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史为鉴:甲午战争败在腐败上!
以史为鉴:甲午战争败在腐败上!
曾飞
论说历史,无非是以史为鉴。或者,扭曲历史为自己的丑行辩护。说甲午者探索战败的原因,取教训者有之;论证本不该抵抗日本,打则必败,李鸿章打胜仗了也出卖国家利益之所为才是“理性爱国”者有之。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七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畏危也。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高下,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之者不胜。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从全局讲,慈禧太后在镇压义和团运动屡屡失败之后,则利用义和团对抗洋人,乘机杀戮“暴民”义和团,奸诈之极,如何“令民与上同意”?1894年,慈禧六十寿辰,挪海军经费,缮修颐和园,布置点景,广收贡献。是年,适逢日本发动中日甲午战争。光绪主战,慈禧亦主战,“不准有示弱语”。但是,当有人提出停止颐和园工程,停办景点,移作军费的时候,慈禧却大发雷霆,说出了“今日令吾不欢者,吾亦将令彼终生不欢”之语。后来,清军在朝鲜战场上接连失利,北洋水师在黄海之战中又遭受严重挫折。为了不影响自己的六旬庆典,慈禧希望外国出面干涉,尽快结束战争。她支持李鸿章避战求和的方针,以各种借口,打击以光绪为首的主战派。主子无道,如何能胜?
从局部讲,官道腐败、主用腐败,后勤补给缺失如何能胜?
《甲午祭——举国浑噩的悲剧》一文指出:“在中日战争一触即发的关键时刻,光绪帝却不得不率领朝臣大张旗鼓地为慈禧六旬寿诞做着精心的准备。庞大的颐和园工程不断地吞噬着王朝的财政收入,而对日备战军队的编练、沿海的防卫也无一日不亟需款项,可慈禧的寿诞庆典又接踵而至。在王朝库帑空虚,战争将至的危殆时刻,庆典的费用又如何筹集? ”
据《近代史资料》1962年第3期记载:由于战局恶化,为了军事需要,清政府向英国、德国订购了几艘快艇,又向阿根廷订购了十三艘快艇,共计需款四百余万两;为了应付战局,军队的开拔、招募和编练、沿海的防御,总计需款三百九十余万两。如此巨大的军事开支,短期内集结在一起,令国库空虚、靠借贷度日的清政府难以为继。百般筹措,依然无果,不得已户部只得再举外债。光绪二十年六月(1894年7月),也就是慈禧寿典的筹备接近尾声之际,户部通过海关总税务司赫德,向英国银行借贷一千万两,年息七厘半,十年以后还本,十年中利息银四百二十万两。前线战事愈演愈烈,军费的筹措尚且需要举借外债,那么庆典的费用又将如何筹措?毫无疑问,从已经寅吃卯粮的清政府的财政状况来看,用于慈禧庆典的费用,只能是挪用、拼凑与搜刮,此外绝无他途。据《皇太后六旬庆典》档案资料记载,费用主要来自二个方面:(1)“部库提拨”:从“筹备饷需、边防经费两款”中提用一百万两,从铁路经费中挪用二百万两;(2)“京外统筹”:即向京内外臣工摊派的银两。据档案记载,宗室王公、京内各衙门、各省督抚将军等文武官员共计报效银两二百九十八万余两。这笔费用来源是《皇太后六旬庆典》档案中有据可查的银两,至于不见于账面的隐性费用还不知有多少。此外,慈禧索取的贡品,不可胜计,其价值更是无法估量。在慈禧“六旬庆典”铺天盖地的准备过程中,清军与日本军队的海陆作战屡遭败绩。慈禧六旬庆典的正日是光绪二十年十月十日,而是年的六月二十三日(1894年7月25日),日本不宣而战,在牙山口外丰岛附近袭击并击沉清朝运兵的商船“高升号”,船上七百余人全部遇难。七月一日(8月1日)中日正式宣战。八月十八日,日本海军在鸭绿江口的大东沟海面挑起了黄海大战,北洋海军顽强抵抗,统帅丁汝昌负伤,“致远号”等四艘战舰被击沉,几百名北洋海军官兵壮烈殉国。九月二十六日(10月24日),日军渡过鸭绿江,大举侵入辽南,随后向大连、旅顺进犯。„„日军攻占了辽南重镇大连。国土沦丧、重镇失守、民众惨遭屠戮的危殆时刻,慈禧却在宫中升殿受贺,大宴群臣,并接连赏戏三天。
李鸿章“甲午战争时,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北洋舰队平时备战水平严重低下,„„舰艇保养维护极差,军火采购也存在严重问题,李鸿章亲戚包办军火采购,结果炮弹质量问题很大,根本就不能用来发炮。”(《甲午战争重要人物》)
李鸿章之“理性爱国”最直接的脚注竟然是“李鸿章亲戚包办军火采购”肥己。仔细想之,以李氏家族之盈利为唯一目,对自己来讲自然充满“理性”。只不过是,民族和国家也就在“理性”的光辉之下被完美出卖了。不过被卖掉的是民众的血汗和华夏基业,于慈禧、李伟人何干?
如此,主子腐败,重臣腐败,后勤缺失,清军安能不败?然而,国家战败了,慈禧反而乐在其中。何以乐?一败得二利:趁战败之机,挫败了鹰派,镇压了民众,当然乐了。李鸿章也借此成了西方的“世纪伟人”,慈禧的重臣;同时,还发了财,名利双收,“理性”之登峰造极。难怪直至今日,言必“理性”的官僚们依然视之若神明。这或许是更加深层次的“理性”之所在。可见要使一国的军队完败,最最上策就是在后勤安插一个理性的李鸿章。不只慈禧如此,赵构也如此,秦侩之理性绝不逊于李鸿章。
即使是以智慧出名的诸葛亮北伐,也曾因粮草不济而失败。后勤官李严“理性”地 迎合了刘阿斗苟安的心理,故意让粮草不济而破坏北伐。因而,一个智勇双全的将帅对此务必先有万全的对策,然后言战,战则必胜。此所谓“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者也。
第二篇:我败在了面试细节上
我在大学里成绩一直优秀,专业是热门,当过学生会干部,本来凭自己的条件完全可以进入外企,但由于平时大大咧咧惯了,结果在面试中被一些细节断送了前程。
面试当天,我细心打扮了一下自己,脱掉脏兮兮的牛仔服,换上笔挺的西装。面试时,主考官要看我的实习鉴定材料,我赶紧打开资料袋,由于资料没有分类,我心里一慌,资料散落一地。好不容易找到实习资料,我又在慌乱中将主考官的水杯碰倒,心中暗暗骂着自己。这时,主考官要验我的毕业证原件,可文件已弄得一团糟,等找出时已花了一分半钟,主考官脸色铁青。面试结束后,我长嘘一口气,可马上又慌了,原来离开时竟将毕业证原件和钢笔遗失在主考官那里,想到事关重大,我只好厚着脸皮回去拿自己的毕业证。就在我转身离去的一刹那间,主考官大笔一挥,将我的名字从复试名单中划掉了。
许多单位是从一些面试细节判断一个人的行事和处事态度,我的粗枝大叶作风最终导致与心仪的单位失之交臂。(聂勇军)
来源:南方网
第三篇:别让您的孩子败在作文上
亲爱的家长,您还处在孩子学习作文的误区里么?认为只给孩子看看作文书就能提高孩子的作文水平么?您还在为每次孩子考试作文失去的分数惋惜么?小学语文考试中,有的孩子作文扣三分以内,而有的孩子甚至高达10分,这样成绩就拉开了差距。到了初中﹑高中这种差距会越拉越大,而那时候在学习作文已经很难了,所以为孩子打好作文的根基是为以后孩子学习减轻负担。到初中孩子要学习的科目增加很多,他不能再在作文上浪费时间,所以小学是孩子学习作文的关键。作文成绩提高,就是语文成绩整体提高,作文与阅读理解息息相关。同时也能提高其他科目的理解水平。
作文学习达到的目标
一年级:
1,能读懂一段话,看懂一幅画,并根据图画说出完整的句子。
2,能准确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并能熟练掌握运用。
二年级:
1,能用普通话说自己想说的话,并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简单的标点符号。
2,能看懂一幅画到多幅图画,运用学过的词语用通顺、连贯的话表达出来,能较完整地写
出故事的主要内容,并能尝试运用联想。
三年级
1.能用一段话写出自己的见闻,并在写作中能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尝试运用联想。
2.能正确使用冒号、引号。学会写便条、请假条、通知和告示。
3.学会分段描述、段落有中心、有内容,语言基本通顺,层次基本清楚。
4.学会写日记、记叙文。并且能在40分钟内写出300字左右的习作。
四年级
1.能写简单的纪实文字,描述见闻,表达感受,并能初步运用联想和想象。
2.能够写出简短的读书笔记、学习心得、书信,与他人书面交流。
3.习作内容基本充实,语言基本通顺。能够分段表述,每个段落中心明确。
4.能在40分钟内完成400字左右的作文。
五年级
1.能写结构较完整的纪实作文,并能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2.学会写提示语、警示语,能写简单的想象作文,读后感。
3.能虚实并用,写出中心意思明确,内容较具体,语言通顺的文章。
六年级
1.能初步掌握写记叙文的方法,并能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2.能通过展开联想和想象编写简单的童话故事。
3.会写建议书、感谢信、表扬信等应用文。
4.作文能做到中心意思明确,思路清晰,内容具体,结构合理。
5.能仔细观察身边人和事,进行细节描写,写出特点。
6.能在40分钟内完成不少于500字的简单记叙文。
第四篇:管住“舌尖上的腐败”
版权所有,翻版必究
2013山西省公务员面试热点:管住“舌尖上的腐败”
【热点背景】
此前,随着中央八项规定、六项禁令的相继“亮剑”,全社会掀起反对浪费之风。然而在一些地方和部门,“舌尖腐败”依然存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公款吃喝风似乎有卷土重来之势。请简要分析此问题。【参考答案】 [表现] 李克强总理在主持召开国务院第一次廉政工作会议时提出,从今年开始,要逐步实现县级以上政府公务接待经费公开。这一举措让人们看到中央整治公款消费的决心。但同时,一些地方转作风仍存在流于形式、虚与委蛇的现象,对中央精神的贯彻落实形成了阻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观望风:暗避风头,“硬政策”遭遇“软抵抗”。部分官员对“八项规定”能否长期坚持心存疑虑,同时一些措施开始很严格,到后来就渐渐放松和疲劳,旧的
官僚习气在不经意中悄然回归。观望心态,使中央改进作风的“硬政策”遭遇了“软抵抗”。第二,变相吃:“地上”转“地下”,公开变隐蔽。近来随着对公款吃喝现象开始严打,一些地方的公款吃喝变得更为隐蔽,改头换面之后在暗中继续盛行。例如变地点、变标准、变明目、变包装等。
第三,慢三拍:没有认识到事态的严重性。或者认为事不关己,或者为了不正当利益,部分官员没有真正认识到改进作风的紧迫性,仍从眼前小利、一己之私出发,因循守旧,裹足不前,对中央政策无动于衷,实际工作中我行我素。[意义]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领导干部更应起带头和表率作用,消灭公款奢侈浪费。“舌尖上的腐败” 是一种更为隐蔽和变相的腐败,不仅败坏了党风政风、社会风气,更像一堵无形的墙,把政府和人民群众隔离开来。中国还有一亿多农村扶贫对象、几千万城市低保人口,还有为数众多的困难群众,所以遏制公款浪费无论是对政府还是对普通百姓的意义都十分重大。[措施] 中公教育专家建议采取如下措施: 首先,要加强制度建设,把权力装进笼子里。政府在制定政策时要设立完整的制度体系,比如财务审计制度、纪检监督制度、各种奖惩制度等等。针对公款吃喝,让各项制度有更明细的规定,更具备可操作性,从源头上杜绝公款浪费的发生。
其次,要加大媒体和社会的监督力度。媒体和社会的监督,则是对权力寻租的有效防范。诸如“三公经费”、财政预算等应该让老百姓知晓的项目,应该对社会公开和公布。对于一些政府官员的违规行为,该曝光则一定要曝光。只有在众目睽睽之下,各种公款浪费的行为才能无所遁形,“舌尖上的腐败”才能被遏制。
再次,加大对思想教育的宣传,转变领导干部对公款消费的观念。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才是变化的根本。再多的制度规定,再多的规范约束,再多的群众监督,都得需要人从内心重视作为前提,才能从根本上约束自身的行为。任何制度的实施,都应该从思想入手,转变观念,才能取得实效。加强对干部群体的教育宣传,让节省理念深入干部群体,再配以制度上的管束,对于遏制“舌尖上的腐败”会有更好的效果。
山西中公教育总部
地 址:太原高新区动力港二层(长治路226号)
第五篇:论舌尖上的腐败
舌尖上的腐败
我国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数量巨大,折合约500亿公斤,相当于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10,按较保守的推算,每年最少倒掉约2亿人一年的食物或口粮,这一组组数据,何止是触目惊心,简直有些耸人听闻。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曾几何时这一优良传统被奢侈浪费冲击的体无完肤。这与权力部门的公款消费有巨大的关联性,由于权力监督的乏力,他们把人民所赋予的权力用在“贪图享乐、营私舞弊”之上,长此以往,上行下效,浪费歪风自然得以助长,形成了铺张浪费的社会积弊。
官员大吃大喝是舌尖上的腐败,其表现形式五花八门,召开会议要大吃大喝,迎接检查要大吃大喝,平行交流要大吃大喝,开展活动要大吃大喝,庆祝节庆要大吃大喝,即使什么事没有也可以随便编个由头大吃大喝。对于超标超规吃喝的报销也“高招”频出:先找个理由走预算内经费;预算内经费不够了,换个发票走别的项目或者干脆开设“小金库”;不想从本单位经费中出,就找下属的企事业单位或者找私企报销;实在没有办法,还可以先欠着账,等以后再说„„这种舌尖上的腐败,钱虽然没有揣到个人兜里,可危害一点也不小,这给财政带来巨大浪费,损害了民生福祉。进一步说,财政的钱从哪里来?自然是从税收来,这些大吃大喝、奢侈浪费的开支最终必然要转嫁到企业和百姓头上,增加了社会负担。同时,铺张浪费,弄虚作假,助长了歪风邪气,提供了滋生腐败腐化的土壤。习惯于大吃大喝的一些干部,渐渐养成了“要办事,先请客”的官老爷做派。如此风气若蔓延开来,必将败坏社会风气。这种不良行为,严重损害了干群关系,影响了党的形象。那些“吃货”干部由此开始,慢慢放松警惕,逐渐摧毁心理防线,最终干出违法乱纪的蠢事来。
“吃人嘴软,拿人手短”,喝醉了就可能控制不住自己,平时不能办的事在酒桌上都办了,从舌尖上的腐败开始,渐渐滑向腐败堕落的深渊。开展廉政建设,首先从舌尖上的腐败开始。然而纵使有关部门喊声很高,行动却迟滞不前,就是对“贪婪之嘴”和“贪欲之手”的放纵。要关住那张贪婪的嘴和贪欲的手,既要有制度的笼子,又要有公众的眼睛,这给公众传递出了一个积极的信号,要求官员“厉行勤俭节约,严格遵守廉洁从政”。如果说运用行政手段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那扭转不正之风则是根本的途径。单纯从刹住公款浪费开始,无疑是按住葫芦浮起瓢。要想刹住“舌尖浪费”之风,必须要有全社会的正能量,如此形成合力,才能使浪费和腐败得到遏制。
墨子言,“俭节则昌、淫佚则亡”;李商隐言,“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在历史的经验中,往往蕴含着深刻哲理,发人深省。细数历史中的盛世王朝,几乎都在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中成就;而史上的破败和衰亡,又大多和酒池肉林、骄奢淫逸密不可分。跳出历史周期律,最重要的就是牢记宗旨,自我警醒。向舌尖上的腐败宣战,真的要动真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