电视网或购置卫星天线,共计预留金额23.55万元。待铁路建设完工并通车后进行测试,如确有影响,再实施补偿。
(2)牵引变电所的影响防护措施
本工程计划新建4座110kV的牵引变电所,根据类比分析可知,牵引变电所在围墙处产生的工频电场和工频磁感应强度很低,符合HJ/T24-1998中规定的相关限值要求,但为了降低电磁影响,消除居民的恐惧心理,建议该工程进行具体选址时应注意避让,尽量远离居民区。
6、空气环境影响评价
本工程范围内无新增锅炉,牵引机车动力类型为电力。只有轨道车相当于每天往返1次,对沿线环境不构成影响。本工程的实施对减少公路机动车数量,改善沿线空气质量,防止酸雨发生频率的上升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7、固体废物境影响及拟采取的环保措施
本段工程建成运营后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车站生活垃圾及旅客卸放垃圾。全线新增生活垃圾为223.4t/a,生活垃圾可定期交由市政部门和城市固体废物处理场统一处理。工程运营后产生固体废物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
四、工程建设可行性
本工程为交通建设项目,符合国家铁路“十一五”规划和“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8调整)”,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路线方案与当地城镇发展规划基本吻合。本项目在落实报告书中所提出的各项污染防治措施以及与会代表意见后,工程建设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和减缓,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本项目建设是可行的。
第四篇:杭州铁路东站枢纽地区麦庙港石桥路京杭运河河道综合整治工程
杭州铁路东站枢纽地区麦庙港(石桥路~京杭运河)河道综合整治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Hangzhou Academy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国环评证乙字第2004号
二〇一八年十月
一、项目概况
为配合铁路东站枢纽工程的建设,改善周边环境,杭州铁路及东站枢纽建设指挥部(杭州市铁路投资有限公司)拟对麦庙港(石桥路~京杭运河)进行河道整治。
麦庙港(石桥路~京杭运河)位于杭城东北部,南起运河,北至石桥路,全长约2100m,属上塘河水系,现状河宽10~20m不等,为天成单元的主要排涝河道之一。其整治内容包括桥梁整治、护岸修复(驳坎)、两岸景观绿化、清淤、疏浚、截污纳管、拆违等。投资1000万元。(1)桥梁整治
河道全线共有现状桥梁8座。机场路至石桥路段有一现状闸门,位置在蔬菜批发市场边,此闸门现已无任何作用,整治中予以废除。运河至天成路段有现状顾家桥船闸,正使用中,已经改造,状况较好。此船闸主要为控制麦庙港与运河的水位差,保证麦庙港的水位,予以保留。(2)河道驳坎改造
改建河道驳岸,主要对现有驳岸进行完善和景观处理,经过治理的河道与两岸完整的绿化、合理的建筑布局相结合,形成优美的沿河景观。麦庙港共分为六种驳岸形式:风景岸堤驳坎、隐形驳坎(老驳坎改建)、干砌直立驳坎、多层直岸式护岸、生态砌块护岸、干砌块石护岸。(3)截污工程与污水排放
现状为污水管的,在河岸设井截流,排入沿河截污管,污水排出口废除。麦庙港流域范围污水总的出路为:接入三污系统德胜路现状污水管,排至至七格污水处理厂。(4)景观绿化工程
根据本次整治方案,麦庙港(运河--客运码头)东侧控制绿化带宽度为15m,西侧控制绿化带宽度为30 m;麦庙港(客运码头~石桥路)两侧控制绿化带宽度为15m。整治工程绿化面积56200m2。(5)河道疏浚工程
在实施截污工程的同时,对河道底泥进行疏浚,挖出的底泥集中外运处置。河道的水质控制目标为IV类水质一般景观用水区。
二、区域环境质量现状 1、环境质量现状(1)环境空气
根据监测结果,工程所在区域环境空气常规指标中的NO2、SO2、PM10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要求,表明该区域空气环境质量尚好。(2)地表水环境
麦庙港水质除pH、NH3-N、石油类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Ⅳ类水标准外,CODMn和总磷超标。麦庙港的水质现状已不能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V类标准限值要求,其水质现状为Ⅴ类。(3)声环境
从监测结果看,8#、9#监测点位现状噪声值均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昼间60dB(A)、夜间50dB(A))。(4)河道底泥现状
从监测统计结果可知:麦庙港在农药厂附近的3个监测点位底泥中各项指标均满足《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中碱性土壤指标和《展览会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暂行)》(HJ 350-2007)B级标准。
杭州庆丰农化有限公司厂界上游约50米和厂界下游约50米处的监测点位所监测指标均达到《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中碱性土壤指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二级标准和《展览会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暂行)》中A级标准值。
杭州庆丰农化有限公司在麦庙港的排污口附近监测点位底泥中汞、铜、锌、镉含量超出《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农田使用二级标准。与《展览会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暂行)》中A级标准值的比较可知,该点位底泥中汞、铜、锌含量超过《展览会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暂行)》(HJ 350-2007)A级标准。(5)生态环境现状
该整治工程处于人类高强度开发活动范围内,周边多为完成开发或处于待开发状态。根据现场踏勘,本工程用地范围内主要为农居拆迁后的空地、农用地、河道用地以及少量酿造、机械加工等污染较小的工业企业,无原始植被生长和珍稀动植物。可见,项目所在地区域生态系统的敏感度较低。
三、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1、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1)河道疏浚影响分析
河道疏浚施工时,水下土方和泥沙受到施工机械的扰动,河道底泥翻起,在水流的作用下,将使施工区及其下游一定河段内水体浊度上升、水质下降。
根据运河(杭州段)底泥疏浚工程所做的“施工条件下底泥搅动污染物释放室外试验”结果可知,运河水经底泥疏浚搅动后,水中的悬浮物增加了10倍多,高锰酸盐指数也增大了1倍,氨氮和总磷浓度有所上升,说明底泥在搅动条件下,污染物释放速率加大,同时引起小颗粒的悬浮物增多,表观上水色明显发黑,局部水质变差。因此,建议底泥疏浚时采用先进的吸式工艺,降低对河床的扰动,减少底泥扰动的污染物释放,真正起到改善水质的作用。
该项目河道两岸无生活、工业取水口。河道用水主要为景观用水。(2)生活污水对水环境的影响
该项目施工高峰期共100人,生活污水的日产生量为3.4t/d(1020 t/a),CODCr浓度为300mg/L,CODCr产生量为0.31t /a。
按建设单位设计安排,施工营地尽量设置在污水可排入市政污水管的区域,否则拟将生活污水收集后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生产(船上清淤直接排水除外)、生活污水不直接排入麦庙港或其它水体。因此,本工程生活污水对整治河道及周边水体影响很小。
(3)施工废气、扬尘对空气环境的影响
由于施工场地较窄,施工范围有限,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同时施工的几率不大,所以废气污染是小范围的、短暂的。经类比调查分析,施工废气的影响范围一般在场地周围50m范围内,不会对环境产生较明显的影响。该项目整治范围内5~30m范围内分布有部分住宅等敏感建筑,因此工程施工过程中应重视扬尘污染,必须采取相应可靠的环保措施以降低扬尘的污染。(4)施工机械对声环境的影响
本工程施工作业的机械设备为露天作业,无隔声消减措施,噪声传播较远,受其影响的范围较大。根据现场踏勘情况来看,该项目整治河道两岸分布有一定量住户等。本项目产生的施工噪声对周围居民将产生一定的影响。施工期间必须按《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进行施工时间、施工噪声的控制,以减少噪声污染。
(5)施工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
本工程的外运土方及建筑垃圾均为普通固体废物,不含有毒有害成分,应首先考虑用于市政与规划部门指定的建设工程基础填方、洼地填筑或在本工程沿河绿化、进行护岸工程时进行消纳。弃方处置一般不会产生不利的环境影响。
施工人员的日常生活垃圾要定点堆放,严禁混入建筑垃圾当中,并及时运送至环卫部门指定地点进行处理,避免对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如此,施工固废对周边环境不会造成污染。(6)施工中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施工期的生态环境影响主要是指项目建设带来的土地利用现状的变化和沿岸植被的变化,河道清淤对水生生态的影响和工程施工带来的水土流失影响。
项目施工时需要占用一定量的临时工地,用于堆放各种建筑材料和搭建临时工棚,将暂时破坏河道两侧的生态环境,但建设完成后通过采取绿化等生态恢复措施,可恢复区域生态环境,改善区域景观环境,有利于河道两侧陆域植被及生态系统的改善。
河道底泥清淤将在很大程度上破坏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底泥中的底栖生物也将会随着底泥的清出而大部分被清除出去;河道清淤后,底栖生态环境将逐步恢复。
2、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1)对河道水质的影响
根据项目工程分析,通过截污工程可将麦庙港(石桥路~京杭运河)沿岸现状直排污水全部截污纳管,截污量为1821.6m3/d。其污水中COD和NH3-N按300mg/L和35mg/L计,则通过本整治工程可截污66.5万m/a,削减直排麦庙港(石桥路~京杭运河)污水中的CODCr199.5t/a、NH3-N 23.3t/a。
通过同类底泥清淤工程的调查可知,清淤工程可显著降低底泥中污染物释放量,从内源上削减污染物的释放、改善水质。因此,麦庙港清淤工程结束后水体污染会有一定程度的减轻,剩余底泥重金属污染程度也会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总体上麦庙港清淤工程对降低剩余底泥污染、改善水质有明显的正效益。
3(2)对水文情势的影响
本工程对河流水文情势的影响主要为流速增加,河道过流能力增大,水位降低,提高了河流的抗洪排涝能力。(3)对景观及生态的改善作用
麦庙港整治工程通过对现有驳坎进行改造,改善沿线绿化,并配合设置灯光效果,将显著改善河道景观效果;河道沿线植被的补充不仅改善河道沿线景观,同时也可提高河道两侧生态多样性,有利于改善河道沿线生态环境。3、污染防治措施
1、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1)废水污染防治措施
①为防止清淤底泥干化场的泥浆余水排放对环境的二次污染,对堆场进行防渗处理,并合理选择干化堆场,合理控制沉降时间的方法(沉降时间不低于48小时),在自然沉淀的基础上,施以加药、促沉辅助净化措施。如此,可使淤泥堆场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后的澄清余水排入河道内。
②施工营地应设置在其污水可排入市政污水管的区域,否则应将生活污水收集后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严禁生产(船上清淤直接排水除外)、生活污水直接排入麦庙港或其它水体。
③施工物料堆场应远离地表水体,并设置在径流不易冲刷处,粉状物料堆场应配有遮盖物并在周围挖设明沟防止径流冲刷。
④严格控制施工生产过程中的设备用油的跑、冒、滴、漏现象的发生。⑤施工区冲洗废水可经沉淀池沉淀后,应回用抑制扬尘等途径。
⑥施工营地生活污水排入城市污水管。若施工营地周边无可连接得市政污水管,则在施工营地建设有防渗处理的15m临时污水收集池,将收集的污水委托环卫部门外运处理,不得任意排放。
⑦采用环保型清淤机清淤,使挖泥船挖斗下放到泥层,将已测量确定深度的污泥挖出,将淤泥通过排泥管将淤泥送至自卸汽车,然后运输至淤泥堆场。(2)扬尘和恶臭污染防治措施
对于施工期间扬尘的控制,按《防治城市扬尘污染技术规范》(HJ/T393-2007)
3和杭州市人民政府第190号令《杭州市城市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落实施工扬尘污染防治措施,主要内容如下:
①施工单位应根据《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的规定设置现场平面布置图、工程概况牌、安全生产牌、消防保卫牌、文明施工牌、环境保护牌、管理人员名单及监督电话牌等。
②疏浚淤泥堆场选择应避开周围居民聚集区,堆场距最近住宅的距离应控制在100m以上。分段施工,疏挖出的底泥,及时输送至底泥堆场。
③必须制定合理的施工计划,进行施工时间、工段的有序安排,文明施工,并落实专人监督管理。
④建筑材料应采取密闭存储、设置围挡或堆砌围墙、采用防尘布苫盖等有效的防尘措施;建筑垃圾若在工地内堆置时间较长的,则应采取覆盖防尘布、防尘网、定期喷洒抑尘剂、定期喷水压尘等有效的防尘措施。
⑤施工期间,对于工地内裸露地面,应采取覆盖防尘布或防尘网、铺设礁渣、细石或其他功能相当的材料、植被绿化、视情况进行洒水等防尘措施。
⑥各工地应有专人负责逸散性材料、垃圾、渣土、裸地等密闭、覆盖、洒水作业以及车辆清洗作业等,并记录扬尘控制措施的实施情况。(3)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①施工单位应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采用低噪声施工机具和先进工艺施工。
②将施工现场固定噪声源相对集中,以减少噪声干扰范围,并充分利用地形、地物等自然条件,选择环境要求低的位置安放强噪声设备;移动噪声源应尽量远离噪声敏感区,以减少噪声对周围地区的影响。
③施工场地尽可能采用屏障围护,减弱噪声对外辐射,同时对不同施工阶段,应按《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对施工场界进行噪声控制。
④合理安排施工期,清淤应在枯水期进行。合理安排各类施工机械的工作时间,夜间(22:00~次日6:00)不进行高噪声机械施工。除工艺需要外,夜间不施工。对因工艺需要等确需在夜间施工的,根据有关规定,建设施工时除抢修、抢险作业和因生产工艺上要求或者特殊要求必须连续作业外,禁止夜间进行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建筑施工作业,“因特殊要求必须连续作业的,必须有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有关主管部门的证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三十条)。应在开工前报当地环保部门批准,并公告居民,以便取得谅解,并尽可能集中时间缩短夜间施工时间。施工车辆,特别是重型运载车辆的运行线路和时间,应尽量避开噪声敏感区域和敏感时段。
⑤建设单位应当会同施工单位做好周边居民工作,并公布施工期限,与沿线周围单位、居民建立良好的社区关系,对受施工干扰的单位和居民应当在作业前予以通知,并随时向他们通报施工进度及施工中对降低噪声采取的措施,取得大家的谅解。此外,施工期间应设立热线投诉电话,接受周边居民投诉和建议,并对投诉情况进行积极治理,不断提高施工水平,减少对环境的污染。(4)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措施
①底泥送合适的堆场干化处置。
②杭州庆丰农化有限公司在麦庙港的排污口附近监测点位底泥中汞、铜、锌、镉含量超出《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农田使用二级标准。与《展览会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暂行)》中A级标准值的比较可知,该点位底泥中汞、铜、锌含量超过《展览会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暂行)》(HJ 350-2007)A级标准。尽管底泥中各项指标均满足《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中碱性土壤指标,但部分指标超出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农业生产土壤限制值(二级标准)。为安全起见,本工程石桥路至杭州庆丰农化有限公司厂界下游50米的疏浚底泥不能用于农业生产土壤中。也不能用作住宅用地以及学校用地等对土壤质量要求较高的用土。本工程疏浚底泥在干化后、疏浚底泥接受地点和用途确定后、并按具体用途有针对性地对底泥进行进一步监测后,达到绿化用地、公共市政用地及其他用地标准后可予以利用或填埋。
③底泥园林绿化利用时,宜根据底泥使用地点的面积、土壤污染物本底值、植物特性以及底泥的盐分、卫生学指标合理确定底泥的使用和使用量。
④在饮用水源保护地带严禁使用本工程疏浚底泥。
⑤在使用疏浚底泥时要考虑地下水位情况,防止对地下水的污染。⑥河道护坡、驳坎建设过程中因石料、灰渣、建材等的损耗与遗弃等建筑垃圾,应严格执行杭州市人民政府令[2003]第192号《杭州市建设工程渣土管理办法》,通过密闭式渣土运输车运至杭州市天子岭垃圾填埋场处置。⑦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应放置到指定的垃圾箱(桶)里,由环卫部门统一及时处理,做到日产日清,避免污染环境和影响人群健康。(5)生态影响防治措施
①及时清理临时占地。对于施工料场、施工营地等临时占地,要求在结束后及时清理剩余材料,可以先种植一些浅根性草本植物进行先期绿化,然后由绿化施工单位统一实施绿化。
②驳坎建设、河道疏浚等工程的施工活动应尽量减少对河岸带现有植被的破坏。施工完成后,应及时对破坏的河岸带植被进行先期修复,但要注意在进行植被恢复时,慎重选择物种,避免造成生物入侵。
③工程动工之初,对表层土壤(0~20cm或30cm)表土铲取后,集中堆置,以后可分配在需要绿化的边坡、护坡道、隔离带和需要移植大树的植穴中。
④加强施工生态管理和宣传,设专人负责施工其生态管理和宣传工作,制定施工人员生态保护守则,落实各项生态保护措施,并接受监督机构的监督。
⑤在园林植物引种工件中要防止生物入侵。本河道整治工程绿地面积较大,绿地植物品种丰富,应科学、合理地进行园林植物引种工作,处理好本地植物和外来植物的关系。相关管理部门应对引种植物进行引入前的评估和预测,加强引入后的观测工作。防止可能对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构成威胁的入侵生物。确保有效地维持绿地群落的稳定。(6)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①施工单位应尽量避免雨季施工,并了解大暴雨的时间和特点,以便将雨前填铺的松土压实,争取土料随挖、随运、随铺、随挖,减少松散土的存在。如必须在雨季施工时,要做好场地排水工作,保持排水沟畅通。
②施工场地应注意土方的合理堆置,距河道保持一定距离;建筑材料及未及时清运的弃方,在大风大雨天气时要用篷布严密遮盖。
③工程施工中要做好土石方平衡工作,开挖的土方尽量作为施工场地平整回填之用。如果有弃土,应及时妥善处理。
④工程施工尽量做到分期、分区进行,以缩短单项工期。开挖裸露面时,采取尽量缩短暴露时间等可行的防治措施,以减少水土流失。
⑤弃土临时堆放场地中,若有相对比较集中的地方,其周边应挖好排水沟。施工结束后及时进行清理、整地、植物恢复等,避免水土流失。堆土的边坡要小,尽量压实,使其少占地且不易被雨水冲刷造成流失。
⑥加强施工管理,强化对工人关于水土保持的教育工作。考虑到即使采取了上述措施,施工期间一次暴雨造成的水土流失也会相当可观。因此,施工单位应随时配备一定数量的防护物,如草席,稻草和塑料布等遮盖物等,在暴雨未下之前及时将易受侵蚀的裸露地面覆盖起来,以减少雨水直接冲刷,从而降低水土流失量。
(7)对文物的保护措施
①建设和施工单位须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做到依法施工,文明施工。
②要求施工单位在进行建设工程的过程中如发现文物或疑似文物,应当停止施工、保护现场,立即报告当地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并报知公安部门保护现场。4、环保投资
该项目建设过程中需在污水预处理、废气防治和噪声治理等环境保护工作上投入一定资金,以确保环境污染防治工程措施落实到位。该整治工程环保投资小计583万元,占总投资的58.3%。
5、公众参与
本次环评共发放公众调查表140份,其中个人表100份,团体表40份,共回收调查表140份。由调查统计结果分析可知,项目周边大部分居民对本项目的建设持赞成的态度。91%受调查个人对本工程整治建设表示支持。92.5%的受调查的单位对本工程表示赞成,其余表示为无所谓。
本次环评还采用公示方法征求意见,先后于2009年8月~9月分别在项目所在地的笕桥镇、彭埠镇开展,张贴在笕桥镇镇政府、彭埠镇镇政府、弄口社区、花园社区、白石社区居民委员会的告示栏中,并将联系方法告知公众。公示期间建设单位和环评单位未收到对本工程的反对意见。
6、总结论
杭州铁路东站枢纽地区麦庙港(石桥路~京杭运河)河道综合整治工程的建设期对环境的影响较小。整治工程完成后有利于河道水质、景观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有利于改善工程所在区域的环境质量,属对环境有正效应的项目。只要建设单位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环保法律、法规、环境标准及“三同时”制度,全面落实各项污染防治措施的前提下,可减少工程对周边环境的不利影响。因此,从环保角度而言,杭州铁路东站枢纽地区麦庙港(石桥路~京杭运河)河道综合整治工程的建设是可行的。
第五篇:天津市快速路系统二期项目洞庭路延长线工程(津港高速公路外环线至主线收费站段)环境影响报告书
天津市快速路系统二期项目洞庭路延长线工程(津港高速公路外环线至主线收费站段)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编制单位: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
编制时间:二○一一年十月
1编制说明
为了支撑空间发展战略,天津市市域综合交通规划确定了中心城区二环十四射加联络线的快速路骨架路网,其中“二环”分别为快速内环和快速外环,快速内环由已通车的快速路东南半环、西北半环和原外环线的东外环共同组成。快速外环即现状外环线升级改造后与东北部调线所构成的快速环线。“十四射”分别为京津路、津蓟快速、志成道延长线、津围快速、津汉快速、津滨快速、津塘二线、天津大道、洞庭路延长线、卫津南路延长线、津沧快速、团泊快速、西青道、津保快速。其中外环线东北部调线、津围快速路、津蓟快速路、志成道延长线、卫津南路延长线、洞庭路延长线等六条快速路纳入天津市快速路系统二期项目中,在“十二五”期间逐步启动建设。
洞庭路延长线包括主线工程和辅路工程。主线工程起自外环线与洞庭路平交口,终点止于津港高速公路一期工程主线收费站的站区起点,全长约10.11公里。全线共设菱形立交3座,均为主线上跨;沿线中桥均系为跨越河道而修建,共设置跨河中桥4座。洞庭路延长线的主线部分采用快速路标准,设计时速为80km/h。主线工程已在津港高速公路一期工程中作为高速公路联络线实施,目前已通车运行。洞庭路延长线工程的辅路部分起于外环线与洞庭路交口,止于白万公路(规划纬二路),全长约8.65公里,采用40km/h的城市次干路标准。辅路工程全线共设地面出入口6对,人行天桥5座,跨越卫津河辅路中桥1处。本工程总投资为153929.02万元,其中拟建辅路部分为45207.21万元,已实施主线部分的结算金额为108721.81万元。本项目2012年6月底正式开工,2013年年底建设完成,工期18个月。根据国家有关环保法律、法规规定,该项目需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2建设项目概况
2.1 项目名称及建设单位
建设项目名称:天津市快速路系统二期项目洞庭路延长线工程(津港高速公路外环线至主线收费站段)
建设单位:天津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
2.2 项目建设必要性
1、主线的建设必要性
本工程的主线工程是优化城市功能结构,促进中心城区与外围组团一体化发展的需要;是落实空间发展战略,强化对外放射通道的需要;是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完善天津市快速路系统的需要;是带动中心城区东南部和滨海新区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举措。
2、辅路的建设必要性
本工程的辅路工程是补充完善实现快速路功能的需要;满足沿线交通出行的需要。沿线城镇化的迅速发展和大量的交通出行需求,亟需在主线部分(即快车道部分)完成的基础上,尽快补充完善辅路部分及其附属工程,从而最终按照规划快速路横断面实现快速路标准,有力地构筑完善的天津市快速路系统。
2.3 项目简介
2.3.1项目总体工程回顾
洞庭路延长线包括主线工程和辅路工程。主线工程起自外环线与洞庭路平交口(远期规划为互通式立交),向南于西青大寺开发区和津南区领世郡之间穿过,沿现状海泽路向东至现状梨双公路;于双港变电站北侧、双港新家园南侧之间向东至规划南边界路,继续向东经海河教育园区至白万公路;在巨葛庄北侧向东, 跨越洪泥河、大沽排污河之后,接津港高速公路
一期工程主线收费站的站区起点,全长约10.11公里。全线共设菱形立交3座,均为主线上跨;沿线中桥均系为跨越河道而修建,共设置跨河中桥4座。洞庭路延长线的主线部分共分为两段,第一段津港高速公路联络线(外环线~主线收费站)采用快速路标准,设计时速为80km/h,双向六车道加一个多功能车道,路基宽度39.0m;第二段高速公路主线(主线收费站~大港板港路)处于中心城市之外,采用高速公路标准,双向六车道,设计时速为120km/h,路基宽34.5m。主线工程已在津港高速公路一期工程中作为高速公路联络线实施,目前已通车运行。洞庭路延长线工程的辅路部分起于外环线与洞庭路交口,止于白万公路(规划纬二路),全长约8.65公里,采用40km/h的城市次干路标准。辅路工程全线共设地面出入口6对,人行天桥5座,跨越卫津河辅路中桥1处。土方挖方约23.5万m3,经过处理后作为10%石灰土的组成成分进行利用,没有弃方。
本工程总投资为153929.02万元,其中拟建辅路部分为45207.21万元,已实施主线部分的结算金额为108721.81万元。本项目2012年6月底正式开工,2013年年底建设完成,工期18个月
2.3.2本次环评工程介绍
(1)对本公路沿线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质量现状进行调查、监测与分析,对工程施工期和营运期环境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2)对本公路在施工期和营运期可能给周围环境带来的影响程度和范围进行预测和评价。
(3)根据本公路对环境的影响程度提出切实可行的环保措施和建议,将工程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降至最小程度,达到公路建设和环境保护两者间协调发展的目的。
(4)从环境保护角度出发,辅以经济分析,论证该工程建设的可行性,为环境保护工程设计及该项目的环境管理提供依据。
3环境保护目标和评价标准
3.1 环境保护目标
根据现场踏勘和调查,确定了水环境、环境空气、声环境、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3.1.1 水环境保护目标
本工程沿线相交河流有外环河、卫津河、洪泥河、双巨排污河、大沽排污河、污水河等河道,为本工程的水环境保护目标。
3.1.2 环境空气、声环境保护目标
主要保护目标为沿线居民点:昆兰苑、金秋新苑、民兴园、建明村,共4处。
3.1.3 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本工程红线宽为100m,均为交通用地。目前工程可研阶段虽尚未对临时占地进行设计,但设计单位明确临时占地不会占用耕地。根据调查可知,本工程距离天津古海岸与湿地自然保护区的贝壳堤新桥区域和贝壳堤巨葛庄区域较近,其中距贝壳堤新桥区域的最近距离为210m,距贝壳堤巨葛庄区域为390m,因此将津古海岸与湿地自然保护区作为本工程的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3.2 评价范围及标准
3.2.1 评价范围
本工程评价范围如下:
(1)生态环境:路中心线两侧300m范围;
(2)声环境: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范围;
(3)环境空气: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范围;
(4)社会环境:工可报告中规定的直接影响区域。
3.2.1 评价标准
(1)生态环境:按水力侵蚀强度分级指标进行评价。
(2)声环境:
施工期执行标准为《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
营运期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4a类。
(3)环境空气: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及其2001修改单)中二级标准。
(4)水环境: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的Ⅲ、Ⅴ类标准。
4环境现状评价
4.1 自然环境现状
4.1.1 地形地貌
(1)地形地貌
天津市在地貌上处于燕山山地向滨海平原的过渡地带,北部山区属燕山山地,南部平原属华北平原的一部分,东南部临渤海湾。总的地势北高南低,由北部山地向东南部滨海平原逐级下降,最高峰为蓟县九顶山,海拔1078.5m,最低处为滨海带大沽口,海拔高程为零。西部从武清永定河冲积扇尾部向东缓缓倾斜,南从静海南运河大堤向海河河口逐渐降低,地貌形态呈簸箕状。新构造运动使山区不断隆起上升,形成了以剥蚀为主的山地地貌。
该地区在地貌上因平原沉降带和渤海沉降区而主要表现为海河、大清河水系的冲积、湖积平原及海侵、海浪而造成的冲海积平原。
根据体貌形态、特征及其成因类型可分为:海积冲积平原,湖积平原亚区,主要分布于独流减河北岸,由第四系松散细粒土粘质土、粉质土组成;由于受西北陆相冲积和东南海相沉积作用等条件控制,形成境内多处封闭洼淀;主要地貌类型有平地、浅碟形洼地、古河床高低、微高地、河堤、渠堤、河槽、渠道等。
(2)地层
本工程范围地质属海相沉积和陆相沉积的组合型地质。该场地土按时代成因划分,从上到下可分为六层:填土层、第I陆相层、第I海相层、第II陆相层~第III陆相层、第II海相层、第IV陆相层。
沿线地层主要有4种成因:人工堆积层、河床~河漫滩相沉积、海相沉积及湖沼相沉积,间隔分布。从上到下可分为七层:人工填土层、第I陆相层、第I海相层、第II、III陆相层、第II海相层、第IV陆相层、第III海相层。
4.1.2 气象气候
天津位于北半球暖温带,中纬度欧亚大陆东岸,夏受海洋之惠,冬获内陆补偿,四季分明,介于大陆性与海洋性气候的过渡带上。冬季蒙古冷高气压控制盛行西北风;夏季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左右而多偏南风。天津气候类型属于暖温半湿润季风气候。天津气候特点为春季干旱多风,冷暖多变;夏季温高湿重,雨热共济;秋季天高云淡,风和日丽;冬季寒冷干燥,雨雪稀少。
4.2 生态环境现状
(1)本项目路线位于天津市西青区、津南区。天津市地处华北平原东北部,地势平坦,总轮廊从蓟县北部山区向南逐级缓慢下降。该地区地势平坦,沟渠纵横、洼淀鱼塘众多,地形表现为从北、西、南三面向渤海倾斜,地貌形态为簸箕形,地面标高一般为0.5~1.5米(黄海高程)。
(2)工程红线宽度为100m,均为已经征用的交通用地沿线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耕地、工矿仓储用地、交通运输用地、绿地、水域、住宅用地七类。工程沿线300m范围影响区域总面积为9754.2亩,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为主,占48.5%;其次为交通运输用地、未利用地。
(3)本项目沿线范围内主要是农田生态系统和以人类起主导作用的城镇生态系统。本项目所经区域自然植被较少,人工植被较多,主要是人工林地以及农田植被,区域内无大型野生动植物及原始森林,无珍稀野生动植物。
(4)根据本工程沿线植被分布类型、地形特征及土地利用现状,可分为农田景观、水域景观及道路、城镇景观等3种主要类型。
4.2 声环境现状
本次环评对公路沿线声环境进行了现状监测,监测结果表明:本工程沿线部分敏感点因受交通噪声影响,噪声监测结果有超标情况。
4.3 环境空气现状
本次评价采用收集区域历史环境监测资料的方法,根据《2009年天津市环境质量报告书》可知,西青区、津南区的PM10、SO2、NO2的年均值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及其2001修改单)中二级标准(PM10年均值0.15 mg/m3、NO2年均值0.08 mg/m3、SO2年均值0.06 mg/m3),采暖期的各项指标均高于非采暖期的各项指标,从而进一步说明了项目所在地区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冬季煤烟型污染;除西青区PM10日均值达标率为81.8%外,西青、津南的PM10、SO2、NO2日均值达标率均较高,均在90%。
5环境影响评价
5.1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本工程永久占地以及临时占地均不占用耕地,对所在区域农业生产没有影响,并且本工程的100m线范围内均已经征用为交通建设用地,对沿线土地利用格局不会产生影响。本工程在西青区和津南区内通过,通过严格落实对沿线动植物保护措施后,工程建设对沿线影响区域内的动植物影响是有限的。
通过采取有效环保措施,本工程建设在对该地区生态环境影响上是可接受的。
5.2 水环境影响评价
本工程主线有4条跨河桥梁,已经建成通车;辅路将在主线部分跨越卫津河的中桥两侧新增设辅路桥。在采取严格的对水环境保护措施后,本工程的桥梁建设对水环境影响可以接受。施工人员驻地的生活污水分散,并尽量租住沿线居民用房,而且仅限于施工期,在严格采取一定处理措施的情况下,施工工区污水不会对线路沿线环境质量产生明显的影响。施工生产污水主要包括含悬浮物较高的泥浆废水和清洗修理机械等产生的含油污水。施工场地应设置防渗隔油池,所有含油污水通过隔油处理后再进入蒸发池。另外,施工区内含有毒物质的材料如油料、化学品物质等如保管不善被暴雨冲刷进入周围地表,会对周围环境造成较大危害,因此需要妥善保管,避免发生前述情况。在严格落实施工期生产、生活污水的各种治理措施,工程施工期产生的污水对所在地水环境的影响较小。
公路投入运营后,产生的水环境影响来自路面径流。路面径流的主要污染物为CODCr、石油类、pb、SS等。由工程设计资料可知,本工程全线雨水设计除考虑道路路面水外,同时考虑道路两侧区域雨水面积,雨水由地面径流的方式流至雨水收水井,在补充周边地下水后,剩余的雨水通过收水井汇入雨水管,再汇入道路下的雨水主干管,雨水自流就近排入河道,路面径流排放去向合理,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5.3 声环境影响评价
根据预测结果:
(1)昼间施工机械噪声在距施工场地100m处可达到标准限值,夜间在400m处可达到标准限值,因此公路施工机械噪声对沿线评价范围内各敏感点的声环境产生一定影响,尤其是对夜间的声环境影响明显。因此建议工程在距离敏感点400m范围以内的路段夜间应停止施工。
(2)本次环评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2.4-2009导则进行营运期声环境影响预测。预测结果表明沿线敏感点有超标现象,需采用降噪措施。
5.4 环境空气影响评价
本项目沿线环境空气质量良好,施工阶段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主要是扬尘与沥青烟尘污染。
营运期对环境空气的影响主要是汽车尾气。
工程建设和营运对环境空气质量影响较小。
5.5 固体废物影响评价
施工期固体废物集中收集,委托西青区和津南区环卫统一清扫并外运处理。营运期生活垃圾主要来源于过往车辆以及行人可能洒落的固体废物,主要由西青区和津南区环卫统一清扫并外运处理。
只要加强管理,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本工程施工期及营运后的固体废物是不会给环境带来危害的。
6环保对策及措施
6.1 减缓生态环境不利影响的措施
(1)本工程仅有少量的挖方,并且全部利用,没有取弃土。
(2)严格控制施工面积,临时占地尽量不要占用公路征地地界以外,及时清运施工废物,不允许随意破坏和占用额外土地,并尽量减少工程排水、施工垃圾、施工运输车辆和人员的活动对现有的植被的破坏。
(3)本项目设置临时渣场、施工营地等临时占地时,应避让耕地以及植被良好地带。不能损坏临时占地以外的地表植被,减少作业区周围植被的破坏。同时建议施工营地尽量租用沿线的居民平房,如建明村。
(4)料场要布设在公路征地范围内,并严格管理,加强苫盖,防止雨季被冲刷。
6.2 水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1)施工期车辆及场地冲洗水可通过修建水泥蒸发池进行处理或者经沉淀处理后用于施工场地抑尘;
(2)施工营地内可设置蒸发池,粪便由委托当地环卫部门定时清运处理;
(3)对加强对设备的维修保养,杜绝泄漏石油类物质等;
(4)运营期冬季含融雪剂的路面径流或者残雪不得排入中央及两侧绿地内,另外在冬季尽量减少融雪盐用量或者使用新型符合环保要求的融雪剂;
(5)运营期加大路面清扫频率和路面管理工作,减少路面颗粒物数量以降低雨后路面径流中污染物含量。
6.3 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主要环保措施:合理科学地布局施工现场,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以及施工运输车辆的走行路线和走行时间,在保证进度的前提下,不扰民;强噪声源设备的操作人员应配备耳塞,加强防护;注意保养维修机械,使筑路机械维持其最低声级水平。
营运期主要环保措施:为了减轻交通噪声的影响,必须作长远的规划,依据环保部门提供的科学数据,合理规划、科学布局,避免产生新的噪声敏感点。公路沿线噪声防护距离内再次规划时应合理规划,此范围内不宜建设集中居民区、医院、学校等声环境敏感点。
6.4 环境空气污染防治措施
(1)施工期环境空气保护措施
①施工现场应当明示本项目的建设单位名称、工程负责人姓名、联系电话及开工和计划竣工日期、施工许可证批准文号等标志牌和环境保护措施标牌;
②施工营地地坪必须进行硬化处理,有条件的采取砼地坪,同时在大风天气禁止进行产生大量扬尘的施工作业;
③施工现场四周要设置有效、整洁的防尘土隔离围挡,对于某些不便全部封闭的路段施工现场,应在作业区四周设置隔离围挡;围挡的设置高度、材质选择、出入口设置、宽度等应符合相关规定;
④保持运载弃土和建筑材料车厢的完好性,装载时不宜过满,保持正常的车速,防止在运输过程中抛洒散落,所有运输物一律用蓬布遮盖;
⑤施工单位运输工程渣土、泥浆、建筑垃圾及砂、石等散体建筑材料,应当采用密闭运输车辆、采取喷淋压尘装载、禁止超载并按指定路线行驶,粉状材料应罐装或袋装,粉煤灰采用湿装湿运,避免尘土洒落增加道路扬尘;
(2)营运期环境空气保护措施
①加强对工程的养护,使路面保持良好运营状态,减少塞车现象发生,防止路面破损,破损路面应及时采取防尘措施并给予修复;
②协同有关部门加强汽车保养管理和检验工作,以保证汽车行驶安全和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量;
③科学设置工程绿化,栽种可吸收或吸附汽车尾气中污染物的乔木、灌木等树种及草坪,以控制废气向周围环境扩散,并做好绿化的维护工作;
6.5 固体废物处置措施
施工营地应配备垃圾收集装置,人员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委托西青区和津南区环卫部门统一运走处理。施工期产生的其它固体废物应采用回收利用的方式进行减量处理,不能回收利用的应集中收集后,委托西青区和津南区环卫部门统一运走处理。
营运期公路沿线的固体废物主要是运输车辆、游人产生的垃圾。对于沿途运输车辆和游人应加大宣传力度,严禁沿途随意丢弃垃圾。对于沿路的垃圾由西青区和津南区环卫统一清扫并外运处理。
7评价结论
天津市快速路系统二期项目洞庭路延长线工程(津港高速公路外环线至主线收费站段)符合天津市交通规划,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工程施工期将对大气、水、声环境及生态和社会环境产生一定影响,采取措施后可将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程度,施工结束后这些影响大部分也将消除;运营期主要是交通噪声对附近声环境质量的影响。本项目在认真落实报告书中提出的各项污染防治措施,严格执行国家和天津市相关环保法规、政策以及环保“三同时”制度前提下,从环境保护角度认为本工程的建设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