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林业科技发展问题初探
林业科技发展问题初探
[摘 要]本文对我国林业科技发展的相关进行了分析。根据我国现代林业科技在不同时期的发展特点,对每个阶段林业科研组织机构和人员概况、林业科研体制以及林业科研重点内容等方面进行了总结,为从事林业科研管理和林业科学研究工作的林业工作者及相关决策提供基础的数据支持。
[关键词]林业 科技 发展
中图分类号:H6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2-0197-01
一、我国林业科技发展的有利条件
1、林业科技发挥第一生产力作用促进了林业建设的发展,为后者进入市场经济轨道运行奠定了物质基础。
2、我国林业科学技术已取得一批林业科技成果,林业科技体制自1985年改革以来,在科技面向经济建设,进人经济建设主战场,科技运行机制、结构调整和放活科技人员政策等方面进行了探索性的改革,特别是把成果推广应用、发展科技产业作为改革的突破口,增强了自我发展能力。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为林业科技工作提供了新的机遇,注人了强大的推动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持续林业已势在必行,林业生产在市场经济引导和求生存求发展中必须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降低成本、增加高附加值上来,才能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4、林产品主要是木材和林区产品,包括林区“绿色食品”,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市场需求会日趋增大,供需矛盾的加剧和木材及林产品价格的上扬,使林业进人市场处于有利地位。
5、世界性环保运动迅速发展,林业作为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产业,间接地对市场经济发展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6、许多林区位于边境地区,具有明显的地缘优势,将为林业进入国内、国际两大市场创造有利条件。
以上是我国林业科技发展的有利因素,但更多的是限制因素,这是由林业科技工作本身的规律和特点所决定的,充分认识这些特点,对促进林业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二、我国林业科技发展的限制因素
1、我国森林资源少,覆盖率低,分布不均。
2、我国林业尚未形成产业体系,生产周期长,发展缓慢,经济效益不明显。
4、林业生产只重视资金、固定资产投人,而忽视政策、科学技术、人才的投入,形成外部经营环境差,内部活力不强,生产技术落后,经济效益不高的局面。
3、林业生产政企不分,管理体制不顺。
6、林业科技投入疲软,“供血”机能不足,“造血”功能乏力。
三、由于上述特点,决定了我国林业科技的一些规律和特点
1、科研周期长、风险大、地域差异显著,相当一部分成果不能直接进入市场,即社会公益型研究部分不能进人市场,仍需国家扶持或社会资助。
2、林业科技的保密性、垄断性极差,很少能申请到专利,其价值的模糊性,使用价值的特殊性,成交的滞后性,流通中的风险性,仲裁的复杂性,都决定了林业科技成果很难实现应有的价值交换。
3、林业科研具有连续性、稳定性,在政策上应相对稳定,才能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加速林业成果的产出。
4、林业生产和科研具有多元目标和效益,即除提供林产品外还有社会、生态效益,这使林业劳动者的劳动价值常常无偿地转移到社会其他部门。
5、林业生产企业是科技进步的主体,但其缺乏经营能力,缺乏依靠科技进步的意识,紧迫感、动力和刺激机制不足,直接影响了科技工作。
四、建立我国国情的林业科技运行发展机制
1、加强林业科技研究平台建设,为林业科研提供基础条件
为了配合科技体制改革,加强林业应用基础研究和林业高新技术研究,林业部(现国家林业局)注重加强实验室、工程中心及野外生态系统定位站等科技研究平台建设,组织建成了一批部(局)级重点实验室、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及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同时,建立了一批试验示范区,为开展研究、加速科技产业化提供了有力的平台和支撑。
2、贯彻实施中长期林业科技发展纲要,林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短周期工业用材林定向培育和高效利用技术》《生态林业工程技术》《现有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和保护技术》《木材深度加工和高效利用技术》《森林植物资源多效利用的研究》《软科学在林业科学决策和现代化管理中的应用研究》《林业应用基础研究》7项科技战略目标、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围绕上述7项科技战略目标、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林业部(国家林业局)任第一组织单位的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共有16项,参与组织的攻关项目、主持其他项目中的课题和专题多项,主要开展了农林动植物育种工程、农林生物质工程与重大农林生物灾害防治等方面的研究。
3、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林业科学技术
为了学习各国先进和适用的林业科学技术及管理经验,国际合作与学术交流活动受到高度的重视。这一时期,通过多种渠道争取资金,为林业科研和推广机构购置大量的先进科研测试和推广实验仪器,请进外国咨询专家,同时为林业科研工作人员提供大量的出国培训和短期考察机会,以及组织专题出国培训团,如《林木制浆造纸和林木种苗生产》《森林资源监测与开发技术、流域防护林》《防治沙漠化工程建设》《林业生态环境管理与监测技术》《植被恢复技术管理》《湿地保护技术》等高中级管理和技术人员出国培训团。我国林业科技发展打破了以往相对封闭的科技环境,提高了研究水平,缩短了与国外先进国家的技术差距,把我国林业科技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为促进林业科技进步、培养人才、提高林业科技贡献率做出了重大贡献。
4、将林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放在首位,狠抓科技成果转化
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环节,是当前科技兴林的首要任务。1993年,林业部科技开发服务中心成立。在1995年召开的全国林业科技大会的文件中,将大力推广应用先进适用的技术为加速林业发展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摆在首位。通过多年摸索,确立了10大类技术的推广应用,为发展山区经济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建立了山区林业六大产业。同时,推广计划、财务、生产和科技部门四位一体成果转化运行机制,使得林业推广工作迅速加快,为了进一步深入研究林业科技成果推广新的运行机制,从1992年起,林业部在全国建立了不同类型林业技术试验示范区。截止1998年底,经原林业部或国家林业局正式命名挂牌的试验示范区共51个,省、市、区也建立了一批示范县、乡、村,已覆盖全国24个省(市、区),初步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林业科技开发推广示范网络,林业科技开发推广服务体系基本建成。这期间,以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为平台,国家林业局对取得的林业重大成果进行了推广,以国家级火炬计划林业项目为平台,培育塑造并改造提升了部分大中型企业。
5、逐步开展林业专利及林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工作,成效显著
我国于1985年开始实施专利法,林业部于1985年9月在科技司成立专利管理处,该机构具有执法和管理的双重职能。部有关直属单位,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林业主管部门也有专人专管或兼管此项工作。
6、强化林业科技投人
林业和林业科技是社会公益事业,受益的是全社会和农牧业等部门,应建立以政府投人为主、多渠道拨款的资金支持制度。林业社会生态效益高而自身经济效益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无论在产品市场还是在经济资源竞争中都处于较弱的地位.林业科技事业也如此。因此,国家和地方财政要尽力保证林业科技的投资。
第二篇:林业可持续发展论文林业发展论文:浅议湖北林业科技发展问题与对策
林业可持续发展论文林业发展论文:
浅议湖北林业科技发展问题与对策
摘 要:
当前,我国林业已进入从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的重要历史时期,林业的重要地位进一步凸显。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科教兴林、人才强林战略的实施,促进林业科技工作更好地服务林业三大体系的建设,分析了湖北林业科技发展现状,指出当前林业科技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十二五”林业科技发展战略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
湖北林业科技;发展问题;建议;对策
林业既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公益事业、又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具有多种功能的基础产业。2009年6月,在中央林业工作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对新时期林业的地位作了精辟概括,明确指出,林业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具有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具有基础地位,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特殊地位。回良玉副总理对新时期林业承担的使命进行了科学分析,明确指出,实现科学发展必须把发展林业作为重大举措,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把发展林业作为首要任务,应对气候变化必须把发展林业作为战略选择,解决“三农”问题必须把发展林业作为重要途径。我国林业发展进入到一个十分关键的时期。林业已成为国家发展全局中的一个战略重点,地位越来越重要,任务越来越繁重。湖北省地处长江中游、祖国腹地,是中部崛起的重要省份,是我国的林业大省、湿地大省,是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所在地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地,生态地位十分重要。2009年伊始,湖北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
设“两圈一区”的宏大生态文明建设构想。2009年9月,湖北林业工作会议确立生态立省战略,湖北林业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发展现代林业,离不开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加强科技创新,充分发挥林业科技在现代林业发展中的支撑、引领和带动作用,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基本要求。发展现状
1.1 自主创新研究取得新突破
“十五”以来,全省共承担国家、省部级各类林业科研项目300多项。其中:林业科研项目200多项,林业技术支撑与示范项目100多项。国家级重点科研、推广及科技支撑项目30项,全省“十五”以来取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100余项,获省部级三等奖以上科技成果55项。其中:一等奖5项、二等奖20项,获国家专利5项,制订林业技术标准22项。
1.2 科技推广取得新进展
“十五”以来,我省共组织推广林业科技成果70多项,辐射推广面积120多万公顷,新增产值190亿元。每年组织千余名科技人员开展科技下乡活动,举办现场技术培训、技术咨询、技术示范2 000余场次,发放各类技术资料15万册(份),培训各类技术人员和林农50万人(次)。活动范围遍及全省近1 000个乡镇。
1.3 科研、推广体系基本形成
全省现有县级以上林科院(所)78个,其中省级1个,中外合作科研机构1个;各级林业科技推广中心(站)94个,其中省级1个,即湖北省林业科技推广中心,市(州)级13个,县(市)级推广站80个,建站数比率达96.00%。国家级、省级科技兴林示范市(县、场)3个,林业中等专业
学校4所,高等职业学院1所。
1.4 科技合作领域不断拓宽
近十年来,先后与日本、德国、美国等10多个国家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实施了国际科技合作项目20项。先后派出科技考察、培训、交流等团组35批300人次,邀请国外来访专家200人次,引进用材树种、经济林木、花卉品种等230余种。2001年以来,与中国林科院合作承担林业科技支撑项目5项。2005年5月,省林业局与北京林业大学签署了人才培养科技合作协议。2008年10月27日,湖北省人民政府与中国林科院在京签署了全面科技合作协议。2008年12月16日,国家林业局与湖北省政府签署合作备忘录,合建武汉城市圈国家现代林业示范区,正式启动我国首个以城市圈为核心的现代林业示范区建设。
1.5 科研条件和基础设施得到一定改善
近年来,湖北省速生丰产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立、国家林业局林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武汉)挂牌成立、武汉城市圈国家级现代林业示范区建设启动、国家油茶科学中心北缘地区育种与栽培实验室挂牌成立等科技攻关平台相继搭建,科研条件得到改善,夯实了发展基础。同时,农业转化资金项目,引进国际先进农业技术(“948”项目),林业科技支撑项目,“十五”、“十一五”攻关项目等一批国家、省重大重点科技项目的立项实施,提升了我省林业科技创新能力。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对林业科技工作重视不够
长期以来,林业普遍被视为是“靠天吃饭”的产业,只是“挖坑栽树”而
已,有无技术、技术水平高低不是林业发展速度和质量的关键所在,很大程度上对科技工作缺乏应有的思想重视和资金支持,以至对科技工作是谈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据统计,“十五”期间,我省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仅为35.00%左右,科技发展对林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低,仅为30.12%,大大低于同期浙江省50.00%,49.00%的水平。
2.2 科技项目重点不突出
目前,省科研项目特别是具有本省特色的重大重点学科项目缺乏整体性、连续性和长期性,重点不突出,研究内容重复分散,深度不够,仅停留在一般的常规应用水准,有时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缺乏长期的科学规划。
2.3 科技创新能力薄弱
一是科技成果总量不足。随着林业重大工程的迅速推进,现有科技成果已难以满足林业建设的迫切需要,科技成果产出速度更赶不上林业建设任务的增加速度。二是科技成果结构性短缺。优秀成果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数量偏少,服务于生态建设的技术严重不足;带动林业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和产业化技术尤为缺乏。三是科研项目特别是具有本省特色的重大重点学科项目缺乏连续性,重点不突出,研究内容重复分散,深度不够。建议与对策
3.1 振兴科技事业,实施六大林业重点领域及重点学科研究项目 3.1.1 湖北主要栽培树种良种选育与繁育技术研究
针对我省主要栽培树种良种选育滞后、林业生产良种使用率较低等问题,在加强湖北主要栽培树种种质资源收集、保护的基础上,加大种质创新力度,将生物技术与常规技术结合,培育优质、高产、多抗的优良林木新品种。
3.1.2 森林资源高效培育及利用技术研究
针对全省每年木材缺口大,木材结构性供需矛盾突出,经济林产量不高、质量差等问题,在资源和环境永续利用的前提下,发展用材林和经济林生产,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对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县域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3.1.3 重大森林灾害预防与控制技术研究
针对严重危害我省森林资源的病害、虫害及森林火灾等,重点应用高新技术,开展森林火险预测预报研究,以指导防火工作和防火力量的安排。加强松材线虫等重大林业有害生物动态监控和预警研究,采用综合技术控制重大森林灾害。加强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技术研究,提高疫源疫病预警能力,防止传播危害,维护国家公共卫生安全,饲养动物卫生安全,保护野生动物资源。
3.1.4 陆地生态系统定位研究
针对我省林业重点生态工程、三峡和丹江口库区生态环境问题,重点开展生态修复和生态系统监测和评价的关键技术研究,为我省重点区域生态系统的保护、修复和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3.1.5 林业生物产业开发技术研究
针对我省生物质产业发展的需求,主要以生物质能源、生物质材料关键技术研究为重点,充分挖掘利用林业生物质资源优势,开发生物柴油、生物酒精、固体成型燃料等能源产品及技术,提高林业生物质的创新能力,培育林业生物质新兴产业。
3.1.6 数字林业应用技术研究
以服务林业资源监测与利用、林业重点工程建设为目标,以信息技术在林业中的应用为主体,建立林业信息管理与服务平台,建设全省数字林业应用网络系统。
3.2 深化林业科技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全省林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3.2.1 林业科技合作共建机制
积极推进与中国林科院的省院联合共建,以协作攻关、支撑发展为目标,以重大工程科技支撑项目和科研合作项目为纽带,建立开放、协作、共享、双赢的合作共建机制;鼓励和推进我省林业科研机构与农业院校及综合性大学、外省林业科研院所、中国科学院相关院所、地方农业科学院等开展科研协作;组织全省林业科技力量联合攻关,形成产学研多种形式结合的新机制,提高我省林业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强国家林业局“948”项目、国家外专局引智项目、省国际合作项目的争取工作,开展技术引进与创新。
3.2.2 林业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体系
以具有较强研究开发和技术辐射能力、具有良好技术基础的优势企业(集团)为依托,充分挖掘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研究力量和成果储备,产、学、研相结合,建设若干个林业企业技术研发中心,主要开展林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产品的研究开发,提高林业企业的技术开发能力,增强林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2.3 林业科技推广与技术服务体系
完善科技推广体系,建立以省、市、县、乡四级林业科技推广机构与林业科技示范基地相结合的林业科技推广体系。以林业技术协会、林业合作组织、培训基地、信息服务网络为依托的技术服务体系,组建全省林业科技推广网络,促进林业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应用。
3.3 搭建科技创新平台,提高林业科技创新能力 3.3.1 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
加强科研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创造条件争取新建森林资源培育、林木种质资源创新与遗传改良等省级重点实验室,提升我省林业的原始创新能力。切实加强湖北省速生丰产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武汉城市圈国家现代林业示范区建设,国家油茶科学中心北缘地区育种与栽培实验室建设。争取新建经济林木种苗繁育、森林灾害防控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提高我省林业的工程化技术水平,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及推广应用。
3.3.2 森林、湿地生态定位研究站建设
根据国家森林、湿地生态定位综合研究站建设规划布局,结合我省实际,拟在神农架林区、星斗山、后河、九宫山、大别山、大洪山、洪湖、龙感湖、三峡、丹江口等生态区位十分重要的地区建立10个森林、湿地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并依托这一体系在省林科院建立起湖北省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定位研究与管理中心。
3.3.3 林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进一步完善省林产品质检站基础设施,拓展林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功能,全面提高湖北林产品市场竞争力。加强林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管理体系建设,建立完善的制约机制、保障机制和技术探索机制,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3.4 加速成果转化,引领新兴产业 3.4.1 深入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
通过组织林业科技单位和林业科技工作者送科技下乡,把科技成果、先进
适用技术迅速普及到林农及林业生产实践中,实现科技兴林、科技扶贫、科技富民。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方式,推进科技下乡的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把科技下乡活动真正办成一个大品牌。
3.4.2 切实加强大工程建设的技术推广和成果转化
以林业重点工程为载体,积极组织实施科技推广与示范工作,着力研究解决重点工程建设中的技术瓶颈和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等问题。在重点工程管理上,实施科技支撑与工程立项、拔款、验收三同步,提高重点工程的科技含量。
3.4.3 加快创建林业科技产业园
创建现代林业科技产业园区,是加快构建现代林业产业体系,推进湖北现代林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举措。在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我们一定要抓住国家鼓励绿色产业发展有利时机,加大对现代林业科技产业园区建设力度,并通过园区的建设,使之逐步形成产业集群、技术集成、人才集聚、产品关联的新型工业化发展基地。
参考文献
[1]
吴鸿.“十五”浙江林业科技发展报告.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第三篇:林业科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林业科技推广工作存的问题及建议
一、林业科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林业科技项目财政投资不足,不利于项目的后期管理。由于财政补助资金仅够购买种苗及开支部分肥料、整地、植苗等费用,基地建成后至投产前缺乏管理资金,特别是白夹竹低效林改造项目,必须连续3年投入进行综合改造措施才能达到预期目标,因此资金匮乏成为影响项目建设成效的重要因素。
(二)林业科技项目建设规模小,不具备规模化经营条件,实施产业开发潜力受影响。
(三)林业科技推广经费缺乏,工作开展困难。由于财政没有将林业科技推广经费列入预算,县级林业科技推广机构科技推广工作经费缺乏,工作开展困难。乡镇林业站为差额拨款事业单位,由于没有经费收入,工资难保。国有林场(所)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由于没有其它收入,职工只有靠从事天保工程建设获得部分劳务费,国有林场及经营所没有其它经济收入。基层林业单位只能从各方面挤出一点儿资金来用于林业科技工作,但这只能是杯水车薪,不能满足正常工作需要
(四)信息闭塞,科技推广项目筛选困难。由于县级林业科技人员很少参加诸如林业科技交易会、科技产品博览会、学术研讨会等林业科技相关活动,加之信息宣传报道较
少,无法获得最近先进实用林业科技成果推广资料,找不到适合本地的林业科技推广项目,林业生产仍沿袭传统落后的生产经营措施,生产力水平较低。
(五)林业产业开发人才奇缺,产业经济落后。由于我县大多的林业专业技术人员主要所学专业为林业、森保等,擅长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但对从事林业产业开发就比较困难,不具有从事林业产业开发的前瞻性思维,没有掌握林业产业开发的关键技术,对项目选择、品种引进、生产经营技术、产品加工等把握不准,造成经营粗放,林产品加工业不发达,从事林业产业开发效益差,产业经济落后。
(六)科技推广机构设备落后,不适应现代林业科技工作的需要。县上虽然成立了林业科技推广机构,但由于财政无科技推广经费预算,上级部门对县级林业科技推广机构建设几乎没有资金支持,科技推广机构缺乏必要的设备,已经不适应现代林业发展的要求,制约着林业科技工作的开展。
二、我县今后林业科技工作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现代林业观念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坚持生态优先的前提下,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建设生态化的思路。大力推广林业实用先进技术,积极实践、探索和总结现代林业经营措施,提高和发展林业生产力水
平,加快林业两大体系建设。
(二)林业科技工作遵循的原则
1.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处理好森林资源培育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实现森林资源的持续增长和合理利用。
2.坚持综合开发与集约经营相结合的原则。资源培育、利用与产业发展相结合,与发展山区经济相结合。抓好竹产业基地建设,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加大综合开发力度,发展林产品工作。
3.坚持林业科技工作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者的原则。林业科技工作要着眼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搞好林业产业开发,绿化美化农村环境,着力改善和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及生存条件。
(三)“十二五”期间林业科技工作具体打算
1.搞好林业科技工作人才的培养
一是县林业局有计划地每年对农村基层干部、林业职工和林农进行林业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劳动技能,培养科技兴林的带头人。二是对现有林业技术人员有计划地送到大专院校及科研院所深造培养。
2.强化措施,进一步加强林业科技推广力度
继续推行和完善林业科技推广服务责任制,制定激励措施,完善科技推广工作考核奖惩办法,强化科技推广服务监督管理职能,把林业科技推广工作推上新台阶。
3.“十二五”期间林业科技创新及科技项目规划
(1)优良笋材兼用竹种植推广示范基地建设项目 利用最新科研成果,建立优良笋材兼用竹种植推广示范基地10000亩。
(2)速生丰产林栽培技术推广项目
搞好速生丰产用材林技术引进及推广工作,大力培育速丰林,为实施森林分类经营奠定基础,提高商品用材林单位面积产量,缓解木材供需矛盾。
(3)森林经营措施研究项目
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带,根据不同类型森林培育目标,采用不同经营措施,以期实现经营效果的最大化目标,提升林业经营管理水平。
(4)经果林丰产技术推广项目
我县结合林业两大工程营造了大量经果林,需要大力推广经果林丰产经营管理技术,促进早产、丰产、优质,调整林业结构,壮大林业产业。
(5)石漠化治理项目
根据我县实际,引进先进的抗旱育苗、集流与土壤蓄水保育造林、树种优化配置等技术,对石漠化地区、潜在石漠化地区进行治理和保护,改善生态环境。
三、建议
(一)增加科技投入。一是各级财政要加大对林业科技推广工作经费的投入,将科技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体系。二是要增加林业科技项目后期管理的资金投入,便于实现集
约经营,提高项目建设成效。
(二)加强技术培训。由于基层林业科技工作单位信息闭塞,与林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联系又较少,希上级要进一步搞好基层林业科技人员的培训工作。
(三)增强信息沟通,及时编撰先进适用推广技术项目手册并下发。
(四)加强科技推广机构的建设。上级要加大对县级林业科技推广站的扶持力度,配备比较先进的科研及办公设备,改善科技推广设施,以利于更好地搞好林业科技工作。
第四篇:广东省林业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
广东省林业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
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肩负着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改善生态状况、保障国土生态安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多样化需求的重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林业工作,林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突破林业发展瓶颈、转变林业发展方式的主要推动力。为进一步增强科技支撑和引领作用,加快推进科学发展现代林业、建设广东现代林业强省,根据国家和省有关科技发展规划及国家林业局《林业科学和技术“十二五”发展规划》、《广东省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等,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林业科技发展回顾
(一)林业科技发展成就。
“十一五”期间,我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改革创新,科学发展生态、民生、文化、创新、和谐等“五个林业”,成功应对了雨雪冰冻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林业各项工作取得了辉煌成就,林业科技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45%。林业科技创新成为了广东林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1、省财政首次设立了省级林业科技专项资金。为有效整合和充分发挥林业科技资源优势,快速提升我省林业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广东现代林业建设的科技支撑水平,经省政府批准,省财政于2008年设立了省林业科技创新专项资金,这是我省首次设立的林业科技专项资金。从2008年至2010年,省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1000万元,用于开展优良乡土阔叶树种和珍贵用材树种良种选育及高效栽培、工业原料林资源培育和高效利用、生态公益林可持续经营与效益监测评价、林业防灾减灾等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专项实施已取得初步成效,并构建了油茶、乡土树种、珍贵树种等研发团队,有力地促进了产学研合作。专项资金的设立对我省林业科技创新与示范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2、林业科技攻关取得重要成果。重点开展了林木良种选育、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建设、木材加工利用等关键技术攻关,收集保存了一批优良乡土阔叶树种种质资源,攻克了一批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选育出的湿加松优良杂种组合材积生长量比湿地松提高100%~240%,扦插成活率达80%以上;湿加松、高脂马尾松快繁育苗实现了产业化;黎蒴扦插及相思、南洋楹、樟树组培育苗技术取得突破。桉树人工林地力维护技术、南洋楹速生丰产栽培技术、湿加松人工林密度控制和土壤管理技术,红锥、黎蒴等乡土阔叶树种菌根苗培育、丰产栽培技术等研究也取得新进展。生态公益林树种选择、配置模式、低效林改造及高效生态林恢复与重建等技术进一步完善;森林生态效益监测评价研究也全面展开。3S技术在森林资源管理、森林病虫害防治和森林防火等方面进一步得到应用,摸索出了一套生态防控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薇甘菊综合防治技术,引进的绿僵菌及其配套技术成功消化吸收并应用,配制的绿僵菌复合剂防治桉树苗木白蚁取得良好效果。黎蒴人造板生产、木材保护技术更加成熟。“十一五”期间,共有17项林业科技成果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4项成果获得梁希科学技术奖;申请林业植物新品种权18个,其中授权5个;42个品种通过省级林木良种审(认)定,其中有13个油茶品种通过审(认)定。
3、林业科技创新示范平台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大力加强林业科研开发、资源共享、成果转化等公共科技创新和支撑平台建设,促进了全省林业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共享和信息交流,提升了我省林业科技创新和示范的能力。广东林业高科技园区重点建立和完善了林木种质资源保存库、林木遗传育种实验室、标本馆等设施,引进了林木专用肥等一批开发项目,园区基础设施和科研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建立了一批省级林业科研推广示范基地,省级(东江)林业科研试验示范基地已建成优良乡土阔叶树种、桉树、相思、湿加松、速生高脂马尾松及能源林、珍贵用材林树种试验示范林2050亩,初步建成了集科学研究、科技示范、成果推广、科普教育于一体,全省林业重点科研项目、科技成果与林业优势科技品牌试验示范与展示的创新平台;省级(肇庆北岭山)优良珍贵树种培育试验示范基地已建成檀香、黄花梨、土沉香等八大优良珍贵树种试验示范基地2310亩;广东肇庆大南山现代林业试验示范基地、省高脂马尾松良种繁育基地等建设也已初具规模。省级森林生态效益监测网络初步形成,建立了东江、韩江、西江、北江流域森林生态效益监测站及国家林业局珠江三角洲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广东沿海防护林森林生态定位研究站;建立和完善了广东林业科技信息网,促进了林业科技信息的共享和交流,提高了林业科技信息化服务水平。江门、佛山、东莞等地林业科技示范园区的区域性示范带动作用逐步显现。
4、林业科技推广示范效果显著。加强科技成果转化,重点开展了桉树、相思、南洋楹、湿加松、高脂马尾松等优良品种、无性系及丰产栽培技术等成果的转化应用,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60%。2009年至2010年,中央财政安排我省林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21个,总投资2100万元,进一步推动我省林业科技成果转化。我省自主培育的湿加松良种深受生产单位和群众的欢迎,年繁育优质苗木300万株以上,5年累计推广面积达18万亩。从周边油茶主产区引进的油茶优良品系在我省的粤北油茶产区也得到进一步推广。利用绿僵菌制剂防治桉树苗木白蚁,应用生物制剂防治松毛虫、竹蝗,松褐天牛诱木剂、引诱剂应用于松材线虫病的治理,森草净防治薇甘菊等均在生产中广泛应用,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木材保护技术已在省内外推广应用,木材防腐产品广泛应用于园林建筑、农用香蕉支撑等方面,为桉树、相思等速生材的应用开辟了新的途径。博罗、德庆、龙川3个县被国家林业局列为第一批全国林业科技示范县。全省共有41项林业科技推广项目获得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
5、林业标准质量工作成效明显。进一步加快林业标准的制修订,立项制定广东省地方(林业)标准62项,发布实施46项;我省有关单位还主导或参与了25项林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到2010年底,全省共立项制定广东省地方(林业)标准130多项,发布实施73项,这些标准涵盖了林业基础术语、林木种苗、营造林、木质及非木质林产品、木本花卉、有害生物防治、森林防火、林业管理等方面,林业技术标准体系框架基本形成。进一步加强林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新建5个国家级、19个省级林业标准化示范区,全省共建立8个国家级、43个省级林业标准示范区,示范区建设发挥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重点林业工程逐步形成了按标准设计、按标准施工、按标准检查验收的良好局面,促进了林业建设质量与效益的提高。林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工作也进一步加强,广东省林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经省质监局批准建立,国家林业局批复同意在广东成立了“国家林业局林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广州)”。同时,积极推进名牌带动战略的实施,全省有50个林业类产品获广东省名牌产品称号,9个林业类产品获得中国名牌称号。
6、林业科技服务加快推进。大力开展送科技下乡、林业科技特派员行动和“科技进步活动月”活动,组织编印了《广东省城市林业优良树种及栽培技术》、《广东省主要经济林树种栽培技术》、《油茶丰产栽培实用技术》等林业科技书籍和实用技术手册;召开了“实施科技创新工程与提高森林质量”、“加快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实施林分改造工程”、“科技服务林改”等专题研讨会,为广东现代林业和林业生态省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智力和技术支撑。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共组织举办了较大型的学术研讨、交流、科普等活动共100多场(次),组织科技下乡小分队100多支,组织科技人员下乡2000多人次,举办技术培训班400多期,接受各类技术服务的人员超过2万人次,印发各类技术资料3万多份,全省掀起了送林业科技下乡的热潮,逐步形成了林业专家深入基层,为林农服务,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长效机制。
7、林业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继续深化省、市级林科院所和区域性林业试验中心改革,林业科研机构的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升。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省政府和国家林业局有关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精神,积极推进全省基层林业技术推广机构深化改革,加强建设,更好地发挥作用。在国家林业局的大力支持下,重点加强了梅州、肇庆等5个市级和揭西、阳春、连平等14个县级林业科技推广站的科技推广服务条件建设,基层林业科技推广机构技术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
8、林业科技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拓展。进一步推进粤港林业科技交流与合作,积极开展林业管理与科技培训、科学考察、合作研究等,粤港互派林业培训、考察、交流团组共45批次,400多人次;特别是为香港渔农署举办了7期农林助理员培训班,培训人员150多人次,取得良好效果;组织开展并圆满完成了“香港森林植物病虫害调查”项目。继续加强国际林业交流与合作,组织林业出国(境)考察、交流、培训、技术引进等团组共75批次、365人次;并争取到了多项引进国外人才、智力项目。对外交流、国际合作、技术和智力引进等项目的开展有效地促进了我省林业管理和科技发展水平的提高。同时,通过荷兰政府、汇丰银行、日本小渊基金及ITTO(国际热带木材组织)等国际援助项目的实施,进一步促进了我省对外林业科技合作与交流。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一五”期间,我省林业科技发展虽然取得了较大成绩,但也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林业科技创新能力较薄弱。全省各级林业科研院所普遍存在着科研实验条件落后、实验设备陈旧、科技创新能力薄弱等问题,特别是市、县林业科技机构科研试验条件差,试验研究能力比较薄弱。与其它行业相比,林业科研条件建设更是明显滞后,严重制约了林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
二是技术储备不足。突出表现为科技总量不足和结构性短缺两方面。特别是由于林业科技成果产出的滞后性,导致科技成果的产出速度远远跟不上林业建设的需要,科技储备不足的问题更加突出。同时,随着林业发展方式转变,科技需求也发生重大变化,困难立地造林、林木生物育种、碳汇造林等领域关键技术有待突破,低耗增值、清洁生产的产业升级技术亟需提升。
三是科技投入总量仍然不足。近年来,国家和省对我省林业科技的投入虽有较为明显的增加,但投入总量和增长速度远不适应我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全面推进现代林业建设的需要,尤其是省财政在林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和林业科技推广项目资金投入上几乎是空白,致使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滞后,基层林业科技推广能力薄弱。四是林业科技人才较为缺乏。主要表现为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够合理,而且分布不均,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和基层实用人才仍然缺乏,尤其缺乏学科带头人和科技领军人才,影响了我省林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快速提升,难以实现技术创新和技术突破。
五是基层林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不够健全。目前,全省21个地级市,只有12个市成立了林业技术推广站;121个县(市、区)中,只有37个县(市、区)成立了林业技术推广站,仅占30%,众多山区市、县或林业重点县还没有成立林业技术推广机构。现有的基层林业科技推广机构也明显存在着队伍不稳定、机制不活、保障不足等问题,科技推广和服务能力薄弱。
二、林业科技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
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林业的需求已趋向多元化,对林业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因此,迫切需要依靠科技来解决当前林业快速发展中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林业的多种需求。
(一)实现林业“双增”目标迫切需要提升森林资源培育和经营管理水平。广东省委、省政府提出,到2015年,全省森林面积比2009年增加6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增加1.32亿立方米。目前,我省森林资源整体质量不高,森林单位蓄积量低,全省乔木林单位面积蓄积量44.4立方米/公顷,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4%、全国平均水平的52%;森林蓄积占有量人均5立方米,仅相当于世界人均森林蓄积的7.8%,也只有全国人均水平的55.3%。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森林资源的刚性需求,必须加强高抗林木新品种选育、森林资源培育、结构优化、多目标经营等关键技术研究,构建高水平森林资源培育技术支撑体系,并大力提高森林经营管理水平,为实现“双增”目标提供坚实的科技保障。
(二)实施生态屏障战略迫切需要依靠科技进步攻克生态建设技术瓶颈。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建设生态文明,既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新时期赋予林业的光荣使命。近年来,我省台风暴雨、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频发,极易引起水土流失和风沙侵蚀,给国土生态安全带来严重威胁。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也已进入攻坚阶段,必须在保护和建设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及加快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等重点领域,强化科技创新和技术集成,攻克困难立地造林等关键技术瓶颈,为保障国土生态安全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三)实施林业产业振兴战略迫切需要依靠科技进步推动产业技术升级。“十二五”时期将是我省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加快发展林业产业,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构建低碳社会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近年来,我省林业产业发展迅速,产业总产值、生产规模、技术水平、名优品牌数量等均居全国前列,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然而,林业产业集约经营水平不高、抵御风险能力不强、林业企业自主研发能力不足等问题仍较突出。为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重点突破商品林、木本粮油、特色经济林定向培育与集约栽培及林产品质量安全与标准化生产等关键技术,加快构建现代林业产业技术体系。
(四)实施增绿惠民战略迫切需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林业综合效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林业的积极性,极大地释放了林地蕴藏的巨大潜力,这为林业科技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加强林下经济开发、资源加工利用及其产业化等领域技术研发与实用技术集成应用,不断挖掘林业潜力,提高林产品附加值,已成为最大程度地实现林地的价值、增加林业科技对农民持续增收贡献率的关键所在;同时,促进城乡建设的绿化、美化、生态化,打造高标准、高质量的城乡森林景观,推动我省森林成为全国林相最好的森林,也都需要林业科技的全方位参与和强有力的支撑服务。
(五)实施固碳抵排战略迫切需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森林碳汇能力。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充分发挥森林和湿地的碳吸收、碳储存等功能,有效增加森林碳汇,减少碳排放已成为应对气候变化重要途径。大力加强碳汇林业科技创新,尽快突破固碳能力强的林木新品种选育、高碳储量森林结构优化、碳汇林定向培育经营等技术,建立森林碳汇计量监测技术体系,逐步构建碳汇交易平台,将有力地推动碳汇林业的健康发展,有效提升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三、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全省林业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广东现代林业强省建设和林业“双增”目标及科学发展生态林业、民生林业、文化林业、创新林业、和谐林业的科技需求,大力实施科技兴林、人才强林战略,突出科技创新,增强发展动力,充分发挥科技的引领和支撑作用,积极争当全国林业科技创新排头兵,为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做贡献。
(二)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进一步深化林业科技体制改革,加强林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构建高效的林业科技创新体系和较完善的林业科技推广体系;强化林业科技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加速林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先进实用技术推广,使全省林业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推广服务水平明显增强。建立健全林业技术标准和林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林业标准化和林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显著提高。到2015年,使我省林业科技发展总体水平处于国内领先,部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把广东建设成为全国林业科技创新示范省。
2、主要指标。通过加强林木良种选育、森林资源培育、林业灾害防控、林产品开发利用等领域科技创新,重点突破30项以上林业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问题,组装配套推广30项以上林业实用技术成果;林木良种使用率达到70%以上;重点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70%以上,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0%以上。制(修)订50项林业技术标准,建立省级林业标准化示范区30个,重点林业工程建设做到按标准设计、施工和验收,提高林业工程建设质量和林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引进消化吸收10项以上林业先进技术和新品种,取得20项林业植物新品种权及一批发明专利;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林业科技人才队伍。
四、发展重点
(一)加强八大重点领域林业科技攻关。
适应新时期林业生态建设和绿色发展需要,跟踪国内外林业科技发展前沿和新兴领域,重点结合广东现代林业强省建设的科技需求,加强林业科技创新和示范,围绕八个重点技术领域,集中开展科学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开发。
1、林木种质资源创新利用与良种选育。继续加强林木种质资源收集和保存,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和常规育种相结合,定向选育优质、高效、抗逆性强、抗病虫害的林木新品种。重点开展珍贵树种、优良乡土树种、木本粮油植物、木本中药材、木本花卉、生物能源树种、林下经济植物等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与创新利用,采用高新技术,培育林木、木本花卉新品种,并尽快在珍贵树种、优良乡土树种、油茶等良种选育和新品种培育等方面取得突破。
2、森林资源高效培育技术。重点开展工业原料林、速生丰产林、珍贵用材林、生物能源林、竹林、经济林等基地建设技术,森林定向培育、中幼林抚育及低产低效林分改造技术等研究;开发高产、高效短周期森林资源培育技术,推进定向化、集约化、精准化生产,建立和完善主要商品林栽培技术体系,提高森林经营水平和林地生产力。
3、林业生态建设技术。以建设绿色生态屏障、保障国土生态安全为核心,重点突破困难立地造林、石漠化治理、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湿地保护、森林抚育、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健康、生态效益监测与评估等关键技术,培育和筛选出一批抗逆性强的林业生态工程优良植物材料;构建主要类型生态公益林优化栽培模式,使困难立地造林成活率提高10%以上,加快森林生态系统恢复进程。
4、民生林业发展技术。围绕林改后的林地经营及城乡生态建设一体化的科技需求,推进非木质林产品开发、多种经营、林下经济发展相关技术创新,促进生态林多目标、多途径经营,提高生态林综合效益,促进生态林的高效持续经营;重点加强木本粮油林、木本中药材林经营利用及森林食品开发、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经济林产品保鲜与精深加工等技术研究,推进林特产、林药资源开发利用,促进农民增收;开展城市林业、社区林业、生态廊道、人居风景林等建设技术研究,提高城乡人居环境质量。
5、林业优势产业发展技术。针对人造板、木质家具、木地板、林产化工、木浆造纸、生物质能源、生物质材料等林业优势产业发展,加强木竹基新产品开发、木材保护与功能性改良、木材及其制品回收再利用、林化产品深加工、林业生物质能开发等研究,突破节能降耗、清洁生产、增值高效、综合利用、林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技术,研发林业新产品及产品制造新技术、新装备、新材料、新工艺,促进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提高木材综合利用率和产品附加值,增强林业产业竞争力。
6、林业灾害防控技术。围绕林业有害生物、森林火灾、野生动物疫病、台风等气象灾害的监测预警、持续控制等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建立外来有害入侵生物、转基因生物安全、森林火灾等监测与预警及林业有害生物、台风等自然灾害生物防控技术体系,使林业灾害预警和防控能力明显增强,提高林业防灾减灾能力,促进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7、林业信息技术。加快信息技术在林业上的应用研究,构建林业资源基础数据库、森林资源管理系统、林业科技信息服务平台、林业重点工程管理信息平台、林业综合管理与决策支持系统;推进“3S”技术在森林资源、森林火灾、林业有害生物监测及林业灾害防治、信息服务中的应用,构建广东数字林业平台,促进林业管理数字化,提高林业信息化水平。
8、碳汇林业关键技术。推进森林与气候变化、森林固碳抵排等领域的科技创新,突破林业碳汇的增汇、适应机制、计量监测、碳汇林建设及低碳经济、绿色发展等关键技术,构建高效碳汇林经营模式,提高森林碳汇能力;构建森林碳汇计量监测技术体系,探索碳汇交易机制,建立碳汇交易平台,有效发挥林业科技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先导作用。
(二)实施五大林业科技工程。
实施林业科技创新示范平台建设、科技兴林富民、林业生态监测评价体系建设、林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林业标准与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等五大林业科技工程,全面提升林业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成效,充分发挥林业科技在广东现代林业建设中的先导和支撑作用。
1、林业科技创新示范平台建设工程。加强林业科学研究、试验示范、科技服务三大林业科技创新示范平台建设,建立集科研、开发、成果转化、技术服务于一体,国内省级一流的广东林业科技创新基地。进一步完善广东林业高科技园区、省级和区域性的林业科研试验示范基地、林业重点实验室、森林生态监测网络、林木种质资源库的基础设施和条件,构建林业科技创新和资源共享平台。建立10个国家级、省级和区域性林业科研试验示范基地,建设5个全国林业科技示范县;规划建设科技试验示范林5万亩。构建桉树、油茶、竹子、松树、杉木、黎蒴、相思和南洋楹等主要树种科技产业链。根据全省林业发展布局和区域发展实际,建立多层次、多类型、各具特色的林业科技示范县、示范园区、示范基地(点)、标准化示范区、示范企业、示范场圃、示范村、示范户等构成的覆盖全省的集科研试验、示范、成果转化于一体的林业科技创新示范网络。
2、科技兴林富民工程。重点针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林业科技需求的新变化,加速林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先进实用林业技术的组装配套推广,加快林业新技术、新品种的应用,发挥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促进科技与生产的紧密结合,提高区域林业经济发展和林业生产科技水平。实施林业科技示范、科技下乡、科技特派员、乡土专家等行动计划,组织广大林业科技人员深入基层、深入林业生产一线,开展技术培训、技术指导和技术咨询,发放技术资料,举行科技大篷车、科技集市等多种形式的送科技下乡活动,把林业技术送到基层林业单位和林农手中,促进林业科技普及和实用技术推广,提高林业生产水平和综合效益。
3、林业生态监测评价体系建设工程。继续建立和完善全省森林资源和生态监测网络体系,重点建立森林、野生动植物、湿地和红树林等资源及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生物多样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林业有害生物和碳源、碳库及碳汇等监测站点,构建由森林生态生产力评估体系、森林生态安全预警体系、森林生态效益评价体系、森林灾害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森林碳汇计量监测体系等组成的林业科学评价体系,为林业生态建设提供决策依据。
4、林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加强省、市、县及镇林业科技机构建设,力争将各级林业科研、推广机构纳入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管理,构建一支高效的林业科技创新和科技推广队伍。建立健全以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及中央驻粤林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为龙头,以区域性林业试验中心、市县林科所和林业企业技术研发中心为依托,以林业科研试验和中试基地为基点,以重大项目为纽带,产学研相结合,布局合理、资源优化、设备先进、机制灵活、运行高效,全国一流的林业科研开发体系,使我省林业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能力显著提高。重点培育林木遗传改良、森林培育、森林生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木材加工利用、林业碳汇等优势学科,建立和完善3-5个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创新型研究团队;构建人造板、木地板、家具、木浆造纸、木竹产品制造、林产化工、油茶加工等企业技术研发中心,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建立健全以省林业科技推广总站为龙头,以市、县林业科技推广站为骨干,以乡镇林业站(林业科技推广站)为基础,适应需求、责任明确、功能配套、手段先进、灵活高效的完善的四级林业科技推广体系。基本建立和完善地级以上市林业科技推广机构;加强林业重点县林业科技推广机构建设,原则上林业重点县都应建立林业科技推广机构;强化乡镇林业站的林业科技推广服务职能,稳定和充实林业技术推广队伍,提高技术推广服务水平。充分发挥林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科技示范户的示范带动作用,积极引导并鼓励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民间组织的科技人员深入基层开展林业科技服务,形成林业科技推广机构与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无偿服务与有偿服务相结合、专业性队伍与社会化服务组织相结合的新型林业科技推广网络,构建科技人员直接到村、良种良法直接到户、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技术推广长效机制。鼓励林业科技特派员在基层创业,创建林业科技示范基地,培育科技示范大户,转化推广科技成果。
加强省、市、县三级林业科技管理体系建设,积极支持和鼓励林业重点市、县设立独立的林业科技管理机构;其他市县也要明确专职科技管理人员,理顺管理关系,强化管理和服务;同时,加强科技管理的规范化和条件建设,提高科技管理效能,增强统筹协调能力,更好地促进科技创新和基层林业科技工作的全面开展。
5、林业标准与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工程。加快林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方法、生产技术规程及林业生态建设、森林可持续经营、林下经济发展、森林灾害防控、碳汇林建设与计量监测、森林认证等标准的制修订,建立健全由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省地方标准、企业标准组成的广东省林业技术标准体系,以及遍布全省的林业标准化示范区和覆盖所有林产品的林业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充分利用标准化手段推广林业科技成果和先进实用技术。建立和完善一批国家级、省级林业标准化示范区,加大标准示范和推广实施力度,工程建设做到按标准设计、按标准施工、按标准验收,实施全过程质量监理,提高林业工程建设的科技含量。加强国家林业局林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广州)、广东省林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广东省木材及木制品质量监督检验站、广东省林木种子检验检测中心的条件建设,强化林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提高林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推进森林认证工作,促进我省森林的可持续经营和外向型林业的发展。
五、保障措施
(一)进一步加强对林业科技工作的领导。
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树立科技兴林、人才强林的意识,进一步强化对林业科技工作的领导,要从行动上真正重视和支持林业科技工作,把林业科技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并从制度、措施等方面确保各项科技工作的落实。同时,加强与各有关部门的联系与沟通,争取多方支持,聚集人力、物力、财力,推动林业科技发展。
(二)进一步加大林业科技投入。
切实增加林业科技投入,重点争取林业科技创新专项资金的持续投入和逐步增加,以保证重大林业科技创新示范项目实施的连续性;加大林业科技创新示范平台建设、科技兴林富民、林业生态监测评价体系建设、林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林业标准与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等林业科技工程的资金投入。尤其是要增加林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和林业科技推广项目的资金投入,加速林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林业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切实提高我省林业科技的支撑能力和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同时,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林业科技,特别是鼓励林业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引导企业逐步成为林业产业技术创新投入的主体。
(三)继续推进林业科技运行机制和管理创新。
要建立和完善以政府投入为主的林业科技投入长效机制,以政府驱动为主并与市场经济手段相结合的林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科技资源共享与重大项目联合攻关协调机制,产学研结合机制,人才培养与激励机制,科技进村入户等长效科技服务体系;建立和完善项目申报、招投标、专家评审、立项决策、资金安排等全过程的约束机制,完善项目跟踪检查、中期评估、绩效评价、科技信用等制度。逐步推进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管理手段、管理措施等创新,加强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构建创新型、服务型单位,促进林业科技管理工作更加科学、规范、有序,进一步激发内部创新活力,提高工作效率,增强林业发展的科技支撑,更好地服务于基层、服务于林农、服务于社会。
(四)切实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重点加强林业科研、技术推广和科技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林业科技人才队伍。遴选一批优秀拔尖的科技人才予以重点支持,着力培养和造就一批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或较高声望的学术带头人和科技骨干,建立健全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和激励机制;加大技术推广人员继续教育力度,会同有关部门分层级制订林业技术推广人员培训规划,建立和完善基层林业技术推广人员教育培训机制,加强技术推广人员的知识更新和技能培训,提高工作能力。进一步落实基层林业技术推广人员的技术职称评定等有关政策和待遇,吸引优秀人才从事基层林业技术推广工作,不断提高基层林业技术推广队伍整体素质;同时,要加强林业科技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加大林业科技管理人员业务培训,加快知识更新,提高科技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
(五)加强林业知识产权保护。
进一步完善林业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强化林业科研单位、科技人员及全行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增强林业科研单位知识产权的创造能力和林业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主体地位,重点加强林业植物新品种权、林产品地理标志、生物物种遗传资源及涉林专利等保护,加快我省林业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与保护,全面提高林业知识产权保护水平。
(六)加强林业科技交流合作与宣传普及。
通过引进技术、人才、智力、品种资源等形式,加强与华南地区各省市区、港澳台及国外的林业科技交流与合作,推进引进技术、品种的消化吸收和集成示范;鼓励和支持科研院所与国内外相关科研机构建立多种形式的合作交流机制,鼓励科技人员到国外科研和教学机构开展短期合作研究和进修,提升林业对外科技合作水平;加强在粤中央相关单位、省属及市、县各级林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推广机构、林业企业的合作与交流,有效推进产学研合作。开展林业科技创新的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宣传,重点加强林业科技发展成就及林业科技成果、林业实用技术的宣传,普及林业科技知识,增强林业科技显示度,提高林业科技的影响力。
第五篇:浅议山西省林业标准化问题及发展对策
浅议山西省林业标准化问题及发展对策
摘要:在过去的几十年乃至上百年间,由于盲目追求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过度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导致环境破坏、生态失衡、自然灾害频发,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环境问题逐渐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热点问题。随着时代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思想意识和觉悟原来越高,对各种事物有了新的看法,生态环保观念开始深入人心。特别是林业是与生态环保紧密相连的一个行业,林业工作的开展情况会对自然环境产生直接的影响,当前实现林业标准化已经成为林业工作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本文主要从实现林业标准化的意义、山西省林业标准化现状、以及山西省林业标准化的发展对策等方面来进行简单分析。关键词:林业标准化;意义;现状;发展对策
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不仅带动了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加快了各个行业制定行业标准和制度的步伐。在林业领域,实现标准化已经成为其在新世纪新阶段的一项重要战略选择,是促进我国林业健康快速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特别是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我国林业在迎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因此为了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力位置、获得长远的发展,必须要尽快实现林业标准化,与国际市场接轨。
一.实现林业标准化的意义
1.实现林业标准化是林业经济结构调整的迫切需要
林业标准化的实现能够使林业生产全过程进入特定轨道,实行规范化管理,进而促进林产品生产和销售实现一体化,提高林业在国内外市场中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具体来说实现林业标准化能够有效规范产前对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的选购、产中栽培技术的管理、以及产后产品的包装、保鲜、贮藏等。
2.实现林业标准化是有效应对国际市场竞争的迫切需要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经济发展迎来更多的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其中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对我国经济的冲击尤为明显,对我国林业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压力。国际上比较常用的做法是采取技术性措施来抑制产品进口和促进产品出口,因此为了打破其他国家的技术性壁垒,必须要以国外先进标准和国际标准作为参考,实现林业标准化,来提高我国林产品的质量,增强竞争
力。
3.实现林业标准化是加速科研成果转化的迫切需要
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标准应用于生产上,是实现林业战略性发展的重要体现,也是实现技术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标志。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取得的林业科研成果已经突破了5000项,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很多科研成果并没有转化为技术文件或者标准,使之得不到广泛推广和应用,不能转化为生产力促进经济的发展。因此,尽快实现林业标准化,加速科研成果转化,成为当前林业工作的重点。
4.实现林业标准化是促进企业不断发展的迫切需要
在市场经济条件和环境下,企业作为生产主体其自主性增强,可以根据市场需求自行决定所要生产的产品,以及产品的生产标准和质量要求。但是,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实现企业的集团化发展,因此必须要有一定的标准作为参考和依据,将多个企业联系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并且通过标准来实现相互间的有效沟通。一般,林业企业采用的是企业、基地、农户三位一体的经营模式,这就更加需要有一定的标准来规范农户的行为,从而保证产品质量。
二.山西省林业标准化现状
(一)林业标准化取得的成就
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以来,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山西省的林业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日益显著,林业总产值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当前,全省共有11个市林业局,119个县(区、市)林业局,1251个乡镇林业工作站,227个国营林场,全省森林覆盖率为18.03%,林业工作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
近年来,山西省致力于建设一套具有本地区特色、独一无二的林业标准化体系,加快了制定和修订林业标准的步伐,起草和生审定的林业标准由每年的2、3个,增加到了现在的4、5个。在2007年,山西省制定完成了一项行业标准,承担制定了一项国家标准,并完成了包括商品林抚育采伐技术规程等在内的五个省级地方标准。同时还建立了三个个个林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分别在在壶关县、中阳县、以及介休市,此外还有三个示范基地已经通过了国家的审批,正在积极建设中。这些项目以行业和国家标准为前提,坚持按照标准进行设计、施工、管
理、以及验收等工作。其中,壶关县的一条龙工程造林标准化示范项目正以每年超过2600公顷的速度快速增长,成活率也由原来的77%增长到了现在的88%以上,使得林区农民的收入大幅度增加。
(二)林业标准化中存在的问题
1.对林业标准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当前,很多林业主管部门和领导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实现林业标准化的重要性,没有将林业标准化工作摆上议事日程。这就造成林业标准体系不健全,与其他省份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同时对其他行业的发展也产生了不利影响,制约了经济的整体增长。
2.林业生态建设的种类不全
在林业生态建设中,不仅要包括防风固沙林建设、水土保持林建设、农田防护林建设、以及水源涵养林建设等,同时还必须要完善城市生态,进行道路绿化、风景林建设等。但是当前山西省在这些领域还没有形成统一标准,缺乏有效的政策性和法律性标准,导致农林生态建设的种类不全,不能充分发挥其环境保护的作用。
3.林业标准化宣传力度不够,信息渠道不通畅
由于过去对林业的重视程度不够,再加上对林业标准化宣传力度不够,就使得相关人员的林业标准化知识匮乏,在日常的工作中不能严格按照林亚标准化要求去执行,从而给后期的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同时,林业标准化需要收藏和管理大量的文字材料,但是目前这一工作并没有落实到位,对林业标准的使用带来了不利影响,阻碍了林业标准化的发展。
三.山西省林业标准化的发展对策
1.加强对林业标准化工作的领导
要想实现林业标准化,首先要求各级林业部门充分认识和了解林业标准化工作对促进林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加大对林业标准化的资金投入力度。并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规划工作,健全和完善林业标准组织机构,强化各个部门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工作效率。此外,还要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加大林业标准宣传力度和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
2.加快制定地方林业标准
制定林业标准要以林木种苗、名优果品、林业工程建设等为重点,同时对于林业标准的修订,要依据山西省果品质量标准与林业重点工程建设标准,尽快健全和完善符合山西省实际状况的林业标准体系,促进林业工作的有序开展和健康发展。此外,对于林业科研成果也要制定统一的标准,方便成果鉴定工作,实现成果和标准的同步生产。
3.做好林业标准示范工作
实现林业标准化的一项有效措施就是抓住典型,积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具体来讲,就是要对林业标准化的示范县实行重点检查、重点指导、以及重点支持,定期对其成果进行验收,并充分利用竞争机制,实现优胜劣汰的管理模式。同时各级林业部门要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不断创新,建立各具特色的林业标准化示范区,进而促进全省的林业发展。
4.强化对林业标准执行情况的监管
强化对林业标准执行情况的监管,必须要建立健全林业技术监测监督体系。这就需要各级监管机构以公平公正为原则,自觉接受技术监督部门的指导,建立自律机制,完善质保体系,提高技术监督监测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依法执政的水平,确保林业标准的执行力度。
5.加强对林业标准化的宣传
为了促进林业工作的不断发展,必须要增强标准化意识,了解和掌握一定的标准化知识,这就需要加强对林业标准化的宣传工作。首先,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林业标准化队伍,培养林业人员的标准化意识,丰富他们的林业标准知识和其它相关方面的知识。其次,要重视林业标准的信息化建设,加强信息的交流和传递,满足人们对林业标准资料的查询需求。
总结: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我国的林产品开始置身于国际市场中,逐渐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在林业工作中,林业标准化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是进行质量监督和管理的基础和前提,对促进生态建设质量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为此,我们必需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山西省林业标准化的发展,使其更好地为林业发展和经济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 辛永萍,郑红梅,朱西昌.林业标准化工作现状浅析[J].中国林业.2008(09)
[2] 林其盛.标准化: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J].林业经济.2003(10)
[3]强化林业标准化工作 促进林业跨越式发展[J].中国标准化.2004(01)
[4] 张吉国.我国林业标准化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战略[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2)
[5] 张广才,于卫平,赵健.林业标准化在林业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J].防护林科技.2005(S1)
[6] 李启岭.加强林业标准化示范县建设 促进林业标准化体系的完善[J].中国标准化.20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