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法宣在线-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学习专题习题集

时间:2019-05-13 18:50: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7年法宣在线-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学习专题习题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7年法宣在线-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学习专题习题集》。

第一篇:2017年法宣在线-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学习专题习题集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学习专题

1、(单选题)《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国家推行煤炭(),()煤炭的硫分和灰分,()高硫分、高灰分煤炭的开采。

A.进出口限制,区分,提倡

B.洗选加工,降低,限制

C.洗选加工,提高,鼓励

D.分类,降低,禁止

正确答案:B

用户选择:导入到我的错题

解析:展开解析↓

2、(单选题)建设单位应当将防治扬尘污染的费用列入(),并在施工承包合同中明确施工单位扬尘污染防治责任。

A.经济规划

B.政务考核目标

C.工程造价

D.本级政府财政预算

正确答案:C

用户选择:导入到我的错题

解析:展开解析↓

3、(单选题)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建设对大气环境有影响的项目,应当依法()。

A.安装自动监测设备

B.获得重点大气污染物排放权

C.编制大气环境质量达标规划

D.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正确答案:D

用户选择:导入到我的错题

解析:展开解析↓

4、(单选题)根据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的规定,()应当对自动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

A.环保部门

B.地方政府

C.重点排污单位

D.自动检测设备生产厂家

正确答案:C

用户选择:导入到我的错题

解析:展开解析↓

5、(单选题)《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工业涂装企业应当使用低挥发性有机物含量的涂料,并建立台账,记录生产原料、辅料的使用量、废弃量、去向以及挥发性有机物含量。台账保存期限不得少于()。

A.五年

B.三年

C.十年

D.二十年

正确答案:B

用户选择:导入到我的错题

解析:展开解析↓

6、(单选题)根据《大气污染防治法》的规定,机动车生产、进口企业应当向()其生产、进口机动车车型的排放检验信息、污染控制技术信息和有关维修技术信息。

A.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报告

B.环保部门备案

C.社会公布

D.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报告

正确答案:C

用户选择:导入到我的错题

解析:展开解析↓

7、(单选题)根据《大气污染防治法》的规定,暂时不能开工的建设用地,建设单位应当对裸露地面进行覆盖,超过()个月的,应当进行绿化、铺装或者遮盖。

A.二

B.五

C.四

D.三

正确答案:D

用户选择:导入到我的错题

解析:展开解析↓

8、(单选题)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规定设置()。

A.净化装置

B.有效防尘降尘措施

C.异味和废气处理装置

D.大气污染物排放口

正确答案:D

用户选择:导入到我的错题

解析:展开解析↓

9、(单选题)国家对严重污染大气环境的工艺、设备和产品实行()制度。

A.创新

B.淘汰

C.罚款

D.评估

正确答案:B

用户选择:导入到我的错题

解析:展开解析↓

10、(单选题)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应当以()和国家经济、技术条件为依据。

A.大气污染防治标准

B.大气环境质量限期达标规划

C.燃油质量标准

D.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正确答案:D

用户选择:

11、(单选题)城市人民政府可以划定并公布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并根据大气环境质量改善要求,逐步扩大高污染燃料禁燃区范围。高污染燃料的目录由()确定。

A.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B.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C.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

D.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正确答案:A

用户选择:导入到我的错题

解析:展开解析↓

12、(单选题)《大气污染防治法》明确规定,国家建立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环境保护()制度。

A.免检

B.召回

C.投入市场

D.管控

正确答案:B

用户选择:导入到我的错题

解析:展开解析↓

13、(单选题)国家建立重点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重点区域内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A.综合治理

B.联防联控

C.统筹协调

D.统一排放标准

正确答案:C

用户选择:导入到我的错题

解析:展开解析↓

14、(单选题)《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国家逐步推行()交易,对重点大气污染物实行()控制。

A.重点大气污染物排污权,总量

B.碳排放权,总量

C.重点大气污染物排污权,浓度

D.碳排放权,浓度

正确答案:A

用户选择:导入到我的错题

解析:展开解析↓

15、(单选题)违反《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以临时更换机动车污染控制装置等弄虚作假的方式通过机动车排放检验或者破坏机动车车载排放诊断系统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对机动车所有人处()的罚款。

A.一万元

B.一千元

C.五千元

D.三千元

正确答案:C

用户选择:导入到我的错题

解析:展开解析↓

16、(单选题)根据《大气污染防治法》关于制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规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制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应当组织专家进行审查和论证,并征求有关部门、行业协会、企业事业单位和公众等方面的意见

B.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制定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C.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大气环境质量标准须报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D.制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应当以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和国家经济、技术条件为依据

正确答案:C

用户选择:导入到我的错题

解析:展开解析↓

17、(单选题)国家倡导()出行,根据城市规划合理控制燃油机动车(),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提高公共交通出行比例。

A.低碳、环保,保有量

B.绿色、环保,交易量

C.低碳、环保,交易量

D.低碳、绿色,保有量

正确答案:A

用户选择:导入到我的错题

解析:展开解析↓

18、(单选题)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人民政府以及可能发生重污染天气的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制定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向()备案,并向社会公布。

A.本级人民政府气象主管部门

B.本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C.上一级人民政府气象主管部门

D.上一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正确答案:D

用户选择:导入到我的错题

解析:展开解析↓

19、(单选题)城市人民政府每年在向()报告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时,应当报告大气环境质量限期达标规划执行情况,并向社会公开。A.上级人民政府

B.上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C.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

D.本级党组织

正确答案:C

用户选择:导入到我的错题

解析:展开解析↓

20、(单选题)国家倡导环保驾驶,鼓励燃油机动车驾驶人在不影响道路通行且需停车()以上的情况下熄灭发动机,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A.二分钟

B.一分钟

C.五分钟

D.三分钟

正确答案:D

用户选择:

21、(多选题)钢铁、石油、化工等企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应当采用清洁生产工艺,配套建设除尘、脱硫、脱硝等装置,或者采取技术改造等其他控制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措施。

A.氮氧化物

B.粉尘

C.二氧化碳

D.硫化物

正确答案:ABD

用户选择:导入到我的错题

解析:展开解析↓

22、(多选题)违反《大气污染防治法》的规定,有下列哪些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拒不改正的,责令停产整治?()

A.储油储气库、加油加气站和油罐车、气罐车等,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安装并正常使用油气回收装置的

B.使用不符合标准或者要求的船舶用燃油的

C.工业涂装企业未使用低挥发性有机物含量涂料或者未建立、保存台账的D.煤矿未按照规定建设配套煤炭洗选设施的

正确答案:AC

用户选择:导入到我的错题

解析:展开解析↓

23、(多选题)公民应当增强大气环境保护意识,采取()的生活方式,自觉履行大气环境保护义务。

A.节能

B.低碳

C.节俭

D.高效

正确答案:BC

用户选择:导入到我的错题

解析:展开解析↓

24、(多选题)根据《大气污染防治法》的规定,下列关于国家加强防治大气污染的科学研究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发挥科学技术在大气污染防治中的支撑作用

B.开展对大气污染来源及其变化趋势的分析

C.推广先进适用的大气污染防治技术和装备

D.鼓励和支持大气污染防治科学技术研究

正确答案:ABCD

用户选择:导入到我的错题

解析:展开解析↓

25、(多选题)《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城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并改善城市交通管理,优化道路设置,保障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的()。

A.排放

B.连续

C.畅通

D.高速

正确答案:BC

用户选择:导入到我的错题

解析:展开解析↓

26、(多选题)根据《大气污染防治法》对于农业污染防治的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

A.加强对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排放大气污染物的控制

B.推动转变农业生产方式

C.限制农业循环经济

D.加大对废弃物综合处理的支持力度 正确答案:ABD

用户选择:导入到我的错题

解析:展开解析↓

27、(多选题)根据《大气污染防治法》对于大气环境质量限期达标规划的相关规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未达到国家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城市的人民政府应当及时编制大气环境质量限期达标规划

B.编制城市大气环境质量限期达标规划,应当征求有关行业协会、企业事业单位、专家和公众等方面的意见

C.直辖市和设区的市的大气环境质量限期达标规划应当报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

D.城市大气环境质量限期达标规划应当向社会公开

正确答案:ABCD

用户选择:导入到我的错题

解析:展开解析↓

28、(多选题)根据《大气污染防治法》有关高污染燃料禁燃区的规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在禁燃区内,禁止销售高污染燃料

B.在禁燃区内,禁止扩建燃用高污染燃料的设施

C.在禁燃区内,禁止燃用高污染燃料

D.在禁燃区内,禁止新建燃用高污染燃料的设施

正确答案:ABCD

用户选择:导入到我的错题

解析:展开解析↓

29、(多选题)《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城市建设应当统筹规划,在燃煤供热地区,推进()。

A.可燃性气体

B.热电联产

C.集中供热

D.分散燃煤供热锅炉

正确答案:BC

用户选择:导入到我的错题

解析:展开解析↓

30、(多选题)根据《大气污染防治法》对于公众举报的相关规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为方便公众举报,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大气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公布举报电话、电子邮箱 B.举报人举报所在单位的,该单位不得以解除、变更劳动合同或者其他方式对举报人进行打击报复

C.实名举报的,应当反馈处理结果等情况,查证属实的,处理结果依法向社会公开

D.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大气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接到举报的,应当及时处理并对举报人的相关信息予以公示

正确答案:ABC

用户选择:

31、(多选题)根据《大气污染防治法》的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或者限制生产、停产整治,并处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停业、关闭。

A.未依法取得排污许可证排放大气污染物的

B.超过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或者超过重点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排放大气污染物的C.未按照规定设置大气污染物排放口的

D.重点排污单位不公开或者不如实公开自动监测数据的

正确答案:AB

用户选择:导入到我的错题

解析:展开解析↓

32、(多选题)根据《大气污染防治法》对于政府职责的规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的大气环境质量负责

B.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制定规划,采取措施,控制或者逐步削减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

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对大气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D.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大对大气污染防治的财政投入

正确答案:AB

用户选择:导入到我的错题

解析:展开解析↓

33、(多选题)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制定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应当以()为宗旨,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做到科学合理。

A.经济实用节约

B.保护生态环境

C.保障公众健康

D.提高大气利用价值

正确答案:BC

用户选择:导入到我的错题

解析:展开解析↓

34、(多选题)根据《大气污染防治法》对于重点排污单位的规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重点排污单位的自动监测数据不用向社会公开

B.重点排污单位应当安装、使用大气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与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监控设备联网,保证监测设备正常运行

C.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发现重点排污单位的大气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传输数据异常,应当及时进行调查

D.重点排污单位应当对自动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

正确答案:BCD

用户选择:导入到我的错题

解析:展开解析↓

35、(多选题)《大气污染防治法》明确规定,禁止()大气环境质量监测设施和大气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

A.损毁

B.擅自移动

C.侵占

D.擅自改变

正确答案:ABCD

用户选择:导入到我的错题

解析:展开解析↓

36、(多选题)防治大气污染,应当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为目标,坚持()。

A.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B.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

C.调整能源结构

D.源头治理,规划先行

正确答案:ABCD

用户选择:导入到我的错题

解析:展开解析↓

37、(多选题)根据《大气污染防治法》的规定,以下哪些部门,应当根据本级人民政府确定的职责,做好扬尘污染防治工作?()

A.住房城乡建设

B.交通运输

C.国土资源

D.市容环境卫生 正确答案:ABCD

用户选择:导入到我的错题

解析:展开解析↓

38、(多选题)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及其委托的环境监察机构和其他负有大气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有权通过()等方式,对排放大气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进行监督检查。

A.遥感监测

B.现场检查监测

C.远红外摄像

D.自动监测

正确答案:ABCD

用户选择:导入到我的错题

解析:展开解析↓

39、(多选题)根据《大气污染防治法》有关燃煤污染防治的规定,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

A.优化煤炭使用方式,推广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B.采取措施,调整能源结构,推广清洁能源的生产和使用

C.逐步提高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

D.禁止煤炭生产、使用、转化过程中的大气污染物排放

正确答案:AB

用户选择:导入到我的错题

解析:展开解析↓

40、(多选题)防治大气污染,应当加强对燃煤、工业、机动车船、扬尘、农业等大气污染的综合防治,推行区域大气污染联合防治,对()等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实施协同控制。

A.氨

B.挥发性有机物

C.二氧化硫

D.氮氧化物

正确答案:ABCD

用户选择:

41、(判断题)编制可能对国家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的大气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有关工业园区、开发区、区域产业和发展等规划,应当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用户选择:导入到我的错题

解析:展开解析↓

42、(判断题)《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建设施工和运输的管理,保持道路清洁,控制料堆和渣土堆放,扩大绿地、水面、湿地和地面铺装面积,防治扬尘污染。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用户选择:导入到我的错题

解析:展开解析↓

43、(判断题)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在其网站上公布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供公众免费查阅、下载。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用户选择:导入到我的错题

解析:展开解析↓

44、(判断题)《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重污染天气应对纳入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用户选择:导入到我的错题

解析:展开解析↓

45、(判断题)城市大气环境质量限期达标规划应当根据大气污染防治的要求和经济、技术条件适时进行评估、修订。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用户选择:导入到我的错题

解析:展开解析↓

46、(判断题)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在沿海海域划定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区,进入排放控制区的船舶应当符合船舶相关排放要求。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用户选择:导入到我的错题

解析:展开解析↓

47、(判断题)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和完善大气污染损害评估制度。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用户选择:导入到我的错题

解析:展开解析↓

48、(判断题)地方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大气污染防治重点任务完成情况的考核结果不应向社会公开。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用户选择:导入到我的错题

解析:展开解析↓

49、(判断题)国家强制燃煤单位采用先进的除尘、脱硫、脱硝、脱汞等大气污染物协同控制的技术和装置,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用户选择:导入到我的错题

解析:展开解析↓

50、(判断题)城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划定并公布禁止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的区域。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用户选择:

第二篇:2017年法宣在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学习专题习题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学习专题

1、(单选题)根据《国家安全法》的规定,()决定全国总动员或者局部动员。

A.中央军事委员会

B.国务院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正确答案:C

用户选择:导入到我的错题

解析:展开解析↓

2、(单选题)《国家安全法》明确规定,维护国家安全,应当与()相协调。

A.经济社会发展

B.国家强盛

C.社会发展

D.经济建设

正确答案:A

用户选择:导入到我的错题

解析:展开解析↓

3、(单选题)根据《国家安全法》的规定,下列关于建立国家安全风险评估机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国家制定完善应对各领域国家安全风险预案

B.国家建立国家安全风险评估机制,定期开展各领域国家安全风险调查评估

C.国家健全国家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制度,根据国家安全风险程度,及时发布相应风险预警

D.国家建立国家安全风险评估机制,不定期开展各领域国家安全风险调查评估

正确答案:D

用户选择:导入到我的错题

解析:展开解析↓

4、(单选题)下列关于国家加强武装力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要建设独立的武装力量,无需开展国际军事安全合作

B.开展国际军事安全合作

C.建设与保卫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需要相适应的武装力量

D.实施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方针,防备和抵御侵略,制止武装颠覆和分裂 正确答案:A

用户选择:导入到我的错题

解析:展开解析↓

5、(单选题)根据《国家安全法》的规定,()依法搜集涉及国家安全的情报信息。

A.公安机关、军队保卫部门

B.国家安全机、检察机关

C.国家安全机关、军队保卫部门

D.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

正确答案:D

用户选择:导入到我的错题

解析:展开解析↓

6、(单选题)国家对在维护国家安全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给予表彰和奖励。

A.个人和组织

B.个人

C.团体

D.组织

正确答案:A

用户选择:导入到我的错题

解析:展开解析↓

7、(单选题)下列哪项不属于国家安全的协同联动机制应用的范围?()

A.中央与地方之间

B.企业之间

C.部门之间

D.地区之间

正确答案:B

用户选择:导入到我的错题

解析:展开解析↓

8、(单选题)任何个人和组织违反国家安全法和有关法律,()或者从事危害国家安全活动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A.玩忽职守

B.不作为

C.不履行维护国家安全义务

D.滥用职权

正确答案:C

用户选择:导入到我的错题

解析:展开解析↓

9、(单选题)国家关于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体系的做法不正确的是()。

A.仅保障人民赖以生存发展的大气、水、土壤自然环境和条件不受威胁和破坏

B.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C.保障人民赖以生存发展的大气、水、土壤等自然环境和条件不受威胁和破坏

D.强化生态风险的预警和防控,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

正确答案:A

用户选择:导入到我的错题

解析:展开解析↓

10、(单选题)对可能即将发生或者已经发生的危害国家安全的事件,()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应当立即按照规定向上一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报告,必要时可以()上报。

A.省级、越级

B.省级、逐级

C.县级、逐级

D.县级、越级

正确答案:D

用户选择:

11、(单选题)根据《国家安全法》的规定,下列哪项不是国家安全制度?()

A.中央国家安全领导机构实行统分结合、协调统一的国家安全制度与工作机制

B.国家建立国家安全重点领域工作协调机制

C.国家建立国家安全工作督促检查和责任追究机制

D.中央国家安全领导机构实行统分结合、协调高效的国家安全制度与工作机制

正确答案:A

用户选择:导入到我的错题

解析:展开解析↓

12、(单选题)下列关于国家对维护资源安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加强国际资源能源合作,全面提升应急保障能力,保障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资源能源持续、可靠和有效供给

B.加强战略资源能源储备,完善资源能源储藏战略通道建设和安全保护措施

C.加强战略资源能源储备,完善资源能源运输战略通道建设和安全保护措施

D.国家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能源,有效管控战略资源能源的开发

正确答案:B

用户选择:导入到我的错题

解析:展开解析↓

13、(单选题)根据《国家安全法》的规定,国家反对一切形式的()和()。

A.民族主义、极端主义

B.恐怖主义、极端主义

C.霸权主义、民族主义

D.霸权主义、极端主义

正确答案:B

用户选择:导入到我的错题

解析:展开解析↓

14、(单选题)在国家安全工作中,下列哪项权利是国家安全机关不能行使的?()

A.侦查

B.预审

C.拘留

D.起诉

正确答案:D

用户选择:导入到我的错题

解析:展开解析↓

15、(单选题)下列哪项涉及国家安全的事项不需要审查监管?()

A.可能影响国家安全的网络信息技术产品和服务的项目

B.对影响国家安全的特定物项和关键技术的项目

C.可能影响不特定物项和关键技术的项目

D.可能影响国家安全的外商投资的项目

正确答案:C

用户选择:导入到我的错题

解析:展开解析↓

16、(单选题)根据《国家安全法》的规定,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的职权正确的是()。

A.不能决定全国进入紧急状态

B.决定个别省、自治区、直辖市进入紧急状态

C.不能决定战争状态的宣布 D.不能决定全国总动员

正确答案:B

用户选择:导入到我的错题

解析:展开解析↓

17、(单选题)每年的()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A.5月4日

B.8月1日

C.4月15日

D.12月2日

正确答案:C

用户选择:导入到我的错题

解析:展开解析↓

18、(单选题)下列哪项不属于《国家安全法》明确规定的情报信息在报送时的要求?()A.及时

B.准确

C.客观

D.全面

正确答案:D

用户选择:导入到我的错题

解析:展开解析↓

19、(单选题)国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的需要,不断完善维护国家安全的任务。A.军事利益

B.社会稳定大局

C.国家安全

D.国家发展利益

正确答案:D

用户选择:导入到我的错题

解析:展开解析↓

20、(单选题)根据《国家安全法》的规定,关于国家金融安全说法正确的是()。

A.适当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和基础能力建设

B.防范和抵御内部金融风险的冲击

C.国家健全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和金融风险防范、处置机制

D.只防范和化解区域性金融风险

正确答案:C

用户选择:

21、(多选题)根据《国家安全法》的规定,下列()是中央国家安全领导机构的职权。

A.统筹协调国家安全事项和工作

B.研究制定、指导实施国家安全战略和有关方针政策

C.负责国家安全工作的决策和议事协调

D.研究制定、指导实施国家安全战略和有关重大方针政策

正确答案:CD

用户选择:导入到我的错题

解析:展开解析↓

22、(多选题)《国家安全法》明确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国家安全工作和涉及国家安全活动中,()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A.玩忽职守

B.徇私舞弊

C.疏忽大意

D.滥用职权

正确答案:ABD

用户选择:导入到我的错题

解析:展开解析↓

23、(多选题)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依法搜集涉及国家安全的情报信息,在国家安全工作中依法行使()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职权。

A.执行逮捕

B.拘留

C.侦查

D.预审

正确答案:ABCD

用户选择:导入到我的错题

解析:展开解析↓

24、(多选题)某市公安局在国家安全工作中可依法行使()权利。

A.审查起诉

B.执行逮捕

C.侦查

D.预审

正确答案:BCD

用户选择:导入到我的错题

解析:展开解析↓

25、(多选题)港澳同胞和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义务包括()。

A.搜集关于国家安全的情报信息

B.维护国家主权

C.维护领土完整

D.维护国家统一

正确答案:BCD

用户选择:导入到我的错题

解析:展开解析↓

26、(多选题)根据《国家安全法》的规定,国家安全工作应当统筹()。

A.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

B.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

C.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

D.内部安全和外部安全

正确答案:ABCD

用户选择:导入到我的错题

解析:展开解析↓

27、(多选题)国家加强武装力量()建设,建设与保卫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需要相适应的武装力量。

A.正规化

B.现代化

C.革命化

D.科技化

正确答案:ABC

用户选择:导入到我的错题

解析:展开解析↓

28、(多选题)维护国家安全,应当坚持(),积极同外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开展安全交流合作,履行国际安全义务,促进共同安全,维护世界和平。

A.互利

B.互信 C.协作

D.平等

正确答案:ABCD

用户选择:导入到我的错题

解析:展开解析↓

29、(多选题)根据《国家安全法》的规定,公民和组织拥有的权利有哪些?()

A.检举权

B.起诉权

C.控告权

D.批评建议的权利

正确答案:ACD

用户选择:导入到我的错题

解析:展开解析↓

30、(多选题)国家加强国家安全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国家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将国家安全教育纳入()培训体系,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

A.精神文明教育

B.社会公德教育

C.公务员教育

D.国民教育体系

正确答案:CD

用户选择:

31、(多选题)国家建设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加强网络管理,防范、制止和依法惩治()等网络违法犯罪行为,维护国家网络空间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A.散布违法有害信息

B.网络窃密

C.网络入侵

D.网络攻击

正确答案:ABCD

用户选择:导入到我的错题

解析:展开解析↓

32、(多选题)根据《国家安全法》的规定,下列关于情报信息说法正确的是()。

A.情报信息的报送应当及时、准确、客观

B.国家机关各部门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对于获取的涉及国家安全的有关信息应当及时上报

C.建立情报信息工作协调机制,实现情报信息的及时收集、准确研判、有效使用和共享 D.情报不得迟报、漏报、瞒报和谎报

正确答案:ABCD

用户选择:导入到我的错题

解析:展开解析↓

33、(多选题)发生危及国家安全的特别重大事件,需要进入紧急状态、战争状态或者进行全国总动员、局部动员的,下列()有权限决定。

A.最高人民法院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国务院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正确答案:BCD

用户选择:导入到我的错题

解析:展开解析↓

34、(多选题)关于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说法不正确的有()。

A.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现已撤销

B.每年12月15日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C.每年4月15日

D.我国无法定的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正确答案:ABD

用户选择:导入到我的错题

解析:展开解析↓

35、(多选题)国家加强边防、海防和空防建设,采取一切必要的防卫和管控措施,保卫()安全,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

A.领陆

B.领海

C.内水

D.领空

正确答案:ABCD

用户选择:导入到我的错题

解析:展开解析↓

36、(多选题)具有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和义务包括()。

A.一切国家机关 B.所有公民

C.各人民团体、企业事业组织

D.各政党

正确答案:ABCD

用户选择:导入到我的错题

解析:展开解析↓

37、(多选题)国家依法保护公民宗教信仰自由和正常宗教活动,坚持宗教()的原则,防范、制止和依法惩治利用宗教名义进行危害国家安全的违法犯罪活动,反对境外势力干涉境内宗教事务,维护正常宗教活动秩序。

A.自主

B.自由

C.自办

D.独立

正确答案:ACD

用户选择:导入到我的错题

解析:展开解析↓

38、(多选题)国家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巩固和发展()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A.互助

B.团结

C.平等

D.和谐

正确答案:ABCD

用户选择:导入到我的错题

解析:展开解析↓

39、(多选题)国家建立国家安全审查和监管的制度和机制,对影响或者可能影响国家安全的(),以及其他重大事项和活动,进行国家安全审查,有效预防和化解国家安全风险。

A.外商投资

B.网络信息技术产品和服务

C.特定物项和关键技术

D.涉及国家安全事项的建设项目

正确答案:ABCD

用户选择:导入到我的错题

解析:展开解析↓

40、(多选题)国家健全()的情报信息收集、研判和使用制度。

A.反应灵敏

B.统一归口

C.准确高效

D.运转顺畅

正确答案:ABCD

用户选择:

41、(判断题)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依照法律法规规定管理下级行政区域内的国家安全工作。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用户选择:导入到我的错题

解析:展开解析↓

42、(判断题)国家依法采取必要措施,保护海外中国公民、组织和机构的安全和正当权益,保护国家的海外利益不受威胁和侵害。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用户选择:导入到我的错题

解析:展开解析↓

43、(判断题)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应当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用户选择:导入到我的错题

解析:展开解析↓

44、(判断题)国家依法保护公民宗教信仰自由和正常宗教活动,坚持宗教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用户选择:导入到我的错题 解析:展开解析↓

45、(判断题)国家健全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的体制机制。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用户选择:导入到我的错题

解析:展开解析↓

46、(判断题)国家建立国家安全工作督促检查和责任追究机制,确保国家安全战略和重大部署贯彻落实。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用户选择:导入到我的错题

解析:展开解析↓

47、(判断题)国家坚持和平利用核能和核技术,加强国际合作,防止核扩散,完善防扩散机制。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用户选择:导入到我的错题

解析:展开解析↓

48、(判断题)国家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用户选择:导入到我的错题

解析:展开解析↓

49、(判断题)国家依法取缔邪教组织,防范、制止和依法惩治邪教违法犯罪活动。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用户选择:导入到我的错题

解析:展开解析↓

50、(判断题)国家维护国家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健全预防和化解经济安全风险的制度机制。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用户选择:

第三篇: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1987年9月5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1987年9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57号公布1988年6月1日起施行)(编者注:本法被1995年8月29日发布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的决定》修正)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大气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 第三章防治烟尘污染 第四章防治废气、粉尘和恶臭污染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六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防治大气污染,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必须将大气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合理规划工业布局,加强防治大气污染的科学研究,采取防治大气污染的措施,保护和改善大气环境。

第三条各级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部门是对大气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的机关。

各级公安、交通、铁道、渔业管理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责,对机动车船污染大气实施监督管理。

第四条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必须遵守国家有关规定,并采取防治污染的措施。第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大气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大气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

第六条国务院环境保护部门制定国家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国家大气环境质量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标准,并报国务院环境保护部门备案。

第七条国务院环境保护部门根据国家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和国家经济、技术条件,制定国家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国家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排放标准;对国家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已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严于国家排放标准的地方排放标准。地方排放标准须报国务院环境保护部门备案。

凡是向已有地方排放标准的区域排放大气污染物的,应当执行地方排放标准。第八条在防治大气污染、保护和改善大气环境方面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由各级人民政府给予奖励。

第二章大气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

第九条新建、扩建、改建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项目,必须遵守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规定。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必须对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大气污染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作出评价,规定防治措施,并按照规定的程序报环境保护部门审查批准。 建设项目投入生产或者使用之前,其大气污染防治设施必须经过环境保护部门检验,达不到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规定的要求的建设项目,不得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第十条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必须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部门的规定,向所在地的环境保护部门申报拥有的污染物排放设施、处理设施和在正常作业条件下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浓度,并提供防治大气污染方面的有关技术资料。

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浓度有重大改变的,必须及时申报。拆除或者闲置污染物处理设施的,应当征得所在地的环境保护部门同意。第十一条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单位,超过规定的排放标准的,应当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理,并按照国家规定缴纳超标准排污费。征收的超标准排污费必须用于污染防治。 对造成大气严重污染的企业事业单位,限期治理。

第十二条在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划定的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内,不得建设污染环境的工业生产设施;建设其他设施,其污染物排放不得超过规定的排放标准。在本法施行前企业事业单位已经建成的设施,其污染物排放超过规定的排放标准的,限期治理。

第十三条市、县或者市、县以下人民政府管辖的企业事业单位的限期治理,由市、县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部门提出意见,报同级人民政府决定。中央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直接管辖的企业事业单位的限期治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部门提出意见,报同级人民政府决定。

第十四条因发生事故或者其他突然性事件,排放和泄漏有毒有害气体和放射性物质,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大气污染事故、危害人体健康的单位,必须立即采取防治大气污染危害的应急措施,通报可能受到大气污染危害的单位和居民,并报告当地环境保护部门,接受调查处理。 在大气受到严重污染,危害人体健康和安全的紧急情况下,当地人民政府必须采取强制性应急措施,包括责令有关排污单位停止排放污染物。

第十五条环境保护部门和其他监督管理部门有权对管辖范围内的排污单位进行现场检查,被检查单位必须如实反映情况,提供必要的资料。检查部门有义务为被检查单位保守技术秘密和业务秘密。

第十六条国务院环境保护部门应当建立大气污染监测制度,组织监测网络,制定统一的监测方法。

第三章防治烟尘污染

第十七条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国家规定的锅炉烟尘排放标准,在锅炉产品质量标准中规定相应的要求;达不到规定要求的锅炉,不得制造、销售或者进口。

第十八条新建造的工业窑炉、新安装的锅炉,烟尘排放不得超过规定的排放标准。第十九条城市建设应当统筹规划,统一解决热源,发展集中供热。第二十条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改进城市燃料结构,发展城市煤气,推广成型煤的生产和使用。

第二十一条在人口集中地区存放煤炭、煤矸石、煤渣、煤灰、石灰,必须采取防燃、防尘措施,防止污染大气。

第四章防治废气、粉尘和恶臭污染

第二十二条严格限制向大气排放含有毒物质的废气和粉尘;确需排放的,应当经过净化处理,不超过规定的排放标准。

第二十三条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可燃性气体应当回收利用,不具备回收利用条件而向大气排放的,应当进行防治污染处理。 向大气排放转炉气、电石气、电炉法黄磷尾气、有机烃类尾气的,须报当地环境保护部门批准。 因回收利用装置不能正常作业确需排放可燃性气体的,应当将排放的可燃性气体充分燃烧或者采取其他减轻大气污染的措施。

第二十四条炼制石油、生产合成氨、煤气和燃煤焦化、有色金属冶炼过程中排放含有硫化物气体的,应当配备脱硫装置或者采取其他脱硫措施。第二十五条向大气排放含放射性物质的气体和气溶胶,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放射性防护的规定,不得超过规定的排放标准。

第二十六条向大气排放恶臭气体的排污单位,必须采取措施防止周围居民区受到污染。

第二十七条向大气排放粉尘的排污单位,必须采取除尘措施。

第二十八条禁止在人口集中地区焚烧沥青、油毡、橡胶、塑料、皮革以及其他产生有毒有害烟尘和恶臭气体的物质;特殊情况下确需焚烧的,须报当地环境保护部门批准。第二十九条运输、装卸、贮存能够散发有毒有害气体或者粉尘的物质,必须采取密闭措施或者其他防护措施。

第三十条机动车船向大气排放污染物不得超过规定的排放标准,对超过规定的排放标准的机动车船,应当采取治理措施。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的汽车,不得制造、销售或者进口。具体监督管理办法由国务院规定。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一条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环境保护部门或者其他监督管理部门可以根据不同情节,给予警告或者处以罚款:



(一)拒报或者谎报国务院环境保护部门规定的有关污染物排放申报事项的;



(二)未经环境保护部门同意,擅自拆除或者闲置污染物防治设施,污染物排放超过规定的排放标准的;



(三)拒绝环境保护部门或者其他监督管理部门现场检查或者在被检查时弄虚作假的;



(四)违反本法第二十八条规定,在人口集中地区焚烧沥青、油毡以及其他产生有毒有害烟尘和恶臭气体的物质的; 

(五)不按国家规定缴纳超标准排污费的。

第三十二条建设项目的大气污染防治设施没有建成或者没有达到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规定的要求,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由审批该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境保护部门责令停止生产或者使用,可以并处罚款。

第三十三条对经限期治理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企业事业单位,除按照国家规定加收超标准排污费外,可以根据所造成的危害后果处以罚款,或者责令停业、关闭。

罚款由环境保护部门决定。责令停业、关闭,由作出限期治理决定的人民政府决定;责令中央直接管辖的企业事业单位停业、关闭,须报国务院批准。第三十四条对违反本法规定、造成大气污染事故的企业事业单位,由环境保护部门根据所造成的危害后果处以罚款;情节较重的,对有关责任人员,由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五条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处罚决定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期满不起诉又不履行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三十六条造成大气污染危害的单位,有责任排除危害,并对直接遭受损失的单位或者个人赔偿损失。

赔偿责任和赔偿金额的纠纷,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由环境保护部门处理;当事人对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第三十七条完全由于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并经及时采取合理措施,仍然不能避免造成大气污染损失的,免于承担责任。

第三十八条造成重大大气污染事故,导致公私财产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的,对有关责任人员可以比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条或者第一百八十七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九条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的,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六章附则

第四十条国务院环境保护部门根据本法制定实施细则,报国务院批准施行。第四十一条本法自一九八八年六月一日起施行。

第四篇:《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6

主席令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三十一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于2015年8月29日修订通过,现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公布,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2015年08月29日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大气污染,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

防治大气污染,应当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为目标,坚持源头治理,规划先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能源结构。

防治大气污染,应当加强对燃煤、工业、机动车船、扬尘、农业等大气污染的综合防治,推行区域大气污染联合防治,对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氨等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实施协同控制。

第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大对大气污染防治的财政投入。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的大气环境质量负责,制定规划,采取措施,控制或者逐步削减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使大气环境质量达到规定标准并逐步改善。

第四条

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按照国务院的规定,对省、自治区、直辖市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大气污染防治重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考核办法,对本行政区域内地方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大气污染防治重点任务完成情况实施考核。考核结果应当向社会公开。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大气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大气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第六条 国家鼓励和支持大气污染防治科学技术研究,开展对大气污染来源及其变化趋势的分析,推广先进适用的大气污染防治技术和装备,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发挥科学技术在大气污染防治中的支撑作用。

第七条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减少大气污染,对所造成的损害依法承担责任。

公民应当增强大气环境保护意识,采取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自觉履行大气环境保护义务。

第二章

大气污染防治标准和限期达标规划

第八条

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应当以保障公众健康和保护生态环境为宗旨,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做到科学合理。

第九条

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应当以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和国家经济、技术条件为依据。

第十条

制定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应当组织专家进行审查和论证,并征求有关部门、行业协会、企业事业单位和公众等方面的意见。

第十一条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在其网站上公布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供公众免费查阅、下载。

第十二条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执行情况应当定期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标准适时进行修订。

第十三条

制定燃煤、石油焦、生物质燃料、涂料等含挥发性有机物的产品、烟花爆竹以及锅炉等产品的质量标准,应当明确大气环境保护要求。

制定燃油质量标准,应当符合国家大气污染物控制要求,并与国家机动车船、非道路移动机械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相互衔接,同步实施。

前款所称非道路移动机械,是指装配有发动机的移动机械和可运输工业设备。第十四条

未达到国家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城市的人民政府应当及时编制大气环境质量限期达标规划,采取措施,按照国务院或者省级人民政府规定的期限达到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编制城市大气环境质量限期达标规划,应当征求有关行业协会、企业事业单位、专家和公众等方面的意见。

第十五条

城市大气环境质量限期达标规划应当向社会公开。直辖市和设区的市的大气环境质量限期达标规划应当报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六条

城市人民政府每年在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报告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时,应当报告大气环境质量限期达标规划执行情况,并向社会公开。

第十七条

城市大气环境质量限期达标规划应当根据大气污染防治的要求和经济、技术条件适时进行评估、修订。

第三章

大气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

第十八条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建设对大气环境有影响的项目,应当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公开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应当符合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遵守重点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要求。

第十九条

排放工业废气或者本法第七十八条规定名录中所列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集中供热设施的燃煤热源生产运营单位以及其他依法实行排污许可管理的单位,应当取得排污许可证。排污许可的具体办法和实施步骤由国务院规定。

第二十条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规定设置大气污染物排放口。

禁止通过偷排、篡改或者伪造监测数据、以逃避现场检查为目的的临时停产、非紧急情况下开启应急排放通道、不正常运行大气污染防治设施等逃避监管的方式排放大气污染物。

第二十一条

国家对重点大气污染物排放实行总量控制。

重点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由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在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意见后,会同国务院经济综合主管部门报国务院批准并下达实施。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务院下达的总量控制目标,控制或者削减本行政区域的重点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确定总量控制目标和分解总量控制指标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行政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的需要,对国家重点大气污染物之外的其他大气污染物排放实行总量控制。

国家逐步推行重点大气污染物排污权交易。第二十二条

对超过国家重点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或者未完成国家下达的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目标的地区,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约谈该地区人民政府的主要负责人,并暂停审批该地区新增重点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约谈情况应当向社会公开。

第二十三条

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制定大气环境质量和大气污染源的监测和评价规范,组织建设与管理全国大气环境质量和大气污染源监测网,组织开展大气环境质量和大气污染源监测,统一发布全国大气环境质量状况信息。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建设与管理本行政区域大气环境质量和大气污染源监测网,开展大气环境质量和大气污染源监测,统一发布本行政区域大气环境质量状况信息。

第二十四条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监测规范,对其排放的工业废气和本法第七十八条规定名录中所列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进行监测,并保存原始监测记录。其中,重点排污单位应当安装、使用大气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与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监控设备联网,保证监测设备正常运行并依法公开排放信息。监测的具体办法和重点排污单位的条件由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规定。

重点排污单位名录由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规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大气环境承载力、重点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要求以及排污单位排放大气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和浓度等因素,商有关部门确定,并向社会公布。

第二十五条

重点排污单位应当对自动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发现重点排污单位的大气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传输数据异常,应当及时进行调查。

第二十六条

禁止侵占、损毁或者擅自移动、改变大气环境质量监测设施和大气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

第二十七条

国家对严重污染大气环境的工艺、设备和产品实行淘汰制度。

国务院经济综合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确定严重污染大气环境的工艺、设备和产品淘汰期限,并纳入国家综合性产业政策目录。生产者、进口者、销售者或者使用者应当在规定期限内停止生产、进口、销售或者使用列入前款规定目录中的设备和产品。工艺的采用者应当在规定期限内停止采用列入前款规定目录中的工艺。

被淘汰的设备和产品,不得转让给他人使用。第二十八条

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和完善大气污染损害评估制度。第二十九条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及其委托的环境监察机构和其他负有大气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有权通过现场检查监测、自动监测、遥感监测、远红外摄像等方式,对排放大气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进行监督检查。被检查者应当如实反映情况,提供必要的资料。实施检查的部门、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应当为被检查者保守商业秘密。

第三十条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违反法律法规规定排放大气污染物,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大气污染,或者有关证据可能灭失或者被隐匿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大气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可以对有关设施、设备、物品采取查封、扣押等行政强制措施。

第三十一条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大气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公布举报电话、电子邮箱等,方便公众举报。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大气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接到举报的,应当及时处理并对举报人的相关信息予以保密;对实名举报的,应当反馈处理结果等情况,查证属实的,处理结果依法向社会公开,并对举报人给予奖励。

举报人举报所在单位的,该单位不得以解除、变更劳动合同或者其他方式对举报人进行打击报复。

第四章

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第一节燃煤和其他能源污染防治 第三十二条

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调整能源结构,推广清洁能源的生产和使用;优化煤炭使用方式,推广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逐步降低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减少煤炭生产、使用、转化过程中的大气污染物排放。

第三十三条

国家推行煤炭洗选加工,降低煤炭的硫分和灰分,限制高硫分、高灰分煤炭的开采。新建煤矿应当同步建设配套的煤炭洗选设施,使煤炭的硫分、灰分含量达到规定标准;已建成的煤矿除所采煤炭属于低硫分、低灰分或者根据已达标排放的燃煤电厂要求不需要洗选的以外,应当限期建成配套的煤炭洗选设施。

禁止开采含放射性和砷等有毒有害物质超过规定标准的煤炭。第三十四条

国家采取有利于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鼓励和支持洁净煤技术的开发和推广。

国家鼓励煤矿企业等采用合理、可行的技术措施,对煤层气进行开采利用,对煤歼石进行综合利用。从事煤层气开采利用的,煤层气排放应当符合有关标准规范。

第三十五条

国家禁止进口、销售和燃用不符合质量标准的煤炭,鼓励燃用优质煤炭。单位存放煤炭、煤歼石、煤渣、煤灰等物料,应当采取防燃措施,防止大气污染。第三十六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强民用散煤的管理,禁止销售不符合民用散煤质量标准的煤炭,鼓励居民燃用优质煤炭和洁净型煤,推广节能环保型炉灶。

第三十七条

石油炼制企业应当按照燃油质量标准生产燃油。禁止进口、销售和燃用不符合质量标准的石油焦。第三十八条

城市人民政府可以划定并公布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并根据大气环境质量改善要求,逐步扩大高污染燃料禁燃区范围。高污染燃料的目录由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确定。

在禁燃区内,禁止销售、燃用高污染燃料;禁止新建、扩建燃用高污染燃料的设施,已建成的,应当在城市人民政府规定的期限内改用天然气、页岩气、液化石,油气、电或者其他清洁能源。

第三十九条

城市建设应当统筹规划,在燃煤供热地区,推进热电联产和集中供热。在集中供热管网覆盖地区,禁止新建、扩建分散燃煤供热锅炉;已建成的不能达标排放的燃煤供热锅炉,应当在城市人民政府规定的期限内拆除。

第四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质量监督部门应当会同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锅炉生产、进口、销售和使用环节执行环境保护标准或者要求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不符合环境保护标准或者要求的,不得生产、进口、销售和使用。

第四十一条

燃煤电厂和其他燃煤单位应当采用清洁生产工艺,配套建设除尘、脱硫、脱硝等装置,或者采取技术改造等其他控制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措施。

国家鼓励燃煤单位采用先进的除尘、脱硫、脱硝、脱汞等大气污染物协同控制的技术和装置,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第四十二条

电力调度应当优先安排清洁能源发电上网。第二节工业污染防治 第四十三条

钢铁、建材、有色金属、石油、化工等企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粉尘、硫化物和氮氧化物的,应当采用清洁生产工艺,配套建设除尘、脱硫、脱硝等装置,或者采取技术改造等其他控制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措施。

第四十四条

生产、进口、销售和使用含挥发性有机物的原材料和产品的,其挥发性有机物含量应当符合质量标准或者要求。

国家鼓励生产、进口、销售和使用低毒、低挥发性有机溶剂。第四十五条

产生含挥发性有机物废气的生产和服务活动,应当在密闭空间或者设备中进行,并按照规定安装、使用污染防治设施;无法密闭的,应当采取措施减少废气排放。

第四十六条

工业涂装企业应当使用低挥发性有机物含量的涂料,并建立台账,记录生产原料、辅料的使用量、废弃量、去向以及挥发性有机物含量。台账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三年。

第四十七条

石油、化工以及其他生产和使用有机溶剂的企业,应当采取措施对管道、设备进行日常维护、维修,减少物料泄漏,对泄漏的物料应当及时收集处理。

储油储气库、加油加气站、原油成品油码头、原油成品油运输船舶和油罐车、气罐车等,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安装油气回收装置并保持正常使用。

第四十八条

钢铁、建材、有色金属、石油、化工、制药、矿产开采等企业,应当加强精细化管理,采取集中收集处理等措施,严格控制粉尘和气态污染物的排放。

工业生产企业应当采取密闭、围挡、遮盖、清扫、洒水等措施,减少内部物料的堆存、传输、装卸等环节产生的粉尘和气态污染物的排放。

第四十九条

工业生产、垃圾填埋或者其他活动产生的可燃性气体应当回收利用,不具备回收利用条件的,应当进行污染防治处理。

可燃性气体回收利用装置不能正常作业的,应当及时修复或者更新。在回收利用装置不能正常作业期间确需排放可燃性气体的,应当将排放的可燃性气体充分燃烧或者采取其他控制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措施,并向当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报告,按照要求限期修复或者更新。

第三节机动车船等污染防治 第五十条

国家倡导低碳、环保出行,根据城市规划合理控制燃油机动车保有量,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提高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国家采取财政、税收、政府采购等措施推广应用节能环保型和新能源机动车船、非道路移动机械,限制高油耗、高排放机动车船、非道路移动机械的发展,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耗。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在条件具备的地区,提前执行国家机动车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相应阶段排放限值,并报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

城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并改善城市交通管理,优化道路设置,保障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的连续、畅通。

第五十一条

机动车船、非道路移动机械不得超过标准排放大气污染物。

禁止生产、进口或者销售大气污染物排放超过标准的机动车船、非道路移动机械。第五十二条

机动车、非道路移动机械生产企业应当对新生产的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进行排放检验。经检验合格的,方可出厂销售。检验信息应当向社会公开。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通过现场检查、抽样检测等方式,加强对新生产、销售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大气污染物排放状况的监督检查。工业、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等有关部门予以配合。

第五十三条

在用机动车应当按照国家或者地方的有关规定,由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定期对其进行排放检验。经检验合格的,方可上道路行驶。未经检验合格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不得核发安全技术检验合格标志。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在机动车集中停放地、维修地对在用机动车的大气污染物排放状况进行监督抽测;在不影响正常通行的情况下,可以通过遥感监测等技术手段对在道路上行驶的机动车的大气污染物排放状况进行监督抽测,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予以配合。

第五十四条

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应当依法通过计量认证,使用经依法检定合格的机动车排放检验设备,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制定的规范,对机动车进行排放检验,并与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联网,实现检验数据实时共享。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及其负责人对检验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认证认可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对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的排放检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五十五条

机动车生产、进口企业应当向社会公布其生产、进口机动车车型的排放检验信息、污染控制技术信息和有关维修技术信息。

机动车维修单位应当按照防治大气污染的要求和国家有关技术规范对在用机动车进行维修,使其达到规定的排放标准。交通运输、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依法加强监督管理。禁止机动车所有人以临时更换机动车污染控制装置等弄虚作假的方式通过机动车排放检验。禁止机动车维修单位提供该类维修服务。禁止破坏机动车车载排放诊断系统。

第五十六条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会同交通运输、住房城乡建设、农业行政、水行政等有关部门对非道路移动机械的大气污染物排放状况进行监督检查,排放不合格的,不得使用。

第五十七条

国家倡导环保驾驶,鼓励燃油机动车驾驶人在不影响道路通行且需停车三分钟以上的情况下熄灭发动机,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第五十八条

国家建立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环境保护召回制度。

生产、进口企业获知机动车、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大气污染物超过标准,属于设计、生产缺陷或者不符合规定的环境保护耐久性要求的,应当召回;未召回的,由国务院质量监督部门会同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其召回。

第五十九条

在用重型柴油车、非道路移动机械未安装污染控制装置或者污染控制装置不符合要求,不能达标排放的,应当加装或者更换符合要求的污染控制装置。

第六十条

在用机动车排放大气污染物超过标准的,应当进行维修;经维修或者采用污染控制技术后,大气污染物排放仍不符合国家在用机动车排放标准的,应当强制报废。其所有人应当将机动车交售给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企业,由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企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登记、拆解、销毁等处理。

国家鼓励和支持高排放机动车船、非道路移动机械提前报废。第六十一条

城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划定并公布禁止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的区域。

第六十二条

船舶检验机构对船舶发动机及有关设备进行排放检验。经检验符合国家排放标准的,船舶方可运营。

第六十三条

内河和江海直达船舶应当使用符合标准的普通柴油。远洋船舶靠港后应当使用符合大气污染物控制要求的船舶用燃油。

新建码头应当规划、设计和建设岸基供电设施;已建成的码头应当逐步实施岸基供电设施改造。船舶靠港后应当优先使用岸电。

第六十四条

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可以在沿海海域划定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区,进入排放控制区的船舶应当符合船舶相关排放要求。第六十五条

禁止生产、进口、销售不符合标准的机动车船、非道路移动机械用燃料;禁止向汽车和摩托车销售普通柴油以及其他非机动车用燃料;禁止向非道路移动机械、内河和江海直达船舶销售渣油和重油。

第六十六条

发动机油、氮氧化物还原剂、燃料和润滑油添加剂以及其他添加剂的有害物质含量和其他大气环境保护指标,应当符合有关标准的要求,不得损害机动车船污染控制装置效果和耐久性,不得增加新的大气污染物排放。

第六十七条

国家积极推进民用航空器的大气污染防治,鼓励在设计、生产、使用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

民用航空器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适航标准中的有关发动机排出物要求。第四节扬尘污染防治 第六十八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建设施工和运输的管理,保持道路清洁,控制料堆和渣土堆放,扩大绿地、水面、湿地和地面铺装面积,防治扬尘污染。

住房城乡建设、市容环境卫生、交通运输、国土资源等有关部门,应当根据本级人民政府确定的职责,做好扬尘污染防治工作。

第六十九条

建设单位应当将防治扬尘污染的费用列入工程造价,并在施工承包合同中明确施工单位扬尘污染防治责任。施工单位应当制定具体的施工扬尘污染防治实施方案。

从事房屋建筑、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河道整治以及建筑物拆除等施工单位,应当向负责监督管理扬尘污染防治的主管部门备案。

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工地设置硬质围挡,并采取覆盖、分段作业、择时施工、洒水抑尘、冲洗地面和车辆等有效防尘降尘措施。建筑土方、工程渣土、建筑垃圾应当及时清运;在场地内堆存的,应当采用密闭式防尘网遮盖。工程渣土、建筑垃圾应当进行资源化处理。

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工地公示扬尘污染防治措施、负责人、扬尘监督管理主管部门等信息。

暂时不能开工的建设用地,建设单位应当对裸露地面进行覆盖;超过三个月的,应当进行绿化、铺装或者遮盖。

第七十条

运输煤炭、垃圾、渣土、砂石、土方、灰浆等散装、流体物料的车辆应当采取密闭或者其他措施防止物料遗撒造成扬尘污染,并按照规定路线行驶。

装卸物料应当采取密闭或者喷淋等方式防治扬尘污染。

城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道路、广场、停车场和其他公共场所的清扫保洁管理,推行清洁动力机械化清扫等低尘作业方式,防治扬尘污染。

第七十一条 市政河道以及河道沿线、公共用地的裸露地面以及其他城镇裸露地面,有关部门应当按照规划组织实施绿化或者透水铺装。

第七十二条

贮存煤炭、煤矸石、煤渣、煤灰、水泥、石灰、石膏、砂土等易产生扬尘的物料应当密闭;不能密闭的,应当设置不低于堆放物高度的严密围挡,并采取有效覆盖措施防治扬尘污染。

码头、矿山、填埋场和消纳场应当实施分区作业,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治扬尘污染。第五节农业和其他污染防治 第七十三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推动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加大对废弃物综合处理的支持力度,加强对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排放大气污染物的控制。

第七十四条

农业生产经营者应当改进施肥方式,科学合理施用化肥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使用农药,减少氨、挥发性有机物等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禁止在人口集中地区对树木、花草喷洒剧毒、高毒农药。第七十五条

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应当及时对污水、畜禽粪便和尸体等进行收集、贮存、清运和无害化处理,防止排放恶臭气体。

第七十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农业行政等有关部门应当鼓励和支持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对秸秆、落叶等进行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工业原料化、食用菌基料化等综合利用,加大对秸秆还田、收集一体化农业机械的财政补贴力度。

县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建立秸秆收集、贮存、运输和综合利用服务体系,采用财政补贴等措施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企业等开展秸秆收集、贮存、运输和综合利用服务。

第七十七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划定区域,禁止露天焚烧秸秆、落叶等产生烟尘污染的物质。

第七十八条

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大气污染物对公众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危害和影响程度,公布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名录,实行风险管理。

排放前款规定名录中所列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设环境风险预警体系,对排放口和周边环境进行定期监测,评估环境风险,排查环境安全隐患,并采取有效措施防范环境风险。

第七十九条向大气排放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以及废弃物焚烧设施的运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采取有利于减少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排放的技术方法和工艺,配备有效的净化装置,实现达标排放。

第八十条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产生恶臭气体的,应当科学选址,设置合理的防护距离,并安装净化装置或者采取其他措施,防止排放恶臭气体。

第八十一条

排放油烟的餐饮服务业经营者应当安装油烟净化设施并保持正常使用,或者采取其他油烟净化措施,使油烟达标排放,并防止对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环境造成污染。

禁止在居民住宅楼、未配套设立专用烟道的商住综合楼以及商住综合楼内与居住层相邻的商业楼层内新建、改建、扩建产生油烟、异味、废气的餐饮服务项目。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当地人民政府禁止的区域内露天烧烤食品或者为露天烧烤食品提供场地。

第八十二条

禁止在人口集中地区和其他依法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内焚烧沥青、油毡、橡胶、塑料、皮革、垃圾以及其他产生有毒有害烟尘和恶臭气体的物质。

禁止生产、销售和燃放不符合质量标准的烟花爆竹。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城市人民政府禁止的时段和区域内燃放烟花爆竹。

第八十三条

国家鼓励和倡导文明、绿色祭祀。

火葬场应当设置除尘等污染防治设施并保持正常使用,防止影响周边环境。第八十四条

从事服装干洗和机动车维修等服务活动的经营者,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标准或者要求设置异味和废气处理装置等污染防治设施并保持正常使用,防止影响周边环境。

第八十五条

国家鼓励、支持消耗臭氧层物质替代品的生产和使用,逐步减少直至停止消耗臭氧层物质的生产和使用。

国家对消耗臭氧层物质的生产、使用、进出口实行总量控制和配额管理。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第五章

重点区域大气污染联合防治

第八十六条

国家建立重点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统筹协调重点区域内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根据主体功能区划、区域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和大气污染传输扩散规律,划定国家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报国务院批准。

重点区域内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确定牵头的地方人民政府,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测、统一的防治措施的要求,开展大气污染联合防治,落实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责任。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加强指导、督促。省、自治区、直辖市可以参照第一款规定划定本行政区域的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

第八十七条

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国家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内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重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大气环境承载力,制定重点区域大气污染联合防治行动计划,明确控制目标,优化区域经济布局,统筹交通管理,发展清洁能源,提出重点防治任务和措施,促进重点区域大气环境质量改善。

第八十八条

国务院经济综合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结合国家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产业发展实际和大气环境质量状况,进一步提高环境保护、能耗、安全、质量等要求。

重点区域内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实施更严格的机动车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统一在用机动车检验方法和排放限值,并配套供应合格的车用燃油。

第八十九条

编制可能对国家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的大气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有关工业园区、开发区、区域产业和发展等规划,应当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规划编制机关应当与重点区域内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会商。

重点区域内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可能对相邻省、自治区、直辖市大气环境质量产生重大影响的项目,应当及时通报有关信息,进行会商。

会商意见及其采纳情况作为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查或者审批的重要依据。第九十条

国家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内新建、改建、扩建用煤项目的,应当实行煤炭的等量或者减量替代。

第九十一条

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建立国家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的大气环境质量监测、大气污染源监测等相关信息共享机制,利用监测、模拟以及卫星、航测、遥感等新技术分析重点区域内大气污染来源及其变化趋势,并向社会公开。

第九十二条

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国家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内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组织有关部门开展联合执法、跨区域执法、交叉执法。

第六章

重污染天气应对

第九十三条

国家建立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体系。

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等有关部门、国家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内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立重点区域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机制,统一预警分级标准。可能发生区域重污染天气的,应当及时向重点区域内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通报。

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气象主管机构等有关部门建立本行政区域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机制。

第九十四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重污染天气应对纳入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人民政府以及可能发生重污染天气的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制定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向上一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并向社会公布。

第九十五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气象主管机构建立会商机制,进行大气环境质量预报。可能发生重污染天气的,应当及时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人民政府依据重污染天气预报信息,进行综合研判,确定预警等级并及时发出预警。预警等级根据情况变化及时调整。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向社会发布重污染天气预报预警信息。

预警信息发布后,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短信等途径告知公众采取健康防护措施,指导公众出行和调整其他相关社会活动。

第九十六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依据重污染天气的预警等级,及时启动应急预案,根据应急需要可以采取责令有关企业停产或者限产、限制部分机动车行驶、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停止工地土石方作业和建筑物拆除施工、停止露天烧烤、停止幼儿园和学校组织的户外活动、组织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等应急措施。

应急响应结束后,人民政府应当及时开展应急预案实施情况的评估,适时修改完善应急预案。

第九十七条

发生造成大气污染的突发环境事件,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相关企业事业单位,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规定,做好应急处置工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对突发环境事件产生的大气污染物进行监测,并向社会公布监测信息。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九十八条

违反本法规定,以拒绝进入现场等方式拒不接受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及其委托的环境监察机构或者其他负有大气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的监督检查,或者在接受监督检查时弄虚作假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者其他负有大气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责令改正,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处罚。

第九十九条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或者限制生产、停产整治,并处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停业、关闭:

(一)未依法取得排污许可证排放大气污染物的;

(二)超过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或者超过重点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排放大气污染物的;

(三)通过逃避监管的方式排放大气污染物的。第一百条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拒不改正的,责令停产整治:

(一)侵占、损毁或者擅自移动、改变大气环境质量监测设施或者大气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的;

(二)未按照规定对所排放的工业废气和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进行监测并保存原始监测记录的;

(三)未按照规定安装、使用大气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或者未按照规定与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监控设备联网,并保证监测设备正常运行的;

(四)重点排污单位不公开或者不如实公开自动监测数据的;

(五)未按照规定设置大气污染物排放口的。第一百零一条

违反本法规定,生产、进口、销售或者使用国家综合性产业政策目录中禁止的设备和产品,采用国家综合性产业政策目录中禁止的工艺,或者将淘汰的设备和产品转让给他人使用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经济综合主管部门、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按照职责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货值金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拒不改正的,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停业、关闭。进口行为构成走私的,由海关依法予以处罚。

第一百零二条

违反本法规定,煤矿未按照规定建设配套煤炭洗选设施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能源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拒不改正的,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停业、关闭。

违反本法规定,开采含放射性和砷等有毒有害物质超过规定标准的煤炭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责令停业、关闭。

第一百零三条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按照职责责令改正,没收原材料、产品和违法所得,并处货值金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

(一)销售不符合质量标准的煤炭、石油焦的;

(二)生产、销售挥发性有机物含量不符合质量标准或者要求的原材料和产品的;

(三)生产、销售不符合标准的机动车船和非道路移动机械用燃料、发动机油、氮氧化物还原剂、燃料和润滑油添加剂以及其他添加剂的;

(四)在禁燃区内销售高污染燃料的。第一百零四条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责令改正,没收原材料、产品和违法所得,并处货值金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构成走私的,由海关依法予以处罚:

(一)进口不符合质量标准的煤炭、石油焦的;

(二)进口挥发性有机物含量不符合质量标准或者要求的原材料和产品的;

(三)进口不符合标准的机动车船和非道路移动机械用燃料、发动机油、氮氧化物还原剂、燃料和润滑油添加剂以及其他添加剂的。

第一百零五条

违反本法规定,单位燃用不符合质量标准的煤炭、石油焦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货值金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

第一百零六条

违反本法规定,使用不符合标准或者要求的船舶用燃油的,由海事管理机构、渔业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一百零七条

违反本法规定,在禁燃区内新建、扩建燃用高污染燃料的设施,或者未按照规定停止燃用高污染燃料,或者在城市集中供热管网覆盖地区新建、扩建分散燃煤供热锅炉,或者未按照规定拆除已建成的不能达标排放的燃煤供热锅炉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没收燃用高污染燃料的设施,组织拆除燃煤供热锅炉,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违反本法规定,生产、进口、销售或者使用不符合规定标准或者要求的锅炉,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质量监督、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一百零八条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拒不改正的,责令停产整治:

(一)产生含挥发性有机物废气的生产和服务活动,未在密闭空间或者设备中进行,未按照规定安装、使用污染防治设施,或者未采取减少废气排放措施的;

(二)工业涂装企业未使用低挥发性有机物含量涂料或者未建立、保存台账的;

(三)石油、化工以及其他生产和使用有机溶剂的企业,未采取措施对管道、设备进行日常维护、维修,减少物料泄漏或者对泄漏的物料未及时收集处理的;

(四)储油储气库、加油加气站和油罐车、气罐车等,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安装并正常使用油气回收装置的;

(五)钢铁、建材、有色金属、石油、化工、制药、矿产开采等企业,未采取集中收集处理、密闭、围挡、遮盖、清扫、洒水等措施,控制、减少粉尘和气态污染物排放的;

(六)工业生产、垃圾填埋或者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可燃性气体未回收利用,不具备回收利用条件未进行防治污染处理,或者可燃性气体回收利用装置不能正常作业,未及时修复或者更新的。

第一百零九条

违反本法规定,生产超过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机动车、非道路移动机械的,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货值金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没收销毁无法达到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机动车、非道路移动机械;拒不改正的,责令停产整治,并由国务院机动车生产主管部门责令停止生产该车型。

违反本法规定,机动车、非道路移动机械生产企业对发动机、污染控制装置弄虚作假、以次充好,冒充排放检验合格产品出厂销售的,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停产整治,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货值金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没收销毁无法达到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机动车、非道路移动机械,并由国务院机动车生产主管部门责令停止生产该车型。

第一百一十条

违反本法规定,进口、销售超过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机动车、非道路移动机械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按照职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货值金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没收销毁无法达到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机动车、非道路移动机械;进口行为构成走私的,由海关依法予以处罚。

违反本法规定,销售的机动车、非道路移动机械不符合污染物排放标准的,销售者应当负责修理、更换、退货;给购买者造成损失的,销售者应当赔偿损失。

第一百一十一条

违反本法规定,机动车生产、进口企业未按照规定向社会公布其生产、进口机动车车型的排放检验信息或者污染控制技术信息的,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违反本法规定,机动车生产、进口企业未按照规定向社会公布其生产、进口机动车车型的有关维修技术信息的,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一百一十二条

违反本法规定,伪造机动车、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检验结果或者出具虚假排放检验报告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并处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负责资质认定的部门取消其检验资格。

违反本法规定,伪造船舶排放检验结果或者出具虚假排放检验报告的,由海事管理机构依法予以处罚。

违反本法规定,以临时更换机动车污染控制装置等弄虚作假的方式通过机动车排放检验或者破坏机动车车载排放诊断系统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对机动车所有人处五千元的罚款;对机动车维修单位处每辆机动车五千元的罚款。

第一百一十三条

违反本法规定,机动车驾驶人驾驶排放检验不合格的机动车上道路行驶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依法予以处罚。

第一百一十四条

违反本法规定,使用排放不合格的非道路移动机械,或者在用重型柴油车、非道路移动机械未按照规定加装、更换污染控制装置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等主管部门按照职责责令改正,处五千元的罚款。

违反本法规定,在禁止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的区域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的,由城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等主管部门依法予以处罚。

第一百一十五条

违反本法规定,施工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等主管部门按照职责责令改正,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拒不改正的,责令停工整治:

(一)施工工地未设置硬质密闭围挡,或者未采取覆盖、分段作业、择时施工、洒水抑尘、冲洗地面和车辆等有效防尘降尘措施的;

(二)建筑土方、工程渣土、建筑垃圾未及时清运,或者未采用密闭式防尘网遮盖的。

违反本法规定,建设单位未对暂时不能开工的建设用地的裸露地面进行覆盖,或者未对超过三个月不能开工的建设用地的裸露地面进行绿化、铺装或者遮盖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等主管部门依照前款规定予以处罚。

第一百一十六条

违反本法规定,运输煤炭、垃圾、渣土、砂石、土方、灰浆等散装、流体物料的车辆,未采取密闭或者其他措施防止物料遗撒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确定的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拒不改正的,车辆不得上道路行驶。

第一百一十七条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等主管部门按照职责责令改正,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拒不改正的,责令停工整治或者停业整治:

(一)未密闭煤炭、煤矸石、煤渣、煤灰、水泥、石灰、石膏、砂土等易产生扬尘的物料的;

(二)对不能密闭的易产生扬尘的物料,未设置不低于堆放物高度的严密围挡,或者未采取有效覆盖措施防治扬尘污染的;

(三)装卸物料未采取密闭或者喷淋等方式控制扬尘排放的;

(四)存放煤炭、煤矸石、煤渣、煤灰等物料,未采取防燃措施的;

(五)码头、矿山、填埋场和消纳场未采取有效措施防治扬尘污染的;

(六)排放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名录中所列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未按照规定建设环境风险预警体系或者对排放口和周边环境进行定期监测、排查环境安全隐患并采取有效措施防范环境风险的;

(七)向大气排放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以及废弃物焚烧设施的运营单位,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采取有利于减少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排放的技术方法和工艺,配备净化装置的;

(八)未采取措施防止排放恶臭气体的。第一百一十八条

违反本法规定,排放油烟的餐饮服务业经营者未安装油烟净化设施、不正常使用油烟净化设施或者未采取其他油烟净化措施,超过排放标准排放油烟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确定的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拒不改正的,责令停业整治。

违反本法规定,在居民住宅楼、未配套设立专用烟道的商住综合楼、商住综合楼内与居住层相邻的商业楼层内新建、改建、扩建产生油烟、异味、废气的餐饮服务项目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确定的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予以关闭,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违反本法规定,在当地人民政府禁止的时段和区域内露天烧烤食品或者为露天烧烤食品提供场地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确定的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没收烧烤工具和违法所得,并处五百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一百一十九条

违反本法规定,在人口集中地区对树木、花草喷洒剧毒、高毒农药,或者露天焚烧秸秆、落叶等产生烟尘污染的物质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确定的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并可以处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罚款。

违反本法规定,在人口集中地区和其他依法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内,焚烧沥青、油毡、橡胶、塑料、皮革、垃圾以及其他产生有毒有害烟尘和恶臭气体的物质的,由县级人民政府确定的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对单位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个人处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罚款。

违反本法规定,在城市人民政府禁止的时段和区域内燃放烟花爆竹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确定的监督管理部门依法予以处罚。

第一百二十条

违反本法规定,从事服装干洗和机动车维修等服务活动,未设置异味和废气处理装置等污染防治设施并保持正常使用,影响周边环境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拒不改正的,责令停业整治。

第一百二十一条

违反本法规定,擅自向社会发布重污染天气预报预警信息,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处罚。违反本法规定,拒不执行停止工地土石方作业或者建筑物拆除施工等重污染天气应急措施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确定的监督管理部门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一百二十二条

违反本法规定,造成大气污染事故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依照本条第二款的规定处以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上一从本企业事业单位取得收入百分之五十以下的罚款。

对造成一般或者较大大气污染事故的,按照污染事故造成直接损失的一倍以上三倍以下计算罚款;对造成重大或者特大大气污染事故的,按照污染事故造成的直接损失的三倍以上五倍以下计算罚款。

第一百二十三条

违反本法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有下列行为之一,受到罚款处罚,被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依法作出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自责令改正之日的次日起,按照原处罚数额按日连续处罚:

(一)未依法取得排污许可证排放大气污染物的;

(二)超过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或者超过重点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排放大气污染物的;

(三)通过逃避监管的方式排放大气污染物的;

(四)建筑施工或者贮存易产生扬尘的物料未采取有效措施防治扬尘污染的。第一百二十四条

违反本法规定,对举报人以解除、变更劳动合同或者其他方式打击报复的,应当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承担责任。

第一百二十五条

排放大气污染物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侵权责任。第一百二十六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大气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弄虚作假的,依法给予处分。

第一百二十七条

违反本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

附则

第一百二十八条

海洋工程的大气污染防治,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一百二十九条 本法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2]

第五篇: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五十四号)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的决定》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于1995年8月29日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江泽民

1995年8月29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1987年9月5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 根据1995年8月29日第八届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关于修改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的决定》修正)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防治大气污染,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 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必须将大气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合理规划工业布局,加强防治大气污染的科学研究,采取防治大气污染的措施,保护和改善大气环境。

第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部门是对大气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的机关。

各级公安、交通、铁道、渔业管理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责,对机动车船污染大气实施监督管理。

第四条 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必须遵守国家有关规定,并采取防治污染的措施。

第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大气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大气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

第六条 国务院环境保护部门制定国家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国家大气环境质量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标准,并报国务院环境保护部门备案。

第七条 国务院环境保护部门根据国家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和国家经济、技术条件,制定国家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国家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排放标准;对国家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已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严于国家排放标准的地方排放标准。地方排放标准须报国务院环境保护部门备案。

凡是向已有地方排放标准的区域排放大气污染物的,应当执行地方排放标准。

第八条 国家采取有利于大气污染防治以及相关的综合利用活动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

在防治大气污染、保护和改善大气环境方面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由各级人民政府给予奖励。

第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植树造林、城市绿化工作,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第二章 大气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

第十条 新建、扩建、改建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项目,必须遵守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规定。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必须对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大气污染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作出评价,规定防治措施,并按照规定的程序报环境保护部门审查批准。

建设项目投入生产或者使用之前,其大气污染防治设施必须经过环境保护部门检验,达不到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规定的要求的建设项目,不得投入生产或者使用。

第十一条 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必须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部门的规定,向所在地的环境保护部门申报拥有的污染物排放设施、处理设施和在正常作业条件下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浓度,并提供防治大气污染方面的有关技术资料。

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浓度有重大改变的,必须及时申报。拆除或者闲置污染物处理设施的,应当征得所在地的环境保护部门同意。

第十二条 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单位,超过规定的排放标准的,应当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理,并按照国家规定缴纳超标准排污费。征收的超标准排污费必须用于污染防治。

对造成大气严重污染的企业事业单位,限期治理。

第十三条 在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划定的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内,不得建设污染环境的工业生产设施;建设其他设施,其污染物排放不得超过规定的排放标准。在本法施行前企业事业单位已经建成的设施,其污染物排放超过规定的排放标准的,限期治理。

第十四条 市、县或者市、县以下人民政府管辖的企业事业单位的限期治理,由市、县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部门提出意见,报同级人民政府决定。中央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直接管辖的企业事业单位的限期治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部门提出意见,报同级人民政府决定。

第十五条 企业应当优先采用能源利用效率高、污染物排放量少的清洁生产工艺,减少大气污染物的产生。

国家对严重污染大气环境的落后生产工艺和严重污染大气环境的落后设备实行淘汰制度。

国务院经济综合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公布限期禁止采用的严重污染大气环境的工艺名录和限期禁止生产、禁止销售、禁止进口、禁止使用的严重污染大气环境的设备名录。

生产者、销售者、进口者或者使用者必须在国务院经济综合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规定的期限内分别停止生产、销售、进口或者使用列入前款规定的名录中的设备。生产工艺的采用者必须在国务院经济综合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规定的期限内停止采用列入前款规定的名录中的工艺。

依照前两款规定被淘汰的设备,不得转让给他人使用。

第十六条 因发生事故或者其他突然性事件,排放和泄漏有毒有害气体和放射性物质,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大气污染事故、危害人体健康的单位,必须立即采取防治大气污染危害的应急措施,通报可能受到大气污染危害的单位和居民,并报告当地环境保护部门,接受调查处理。

在大气受到严重污染,危害人体健康和安全的紧急情况下,当地人民政府必须采取强制性应急措施,包括责令有关排污单位停止排放污染物。

第十七条 环境保护部门和其他监督管理部门有权对管辖范围内的排污单位进行现场检查,被检查单位必须如实反映情况,提供必要的资料。检查部门有义务为被检查单位保守技术秘密和业务秘密。

第十八条 国务院环境保护部门应当建立大气污染监测制度,组织监测网络,制定统一的监测方法。

第三章 防治燃煤产生的大气污染

第十九条 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国家规定的锅炉烟尘排放标准,在锅炉产品质量标准中规定相应的要求;达不到规定要求的锅炉,不得制造、销售或者进口。

第二十条 新建造的工业窑炉、新安装的锅炉,烟尘排放不得超过规定的排放标准。

第二十一条 城市建设应当统筹规划,统一解决热源,发展集中供热。

第二十二条 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改进城市燃料结构,发展城市煤气,推广成型煤的生产和使用。

第二十三条 在人口集中地区存放煤炭、煤矸石、煤渣、煤灰、石灰,必须采取防燃、防尘措施,防止污染大气。

第二十四条 国家推行煤炭洗选加工,降低煤的硫份和灰份,限制高硫份、高灰份煤炭的开采。新建的所采煤炭属于高硫份、高灰份的煤矿,必须建设配套的煤炭洗选设施,使煤炭中的含硫份、含灰份达到规定的标准。

对已建成的所采煤炭属于高硫份、高灰份的煤矿,应当按照国务院批准的规划,限期建成配套的煤炭洗选设施。

禁止开采含放射性和砷等有毒有害物质超过规定标准的煤炭。

第二十五条 大、中城市人民政府应当制定规划,对市区内的民用炉灶,限期实现燃用固硫型煤或者其他清洁燃料,逐步替代直接燃用原煤。

第二十六条 在城市市区内新建火电厂,应当根据需要与条件,实行热力与电力的联合生产,安排供热管网与该热电厂主体工程同步建设、同步验收投入使用。

第二十七条 国务院环境保护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气象、地形、土壤等自然条件,可以对已经产生、可能产生酸雨的地区或者其他二氧化硫污染严重的地区,经国务院批准后,划定为酸雨控制区或者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

在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内排放二氧化硫的火电厂和其他大中型企业,属于新建项目不能用低硫煤的,必须建设配套脱硫、除尘装置或者采取其他控制二氧化硫排放、除尘的措施,属于已建企业不用低硫煤的,应当采取控制二氧化硫排放、除尘的措施。国家鼓励企业采用先进的脱硫、除尘技术。

企业应当逐步对燃煤产生的氮氧化物采取控制的措施。

第四章 防治废气、粉尘和恶臭污染

第二十八条 严格限制向大气排放含有毒物质的废气和粉尘;确需排放的,应当经过净化处理,不超过规定的排放标准。

第二十九条 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可燃性气体应当回收利用,不具备回收利用条件而向大气排放的,应当进行防治污染处理。

向大气排放转炉气、电石气、电炉法黄磷尾气、有机烃类尾气的,须报当地环境保护部门批准。

因回收利用装置不能正常作业确需排放可燃性气体的,应当将排放的可燃性气体充分燃烧或者采取其他减轻大气污染的措施。

第三十条 炼制石油、生产合成氨、煤气和燃煤焦化、有色金属冶炼过程中排放含有硫化物气体的,应当配备脱硫装置或者采取其他脱硫措施。

第三十一条 向大气排放含放射性物质的气体和气溶胶,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放射性防护的规定,不得超过规定的排放标准。

第三十二条 向大气排放恶臭气体的排污单位,必须采取措施防止周围居民区受到污染。

第三十三条 向大气排放粉尘的排污单位,必须采取除尘措施。

第三十四条 禁止在人口集中地区焚烧沥青、油毡、橡胶、塑料、皮革以及其他产生有毒有害烟尘和恶臭气体的物质;特殊情况下确需焚烧的,须报当地环境保护部门批准。

第三十五条 运输、装卸、贮存能够散发有毒有害气体或者粉尘的物质,必须采取密闭措施或者其他防护措施。

第三十六条 城市饮食服务业的经营者,必须遵守国务院有关饮食服务业环境保护管理的规定,采取措施,防治油烟对附近居民居住环境的污染。

第三十七条 机动车船向大气排放污染物不得超过规定的排放标准,对超过规定的排放标准的机动车船,应当采取治理措施。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的汽车,不得制造、销售或者进口。具体监督管理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第三十八条 国家鼓励、支持生产和使用高标号的无铅汽油,限制生产和使用含铅汽油。

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应当制定规划,逐步减少含铅汽油的产量,直至停止含铅汽油的生产和使用。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九条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环境保护部门或者其他监督管理部门可以根据不同情节,给予警告或者处以罚款:

(一)拒报或者谎报国务院环境保护部门规定的有关污染物排放申报事项的;

(二)未经环境保护部门同意,擅自拆除或者闲置污染物防治设施,污染物排放超过规定的排放标准的;

(三)拒绝环境保护部门或者其他监督管理部门现场检查或者在被检查时弄虚作假的;

(四)违反本法第三十四条规定,在人口集中地区焚烧沥青、油毡以及其他产生有毒有害烟尘和恶臭气体的物质的;

(五)不按国家规定缴纳超标准排污费的。

第四十条 违反本法第十五条的规定,生产、销售、进口或者使用禁止生产、销售、进口、使用的设备,或者采用禁止采用的工艺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经济综合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经济综合主管部门提出意见,报请同级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责令停业、关闭。

第四十一条 建设项目的大气污染防治设施没有建成或者没有达到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规定的要求,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由审批该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境保护部门责令停止生产或者使用,可以并处罚款。

第四十二条 对经限期治理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企业事业单位,除按照国家规定加收超标准排污费外,可以根据所造成的危害后果处以罚款,或者责令停业、关闭。

罚款由环境保护部门决定。责令停业、关闭,由作出限期治理决定的人民政府决定;责令中央直接管辖的企业事业单位停业、关闭,须报国务院批准。

第四十三条 对违反本法规定、造成大气污染事故的企业事业单位,由环境保护部门根据所造成的危害后果处以罚款;情节较重的,对有关责任人员,由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

第四十四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处罚决定通知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期满不起诉又不履行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四十五条 造成大气污染危害的单位,有责任排除危害,并对直接遭受损失的单位或者个人赔偿损失。

赔偿责任和赔偿金额的纠纷,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由环境保护部门处理;当事人对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四十六条 完全由于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并经及时采取合理措施,仍然不能避免造成大气污染损失的,免于承担责任。

第四十七条 造成重大大气污染事故,导致公私财产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的,对有关责任人员可以比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条或者第一百八十七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八条 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的,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四十九条 国务院环境保护部门根据本法制定实施细则,报国务院批准施行。

第五十条 本法自1988年6月1日起施行。

------------------

下载2017年法宣在线-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学习专题习题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7年法宣在线-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学习专题习题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2000年4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2000年4月29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32号公布自2000年9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防......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发布单位】全国人大常委会 【发布文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57号令 【发布日期】1987-09-05 【生效日期】1988-06-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国家法律法规 【文件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主席令第三十一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于2015年8月29日修订......

    法宣在线_4.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练习题及答案

    4.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 1、(单选题)国家对重点水污染物排放实施( )。 o o o o A.实时监测制度 B.总量控制制度 C.总量检查制度 D.总量检测制度 正确答案:B 用户选择......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送审稿)

    附件1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修订草案送审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环境空气质量监督管理 第一节 大气污染防治标准 第二节 政府责任 第三节 环境管理制度 第四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最终定稿)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大气污染防治的标准和规划 第三章 大气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 第四章 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第一节 燃煤......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摘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摘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于2015年8月29日修订通过,现将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 (摘录)(1991年5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同年5月24日国家环保局令第5号公布 同年7月1日起施行)第四条 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企业,必须把大气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