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江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统筹协调小组专责小组工作实施方案
江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统筹协调小组专责小组工作实施方案
来源:
发布日期:2013.01.02 江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统筹协调小组办公室
二〇一三年一月
目
录
江门市综合规划专责小组工作实施方案
江门市信用法制建设专责小组工作实施方案
江门市企业信用建设专责小组工作实施方案
江门市个人信用建设专责小组工作实施方案
江门市事业单位信用建设专责小组工作实施方案
江门市社会组织信用建设专责小组工作实施方案
江门市公共联合征信系统建设专责小组工作实施方案
江门市信用服务市场建设专责小组工作实施方案
江门市政务诚信建设专责小组工作实施方案
江门市诚信文化宣传教育专责小组工作实施方案
江门市信用信息化建设专责小组工作实施方案
江门市质量信用建设专责小组工作实施方案
江门市综合规划专责小组工作实施方案
(市发展改革局、人民银行江门市中心支行牵头)
按照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总体部署,围绕2020年底基本建成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信用体系基本框架与运行机制的总体目标,为做好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综合规划专责小组工作,根据《江门市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工作方案》,制定本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以健全信用法规制度和标准体系、构建覆盖全市的征信体系、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提高各级政府公信力、提升全社会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为主要内容,组织开展地区和行业试点、加强重大问题研究;以强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顶层设计为目标,积极探索适合我市实际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有效路径,全力推进江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编制等工作,为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指明方向。
(二)基本原则。一是政府推动,社会共建。充分发挥政府在规划编制和试点工作开展中的组织、引导、推动和示范作用,充分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形成推进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合力;二是整体设计,重点突破。加强对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整体设计和统筹规划,选择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典型地区开展示范性建设;三是加强协调,共同推进。注重与全市各地区、各部门及“三打”、市场监管体系建设等工作的相互衔接,统筹安排,合作分工,共同推进。
二、主要目标和任务分工
(一)主要目标。通过编制规划,确定规划期内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等,实现对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宏观指导和统筹安排;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体制机制创新,努力做好试点工作,积极探索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有效途径;组织开展市内试点工作,在重点领域率先突破,为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积累经验,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着力建设“信用江门”,为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侨乡提供有力支撑。
(二)任务和分工
1、编制规划。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和全省“三打两建”工作会议总体要求,结合江门实际,在充分调研、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组织编制江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在深入分析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现有基础和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的基础上,提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原则、主要任务、重点工程和保障措施等,作为指导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市发展改革局、人民银行江门中心支行牵头,有关单位参与)
2、推进市内试点工作。组织拟订试点工作方案,明确试点工作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试点范围、主要内容、分阶段工作安排和工作要求等。召开工作会议部署试点工作。组织开展市内地区和行业试点,选择蓬江区、开平市作为全市试点地区,在信用服务市场培育和监管、政务诚信建设等方面,结合当地实际,突出重点,开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试点。选择信贷、纳税(地税)和建筑行业作为全市试点行业,在信用信息系统建设以及行业信用信息记录、整合和应用等方面开展试点。加强对试点工作的协调督导。适时召开现场会,总结试点工作,推广先进经验和做法。(市发展改革局牵头,蓬江区政府、开平市政府、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人民银行江门中心支行、市地税局负责)
3、组织开展重大问题研究。根据新时期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和建设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组织开展相关重大问题研究,近期着重开展公共联合征信系统建设方案、中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信用服务政务诚信建设等重大问题研究,提出推进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思路和政策措施建议。(市发展改革局、人民银行江门中心支行牵头,有关单位参与)
三、分阶段工作安排
(一)动员部署阶段(2012年8月至9月)。完成规划编制的前期研究工作,包括工作方案编制、资料收集、实地调研等,提出社会信用体系规划的基本思路。组织拟订市的试点工作方案,召开试点工作会议,部署市的试点工作,指导各试点地区和行业部门开展试点工作。
(二)规划编制及实施试点阶段(2012年10月至2013年3月)。组织开展规划的起草、征求意见和论证等编制工作,规划草案按程序上报市政府审定。加强督导协调,全面推进市内试点工作。
(三)全面推进阶段(2013年4月至2019年)。组织实施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开展规划实施中期评估工作。总结推广市内试点工作经验,提出加快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意见,按照省部署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各项工作。
(四)巩固提升阶段(2020年)。从工作机制、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实施进度和效果评价等方面对规划的实施和建设工作进行全面评估,总结经验,提出巩固提升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水平的意见建议。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市发展改革局局长潘创明和人民银行江门中心支行行长关太飙为组长,市发展改革局副局长吴子强、人民银行江门中心支行副行长陈炳良为副组长,市委宣传部、市编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教育局、市监察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民政局、市地税局、市工商局、市法制局等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综合规划专责小组,加强对综合规划工作的领导和协调。由市发展改革局和人民银行江门中心支行抽调有关业务骨干联合专家组,组成规划编制工作组,有关单位参与,开展规划编制各项工作。
(二)加强统筹指导。按照工作方案的部署,确定具体工作目标,分解工作任务,明确进度安排,落实工作责任,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实施。加强对试点工作的指导,及时研究解决试点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做好阶段性总结评估。
(三)加强改革创新。开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及其试点工作是一项创新性系统工程,要进一步解放思想,锐意改革,敢于突破原有的条条框框和既得利益格局,创新理念、创新机制、创新政策、创新举措,在实践中积极探索符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新模式、新路径。
(四)加强协调配合。各牵头单位和成员单位要加强协调配合,明确在综合规划工作中的责任分工,建立信息互通和沟通协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
(五)加强督导宣传。各市(区)、各部门要采取多种措施、利用各种手段加大监督检查和舆论宣传力度,检查落实综合规划的编制实施和试点工作进展情况,宣传先进典型,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做法,营造有利于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良好氛围。
江门市信用法制建设专责小组工作实施方案
(市法制局牵头)
根据市委市政府开展“三打两建”工作的部署和《江门市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工作方案》的有关要求,为组织开展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法制专责小组工作,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总体目标。根据江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目标要求,围绕建立体系完整、分工明确、运行高效、监管有力的社会信用体系运行机制,探索推进我市社会信用体系法制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方法,进一步明确法制建设内容,突出建设重点,创新体制机制,为推进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供制度建设经验。
(二)基本原则。
1、政府主导,共同推进。坚持政府统一领导,部门联合行动,社会各方参与。政府及试点行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推动本地区、本行业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同时,注重充分发挥市场主体、行业组织、中介机构、新闻媒体等各方面作用,形成推进试点工作的合力。
2、法制统一,依法行政。法制建设专责小组按照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统一规划、统一部署,针对试点地区、试点行业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着力解决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涉民、涉企政策文件建设问题,依照法律、法规、规章和上级党委政府文件的规定,推动我市规范性文件建设。
3、突出重点,注重实效。根据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自身实际情况,明确法制建设试点重点领域,以点带面,协调推进,并做好与“三打”、市场监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的衔接。强化政策规定的合法性、可行性,务求取得实效,积累经验,带动非试点行业建设。
二、法制建设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由有关部门起草,市法制局负责审查规范信用服务机构设立和经营活动的管理制度,规范对信用服务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的监管,根据上级规定明确对提供虚假信息、侵犯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等行为的处理措施。
(二)由有关部门起草,市法制局负责审查信用信息安全管理办法,明确采取先进的技术手段和制度规范,加强对信用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确保信用信息安全。
(三)推进有关行业和部门实施信用分类监管和服务,对守信者提供服务便利或其他激励,对失信者进行惩戒。通过制订有关政策文件,对拥有和保持良好信用记录的企事业单位、个人和社会组织,有关部门在政策扶持、公共服务、贷款授信、人事录用等方面给予优惠或便利,使其处处守信,事事方便;对拥有不良记录者,相关部门要加大联动执法和监管力度,实施联合惩戒,提高失信成本,使其一处失信,处处受制。
(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完善农村社会成员信用等级评定的方式方法。重点围绕金融服务、补贴补助、社会保障、治安管理等领域,加强对农村社会成员信用等级评定结果的运用,建立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
(五)中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推动政府部门在行政审批、扶持资金发放等过程中,加强对中小微企业信用信息及信用等级评定结果的应用,对守信企业给予倾斜支持。
三、工作安排
(一)试点筹备阶段(2012年11月)。
1、确定试点地区和行业。根据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实际,选择有代表性、基础较好、积极性高、并有望实现突破的地区和行业开展试点。
2、建立试点工作领导机构。成立市社会信用体系法制建设专责小组,负责组织推进法制建设工作,专责小组成员单位根据职责分工分别成立本单位组织领导架构,明确责任分工,推进试点工作有序开展。
3、制定试点工作方案。根据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统筹协调小组工作要求及《江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方案》,研究制订我市社会信用体系法制建设专责小组工作方案。
(二)试点实施阶段(2012年11月至2013年2月底)。
各成员单位根据市法制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和各自制订的实施方案,抓紧开展试点工作。通过建立工作交流制度,及时报送交流试点情况和相关信息,研究解决试点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改善试点地区和行业的信用环境。
(三)试点总结阶段(2013年3月)。
总结开展法制建设试点工作以来取得的经验和成绩,尤其是重点工作内容取得的明显成效,并将改革的成功经验转化为指导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升社会信用体系法制建设的规范化水平。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法制专责小组要加强对全市社会信用体系法制专责试点工作的指导协调,及时跟踪督查试点工作,研究解决试点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加强与市有关部门的沟通交流。试点单位要高度重视试点工作,建立试点工作领导机构,统筹规划,先行先试,落实专人和专项经费,确保试点工作取得实效。
(二)加强协调配合。市社会信用体系法制专责小组负责综合协调法制专责试点工作,各成员单位要加强协调配合,按照职责分工,做好对试点相关工作的督导,共同推进试点工作。要根据试点内容和工作要求,健全工作制度,明确职责分工,扎实推进试点工作,为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积累经验。
(三)加强督促检查。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法制专责小组要加强对法制建设试点工作的督促检查,对试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通报,建立完善工作绩效考核制度,确保试点工作落到实处。
(四)加强信息报送。各成员单位要及时将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实施进展情况和有关工作建议报送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法制专责小组,确保信息畅通。法制专责小组试点工作情况总结于2013年1月15日前报江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统筹协调小组办公室。
江门市企业信用建设专责小组工作实施方案
(市工商局牵头)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两建”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围绕全面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的总体目标,根据《广东省企业信用建设工作方案》和《江门市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工作方案》的有关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服务江门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侨乡”核心任务,解放思想,先行先试,加强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营造法治化的营商环境。
(二)总体目标。力争用五年时间推动建立成熟、有效的企业诚信体系,完善企业征信系统,探索构建企业统一信用信息平台,建立信用奖惩机制,促进全市企业信用水平的提升:
1.完善企业信用制度建设。以信用制度为载体、以信用信息公开为依托、以信用分类监管为手段,完善企业信用风险防范、企业信用信息公开公示、企业信用激励惩戒等机制;
2.建成全市统一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平台。完善“诚信江门网”,加快征信平台建设,规范企业信用信息的记录、整合、共享、披露、发布、查询、应用的全过程,建立健全企业信用档案,推进部门间信用信息互联共享,建设企业信用合作平台;
3.促进企业信用状况明显改善。加强对行业协会(商会)指导,促使企业建立信用管理的内部约束机制,加强经营自律,强化企业的信用意识,切实提高守信企业的社会地位,营造守信激励和失信约束的社会环境,着力打造“信用江门”。
二、基本原则
(一)政府推动、社会参与。充分发挥政府在规划引导、行政执法,资源整合、需求培育,示范带动、宣传教育等方面的推动作用,整合信息资源,健全和完善全市“一网一平台”征信系统建设,加快建设企业信用信息公共征信系统,建立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充分发挥市场主体、行业组织、中介机构等在行业信用建设、信用产品开发使用以及信用服务中的基础性作用,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的宣传、参与和监督作用,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共同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良好格局。
(二)统筹规划、试点实施。按照全市统一部署,选取试点地区,明确建设内容,突出建设重点,创新体制机制,争取在若干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探索推进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有效途径,为全面推进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供示范经验。
(三)改革创新、先行先试。继续发扬改革创新精神,勇于创新理念、创新机制、创新政策、创新举措,以信用信息的应用、企业高管任职限制以及企业信用奖惩机制等为突破口,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新模式、新路径,使诚实守信企业受到保护、作假失信企业受到惩戒,有效改善社会信用环境。
三、主要任务及分工
(一)企业信用信息化建设。
1.完善企业信用信息规范制度。编制企业信用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制定和完善企业信用信息的记录、整合、公开、共享和应用等标准规范和规章制度,加强和规范企业信用信息的采集共享、开发利用和安全保障;建立企业信用信息化建设的绩效考核机制。(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牵头)
2.建立健全企业信用档案。根据企业信用信息规范制度,指导和组织各部门依职权分别对企业市场准入、纳税、信贷、合同履行、产品和工程质量、食品药品安全、进出口、社会保障、知识产权等相关信用信息的梳理和采集,完善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依托全市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等公共基础设施,推动企业信用信息的共享交换,建立健全企业信用档案。(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牵头)
3.建设部门联合征信系统。制定市联合征信系统建设方案,整合工商、税务、质监、海关、人民银行等部门掌握的企业信用信息,搭建政府内部信用信息交换和共享的联合征信平台,通过汇集企业信用数据,完善全市统一、信息完整、准确及时、动态更新、开放共享的信用信息数据库,支持各级政府各部门综合运用企业的信用信息,实现行业和部门间信用信息的互通共享。(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牵头,人民银行江门支行配合)
4.建立企业信用信息网上公示平台。完善“诚信江门网”,建设公共信用信息统一对外发布查询平台,完善企业信用信息公开目录,指导各行业、各部门依托现有门户网站资源或“诚信江门网”,对外提供信息发布和查询服务,强化信用信息披露、使用制度和设施保障建设。(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牵头,市监察局、人民银行江门支行配合)
(二)企业激励惩戒机制建设。
5.深化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制度。修订目前信用分类监管制度,按照简洁、有效的原则完善信用分类标准,通过将企业遵守行政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行为加以分类,施以不同监管措施,进一步实现企业信用分类科学化、合理化;按照监管与服务相统一的原则,加强监管服务工作,在信用管理中引入行政指导、行政提醒、行政告诫等服务方式,强化企业法律和自律意识;强化信用监管措施,对一定期间违反法律、法规的企业,在企业信用等级分类的基础上,实施加强监督检查的惩戒措施,情节严重的,实施加强后续监管的淘汰措施,对企业实行信用激励惩戒。(市工商局牵头)
6.建立完善企业信用公示制度。公示企业守合同重信用、创建文明集市及创建诚信市场、获得驰名商标或著名商标称号、获得符合国家规定的有关信用类荣誉称号等良好信用信息,提升企业形象,增强企业诚信自律动力;公示企业行政案件违法性质、违法行为、处罚依据及吊销营业执照等行政处罚结果信息,及时曝光企业违法行为,降低交易风险,增加企业失信成本;公开企业经济户口监管、信用分类监管、重点行业监管、网格化监管等信息,公示对企业日常检查、专项检查、案后回查、接诉检查的监督检查结果信息,增加企业监督检查的透明度,增强企业诚信经营的引力。(市工商局牵头)
7.建立企业信用警示制度。制定分类分级预警制度,根据企业违反企业登记管理法律法规、商品检测检验存在问题、食品安全问题、商标侵权、虚假广告、消费者投诉而未及时处理、不履行法律法规规定的义务等情况,通过按不同的分类,不同的级别,对企业实施不同的警示方式。建立商业贿赂企业、不正当竞争企业、吊销食品经营企业、广告违法经营企业“黑名单”制度,依法限制其进入工程建设、政府采购、招投标、医疗卫生等市场交易领域,利用报纸、电视、电台、网站等,向全社会进行公布、曝光,积极发挥社会对不守信企业的监督作用。(市工商局、市监察局牵头)
8.完善企业“高管”个人信用管理。依法记录和整合法定代表人及企业高管人员个人信用信息,建立完善个人信用档案,实行各部门信息共享;完善吊销企业法定代表人任职限制制度,建立被执行刑罚、刑事强制措施以及被吊销企业的法定代表人“黑名单”库,与其担任社会职务以及银行信用评级体系有效衔接,与其任职企业公证资质、贷款政策、抵押担保等相关联;探索实施企业高管人员任职限制制度,加强企业负责人、股东(投资人)、经理、监事、财务负责人等高管人员信用信息运用,限制有严重过错的高管人员继续担任企业职务。(市工商局、人民银行江门支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牵头)
9.建立企业信用修复制度。完善法定代表人任职限制解除制度,鼓励受限法定代表人修改信用。及时向社会公开企业被责令整改、被公开公示违法情况和被披露或警示存在违法风险后采取的措施及改正其行为的情况,探索将群众对企业的投诉信息,通过适当的方式反馈企业并公开,引导和督促企业自觉修复其信用。鼓励受限法定代表人修复信用,综合运用行政执法、行政指导等手段,促进营商主体依法诚信经营。(市工商局牵头)10.打击企业失信行为。把打击欺行霸市、制假售假、商业贿赂等违法行为作为市场监管重点,深入开展食品安全监管、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执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以及打私、打传、扫黄打非等执法活动,保持对各类破坏市场秩序违法犯罪行为的高压态势。结合“三打”成果,综合运用行政处罚、行政指导等手段,建立和完善“打、控、防、管”综合体系,推动监管向长效化、规范化转变。(市工商局牵头)
(三)企业行业信用机制建设。
11.加强对行业协会(商会)及其他行业自律要求高的社会组织的指导。按照“政府引导,行业自律、企业参与”的原则,与相关行业协会(商会)加强联系和沟通,积极指导和推动各类行业协会(商会)探索发展行业信用机制,完善行业信用标准和行业信用公示制度,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信用自律作用。(市民政局牵头)
12.推动行业内部建立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引导行业协会(商会)采用建立完善行规、规约等方式,推进会员守信自律机制建设。以工程建筑领域、中介代理行业和中小微企业等行业为试点,完善行业信用信息标准和采集方式,建立适应行业特点的信用评价制度,加强信用等级评定结果的应用,推动金融机构和政府部门在金融服务、扶持资金发放、行政审批等过程中对守信企业给予倾斜支持。(市民政局牵头)
13.支持信用服务机构发展。积极培育依法经营、有市场公信力的信用服务机构,支持开展信用调查、信用评级、信用管理咨询等服务。鼓励信用评价公司的设立登记和开展相关信用评级业务,推动其发展成为具有市场公信力的信用服务机构。(人民银行江门支行牵头)
(四)企业内部信用建设。
14.强化企业出资管理。完善工商部门与商业银行工商验资电子比对系统的应用,实现对企业验资账户实时查询,从源头上预防虚假出资、虚报注册资本和抽逃出资行为;规范企业登记代理中介组织经营行为,打击中介机构提供虚假材料、代垫资等违法行为,严厉查处无照经营或者超范围经营的“黑中介”;大力查处虚假出资、虚报注册资本、抽逃出资违法行为,做好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工作,不断提高执法办案水平。(市工商局牵头)
15.开展企业诚信文化建设。深入开展“诚信兴商”活动,推进以诚信经营为核心的企业诚信文化建设。组织开展“诚信企业”评选活动,宣传推广一批遵纪守法、诚信经营、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优秀企业典型,教育企业树立正确的生产经营理念,引导企业自觉遵循市场契约规范;重点宣传食品药品、酒类烟草、日化用品等重点行业领域的诚信企业,推动全社会企业形成“讲诚信、重质量、尽责任、创幸福”的良好氛围。(市委宣传部、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牵头)
四、分阶段工作安排
(一)试点实施阶段(2012年11月至年底)。根据《江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确定的蓬江区、开平市为企业信用试点地区,制定详细的试点实施方案,细化工作措施,充分利用开展“三打”工作所取得的成效,把“建”和“打”有机结合起来,以信用法规和标准规范、公共联合征信系统建设、信用奖惩机制和中小微企业信用体系为重点内容,进行试点实施,探索推进我市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有效途径,为全面推进全市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提供示范经验。
(二)基础建设阶段(2013年)。在总结试点建设经验基础上,开展企业信用体系的规划实施工作,制定出台或修订完善信用法规制度,规范企业信用信息的记录、整合和应用行为,建立完善企业信用信息部门互通制度,全面推进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基础性建设工作。
(三)重点建设阶段(2014年)。深化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关键领域的重点工作,建设覆盖全市的公共联合征信系统,不断充实完善“一网一平台”,逐步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大力推动信用服务业发展,健全企业信用体系运行机制。
(四)全面推行阶段(2015年)。全面推进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各项工作,进一步完善信用法规制度和标准规范,进一步充实提升、深化应用公共联合征信系统,扩大“诚信江门网”对外信用信息服务范围,健全完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进一步加强对信用服务业的培育和监管,推动信用服务业成为我市现代服务业重要组成部分。
(五)巩固提升阶段(2016年)。按照体系完整、分工明确、运行高效、监管有力的要求,从工作机制、建设内容、实施进度和效果等方面对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进行全面评估,全面总结经验,深化长效工作机制建设。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专责小组,由市工商局分管局领导任组长,本方案各专项建设任务的牵头单位分管局领导为副组长,涉及专项建设任务的单位为成员单位(由各牵头单位根据专项建设任务确定)。建立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制度,统筹推进全市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
(二)加强统筹规划。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影响大,各牵头单位要按照建设方案的部署,切实发挥牵头作用,确定工作目标,分解工作任务,明确进度安排,落实工作责任,有计划有步骤的组织实施。要加强对试点工作地区的指导,做好阶段性总结评估,及时研究解决改革过程遇到的问题。
(三)加强配合保障。各牵头单位和成员单位要加强协调配合,明确在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中的责任分工,建立信息互通和沟通协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各级政府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充分认识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加大人力、经费等保障,确保建设工作的稳步推进。同时,要加强与当地人大、司法、纪检等机关的沟通协调,共同推进改革。
(四)加强舆论宣传。各地、各部门要采取多种措施、利用多种手段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宣传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进展情况,宣传先进典型,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做法,营造良好氛围。
(五)加强督查考核。健全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督查和考核制度,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将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列入各级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的年度工作目标,共同推进社会诚信环境的形成。
江门市个人信用建设专责小组工作实施方案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牵头)
按照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总体部署,围绕2016年底基本建成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个人信用体系的总体目标,为做好全市个人信用建设专责小组工作,现结合全市“三打两建”工作会议精神和《江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总体目标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推进个人信用体系建设。加强社会成员信用信息的记录、整合和应用,建立健全覆盖全市的个人信用征信系统,加强诚信宣传教育,着力打造“信用江门”。到2016年底,基本建成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个人信用体系框架,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和信用档案系统运行良好,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有效运转,社会公信的诚信道德水平显著提高,在全社会基本形成诚实、自律、守信、互信的氛围和环境,营造“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社会风气,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和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侨乡的核心任务、作出积极贡献。
(二)主要任务
1.建立规范的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组织有关行业和部门记录整合个人信用信息,着重加强对公务员、企业法人代表、律师、会计从业人员、导游、医务人员、教学科研人员等重点涉信人群信用信息的记录和整合,建立个人信用数据库和个人信用档案,并向联合征信系统提供个人信用信息。
2.建立健全个人信用激励与惩戒制度。组织有关行业和部门,在从业资格认定、职称评定、干部选拔、人员录用等领域,加大个人信用信息应用力度;加强对重点涉信人群的信用监管,打击学历造假、学术不端、虚报冒领等失信行为,建立个人信用公示、警示制度,建立个人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
3.推行守信践诺制度。针对公务员、企业法人代表、律师、会计从业人员、导游、医务人员、教学科研人员等重点涉信人群,推行守信公开承诺制度,强化个人守信自律。
4.组织推动农村居民信用建设工作。重点围绕金融服务、补贴补助、社会保障、治安管理等领域,依法依规对农村居民的信用信息进行记录、整合和运用。
5.组织推动流动人口信用建设工作。重点围绕居民管理、治安、社会保障、就业、房屋购买与租赁、纳税等领域,依法依规对流动人口的信用信息进行记录、整合和运用。
二、工作步骤
根据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统筹协调小组的总体部署,按照重点建设、不断完善、巩固提升的要求,力争在2016年基本建成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个人信用体系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具体工作安排分四个阶段推进:
(一)前期准备阶段(2012年9月至11月),开展相关调研,提出我市个人信用建设的初步设想,初步确定个人信用建设的总体目标及主要任务;理清工作思路,明确职责分工和具体工作要求;筹备召开个人信用建设专责小组动员会,成立全市个人信用建设专责小组及其办公室;研究制定专项工作实施方案。
(二)规划和试点阶段(2012年12月至2013年3月),编制出台全市个人信用建设规划;配合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统筹协调小组研究制定需要修订和制定出台的信用法规制度中涉及到个人信用部分的工作;确定个人信用建设试点单位和地区,积极组织开展试点工作,个人信用建设专责小组成员单位及有关部门通力协作,积极落实方案,强化措施,保证试点工作扎实有序推进。
(三)全面推进阶段(2013年4月至2015年12月), 梳理总结个人信用建设试点工作经验,推广试点单位和地区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全面推广实施全市个人信用建设规划;配合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统筹协调小组制定出台或修订完善规范信用信息的记录、整合和应用以及信用服务市场培育和监管等活动的信用法规制度;建设覆盖全市的个人信用信息系统;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广泛开展个人诚信宣传教育和个人诚信文化建设。
(四)巩固提升阶段(2016年),巩固前期建设成果,建立科学合理的长效机制,深入持久地开展个人信用创建工作;进一步充实提升、深化应用个人信用系统,进一步加强个人诚信宣传教育和个人诚信文化建设,不断增强壮大社会成员的诚信意识。
三、组织分工
(一)成立个人信用建设专责小组
为顺利完成我市个人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牵头成立个人信用建设专责小组。
组长: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刘学文
副组长:市公安局、国资委、司法局、财政局、卫生局、教育局、农业局、旅游局,人民银行江门分行各一位负责同志担任。
成员:以上单位各指定1名同志。
主要职责:按照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统筹协调小组部署,统筹协调好个人信用建设工作,组织推动个人信用建设各专项工作的实施,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重大事项和问题,督促协调各成员单位根据本方案要求,制定具体工作计划,推进相关工作。
专责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协调小组日常工作.包括制定工作计划、工作制度并协调有关工作,负责个人信用建设工作的组织实施。办公室设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办公室工作人员从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公安局、国资委、司法局、财政局、卫生局、教育局、农业局、旅游局分别抽调人员组成。
(二)成立个人信用建设各专责组
根据我市个人信用建设主要任务和工作安排,在个人信用建设专责小组下设公务员个人信用建设、企业法定代表个人信用建设、律师个人信用建设、会计从业人员个人信用建设、导游个人信用建设、医务人员个人信用建设、教学科研人员个人信用建设、农村居民个人信用建设、流动人口个人信用建设等 9 个专责组,合力推进我市个人信用体系建设。
1、公务员个人信用建设专责组
负责单位:市人为资源社会保障局
主要职责:
(1)建立规范的公务员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组织记录整合公务员个人信用信息,建立公务员个人信用数据库和个人信用档案,并向联合征信系统提供个人信用信息。
(2)建立健全公务员个人信用激励与惩戒制度。组织有关行业和部门,在公务员考核、晋升、奖励、培训、继续教育、任免、调任、工资、惩戒等领域,加大个人信用信息应用力度;加强对公务员的信用监管,打击学历造假、学术不端、虚报冒领等失信行为,建立个人信用公示、警示制度,建立个人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
(3)推行公务员守信践诺制度。针对公务员队伍推行守信公开承诺制度,强化公务员守信自律、企业法定代表人个人信用建设专责组
负责单位:市国资委
主要职责:
(1)建立规范的企业法定代表人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组织记录整合企业法定代表人个人信用信息,建立企业法定代表人个人信用数据库和个人信用档案,并向联合征信系统提供个人信用信息。
(2)建立健全企业法定代表人个人信用激励与惩戒制度,组织有关行业和部门在企业法定代表人职称评定、干部选拔、工资福利等领域,加大个人信用信息应用力度,加强对企业法定代表人的信用监管,打击偷税漏税、非法用工、学历造假、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等失信行为,建立个人信用公示、警示制度,建立个人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
(3)推行企业法定代表人守信践诺制度,针对企业法定代表人推行守信公开承诺制度,强化个人守信自律。、律师个人信用建设专责组
负责单位:市司法局
王要职责:
(1)建立规范的律师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组织记录整合律师个人信用信息,建立律师个人信用数据库和个人信用档案,并向联合征信系统提供个人信用信息。
(2)建立健全律师个人信用激励与惩戒制度。组织有关行业和部门,在律师个人职称评定、从业准入等领域,加大个人信用信息应用力度;加强对律师个人的信用监管,打击学历造假、学术不端、虚报冒领、职业操守差等失信行为,建立个人信用公示、警示制度,建立个人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
(3)推行律师守信践诺制度。针对律师个人推行守信公开承诺制度,强化个人守信自律。
4、会计从业人员个人信用建设专责组
负责单位:市财政局
主要职责:
(1)建立规范的会计从业人员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组织记录整合会计从业人员信用信息,建立会计从业人员信用数据库和个人信用档案,并向联合征信系统提供个人信用信息。
(2)建立健全会计从业人员个人信用激励与惩戒制度。组织有关行业和部门,在会计从业人员职称评定、资格准入等领域,加大个人信用信息应用力度;加强对会计从业人员的信用监管,打击学历造假、学术不端、弄虚作假等失信行为,建立个人信用公示、警示制度,建立个人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
(3)推行会计从业人员守信践诺制度。针对会计从业人员推行守信公开承诺制度,强化个人守信自律。
5、导游个人信用建设专责组
负责单位:市旅游局
主要职责:
(1)建立规范的导游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组织记录整合导游信用信息,建立导游信用数据库和个人信用档案,并向联合征信系统提供个人信用信息。
(2)建立健全导游个人信用激励与惩戒制度。组织有关行业和部门,在导游职称评定、行业准入等领域,加大个人信用信息应用力度;加强对导游的信用监管,打击学历造假、学术不端、职业操守差等失信行为,建立个人信用公示、警示制度,建立个人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
(3)推行导游守信践诺制度。针对导游推行守信公开承诺制度,强化个人守信自律。
6、医务人员个人信用建设专责组
负责单位:市卫生局
主要职责:
(1)建立规范的医务人员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组织记录整合医务人员信用信息,建立医务人员信用数据库和个人信用档案,并向联合征信系统提供个人信用信息。
(2)建立健全医务人员个人信用激励与惩戒制度。组织有关行业和部门,在医务人员职称评定、职务晋升、从业资格等领域,加大个人信用信息应用力度;加强对医务人员的信用监管,打击学历造假、学术不端、医德医风不正等失信行为,建立个人信用公示、警示制度,建立个人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
(3)推行医务人员守信践诺制度。针对医务人员推行守信公开承诺制度,强化个人守信自律。
7、教学科研人员个人信用建设专责组
负责单位:市教育局
主要职责:
(1)建立规范的教学科研人员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组织记录整合教学科研人员信用信息,建立教学科研人员信用数据库和个人信用档案,并向联合征信系统提供个人信用信息。
(2)建立健全教学科研人员个人信用激励与惩戒制度。组织有关行业和部门,在教学科研人员职称评定、干部选拔、从业资格等领域,加大个人信用信息应用力度;加强对教学科研人员的信用监管,打击学历造假、学术不端、师德师风不正等失信行为。建立个人信用公示、警示制度,建立个人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
(3)推行教学科研人员守信践诺制度。针对教学科研人员推行守信公开承诺制度,强化个人守信自律。
8、农村居民个人信用建设专责组
负责单位:市农业局
主要职责:
(1)建立完善的农村居民电子信用档案。组织有关行业和部门重点围绕金融服务、补贴补助、社会保障、治安管理等领域,依法依规对农村居民的信用信息进行记录、整合和应用,建立完善农村居民电子信用档案。
(2)建立健全农村居民信用激励与惩戒制度。组织有关行业和部门,规范农村居民信用等级评定工作,建立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改善农村信用环境,推动解决农村居民融资难等突出问题,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9、流动人口个人信用建设专责组
负责单位:市公安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主要职责:
(1)记录、整合和应用流动人口信用信息。组织有关行业和部门重点围绕居民管理、治安、社会保障、就业、房屋购买与租赁、纳税等领域,依法依规对流动人口的信用信息记录、整合和应用。
(2)建立流动人口信用激励与惩戒制度。组织有关行业和部门,对守信者在入户、就业培训、子女入托入学、社会保障等方面予以优惠,对失信者予以必要的限制,建立健全流动人口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强化流动人口的信用意识,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有关部门要切实把个人信用建设工作摆到重要位置来抓,主要领导要亲自挂帅,深入调研,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工作任务要分解落实到具体部门、具体责任人。
(二)加强协调联动。牵头部门要与参与部门加强沟通协调,在思想上形成共识,在关键环节上密切配合,在实施步骤上相互衔接。尤其在加强信用信息和监管信息共享方面,各部门要服从大局,破除本位观念,切实加强工作协作和信息共享。
(三)加强宣传引导。充分发挥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的作用,深入宣传个人信用建设的重要意义,及时发布相关政策制度,广泛动员全社会关心支持并积极参与。
(四)加强监督考核。健全个人信用子系统建设工作的督查和考核制度,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促进各项工作任务落实,确保个人信用子系统建设顺利推进并取得应有的成效。
(五)加强经费保障。积极争取财政专项资金支持,保障个人信用体系建设的必要资金,各有关单位要为完成个人信用体系建设给予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保障开展个人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中的调研、协调、会议、交通、通讯等,确保个人信用体系建设有效推进。
江门市事业单位信用建设专责小组
工作实施方案
(市编办牵头)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三打两建”工作部署,完善事业单位监督管理体系,营造良好的事业单位信用环境,按照《江门市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工作方案》的要求,现就我市事业单位信用体系建设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总体目标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按照创新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要求,进一步转变政府部门对事业单位监督管理的方式方法,探索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单位自律、公众参与相结合的事业单位信用体系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优化事业单位的监督管理,规范事业单位行为,增强事业单位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诚信意识,促进事业单位自身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和经济社会发展对公益服务的需求。
二、基本原则
(一)公益导向,创新管理。规范事业单位行为,引导事业单位完善自我约束机制,进一步增强公益属性,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益服务需求。积极探索事业单位信用体系建设的有效路径,创新以绩效考评为主要内容的监管体制,建立健全事业单位信用评价、奖惩激励机制和信用信息公开制度,加快形成守信受益、失信受损的公益事业发展环境。
(二)公开公平,多元参与。充分发挥政府在规划引导、示范带动、宣传教育等方面的推动作用,拓展社会组织、新闻媒体、社会公众等多方主体参与事业单位信用评价的有效途径,加大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的力度,逐步建立多维度、开放式的信用监管协同机制。
(三)统筹部署,试点先行。按照省、市统一部署,将事业单位信用建设工作纳入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统筹部署,试点先行,循序渐进,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有序推进和逐步完善事业单位信用建设。
三、主要任务
(一)建立事业单位信用信息采集管理制度。按照基本信息、良好信息、一般失信信息、严重失信信息等模式,采集、归类事业单位在法人登记管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税务、审计、贷款、诉讼(仲裁)、投诉等方面的信用信息,建立信用档案,及时向公共联合征信系统提供和更新事业单位信用信息。引导和支持事业单位建立健全信用管理岗位责任、信用档案管理、服务投诉信息管理、失信行为内部责任追究等制度,逐步推行事业单位公开承诺守信制度。
(二)加强事业单位信用信息公共平台建设。按照统一的信息标准和技术规范,搭建政府内部信用信息交换和共享平台。整合有关行业和部门所记录的事业单位信用信息,建立涵盖身份、预警、警示信息等内容的事业单位信用信息公共数据库,为统一建立信息发布和查询平台提供保障。
(三)建立事业单位信用综合监管机制。依托事业单位信用信息数据库,加快搭建事业单位网上跨部门联合监管平台,建立事业单位信用信息跨部门共享工作机制。实现事业单位信用评价与事业单位绩效考评的有效衔接,将信用信息作为事业单位监管的重要依据,逐步建立事业单位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
(四)建立事业单位信用等级评定机制。探索实行以第三方机构主导的事业单位信用等级评定机制,制定和完善以服务对象为主体的事业单位信用等级评定体系,规范评定程序,明确等级类别,为政府部门的监管、公众的选择提供参考。
(五)建立事业单位信用信息公开机制。探索在公众关注度高、社会影响大、与人民群众利益关联密切的事业单位建立重大信用信息公开制度,及时公布事业单位信用评价结果、投诉处理情况、涉诉与执行情况、信用监管实施情况、公益服务履责情况等相关重大信息。
(六)加快培育事业单位信用服务市场。引导事业单位信用服务需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加大对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的扶持力度,培育和发展信用服务市场,逐步建立便捷查询、使用事业单位信用信息的工作机制。
四、工作机构
根据《江门市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工作方案》要求,成立市事业单位信用建设专责小组,主要负责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政策,构建组织有力、运转高效、沟通顺畅、责任明晰的工作机制,研究解决重大事项问题,督促各成员单位制定具体工作计划,审议有关方案,推进事业单位信用建设专项工作的实施。
市编办为专责小组牵头单位,成员单位由市委组织部、宣传部,市中级法院、市检察院,市发展改革局(物价局)、经济和信息化局、教育局、科技局、公安局、监察局、民政局、财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卫生局、食品药品监管局、审计局、国资委、法制局、工商局、地税局、质监局、人民银行江门市中心支行等部门组成。专责小组组长由市编办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由各成员单位一名负责同志担任,成员单位各派一名业务骨干担任联络员。专责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编办,具体负责事业单位信用建设的日常组织协调工作。
五、工作步骤和职责分工
根据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总体部署,事业单位信用建设工作主要分以下四个阶段推进:
(一)前期准备阶段(2012年12月底前)
1、研究制定市事业单位信用建设专责小组工作方案,细化各成员单位工作任务,明确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及实施步骤。(市编办牵头,各成员单位参与)
2、成立事业单位信用建设专责小组,确定成员单位,适时召开专责小组工作会议,做好各项启动工作。(市编办牵头,各成员单位参与)
3、参考省的做法,选择市直教育、卫生系统事业单位开展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并研究制定试点工作方案。(市编办负责)
(二)试点实施阶段(2013年1月至2013年 9月)
1、试点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制定相关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落实责任分工,细化工作措施。(市教育局、市卫生局负责)
2、启动市直试点事业单位信用信息资源的梳理和采集工作,依托市政务数据交换中心,搭建事业单位信用信息公共基础数据库。(市编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教育局、市卫生局负责)
3、启动事业单位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事业单位信用信息使用制度的研究工作,并实现各部门间的联奖联惩。(市编办牵头,各成员单位参与)
4、及时收集和总结试点工作情况,分析问题,研究解决措施,为全面铺开积累经验。(市教育局、市卫生局、市编办负责)
(三)全面推进阶段(2013年10月至2015年底)
1、推动全市各地、各行业启动事业单位信用信息建设工作,完成全部事业单位信用信息的采集、整理、归类等工作。(市编办牵头,各市、区编办及各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参与)
2、建立覆盖全市的事业单位信用信息公共基础数据库,并逐步与市公共联合征信系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系统对接。(市编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牵头,各成员单位参与)
3、做好事业单位信用建设相关制度的建设工作。(市编办牵头,市法制局予以配合)
4、加强事业单位信用建设的宣传和普及工作,不断提高事业单位的守信意识和公民的参与意识。(市委宣传部、市编办牵头,各成员单位参与)
5、实现事业单位守信受益、失信受惩的信用体系与监管体系无缝衔接,完善事业单位综合监管机制。(市编办牵头,有关部门参与)
6、建立健全事业单位法人协会、社会组织、志愿者和服务相对方共同监督参与机制,实现事业单位行业自律管理和外部监督双向互动机制。(市民政局牵头,各成员单位参与)
7、引导事业单位信用服务需求,加强对信用服务市场的培育与监管,鼓励和规范事业单位信用信息评估服务企业发展,推动信用服务业成为我市现代服务业重要组成部分。(人民银行江门市中心支行牵头,各成员单位参与)
(四)巩固提升阶段(2016年)
1、进一步健全事业单位信用建设制度和标准,对存在缺陷的制度规范予以补充和完善,形成事业单位信用建设的长效机制,为事业单位信用建设提供根本性的依据和保障。(市编办牵头,市法制局参与)
2、进一步畅通公众获取事业单位公共信用信息的途径,实现对事业单位监督的常态化、快捷化、信息化,规范事业单位行为,增强事业单位公益属性。(市编办牵头,各成员单位参与)
3、基本形成事业单位“自律”与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公众参与“他律”紧密结合的监管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市事业单位信用体系整体框架和运行机制。(各成员单位负责)
六、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各有关部门要把事业单位信用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做到认识到位、组织到位、措施到位,及时反映和研究解决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加强协调配合,形成推进工作的强大合力。
(二)稳步推进,注重成效。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统筹协调小组的工作部署,制定工作计划,积极落实方案,强化工作措施,确保事业单位信用建设取得成效。
(三)加强指导,严格督查。专责小组各成员单位及有关部门要通力协作,加强对试点单位的指导和督促,形成实施到位、分工明确、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确保各项工作按时推进。
(四)注重宣传,营造环境。要注重总结、提炼建设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宣传工作成效,增强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社会公众对事业单位信用建设的信心,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江门市社会组织信用建设专责小组
工作实施方案
(市民政局牵头)
根据《广东省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工作方案》、《江门市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工作方案》的要求,现就我市社会组织信用建设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总体目标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推进社会组织信用体系建设。加强社会组织信用信息的采集、整合、应用和管理,建立覆盖全市社会组织的征信系统,加强诚信宣传教育和监督管理,着力建设“信用江门”。到2016年底,基本建成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信用体系框架,信用法规制度较为完善,公共联合征信系统运行良好,信用服务社会组织逐步形成,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有效运转,社会组织的诚信水平显著提升,初步建立起与江门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社会组织信用体系,发挥社会组织在构建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二)基本原则
1、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规划,明确思路和目标。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明确阶段性任务和实施步骤,有序推进、逐步完善全市社会组织信用体系基本框架。
2、政府推动,社会参与。坚持政府统一领导,部门联合行动,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充分发挥政府在规划引导、立法执法、资源整合、需求培育、示范带动、宣传教育等方面的推动作用,加快建设社会组织公共征信系统。社会组织信用体系建设专责小组牵头单位负责协调,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社会组织发挥自身优势和作用,共同推进全市社会组织信用体系建设。
3、条块结合,共建共享。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解决信息采集、共享、安全等基础性问题。按照统一的信息技术和技术规范,推进全市各级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机关和社会组织加强对信用信息的采集、整合应用和管理。通过共建共享方式,建设公共联合征信系统,打破“条块分割”的不良局面,实现行业和部门间信用信息的互通共享。建立统一查询平台,提高信用信息的公开和应用水平。
4、先行先试,注重实效。共同推进社会组织信用体系建设机制创新,积极探索社会组织信用体系建设的有效路径。强化社会组织信用体系建设和行业自律监管体系建设的有效对接,促进社会组织信用信息的广泛应用和公开透明,提高社会组织公信力,扩大社会监管渠道。促进社会组织信用服务能力建设,增强行业自律约束力。推动信用服务类社会组织发展壮大,建立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使诚实守信者得到保护、作假失信者受到惩戒,有效改善社会信用环境。
5、有序开放,确保安全。在保护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前提下,在行业自律的范畴内,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社会组织章程,依法公开社会组织登记管理部门在行政管理中掌握的社会组织成员单位和个人信用信息。利用先进可靠的信息技术,加强信用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确保信用信息安全无患。
6、积极稳妥,分步实施。明确工作思路和社会组织信用信息体系建设工作中的重点、难点、具体措施以及各阶段的各项工作,加强分类指导,进行分步实施,积极稳妥推进。
二、主要任务
(一)出台有关社会组织信用建设的规范性文件。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结合我市社会组织实际,以社会组织信用信息记录和整合、共享和披露、信用监督和奖惩、信用服务市场培育和监管等关键环节为重点,加快制定规范征信活动和信用服务市场等方面的规范性文件,为全市社会组织信用体系建设和运行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
(二)建立部门和行业信用体系。按照统一的信息标准和技术规范,有力推进相关部门和行业依托现有的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和完善信用信息系统。重点围绕社会组织申请受理、信息采集、登记管理、业务开展、重大活动、等级评估、年检数据等信用信息进行记录、整合和应用,建立健全信用档案。实行社会组织信用分类监管,加强对重点涉信单位和人群的信用监管,完善信用公示、警示制度。加强对行业协会(商会)和其他行业自律要求高的社会组织的指导,促进行业信用建设的守信自律。引导社会组织建立和完善内部信用管理制度,推行社会组织公开承诺守信制度,推动社会组织诚信服务和守信自律。
(三)建立公共联合征信系统。按照统一的信息标准和技术规范,搭建政府内部信用信息交换和共享平台,全面整合有关行业和部门所记录的社会成员信用信息,建立社会组织信用信息公共数据库,建立统一的对外发布查询平台,建设覆盖全市的社会组织征信系统,实现市本级和各市(区)、行业和部门间信用信息的互通共享。
(四)加强信用服务类社会组织培育和监管。加快培育发展一批专业信用服务非营利社会中介机构的同时,积极培育发展市场中介类的社会团体,加强对信用服务市场的自律监管,将政府监管和行业自律监督、社会监督相结合,形成政府部门联合监管、群众投诉举报收集和统一联网受理有机结合的工作机制。
(五)加强诚信宣传教育。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普及信用文化和知识。加强诚信宣传,褒扬诚实守信先进典型,揭露作假失信行为。注重文化引领,推进诚信文化建设,弘扬中华优秀诚信文化,在全社会营造诚实守信的良好氛围。
三、工作机构和职责分工
(一)成立市社会组织信用体系建设专责小组
组长:市民政局分管社会组织工作的副局长
副组长:市财政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一名领导
成员为各市(区)民政局一名分管社会组织工作的领导。专责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市社会组织信用体系建设的日常工作,由市社会组织管理局局长任办公室主任,市财政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相关科室负责人担任副主任,办公室设在市社会组织管理局。
(二)工作职责
市社会组织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由市民政局牵头,制定工作方案,督促方案的落实;社会组织信息化建设工作由市民政局设计信息化管理方案;将社会组织信用体系纳入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系统内,其子系统的立项、技术、软件建设由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牵头落实;项目的资金由市财政局落实。
四、工作步骤
按照重点建设、不断完善、巩固提升的要求,力争在2016年基本建成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组织信用体系框架和运行机制。具体分六个阶段推进:
(一)准备阶段(2012年11月至12月)
1、调查摸底阶段(2012年11月)。市民政局会同相关部门对全市性社会组织以及各市(区)社会组织登记管理部门进行调查摸底,开展社会组织信用体系建设前期调研准备工作,提出全市社会组织信用体系建设的初步设想,初步确定全市社会组织信用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基本原则及主要任务,研究制定全市社会组织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方案。
2、动员部署阶段(2012年12月)。召开全市社会组织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动员会,对全市社会组织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进行动员部署,成立市社会组织信用体系建设专责小组,搭建全市社会组织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组织架构。下发《江门市社会组织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方案》,明确责任分工和具体工作要求,并进行具体部署。
(二)试点阶段(2013年1月至2013年3月)
1、确定试点地区、试点单位。选取新会区作为全市社会组织信用体系建设的试点地区,在信用制度建设、诚信宣传教育等方面,结合当地实际,突出重点,开展社会组织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试点;选择江门市建筑业协会作为全市社会组织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单位,在行业信用信息系统建设以及行业信用信息记录、整合和应用等方面开展试点。
2、制定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和社会组织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编制。各试点单位根据《江门市社会组织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落实工作任务和责任。在试点的基础上,研究制订江门市社会组织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编制。
3、成立试点工作领导机构。各试点单位要成立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本地区、本单位的试点工作。
4、组织实施。各试点单位在组织实施过程中,按照市社会组织信用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要求,抓好关键领域的重点工作;建立工作交流制度,通过召开试点单位的座谈会、交流会,建立工作简报、专报等形式,及时反映试点单位的工作进展情况,建立和完善相关工作制度;对比较典型、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及时上报市社会组织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
(三)基础建设阶段(2013年)
建立社会组织信用信息联合监管机制。
1、建立社会组织信用信息数据共享机制,实现对社会组织信用信息科学采集,形成一套完善的数据管理体系。重点是试点地区和单位继续优化社会组织信用体系各项制度建设;初步完成社会组织信息采集数据软件设计工作,实现社会组织信用信息统一采集、统一管理。
2、实现信息共享共管机制,将全市性社会组织信用信息建设体系作为一个子系统纳入全市信用信息体系建设平台的一部分,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监管共享。
3、总结和推广试点地区、试点单位的先进经验,通过抓试点,总结经验,逐步推广,以指导其他市(区)、全市性行业组织进行信用信息体系建设。
4、在试点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建立和完善社会组织信用体系各项制度建设,对社会组织信用信息实行分类指导、分类管理,形成一套科学的、完善的、对称的信息采集系统。
(四)重点建设阶段(2014年)
1、在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全市社会组织信用信息体系建设工作,重点建设全市社会组织受理信息登记管理系统软件。达到受理信息采集、登记信息统一管理,逐步实现全市社会组织信息化管理。实现部门与部门之间信息联接,登记管理部门从受理业务开始就能够对社会组织实行信息交换,通过信息化管理,征求有关部门的意见;对社会组织发起人的基本情况、名称、宗旨、业务范围等信息实现由业务指导单位、政府监管部门的有效联接。
2、实现社会组织管理工作信息化,共享登记信息。全市性社会组织信用数据信息化,全市性社会组织实现终端联接,形成市级社会组织管理信息化。社会组织运作信息实行联合监管,对社会组织有关活动的开展,可以实现及时了解。
3、为全市社会组织信用体系建设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研究出台《关于全市社会组织信用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制定规范社会组织信用信息的记录、整合、应用以及信用管理的规范性文件,明确提出社会组织信用体系建设的任务、要求;明确社会组织信用信息采集的具体方法、内容;明确社会组织信息建设的职责和责任。
(五)建设推进阶段(2015年)
建立社会组织信用信息监管体系。一是把社会组织信用信息建设与年检工作结合起来,把社会组织信息与年检的数据相对应,通过社会组织信用信息的监管实现年检工作科学化、准确化,转变年检工作的方式。二是逐步实现全市社会组织信用信息体系建设联网,实现全市社会组织信息建设一体化,达到对全市登记的社会组织实行即时监管。三是建立社会组织信息终端用户,全市社会组织统一纳入全市信用体系网络管理。四是实行社会组织信息分类管理,采取政府全方位监管。除了部分不适宜向社会公开的信息之外,其他可以向社会公开的信息,实行社会监管和会员监督,不适宜向社会公开的信息,实行政府内部封闭式管理。
(六)巩固提升阶段(2016年)
对全市社会组织信用体系运行机制进行评估,查漏补缺,完善相关制度和标准规范,深化公共联合征信系统应用,扩大对外信用信息服务范围,完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加强对社会组织信用服务业的培育和监管,推动社会组织信用服务业成为我市社会组织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完善社会组织信用体系建设的长效工作机制。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精心组织实施。社会组织信用体系建设是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市(区)各单位要高度重视社会组织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精心组织实施,统筹安排人力、物力,协调解决社会组织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收集、整理和报送相关情况和材料,研究提出解决有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按照本方案的要求,落实好社会组织信用体系建设的各项工作。
(二)强化分工合作,注重协调配合。市社会组织信用建设专责小组与各市(区)、各单位建立协调工作机制,加强沟通协调,形成共同推进的合力。在组织实施过程中,要加强政策上的协调,行动上的协同,对社会组织信用体系建设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要及时沟通和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有序推进社会组织信用体系建设。
(三)强化工作指导,抓好责任落实。各市(区)、各单位要加强对社会组织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指导,建立健全社会组织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督查和工作考核制度,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明确工作任务和重点,落实各项工作措施,全面掌握社会组织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进展情况,确保社会组织信用体系建设取得良好成效。
(四)加强舆论宣传,总结推广经验。各市(区)、各单位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利用网络、简报、专刊等媒体,大力宣传、及时报道社会组织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进展情况,及时总结和推广各市(区)、各单位好的做法,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社会组织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良好氛围。
江门市公共联合征信系统建设专责小组
工作实施方案
(市发展改革局牵头)
按照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总体部署,围绕2016年底基本建成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信用体系基本框架与运行机制的总体目标,为做好公共联合征信系统建设专责小组工作,根据《江门市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工作方案》,制定本工作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按照统一的信息标准和技术规范,搭建政府内部信用信息交换和共享平台,全面整合有关行业和部门所记录的社会成员信用信息,建立企业、个人、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信用信息公共数据库,建立统一的对外发布查询平台,开通“信用江门网”。力争到2016年底,建成覆盖全市的公共联合征信系统,实现行业和部门间信用信息的互通共享,为各行业、部门和地方实现对信用行为的联合奖惩提供支撑。
二、主要任务及分工
(一)编制市公共联合征信系统建设方案。组织开展调研,起草市公共联合征信系统建设方案,明确系统的整体框架、建设内容、建设步骤以及信用信息的整合方式等。(市发展改革局牵头,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参与)
(二)制定信用信息征集标准和技术规范。组织开展企业、个人、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信用信息标准和技术规范研究,制定信用信息征集标准,统一信用代码、公共信用信息征集指标目录以及公共信用信息征集技术标准和建设规范。(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局参与)
(三)完成项目立项和安排投资。根据市公共联合征信系统建设方案,完成项目立项审批;按照项目投资规模,安排项目建设资金。(市发展改革局、市财政局负责)
(四)建设全市公共联合征信系统。充分利用现有市电子政务网络和信息资源搭建地市级政府内部信用信息交换和共享平台;整合相关资源,建设“信用江门网”,打造公共信用信息统一对外发布查询平台。(市发展改革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负责)
(五)充实完善信用信息公共数据库。按照先易后难、分步实施的原则,不断扩大信用信息采集范围,建设并不断充实完善企业、个人、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信用信息公共数据库,并依法向社会公开和披露相关信用信息。(市发展改革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牵头,相关行业和部门参与)
(六)支撑信用信息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区的共享应用。开放数据接口,推动市公共联合征信系统信息资源的共享应用,为各行业、部门和地方实现对信用行为的联合奖惩提供平台支撑。(市发展改革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牵头,相关行业和部门参与)
(七)推进公共联合征信系统与人民银行信贷征信系统等的信息交换和共享。组织研究我市公共联合征信系统与人民银行信贷征信系统等的对接思路,逐步实现我市公共联合征信系统与人民银行信贷征信系统等的信息交换和共享。(市发展改革局、人民银行江门中心支行负责)
(八)提供公共联合征信系统运行技术保障。组织力量维护信用信息交换和共享平台、信用信息公共数据库和“信用江门网”,确保系统正常运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负责)
三、分阶段工作安排
(一)前期准备阶段(2012年8月至2013年6月)。
1.组织开展需求调研(2012年10月完成)。赴公共联合征信系统建设先进地区考察学习;有针对性地开展企业、个人、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信用信息公共数据库建设专项调研。
2.制定公共联合征信系统建设方案(2013年5月底完成)。根据实际情况,起草江门市公共联合征信系统建设方案,初步梳理信用信息指标征集目录框架,并上报市政府审定。
3.编制并上报公共联合征信系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完成立项审批前的各项前期工作(2013年8月底前完成)。
(二)建设实施阶段(2013年5月至2015年12月)。根据建设方案确定的分期建设内容,启动实施我市公共联合征信系统建设。其中:
——到2013年底,初步建成“一网两平台”基础设施。
——到2014年底,不断加大行业和部门信用信息数据归集力度,基本建成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的信用信息公共数据库;以重点涉信人群为切入点,初步搭建个人信用信息公共数据库框架。
——到2015年底,充实完善企业、个人、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信用信息公共数据库,依托“信用江门网”,依法向社会公开和披露相关信用信息,基本建成覆盖全市的公共联合征信系统。
(三)巩固提升阶段(2016年1月至12月)。扩大“信用江门网”对外信用信息服务范围;争取实现我市公共联合征信系统与人民银行信贷征信系统等的信息交换和共享;开放数据接口,为实现对信用行为的联合奖惩提供平台支撑。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市公共联合征信系统建设专责小组,负责公共联合征信系统建设。专责小组由市发展改革局牵头,组长由市发展改革局局长潘创明担任,副组长由市发展改革局、人民银行江门中心支行、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分管负责同志担任,市编办、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环境保护局、市人口计生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江门海关等为成员单位,并安排专职联络员。
(二)加强统筹协调。公共联合征信系统建设专责小组要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统筹协调小组的领导下,加强与综合规划专责小组的沟通协调,确保征信系统建设按照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有序推进;要加强与企业、个人、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信用建设专责小组的工作对接,确保各类信用信息的及时更新。专责小组各成员单位之间要加强协调,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定期会商研究重点难点问题,共同推进公共联合征信系统的建设。
(三)明确责任分工。公共联合征信系统建设专责小组各成员单位要明确责任分工和时间要求,尽快落实专职人员,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研究制定工作措施,按计划推进相关工作,及时报送工作进展情况,确保按时高质完成工作任务。
(四)加强经费保障。市级财政要加大经费支持力度,落实专项资金,及时拨付经费,为市公共联合征信系统建设提供财力保障。
江门市信用服务市场建设专责小组
工作实施方案
(人民银行江门市中心支行牵头)
为深入贯彻落实江门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两建”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全面做好信用服务市场建设工作,根据《江门市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工作方案》,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总体目标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推进信用服务市场建设。围绕江门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努力培育和发展种类齐全、功能互补、依法经营、有市场公信力的信用服务机构,依法开展信用评级、信用评分、信用调查、信用管理咨询等服务,营造有利于开发和创新信用产品的良好环境,满足社会多层次、多样化、专业化的信用服务需求,为全面推进江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二)基本原则
1.科学规划、分步推进
按照江门市委市政府“两建”工作总体部署,结合江门实际,立足当前、着眼全局、科学论证、统筹规划,加快搭建信用服务市场建设框架,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明确阶段性任务和实施步骤,分类指导、分步实施、有序推进、逐步完善。
2.政府推动、社会参与
充分调动政府部门、信用服务机构、行业组织和中介机构的积极性,扩大社会参与度,形成合力推进信用服务市场建设发展的良好格局。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积极培育信用服务市场,促进信用产品开发和应用,推动信用服务业快速健康发展。
3.完善机制、加强监管
进一步加强对信用服务市场的规划协调、资源整合、政策扶持、需求培育、联动监管,构建有利于信用服务市场发展的体制机制。建立健全信用法规政策体系,理顺监管机制,明确监管职责,依法规范信用服务行为和征信市场秩序。
4.开放合作、注重实效
充分借鉴和利用市内外先进经验,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强化合作、大胆探索,逐步建立起公共征信机构和社会征信机构互为补充,信用信息基础服务和增值服务相辅相成的多层次、全方位的信用服务市场体系,推动信用服务业不断发展壮大。
二、主要任务及分工
(一)培育信用服务机构,发展信用服务产业
1.培育信用服务机构。扶持、培育一批公信力强、市场认同度高、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信用服务机构,支持信用服务机构发展信用调查、信用评级、信用担保、信用管理咨询、商账追收、信用保险和国际保理等综合业务,逐步形成充满活力、公平竞争、运作规范、辐射力强的信用服务市场体系。(中国人民银行江门市中心支行牵头)
2.加强信用服务产业集聚。通过规范发展、品牌铸造、自主创新,在市内形成10家左右有较高知名度的信用服务机构。吸引更多的国际、国内知名信用服务机构落户江门,鼓励和支持信用服务机构在江门设立总部。积极引进信用服务人才,将江门发展成为国内信用服务专业人才集聚的高地。(市发展改革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牵头)
3.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鼓励有实力、有资源的社会机构积极参与信用服务行业,创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以市场化为导向,实现信用服务机构的优胜劣汰,提高信用服务市场的效率,使信用市场充满生机和活力。(市发展改革局、中国人民银行江门市中心支行牵头)
(二)推进信用产品应用,激发信用服务市场需求
4.推动政府部门带头使用信用产品和服务。明确政府部门使用信用产品的领域和方式,推动政府部门在市场准入、招投标、政府采购、资格(质)审核认定、专项资金安排、保障房分配、公务员聘用、外来务工人员积分入户等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点领域带头使用信用产品和服务。(市发展改革局牵头)
5.推动社会使用信用产品和服务。引导金融机构在信贷审批、信用担保、信用工具投放等方面,主动使用外部评级等信用产品和征信服务。引导、鼓励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在商品采购、产品销售、签订合同、项目承包、对外投资合作、招投标等商业活动及高管人员招聘中,积极使用信用产品和服务,降低信用交易风险。(市发展改革局、中国人民银行江门市中心支行牵头)
(三)推进信用产品开发和创新,提升信用服务行业整体实力
6.推进信用服务产品创新。鼓励信用服务机构依法建设商业征信数据库,完善评级技术和模型。引导信用服务机构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增加研发投入,增强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市场创新能力,对信用信息进行深度开发,提供有特色、多层次、多样化、高质量的信用产品,满足社会多层次、多样化、专业化的信用服务需求。(中国人民银行江门市中心支行牵头)
7.拓宽信用服务市场。根据市场发展的需要,在现有信用服务品种的基础上,积极创新信用产品和服务,细化服务市场,满足资本市场、货币市场、信贷市场、商品市场等对信用服务的需求。鼓励信用服务产业链中各类中介机构的业务协同、资源整合、合作共赢。(中国人民银行江门市中心支行牵头)
8.促进信用服务能力与国际接轨。鼓励信用服务中介机构采用国际化技术标准和通行管理规则,实现规模化、规范化经营,打造信用服务品牌。提升从业队伍素质,引导、支持从业人员逐步获得国际、国内认可的信用服务行业从业资质。(中国人民银行江门市中心支行牵头)
(四)强化信用服务市场监管,保障信息主体合法权益
9.建立信用服务市场监管机制。根据具体业务范围和各部门的职责分工,明确监管机构,落实监管责任。建立信用服务机构备案管理制度。对信用服务机构的设立条件和程序做出明确要求,规范审批程序,逐步建立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制定信用服务机构基本行为准则,加强对信用服务机构的业务管理,确保依法经营和公平竞争。建立信用服务机构从业人员资格管理制度,提高从业人员专业技能和公信力。(中国人民银行江门市中心支行、市发展改革局牵头)
10.保护信息主体合法权益。按照信息安全和保护隐私的有关要求,合理的界定信用信息开放的范围。强化信用服务机构的审慎义务,保障企业和个人在征信活动中的参与权,防止信用服务机构非法采集和滥用信用信息。将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相结合,建立方便、快捷的投诉、举报和异议处理工作机制,依法查处提供虚假信息、侵犯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等违法违规行为。(中国人民银行江门市中心支行牵头)
11.加强信用服务行业自律。推动建立信用服务行业自律组织,形成行业自律机制,引导征信机构“客观、独立、公正”地开展业务。制定行业规范,组织开展交流和培训活动,建立同业自律体系、约束机制和行业信用守则。推行信用服务行业诚信服务承诺,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不断提高行业整体素质和公信力。(市发展改革局牵头)
(五)引导企业提高信用管理能力,巩固信用市场发展基础
12.推进行业和部门的信用建设。推进有关行业和部门建立和完善信用信息系统,建立健全市场主体信用档案,对企业实施信用分类管理。加强对行业协会、商会的指导,促进行业信用建设和行业守信自律。(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工商局牵头)13.引导企业提高信用管理能力。引导企业主动、准确地向社会提供自身信用信息。鼓励企业在采购、销售、招投标、投资合作中使用信用产品。推动各类企业完善内部信用管理制度,设立信用管理岗位,建立自身及交易方信用档案,提升企业信用管理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工商局牵头)
(六)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促进信用服务市场规范发展
14.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在工商登记、税费缴纳等方面为信用中介服务机构做好配套服务。鼓励有资质的信用服务机构跨地区开展业务。加大信息公开的力度,依法向有资质的信用服务机构分级别、分层次地开放企业和个人联合征信数据平台资源,有效解决信用服务机构信息征集难、成本高等问题。(市发展改革局牵头)
15.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加强信用服务机构执业行为的监管,依法查处各类不正当竞争行为,净化市场环境。(市工商局牵头)
(七)推进信用市场法规建设,加强制度保障
16.建立信用服务机构备案管理制度。在国家《征信管理条例》颁布前,出台《江门市信用服务机构备案管理办法》,对在江门市内执业的信用服务机构实施备案管理。(市法制局、中国人民银行江门市中心支行牵头)
17.制定《江门市信用服务机构管理办法》。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结合江门实际,制定《江门市信用服务机构管理办法》,对信用服务机构的设立条件、准入和退出、信息使用、业务规范、人员资质等进行规定,为信用服务市场的规范运作提供制度保障。(市法制局、中国人民银行江门市中心支行牵头)
(八)培养信用管理专业人才,提供智力支持
18.普及信用教育。鼓励和支持高校在各层次、各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增加信用管理教学内容或单独开设课程,加大信用教育力度;选择市内具备条件的高校,在研究生、本科、高职高专等不同层次的管理类相关专业中开设信用管理专业方向,多层次培养信用管理专业人才。(市教育局牵头)
19.开展信用管理培训。编写信用知识读本和信用培训教材,实施信用服务机构高管及从业人员的系统培训计划,加强对企业高管和信用管理人员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和业务能力。(中国人民银行江门市中心支行牵头)
三、工作安排
(一)试点实施阶段(2012年9月至年底)
成立江门市信用服务市场建设专责小组,制定《江门市信用服务市场建设实施方案》。加强对信用服务市场各试点地区的督促指导。各试点地区根据《江门市信用服务市场建设实施方案》,明确本地区试点的工作目标、工作思路和具体措施,积极开展试点工作,年底进行评估和总结,为全面推进全市信用服务市场建设提供示范经验。
(二)基础建设阶段(2013年)
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开展信用服务市场建设实施工作,初步建立比较完善的信用服务市场体系,扶持信用服务机构发展,支持信用产品创新,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全面推进信用服务市场建设的基础性建设工作。
(三)重点建设阶段(2014年)
深化信用服务市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建设工作,推动信用服务业整体实力不断提升,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监管水平不断提高,行业自律不断加强,初步形成与江门经济金融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信用服务市场体系。
(四)全面推进阶段(2015年)
全面推进信用服务市场建设,规范信用服务活动,提升信用服务行业公信力,形成完善的促进信用服务市场发展和信用产品使用的政策法规制度,推动信用服务机构研发适应市场需求的信用服务和信用产品,满足社会多层次、多样化、专业化的信用服务需求。
(五)巩固提升阶段(2016年)
进一步完善信用服务法规制度和标准规范,加强对信用服务业的培育和监管,推动信用服务业成为江门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信用服务市场建设工作进行评估,全面总结成功经验,加快长效工作机制建设,巩固提升建设成果。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江门市信用服务市场建设专责小组,由中国人民银行江门市中心支行主要负责人任组长,专责小组各成员单位一名主管领导为副组长,统筹协调推进信用服务市场建设工作。信用服务市场建设专责小组要及时跟踪督导各项工作,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按计划推进相关工作。
本方案各项建设任务,由牵头单位会同有关部门组织落实。方案中涉及多个部门牵头的,以排在第一的部门为主。
(二)加强协调配合。市信用服务市场建设专责小组各成员单位要明确职责分工,健全工作机制,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建立信息互通和沟通协作机制。各试点地区要及时将工作实施情况和有关工作建议报送市信用服务市场建设专责小组。各级政府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信用服务市场建设的重要性,加大人力和经费保障,确保信用服务市场建设工作稳步推进。
(三)加强督查考核。建立健全市信用服务市场建设工作督查和考核制度,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将信用服务市场建设工作列入各级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的年度工作考核目标,确保信用服务市场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四)加强舆论宣传。利用多种手段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广泛宣传信用服务市场建设工作的新进展,不断总结各地区各部门的好经验、好做法及正面典型,营造推进信用服务市场建设工作的良好氛围。
江门市政务诚信建设专责小组工作实施方案
(市监察局牵头)
根据我市开展“三打两建”的工作部署和《江门市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工作方案》的安排,为做好政务诚信建设工作,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充分发挥政府及其部门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示范带头和引领推动作用。推进科学民主决策,健全行政决策程序,提高决策透明度。推进依法行政,健全执法体制,规范行政执法。加大政府政务公开、信息公开和办事公开力度,构建权力阳光运行机制。创新政府管理与服务,全面推行网上公开、网上办事、网上审批、网上服务、网上监督。推行服务承诺制度,建立完善守信践诺机制。推进政府绩效管理,建立完善政府绩效考评制度。健全行政监督体系,完善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防范政府性债务风险。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建设勤政廉洁、守法守信、务实高效的服务型政府,提升各级政府公信力。
二、主要任务分工及措施
(一)推进科学民主决策,健全行政决策程序,提高决策透明度。探索建立政府重大行政决策专家咨询论证制度、决策信息反馈机制和决策后评估机制,充分发挥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人士对江门市经济社会发展重大行政决策的咨询作用,促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进一步贯彻落实《江门市人民政府工作规则》,严格坚持通过市政府全体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等集体决策机制研究决定市政府重大工作、重大事项以及重大资金使用等,力求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市政府办公室牵头,市监察局、市法制局等有关部门参与)
(二)推进依法行政,健全行政执法体制,规范行政执法。推动建立健全执法信息公开、时限承诺、结果查询等制度,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严格执行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和行政执法责任制相关法规,规范行政执法行为,落实执法岗位责任,提高行政质量。进一步推行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杜绝各部门在行政执法上的随意裁量,实现“定性有精度,定量减幅度,同城同限度”的行政处罚目标。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协调制度和队伍管理制度,探索法制、监察等部门联合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工作机制。(市法制局牵头,市监察局配合,市各行政执法单位参与)
(三)加大政府政务公开、信息公开和办事公开力度,构建权力阳光运行机制。加大政府政务公开、信息公开和办事公开力度,创新公开方式,扩大公开范围和内容。在保护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前提下,依法公开在行政管理中掌握的信用信息。加大政府信息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力度,推进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做好《江门市人民政府公报》的出版和宣传工作,公布市政府、各市(区)、市直各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发布市委、市政府领导分工、全市经济运行情况、政府考核目标进展情况等重要政府信息。以廉政风险防控工作为契机,构建权力阳光运行机制。严格执行有关条例规定,加大对政务、信息公开和办事公开监督检查力度。(市监察局、市政府办公室牵头,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参与)
(四)创新政府管理与服务,全面推行网上公开、网上办事、网上审批、网上服务、网上监督。建设市、县(市、区)、街道和社区四级政务服务中心或公共服务中心,加快推进鹤山市、恩平市行政服务中心建设,进一步优化行政审批程序,逐步依法将行政审批职能和事项集中到行政服务中心办理。加快广东省网上办事大厅江门分厅建设,进一步推进各市(区)、各职能部门资源数据整合,全面推行网上公开、网上办事、网上审批、网上服务、网上监督,力争2012年11月上旬投入试运行,2013年7月底前全面建成,方便公众、企业办事。(市府办牵头,市行政服务中心、市编办、市法制局、市经济与信息化局、市监察局参与)
(五)推行服务承诺制度,建立完善守信践诺机制。推动政府部门实施服务承诺制度,对行政职权范围内的工作,承诺服务质量和服务期限。督促各有关涉民部门出台和落实利民便民措施。建立完善政府守信践诺机制,探索建立政府信用评估制度,将各级政府守信践诺情况纳入政府绩效考评范围,推进完善政府绩效管理。健全行政监督体系,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发挥人大、政协对政府的监督作用,完善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机制,落实责任追究制度。探索建立人民观察员制度,发挥观察员在监督政府、沟通民意中的作用。(市监察局牵头,市府办室、市审计局、市人大办、市政协办等有关部门参与)
(六)推进政府绩效管理,建立完善政府绩效考评制度。
着力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立江门市政府绩效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形成符合江门实际的绩效管理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对市委、市政府倒逼项目落实工作的绩效管理。配合省做好在鹤山市开展的广东省县级政府绩效管理试点工作,认真总结经验,适时在全市全面铺开;选取3-5个政府部门开展绩效管理试点工作,探索有江门特色的绩效管理模式,重点探索将政府绩效管理纳入电子监察,条件成熟后逐步在党政机关铺开。(市监察局、市直机关工委牵头,市各有关单位参与)
(七)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做好政府性债务统计、风险评估及预警、存量债务化解、将政府性债务收支分类纳入预算管理等工作。(市财政局牵头,市金融局、人民银行江门市中心分行、江门银监分局等有关部门和相关行业参与)
(八)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建设勤政廉洁、守法守信的公务员队伍。严格公务员考核考评制度,逐步将公务员诚信状况列为干部考核、任用、评优的重要内容,打造守法守信、高效廉洁的公务员队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负责)
(九)推进地方政务诚信建设,强化地方政府对辖区内信用建设的领导责任,建立失信案例按地区划分的统计调查制度,对政府失信行为以及高发地区建立信用风险预警和警示惩戒制度。(市监察局牵头,市府办、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审计局等有关部门参与)
三、分阶段工作安排
(一)前期准备阶段(2012年9月至12月)。成立政务诚信建设专责小组,在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完善《政务诚信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报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统筹协调小组。专责小组各成员单位根据分工,加强调研,进一步细化、分解任务,制定工作方案,明确目标和进度。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3年至2015年)。各成员单位根据工作方案,结合实际,突出重点,积极开展试点工作,探索推进政务诚信建设的做法和经验。加强制度建设,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及时总结试点工作经验,将好的做法和工作成果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并在全市范围内逐步推广。加强监督检查,对政务诚信建设进行全程跟进,定期开展考核、评估,确保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三)巩固提升阶段(2016年)。从工作机制、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实施进度和效果评价等方面对政务诚信建设工作进行全面评估,总结经验,提出巩固提升政务诚信建设水平的意见建议,建立健全政务诚信建设机制制度,推进政务诚信建设的系统化、法制化和科学化,为构建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提供制度保障。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市政务诚信建设专责小组,负责我市政务诚信建设,指导各市、区开展政务诚信建设。专责小组由市纪委、市监察局、市预防腐败局牵头,组长由市纪委副书记、市监察局局长、市预防腐败局局长担任,市政府办公室有关负责同志担任常务副组长,市法制局、市财政局、市直机关工委、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为副组长单位,市人大办、市政协办、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审计局、市行政服务中心、市编办、市经济与信息化局、市金融局、市信息中心、人民银行江门市中心分行、江门银监分局等有关部门以及市纪委监察综合室、预防腐败室、执法监察室、效能监察室为成员单位,并安排专职联络员。专责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纪委预防腐败室。
(二)加强统筹协调。专责小组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统筹协调小组的领导下,加强与综合规划专责小组的沟通协调,确保政务诚信建设按照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有序推进;加强与信用法制建设、联合征信系统建设等各专责小组的联系与沟通,做好工作对接,及时了解掌握各类信用信息。专责小组各成员单位之间要加强协调,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定期会商研究重点难点问题,共同推进政务诚信建设。
(三)明确责任分工。专责小组各成员单位要明确责任分工和时间要求,尽快落实专职人员,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研究制定工作措施,按计划推进相关工作,及时报送工作进展,确保按时高质完成工作任务。
(四)加强经费保障。市级财政要加大经费支持力度,落实专项资金,及时拨付经费,为政务诚信建设提供财力保障,确保我市政务诚信建设稳步推进。
江门市诚信文化宣传教育专责小组
工作实施方案
(市委宣传部牵头)
为贯彻落实《江门市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工作方案》(江委办[2012]67)的文件精神,普及诚信知识,提升市民诚信意识,建设诚信文化,制定江门市诚信文化宣传教育工作方案,具体内容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关于“加快社会信用体系”的部署要求以及市第十二次党大会精神,加强诚信宣传教育,诚信文化普及繁荣,着力建设“信用江门”。
二、目标任务
市民对我市诚信体系建设活动的知晓率达90%以上,政府的公信力、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的诚信水平、社会公众的诚信道德水准显著提升,在全社会基本形成诚实、自律、守信、互信的氛围和环境。
三、工作内容
(一)广泛宣传发动,营造社会氛围
一是公益广告宣传。制作一批诚信建设平面及视频公益广告,充分利用大型户外广告、候车亭、路灯旗杆、单位及企业的LED广告屏、阅报栏、新闻媒体公益广告、短信、政府网站及市内主要网站等各种宣传阵地和渠道,进行广泛宣传。(市委宣传部、江门日报、江门广播电视台、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城管局、市交通局、江门电信公司、江门移动公司负责)
二是新闻宣传。江门日报、江门电台、江门电视台等要将信用体系建设作为“两建”专题、专栏宣传的重点,根据市委市政府不同阶段的工作重点,有针对性地对信用体系本身及试点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和群众的积极反应和社会正面评价,活动的成效进行连续报道和深度报道。(江门日报社、江门广播电视台负责)三是社会面发动。在全社会开展“信用普教”,对全体社会成员进行信用知识普及教育,向广大人民群众、干部传播信用文化,让信用文化大众化。印制信用体系建设宣传单张、海报,在城市公共场所与社区进行张贴;举办信用知识专题讲座,将其纳入市委中心组学习计划;将诚信宣传纳入道德讲堂活动内容,提升诚信教育的深度和广度;大力推进诚信知识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各市、区党委、政府负责)
(二)加强教育引导,提升诚信意识
一是开展集中性的诚信主题教育和实践活动,培养市民诚信观念和规则意识。结合“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从2013年起,将每年的“3.15”所在的周,定为“信用宣传教育周”,组织策划全市性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教育市民在单位做一个诚信的好员工,在社会做一个诚信的好公民。举办诚信征文比赛、演讲比赛、信用知识有奖竞赛等活动,吸引群众参与,培养诚信意识。(市文明办、市工商局、市质监局负责)
二是开展企业社会责任的宣传教育活动,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继续深化“诚信示范街、示范店”评选活动,重新选取试点街道,推进相关工作。利用“税法宣传月”、“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世界质量日”等特殊日子,开展诚信兴商宣传月、质量万里行、“质量月”活动、税法宣传等主题教育,提升企业社会责任感。(市文明办、市总工会、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负责)
三是加强学校信用教育,从小培养诚信意识。推进诚信教育进课堂,纳入教学计划;组织诚信主题班会、队会活动,让学生参与诚信实践;组织开展诚信作文比赛、演讲比赛、编故事比赛等,多措并举,扩大参与面;将诚信纳入品德评价鉴定指标体系,树立先进典型。(市教育局负责)
四是加强诚实守信先进典型宣传。结合各部门开展的“重合同守信用企业”、“纳税信用分级”、“文明诚信经营户”、“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工程”、“文明餐桌行动”等创建评选活动,对评选出的先进典型进行宣传报道,树立良好的诚信风尚。(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负责)
(三)大力挖掘培育,建设诚信文化
一是开展诚信文艺精品创作与展演。将诚信文化建设与廉政文化建设紧密结合,共同推进。创作一批以诚信为题材的歌曲、舞蹈、戏曲、小品、书法等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文艺作品,开展多种形式的以诚信文化为主题的文艺展演活动。大力推动诚信文化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活动。(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市文联,各市、区负责)
二是加强诚信文化的研究。发挥专家、学者的理论研究作用,将诚信文化研究列入社科研究规划中,举办诚信文化理论研讨会,出版诚信文化论文集,为我市信用体系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理论指导。(市委宣传部、市社科联负责)
四、工作安排
(一)宣传发动阶段:2012年11月-2013年2月
通过公益广告、新闻报道、手机短信等方式,向社会广泛宣传信用知识,营造社会氛围。
(二)深入推进阶段:2013年-2015年
举办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先进典型评选,总结推广先进工作经验,深化信用体系宣传教育工作。
(三)巩固提升阶段:2016年
巩固前期教育成果,形成工作长效机制,推动诚信文化宣传教育工作常态化。
五、组织实施
成立诚信文化宣传教育专责小组。市委宣传部专责小组的牵头单位,成员单位由市经济和信息局、市教育局、市文广新局、市交通局、市总工会、市城管局、江门日报、江门广播电视台、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市文联、市社科联、市文明办、江门电信公司、江门移动公司等部门组成。
专责小组负责指导、督查诚信文化宣传教育工作。专责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委宣传部,具体负责小组的日常事务,各成员单位各派一名成员作为联络员,加强沟通交流。各部门根据工作职责,组织实施各项工作,同心协力推进我市诚信文化宣传教育工作。
江门市信用信息化建设专责小组
工作实施方案
(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牵头)
根据市委市政府《江门市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工作方案》(江委办〔2012〕67号)的部署和要求,为切实推动我市社会信用信息化建设,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建立社会信用信息化建设的协调工作机制,完善社会信用信息化基础建设,在市信息化共享机制的基础上,加强社会信用信息交换共享,拓展社会信用信息化的开发利用,同时推进社会信用信息化的考评、培训和安全管理等工作。
二、工作原则
(一)统筹规划。社会信用信息化建设遵循统筹规划,按照统一的标准规范开展社会信用信息化资源的梳理、采集、共享、开发利用等工作。充分利用全市的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等现有基础设施,避免重复建设。
(二)突出共享。各部门的社会信用信息资源以共享为常态、不共享为例外,谁主管谁负责,各级政府及部门之间无偿共享社会信用公共基础信息资源。
(三)试点先行。依托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试点,以满足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需求为主导,统筹安排实施。积极开展社会信用信息化建设试点工作,总结经验,逐步推广。
(四)保障安全。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谁采集、谁负责”的原则,落实社会信用信息资源采集共享和使用信息安全责任。各部门社会信用信息系统应根据自身的安全需求部署在电子政务专网不同安全强度的安全域之上。
(五)加强管理。结合电子政务评估,将社会信用信息化建设的信息采集共享、系统实施成效等纳入监察,并适时开展检查评估,突出成效。
三、主要任务
(一)建立工作机构
根据市委市政府《江门市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工作方案》要求,建立社会信用信息化建设专责小组,形成责任清晰、组织有力、协调高效、沟通顺畅的社会信用信息化建设的协同工作机制,有效协调和整合全市社会信用信息化建设工作资源,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推动社会信用信息化工作开展。
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为专责小组牵头单位,专责小组组长由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由各成员单位一名负责同志担任,成员单位各派一名业务骨干担任联络员。
市委宣传部、市监察局、市编办、市发展改革局、市工商局、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市知识产权局)、市地税局、人民银行江门市中心支行、市质监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外经贸局、市民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司法局、市卫生局、市教育局、市旅游局、市食品药品监督局、市中级法院等为成员单位。
(二)建章立制,规范管理
1、建立信用信息采集报送制度。参照省制定的信用信息采集录入原则,规范信息采集的范围、程序、渠道、审核、检查等标准,明确信息采集的责权利,确保信用采集信息的相对完整和准确,减少重复采集,提高采集效率。
2、建立信用信息质量保证制度。严禁杜撰、估计、编造信用信息,加强对采集信息的审核、校对、比对工作,对误报、漏报信息及时纠正、补充,对信用信息进行质量评估,建立质量问责倒查机制,确保提高信息质量。
3、制订信用信息共享、使用、交换管理办法。明确政府拥有信用信息的共享条件、范围、使用对象、时限、安全要求等,确定政府和社会信用信息共享、使用、交换、管理要求,推动社会信用服务业的发展。
4、建立信用信息采集共享激励机制。在稳步推进跨部门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的基础上,在具有交叉行政职能与明确业务需求的政府部门间,合理分析业务需求和利益结合点,计算与核查政府各部门信息采集的成本与效益,通过绩效评价,探索建立联合采集与信息共享的动力机制,实现信息采集共享成本效益最大化。
(三)夯实基础,稳步推进
1、组织各部门对工作中产生和利用的社会信用信息进行整理,整合各部门的信息和应用需求,制定社会信用信息资源采集分工和协作工作方案,以及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化实施方案。(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牵头,有关部门参与)
2、整合完善企业信用信息公共基础数据库,整合企业的信用信息,重点加强对企业市场准入、纳税、信贷、合同发行、产品质量和工程建设、食品药品安全、进出口、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知识产权保护等相关信用信息的记录。(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工商局、市地税局、人行江门中心支行、市质监局、市住建局、市外经贸局、市人社局、市编办、市科技局及相关信息库建设单位负责)
3、整合完善个人信用信息公共基础数据库,整合个人的信用,着重加强对公务员、企业法定代表人、律师、会计从业人员、导游、医务人员、教学科研人员等重点涉信人群信用信息的记录。(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工商局、市编办、市司法局、市财政局、人行江门中心支行、市卫生局、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旅游局、市中级法院及相关信息库建设单位负责)
4、建立完善事业单位信用信息公共基础数据库,整合事业单位的信用信息。(市编办牵头,有关部门参与)
5、建立完善社会组织信用信息公共基础数据库,整合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等社会组织的信用信息。(市民政局牵头,有关单位参与)
6、统筹各部门可供共享的社会信用信息和共享需求,依据省社会信用信息共享目录,编制江门市社会信用信息共享目录,完善市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及目录系统。(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牵头,有关部门参与)
7、各部门依托市政务数据交换中心,按照社会信用信息共享目录的规范要求,负责本部门社会信用信息资源的采集、更新与维护,确保企业、个人、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等社会信用信息公共基础库的准确和完整。(市直各部门负责)
8、按照省社会信用信息资源共享标准和技术规范,以及省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办法和省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管理办法,明确市政务数据交换中心的接口标准、运行维护、安全审计、权限管理,规范信息资源采集、共享交换和安全保障等。(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牵头,有关部门参与)
(四)推动应用,注重实效
1、各部门现有和新建的社会信用业务信息系统,需按照市信息资源共享标准和技术规范,与市政务数据交换中心实现对接,提供和更新社会信用信息。(市直各部门负责)
2、依托市政务数据交换中心,整合各部门、各行业的社会信用信息资源,开展社会信用信息的核查和比对,确保社会信用信息的客观、真实、准确。(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牵头,有关部门参与)
3、建设覆盖全市的公共联合征信系统,实现行业和部门间信息的互通共享,确保信用信息互联互通、及时有效。(市发展改革局、人民银行江门市中心支行牵头,有关部门参与)
4、加强政务诚信信息化建设。加大政务公开力度,推进市、县两级统一的集信息公开、网上办理、便民服务、电子监察于一体的网上办事大厅的建设,推动实现政务信息网上公开、投资项目网上审批、社会事项网上办理、公共决策网上互动、政府效能网上监察。(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牵头,有关部门参与)
5、利用社会信用信息公共基础数据库。对社会信用数据进行开发利用,形成各种统计分析资料,为党委、政府以及社会、企业或中介机构提供社会信用信息服务。(市直各部门负责)
6、利用网站、微博、手机短信等信息化手段,加强社会信用信息化建设宣传,开展社会信用管理基础知识普及活动,不断提高全市企事业单位和公民的信用意识。(市委宣传部、市工商局牵头,有关部门参与)
(五)加强安全,强化保障
1、完善社会信用信息化建设的网络和信息安全管理制度。落实网络与信息安全责任制。明确界定信息资源采集、共享和使用的信息安全责任制。对社会信用业务应用系统在接入电子政务专网平台和共享前进行安全审查和安全测评(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牵头,有关部门参与)
2、确保社会信用业务系统和信息资源网络安全与通畅。电子政务专网平台依据业务系统和信息资源的需求,划分多个安全强度的网络安全域,社会信用各个业务系统和信息资源按照不同的安全强度需求部署至不同的电子政务专网平台安全域之中,科学设计跨安全域数据交换策略,加强用户认证与访问控制,实现电子政务专网平台安全接入。(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牵头,有关部门参与)
3、推广社会信用业务系统电子签名应用。利用全省统一的电子政务交叉认证服务平台,加快在社会信用业务系统中推广使用电子签名证书,实现对信息资源采集、共享、访问的身份认证、授权管理和责任认定,确保业务系统的信息数据真实、有效、不被篡改。(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牵头,有关部门参与)
(六)以评促建,加强培训
1、将社会信用信息资源共享工作逐步纳入监察部门电子监察系统监察范围,实现市电子监察系统与市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的对接,定时获取各部门信息共享方面的信息,实行全过程监督。(市监察局牵头,有关部门参与)
2、参照省社会信用信息化建设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开展社会信用信息化建设评估考核,促进各部门逐步建设和完善社会信用信息化环境,促进各部门对社会信用信息的开发利用,提供应用服务水平。(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牵头,有关部门参与)
3、组织开展全市网络信息技术教育培训,不断提高社会信用信息数据的采集、共享和管理能力。(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牵头,有关部门参与)
4、加强社会信用信息化网络与信息安全人员教育。开展网络与信息安全专业技能培训,增强信息资源采集、共享、使用和访问人员的信息安全意识,提高网络与信息安全防范。(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牵头,有关部门参与)
四、工作步骤
(一)筹备启动阶段(2012年11至12月)
1、研究制定社会信用信息化建设工作方案,明确总体目标、基本原则及主要任务。
2、加强部门的沟通协调,按照工作方案要求做好启动的筹备工作。
(二)全面启动阶段(2013年1至6月)
1、制定社会信用信息资源采集分工和协作工作方案。
2、组织各部门启动梳理和采集社会信用信息资源。
3、各部门制定和细化具体的工作目标、任务内容、计划安排和保障措施,全面启动社会信用信息化建设工作。
4、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牵头部门依托认定的市区和领域试点,部署社会信用信息化工作。
(三)建设推进阶段(2013年7月至2015年底)
1、制定社会信用信息资源共享的标准和技术规范;编制发布市社会信用信息资源共享目录。
2、各部门基本完成本部门社会信用信息资源的采集,并提供相关信息资源。
3、企业、个人、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信用信息公共数据库基本形成。
4、各部门社会信用业务信息系统与市政务数据交换中心实现对接。
5、开展社会信用信息资源共享的电子监察及绩效考核。
(四)巩固提升阶段(2016年全年)
1、企业、个人、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信用信息公共数据库不断完善。
2、社会信用信息化的应用不断深化,社会信用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断扩展。
3、社会信用信息化安全保障体系基本形成。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政府部门要高度重视社会信用信息化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调协调配合,统筹安排好人力、物力、财力,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二)加大政策扶持。各部门要加大对社会信用信息化工作的政策扶持,各级财政要将信用信息化建设纳入年度财政预算,以确保该项工作顺利开展。
(三)加强监督考核。健全社会信用信息化工作监督和考核制度,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加强信息资源共享评估评测。将社会信用信息化工作列入各级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的年度工作目标,落实责任,奖惩结合。
(四)加强舆论宣传。各市、区,各部门要采取积极措施,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及时报道社会信用信息化建设工作情况,总结推广各市、区,各部门的好做法、好经验,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社会信用建设工作的良好氛围。
江门市质量信用建设专责小组工作实施方案
(市质监局牵头)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精神要求,推进质量诚信体系建设,提高我市企业质量诚信水平,现结合省委省政府和我市“两建”工作部署和《江门市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工作方案》,制定本工作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到“十二五”末,初步建立起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政府部门协同推进、企业诚信自律、市场机制有效发挥、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质量诚信体系;逐步形成质量诚信管理制度健全、质量信用信息资源共享、分类监管有力、失信惩戒有效的质量诚信体系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
二、基本原则
(一)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按照省委省政府及我市“两建”工作统一部署,结合我市实际,立足当前、着眼全局、统筹规划,指导试点地区质量信用建设试点工作,探索创新、分步实施、有序推进、逐步完善。
(二)政府推动、社会参与。
充分发挥政府在规划引导、立法执法、资源整合、需求培育、示范带动、宣传教育等方面的推动作用,充分发挥企业主体、行业组织、中介机构、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的参与、宣传和监督作用,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共同推进社会信用体系的良好格局。
(三)先行先试,注重实效。
积极探索质量信用体系建设的有效途径,建立质量信用体系与质量监管体系的无缝衔接机制,创新举措,争取在若干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及成效。
三、主要任务及分工
(一)推进质量信用制度建设。
1.完善质量诚信标准体系。同步国家有关质量信用基础标准、质量信用技术标准、质量信用服务标准、质量信用管理标准的研究制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和完善以质量信用信息的记录和整合、共享和披露、信用监督和奖惩、质量信用评价和信用服务市场培育等关键环节为重点的工作规范和规章制度,为我市质量信用建设和运行提供保障。(市质监局牵头)
(二)推进部门和行业质量信用建设。
2.各部门按照职能分工,协同推进部门质量信用建设。(1)加强流通领域产品质量信用建设(市工商局牵头);(2)加强生产企业质量信用建设(市质监局牵头);(3)加强农资产品质量信用建设(市农业局牵头)。
3.推动行业质量诚信自律机制建设。引导和推动行业组织制定行业质量诚信守则规范,完善行规行约,明确各行业诚信责任和义务。要在各行业内广泛开展质量诚信宣言、公约等自律活动,建立企业质量失信举报制度,抵制行业不正之风,营造行业诚信氛围。行业组织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及时掌握分析本行业企业诚信动态,加强沟通,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做好质量安全信息披露工作,适时发布行业质量信用预警信息,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市民政局牵头)
4.实施质量信用分级分类管理。探索建立质量信用评价和质量信用分类管理制度,将质量诚信建设与注册登记、行政许可、融资信贷等工作紧密结合,依据企业质量信用等级,实行分类管理,针对不同的信用等级采取不同的监管措施。加强质量失信企业风险分析,对风险较大的企业进行预警或黄牌警告。依托企业质量信用档案,建立国家、省(区、市)、市、县四级质量信用信息联动机制,提高扶优治劣、质量监管等工作效率。(市质监局牵头)
5.健全质量信用奖惩机制。在企业生产许可、食品认证、强制性认证、质量相关奖励等工作中,将质量信用情况作为考核条件,鼓励和支持重质量、讲诚信的企业发展。推动银行、公安、经信、海关、税务、工商、统计等部门的合作,在政府采购、招投标管理、公共服务、项目核准、市场准入、技术改造、融资授信、资金政策等方面共享企业质量信用信息,探索建立部门诚信联动机制。(市质监局牵头)
6.建立质量信用“黑名单”制度。研究制定质量失信“黑名单”制度,将严重失信企业纳入“黑名单”,依法向社会披露和曝光其违法、违规行为,利用市场机制和法律手段惩处质量失信行为。制定和实施对列入“黑名单”企业严格监管的措施,加强相关部门的情况通报和沟通合作,建立失信行为联合惩戒机制,加大对严重失信企业的惩戒力度。(市质监局牵头)
7.推动企业建立质量诚信体系。引导和促进企业完善质量诚信内部管理制度,建立覆盖设计、生产和售后服务全过程的质量诚信制度,加强员工质量责任感和质量诚信意识的教育。以重点监管产品为切入点,组织企业开展质量诚信承诺活动,定期发布质量信用报告。建立重大质量事件企业主动报告制度和产品质量追溯制度,保证产品质量安全,切实履行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充分发挥名牌名标企业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推动企业质量诚信体系建设的试点工作。(市质监局牵头)
(三)加快质量信用信息化建设,助力市公共联合征信系统建设。
8.以组织机构代码实名制为基础建立企业质量信用档案,以物品编码为溯源手段建立产品质量信用信息平台,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归集各职能部门依法履职过程中产生的企业质量信用信息。推动建立质检、工商、经信、农业、税务、金融等相关部门,以及行业组织之间的质量信用信息互联互通共享机制,逐步实现质量信用信息的公开、共享。(市质监局牵头)
(四)推进质量信用服务发展。
9.建立质量诚信服务机构管理制度,加强中介服务行业诚信自律,鼓励诚信服务机构根据行业企业特点,对诚信信息进行深度开发,推动诚信服务机构发展。按照政府主导、行业推动、市场运作的模式,遵循企业自愿、社会参与、标准统一、公正公开的原则,指导第三方诚信服务机构开展企业诚信评价。鼓励第三方开发有特色、多样化、高质量的企业质量信用服务产品,引导质量信用服务商品化。(人民银行江门市中心支行牵头)
(五)加强质量诚信文化建设。
10.以质量诚信体系建设为载体,以质量法制意识和质量诚信意识教育为主要内容,加强质量诚信文化宣传和教育,引导和推动社会各界弘扬诚信传统美德,增强企业法制意识、责任意识、质量诚信意识,逐步形成以诚实守信、履行责任、持续改进、追求卓越为核心的质量文化,自觉抵制违法生产经营行为。(市委宣传部牵头)
四、工作步骤
(一)调研部署阶段(2012年8月)
开展质量信用体系建设调研工作,研究制定质量信用建设工作方案。成立市质量信用体系和质量监管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搭建全市企业质量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推进组织架构。
(二)试点推进阶段(2012年9月至12月)
根据《江门市建设社会体系工作方案》工作部署,制定江门市质量信用建设专责小组工作实施方案,规划至“十二五”末质量信用体系建设。按照《江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关于选取开平市和蓬江区作为综合试点地区的工作要求,配合指导开平市和蓬江区开展质量信用建设试点工作,探索推进我市质量信用体系建设的有效途径,为全面推进全市质量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提供示范经验。
(三)建设推进阶段(2013年至2014年)
初步建立我市质量信用体系。组织实施全市质量信用体系建设规划;制定或修订规范质量信用信息的记录、整合、应用以及质量信用信息发布查询等规范性文件;建立完善企业质量信用信息部门互通制度;建设与全市公共联合征信系统交换共享的质量信用子系统,充实和完善企业质量信用信息公共数据库;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推动信用服务业发展;广泛开展质量诚信宣传教育和诚信文化建设。
(四)巩固提升阶段(2015年)
按照体系完整、分工明确、运行高效、监管有力的要求,从工作机制、建设内容、实施进度和效果等方面对质量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进行全面评估,全面总结经验,深化长效工作机制建设。
五、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市(区)、各部门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充分认识质量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安排人力、物力、财力,协调解决质量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建立质量信用建设联络员制度,加强质量信用建设的成员单位与专责小组的沟通联系。各成员单位要根据质量信用建设专责小组工作方案,研究落实各项工作,并及时收集整理和报送相关工作开展情况,确保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稳步推进。
(二)加强统筹协调。
加强质量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统筹规划,做好对试点地区的工作指导及阶段性经验总结。各成员单位要加强沟通与协调,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同时,要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与履行本部门职责相结合,实现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履行职责相互促进、相互提高。
(三)加强舆论宣传。
各市(区)、各部门要采取积极措施,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及时报道质量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进展情况,宣传先进典型,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做法,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良好氛围。
(四)健全工作机制。
健全质量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督查和考核制度,将质量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列入各市(区)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的年度质量强市工作目标,促进质量信用建设工作落实,共同推进社会诚信环境的形成,确保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应有成效。
第二篇:三江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综合协调专责小组
三江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综合协调专责小组
三江县关于开展“帮扶手册规范填写大提升”专
项行动的通知
各乡(镇)、县直各单位:
为贯彻自治区关于精准扶贫工作的相关文件精神,深入落实市委书记郑俊康同志到三江调研指示精神,进一步压实帮扶联系人的责任,强化“一帮一联”工作成效,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决定,在全县开展“帮扶手册规范填写大提升”专项行动,现将具体要求通知如下:
一、时间安排
8月1日至8月20日期间,全县所有帮扶联系人暂缓2017年机关干部集中休假安排,结合“脱贫攻坚进村入户帮扶周”活动,全力以赴开展“帮扶手册规范填写大提升”专项行动。
二、工作要求
1.帮扶手册的基本信息要准确,以实事求是为原则,贫困户所有信息要符合真实情况,不得弄虚作假。
2.帮扶手册的收入统计要准确,必须按照真实情况认真填写,避免错误和漏项,并做好贫困户沟通工作,获得贫困户认可。
3.帮扶手册的学生信息要准确,对贫困家庭的学生信息认真登记、核实,对于升学、转学、辍学的,要及时更新有关信息。获得教育补助的,要认真核实了解并做好登记。
4.帮扶手册上的基本信息、致贫原因、帮扶措施等,要前后对照,认真检查,反复核对,确保符合基本逻辑。
5.帮扶手册信息要与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的信息保持一致。对于数据、信息有更新的,帮扶联系人要主动联系,在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中及时调整更新。
6.帮扶联系人要自觉加强帮扶手册规范填写业务学习,用好《三江侗族自治县脱贫攻坚政策汇编》,对帮扶手册规范填写要真学、真懂、真做。确有不懂的地方,要及时向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员虚心请教。
7.帮扶联系人要强化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沉下身子深入群众,加强与贫困户的沟通联系,认真规范填写帮扶手册。对于在“帮扶手册规范填写大提升”专项行动期间,没有按时进村入户开展工作的帮扶联系人,将进行通报批评。
三、加强组织领导
1.要明确自身责任,进一步强化后盾单位和各乡镇的组织管理责任、帮扶联系人的帮扶责任和突击队员的兜底责任。要求贫困村驻村第一书记、“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扶贫)工作队员、新上岗的扶贫信息员,要全程参与“帮扶手册规范填写大提升”专项行动。
2.县直各单位要参照“脱贫攻坚进村入户帮扶周”活动的要求,由单位班子领导分批带队进村入户开展帮扶工作,并坐镇在村里督促帮扶联系人开展工作。开展帮扶活动要认真做好具体工作方案,明确带队领导和帮扶联系人进村入户的时间、工作要求,注意结合单位实际,把力量适度分散,不搞一拥而上,确保单位工作能够正常运行。
3.各乡镇要做好统筹安排,为后盾单位和帮扶联系人进村入户提供必要的便利。在开展工作中,各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要注意收集存在问题,统一报乡镇扶贫工作站汇总后,于8月25日——
前上报综合协调专责小组办公室。
四、做好督促检查
县督查考评专责小组将对各乡镇、各单位开展“帮扶手册规范填写大提升”专项行动的情况进行督查,督查结果通过红榜、黑榜进行通报。
未尽事宜,请与县综合协调专责小组办公室联系。联系人:吴海权,联系电话:0772-8611035,电子邮箱:sjxfpkfldxz@126.com。
三江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综合协调专责小组
2017年7月31日
第三篇:工作协调小组工作职责
枞阳二中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协调小组工作职责
1、协调小组工作职责:加强对全校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领导,建立全校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强化校领导的主导责任和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强化家长监护的法律意识,营造社会关爱氛围。建立协作工作制度,定期召开协作会议,统筹领导和协调全校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成员单位从各自职能出发,发挥自身优势,找准工作切入点,制定并落实相关规划,加大人、财、物投入,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配合、共同推进。求真务实,把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落实到实处。
2、校团委:组织和指导共青团和少先队组织大力宣传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安徽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加强对农村留守流动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防范能力。广泛开展“手拉手”、“留守小队”等活动,加强关爱留守儿童志愿者队伍建设和阵地建设。
3、枞阳二中留守儿童之家:把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教育,促进健康成长工作作为重要的职责,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行动。会同校留守儿童结队老师为农村留守儿童父母及监护人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与服务,提高家庭教育水平。继续推进儿童公益事业,做好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建设工作,为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办实事办好事。推动农村家庭互助关爱留守儿童。充分发挥法律援助服务机构的作用,切实维护农村留守儿童合法权益。
4、校安全工作领导组:大力开展“法律进学校”活动,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纳入普法宣传范围,大力宣传保护儿童合法权益的法规,强化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法制观念、安全防范知识等方面的教育和引导,切实提高他们的维权意识。提高少年儿童及其监护人自我保护的法律意识和能力,提高全社会保护儿童的法律责任意识。发挥基层司法所的职能作用,积极开展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优先受理、精心办理涉及农村留守儿童合法权益的法律援助案件。
5、校后勤工作领导组: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的要求,依法制定保障农村留守儿童平等接受教育的政策,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农村留守儿童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优先满足留守儿童的寄宿学习需求,努力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和监护条件。充分发挥学校作用,主动协调家庭、社会等各方面力量,建立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机制和各项工作制度,保障留守儿童在学校的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加强农民工子女教育,将农民工随迁子女就学问题纳入城镇中小学建设规划中统筹规划,保障农村留守儿童在需要随父母进城就学时能拥有平等就学的机会和条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工作激励机制,打造一支师德高尚、有着高度的责任感和爱心的教师队伍,努力做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
枞阳二中留守儿童之家
第四篇:社会信用信息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桂政办发〔2018〕
号
桂东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加快推进桂东县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工作部门,省市驻桂各单位:
《加快推进桂东县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已经县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桂东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8年6月26日
-1-
加快推进桂东县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33号)、《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实施意见》(湘政发〔2017〕5号)、《郴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实施意见》(郴政发〔2017〕11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以政务诚信、个人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为主要内容,建立健全信用政策法规体系,不断完善社会信用信息平台,着力推进信用记录和信用报告的应用。按照“按照“褒扬诚信、惩戒失信,部门联动、社会协同,依法依规、保护权益,突出重点、统筹推进”的原则,加快构建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积极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氛围。
(二)主要原则
1、政府推动。强化政务诚信体系建设,提升政府公信力,-2- 使政府成为诚实守信的表率。努力打通信用信息的采集渠道,带头使用信用产品,构建信用监管联动机制,使政府成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推动者。加强诚信宣传和失信曝光,推动信用文化建设,使政府成为营造诚信和谐氛围的倡导者。
2、平台支撑。加快推进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完善社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丰富信用信息记录,努力提高信用信息质量。推进社会信用信息的发布和查询工作,实现信用信息的合法公开。按照省、市政府部门具体要求,加快全县统一的社会信用信息平台建设,实现跨部门、跨层级信用信息的充分汇聚与对比应用,实现区域信用信息联动。
3、部门联动。充分调动政府各级部门信用建设工作的积极性,整合工作力量、丰富工作手段、提升工作效率,加强对失信行为的约束和惩戒,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等重点领域信用建设的联系与协调,做好工作对接,及时了解掌握各类信用信息。
(三)工作目标
到2018年底,初步建立覆盖全县企业、自然人、社会组织、机关事业单位的社会信用体系框架和运行机制,基本构成比较完善的信用信息记录、整合和应用机制,为实现信用联合奖惩打下坚实的基础,并在政务、个人及电子商务等重点领域发挥作用。到2020年,社会信用信息平台建成完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全面发挥作用,信用信息得到广泛应用,区域信用共享体系
-3- 持续深化,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在全社会形成共识。
二、主要任务
(一)加强诚信建设
1、加强政务诚信建设。坚持依法行政,将依法行政贯穿于决策、执行、监督和服务的全过程,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在保护国家信息安全、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前提下,依法公开在行政管理中掌握的信用信息,建立有效的信息共享机制。大力推进权力清单制度建设,规范行政裁量权,拓宽公众参与政府决策的渠道,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社会监督和约束。建立健全政府守信践诺机制,完善政务诚信约束和问责机制。建立公职人员诚信档案,将其作为干部考核、任用和奖惩的重要依据。
2、加强商务诚信建设。着重围绕工程建设、工商管理、交通运输、生产安全、食品药品、金融服务、电子商务和小微企业等重点领域,加强企业诚信管理制度建设,大力推进市场主体信用信息的记录、整合、共享和应用,加快完善市场主体失信惩戒机制和严重失信淘汰机制。建立“宽进严管”的市场主体准入监管体系;完善以企业法定代表人任职限制为核心内容的失信惩戒机制。
3、加强社会诚信建设。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立足点,围绕医疗卫生和食品药品、社会保障、劳动用工、交通安全、教育科研、文化体育旅游、知识产权、生态环境等领域,创新社会治理 -4- 和公共服务方式,建立信用信息“红黑名单”制度。
4、加强司法公信建设。严格司法程序,规范司法行为,做好司法信息依法公开工作,积极引导公众参与司法活动,提升司法透明度。完善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制度,建立健全行贿犯罪档案查询与应用的社会联动机制。大力推进司法行政信息公开,进一步规范和创新律师、公证、基层法律服务、法律援助、司法考试、司法鉴定等信息管理和披露手段,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建立各级公安、司法行政等部门工作人员信用记录。
5、加强个人诚信建设。逐步建立以个人信用数据收集、使用、披露为主要内容的个人信用系统。以公务员、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企业法定代表人及相关责任人、律师、教师、医师、评估师、税务师、注册消防工程师、建造师、造价师等技术人员、会计审计人员、房地产中介从业人员、认证人员、金融从业人员等职业人群为主要对象,各有关部门加快建立和完善个人信用形成的信用信息,实现个人公共信用信息的共享交换。建立重点领域个人诚信记录,对重点领域严重失信个人实行联合惩戒。
(二)健全社会信用制度建设
6、推动在行政管理事项中使用信用记录和信用报告等信用产品,重点在招标投标、政府采购、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招商引资、药品采购、产权交易、矿业权交易、食品药品监督、环境保护、产品质量等领域取得突破。在知识产权、机动车驾驶、环境保护、节能监察等领域制定出台专门制度,逐步形成覆盖相关
-5- 行业领域的信用信息管理应用制度体系。重点在政务诚信、个人诚信、电子商务诚信等领域取得突破。研究制定行业信用分类监管办法,明确监管事项、奖惩措施、操作流程、公示渠道等。
(三)完善社会信用信息系统
7、构建信用信息报送清单编制和更新机制。县发展和改革局会同相关单位编制完善桂东县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数据报送清单,明确信用信息记录主体及责任,实现信用信息规范化记录、电子化储存。各相关部门负责编制、维护本部门政务信用信息数据报送清单,并在有关法律法规作出修订或行政管理职能发生变化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更新本部门信用信息数据报送清单。强化信用信息数据报送清单编制和更新工作的监督考核,各有关部门更新完成的信用信息数据报送清单按要求报县发展和改革局备案汇总。
8、完善信用信息共享交换系统。加快完善涵盖市县两级的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建立行业信用信息系统,归集整合行业信用信息,不断完善系统功能。强化县级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与市级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的互联互通。进一步规范信息报送内容、拓展信息报送单位,更好发挥县级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在共享查询、公开公示、联合奖惩等方面的核心作用。
9、建立信用信息归集共享机制。充分发挥市、县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的枢纽作用,凡新建的需要跨部门共享信用信息的业务信息系统,必须通过各级共享交换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原有 -6- 跨部门信息共享交换系统应逐步迁移到共享平台。建立健全政务失信记录、共享和应用机制。推动个人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建立电子商务平台信用信息披露制度。构建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的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发起响应、信息推送、执行反馈、信用修复、异议处理等动态协同功能。按照国家、省、市和我县关于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等信用信息公示工作要求,切实做好“7天双公示”工作,严格进度要求,各相关单位将本单位的“双公示”数据归集且报送到信用平台,数据统计时间从2018年1月起,2018年1月1至2018年6月30日止的“双公示”数据于2018年6月30日前必须报送完毕,2018年7月1日起产生的数据须在数据产生之目起7天内报送完毕。
10、深化“信用郴州”网站服务功能。各相关单位每月至少在“信用郴州”网站中报送一篇新闻,确保所报送的新闻真实可靠,稿件反应的内容必须符合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且具有意义,严禁抄袭、编造新闻稿件。单位负责人要对所报送的宣传稿件严格审核把关,避免出现信息失真或引起歧义,确保新闻内容、文字表达准确。时间跨度过大、时效性已无的新闻不得发布。
(四)加快推进信用信息应用
11、发挥政府示范带头作用,各部门将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的信用信息查询使用嵌入到项目许可、资质认定、财政资金拨付、招标投标等审批、监管工作流程中,覆盖全部行政管理事项,确保“应查必查”、“奖惩到位”。并鼓励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
-7- 在金融服务、市场交易、经济合同、合资合作、劳动用工等经济社会活动中查询应用相关市场主体的信用记录或信用报告。
(五)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
12、不断完善诚信典型“红名单”制度和严重失信主体“黑名单”制度,依法依规规范各领域红黑名单产生和发布行为,建立健全退出机制。各部门在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过程中,根据信用“红黑名单”,对诚实守信者实行优先办理、简化程序等“绿色通道”支持激励政策。健全约束和联合惩戒失信行为机制,全面推动重点领域联合惩戒、行政监管性惩戒、市场性惩戒、行业性惩戒和社会性惩戒,鼓励市场主体、行业协会、舆论媒体在市场交易、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等方面发挥对失信行为的约束作用。
(六)建立健全信用修复机制
13、联合惩戒发起部门和实施部门应按照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确定各类失信行为的联合惩戒期限,明确信用修复规则和办理程序。对在规定期限内纠正失信行为、消除不良影响的,不再作为联合惩戒对象。建立有利于自我纠错、主动自新的社会鼓励与关爱机制,支持有失信行为的个人通过社会公益服务等方式修复个人信用,经相关部门认定后,适度调整联合惩戒期限。
(七)建立健全信用主体权益保护机制
14、建立健全信用信息异议处理、投诉办理、诉讼管理制度及操作细则。有关部门和单位在执行失信联合惩戒措施时主动发现、经市场主体提出异议申请或投诉发现信息不实的,应及时告知信息提供单位核实,信息提供单位要在收到核查通知之日起 -8- 20个工作日内核实,经核实信息有误的应及时更正或撤销,核实无误的继续执行。联合惩戒措施在信息核实期间暂不执行。因错误采取联合惩戒措施损害有关主体合法权益的,有关部门和单位应积极采取措施恢复其信誉、消除不良影响。支持有关主体通过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方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八)加强诚信文化建设
15、以社会成员为对象,以诚信宣传为手段,以诚信教育为载体,大力倡导诚信道德规范,弘扬中华民族积极向善、诚实守信的传统文化和现代市场经济的契约精神,形成崇尚诚信、践行诚信的社会风尚。
充分发挥电视、网络、政府公共服务平台宣传引导作用,结合道德模范评选和各行业诚信创建活动,树立社会诚信典范,使社会成员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使诚实守信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追求。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桂东县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及工作制度见附件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开展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作为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建立健全体制机制,落实人员力量、经费等保障,确保各项联合激励和联合惩戒措施落实到位。结合实际制定具体落实方案或措施,明确工作目标、落实任务、完成时限等,报送县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主管部门备案,并定期汇总报送工作落实进展情况。
-9-
(二)强化宣传教育。各有关部门要围绕诚信建设,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使诚信价值准则深入人心,形成崇尚诚信、践行诚信的社会风尚。要加大对守信典型的宣传和对失信典型的曝光力度。加强重点人群的职业道德建设。深入开展公务员诚信守法和道德教育。引导广大市场主体依法诚信经营,树立“诚信兴商”理念,在全社会形成褒扬诚信、惩戒失信的社会环境。教育机构和共青团组织等要加强对学生和青年群体的诚信教育,提高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广泛开展信用教育培训。
(三)加大技术支撑。各有关部门要按照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总体设计和落实“双公示”工作的现实需要,加快推进各类网站、平台等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实现与省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和“信用郴州”网站互联互通,确保各类信用信息数据准确、高效、便捷地实现交换共享与公开公示。“信用郴州”网站将开辟专栏按时公示有关信息。
(四)完善评估考核。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本方案落实工作的监督检查,按照“谁产生、谁提供、谁负责”的原则,将公示信息的及时性、全面性和准确性列为重要考核指标和考核依据,采取多种形式,开展考核工作。县人民政府将对社会体系建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附件:1.桂东县社会信用信息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及工作制度
-10- 附件1:
桂东县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及工作制度
一、领导机制
县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由县委副书记、县长伍志平担任组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刘真担任常务副组长,县政府副处级干部黄嘉荣担任副组长。
县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由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委编办、县政府办、县综治办、县人民法院、县人民检察院、县发展和改革局、县经济和科技商务局、县教育局、县公安局、县民政局、县司法局、县财政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国土资源局、县环境保护局、县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县交通运输局、县水利局、县农业局、县林业局、县文化体育广电新闻出版局、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县统计局、县档案局、县审计局、县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县人防办、县房产管理局、县畜牧兽医水产局、县农业机械化管理局、县地方税务局、县国家税务局、县食品药品工商质量监督管理局、县政府办(法制办)、县电子政务信息中心、县工商业联合会、共青团桂东县委员会、县政府办(金融办)、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桂东县分公司、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桂东县支行、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郴州桂东支行、湖南桂东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桂东县支行等46个部门和
-11- 单位组成。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发改局,由县政府分管副主任担任办公室主任,县发改局主要负责人担任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县食品药品工商质量监督管理局、县电子政务信息中心主要负责人担任办公室副主任。
领导小组成员为各部门、各单位分管领导。领导小组成员因工作变动需调整的,由相应人员自然递补。
二、主要职责
(一)县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履行以下职责:
1、统筹协调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相关工作,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
2、研究制定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长期规划;
3、推进建立信用标准和联合征信技术规范;
4、协调推进政府信用信息资源整合和交换,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体系,推动信用信息的开放和应用工作;
5、指导、督促、检查有关政策措施的落实;
6、协调推进信用文化建设和诚信宣传工作;
7、承办县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县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主要负责领导小组日常工作的组织、联络和协调;根据领导小组成员的提议或成员单位的建议,研究提出相关工作议题;以简报形式汇总并通报成员单位有关工作情况;协调、督促成员单位履行工作职责和落 -12- 实领导小组决定事项;承办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事项。领导小组办公室设联络员,由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有关科室负责同志担任。
三、工作要求
各成员单位要统一认识,按照职责分工,主动研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有关问题,积极参加领导小组会议,认真落实领导小组布置的工作任务。要加强沟通配合和信息共享,相互支持,认真做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有关工作。对工作推进不力的予以问责或追责。
-13-
抄送:县委各部门,县人武部,县人大各办委,县政协各办委,县人民法院,县人民检察院,县工商联,各人民团体。
桂东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8年6月26日印发
-14-
第五篇:大连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大连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直属机构,各有关单位:
现将《大连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自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五年九月二十六日 大连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推动和规范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进一步明确建设目标、任务和工作步骤,根据《大连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总体规划》(大政发〔2003〕98号文件印发),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加快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健全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的战略任务。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指出:“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条件,也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省委九届十次全会和市委九届十次全会在建设和谐社会有关决议中也提出建设诚信社会的要求。建立社会信用体系,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道德水准,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营造互信互利的社会氛围;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完善政府管理方式,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有利于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市场体系,促进商品和生产要素的流动;有利于优化投资和贸易环境,促进交易正常发展,降低社会交易成本,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扩大对外开放,进而推动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加快推进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对建设国际航运中心、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优化经济社会发展软环境、创建文明城市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市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要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遵循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基本方略,加速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现代社会信用制度。以建设“诚信大连”、构建和谐社会和搭建社会信用体系基本框架为基础,综合抓好宣传教育、信用立法、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培育信用市场等工作,整合资源,齐抓共建,切实加快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步伐,为大连市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创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
(二)基本原则
要按照政府推动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原则建设社会信用体系。一是政府引导推动、创造环境。政府推动信用体系建设的着力点是搞好规划、制定标准和规则、营造环境、培育需求、协调监督、提供服务,不参与商业化的信用服务活动。要统筹协调,加强信用监管。实行市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搭建信用监管技术平台,整合信用资源,实现信用数据资源共享和信用信息互联互通。二是推动信用服务市场化运作,实行特许经营、专业服务,在促进信用服务行业发展的同时,依法规范和监管信用服务行业的经营行为。
(三)总体目标
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到2010年,社会公民的道德水准、企业信用管理水平和政府部门的公信力显著提高,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基本形成;信用制度体系基本完善;建立统一的信用信息发布平台;制定统一的企业、个人信用评估标准和方法;按照“失信惩戒”和“守法便利”的原则,建立失信惩戒、守信激励机制;信用服务行业监督管理体制基本形成;面向企业和个人,覆盖经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社会信用体系基本建立。
三、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
(一)完善制度
出台《大连市社会信用信息征集、披露管理暂行办法》。建立健全我市信用制度和信用相关标准,制定信用征集、信用评估、信用查询、信用公示、信用监管等管理制度。
责任单位:大连市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领导小组办公室、市软环境建设办公室、市政府法制办
(二)大力开展“诚信大连”宣传教育 组织全市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整规办会同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司法部、教育部、全国总工会联合下发的《关于开展社会诚信宣传教育的工作意见》(整规办发〔2003〕25号)、《关于开展“共铸诚信”活动的通知》(文明办〔2003〕7号)以及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和其他宣传方式加强对全社会的诚信教育。
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精神文明办、市直机关工委、市教育局
(三)建立诚信政府
在各级政府机关中广泛开展以诚信机关为主题、以“诚信服务、执政为民”为内容的诚信机关创建活动,加大市级机关诚信体系建设,形成社会对机关部门承诺的监督网络,促进机关公开、公平、公正地行使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不断提高市民对机关诚信的满意度。继续推行社会服务承诺制、行政执法公示制,建立高效的投诉处理机制。
提高政府公信力,建立和完善行政审批责任制和过错追究制,实行公务员信用承诺制度,建立政府信用数据库(公务员数据库,政府机构数据库,机构职能数据库,社会对政府各职能部门评定记录数据库等)。深化政务公开工作,继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施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招标拍卖、建设工程项目公开招投标、产权交易进入市场等 “阳光工程”。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完成党政内网二期工程,建设口岸公共信息网络平台、市信息资源管理中心、软件测评中心和网上报税、网上工商监管、网上公安系统及企业诚信平台。
责任单位:市政府办公厅、市直机关工委、市政府法制办、市工商局、市公安局、市港口口岸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国资委、市建委、市人事局
(四)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体系
我市企业信用体系作为全市诚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规划建设了企业信用体系的基本框架,科学构架了全市企业六大系统,即:企业信用信息数据系统、企业信用管理系统、企业信用档案管理系统、企业信用监控系统、企业信用评价系统和企业信用公示系统。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完善企业信用数据库、建立个体工商户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信用体系、改进和完善企业信用公示系统。1.研究企业信用信息发布披露、社会咨询、网络链接、信息共享的法律依据和基本要求,整合相关部门有关企业信用信息,建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诚信评价体系,建立、完善企业信用法规体系。
2.建立健全企业税收信用奖惩机制。深入探索在税收信用等级评定中的奖惩机制,加强对纳税人的管理。在法定的范围内,依法建立对A级信用等级企业的税收优待政策和对C级信用等级企业的监控制度,规范纳税人主动遵守税收法律、法规,激励纳税人依法纳税、诚信纳税。
3.开展企业质量诚信建设。一是组织专家制定质量诚信等级评价管理办法及相关的规章制度,对评价的内容和标准、从事评价工作的中介机构、评审的组织和程序、监督管理、审批和公告等事项作出明确规定。二是进一步完善企业产品质量档案,为建立质量诚信评价体系奠定基础。三是大力推进名牌战略的实施,激发企业争创名牌产品的内在动力。四是扎实做好市场准入管理,对87种主要工业产品实行生产许可证制度,对米、面、酱油等关系人身健康的食品实行市场准入制度,并加贴“QS”标志,引导正确消费。
责任单位:市工商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质监局、市经委、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商业局、市卫生局、市信息产业局、市农委、市劳动保障局、大连银监局、人民银行大连市中心支行、大连海关
(五)开展“诚信兴商”活动
开展“诚信兴商”宣传,组织反商业欺诈专项整治,制定出台《大连市商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充分利用大连市商业局的网络平台,建立商会、行业协会会员企业信用档案,加快实现与税务、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管、劳动保障、卫生、公检法等部门信用信息互联互通。以全国商业信用中心和北京商业联合会制定的《全国商业企业信用等级分类标准》和《全国商业信用等级行业评估管理办法》为依据,评定大连市商业信用企业和推荐全国商业信用企业。
责任单位:市商业局、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
(六)加快金融信用体系建设
人民银行大连市中心支行、大连外汇管理局、大连银监局、大连证监局、大连保监局应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根据日常监管需要和业务特点,分别建立和完善信贷、外汇、证券、保险、期货等各项信用管理制度。商业银行、涉汇主体、证券机构、保险公司、期货经纪公司之间要建立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对失信行为进行联防。
率先在保险行业进行信用体系建设试点,以监管者信用为先导,以保险从业人员诚信建设为基础,以保险机构信用建设为重点,以被保险人信用建设为依托,加快推进“保险监管信用、保险主体信用、被保险人信用”三位一体的保险信用体系建设,全面提高保险业从业人员的信用意识和道德水准,培育保险信用文化,树立“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行业风尚,促进保险机构诚信经营,实现我市保险信用状况的根本好转。
责任单位:市政府金融办、人民银行大连市中心支行、大连外汇管理局、大连银监局、大连证监局、大连保监局
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实施步骤(2005—2010年)
按照5年左右建成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基本框架的设想,具体实施分为4个阶段:
启动阶段。2005年9月底前,按照“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的原则,完成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总体规划方案设计。2005年10月底前,出台《大连市社会信用信息征集、披露管理暂行办法》,深入开展诚信教育、宣传和动员。
具体实施阶段。2006年年底前,建立健全我市信用制度和信用相关标准,出台信用征集、信用评估、信用查询、信用公示、信用监管等有关管理制度,初步建成同业征信、联合征信信息平台,开展行业和个人征信试点工作,政府信用体系基础工作取得进展,根据信用市场的发育状况,开展企业和个人信用评级试点。
全面推进阶段。2007年年底前,进一步完善信用体系的法律法规,提高信用行业的监管水平,推进诚信政府建设工作,整合有关部门的信息,基本建成全市企业和个人的信用信息数据库,搭建信用信息监管平台,开始联网运行,培育信用产品市场需求,促进信用中介服务机构发展。
完善阶段。到2010年年底前,初步构建起覆盖政府、企业及个人的社会信用信息系统,完善政府、企业、个人信用平台,建立信用综合网站,构建起与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信用体系,形成市场化运作机制。
五、工作要求
(一)组织保障。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由大连市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负责研究拟定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工作规划和相关的标准、制度、政策措施,并组织实施。以电子政务网络平台为基础,建立全市的信用信息发布平台,监管全市社会信用系统的运行和信用行业的规范发展。市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按职能分工负责。各地区、各部门也应明确组织领导和工作机构。
(二)制度保障。各地区、各部门要根据本方案要求和工作分工,制定各自的具体工作落实方案并组织实施。
(三)投入保障。各级政府及部门要进行人力、财力、物力投入,为该项工作正常推进提供必要的资源保证。
(四)监督保障。一是各相关责任单位要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加强沟通协作;二是要将该项工作纳入部门目标考核和开门评议中统一考评;三是加强督促检查,保证工作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