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预防接种工作规范
预防接种工作规范
(卫疾控发〔2005〕373号)
第五章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与事故的报告及处理
1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报告与处理
1.1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是指在预防接种过程中或接种后发生的可能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且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反应。
1.2报告
1.2.1 报告内容主要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儿童监护人姓名、住址、接种疫苗名称、剂次、接种时间、发生反应的时间和人数、主要临床特征、初步诊断和诊断单位、报告单位、报告人、报告时间等。
1.2.2 报告程序及时限
1.2.2.1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接种单位及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在发现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或者接到相关报告,应当及时向所在地的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并填写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卡(见《附件五》表3-3)。
1.2.2.2 发现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死亡、群体性反应或者引起公众高度关注的事件时,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接种单位及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应当在发现后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1.2.2.3接到报告的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立即组织调查核实和处理,在接到与预防接种有关的死亡、群体性反应或者引起公众高度关注事件的报告时,应按规定的时限逐级向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1.2.2.4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按照应急条例的规定进行报告。
1.3调查
1.3.1 调查的组织
接到报告后,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会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立即核实,组织调查。必要时,市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给予指导或者参与调查。
卫生部门调查组原则上由临床、流行病、免疫规划、实验室检验等有关专业人员组成。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按照应急条例的规定组织调查。
1.3.2 调查步骤和内容
1.3.2.1 核实报告
根据报告内容,核实出现反应者的基本情况、主要临床表现、初步诊断、疫苗接种情况、发生反应的时间和人数等,完善相关资料,做好深入调查的准备工作。
1.3.2.2 现场调查和收集相关资料
(1)访视病人与临床检查:现场访视病人,并进行深入地调查和临床检查。主要了解病人的预防接种史、既往健康状况、家族史或变态反应史,调查初次发病时间与预防接种时间的关系,对病人进行临床检查,要掌握目前的主要症状和体征及有关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已采取的治疗措施和效果等相关资料。如病例已死亡,应当建议进行尸体解剖。
(2)收集预防接种相关信息
①疫苗:疫苗进货渠道、供货单位的资质证明、疫苗购销记录;疫苗运输条件和过程,观察目前疫苗贮存条件和冰箱温度记录、冰箱是否存放其他物品、疫苗送达基层接种单位前的贮存情况;接种疫苗的种类、生产单位、批号、出厂日期、有效期、来源、领取日期,同批号疫苗的感观性状。
②接种服务组织形式、接种现场情况、接种时间和地点、接种单位和接种人员的资质。③接种实施情况,接种部位、途径、剂次和剂量,打开的疫苗何时用完;安全注射情况、注射器材的来源、注射操作是否规范。
④接种同批次疫苗其他人员的反应情况,当地相关疾病的发病情况。
调查内容填写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表(见《附件五》表2-2)。
1.3.3分析与讨论
1.3.3.1 分析资料
根据调查和收集的资料,分析出现的反应与预防接种在时间上的关联性、接种疫苗至出现反应平均间隔时间及趋势、报告发生率与可能的预期发生率的比较,判断反应是否与预防接种有关;如与预防接种无关,哪些是出现反应的可能原因。
1.3.3.2 专家讨论
调查组成员应根据自己专业的特点,在专家组讨论时应充分发表意见,互相交流,逐步达成共识。专家组成员未经允许,不得以个人名义以任何方式对外公布调查结论。
1.3.4初步结论和建议
根据调查结果由调查组得出初步结论,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1.3.5 撰写调查报告
对出现死亡、严重残疾或者组织器官损伤、群体性反应或者引起公众高度关注的事件时,在调查结束后由调查组撰写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1)对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描述;
(2)对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病例的诊断、治疗及实验室检查;
(3)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发生后所采取的措施;
(4)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原因分析;
(5)对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初步判定及依据;
(6)撰写调查报告的人员、时间。
1.4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判定
1.4.1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是指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者实施规范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相关各方均无过错的药品不良反应。
1.4.2以下情形不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1)因疫苗本身特性引起的接种后一般反应;
(2)因疫苗质量不合格给受种者造成的损害;
(3)因接种单位违反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接种方案给受种者造成的损害;
(4)受种者在接种时正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或者前驱期,接种后偶合发病;
(5)受种者有疫苗说明书规定的接种禁忌,在接种前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未如实提供受种者的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等情况,接种后受种者原有疾病急性复发或者病情加重;
(6)因心理因素发生的个体或者群体的心因性反应。
1.4.3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相关的诊断,应由县级以上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诊断小组做出。
1.4.4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诊断存在争议时的处理
1.4.4.1接种单位或者受种方可以请求接种单位所在地的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处理。
1.4.4.2因预防接种导致受种者死亡、严重残疾或者群体性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接种单位或者受种方请求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处理的,接到处理请求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采取必要的应急处臵措施,及时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并移送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处理。
1.4.5.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鉴定按照卫生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办法》(另行制定)规定执行。
1.4.6任何医疗单位或个人均不得做出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诊断。
1.5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处臵
1.5.1 发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积极诊治,常见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诊断及处臵原则参见《附件三》。
1.5.2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经济补偿
1.5.2.1 因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造成受种者死亡、严重残疾或者器官组织损伤的,应当给予一次性补偿。
1.5.2.2 因接种第一类疫苗引起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需要对受种者予以补偿的,补偿费用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在预防接种工作经费中安排。
1.5.2.3 因接种第二类疫苗引起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需要对受种者予以补偿的,补偿费用由相关的疫苗生产企业承担。
1.5.3 发生群体性反应或者有死亡发生的,按照应急条例有关规定处理。
2其他与预防接种相关事件的报告和处理
2.1 因疫苗质量不合格给受种者造成损害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的有关规定处理;
2.2 因接种单位违反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接种方案给受种者造成损害的,依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二篇:预防接种工作规范
预防接种工作规范 第一章机构、人员及职责
1机构
1.1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1.1.1 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设立免疫规划中心。
1.1.2 县级以上地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设立负责免疫规划工作的业务科(所、室)。乡镇、社区防保组织
乡镇、社区防保组织依据其职责设专人负责预防接种工作。
1.3 预防接种单位
1.3.1 从事预防接种工作的医疗卫生机构(以下称接种单位),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并明确其责任区域。
1.3.2 接种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1.3.2.1 具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件;
1.3.2.2 具有经过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预防接种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的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护士或者乡村医生;
1.3.2.3 具有符合疫苗储存、运输管理规范的冷藏设施、设备和冷藏保管制度。
1.3.2.4 承担预防接种工作的城镇医疗卫生机构,应当设立预防接种门诊。
1.3.3 接种单位接受所在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技术指导,并按照预防接种工件规范和卫生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承担责任区域内的预防接种工作。2人员
2.1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乡镇、社区防保组织根据其职责、任务,结合本行政区域的服务人口、服务面积和地理条件等因素,合理配置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
2.2 接种单位根据工作任务,合理安排工作人员。承担预防接种的人员应当具备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护士或者乡村医生资格,并经过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预防接种专业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3职责
3.1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施免疫规划,负责疫苗的使用管理,履行下列职责:
3.1.1 国家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3.1.1.1开展免疫规划策略研究,为制订国家免疫规划相关的法规、规章、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3.1.1.2根据国家免疫规划,制订有关技术方案、技术标准等,为实施规划提供技术指导,开展督导和评价。
3.1.1.3负责全国预防接种冷链系统建设的技术指导。
3.1.1.4负责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和预防接种服务实施情况的监测、评估和分析。
3.1.1.5承担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重大疫情的调查与处理。
3.1.1.6承担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的实验室监测及其技术指导工作。
3.1.1.7承担有关疫苗应用效果的观察与研究、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和评价工作,参与和指导与预防接种活动相关重大突发事件的处理工作。
3.1.1.8负责全国预防接种师资和专业技术骨干培训,组织编写培训教材。
3.1.1.9组织开展预防接种健康教育、健康促进活动,制作健康教育材料,对有关部门和基层开展的预防接种宣教活动提供技术指导。
3.1.1.10组织开展预防接种政府间和多、双边国际合作交流项目;参与、实施国际预防接种策略研究;收集、交流国内外预防接种资料和有关疫苗进展的信息。
3.1.1.11组织开展预防接种策略、国家免疫规划管理、疫苗及疫苗针对传染病流行病学、卫生经济学、实验室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和推广应用。
3.1.2 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3.1.2.1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免疫规划的要求,协助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制订实施国家免疫规划的具体方案;提出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含省级增加免费向公民提供疫苗,以下同)疫苗购置费和工作经费的预算计划。
3.1.2.2 根据国家免疫规划的要求,制订技术方案、管理制度和工作计划,并在组织实施过程中,提供技术指导和咨询,进行督导和评价。
3.1.2.3 根据国家免疫规划和本地区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流行的需要,制定本地区第一类疫苗的使用计划,包括疫苗的品种、数量、供应渠道与供应方式等内容,并向依照国家有关规定负责采购第一类疫苗的部门报告,同时报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3.1.2.4根据卫生部制定的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结合本地区的传染病流行情况,协助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本地区的接种方案,指导疫苗使用管理工作。
3.1.2.5协助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制订冷链设备建设、补充、更新计划,指导本地区的冷链管理,开展冷链系统的监测。
3.1.2.6组织开展预防接种服务、安全注射和常规接种率监测,并进行督导、分析、评价和反馈。
3.1.2.7组织开展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的疫情报告和监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疫情处理,以及实验室监测工作。
3.1.2.8负责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免疫成功率、人群免疫水平监测工作。
3.1.2.9组织开展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参与和指导重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调查处理,以及其他与预防接种活动相关重大突发事件的处理工作。
3.1.2.10组织开展预防接种健康教育、健康促进活动,制作健康教育材料,对有关部门和基层开展的预防接种健康促进、健康教育活动提供技术指导。
3.1.2.11组织编写培训教材,对专业人员进行培训;开展学术活动和信息交流,引进和推广先进技术。
3.1.2.12负责收集相关资料,进行调查研究,总结开展预防接种工作的经验和问题,并向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提出改进建议。
3.1.3 设区的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3.1.3.1 根据上级制定的免疫规划、策略和技术规范,结合当地情况,制订并组织实施本地区工作目标、策略和措施;检查、督导、评价和反馈执行情况,及时向上级报告和采取纠正措施。
3.1.3.2 提出工作经费预算草案;协助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制订冷链设备和接种器材补充、更新计划,指导本地区的冷链管理工作。进行冷链系统的监测及冷链设备的检查、维修和保养。
3.1.3.3 制订本地区第一类疫苗使用、分配计划,进行疫苗管理。
3.1.3.4 指导和参与接种率常规报告、监测和分析评价。
3.1.3.5 指导预防接种服务和实施预防接种安全注射,做好检查、督导和监测工作。
3.1.3.6 组织开展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的疫情报告、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疫情处理、实验室监测,以及免疫成功率和人群免疫水平监测工作。
3.1.3.7 指导和参与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调查和处理,以及其他与预防接种活动相关突发事件的处理工作。
3.1.3.8 组织开展健康促进、健康教育活动,对专业人员进行培训。
3.1.3.9 收集相关资料,加强调查研究,总结开展预防接种工作的经验和问题,并向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工作进展情况,提出改进建议。
3.1.4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3.1.4.1 组织实施上级制定的免疫规划、策略和技术规范;制订和实施预防接种工作计划,并对计划的落实情况,定期检查、督导和反馈。
3.1.4.2 根据本规范及其有关规定,协助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对指定的接种单位和接种人员的资质进行认定,并提供技术指导。
3.1.4.3 提出第一类疫苗使用、分配计划,进行疫苗管理。
3.1.4.4 协助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冷链设备和接种器材更新、补充计划,指导乡级、村级冷链设备管理和温度监测工作。
3.1.4.5 指导实施预防接种安全注射,开展接种率常规报告,评价预防接种工作实施质量。
3.1.4.6 组织开展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疫情报告、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疫情处理;协助省级或市级开展免疫成功率和人群免疫水平监测工作。
3.1.4.7 开展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调查和处理,参与其他与预防接种活动相关突发事件的处理工作。
3.1.4.8 开展预防接种健康促进、健康教育活动,对乡、村级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对儿童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提供技术指导。
3.1.4.9 收集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基础资料。
3.1.4.10 定期向上级报告预防接种工作实施情况,并提出改进建议。
3.2乡镇、社区防保组织
3.2.1 根据上级的要求,组织开展或实施预防接种工作,保证预防接种注射安全。
3.2.2 提出国家免疫规划疫苗使用计划,建立健全疫苗领发登记,做好疫苗管理。
3.2.3 开展冷链温度监测,指导村级冷链设备的使用与管理。
3.2.4 进行常规接种率、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和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
3.2.5 开展预防接种健康促进、健康教育活动和对村级人员进行培训。
3.2.6 收集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基础资料。
3.2.7 以乡镇为单位负责预防接种服务的乡级单位,同时应承担本章3.3中接种单位的职责。
3.3接种单位
3.3.1 根据责任区域内预防接种工作需要,按照各项技术规范要求,具体实施预防接种工作。
3.3.2 制订第一类疫苗使用计划和第二类疫苗购买计划。做好疫苗管理,保证疫苗冷藏。
3.3.3 按照有关规定对新生儿建立预防接种卡(证),及时发现流动人口中的儿童,并按规定建卡,给予接种或补种。
3.3.4 开展接种率常规报告和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的报告工作。
3.3.5 开展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对预防接种后的一般反应进行处理。
3.3.6 开展健康教育和有关咨询活动。
3.3.7 收集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基础资料。
第三篇:预防接种规范管理自查报告
2015年是预防接种规范管理年。为做好规范年管理活动,不断提升全乡免疫规划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根据《《XX市预防接种规范管理年活动方案》》要求,为不断提升全乡免疫规划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巩固人群免疫屏障,努力降低疫苗针对传染病发病率,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自查情况
1、加强接种管理,规范接种服务
按照《x省预防接种单位管理办法(试行)》加强预防接种单位和人员准入管理,对辖区内接种单位进行统一规划,对从事接种工作的医务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合格后核发接种人员资格证,无接种资质人员不得从事预防接种工作。要求接种单位严格按照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和接种方案的要求规范实施接种,在实施疫苗接种前先告知受种者或其监护人所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等,告知一类苗免费政策,二类苗知情、自愿的前提下,不以任何理由强迫接种二类疫苗,不撤擅自用二类疫苗替代一类疫苗,不擅自开展群体性疫苗接种。
2、加强疫苗管理和冷链运转
县级疾控机构和接种单位能按照国家疫苗储存、运输管理规范,做好疫苗出入库登记,保障疫苗储存、运输和使用各个环节的冷链运转,保证疫苗质量。指定专人对疫苗的管理,建立健全相关工作制度,建立真实、完整的购进、接收、分发、供应等记录,妥善处理好报废疫苗。
县卫生局加大监督管理,对疾控机构和接种单位一类疫苗分发和二类疫苗购买的情况进行督查。县疾控机构和接种单位依照《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制订二类疫苗使用计划,实行统一采购,并做好疫苗生产、疫苗批发企业的资质查验,索取疫苗批号合格证明等工作。同时,加大对疫苗储存、运输及接种各个环节的监管力度,做好储存、运输疫苗记录。
3、加强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报告与处置工作
认真做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病例的监测和报告管理。县疾控机构和接种单位及其医疗卫生人员发现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依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及时处理,并立即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县疾控中心及时组织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诊断专家组对报告的病例进行调查处理和确诊鉴定。对确属异常反应的病例,应按有关规定上报相关材料,落实补偿资金。对于因疫苗接种异常反应而引起相关上访人员,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妥善处理。
4、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普及预防接种知识
加强广播电台等新闻媒体的沟通,大力宣传预防接种对保护公众健康的重要意义,疾控机构和接种单位加大今年“4.25全国预防接种宣传周”活动力度,提高公众对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程度和国家扩免政策,倡导社会各界重视、关心支持、理解预防接种工作,消除社会对扩免工作误解。
二、存在主要问题
1、部分接种单位冷链运转运输记录不全,没有途中及到达时温度记录;
2、少数接种单位疫苗接种知情告知内容填写不全,未告知疫苗预防疾病,无监护人鉴名等;
3、部分乡镇防保站未设立生物制品帐目,出入库帐目与冰箱疫苗实物不符、未做到日清月结。
4、少数乡镇防保站存在一、二类苗捆绑接种现象,违背了二类疫苗自费自愿原则。
5、少数乡镇疫苗报废未按《一类疫苗报废管理办法》进行报废手续。
三、下一步工作意见
1、加强生物制品疫苗管理,做好疫苗储存、运输冷链运转及温度监测工作,确保疫苗质量;
2、认真做好受种者或监护人接种疫苗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等知情告知工作,告知后监护人签名。
3、进一步做好常规免疫工作管理,优先确保一类疫苗接种,接种二类疫苗要受种人或其监护人知情、自愿的前提下接种,不得以任何理由强迫接种二类疫苗;
4、加强疫苗管理建立真实、完整的购进、接收、分发、供应等记录,做到日清月结,帐物相符;
5、报废疫苗严格按《一类疫苗报废管理办法》完善报废手续,不得任意处理。
6、认真组织落实扩大国家免疫规划重点工作
按照省厅统一布置,5月份将对15岁以下儿童乙肝疫苗第三针补种,对东华理工大学行知分院在校学生乙肝疫苗补种强化;下半年在全县开展麻苗强化活动。这些工作任务重,涉及面广,社会影响大,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制订工作计划和方案落实保障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层层分解任务和责任,确保常规免疫和强化免疫工作措施落实。
第四篇:切实做好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管理自查的规范
关于切实做好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管理自查的规范
各医疗卫生单位:
今年是国家提出的“预防接种规范管理年”,省卫计委也提出了“创建免疫规划示范县”的目标。近期,按照《***疾病预防预防控制中心关于切实做好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管理自查的通知》要求,各接种单位正在开展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管理工作的全面核查。从前期各接种单位上报的自查资料和***第二季度免疫规划工作现场督导情况来看,部分接种单位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意识仍需强化,部分工作进展滞后,相关资料亟待完善。为进一步规范***免疫规划管理,促进预防接种工作顺利开展,杜绝预防接种差错事故发生,结合***实际,现就预防接种规范管理自查工作提出以下规范,请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一、各接种单位务必于8月底前对照***卫生局统一印发的《关于开展***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管理工作全面核查的紧急通知》要求及文件所涉及的预防接种规范管理自查表相关内容,全面开展自查,对不符合规范要求的工作及时整改到位,并完整、准确填写自查表。9月5日前各接种单位上报辖区预防接种规范管理自查工作总结(附本级预防接种规范管理自查表)。
二、根据省上最新要求,***应每年对辖区接种单位和接种人员开展资质认证。请各接种单位于8月5日前上报接种人员资质、预防接种单位及其接种人员基本情况一览表及照片一张。
三、按照***2015免疫规划实施计划,4月底前,各接种单位要组织完成2006年以来出生儿童接种信息的录入及查重清理工作;5月份,各接种单位所有客户端实现系统自动预约和报表与分析自动生成,还没有达标的接种单位,*疾控中心将加强培训、指导,于8月份全面达标,切实提升辖区预防接种规范化、精准化和信息化管理水平。
四、依据《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和《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有关规定,预防接种相关信息应在接种单位显著位置进行公示,并于8月底前完成规范化公示工作。接种单位公示内容包括预防接种工作流程、预防接种服务时间、第一类疫苗的品种、免疫程序、接种方法(部位、途径、剂量)、作用、禁忌、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接种服务咨询电话、第二类疫苗还需公示接种服务价格、接种岗位设置等。同时,阳平、周原、虢镇、桥镇要加大市级示范接种门诊建设力度,9月5日前上报市级示范接种门诊评审审批表。
五、为进一步规范***各级资料管理,**统一印制的预防接种卡、疫苗出入库登记、预防接种留观记录、村级0-14岁儿童花名册、出生儿童村级目标儿童变动表已发到***疾控中心,还没有领的单位,抓紧时间领取、启用新表。8月底前完成以村为单位的0-14岁儿童重新摸底和规范记录工作,并与客户端系统认真核对,保持个案信息的一致性和真实性。
六、还没有启动入托入学儿童常规免疫应种对象医校合作联动预约机制的单位,请提前做好入托入学儿童查验预防接种证实施方案的学习,于9月份开学后及时启动按月预约接种工作,切实提高3-6岁组儿童的“3苗4针次”常规免疫疫苗接种率。
七、各接种单位超过有效期的疫苗应在当日通过疫苗出入库记录进行出库下账,即时从冷链设备中清理,统一交由***集中规范处理,坚决杜绝接种过期疫苗事件发生。
第五篇:预防接种规范管理年活动方案
预防接种规范管理年活动方案
XX年是预防接种规范管理年。为做好规范年管理活动,不断提升全乡免疫规划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根据《《XX市》》要求,为不断提升全乡免疫规划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巩固人群免疫屏障,努力降低疫苗针对传染病发病率,制定本活动方案。
一、工作目标
以强化管理为手段,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巩固提高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为目标,进一步健全预防接种服务网络,做好适龄儿童预防接种管理,加强疫苗和冷链管理,规范预防接种行为,全面提升全乡预防接种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促进全乡免疫规划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指导原则
(一)突出重点,务求实效。围绕“管理、服务、质量、安全”四个方面,着力解决当前免疫规划工作最突出、最紧迫的问题。
(二)量化考核,方便操作。分门别类制定切实可行的量化考核指标,科学规范,一目了然,方便操作。
(三)因地制宜,鼓励创新。卫生院结合当地工作实际,探索创新工作方法和工作机制,成熟的经验和机制向全乡进行推广。
(四)分步推进,注重长效。科学制定行动计划,明确进度安排,及时督办跟进,完善长效机制。
三、具体指标
(一)管理指标、卫生院预防接种门诊资质认证率、接种人员资格证持有率和考核率均达到100%;卫生院接种门诊详细地址、服务地理区划、服务半径、7岁以下服务儿童数、服务模式和服务周期、服务时间、联系电话等信息每年年底前报XX市卫生计生委备案率100%;辖区内所有考核合格的接种人员信息每年年底前报XX市卫生计生委备案率100%。
2、卫生院接种门诊分级管理达标率90%(具体标准见附件三)。
3、卫生院接种门诊无任何涉及具体疫苗生产企业、疫苗批发企业的二类疫苗和非疫苗产品的广告宣传。
4、在户外醒目位置至少设置1块大型预防接种宣传公益广告牌;设置1个预防接种固定宣传专栏;每个自然村在户外醒目位置至少要有1条以上长期预防接种宣传标语(具体内容参考附件四)。
5、各幼儿园和小学新生预防接种证春秋两季查验覆盖率100%,补证到位率100%,疫苗补种到位率95%。
6、卫生院接种门诊第一类疫苗规范管理率100%,因人为原因造成的损耗率(过期、丢失、高温失效、低温冻结失效、破损、账目不清等)为零。
7、加强队伍管理,卫生院接种门诊绩效系数不低于临床科室。
(二)服务指标、以乡(镇、街道)为单位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到90%以上。
2、含麻疹成份疫苗常规免疫全程接种率达到95%,第1、2剂次及时接种率均达到90%,脊髓灰质炎疫苗补充免疫接种率达到95%。
3、一类疫苗(含二类替代)常规免疫接种剂次任务数(上出生的常住儿童数×22剂次×90%)完成率100%。
4、接种单位公示内容正确率100%,接种知情同意书监护人签字率100%,预防接种预约率100%;预防接种服务群众满意率达到90%。
5、一、二、三类预防接种门诊分别每周、每旬、每月辖区内目标儿童主动搜索率100%,应种未种通知率100%;村医(社区医生)一类疫苗未种通知每月入户送达率100%。
6、现场考核接种人员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考试及格率100%。
(三)质量指标、医疗机构产科接种点新生儿预防接种个案建档率100%,基本信息正确率95%(完整率95%),预防接种证建证率100%。
2、以乡(镇、街道)为单位,凡是在当地有接种行为(不论其是否为省内外流动)的适龄儿童接种个案信息系统建档率100%,预防接种证建证率100%,接种记录录入率100%,接种证接种记录与信息系统总一致率≥95%。
3、以接种机构为单位,预防接种信息系统收集的儿童监护人联系方式准确率80%;乡村两级7岁以下儿童底数花名册录入率(儿童管理率)≥95%。
(四)安全指标、以乡(镇、街道)为单位,不发生预防接种事故或差错,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报告覆盖率达到100%。
2、10年内装备的冷链设备完好率90%,冷链设备档案在预防接种信息系统中建档率100%;疫苗温度监测记录完整率100%,温度异常及时处理率100%。
四、工作内容和要求
(一)全面落实应种儿童对象“三查三补”常态管理机制。继续利用计生全员人口信息,按照“查清儿童底数、查清应种未种剂次、查清信息系统数据”的要求,村医(社区医生)每月与计生专干一起逐户摸排,重点关注流动儿童的预防接种,补充完善适龄儿童底数花名册,同时做好适龄儿童预防接种管理工作,及时通知监护人就近按时接种。
根据《XX省预防接种门诊分类标准》,按日均服务量预防接种门诊可分为一类、二类和三类。卫生院接种门诊要统计出日均接种量,确定本接种门诊应属于哪类,然后按照标准安排工作人员、服务周期、主动搜索、未种通知等工作。(详见附件三)。
(二)全面开展“四整顿”,规范预防接种服务行为。彻底整治“只接种不管理、只管点不管面、只加事不加人、只补助不考核”的现象。卫生院要明确规定预防接种科室绩效系数不低于临床科室;不得“坐堂接种”,规范管理适龄儿童;卫生院接种门诊明确责任区域(详见附件五),负责本辖区内的预防接种工作;根据疾控中心考核结果和接种剂次完成情况严格兑现基本公共卫生项目预防接种服务经费。
(三)开展预防接种资质认证和审核。10月份,卫计局将组织疾控专家对卫生院接种门诊和接种人员资质进行一次全面审核,对不符合要求的取消预防接种资质,对新设置的预防接种单位和新上岗的预防接种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和资质认证。接种单位详细地址、服务地理区划、服务半径、7岁以下服务儿童数、服务模式和服务周期、服务时间、联系电话等信息和所有考核合格的接种人员信息于10月底前报XX市卫生计生局备案。
(四)强化疫苗和冷链管理。加强第一类疫苗的规范管理,确保第一类疫苗有计划分发和使用,确保供应,避免浪费。疫苗的运输、接收、贮存和使用要做到全程冷链。要加强冷链运转的全程监测和管理,确保冷链系统安全有效。
(五)规范第二类疫苗采购和使用。为确保疫苗流通的合法性、安全性,要求卫生院接种门诊提前做好疫苗使用计划,统一到市疾控中心购进二类疫苗。市疾控中心保证货源充足、供应及时、价格合理,建立真实、完整的购进、供应记录,有生物制品批签发合格证明,并保存至超过疫苗有效期2年备查,做到疫苗品名、厂家、批号等信息“物单”相符。卫生院接种门诊要坚持“知情同意、自愿自费”的原则,客观、公正地向受种者或其监护人介绍第二类疫苗,不得诱导监护人以第二类疫苗代替第一类疫苗,严禁将治疗性生物制品作为疫苗在接种单位使用。接种单位不得张贴和摆放第二类疫苗宣传广告。严格禁止乱收费、预收费,收费后不出具票据等现象,并不得随意合并标价或捆绑服务、捆绑收费。
(六)及时更新和规范公示内容。卫生院接种门诊公示的内容包括:工作人员职责,接种流程,第一、二类疫苗接种程序、接种对象、接种禁忌症,第二类疫苗收费标准、服务时间、监督投诉电话等内容,并在醒目位置张贴温馨提示内容,包括留观时间、联系方式更新等。卫生院接种门诊要对原有的公示内容进行清理,确保内容的合法性和时效性。
(七)强化预防接种信息化数据质量和资料管理。强化信息质量管理,确保所有在XX省内有接种剂次的儿童接种信息全部及时录入客户端,同时注意数据安全,严禁非授权工作人员登陆操作信息系统。每月5日前完成常规免疫和第二类疫苗接种监测信息报告工作,保证数据准确完整。
(八)严格预防接种安全操作。预防接种人员严格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规范接种技术操作,增强责任意识,落实各项规章制度,认真执行接种前的询问、检查、告知和“三查七对五告知”等安全注射制度、留观制度。
(九)严格落实入学入托查验接种证和补种工作。根据《XX市教育局XX市卫生计生局关于做好幼儿园和小学新生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的紧急通知》(安教基【XX】11号)要求,卫生院要协调当地教育部门强化“打完预防针再上学”的传染病防控理念,春秋两季新生入学、入托都要开展接种证查验工作,秋季查验接种证工作要从每年5-6月份开始,在9月份开学前全部查验补种完毕。
(十)预防接种宣传工作常态化。在集市醒目位置至少设置1块大型预防接种宣传公益广告牌,卫生院至少设置1个预防接种固定宣传专栏,各行政村在户外醒目地方至少制作1条以上预防接种宣传固定标语。所需宣传经费从基本公共卫生经费中健康教育项目中列支。
六、组织实施
(一)动员部署(XX年7月)
印发活动方案、包保方案(见附件二),召开预防接种规范管理年启动会,部署全乡预防接种规范管理年活动。
卫生院成立全乡预防接种规范管理年活动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见附件一),负责落实全乡预防接种规范管理年活动各项工作。
(二)学习培训(XX年8月)
卫生院接种门诊要加强业务指导和人员培训,成立技术指导小组(见附件一),为规范年活动提供技术支持。组织免疫规划和预防接种人员认真学习《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和本活动方案等文件,在卫生院的统筹安排下,及时开展免疫规划工作综合技术培训。
(三)自查自纠(XX年8-10月)
卫生院按照实施方案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认真对照本单位工作,查找存在问题,逐项落实整改措施,明确责任,限期整改。
卫生院接种门诊完成辖区接种单位和接种人员资质认证和考核工作,将辖区内所有接种单位详细服务信息和所有考核合格的接种人员信息报XX市卫生计生局备案。
(四)检查和督办(XX年7-11月)
卫生院组织成立督办包保组。包保组进驻被包保村卫生室,落实包保责任,确保整改成效。各村卫生室也要相应成立工作专班,包保到村,责任到人,及时反馈整改过程存在的问题。
(五)考核验收(XX年10月-XX年1月)
XX年10月,卫生院根据本活动方案量化考核指标(附件六),组织完成各接种单位和村级相关考核工作。考核完成后形成书面报告,于10月31日前报XX市卫生计生局。
七、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预防接种规范管理年活动的实施,对于提高预防接种单位服务能力和水平,保障群众享有安全、有效、方便的预防接种服务,进一步促进全乡免疫规划事业科学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卫生院要高度重视,主要领导要了解掌握本地区免疫规划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适合本地区规范管理措施,在夯实免疫规划基层基础工作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免疫规划工作的管理模式,完善保障机制和运行机制,落实免疫规划工作职责和任务。
(二)完善措施,确保质量。卫生院成立领导小组,明确活动负责人,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层层分解工作任务,广泛动员部署,落实工作责任,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要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积极推进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重视人才培养,努力提高基层预防接种人员素质,不断提高我市预防接种工作整体水平和综合发展。
(三)加强督导,扎实推进。采取日常督导和专项督查相结合的形式,分阶段、有步骤地组织开展全过程、多方位的督导检查,并对工作薄弱村进行重点督导。被查村要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认真研究,落实整改,及时上报整改情况。活动开展情况将列入疾病控制工作考核内容,卫生院将对活动先进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对工作不力的地区和单位予以通报批评。
附件一:XX乡预防接种规范管理年活动领导小组、工作专班和技术指导小组
附件二:XX乡预防接种规范管理年活动包保方案
附件三:XX省预防接种门诊分类标准
附件四:预防接种宣传标语
附件五:
附件六:—5)
XX乡预防接种单位责任区域划分
XX省预防接种规范管理年量化考核指标(表1