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市龙塘镇垃圾填埋场封场整治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全文5篇]

时间:2019-05-14 05:28: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清远市龙塘镇垃圾填埋场封场整治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清远市龙塘镇垃圾填埋场封场整治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第一篇:清远市龙塘镇垃圾填埋场封场整治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清远市龙塘镇垃圾填埋场封场整治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1 项目建设总体概况

清远市龙塘镇垃圾填埋场位于清远市龙塘镇银盏村雄兴工业园内的一个花岗岩风化低丘间的低谷处,场区占地面积为75306m2,垃圾暴露面积为42232m2。填埋场始用于1998年,于2008年停止垃圾进场,使用期间用于接纳龙塘镇产生的生活垃圾和工业垃圾共约60万m3。该垃圾填埋场投入使用前没有进行系统规划与设计,也没有建设相关的污染防治设施,垃圾填埋期间也没有按相关规范进行填埋作业,没有对垃圾进行良好的压实和覆盖。为整治该场渗滤液、臭气等对环境的污染问题,并消除其存在的安全隐患,广东清远经济开发区规划建设环保局拟对其实施封场整治。

本工程总投资1694.74万元,分两期实施。一期工程建设内容包括修筑垃圾挡坝,完成垃圾堆体整形,对整形后垃圾堆体表面覆土,建设渗滤液导排系统、填埋气导排系统,修筑场区周边检修道路、堆体表面雨水导排系统,对覆盖面进行临时绿化和水土保持工程;一期工程实施3年后实施二期工程,建设内容包括修筑堆体表面道路系统和排水系统,铺设覆盖系统中的防渗膜及膜上排水层,植被层,种植草种绿化场区、保持水土等;远期将实现填埋场区的生态恢复,逐步实现土地再利用规划。2 环境质量现状调查总结 2.1 地表水环境现状

统计结果表明,水质最好的断面为W3龙塘河,水质最差的断面为W2北面水塘。W1西面鱼塘位于填埋场上游,与填埋场有山坡相隔,但由于雨天时排水不畅,会有渗滤液注入,所以其水质受到一定污染。W2北面水塘由于位于填埋场的下游,接受了渗滤液污水池的污水,导致其水质受到较大污染,已不能达到环境功能区划要求。现已建土坝令水塘与污水池相隔,水塘的污染程度会慢慢降低。填埋场的污水原经水渠流入龙塘河,现因有土坝阻挡不外流,并未对W3龙塘河断面水质造成很大影响。另外,龙塘河流经雄兴工业园,园内企业均建设有污水管网,污水处理达标后排放,也未对W3龙塘河断面水质造成很大影响。2.2 地下水环境现状

U1~U3监测点的所有监测因子均达到Ⅲ类地下水水质的要求。从标准指数分析来看,标准指数相对较大的污染因子为高锰酸盐指数,最大为0.56,出现在U3污水池旁。污染物挥发酚由于其检出限与标准值相等,使其标准指数为1。总体而言,所有监测点中水质最好的为U1拟建垃圾坝,水质最差的为U3污水池旁。2.3 大气环境现状

本次监测除H2S外,其余大气污染物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及其修改单的二级标准。A1项目场址处H2S小时浓度最大占标率为230%,超标率达71.4%。A2盐田和A3长冲两监测点H2S小时浓度最大占标率为100%。各监测点大气环境质量最好的为A2盐田,最差的为A1项目场址处。总体来说,评价区域内的大气环境说明评价区域的空气环境质量一般。2.4 声环境现状

项目场区范围的昼间和夜间的噪声值均可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可见项目所在地的声环境质量良好。2.5 底泥环境现状

项目评价范围的底泥可达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二级标准,标准指数最大的为总铬和锌,可见项目所在地的底泥环境受到少量污染,总体而言受污染最大的为北面水塘的底泥。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3.1 地表水环境影响及改善作用 渗滤液通过集污管网收集到集水池后,采用水解酸化+混凝沉淀工艺进行预处理,使之达到《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时段三级标准,并使总汞、总镉、总铬、六价铬、总砷、总铅等达到《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表2规定浓度限值后,再由龙塘镇污水处理厂处理。龙塘镇污水处理厂出水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二级标准和《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时段二级标准的较严者,排入大燕河。本项目外排的渗滤液仅占污水厂总排水量的0.19%,不会对大燕河造成明显影响。

填埋场封场整治后,由于采取了截流措施,停止了渗滤液对外地表水的排放,地表水体逐渐得到自然净化,加上降雨、径流等对地表水体的稀释作用,附近地表水水质将日益得到改善并恢复原有功能。而且渗滤液由龙塘镇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再排入大燕河,污染物得到有效消减,将改善龙塘河和大燕河水质。3.2 地下水环境影响及改善作用 从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结果可见,三个监测点的各监测因子能符合地下水水质Ⅲ类标准,渗滤液对外部水环境的影响主要是地表水,地下水污染影响不明显。整治后,由于填埋区不再收纳新的垃圾,渗滤液的产生量、下渗量和污染物浓度将逐渐减小,渗滤液对地下水的影响也大大降低,仍能保证地下水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的Ⅲ类标准。考虑到雄兴工业园范围的地下水受本填埋场影响不大,其水质能达标的话可加以利用。若经进一步检测能达到相关要求,可考虑作为园内企业的工业用水。3.3 大气环境影响及改善作用

由预测结果可见,本项目点源污染源正常排放时对周围环境影响很小,在事故排放时H2S污染影响明显,面源污染源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大。但是,由于环境监测现状包含本填埋场整治前的影响,场区H2S的浓度超标两倍多,在整治后由于污染物的消减,污染物的影响会比预测结果要小得多,可以保证污染物达到TJ36-79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和GB3095-1996及其修改单二级标准。因为封场后垃圾堆体表面已覆土,填埋气体无组织产生量减少,由本项目无组织排放的大气污染物,估算出NH3和H2S不需要设置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离本项目最近的敏感点在1000m外,故本项目污染物排放不会对敏感点造成明显影响,符合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的要求。改善的环境封场整治后,除了能有效控制恶臭产生,减少环境影响外,同时消除了场区的火灾危险,为雄兴工业园提供良好的生产环境。3.4 声环境影响及改善作用

本填埋场位于工业用地区,与周围环境敏感点距离1000m以上,因此噪声对周围环境影响是很小的。由于渗滤液预处理站的鼓风机和污水泵设置于室内,通过采取消声减震措施,再加上墙壁的隔声作用,可使噪声减少20dB(A)以上,并在场界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3类标准。填埋场运营期间,主要噪声源为装载机以及每天进出填埋场的垃圾自卸卡车运输作业时产生的噪声,这些机械及车辆均为移动作业。由于不少是个人或企业未取得批准趁夜间到场内非法倾倒,垃圾装运的车辆噪声在白天和夜间均发生,对运输道路沿途居民造成严重的滋扰。封场后,将禁止垃圾车往场区运输垃圾,垃圾车噪声扰民问题将得到彻底解决。3.5 生态环境影响及改善作用

封场施工期间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水土流失,如修建施工围挡和护坡等,最大限度地减少施工过程对环境的影响。封场一期工程完成3年后才开始二期工程施工,为了防止期间填埋区域内水土流失及美化环境,在封场一期工程堆体表面须进行临时绿化。在二期工程完成覆盖系统的构建后,须对场区进行覆绿及水土保持工作,进行生态恢复,有效改变景观。待填埋垃圾达到稳定化后,再对稳定化的填埋场的土地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填埋场封场前对周围的水、气、土壤环境造成污染,使附近的树木枯死、鱼塘鱼、鸭绝迹,山体没有鸟类栖息,严重破坏了区域的生态多样性。封场进行土地复绿,种植树木草皮,停止对附近地表水的污染,减轻恶臭影响,生态环境将得到逐步恢复。远期实现土地再利用时,原填埋场区可用作工业园绿化用地,或休闲健身区。3.6 社会环境影响及改善作用

本项目的社会环境主要影响因素为施工期的交通影响和对居民生活的影响。由于施工期各项活动在工地上都带有暂时性,因此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也带有阶段性,施工结束后危害就会消失。

封场整治后,将停止垃圾运输对附近居民的影响,减少蝇、蛆、鼠害,绿化美化修复景观,同时促进雄兴工业园和当地的经济发展。4 环境风险影响分析结论

根据同类型垃圾填埋场的营运经验,本项目主要的风险事故因素包括:垃圾渗滤液的泄漏、甲烷气体自燃或爆炸、垃圾堆体沉降、垃圾坝溃坝等几个方面。根据类比,本项目发生风险事故的概率很低,其风险水平可以接受。同时通过预测,本项目发生风险事故后对造成的影响基本在场区范围内,风险对周围环境和人群的影响较小 5 污染防治及生态恢复措施总结 5.1 水污染防治措施(1)施工废水

施工期生产废水主要来源于建筑施工中砂石料加工与冲洗、混凝土搅拌清洗废水,和车辆及设备冲洗的清洗废水。主要污染物为SS,经沉淀池处理后回用于周边绿化,对水环境影响较小。

(2)生活污水

施工营地将产生一定的生活污水,由于其水质简单,产生量仅为2.25t/d,可经化粪池处理后回用于周边绿化,对水环境影响较小。(3)垃圾渗滤液

考虑到本项目为垃圾场封场项目,渗滤液水量将逐年减少,单独建设渗滤液深度处理设施不经济,而且将渗滤液输送到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可相应地减少处理成本和重复劳动。综合考虑技术经济可行性,将选用场内预处理和送场外污水厂深度处理的组合方式来处理渗滤液。渗滤液预处理站采用水解酸化+混凝沉淀工艺,污染物达到《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时段三级标准,总汞、总镉、总铬、六价铬、总砷、总铅等达到《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表2规定浓度限值,再由龙塘镇污水处理厂处理。

龙塘镇污水处理厂采用A2O微曝氧化沟工艺处理镇内的生活污水和一般工业废水,出水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二级标准和《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时段二级标准的较严者,排入大燕河。5.2 大气污染防治措施(1)施工粉尘

施工期对环境的空气的影响主要是施工扬尘。为减少施工粉尘的影响,施工物料应尽可能封闭运输,施工现场应采取洒水等有效的防扬尘措施。(2)填埋废气

填埋场填埋气体产生量较小,对其进行综合利用价值不大,将采用统一收集燃烧的方法来处理。为保证填埋气体能进行稳定的燃烧处理,把填埋区气体输送管网与渗滤液预处理站抽风机相连,由风机将废气抽至燃烧器燃烧。燃烧后尾气中污染物排放浓度应达到《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中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值的二级标准和北京市地方标准《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11/501-2007)中的Ⅱ时段标准。(3)渗滤液预处理站废气

渗滤液预处理站设置渗滤液收集调节池、预处理车间、浓缩液贮池等,将产生含H2S、NH3等恶臭气体。站内设建筑密闭,采用集气装置,与填埋气体输送管网相连,预处理站和填埋区废气一并处理,再由高15m的排气筒排出。同时,渗滤液的收集调节池设为地埋式,以减少臭气外逸和遮阳挡雨。(4)填埋场恶臭

为防止恶臭物质扩散,采取定期喷洒药物、绿化等有效的措施,场界的恶臭污染物浓度必须符合《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的规定。5.3 噪声防治措施

封场施工期间的噪声源为工程建设车辆设备等产生的噪声,封场恢复期污水收集调节池的机械运转噪声,主要通过合理安排施工时间、文明施工、注意设备保养等措施控制噪声对周围的影响。

施工噪声应符合《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的要求,封场恢复期场界噪声应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3类标准。5.4 固体废物处理措施

封场施工期间产生的少量建筑废料和生活垃圾。建筑废料可回收利用的尽可能利用,不能回收的于场内填埋;生活垃圾于场内填埋处理。封场恢复期渗滤液预处理站的污泥属危险废物,应执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并交有资质单位作无害化处理。5.5 生态恢复措施

封场施工期间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水土流失,如修建施工围挡和护坡等,最大限度地减少施工过程对环境的影响。封场一期工程完成3年后才开始二期工程施工,为了防止期间填埋区域内水土流失及美化环境,在封场一期工程堆体表面须进行临时绿化。在二期工程完成覆盖系统的构建后,须对场区进行覆绿及水土保持工作,进行生态恢复,有效改变景观。待填埋垃圾达到稳定化后,再对稳定化的填埋场的土地资源进行开发利用。6 总量控制指标

本项目的COD和NH3-N指标从清远市龙塘镇污水处理厂总量指标内解决,不另行分配;不安排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根据工程分析的计算,本项目的COD和NH3-N总量分别为,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核实和批准后确定。7 产业和规划相符性分析结论

本项目与国家和地方的产业政策相符,符合清远市和龙塘镇的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是改善环境污染的有效措施,其建设具有合理合法性。8 公众参与调查总结

本报告对本次公众参与的形式、过程进行了介绍,对公众参与结果进行了如实的统计,调查结果公正客观,并对公众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了分析和回应。调查结果统计表明,参与调查的公众提出了各自的看法,表明对项目建设的顾虑和要耱。总体而言,公众认为本项目建成后有利于改善当地环境,支持本项目的建设,但必须落实各项环保措施。建设单位在日常运行中应多与周围公众进行沟通,认真履行环境保护承诺,及时解决出现的环境问题,以实际行动取得周围公众的支持,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9 评价结论

清远市龙塘镇垃圾填埋场在投入使用前没有进行系统规划与设计,没有建设相关的污染防治设施,垃圾填埋期间没有按相关规范进行填埋作业,周边城市的企业也在夜间偷运垃圾到垃圾场随意倾倒,致使该垃圾场在运营的11年间已对周围环境造成了较大的污染,引起了周边居民的强烈不满和投诉,并影响了雄兴工业园的发展。本工程的实施,正是清远市为了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改善区域环境污染现状的重大举措,是符合国家和地方产业政策,迎合民意的环保工程,其建设是十分必要和合法合理的。

本工程在施工期间将不可避免地对评价范围内的环境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但只要建设单位与承包商在施工期认真落实工程设计和本报告书对各项目提出的污染控制措施,这种影响是短期和可控的。封场完成后,保证环境保护措施继续正常运行,严格执行环境管理和监测计划,则填埋场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将逐渐得到修复,远期可实现土地再利用。经预测,本工程对敏感点的影响在可接受范围之内,并且其影响将逐渐减缓。因此在环境保护方面,本工程的建设是可行的。

第二篇:长兴县应急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长兴县应急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长兴县应急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

建设性质:新建

建设单位:长兴城市建设有限公司

建设地点:长兴县雉城镇白阜村礼顺岕,距离长兴县主城区雉城镇约12公里

项目投资:工程总投资约4000万元

环境功能区划及执行标准:评价区域所属环境功能区划及执行标准见表1所示。

表1 项目所属环境功能区划

项目 功能区 执行标准

水环境 项目附近水体姚家桥港属农业用水多功能区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III类标准

《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的III类标准

环境空气 环境空气二类功能区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96)中的二级标准

声环境 1类声环境功能区 《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1类标准

生态环境 项目位于长兴县南部农业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I1-10522B02),为限制准入区

水环境:本项目选址于长兴县雉城镇白阜村礼顺岕,项目周边水体为姚家桥港,根据《浙江省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姚家桥港属农业用水多功能区。项目垃圾填埋场截洪沟雨水及场区雨水,经收集后排入附近渠道,最终汇入姚家桥港。

项 目废水有:填埋场垃圾渗滤液、少量生活污水和洗车废水。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洗车废水收集后与渗滤液一起进入填埋场内污水处理站 处理,废水处理达到《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表2中的规定浓度限值。由于本项目废水处理后没有合适的外排地表水体,经 有关部门协商,项目废水处理达标后将外运至长兴县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排放。长兴县污水处理厂废水排放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 准》(GB/T18918-2002)中的一级A标准。

空气环境:本项目位于长兴县雉城镇白阜村礼顺岕,属于环境空气质量二类功能区。本项目 为生活垃圾填埋场新建工程,填埋气体恶臭污染物氨、硫化氢、甲硫醇和臭气浓度场界排放限值执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中的二级标 准,项目填埋废气中甲烷,根据《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甲烷排放控制要求:填埋工作面上2m以下高度范围内甲烷的体积 百分比应不大于0.1%;当通过导气管道直接排放填埋气体时,导气管排放口的甲烷体积百分比不大于5%。本项目设有食堂,食堂油烟废气参照执行《饮食业油 烟排放标准》(GB18483-2001)。

主要保护目标:本项目周围环境敏感点见表2。

表2 项目周围环境主要保护目标

环境

要素 敏感点名称 方位 离厂界最近距离 规模 备注 保护级别

空气 环境 雉城镇白阜村

西埠自然村 S 950m 3户 农居点1 二级

声环境 SE 1000m 约50户 农居点2 1类

水环境 地下水 场址 / / / Ⅲ类

姚家桥港饮用水源保护区 上游 约1500m / / Ⅲ类工程内容及污染因素分析

2.1 主要工程内容

本工程填埋场总面积约60亩,进场道路约3亩,总占地面积为4.2万平方米(63亩),其中库区面积2.78万平方米;场地共占用林地3.4184公顷(51.276亩),其余为荒地。库区容量规划为100万立方米,近期建设65万立方米。

项目工程建设内容由主体工程和配套工程以及管理服务设施等构成。主要建设内容为:垃圾挡坝、库区道路系统、库底防渗处理、渗滤液导流系统、渗滤液处理系统、填埋气体疏导、污水调节池、排洪沟系统及供水、供电系统和环境监测系统等。

本 工程垃圾处理规模根据长兴县垃圾焚烧厂运行状况做相应调整。长兴县垃圾焚烧厂处理规模为500 t/d,正常运行期间,有10%的不可燃烧物和燃烧残渣需处理,此部分垃圾将运至本填埋场处理,则处理量为50 t/d。垃圾焚烧厂年维修以一个月计,维修期间单台焚烧炉(日处理垃圾250t/d)工作,则本填埋场的垃圾处理量为250t/d,计算得本垃圾填埋场年 处理量为:50 t/d *(365-31)d +250 t/d *31 d=24450 t/a。根据填埋场总库容,以覆土容积20%计,压实密度1.1t/m3计算,则本填埋场的使用年限建议为:(65万m3*0.8*1.1t/m3)/(24450 t/a)=23.39a。项目建成后服务范围为全县16个乡镇,共62万人。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见表3。

表3 项目主要技术指标

序 号 指标名称 单 位 数 量 本环评建议量最大垃圾填埋量 t/d 300 250 2 最小垃圾填埋量 t/d 50 50 3 填埋场总容积 万m3 65 / 垃圾填埋最终标高 m 72~76 / 5 服务年限 a 6~35 23.39 6 渗滤液处理规模 t/d 150 / 7 渗滤液调节池容积 m3 3240 / 8 供 电 kw 581.6 / 填埋库区占地面积 亩 2.78 / 10 污水处理站占地面积 m2 1022 / 11 管理房、停车库占地面积 m2 255 / 12 管理房、停车库建筑面积 m3 363 / 13 停车场、冲洗站占地面积 m2 1000 / 14 渗滤液处理 班/d 3 / 15 项目总投资 万元 4000 /

2.2 污染源强汇总

本项目运营期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汇总见表4。表4 项目运营期三废产生情况汇总表

污染物类别 污染物名称 产生量 排放量 削减量 备 注废气 填埋场 NH3(t/a)8.5 4.25 4.25 设置气体导排系统,集中燃烧处理

H2S(t/a)5.1 2.55 2.55 调节池

生物池 NH3(t/a)8.5 4.25 4.25 进行加盖及生物除臭

H2S(t/a)0.016 0.01 0.006

食堂 油烟(kg/a)6.13 2.45 3.68 安装油烟净化器,15m排放

废水 水量(t/a)25827.4 25827.4 / 污水处理达GB16889-2008要求后,进长兴污水处理厂处理后一级(A)标准排放

CODcr(t/a)283.16 18.41 264.75 NH3-N(t/a)13.01 6.60 6.41

固体废物 生活垃圾(t/a)2.92 0 2.92 环卫部门统一清运

噪声 机械设备噪声 70~90dB 厂界达GB12348-2008中1类标准环境影响分析

3.1 环境空气影响评价

本 项目废气主要是垃圾填埋场产生的无组织废气,主要污染物为CH4和CO2,约占填埋气体的95%~99%,另外还有少量H2S、NH3等有毒的恶臭物质; 项目污水调蓄池和污水处理厂由于收集贮存、处理高浓度的有机废水,产生少量还原性恶臭气体,其组份以NH3和H2S为主,其产生部位主要为调节池,生物反 应池等处。本评价对NH3和H2S对周围大气环境的影响进行了预测分析。

填埋场终场前(2043年)各种气象条件下,预测结果如下:

在 D类稳定度年主导风向、夏季主导风向静风条件下,H2S、NH3最大落地浓度分别为0.0061mg/m3、0.01mg/m3,污染物浓度均可满足《恶 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中二级标准场界浓度限值的要求,占标率分别为1.6和13.8%;在关心风向N风向下,H2S、NH3最大落 地浓度分别为0.0045mg/m3、0.0076mg/m3,污染物浓度均可满足相应标准浓度限值要求,占标率分别为1.3%和13.4%;在关心风向 NW向下,H2S、NH3最大落地浓度分别为0.0031mg/m3、0.0052mg/m3,污染物浓度也可满足相应标准浓度限值要求。

静 风条件下敏感点西埠村农居点1 H2S、NH3浓度分别为5.2×10-5mg/m3、8.8×10-5mg/m3;西埠村农居点2 H2S、NH3浓度分别为5.4×10-5mg/m3、9.1×10-5mg/m3,叠加背景值后均可达到《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居 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最高允许浓度限值要求,两个敏感点处H2S占标率均为35.5%、NH3占标率均为27.5%;在D类稳定度关心风向N风向下,敏感点 西埠村农居点1 H2S浓度为0.00098mg/m3,NH3浓度为0.0016mg/m3,叠加背景值后均可满足相应标准浓度限值要求,占标率分别为44.8%和 28.3%;在D类稳定度关心风向NW风向下,敏感点西埠村农居点2 H2S浓度为0.00095mg/m3,NH3浓度为0.0016mg/m3,叠加背景值后均可满足相应标准浓度限值要求,占标率分别为44.5%和 28.3%。

本项目废气无组织排放单元填埋库区、渗滤液调节池、污水处理站与居住区之间应设500m卫生防护距离。项目场界距离最近敏感点西 埠村农居点1的直线距离为950m,无组织排放单元垃圾填埋库区、渗滤液调节池、污水处理站距离该点的直线距离均大于此距离,因此本项目建设可满足卫生防 护距离要求。本项目垃圾运输线路为:运输车从长兴县垃圾焚烧厂出发,经104国道、318国道、10省道和五三线到达本垃圾填埋场。104国 道、318国道和10省道路面较宽,且两侧居民离开路肩一般在10m以上,在采用密闭垃圾车运输的情况下,垃圾臭气对两侧居民影响不大。垃圾车途径五三 线,周围较近的村庄为长兴县雉城镇新庄村,距离路面10m约有居民10~20户,恶臭气体将对住户有一定影响,建议采用密闭的垃圾运输车。

本 项目渗滤液运输路线为:渗滤液运输车从填埋场出发,经五三线、10省道、318国道、新长路到达长兴污水处理厂。10省道和318国道路面较宽,且两侧居 民离开路肩一般在10m以上,在采用槽罐车运输的情况下,渗滤液的臭气对两侧居民影响不大。新长路周围较近的村庄为雉城镇钮店湾村,距离路面10m住户约 400~500户,由于该路线周围居民聚集,建议在渗滤液运输前加强槽罐车的密封性检查,对槽罐车外表做好清洗工作,避免渗滤液臭气对众多居民的影响。运 输过程中加强交通安全管理,进场道路两侧危险地段设护拦或护石,防止人、车损害,防治交通事故造成渗滤液泄露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3.2 水环境影响评价

本项目废水有填埋场垃圾渗滤液、少量生活污水和洗车废水。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洗车废水收集后与渗滤液一起进入填埋场内污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外运至长兴县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排放。

(1)长兴污水处理厂(长兴兴长污水处理有限公司)位于长兴县雉城镇钮店湾,位于本工程东北约16 km。该污水处理厂于2002建成并投入运行,处理工艺采用A2/O生物处理法,排放水体为长兴港。2008年12月升级改造后(改造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文 件批文见附件,批号:长环管(2007)722号)排放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T18918-2002)一级A标准,日处理量 为6万吨/天。

(2)本项目受选址条件限值,难以选择条件更好的场址,由于受拟建地下游纳污水体环境容量的限值,不具备排污条件,不得以将废 水运至污水处理厂处理排放。由于项目建设的紧迫性以及与污水处理厂之间距离的限制,项目周边未铺设污水管网与污水处理厂连接,项目废水将采用槽罐车运输的 方式运往长兴污水处理厂处理。长兴污水处理厂已出具意见,同意长兴县应急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废水经场内处理达标后运往长兴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排放。目前,长兴县乡镇污水收集网络正在逐步完善中,离本项目最近的污水处理厂(小浦污水处理厂)已建设完成,污水收集管网还在进一步完善中,根据长兴县污水收 集管网规划,该污水处理厂将有一条污水管通过本填埋场东侧4公里处,本项目已经预留了污水管,届时将对填埋场处理达标后的废水接入小浦污水处理厂,从而彻 底解决项目废水水临时外运的问题。

(3)本工程渗滤液处理工艺采用氨吹脱、加药混凝沉淀和A2/O技术工艺,渗滤液经该工艺处理后出水水质难 以达到《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中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要求。本评价依据《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程技术规范》,建议项目采用“厌氧+MBR+纳滤/反渗透”工艺流程,经该工艺处理后尾水能满足《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要求,具有 可达性。

(4)本项目需外运废水量约49t/d,废水经自行处理达到《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浓度限值要 求后,运往长兴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排放。项目废水占长兴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后污水处理量的0.08%,COD占总负荷的0.02%,废水量及污染物量均不会 对长兴污水处理厂造成大的冲击,因此,本项目废水外运至长兴污水处理厂处理是可行的,不会对污水处理厂带来明显冲击。

(5)本工程设置排洪沟系统,在填埋场库区西面上部沿90米等高线修筑截洪沟,将雨水引至库外;东面利用库区道路边的排水沟将上部山体的雨水引出库外,最终汇入项目附近排水渠,流入白阜港。

本项目所产生的垃圾渗滤液及洗车废水将经场内污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外运至长兴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排放,不排入附近水体;生活污水通过化粪池处理后,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因此,项目不会对附近地表水体产生直接影响。

(6)根据《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本工程填埋场底部和边坡采取水平防渗,防渗材料采用1.5mm厚的高密度聚乙烯(HDPE)膜。本评价要求建设单位采 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填埋场地设置地下水监控等(见污染防治篇章),采取措施以减小库区及边坡防渗层破裂的概率,及时发现、及时采取措施补救,减轻对地下水 可能造成的影响。场址周围的农村已基本实现自来水供给,自备水井基本不再使用,因此,在采取上述措施后,本项目对地下水的影响在可接受范围内。

3.3 声环境影响评价

垃圾填埋场固定设备噪声经墙体、距离、场界四周围墙和绿化树木的衰减,对场界的噪声影响不大。

填埋场内的推土机、压实机、自卸车等移动噪声源离场界较近作业时,场界噪声值将有可能超过评价标准。工作完毕,操作机械离开场界后,场界噪声值将维持原有状况。由于居民点离垃圾填埋场较远,故此超标现像既是暂时的又对周围无害。

3.4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从区域总体来讲,本项目占地面积相对较小,因此生态结构的变化仅是局部点的变化,不会给长兴县区域带来大的变化。环境风险

本项目为垃圾填埋场工程,环境风险主要来自渗滤液的泄漏排放、地下水污染、垃圾体塌方、填埋气体释放爆炸等。

4.1水污染事故风险分析

4.1.1地表水污染风险分析

填埋场污水调节池容积按长兴县历史日最大降雨量设计,因此一般情况下的降雨径流和洪水均不会造成污水直接排放,仅在遇到历史日最大降雨量以上的洪水时,才有可能造成事故性直接排放。

尽管发生历史日最大降雨量以上洪水的几率很小,但有关管理部门仍应制订包括监测、报警、以及将污水直排入城市污水管网等措施在内的应急预案。

由 于本项目污水处理后没有合适的外排地表水体,而是外运到污水处理厂处理,因此要特别注意暴雨天气如何控制污水外排风险,能否控制暴雨季节污水外排也是本项 目成功实施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建议本项目在条件允许时,尽早铺设污水管网,与附近城市污水干管接通,防止暴雨季节污水直接外排,污染周边农田及影响周 围人群健康,同时建议本项目对周边农田土壤的重金属进行定期检测。

在实施上述措施的基础上,为防治事故性直接排放,还建议采取以下措施:加强 降雨情况监测及与气象部门的联系沟通,及时掌握降雨情况,尽早腾空或留足污水调节池容积,当遇历史日最大降雨量以上洪水时,为避免污染下游地表水,建议经 当地环保管理部门同意后,直接开溢流口,废水通过溢流口排入城市污水管网。

另外,对于渗滤液运输车,若在运输途中发生翻车等事故,大量高浓度 的渗滤液废水外流至附近地表水体,则将造成地表水的严重污染,建议采取以下防范措施:(1)加强运输管理,对司机进行交通安全教育;(2)如遇翻车污水外 流等情况应启动长兴县突发污染事故应急预案;(3)采取合理措施挖坑堵截、收集污水,待事故处理后抽取转运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

4.1.2地下水污染风险分析

防 止渗滤液渗漏污染地下水是填埋场工程污染防治的最重要的问题。填埋场利用场底良好的地质条件及整个库区独立水系的环境条件,采用水平防渗工艺,对防止渗滤 液对地下水的污染发挥了良好作用。水平防渗HDPE膜的渗透系数极小,仅为1.0×10-12cm/s,将能有效地防止渗滤液对地下水的污染风险。在防渗膜铺设过程中,应加强工艺水平,避免防渗层破裂,防渗膜拼接应整齐,不留缝隙。垃圾填埋时,应避免锋锐物对防渗膜的破坏,此外,由于垃圾压实机械的 车轮或覆带以及车辆的制动力对HDPE膜造成破坏,建议在填埋底部的3~5m垃圾不予压实,从而在操作过程中避免渗滤液对地下水造成潜在污染风险。另外,建议对本项目的周边村庄白阜村西埠自然村,尽早全面实施自来水供水工程,防止村民以井水作为饮用水,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地下水潜在的污染风险。

4.2填埋废气污染风险分析

填 埋气体是生活垃圾在填埋处置过程中有机废气经厌氧降解产生的混合性气体。填埋气体主要成份为CH4、CO2、H2、N2和O2,还有一些微量气体,如 H2S、NH3、庚烷、辛烷、氯乙烯等。填埋气体的无序排放将会引发不少环境问题,如其中含较高浓度的CH4,既是潜在的爆炸源,又是重要的温室气体;其 中的H2S、NH3等恶臭气体对人体的潜在危害也是不可忽视的。

填埋场设置填埋气体收集系统导气石笼,确保安全、有效地进行气体收集,并对收集填埋气体进行燃烧。

为避免场区零星、无组织释放的填埋气体存在的潜在危害,填埋场管理部门应在填埋场区设置醒目的消防、禁火标志,并做好员工和外来人员的安全教育,定期举行消防演练,在场区内布置专用消防管网和在场地最高处构筑消防水池。并设置甲烷、硫化氢报警系统。

采用以上科学、系统的填埋气体收集、处理系统和实行填埋场运行的科学管理,将能有效地防范和杜绝填埋气体风险事故的发生。

4.3垃圾堆体沉降或滑动的风险分析

垃圾进场填埋后,采取按每层厚度0.4m(<0.6m)铺匀推铺后用压实机压实三~五遍,然后逐层向上填埋作业。由于垃圾堆体总体高度大,且存在垃圾中的有机组分持续较长时间的降解过程,导致垃圾堆体的自压缩与沉降,由此带来的堆场不稳定风险是必须予以重视的。

填埋场设计阶段,应加强地质勘探,排除山体滑坡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垃圾填埋时应采取必要的监测措施和合理的填埋工艺。

由 同类填埋场调查可知,杭州天子岭垃圾填埋场在堆体表面分阶段设立桩点进行相对标高、相对角度观测,从收集到的1996年9月~1998年11月观察资料分 析可知,填埋年限较长的65m平台垃圾坝上两个桩点,经两年观察结果,高程基本不变,说明垃圾坝比较稳定,对设置在65m平台垃圾堆体上排水的两个桩点观 察27个月,标高分别下降0.075m和0.051m,也趋于基本稳定状态。对77.5m~90m斜坡观察点观察27个月,标高分别下降 0.476m,0.565m,下降也不太明显。对90~102.5m平台观察点,观察25个月,标高下降1.8m,沉降明显,这主要反映在设置该点时离填 埋时间只有4个月。一般沉降最快是前6个月,观察沉降量达1.498m,占25个月沉降量的83.2%。其中90m~102.5m平台观察点相对角度增大 略有变化外,各桩点角位移变化不明显,同时也说明90m~102.5m平台观察点相对角度位移较大与下降明显有直接关7外,其余相差59626 系。

在严格做好垃圾体内排水、导气工作和保证填埋工艺质量的情况下,垃圾堆体产生滑坡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小,其安全性是有保障的。污染防治措施

本 项目污染防治措施见表5,环保投资包括地下水导排、库底水平防渗、截洪沟、渗滤液导排、渗滤液处理站、污水外运、导气石笼、隔声、消声、减振、护坡、绿化 等,环保投资合计人民币1537.7万元,项目总投资4000万元,一次性环保投资占其比例为37.9%。项目必须切实落实各项环保投资,并保证环保措施 的正常运行。

表5 污染防治措施汇总表

序号 类 别 防治措施 处理效果

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 大气污染防治 施工现场 施工现场只存放回填土方、弃土,建筑垃圾等应及时清运出现场,干燥季节应及时对现场存放的土方洒水,以保持其表面湿润,减少扬尘产生量。据资料介绍,每天洒水1-2次,扬尘产生量可减少50-70%。降低施工扬尘污染

混凝土搅拌机 应设置棚内,搅拌时要有喷雾降尘设备。

施工现场道路 经常清扫,及时洒水。

细颗粒散料 入库存放,搬运时要轻举轻放,防止包装袋破裂。

运输车辆 运输白灰、水泥、土方、施工垃圾等易产生扬尘的车辆要严密遮盖,避免沿途弥散。

出工地车辆 要对轮胎进行清洁和清扫,避免水、泥带入城市道路。

施工区域 在工程施工期,周边应用蓬布围栏,可减少渣土风干后造成的扬尘危害。噪声防治 原材料运输 计划细致、避免影响市内交通。减少施工噪声污染

运输车辆 对交通路线进行合理规划,穿越敏感区时要采取禁止鸣笛及低速穿越等措施,且减少刹车次数,避免急刹车等。

施工工地 对施工工地进行有效隔挡,对高噪声设备采取隔声、减振措施,以减轻对周围环境的不利影响。水污染防治 施工生活污水 化粪池,达标排放。保证施工生活污水达标排放弃土处置 施工工地弃土 按水土保持报告中有关规定执行。保证施工弃土按规定处置 垃圾处置 施工生活垃圾 集中收集,进入市政垃圾处置系统 防治生活垃圾污染营运期污染防治措施水污染

防 治 地下水、地表水污染防治 设地下水导排,截洪沟等

导排口、截洪沟水应引至白阜港 不污染地下水及姚家桥港饮用水源保护区

防渗材料保护 在填埋过程中初期填埋应注意对防渗材料的保护,包括对垃圾的预处理,防止尖锐物品与防渗材料的直接接触,此外,由于垃圾压实机械的车轮或覆带以及车辆的制动力对HDPE膜造成破坏,建议在填埋底部的3~5m垃圾不予压实。防止防渗材料破损及渗滤液下渗

填埋场防渗 HDPE膜为主要防渗材料

设计采用复合衬层防渗系统,环评提出填埋场地设置地下水监控等 防渗效果良好,经济技术可行,施工比较容易,有效防止渗滤液下渗

渗滤液收排系统 设置排水层、管道系统和监控装置,同时设雨污分流系统

调节池有效容积应为3000m3 保证渗滤液的收集和集中处理的实施

生活污水与

冲洗车辆废水 生活污水通过化粪池处理后,由环卫部门清运;冲洗车辆废水收集后排入污水处理设施 废水集中处理,减轻对周围环境污染

调节池防渗 HDPE膜为主要防渗材料 防止渗滤液下渗,调节污水处理设施水量

废水处理 厌氧+MBR+纳滤/反渗透 处理达到GB16889-2008要求后,进长兴污水处理厂处理后一级(A)标准排放 大气染防 治 填埋气体 采用水平和垂直相结合方法,设置导气石笼井和导气管 有效收集废气

填埋恶臭气体的处置 收集后燃烧处理 影响较小

绿化美化、收集燃烧、设500m的卫生防护距离 对周围空气影响较小

调节池和生物池

恶臭气体 加盖收集生物除臭 对周围空气影响较小

防止飞扬物 及时覆土压实,设置拦截网,严格管理 不致造成白色污染

卫生防治 加强管理、喷洒药物 杀死蚊蝇和病原体,减轻污染

运输防治 采用密闭垃圾车,加强槽罐车密闭性检查及槽罐车外表清洁的检查 减少运输途中臭气污染和渗滤液泄露

油烟废气 安装油烟净化装置,15m排放 达标排放噪声防治 隔声、消声、减振

针对填埋作业移动噪声源,建议设置320m厂界噪声控制范围 厂界达标,不发生扰民现象 生态及绿化 场区内、外种植树木 美化环境,保护环境,污染修复水土保持 建拦洪坝与挡土墙等 有效减少水土流失 用地控制 距填埋场场界500m内,不得新建学校、居民点、医院等敏感点

终场期污染防治措施 继续保证现有污染防治设施的正常运转和达标排放。防治废水、废气污染加强对填埋场周边空气环境、地下水、地表水的监测。跟踪环境浓度变化对填埋场地进行育林育草 生态恢复环境质量现状

本环评委托长兴县环境保护监测站对项目周边环境质量现状进行了监测。

6.1 水环境 本 项目附近的白阜港(1#),白阜港与姚家桥港交汇处(2#)监测断面水质总氮、石油类超标,超标率均为100%,总氮最大超标倍数分别为 0.87,0.68;石油类最大超标倍数均为1.0。其余各项监测指标可以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Ⅲ类标准。总体上,项目周边水体已不能满足Ⅲ类水域使用功能要求。

项目拟建地地下水1#水井pH值超出标准下限,超标率50%,超标倍数0.6;2#水井Cd超标,超标率100%,最大超标倍数0.3。其余各项监测指标可以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III类标准限值要求。

经调查西埠村西北方向几百米处曾于1997年建设一蓄电池铅冶炼车间,该车间后于2004年关闭。本项目西埠村水井水质中Cd超标可能与该车间排放的残留污染物有关。

6.2 环境空气

项 目周边TSP、PM10常规监测因子日均浓度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要求;各测点H2S、NH3等特征污染物可 以达到《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中的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总体上,项目拟建地环境空气质量较好。

6.3 声环境

项 目拟建地厂界四周各测点昼间噪声级均可以达到1类区标准(昼间55 dB、夜间45 dB)要求;夜间东侧、南侧厂界7月15日各超标1.5和2.7dB,其原因可能是受到项目拟建地东侧和南侧夜间车辆噪声的影响。总体上,项目拟建地基本 可以满足其相应功能区划的要求,声环境质量总体较好。

6.4 土壤环境

各个监测点各项监测指标均可以满足GB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的三级标准限值。公众参与调查

本 项目于2008年7月24日至8月8日及2008年10月30日至11月13日进行了二次公示,公示期间没有接到有关投诉。同时进行问卷调查,98%的被 调查个人和95%团体表示支持该项目,其余2%的个人和5%的团体表示无所谓。说明大多数公众对本项目还是理解的,认为项目的建设对本地居民、经济收入有 利。部分被调查对象认为工程建成后对周边居住、生活有一定影响,对该工程普遍担心的环境污染是大气污染和水污染,因此本工程的建设应积极做好与当地群众的 解释、沟通工作,加强本项目营运期的环境管理,切实按本评价提出的污染防治措施要求做好填埋场的污染防治工作。总量控制本项目废水排放量为18381.4 t/a,垃圾渗滤液和洗车废水经场内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达标后外运至长兴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排放,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按城市污水处理 厂一级A标准达标排放(COD 50mg/L、NH3-N 5mg/L)计算,本项目总量控制建议值为:外送(纳管)污水处理厂量COD 1.96t/a、NH3-N0.46t/a,外排环境量COD 0.92t/a,NH3-N 0.092t/a。长兴县环境保护局已对本项目污染物排放总量出具了“总量调剂说明”。

9审批原则符合性分析

9.1规划符合性分析 A、与总体规划和环境卫生专业规划的符合性分析

本项目的建设符合长兴县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思想,具体选址在总体规划范围之外,但长兴县建设局已出具了选址意见书、浙江省林业厅已同意本项目在长兴县雉城镇白阜村礼顺岕建设。

项目建设符合长兴城乡环境卫生专业规划,规划2006-2010年于长兴垃圾焚烧发电厂配套建设。

B、与长兴县生态环境功能区划的符合性分析

根据规划,本项目位于长兴南部农业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Ⅰ1-10522B02)为限制准入区。本项目不属于限制类项目,故符合《长兴县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中的相关规划要求。

9.2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

本工程建设有利于加快推进长兴县生活垃圾处理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进程。建设项目属《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中“城镇垃圾及其他固体废弃物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处理和综合利用”的鼓励项目。

因此本项目实施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也符合国家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9.3清洁生产符合性分析

本工程采用卫生填埋工艺,具有适应性强,适合任何垃圾产生量的处理;适合任何无毒无害垃圾的处理,处理工艺相对简单,管理与运行较容易。

本工程在实施过程中,采用了许多环保措施,降低垃圾填埋过程中对周围环境的污染,符合清洁生产的原则。

9.4污染物排放可达性分析

本项目填埋废气进行集中燃烧处理。NH3和 H2S执行 TJ36-79《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中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要求。

项目建成后,废水经场内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达到《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中的排放浓度限值要求后,运往长兴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排放,填埋场采取严格防渗措施,一般情况下不污染周围地表水和地下水。

垃圾渗滤液和洗车废水经场内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达标后外运至长兴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排放,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

本项目固废采取分类管理和处置,各类生产固废均可得到妥善处置,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处理,不外排环境。

因此本项目建设符合达标排放原则。

9.5总量控制分析

本 项目废水排放量为18381.4 t/a,垃圾渗滤液和洗车废水经场内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达标后外运至长兴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排放,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按城市污水处理 厂一级A标准达标排放(COD 50mg/L、NH3-N 5mg/L)计算,本项目总量控制建议值为:外送(纳管)污水处理厂量COD 1.96t/a、NH3-N0.46t/a,外排环境量COD 0.92t/a,NH3-N 0.092t/a。

9.6维持环境质量原则符合性分析

大 气环境影响预测结果表明,本项目的废气污染物经处理后达标排放,不会对周围环境空气产生明显影响;本项目的污水经厂内处理达标后外送至长兴污水处理厂处理 后排入长兴港;本项目产生的固废都能得到妥善的处理,因此,本项目所产生的污染物处理达标后排放,不会影响评价区域的环境功能。

9.7环保措施可行性分析 本项目已落实和需落实的环保措施在技术上都已基本成熟,并已在实际中运用较多,且在经济上也可被建设方接受。

9.8环境风险可接受原则

本项目为垃圾填埋场工程,环境风险主要来自渗滤液的泄漏排放、地下水污染、垃圾体塌方、填埋气体释放爆炸等。根据环境风险的评价结果,在项目建设中采用多种环境风险防范措施,本项目环境风险水平是可以接受的。

9.9公众参与

经 环评公示及公众调查说明大多数公众对本项目还是理解的,认为项目的建设对本地居民、经济收入有利。部分被调查对象认为工程建成后对周边居住、生活有一定影 响,对该工程普遍担心的环境污染是大气污染和水污染,因此本工程的建设应积极做好当地群众的解释、沟通工作,加强本项目营运期的环境管理,切实按本评价提 出的污染防治措施要求做好填埋场的污染防治工作。

9.10有利于促进地方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原则

本项目的建设,有利于 完善长兴县城市基础设施,有利于促进城市环境卫生和居民的生活环境改善、增进居民的身体健康,有利于城市景观优势的发挥和景观建设的开展,有利投资环境的 进一步改善,同时也有利于社会公众的就业,从而有效地提高城市品位,推动城市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本项目建设符合环评审批“十项”原则。环评总结论

10.1 要求

(1)要求项目根据《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在填埋区填埋场地下水主管出口处设置一眼排水井,在填埋场地下水流向下游30或50m处增加设置一眼污染监视井;(2)本项目建设要求控制500m卫生防护距离,防护距离内不得新建学校、医院、民房等敏感点。

10.2 建议

(1)参考国内较早采用卫生填埋工艺的杭州天子岭垃圾填埋场的情况,本评价建议缩小导气石笼井间距(如30m左右),增加石笼井个数,以提高对填埋气体的导排效果;

(2)本评价建议在垃圾挡坝上设置应急阀门,以防止或减轻暴雨季节等极端恶劣天气下大量渗滤液的外排溢出,造成对周边地表水体和农田的污染;

(3)由于本项目污水处理后没有合适的外排地表水体,而是外运到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排放,因此对于暴雨季节控制污水外排风险,建议项目在条件允许时,尽早铺设污水 管网,与附近城市污水干管接通,防止暴雨季节污水直接外排,污染周边农田及影响周围人群健康,同时建议项目对周边农田土壤的重金属进行定期检测;

(4)在填埋过程中初期填埋应注意对防渗材料的保护,防止尖锐物品与防渗材料的直接接触,此外,由于垃圾压实机械的车轮或覆带以及车辆的制动力对HDPE膜造成破坏,建议在填埋底部的3~5m垃圾不予压实;

(5)项目周边村庄已基本实现自来水供给,建议有关部门引导居民不要继续取用自备水井地下水作为饮用水,以最大限度避免地下水潜在的污染风险。

(6)建议项目增加渗滤液处理站环保投资费用,以保证渗滤液处理达到《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表2中的规定浓度限值要求。

10.3 环评总结论

长 兴县应急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的建设,是解决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现实需要,也是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需要。本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生活垃圾处理技术政 策,工程在设计、营运过程中切实落实本报告提出的各项污染防治措施,在日常运行过程中加强管理,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和避免环境风险事故,在此基础上,本项 目的建设是可行的。

第三篇:《瓦村水电站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关于《瓦村水电站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公示

文章来源:本站

责任编辑:丁镇

发布时间:2010-9-8 11:40:00

一、瓦村水电站工程基本情况简述 1.1项目概况

瓦村水电站工程坝址位于郁江上游右江河段田林县境内、驮娘江与西洋江汇合口下游8.4km处的瓦村水文站附近峡谷中,属百色市管辖。电站上距那读梯级电站39.9km,下距百色水利枢纽约105km。

瓦村水电站工程的开发任务以发电为主,兼顾航运、防洪等综合利用;电站主要建筑物由拦河坝、发电厂房、斜面升船机及交通道路等组成。其中,溢流坝位于河床的中部,厂房设于右岸坝后,斜面升船机布置在左坝肩的岸坡上。拦河大坝为碾压砼重力坝,最大坝高103m,坝顶长度354.50m。斜面升船机按照Ⅶ级航道标准设计,设计最大船舶吨级 50T,工程设计的水库正常蓄水位307m,死水位291m,总库容5.36亿m3,调节库容2.48亿m3。工程设计的电站装机容量230MW,多年平均年发电量695.20GW·h。

瓦村水电站属不完全年调节,枯水期(11 月~次年 4 月)根据电力系统运行需要,可担任调峰、调频任务。汛期(5 月~10 月)天然流量大,在上、下游水位差大于机组发电最小水头的前提下,为了多发电坝前水位应保持在正常蓄水位307m,当入库流量小于或等于341m3/s 时,水库水位维持在 291~307m 运行,闸门全关,入库流量全部通过电站发电下泄; 当入库流量大于 341m3/s 时,水库水位仍维持在307m 运行,入库流量尽量通过电站发电,多余的水量通过溢洪道控制下泄。

工程永久占地451.65亩(工程枢纽占地361.5亩,永久道路建设区90.15亩),水库淹没影响土地总面积23744.15亩。工程临时占地1495.78亩。

本工程水库淹没涉及田林县八桂乡、八渡乡、高龙乡和那比乡四个乡的 15 个村民委,淹没人口 2408 人,房屋面积 8.01 万 m2,淹没土地总面积 24448.0亩,分别采取集中安置、进城镇安置等相结合的方式安置。

工程建设设计总工期53个月,施工期高峰人数1500人。工程设计总投资228911万元,环保投资1770.705万元,约占工程总投资的0.77%。

1.2环境敏感点及环境保护目标

工程主要环境敏感保护对象统计见表1-2。

表1-2

工程环境敏感点分布一览表

环境类别

敏感点

具体位置与区位关系

规模与特征

保护要求

水环境

驮娘江西林-田林百色保留区;西洋江田林保留区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质标准

大气、声环境

八桂乡八桂街

坝址下游14 km,运输路线穿越。

乡政府所在地,周边村庄集贸之所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

弄瓦村委、弄瓦街

坝址施工区旁

187户

弄瓦小学

坝址下游施工区旁

6个年级及学前班共计约360人

岩亨村

岩亨料场旁

20户

陆生生态

古树名木及保护植物

库区内

主要保护植物有苏铁、红椿、任豆、细子龙、莎叶兰和兰花共6种,94科,其中淹没苏铁2株、红椿11株、细子龙53株、任豆5株、兰科植物2种15株。

古树移植

保护动物

库区及周边地区

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水生生态

鱼类产卵场

三江口、者苗河口、八囊屯

三江口为产漂流性卵鱼类产卵场,八囊屯为产黏性卵和漂流性卵鱼类产卵场,者苗河口为斑鳠产卵场

采取相应的保护恢复与补偿措施。

珍稀鱼类

库区和坝下

斑鳢、鳗鲡、鲮鱼等

确保种群不消失

社会环境

八渡街、福达街、水库淹没区居民,移民集中安置点

水库淹没范围

规划水平年(2014年)农村搬迁安置人口1829人,生产安置人口1547人。

防止水土流失和植被破坏,确保移民生活水平和经济收入来源不下降。

八渡小学、八渡中学、八渡幼儿园

库区淹没范围

八渡小学300人,八渡中学200人,幼儿园120人

二、项目实施可能造成的影响 2.1水环境影响 ①水文情势

工程建成运行后,坝址平水年各月下泄流量与天然相比变幅为-13.7%~57.9%,下泄流量丰水期减少,枯水期增多。库区水域面积扩大至17.09km2,水位一般在291m~307m间运行,水位变幅为16m。水库形成后流速较天然状态下变缓,水流速度由建库前的0.43m/s左右降至0.05m/s左右;本水库建成后30年总留库泥沙量占水库总库容的19.7%,泥沙淤积情况不严重。

枢纽建成后保证下泄流量18 m3/s,且电站尾水与瓦村水利枢纽正常蓄水位衔接,河道保持了一定的水面不断流,能满足河道生态用水、景观用水。初期蓄水期间,为保证下游河道的最小生态流量12.9 m3/s,可通过排水孔下泄(底板高程为214m,低于天然河底高程216m)。

本工程泄洪采用底流消能方式,造成的雾化影响较小;泄洪造成坝下部分水体气体过饱和,对水体水质基本无不利影响。

瓦村水电站库区水温结构为分层型,当遇到二十年一遇洪水1日设计洪水量时为过渡型,当遇到二十年一遇洪水时为临时混合型。水库水温分层时,若不采用分层取水的方式,个别月份发电下泄低温水最高时与天然水温相差4.3℃。

②水质

工程施工期污水主要来源于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污水量为7.5m3/h)、砂石料加工废水(废水量为506.2m3/h、基坑废水(废水量为3085.56m3/h)、混凝土拌和系统冲洗废水(18m3/d、24m3/d)及机械冲洗废水(2.5m3/h)。由于工程所在河段为保留区,故工程施工废水全部回用不外排,因此工程施工过程中对水环境没有影响。另外,工程中桥梁基础施工对水质产生的影响及影响范围都较小。

建库后枯水期库区水量增加,正常情况下库区水质可维持较好水平;瓦村水电站库区属于贫营养化状态,建库后库叉、库湾正常情况下不会出现富营养化现象。

2.2生态环境影响

1、陆生生态

据工程环评资料,瓦村水电站工程的兴建,将可能淹没植物资源种类约130种,占库周区现知维管束植物总种数的27.03%。在被淹没的植物种类中,绝大多数是库周区内的常见种或广布种;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珍稀濒危植物如苏铁、红椿、任豆、细子龙的部分个体将被淹没;据统计,被淹没的苏铁2株、红椿11株、细子龙53株、任豆5株、兰科植物2种15株。

工程取料或弃渣也要占用一定的地土面积,这对生长在其上的植物也将受到一定的影响。据初步调查,受影响的植物约50种,主要是坡地上的种类,如栓皮栎、麻栎、白栎、槲栎、山合欢、香合欢等,以及平西沟口的经济作物和农作物如麻竹、玉米等,未见有国家和广西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分布。

工程兴建对库周区土地的淹没是不可避免的,甚至是不可逆转的。但对于被直接淹没的物种和植被类型来说,它们是可以恢复的。

水库蓄水后引起耕地淹没和移民搬迁,对植被和植物资源的间接影响不会太大。库区建成后,气候的湿性变化对植物的生长和植被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发展是有利的,但因变化程度较小,因此有利影响也有限。

2、水生生态

①建设期对水生生物和鱼类的影响

工程开挖、爆破、围堰截流时的石料抛投会对施工江段鱼类及水生生物形成惊扰。同时,坝区及围堰占地对施工江段底质造成影响,特别是对施工江段底栖及固着类生物资源形成不可逆的影响。但影响的范围和程度有限,随着工程的完建,影响也大多消除。

②运行期对水生生物和鱼类的影响

水库蓄水后,水面扩大,流速变缓,泥沙沉积,透明度增大,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繁衍,其现存量将有所增加,但群落结构会有所变化,库区江段鱼类饵料生物基础由以水生昆虫等底栖无脊椎动物和着生藻类为主演变为以浮游生物为主。

水库蓄水运行后,位于库区三江口产卵场、八囊屯产卵场、者苗河口产卵场将被淹没,但部分产卵亲鱼会在库区适合的地方形成新的产卵场,其对流水条件依赖程度高的鱼类产卵场面积以及产量规模均会明显萎缩,特别是对产漂流性卵鱼类而言,在库区江段难以满足其产卵繁殖的条件。

电站大坝的修建,阻断了右江、驮娘江鱼类索饵洄游、生殖洄游、越冬洄游的洄游通道,导致项目区的一些鱼类无法正常完成其产卵繁殖生长的生活史,还因遗传基因交换方面存在不足,造成一些大型经济鱼类小种群化。

库区对静水水体中上层类群和静水缓流水体中下层类群的索饵有利,也有利于鱼类的育幼,但以流水性饵料生物为主的鱼类索饵空间萎缩。同时,库区也为鱼类提供了越冬场所。

2.3大气环境影响

工程施工扬尘会对施工场地内的施工人员健康有不利影响。由于工程车流量不大,且工程周边环境敏感目标较少,工程施工期交通运输对运输路线两侧的影响不大。工程施工期施工爆破、混凝土拌和所产生的粉尘的影响范围和程度均较为有限,对周围环境的总体影响较小。

2.4声环境影响评价

工程坝址附近没有居民居住点,石料场附近有敏感点岩亨村,施工固定噪声源主要影响受体为岩亨村与左岸生活福利区,经过预测在不利工况下噪声值满足《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爆破时超标,可能对岩亨村有一定的影响,对左岸生活福利区影响很小。工程交通噪声源会影响运输沿线敏感点,但由于工程运输车辆的车流量相对较低,因此影响程度较小,不会影响当地居民正常生活。

2.5移民安置环境影响评价(1)移民安置环境适宜性分析

瓦村水电站移民安置区全年盛行东南风,该区域光照充足、温暖湿润、热量较丰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有利于农、林业生产和多种经营发展,其作物植被种类丰富,当地农业发展具有较好的气候环境与生态环境。总体而言生态环境适宜。

(2)集镇安置环境可行性分析

八渡乡八渡街集镇安置点选址为八渡街搬迁到八渡村弄中组附近,该处目前植被情况一般,未发现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及名木古树。集镇污水排放量较少,大部分可回用于附近的农田灌溉与林地灌溉,剩余集镇生活污水将就近排放到冲沟,在进入库区,由于水量不大,基本不会对库区水环境产生影响。生活垃圾田林县环卫部门定时清运,与县城其它生活垃圾一并处置,经过生活垃圾统一处理措施后,集镇所产生的影响不会很大。

因此集镇安置选址从环境、社会、经济的角度考虑,是可行的。

三、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的要点 3.1水环境保护措施

①初期蓄水最小下泄流量保证措施

初期蓄水期间,为保证下游河道的最小生态流量12.9 m3/s,可通过排水孔下泄(底板高程为214m,低于天然河底高程216m)。

②运行期最小下泄流量保证措施

正常来水下枢纽通过发电下泄流量可满足下游河道需水要求。暂停发电时,通过大坝生态流量放水管下放生态流量。枢纽运行期应结合枢纽工程管理系统及水情自动化测报系统,配备人员进行实时监控并制定应急方案,在预知机组停止发电前做好充分准备,确保在机组停止发电同时立即从生态流量放水管下放下游所需流量。

3水质

施工期施工废水、施工人员生活污水以及运营期的生活污水禁止排入驮娘江。对施工含高浓度SS的废水采用混凝、沉淀等处理措施,对含油废水则采用成套油水分离器处理,废水处理达标后回用于施工作业及林地灌溉;施工生活污水采用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处理达标后回用于降尘洒水、林地灌溉等。

工程运行期基本无生产废水排放,水轮发电机组配有成套小型漏油收集装置,漏油在集油箱中达到一定容积后自动抽回回用,可避免水轮发电机组运行和检修漏油对河流水质的污染。运营期业主营地生活污水自建污水处理站处理后回用于林地灌溉。

另外,水库蓄水初期须进行库底卫生清理,工程运行期对水库水质做好水土流失治理、库区库周污染控制等保护措施。

4发电期间水库下泄低温水的预防措施

为减轻水库低温水对下游河道的影响,发电进水口采用叠梁隔水门分层取水方案,该方案效果明显。

3.2生态环境保护措施(1)陆生生态

加强现有森林植被的保护,促进其恢复,以增强其生态功能;切实搞好退耕还林和封山育林;对淹没及用地范围内的苏铁(2株),红椿11株,任豆5株,细子龙43株,兰科植物2种15株进行迁移,并挂牌标识;位于淹没线以上的国家和广西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及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对零星分布的给予挂牌保护;对于分布相对集中,数量相对多的采用在分布区范围设立宣传牌。此外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教育,使其在施工过程中自觉保护珍稀濒危动植物。

(2)水生生态

鱼类资源的保护采用人工鱼巢、设立鱼类种质资源保护区、人工增殖放流等方式。

设立鱼类种质资源保护区:在弄瓦镇下游10余公里的周马大峡谷右江河段设立,主要保护斑鳠、稀有白甲鱼、鲮鱼、大眼鳜、鳗鲡以及四大家鱼。

增殖放流:利用百色水利枢纽鱼类增殖放流站的资源和技术优势,对其规模进行扩大,来满足瓦村水电站水电站鱼类增殖放流的要求。

3.3大气环境保护措施

隧洞开挖和骨料破碎应按湿式除尘作业。混凝土拌合过程中,应在封闭的拌和楼内进行,减少粉尘排放。此外还需对每个混凝土拌和系统配置袋式收尘器,收尘器与拌和楼同时运行。

建设单位应定时派专人清扫运输道路,洒水降尘,以道路无明显扬尘为准,非雨日每天洒水不少于5次,使道路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运土卡车及建筑材料运输车应按规定配置防洒落装备,装载不宜过满,保证运输过程中不散落;运输车辆加篷盖,出装、卸场地前先冲洗干净,以减少车轮、底盘等携带泥土散落路面、加强车辆管理与维修。

在开挖、爆破高度集中的工区,配置1台洒水车,非雨日每日洒水降尘,加速粉尘沉降,缩小粉尘影响时间与范围。

受工程大气污染影响的对象主要为施工人员,应采取加强个人防护的方式对施工人员加以保护,如佩戴防尘口罩等。

3.4声环境保护措施

1、施工区内噪声防治措施

(1)进场施工机械的噪声应选择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的施工机械。

(2)在车流量高的路段设置交通岗或交通员,疏导交通,加强交通管理。

(3)施工人员实行定时轮换岗制度。

(4)接触噪声的施工人员进场时,应佩带耳塞、耳罩等劳保用品。

(5)设立警示牌。

2、施工区外内噪声防治措施

(1)材料运输车辆在经过道路沿线的敏感点时,速度不应超过40km/h。

(2)运输车辆行驶时,不得鸣笛。

(3)为避免夜间噪声扰民,夜间22:00时至次日晨6:00时,不安排车辆运输。

(4)加强运输车辆管理,禁止运输车辆随意空驶。

(5)弄瓦学校旁设立警示牌。

3.5移民安置环境影响及采取的措施

移民的日常生活会产生一定量的生活污水与生活垃圾。对农村分散生活污水采取沼气池的方式进行处理,处理后污水浇灌农田;对农村生活垃圾采取堆肥回田的方式处理;对集镇生活污水收集到镇区的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达标排放;集镇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处理。在采取水污染防治措施以及生活垃圾处置措施后,对环境的影响是很小的。

专业项目恢复改建中库周道路恢复改建工程主要对沿线的植被产生暂时破坏并增加水土流失,采取相应水土保持保持措施后可大大减少水土流失量,并在道路恢复后及时进行道路两侧绿化,补偿植被损失。防护工程区不会产生浸没影响,也不会因垫高和护岸工程产生地下水与地表水的连通性。

四、公众参与评价概述

通过对瓦村水电站工程的公众参与调查,广泛听取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公众个人对工程建设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所有受访的政府部门、相关单位团均对本工程表示支持。在工程的移民中69.9%的公众表示支持工程的建设,24.8%表示无所谓,5.3 %表示不支持;非移民中75.8%的公众表示支持工程的建设,18.7%表示无所谓,5.5%表示不支持。

本报告就公众关心的实际问题、反对意见给予了相应的回复。从调查结果来看,还有部分公众对工程建设不甚了解,今后的环评工作中应加大对该工程建设的宣传,增加透明度,减少公众对该工程的疑虑。总体上来说该环境报告书基本上体现并回答了公众关心的问题。

五、环境影响报告书提出的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的要点 根据评价区环境现状和生态环境发展趋势,预测分析瓦村水电站工程施工和运行对环境影响的结果表明,瓦村水电站工程的兴建符合流域综合利用规划、广西自治区、百色市航运规划规划以及百色市、田林县地方“十一五”规划等相关规划,工程建设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工程建设和运行的不利影响主要是工程施工对生态环境、水环境、大气环境、声环境、社会环境等的影响,工程淹没占地、工程运行和移民安置对生态、水环境的影响,在采取本报告书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后,各种不利影响均可得到预防和较大程度减免。因此,从环境保护角度总体评价认为,瓦村水电站工程不存在制约性的环境影响因素,工程的建设是可行的。

六、公众查阅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的方式和期限,以及公众认为必要时向建设单位或者其委托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索取补充信息的方式和期限(1)公众查阅报告书简本的方式和期限:

公众可到百色市环境保护局供免费索取本报告书简本或登录珠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http://www.xiexiebang.com】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联系方式:珠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寿路80号珠江水利大厦后,邮政编码:510611,联系电话:020-87117234,赵工,传真:020-87117234,联系邮箱:Email:qdsuiyl@sina.com】

六、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和主要事项 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为

百色市田林县八桂乡、高龙乡、八渡乡、那比乡工程建设和淹没的影响范围可能受影响的公众及附近的单位和组织、当地相关政府部门。提倡反映意见的群众提供真实姓名、联系电话、家庭地址或工作单位,以示负责。

七、征求公众意见的具体形式

(1)在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先于2010年5月采用网上、报纸公告以及现场访谈形式向公众公开有关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信息;

(2)公开发放公众参与调查表征求公众意见;

(3)认真整理公众意见,并在环境影响报告书中体现;

(4)在环境影响报告书上报审批前提供环评报告书简本,继续收集公众意见。

八、公众提出意见的起止时间

公众提出意见的起止时间为:2010年9月8日~9月28日。

第四篇:新建铁路大理至瑞丽线工程变更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国环评证

甲字第3210号

大理至瑞丽线工程变更

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

本)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二○一四年四月 项目概况

大理至瑞丽铁路地处云南省西部地区,工程所经地区经济较为落后,沿线区域旅游资源、矿产资源丰富。本项目的建设,对改善滇西交通条件,促进沿线国土资源的开发,发展滇西地区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进民族团结,加快边疆地区脱贫致富具有重要作用。

新建铁路大理至瑞丽线是我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8年调整)》中完善路网布局和西部开发性新线项目之一,也是我国西南进出境通道之一的中缅国际铁路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本项目的建设对填补滇西地区的路网空白,完善西部地区铁路网,构筑滇西地区与内地交流的主通道,改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都具有重要意义。

新建铁路大理至瑞丽线属于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第9号令《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鼓励类项目,不属于国土资源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关于发布实施《限制用地项目目录(2012年本)》和《禁止用地项目目录(2012年本)》的通知(国土资发(2012)90号)的项目,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

2007年1月环境保护部以环审【2007】7号《关于新建铁路大理至瑞丽线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进行了批复。2008年6月大瑞铁路大理至保山段(133.66km)开工建设。保山~瑞丽段尚未开工建设。

由于大瑞线地质地形复杂困难,经加深地质工作后,2013年8月完成《新建铁路大理至瑞丽线补充可行性研究报告》。补充可研对线路方案从地方规划、工程地质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调整。工程变更后线路位于云南省西部地区,东起广大铁路终点大理站,向西经漾濞、永平、保山、潞西等市县,跨越漾濞江、顺濞河、银江大河、澜沧江、怒江等大江大河,西至瑞丽,线路长329.545km。全线隧道共44座,总长216080 km;全线桥梁108座,长36.335km;全线设置车站26个。工程总投资266.52亿元,施工总工期7年。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2.1 生态环境质量现状

1、线路经过地段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荒草地和耕地为主要;生态环境现状类型以高原山区森林生态系统、荒草地生态系统平坝的农田生态系统为主,其中高原山区的林地生态系统主要在长大隧道顶部地段;沿线区域人均耕地面积少。

2、经过路段的主要自然植被类型为半常绿季雨林、季风常绿阔叶林、半湿润常绿阔叶林、暖温性针叶林、灌丛等。评价区的植物种类比较丰富,植物区系以热带成分为主,具有一定的次生性。

4、沿线野生动物的种类虽然相对较多,但是各种动物的种群数量较少。

5、铁路经过的县、区水土流失侵蚀强度以轻度、中度为主。

6、线路经过区域分布有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苍山洱海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漾濞石门关省级风景名胜区、保山博南古道省级风景名胜区、德宏大盈江—瑞丽江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苍山国家地质公园等生态环境敏感区。2.2 生态环境影响

1、工程占用土地类型为耕地、草地、林地等为主,不会对沿线土地利用构成产生明显的影响。

2、工程占用土地导致土地生产力的损失,主要影响保山及芒市坝子地段。

3、工程建设不会对沿线植被类型造成毁灭性破坏,不会对当地生态系统完整性和植物物种多样性造成明显的不利影响。拟建铁路大多以长隧道形式通过,尽可能减少对地表植被的扰动,有利于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植物多样性。

5、由于本工程大量采用隧道工程,铁路工程建设不破坏野生动物栖息地,在项目施工期间,野生动物(兽类、鸟类、两栖爬行类)大多数会通过迁移及飞翔来避免项目施工所造成的影响,因此施工期间对野生动物的影响不大。而当项目施工期结束后,迁移出项目区的动物中的一部分会返回原来的栖息地。大部分会在项目区周围的临近区域重新分布,因此项目施工结束后在整个区域动物的多样性状况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6、大瑞铁路跨桥河地段不涉及鱼类“三场”分布。

7、对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工程开工段主要以隧道、桥梁、车站形式经过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本工程造成了保护区的自然植被面积的少量减少,不会对保护区的功能、保护区的结构完整性造成影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云南省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建设单位正办理相关法律手续。

8、对苍山洱海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影响

工程主要以隧道形式穿越风景区,距离游客集中的大理古城、三塔、蝴蝶泉及苍山游览区距离大于10km,线路与旅游线路无交叉,工程建设不改变山体地貌,不破坏景观,对风景名胜区的结构完整性无影响。

根据国务院《风景名胜区条例》、《云南省风景名胜区条例》,建设单位正办理相关法律手续。

9、对苍山国家地质公园

工程以隧道形式穿越地质公园南部自然生态区,穿越段总长8.483km。隧道穿越段未涉及地质公园保护区和重要地质遗迹点,隧道进出口均在地质公园范围外。线路穿越段对整体地质景观影响较小,不会对地质公园产生影响。

国土资源部已行文同意大瑞铁路穿越云南大理苍山国家地质公园。

10、对漾濞石门关省级风景名胜区影响

工程以隧道形式由景区马尾水游览区西南角穿过,景区内工程线路长1.0km。工程远离风景名胜区景点与游览线路,工程建设不破坏景观的连续性,同时也不影响风景名胜区结构的完整性。

根据国务院《风景名胜区条例》、《云南省风景名胜区条例》,建设单位正办理相关法律手续。

10、对保山博南古道省级风景名胜区影响

工程以隧道形式穿越博南古道省级风景名胜区的水寨景区及保山市中心城区景区,景区内工程长1.776km。铁路工程不会对风景名胜区景观造成破坏,进出风景区道路位于铁路隧道顶部,铁路工程建设对景区影响轻微。

根据国务院《风景名胜区条例》、《云南省风景名胜区条例》,建设单位正办理相关法律手续。

11、对大盈江、瑞丽江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影响

风景区内工程总长度7.825km,分别涉及大盈江、瑞丽江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畹町及瑞丽江两个景区。

线路以隧道形式穿越畹町景区的二级保护区,隧道进出口均不在景区范围,工程建设对畹町景区无影响。线路以桥梁及路基形式沿既有320国道进入瑞丽江风景区的二级保护区,与320国道距离100~400m,景观包括河流、农田植被及村庄,工程在施工期对该景区有一定程度影响,但施工完毕后,由于该区域光热降雨条件好,非常适宜植物生长发育,路基两侧可以较快形成绿化带,铁路工程对景观的影响将降低到轻微。

建设部已行文同意线路穿越大盈江、瑞丽江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12、对文物古迹影响分析

大瑞铁路以隧道形式穿越松山遗址保护区规划控制地带,距离其平面直线距离为51m,隧道埋深1030m。该地段施工不会影响地面文物的安全与稳定,工程建设不会影响地面景观。2.3 防治措施与建议

1、前期管理措施

(1)合理调配工程土石方数量,减少工程取弃土石方数量;(2)加强对基本农田的保护,进行基本农田占补平衡;

(3)贯彻环境保护设计理念,从环境保护角度进一步优化工程设计。

2、施工期管理和工程措施(1)加强对施工队伍的管理;(2)加强对地质灾害的治理力度;

(3)对取、弃土场采用浆砌片石、植树种草绿化等措施,控制施工期的水土流失。及时对取、弃土场地进行复垦、绿化;

(4)对铁路用地范围内进行乔、灌、草相结合的绿化设计。

3、运营期管理措施

(1)在项目区内设置告示牌和警告牌,提醒大家保护野生动、植物及其生境;

(2)加强对项目区内的生态保护,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法;

(3)建成投产运营后,运营单位重点要加强对沿线林草植被的管护,确保沿线植被的恢复和水土保持功效。声环境影响分析

3.1 声环境质量现状

评价范围内共分布有78处敏感点,其中居民区69处、学校7所、医院2所。沿线环境敏感点声环境质量现状良好,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相应功能区标准要求。3.2 声环境影响分析

工程施工期间,推土机、挖掘机和打桩机等施工机械对施工场地附近居民产生一定影响,特别是重大桥梁、隧道工程,由于施工周期较长,施工人员较多,施工机械多,对附近居民区噪声影响较大。

工程建成运营后,铁路沿线噪声将有较大幅度的增加。铁路边界处,昼夜预测值均满足GB12525-90修改方案铁路边界噪声限值70/60dB(A)的要求。4b类区昼间预测值近期达到4b类标准要求;部分预测点夜间超过4b类标准。2类区昼间预测值近期达到2类标准要求,部分预测点夜间超过2类标准。3.3 防治措施与建议

施工期声环境污染治理措施有:合理安排施工场地,噪声大的施工机械远离居民区布置;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高噪声作业尽量安排在昼间,施工工艺要求必须连续作业的,应向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申报;加强施工期环境噪声监测等。

运营期设置声屏障、通风隔声窗、功能置换或拆迁等措施。建议采取合理规划及建筑物布局、控制铁路两侧用地、加强铁路管理、提高铁路装备技术含量、加强铁路两侧绿化、建立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等措施进一步减低铁路噪声。振动环境影响分析

4.1 振动环境质量现状

评价范围内共有敏感点58处,其中居民区54处,学校3处,医院1处。沿线敏感点其昼间监测结果均能满足《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GB10070-88)中相应标准要求。4.2 振动环境影响分析

距离线路中心线30m处及30m外振动预测值昼、夜均满足《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GB10070-88)“铁路干线两侧”昼间80dB/夜间80dB标准要求。4.3 防治措施与建议

对强振动施工机械要加强控制和管理,在敏感点附近要控制强振动作业。根据隧道施工断面与建筑物的距离、隧道的岩性以及建筑物的结构类型合理选择施工方式,按照《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03)在爆破影响距离内控制或不进行爆破作业,保障地表建筑物安全。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及时与居民沟通,时刻监控施工对建筑物及地表的影响。若建筑物出现异常,应立即对人员、财产等进行疏散,对损坏的建筑物或构筑物按照损坏情况进行合理赔偿。

建议沿线地方规划部门参照本报告书,严格控制新建住宅等敏感建筑物与本线之间的距离,从规划建设开始就避免铁路振动影响。建议按照《铁路运输安全保护条例》的要求,将距铁路较近的敏感建筑结合城镇规划和新农村建设,逐渐拆迁或改变其使用功能。运营期要加强轮轨的维护、保养、定期进行轨道打磨和车轮的清洁与旋轮工作,以保证其良好的运行状态,减少附加振动。电磁环境影响分析

5.1 电磁环境质量现状

本工程沿线城镇居民收看电视主要采用有线方式,农村居民则多数采用卫星天线接收卫星电视信号。铁路沿线除靠近大理附近的敏感点电视信号较强,采用普通天线收看效果较好外;大部分敏感点地处山区,广播电视信号场强很弱,采用普通天线无法收看。5.2 电磁环境影响分析

工程后大部分居民收看电视基本不会受到影响;少数居民点中采用普通天线收看电视的居民,工程后过车时收看质量受到一定影响,但接收信噪比仍大于35dB,仍可满足正常收看要求。牵引变电所产生的工频电磁场不会对变电所围墙以外居民的身体健康产生有害影响。5.3 防治措施与建议

尽管牵引变电所围墙以外工频电、磁场未超过标准,但为了以进一步降低工频电磁场,消除人们的心理顾虑,减少施工和运行后纠纷,建议最终确定牵引变电所施工位置时,保证变电所围墙距敏感建筑(医院、学校、居民住宅等)大于30m。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

6.1 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

(1)水文地质现状

本线穿行于云贵高原的西部边缘,著名的横断山南段,地势错综复杂。大理至芒市地势北高南低,为著名的滇西纵谷地带。芒市至瑞丽位于云贵高原西南端,高黎贡山的南延部分。区内岩性以沉积岩为主,自新生界第四系(Q)各类成因的松散层,至下古生界寒武系(∈)各类碎屑岩、化学沉积、变质岩岩均有分布。地下水在不同的地质构造单元,有不同的特征,地下水类型有地下冷水和地下热水两个大类,与本工程密切相关的主要是地下冷水,分为孔隙水、基岩裂隙水、断裂带水及岩溶水四个类型。

(2)地下水环境保护目标

本次评价中地下水环境保护目标为隧道顶部分布的集中式地下水饮用水源保护区、集中居民点饮用的零散井、泉点以及地表水体。6.2 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

(1)主要环境影响

线路大理至保山段已施工隧道的段落施工中对地下水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已经导致了沿线多座隧道隧顶居民用水困难。

线路保山至瑞丽段目前还未施工,其中,保山隧道于穿越龙泉门(易罗池)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二级及准水源保护区范围,主要保护目标为龙泉门(易罗池)泉点(暗河出口)以及其补给径流通道。根据现阶段地质勘察结果,隧道轨底位于朝阳寨~易罗池暗河通道以上,隧道施工虽然不会直接揭穿该暗河管道,但隧道施工仍可能对易罗池泉点流量产生影响。高黎贡山隧道下穿八O八水库,隧址与水库水力联系较小,但是在隧道开挖以后,由于施工扰动,两者有发生水力联系的可能,对水库有一定影响。6.3 防治措施与建议

1、线路大理至保山段内已施工隧道将加强堵水措施,同时实施还建水源方案。

2、下阶段施工时坚持“以堵为主、堵排结合、限量排放”的防治水原则和“先探水、预注浆、后开挖、补注浆、再衬砌”的设计、施工理念,达到堵水防漏的目的。

3、在碳酸盐岩分布区,采取施工前作详细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查明地下岩溶发育分布范围及大小,对岩溶溶洞发育较大且治理难度较大地段,采用绕避的方法,对岩溶发育较小且治理较为容易地段,采用跨越、灌浆、夯实回填等工程措施后进行建设,避免施工致使岩溶塌陷。地表水环境环境影响分析

7.1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

工程跨越的西洱河、怒江、芒市大河、瑞丽江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体,其中西洱河、怒江部分水质监测断面水质劣于GB3838—2002Ⅲ类标准,主要为有机型污染,其余河流断面水质均满足GB3838—2002Ⅲ类标准。工程跨越的澜沧江为Ⅱ类水体,其水质满足GB3838—2002Ⅱ类标准。

7.2 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桥梁、路基站场及隧道等主体工程施工对水环境的影响,以及施工营地生活污水、混凝土搅拌废水、桥梁施工废水、车辆冲洗点废水以及施工机械维修废水排放对沿线水体水质的影响。

运营期废水主要来自沿线各站、段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污水若随意排放将对沿线水体水质的产生影响。

7.3 防治措施与建议

施工期地表水环境保护措施:桥梁钻孔桩基础附近、施工机械冲洗点、拌合站、制(存)梁场等产生高浊度废水的工点设置沉淀池等措施;及时清理弃渣并运至弃渣场处置,做好水土保持;采取工程及植物措施对路基边坡、隧道仰坡、施工便道等进行防护;施工营地尽量租住当地房屋,其生活污水尽量纳入既有排水系统,自建施工营地需设置生活污水预处理设施;加强施工队伍的管理,强化施工人员环保意识,加强施工机械管理,防止跑、冒、滴、漏。

运营期地表水环境保护措施:车站生活污水采用SBR污水处理设备、人工湿地生物处理模块、厌氧生物滤罐或沼气净化池处理后达标排放。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8.1 空气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根据2012年大理市空气质量监测数据、《2012年保山市环境状况公报》及《2012年瑞丽市环境质量公报》,工程沿线区域空气环境质量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及修改单二级标准。

8.2 空气环境影响预测分析

施工扬尘等将对施工作业场所附近空气环境产生影响产生一定影响,拌合站、制(存)梁场、材料厂扬尘以及施工机械尾气对空气环境影响轻微。

报告书提出的环保措施为:施工场地及运输道路洒水降尘、尽快绿化,弃渣场裸露的弃渣须采取密目网覆盖、洒水或其他防止扬尘的措施;运土车辆合理选取、组织行车路线,经过城镇、村庄和主要交通干道时要用蓬布覆盖;车辆驶离施工现场时必须进行冲洗;拌合站、制(存)梁场、材料厂中易产生扬尘的砂石料场等应远离空气环境敏感点布设,拌合站、制(存)梁场、材料厂场地硬化,设沙石料堆放棚等;采用满足尾气排放标准要求的施工机械,优先使用低含硫量的汽油或柴油等。

本工程采用电力牵引,属于清洁能源,采用电能供应热水,不设置燃煤和燃油锅炉,工程运营对沿线空气环境基本无影响。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本工程施工期将产生拆除废料其成分主要为碎砖、混凝土、碎瓦、砂浆、桩头、包装材料及施工人员生活垃圾等。施工期建筑废料尽量回收利用,不能利用的废料运送至当地的建筑垃圾处置场或妥善处理;在施工营地设置垃圾临时堆放点,集中收集的施工人员生活垃圾委托当地环卫部门统一处理,加强施工队伍的环境管理,垃圾处置原则上纳入当地的环卫系统,重点工点应设置垃圾临时堆放设施,以减轻施工期固体废物造成的环境影响。

运营期固体废物来源主要为车站职工生活垃圾,固体废物类型主要为果皮果核、包装纸袋及饮料瓶、罐、纸屑等,沿线垃圾定点收集后,委托当地环卫部门统一处置。

施工期、运营期要加强各类固体废物的收集、暂存、转运、处置过程的管理,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二次污染。结论

综上所述,新建铁路大理至瑞丽线符合《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8年调整)》和国家产业政策。

工程变更后,项目的建设与运行带来的生态、噪声、振动、地表水、地下水等方面环境影响,通过设计、施工及运营阶段落实报告书中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后,可得到控制或缓解。

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论证,在强化环保补救方案,并严格落实环保措施的前提下,新建铁路大理至瑞丽线变更工程建设可行。

第五篇:石家庄市城市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_百(精)

石家庄市城市轨道交通3 号线一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2012 年04 月 1.总论(一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石家庄市城市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工程

项目概要:石家庄市城市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工程起点为西三庄站,终点为位同站,穿越了新华区、桥西区、桥东区、裕华区四个行政区。

本线的一期工程位于中心城区范围,线路沿联盟路、中华大街和塔北路敷设,穿越西三庄街、友谊大街、和平西路、中山西路、裕华西路、槐安西路、建设南大街、体育南大街、富强大街、谈固南大街、东二环路等主要相交的城市主干道。沿途经过:水上公园、市庄、新百商场、十一中、新石家庄站、印刷二厂、塔冢、裕华、南王、卓达、位同等主要的客流集散点。线路全长19.5km,均为地下线。共设车站17 座,平均站间距1.175km。3 号线一期工程设车辆段一座——位同车辆段,位于京珠高速公路与南二环路交叉口东南角地块,占地约20公顷。

(二建设内容与规模

拟建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工程线路全长19.5km,均为地下线,共设车站17 座,平均站间距1.175km。在线路东端设位同车辆段1座,占地约20公顷。正线预留向西延、向东伸条件。

根据《石家庄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2-2020》,本线拟分期实施。1号线一期工程计划于2012年6月开工建设,设计工作和土建施工全线同期进行实施,全线计划于2017年6月通车试运营,全线施工总工5年。

(三评价等级

(1城市生态环境评价工作等级

根据HJ 19-201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中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项目占地长度小于50km,项目区为一般区域,确定生态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

(2声环境评价工作等级

评价范围内各类声环境功能区的噪声敏感建筑的增加量将超过5 dB(A,根据HJ 453-200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城市轨道交通》中规定的评价等级划分原则,本次声环境影响评价按一级评价开展工作。

(3振动环境影响评价等级

参考HJ453-200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城市轨道交通》,结合沿线地区实际状况,本次振动环境影响评价拟参照噪声评价的工作等级,按一级评价深度进行。

(4地表水环境评价工作等级

根据HJ453-200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城市轨道交通》中规定,地表 水环境影响评价按HJ/T2.3 三级评价相关要求开展工作。(5地下水环境评价工作等级

综合分析包气带防污性能为中-弱,含水层污染特征分级为中-易,建设场地含水层易污染程度分级为不敏感,污水排放级别为小,污水水质复杂程度为中等-简单等评价因子,依据Ⅰ类建设项目评价工作等级分类,确定本次地下水环评工作等级为二级。

(6大气环境评价工作等级

由于地铁列车采用电力车组,无废气排放;在车辆段内工作的内燃轨道车、锅炉房废气及餐饮设施废气排放量很小;地下车站排风亭排气中的异味对周围居民生活环境产生一定影响,根据HJ/T2.2-200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的规定,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且可进一步从简。

(四评价范围

(1城市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评价范围

鉴于本工程所处地理位置及环境影响特点,同时参考《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城市轨道交通》,评价范围拟定同工程设计范围。

(2声环境评价范围

各车站风亭、冷却塔周围50m以内区域,车辆段厂界外50m区域,必要时适当扩大。

(3振动环境评价范围

环境振动及文物振动影响评价范围为距线路外轨中心线两侧60m;室内二次结构噪声影响评价范围为隧道垂直上方至外轨中心线两侧10m。

(4地表水环境评价范围

工程废水直接排入城市污水管网,评价范围为工程废水排放口。(5地下水环境评价范围

本次工作调查与评价范围:西起山区平原区界线,东至九门、大同、丽阳、城郎一线;北自滹沱河冲洪积扇与磁河冲洪积扇交接处,南至栾城县冶河镇一线,总面积1321.273km2。

(6大气环境评价范围

各车站排风亭周边50m内区域;车辆段、停车场新建锅炉房周围200m 以内的区域。对于车辆段内燃轨道车、燃气锅炉及餐饮设施排放的废气只说明污染物排放情况,不进行扩散分析。

(7固体废物评价范围

沿线车站、车辆段产生的生产、生活垃圾。(五评价标准

1、环境质量标准

1环境噪声标准: 环境噪声评价执行国家《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相应标准;交通干线、铁路两侧执行“4a类标准”标准限值;2评价范围内各敏感建筑环境振动标准根据用地性质分别执行GB10070-88《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中的相应限值;3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执行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2000]1 号“关于发布《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修改单的通知”的有关规定;4民心河水质分别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Ⅳ类水域标准;5地下水:执行国家《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Ⅲ类标准。

2、污染物排放标准

1施工期噪声应执行GB12523-90《建筑施工场地噪声限值》;2该项目位同车辆段厂界噪声执行国家《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的1类标准。

3电磁: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18号令《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4各车站排水水质执行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三级标准;5位同车辆段设置有小型食堂,餐饮油烟排放执行《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B18483—2001中的有关标准限值;6固体废物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有关规定。2.环境质量结论(1大气环境

2009年石家庄市城区环境空气呈现“煤烟型”污染特征,城区环境空气综合污染指数为1.08,污染等级为轻污染,主要污染物为降尘。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的年日均值为0.104毫克/标立方米、0.046毫克/标立方米、0.035毫克/标立方米,同比去年可吸入颗粒物下降了9.6%,二氧化硫与去年持平,二氧化氮上升了12.9%。目前大气主要污染物也为可吸入颗粒物。

(2水环境

民心河目前水体为劣Ⅴ类。

2011年10月15日和2012年2月20日对轨道交通3号线周边井进行了两次采样监测。由监测结果可知:高水位期,除三教堂外其余井点总硬度都超标,此外,二十里铺硝酸盐超标,西三教溶解性总固体超标,石药厂硝酸盐超标,二十七军部队溶解性总固体、硝酸盐超标,棉二厂硝酸盐超标,棉七仓库硝酸盐异常。综上所述,采样井点主要是总硬度及三氮超标,总硬度超标与石家庄市地下

水位下降,降落漏斗的形成有关,水位下降使得还原环境转化为氧化环境,且径流条件变差,增加了地下水中硬度。上述三氮超标取样点都位于生活区,三氮超标主要由于生活污水、粪便及生活垃圾的排放引起。

(3电磁辐射环境现状

根据2009年石家庄市辐射环境监测数据,石家庄市城区电磁辐射环境0.10MHz~3000MHz的“电场强度”在0.09~0.71V/m之间,低于电场强度限值,石家庄市辐射环境较好。

3.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1本工程共有17座车站,工程采用的明挖法、暗挖法、盖挖法及盾构法相结合的施工工法,具体站区的施工工法亦是根据站区环境而定的,而且工程设计中已充分考虑了地面交通疏解和施工期环境保护问题,因此本工程采用的施工方法是可行的。

本工程大部路段位于城市区域,施工点多、线长、工程施工将不可避免对沿线环境产生影响,施工期对环境的主要影响是大气环境,另外对绿地、水环境、交通、景观、社会环境均有一定的影响,须采取必要措施。

(2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及有关其他国家、石家庄市有关建筑施工环境管理的法规要求,并将本次评价提出的各项建议措施落实到施工的各个环节,做到文明施工,使施工期环境影响降到最低。

(3施工单位应根据石家庄城市绿化相关要求,工程影响城市绿化的,在设计中和施工前,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城市绿化管理部门确定保护措施。建设工程竣工后,施工单位必须按有关规定拆除绿化用地范围内的临时设施,清理干净场地,为绿化创造条件。

(4为使施工对沿线地区居民生活和交通影响降至最低程度,对城市交通进行分流规划,对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走行路线及时间进行统一安排,防止交通堵塞。对施工引起的管线、路面、建筑物的破坏应随时维修恢复。

(5施工期噪声、振动对环境的影响,主要应从管理的角度加以控制,如:合理安排工作时间,高强噪声、振动工作如打桩等不应安排在夜间进行;对于噪声、振动影响较大的工作,距振动敏感建筑物应当保留合理的距离,还应在施工场地厂界靠近敏感建筑一侧临时建设4m高的隔声围墙或隔声屏障,同时也可考虑在靠近敏感点一侧建临时工房以起到隔声墙作用,以减轻噪声和振动的影响。

(6建设单位应根据石家庄垃圾渣土管理的相关规定,及时到市政管理部门办理相关申请,运输垃圾、渣土的车辆实行密闭运输,不得车轮带泥行驶,不得沿途泄漏、遗撒。

(7各车站施工点产生的废水均可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排水水质可满足《污 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三级标准。

(8应妥善处理市民投诉,由于本工程施工范围广、时间长、不可避免会噪声附近居民生活不便,正确对待和妥善处理群众投诉,很大程度上能使问题得以顺利解决。为此施工单位应专门设立“信访办”,接待群众投诉并派专人限时协调解决,尽量争取居民谅解,取得市民的支持和理解。

(9本工程沿线周边没有污染严重的化工、造纸、皮革等工业企业,土壤中不会含有较高浓度的有毒物质,工程弃土为一般性土壤。但所有施工单位在工程施工中依然应给予高度重视,要有风险防范意识,施工前应对施工人员做好土壤中毒防范的提示、防护及应急处理工作,在施工过程中如发现异常迹象,还应立即停工,待相关部门进行处理,在未明确土壤检测结果和处置意见前不得继续开工。

4.运营期环境影响(一景观环境影响

(1石家庄地铁3号线一期工程线路经过地区是以人类活动为中心,以城市生产为基础的人工生态系统。该生态系统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及功能完整性,由于人工的

有效管理及能量补给,系统可以得到较稳定的维持和发展,并具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因此本工程的建设基本不会影响区域原有的城市生态系统。

(2与城市地面交通比较,本项目除停车场、车辆段集中占地较多外,沿线仅有出入口、风亭占用少量土地,因此因工程占用的土地大为节省。而且本线沿城市既有(或规划道路行进,在缓解地面交通的同时,可最大限度保留既有道路中间和两旁绿化,有利于绿地等城市生态基础设施的建设,从而可达到改善城市景观的目的。

(3地铁3号线一期工程投产运营后,将提高沿线地区各功能拼块景观的通达性,使沿线功能斑块之间各种生态流入、输出运行通畅,从而保证城市的高效运转,提高城市景观生态体系的稳定性,确保了城市的健康发展。

轨道交通具有绿色环保、节能高效等优势,地铁3号线一期工程在增强沿线景观稳定性,促进沿线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可以最大限度降低对环境的破坏。

(二文物影响

(1地铁3线沿线两侧60米范围内有1处文物保护单位,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旧址。现场对沿线文物保护单位的振动监测表明:各文物保护单位振动速度为0.01mm/s,振动速度较低,均可满足《古建筑防工业振动技术规范》(GB/T50452-2008要求。

(2尽管根据预测,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在运营期可以满足《古建筑防工业振动技术规范》(GB/T50542-2008的要求,但考虑到文物保护单位的特殊意义,环评对以上1处文物保护单位区段加强了减振措施。

(三噪声环境影响

(1本项目沿线共有21处噪声敏感目标,32个噪声敏感建筑,主要受地下车站排风亭和冷却塔噪声影响。

工程沿线敏感点环境噪声现状昼间为43.8~74.2 dB(A,夜间为40.2~62.7 dB(A,对照GB3096-2008各敏感点执行的相应标准,昼间32个测点中11个测点超标,超标

率为34%,超标量为0.7~4.2 dB(A;夜间32个测点中9个超标,超标率为28%,超标量为1.6~8.1 dB(A。

通过环境噪声现状调查及监测得知,评价区域现状声环境主要受道路交通噪声、社会生活噪声的影响。

3号线一期工程分布在中心城区范围,道路纵横交错、机动车辆流量大,道路交通噪声影响突出。联盟路、中华大街、新石家庄站、塔北路等既有城市道路车流量较大,是造成声环境敏感目标现状超标的主要原因。地铁3号沿线同时分布有居住区,位于这些位置的声环境敏感目标还受到社会生活噪声影响。

(2噪声环境影响分析 1地下线段

本项目非空调期环控设备正常运行后,在未采取有效噪声防护措施前,在昼间共有16处敏感点,23栋敏感建筑噪声预测值超标;在夜间共有20处敏感点, 28栋敏感建筑超标;各敏感点环境噪声超标量昼间在0.2~13.0dB(A,夜间在2.0~23.0dB(A之间。在非空调期,风亭的运行对周边的敏感建筑存在一定的影响,对比现状环境噪声监测结果,车站风亭投入使用后,在风亭运行期间风亭噪声使周边敏感建筑昼间超标率增加了38%,夜间超标率增加了47%。同时风亭噪声还使敏感建筑的昼夜噪声预测值有所增加,在非空调期内,由风亭噪声引起的贡献量分别为昼间0.1~5.9 dB(A,夜间0.1~13.3 dB(A。

本项目空调期环控设备正常运行后,在未采取有效噪声防护措施前,在昼间共有16处敏感点,23栋敏感建筑噪声预测值超标;在夜间共有20处敏感点, 28栋敏感建筑超标;各敏感点环境噪声超标量昼间在0.2~15.5 dB(A,夜间在2.0~25.5dB(A之间。对比现状环境噪声监测结果,车站投入使用后,在冷却塔、风亭运行期间冷却塔、风亭噪声使周边敏感建筑昼间超标率增加了38%,夜间超标率增加了47%。同时冷却塔、风亭噪声还使敏感建筑的昼夜噪声预测值有所增加,在空调期内,由冷却塔、风亭噪声引起的贡献量分别为昼间0.1~7.9 dB

(A,夜间0.1~15.7 dB(A。2车辆段

位同车辆段位于1类功能区,预测结果显示,在距车辆段出入段线40m之外能满足1类功能区的声环境质量要求。经现场调查,位同车辆段周围40m范围内目前无居民住宅等敏感建筑,且车辆段平面布局时将高噪声设备靠近厂区内

侧设置,减小对周边噪声影响。(3防治措施建议

1对地下车站环控噪声污染防治措施包括:建议全部地下车站采用超低噪声冷却塔;13处风亭区进、排风消声器加长至4m以上,需增加投资150万元;3处风亭区调整位置,使其远离敏感目标;3处距离风亭15m以内的敏感点拆除,需增加投资1700万元。位同车辆段采取必要的工程减噪措施,以满足厂界噪声要求,需增加投资80万元。

2地下线经过大量非建成区,在这些地区进行建设时,地面新建的噪声敏感建筑物应与地铁车站风亭、冷却塔留有足够的防护距离,具体为:噪声敏感建筑物与地铁风亭的距离不应小于15m,在此范围内应禁止建设噪声敏感建筑物。根据噪声预测,在采用低噪声设备的条件下,距风亭和冷却塔23m之外才能满足2类功能区的声环境质量要求,35m之外才能满足1类功能区的声环境质量要求,如在此范围以内建设声环境敏感建筑,则应由建设单位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3列车进出车辆段线路位于地面部分的线路两侧40m范围内限建噪声敏感建筑物。

(四振动环境影响(1现状评价

现状环境敏感点振动监测结果表明,地铁沿线各监测点昼间的VL Z10监测值为48.7~66.2 dB,夜间的VL Z10监测值为45.6~64.3 dB。各监测点监测值均符合GB10070-88《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中不同环境振动功能区规定的昼夜限值。

(2预测评价

环境振动预测结果表明,本项目沿线共有振动敏感点107处,共设283个振动预测点,对照沿线各敏感建筑所在区域的振动标准限值,在运营期地铁列车振动VL Z10对沿线环境的影响在52.5~84.8 dB之间,按VL Z10进行评价,沿线有62个预测点昼间超标,97个预测点夜间超标,超标率分别为22%和34%。其中昼间超标0.1~14.6 dB,夜间超标0.1~17.6 dB。

按VL Zmax进行评价,本工程沿线共有97个预测点的预测值(VL Zmax超过了测点所在区域的昼间振动限值,159个预测点超过夜间限值,超标率分别为34%和56%。其中昼间超标0.1~17.6 dB,夜间超标0.1~20.6 dB。这些测点超标的原因主要包括距离线路过近和列车行经速度较快。

本次评价敏感目标中,有10处敏感目标二次结构噪声超过参考标准,超标0.2~1.1 dB,可能受二次结构噪声影响。采取减振措施时对结构噪声影响加以考虑,适当加强减振措施,以减轻二次结构噪声的影响。

根据预测,本工程沿线的1处文物保护单位在运营期可以满足《古建筑防工业 振动技术规范》(GB/T50542-2008的要求。但出于保护文物的角度出发,对通过文物保护单位路段,增加相应的减振措施。

(3振动污染防治措施与投资

由于列车经过时的VL zmax比VL z10值略高(约3dB,在本工程采取减振措施时,应充分考虑到列车通过时振动最大值对建筑的影响。根据公众对轨道交通振动的投诉情况和以往地铁项目环评管理和验收的经验和要求,依据《城市轨道交通环

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453-2008中振动治理措施的有关规定,本次环评以VL zmax作为采取减振措施的参考值。

综合考虑目前国内外地铁工程中常用的减振措施,并考虑其综合减振性能和施工的便利性,本次环境影响评价建议全线共需采取弹性长轨枕8602双线延米(17204单线延米,采用钢弹簧浮置板5310双线延米(10620单线延米。需要投资为13717万元。

在采取了本次环境影响评价建议的工程减振措施后,本工程可以将地铁列车的振动控制在标准规定之内。

(4振动影响范围

建设单位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应积极与规划部门沟通,对线路两侧规划敏感地块的建设提出合理建议,本次环评提出线路两侧距外轨中心线30m振动防护距离范围内,不宜规划建设住宅、医院、学校等振动敏感建筑。

(五电磁环境影响

(1根据全国很多建成地铁线路运行监测资料类比分析,3号线所产生的电磁辐射远低于环境电磁波容许辐射的国家标准限值,不论在站台、线路还是变电所附近都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有害影响。

(2根据类比分析,工程各种无线电干扰较低,能够满足电视收视信噪比指标的要求,在距电磁辐射污染源10~20 m以外区域已基本不受干扰影响,而且3号线地铁沿线已基本全部安装有线电视系统,所以工程的建设对沿线居民收看电视的总体影响很小,不影响正常收看电视节目,因此无需采取专门的防护措施。

(3运营期应加强绝缘子和接触轨的清洁维护工作,避免因污染放电形成电磁辐射噪声。

(六大气环境影响

(1本次环评调查结果表明,本工程地下车站风亭50m范围内存在19处环境保护目标,其中有7处保护目标位于地铁风亭15m范围内,分别为水月雅居小区3#楼、在建柏林庄住宅、市建材局宿舍、玉德里平房区、东王庄村平房、西王庄平房、位同新村11#楼。针对不同情况,环评建议建设单位在项目实施时,对3处平房敏感点玉德里平房区、东王庄村平房、西王庄平房位于风亭周边15m范围内的建筑进行环保拆迁;结合噪声治理,泰华街站的2号风亭建议往东

边泰华街挪动,柏林路站的1号风亭建议西移至中华北大街;卓达站的2号风亭建议西移谈固南大街。

关于石家庄地铁3号线一期沿线尚未进行详细规划的住宅、医疗、教育科研用地的地块,本次环评建议建设单位应与规划部门充分沟通,结合区域改造规划,在完成道路红线和车站用地范围内建筑拆迁的同时,新的规划建设中的住宅地块,将来进行项目详细规划时应注意在风亭周边留出至少15m的限建距离。

(2根据类比调查,地铁建成初期,隧道及风道内残留灰尘较多,TSP浓度较高,经过一段时间,基本上满足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限值要求。SO2和NO2基本上与地面空气质量状况一致。

(3车辆段的内燃轨道车系流动源,废气污染物排放量较少,对周边环境空气影响不大。采暖锅炉及餐饮设施均以清洁能源天然气为能源,燃烧废水为少量的SO2、NO X,也不会对周边环境产生大的影响。

(4石家庄地铁3号线一期工程建成后,近期除烟尘、SO2、THC少许增加外,较重污染物NO X、CO和THC又大幅减少。由此可见主要大气污染物均有大幅度的消减,对改善大气环境有着重要作用。

(5为使风亭吸入的新风受汽车尾气污染影响较小,建议风亭建筑设计时应将排风口朝道路一侧,进风口背朝道路一侧,同时采用绿化措施,在道路与风亭之间种植密集型绿化林带,屏蔽汽车尾气的侵入,改善风亭进风质量,减少汽车尾气对地铁内环境空气的影响。

(七地表水环境影响

(13号线一期工程17座车站日均排水总量为636.13m3/d,23.22万m3/a。其中印刷二厂站、塔冢站、南王站、卓达站、位同站5个站周边没有污水管线,需要自建污水管线,接入规划的污水管网,最终进入桥东污水处理厂。各车站生活污水经化粪池预处理后,直接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最终进入城市污水处理厂。各车站排水水质均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三级标准要求。

(2位同车辆段内采用雨污水分流制,生活污水经生物接触氧化+MBR处理后回用于场区内冲厕和绿化,不外排;检修车间的含油废水经隔油池、气浮池处理后,达到检修工艺要求后循环使用;洗刷废水经中和、沉淀、隔油、过滤处理后,重复利用,余水定期排入含油废水处理系统。车辆段产生的污水非冬季可作到零排放,冬季生活污水处理后的再生水利用不完,可以接入雨水管网,排入周边沟渠。

(3本项目在下阶段设计时,应在各车站、位同车辆段的污水处理池、化粪池和污水管接头处,采取严格的防渗措施,并建立健全雨污分流排水系统,防止污染地下水。

(4本工程各设施共排放污水23.22万m3/a,各项污染物的排放总量为CODcr 92.87t/a、BOD5 58.05t/a、SS46.44t/a,氨氮5.08 t/a。

石家庄市城市轨道交通 3 号线一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5)位同车辆段内检修车间含油废水的水质很大程度上与工作人员的操作 情况有关,如操作不当和管理不当,会使大量油污流入水沟,将使污水中石油类 含量增加。建设单位应严格管理,加强工人环保意识,尽量减少油的跑、冒、滴、漏,可有效减少对污水处理系统的负荷。

(八)地下水环境影响 地下水环境影响

1、地下水影响分析结论、(1)建设项目对地下水水位的影响 ①施工期 根据轨道交通3号线结构底板埋深、现状及施工期预测地下水位,并考虑连 续丰水年对地下水位的影响,施工过程中车站和区间不涉及到施工降水。②运营期 根据轨道交通 3 号线结构底板标高、预测地下水位标高,并考虑连续丰水年 对地下水位的影响,运营期最高地下水位标高低于轨道交通 3 号线底板标高,地 轨道交通 3 号线线路也不会

改变地下 下水不会对轨道交通 3 号线造成浸泡影响,水流场。综上,在建设期和运营期,地下水位均低于各站的基础标高,因此石家庄轨 道交通 3 号线建设不需要降低地下水位,轨道交通 3 号线的建设也不会改变地下 水流场。(2)建设项目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 ①施工期 拟建项目环境影响因素施工期污水主要来自施工作业产生的泥浆水、施工机 械及运输车辆的冲洗水、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下雨时冲刷浮土及建筑泥沙 等产生的地表径流等。如管理不善,乱堆乱放,可能转入环境空气或地表水体,并通过包气带下渗影响到地下水环境。施工期产生的建筑垃圾及生活垃圾,将被集中堆放于有防渗措施的区域,统 一收集后由环卫部门定期运走集中处理。不会长久留存,避免降雨淋滤作用的影 响,不会影响地下水。施工期正常工况,经预测地下水中污染物的浓度没有超出检测限,可视为对 地下水没有影响。施工期非正常工况,化粪池开裂污染物外泄,只要在 7 天事故 处理期内修复好,地下水中污染物的浓度将不会超出检测限,可视为对地下水没 有影响。②运营期 拟建项目产生的生产废水经隔油池预处理,生活污水经化粪池、隔油池预处 理后排入石家庄市政管网。运营期正常工况,各车站点污染物的跑冒滴漏没有使地下水污染物的浓度超

石家庄市城市轨道交通 3 号线一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出检测限,视为对地下水没有影响。而位同车辆段由于污染物浓度大,长期跑冒 滴漏使地下水污染物的浓度不但可以检出,而且已超标,故防渗和定期检测工作 必须做好,防止对地下水质造成影响。运营期非正常工况,化粪池开裂污染物外 泄,只要在 7 天事故处理期内修复好,地下水中污染物的浓度将不会超出检测限,可视为对地下水没有影响。综上分析,建设项目场区地下水敏感性差,污染物排放简单,在落实好防渗、防污措施后,本项目污染物能得到有效处理,对地下水水质影响较小,项目的建 设不会产生其他环境地质问题,因此对地下水环境质量影响较小。

2、地下水环境保护对策和措施、(1)建立地下水监测网络 应对项目区周围浅层孔隙水和深层岩溶水进行长期期监测,一旦发现污染情 况应及时查明污染原因并采取相应补救和应急措施。为及时掌握地下水动态与水质变化趋势,应对场区及其周围地下水质进行定 期监测,通过对监测井中水质监测可掌握浅层含水层水位变化动态及水质情况。场区内监测井应每月定期取样分析,上、下游应每季

度定期取样监测分析,发现异常,应增大监测频率。一旦发生紧急污染物外泄情况,对场区范围内以及周边布设的监测井进行紧 急抽水,所抽取的地下水统一存放在储水池内。并进行水质化验分析,分析频率 开始可以为每小时一次,随分析结果可逐渐延长分析时间。(2)对废水贮存池、污水处理厂等点状产污区应采用防渗基础、硬化地面 等严格的防渗漏措施,同时应杜绝多点分散排污引起的多点污染源。(3)对于污水输送管道等线状产污区采用沿途地基的防渗漏处理措施,因 此应建立严格的防渗管网,并应设置管道沟,以便及时发现漏水点,完善废水排 放系统。(4)结合拟建场址的工程地质勘查报告,建设单位应认真做好场区防渗可 行性研究工作。

(九)固体废物环境影响 本工程施工期间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工程弃土弃渣,在按照有关要求清运 到市政府规定的消纳场后,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本工程运营期产生的固体 废物主要为生活垃圾,其产生量为 391.28t/a,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统一收集后纳 入城市垃圾处理系统;废金属屑回收再利用;废蓄电池定期由厂家回收,含油废 水处理系统产生的污泥、废油和渣、各工序擦拭油布、废变压器油委托具有相关 资质的单位进行无害化处置,不会造成危险固体废物危害。因此本工程施工期间和运营后产生的固体废物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很小。5.工程建设合理性分析 .

石家庄市城市轨道交通 3 号线一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1)石家庄地铁 3 号线一期工程的建设符合《石家庄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和《石家庄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2-2020)》以及沿线 土地利用规划。(2)在《石家庄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2-2020)》相比,地铁 3 号 线一期工程设计方案在线路走向上相同,在中心城区仍以地下线的形式敷设,尽 量减少对沿线区域的景观切割和噪声环境影响。本项目在总体是符合原规划意图 的。(3)石家庄地铁 3 号线一期工程的现阶段设计方案基本落实了规划环评及 其审查意见的要求和建议,从源头上也即从项目线路走向及敷设方式上降低了本 项目对沿线环境和文物的影响。综合以上可以看出,本工程符合石家庄市城市总体规划、轨道交通近期建设 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线路走向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是可行的。6.公众参与 .(1)本项目环评认真执行公众参与的制度,公众多层次多方位的参与了本 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报告编制,不同意见的公众的意愿得到了充

分表达,环评报 告采纳了与本项目环境保护、环境影响评价相关的建议、意见和要求,同时,对 公众意见采纳与否的情况均予以告知。(2)本次调查共发放公众参与调查问卷 280 份,回收 280 份。公众参与结 果显示,有 97.85%的调查者支持本项目的建设,其中 27.96%的被调查者在保证 出行方便、不干扰正常生活、要求治理达标、或要求赔偿和搬迁条件下支持本项 目。不支持的人有 4 人,占被调查者总数的 2.15%。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石家庄 目前急需修建地铁 3 号线一期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也听取、回访了不同意项目的公众,将他们提出的规划意见、铁路噪声治理意见向相关部门进行了汇报。(3)建设时要加强文明施工,严格执行报告书中施工期的环保措施,避免 交通阻塞、污水漫流及施工扬尘、噪声扰民现象的发生。(4)沿线公众对噪声、振动方面的环境影响最为关注,环评建议建设、设 计、施工、运营等单位应重视公众所关注的环境问题,采取可行环保措施确保本 工程噪声、振动及施工期产生的不利影响得到有效治理;同时制定环境投诉应急 处置方案,依法及时处理建设及运营过程中发生的环境纠纷。(5)本次公众调查的结果提醒有关建设、设计、施工、运营和管理等单位 和部门应重视本工程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采取综合措施,取得沿线公众的理解 和支持,充分发挥本工程所带来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7.环境影响评价总结论 .

石家庄市城市轨道交通 3 号线一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本次环境影响评价认为,通过落实设计文件和本报告书提出的环保措施后,本工程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和减缓。在切实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的 前提下,本工程是一项社会效益显著、符合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协调 统一的工程,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工程选线基本合理,项目建设是可行的。

下载清远市龙塘镇垃圾填埋场封场整治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全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清远市龙塘镇垃圾填埋场封场整治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全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