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柳铁路省界至柳州南站段电气化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时间:2019-05-14 11:56: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焦柳铁路省界至柳州南站段电气化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焦柳铁路省界至柳州南站段电气化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第一篇:焦柳铁路省界至柳州南站段电气化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焦柳铁路省界至柳州南站段 电气化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河池市辖区,线路自牙屯堡站引出,进入广西自治区,经三江侗族自治县、融安县、融水苗族自治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柳城县、柳江县,至终点柳州南站,线路全长254.75公里。

本工程包括现状电气化改造和融安移站改迁,线路平纵断面维持既有。电气化改造主要工程包括平改立、路基病害整治,通信、信号、电气化、电力及其附属工程。

本线共有29个车站(不含柳州南站),其中21个中间站、8个会让站。本线电气化改造因融安改线而新建融安中间站,既有融安站的货运工作量迁移至浮石站办理,浮石站增设到发线、货物线和牵出线,车站到发线有效长度均满足850m。

本次电气化改造,在水团、三江县、程祥、贝江、古砦新建5座牵引变电所,在塘库、永乐街新建2处接触网工区,在三江、融安、寨隆新建3处综合维修基地。本次平改立工程共改造新建公路桥梁14座,铁路桥涵8座,人行天桥1座。对严重影响铁路运营的局部路基边坡坍塌、失稳及局部路肩宽度不足的病害结合电气化改造一并实施。小曲线半径改造共3处。新增房屋建筑面积为59177m2。

融安站线路改线起点为既有焦柳铁路K1488+300,引出后沿既有线东侧山坡向南行进0.8公里,在铜鼓屯东侧继续南行,经岩口屯后折向西南,在CK1492+900设融安站后继续向西南,在CK1495+800处上跨209国道后并行既有铁路,至改线终点K1496+650。改线段正线全长8.277公里,其中,路基长度7.65公里;布设7座桥梁,33座涵洞。

本工程土石方和占地主要集中在融安移站改迁段、桥涵平改立、接触网工区、牵引变电所及其相关工程范围内。工程土石方总量为824.16万方,总用地219.58hm2,其中永久用地119.84hm2,主要为林地、草地、耕地、建设用地,临时用地99.74hm2,主要为草地和林地。

焦柳线既有线设计速度目标值普通客车120公里/小时,本次电气化改造完成后设计速度目标值不变。

本工程总投资为318023.98万元,环保投资8299万元,占工程总投资的2.6%,本工程计划2016年年底开工。

二、环境质量现状调查结论

1、声环境现状评价

工程为现状电气化改造,沿线主要为农村和城市边缘地区,主要受既有铁路噪声影响。全线共有声环境敏感点139处。其中,既有线敏感点131处,包括学校8处,幼儿园3处,医院2处,居民民宅118处;融安移站改迁段新增敏感点8处。

沿线主要噪声源为既有铁路噪声、社会生活噪声和公路噪声。工程沿线声环境监测结果如下:

(1)现状电化区段既有敏感点 距离外轨中心30m 焦柳铁路省界至柳州南站段电化工程,监测各断面距铁路外轨中心线30m处的昼夜间铁路噪声等效声级分别为54.2~59.8dBA和51.5~57.1dBA。均满足GB12525-90《铁路边界噪声限值及其测量方法》昼、夜间70/70dBA的限值要求。

4b类(60m范围内)

全线4b类区域内敏感建筑物室外昼夜间等效声级分别为56.5~66.9dB(A)和50.0~63.8(A),对照《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4b类区昼间70dB(A)、夜间60dB(A)的限值要求,昼间均达标,夜间45处监测点超标,超标率44.1%,超标量0.1~3.8 dB(A)。

2类(60m至200m范围内)

焦柳铁路省界至柳州南站段电化工程,距外轨中心线60~200m范围内敏感建筑物昼夜间等效声级分别为50.9~59.0dB(A)和42.1~53.4dB(A),对照《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区昼间60dB(A)、夜间50dB(A)的限值要求,昼间均达标;夜间13处监测点超标,超标率32.8%,超标量在0.1~3.4dB(A)。

④特殊敏感点

焦柳铁路省界至柳州南站段电化工程,学校、医院等特殊敏感点室外噪声昼、夜间等效声级为54.4~65.9dBA和49.0~63.0dBA,昼夜间均超过60d/50dBA限值要求。昼间超标1.0~5.9dBA,夜间超标0.4~13.0dBA。

(2)改线区段新增敏感点

焦柳铁路省界至柳州南站段电化工程,监测各断面昼夜间等效声级分别为50.9~54.5dBA和42.8~48.5dBA。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区昼间60dB(A)、夜间50dB(A)的要求,昼夜间均满足要求。

2、振动环境现状评价

环境振动评价范围内有121处敏感点,其中居民住宅106处,学校5处,医院2处,幼儿园处1处,融安移站改迁段新增敏感点7处。

(1)既有敏感点

沿线113处振动敏感点共布设279个监测断面,环境振动现状值昼间为72.3~84.6dB,夜间为72.0~84.4dB。

全线共有71处敏感点的首排房屋距离外轨中心线在30m以内。环境振动现状值昼间为76.3~84.6dB;夜间为75.9~84.4dB。

距外轨中心线30~60m范围内第一排敏感点有31处,环境振动现状值昼间为72.3~79.6dB,夜间为72.0~79.3dB,均满足《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GB10070-88)中“铁路干线两侧”昼间80dB、夜间80dB标准要求。

(2)特殊敏感点

贝林小学、牛毕小学等8处特殊敏感点昼夜间现状振级为78.2~84.6dB,77.6~84.4dB,贝林小学,融水苗族自治县妇幼保健院儿保部满足标准要求,剩余6处特殊敏感点昼间超过80dB,超过值为0.6~4.6dB,夜间超过值为0.3~4.4dB。

(3)新增敏感点

融安移站改迁段新增敏感点,现状环境振动昼间为50.6~57.6dB,夜间为50.1~58.0dB。

3、水环境现状评价

线路所经河流、溪沟均属珠江流域西江水系的柳江干流,主要有寻江、融江、龙江等河流。线路于三江县大树村跨越寻江,多次跨越融江及其支流,于柳城和柳江县交界处跨越龙江。根据《201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状况公报》,寻江、融江、龙江年均水质均符合Ⅲ类标准,河流水质为“优良”。

本工程沿线涉及的水源保护区主要为融安县浮石镇融江水源二级保护区、融水苗族自治县融江水源二级保护区和柳城县寨隆镇寨隆水厂蚕种场地下水源二级保护区。在上述水源保护区内的工程为电气化挂网改造,线路、路基和桥梁等维持既有,除电气化挂网外,没有其他工程内容。

4、大气环境现状评价

既有线路内燃机车是主要的大气污染源,但由于机车行走距离较长,烟气扩散范围广,因此,内燃机车的运行对沿线空气环境影响不大。

5、电磁环境现状评价

目前本工程评价范围内7个代表性监测点采用天线能收到20个电视频道,其中有7个频道信号场强达到广电部规定的服务区标称可用场强值(V段57dBμV/m,U段67dBμV/m),共有10个频道信噪比达到正常收看所要求的35dB。本工程铁路沿线电视信号覆盖场强一般,敏感点多接入有线电视网,采用普通天线收看的用户较少。

本工程新建牵引变电所选址处电磁环境背景值较小,符合且大大低于《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工频电场4kV/m,工频磁场0.1mT的限值要求。

三、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及拟采取的环保措施

1、生态影响及拟采取的环保措施

本工程总用地219.58hm2,占地以荒地、林地和旱地为主,工程对占用耕地采取复垦或者土地补偿措施,工程建设对沿线土地利用的整体格局影响轻微。

本工程土石方总量为824.16万方,其中挖方总量为95.31万方,填方总量403.28万方,利用方62.5万方,借方316.77万方,弃方8.8万方。其中,包括全线剥离表土11.24万方,全部用于路基边坡、站场和桥下绿化等用土。弃土场和取土场恢复措施全部由建设单位负责,弃土场采用复耕措施,取土场采用乔灌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绿化。相关费用已计入环保投资。

主体工程设计对新建工程路基边坡和排水等进行了防护设计。评价建议尽量利用沿线的临时工程,减少新增占地。本次评价中补充了表土剥离及回填、土地整治措施、各区域绿化防护措施以及土石方工程施工临时防护措施。本工程生态防护措施总投资为5848.25万元。在实施了这些措施后,工程建设不会造成大的生态影响。

2、声、振动环境影响及拟采取的环保措施

电气化改造后,现状电化区段沿线既有敏感点昼夜噪声值均较现状降低,不采取其他噪声污染防治措施。新增7处敏感点,拟采取4350延米2.5m高声屏障,100平方米通风隔声窗措施,共计1892.25万元。

电气化改造后,既有振动敏感点振动水平较现状均有所降低,不再增加振动污染防治措施。新增敏感点电化后振动水平较现状均有所增加,有4处敏感点超标,共计8户采取功能置换措施,置换费用为240万元。

3、水环境影响及拟采取的环保措施

融水站生活污水经化粪池、隔油池处理后,排入市政管网,最终入融水污水处理厂;既有融安站关闭,新融安站生活污水经化粪池、隔油池处理后,排入市政管网,最终入融安污水处理厂。工程设计新建5处牵引变电所新增生活污水中粪便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定期清掏;新建接触网工区、三江和寨隆综合维修基地污水经化粪池、隔油池预处理,再采用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达标后排放;融安综合维修基地的生活污水经化粪池、隔油池处理,处理后的污水排入市政管网,最终入融安污水处理厂。

4、电磁环境影响及拟采取的环保措施

工程完成后,列车产生的电磁辐射对沿线居民收看电视的影响可通过接入有线电视网来消除,同时可完全消除车体的反射和遮挡影响。建议对敏感点中受显著影响电视用户预留有线电视入网补偿经费,每户500元,补偿范围仅限于采用普通天线收看电视的常驻居民,流动性较强的务工人员和沿街的商铺不在补偿范围之列,共计预留金额11万元。待铁路建设完工并通车后进行测试,如确有影响,再实施补偿。

本工程新建5座110kV的牵引变电所,根据类比分析可知,牵引变电所在围墙处产生的工频电场和工频磁感应强度很低,符合相关标准限值要求,但为了降低电磁影响,消除居民的恐惧心理,建议牵引变电所具体选址时应注意合理控制与敏感建筑的间距,尽量远离居民区。

本工程采用GSM-R数字无线通信系统,根据计算分析,以天线为中心,沿铁路方向两侧各20m,垂直线路两侧各10m,竖直方向天线至向下6米的区域可定为天线的超标区域(控制区),即超标区外辐射功率密度可满足小于8μW/cm2,符合标准GB8702-2014和HJ/T10.3-1996的要求。要求在基站选址时应避免超标区域进入居民点范围并尽量远离居民区。

四、工程建设可行性

本工程符合铁路《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8调整)、《铁路“十二五”发展规划》及规划环评批复要求。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5年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36号令),本工程属于鼓励类建设项目,符合国家能源结构政策和铁路行业技术政策。

在切实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的前提下,本工程是一项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协调统一的工程。综合衡量各项环境要素的利弊和国民经济综合实力,本次评价认为,在落实评价报告书所提出的各项措施建议的条件下,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论证,本工程建设是可行的。

第二篇:新建铁路大理至瑞丽线工程变更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国环评证

甲字第3210号

大理至瑞丽线工程变更

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

本)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二○一四年四月 项目概况

大理至瑞丽铁路地处云南省西部地区,工程所经地区经济较为落后,沿线区域旅游资源、矿产资源丰富。本项目的建设,对改善滇西交通条件,促进沿线国土资源的开发,发展滇西地区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进民族团结,加快边疆地区脱贫致富具有重要作用。

新建铁路大理至瑞丽线是我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8年调整)》中完善路网布局和西部开发性新线项目之一,也是我国西南进出境通道之一的中缅国际铁路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本项目的建设对填补滇西地区的路网空白,完善西部地区铁路网,构筑滇西地区与内地交流的主通道,改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都具有重要意义。

新建铁路大理至瑞丽线属于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第9号令《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鼓励类项目,不属于国土资源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关于发布实施《限制用地项目目录(2012年本)》和《禁止用地项目目录(2012年本)》的通知(国土资发(2012)90号)的项目,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

2007年1月环境保护部以环审【2007】7号《关于新建铁路大理至瑞丽线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进行了批复。2008年6月大瑞铁路大理至保山段(133.66km)开工建设。保山~瑞丽段尚未开工建设。

由于大瑞线地质地形复杂困难,经加深地质工作后,2013年8月完成《新建铁路大理至瑞丽线补充可行性研究报告》。补充可研对线路方案从地方规划、工程地质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调整。工程变更后线路位于云南省西部地区,东起广大铁路终点大理站,向西经漾濞、永平、保山、潞西等市县,跨越漾濞江、顺濞河、银江大河、澜沧江、怒江等大江大河,西至瑞丽,线路长329.545km。全线隧道共44座,总长216080 km;全线桥梁108座,长36.335km;全线设置车站26个。工程总投资266.52亿元,施工总工期7年。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2.1 生态环境质量现状

1、线路经过地段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荒草地和耕地为主要;生态环境现状类型以高原山区森林生态系统、荒草地生态系统平坝的农田生态系统为主,其中高原山区的林地生态系统主要在长大隧道顶部地段;沿线区域人均耕地面积少。

2、经过路段的主要自然植被类型为半常绿季雨林、季风常绿阔叶林、半湿润常绿阔叶林、暖温性针叶林、灌丛等。评价区的植物种类比较丰富,植物区系以热带成分为主,具有一定的次生性。

4、沿线野生动物的种类虽然相对较多,但是各种动物的种群数量较少。

5、铁路经过的县、区水土流失侵蚀强度以轻度、中度为主。

6、线路经过区域分布有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苍山洱海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漾濞石门关省级风景名胜区、保山博南古道省级风景名胜区、德宏大盈江—瑞丽江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苍山国家地质公园等生态环境敏感区。2.2 生态环境影响

1、工程占用土地类型为耕地、草地、林地等为主,不会对沿线土地利用构成产生明显的影响。

2、工程占用土地导致土地生产力的损失,主要影响保山及芒市坝子地段。

3、工程建设不会对沿线植被类型造成毁灭性破坏,不会对当地生态系统完整性和植物物种多样性造成明显的不利影响。拟建铁路大多以长隧道形式通过,尽可能减少对地表植被的扰动,有利于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植物多样性。

5、由于本工程大量采用隧道工程,铁路工程建设不破坏野生动物栖息地,在项目施工期间,野生动物(兽类、鸟类、两栖爬行类)大多数会通过迁移及飞翔来避免项目施工所造成的影响,因此施工期间对野生动物的影响不大。而当项目施工期结束后,迁移出项目区的动物中的一部分会返回原来的栖息地。大部分会在项目区周围的临近区域重新分布,因此项目施工结束后在整个区域动物的多样性状况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6、大瑞铁路跨桥河地段不涉及鱼类“三场”分布。

7、对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工程开工段主要以隧道、桥梁、车站形式经过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本工程造成了保护区的自然植被面积的少量减少,不会对保护区的功能、保护区的结构完整性造成影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云南省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建设单位正办理相关法律手续。

8、对苍山洱海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影响

工程主要以隧道形式穿越风景区,距离游客集中的大理古城、三塔、蝴蝶泉及苍山游览区距离大于10km,线路与旅游线路无交叉,工程建设不改变山体地貌,不破坏景观,对风景名胜区的结构完整性无影响。

根据国务院《风景名胜区条例》、《云南省风景名胜区条例》,建设单位正办理相关法律手续。

9、对苍山国家地质公园

工程以隧道形式穿越地质公园南部自然生态区,穿越段总长8.483km。隧道穿越段未涉及地质公园保护区和重要地质遗迹点,隧道进出口均在地质公园范围外。线路穿越段对整体地质景观影响较小,不会对地质公园产生影响。

国土资源部已行文同意大瑞铁路穿越云南大理苍山国家地质公园。

10、对漾濞石门关省级风景名胜区影响

工程以隧道形式由景区马尾水游览区西南角穿过,景区内工程线路长1.0km。工程远离风景名胜区景点与游览线路,工程建设不破坏景观的连续性,同时也不影响风景名胜区结构的完整性。

根据国务院《风景名胜区条例》、《云南省风景名胜区条例》,建设单位正办理相关法律手续。

10、对保山博南古道省级风景名胜区影响

工程以隧道形式穿越博南古道省级风景名胜区的水寨景区及保山市中心城区景区,景区内工程长1.776km。铁路工程不会对风景名胜区景观造成破坏,进出风景区道路位于铁路隧道顶部,铁路工程建设对景区影响轻微。

根据国务院《风景名胜区条例》、《云南省风景名胜区条例》,建设单位正办理相关法律手续。

11、对大盈江、瑞丽江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影响

风景区内工程总长度7.825km,分别涉及大盈江、瑞丽江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畹町及瑞丽江两个景区。

线路以隧道形式穿越畹町景区的二级保护区,隧道进出口均不在景区范围,工程建设对畹町景区无影响。线路以桥梁及路基形式沿既有320国道进入瑞丽江风景区的二级保护区,与320国道距离100~400m,景观包括河流、农田植被及村庄,工程在施工期对该景区有一定程度影响,但施工完毕后,由于该区域光热降雨条件好,非常适宜植物生长发育,路基两侧可以较快形成绿化带,铁路工程对景观的影响将降低到轻微。

建设部已行文同意线路穿越大盈江、瑞丽江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12、对文物古迹影响分析

大瑞铁路以隧道形式穿越松山遗址保护区规划控制地带,距离其平面直线距离为51m,隧道埋深1030m。该地段施工不会影响地面文物的安全与稳定,工程建设不会影响地面景观。2.3 防治措施与建议

1、前期管理措施

(1)合理调配工程土石方数量,减少工程取弃土石方数量;(2)加强对基本农田的保护,进行基本农田占补平衡;

(3)贯彻环境保护设计理念,从环境保护角度进一步优化工程设计。

2、施工期管理和工程措施(1)加强对施工队伍的管理;(2)加强对地质灾害的治理力度;

(3)对取、弃土场采用浆砌片石、植树种草绿化等措施,控制施工期的水土流失。及时对取、弃土场地进行复垦、绿化;

(4)对铁路用地范围内进行乔、灌、草相结合的绿化设计。

3、运营期管理措施

(1)在项目区内设置告示牌和警告牌,提醒大家保护野生动、植物及其生境;

(2)加强对项目区内的生态保护,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法;

(3)建成投产运营后,运营单位重点要加强对沿线林草植被的管护,确保沿线植被的恢复和水土保持功效。声环境影响分析

3.1 声环境质量现状

评价范围内共分布有78处敏感点,其中居民区69处、学校7所、医院2所。沿线环境敏感点声环境质量现状良好,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相应功能区标准要求。3.2 声环境影响分析

工程施工期间,推土机、挖掘机和打桩机等施工机械对施工场地附近居民产生一定影响,特别是重大桥梁、隧道工程,由于施工周期较长,施工人员较多,施工机械多,对附近居民区噪声影响较大。

工程建成运营后,铁路沿线噪声将有较大幅度的增加。铁路边界处,昼夜预测值均满足GB12525-90修改方案铁路边界噪声限值70/60dB(A)的要求。4b类区昼间预测值近期达到4b类标准要求;部分预测点夜间超过4b类标准。2类区昼间预测值近期达到2类标准要求,部分预测点夜间超过2类标准。3.3 防治措施与建议

施工期声环境污染治理措施有:合理安排施工场地,噪声大的施工机械远离居民区布置;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高噪声作业尽量安排在昼间,施工工艺要求必须连续作业的,应向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申报;加强施工期环境噪声监测等。

运营期设置声屏障、通风隔声窗、功能置换或拆迁等措施。建议采取合理规划及建筑物布局、控制铁路两侧用地、加强铁路管理、提高铁路装备技术含量、加强铁路两侧绿化、建立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等措施进一步减低铁路噪声。振动环境影响分析

4.1 振动环境质量现状

评价范围内共有敏感点58处,其中居民区54处,学校3处,医院1处。沿线敏感点其昼间监测结果均能满足《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GB10070-88)中相应标准要求。4.2 振动环境影响分析

距离线路中心线30m处及30m外振动预测值昼、夜均满足《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GB10070-88)“铁路干线两侧”昼间80dB/夜间80dB标准要求。4.3 防治措施与建议

对强振动施工机械要加强控制和管理,在敏感点附近要控制强振动作业。根据隧道施工断面与建筑物的距离、隧道的岩性以及建筑物的结构类型合理选择施工方式,按照《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03)在爆破影响距离内控制或不进行爆破作业,保障地表建筑物安全。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及时与居民沟通,时刻监控施工对建筑物及地表的影响。若建筑物出现异常,应立即对人员、财产等进行疏散,对损坏的建筑物或构筑物按照损坏情况进行合理赔偿。

建议沿线地方规划部门参照本报告书,严格控制新建住宅等敏感建筑物与本线之间的距离,从规划建设开始就避免铁路振动影响。建议按照《铁路运输安全保护条例》的要求,将距铁路较近的敏感建筑结合城镇规划和新农村建设,逐渐拆迁或改变其使用功能。运营期要加强轮轨的维护、保养、定期进行轨道打磨和车轮的清洁与旋轮工作,以保证其良好的运行状态,减少附加振动。电磁环境影响分析

5.1 电磁环境质量现状

本工程沿线城镇居民收看电视主要采用有线方式,农村居民则多数采用卫星天线接收卫星电视信号。铁路沿线除靠近大理附近的敏感点电视信号较强,采用普通天线收看效果较好外;大部分敏感点地处山区,广播电视信号场强很弱,采用普通天线无法收看。5.2 电磁环境影响分析

工程后大部分居民收看电视基本不会受到影响;少数居民点中采用普通天线收看电视的居民,工程后过车时收看质量受到一定影响,但接收信噪比仍大于35dB,仍可满足正常收看要求。牵引变电所产生的工频电磁场不会对变电所围墙以外居民的身体健康产生有害影响。5.3 防治措施与建议

尽管牵引变电所围墙以外工频电、磁场未超过标准,但为了以进一步降低工频电磁场,消除人们的心理顾虑,减少施工和运行后纠纷,建议最终确定牵引变电所施工位置时,保证变电所围墙距敏感建筑(医院、学校、居民住宅等)大于30m。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

6.1 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

(1)水文地质现状

本线穿行于云贵高原的西部边缘,著名的横断山南段,地势错综复杂。大理至芒市地势北高南低,为著名的滇西纵谷地带。芒市至瑞丽位于云贵高原西南端,高黎贡山的南延部分。区内岩性以沉积岩为主,自新生界第四系(Q)各类成因的松散层,至下古生界寒武系(∈)各类碎屑岩、化学沉积、变质岩岩均有分布。地下水在不同的地质构造单元,有不同的特征,地下水类型有地下冷水和地下热水两个大类,与本工程密切相关的主要是地下冷水,分为孔隙水、基岩裂隙水、断裂带水及岩溶水四个类型。

(2)地下水环境保护目标

本次评价中地下水环境保护目标为隧道顶部分布的集中式地下水饮用水源保护区、集中居民点饮用的零散井、泉点以及地表水体。6.2 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

(1)主要环境影响

线路大理至保山段已施工隧道的段落施工中对地下水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已经导致了沿线多座隧道隧顶居民用水困难。

线路保山至瑞丽段目前还未施工,其中,保山隧道于穿越龙泉门(易罗池)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二级及准水源保护区范围,主要保护目标为龙泉门(易罗池)泉点(暗河出口)以及其补给径流通道。根据现阶段地质勘察结果,隧道轨底位于朝阳寨~易罗池暗河通道以上,隧道施工虽然不会直接揭穿该暗河管道,但隧道施工仍可能对易罗池泉点流量产生影响。高黎贡山隧道下穿八O八水库,隧址与水库水力联系较小,但是在隧道开挖以后,由于施工扰动,两者有发生水力联系的可能,对水库有一定影响。6.3 防治措施与建议

1、线路大理至保山段内已施工隧道将加强堵水措施,同时实施还建水源方案。

2、下阶段施工时坚持“以堵为主、堵排结合、限量排放”的防治水原则和“先探水、预注浆、后开挖、补注浆、再衬砌”的设计、施工理念,达到堵水防漏的目的。

3、在碳酸盐岩分布区,采取施工前作详细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查明地下岩溶发育分布范围及大小,对岩溶溶洞发育较大且治理难度较大地段,采用绕避的方法,对岩溶发育较小且治理较为容易地段,采用跨越、灌浆、夯实回填等工程措施后进行建设,避免施工致使岩溶塌陷。地表水环境环境影响分析

7.1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

工程跨越的西洱河、怒江、芒市大河、瑞丽江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体,其中西洱河、怒江部分水质监测断面水质劣于GB3838—2002Ⅲ类标准,主要为有机型污染,其余河流断面水质均满足GB3838—2002Ⅲ类标准。工程跨越的澜沧江为Ⅱ类水体,其水质满足GB3838—2002Ⅱ类标准。

7.2 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桥梁、路基站场及隧道等主体工程施工对水环境的影响,以及施工营地生活污水、混凝土搅拌废水、桥梁施工废水、车辆冲洗点废水以及施工机械维修废水排放对沿线水体水质的影响。

运营期废水主要来自沿线各站、段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污水若随意排放将对沿线水体水质的产生影响。

7.3 防治措施与建议

施工期地表水环境保护措施:桥梁钻孔桩基础附近、施工机械冲洗点、拌合站、制(存)梁场等产生高浊度废水的工点设置沉淀池等措施;及时清理弃渣并运至弃渣场处置,做好水土保持;采取工程及植物措施对路基边坡、隧道仰坡、施工便道等进行防护;施工营地尽量租住当地房屋,其生活污水尽量纳入既有排水系统,自建施工营地需设置生活污水预处理设施;加强施工队伍的管理,强化施工人员环保意识,加强施工机械管理,防止跑、冒、滴、漏。

运营期地表水环境保护措施:车站生活污水采用SBR污水处理设备、人工湿地生物处理模块、厌氧生物滤罐或沼气净化池处理后达标排放。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8.1 空气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根据2012年大理市空气质量监测数据、《2012年保山市环境状况公报》及《2012年瑞丽市环境质量公报》,工程沿线区域空气环境质量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及修改单二级标准。

8.2 空气环境影响预测分析

施工扬尘等将对施工作业场所附近空气环境产生影响产生一定影响,拌合站、制(存)梁场、材料厂扬尘以及施工机械尾气对空气环境影响轻微。

报告书提出的环保措施为:施工场地及运输道路洒水降尘、尽快绿化,弃渣场裸露的弃渣须采取密目网覆盖、洒水或其他防止扬尘的措施;运土车辆合理选取、组织行车路线,经过城镇、村庄和主要交通干道时要用蓬布覆盖;车辆驶离施工现场时必须进行冲洗;拌合站、制(存)梁场、材料厂中易产生扬尘的砂石料场等应远离空气环境敏感点布设,拌合站、制(存)梁场、材料厂场地硬化,设沙石料堆放棚等;采用满足尾气排放标准要求的施工机械,优先使用低含硫量的汽油或柴油等。

本工程采用电力牵引,属于清洁能源,采用电能供应热水,不设置燃煤和燃油锅炉,工程运营对沿线空气环境基本无影响。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本工程施工期将产生拆除废料其成分主要为碎砖、混凝土、碎瓦、砂浆、桩头、包装材料及施工人员生活垃圾等。施工期建筑废料尽量回收利用,不能利用的废料运送至当地的建筑垃圾处置场或妥善处理;在施工营地设置垃圾临时堆放点,集中收集的施工人员生活垃圾委托当地环卫部门统一处理,加强施工队伍的环境管理,垃圾处置原则上纳入当地的环卫系统,重点工点应设置垃圾临时堆放设施,以减轻施工期固体废物造成的环境影响。

运营期固体废物来源主要为车站职工生活垃圾,固体废物类型主要为果皮果核、包装纸袋及饮料瓶、罐、纸屑等,沿线垃圾定点收集后,委托当地环卫部门统一处置。

施工期、运营期要加强各类固体废物的收集、暂存、转运、处置过程的管理,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二次污染。结论

综上所述,新建铁路大理至瑞丽线符合《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8年调整)》和国家产业政策。

工程变更后,项目的建设与运行带来的生态、噪声、振动、地表水、地下水等方面环境影响,通过设计、施工及运营阶段落实报告书中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后,可得到控制或缓解。

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论证,在强化环保补救方案,并严格落实环保措施的前提下,新建铁路大理至瑞丽线变更工程建设可行。

第三篇:新建铁路玉林至铁山港线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精)

新建铁路玉林至铁山港线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一、工程概况

新建铁路玉林至铁山港线,自黎湛线玉林站Ⅱ场南端接轨后,线路随即由东北走向西南,依次经过玉林市的玉州区、福绵管理区、陆川县、博白县以及北海市的合浦县,至在建铁山港铁路支线TDK3+800止,正线长度约130.569km。

该工程为新建项目,按速度目标值160km/h标准建设,单线,采用电力牵引;牵引质量4000t,近期客车3对/日,货车10对/日。主要工程数量:全线建筑长度129.1正线公里,路基长86.8km,占建筑长度的67.24%;工程土石方总量1517.2×104m3,其中填方696.9万方,挖方820.3万方,弃方339.3万方,取土量192.1万方;大中桥梁26.217km/76座,占正线全长的20.31%;隧道16.081km/29座,占全长的12.45%;新征永久用地469.1hm2,临时用地229.3hm2;拆迁房屋11.4×104m2;本工程定员380人,新建生产及生活房屋26385.5m2,新建牵引变电所4座;工程总投资502312.44万元,工程计划于2009年开工,总工期36个月。

二、环境质量现状调查:

1、生态环境现状评价

玉林至铁山港铁路沿线为丘陵、平原、河谷阶的地貌。沿线植被以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为主,间杂低矮灌丛、草丛等,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林地为主,水土流失程度主要为轻度侵蚀。

评价区域内无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分布;线路所跨水域区段无渔场、鱼类产卵场、越冬场和饵料场分布。

2、声环境现状评价

本工程沿线噪声敏感点大致可分为2类:一类为学校类特殊敏感点,共有要岭小学和关塘小学2处;另一类为受社会生活噪声影响的村庄,共有新村等40处;另外还有1处噪声敏感点受既有铁路噪声影响。沿线设置43个监(预)测断面,共47个监(预)测点位。现状监测值昼间为50.2~56.9 dBA,夜间为40.6~51.3 dBA。

(1)学校类特殊敏感点

2处敏感点均主要受到社会生活噪声的影响。此类敏感点环境噪声现状值昼间为52.4-53.6dBA,满足“环发[2003]94号文”中昼间60dBA(无住宿)的规定。

(2)受社会生活噪声影响的村庄

本工程地处农村地区,沿线敏感点多为散落民房,此类敏感点主要受社会生活噪声的影响,共有新村等40处。其环境噪声现状值昼间为50.3-56.9dBA,夜间为40.6-48.0dBA,满足GB3096-2008《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之2类区昼间60dBA、夜间50dBA标准限值的要求。

(3)位于既有铁路附近的村庄

本工程桥头村位于玉林II站场附近,受既有铁路噪声影响。环境噪声现状监测值昼间为50.2~52.5 dBA,夜间为47.4~51.3dBA,满足GB3096-2008《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之4类、2类区相应标准限值的要求。

3、振动环境现状评价

新建铁路玉林至铁山港线,自黎湛线玉林站Ⅱ场南端接轨后,线路随即由东北走向西南,至在建铁山港铁路支线TDK3+800止,正线长度约130.569km。在此区段内,受拟建铁路振动影响的敏感点有35处,其中学 2 校1处,其余34处均为居民住宅。主要受人们日常生活和道路交通产生的振动影响。

沿线敏感点主要为居民住宅和学校类建筑物,其环境振动现状值为:昼间58.9-68.7dB、夜间54.7-64.1dB。满足GB10070-88《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中“居民、文教区”昼间70dB、夜间67dB的限值要求。

4、地表水现状评价

本工程东西线方案途经的南流江主要支流包括丽江、沙田河、绿珠江、亚山江、合河江、东平河等。

5、电磁环境现状评价

目前该工程沿线4个监测点采用天线共收到22个电视频道,有4个频道达到广电部规定的服务区标称可用场强值(V段57dBμV/m,U段67dBμV/m),共有11个频道信噪比达到正常收看所要求的35dB。该工程沿线电视信号在城区附近较好,区间地区较差,沿线居民多采用自架普通天线收看,收看质量较差。

三、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及拟采取的环保措施

1、生态影响及拟采取的保护措施

(1)工程建设对土地资源的影响及环保措施

工程共计占地714.0hm2,其中,永久占地484.7hm2、临时占地229.3hm2,永久占用耕地124.5hm2,临时占用耕地16.1hm2,生产力损失为553.9t/a。评价建议临时用地在工程完后应尽快进行植被恢复,并对部分地段实行复耕。

(2)工程建设对动植物资源的影响及环保措施

工程建设对评价范围内的自然生产力有一定影响,对沿线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不会产生影响。

评价建议建设“绿色通道”,发展本地原有优势植物;施工期宣传野生动物保护法规,禁止捕杀野生动物的行为;调整工程施工时段和方式,减少对动物的影响;在林区边缘、隧道口和桥下采用加密绿化带、自然景观植被恢复,防止灯光和噪声对动物的不利影响;工程占用的基本农田按“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由用地单位与地方部门协商解决;工程设置取土场10处,弃土(渣)场24处,建议对取、弃土场采取复耕措施,对弃渣场采取合理有效的工程挡护和植物恢复措施。

(3)水土保持方案

工程施工期及运营初期本段铁路占地范围内水土流失总量约为38.17×104t,新增流失量约为36.79×104t。其中主体工程扰动地表新增流失量25.64×104t,占总流失量的69.7%;弃渣场新增流失量4.76×104,占总流失量的12.9%。评价认为,施工期将不可避免地加重沿线地区的水土流失,但只要落实水土保持方案的各项措施,随着工程、植物措施的完善,水土保持措施逐渐发挥水土保持功能,原有水土流失将得到有效治理,新增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控制,生态环境得以恢复。

2、声环境影响及拟采取的环保措施

施工期,推土机、挖掘机和打桩机等施工机械会对施工场地附近居民产生一定影响。本次评价提出的施工期保护措施为:合理安排施工场地,噪声大的施工机械远离居民区布置;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高噪声作业尽量安排在昼间,施工工艺要求必须连续作业的,应向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申报;加强施工期环境噪声监测等,及时采取措施减少对周围敏感点的影响。对于在线路经过城区路段的施工点,建议施工单位采用临时挡护等措施,对施工场地进行围护,减小施工期噪声影响。通过合理布置施工场地、合理安排施工时间、进行现场管理和监督及严格执行国家及地方相关规定,4 施工噪声的影响是可以得到缓解的。

根据统计,居民区4类区近期预测值昼间为53.5~59.5dBA,夜间为51.0-57.9dBA,昼间不超过70 dBA,夜间有3处预测点超过55 dBA,超标量为0.1-2.9dBA;

居民区2类区噪声近期预测值昼间为50.6~57.9dBA,夜间为43.4-55.2dBA,昼间全部达标,夜间部分敏感点超标,超标量为0.1~5.2dBA。

在近期,学校教室昼间噪声54.86 ~63.3dBA,要岭小学昼间超标3.3dBA。

本次评价提出的运营期保护措施: 2m高声屏障3处,共1360延米,投资360万元;隔声窗22处,面积4640 m2,投资232万元。要岭小学搬迁投资约30万元。全线噪声污染治理经费共计622万元。

在采取评价提出的降噪措施后,本项目运营期铁路噪声影响将得到有效控制。在下一步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如果线路摆动、敏感点搬迁等造成局部敏感点发生变化,应参照噪声影响达标距离,及时调整防护措施。

鉴于沿线的城镇建设规划较快,同时建议地方政府结合城市规划建设,对距离铁路较近的居民房逐步采取功能置换措施,减小铁路噪声影响。并建议沿线规划部门参照本报告书噪声预测结果,合理规划铁路两侧土地功能。距铁路外轨中心线两侧30m内区域严禁新建居民住宅、学校、医院等噪声敏感建筑物;距铁路外轨中心线155m以内的区域内不宜临路新建学校、医院和居民住宅区等声环境要求较高的建筑物。并建议在运营期运营单位根据本报告提出的运营期环境监测方案,加强对沿线敏感点的声环境跟踪监测,根据实际监测结果适时调整措施减小铁路噪声影响。

3、振动环境影响及拟采取的环保措施

工程实施后,线路多以路堤和桥梁形式经过各敏感点,受铁路环境振动的影响,评价范围内敏感点环境振动近期预测值昼间为66.1~81.4dB,夜间为66.1~78.6dB,除要岭小学外均满足GB10070-88《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中“铁路干线两侧”昼、夜80dB标准限值要求。要岭小学超过1.4dB。工程实施后环境振动值较现状值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昼、夜增量分别为0.4~17.7dB、3.9~20.4dB。

本次评价在降低振动源强、城市规划与管理、运营期管理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和建议。在采取了这些措施后,可有效降低铁路振动对周围地面、建筑、人群的干扰影响。要岭小学超过80 dB,超过1.4dB。噪声治理措施方案中提出拆迁,彻底消除列车振动对学校的影响。

4、地表水环境影响及拟采取的环保措施(1)施工期水污染防治措施及建议

跨河桥梁施工时的影响主要为桥墩基础开挖和钻孔产生的弃土及泥浆,若处理不当,有可能堵塞、压缩河道,淤积河床,污染水体,尤其是水中墩施工产生的淤泥、弃土以及施工机械产生的机械油污直接排入水中导致水体污染。

跨河桥梁采取环保措施为:水中墩基础的施工,采用钢围堰、草袋围堰防护。明挖产生的泥渣运至岸边,晾晒后统一运至弃渣场,钻孔桩产生的泥浆,在河边设泥浆贮存池,循环利用,并设沉淀池。施工结束打捞清理土方、草袋围堰等填筑物,避免堵塞河道、污染水体。施工场地、混凝土搅拌站等临时设施的设置以及油类、水泥等物料的堆放应尽可能远离河流两岸。

(2)运营期水污染防治措施

本工程为新建铁路项目。设计范围内新增废污水50.58m3/d。

评价建议对玉林Ⅱ场站既有及新增污水采取地埋式污水处理措施对博白站在设计中提出地埋式污水处理措施的基础上再采取气浮、隔油的措施;对沙河、沙田、曲樟、闸口4个站采取化粪池+生物厌氧滤罐的措施,确保污水能够达标排放。

5、电磁环境影响及拟采取的环保措施(1)电视接收受影响结论

根据类比计算,玉铁工程完成后,列车运行产生的电磁辐射使沿线各频道信噪比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由于本工程沿线电视信号覆盖范围较小,加之沿线有线电视普及率不高,仍有较多居民采用自架普通天线收看电视,预计该工程的建设对其沿线居民点的电视收看会产生比较明显的影响。

(2)新建牵引变电所电磁影响结论

牵引变电所线产生的工频电场和工频磁感应强度很低,符合HJ/T24-1998中规定的相关限值要求。

电磁防护措施

(1)电视接收受影响防护措施

工程完成后,列车产生的电磁辐射对沿线居民收看电视的影响可通过接入有线电视网或采用卫星天线收看来消除,同时可完全消除车体的反射和遮挡影响。根据预测分析结果,建议对敏感点中受该工程影响的电视用户预留有线电视入网补偿经费。

补偿原则是对采用天线收看,工程后接收质量明显下降的敏感点给予补偿。补偿经费每户500元,用于接入有线电视网或购置卫星天线,共计预留金额23.55万元。待铁路建设完工并通车后进行测试,如确有影响,再实施补偿。

(2)牵引变电所的影响防护措施

本工程计划新建4座110kV的牵引变电所,根据类比分析可知,牵引变电所在围墙处产生的工频电场和工频磁感应强度很低,符合HJ/T24-1998中规定的相关限值要求,但为了降低电磁影响,消除居民的恐惧心理,建议该工程进行具体选址时应注意避让,尽量远离居民区。

6、空气环境影响评价

本工程范围内无新增锅炉,牵引机车动力类型为电力。只有轨道车相当于每天往返1次,对沿线环境不构成影响。本工程的实施对减少公路机动车数量,改善沿线空气质量,防止酸雨发生频率的上升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7、固体废物境影响及拟采取的环保措施

本段工程建成运营后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车站生活垃圾及旅客卸放垃圾。全线新增生活垃圾为223.4t/a,生活垃圾可定期交由市政部门和城市固体废物处理场统一处理。工程运营后产生固体废物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

四、工程建设可行性

本工程为交通建设项目,符合国家铁路“十一五”规划和“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8调整)”,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路线方案与当地城镇发展规划基本吻合。本项目在落实报告书中所提出的各项污染防治措施以及与会代表意见后,工程建设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和减缓,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本项目建设是可行的。

第四篇:《瓦村水电站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关于《瓦村水电站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公示

文章来源:本站

责任编辑:丁镇

发布时间:2010-9-8 11:40:00

一、瓦村水电站工程基本情况简述 1.1项目概况

瓦村水电站工程坝址位于郁江上游右江河段田林县境内、驮娘江与西洋江汇合口下游8.4km处的瓦村水文站附近峡谷中,属百色市管辖。电站上距那读梯级电站39.9km,下距百色水利枢纽约105km。

瓦村水电站工程的开发任务以发电为主,兼顾航运、防洪等综合利用;电站主要建筑物由拦河坝、发电厂房、斜面升船机及交通道路等组成。其中,溢流坝位于河床的中部,厂房设于右岸坝后,斜面升船机布置在左坝肩的岸坡上。拦河大坝为碾压砼重力坝,最大坝高103m,坝顶长度354.50m。斜面升船机按照Ⅶ级航道标准设计,设计最大船舶吨级 50T,工程设计的水库正常蓄水位307m,死水位291m,总库容5.36亿m3,调节库容2.48亿m3。工程设计的电站装机容量230MW,多年平均年发电量695.20GW·h。

瓦村水电站属不完全年调节,枯水期(11 月~次年 4 月)根据电力系统运行需要,可担任调峰、调频任务。汛期(5 月~10 月)天然流量大,在上、下游水位差大于机组发电最小水头的前提下,为了多发电坝前水位应保持在正常蓄水位307m,当入库流量小于或等于341m3/s 时,水库水位维持在 291~307m 运行,闸门全关,入库流量全部通过电站发电下泄; 当入库流量大于 341m3/s 时,水库水位仍维持在307m 运行,入库流量尽量通过电站发电,多余的水量通过溢洪道控制下泄。

工程永久占地451.65亩(工程枢纽占地361.5亩,永久道路建设区90.15亩),水库淹没影响土地总面积23744.15亩。工程临时占地1495.78亩。

本工程水库淹没涉及田林县八桂乡、八渡乡、高龙乡和那比乡四个乡的 15 个村民委,淹没人口 2408 人,房屋面积 8.01 万 m2,淹没土地总面积 24448.0亩,分别采取集中安置、进城镇安置等相结合的方式安置。

工程建设设计总工期53个月,施工期高峰人数1500人。工程设计总投资228911万元,环保投资1770.705万元,约占工程总投资的0.77%。

1.2环境敏感点及环境保护目标

工程主要环境敏感保护对象统计见表1-2。

表1-2

工程环境敏感点分布一览表

环境类别

敏感点

具体位置与区位关系

规模与特征

保护要求

水环境

驮娘江西林-田林百色保留区;西洋江田林保留区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质标准

大气、声环境

八桂乡八桂街

坝址下游14 km,运输路线穿越。

乡政府所在地,周边村庄集贸之所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

弄瓦村委、弄瓦街

坝址施工区旁

187户

弄瓦小学

坝址下游施工区旁

6个年级及学前班共计约360人

岩亨村

岩亨料场旁

20户

陆生生态

古树名木及保护植物

库区内

主要保护植物有苏铁、红椿、任豆、细子龙、莎叶兰和兰花共6种,94科,其中淹没苏铁2株、红椿11株、细子龙53株、任豆5株、兰科植物2种15株。

古树移植

保护动物

库区及周边地区

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水生生态

鱼类产卵场

三江口、者苗河口、八囊屯

三江口为产漂流性卵鱼类产卵场,八囊屯为产黏性卵和漂流性卵鱼类产卵场,者苗河口为斑鳠产卵场

采取相应的保护恢复与补偿措施。

珍稀鱼类

库区和坝下

斑鳢、鳗鲡、鲮鱼等

确保种群不消失

社会环境

八渡街、福达街、水库淹没区居民,移民集中安置点

水库淹没范围

规划水平年(2014年)农村搬迁安置人口1829人,生产安置人口1547人。

防止水土流失和植被破坏,确保移民生活水平和经济收入来源不下降。

八渡小学、八渡中学、八渡幼儿园

库区淹没范围

八渡小学300人,八渡中学200人,幼儿园120人

二、项目实施可能造成的影响 2.1水环境影响 ①水文情势

工程建成运行后,坝址平水年各月下泄流量与天然相比变幅为-13.7%~57.9%,下泄流量丰水期减少,枯水期增多。库区水域面积扩大至17.09km2,水位一般在291m~307m间运行,水位变幅为16m。水库形成后流速较天然状态下变缓,水流速度由建库前的0.43m/s左右降至0.05m/s左右;本水库建成后30年总留库泥沙量占水库总库容的19.7%,泥沙淤积情况不严重。

枢纽建成后保证下泄流量18 m3/s,且电站尾水与瓦村水利枢纽正常蓄水位衔接,河道保持了一定的水面不断流,能满足河道生态用水、景观用水。初期蓄水期间,为保证下游河道的最小生态流量12.9 m3/s,可通过排水孔下泄(底板高程为214m,低于天然河底高程216m)。

本工程泄洪采用底流消能方式,造成的雾化影响较小;泄洪造成坝下部分水体气体过饱和,对水体水质基本无不利影响。

瓦村水电站库区水温结构为分层型,当遇到二十年一遇洪水1日设计洪水量时为过渡型,当遇到二十年一遇洪水时为临时混合型。水库水温分层时,若不采用分层取水的方式,个别月份发电下泄低温水最高时与天然水温相差4.3℃。

②水质

工程施工期污水主要来源于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污水量为7.5m3/h)、砂石料加工废水(废水量为506.2m3/h、基坑废水(废水量为3085.56m3/h)、混凝土拌和系统冲洗废水(18m3/d、24m3/d)及机械冲洗废水(2.5m3/h)。由于工程所在河段为保留区,故工程施工废水全部回用不外排,因此工程施工过程中对水环境没有影响。另外,工程中桥梁基础施工对水质产生的影响及影响范围都较小。

建库后枯水期库区水量增加,正常情况下库区水质可维持较好水平;瓦村水电站库区属于贫营养化状态,建库后库叉、库湾正常情况下不会出现富营养化现象。

2.2生态环境影响

1、陆生生态

据工程环评资料,瓦村水电站工程的兴建,将可能淹没植物资源种类约130种,占库周区现知维管束植物总种数的27.03%。在被淹没的植物种类中,绝大多数是库周区内的常见种或广布种;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珍稀濒危植物如苏铁、红椿、任豆、细子龙的部分个体将被淹没;据统计,被淹没的苏铁2株、红椿11株、细子龙53株、任豆5株、兰科植物2种15株。

工程取料或弃渣也要占用一定的地土面积,这对生长在其上的植物也将受到一定的影响。据初步调查,受影响的植物约50种,主要是坡地上的种类,如栓皮栎、麻栎、白栎、槲栎、山合欢、香合欢等,以及平西沟口的经济作物和农作物如麻竹、玉米等,未见有国家和广西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分布。

工程兴建对库周区土地的淹没是不可避免的,甚至是不可逆转的。但对于被直接淹没的物种和植被类型来说,它们是可以恢复的。

水库蓄水后引起耕地淹没和移民搬迁,对植被和植物资源的间接影响不会太大。库区建成后,气候的湿性变化对植物的生长和植被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发展是有利的,但因变化程度较小,因此有利影响也有限。

2、水生生态

①建设期对水生生物和鱼类的影响

工程开挖、爆破、围堰截流时的石料抛投会对施工江段鱼类及水生生物形成惊扰。同时,坝区及围堰占地对施工江段底质造成影响,特别是对施工江段底栖及固着类生物资源形成不可逆的影响。但影响的范围和程度有限,随着工程的完建,影响也大多消除。

②运行期对水生生物和鱼类的影响

水库蓄水后,水面扩大,流速变缓,泥沙沉积,透明度增大,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繁衍,其现存量将有所增加,但群落结构会有所变化,库区江段鱼类饵料生物基础由以水生昆虫等底栖无脊椎动物和着生藻类为主演变为以浮游生物为主。

水库蓄水运行后,位于库区三江口产卵场、八囊屯产卵场、者苗河口产卵场将被淹没,但部分产卵亲鱼会在库区适合的地方形成新的产卵场,其对流水条件依赖程度高的鱼类产卵场面积以及产量规模均会明显萎缩,特别是对产漂流性卵鱼类而言,在库区江段难以满足其产卵繁殖的条件。

电站大坝的修建,阻断了右江、驮娘江鱼类索饵洄游、生殖洄游、越冬洄游的洄游通道,导致项目区的一些鱼类无法正常完成其产卵繁殖生长的生活史,还因遗传基因交换方面存在不足,造成一些大型经济鱼类小种群化。

库区对静水水体中上层类群和静水缓流水体中下层类群的索饵有利,也有利于鱼类的育幼,但以流水性饵料生物为主的鱼类索饵空间萎缩。同时,库区也为鱼类提供了越冬场所。

2.3大气环境影响

工程施工扬尘会对施工场地内的施工人员健康有不利影响。由于工程车流量不大,且工程周边环境敏感目标较少,工程施工期交通运输对运输路线两侧的影响不大。工程施工期施工爆破、混凝土拌和所产生的粉尘的影响范围和程度均较为有限,对周围环境的总体影响较小。

2.4声环境影响评价

工程坝址附近没有居民居住点,石料场附近有敏感点岩亨村,施工固定噪声源主要影响受体为岩亨村与左岸生活福利区,经过预测在不利工况下噪声值满足《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爆破时超标,可能对岩亨村有一定的影响,对左岸生活福利区影响很小。工程交通噪声源会影响运输沿线敏感点,但由于工程运输车辆的车流量相对较低,因此影响程度较小,不会影响当地居民正常生活。

2.5移民安置环境影响评价(1)移民安置环境适宜性分析

瓦村水电站移民安置区全年盛行东南风,该区域光照充足、温暖湿润、热量较丰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有利于农、林业生产和多种经营发展,其作物植被种类丰富,当地农业发展具有较好的气候环境与生态环境。总体而言生态环境适宜。

(2)集镇安置环境可行性分析

八渡乡八渡街集镇安置点选址为八渡街搬迁到八渡村弄中组附近,该处目前植被情况一般,未发现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及名木古树。集镇污水排放量较少,大部分可回用于附近的农田灌溉与林地灌溉,剩余集镇生活污水将就近排放到冲沟,在进入库区,由于水量不大,基本不会对库区水环境产生影响。生活垃圾田林县环卫部门定时清运,与县城其它生活垃圾一并处置,经过生活垃圾统一处理措施后,集镇所产生的影响不会很大。

因此集镇安置选址从环境、社会、经济的角度考虑,是可行的。

三、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的要点 3.1水环境保护措施

①初期蓄水最小下泄流量保证措施

初期蓄水期间,为保证下游河道的最小生态流量12.9 m3/s,可通过排水孔下泄(底板高程为214m,低于天然河底高程216m)。

②运行期最小下泄流量保证措施

正常来水下枢纽通过发电下泄流量可满足下游河道需水要求。暂停发电时,通过大坝生态流量放水管下放生态流量。枢纽运行期应结合枢纽工程管理系统及水情自动化测报系统,配备人员进行实时监控并制定应急方案,在预知机组停止发电前做好充分准备,确保在机组停止发电同时立即从生态流量放水管下放下游所需流量。

3水质

施工期施工废水、施工人员生活污水以及运营期的生活污水禁止排入驮娘江。对施工含高浓度SS的废水采用混凝、沉淀等处理措施,对含油废水则采用成套油水分离器处理,废水处理达标后回用于施工作业及林地灌溉;施工生活污水采用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处理达标后回用于降尘洒水、林地灌溉等。

工程运行期基本无生产废水排放,水轮发电机组配有成套小型漏油收集装置,漏油在集油箱中达到一定容积后自动抽回回用,可避免水轮发电机组运行和检修漏油对河流水质的污染。运营期业主营地生活污水自建污水处理站处理后回用于林地灌溉。

另外,水库蓄水初期须进行库底卫生清理,工程运行期对水库水质做好水土流失治理、库区库周污染控制等保护措施。

4发电期间水库下泄低温水的预防措施

为减轻水库低温水对下游河道的影响,发电进水口采用叠梁隔水门分层取水方案,该方案效果明显。

3.2生态环境保护措施(1)陆生生态

加强现有森林植被的保护,促进其恢复,以增强其生态功能;切实搞好退耕还林和封山育林;对淹没及用地范围内的苏铁(2株),红椿11株,任豆5株,细子龙43株,兰科植物2种15株进行迁移,并挂牌标识;位于淹没线以上的国家和广西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及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对零星分布的给予挂牌保护;对于分布相对集中,数量相对多的采用在分布区范围设立宣传牌。此外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教育,使其在施工过程中自觉保护珍稀濒危动植物。

(2)水生生态

鱼类资源的保护采用人工鱼巢、设立鱼类种质资源保护区、人工增殖放流等方式。

设立鱼类种质资源保护区:在弄瓦镇下游10余公里的周马大峡谷右江河段设立,主要保护斑鳠、稀有白甲鱼、鲮鱼、大眼鳜、鳗鲡以及四大家鱼。

增殖放流:利用百色水利枢纽鱼类增殖放流站的资源和技术优势,对其规模进行扩大,来满足瓦村水电站水电站鱼类增殖放流的要求。

3.3大气环境保护措施

隧洞开挖和骨料破碎应按湿式除尘作业。混凝土拌合过程中,应在封闭的拌和楼内进行,减少粉尘排放。此外还需对每个混凝土拌和系统配置袋式收尘器,收尘器与拌和楼同时运行。

建设单位应定时派专人清扫运输道路,洒水降尘,以道路无明显扬尘为准,非雨日每天洒水不少于5次,使道路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运土卡车及建筑材料运输车应按规定配置防洒落装备,装载不宜过满,保证运输过程中不散落;运输车辆加篷盖,出装、卸场地前先冲洗干净,以减少车轮、底盘等携带泥土散落路面、加强车辆管理与维修。

在开挖、爆破高度集中的工区,配置1台洒水车,非雨日每日洒水降尘,加速粉尘沉降,缩小粉尘影响时间与范围。

受工程大气污染影响的对象主要为施工人员,应采取加强个人防护的方式对施工人员加以保护,如佩戴防尘口罩等。

3.4声环境保护措施

1、施工区内噪声防治措施

(1)进场施工机械的噪声应选择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的施工机械。

(2)在车流量高的路段设置交通岗或交通员,疏导交通,加强交通管理。

(3)施工人员实行定时轮换岗制度。

(4)接触噪声的施工人员进场时,应佩带耳塞、耳罩等劳保用品。

(5)设立警示牌。

2、施工区外内噪声防治措施

(1)材料运输车辆在经过道路沿线的敏感点时,速度不应超过40km/h。

(2)运输车辆行驶时,不得鸣笛。

(3)为避免夜间噪声扰民,夜间22:00时至次日晨6:00时,不安排车辆运输。

(4)加强运输车辆管理,禁止运输车辆随意空驶。

(5)弄瓦学校旁设立警示牌。

3.5移民安置环境影响及采取的措施

移民的日常生活会产生一定量的生活污水与生活垃圾。对农村分散生活污水采取沼气池的方式进行处理,处理后污水浇灌农田;对农村生活垃圾采取堆肥回田的方式处理;对集镇生活污水收集到镇区的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达标排放;集镇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处理。在采取水污染防治措施以及生活垃圾处置措施后,对环境的影响是很小的。

专业项目恢复改建中库周道路恢复改建工程主要对沿线的植被产生暂时破坏并增加水土流失,采取相应水土保持保持措施后可大大减少水土流失量,并在道路恢复后及时进行道路两侧绿化,补偿植被损失。防护工程区不会产生浸没影响,也不会因垫高和护岸工程产生地下水与地表水的连通性。

四、公众参与评价概述

通过对瓦村水电站工程的公众参与调查,广泛听取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公众个人对工程建设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所有受访的政府部门、相关单位团均对本工程表示支持。在工程的移民中69.9%的公众表示支持工程的建设,24.8%表示无所谓,5.3 %表示不支持;非移民中75.8%的公众表示支持工程的建设,18.7%表示无所谓,5.5%表示不支持。

本报告就公众关心的实际问题、反对意见给予了相应的回复。从调查结果来看,还有部分公众对工程建设不甚了解,今后的环评工作中应加大对该工程建设的宣传,增加透明度,减少公众对该工程的疑虑。总体上来说该环境报告书基本上体现并回答了公众关心的问题。

五、环境影响报告书提出的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的要点 根据评价区环境现状和生态环境发展趋势,预测分析瓦村水电站工程施工和运行对环境影响的结果表明,瓦村水电站工程的兴建符合流域综合利用规划、广西自治区、百色市航运规划规划以及百色市、田林县地方“十一五”规划等相关规划,工程建设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工程建设和运行的不利影响主要是工程施工对生态环境、水环境、大气环境、声环境、社会环境等的影响,工程淹没占地、工程运行和移民安置对生态、水环境的影响,在采取本报告书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后,各种不利影响均可得到预防和较大程度减免。因此,从环境保护角度总体评价认为,瓦村水电站工程不存在制约性的环境影响因素,工程的建设是可行的。

六、公众查阅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的方式和期限,以及公众认为必要时向建设单位或者其委托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索取补充信息的方式和期限(1)公众查阅报告书简本的方式和期限:

公众可到百色市环境保护局供免费索取本报告书简本或登录珠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http://www.xiexiebang.com】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联系方式:珠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寿路80号珠江水利大厦后,邮政编码:510611,联系电话:020-87117234,赵工,传真:020-87117234,联系邮箱:Email:qdsuiyl@sina.com】

六、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和主要事项 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为

百色市田林县八桂乡、高龙乡、八渡乡、那比乡工程建设和淹没的影响范围可能受影响的公众及附近的单位和组织、当地相关政府部门。提倡反映意见的群众提供真实姓名、联系电话、家庭地址或工作单位,以示负责。

七、征求公众意见的具体形式

(1)在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先于2010年5月采用网上、报纸公告以及现场访谈形式向公众公开有关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信息;

(2)公开发放公众参与调查表征求公众意见;

(3)认真整理公众意见,并在环境影响报告书中体现;

(4)在环境影响报告书上报审批前提供环评报告书简本,继续收集公众意见。

八、公众提出意见的起止时间

公众提出意见的起止时间为:2010年9月8日~9月28日。

第五篇:改建铁路北京铁路枢纽丰台站改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改建铁路北京铁路枢纽丰台站改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发布日期:2010-7-27

一、项目概况

1.建设性质

车站改建工程。

2.建设意义

根据国家批准的中长期铁路网(2008年调整),北京枢纽引入线路相应进行了调整和补充。其客运站布局形成以北京站为中心,包括北京南、北京西、北京北、北京东(通州)及北京星火(北京东北站)、北京丰台(北京西南站)七站布局。

在建的京广客运专线规划引入北京西和丰台站,目前其引入北京西站工程前期工作已经完成并开工建设,规划于2011年完成。受北京西站能力

制约,京广客专开通后北京西站将不能满足全部京广客专引入需求。此外,京九客专及京石城际也规划引入丰台站。车站建设,是修建京广客

运专线、京石铁路和京九客运专线的必要条件。

丰台站地区紧邻西三环路、西四环路、京开高速公路、丽泽路和丰台北路等骨干道路,正在建设的地铁9号、10号线(二期)在站区地下通过。

丰台站的建设,可将客运专线、城际铁路、市郊铁路、城市公交、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融为一体,形成城南地区新的大型综合交通枢纽,是促

进城市南部地区加快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是综合解决城北交通拥堵的重要措施,为北京城南地区的加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有利于该地

区投资环境的改善,带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增长,是实施促进城市南部地区加快发展行动计划的需要。

3.建设内容及规模

丰台站改建工程范围包括二线、一站、一所。其中二线为京广客专及京九客专,京九客运专线丰台站改建工程范围内正线线路总长11.921km,京广客运专线丰台站改建工程范围内正线线路总长9.757Km;一站为改建后的丰台站,设客专场与城际场两场,总规模按22台(面)22条到发线

(含正线);一所为丰台动车运用所,总规模按检查库一、二级修10列位,存车线70条,临修、不落轮镟库线、牵出线各1条,洗车线4条进行

布置。

铁路设计的主要技术标准为:客运专线;双线;电力牵引;最高设计行车速度200km/h。

新建110KV变电所1座,拟建于现丰台车辆段内。

新建基站11座,其中丰台站内2座、1主1备,丰台动车运用所内1座,京九客专和京广客专沿线在丰台站改建工程范围内各5个。

4.工期

本工程计划总工期2年。

二、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的主要影响及防护措施

1.生态环境

(1)生态环境现状

工程位于北京市丰台区,地形平坦,现状土地利用绝大部分为建设用地,其余为少量耕地,沿线无重要生态敏感区。

(2)生态环境影响和措施

本工程路基、桥梁工程将永久占用部分耕地,临时占地主要为工程设置的1处箱梁制梁场、1处铺轨基地、1处II型板存板场占地,上述临时设施

均设置在拟建动车运用所内。

工程将会产生一定的土石方,路基填方所需填料需要外购,设计拟定采用北京市其它基础设施建设产生的弃土,不涉及取土场。

工程产生的弃土缴纳相关费用后由北京市渣土管理部门指定弃土地点,全市统一规划,集中消纳,不需要本工程征地和治理恢复。

为防治铁路建设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对路基边坡采取种植紫穗槐或浆砌片石拱型骨架+种植紫穗槐、挡土墙等工程措施,在线路两侧设置适宜 的绿色通道,对改善沿线的生态环境,保持水土有着积极的作用。2.声环境

工程沿线分布有三环新城、西安胡同、桥西街等噪声敏感目标,经预测,本工程距铁路外轨中心线30m处昼、夜等效声级满足GB12525-90《铁路

边界噪声限值及其测量方法(GB12525-90)修改方案》昼间70dBA、夜间70dBA标准要求;功能区昼、夜等效声级不同程度的超过相应标准要求。

评价建议对超标敏感点采取声屏障、隔声窗等措施。

3.环境振动

预测本工程铁道外轨30m外Z振级评价量满足铁路干线两侧80dB标准。

4.电磁环境

由于本工程沿线的村庄有线电视的普及率很高,本工程接触网部分产生的无线电干扰对电视收看的影响较小。

工程变电所及基站建成后对周围环境的主要影响:

(1)基站电磁影响

基站主要由室内设备和天线组成。室内设备有收发信机、功放、合路器、双工器、耦合器及馈线等。由于设计、制造这些设备时有较高的屏蔽

指标和较好的屏蔽措施,一般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电磁污染。实际机房外1m距离测试未检出,表明屏蔽效果很好,没有电磁泄漏。

本工程主要污染源为天线产生的电磁辐射。

距基站天线不同距离,不同高度情况下,辐射超标区域和安全区域图表明:敏感建筑只要处于安全区,其所受到的辐射功率密度不会超过

8μW/cm2。

评价结果表明:工程影响区域内的所有敏感建筑由于偏离主射方向的角度较大,受到来自天线的辐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满足小于8μW/cm2限

值要求。

工程无线基站产生的电磁辐射不会对附近居民身体健康造成有害影响。

(2)变电所电磁影响

变电所会在其附近产生大于环境背景值的工频电磁场。

根据类比监测,110kV变电所围墙处工频电磁场远低于工频电场4kV/m,工频磁感应强度0.1mT的标准限值要求。本工程变电所周围没有敏感目标

。因此,变电所不会对附近居民身体健康造成影响。

(3)评价初步结论

本工程拟建GSM-R基站和变电所产生的电磁辐射不会对附近居民身体健康造成有害影响。

5.水环境

本工程产生污水的车站为丰台站、丰台动车运用及李营站。其中丰台站及丰台动车运用所为新建,李营站为既有车站。丰台站设计污水量约为

907 m3/d,丰台动车运用所设计污水量约为758 m3/d。

为节约用水,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丰台站房综合污水采用如下处理工艺处理后回用:污水→化粪池→调节沉淀池→MBR反应器→消毒→回用。

丰台站及丰台动车运用所集便污水采用化粪池和水解酸化池处理后排入市政管网,最终进入城市污水处理厂。

6.大气环境

丰台站及动车运用所采用集中空调采暖,无大气环境污染物排放。

三、评价初步结论

综上所述,虽然本工程对所在区域的生态、声、振动、水等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在设计中均采取了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本报告又结

合当地环境特征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和建议,只要这些环保措施与主体工程“三同时”,本工程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就可以降低到最低程

度。

因此,评价认为,本项目在落实设计及环评报告书提出的各项环境保护措施及建议后,工程建设是可行的。

下载焦柳铁路省界至柳州南站段电气化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word格式文档
下载焦柳铁路省界至柳州南站段电气化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