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原市法律援助工作情况调查报告

时间:2019-05-13 18:24: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松原市法律援助工作情况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松原市法律援助工作情况调查报告》。

第一篇:松原市法律援助工作情况调查报告

松原市法律援助工作情况调查报告

***

09生科1班 赵春苗

法律援助是指由政府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组织、法律服务机构及法律服务人员,为经济困难或者特殊案件的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以保障其合法权益得以实现的一项法律制度。自2003年国务院颁布《法律援助条例》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该条例,坚持以人为本,为维护困难群众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法律援助事业正呈现出蓬勃兴起与发展的态势。但是,随着法律援助制度的实施和发展,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应当改进提高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将法律援助作为改善民生问题的重大问题,进一步发展法律援助事业,是新时期我们应当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我市法律援助工作开展现状

松原市幅员面积2.2万平方公里,下辖13个街道,78个乡镇,96个社区,1140个行政村,总人口280万。全市有城镇低保人口5.9万人,农村贫困人口10.7万人,残疾人20.3万人,未成年人70万人,老年人27.5万人,农民工62.7万人,妇女140万人。这些人口构成了弱势群体,也是潜在的受援对象,与我市法律援助资源的比例极不协调。

(一)法律援助机构和人力资源情况

1、专门机构和人员。全市自1998年至2000年设置了法律援助机构6家。市法律援助中心1家,县(区)法律援助中心5家。各级法律援助机构共设立工作站101个,在村组、社区确定了法律援助联络员,有了比较健全的法律援助工作网络。6家法律援助机构中,全部是经过编制部门批准成立的,机构性质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其中参照公务员管理的法律援助中心1家。

法律援助机构工作人员编制23人,实有34人,其中具有律师资格13人,占总人数的38.2%,承担了全地区64%的法律援助案件。法援人员中,研究生学历2人,本科21人,其他学历11人,其中法律专业学历28人,占总人数的82.4%。

专门机构总体设置合理,就承担法援案件比例看,人员偏少,尤其是具有律师资格的人员比例偏低,限制了对刑事案件和一些特殊案件的援助力度,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2、协助机构和人员

⑴律师事务所。全市现有律师事务所17家,具有律师资格93人(不含公职律师),承担了全地区2.4%的法律援助案件。

⑵法律服务所。全市现有法律服务所41家,具有法律职业资格129人,承担了全地区27.2%的法律援助案件。

⑶社会援助。全市现有社会援助工作站101家,依托基层司法所设立94家,依托妇联设立2家,依托老龄委设立2家,依托残联设立3家,未设立专门工作人员,亦未办理法律援助案件。

⑷注册法律援助志愿者。全市现有志愿者67人,承担了全地区6.4%的法律援助案件。协助机构总体呈现出机构设置不均衡,人员分配不均衡和办理案件不均衡的特点,比如社会律师人数占全地区具有律师资格人数的85%,却只承担了2.4%法律援助案件的工作量,社会援助工作站虽已经设立,但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至今尚未办理法律援助案件。

(二)近两年内法律援助案件办理情况

2008年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352件,其中,刑事法律援助案件221件,民事法律援助案件127件,行政法律援助案件3件,非诉事项1件;受援人员397人次,受理法律援助咨询2460件,开展各种法律宣传和服务活动87次,接受宣传群众约15.1万人。

2009年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915件,与上年相比增长1.6倍,已经超过全省法律援助案件的平均值,其中,刑事法律援助案件106件,同比下降52个百分点;民事法律援助案件656件,同比增长4.2倍;行政法律援助案件1件、非诉事项1件,与去年基本持平;受援人员961人次,同比增长1.4倍;受理法律援助咨询2139人次,开展各种法律宣传和服务活动25次,接受宣传的群众约10万人次。我市的法律援助工作正逐步开展起来,无论从数量上,还是形式上都有了新突破。

法律援助案件的来源主要是申请,占案件总数的68.6%,指定案件均为刑事案件。办理效果较为理想,胜诉率为90.4%,挽回经济损失和取得利益114.2万元。受援对象集中在农民、农民工、未成年人、老年人和妇女等弱势群体上,农民受援比例占援助对象的一半以上。刑事案件类型主要是未成年人犯罪,比例为36.4%;民事案件类型依次占前三位的是婚姻家庭案件、请求支付劳动报酬案件和交通事故案件,比例为48.1%;行政案件比例极小;执行案件尚未进入我市法律援助范畴。

(三)经费保障情况

从我市法律援助经费收入看,经费全部来源于财政拨款,业务经费占总收入的25.7%,主要来自于中央、省级转移支付。2009年,我市各级财政开始拨付部分业务经费,占业务经费收入的22.2%,可见政府对法律援助工作开始逐渐重视起来。从支出情况看,业务经费利用率为90.4%,没有将经费完全利用起来。其中办案补贴占业务经费支出的52.1%,刑事和民事案件补贴分别占48.7%和50.6%,在其他类型案件上几乎没有开展援助工作,年人均办案补贴为3160元;用于宣传和培训的费用占业务经费支出的25.2%。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法律援助制度的宣传力度不够。衡量法律援助工作宣传效果的标准是“社会认知度”。据不完全统计,我市法律援助工作“社会认知度”较低,城市为35%左右,而农村仅为10%左右。弱势群体和社会层面对法律援助的认知度较低,维权意识不强,法律意识淡薄。大多数困难群众不知道有法律援助,或者知道法律援助,但不知道法律援助是干什么的,不知道申请法律援助也是自己的权利,不知道去哪里请求法律援助,不知道如何去利用法律援助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社会各界对法律援助制度实施的认可程度也不高,甚至个别人认为“不花钱的律师不办事”。宣传力度较弱,对社会宣传的定位、平台、载体、内容、频率、强度、形式、新颖性研究不够。还有只对群众、基层和社会宣传,忽略了对领导和政府机关的宣传,领导层面的重视、支持不够,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法律援助工作的开展。

(二)法律援助人力资源力量不足。我市法律援助中心的公职律师仅有13人,队伍力量薄弱,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社会律师人数占全地区律师的85%,却只承担了2.4%法律援助案件的工作量;法律服务工作者和志愿者承办了33.6%的案件,但由于其不具备律师资格,在法律援助工作中的作用受到一定限制。而援助工作站没有专业人员,工作迟迟没有开展起来。全市法律援助人员与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公民的比例为1:1434,供需矛盾突出,不能做到应援尽援。还有,现有法律援助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调查中有反映个别律师承办的刑事援助案件质量不高,特别是由公诉人出庭,法院为被告人指定辩护的案件,个别援助律师责任心不强,草草阅卷,准备不充分,辩护质量不高。还有个别律师受经济利益驱动,不愿承担法律援助案件。

(三)法律援助的覆盖范围较窄。一是法律援助诉讼案件的范围存在局限性。根据《法律援助条例》规定,法律援助案件的范围仅包括民事、行政案件的一小部分和刑事诉讼案件的代理和辩护。因此,民事案件中工伤、交通事故、医疗事故、人身损害赔偿等处于弱势的当事人,行政案件中因具体行政行为造成损害的行政相对人和执行案件中的申请人很难获得有效地法律援助。二是法律援助对象存在局限性。由于经济困难标准一般设为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不仅忽略了一些生活在最低保障线边缘的困难群体,同时也把一些收入尚可,但因灾病等原因致贫的“夹心阶层”拒之门外。还有松原市现有民营企业4260户,个体工商户8.2万户,在经济形势风起云涌的今天,同样需要法律的援助和支持,在可能情况下,我们应将这部分群体纳入法律援助的范畴。

(四)法律援助的协调机制没有建立。法律援助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它不仅是司法行政管理一个部门的责任,也是法律援助涉及到的所有部门的共同责任。目前,各部门之间协调配合问题依然比较突出。在一些部门看来,法律援助只是律师的义务,与己无关。同时由于信息沟通机制的欠缺,使很多应该得到法律援助的人群失去了机会。因此,各部门之间缺乏协调配合是当前法律援助工作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五)法律援助经费投入总量还较低。我市获得法律援助经费渠道相对单一。援助经费与所需援助经费之间的差距较大,目前全市法律援助经费主要依靠市同级财政预算,上级拨款。而社会捐助、行业及其他方面的经费收入均处于零状态。我市至今尚没有法律援助基金会。目前,公职律师办理一起法援案件的补贴为100元,社会律师和法律工作者为300元,与有偿收费案件相比相差悬殊。援助经费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援助律师和法律服务工作者办案的积极性。

三、解决问题的思路

(一)不断加大法律援助制度的宣传力度,提高社会知晓率。司法行政部门和法律援助工作机构要充分利用报纸、杂志、电台、网络等新闻媒体和通过法律下乡、法律咨询等途径,加大对法律援助工作的宣传力度,力争城市法律援助公众知晓率达到90%,农村达到70%。使各级领导更加重视和关心法律援助工作,使社会各界更加关注和支持法律援助工作,使各部门更加认识和理解各自所担负的职责,形成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参与法律援助事业的良好氛围,使法律援助真正成为一项惠民便民的制度。

(二)整合和发掘法律援助资源,缓解需求矛盾。一是鼓励和支持有能力的社会团体、组织设立各种形式的法律援助机构,使其成为专职机构的重要补充。二是司法行政机关要积极争取编制,或者理顺现有编制,通过内部调剂,选调优秀律师到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三是切实监督社会律师依法履行法律援助义务,保证每名律师都能完成规定的年度法律援助任务,并将完成情况作为年终考核和注册的必要条件。可以尝试在律师自愿报名的基础上,根据律师业务专长和主要执业区域,建立法律援助律师名册,供当事人选择。四是大力发展具有一定法律专业知识的公民、教育科研工作者、政法机关离退休人员、法律专业学生成为法律援助志愿人员,补充法律援助队伍的不足。五是加强法律援助工作者的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建立健全办案责任追究制度,确保法律援助服务质量。

(三)畅通法律援助工作渠道,为法律援助提供便利条件。公、检、法、司、仲裁、劳动等部门应加强沟通协调,畅通工作渠道,使各个机关形成合力。充分发挥12348法律服务热线、司法所和法律援助工作站的作用,将法律援助触角延伸到基层,以维护社会的稳定和谐。在协调机制的建立上,市法院已经先行一步,与市司法局共同在全市两级法院建立了司法援助工作室,把法律援助工作机构延伸至法院,由法院提供办公场所,司法局选派律师实行值班制,法援工作室日常工作由立案庭协调,从法院受案的环节开始,当事人有法律援助需求的经过审查符合条件的,能在最快的时间和最方便的条件下及时提供,以期最大限度实现法律援助工作的宗旨,同时将人民调解机制引入法律援助工作,司法援助工作室兼调解工作室,实现人民调解和诉讼调解的“无缝对接”,有效减轻了当事人的诉累成本,同时又缓解了人民法院案多人少的压力。

(四)探索法律援助工作新思路,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法律援助条例》关于援助范围的规定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我们应当以落实中政委部署的“三项重点工作”为契机,能动地开展法律援助工作,拓展援助范围,不断扩大民事、行政案件的援助力度,尝试在执行案件中引进援助制度。同时围绕当前农村改革发展的突出问题,做好农村法律援助工作。对涉及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假种子、假化肥、假农药等坑农、害农案件,对破坏民主、侵犯农民民主权利的案件,要积极介入,主动服务,依法为农民提供法律援助,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五)积极开拓法律援助资金来源,为法律援助提供保障。实践中,不少法律援助人员在开展法律援助工作的同时还在为政府依法行政、招商引资、综合治理、普法宣传等工作付出着,因此,无论从法律援助工作本身需要考虑,还是从地方工作大局出发,地方财政都有必要加大对法律援助工作的投入。同时更要拓宽法律援助资金来源渠道。遵循“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多方筹措资金,采取成立法律援助基金会、建立法律援助资金募集捐献机制等方式,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捐助活动,接受社会团体、企业、行会及个人捐赠和赞助。

第二篇:法律援助工作调查报告2(本站推荐)

法律援助工作调查报告

石家庄市司法行政部门和法律援助机构紧紧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按照司法部和河北省司法厅的部署,积极开展法律援助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如何从理论上认识和概括他们的成功经验,为我们作出了很好的答案:政府责任到位,监督管理有力,实施便民利民。市委市政府把法律援助纳入了为民办实事项目,从机构、编制、人员、经费、设施等方面加强法律援助中心建设,真正落实了法律援助的政府责任,为法律援助实施工作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司法行政部门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从根本上保证监督管理工作的力度,使得法律援助能够沿着规范化的轨道运行。由于政府责任和监督管理方面有了好的基础,石家庄市法律援助实施工作创出了自己的特色,推出了许多便民利民措施,例如:经济困难标准为双倍“低保线”标准、上门服务、法律援助延伸到基层、开展“双扶”活动、发起建立全国32个城市参加的维护外来务工人员合法权益的协作网,等等,其中许多方面走在全国前列。正是有了上述前提条件,他们响亮地公开承诺“凡是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一律提供法律援助”。我们希望各地继续开展对法律援助工作实践的调查研究,从中总结出法律援助的一般规律,为加强法律援助理论研究作出新的贡献。

石家庄市法律援助中心成立于1998年9月28日,为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人员编制12人,是河北省首家市级“四有”(有编制、有人员、有办公场所、有专项经费)法律援助机构。该中心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执法为民,服务于民的原则,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积极开展工作,走出了一条以有为求有位,不断开创法律援助工作新局面的健康发展之路。目前全市23个县(市)区全部成立了由政府批准的有编制的法律援助机构,市中心法律援助专项经费由成立之初的5万元,增加到40万元。并公开向社会承诺:凡是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一律提供法律援助。他们的工作得到了省司法厅和司法部的充分肯定。2002年被司法部、全国残联授予“全国助残先进集体”。2003年,被省、市有关单位授予“河北省优秀青少年维权岗”、“河北省优秀妇女维权岗”、“河北省残疾人维权示范岗”、“石家庄市文明岗”等荣誉称号。

一、重点攻关,强化宣传,积极推动政府责任的落实

石家庄市法律援助中心从创建初期,在依法积极开展法律援助业务的同时,即把努力争取党政领导支持,通过政府解决机构和经费问题作为创建全市法律援助工作的重点,千方百计地积极开展工作。

首先是在全司法局统一认识,形成合力,全力以赴积极开展工作。市法援中心经常向局领导汇报典型案例和工作开展情况,把上级有关法律援助工作的指示精神和要求,兄弟省市的先进经验材料等及时呈送局领导阅示等措施,使局党组成员重视和关心法律援助工作。同时,把日常工作中法律援助典型案例,编辑成书,分发给局机关所有成员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司法局机关内部形成了关注贫弱群体,重视和支持法律援助工作的浓厚氛围,使法律援助工作成为“司法为民”的窗口,在资金使用、人员调配等方面向法援中心倾斜,有力地支持了全市法律援助工作的开展。

其次是以工作促发展,努力争取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支持,重点解决机构和编制等问题。一方面市法援中心在局领导的带领下,主动出击,积极向市委、市人大、市政府汇报法律援助工作;另一方面他们利用一切机会邀请四大班子领导以及市人事局、财政局主管局长视察法律援助中心工作,让他们亲身感受法律援助律师热情服务群众的场景。市委李遵英副书记非常感慨地说:原来法律援助这么重要,一定要把法律援助工作写进我市即将下发的“综治十八条”里。正是由于石家庄市法律援助中心这种积极主动的工作精神和扎实的工作,赢得了市领导和相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几年来,石家庄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法律援助工作,把开展法律援助作为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项重要举措认真组织实施。2003年9月1日国务院颁布的《法律援助条例》正式实施后,市委、市人大、市政府领导多次视察法律援助工作,从而为石家庄市法律援助工作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多措并举,扎实工作,服务群众保稳定

(一)围绕社会难点、热点开展服务

一是积极为进城务工人员提供法律援助。近几年来,恶意拖欠、克扣打工人员工资现象十分严重,这种现象如果长期发展下去将会严重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2002年12月至2003年4月底,石家庄市司法局组织本系统干警、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工作者和人民调解员5支队伍共11.3万人联合作战,开展了“为被恶意拖欠、克扣工资的打工者提供法律援助”专项活动。活动中,共为打工者讨回工资120余万元,有效地维护了打工者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的稳定。

二是编织全国法律援助协作网。为解决打工人员异地讨工资难的问题,2003年8月18日~20日,经石家庄市法律援助中心策划、发起并组织召开了由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州等全国32个城市参加的“法律援助协作会议”,会上签署了《为维护外来务工人员合法权益提供法律援助城际间协作协议》。该协议的签署为打工人员编织起全国法律援助协作网。

三是大力开展“双扶”活动。2003年8月份,石家庄市司法局组织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干警、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工作者、法律援助志愿者开展了“万人双扶”(法律扶贫、经济扶困)活动。被帮扶对象是石市范围内在法律上、经济上处于弱势而需要帮扶的群众。他们先后3次组织“双扶”人员深入到被帮扶对象的家中走访慰问,并发放《双扶联系卡》,与帮扶对象建立了长期的“双扶”关系。

(二)实施便民工程,体现党和政府对困难群众的关爱

一是放宽受援标准,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为使更多的贫困者得到有效的法律服务。放宽受援的经济标准,在全市实行了双倍“低保线”标准(410元以下),这一措施使30余万城镇居民从中受益。

二是发挥12348作用,提供便民服务。为整合司法行政职能,2002年6月,市政府批转了《石家庄市司法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法律援助工作的意见》,该意见明确规定“12348”法律服务专用电话的职能由市、县两级法律援助机构行使,专用电话要统一作为法律援助中心咨询求助电话,实行咨询、接访、求助、指派一条龙服务。

三是公开承诺,服务到位。市法援中心向社会公开承诺:凡是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一律提供法律援助;对行动不便的孤寡老人、残疾人提供上门服务。为保证承诺落到实处,他们一方面在中心内部实行责任追究制,教育工作人员要牢记为民宗旨,切实为民服务;一方面与机关监察室联手搞好监督检查,并向社会公布了监督电话。

(三)开展法律援助进社区活动,实行上门服务

一是组织律师、基层法律工作者及驻省会河北政法职业学院等7所大中专院校法律系教师、高年级学生和社会上具有法律专业知识的人员共3000余人与需要法律援助的贫弱者“结对子”,义务帮助他们解决日常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法律问题,指导他们自觉行使法律赋予的各项权利,增强自我保护能力。通过“法律援助志愿者活动”使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二是将法律援助组织延伸到基层。石家庄市277个乡镇(街道)司法所设立了法律援助工作站,5000多个调委会设立了法律援助联络员。这些联络员既可以宣传《法律援助条例》又可以将本村出现的纠纷及时上报本县(市、区)法律援助中心,县(市、区)法援中心便指派律师上门服务。

三是整合社会资源,推动工作的深入发展。市法援中心先后在团市委、市总工会、市残联、市妇联、市老区建设促进会等社会团体设立了青少年、职工、残疾人、妇女、老区、军人(军属)、外来人口等7个具有行业特点的法律援助工作站。市总工会、市妇联还分别成立了“职工法律援助律师团”和“妇女法律援助律师团”,为维护职工和妇女的合法权益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第三篇:农村法律援助情况调查报告

农村法律援助情况调查报告

为了了解农村法律援助现状,将所学法学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用法学思维认识生活中的社会法律现象,提高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我在通过两年的理论学习后,于2013年1月16日至2013年3月26日在在乡司法所参加社会实践期间,对乡法律援助情况进行了调查。作为法科学子,除了认真学习法学理论之外,了解农村的法律现状,关注农村的法律运行,理应成为重要课程之一。法律援助是国家设立的旨在保障经济困难公民获得必要法律服务的一项法律救济和保院制度,是贯彻“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宪法原则、保障公民享有平等公正的法律保护、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健全人权保障机制的重要举措,是一项政府责任,我国法律援助工作基本上覆盖了整个社会弱势群体,实行法律援助,保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是维护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一、调查目的:

1、了解法律援助组织机构及程序;

2、农村法律援助工作的基本现状;

3、农村法律援助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4、探索如何加强和改进农村法律援助机制;

二、调查时间:2013年1月16日-----2013年3月26日。

三、调查对象及方法:

1、调查对象:乡司法机构及居住乡农村农民群体。

2、调查方法:通过在乡司法所实践期间,深入了解司法系统内部结构与职责及服务范围的基础上,对农村开展法律援助的宣传、服务形式、群众知晓意识、法律援助障碍等一系列问题进行深入结致的调查了解和分析,总结形成书面报告。

四、调查内容:

1、农村法律援助的基本情况;

2、农村法律援助工作的基本现状;

3、农村法律援助工作开展遇到的主要问题。

法律援助,是指在国家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的指导和协调下,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工作者等法律服务人员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的当事人给予减、免收费提供法律帮助的一项法律制度。法律援助机 构是负责组织、指导、协调、监督及实施本地区法律援助工作的机构,统称“法律援助中心”,市及各区、县均应设立法律援助机构。暂未设立法律援助中心的区县,由各区县司法所指定职能部门代行法律援助中心职责。法律援助所指的是法律服务机构包括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服务所、乡司法所及司法行政部门批准的其他社会咨询服务机构。乡司法所即属于法律援助所性质。

(一)农村法律援助的基本情况

l、自然情况及经济发展状况(I)自然慨况

乡位于县城北部,离县城54公里,距毕节市45公里。全乡所辖8个自然行政村,96个村民小组,共8442户28632人,苗族人口占全乡总人口数的30.2%。全乡人口总体上科学文化水平较低,法律意识较淡薄,但随着科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人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法律意识正在逐步提高。

(2)经济现状

国土面积103.4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809公顷,林地面积2460公顷,人均耕地占有少。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麦等农作物为主,经济作物有中草药、油菜、高梁等,人均收入较低。人们的大部分收入主要用于生产投入、子女教育、生活开支等,用于其他消费如法律咨询、娱乐的开支甚少。

2、农村法律援助前期分析

(1)符合法律援助范围的案件多。由于历史习惯、观念意识、经济发展等诸多原因的影响,发生在农村或农民身上的案件有许多属于法律援助案件的范围。比如,在农村请求给付瞻养费、抚养费、农民工的权益保障、拖欠农民工工资、林权所在、工作条件悲劣及安全措施不当导致农民工受伤的情况等情况。在大多数情况下农民是无助的,这时候他们需要法律援助。

(2)农民寻求法律援助的情况却较少。比如在近二年以来,除了经调解后当事人双方和解的案件外,乡司法所所受理的案件通过诉讼解决的很少,2011年受理案件为3件、2012年受理案件为4件。以上受理的案件,大多数案件类型主要是土地纠纷、宅基地纠纷、婚姻纠纷等。群众遇到问题,大部分寻求调解和诉讼渠道解决。据统计,几年来群众经调解解决的占80%,通过诉讼解决的占20%。

3、农民对法律援助的知晓情况 农民对法律援助了解甚少,一旦他们的合法权益遭到侵害,他们不知道求助于法律援助机构或法律服务者,又缺少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的意识,采取其他非法手段去维护自身权益,从而引发了更多的社会问题,容易引发上访案件的发生,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二)农村法律援助工作的基本现状

1、乡镇司法所基本情况

人员少,经费少,工作质量运行不够高。经费来源靠乡财政,很难落实。为农民提供法律援助的专业人员情况是:获得律师资格、基层法律服务工作有少。

2、农民申请和获得法律援助情况 乡司法所本着扩大受援面、应援尽援的原则,降低门槛,多收案,多办案。当事人只要交齐相关的证明和材料,一般就能够获得免交代理费等法律援助。

3、农村获得法律援助的条件审查

对农民申请法律援助,条件降低。当事人只要持身份证明和村委会山具的经济困难证明就能获得法律援助。

4、对农村法律援助工作现状的基本估计

由于广大群众尤其是社会弱势群体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法律援助的需求者越来越多,但由于目前经济发展水平还不高,能够用于法律援助的资源有限,受人力、财力等条件的限制,受理的法律援助案件范围还相当有限,仅局限于经济特别困难的当事人寻求法律援助的案件,其他许多依法可以获得法律援助的事项,还不能予以满足。

(三)法律援助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l、对法律援助工作的认识还不够到位。有的部门和单位对法律援助工作重视程度不够高,对法律援助制度和法律援助工作的宣传力度还不够大,不少困难群众还不知道法律援助,有些符合条件的受援人是通过上访才了解到有法律援助这一途径。

2、经费不足,仅依靠财政的经费不能满足法律援助工作的需要。随着法律援助制度的有效实施和法律援助工作社会知晓率的不断提高,申请法律援助案件的数量逐年递增,而财政经费投入不足,致使法律援助经费与法律援助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难以满足符合条件的受援对象对法律援助的需求,制约了法律援助工作的开展。法律援助工作人员进行取证、了解时往往需要深入基层,时间长,工作量大,经费开支较大,有的甚至要跨县、市、省援助,其往返经费开销更大,经费问题得不到很好地解决阻碍了工作人员办案积极性。

3、信息上报工作流通不畅,基层法律援助工作站和“法律援助联络员”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不能及时上报材料,以致不能及时掌握基层法律援助的工作动态。

4、法律援助队伍整体业务水平有待提高。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变化,其严峻的形式对法律援助工作提出新的要求,现有法律援助队伍的素质不能完全适应变化的社会需求。

5、受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思想的不良影响,出现些道德失范,不恪守执业纪律等现象。有的法律援助工作者未能忠实地履行职责,缺乏社会责任感,敷衍塞责,应付受援人,给予无偿法律服务时不自觉的降低了法律援助的服务质量,对极少部分法律援助工作人员来讲,少量的办案补贴也使得自己的行为愧疚感减少甚至理直气壮。

(四)加强农村法律援助工作的对策建议 L、建立经费保障机制

法律援助经费应纳入财政预算,并随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步增加,以保障法律援助事业与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水平相协调,但目前在农村法律援助中没有足够的财力作支撑,很难保证农村法律援助工作落到实处。

2、强化农村法律援助宣传工作

法律援助是国家的义务和政府的职责,是一项法律专业性很强的群众工作。法律援助工作面向杜会,面向人民群众,是党和政府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但是,我国法律援助制度毕竟远处在起步阶段,需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因此要加大对《法律援助条例》的宣传力度,要充分运用广播、电视、报纸、刊物等新闻媒体向社会各界大力宣传法律援助的基本知识,一方面,让领导干部认识到法律援助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能够体现党和政府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爱,是政府的行为和职责,从而对法律援助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与支持。另一方而,执法部门通过宣传学习,就可以更好地贯彻落实《条例》的有关规定,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改进作风,更好地方便群众,提高服务质量,努力干好法律援助这项为人民服务的事业,极大限度地满足困难群体的法律请求。无论是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还是非诉讼事项、解答咨询,都要认真严谨,尽职尽责,严格按照《条例》规范的程序办事,确保法律援助办案质量。

3、创新形式,加大力度,扩大法律援助的覆盖面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和法律援助工作的不断深入,各级政府要从贯彻落实《法律援助条例》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积极为广大农民提供必要的法律援助。在法律援助实践中,法律援助机构要不断创新援助形式和方法,创造性地开展法律援助工作。发挥乡镇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的作用,把服务窗口延伸到基层。采取法律咨询、法律讲座等形式,为农民提供帮助。同时,还要运用调解等非诉讼形式,为当事人提供便捷的法律援助。建立健全村级人民调解组织,积极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将人民调解作为化解农村矛盾纠纷的主要万式,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使之成为构建新农村的“调节器”,因此法律援助机构在受理法律援助申请后,应加强同各级调解组织的联系,尽可能运用调解等非诉讼方式解决纠纷、平息矛盾。要不断加大法律援助工作的力度,开辟法律咨询专线,畅通法律援助的求助渠道,增设法律援助服务接待窗口,为困难群众提供便捷、优质、高效的服务。进一步采取便民措施,加大办案力度,努力做到“应援尽援”,重点做好妇女、未成年人、残疾人、老年人、农民等社会群体的法律援助工作。

通过两个多月的实践学习,不仅让我将所学的知识学以致用,同时使我对工作更加有责任感,使我意识到,基层农民群众生活是多么的不容易,作为基层服务窗口人员,要积极地,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脚踏实地为人民群众服务好,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与此同时,还使我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不论是与同事相处还是与群众沟通,以及如何保质保量高效地开展好司法服务工作方面都得到了很大提升。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我要加强学习,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巩固自我,不断总结,努力提高自已用法律知识来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四篇:法律援助调查报告妇女

针对妇女法律援助的调查报告

一、基本情况

针对妇女的刑事法律援助是维护妇女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和保障力量。妇女由于与生俱来的生理差异,在很多方面不能与男性抗衡。近几年除了在婚姻、财产、劳动等方面妇女的权益容易受到侵害外,妇女遭到家庭暴力、虐待等现象逐渐增多。因此,为这一部分经济困难的弱势群体提供专门化和针对性强的法律帮助,对于维护妇女合法权益、促进妇女发展,尤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尤其对与唐海县下属的各分场的农村妇女,一旦她们的合法权益遭到侵害,她们不知道求助与法律援助机构或者是法律服务者,又缺少通过法律手段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那么只有凭感情用事,从而引发了更多的社会问题。

二、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建议

(一)、由于总体上法律援助的经费非常紧缺,因此分配给妇女法律援助工作的经费少之又少。上述几个地区的法律援助中心的负责人均反映,在法律援助经费经常匮缺的情况下,加强妇女法律援助工作非常困难。

(二)、妇女法律援助的专门机构少,缺少从业律师。在上述几个地区中,负责妇女法律援助工作的专门机构很少,而且由于妇女法律援助为社会公益事业,从业者的待遇不高,因此,人员流失比较严重,高水平的从业律师十分匮乏。

(三)、社会宣传不平衡,对妇女法律援助的宣传存在偏颇,在城市宣传的较为广泛,而针对基层农村的宣传较少,导致广大农村妇女对法律援助知之甚少,再加之她们整体素质不高,从而出现了很多的社会问题。

三、完善我国妇女法律援助制度的若干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

(一)、进一步重视和加强妇女法律援助工作。尤其是场镇的党委政府 要把妇女的法律援助工作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作为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方面,纳入政府的民生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制定工作制度,要求妇联主任定期向党委汇报妇女法援工作;加强民政、财政、土地、司法、公安等单位的协作配合,支持法律援助站开展工作,为法律援助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在确保法律援助经费能够基本到位和落实的情况下,各级法律援助机构可以将妇女法律援助工作开支列为专门的一项经费开支,以保证妇女案件的援助质量。

(三)、妇女作为一个庞大而特殊的社会弱势群体,有权享受到足够的关注,因此应当设立专门的法律援助机构和专门律师为妇女提供法律服务。可以考虑,在各级政府法律援助机构中设立专门的妇女法律援助事务部。(四)、加强宣传,让妇女法援妇孺皆知。编制通俗易懂的法律援助知识的小册子进行发放,使他们的申请法律援助的意识得到加强。知道什么情况下可以申请法律援助,通过什么途径申请法律援助。尤其对于场镇内,应该指派行政村妇女法律援助宣传员,不论在田间地头还是唠家常都可以进行法律援助的宣传,对典型案例可以编成故事讲给大家听。这样就使法律援助的宣传工作变成了茶余饭后和田间地头闲聊中可以完成的工作,既不增加基层工作人员的负担,又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不断扩大援助范围,做到能援尽援。中国妇女法律援助(2009—2010年)行动中,讲法律援助的范围扩展到涉及妇女合法权益保障的劳动争议,交通事故,农村土地承包权争议,离婚,赡养,抚养,人身伤害(家庭暴力)等各类案件。

四、结语

高尔基这样赞扬女性“没有阳光,花不茂盛,没有爱就没有幸福;没有妇女,就没有爱;没有母亲,就没有诗人也没有英雄”。在“多元化角色”时代的今天,我们必须重视法律援助对妇女的重要作用,来保障妇女的人权、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为此各级政府部门要高度重视,把加快发展妇女法律援助工作提上议事日

程,整合社会优势资源,加强援助力度,拓宽援助渠道,放宽援助条件,真正做到“应援必援,能援尽援”。女性是社会的“半边天”,是维系家庭的核心纽带,维护妇女权利,有利于维护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更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第五篇:松原市爱国卫生工作管理办法

松原市爱国卫生工作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爱国卫生工作,提高城乡卫生水平,保障人民健康,根据《吉林省爱国卫生工作条例》,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爱国卫生工作是指由政府组织领导,全民参与,旨在强化公共卫生意识,改善环境,除害防病,增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社会卫生活动。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一切组织和个人。

第四条 市、县(区)人民政府统一组织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的爱国卫生工作,把爱国卫生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加大对爱国卫生工作的投入。

第五条 爱国卫生工作实行政府组织、属地管理、部门协调、全民参与、科学治理、社会监督、分类指导的原则。

第六条 遵守爱国卫生公约,参加爱国卫生活动是一切组织和个人应尽的义务。

第七条 全市实行爱国卫生月、卫生日、爱国卫生监督检查制度,开展爱国卫生竞赛评比活动。

第二章 工作机构及职责

第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以下简称爱卫会)在本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负责统一领导、统筹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爱国卫生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组织贯彻执行有关爱国卫生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制定本辖区爱国卫生实施方案,开展爱国卫生工作;

(二)统一规划、部署本行政区域内爱国卫生工作;

(三)指导、协调、督促并考核本行政区域内的组织履行其承担爱国卫生工作职责;

(四)对公共卫生状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价、评比;

(五)组织动员全民参加爱国卫生活动,开展健康教育、健康促进、普及科学卫生知识;

(六)协调有关部门制定重大疫情、灾情、食物中毒、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措施和应急对策;

(七)开展公共卫生工作的交流与合作;

(八)组织病媒生物防治机构开展病媒生物防治工作。

第九条 各级爱卫会办公室是同级爱卫会的办事机构,负责本级爱国卫生日常工作。

第十条 爱卫会实行委员部门分工负责制。委员会由同级人民政府相关部门、社会团体及有关单位组成。主要职责:

(一)发展改革部门负责统筹安排爱国卫生事业基本建设项目和资金计划工作;

(二)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负责贯彻实施初级卫生保健规划,开展除害防病的技术指导和卫生科学知识普及教育,负责对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和饮用水卫生及公共场所卫生实施监督、监测,对各种疾病的发生、流行、重大疫情和食物中毒及职业病危害事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工作;

(三)科技部门负责有关爱国卫生科学研究和管理;

(四)宁江区、前郭县、中石油吉林油田分公司和住建、公用事业、旅游等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负责城市及风景名胜区环境卫生设施的规划、建设和管理,负责城区环境卫生清扫、公共厕所保洁和建筑垃圾、渣土的清运及监督管理工作;

(五)农委、畜牧业部门负责监督农村人、畜、禽粪便和其它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综合利用及与有关部门共同做好人、畜共患疾病的防治;

(六)环境保护部门负责制定环境保护规划,预防和控制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七)教育部门负责学校、托幼等教育机构,开展健康教育工作;

(八)各级财政部门负责安排爱国卫生事业专项经费,监督检查爱国卫生经费的管理和使用工作;

(九)人社、安监部门负责企业劳动条件和工作环境及职业危害防护工作的监督检查工作;

(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督促市场主办者加强商品交易场所内爱国卫生管理工作;

(十一)水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农村人、畜饮水和防病改水工程建设;

(十二)体育、文化部门负责体育场所(馆)、文化娱乐场所卫生设施建设和爱国卫生管理工作;

(十三)广播电影电视部门、松原日报社搞好全民健康和社会卫生的宣传教育,加强舆论监督工作;

(十四)交通运输、铁路部门负责火车站、汽车站及其沿线卫生监督管理、废弃物收集处理、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卫生管理,协助有关部门开展重大疫情的管制工作;

(十五)旅游部门负责旅游景点和旅游风景区的爱国卫生监督管理工作;

(十六)公安部门负责对在爱国卫生管理活动中发生的拒绝、阻碍国家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等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案件的查处工作;

(十七)其它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爱国卫生工作。

第十一条 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设立爱国卫生组织,负责本辖区爱国卫生工作。

社区居(村)民委员会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所属区域的爱国卫生工作。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及其它单位负责本单位的爱国卫生工作。

第三章 管理与监督

第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爱卫会通过开展全民爱国卫生教育、加强管理、监督检查和竞赛评比活动,引导、督促各地、各部门开展爱国卫生工作。

第十三条 各级爱卫会在各有关单位聘任爱国卫生检查员,负责爱卫会委托的爱国卫生检查工作。

第十四条 任何组织和个人,对违反本办法的行为,均有监督和举报的权利。

第十五条 一切组织和个人必须按照有关卫生法规及国家、省规定的卫生标准搞好室内外环境卫生,接受爱卫会的检查。

第十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和完善公共卫生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提高公共卫生管理水平。

第十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要组织开展农村饮用水卫生条件改善活动。农村饮用水的供水水质要达到国家规定的水质标准和卫生标准。

积极创建卫生乡镇、卫生村(屯)。

第十八条 禁止下列行为:

(一)随地吐痰、便溺,乱扔果皮、纸屑、烟头等废弃物;

(二)乱倒垃圾、建筑渣土、污水、粪便,乱弃动物尸体;

(三)在垃圾收集容器内或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的场所焚烧树叶、垃圾、冥纸钱或其它废弃物;

(四)在楼道乱堆乱放杂物及在楼道、室外墙体、电线杆、停车站等公共设施和其它建筑物上粘贴、书写、绘制影响市容环境卫生的各种广告;

(五)破坏公共卫生设施。

第十九条 医院、疗养院、屠宰场等单位产生的有害、有毒废弃物,必须经过无害化处理。

第二十条 公共文化娱乐场所、公共体育馆、图书馆、博物馆、非本单位自用的会场、商店(含室内市场)、粮食供应店(所)、银行、储蓄所、公共交通工具内、侯车(机、船)室、医疗单位、学校、托幼单位,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它禁止吸烟场所禁止吸烟。

第二十一条 市区内禁止饲养家畜家禽。饲养宠物要符合有关规定,携带、遛放的宠物随地便溺的,宠物主人要及时清理,不得影响环境卫生。

第二十二条 各级人民政府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改善卫生环境,消除老鼠、苍蝇、蚊子、蟑螂等病媒生物及其孳生条件。

各单位要经常开展消除和杀灭病媒生物的活动,使病媒生物密度达到国家和省规定标准。

第四章 奖励与处罚

第二十三条 对在开展爱国卫生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一)在爱国卫生工作中成绩显著的;

(二)在爱国卫生科学研究中做出突出贡献,取得显著效益的。

第二十四条 爱卫会委员部门不履行本办法规定的职责,造成不良后果的,由爱卫会予以通报批评,并责令其改正。

第二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八条、第十九条、第二十一条,由有关部门依法予以处罚。

第二十六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爱卫会予以处罚:

(一)违反本办法第二十条规定的,处以5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

(二)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二条第二款规定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七条 爱国卫生工作人员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弄虚作假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给行政管理相对人造成经济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八条 拒绝、阻碍爱国卫生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侮辱、威胁、殴打爱国卫生检查人员或举报人,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由公安机关处罚;构成犯

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九条 对违反卫生法律、法规中有关爱国卫生工作规定的组织和个人,有关部门未予以处理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爱卫会有权建议有关部门依法处理。

第五章 附 则

第三十条 本办法由市爱卫会负责解释。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自2011 年 6月1日起施行。

下载松原市法律援助工作情况调查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松原市法律援助工作情况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松原市中考满分作文-新调查报告

    如何更好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记得有人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你可以买到一个人的时间,可以雇用一个人到指定的工作岗位,可以买到按时或按日计算的技术操作,但你买......

    法律援助工作日志

    法律援助工作日志 (1)时间:2012年5月18日地点:八宝大厦法律援助中心 当日工作小结: 今天是我第一次来到铜陵市八宝大厦的法律援助中心参加实习,初次来到首先熟悉了一下工作环境,了......

    法律援助工作回顾

    2009年法律援助工作回顾 2009年,市委、市政府把‚为困难群众和农民工提供无偿法律援助‛列入八件为民办实事之一。在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全市......

    法律援助工作职责

    法律援助工作职责 1、法律援助工作站工作人员应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做到急当事人所急,需当事人所需,不得做有损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事情; 2、宣传法律援助制度; 3、热情接待当事人的来......

    法律援助工作管理制度

    兴桥镇司法所 法律援助工作管理制度一、负责接待和处理人民群众涉及法律援助的来信、来访; 二、受理法律援助事项的申请、登记,并进行初步审查; 三、对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报法......

    关于全县法律援助工作简要汇报

    我县地处秦岭南麓,商洛西南部,总面积3487平方公里,境内山大沟深,地形复杂,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既属传统型山区农业县,又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老、少、边、穷山区贫困县,全县辖25......

    法律援助工作程序

    法律援助工作程序为受援人提供法律援助,由法律援助机构统一受理、审查和指派; 一、当事人申请法律援助,向住所地、经常居住地或者案件发生地的法律援助机构申请;诉讼案件、行政......

    法律援助工作经验交流

    法律援助工作经验交流 2012.3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我是柳林县法律援助中心主任赵俊平同志,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法律援助宣传工作经验交流会。下面我将就我县在法律援助宣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