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的再就业问题实习报告
中国的再就业问题实习报告范文
今年暑假,我对再就业问题进行了调查。由于这几年的经济不是很好,导致了一部分企业职工的下岗,然而如何解决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就成了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很大的障碍。
近年来,面对日趋严重的国有企业职工下岗现象,政府和社会各界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与支持,下岗职工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但国企下岗职工再就业仍然困难重重,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近日的统计数据就显示,全国一季度下岗职工再就业率下降,下岗职工再就业遭遇“淡季”。在传统体制条件下,国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目标就是完成政府的指令性计划。在此情况下,受利润最大化法则与严格成本约束机制的双重驱动,消除内部隐性失业、裁减冗员就成为国有企业走向市场的必然选择。
与此同时,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机制与知识经济的迅速兴起,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数量与态势,作为传统就业主导的国有企业,不仅不能吸纳社会剩余劳动力,反而向社会释放大量的闲置劳动力。更为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农村改革开放的深入,数以万计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离开土地,加入城镇劳动就业队伍,成为国有企业职工就业强有力的竞争者。因此,近年来尽管非国有经济发展较快,拓宽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的渠道与空间,但在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竞争过程中,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在年龄、心理承受力、未来期望值等方面均存在诸多不适应之处,从而不可避免地限制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空间。
而且在传统体制条件下,劳动用工的终身制、所有制的差异性等体制缺陷赋予了国有企业职工特有的“身份特权”,由此形成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择业过程中的“体制心理偏好”,总是期望把自己的择业活动与国有企业永远联系在一起。这一制度惯性及其由此引发的心理素质缺陷,严重阻碍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再就业步伐。
伴随着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与合同制度的日趋完善,传统体制条件下国有企业职工的思维方式与行为受到了全方位的冲击;但由于缺乏社会制度体系与外部环境的有力支持,大多数国有企业职工的就业心理素质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主要表现为:对劳动用工制度的市场化改革有较强的排斥心理,对日趋严重的失业现象缺少必要的心理承受能力;未能及时转换就业观念,增强对失业的危机感与适应性,缺少割断与国有企业联系的心理准备,从而阻碍了国有企业职工正常的角色转换过程。在广大国有企业职工中存在着明显的职业评价偏见与不合理的就业倾向。
总之,再就业问题不是短时间内能够解决的,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而我们也要努力提高自身的能力,以适应社会的发展,不让自己被激烈的社会竞争所淘汰。而在这过程中就要靠我们自己去学习书本外的东西来增强我们的能力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
第二篇:中国的再就业问题
中国的再就业问题[调查报告]
今年暑假,我对再就业问题进行了调查。由于这几年的经济不是很好,导致了一部分企业职工的下岗,然而如何解决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就成了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很大的障碍。
近年来,面对日趋严重的国有企业职工下岗现象,政府和社会各界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与支持,下岗职工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但国企下岗职工再就业仍然困难重重,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近日的统计数据就显示,全国一季度下岗职工再就业率下降,下岗职工再就业遭遇“淡季”。在传统体制条件下,国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目标就是完成政府的指令性计划。在此情况下,受利润最大化法则与严格成本约束机制的双重驱动,消除内部隐性失业、裁减冗员就成为国有企业走向市场的必然选择。与此同时,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机制与知识经济的迅速兴起,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数量与态势,作为传统就业主导的国有企业,不仅不能吸纳社会剩余劳动力,反而向社会释放大量的闲置劳动力。更为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农村改革开放的深入,数以万计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离开土地,加入城镇劳动就业队伍,成为国有企业职工就业强有力的竞争者。因此,近年来尽管非国有经济发展较快,拓宽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的渠道与空间,但在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竞争过程中,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在年龄、心理承受力、未来期望值等方面均存在诸多不适应之处,从而不可避免地限制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空间。而且在传统体制条件下,劳动用工的终身制、所有制的差异性等体制缺陷赋予了国有企业职工特有的“身份特权”,由此形成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择业过程中的“体制心理偏好”,总是期望把自己的择业活动与国有企业永远联系在一起。这一制度惯性及其由此引发的心理素质缺陷,严重阻碍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再就业步伐。伴随着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与合同制度的日趋完善,传统体制条件下国有企业职工的思维方式与行为受到了全方位的冲击;但由于缺乏社会制度体系与外部环境的有力支持,大多数国有企业职工的就业心理素质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主要表现为:对劳动用工制度的市场化改革有较强的排斥心理,对日趋严重的失业现象缺少必要的心理承受能力;未能及时转换就业观念,增强对失业的危机感与适应性,缺少割断与国有企业联系的心理准备,从而阻碍了国有企业职工正常的角色转换过程。在广大国有企业职工中存在着明显的职业评价偏见与不合理的就业倾向。要解决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就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领导要重视,开展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完成再就业服务中心建设的可靠食品保证;2.促进再就业政策进一步落实;3.再就业培训力度进一步加大。为加大再就业培训力度,引进市场机制,调动县全社会教育、培训下岗职工、失业人员的积极性。4.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难点有所突破。在扩大社会保险参统面方面,采取了四项措施:一是政策调整到位,宣传到位;二是通过区县把目标分解到各基层单位;三是抓住配套环节,加大执法力度;四是抓住关键环节,进行重点突破。在工作中,劳动部门一方面注意加快社会保险的社会化进程,解脱企业的负担;另一方面结合当前多元化就业的新情况,研究制定个体经济组织、非正规就业和存档人员参加社会保险的暂行办法,解决了这一群体参加社会保险的问题。然而也还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外部经济环境的不容乐观,部分企业领导对建立再就业服务中心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对下岗职工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后重新就业信心不足,在这方面的开拓意识不够,存在“等靠要”思想;部分下岗职工择业、就业观念和用人观念仍存在误区,一些下岗职工怕与企业断绝关系,不愿离开处于困境的国有企业;一些用人单位歧视下岗职工,不愿招用下岗职工或故意提高招聘条件,压低下岗职工报酬;用人单位用工不规范,下岗职工与新的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难的问题日益突出,劳动关系理不顺,市场就业机制不好建立,但由于缺少处罚措施,解决的难度很大;社会保险体系还不健全,一方面,目前只在企业建立了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制度和实行了大病医疗费用社会统筹、工伤、生育保险制度尚未实行;另一方面,社会保险尚未覆盖所有城镇劳动者。
总之,再就业问题不是短时间内能够解决的,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而我们也要努力提高自身的能力,以适应社会的发展,不让自己被激烈的社会竞争所淘汰。而在这过程中就要靠我们去学习书本外的东西来增强我们的能力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
第三篇:中国的再就业问题[调查报告]
中国的再就业问题[调查报告]
今年暑假,我对再就业问题进行了调查。由于这几年的经济不是很好,导致了一部分企业职工的下岗,然而如何解决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就成了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很大的障碍。
近年来,面对日趋严重的国有企业职工下岗现象,政府和社会各界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与支持,下岗职工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但国企下岗职工再就业仍然困难重重,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近日的统计数据就显示,全国一季度下岗职工再就业率下降,下岗职工再就业遭遇“淡季”。在传统体制条件下,国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目标就是完成政府的指令性计划。在此情况下,受利润最大化法则与严格成本约束机制的双重驱动,消除内部隐性失业、裁减冗员就成为国有企业走向市场的必然选择。与此同时,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机制与知识经济的迅速兴起,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数量与态势,作为传统就业主导的国有企业,不仅不能吸纳社会剩余劳动力,反而向社会释放大量的闲置劳动力。更为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农村改革开放的深入,数以万计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离开土地,加入城镇劳动就业队伍,成为国有企业职工就业强有力的竞争者。因此,近年来尽管非国有经济发展较快,拓宽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的渠道与空间,但在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竞争过程中,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在年龄、心理承受力、未来期望值等方面均存在诸多不适应之处,从而不可避免地限制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空间。
而且在传统体制条件下,劳动用工的终身制、所有制的差异性等体制缺陷赋予了国有企业职工特有的“身份特权”,由此形成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择业过程中的“体制心理偏好”,总是期望把自己的择业活动与国有企业永远联系在一起。这一制度惯性及其由此引发的心理素质缺陷,严重阻碍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再就业步伐。伴随着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与合同制度的日趋完善,传统体制条件下国有企业职工的思维方式与行为受到了全方位的冲击;但由于缺乏社会制度体系与外部环境的有力支持,大多数国有企业职工的就业心理素质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主要表现为:对劳动用工制度的市场化改革有较强的排斥心理,对日趋严重的失业现象缺少必要的心理承受能力;未能及时转换就业观念,增强对失业的危机感与适应性,缺少割断与国有企业联系的心理准备,从而阻碍了国有企业职工正常的角色转换过程。在广大国有企业职工中存在着明显的职业评价偏见与不合理的就业倾向。
要解决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就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领导要重视,开展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完成再就业服务中心建设的可靠食品保证;2.促进再就业政策进一步落实;3.再就业培训力度进一步加大。为加大再就业培训力度,引进市场机制,调动县全社会教育、培训下岗职工、失业人员的积极性。4.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难点有所突破。在扩大社会保险参统面方面,采取了四项措施:一是政策调整到位,宣传到位;二是通过区县把目标分解到各基层单位;三是抓住配套环节,加大执法力度;四是抓住关键环节,进行重点突破。在工作中,劳动部门一方面注意加快社会保险的社会化进程,解脱企业的负担;另一方面结合当前多元化就业的新情况,研究制定个体经济组织、非正规就业和存档人员参加社会保险的暂行办法,解决了这一群体参加社会保险的问题。然而也还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外部经济环境的不容乐观,部分企业领导对建立再就业服务中心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对下岗职工进入再τ诶Ь
Ψ簧缁岜O仗逑祷共唤б当O罩贫群褪敌辛舜蟛∫搅品延蒙缁嵬吵铩
?另一方面,社会保险尚未覆盖所有城镇劳动者。
总之,再就业问题不是短时间内能够解决的,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而我们也要努力提高自身的能力,以适应社会的发展,不让自己被激烈的社会竞争所淘汰。而在这过程中就要靠我们自己去学习书本外的东西来增强我们的能力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
第四篇:退休后再就业问题
退休后再就业被解雇,能索要赔偿吗?
杨某现年65岁,原是企业员工,下岗多年。2001年,到一家私营企业做内勤工作。2005年,年满60的杨某到原单位办理了退休手续,但还是在该企业打工。2010年4月,老板称杨某年纪太大,未再继续聘他,杨某认为自己在这个企业业干了9年了,企业应该给予他经济补偿金,解雇遭到拒绝。杨某的要求合理吗,如果合理,他应该申请的补偿是几年?
案例答案:
知识点:经济补偿金,是指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后,用人单位依法一次性支付劳动者经济上的补偿。一般而言,劳动者只有在被正常辞退和裁员二者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下,才能要求用人单位向其支付经济补偿金。但是《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劳动合同期满后,在具备一定条件下,用人单位也应支付劳动者终止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
案例解析:本案例中,杨某的问题要分两段时间来看,首先是2001年至2005年杨某正式退休前,他与这家企业之间属于劳动合同关系,解除劳动合同后,单位应支付杨某经济补偿金。但2005年之后,杨某退休,根据《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退休人员另找工作,与单位之间属劳务关系,若发生纠纷,不在上述两法的调整范畴之内。因此,杨某只能向单位索要4年的经济补偿金。
相关法律条款:2008年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劳动合同终止。”这说明《劳动合同法》所调整的劳动合同,应该是用人单位与未达法定退休年龄的劳动者之间建立的劳动合同。根据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第一条第一款规定:“男年满60岁,女年满55周岁的应当办理退休”。如果超过上述退休年龄,就已经不再是法律意义上的劳动者了,超过退休年龄签订的劳动合同无效。《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第三款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劳动合同无效。无效劳动合同,从订立的时候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
第五篇:关于再就业问题的探讨
各位领导、同志们:
你们好!
首先,表示感谢,可以有机会让我代表就业科在这里给大家讲一讲现今大家都很关心并关注的就业问题,我要讲的题目就是—《用责任和智慧为劳动者就业服务》。
就业如同民生,“安居乐业”从来就是人们的美好愿望。它是人民群众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径。对因下岗失业出现生活困难的群众,帮助他们获得一份有收入的工作,才能使他们保障生计,并逐步提高生活水平。群众利益无小事。就业和再就业对群众来说是天大的事。重视不重视这项工作,就是讲不讲政治的问题,就是对人民群众有没有感情的问题,就是干不干实事的问题。只有广大劳动者安居乐业,党和政府才能赢得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积极促进增长就业,既是解决群众生活问题的重要措施,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国际劳工组织官员索马维亚曾经说过:让劳动者获得体面的生产性的工作,才是最重要的事。给所有人“体面的劳动”,要实现这一目标,谈何容易。就全国看来,我们有太多的劳动力了,但从业人员仅占其中少部分的人。我市的就业再就业形势也不容乐观,新成长劳动力的初次就业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矛盾相互交织,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压力加大,需要安置就业的劳动力一年多过一年,“4050”人员就业、妇女就业、残疾人就业成为难点,这些问题表明,我市的就业再就业任务十分艰巨。
积极促进再就业,关键是抓落实。要以增加就业岗位为目标,以落实再就业扶持政策为主线,以强化再就业服务为手段,以加大资金投入为保障,以帮助困难群体就业为重点,全面落实各项再就业政策,让每一位符合条件的下岗失业人员都能享受到国家的好政策。要服从大局,以人民利益为重,带着对下岗失业人员深厚的感情去落实有关政策措施,绝不能推卸责任,更不能只顾利益,对政策打折扣。要多关心下岗失业人员的生活,多为他们献爱心、送温暖。
近三年来,通过各方面的努力,“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劳动就业新机制逐步形成,通过实施再就业援助工程,积极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加大劳务输出与劳务合作,努力发展壮大全市经济,使大多数城镇失业人员实现了就业,新增转移就业农民都在逐步增多了。在政府和社会的援助下,“4050”人员在“公益性”就业岗位实现了再就业,有的人享受到减免费税的优惠,有的人获得小额贷款扶持,有的人享受到社会保险补贴。我市的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通过组织培训和政策宣传,一大批下岗失业职工转变了就业观念,掌握了新的就业技能,重新实现了再就业。在就业政策和社会舆论的引导下,很多下岗职工失业不失志,靠自强自立、靠顽强拼搏、靠社会支持,实现了人生理想和社会价值。
我国现实和世界经验都清醒地告诉我们,任何国家、任何历史时期都存在失业、就业问题,它将始终伴随着人类社会,科技越发达,自动化水平越高,失业问题就越突出。解决中国的就业问题,必须坚持以人
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解决我市当前的就业问题,必须结合市情。因此,就业再就业工作要紧密结合实际,把握重点,坚持党委领导、政府协调、部门联动和社会支持,从为民办事的角度出发,走属于我们自己的就业之路。“输出就业”已经成为安置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实现农民脱贫治富的重要途径,它已经成为一种经济现象,那就是“劳务经济”。人力社会保障部门是政府综合管理就业的部门,做好就业的各项工作,义不容辞,责无旁贷。我们要通过强化指导、监督手段,使就业再就业的政策效应进一步释放;要通过建立起就业服务体系,为劳动者搭建就业平台,要通过加强培训,为劳动者“强筋健体”;要通过宏观调控,调解劳动者收入分配;要通过行政执法,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要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使就业者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各位领导、同志们,就业再就业工作任务重、难点多、困难大,破解就业难题,不但需要责任,更需要智慧,智慧在哪?我想,用局领导倡导的“工作创新”,就会智如泉涌,思路清晰;用务实的态度去抓落实,就能不断解决新问题,实现新跨越,再创新佳绩!在座的大学生们,你们是注入这项工作的新生力量,将来也会变成整个系统的坚实力量,无论你们落脚在那里,都希望你们用你们的爱和热情努力工作,给更多需要我们的人带去温暖和希望。
鲁迅先生讲:“地上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愿我们大家与之共勉,共同开辟一条路,开辟一条就业再就业之路!!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