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加强卡介苗预防接种工作整改报告
关于加强卡介苗预防接种工作整改报告
为加强卡介苗预防接种工作,保证预防接种实施的安全性,改善预防接种服务的质量,特制定整改报告,如下:
一、提高认识,积极开展自查整改工作
严格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规定,开展预防接种工作。要及时妥善处理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维护正常的预防接种秩序。要定期对预防接种工作进行全面自查,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对违反《条例》规定的情形要早发现、早报告、早整改。
二、加强机构和人员资质管理,依法开展预防接种工作
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必须在获得执业资格和培训合格后才能开展预防接种工作。预防接种要严格按照《条例》和《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要求。预防接种单位要严格遵守并履行告知和询问义务,并如实记录。
三、加强疫苗管理,做好疫苗质量管理记录
做好疫苗的收货、验收、在库检查、温度等记录,并按规定保存备查。在收货时应核实疫苗运输的设备、时间、温度记录等资料,并对疫苗品种、剂型、批准文号、数量、规格、批号、有效期、供货单位、生产厂商等内容进行验收,做好收货记录;对储存疫苗的温度进行监测和记录。
四、加强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管工作
严格按照《预防接种副反应监测试点工作指南》加强预防接种副反应异常监测的监测和报告。发现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或者接到相关报告的,应当依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及时处理并逐级报告。如出现死亡、严重残疾或者组织器官损伤、群体性预防接种副反应或引起公众高度关注的事件时,报告人应在发现后2小时内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报告后,应立即派人对事件进行调查核实,并在接到报告后2小时内向区卫生局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驷马桥卫生服务中心
2011年
6月 30日
第二篇:青乡社区预防接种工作整改报告
青乡社区免疫预防工作整改报告
2018年07月02日,市疾控中心考核小组对我社区接种门诊资质认证情况进行了现场验收,并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了反馈和通报。我社区针对市疾控中心考核反馈意见和督导意见,组织工作人员进行了认真的梳理,分析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并积极落实。现将我社区整改情况总结如下: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金苗系统主机配置硬盘不足500G; 2.省级VPN数据平台有3条数据未上传; 3.接种门诊开诊次数不足每周两次; 4.冷链室散热效果不好;
5.年报表表
3、表4项目填写不规范。
二、整改情况
1.联系专业技术人员,对金苗系统主机进行维护,硬盘达到500G; 2.连接VPN及时进行数据上传; 3.冷链室安装换气设备,增强散热效果;
4.招聘专业技术人员,增强接种人员队伍建设,力争做到每周开诊不少于2次;
5.进一步完善各项资料填写,对错误内容进行改正,杜绝此类现象发生。
2018.7.3
第三篇:预防接种管理年活动整改报告
关于预防接种规范管理年活动的整改报告
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开展预防接种规范管理专 项活动的通知》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印发预防接种规范管理专项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的要求,为了切实做好我县预防接种规范接种管理专项活动,我中心进行了精心的筹划、部署和实施,在自查和督导的过程中,发现了存在的一些问题,部分门诊预防接种人员不足,疫苗和注射器管理不规范,部分单位疫苗接种内容告知不全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及时整改,整改具体内容如下:
一、规范了预防接种单位设臵和资质管理 1、1月份合理规划了预防接种单位设臵和人员配臵,我中心根据人口密度、服务半径、地理条件和医疗卫生资源配臵等情况,协助当地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合理规划和设臵了预防接种单位、配臵预防接种工作人员 2、3月份加强了预防接种单位和人员资质管理,开展预防接种人员培训。通过岗前培训,坚持持证上岗。
二、加强适龄儿童预防接种管理
1.督促各乡镇开展了漏种儿童主动搜索,并做好补种和记录工作;及时将辖区新生儿和未建卡适龄儿童纳入预防接种管理,做好补种和记录工作;重点搜索流动人口集聚地、留守和返乡儿童集聚地、儿童福利院、免疫规划疫苗可预防传染病高发地区等难点区域。
2、利用与公安、教育、计生、妇幼等多部门建立的沟通和协作机制,比对多渠道获得的辖区适龄儿童信息,掌握辖区适龄儿童出生、流入和流出等情况,及时发现未纳入预防接种管理的儿童,摸清辖区适龄儿童底数
3、督促了各乡镇及时对迁入、外来和漏卡儿童建卡和补卡,至少每半年对辖区适龄儿童预防接种卡进行一次全面整理和核查;对于重卡、迁出、死亡或失去联系一年以上的儿童,要核实、注明后剔卡,由预防接种单位妥善保管,预防接种证要求填写规范,保持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电子档案、预防接种卡和预防接种证的信息一致
4、进一步做好常规免疫工作管理,优先确保一类疫苗接种,接种二类疫苗要受种人或其监护人知情、自愿的前提下接种,不得以任何理由强迫接种二类疫苗
5、认真做好受种者或监护人接种疫苗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等知情告知工作,告知后监护人签名。
三、规范疫苗和冷链管理。
1、加强了生物制品疫苗管理,确保疫苗质量;3月份对各医疗单位防保组进行了疫苗购进、接收、分发、供应等记录的督查,建议做到日清月结,帐物相符;疫苗出入库时应完整记录(购销、分发)日期、疫苗品种、剂型、批准文号、数量、规格、批号、有效期、(购销、分发)单位、生产企业、批签发合格证明编号或者合格证明等内容,保存至超过疫苗有效期2年备查。
2、进一步健全和落实了冷链管理制度,做好冷链温度监测工作,3月份对全县冷链管理进行了督导,完善了冷链设备档案管理。
四、规范监测和疫情处臵工作 5月份对全县各医疗单位防保组进行了脊灰、麻疹等重点疾病监测、处臵的培训,提高了监测业务能力
免疫规划科 2016年5月20日
第四篇:误种卡介苗事故报告
一起误种卡介苗事故报告 基本情况
1.1 患儿基本情况
患儿,女,2005-10-09出生。足月顺产,既往接种疫苗无过敏史。1.2接种单位及接种人员情况
接种单位为重庆市潼南县妇幼保健院预防接种门诊,该门诊为预防接种规范门诊。接种者从事预防接种工作3年,接受过专业培训并取得预防接种资格证。患儿接种疫苗情况
2.1 疫苗来源 卡介苗,成都生研所生产,批号为200503021-2,失效期为2007-03。2.2 事故经过
2006-05-15按免疫程序到县妇幼保健院接种百白破联合疫苗第3针时误种卡介苗0.5ml 肌内注射于右臀上1/4处。数分钟后患儿母亲(保健院职工)发现其取自院内药房冰箱的百白破疫苗仍放在接种桌上未开瓶,而接种桌上另有其他儿童接种未用完的卡介苗溶液,经接种人员核实患儿误种了为成都生研所生产批号的0.5ml卡介苗。3 患儿接种后的反应及就诊情况
接种人员即报告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大约2h后给患儿作了局部处理:5%异烟肼2 ml +0.5%普鲁卡因2 ml在接种处作局部封闭肌注。自后此疗法每周2次,半月后每周1次,1月后两周1次,共连续局封8次。同时口服异烟肼100㎎(患儿体重10㎏),每日1次,但局封当日停服口服药,连服1月。所幸患儿无发热、无淋巴肿大等全身中毒症状,患儿愈后发育良好,右臀上1/4处留下直径1cm 左右的小硬结,皮肤颜色正常,未留下瘢痕。4 原因分析
2.1由于接种门诊不规范,未配置疫苗专用冰箱,疫苗在院内药房冰箱里与治疗性药物混合放置。同时,由于未按规范接种门诊的要求设置疫苗应分类分台接种,才导致同一张接种桌上搁放多种疫苗,造成疫苗混乱,以至于错吸疫苗液。
2.2由于接种人员责任心不强,没有按预防接种的“三查七对”要求操作,操作时不细心,特别是人流量大,而接种人员少的情况下,更易发生类似误用疫苗的事故。5 教训与思考
类似不安全接种事故的报道时有发生,警示着预防接种工作中存在的危害因素。为此只有严格遵守接种制度才可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接种事故的发生。
5.1 各级相关领导应高度重视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
接种门诊规范化最基本的要求是[1]:疫苗专用冰箱的配置,疫苗要分包分格放置,疫苗应分类并分台接种,且应有明显的疫苗标示。尤其是卡介苗应分室接种。
5.2 规范接种程序的重要性
接种人员应严格执行接种工作程序[2]:要求接种人员严格按接种工作步骤操作即咨询预检—登记—接种—留观;并遵循预防接种“三查七对”章程,三查是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七对是姓名、疫苗名称、浓度、剂量、用法、月龄、批号,当然还有一注意是接种后的副反应,一般建议接种后观察20min左右。5.3 加强接种工作的责任性
接种门诊必须配置有效的急救药物和器械,并要定期检查和更换,以备不时之需。同时加强接种人员业务理论及操作技能培训,并强化预防接种业务各级相关部门的职权职责,以此加强接种现场质量控制检查力度。县级CDC应把检查督导预防接种业务工作放于日程安排上,每半年至少覆盖1次。各接种点更应组织人员自查接种工作,以此强化各自的职责。领导及上级业务部门要经常引导和督促接种人员业务的相关理论和操作学习,要讲解错种、误种疫苗及疫苗接种途径不正确的严重危害性。落实接种人员的责任制,包括经济和行政处罚等具体工作制度,以此提高接种人员的觉悟性。
第五篇:预防接种工作规范
预防接种工作规范 第一章机构、人员及职责
1机构
1.1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1.1.1 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设立免疫规划中心。
1.1.2 县级以上地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设立负责免疫规划工作的业务科(所、室)。乡镇、社区防保组织
乡镇、社区防保组织依据其职责设专人负责预防接种工作。
1.3 预防接种单位
1.3.1 从事预防接种工作的医疗卫生机构(以下称接种单位),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并明确其责任区域。
1.3.2 接种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1.3.2.1 具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件;
1.3.2.2 具有经过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预防接种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的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护士或者乡村医生;
1.3.2.3 具有符合疫苗储存、运输管理规范的冷藏设施、设备和冷藏保管制度。
1.3.2.4 承担预防接种工作的城镇医疗卫生机构,应当设立预防接种门诊。
1.3.3 接种单位接受所在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技术指导,并按照预防接种工件规范和卫生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承担责任区域内的预防接种工作。2人员
2.1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乡镇、社区防保组织根据其职责、任务,结合本行政区域的服务人口、服务面积和地理条件等因素,合理配置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
2.2 接种单位根据工作任务,合理安排工作人员。承担预防接种的人员应当具备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护士或者乡村医生资格,并经过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预防接种专业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3职责
3.1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施免疫规划,负责疫苗的使用管理,履行下列职责:
3.1.1 国家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3.1.1.1开展免疫规划策略研究,为制订国家免疫规划相关的法规、规章、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3.1.1.2根据国家免疫规划,制订有关技术方案、技术标准等,为实施规划提供技术指导,开展督导和评价。
3.1.1.3负责全国预防接种冷链系统建设的技术指导。
3.1.1.4负责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和预防接种服务实施情况的监测、评估和分析。
3.1.1.5承担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重大疫情的调查与处理。
3.1.1.6承担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的实验室监测及其技术指导工作。
3.1.1.7承担有关疫苗应用效果的观察与研究、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和评价工作,参与和指导与预防接种活动相关重大突发事件的处理工作。
3.1.1.8负责全国预防接种师资和专业技术骨干培训,组织编写培训教材。
3.1.1.9组织开展预防接种健康教育、健康促进活动,制作健康教育材料,对有关部门和基层开展的预防接种宣教活动提供技术指导。
3.1.1.10组织开展预防接种政府间和多、双边国际合作交流项目;参与、实施国际预防接种策略研究;收集、交流国内外预防接种资料和有关疫苗进展的信息。
3.1.1.11组织开展预防接种策略、国家免疫规划管理、疫苗及疫苗针对传染病流行病学、卫生经济学、实验室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和推广应用。
3.1.2 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3.1.2.1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免疫规划的要求,协助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制订实施国家免疫规划的具体方案;提出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含省级增加免费向公民提供疫苗,以下同)疫苗购置费和工作经费的预算计划。
3.1.2.2 根据国家免疫规划的要求,制订技术方案、管理制度和工作计划,并在组织实施过程中,提供技术指导和咨询,进行督导和评价。
3.1.2.3 根据国家免疫规划和本地区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流行的需要,制定本地区第一类疫苗的使用计划,包括疫苗的品种、数量、供应渠道与供应方式等内容,并向依照国家有关规定负责采购第一类疫苗的部门报告,同时报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3.1.2.4根据卫生部制定的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结合本地区的传染病流行情况,协助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本地区的接种方案,指导疫苗使用管理工作。
3.1.2.5协助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制订冷链设备建设、补充、更新计划,指导本地区的冷链管理,开展冷链系统的监测。
3.1.2.6组织开展预防接种服务、安全注射和常规接种率监测,并进行督导、分析、评价和反馈。
3.1.2.7组织开展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的疫情报告和监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疫情处理,以及实验室监测工作。
3.1.2.8负责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免疫成功率、人群免疫水平监测工作。
3.1.2.9组织开展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参与和指导重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调查处理,以及其他与预防接种活动相关重大突发事件的处理工作。
3.1.2.10组织开展预防接种健康教育、健康促进活动,制作健康教育材料,对有关部门和基层开展的预防接种健康促进、健康教育活动提供技术指导。
3.1.2.11组织编写培训教材,对专业人员进行培训;开展学术活动和信息交流,引进和推广先进技术。
3.1.2.12负责收集相关资料,进行调查研究,总结开展预防接种工作的经验和问题,并向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提出改进建议。
3.1.3 设区的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3.1.3.1 根据上级制定的免疫规划、策略和技术规范,结合当地情况,制订并组织实施本地区工作目标、策略和措施;检查、督导、评价和反馈执行情况,及时向上级报告和采取纠正措施。
3.1.3.2 提出工作经费预算草案;协助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制订冷链设备和接种器材补充、更新计划,指导本地区的冷链管理工作。进行冷链系统的监测及冷链设备的检查、维修和保养。
3.1.3.3 制订本地区第一类疫苗使用、分配计划,进行疫苗管理。
3.1.3.4 指导和参与接种率常规报告、监测和分析评价。
3.1.3.5 指导预防接种服务和实施预防接种安全注射,做好检查、督导和监测工作。
3.1.3.6 组织开展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的疫情报告、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疫情处理、实验室监测,以及免疫成功率和人群免疫水平监测工作。
3.1.3.7 指导和参与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调查和处理,以及其他与预防接种活动相关突发事件的处理工作。
3.1.3.8 组织开展健康促进、健康教育活动,对专业人员进行培训。
3.1.3.9 收集相关资料,加强调查研究,总结开展预防接种工作的经验和问题,并向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工作进展情况,提出改进建议。
3.1.4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3.1.4.1 组织实施上级制定的免疫规划、策略和技术规范;制订和实施预防接种工作计划,并对计划的落实情况,定期检查、督导和反馈。
3.1.4.2 根据本规范及其有关规定,协助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对指定的接种单位和接种人员的资质进行认定,并提供技术指导。
3.1.4.3 提出第一类疫苗使用、分配计划,进行疫苗管理。
3.1.4.4 协助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冷链设备和接种器材更新、补充计划,指导乡级、村级冷链设备管理和温度监测工作。
3.1.4.5 指导实施预防接种安全注射,开展接种率常规报告,评价预防接种工作实施质量。
3.1.4.6 组织开展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疫情报告、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疫情处理;协助省级或市级开展免疫成功率和人群免疫水平监测工作。
3.1.4.7 开展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调查和处理,参与其他与预防接种活动相关突发事件的处理工作。
3.1.4.8 开展预防接种健康促进、健康教育活动,对乡、村级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对儿童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提供技术指导。
3.1.4.9 收集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基础资料。
3.1.4.10 定期向上级报告预防接种工作实施情况,并提出改进建议。
3.2乡镇、社区防保组织
3.2.1 根据上级的要求,组织开展或实施预防接种工作,保证预防接种注射安全。
3.2.2 提出国家免疫规划疫苗使用计划,建立健全疫苗领发登记,做好疫苗管理。
3.2.3 开展冷链温度监测,指导村级冷链设备的使用与管理。
3.2.4 进行常规接种率、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和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
3.2.5 开展预防接种健康促进、健康教育活动和对村级人员进行培训。
3.2.6 收集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基础资料。
3.2.7 以乡镇为单位负责预防接种服务的乡级单位,同时应承担本章3.3中接种单位的职责。
3.3接种单位
3.3.1 根据责任区域内预防接种工作需要,按照各项技术规范要求,具体实施预防接种工作。
3.3.2 制订第一类疫苗使用计划和第二类疫苗购买计划。做好疫苗管理,保证疫苗冷藏。
3.3.3 按照有关规定对新生儿建立预防接种卡(证),及时发现流动人口中的儿童,并按规定建卡,给予接种或补种。
3.3.4 开展接种率常规报告和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的报告工作。
3.3.5 开展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对预防接种后的一般反应进行处理。
3.3.6 开展健康教育和有关咨询活动。
3.3.7 收集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基础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