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随州十岗至厉山公路新建工程补充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公示(27011904421661)
随州十岗至厉山公路新建工程补充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公示 随州十岗至厉山公路新建工程补充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已初步完成,现就环评工作进行公示。
一、项目基本概况
随州十岗至厉山新建工程全线位于湖北省随州市随县境内,路线走廊总体呈东南~西北向。随州十岗至厉山公路新建工程起点位于原316国道K1261+600处,终点在厉山镇接原316国道,路线全长约44.137公里,全部新建。其中从K1261+600~K1294+411.027共32.448公里已完成环境影响报告书,湖北省环保厅以鄂环函[2009]196号文批复。因线路调整,需新建线路11.689公里,从K1294+411.027~K1306+100,其中7.589公里为一级公路,4.1公里为二级公路。本次评价对新增11.689公里编制补充报告。
全线采用设计行车速度80Km/h的一级公路和二级公路标准建设,路基宽24.5米,沥青混凝土路面。全线永久性占地366亩,拆迁房屋面积58435m2;全线设大、中桥520m/3座。填方总量48.07×104m3,新增挖方总量50.12×104m3,设取土场1处,弃土场1处。
工程总投资22287.88万元,本项目前期工作计划于2010年4月底完成,工程计划于2010年5月开工,2013年5月建成通车,建设工期36个月。
二、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
工程施工主要产生占用土地、征地拆迁、植被破坏、弃渣、水土流失、粉尘污染等影响;营运主要产生噪声和水环境污染。
三、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拟采用的环保措施主要为征地拆迁补偿安置、水土保持、景观绿化、施工期道路洒水防尘抑尘等。
四、环境影响报告书提出主要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随州十岗至厉山公路新建工程是316国道改线工程,该项目的实施可以提高316国道随州城区和随县县城厉山镇段的通行能力,有效解决随州城区和厉山镇的交通拥堵问题,充分发挥随州市的区位势,增强对资金和技术的吸引力,有利于促进社会交流及区域经济发展,对完善区域公路网、提高运行效益起到积极作用,同时还对改善老316国道随州城区和厉山镇段两侧区域的环境空气及声环境
质量具有明显的正效益。
评价认为:随州十岗至厉山公路新建工程建设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而言是可行的。
五、公众查阅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的方式(见附件)
六、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和主要事项
是否支持本项目建设,项目选线是否合理,对征地拆迁的意见和看法,是否服从征地拆迁和安置计划,你认为本项目建设对生态环境、自然景观、林业生产、和当地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本项目污染防治对策和措施的建议,其它环保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等。
七、征求公众意见的具体形式
请使用信函、电子邮件及传真。
信函请寄至:武汉市武昌民主路555号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环境工程事业部(邮编:430071)
联系人:邓庆伟
电子邮件:jeyhbs@163.com
传 真:027-87811626
以上方式中均请注明“对随州十岗至厉山公路新建工程的环保意见”,同时注明您的真实姓名和联系方式,以便根据需要反馈。
八、公众提出意见的起止时间
本公告发布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
附件:随州十岗至厉山公路新建工程补充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第二篇:国道黄冈市巴河至蕲州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347 国道黄冈市巴河至蕲州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书(简本)
1工程概况
347 国道黄冈市巴河至蕲州公路工程为公路新建工程,道路全长63.182 km,采用四车道一级公路标准,设计速度为80km/h,路基宽24.5m。该项目沿线经浠水县巴河镇、兰溪镇、散花镇及蕲春县的彭思镇、管窑镇、八里湖农场、蕲州镇,路线总体走向由北向南。工程内容包括:桥梁、道路工程;同时还包括排水、照明、绿化、交通设施及其它附属工程。项目全线一共设置桥梁 5588 米/27 座,其中特大桥2742 米/2 座,大桥2058米/8 座,中小桥 660 米/15 座,小桥 38 米/2 座,全线桥梁比重8.84%。
项目全线中永久占地234.17hm2,临时占地81.43hm2,拆迁房屋面积194589m2。总挖方量118.80万m3,总填方量505.94万m3,借方426.08万m3,将产生永久弃方38.93万m3,主要为路基软土换填、桥梁弃渣、拆迁建筑垃圾、施工生产生活区硬化层清除等,弃置于沿线设置的10处弃渣场。
该项目投资总额为220399.83 万元,预计 2017 年1 月初开工,2019 年 12 月底完工。建设周期36个月。
2环境现状评价结论
2.1生态环境
(1)陆生植物资源
评价范围内植物资源较丰富,植被主要以林地和农田植被为主。主要树种为马尾松、杉木、柏树、樟树、桂花等,均为人工林地;主要灌草丛为盐肤木、五节芒、白茅、狗尾草、艾蒿、苔草等;农田植被以水稻、玉米为主。
评价范围植被类型多为地区常见物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主要有国家Ⅱ级保护植物樟树,均人工种植。
(2)陆生动物资源
评价区内共有两栖类动物1目4科8种;爬行类共有1目5科8种;鸟类有6目10科20种;兽类共有5目6科11种。
评价范围内没有发现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脊椎动物,有湖北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6种:中华蟾蜍、泽陆蛙、棘腹蛙、沼水蛙、饰纹姬蛙、乌梢蛇、灰胸竹鸡、珠颈斑鸠、大杜鹃、家燕、金腰燕、大嘴乌鸦、喜鹊、灰喜鹊、白鹭、华南兔等。
(3)水生生物资源
评价范围内水体主要有浠水河、蕲水河、望天湖、赤西湖及沿线池塘、沟渠等水域。评价范围内的水生生物资源均为地区常见种,鱼类主要有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鲤鱼、鳜鱼、黄颡鱼、青梢红鲌、鲫鱼、棒花鱼、刺鳅、泥鳅等;浮游植物以硅藻为主;浮游动物主要有原生动物、轮虫、桡足类,还有少量的枝角类;底栖动物主要有蜻蜓目、摇蚊幼虫、端足类、等足类等。
(4)土地利用现状
该项目总占地面积315.60hm2,其中永久占地234.17hm2,占74.2%;临时占地81.43hm2,占25.8%。评价范围以为耕地主,面积为181.5hm2,占评价范围土地面积的57.51%,是该评价范围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灌丛和灌草丛面积47.56hm2,占整个评价范围面积的15.07%。2.2环境空气
项目评价范围内两环境空气监测点,SO2、NO2、PM10监测浓度均没有超标情况,能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限值要求,项目区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较好。2.3水环境
现状监测表明:望天湖、赤西湖的水质均不符合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III类标准。其中望天湖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石油类、化学需氧量超标,超标倍数分别为0.14倍、0.13倍、0.98倍、0.17倍、1.81倍、0.15倍,赤西湖五日生化需氧量、总磷、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超标,超标倍数分别为0.54倍、1.51倍、0.31倍、0.05倍;浠水河、蕲河的水质均不符合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II类标准。其中浠水河五日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超标,超标倍数分别为1.2倍、0.23倍、0.16倍、0.47倍,蕲河五日生化需氧量、总磷超标,超标倍数分别为1.37倍、0.65倍。导致望天湖、赤西湖、浠水河、蕲河水质超标的主要因素有:沿岸截污设施尚不健全,生活污水未经处理进入;水产养殖造成氮磷超标等。2.4 声环境
根据黄冈市环境监测站监测结果,所选的35个典型区域环境噪声监测点(1#~35#)中除1#七里铺村申家湾、12#祠堂岗、20#涂墩村、21#钱铺村、27#丝茅径、30#茅山村区域噪声夜间超标,27#丝茅径背景噪声昼间噪声、夜间噪声均超标外,其他29个监测点位昼间夜间沿线居民点的声环境质量均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1类区标准要求,沿线区域环境质量较好。经过调查分析,昼夜噪声超标的主要原因是这些点位靠近现有葛洲坝大道、S202、S201、穿越散花镇的县道和G50道路,受这些道路车流量的噪声影响造成的;由于葛洲坝大道、S202、S201、穿越散花镇的县道、S205的交通量偏大,所选的6个交通环境噪声监测点(1#~6#)中1#葛洲坝大道和拟建道路交叉口附近、2# S202和拟建道路交叉口附近、4# S201和拟建道路交叉口附近、5#穿越散花镇的县道(距路中心线20米处)、6# S205和拟建道路交叉口附近交通噪声夜间超标,1#葛洲坝大道和拟建道路交叉口附近交通噪声昼间噪声、夜间噪声均超标,3#鄂江左和拟建道路交叉口附近昼间夜间噪声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4a类区标准要求;G50沪渝高速丝茅径K40+200~K40+900处靠近该项目处目前交通量偏大,距离道路中心线20m、40m、60m不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4a类区标准要求,距离道路中心线120m达到2类区声环境质量标准。
4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3.1生态环境影响及保护措施
(1)生态环境影响
公路建成后,永久占地内的农田及林业植被将完全被破坏,取而代之的是路面及其辅助设施,形成建筑用地类型。项目建设永久占用耕地约181.5hm2,本工程的建设实行严格的耕地占补平衡政策,永久占用耕地区域耕地面积会得到一定的恢复;同时,通过优化永久占地区域农业生产结构,种植优质高产的同类农作物品种,提高单位面积农作物单产,将公路永久占用造成的农作物植被损失降至最低。
公路建设占用林地,会造成沿线植被总生物量减少。由于沿线占用林地的均为马尾松林、杉木林、柏树林和樟树林等,在评价范围、沿线地区均有分布,林中植物都为沿线地区常见种,公路建设不会改变沿线地区林地结构,对沿线地区植物种质资源不会造成影响。同时,公路建成后,道路绿化可以最大限度的弥补公路建设造成的林地损失。
公路施工期间临时占地场所可以通过利用永久占地区域,或占用荒地、灌丛和灌草丛,尽量减少对农作物植被等造成的生物量损失。同时,临时占地对占用区域植被生物量的损失是暂时的,施工结束后可以通过植物恢复措施将其不利影响减至最低。
公路建设会对国家级保护植物樟树造成一定的影响,因评价范围内的樟树均为人工种植,且分布广泛,少量的损失不会造成它们的消失和灭绝。
公路运营期间,随着沿线植被逐渐恢复,植被类型构成渐趋合理,公路沿线将会形成稳定的农业生态系统,公路运营对沿线植被的影响程度会进一步减小直至消失。
(2)生态保护措施
●对于永久或临时占用耕地,应收集、保存耕地表层土壤,待施工结束后及时对相关区域进行复耕,或作为绿化用土。对工程占用的耕地应按国家相关政策进行耕地占补平衡补偿。
●公路绿化在“适地适树、适地适草”的原则下,树种、草种的选择应对各地区的地形、土壤和气候条件经过详细的调查以当地优良乡土树种为主,保证绿化栽植的成活率。
●严格施工管理,禁止施工人员进入望天湖翘嘴鲌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内,提高施工人员的保护意识,禁止对望天湖翘嘴鲌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内树木进行非法捕猎各种水生动物。
●工程完工后,做好临近水体施工场地、弃渣场等场所生态恢复措施,尽量减少因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对沿线水体的污染,减少对水生生物造成的不利影响。
●工程建设施工期、营运期都应进行生态影响的监测或调查。3.2声环境影响及保护措施
(1)单台机械作业时,昼间最大在距源50m处噪声可满足《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排放标准》昼间70dB(A)的标准;夜间施工在距离施工机械300m处可以满足夜间55dB(A)的标准。多种施工机械同时作业时,昼间施工噪声在距离施工机械82m处可满足昼间70dB(A)的标准,夜间施工在距离施工机械450m处可以满足夜间55dB(A)的标准。
本工程施工期环境保护目标共有57个,包括为七里铺村申家湾、墩子塆等52个居民点和等北永小学、散花中学、育英小学、茅山小学、茅山中学5个学校。上述居民点或学校均分布在公路两侧红线外5~200m范围内,因此施工期施工机械噪声将对其造成不同程度影响,昼间施工超标约2.2~23.0dB(A),夜间施工超标7.2~28.0dB(A)。施工单位应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尽量避免夜间高噪声作业,而且随着工程竣工,施工噪声的影响将不再存在,施工噪声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是暂时的、短期的行为。
(2)营运期根据预测,拟建公路沿线评价范围内包括七里铺村申家湾、墩子塆等52个居民点和等北永小学、散花中学、育英小学、茅山小学、茅山中学5个学校等共57个敏感点。居民点七里铺村申家湾等位于项目红线内,规划拆迁;北永小学、散花中学、育英小学、茅山小学、茅山中学近、中昼夜皆能达标;墩子塆、黄瓦屋、洪峰村等近中期昼夜噪声均有不同程度的超标,超标范围0~6.0dB(A)。
(3)噪声防护措施
施工期合理进行施工布置,施工场地尽量远离居民区;尽量采用低噪声机械,在距线位较近且受施工影响较重的敏感点的路段严禁高噪声施工机械夜间(22:00~次日6:00)施工。
营运期针对该项目为一级公路,道路不封闭特点,评价提出对车辆行驶采取局部敏感路段考虑适当控制车速、严禁鸣笛,同时对部分超标的居民点采取设置通风隔声窗措施,共设置隔声窗扇563扇。3.3环境空气影响及保护措施
(1)公路施工期主要污染物是扬尘和沥青烟。扬尘主要来源于材料堆放、灰土拌合及施工车辆、机械等运行所产生。采取洒水抑尘措施后,对项目沿线区域的环境空气影响较小。
(2)营运期通过工程类比分析,汽车尾气排放不会对周围环境和居民造成污染影响。3.4水环境影响及保护措施
(1)水环境影响
施工废水中的机械和车辆清洗及维修的废水经隔油池和沉淀池处理后,尽可能回用;混凝土拌和废水应中和后,经沉淀或栅格过滤后回用。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经当地化粪池处理后用于林地绿化灌溉,不会对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因兰溪特大桥建设地点位于取水口下游769m处,不在兰溪镇水厂取水口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因此该工程投入营运后,对兰溪镇水厂的取水口无影响。
项目共设桥梁5588 米/27 座,11座有涉水桥墩的桥梁跨越的主要水体为浠水河、蕲水河、望天湖、赤西湖及鱼池和不知名沟渠,其余桥梁均为一跨而过。桥梁基础施工废水对涉水水质有一定影响,通过采取围堰施工工艺,桥墩基础施工对水质影响有限。
(2)水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处理后排放或回用;跨河桥梁下部结构施工时,施工尽量安排在枯水季进行,以减小污染水质;加强施工管理和监理工作,定期检查施工机械,防止油料发生泄漏污染水体;施工材料如沥青、油料、化学品等不宜堆放在地表水体附近,并应备有临时遮挡的帆布;桥梁桥墩基础开挖的淤泥运至岸边指定的位置堆放,不得随意弃置,避免形成局部水土流失及造成水体的悬浮物浓度增加;为减轻桥梁水中桥墩施工对水环境和水生生态的影响,涉水大桥桥墩施工采用钢围堰钻孔桩基础施工,钻孔泥浆经船泵至岸边泥浆池,泥浆重复利用或干化后填埋处置,防止泥浆外溢产生的高浊度废水污染水体,禁止向水体直接排放生产废水。
施工栈桥、水上混凝土搅拌堆置的砂石料、油料、化学品及其他一些粉末状材料必须遮盖保管,防止受雨水冲刷进入沿线水体;施工营地化粪池出水禁止直接排入河流;拌和站、预制场和物料堆场等施工场地产生的生产废水,需经施工现场的明沟、沉砂池初步处理,不得直接排入地表水体。
提高兰溪大桥、双沟蕲河特大桥、下窑桥、芦花桥、朱家油铺桥等防撞设计等级,增上防落网以及桥面径流收集系统和沉淀池,在两端醒目位置设置限速、禁止超车等警示标志,防止桥面事故造成车辆直接坠河。兰溪特大桥路段施工时,要严格按照有关要求在水源地保护区的两端树立显明的交通标志,并在水源地保护区路段设置围挡,禁止油类等物品运载、装卸和储存,防止交通运输事故引发的水源地污染事故。
3.5社会环境影响及减缓措施
(1)社会环境影响
项目建设符合浠水县和蕲春县地区发展规划的要求。项目的建设对于支撑黄冈市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同时将成大大加强沿线县市区之间的沟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但项目占地和施工不可避免的会对公路沿线居民的生活带来一定程度影响,施工及道路占地使部分农户耕地减少、拆迁对居民带来的不适影响、道路施工对居民出行的造成不便。
(2)减缓社会影响措施
工程拆迁安置由建设单位统一安排,按国家和地方有关土地和房屋拆迁补偿政策,向被拆迁的居民赔偿一定的征用土地费和拆迁补偿费。严格按根据国家颁布的《土地管理法》及鄂政发【2005】11号文件《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征地管理切实保护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的通知》,做好项目沿线征地安置及补偿工作,保证征地和拆迁安置住户的利益不因本工程的建设而造成损害。
4公众参与
通过沿线采取填写公众参与调查表进行调查,沿线被调查居民均对项目的建设持积极支持态度,对项目建设造成的征地拆迁、环境污染等影响也有一定的认识,希望加强公路相关政策的宣传、落实及公路建设带来的污染治理工作和拆迁补偿工作。
建设单位在下阶段设计、施工中将充分尊重地方群众意见,施工中将加强施工管理,解决好与地方的路网衔接问题;做好公路建设各阶段环境保护工作;在当地政府部门的积极配合下,大力宣传有关拆迁安置和征地补偿政策,保护拆迁户的权益,确保受影响群众利益。
5总结论
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路网规划》、《湖北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总体规划(2009-2020)》、《黄冈市旅游发展规划》和《浠水·鄂东滨江新区核心区控制性规划》等规划。该项目跨越黄冈市临江的浠水县和蕲春县,首尾与已经建成的黄冈江北公路和正在建设的蕲州至刘佐一级公路相连接,共同构成了贯通黄冈市临江团风县、黄州区、浠水县、蕲春县、武穴市、黄梅县4县1区1市的临江经济通道。对于支撑黄冈市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同时将成大大加强沿线县市区之间的沟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通过在设计阶段、施工阶段、营运阶段采取一定的环保措施后,工程建设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可得到控制和缓解,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项目建设是可行的。
第三篇:新建铁路玉林至铁山港线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精)
新建铁路玉林至铁山港线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一、工程概况
新建铁路玉林至铁山港线,自黎湛线玉林站Ⅱ场南端接轨后,线路随即由东北走向西南,依次经过玉林市的玉州区、福绵管理区、陆川县、博白县以及北海市的合浦县,至在建铁山港铁路支线TDK3+800止,正线长度约130.569km。
该工程为新建项目,按速度目标值160km/h标准建设,单线,采用电力牵引;牵引质量4000t,近期客车3对/日,货车10对/日。主要工程数量:全线建筑长度129.1正线公里,路基长86.8km,占建筑长度的67.24%;工程土石方总量1517.2×104m3,其中填方696.9万方,挖方820.3万方,弃方339.3万方,取土量192.1万方;大中桥梁26.217km/76座,占正线全长的20.31%;隧道16.081km/29座,占全长的12.45%;新征永久用地469.1hm2,临时用地229.3hm2;拆迁房屋11.4×104m2;本工程定员380人,新建生产及生活房屋26385.5m2,新建牵引变电所4座;工程总投资502312.44万元,工程计划于2009年开工,总工期36个月。
二、环境质量现状调查:
1、生态环境现状评价
玉林至铁山港铁路沿线为丘陵、平原、河谷阶的地貌。沿线植被以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为主,间杂低矮灌丛、草丛等,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林地为主,水土流失程度主要为轻度侵蚀。
评价区域内无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分布;线路所跨水域区段无渔场、鱼类产卵场、越冬场和饵料场分布。
2、声环境现状评价
本工程沿线噪声敏感点大致可分为2类:一类为学校类特殊敏感点,共有要岭小学和关塘小学2处;另一类为受社会生活噪声影响的村庄,共有新村等40处;另外还有1处噪声敏感点受既有铁路噪声影响。沿线设置43个监(预)测断面,共47个监(预)测点位。现状监测值昼间为50.2~56.9 dBA,夜间为40.6~51.3 dBA。
(1)学校类特殊敏感点
2处敏感点均主要受到社会生活噪声的影响。此类敏感点环境噪声现状值昼间为52.4-53.6dBA,满足“环发[2003]94号文”中昼间60dBA(无住宿)的规定。
(2)受社会生活噪声影响的村庄
本工程地处农村地区,沿线敏感点多为散落民房,此类敏感点主要受社会生活噪声的影响,共有新村等40处。其环境噪声现状值昼间为50.3-56.9dBA,夜间为40.6-48.0dBA,满足GB3096-2008《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之2类区昼间60dBA、夜间50dBA标准限值的要求。
(3)位于既有铁路附近的村庄
本工程桥头村位于玉林II站场附近,受既有铁路噪声影响。环境噪声现状监测值昼间为50.2~52.5 dBA,夜间为47.4~51.3dBA,满足GB3096-2008《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之4类、2类区相应标准限值的要求。
3、振动环境现状评价
新建铁路玉林至铁山港线,自黎湛线玉林站Ⅱ场南端接轨后,线路随即由东北走向西南,至在建铁山港铁路支线TDK3+800止,正线长度约130.569km。在此区段内,受拟建铁路振动影响的敏感点有35处,其中学 2 校1处,其余34处均为居民住宅。主要受人们日常生活和道路交通产生的振动影响。
沿线敏感点主要为居民住宅和学校类建筑物,其环境振动现状值为:昼间58.9-68.7dB、夜间54.7-64.1dB。满足GB10070-88《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中“居民、文教区”昼间70dB、夜间67dB的限值要求。
4、地表水现状评价
本工程东西线方案途经的南流江主要支流包括丽江、沙田河、绿珠江、亚山江、合河江、东平河等。
5、电磁环境现状评价
目前该工程沿线4个监测点采用天线共收到22个电视频道,有4个频道达到广电部规定的服务区标称可用场强值(V段57dBμV/m,U段67dBμV/m),共有11个频道信噪比达到正常收看所要求的35dB。该工程沿线电视信号在城区附近较好,区间地区较差,沿线居民多采用自架普通天线收看,收看质量较差。
三、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及拟采取的环保措施
1、生态影响及拟采取的保护措施
(1)工程建设对土地资源的影响及环保措施
工程共计占地714.0hm2,其中,永久占地484.7hm2、临时占地229.3hm2,永久占用耕地124.5hm2,临时占用耕地16.1hm2,生产力损失为553.9t/a。评价建议临时用地在工程完后应尽快进行植被恢复,并对部分地段实行复耕。
(2)工程建设对动植物资源的影响及环保措施
工程建设对评价范围内的自然生产力有一定影响,对沿线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不会产生影响。
评价建议建设“绿色通道”,发展本地原有优势植物;施工期宣传野生动物保护法规,禁止捕杀野生动物的行为;调整工程施工时段和方式,减少对动物的影响;在林区边缘、隧道口和桥下采用加密绿化带、自然景观植被恢复,防止灯光和噪声对动物的不利影响;工程占用的基本农田按“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由用地单位与地方部门协商解决;工程设置取土场10处,弃土(渣)场24处,建议对取、弃土场采取复耕措施,对弃渣场采取合理有效的工程挡护和植物恢复措施。
(3)水土保持方案
工程施工期及运营初期本段铁路占地范围内水土流失总量约为38.17×104t,新增流失量约为36.79×104t。其中主体工程扰动地表新增流失量25.64×104t,占总流失量的69.7%;弃渣场新增流失量4.76×104,占总流失量的12.9%。评价认为,施工期将不可避免地加重沿线地区的水土流失,但只要落实水土保持方案的各项措施,随着工程、植物措施的完善,水土保持措施逐渐发挥水土保持功能,原有水土流失将得到有效治理,新增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控制,生态环境得以恢复。
2、声环境影响及拟采取的环保措施
施工期,推土机、挖掘机和打桩机等施工机械会对施工场地附近居民产生一定影响。本次评价提出的施工期保护措施为:合理安排施工场地,噪声大的施工机械远离居民区布置;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高噪声作业尽量安排在昼间,施工工艺要求必须连续作业的,应向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申报;加强施工期环境噪声监测等,及时采取措施减少对周围敏感点的影响。对于在线路经过城区路段的施工点,建议施工单位采用临时挡护等措施,对施工场地进行围护,减小施工期噪声影响。通过合理布置施工场地、合理安排施工时间、进行现场管理和监督及严格执行国家及地方相关规定,4 施工噪声的影响是可以得到缓解的。
根据统计,居民区4类区近期预测值昼间为53.5~59.5dBA,夜间为51.0-57.9dBA,昼间不超过70 dBA,夜间有3处预测点超过55 dBA,超标量为0.1-2.9dBA;
居民区2类区噪声近期预测值昼间为50.6~57.9dBA,夜间为43.4-55.2dBA,昼间全部达标,夜间部分敏感点超标,超标量为0.1~5.2dBA。
在近期,学校教室昼间噪声54.86 ~63.3dBA,要岭小学昼间超标3.3dBA。
本次评价提出的运营期保护措施: 2m高声屏障3处,共1360延米,投资360万元;隔声窗22处,面积4640 m2,投资232万元。要岭小学搬迁投资约30万元。全线噪声污染治理经费共计622万元。
在采取评价提出的降噪措施后,本项目运营期铁路噪声影响将得到有效控制。在下一步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如果线路摆动、敏感点搬迁等造成局部敏感点发生变化,应参照噪声影响达标距离,及时调整防护措施。
鉴于沿线的城镇建设规划较快,同时建议地方政府结合城市规划建设,对距离铁路较近的居民房逐步采取功能置换措施,减小铁路噪声影响。并建议沿线规划部门参照本报告书噪声预测结果,合理规划铁路两侧土地功能。距铁路外轨中心线两侧30m内区域严禁新建居民住宅、学校、医院等噪声敏感建筑物;距铁路外轨中心线155m以内的区域内不宜临路新建学校、医院和居民住宅区等声环境要求较高的建筑物。并建议在运营期运营单位根据本报告提出的运营期环境监测方案,加强对沿线敏感点的声环境跟踪监测,根据实际监测结果适时调整措施减小铁路噪声影响。
3、振动环境影响及拟采取的环保措施
工程实施后,线路多以路堤和桥梁形式经过各敏感点,受铁路环境振动的影响,评价范围内敏感点环境振动近期预测值昼间为66.1~81.4dB,夜间为66.1~78.6dB,除要岭小学外均满足GB10070-88《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中“铁路干线两侧”昼、夜80dB标准限值要求。要岭小学超过1.4dB。工程实施后环境振动值较现状值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昼、夜增量分别为0.4~17.7dB、3.9~20.4dB。
本次评价在降低振动源强、城市规划与管理、运营期管理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和建议。在采取了这些措施后,可有效降低铁路振动对周围地面、建筑、人群的干扰影响。要岭小学超过80 dB,超过1.4dB。噪声治理措施方案中提出拆迁,彻底消除列车振动对学校的影响。
4、地表水环境影响及拟采取的环保措施(1)施工期水污染防治措施及建议
跨河桥梁施工时的影响主要为桥墩基础开挖和钻孔产生的弃土及泥浆,若处理不当,有可能堵塞、压缩河道,淤积河床,污染水体,尤其是水中墩施工产生的淤泥、弃土以及施工机械产生的机械油污直接排入水中导致水体污染。
跨河桥梁采取环保措施为:水中墩基础的施工,采用钢围堰、草袋围堰防护。明挖产生的泥渣运至岸边,晾晒后统一运至弃渣场,钻孔桩产生的泥浆,在河边设泥浆贮存池,循环利用,并设沉淀池。施工结束打捞清理土方、草袋围堰等填筑物,避免堵塞河道、污染水体。施工场地、混凝土搅拌站等临时设施的设置以及油类、水泥等物料的堆放应尽可能远离河流两岸。
(2)运营期水污染防治措施
本工程为新建铁路项目。设计范围内新增废污水50.58m3/d。
评价建议对玉林Ⅱ场站既有及新增污水采取地埋式污水处理措施对博白站在设计中提出地埋式污水处理措施的基础上再采取气浮、隔油的措施;对沙河、沙田、曲樟、闸口4个站采取化粪池+生物厌氧滤罐的措施,确保污水能够达标排放。
5、电磁环境影响及拟采取的环保措施(1)电视接收受影响结论
根据类比计算,玉铁工程完成后,列车运行产生的电磁辐射使沿线各频道信噪比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由于本工程沿线电视信号覆盖范围较小,加之沿线有线电视普及率不高,仍有较多居民采用自架普通天线收看电视,预计该工程的建设对其沿线居民点的电视收看会产生比较明显的影响。
(2)新建牵引变电所电磁影响结论
牵引变电所线产生的工频电场和工频磁感应强度很低,符合HJ/T24-1998中规定的相关限值要求。
电磁防护措施
(1)电视接收受影响防护措施
工程完成后,列车产生的电磁辐射对沿线居民收看电视的影响可通过接入有线电视网或采用卫星天线收看来消除,同时可完全消除车体的反射和遮挡影响。根据预测分析结果,建议对敏感点中受该工程影响的电视用户预留有线电视入网补偿经费。
补偿原则是对采用天线收看,工程后接收质量明显下降的敏感点给予补偿。补偿经费每户500元,用于接入有线电视网或购置卫星天线,共计预留金额23.55万元。待铁路建设完工并通车后进行测试,如确有影响,再实施补偿。
(2)牵引变电所的影响防护措施
本工程计划新建4座110kV的牵引变电所,根据类比分析可知,牵引变电所在围墙处产生的工频电场和工频磁感应强度很低,符合HJ/T24-1998中规定的相关限值要求,但为了降低电磁影响,消除居民的恐惧心理,建议该工程进行具体选址时应注意避让,尽量远离居民区。
6、空气环境影响评价
本工程范围内无新增锅炉,牵引机车动力类型为电力。只有轨道车相当于每天往返1次,对沿线环境不构成影响。本工程的实施对减少公路机动车数量,改善沿线空气质量,防止酸雨发生频率的上升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7、固体废物境影响及拟采取的环保措施
本段工程建成运营后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车站生活垃圾及旅客卸放垃圾。全线新增生活垃圾为223.4t/a,生活垃圾可定期交由市政部门和城市固体废物处理场统一处理。工程运营后产生固体废物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
四、工程建设可行性
本工程为交通建设项目,符合国家铁路“十一五”规划和“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8调整)”,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路线方案与当地城镇发展规划基本吻合。本项目在落实报告书中所提出的各项污染防治措施以及与会代表意见后,工程建设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和减缓,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本项目建设是可行的。
第四篇:新建铁路大理至瑞丽线工程变更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国环评证
甲字第3210号
新
建
铁
路
大理至瑞丽线工程变更
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
本)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二○一四年四月 项目概况
大理至瑞丽铁路地处云南省西部地区,工程所经地区经济较为落后,沿线区域旅游资源、矿产资源丰富。本项目的建设,对改善滇西交通条件,促进沿线国土资源的开发,发展滇西地区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进民族团结,加快边疆地区脱贫致富具有重要作用。
新建铁路大理至瑞丽线是我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8年调整)》中完善路网布局和西部开发性新线项目之一,也是我国西南进出境通道之一的中缅国际铁路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本项目的建设对填补滇西地区的路网空白,完善西部地区铁路网,构筑滇西地区与内地交流的主通道,改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都具有重要意义。
新建铁路大理至瑞丽线属于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第9号令《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鼓励类项目,不属于国土资源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关于发布实施《限制用地项目目录(2012年本)》和《禁止用地项目目录(2012年本)》的通知(国土资发(2012)90号)的项目,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
2007年1月环境保护部以环审【2007】7号《关于新建铁路大理至瑞丽线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进行了批复。2008年6月大瑞铁路大理至保山段(133.66km)开工建设。保山~瑞丽段尚未开工建设。
由于大瑞线地质地形复杂困难,经加深地质工作后,2013年8月完成《新建铁路大理至瑞丽线补充可行性研究报告》。补充可研对线路方案从地方规划、工程地质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调整。工程变更后线路位于云南省西部地区,东起广大铁路终点大理站,向西经漾濞、永平、保山、潞西等市县,跨越漾濞江、顺濞河、银江大河、澜沧江、怒江等大江大河,西至瑞丽,线路长329.545km。全线隧道共44座,总长216080 km;全线桥梁108座,长36.335km;全线设置车站26个。工程总投资266.52亿元,施工总工期7年。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2.1 生态环境质量现状
1、线路经过地段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荒草地和耕地为主要;生态环境现状类型以高原山区森林生态系统、荒草地生态系统平坝的农田生态系统为主,其中高原山区的林地生态系统主要在长大隧道顶部地段;沿线区域人均耕地面积少。
2、经过路段的主要自然植被类型为半常绿季雨林、季风常绿阔叶林、半湿润常绿阔叶林、暖温性针叶林、灌丛等。评价区的植物种类比较丰富,植物区系以热带成分为主,具有一定的次生性。
4、沿线野生动物的种类虽然相对较多,但是各种动物的种群数量较少。
5、铁路经过的县、区水土流失侵蚀强度以轻度、中度为主。
6、线路经过区域分布有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苍山洱海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漾濞石门关省级风景名胜区、保山博南古道省级风景名胜区、德宏大盈江—瑞丽江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苍山国家地质公园等生态环境敏感区。2.2 生态环境影响
1、工程占用土地类型为耕地、草地、林地等为主,不会对沿线土地利用构成产生明显的影响。
2、工程占用土地导致土地生产力的损失,主要影响保山及芒市坝子地段。
3、工程建设不会对沿线植被类型造成毁灭性破坏,不会对当地生态系统完整性和植物物种多样性造成明显的不利影响。拟建铁路大多以长隧道形式通过,尽可能减少对地表植被的扰动,有利于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植物多样性。
5、由于本工程大量采用隧道工程,铁路工程建设不破坏野生动物栖息地,在项目施工期间,野生动物(兽类、鸟类、两栖爬行类)大多数会通过迁移及飞翔来避免项目施工所造成的影响,因此施工期间对野生动物的影响不大。而当项目施工期结束后,迁移出项目区的动物中的一部分会返回原来的栖息地。大部分会在项目区周围的临近区域重新分布,因此项目施工结束后在整个区域动物的多样性状况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6、大瑞铁路跨桥河地段不涉及鱼类“三场”分布。
7、对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工程开工段主要以隧道、桥梁、车站形式经过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本工程造成了保护区的自然植被面积的少量减少,不会对保护区的功能、保护区的结构完整性造成影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云南省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建设单位正办理相关法律手续。
8、对苍山洱海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影响
工程主要以隧道形式穿越风景区,距离游客集中的大理古城、三塔、蝴蝶泉及苍山游览区距离大于10km,线路与旅游线路无交叉,工程建设不改变山体地貌,不破坏景观,对风景名胜区的结构完整性无影响。
根据国务院《风景名胜区条例》、《云南省风景名胜区条例》,建设单位正办理相关法律手续。
9、对苍山国家地质公园
工程以隧道形式穿越地质公园南部自然生态区,穿越段总长8.483km。隧道穿越段未涉及地质公园保护区和重要地质遗迹点,隧道进出口均在地质公园范围外。线路穿越段对整体地质景观影响较小,不会对地质公园产生影响。
国土资源部已行文同意大瑞铁路穿越云南大理苍山国家地质公园。
10、对漾濞石门关省级风景名胜区影响
工程以隧道形式由景区马尾水游览区西南角穿过,景区内工程线路长1.0km。工程远离风景名胜区景点与游览线路,工程建设不破坏景观的连续性,同时也不影响风景名胜区结构的完整性。
根据国务院《风景名胜区条例》、《云南省风景名胜区条例》,建设单位正办理相关法律手续。
10、对保山博南古道省级风景名胜区影响
工程以隧道形式穿越博南古道省级风景名胜区的水寨景区及保山市中心城区景区,景区内工程长1.776km。铁路工程不会对风景名胜区景观造成破坏,进出风景区道路位于铁路隧道顶部,铁路工程建设对景区影响轻微。
根据国务院《风景名胜区条例》、《云南省风景名胜区条例》,建设单位正办理相关法律手续。
11、对大盈江、瑞丽江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影响
风景区内工程总长度7.825km,分别涉及大盈江、瑞丽江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畹町及瑞丽江两个景区。
线路以隧道形式穿越畹町景区的二级保护区,隧道进出口均不在景区范围,工程建设对畹町景区无影响。线路以桥梁及路基形式沿既有320国道进入瑞丽江风景区的二级保护区,与320国道距离100~400m,景观包括河流、农田植被及村庄,工程在施工期对该景区有一定程度影响,但施工完毕后,由于该区域光热降雨条件好,非常适宜植物生长发育,路基两侧可以较快形成绿化带,铁路工程对景观的影响将降低到轻微。
建设部已行文同意线路穿越大盈江、瑞丽江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12、对文物古迹影响分析
大瑞铁路以隧道形式穿越松山遗址保护区规划控制地带,距离其平面直线距离为51m,隧道埋深1030m。该地段施工不会影响地面文物的安全与稳定,工程建设不会影响地面景观。2.3 防治措施与建议
1、前期管理措施
(1)合理调配工程土石方数量,减少工程取弃土石方数量;(2)加强对基本农田的保护,进行基本农田占补平衡;
(3)贯彻环境保护设计理念,从环境保护角度进一步优化工程设计。
2、施工期管理和工程措施(1)加强对施工队伍的管理;(2)加强对地质灾害的治理力度;
(3)对取、弃土场采用浆砌片石、植树种草绿化等措施,控制施工期的水土流失。及时对取、弃土场地进行复垦、绿化;
(4)对铁路用地范围内进行乔、灌、草相结合的绿化设计。
3、运营期管理措施
(1)在项目区内设置告示牌和警告牌,提醒大家保护野生动、植物及其生境;
(2)加强对项目区内的生态保护,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法;
(3)建成投产运营后,运营单位重点要加强对沿线林草植被的管护,确保沿线植被的恢复和水土保持功效。声环境影响分析
3.1 声环境质量现状
评价范围内共分布有78处敏感点,其中居民区69处、学校7所、医院2所。沿线环境敏感点声环境质量现状良好,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相应功能区标准要求。3.2 声环境影响分析
工程施工期间,推土机、挖掘机和打桩机等施工机械对施工场地附近居民产生一定影响,特别是重大桥梁、隧道工程,由于施工周期较长,施工人员较多,施工机械多,对附近居民区噪声影响较大。
工程建成运营后,铁路沿线噪声将有较大幅度的增加。铁路边界处,昼夜预测值均满足GB12525-90修改方案铁路边界噪声限值70/60dB(A)的要求。4b类区昼间预测值近期达到4b类标准要求;部分预测点夜间超过4b类标准。2类区昼间预测值近期达到2类标准要求,部分预测点夜间超过2类标准。3.3 防治措施与建议
施工期声环境污染治理措施有:合理安排施工场地,噪声大的施工机械远离居民区布置;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高噪声作业尽量安排在昼间,施工工艺要求必须连续作业的,应向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申报;加强施工期环境噪声监测等。
运营期设置声屏障、通风隔声窗、功能置换或拆迁等措施。建议采取合理规划及建筑物布局、控制铁路两侧用地、加强铁路管理、提高铁路装备技术含量、加强铁路两侧绿化、建立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等措施进一步减低铁路噪声。振动环境影响分析
4.1 振动环境质量现状
评价范围内共有敏感点58处,其中居民区54处,学校3处,医院1处。沿线敏感点其昼间监测结果均能满足《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GB10070-88)中相应标准要求。4.2 振动环境影响分析
距离线路中心线30m处及30m外振动预测值昼、夜均满足《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GB10070-88)“铁路干线两侧”昼间80dB/夜间80dB标准要求。4.3 防治措施与建议
对强振动施工机械要加强控制和管理,在敏感点附近要控制强振动作业。根据隧道施工断面与建筑物的距离、隧道的岩性以及建筑物的结构类型合理选择施工方式,按照《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03)在爆破影响距离内控制或不进行爆破作业,保障地表建筑物安全。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及时与居民沟通,时刻监控施工对建筑物及地表的影响。若建筑物出现异常,应立即对人员、财产等进行疏散,对损坏的建筑物或构筑物按照损坏情况进行合理赔偿。
建议沿线地方规划部门参照本报告书,严格控制新建住宅等敏感建筑物与本线之间的距离,从规划建设开始就避免铁路振动影响。建议按照《铁路运输安全保护条例》的要求,将距铁路较近的敏感建筑结合城镇规划和新农村建设,逐渐拆迁或改变其使用功能。运营期要加强轮轨的维护、保养、定期进行轨道打磨和车轮的清洁与旋轮工作,以保证其良好的运行状态,减少附加振动。电磁环境影响分析
5.1 电磁环境质量现状
本工程沿线城镇居民收看电视主要采用有线方式,农村居民则多数采用卫星天线接收卫星电视信号。铁路沿线除靠近大理附近的敏感点电视信号较强,采用普通天线收看效果较好外;大部分敏感点地处山区,广播电视信号场强很弱,采用普通天线无法收看。5.2 电磁环境影响分析
工程后大部分居民收看电视基本不会受到影响;少数居民点中采用普通天线收看电视的居民,工程后过车时收看质量受到一定影响,但接收信噪比仍大于35dB,仍可满足正常收看要求。牵引变电所产生的工频电磁场不会对变电所围墙以外居民的身体健康产生有害影响。5.3 防治措施与建议
尽管牵引变电所围墙以外工频电、磁场未超过标准,但为了以进一步降低工频电磁场,消除人们的心理顾虑,减少施工和运行后纠纷,建议最终确定牵引变电所施工位置时,保证变电所围墙距敏感建筑(医院、学校、居民住宅等)大于30m。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
6.1 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
(1)水文地质现状
本线穿行于云贵高原的西部边缘,著名的横断山南段,地势错综复杂。大理至芒市地势北高南低,为著名的滇西纵谷地带。芒市至瑞丽位于云贵高原西南端,高黎贡山的南延部分。区内岩性以沉积岩为主,自新生界第四系(Q)各类成因的松散层,至下古生界寒武系(∈)各类碎屑岩、化学沉积、变质岩岩均有分布。地下水在不同的地质构造单元,有不同的特征,地下水类型有地下冷水和地下热水两个大类,与本工程密切相关的主要是地下冷水,分为孔隙水、基岩裂隙水、断裂带水及岩溶水四个类型。
(2)地下水环境保护目标
本次评价中地下水环境保护目标为隧道顶部分布的集中式地下水饮用水源保护区、集中居民点饮用的零散井、泉点以及地表水体。6.2 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
(1)主要环境影响
线路大理至保山段已施工隧道的段落施工中对地下水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已经导致了沿线多座隧道隧顶居民用水困难。
线路保山至瑞丽段目前还未施工,其中,保山隧道于穿越龙泉门(易罗池)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二级及准水源保护区范围,主要保护目标为龙泉门(易罗池)泉点(暗河出口)以及其补给径流通道。根据现阶段地质勘察结果,隧道轨底位于朝阳寨~易罗池暗河通道以上,隧道施工虽然不会直接揭穿该暗河管道,但隧道施工仍可能对易罗池泉点流量产生影响。高黎贡山隧道下穿八O八水库,隧址与水库水力联系较小,但是在隧道开挖以后,由于施工扰动,两者有发生水力联系的可能,对水库有一定影响。6.3 防治措施与建议
1、线路大理至保山段内已施工隧道将加强堵水措施,同时实施还建水源方案。
2、下阶段施工时坚持“以堵为主、堵排结合、限量排放”的防治水原则和“先探水、预注浆、后开挖、补注浆、再衬砌”的设计、施工理念,达到堵水防漏的目的。
3、在碳酸盐岩分布区,采取施工前作详细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查明地下岩溶发育分布范围及大小,对岩溶溶洞发育较大且治理难度较大地段,采用绕避的方法,对岩溶发育较小且治理较为容易地段,采用跨越、灌浆、夯实回填等工程措施后进行建设,避免施工致使岩溶塌陷。地表水环境环境影响分析
7.1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
工程跨越的西洱河、怒江、芒市大河、瑞丽江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体,其中西洱河、怒江部分水质监测断面水质劣于GB3838—2002Ⅲ类标准,主要为有机型污染,其余河流断面水质均满足GB3838—2002Ⅲ类标准。工程跨越的澜沧江为Ⅱ类水体,其水质满足GB3838—2002Ⅱ类标准。
7.2 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桥梁、路基站场及隧道等主体工程施工对水环境的影响,以及施工营地生活污水、混凝土搅拌废水、桥梁施工废水、车辆冲洗点废水以及施工机械维修废水排放对沿线水体水质的影响。
运营期废水主要来自沿线各站、段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污水若随意排放将对沿线水体水质的产生影响。
7.3 防治措施与建议
施工期地表水环境保护措施:桥梁钻孔桩基础附近、施工机械冲洗点、拌合站、制(存)梁场等产生高浊度废水的工点设置沉淀池等措施;及时清理弃渣并运至弃渣场处置,做好水土保持;采取工程及植物措施对路基边坡、隧道仰坡、施工便道等进行防护;施工营地尽量租住当地房屋,其生活污水尽量纳入既有排水系统,自建施工营地需设置生活污水预处理设施;加强施工队伍的管理,强化施工人员环保意识,加强施工机械管理,防止跑、冒、滴、漏。
运营期地表水环境保护措施:车站生活污水采用SBR污水处理设备、人工湿地生物处理模块、厌氧生物滤罐或沼气净化池处理后达标排放。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8.1 空气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根据2012年大理市空气质量监测数据、《2012年保山市环境状况公报》及《2012年瑞丽市环境质量公报》,工程沿线区域空气环境质量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及修改单二级标准。
8.2 空气环境影响预测分析
施工扬尘等将对施工作业场所附近空气环境产生影响产生一定影响,拌合站、制(存)梁场、材料厂扬尘以及施工机械尾气对空气环境影响轻微。
报告书提出的环保措施为:施工场地及运输道路洒水降尘、尽快绿化,弃渣场裸露的弃渣须采取密目网覆盖、洒水或其他防止扬尘的措施;运土车辆合理选取、组织行车路线,经过城镇、村庄和主要交通干道时要用蓬布覆盖;车辆驶离施工现场时必须进行冲洗;拌合站、制(存)梁场、材料厂中易产生扬尘的砂石料场等应远离空气环境敏感点布设,拌合站、制(存)梁场、材料厂场地硬化,设沙石料堆放棚等;采用满足尾气排放标准要求的施工机械,优先使用低含硫量的汽油或柴油等。
本工程采用电力牵引,属于清洁能源,采用电能供应热水,不设置燃煤和燃油锅炉,工程运营对沿线空气环境基本无影响。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本工程施工期将产生拆除废料其成分主要为碎砖、混凝土、碎瓦、砂浆、桩头、包装材料及施工人员生活垃圾等。施工期建筑废料尽量回收利用,不能利用的废料运送至当地的建筑垃圾处置场或妥善处理;在施工营地设置垃圾临时堆放点,集中收集的施工人员生活垃圾委托当地环卫部门统一处理,加强施工队伍的环境管理,垃圾处置原则上纳入当地的环卫系统,重点工点应设置垃圾临时堆放设施,以减轻施工期固体废物造成的环境影响。
运营期固体废物来源主要为车站职工生活垃圾,固体废物类型主要为果皮果核、包装纸袋及饮料瓶、罐、纸屑等,沿线垃圾定点收集后,委托当地环卫部门统一处置。
施工期、运营期要加强各类固体废物的收集、暂存、转运、处置过程的管理,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二次污染。结论
综上所述,新建铁路大理至瑞丽线符合《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8年调整)》和国家产业政策。
工程变更后,项目的建设与运行带来的生态、噪声、振动、地表水、地下水等方面环境影响,通过设计、施工及运营阶段落实报告书中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后,可得到控制或缓解。
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论证,在强化环保补救方案,并严格落实环保措施的前提下,新建铁路大理至瑞丽线变更工程建设可行。
第五篇:焦柳铁路省界至柳州南站段电气化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焦柳铁路省界至柳州南站段 电气化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河池市辖区,线路自牙屯堡站引出,进入广西自治区,经三江侗族自治县、融安县、融水苗族自治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柳城县、柳江县,至终点柳州南站,线路全长254.75公里。
本工程包括现状电气化改造和融安移站改迁,线路平纵断面维持既有。电气化改造主要工程包括平改立、路基病害整治,通信、信号、电气化、电力及其附属工程。
本线共有29个车站(不含柳州南站),其中21个中间站、8个会让站。本线电气化改造因融安改线而新建融安中间站,既有融安站的货运工作量迁移至浮石站办理,浮石站增设到发线、货物线和牵出线,车站到发线有效长度均满足850m。
本次电气化改造,在水团、三江县、程祥、贝江、古砦新建5座牵引变电所,在塘库、永乐街新建2处接触网工区,在三江、融安、寨隆新建3处综合维修基地。本次平改立工程共改造新建公路桥梁14座,铁路桥涵8座,人行天桥1座。对严重影响铁路运营的局部路基边坡坍塌、失稳及局部路肩宽度不足的病害结合电气化改造一并实施。小曲线半径改造共3处。新增房屋建筑面积为59177m2。
融安站线路改线起点为既有焦柳铁路K1488+300,引出后沿既有线东侧山坡向南行进0.8公里,在铜鼓屯东侧继续南行,经岩口屯后折向西南,在CK1492+900设融安站后继续向西南,在CK1495+800处上跨209国道后并行既有铁路,至改线终点K1496+650。改线段正线全长8.277公里,其中,路基长度7.65公里;布设7座桥梁,33座涵洞。
本工程土石方和占地主要集中在融安移站改迁段、桥涵平改立、接触网工区、牵引变电所及其相关工程范围内。工程土石方总量为824.16万方,总用地219.58hm2,其中永久用地119.84hm2,主要为林地、草地、耕地、建设用地,临时用地99.74hm2,主要为草地和林地。
焦柳线既有线设计速度目标值普通客车120公里/小时,本次电气化改造完成后设计速度目标值不变。
本工程总投资为318023.98万元,环保投资8299万元,占工程总投资的2.6%,本工程计划2016年年底开工。
二、环境质量现状调查结论
1、声环境现状评价
工程为现状电气化改造,沿线主要为农村和城市边缘地区,主要受既有铁路噪声影响。全线共有声环境敏感点139处。其中,既有线敏感点131处,包括学校8处,幼儿园3处,医院2处,居民民宅118处;融安移站改迁段新增敏感点8处。
沿线主要噪声源为既有铁路噪声、社会生活噪声和公路噪声。工程沿线声环境监测结果如下:
(1)现状电化区段既有敏感点 距离外轨中心30m 焦柳铁路省界至柳州南站段电化工程,监测各断面距铁路外轨中心线30m处的昼夜间铁路噪声等效声级分别为54.2~59.8dBA和51.5~57.1dBA。均满足GB12525-90《铁路边界噪声限值及其测量方法》昼、夜间70/70dBA的限值要求。
4b类(60m范围内)
全线4b类区域内敏感建筑物室外昼夜间等效声级分别为56.5~66.9dB(A)和50.0~63.8(A),对照《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4b类区昼间70dB(A)、夜间60dB(A)的限值要求,昼间均达标,夜间45处监测点超标,超标率44.1%,超标量0.1~3.8 dB(A)。
2类(60m至200m范围内)
焦柳铁路省界至柳州南站段电化工程,距外轨中心线60~200m范围内敏感建筑物昼夜间等效声级分别为50.9~59.0dB(A)和42.1~53.4dB(A),对照《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区昼间60dB(A)、夜间50dB(A)的限值要求,昼间均达标;夜间13处监测点超标,超标率32.8%,超标量在0.1~3.4dB(A)。
④特殊敏感点
焦柳铁路省界至柳州南站段电化工程,学校、医院等特殊敏感点室外噪声昼、夜间等效声级为54.4~65.9dBA和49.0~63.0dBA,昼夜间均超过60d/50dBA限值要求。昼间超标1.0~5.9dBA,夜间超标0.4~13.0dBA。
(2)改线区段新增敏感点
焦柳铁路省界至柳州南站段电化工程,监测各断面昼夜间等效声级分别为50.9~54.5dBA和42.8~48.5dBA。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区昼间60dB(A)、夜间50dB(A)的要求,昼夜间均满足要求。
2、振动环境现状评价
环境振动评价范围内有121处敏感点,其中居民住宅106处,学校5处,医院2处,幼儿园处1处,融安移站改迁段新增敏感点7处。
(1)既有敏感点
沿线113处振动敏感点共布设279个监测断面,环境振动现状值昼间为72.3~84.6dB,夜间为72.0~84.4dB。
全线共有71处敏感点的首排房屋距离外轨中心线在30m以内。环境振动现状值昼间为76.3~84.6dB;夜间为75.9~84.4dB。
距外轨中心线30~60m范围内第一排敏感点有31处,环境振动现状值昼间为72.3~79.6dB,夜间为72.0~79.3dB,均满足《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GB10070-88)中“铁路干线两侧”昼间80dB、夜间80dB标准要求。
(2)特殊敏感点
贝林小学、牛毕小学等8处特殊敏感点昼夜间现状振级为78.2~84.6dB,77.6~84.4dB,贝林小学,融水苗族自治县妇幼保健院儿保部满足标准要求,剩余6处特殊敏感点昼间超过80dB,超过值为0.6~4.6dB,夜间超过值为0.3~4.4dB。
(3)新增敏感点
融安移站改迁段新增敏感点,现状环境振动昼间为50.6~57.6dB,夜间为50.1~58.0dB。
3、水环境现状评价
线路所经河流、溪沟均属珠江流域西江水系的柳江干流,主要有寻江、融江、龙江等河流。线路于三江县大树村跨越寻江,多次跨越融江及其支流,于柳城和柳江县交界处跨越龙江。根据《201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状况公报》,寻江、融江、龙江年均水质均符合Ⅲ类标准,河流水质为“优良”。
本工程沿线涉及的水源保护区主要为融安县浮石镇融江水源二级保护区、融水苗族自治县融江水源二级保护区和柳城县寨隆镇寨隆水厂蚕种场地下水源二级保护区。在上述水源保护区内的工程为电气化挂网改造,线路、路基和桥梁等维持既有,除电气化挂网外,没有其他工程内容。
4、大气环境现状评价
既有线路内燃机车是主要的大气污染源,但由于机车行走距离较长,烟气扩散范围广,因此,内燃机车的运行对沿线空气环境影响不大。
5、电磁环境现状评价
目前本工程评价范围内7个代表性监测点采用天线能收到20个电视频道,其中有7个频道信号场强达到广电部规定的服务区标称可用场强值(V段57dBμV/m,U段67dBμV/m),共有10个频道信噪比达到正常收看所要求的35dB。本工程铁路沿线电视信号覆盖场强一般,敏感点多接入有线电视网,采用普通天线收看的用户较少。
本工程新建牵引变电所选址处电磁环境背景值较小,符合且大大低于《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工频电场4kV/m,工频磁场0.1mT的限值要求。
三、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及拟采取的环保措施
1、生态影响及拟采取的环保措施
本工程总用地219.58hm2,占地以荒地、林地和旱地为主,工程对占用耕地采取复垦或者土地补偿措施,工程建设对沿线土地利用的整体格局影响轻微。
本工程土石方总量为824.16万方,其中挖方总量为95.31万方,填方总量403.28万方,利用方62.5万方,借方316.77万方,弃方8.8万方。其中,包括全线剥离表土11.24万方,全部用于路基边坡、站场和桥下绿化等用土。弃土场和取土场恢复措施全部由建设单位负责,弃土场采用复耕措施,取土场采用乔灌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绿化。相关费用已计入环保投资。
主体工程设计对新建工程路基边坡和排水等进行了防护设计。评价建议尽量利用沿线的临时工程,减少新增占地。本次评价中补充了表土剥离及回填、土地整治措施、各区域绿化防护措施以及土石方工程施工临时防护措施。本工程生态防护措施总投资为5848.25万元。在实施了这些措施后,工程建设不会造成大的生态影响。
2、声、振动环境影响及拟采取的环保措施
电气化改造后,现状电化区段沿线既有敏感点昼夜噪声值均较现状降低,不采取其他噪声污染防治措施。新增7处敏感点,拟采取4350延米2.5m高声屏障,100平方米通风隔声窗措施,共计1892.25万元。
电气化改造后,既有振动敏感点振动水平较现状均有所降低,不再增加振动污染防治措施。新增敏感点电化后振动水平较现状均有所增加,有4处敏感点超标,共计8户采取功能置换措施,置换费用为240万元。
3、水环境影响及拟采取的环保措施
融水站生活污水经化粪池、隔油池处理后,排入市政管网,最终入融水污水处理厂;既有融安站关闭,新融安站生活污水经化粪池、隔油池处理后,排入市政管网,最终入融安污水处理厂。工程设计新建5处牵引变电所新增生活污水中粪便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定期清掏;新建接触网工区、三江和寨隆综合维修基地污水经化粪池、隔油池预处理,再采用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达标后排放;融安综合维修基地的生活污水经化粪池、隔油池处理,处理后的污水排入市政管网,最终入融安污水处理厂。
4、电磁环境影响及拟采取的环保措施
工程完成后,列车产生的电磁辐射对沿线居民收看电视的影响可通过接入有线电视网来消除,同时可完全消除车体的反射和遮挡影响。建议对敏感点中受显著影响电视用户预留有线电视入网补偿经费,每户500元,补偿范围仅限于采用普通天线收看电视的常驻居民,流动性较强的务工人员和沿街的商铺不在补偿范围之列,共计预留金额11万元。待铁路建设完工并通车后进行测试,如确有影响,再实施补偿。
本工程新建5座110kV的牵引变电所,根据类比分析可知,牵引变电所在围墙处产生的工频电场和工频磁感应强度很低,符合相关标准限值要求,但为了降低电磁影响,消除居民的恐惧心理,建议牵引变电所具体选址时应注意合理控制与敏感建筑的间距,尽量远离居民区。
本工程采用GSM-R数字无线通信系统,根据计算分析,以天线为中心,沿铁路方向两侧各20m,垂直线路两侧各10m,竖直方向天线至向下6米的区域可定为天线的超标区域(控制区),即超标区外辐射功率密度可满足小于8μW/cm2,符合标准GB8702-2014和HJ/T10.3-1996的要求。要求在基站选址时应避免超标区域进入居民点范围并尽量远离居民区。
四、工程建设可行性
本工程符合铁路《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8调整)、《铁路“十二五”发展规划》及规划环评批复要求。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5年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36号令),本工程属于鼓励类建设项目,符合国家能源结构政策和铁路行业技术政策。
在切实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的前提下,本工程是一项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协调统一的工程。综合衡量各项环境要素的利弊和国民经济综合实力,本次评价认为,在落实评价报告书所提出的各项措施建议的条件下,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论证,本工程建设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