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红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改)

时间:2019-05-13 18:47: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黎红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黎红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改)》。

第一篇:黎红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改)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与评析

汉丰五校 黎 红 设计 汉丰一校 杨小英 评析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语,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7自然段。

2.把握课文内容,学习“典礼仪式”部分,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3.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教学重点:

学习“典礼仪式”部分,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场面描写的方法。教学流程:

一、谈话激情,解读课题 1.(出示课题)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26课,开国大典。齐读课题。2.(理解题意)谁知道“典”的意思?(典礼)你都参加过哪些典礼?(开学典礼、散学典礼、结婚典礼„„)像这样的郑重举行的仪式就叫典礼。“典”字前面加上一个“大”,会是怎样的典礼呢?(隆重盛大的典礼)开国:建立新的国家,这里指新中国的成立。谁来把课题的意思完整地讲一讲?(举行隆重典礼庆祝新中国的建立)

你能把时间和地点的词加进去再说一说吗?(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举行盛大的典礼庆祝新中国的建立)。

师小结:其实我们已经说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这种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叫“题目扩展法”。

评析:抓住关键字“典”来解读课题,巧妙地提问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自然而然地理解了“典礼”的含义,既让学生感觉亲切,又能够更大地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加上表示时间和地点的词语来说课题的意思,看是不经意的提问,却正是匠心所在,水到渠成地渗透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轻描淡写间已经把孩子的思维引向更高的空间。

二、检查预习,理清脉络

1.孩子们,课文预习了吗?(预习了)谁来读读?(课件出示生字、词语。及时纠正错误读音,提示重点读音)大家一起读一读。

2.这么盛大的典礼,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呢?重点写了哪几个场面?快速浏览课文,试着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3.汇报: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时间顺序,也就是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重点写了哪几个场面?(适时板书:群众入场、典礼仪式、阅兵盛况、群众游行)

看着老师的板书,你能用自己的话把课文的主要内容再说一说吗?先自己练习说一说(指名说)

小结:这其实是概括主要内容的又一种方法,叫“段意串联法”。

4.这节课,就让我们先走进“典礼仪式”这个场面,去感受它的隆重盛大。

评析:概括主要内容是一项重要的阅读能力,也是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体现,直接关系着学生对文本的解读能力。黎红老师在训练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时,心中有目标,引导有方法,通过抓重点场面,结合教师板书,化难为易,为学生铺路搭桥,让学生尝试用“题目扩展法”之外的方法概括主要内容,这样巧妙设计训练方法,循序渐进,层层提高,让学生不再感到学习困难,在趣味盎然中既学到了知识,又掌握了方法,充分享受着语文学习的快乐。

三、抓住重点,品读典礼

1.在“典礼仪式”这个场面中,作者又按照先后顺序写了几个小场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5-10自然段,把它找出来。然后,让学生说一说。

小结:看来,作者不但在写整篇文章时做到了有序,在写典礼仪式这个场面时也有一定的顺序。我们在写作时,也要做到有序。(板书:有序)

2.了解了典礼仪式的顺序,我们再来感受过程的精彩。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5──10自然段,用——画出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的句子,用﹏画出描写群众反应的句子。

3.指名汇报:谁来读读你勾画的句子?(课件随机出示句子)

4.小组合作:孩子们,这些句子里呀,藏着很多秘密呢!有的是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情感;有的是作者遣词用句的考究;有的是写作方法的渗透。认真读一读吧,看看你有什么发现?把你的发现在小组内交流交流。

5.汇报交流。

预设A.在描写群众反应的句子里,重复用到了5个“一齐”。

(1)我们常说,写文章要避免重复使用同一个词语,可课文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地用“一齐”呢?自由地读读这几个句子,说说你从一齐体会到了什么?

(2)交流:

例:从一齐感受到了人们对毛主席的热爱。

从哪个地方体会到的?(根据学生回答各个出示带一齐的句子)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根据学生的理解读——指名读)

师:是啊,人们日思夜盼,终于见到了伟大领袖毛主席。一齐读,把你对领袖的热爱读出来。例:从一齐感受到了人们无比激动喜悦。

例:从一齐感受到了人们对五星红旗的敬仰,对新中国的热爱。

你是从哪个地方体会到的?(根据学生回答各个出示带一齐的句子)

“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带着你的理解读——指名读)

师:五星红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一齐读吧,孩子们!把激动自豪的心情读出来吧。

师小结:是啊,这哪里是简简单单的“一齐”,它“齐”出的是人们爱领袖的心,“齐”出的是人们盼望新中国成立的情,“齐”出的是开国大典的宏伟气势,“齐”出的是典礼的壮观场面。

(师领读)于是,当毛主席出现在主席台时——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当毛主席宣告新中国成立时——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齐欢跃起来。

当五星红旗升起来时——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预设B.反复使用“一齐”会有这么多的精彩,其实,在这些文字当中还有一处也用到了反复的手法,找一找。(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齐欢跃起来。)

(1)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什么?(生答)

出示句子:“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读一读。(2)想听听这毛主席的声音吗?(想)播放视频。谁来谈谈看完视频后的感受?

(3)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为什么会让全中国人民如此沸腾呢?你知道吗?(生说)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段屈辱的历史——中国近代史。课前收集资料了吗?请你说一说。

(出示课件)是的,旧中国的历史是一部屈辱的历史。近百年来,中国人民饱受欺负和凌辱。鸦片战争中,帝国主义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南京大屠杀,血流成河,尸横遍野„„旧中国简直成了一座人间地狱„„危难之际,是毛主席,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奋起反抗,终于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

新中国的成立是多么来之不易啊,再来读读这句话吧,你会有新的感悟。(大屏)这是一句怎样的宣告?(庄严)请你读出他的庄严„„ 这是一句怎样的宣告?(雄伟)请你读出他的雄伟„„ 这是一句振奋人心的宣告,大家一起读。

(4)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仅仅是在场的三十万人听到了吗?(不)

(引读: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传到——,使全中国人民的心—齐欢跃起来。

(5)这声音还传到了哪里?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生想象说话)

这声音,这宣告太激动人心了。让我们边背诵边想象,把这一幅幅难忘的画面定格在我们的脑海里。

预设C.从这些句子中你还有什么发现?(刚才我们从语言文字方面谈了我们的发现,那么在写作方法上你有什么发现呢?)(当学生发现不出时,将群众反应的句子变红)

黑色字和红色字描写的对象是?(黑色字写的是毛主席一个人,红色字写的是所有群众的反应)

(1)是的,这些句子既有对毛主席的动作和语言的个体的描写,又有对群众的反应的群体的描写。这种把个体和群体合在一起写来表现一个场面、一个场景的写法,就是“点面结合”。(板书)

(2)想试试这种写法吗?

例如:雅典奥运会刘翔夺冠瞬间,刘翔跳起来了,台下的中国观众沸腾了;拔河比赛场地,队员们咬紧牙关,拉拉队员们的加油声此起彼伏。还有很多很多,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场面写下来。

师总结:孩子们,这节课因为有你们的精彩表现让我感受到了典礼仪式的隆重,让我感受到了毛主席的伟人风采。下节课,我将和大家一起走进群众入场、阅兵盛况、群众游行这三个场面,继续感受开国大典的隆重盛大。

评析:黎红老师以生为本,以学定教,顺学而导,还课堂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学习,真正做学习的主人。通过抓关键字词来深入体会人物的感情和场面的壮观,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和作者一起去体验去创造,教师充满激情的点拨语言,更进一步加深了学生的印象,使学生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真正让学生入情入境,教学重难点的突破也就水到渠成、瓜熟蒂落。

播放视频,有助于情境的创设,再现课文所描绘的画面,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兴趣,引起高度注意,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课前搜集资料的展示,既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增强感情,渲染气氛,突破重点,又能锻炼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把获取知识的途径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可谓授之以渔。

三分文章七分读,黎红老师的教学设计在学生进入教师精心创设的教学情境之后,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让书面语言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

不动笔墨不读书,听说读写是一个不可割裂的整体,“写”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黎红老师的教学设计,让学生通过比较不同句子描写的对象,从而总结出“点面结合”的写作技巧,进而结合实际生活,活学活用,让学生描写自己喜欢的场面,真正做到了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阳光作业单(根据兴趣选择1-2项完成)1.抄一抄生字和喜欢的词语。2.背一背课文第7自然段。

3.看一看《开国大典》这部电影。4.读一读毛主席的故事。

评析:黎红老师的教学设计中的作业布置既注重语文基本功的扎实训练,如抄写字词、背诵段落,又能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课外知识,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重视学生的主体性,把主动权还给学生,布置作业具有开放性,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减负空间,丰富课余生活,培养发展独特个性。

总评:立足语言文字的运用,着眼语文素养的整体发展,黎红老师的教学设计真正体现了这一价值取向。

一、学习目标全面、准确、适度,将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培养融为一体,将情感体验和欣赏品味有机结合。

二、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内容直观具体,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

三、建立了对话式的教学关系,在教师的组织引领下,学生走进文本去感受、体验、拓展、创造。

四、教学方式多样化,将探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合作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等多种方式相结合。总之本教学设计思路清晰,环节合理,过渡自然,教学程序设计新颖独特,像一双充满魔力的大手,领着学生在语文的殿堂里遨游。立足于语言之根本,着眼于人之发展,展开于实践过程之中,这是语文教学的必然之道。这就是黎红老师给我们的启发。

第二篇:开国大典 教学设计

《26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本课词语。

2、通过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记叙顺序和开国大典的盛况,感受伟人的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抄写课文第七自然段。

4、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学习课文去感受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2、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课前准备:教学课件,资料。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提出问题。

1、同学们,在每周一升旗仪式上,当你听到嘹亮的国歌响起来,看到鲜艳的五昨红旗升起来的时候,你的心中有什么感受?(自豪)今天就让我们带着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来学习26课《开国大典》

板书课题,释题:

谁能说说“典”在这儿的意思?(典礼)“典”前面加上了一个“大”,这会是怎样的典礼?(隆重、盛大、庄严)让我们再来看看“开国”,你读懂了什么?(新的国家成立)一个新的国家诞生了,这是多么重大的事件呀!这隆重、盛大的典礼也正是为了迎接新中国的诞生而举行的。带着这样的理解,齐读课题。

2、检查预习:

(1)、课件出示本课词语。学习齐读,开火车读。在读的过程中理解:“擎着”、“瞻仰”这两个词语的意思,同时学习多音字:奔。

(2)、开火车接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后纠正错误,评价朗读情况。

3、文中还有哪些语句是你们不理解的吗?(师相机指导)预设:

①“两股‘红流’”指的是人民群众的队伍,举着灯笼、火把游行。游行队伍一片火红,所以用‘红流’代表游行队伍。

②“光明充满了这个北京城”中的“光明”除了讲光亮外,还象征着人民解放了,摆脱了黑暗社会的统治,前途一片光明。

4、提出问题:

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开国大典,去体验新中国成立带给人们的无限欢欣,去感受开国

大典的重大意义吧!请同学们浏览课文,一边读一边想:(1)、在开国大典进行的过程中,作者描写了哪些场面?找出相应的句子。(2)、哪个场面给你的印象最深,谈谈你的理由。

二、自主学习、尝试解决。

(1)、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划出关键词语,边读边记上自己的感受。(2)、注意生字词出现的地方,加深对词语的理解。

三、小组合作,共同解决。

组内交流,找出相关场景,并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概括。记录员作好记录。

四、展示评研、运用提升。

1、指生说文章中那些场面:

群众入场 庄严宣告 升旗鸣炮 宣读公告 阅兵式 游行 群众退场(回答不完整的,其他小组补充。)

教师强调:由此可见,课文是按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来写,先讲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然后讲典礼的主体部分,再讲阅兵式的盛况,最后讲群众游行。

2、下面找同学说说哪个场面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谈谈你的理由。预设:

1、描写掌声的语句。

A、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

师:为什么这句话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声音足以排山倒海,说明声音很大,群众的反应很热烈。)老师似乎也听到了掌声,课文中还有一些语句描写了掌声,同学们把它们找出来吧。B、他用强有力的语调向全世界发出新中国的声音。他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一句的时候,广场上的人们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师:这个场面让你感受到了什么?(此时的天安门广场就是一个欢乐的海洋。)C、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每一响都是54门大炮齐发,一共28响。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只听见国旗和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后,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师:你感受到了一种什么气氛?(热烈)

2、第五自然段描写群众反应的句子。

如果只请你读写群众反应的句子怎么读?学生朗读。从这“一齐”中,你读出了什么?正因为这30万人拥有着不约而同的情感,才会有这不约而同的掌声和目光呀!把你感受到的通过朗读表现出来,谁来读第五自然段?

3、生指出第7段中描写群众反应的句子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读相关句子。

师:又是“一齐”。30万人一齐欢呼,一齐欢跃,你能想象出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吗?学生回答。

师:眼前有画面,心中有画面,这一定能读好。男女生合作读。女生读第一句,男生读第二句。

师读: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人一齐欢呼起来。它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听出不同了吗?(通过比较学习反复的好处。)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什么?(指的是毛泽东同志的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引读:

多少革命先烈为了这一天的到来,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英勇奋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让我们一起告慰先烈的英灵,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全国的老百姓为了这一天的到来,在黑暗面中挣扎了太久太久,让我们来告诉全国人民,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旧中国贫穷落后,任人宰割,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的领土上任意践踏,新中国的成立宣告了这段屈辱历史的结束,让我们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主席的声音,播放录像。再引导学生朗读第7自然段,并试着背下来。

4、学生指出第8段升国旗时群众的反应的句子。(从这里可以体会出人们激动自豪的心情。)

如果你们就是这30万人中的一员,当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时,你会怎样做?学生自由回答。

孩子们,这一面面五星红旗升起,一次又一次向世界宣告:昏睡的雄狮苏醒了,发威了;东方的巨人崛起了,强大了。

这第一面五星红旗的升起也会成为我们心中永不褪色的记忆,那是因为,读: 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此时,我们才会真正读懂会场上那一阵阵的掌声、欢呼声,这掌声,这欢呼都是因为:(读板书)新中国在今天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5、第12段中描写阅兵式情景的句子。(感受到阅兵式气势浩大,为人民军队的出色表现感到自豪。)

五、知识检测,巩固提升。

1、用线把搭配的词语连起来。

排山倒海的 掌声 徐徐上升的 声音 庄严雄伟的 礼花 五彩缤纷的 国旗

2、选词填空。

陆续 连续 继续

(1)、五年级三班()三个月获得卫生红旗班。(2)、下课铃声响了,大家()回到教室。

(3)、虽然这次考得不好,可我有信心()努力,争取下次考好!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在开国大典进行的过程中,作者描写了、、、、、等场面,表达了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的心情及对毛主席的。

这节课我们通过一些重点句子,感受到了开国大典场面的盛大隆重与热烈,感受到了人民子弟兵的出色表现,一起感受着人民群众激动与兴奋的心情,感受着对领袖对新中国的热爱,同学们课文中还有许多激动人心的场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提出问题。

1、上节课我们学习的文章是?(开国大典)下面我们先来看看同学们对字词的掌握情况。三名同学板前书写,师生订正,相机指导写字。

2、试着用“先„„再„„接着„„”等关联词,简要述说开国大典典礼过程。指生说。

3、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这篇文章,请你们画出文中描写毛主席动作和群众的反应的句子,并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同时思考作者是怎样展现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激动、自豪的心情及对毛主席的热爱之情的?

二、自主学习,尝试解决。

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做好标记。

三、小组合作,共同解决。

将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在组内讨论,记录员做好记录。

四、展示评研、运用提升。

1、“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师:“一齐”。30万人一齐欢呼,一齐欢跃,你能想象出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吗?为什么不用“朝着”或“看着”?

2、“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师:是呀,人们的心情激动而又兴奋;是呀,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无以言表的幸福和喜悦。)眼前有画面,心中有画面,就一定能读好。谁来读读这段话?

读后追问:“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你们感受到了什么?

(1)“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是指什么?

(指毛主席宣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2)师讲述:这样的宣告意味着中国近百年屈辱的近代史结束。翻开这段屈辱的历史看看,中国人民在世界上无地位,无尊严,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在110年的时间里签定了1100多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压得中国人民喘不过气来。南京大屠杀,在六个星期的时间里,日本军队屠杀了我们30多万同胞。1860年,英法联军闯入圆明园,将园内珍宝洗劫一空并付之一炬„„旧中国简直就是一座人间地狱。危难之际,是毛主席领导全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迎来了曙光。此时,你有怎样的感受,想说点什么呢?

生交流感受。(这就是我们伟大的领袖,是他救中国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这就是我们的领袖,是他中国人民迎来的崭新的生活。)师引读:多少个难熬的日日夜夜,多少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才迎来了新中国在的成立,才换来了这一声响彻中国大地的宣告。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这庄严的宣告——生接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3)引读:让我们把这欢呼,这欢跃定格在我们的脑海里吧!(师生合作读)

3、师:当毛主席亲自按动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此时,群众的反应又是怎样的?

(1)指生回答。(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2)从这“一齐”中,你又读懂了什么?(国旗是祖国的象征,对祖国的热爱。)(3)师:是啊,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人们怎能不脱帽肃立、抬头瞻仰。带着你的感受来读一读。

4、师:文章中描写人民群众观看阅兵式心情的句子。

(1)学生试着用词语概括阅兵式的特点。教师总结:威武雄壮、军容整齐。(出示开国大典阅兵图片。)师深情进行解说。

(2)师:人们为什么把嗓子喊哑了,手掌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3播放课件(录像资料《开国大典》中阅兵式、宣读政府公告、升国旗的片断。)(4)指导朗读。注意读出人们激动、喜悦的心情。

5、师:在整个典礼进行的过程中,作者着重写了毛主席的言行,这样的描写叫做正面描写。还写了群众的反应,这样的描写叫做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有什么好处呢?

(烘托毛主席的伟人形象)

五、知识检测、巩固提升。

(一)词语意思相比较。

1、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走向)会场。

“直奔”的意思是,比“走向更能反映人们 的心情。

2、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朝着)主席台。

“投向”的意思是

,比“朝着”更能表现人们 的心情。

3、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走)去。

“红流”指,“流”比“走”更能表现。

(二)能力提升:

1、知识链接 关于场面描写

特定的地点、一定的景物、人物的活动,这三者的综合就构成了场面。而场面描写是这三者有机结合的动态描写。那么,怎样进行场面描写呢?

①有点有面,点面结合。场面描写必须首先写出某一个特定场合的整个面上的情况。这如同电影中的“大全景”拍摄。场面描写既要写出总的轮廓,又要写出具体的人物形象和人物活动。

②突出重点,写出气氛。既然是场面,必然会有很多人物,因此,就要分清主次。详写主要人物的神情动作,略写次要人物,这样才能突出重点。

③层次清楚,有条不紊。场面描写既要全面顾及特定场合下的各个方面,又要重视场面气氛的渲染,常常出现人多、事多、物多、景多的情况。因此,先写什么,怎样写才能使人感到层次清楚,就成为值得注意的问题。常见的写法有总分顺序、空间顺序、时间顺序等。某一场面的描写究竟采取怎样的顺序,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2、利用所学的场面描写的方法描写一个片段。1949年10月1日,我站在天安门广场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总结课文,(本文生动描写了新中国诞生时开国大典庄严、隆重和热烈的情景,表现了新中国诞生的伟大意义,反映了全国人民热爱党、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

教师结语:《七律·长征》让我们领略了毛泽东作为诗人的风采,《开国大典》让我们领略了毛泽东作为领袖的风采。那么,作为普通人时,毛泽东的情感世界又是怎样的呢?以后我们再一起走进《青山处处埋忠骨》,走进《毛主席在花山》,走进毛泽东作为普通人时的情感世界。

七、歌曲渲染。

媒体播放《国歌》,师生共唱。

第三篇: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六课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肖寨门九年一贯制学校

边丽丽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S版语文第十一册第二单元的《开国大典》一课。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重点词句所表达的思想

感情,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第七自然段。

2、领悟本课按照事情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的记

叙方法。

3、指导学生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人民为

新中国的诞生而无比激动、无比自豪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重点语句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让学生感知当时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体会人民激动,兴奋的心情与对党、新中国、毛主席、解放军的热爱之情。教学方法:引导点拨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情,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知道每年的10月1日是什么节日吗?那又有谁知道1949年的10月1日是什么日子?

2、过渡:教师一边出示图片,一边介绍历史背景资料:194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在解放前人们吃不饱、穿不暖,又有外国的入侵,圆明园的大火燃烧着中国人民的屈辱和灾难,南京大屠杀血流成河、尸横遍野。刻骨铭心的过去,真可谓暗无天日、民不聊生,旧中国成了一座人间地狱,危难之际,是毛主席领导全中国人民奋起反抗,历经八年的抗日战争,四年的解放战争,终于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所以这一天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最重要的,在这一天人们欢聚一堂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开国大典。下面就随老师一同回顾一下当时大典的盛况。(播放开国大典的录像片断)学生观看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3、揭示课题。

二、浏览课文,理清顺序。

1、下面请同学们轻轻地打开书31页,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描述开国大典这一盛况的?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

2、想一想哪一部分是重点来写的?那么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大典之时这部分的内容。

3、快速浏览课文第二部分大典之时的5—14自然段,想一想主要讲了开国大典的几个场面?试着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宣布成立、升国旗、宣读公告、阅兵式、群众游行)

三、细读课文,品味理解。

1、品析“宣布成立”场面。

(1)当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时,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全场三十万人有什么样的表现呢?全中国人民的心又是怎样的呢?找一找后大声地读出来。(板书:宣布成立)

(2)“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什么声音?为什么说这是“庄严的宣告,雄伟的声音”?“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指的是什么?全中国人民的心为什么“一齐欢跃起来”?

(3)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这一段,并练习背诵。

(4)请同学们听一听这庄严的宣告。(播放宣布成立时的录像)

2、品析“升国旗”场面。

(1)毛主席宣布成立后,紧接着新中国第一面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时全场三十万人有怎么样的表现呢?找一找并大声地读出来。(板书:升国旗)

(2)理解词语“肃立”、“瞻仰”。

(3)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加深理解、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果把“瞻仰”一词换成“看”行不行?为什么?

(4)请同学们试着说一说“这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表明——。”

(5)同学们,让我们感受一下当时升国旗时那种庄严的场面吧。(播放升国旗时的录像)

3、品析“宣读公告”场面。

(1)当毛主席读到“选举了毛主席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一句时,全场三十万人又怎么样?

(2)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三十万人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爱的欢呼”?(板书:宣读公告)

4、品析“阅兵式”场面。

(1)教师播放阅兵式的课件,学生欣赏并感受阅兵式的壮观。

(2)请2个同学为一小组,把阅兵式这部分内容读完,并找出描写人民群众观看阅兵式时的兴奋心情的句子,并加以理解。

5、品析“群众游行”场面。

(1)教师引读这部分内容。

(2)学生分组练习读,强调语速要快,声音要高。

四、回归全文,追本溯源。

1、请同学们先自已说说本课的主要内容,再与学习伙伴进行交流。

2、从刚才开国大典的场面,人民群众的心情始终是怎样的?(板书:无比激动)他们的心情为什么会如此激动?

五、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出示图片)学生在欣赏图片的过程中,了解中国建国61周年以来的巨大变化,感受祖国的日益强大。,六、布置作业。

假如你是一名当年参加开国大典的学生,把自己看到的某一动人的场面及感受写下来。

板书设计:

6开国大典

宣布成立

升国旗宣读公告阅兵式

群众游行 无比激动

第四篇: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开国大典》一课的教学设计,是我校张艳红老师在2015年10月份参加全区教师基本功大赛中设计并执教的。因为没有亲临现场,只是对其在本校“磨课”时所上课情况的点评,不一定恰当。请参加过听课的几位青年教师对比着进行研究。也请其他研修班学员根据张老师在本校上课情况继续深度探讨——张老师的课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希望你能从中汲取对你有用的东西。但会教这一课并非终极目的,目的在于真正清楚语文教学的理念和根本任务是什么,从而“自观其它类似之文章”。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及点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新中国成立时人民的激动、自豪,感受毛主席的领袖风采及人民对领袖的爱戴。

2.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3.积累语言。在学生充分感悟文本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诵读,背诵第七自然段。

4.小练笔。给学生提供相关素材,运用本课场面描写的方法进行写法迁移。

一、复习导入,理请文脉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6课请大家齐读课题《开国大典》。2.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识写了生字词,了解了大典的盛况。下面谁来说一说课文按着怎样的顺序描写了大典的哪几个场面?

(师随学生回答板书:会场,典礼,阅兵,游行)

3.这节课我们把目光聚焦到那庄严、盛大的历史瞬间,到一个个场面描写中去感受大典的盛况和毛泽东主席的伟人风采。[这一环节引导学生简要地回顾了第一课时的所完成的学习任务,引出课文描写开国大典的四个场面,这既是理清文脉,整体把握文本内容,同时也为本节课感悟每个场面张本蓄势。]

二、自读自悟,领悟思想感情

(一)出示学习要求,明确思维指向

默读课文,画出描写毛主席的言行和群众反应的语句,认真读一读,把自己的感受作简单批注。

(二)试着把感受有感情地读出来

[画出主席与群众的反映的句子,这是在为后面揭示点面结合这种场面描的写作手法奠定基础,同时,通过简单地批注,也是学习语言的一个具体体现。而试着有感情地朗读,是初步体会感情的手段。]

三、从语言入手,深刻体会文本内涵

(一)抓关键词品读交流,体会情感,揣摩写法

1.好,我们一起交流一下,谁先来把你的感受深的部分汇报一下?

2.品读第一个场面——典礼前,毛主席出场: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读这段话,你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人民群众热爱毛主席的?(1)生:我从“爆发”、“排山倒海”这两个词感受到人民群众热爱毛主席。师:好,请你读一读这一句。

(2)生:我从“一齐”一词也感受到了人民群众对毛泽东主席的热爱。

师引导深入体会:什么是“一齐”,(就是不约而同),这是多少人的“一齐”,(三十万)这三十万人是由哪些人组成的?请联系上文回答。(生结合第一段答)。这么多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都来到会场,大家为什么“一齐”把目光投入主席台呢?老师要采访一下:农民朋友们,为什么把目光投向主席台?工人朋友们,为什么把目光投向主席台?学校师生们,为什么把目光投向主席台?(学生答:为了能看到毛主席)原来,这三十万人都想第一时间看见毛主席,所以,毛主席出现在主席台上的那一刹那,立刻牵动了全场群众的心。作者用词是多么精准,一个“一齐”就表达了三十万群众对领袖热爱的不约而同。让我们用读来表达心中的那份欣喜和热爱吧!

[抓住其中一个场面,引导学生体会人们急切想要见到主席的那种迫切心情。而通过“一齐”这个词语的品味,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各类人物不约而同的举动体现出了人们对伟人的爱戴情怀。]

师:从同学们的汇报中老师发现同学们学得真是仔细。老师在和你们交流的过程中发现同学们从“爆发、排山倒海”等词感受到了毛主席的伟人形象。那么,这些词语运用的好不好?为什么?(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达出人们那种急切想见到毛主席的迫切心情)

[教师在这里指出了阅读的方法——通过重点词语领悟文本的内涵以及文字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3.品味第二个场面——典礼中,毛主席的庄严宣布(6、7自然段)

接着,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1)一生随意汇报,然后读出感受。

师同步板书:“宣布”、“欢呼”、“欢跃”(当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时候,全场欢呼,举国欢跃,人民群众一齐把目光投向主席。)

(2)为什么如此激动、兴奋呢?谁来说一说?这时,学生虽然能够说出一些感受,但由于距离学生的生活久远,单凭语言文字是很难体会得那么深刻的。于是,教师进一步引导,让我们来回顾一段历史:1860年,英法联军侵入皇都北京,将有圆明园洗劫一空后焚烧一尽;一九三七年,侵华日军制造了的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被杀者大多是手无寸铁的工人、商人、农民;地主、资本家、反动政府的压迫也让旧中国的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家破人亡的、饿死荒野的不胜枚举„„危难之际,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全中国人民奋起反抗,终于赶走了侵略者,推翻了三座大山,迎来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出示:出示火烧圆明园、1937年日寇侵华在南京大屠杀、旧中国苦难人民流离失所的图片)

[紧紧抓住描写毛主席言行和群众反应的语句,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感受这些场面描写的特点。同时为了让学生理解为什么那次开国大典是那么的令人激动、兴奋的?——这是学习这篇文章的难点。虽然语文学习是以学习语言为本位的,但是由于历史的久远,光从语言形式上是很难引起学生情感上强烈共鸣的。为了让学生亲近那个久远的时代,教者以“线条”式向学生展示了部分具有代表性的资料。这些资料再现了一个旧中国近百年的苦难史——之所以以“线条”的式呈现,其主要目的是既要让学生了解那段“苦难史”,又要防止将语文课上成了历史课——这些资料的补充,拉近了学生的时代距离,引起了学生共鸣,突破了教学难点。在此基础之上,让学生结合板书和课文的插图,体会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

(3)此时此刻,人民群众怎能不激动,怎能不兴奋?让我们和毛主席一起高呼:“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让我们和全国的人民群众一起高呼:“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4)引读,(课件)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全场三十万人的欢呼还不足以表达全中国人民的兴奋?——学生读: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5)这庄严的宣告,回响着推翻旧制度,建立新中国的隆隆炮声,这雄伟的声音,带着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豪情,是四万万同胞百年的渴望,让我们一起读: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6)如此欢欣鼓舞的场面描写,我们换一种方式来写,大家读一读,感受一下有什么不同?(教师出示对比句子——用陈述句来代替课文原句,让学生品一品,有什么不同。)

[通过图片的辅助,再加上有感情地朗读,深深体会出当时人们那种感情的迸发是发自内心的。同时,通过句子的对比,使同学们明白,反复的写法更有气势,更能表达出人们当时的心情。这样对比,其实也是引导学生感悟场面描写的表现手法。]

(7)小结:(出示图),如此宏大、壮观的场面作者用这样的句式,就表现的更加淋漓尽致,多么精当的场面描写!让我们把这样的文字铭记在脑海吧!

引导学生背诵,深刻体会这段话所表达的情感。

4.品读第三个场面——升国旗,向世界宣布,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引导学生谈自己的感受: 生:“站”,指人民当家作主。

师引导:一个“站”字,凝聚了多少中华英雄可歌可泣的故事,(出示图片)这是倒在长征途中的小红军,这是小英雄雨来,这是狼牙五壮士,正是这样一些中华儿女的抗争,才有了新中国的成立,所以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引读8段)

[又将同学们思绪拉回到了历史的长河中去——是无数先烈用鲜血才换来了今天人们的当家作主。这个环节的巧妙之处就在于:将学生所学过的课文中反映出的诸多抛头颅、洒热血的先烈们的代表,用“放电影”的方式回映在同学们的脑海里。进一步增强了同学们对1949年的那次典礼为什么人们“激动不已”的理解。]

(二)整体回顾,揣摩写法 1.整体回读,升华感情

师:同学们,大典的场面深深感染着你我,现在让我们回读5-10段,读出那大典的盛况和亿万人民群众的欣喜若狂。我们推荐一名同学读毛主席的宣布,其他部分大家一起齐读。(生感情读)

师:在同学们铿锵有力的读书声中,老师感受到了大典那激动喜庆的气氛,感受到了毛主席那伟大的形象,谁还有感受深的部分和大家交流?(生交流)2.揣摩写作手法

(1)揭示“点面结合”的写作手法

师:这是一篇鼓舞人心的新闻特写,请同学们结合板书回顾一下这些场面描写的共同特点——集中写了毛主席的言行和群众的反应(结合图来理解)。毛主席就是这个场面的点,典型的言行突出了伟人形象;人民群众就是场面描写中的面,即突出了场面的宏大,又烘托了毛主席的伟大形象,这就是“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

(2)读写结合

教师出示一些关于描写场面的图片,引导学生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写一段文字。

[这个环节意在整体回归文本,感悟写法,做到读写结合。]

四、课外拓展读书、电影

教师引导:大典的热烈宏大场面和毛主席的伟大形象一定让同学意犹未尽,课下,请同学看一看《开国大典》的电影,直观地感受那精彩的场面。读一读毛主席的书„„

总评:

首先,这是一篇令人激动人心的新闻特写文章,然而时间距离学生久远,很难体会到这种感情,这也是教学这篇文章的难点所在。虽然语文学习的特点是以学习语言为本体的,但是由于历史的久远,学生疏于对当时生活的感情,光从语言形式上是很难引起他们情感上强烈共鸣的。于是,教者便向学生展示了部分具有代表性的资料。这些资料以线条的形式再现了一个旧中国近百年的苦难史(之所以以“线条”的式呈现,其主要目的是既要让学生了解那段“苦难史”,又要防止将语文课上成了历史课)。这些资料的补充,拉近了学生的时代距离,引起了学生共鸣。在此基础之上,让学生结合板书和课文的插图,体会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板书的归类设计和课文插图的直观展示,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使学生从这1800多字中跳出来看文章的行文结构,从而使得语言的学习不再神秘。最后,让学生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写一个场面,达到学以致用。

其次,教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没有平均使用力量,而是重点抓住文章的几个场面,以点带面,品味语言文字中所洋溢的“情”,领悟作者运用语言文字的“法”,达到了从“知”到“行”的目的。

第三,既重视了语言文字所表达的人文情感,又没有忽视语言文字的训练。也就是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推敲”,达到对思想上的“推敲”。例如,教者抓住统领全文的一个词语“一起”,步步深入地引导:什么是“一齐”,(就是不约而同),这是多少人的“一齐”,(三十万)这三十万人是由哪些人组成的?请联系上文回答。(生结合第一段答)。这么多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都来到会场,大家为什么“一齐”把目光投入主席台呢?老师要采访一下:农民朋友们,为什么把目光投向主席台?工人朋友们,为什么把目光投向主席台?学校师生们,为什么把目光投向主席台?(学生答:为了能看到毛主席)原来,这三十万人都想第一时间看见毛主席,所以,毛主席出现在主席台上的那一刹那,立刻牵动了全场群众的心。作者用词是多么精准,一个“一齐”就表达了三十万群众对领袖热爱的不约而同。

(设计:张艳红,点评:刘国辉)

第五篇:开国大典教学设计(模版)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学习毛泽东大公无私居安思危与民众打成一片善于团结党外人士等崇高品质。

学习用平凡小事表现伟人精神的写法。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 字音:

脸ǎ颊á伫ù立ì褡ā裢á难á堪ā瞟ǎ过ò瘾ǐ赊ē欠à金ī銮á殿à松ō懈â惰ò性ì掸ǎ土ǔ

多音字:看à相à相ā中ò一ì年á半à载ǎ载à歌ē载à舞ǔ喷ē饭à喷â香ā 解词:

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奄奄一息:形容气息微弱,生命危险。龙盘虎踞:像龙盘着,像虎蹲着。公事公办:按原则办事,不徇私情。岂有此理:哪有这种道理。七嘴八舌:形容说话的人多,意见杂。聚精会神:集中精神,集中注意力。二、一代伟人在他领导的人民和人民的军队,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终于取得了全国的胜利,迎来了开国的大典,那震撼人心的炮声虽然难忘,那人如海歌如潮的景象固然感人,在这些重大的场面中我们能感受到伟大领袖的非凡风采,但是,伟大领袖魅力,绝不仅仅在惊天动地的大事件中,在他们的一些细小事情上,同样使人感到内心的震撼与不平凡。

三、默读课文(有《开国大典》视频的学校,根据需要节选其中电影内容让学生观看。

四、请大家说说节选的戏剧情节中,共有哪四件感人的事。讨论后教师总结:吃羊肉泡馍宴请程潜接待乡亲与儿子交谈 第二课时分析四个故事表现出毛主席的哪些品质。

一、从这些事件中,通过语言对话可看出毛主席怎样的精神品质。吃了东西,拿不出钱来,能赖帐吗?好尴尬,最后只得由护卫人员把钱交了。这里把他的平凡朴实可亲可爱,与百姓平等的可贵品质表现得十分感人。你看他既不炫耀自己是主席,也不随便搔扰百姓,只想走进民众,了解民众的想法。表现了他生活简朴,平易近人的崇高品质。

面对自己的乡亲要来打秋风攀亲的时候,毛主席热情接待,却直言拒绝了他们提出的要求,说到成分他强调自家的成分应“公事公办”的划成富农。这些事件都表现了一代伟人那种大公无私的崇高品质。

当儿子毛岸英的工作被安排在政务院的时候,毛泽东坚决不同意他要求儿子的权力只有一个,那就是劳动,而不是“浮在上边”,这些事件都表现了他,不徇私情,严于律已的崇高品质。

当他得知率部起义的程潜来京时连忙“亲往车站迎接”在与程潜交谈中得知当年要开除自己的张干校长现在过日子艰难,但他是不计前嫌要“把他请到北京来住过一年半载”表现了他胸怀宽广的大家风度。

至于山羊胡子老人带着乡亲们大老远的来打秋风攀亲把毛主席当皇帝“迈出方步,准备下跪”把中国革命的胜利看成是“毛家人坐天下”还要帮着“看着点”,并且还关心着“年号”、“封官”的事,这些描写表现了这个农村老人纯朴而带有浓厚封建意识的特点,从而鲜明的衬出毛主席的高瞻远瞩严于律已大公无私崇高品质。

总之,这些感人的平凡小故事中,可以看出毛泽东是一个居安思危、严于律已不徇私情、不计前嫌大公无私、一心为国的革命领袖。

二、你还知道毛主席的哪些感人的故事呢?

三、写点感想,谈谈在今天,毛主席的哪些品质我们还应当继续发扬光大。

居安思危、严于律已不徇私情、不计前嫌大公无私、一心为公等思想品质都还值得我们永远发扬光大。这样我们的人民才会更团结幸福,我们的国家才更繁荣富强。那些自私没有远见心胸狭窄的人只有让百姓贫穷而伤心失望,国家衰败而灭亡,历史的教训值得注意啊。

下载黎红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改)word格式文档
下载黎红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典礼、委员、协商、外宾、诞生、电钮、瞻仰、飘拂、汇集、庄严、宣告、欢呼”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感受开国大典时,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理解19个新词的意思,能仿照课文中的句子学写排比......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一、教材内容分析《开国大典》 是S版课标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揭示了新......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执教教师:程利娜 伊川白沙镇白沙小学 2016年4月20日 6《开国大典》 【教学目标】 1. 能简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正确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2.......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 伟大意义。 2.学会3个生字,理解20个词语......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的脉络。 教学目标 :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2、领悟本课按照事情发展顺序,......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主读文,学习生字词,读通课文。 2、了解课文大意,能按典礼进行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3、感受典礼开始前的盛大以及群众急切、喜......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理请文脉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6课,请大家齐读课题——《开国大典》。 2.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词,了解了大典的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